父母课堂阅读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1篇)
父母课堂阅读个人心得体会 篇1
自从孩子上学开始,我就定阅了《父母课堂》。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也收获颇多。
它用通俗易懂又蕴含无限寓意的小故事来纠正父母逐渐偏离的思想。让我们更加关注孩子自己的想法。“名人家教”领略了很多父母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把身处黑暗和泥沼中的孩子拉出来并指明方向最终收获成功和喜悦。我也从中感慨万千!“专家讲堂”由专业教育专家教着父母怎样和孩子沟通,抛弃以前自认为行的通的那一套“不打不成才”的想法和在金钱和物质上无节制满足孩子各种要求。无视和纵容孩子各种偏激行为的做法。
现在最火的“李天一事件”就是一个令父母深思的教材。他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自幼师出名门屡获大奖。为什么这么一个有志少年会越长越歪直至成为舆论唾弃的罪人?在这个浮华的世界父母只重视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却不能静下心来和孩子好好的谈一谈帮助孩子分析他所遇到的困难引导他做出正确的决定。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当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时作为父母要帮助她分辨是非对错。这就要父母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为子女做标准。
《父母课堂》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课堂阅读个人心得体会 篇2
新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然而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上课以及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时感到, 如果仅仅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 学生虽然参与了课堂教学, 但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 仍然是实现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内容和步骤, 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形式的学生参与我认为并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并不是我们所要的。在学生分组讨论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说各说各话, 不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 我认为我们对新课程的改革不能流于形式, 在课堂上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学生的发言其实只是一种行为上的参与, 关键要看的还是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 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和能不能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针对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而言, 学生对这门学科还是有比较高的兴趣的, 课堂气氛很活跃,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也都能积极思考回答, 基本上可以做到行为上的动起来。但要真正实现思想上的动起来, 就要从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转向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 让学生积极、主动、兴奋的参与学习过程。
二、怎样掌握课堂节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占了主控权, 学生只是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很小的范围内进行思维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思维太活教师反而会心中没底。课堂节奏虽然平稳却有些僵化。比如有的教师在教授算法设计的时候准备了由简到繁的两个例子, 根据教师自己的思路分析给两题间设定了一定的关联, 然后设法引导学生由第一个例子的算法沿关联解决第二个例题, 为了能实现自己最初的教学设计就只着力于引导学生找到这一种固定的算法。而忽略了学生解决同一问题的其它多种方法, 在这些被忽略的方法中, 有的单就解决例一来说要比指定的方法更加灵活而且简便。这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仍然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走。所以我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严格按照教案的环节环环相连, 而是要随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上适当调整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 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不应当被教师的教学计划所控制, 被教师的要求所制约。
另一方面, 在引入新课标的时候也要注意, 在放得出去的同时也要收得回来, 不能为了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就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任由学生天马行空, 在一些问题上占用太多时间, 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能片面化, 不能只追求表面形式, 应该从课程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出发。教学方式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 课程目标是多元的, 教学方式也不应该是单一的。不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 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以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如何看待学生的程度差异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没有明显的体现, 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在新课标要求下, 课堂形式多样, 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 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拿信息技术课程中VB程序设计这一部分来说。对于通过在程序代码中修改控件属性的方法实现一个小动画的例子, 有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掌握了三种以上的方法, 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 可能一种方法都没有掌握。在新课标下,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而强制性和模仿性减少了, 这就使一部分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学习, 这样就拉大了学生间的差距。
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努力将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已学过的一些基础学科知识不再进行低水平重复, 而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 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发展趋向与学校教学条件差异, 实行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结合的弹性教学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自我设计,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 各学校教学条件不平衡等其它种种原因, 使得学生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基础并不在同一起点上。比如有的同学在上高中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连基本的开机操作都很陌生, 而有的同学一些常用的OFFICE操作已经能够熟练应用。这也造成了学生差距的拉大。
我们在重视学生共同发展的同时, 应当正确看待差异, 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尽量缩小差异, 让好的更好, 差的提高。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孩子本身是有差距的, 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 让所有的学生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作为教师, 关键是要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
阅读教学中的个人体会 篇3
阅读教学转变思想个人体会踏入教学岗位已14年了。在这14年里,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遇到了许多问题,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见过的、听过的一些课,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首先,还是观念的问题。思想不改变,花样儿搞的再多也没用。阅读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有老师的“一言堂”,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而且很严重。刚任教的时候,充满激情的我总是自己在讲台侃侃而谈,朗读课文也必是自醉其中。这样讲课既展示了自我,也比较省事儿。这样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和我吵吵几句,后来的课堂安静极了,没有发言、没有举手、没精神,写个片段也托腮啃笔挤不出。我意识到:坏了。我太虚荣了,觉得自己知道的挺多,总想让孩子们崇拜我、喜欢我,没有把发言的机会给同学们,却不自觉地把学生教成了“哑巴”。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把朗读、说话、思考的机会还给孩子,翻陈出新的想尽花招让孩子动起来。当然,最终这些活泼的孩子又回来了。但是,老师们,我把孩子教成“哑巴”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把他们变回来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我想说给各位老师听,尤其是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你的学生才是舞台上最光鲜亮丽的主角,无论你多么优秀、无论你曾经有过多少光环,你都不能夺了主角的风采。你就得心甘情愿的做幕后制作人、做导演,为学生付出、牺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要求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文章内容,给学生质疑和思考的机会,老师和学生共同思考探索,而有些老师只让学生自己阅读,老师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等待者。我看过一些老师上阅读课,老师只说一声:现在请大家自由阅读,把重要的章节和段落划下来,有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问老师。于是学生开始阅读,他们阅读的往往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節,并不对课文内容做深入的探讨,更不用说什么写作手法、文章结构之类的分析了。学生只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能真正深入文章,也不能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让学生阅读时,应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去品位作者的心里感受,去探讨自己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
看过不少课,也听过很多课,不能赞同的是一些老师的拓展。一节课怎样才算好,给学生扎一锥子的课,让他至少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总捂着受伤的地方说疼!一篇课文和学生一起读完了,研究完了,能让学生学生在较长时间内有较深感受。但有些老师不,课文读一读,好了我们来拓展吧,东搂一耙子,西打一竿子,讲的挺多也挺好,但学生过一天,“哎,上节语文课上的什么来着?”没影了,白上。我们就一语文老师,别把自己看成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领着学生读读美文、写写小诗就好。当然,不是那么绝对,想讲只说一点点就好,别抢别人的饭碗。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课内外阅读应注意衔接,一是课前让学生收集材料,拓展阅读。语文课本中的故事,往往是为表达中心而特意选取的有用情节。学生往往脱离了背景资料去理解课文,这样阅读当然是有难度的。因此,要根据教学的特点,开展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二是在学习了优秀的课文范文后,根据难点、重点、兴趣点,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重在传授方法技巧,老师不能只是一个冷漠的监督者,而失去了一个优秀的指导者的身份;老师也不能自己获得了解放,而让学生自己在黑暗中摸索。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精选作品,然后再推荐给学生:一是精选那些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的作品;二是要精选学生们感兴趣的作品;三是精选学生们未必感兴趣但对他们很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并一起阅读争论;四是精选那些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启发性的作品。这些作品,或者语言朴实但感人,或是结构巧妙,或是有几个段落值得学生去吸取……
其次,学生习惯的培养是我忽视了的问题。我不想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负担,不想让考试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所以总是让学生在课上自由的读、自由的说。后来听本校老师的一节课(六年级),像“端起书”“挺直背”“把你的感受写下来”等这样的话语高频率出现。突然发现,我怎么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再上课,我就仔细观察学生,有的把书摊在桌子上趴着读,有的支着下巴一只手举着读……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正形”。而且学生说的挺好,但却没有记的习惯,导致写作的时候又是“搜肠刮肚”没话说。正是我自认为的“自由”,让我的学生在阅读中处处受限。初中生是一个很懵懂的年纪,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最后,说一点个人的一点思考。我们的阅读教学能不能实行螺旋式上升?像个别比较深的文章,上学期出现,下学期再有,对学生的阅读要求逐步提高。同一篇文章,也许一开始读不明白,过几个月再翻翻看或许就豁然开朗了。而且这样学生也应该会觉得阅读的阻力小些。
我个人遇到的这些问题,我写出来是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就像我走过一条路,有一个很大的坑,很可能我没有能力填平,但我会树起警示牌告诉别人,知道的人多了,我们大家自然就能把路修好了。
参考文献:
[1]蒋素梅.构建初中生名著阅读的长效机制[J].镇江高专学报,2006,(02).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 篇4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一:父母课堂心得体会
国庆长假之前女儿带了《父母课堂》一书回来让我看。
利用放假时间看了一遍让我受益匪浅,发现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许多不足缺欠之处,能够及时的修正。
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尤为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为根本,因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灵魂,无德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孩子在自己身边健康的成长同时深受为人父母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言传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习性、思路学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坏形成在家庭,表现在学校,表现在社会。学校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专门教师进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为重,“才”为辅,让孩子心里健康,道德品质好,去适应社会和学校,为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基础和环境,为其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
教孩子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做人,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和面对人、事、社会,知道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潜能,在困难面前“我能行”,积极面对,消除畏难情绪,培养他的探索精神,谦虚勇进。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诚实守信,责任心强,知错就改,老老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
主要培养孩子以下五方面的良好习惯:
一、自理能力。从小孩开始上幼儿园开始就要求她能够独立 “整理书包”、“整理床铺”、“折叠衣裤”等有关培养自理能力的内容,要大量的实践进行,父母包办代替过多,往往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阻碍孩子的成长。父母要以长远目标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二、家务和公益劳动。从人生观的角度看,劳动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本钱,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条件;劳动是每一个人的谋生手段,一种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视劳动为美德,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坚持不懈的指导督促,逐步养成和掌握。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使他们成为爱劳动,对劳动怀有一种光荣感和亲切感的好孩子。
三、动手能力。因为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让他们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能丰富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他们顽强的意志。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动手,通过动手劳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会以创造的成果奉献于社会,服务于他人。
四、卫生、生活习惯。一个人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反映了这个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卫生和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身体健康和给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又必须从小养成。明确地规定了看电视的正确姿势,每天入睡、起床的时间,饭前便后洗手,衣着整洁,勤洗头理发等等,这些规定和要求,学校在教学之后只能作定时或不定时的检查评比,平时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家里,孩子的父母亲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体指导和及时督促胜于学校教师的教育,只有家庭与学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五、尊老爱幼。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者,同时也身为儿女,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好习惯,父母就要做好榜样,从自身先做起。比如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就可以趁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去看望父母,陪父母吃顿饭;父母过生日或重大节日的时候,可以不失时机地买些礼物,还可以经常打电话询问一下父母的身体状况;上下公共汽车时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先上或者先下,车上没有空位时可以把座位让给老人,这些事情也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做,让他也体会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孝敬老人、尊重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学会了尊重老人。利用睡前十分钟,跟孩子聊聊天,给孩子讲些尊老爱幼的小故事和名人小故事,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我们父母对小孩的教育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还要紧记六个“不”。不宠,不惯,不迁,不就,不打,不骂。小孩子不能过于宠爱,让她们觉得我们父母都要以她们为中心。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不能打,不能骂呢?由于现在的小朋友自尊心很强,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越是打骂她们会越是判逆,所以教育小孩我们一定要用耐心,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让小孩从中领悟。
看了《父母课堂》这本书我认识到自己在辅导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体会到: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是维系成长的后盾。家长教育是联系两者的纽带,《父母课堂》是为家长提供正确信息的平台。
希望《父母课堂》可以让家长与老师多方面沟通、交流,家长做表率,为孩子树立榜样,正确引导孩子。让天下所有的孩子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二:读《父母课堂》心得体会>>(718字)
初读《父母课堂》是我一次在单位值班的时候。孩子其实早就把书带回家,并非常诚恳地告诉我,妈妈你一定要好好地看啊。可是自己总是工作太忙,家务太多,并未静下心来认真的阅读。在单位值班能安静地让人完全放下平日里的一些心事,静下心来翻看起这本书来。谁知这一看,让以前总是难挨的时间竟如流水般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我完全被这本书吸引了。
书中有教育大家对教育的科学引导与忠告,有老师和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鲜活的事例,自己在阅读的同时不禁对照自身对孩子的教育,思考在教育上是否存在着不足与问题,是否与专家的观念不谋而合,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是否适合孩子自身的特点,会对她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最喜欢书中“父母忌语”和“孩子心声”这两个版块。虽说篇幅不大,但正如书中所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父母对孩子心灵的保护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可能自己的一句习惯语,却让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正如书中所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孩子,要理解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心里”。怎样走进孩子的心里呢?那就是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太多的时候,我们以父母自居,对孩子严加指责,忘记了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尊严;太多的时候,我们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这样那样,却忘了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心智还没有达到成人的标准。因此,身为父母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与孩子平等沟通,理解他们、信任他们,相信每一个孩子从心底里都想成为一个好孩子。
这是我读第一本《父母课堂》的一些心得,其实思考的远不止这些。我想以后我会期待着孩子从学校带回来每一期新的父母课堂,我想我会与这本书成为朋友,从那里学到更多的有益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三:学习父母课堂心得体会 >>(1227字)
不学不知道,原来教育孩子有多样化,通过这次阅读了《父母课堂》我受益匪浅,发现自己教育孩子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次阅读了《父母课堂》让我为将来教育孩子起到不小的作用。
我们都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宝贝,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做人是父母的责任。孩子一生下来就跟随我们一起生活,孩子的健康成长也随父母的生活习惯,道德做人,所以孩子的品德好坏在于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
教会孩子怎样去关心别人,学会做事做人,教育她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做事要有信心,不怕苦,不怕累,培养她的探索精神,谦虚勇进。同时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一定要以诚信为主,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作为家长,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要遇到难题,由于我当过兵,所以经常用部队的一些条例条令,规章制度来教育女儿,教她一切行动听指挥,父母说的话就是命令,安排的工作必须完成,而且无条件服从。没有顾及她的感受,让她总觉得委屈和伤心。通过学习《父母课堂》,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父母应该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她的心声,让她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安排学习和生活。
我的宝贝女儿,自从生下来我们就很爱她,从上幼儿园开始,她就很坚强,很热爱学习,我们的工作很忙,很少陪她一起学习,交流,很少全家一起出去参加户外运动,与其说自己没时间其实都是在自欺欺人。
通过这段时间,我学习了《父母课堂》得出几点结论:
一 加强与子女交流:
我们应该多与女儿交流,把自己当成她的朋友,陪她一起去户外运动。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多让她讲讲她遇见的趣事,说说她的想法。
二 增强家庭共同学习:
让孩子多花时间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抒发孩子的求知兴趣,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多阅读有关教育孩子的书籍,正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三 增加父女互动
了解孩子的心理,真正掌握她的需要,多陪她做做游戏,带她多参加她喜欢的活动。
四 培养学习自觉性
女儿做作业很认真,但有时就是粗心大意,我们应该让她学会自己检查,首先与她进行讨论约定,只要她觉得自己做得好,完成得出色,我们也可以允许她提一些小小的要求,随着她的正确率提高,小要求就逐渐减少,直到不允许提任何要求。
五 培养自理能力和爱劳动的习惯
我计划逐步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和爱劳动的习惯,形成她主动为他人服务和参加家务劳动的意识。我会帮助她,要求她从自己的房间开始,折叠衣物,每周周末,打扫自己的房间和书房,有空就把客厅物品摆放整齐。让她自己做父母的清洁工小助手。
六 注重品德教育
教育她百善孝为先,让她向父母看齐,我们会一如既往自己的孝敬父母,更要教育她,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该怎样去回报父母,孝敬父母,让她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坐公交时,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与同学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爱护大自然,碰到困难要自己解决,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能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不是教不好孩子,而是我们做父母的不懂得怎样去教育孩子,我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将能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四:父母课堂心得体会>>(1893字)
很高兴能来到包钢二十小家长课堂接受专家的指导。
通过这次专家的讲解指导受益匪浅,发现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许多不足缺欠之处,能够及时的修正。
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尤为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为根本,因为“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灵魂,无德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古代的孔子就倡导以德育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他的弟子言传身教,乃至世人影响颇深,甚至衍生出儒学研究的课题。孩子呱呱落地第一眼看见的是自己的父母的微笑,听到的第一声是父母热切的爱的召唤。孩子在自己身边健康的成长同时深受为人父母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言传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习性、思路学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坏形成在家庭,表现在学校,表现在社会。学校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专门教师进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为重,“才”为辅,让孩子心里健康,道德品质好,去适应社会和学校,为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基础和环境,为其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
教孩子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做人,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和面对人、事、社会,知道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潜能,在困难面前“我能行”,积极面对,消除畏难情绪,培养他的探索精神,谦虚勇进。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诚实守信,责任心强,知错就改,老老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
我的孩子刘博盈一直有个胆小,遇难而退的心里,往常我一发现就比较急躁,不断的对孩子指责训斥,孩子只是低头不语,反而我发现孩子更胆小,通过这次老师的指导,我首先试图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以缓和的态度,耐心的讲,我们和老师教你知识文化,变得更聪明,掌握丰富的知识,等长大了才能做你现在心中梦想的事情。孩子看到我的态度改变了,随着她面对一心些困难也有了一些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我很欣慰。
l、自理能力。《生活与劳动》中编写了“整理书包”、“整理床铺”、“钉钮扣”、“折叠衣裤”等有关培养自理能力的内容,这些课程教学在学校,但大量的实践必须在家里进行,如果没有孩子父母的指导、督促和严格要求,则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育人的实践告诉我们,父母包办代替过多,往往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阻碍孩子的成长。父母要以长远目标为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2、家务和公益劳动。从人生观的角度看,劳动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本钱,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条件;从最低要求看,劳动是每-个人的谋生手段,一种生存和生活的能力。为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生活与劳动》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编写了“洗碗筷”、“红烧猪肉”、“铺路填坑”、“秋收劳动”等内容。这类课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在讲授目的意义、相关知识、操作的基本方法、步骤提出相应要求的同时,只能作示范性的操作或组织一般性的实践劳动。而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视劳动为美德,熟练地掌握家务和生产劳动的技能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坚持不懈的指导督促,逐步养成和掌握。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井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使他们成为爱劳动,对劳动怀有一种光荣感和亲切感的好孩子。
3、动手能力。《生活与劳动》课中的手工工艺制作,如“编篮子”、“绣手帕”、“制作七巧板”等内容,在小学低年级占总课时的25%左右。中高年级占33%左右。这充分说明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让他们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不但能丰富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就一双灵巧的手,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机体充满活力,磨练他们顽强的意志。对手工工艺制作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能充分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意识。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动手,通过动手劳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学会以创造的成果奉献于社会,服务于他人。
4、卫生、生活习惯。一个人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反映了这个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卫生和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身体健康和给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又必须从小养成。《生活与劳动》课中的 “看电视”、“不挑食、偏食”、“生活起居要定时”等课,明确地规定了看电视的正确姿势,每天入睡、起床的时间,饭前便后洗手,衣着整洁,勤洗头理发等等,这些规定和要求,学校在教学之后只能作定时或不定时的检查评比,平时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家里,孩子的父母亲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体指导和及时督促胜于学校教师的教育,只有家庭与学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五:父母课堂心得体会>>(915字)
上周六我去中心小学听了牛平老师一堂“家长课堂”课——“赏识教育新天地”。牛平老师一开言就对家长们说:“家长朋友们,为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未来,请走进‘赏识教育新天地’家长课堂吧,在这里,你的观念会得到更新,您的心态会回归于平和,你会得到一把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您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我一边听着便不住地点头。回想我做过家长的时候,孩子有时问我这道题是怎么做的,当时我是做班主任工作,班级50多名学生哪有时间给自家孩子辅导呀,就臭嚼乱骂一顿,“你上课都干什么了,走神了是不?就这样小简单的题都不会,我不能给你讲,你自己去想去做去,滚„„”当时,母女俩人各自都气得够呛,孩子临身就哭啼啼地走了。
虽然两个女儿都进入了大学校门,可我总感觉在孩子身上辅导有时不够耐心、温和,平时在她们背后还多次地偷偷掉过眼泪,给人家的孩子都能热情耐心讲解,一遍不会两遍,直至会了为止,在1976年那一年,在小学我曾教的那个班级初升高的时候就有7人升入重点高中,当时,一个学校升六、七个那就是很不错的学校。为什么自家的孩子就不能这样呢?不然孩子也能考上个最理想的院校。
我听牛平老师的讲座,确实受益匪浅。认识到自己在辅导孩子方面或其他方面的不足,深深地体会到: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是维系成长的后盾。家长教育是联系两者的纽带,家长课堂是为家长提供正确信息的平台。
孩子是第一次进入校园的门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懵懵懂懂,让我们明白了教育的多面性,内涵的丰富生动。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家长不能认为将孩子送入学校即送入了保险箱,认为教育只是老师的事情单纯依赖学校教育。老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而家长是孩子人生旅程的护航者,家长应与学校积极配合,相互沟通,共同教育好子女。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包括学习、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等,并抓住时机,适时教育好子女。通过家长课堂的学习,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学习《父母课堂》心得体会 篇5
学习《父母课堂》心得体会
学习《父母课堂》心得体会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做为父母,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我们感觉需要学习的 知识太多,压力也很大。阅读各类教育书刊、与老师沟通交流,逐渐变成了一种 生活乐趣。面对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父母与老师在 教育孩子的观念上必须是一致的。不能课堂上老师要求这样做,回家父母要求那 样做,要求不一致,孩子就无法适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请教,我们在如何进行 家庭教育方面统一了如下三方面的认识: 在学习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完成作 业的习惯、温故知新的习惯、正确坐姿和书写工整的习惯等。在生活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养成自理的生活习惯,如:与父母分房 分床睡觉、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漱及洗内衣袜、自己整理书包及学习用具等。在身心与品德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让孩子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体会认真、努力、坚持、勇敢的品德。让孩 子体会“干任何事情都不容易,不努力就不能有好成绩,不坚持就不会成功”。我们非常认同这样一个教育理念:在培养孩子方面,心理健康最重要、其次 是身体健康、最后才是学习成绩。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只有父母努力学习,孩子才能天天 向上!
父母课堂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女儿九岁了,但她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
记得小时候的一次洗衣服,在盆子里我看不到袜子,问:“孩子,你的袜子呢?”“还是妈妈最关心我,爸爸、爷爷奶奶以及外婆都不会找我的袜子。”一句微不足道的对话,孩子就懂得了妈妈的爱。
今年升四年级,离开陪伴了自己三年的老师,女儿有点不知所措,听说两位老师都很严肃的。“严师出高徒嘛”,我劝导说,“只要做好自己,老师会喜欢你的。妈妈对你有信心!”有一天放学回来,女儿说出了老师跟她的对话“宝贝,看你跑了几趟四楼,老师都心疼了。”老师,谢谢您!谢谢您发自内心的一句话,让女儿的努力得到认可。我相信,女儿与老师的距离又迈前了一步。
教育的源泉是“爱”,“爱”是教育的强大力量。
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我不是为了烦恼而生下你,而是为了快乐与幸福!孩子,感谢你的到来,为家庭增添了无限乐趣;你不是为了烦恼而学习,而是为了快乐与幸福!当你需要学习一些新东西时,把关注的焦点从学不会可能导致的灾难和惩罚,转变到学习可能带来的益处、奖励上。你会发现,这将使你的学习热情高涨,而高涨的学习热情又会使你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孩子,我允许你犯错误,但要懂得纠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件我女儿的事情:
记得三年级的校运会,女儿没被体育老师选中参加跳远,她很不开心,因为二年级校运会她获得了跳远银牌,希望今届能继续。我鼓励她自己争取,班主任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女儿荣获金牌,也是她们班那年唯一的一枚金牌。女儿,妈妈为你骄傲,你真棒!虽然你不是最优秀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光点,凭着自己的信念一直走下去,妈妈永远支持你,宝贝!加油!
孩子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读父母课堂的心得体会 篇7
很喜欢这一期的几篇文章。读完《都是过度辅导惹的祸》一文后,感触良多:可能大多数的家长都和文中的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强,甚至有的家长还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天才、神童。让小小年纪的孩子没有了自己的自由和空间,每一天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让他们忙得团团转;在品行教育、道德素养上也严格要求,希望他们做得近乎完美。在这如此高压的环境下,孩子没有了童真,甚少的快乐;除了学习,其他的生活技能都不会;思想压力也是很沉重的。就如文中的晓慧一样,当压力过大时,她要寻找另外的方式发泄,就变得爱撒谎了、爱讨好人了,甚至还偷东西。学习上也因为过度的紧张,越想学好可越学越糟。父母百思不得其解。
再读读《父亲老舍 给予我足够的成长空间》一文后,心中豁然开朗!老舍先生,著名的文学家。并没有像现在的家长一样要求孩子要强过自己,他甚至没有要求自己的孩子要继承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在孩子小的时候,主张孩子“宜多玩耍”。这不是说,应该把孩子们的童年还给他们吗?想想我们小的时候,有好多的同伴,有好多的游戏,满世界的自由奔跑。现在的孩子呢?独生的家庭、甚少的游戏、繁重的学习,偶尔的空隙也只愿意坐在电视或者电脑前。孩子长大了,用平等的心对待他们。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平等的对待,同样的互相尊重,尊重他们的选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找回平常心,给孩子营造常态的生活、学习环境。给他一个希望,这种力量会促使孩子更好得发展!
个人暑假阅读心得体会 篇8
书中叙述了一位名叫张小伟的优秀学生,他是一个失去父亲,性格内向的小男孩。他的内心是一口永远没有底的深井,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他的心底始终暗藏着悲伤,孤独、忧伤的他时常想起自己的父亲。他尽力表现的很乖巧,确实想让老师喜欢他,因为他要演饰自己挥之不去的悲伤,他渴望和睦,幸福。
是班上新来的胡老师,让他抹去、擦掉了自己的抑郁,变得开朗起来,让他觉得即使不显得那么乖巧,也能获得别人的关心与爱护。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自己的周围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单翼天使”。他表面上很懂事、早熟,可这却是他最虚伪最无奈的一面,渐渐的,张小伟知道,“单翼天使”只有互相“拥抱”才可以在天空中更好地飞翔.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懂得了:不管自己是否是一位失去单翼的孩子,家和父母永远是我们的港湾,永远给我们数不尽的温暖。不要因为自己是“单翼天使”,从而感到深深的自卑与伤感。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在默默地关心、支持着你;有人一直在做你心中的“太阳花”,给你希望与自信,让你去追寻、实现理想;有人在向你伸出最温暖的臂膀。等待着你的是美好的明天……
经典文献个人阅读心得体会字 篇9
这怎么是可能的呢?作者不在你身边,你只是和他的文字打交道,“他”如何教你呢?根据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阅读的过程似乎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作者和自己的互动的问答过程。在这里,我更愿意承认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的个人人格实际上“分裂”为了两个人,一个代表作者,一个代表自己。
当“自己”不懂的时候,通过文字去努力理解作者意图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自己努力变成“作者”的过程,试图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回答“自己”的问题。这样,阅读就是“自己”努力地去“移情”成为作者从而教会自己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要有一个“作者的意识”,始终要考虑和琢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要那么些,他当时的意图是什么?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应该是通往作者心理的不二法门。
“数学书有两种,一种是看了一页就不想看下去的,一种是看了一行就不想看下去的”,杨振宁曾这样讲过。这大概也是不少学科文献阅读的感受。事实上,万事开头难。我个人的阅读经验经常是这样的:第一次努力读下来,可能只懂了全文的1%,读第二次大概懂了5%,可是第三次我大概就懂了30%。也就是说理解的程度是随次数增加而指数增长的。
所以说如果一篇文献你没有(认真地)读过3次,你是没有资格说难的。许多人常常只读了第一遍以后就觉得难读不下去放弃了。我相信他如果再读上两次,他可能就不这么认为了。“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马云的说法和这里“文献至少读三次”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应分清楚著名作品和经典作品的一些区别。在科技文献中,经典作品应该属于一个领域相对基础性的优秀作品。著名作品常常是指一个领域里程碑式的作品,比如代表着前人几十年研究而最终被攻克的某难题的文章,或者横空出世的某一新理论等。
培养阅读习惯个人心得 篇10
《手绢上的花田》讲述了一块白手绢能够酿制菊花酒的故事。一个名叫良夫的邮递员受菊屋酒店老奶奶之托,替老奶奶保管她的酒壶。而这个酒壶里会出来五个小人在手绢上酿制菊花酒。老奶奶还叮嘱良夫,酿酒的时候谁也不看见。还有不要去想用菊花酒挣钱。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夫贪欲滋生,忘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不但自己妻子知晓了这件事,且贪婪的内心使他们为了购买心仪的洋房不惜用菊花酒卖钱。后来,他们竟变成了“酒精灵”似的小人,另外五个小人也住在隔壁,最后他们途经歌声走出了小人世界,回过神才发现自己出现在了新菊屋酒店,晕头雾脑地回到了平常。
还记得那次考试,教室里静可聆针。老师那严厉的眼神已飞快环扫四周,概览全局。我快速地做着卷子不敢抬头,害怕时间快速飞逝。可是就在这一瞬间,我流畅的笔尖停顿了下来,我的眼神呆滞住了,紧紧咬着双唇眉头紧锁额头手心都冒着冷汗,是的,我被眼前的题目难住了。一刹那,坏念头浮现在了脑海中。用手捅捅左边的同学问问答案又何妨,一张完美的试卷可不能就因为这么一个空格被破坏了。
我立刻回想起那本童话《手绢上的花田》,欺骗、谎言、贪婪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我放下了心中的坏念头,不愿做个良夫那样的人,我要做个真实的我,风拂过,心中的杂念都烟消云散,心底的声音促使我不再焦虑和注意那个白色的空格,便继续埋头写着。其后我回头望着试卷上的那个空格,露出了淡淡的一抹笑……
欲望和谎言是一个无底深渊,望能寻觅自己那颗初心不再丢失,随从自己的内心,做真实的自我,不再用千百个谎言用来弥补一个谎言。然而此刻鼻子周围却涌现了一阵阵菊花酒的芳香,读《手绢上的花田》有感……
幼儿园亲子阅读个人心得体会 篇11
晚上我将女儿拥入怀抱,一齐翻开这本书,我轻轻地慢慢地朗读着,女儿专心地听着、看着,不时地打断我,提出疑问:
“妈妈,什么是蜕皮呀”“蜕皮就是小虫身上的老皮掉下来,重新长出新皮,渐渐长大呀”
“妈妈,蜗牛为什么长壳呀”“这个壳呀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呀”
“妈妈,那什么是敌人呀”“敌人就是……坏人呀”
“妈妈,萤火虫屁股怎样会发光的呀,别的小虫会不会发光“这是呀萤火虫特有的本领,发光是为了吸引别的小虫飞过来,把它吃下去。”
故事讲完,女儿问了一大串的问题,在她眼里,大自然神秘而搞笑,里面的小昆虫们对她来讲更是一个陌生又新奇的事物。
如何让孩子对这些感兴趣,我想这套自然科学童话能够满足家长们这种需求。
这本以小昆虫为主的绘本,图画漂亮:绿色的森林,清澈的小溪,水里的岩石,岸边的草丛,还有卧在草上的,躲在石头下的,和树枝们长得相像的小昆虫们。线条粗细密疏有致,点点划划间,蕴育着丰富物种的大自然便呈现于眼前,这套绘本完全能够做为学习铅笔画的好范本。资料是关于昆虫们从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变化过程、幼虫的生活(进食,蜕皮,生长)以及幼虫们的防身术:随生活环境这化的外表颜色,如中华蚱蜢,如和落叶相似的枯叶蛾,还有应对强敌,无法抗争,又来不急逃跑时会假死的昆虫等等。在每一章的结尾处点拨总结这些基本的昆虫知识。再一次加深了印象。
绘本里的故事完全是小孩子的口吻,那些小动物有着平易近人的姓名:比如萤火虫儿小萤,燕尾蝶的幼虫叫小华,尺蛾的幼虫小尺,还有天牛小鹿等等。天牛甚至把孤单悲哀哭泣的小鹿带去与他的朋友们相识,真是一个相亲相爱的世界。这也是一套会伴随着孩子们一齐成长的心灵故事。那里的故事,有着梦想,勇气和朋友。小幼虫羡慕天上的星星会在夜里闪光的小萤,在朋友的鼓励下,认识到自己会发光这件个性的事其实是件好事,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有了在天空快乐而幸福的跳舞的梦想。最后有一天像星星一样闪亮了。还有那个出生后孤伶伶,又胆怯,但是他遇到了善良的小蜜蜂和飘虫阿姨,鼓足勇气慢慢战胜自己,获得信心努力生存。我想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故事,必须也会为小华的勇气加油,必须会获得在大自然生存的信心。
在《萤火虫的故事》里,她告诉孩子不要怕别人的嘲笑,告诉孩子要善良,要努力这样才能梦想成真;《独自成长的小幼虫》里,她告诉孩子从此刻起拿出勇气应对自己的恐惧,他告诉孩子学会本领克服恐惧;《小昆虫的伪装术》里,她告诉孩子善待昆虫,她告诉孩子要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她告诉孩子各种昆虫的伪装本领。所以说,这套书就应不止是一套科普读物,更是一套儿童心理成长读物。
【父母课堂阅读个人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父母课堂心得体会范文07-04
父母课堂学习心得体会09-25
父母课堂 案例教学教案06-04
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09-03
《父母的私房钱》阅读答案10-25
一袋父母心阅读理解题答案11-11
感恩父母心得体会07-23
和父母谈心体会07-05
学习《父母规》心得体会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