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教案浙教版

2024-06-28

八年级科学教案浙教版(通用10篇)

八年级科学教案浙教版 篇1

§ 2.2 天气和气温

【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温的观测

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教学方式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

[思考] 你注意过吗,在什么情况下蜻蜓会飞得很低?蚂蚁搬家又预示着什么?——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一、天气是什么

1、天气的概念: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板书] 如: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

[补充]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板书] 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读图] 2-

6、2-7感受天气。[讨论] 天气概念

(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板书]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它是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的;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板书]

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板书] [分类] 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复习回忆] 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

3、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

[思考] 为什么要把气象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探究实验1] 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时间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上

温度(百叶箱内)

温度(百叶箱外)

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探究实验2] 探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

实验结论: 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结合图 2-11)。

(1)人类的生活方面: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22 ℃,气温在35℃或35℃以上人就感觉炎热,气温在0℃下人就感觉到寒冷。

(2)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3)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青蛙和蛇的冬眠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天气的概念及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气温的测量和气象观测中气温的测量,并利用探究实验的研究气象观测中温度计的放置位置和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辅教导学》 P82 课后作业: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练习题目 【教学反思】

用心

爱心

专心3

八年级科学教案浙教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并描述动植物的各种行为,收集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的资料

2、了解环境因素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3、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重点难点:动物的节律性行为,植物的感应性现象的分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上一章学过的有关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天气:

1、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堵洞将下雨

2、地震、台风前的动物行为等等

气候:

1、沙漠仙人球的特点,各地农作物的特点。

2、沙漠中的抬尾芥虫等等

一、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看P89图3-3讨论】猫头鹰和鼠的昼夜节律性行为

1、(1)猫头鹰和鼠都是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而白天与夜晚主要有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差异,因此,温度和光照等都是影响猫头鹰和鼠的行为的外界因素。(2)人类与他们不同,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所以温度和光照等是影响猫头鹰和鼠的行为的外界环境因素。

2、昼夜、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周期性变化,也会使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详见附录:动物的节律性行为节律性行为

动物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称为节律性行为,或叫生物节律。例如很多脊椎动物的取食行为和睡眠行为在一天之内很有规律地发生;温带地区的动物大都每年在一定的季节繁殖一次,甚至在原生动物中的一些种类,它们的游动,或从水域上层到下层也表现出某种节律性。因此节律性行为是普遍存在的,是动物适应环境节律的结果。节律性行为约可分为四类: 潮汐节律——涨潮落潮,是由月球的引力作用于地球的海洋所引起的。这样生活在潮间带(就是涨潮时为海水淹没,潮落时又露出的海滩)的许多动物的活动,也跟着产生节律性的变化。例如涨潮时,潮水带来了许多食物,牡蛎将壳打开,进行取食活动。退潮时将壳紧闭。许多蟹类,在涨潮时,躲进洞穴或岩缝,因为它不像牡蛎那样固着在礁石上,就有冲走的危险,落潮后,即出来在沙滩上积极觅食。

月节律——节律周期为28天,以月亮的运行为定时因素,因此和潮汐节律紧密相关。例如银汉鱼的产卵,总是在大潮时到沙滩产卵,大潮应是月圆之夜。人类的女性排卵,也以月为周期,所以有28日为周期的月经来潮。但这和月亮的圆缺没有关系。可是还有了一个“潮”字,如月经来“潮”、初“潮”(女孩子第一次的月经)等,可见国人很早把这种月规律性,比喻为潮起潮落了

日节律——节律周期为24小时,其行为和白昼黑夜的交替相关。有些动物白昼活动,称为昼行性;有些动物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还有些在早晨、黄昏活动,称为晓暮行性。但由于昼夜24小时又受季节的变化而有昼夜平分之时(春分、秋分季节),昼长夜短或夜长昼短之时,而且不同纬度情况不一样,因此,这种习性,也是变化的。在春末和整个夏季,许多鸟类喜晨昏活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但到了冬日却变成昼行性了,因为晨昏温度太低的缘故

年节律——节律周期为一年。例如很多鸟类、哺乳类一年只繁殖一次,多选在温度适宜、食料丰富、适于幼仔生活的时期,这是进化中形成的适应。昆虫会在冬季进入滞育期或休眠期,一些种类的哺乳动物以冬眠数月度过寒冷,两栖类、爬行类是变温动物,更需冬眠了。鸟类则发生迁徙,每年随季节的变化在繁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迁居,称为候鸟。在我国,春夏季节飞来繁殖,秋冬南去越冬的鸟,称为夏候鸟,如家燕、黄鹂等。秋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称为冬候鸟,如大雁、野鸭、天鹅等。还有些鸟,繁殖区和越冬区都不在我国境内,但南来北往经过我国休息、觅食,称为候鸟中的旅鸟或过路鸟。侯鸟迁徙的旅程一般都很长,有几百、几千公里的,还有上万公里的,如北极燕鸥(Sterna poradisaea),每年迁徙飞行4万公里以上。

由于这些节律行为,使人们想起动物体内是否有个生物钟?生物钟是确实存在的,但不是墙上挂的钟也不是手上戴的表,而是决定生物时间节律的生物化学机制。是由生物世世代代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个体和种群生存发展的内部调节活动。例如激素的有规律的分泌活动,以及世代形成的条件反射,变成了本能传递了下来,才表现出节律性活动。例如,周期性的繁殖活动,通常都和光照强度,日照长短、食物状况、异性个体的吸引等因素引起的性激素分泌水平相联系。冬眠显然和食物的匮乏,温度的过低引起的生理活动水平的减低有关,进而又作为本能遗传下来。鸟类的迁徙,更为复杂,日照长短、食物状况,可能是直接的动因,引起激素活动的变化,而作为一种本能,它还和历史上冰河期,冰河的南侵,而后又缓缓退去,鸟类随着躲避而又一步步回归的历史过程联系在一起。多少世代过去了,还在重复着祖先经历过的旅程。当然也不是不可改变,由于地表环境的变迁,迁飞的路线、停留地点也会有所改变。天鹅、野鸭等水禽,在南飞越冬或北返繁殖的途中,如遇适宜的水面,食物丰富,也会中途留下,不“思”归去。例如北京近年来常见到天鹅野鸭驻留,令人高兴。这说明我们的环境质量在提高。

二、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植物也能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刺激作出反应,只是大多数植物没有动物那么明显。【看图讨论】向日葵向太阳--对光照作出的反应 茎的背地生长--对地球引力以及光照的反应 捕蝇草捕猎物--对猎物重力的反应

【小结】植物的感应性是它们对地球引力、水、化学物质等刺激作出的反应。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实验:探究含羞草会对哪些刺激做出反应?

这种植物在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触碰)的时候,它的叶子舒张,在尽情的享受阳光,但是当我们用手轻轻触碰它的时候,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叶子会害羞的闭合。

八年级科学教案浙教版 篇3

例1我国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梦溪笔谈》一书中提出:“常偏东,不全南”的磁针指向,这一结论是世界首创.试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选题目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磁场.

解析:

知道地球是个大磁体和磁偏角的存在.易发生的错误是忽视了磁偏角的存在.

地球是一个大磁体,但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完全重合.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的偏东处,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的偏西处,放水平旋转的磁针静止后,S极的指向不是正南,而是稍偏东.

例2转动指南针的罗盘时,罗盘内的小磁针,如图所示,将会如何?

选题目的:

本题用于考查地磁场的性质.

解析:

知道罗盘内磁针的指向受地磁场的控制.在地球上某个特定位置,由于受地磁场力的作用,若不受其他磁场的干扰,磁针的指向是确定的,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罗盘转动,对磁针一点影响都没有,所以只是几乎不动.比较容易犯额错误是认为磁针随罗盘转动.

例3 探险队员在地球北极时,用一根细线系住小磁针的中心,用手悬吊起来,则小磁针N极将指向何处?

选题目的:

本题用于考查关于地球周围磁感线的知识点.

解析:

本题容易错误以为是成水平方向.从平常的现象直观出发,而没有去认真分析地磁场的特点及北极点这个特殊位置应具有的情况.

正确的答案为:N极与水平成一夹角斜向下.

例4 在图甲上标出地磁场磁感线的方向及地磁南、北极.分析

根据地磁两极和地理两极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地磁的南、北极.然后利用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北极出来,回到南极,可确定磁感线的方向.答案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检测 篇4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得0分)

1.参加科学期末考试,你会紧张吗?来,深深地吸一口气缓和一下紧张的考试情绪。请问你吸的这口气中,对人体最重要的是什么气体?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一项政策。下列做法违背“五水共治”政策的是 ..

A.用淘米、洗菜后的水浇花

B.农业灌溉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为充分利用土地,在河道旁大力开发房地产

D.疏浚河道、恢复植被等措施可减缓洪涝灾害

3.“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空气的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A.SO2、CO、NO2 B.CO2、CO、N2 C.CO、CO2、H2 D.SO2、N2、NO2

4.下图为四位同学对同一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的各种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式是

A.NH3 B.O3 C.H2O D.H2

5.某校八年级科学探究小组实验结束时,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整理。其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1页 共8页

6.紫云英是一种常见的绿肥植物,绿肥植物是指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C.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含量 B.为土壤中微生物提供无机盐 D.为植物提供能直接吸收的有机物

7.关于家庭用电常识,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测电笔中氖管发光时,有微弱电流流过人体

B.开关用绝缘材料包裹,湿的手可以触摸开关

C.断路器跳闸后,直接将断路器复位

D.家用电器开关处发生短路时,会酿成火灾

8.橡皮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现在有一种爱吞磁铁的橡皮泥,把高

强磁铁放在旁边,磁铁会被慢慢吞噬(如图所示)A.橡皮泥受到磁铁的压力 B.橡皮泥有较强的粘连性 C.橡皮泥熔化把磁铁包围 D.橡皮泥中含有磁性物质

9.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水草是鱼的重要饵料 BC.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D.水草呼吸作用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10.下图中的四支蜡烛都将熄灭,与另外三支蜡烛熄灭原因不同的是 ..

11.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

之一。下列实验材料的选用恰当的是

A.用大豆的根来研究植物须根系的特点

B.用蚕豆叶上表皮来观察植物的气孔结构

C.用草本植物的茎来研究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D.用银边天竺葵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12.R元素只有一种常见的化合价,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下列含R元素的化合物中,

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RCl2 B.RSO4 C.R(OH)3 D.RNO3

13.原子结构模型是在实验和发现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的,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叙述正确

的是

A.“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B.“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C.“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2页 共8页

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似地镶嵌在原子中

14.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主要观察甲装置中的昆虫是否存活

B.碱石灰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

C.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甲试管内的昆虫数量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两只其他种类的昆虫

15.如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分

别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瓶气体的鉴别方法

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丙瓶倒置,可判断丙瓶存放的是H2 甲 乙 丙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甲瓶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乙瓶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向乙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6.在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方案,其中最

合理的是

A.两人各拿一块条形磁铁,并将各自的一个磁极相互靠近

B.将放在粗糙木板上的两块条形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

C.用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另一块用细线悬挂并静止的条形磁铁中间

D.用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靠近另一块用细线悬挂并静止的条形磁铁的两端

17.201月H7N9流感病毒再次袭击浙江,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证明,抗流感新药帕拉

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新发的H7N9人禽流感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下列有关帕拉米韦(C15H28N4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一个分子中含2个氧分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为328克 D.组成元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18.年3月8日凌晨,飞往北京的马航MH370航班起飞后与地面失去联

系。人们曾对该航班的安检工作提出质疑,如图是工作人员用金属探测

器安检的情景。当探测器靠近金属物体时,在金属物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探测器就会发出警报。下图中能反映该过程中产生电流的工作原理是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3页 共8页

19.在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内各注入10毫升清水,再在各量筒内插入一株形态结构

基本相同的芹菜,并将乙量筒内芹菜的叶摘除,然后将两装置置于阳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两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C.叶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 D.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20.某居民家中的电路如图所示,开始时各部分工作正常,

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电灯突然熄灭,正在

烧水的电热壶也不工作。拨出电饭煲的插头,把测电笔

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均能发光,则故障是

A.插座的接地线断路

B.零线与C点之间断路

C.电路的C、D两点间断路

D.电热壶所在支路的B、D两点间断路

二、简答题(本题有10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5分)

21.科学家的每次重大发现,都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丹麦

物理学家 ▲ 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第一个揭示了

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小郭同学自制了一个用开关来控制电磁铁南

北极的巧妙装置,

如图所示。

当开关S接 ▲ (填“a”或“b”)点时,

电磁铁的A端是N极。

22.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这是因为树皮被剥离后,韧皮部中的无法将有

机物运送到植物的根部;古人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植物的枯枝落叶焚烧后的灰烬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何种营养物质? ▲ 。

2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变化Ⅰ属于“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变化Ⅰ与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 ▲ (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4页 共8页

24.小明新买了一个带保险丝的插座(如图甲),由于导线卷在一起,无法看清插头是双脚

还是三脚的。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插座的插头是如图乙所示的 ▲ (填“A”或“B”)。)孔是连接火线的。

有8个质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2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四种元素A、B、C、D的相对位置,已知B元素的原子核内

(1)A元素属于 ▲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C元素的原子核内有 ▲ 个质子;

(3)写出含有D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

26.A、B、C、D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C中含有相同元素,A是一

种固体单质,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 ▲ ;

(2)图中物质B和物质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7.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丙为

肺内气压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5页 共8页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甲中的 ▲ (填序号);

(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进行 ▲ ,b代表的物质是 ▲ ;

(3)图乙所示的肺泡内气体按照c方向运动时,对应图丙中肺内气压变化处于哪一段

▲ (填字母)。

28.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

药品,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如图

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连接玻璃管与橡皮管时,要先把玻璃管口 ▲ , 然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橡皮管中;

(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反应结束时,

应进行的操作是 ▲ ;

(3)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需要进行实验来探究二氧化锰的 ▲

(填字母)。

A.质量是否变化 B.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C.物理性质是否改变

29.在“观察土壤生物”的活动中,应选取的土壤为样本,

原因是这样的土壤中容易找到多种生物;如图所示实验,

两天后观察到甲试管无明显现象,乙试管中液体变浑浊,

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 。

30.如图所示,在“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中,甲需要将带

幼叶的豆芽密闭在塑料袋中在暗处放置12小时,而乙中的植物种子却无需黑暗处理,其原因是 ▲ 。在“研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的实验中,丙需要将处理好的枝

条置于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在

“研究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的实验中,丁需要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阳光下培养。光照在丙、丁两实验中的作用分别是 ▲ 。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6页 共8页

甲:植物的呼吸作用 乙:种子的呼吸作用 丙: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丁:树皮环割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共15分)

31.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

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③的变化,可推测A

烧杯中盛放的是;

(3)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此

时最简便有效的解决办法是 ▲ 。

32.小强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实验时,小强通过观察 ▲ 来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2)小强在如图乙所示的有机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细铁屑后,接通电源,他接下去的

操作应该是 ▲ ;

(3)小强为研究通电螺线管磁场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他将图甲所示电路的开关S

从l换到2时,调节变阻器的滑片P,再次观察电流表示数及吸引的回形针数目,

此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是为了 ▲ 。

33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定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实验。

小气球 甲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乙

(1)图甲是测定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装置,先按图组装好装置,然

后将锥形瓶置于托盘天平上,调节天平至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 ▲ ; (2)按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测定了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关系。实验时能观察到白磷燃烧

的现象为 ▲ ;

(3)该同学将上述实验中的现象或结论整理成表格,但对表格“▲”处的项目不知如何表

述,你认为该项目应该是 ▲ 。

34.某科研人员做了如下试验:将一个在黑龙江省南北各地都能够正常成熟的大豆品种,

在该省不同纬度选取土壤条件差异不大的地点种植。大豆成熟后,对其中所含有的部分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纬度对大豆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并推测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 ▲ 。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3小题,36题6分,其余每题7分,共20分)

35.材料一:2014年3月30日,广东省茂名市的“PX项目事件”轰动全国,关于“PX剧毒”的说法就是**中争论的焦点,所谓PX就是有机物对二甲苯(C8H10)的俗名。

材料二:在世界公认的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中可以看到一个参照标准LD50(LD50是半数致死量: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对大鼠来说,PX的LD50为5000毫克/千克,意思是给质量为1千克的大鼠喂下PX,能引起50%大鼠死亡的药剂量为5000毫克。 材料三:大鼠的LD值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P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C:H= ▲ ; (2)PX的毒性在 ▲ 之间(填物质名称);

(3)若哺乳动物对PX的承受量与体重成正比,请用数据分析“PX的毒性”对成人健康

的危害程度如何?

36.科学实验应倡导绿色环保,右图为某种“微型”

实验装置,用该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 实验只消耗了0.73克10%的盐酸。 (1)“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 ▲ ; (2)上述实验过程中可制得CO2多少克?

37.随着经济发展,我市近年来高楼大厦逐渐增多,电梯为居民的出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有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R1为保护电阻,R2为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F大小变化如图乙所示,电梯底架自重和电磁铁线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计。

(1)电梯超载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触点K与触点 ▲ 接触,电铃发出警报声; (2)如图甲,电源电压为6伏,R1=110欧,当电磁铁线圈电流达到50毫安时,衔铁

刚好被吸住。若该电梯厢内站立总质量为850千克的乘客时,试通过计算说明电梯是否超载。(g取l0牛/千克)

八年级科学教案浙教版 篇5

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

(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2、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 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 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三.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4、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

原子核:带正电

质 子 :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3)、核电荷数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中子数可以为零;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注: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6、科学上把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铁元素就是指铁原子的总称。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7、我们把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在离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为阳离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为阴离子。

8、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氘、氚 。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

9.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

1、单质和化合物

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包括

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例:氧气 氧化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混合物 例:水

混合物 :如空气、天然水、盐酸 、所有的溶液

2.比较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的区别

3、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区分

①    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    组成物质(单质和化合物)

①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    构成分子,也直接构成物质

使用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联系

元素是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

4元素的分布

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含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

②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铁、碘、锌等为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③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含量较高的还有氯元素和钠元素。

八年级科学教案浙教版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二次根式的性质:

a2a(a≥0),aa2= a(a0)的发现过程.a(a0)2.了解二次根式的上述两个性质.3.会运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二次根式性质:难点:

a2a(a≥0), aa2 = a(a0)

a(a0)aa2 = a(a0)

a(a0)【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问:2的平方根是什么?什么数的平方是2?(2)

得到:(2)2)=2(-2)2=2 2提问:(7)2=?(12)?(21)?

2选三个中下游的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二、新课讲授

1、由上面的提问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a22a

2、那么对于上面的性质,a能小于0吗?(不能,a必须大于等于0)

3、提问:

a2a(a≥0)

2?

2?(5)?5? 0?0? 2

2请几个中游的学生回答。(2,2 ;5,5 ;0,0)

3、议一议:a2 与

a有什么关系?

a

24、当a≥0时,aa22=?当a<0时,=?

经学生讨论后,指定一名学生(程度中下)回答,再指定一名学生点评。

教师总结:

=aa(a0)a(a0)

5、提问:

三、讲解例题

1、计算

(7)?=?(3)?22(1)(10)(15)

(2)2(2)222

222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交替进行的方式教学,问题设计: 1)2)应用哪一个性质?具体怎么算? 计算顺序应该怎样?

第一题选择中下游学生回答,第二题选择中上游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计算时应看清符合哪一个性质?a是大于0还是小于0? 练习:1)(-5)2(4)2(2004)2)(2例2 计算3)(6)(21)2223242()53532对于此题,学生可能会先算括号里的,讲解时可以把两种方法作比较,以体现二次根式的性质。3232的优点。在这里应强调判断a()535322中a的符号。

练习:(41)2724(1)72由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指定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板演。老师点评板演结果。完成课本“课内练习”

四、小结

师生共同完成: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困惑?

五、布置作业

八年级科学教案浙教版 篇7

一、导入

先提问学生,每天他们来上学的时候,在路上都能看到哪些东西呢?学生一般会回答(汽车,人,猫,狗,大树,马路„„)。然后点明,他们看到的这些东西,有的是有生命的,有的是没有生命的。科学上,我们将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将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这个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生物与非生物。

二、生物与非生物

给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按照生物和非生物进行分类,分别填写在课本34页相应的框框内。然后点名学生做出回答,向另外的学生询问正确与否。

在将图片物体分类完成后,先初步询问学生他们是如何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的,接着讲解课本35页图2-2的一系列图片,分别说明生物是可以繁殖、生长、排泄和呼吸,对刺激做出反应,其中,重点讲解第三幅图的新陈代谢,告诉学生新陈代谢的意义并记录。根据之前这系列图,总结生物的共同特征。再提问,除了图里涉及到的特征,其它还有什么特征。

接着给出生物必须有生命的特征、生物与非生物根本区别是新陈代谢;生物与非生物根本区别是新陈代谢这三个知识点,强调其重要性并分别举例说明。

三、讲解蜗牛

询问同学们对蜗牛了不了解,然后向告诉同学们蜗牛的一些知识。接着引导到蜗牛太小,如果要观察蜗牛,需要借助什么工具,然后简单回顾下放大镜的知识。接着给出蜗牛图片,分别让学生填图上的空格。然后结合课本36页的活动,讲解关于蜗牛的相关知识点。讲解完之后总结下蜗牛所具有的生物特征。

八年级科学教案浙教版 篇8

特殊三角形

2.2

等腰三角形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3.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的推理说明

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标出字母,问: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在△ABC中,如果有两边AB=AC,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

2.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等腰三角形的形象?

1.指出△ABC的腰、顶角、底角。

相等的两边AB、AC都叫做腰,另外一边BC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BAC,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ABC,∠ACB叫做底角。

2.实验。

现在请同学们做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片,每个人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画出它的顶角平分线AD所在的直线,把纸片对折,如图,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吗?请你尽可能多的写出结论。

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交流,可能得到的结论: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3.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D=AE,AP是△ABC的角平分线,点D,E关于AP对称吗?DE与B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A

B

C

D

E

P

本题较难,可先由师生共同分析,(1)将等腰三角形ABC沿顶角平分线折叠时,线段AD与AE能重合吗?为什么?边AB与AC呢?

(2)AD与AE重合,AB与AC重合,说明点D与点E,点B与点C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轴对称图形有什么性质?由此可推出AP与DE,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那么DE与BC呢?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八年级科学教案浙教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从实验推得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

2、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有关光路图。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理解虚像的意义,会用规律找出虚像。重点难点 作光路图 课前准备

以激光光学实验仪为中心的实验

【引入】潜水艇潜望镜的原理,叫学生说出光是如何进入人的眼睛的。

一、光路图

1、光是客观存在的,而光线是指光通过的路线。

2、光的反射定律

P26(1)三线位置(2)两角关系

作光路图要注意的几点:

(1)实线、虚线要分清

(2)箭头要画准

(3)光路要完整

3、光路的可逆性

通过原来光路图改变光线方向(出射角和入射角的符号也发生变化),光路图还是成立说明。如:当你从平面镜例看见别人的眼睛的同时,别人也可以从平面镜例看见那的眼睛。

4、P27 【讨论】镜面反射 漫反射

镜面反射:若入射光线是平行线,则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线。如:光滑的镜子,永久乐的黑板,瓶花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

漫反射:即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而反射光则设想各个方向,不再是平行线如:电影银幕要用粗糙的白不做,能从个角度看清出题

漫反射也是遵从反射定律,由于繁盛漫反射的物体反射面不是光滑的镜面,所以,反射方向也是杂乱无章的。人们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慢反射的缘故。如果物体是镜面反射(绝对光滑平面)那么我们讲看不到镜面本身,看到的是它反射来的来自其他物体的想。

5、平面镜和球面镜

观察生活,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用作图发表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练习:

凸面镜:对光器发散作用 如:汽车的后视镜,扩大事业 凹面镜:对光器汇聚作用

如:手电筒,太阳照,探照灯。

三、光的折射

1、【实验】把一双筷子放入空杯子,我们看到筷子是直的。然后往杯子里面加水,发现筷子慢慢的从水和空气的分界面开始发生了弯曲。问:放入其他的物体是不是还是一样?——光的折射现象。

问:前面我们学到过,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直线传播的,那现在进入另一种介质,光不是直线传播了,那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2、光的折射规律

让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分析光的折射现象。课件演示,学生小结光的折射定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八年级科学教案浙教版 篇10

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第一课时 磁体、磁极与磁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性、磁体,能举例说明磁体能吸引哪些物质。

(2)知道磁体有磁极,并能够判断磁体的两极。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磁化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探究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规律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同学间相互协作的意义。

(2)通过了解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磁极的概念和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

磁化的概念。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磁体和磁极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体能够吸引

铁、钴、镍

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

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

2.(1)磁体上磁性

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条形磁体的两端就是它的两个磁极。

(2)用针尖支撑的小磁针(能够自由转动),静止时两端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我们把磁体指

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又叫

N

极,指

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又叫

S

极。

3.两块条形磁体彼此之间会产生吸引或排斥的力,这种吸引或排斥的力就是磁力。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

排斥,异名磁极相互

吸引。

【合作探究】

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都有N极和S极?

答:如果磁体从中间断裂,断裂的两端会各自成为新的磁极,且每段磁体都有N极和S极两个磁极。同理,断裂成若干段的磁体会成为若干个完整的小磁体,每个小磁体都有N极和S极两个磁极。

【教师点拨】

判断某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将被测物体靠近铁类物质,若能够吸引,则有磁性,否则便没有磁性。(2)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将被测物体用细线挂起来,若静止时总是南北指向,则说明该物质具有磁性。(3)把被测物体靠近已知有磁性的物体两端,若有一端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则被测物体有磁性;若两端均表现为相互吸引现象,则被测物体没有磁性。

【跟进训练】

1.下列材料或物体具有磁性的是

(A)

A.司南

B.玻璃

C.木材

D.铜棒

2.用条形磁体的N极去靠近形状相似的金属条的一端,金属条被吸引,则金属条

(D)

A.一定具有磁性,因为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B.一定不带磁性,因为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C.一定不带磁性,因为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金属条是否具有磁性

3.一个条形磁铁摔成两段(如图甲所示),取右边的一段靠近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乙所示,则右边这段磁体裂纹处的磁极是

N

极。如果把这段磁体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这两段会相互

吸引

(填“吸引”或“排斥”)。

知识点二 磁化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使

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2.铁棒被磁化后

不能

长久地保持磁性,而

钢棒

被磁化后,就能较长久地保持磁性,所以可用钢来制造人造永磁体。

【教师点拨】

1.磁化的方法:(1)接触或靠近磁体;(2)用一个磁体在磁性物质上沿一个方向摩擦,就可使这个物体变成磁体。

2.(1)被磁化后的物体成为一个新的磁体,也有N极和S极之分。新磁体与原磁体相接触的一端应为异名磁极。(2)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被磁化,例如铜、铝、玻璃等非磁性材料,就不能被磁化。

【跟进训练】

1.下列几种物质能被磁化的是

(C)

A.碳

B.铜

C.钢

D.铝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B.被磁化后能够长期保持磁性的物体叫做永磁体

C.不是所有物体只要在磁体的周围都能被磁化

D.由于钢被磁化后能长期保持磁性,因此钢是制造永磁体的磁性材料

练习设计

上一篇:圣诞节英语单词下一篇:明清小说期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