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制

2024-07-18

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制(共8篇)

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制 篇1

浙江华都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企业环境管理责任制

一、总经理职责

1、总经理是企业环境管理第一责任人,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政策、标准,定期召开企业环境管理会议;

2、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机构及管理网络,明确各类机构和人员的环境管理职责;

3、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为企业环境管理落实必要的资源保障,审查批准企业环境管理预算方案;

4、审查批准公司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并督促执行;

5、负责现场处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听取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分析报告,组织实施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

6、负责主持企业环境管理的总结或评审,制定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计划;

7、决定企业副总经理级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奖励和处分。

二、公司环境管理总监职责

1、协助总经理领导企业的环境管理日常工作,对企业环境管理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2、提出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改进建议,报总经理审查批准;

3、提出企业环境管理的工作计划和预算方案,报总经理审查批准;

4、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和维护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制定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5、及时掌握并分析企业污染物排放动态情况,针对存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6、负责组织编制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及“三同时”计划;

浙江华都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7、负责现场指挥处理内部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

8、组织并领导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活动;

9、向企业领导人报告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10、提出企业其他负责人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奖励和处分建议,报总经理决定;决定企业中层干部、环境监督员及其他员工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奖励和处分;

11、负责处理企业与周边居民、企业有关的污染纠纷。

三、环境监督员职责

1、协助拟定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计划,基本制度;

2、负责定期不定期(不超过三天)检查企业产生污染物的生产设施和污染物防治设施运转情况,并作出记录;

3、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监测企业排污口、厂界噪声、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并作出记录;

4、协助编制企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及“三同时”计划,并予以督促实施;

5、对固体废物委托处置单位进行管理,应当要求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处置单位提供资质证明;

6、负责企业排污申报和环境统计工作,向环保部门报告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污染物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报告每月不少于一次;

7、对污染物收集、监测、处理岗位的员工履行职责情况实施监督;

8、协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及时收集有关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信息,并向环境管理总监提出合理化建议;

9、组织编写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应的演练;

10、协助环境管理总监处理突发性污染事件并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

11、负责组织对企业员工环境保护的教育培训;

浙江华都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12、提出对企业中层干部及其他员工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奖励和处分的建议;

四、污染物监督、处理岗位职责

1、按照规程操作并管理(含保养)污染物防治设施,并进行记录,定期报告环境监督员;

2、按照操作规程处理和监督水污染物,做到达标排放或达标纳管,记录水质数据和化学药剂使用情况,并定期报告环境监督员;严禁伪造分析数据;

3、污染物处理设施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排除故障或报告维修部门和环境监督员;

4、对各部门、车间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清运情况进行现场巡查;

5、定期(不超过三天)对厂界环境状况进行巡查,并作出记录报告环境监督员。

五、生产部门职责

1、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督促各生产部门严格执行企业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环保操作规程;

2、按照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标准、方案、维护保养生产设备,降低单位设备的产污量和能耗,实现清洁生产;

3、对生产排放水按清污分流进行分类,控制污水产生量和水污染物的浓度定期对本部门的污水管网和废水池沉淀物进行清理;

4、对经脱泥后的污泥应及时外运,不应放置于露天,防止雨淋和洒落、扬尘、污水泄漏等造成的二次污染;

5、定期或不定期(不超过三天)检查企业产生污染物的生产设施情况,作出检查记录并报告环境监督员;

6、负责生产部门的环境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

7、生产不正常时,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污染预防措施,并报告环境管理

浙江华都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总监或环境监督员,按照环境管理总监的命令,实施临时性停产、限产措施;

8、保证生产场地和设施设备清洁卫生、现场秩序良好,观察能源供给是否正常,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或报告;

六、行政后勤部门职责

1、主管行政的副总经理负责行政后勤部门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组织企业办公和生活垃圾的清理处置,制定后勤岗位的环境卫生职责;

2、负责管理食堂、职工生活区的环境卫生,组织人员每天清扫厂内通道及绿化带内的固体废弃物,做好绿化卫生工作;

3、负责制定厂区环境规划、职工环境保护的培训计划,协助环境监督员开展环境保护的教育培训工作;

4、负责统一回收各车间、部门生产和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包装纸、废纸箱、废设备、废零件等,经审批后外卖或处理;

5、负责与环卫部门签订协议,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置。有关固体废物处置情况通报环境管理总监。

七、技术、试验、检验部门职责

1、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负责保障企业污染物处理的技术支持,确保污染物处理设施稳定正常运行;

2、负责本部门的废物(含残渣、残液)收集并按规定交接,交接记录交企业环境监督员;

3、按操作规程使用、管理、保养本部门的废气收集设施;

4、技术部门拟定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案,研究减少使用水、煤炭、染化料、化学品等能源物料的技术方法或替代方法,减少工业污水、废气、废物产生量;

5、协助编制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及“三同时”计划;

浙江华都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6、企业发生突发性污染事件时,提供应急咨询和建议。

八、财务部门职责

1、协助环境管理总监编制企业环境管理预算方案,并监督实施,确保企业治污资金的落实;

2、制定排污费交款计划,按时缴纳排污费,做到专款专用,并按国家规定,每年在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一定的费用用于治污。

九、采购、储存部门职责

1、优先选购符合环保要求的大宗原料、辅料(如染化料、助剂等),尽量采购洁净煤或低硫煤,含硫率应小于1%,并向环境管理总监提交书面说明材料;

2、采购、储存企业环保的大宗原料、辅料(如燃煤、染料、石灰、化学药剂等),应当将检测报告或记录交环境监督员;

3、负责管理废品仓库,废品储藏桶应加盖,并有防雨、防泄漏、防飞扬等设施;

4、负责对易燃、易爆物及有毒有害化学品采购、运输、入库、标识、储存的管理,预防环境紧急及潜在事故的发生。

十、设备、机修部门职责

1、在企业新、改、扩建工和中必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规定;

2、按规定检查各类设备及管道、阀门是否正常,有否“跑、冒、滴、漏”现象;

3、及时维修发生故障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和生产设施,并将维修记录报告环境监督员或环境管理总监;

4、负责公司各类放射源物品管理,并按国家环保规定使用、存放和处置,浙江华都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管理情况定期报告环境总监。

十一、其他员工职责

1、任何员工都有权制止一切违反环保法律制度的行为,向企业领导、环境管理总监和环境监督员报告;

2、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必须听从环境管理总监和监督员的现场指挥;

3、门卫对废物(包括煤渣、包装物等)出厂按审批规定实行登记监督,定期(不超过三天)报告环境监督员。

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制 篇2

全球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等生态问题已引起人类共同的关注。美国最新一项调查显示, 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是全世界面临的头号危机。为解决危机, 世界各国各尽其能。2009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 各国共同探讨气候环境问题, 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国政府也积极应对环境生态危机,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因此,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 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企业, 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部分, 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作为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社会组织, 必然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环境社会责任。

1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 (CRS) 的理念源于20世纪初美国关于企业对其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的研究。到目前为止,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 对CRS社会已达成共识, 即企业除了对股东承担经济责任以外, 还应该考虑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如员工、客户、供应商、所在社区、政府、以及环境的责任。因此,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还应当承担合理利用资源、采取措施防治污染, 对社会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近年来,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 企业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成为人们普遍的期望和要求, 也同时赋予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更重要的地位。200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构建的“四位一体” (即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模型中, 把环境责任作为评判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如果把企业承担的对股东的经济责任、员工健康与安全等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承担的最低限度责任的话, 那么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则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最高目标的追求。

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

1.1 节约资源能源

企业在各类资源的使用过程中, 尽量减少不可再生、不可回收资源的使用率, 同时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企业要想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就要节约原材料及能源, 改进工艺,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消耗, 更替消耗量大的旧设备。

1.2 控制污染

污染对人类及整个环境的危害极大, 因此企业要下大力气来控制污染。企业要改进技术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防止有毒物质和致病因子进入环境, 同时要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工艺, 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及污染物要积极投入设备予以净化,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1.3 减少排放

企业在生产中可以排放多种有害物质, 即通常所说的工业“三废”, 废气、废液和废渣。这些有害物质, 若不经妥善处理, 如未达到规定的标准而排放到大气、水域、土壤中, 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破坏生态平衡, 甚至会危及人类健康。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 中国政府为了表示环境治理的决心, 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这个目标的实现, 必然有赖于各类企业有效控制排放, 更好的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2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由来已久, 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 企业社会责任讨论的焦点在于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 才有学者开始提出企业的环境责任。Frederick在企业社会响应中添加了价值和伦理维度, 提出企业不仅要有效而准确地处理公共关系, 更应全力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Zenisek描述了连续的、不断增强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阶段, 提出第三个阶段即是环境责任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不能销售不安全的产品, 企业必须投入财力并努力支持当地的社区建设, 企业不能使环境恶化。

在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理论提出后, 不少国际组织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 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大会成立了独立的委员会, 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该委员会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报告, 这篇报告首次引进了“持续发展”的观念, 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1993年成立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 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化的制定工作, 以规范企业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到目前位置, 已制定出ISO14000 (环境保护管理系统认证) 系列标准来促进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欧盟2001年公布了一份文件《推广欧洲企业社会责任模式——绿皮书》, 成为近年来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该文件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内部维度和外部维度, “管理环境与资源”成为重要的内部维度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及推动下, 众多企业开始响应持续发展号召, 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 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3 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3.1 强化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吉化“11.13”特大爆炸事故、兰州石化工厂爆炸事故、江苏大丰电池企业铅污染事件等一系列企业的环境污染事件, 不仅严重危害了公众健康, 而且对企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企业形象受损、企业信誉受到社会拷问。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环境下, 牺牲公众利益、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是不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成长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 政府部门、公众、媒体、员工、消费者、社区等企业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始觉醒, 从各个角度以各种方式向企业施压。因此, 企业只有顺应潮流, 不断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浪费, 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 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2 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共融,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高速发展却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生态透支为代价的。据中科院测算, 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GDP总值的15%, 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 即绿色GDP为负值。面对环境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严峻的挑战, 中国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个目标, 企业就要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 走一条既能节约资源, 又能使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经济发展之路。因此, 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 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3.3 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是新时期赋予企业新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后, 中国成功的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目前,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 这一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 社会进步与环境和谐之间的矛盾也会愈加凸显。因此, 企业被社会赋予了新的历史角色:不仅是创造财富的经济组织, 也是维护和谐的社会组织, 更是保护环境的责任主体。近来, 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界正在开展“绿色营销”活动, 即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 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 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的营销策略。绿色消费的策略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美誉度, 而且能促进企业健康长期有效的发展。绿色营销活动, 说明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 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已由消极的应付转变为积极的参与。

4 强化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具体途径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承担单凭企业自觉是很难实现的。因此, 需要内外兼修来培育、监督、促进企业践行环境社会责任。

4.1 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责任教育

通过教育与培训, 帮助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员工树立一种新的企业发展观, 即企业社会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是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那么企业的社会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甚至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 只有使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后, 企业才能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方式来自觉履行其社会责任。

4.2 加快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建设, 让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

目前, 对企业环境保护实行规范的法律法规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总体看来, 这些法律法规立法层次较低, 只有《环境保护法》一部国家基本法律, 其他大多是各部委制定的行政法律, 法律效力较差。其次, 上述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久远, 很多已经不能适应对现代企业的环保要求, 如《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制定的, 《大气污染防治法》是2000年再次修订的, 距离最近的法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也是2005年修订的, 所以加快对相关环境保护立法的修订, 制定符合现代企业环境社会责任要求的法律规范势在必行。

4.3 推行适当的激励机制, 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适当的激励机制可以弥补企业为履行环境责任付出的经济成本, 从而极大的鼓舞企业自觉履行环境社会责任。奥尔森在研究集体行动的逻辑时指出, 集体行动的激励可以通过“赏罚分明”的制度, 实行“有选择性激励”来解决。他同时指出, 经济激励并不是唯一的激励, 声望、尊敬、友谊等方面的“社会激励”同样有效。依据这一理论,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信贷等物质激励和给企业提供荣誉、地位、社会声誉等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来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4.4 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督促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利用公开财务报告、网络媒体和其他方式向外界说明企业环境政策、环境影响和环境绩效等相关信息。它是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关于环境信息的披露, 我国目前的法律只规定企业向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和投资者披露, 而且只要求披露重污染和突发事件的信息, 对非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信息是自愿披露, 披露的内容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 在实际的执行中, 只有少数业绩较好的企业有一定的环境信息披露, 而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并没有相关环境信息。总体说来, 现在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还很不规范, 缺乏相关的法律的规定。为此, 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不断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规范披露的内容与方式, 建立环境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美大学评出当今世界十大最紧迫问题[N].科学时报, 2008-7-15

[2].林仲豪, 高红贵.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及践行途径统计与决策[J].2008.269, (17) :172~174

[3].Frederick WC.Moving to CSR4[J].Business and Society, 1998, 37 (1) :40~60

[4].Zenisek T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 Con-ceptualization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Literatur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 (3) :359

[5].European Commission.Promoting a European Frame-work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Green Paper[EB].European Commission Employment&social affairs, 2001, http://europa.eu.int/comm/employment-social/publica-tions/2004/ke1103002-en.html

基于环境保护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 篇3

现代企业除了创造财富和追求市场效率外,对员工、社会和环境也应当负有相应的责任。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目的的实现无不得益于良好的社会发展状态和各种物质保障,其中包括人类、环境和自然资源等诸多因素。当今社会中,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障碍。企业对环境的使用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最主要因素,企业在现代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和破坏。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企业的努力。企业逃避环境责任,既会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重,这也不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隶属于企业社会责任。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企业力量的不断壮大及工业发展对社会负面影响的日益暴露,社会对企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人们开始探讨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以外,还要承担带有一定的公共性社会责任。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公害频繁发生,社会开始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国际领域内环保浪潮的兴起、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干预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环境保护开始成为社会个体维护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自觉行动。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也日益引起广泛重视。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开始将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寻求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上尽管争论较多,但是就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问题上观点较为一致,把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切实纳入社会经济实践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我国政府也加强了相关的国内立法,把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化和法律化。

关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含义,有学者认为,其是指公司在谋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公司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和道德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定义将公司盈利最大化与承担环境责任同视为公司的二元化目标。但也有学者认为,对于公司的经营者来讲,将公司盈利最大化和承担环境责任同视为公司的二元化目标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企业环境责任的恰当定义应该是“公司在谋求自身及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义务,应当对政府代表的环境利益负一定的责任”。

本人在此文中比较赞同第一种定义,原因在于前者更加符合社会各方面的标准,且是企业可以做到的,尽管其可能并不愿意这么做。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依据某一方的要求而行的,而是需要平衡各种力量。

同时需要注意到,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应该包括环境道德责任和环境法律责任两个方面。企业道德上的环境保护责任需要依靠环境道德规范和引导,而企业法律上的环境保护责任则需要法律的强制和规范。认清这一点将有利于以下关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讨论。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依据

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呢?显然,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与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并不是一致的——承担环境责任必将带来一定的成本,从而造成利润的降低。由此看来,企业并没有动力去对环境负责。然而,事实上,企业应当甚至必须承担起环境社会责任这一命题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广泛认同。无论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还是基于其自身的需求,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都是不可推卸的。在此处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其一,企业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并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位居社会前列,对环境的影响力是其他主体所不能比拟的,一方面企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张加大了环境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工业活动废弃物的排放及随意堆弃更加重了环境的负担。因此,企业对解决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普遍及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日益严重,仅靠政府的力量已无法予以很好的解决,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环境,公司作为重要的社会成员之一,理应自觉承担起环境社会责任。

其二,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

在政府和公众的普遍意识中,企业既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主体,同时也因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而拥有解决环境问题的强大能力,因此,社会各界都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寄予很大的期望与要求,而如果企业有意忽视或者达不到这一要求,则无疑会面临来自于各方面的质疑和压力。

其三,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对其自身而言,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也并非是完全有害无益的,而是出于其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从追求利益的本质出发,充分认识到企业利益与环境,特别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环境、社会的关系不再是分离、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好处,不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就会付出很大代价。实践证明,承担相应的环境社会责任不仅可以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还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形象,赢得更多顾客的青睐和消费者的满意。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缺失

无论是因为企业所面临的外界压力,还是出于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都应当而且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环境社会责任。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履行的并不完美,有意逃避或者无意忽视环境社会责任的现象并不少见。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呢?

首先,大多数企业并不是把环境责任作为与经营利润同等地位的一个二元目标看待,而是更多地将承担环境责任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手段。因此,企业在决定是否要承担环境社会责任时,往往会进行一个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如果环境保护的投入只能使企业增加经营成本而不能实现经济效益,且只对公众和政府有利时,企业必然会选择不与公众和政府合作,从而逃避环境责任;但如果环境保护的投入既可以给政府和公众带来福利,也可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时,企业通常会选择与公众、政府合作,自觉承担起环境社会责任。

nlc202309040342

其次,立法上的欠缺。我国关于企业环境保护责任的规定比较不太明确,在实践中很难操作,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很低。对于公司的决策者而言,似是而非的法律规定显然会增加他们决策的难度,且给予了它们逃避责任的空间。因此,对于企业环境责任的立法规定还有待改进和完善。目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际上依然大多停留在道德宣言层面上,显然,仅仅依靠这种非规范的监管方法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很难取得明确有效的成果。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

从以上可以看出,企业应当承担环境责任已是毋庸置疑的,关键在于如何使企业切实有效地把这一社会责任的实施落实到实践中去。本文认为,主要应该企业、政府、公众等各个方面着手,兼顾法律、经济、道德等各种手段。

1.加强企业环境责任理念,构建企业环境责任体系。

引导企业把遵守环境理论作为自己的经营准则,在衡量一个企业的产品竞争力,除了考虑传统的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即产品的质量、包装、品牌及服务等)以外,还应加上一个环境因素,即环境竞争力。因此使得企业必须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承担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企业应改变现行的经济主义价值理念指导下的企业管理方式,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使自己的经济行为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

环境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标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的系统、完整、规范的表达形式,有利于高效、合理地系统调控企业的环境行为,有利于企业实现对社会的环境承诺,保证环境承诺和环境行为活动所需的资源投放和有效措施;通过循环反馈,保持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动态优化。实践证明,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使企业效益、销售额、顾客满意度、全员参与都得到了加强或提高。

2.健全企业环境责任方面的立法。

一是要完善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与矛盾,同时法律规定的过于原则化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既定效力重新划分出现矛盾的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消除它们在内容上的重叠与冲突成为目前完善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的当务之急。二是要明确企业承担的环境责任。我国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41条)、《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第45条)、《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第22条)等法律中对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作出了规定,这些规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规定的不够具体、在实践中往往操作困难、在违反环境保护责任的处罚上也规定的不够具体明确等。因此,应当明确企业的环境责任,加大对污染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明确具体违法行为的处罚情况,增加违反环境保护责任的违法成本,使企业在权衡利益得失之后能够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

3.建立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经济刺激制度。

经济利益是公司的最核心利益,尽管有很多证据证明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与其经济利益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仍然有很多不确定性,企业对于作为社会责任之一的环境责任仍然有顾虑。在目前的情况下,为了使企业更切实地履行环境责任,政府应该采取更多柔性措施,制定一些有利于企业环境责任实现的经济刺激制度,给予企业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操作空间。这一点为很多文章所忽视,但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这又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1)环境税制度

对现行的环境政策和税收体制进行改革,按“污染者负担、利用者补偿”的原则,建立独立的环境资源税税种,使环境税成为国家税收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通过环境税将环境利用、资源滥用的社会成本内化到公司成本与市场价格中去,通过市场机制自动调节公司的经济行为,促使公司主动承担环境责任。

(2)环境补贴制度

如果企业的良好环境行为仅仅增加了其生产成本却不能相应地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便会严重挫伤其积极性。政府的环境补贴是对“利益外溢”这一现象的有效弥补和纠正,它通过相关公司的价格优势促成其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履行环境责任的积极性。

对保护环境的生产者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污染控制活动的给予直接财政补贴,制订了与此政策相配套的法规。例如,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中规定:在污水处理管理计划得到良好实施的前提下,城市公共污水处理厂,只要采用联邦环保局认定的“最佳实用处理技术”,均可向联邦环保局申请补助,经批准可以获得很大比例的建设费补助。除直接补贴外,不少国家也采用间接补贴的方式鼓励对资源的保护。具体手段包括减免税收、比例退税、特别扣除及投资减税等形式。

目前我国投入在环保领域的补贴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改革现有的补贴方式,加大对环保领域的投入,通过调整补贴来建设维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引导公司的经营方式及行为,可以促进公司更好地承担环境责任。

(5)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有助于利用经济刺激和社会宏观管理手段,促使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与一般商品再生产过程相结合,从而达到在整体上对全社会的生产活动进行宏观调节,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及生态功能的恢复与治理进行系统管理的目的。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有助于从生产源头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相协调,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可以改变公司无偿使用生态资源的习惯,迫使公司在进行商品生产时就计划到生态环境的损耗。为减少生态成本,公司必须采取措施减少环境资源的破坏、污染和占用。这样就可以达到促使公司自觉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经营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目的,从而确保生态系统对当代和后代人的支持能力不会由于现在的经济发展受到削弱和破坏,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基础。

4.加强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1)政府部门的监督与激励

企业在实施环境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政府应该依据各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分工,对公司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监督。如政府工商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对市场准入制度进行“绿化”来促使及引导企业承担起环境责任。

(2)公众参与监督

通过对国外法律制度的考察,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有效地承担环境社会责任,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激励外,还离不开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各国通过法律加强了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定,如通过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公众可通过司法途径有效地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促使企业面对环境问题能更积极地承担环境社会责任。而与发达国家较为完备的公众参与制度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使得公众难以对企业的污染破坏环境行为加以有效监督。

结语

综观公司的发展历史进程,可以看到其在社会中的影响以及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公司规模的扩大与发展,会影响到社会的所有物及人。企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与作用远远甚于个人。企业环境责任不仅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不仅只是为股东利润最大化服务,还应是努力增进社会利益,使得个体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因此,如果公司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兼顾各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环境保护,伦理道德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由此可见,公司承担环境责任是与其自身发展是不可割裂的。我们不仅应从道德角度要求企业在承担环境责任上进行自省与自律,还应从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对其提出要求与制约,使其切实地履行起该责任。

环境保护责任制 篇4

为了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落实“谁污染、谁负责”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切实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特制定本责任制。

本制度规定了各级人员和单位环保工作职责,达到责任明确,切实保障公司环境保护的目的。

本制度适用于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各单位及全体员工。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 《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 职责

3.1 总经理是公司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

3.2 分管生产的公司领导是公司环境保护的主管领导。3.3 环保管理部门是公司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

3.4 公司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和相关单位是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单位。3.5 公司各级人员是环境保护的实施人。管理内容与方法

4.1 总 经 理

4.1.1 总经理是公司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对公司的环境保护全面负责。总经理外出期间或缺额时的环保工作由代理者负责。

a)组织建立并落实公司环境保护责任制。

b)组织制定公司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批准重大环保投资项目,保证公司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d)组织制定并实施公司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e)审定环境保护规划,持续改进公司环境管理绩效。f)及时、如实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环境污染事故情况。

4.1.2 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新、改、扩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落实上级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指示。

4.1.3 设立环保管理机构,为环保管理提供资源保障。4.1.4 督促开展环保教育,不断提高全员环保意识。4.1.5 公司内实行的各级承包合同中,必须有环保技术指标条款,并认真考核落实。4.1.6 检查并考核副职和所属单位正职的环境保护责任制落实情况。4.1.7 支持、配合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工作。4.2 生产副总经理

4.2.1 生产副总经理是公司环境保护的主管领导,协助总经理搞好环保工作。生产副总经理外出期间或缺额时的环保工作由代理者负责。4.2.2 领导、支持和指导环保部门的工作,为环保工作配置资源;督促、指导各单位搞好环保工作。4.2.3 听取安全环保部对环保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环保工作方面的问题。4.2.4 审定环境保护技术规程及规章制度,组织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4.2.5 落实新、改、扩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4.3 其他副总经理(包括总经理助理)

4.3.1 落实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对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负责。4.3.2 听取所辖部门环境保护工作汇报,持续改进所辖部门环境管理成效。4.4 总工程师(包括副职)

4.4.1 落实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对公司的环保技术问题全面负责。副总工程师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环保技术问题负责。

4.4.2 组织开展环保技术研究工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公司环保工作水平。4.4.3 审核公司级有关环保技术方面的技改技措。4.5 党委书记(包括副书记)

4.5.1 对公司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进行监督,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保驾护航,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环保工作负责。

4.5.2 听取所辖部门环境保护工作汇报,持续改进所辖部门环境管理绩效。4.6 工会主席(包括副主席)

4.6.1 贯彻国家有关环保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环保工作负责。

4.6.2 对公司环保管理不足之处提出整改建议,及时制止行政指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生产中存在的重大环保隐患和职业危害督促及时整改。支持员工的合理要求,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4.6.3 把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列入职代会的议事日程。4.7 部门经理(包括副职)4.7.1 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对本部门的环境保护全面负责。

4.7.2 组织管辖业务范围内环保技术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修)订和审核工作,并负责贯彻实施。

4.7.3 组织检查管辖业务范围的环保工作,督促存在隐患的及时整改。4.7.4 按照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负责对口相关方的环境管理。4.7.5 对主管的新、改、扩建项目和检修项目的环境保护负责。4.7.6 执行新、改、扩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4.8 车间主任(包括副职)4.8.1 车间主任是车间环境保护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环保工作全面负责,副职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负责。

4.8.2 组织制(修)订本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负责贯彻实施。

4.8.3 对本单位员工进行经常性的环境保护教育。传达、落实公司综合调度会、生产调度会等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4.8.4 对管辖范围内的环保装置正常运行负责。确保生产、检修、施工中环境不受污染。4.8.5 执行公司环保部门的工作指令;支持、指导本单位环保工作。

4.8.6 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发生的污染事故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报送公司安全环保部门。

4.8.7 按照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负责对口相关方的环境管理。

4.8.8 对本单位环保治理装置的稳定运行负责。停运环保治理装置必须报公司环保部门同意。4.9 工程技术人员

4.9.1 对本职业务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全面负责。

4.9.2 组织开展环保技术研究工作,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本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4.9.3 贯彻执行环境保护的规程规定,控制“三废”排放。

4.9.4 编制本职业务范围内的环保操作规程、方案,落实本职业务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生产、检修、施工中环境不受污染。

4.9.5 参加本职业务范围内的污染事故调查分析,制订防范措施。4.10 环保员

4.10.1 在单位正、副职领导下,负责单位的环保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公司环保部门的指导,有权直接向环保部门反映情况、汇报工作。

4.10.2 制(修)订、审查车间有关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技术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4.10.3 建立环保工作台帐及档案,定期向单位领导汇报环保工作情况。

4.10.4 深入现场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采取措施,确保 “三废”排放符合要求。

4.10.5 参加车间改、扩建工程中环保措施的审查,设备检修环保措施审查以及工艺条件变更环保措施的审查,使之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4.10.6 负责单位环保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4.10.7 对班组环保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参加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做好统计上报工作。4.11 班(组)长

4.11.1 班组长是班组环境保护第一负责人,对班组的环境保护全面负责。

4.11.2 严格管理、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预防污染事故。对本班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后果负责。

4.11.3 组织检查并采取措施消除跑、冒、滴、漏,降低作业场所尘、毒含量,实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

4.11.4 组织本班组各类污染(超标)事故调查、分析,制订防范措施。

4.11.5 对当班期间责任区内环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负责。停运环保治理装置必须报经单位领导同意。

4.12 员工

4.12.1 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对本职业务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负全责。4.12.2 严格按要求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4.12.3 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责任区域的“三废”排放符合要求。

4.12.4 保持工作、作业现场整洁,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做到文明生产。4.12.5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杜绝违章作业。对明知违章指挥而不拒绝、或因本人违章作业造成的后果负责。

4.13 生产管理部门

4.13.1 组织制定管辖业务范围内的环保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公司环境保护制度,确保装置运行稳定,“三废”排放符合指标要求。

4.13.2 组织编制操作方案、工艺规程,其中应有环保内容。将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纳入工艺考核。

4.13.3 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必须同时编制环保措施计划;在制定技术改造、增产节约的措施计划时,必须包括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4.13.4 在组织对生产操作工人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时,应包括环保内容。

4.13.5 负责制订各生产装置开、停车方案,确保开、停车及事故情况下污染物的非正常排放符合相应要求。

4.13.6 负责部门和外部相关方的环保教育,并对外部相关方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管理。4.13.7 停运环保治理装置必须经公司环保部门同意。4.14 设备管理部门

4.14.1 组织制定管辖业务范围内的环保管理制度,并负责监督执行和考核。

4.14.2 负责部门和外部相关方的环保教育,并对外部相关方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管理。4.14.3 负责安排、落实环保隐患整改和技措项目实施。

4.14.4 负责监督检修等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4.14.5 对在用放射性物品进行维护、保养,并建立相关档案;建立放射性物品及从业人员管理制度,负责执行与考核。

4.14.6 负责公司从事放射性人员的教育、考核,并建立相应档案。

4.14.7 负责部门和外部相关方的环保教育,并对外部相关方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管理。4.15 环保管理部门

4.15.1 环保管理部门在总经理和主管生产副总经理领导下,协助总经理和生产副总经理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公司环保工作的主管部门。

4.15.2 宣传、贯彻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和方针、政策,执行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4.15.3 组织制订(修订)公司环保管理制度,环境目标、指标体系。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15.4 负责公司环保技术教育,组织监测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负责监督公司日常环境监测工作。

4.15.5 定期组织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公司尘、毒严重岗位进行监测与评价。

4.15.6 负责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有权对各单位环保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提出考核建议;有权对影响或污染环境的行为提出批评、考核;有权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和违反公司环保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提出考核。

4.15.7 负责公司“三废”排放及应急救援监测的分析与评价工作;定期组织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公司环境现状进行监测与评价。

4.15.8 监督各单位“三废”排放的控制,不断改进环境成效、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4.15.9 协调、组织公司新、改、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项目建成后的环保竣工验收工作,参加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审查,监督“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办理《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报批的相关手续。4 15.10 积极推广、应用环保先进技术;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环保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管理水平。

4.15.11 在授权或职责范围内代表公司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搞好环保工作,按要求报送环保资料。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

4.15.12 负责放射性技术应用装备的监督管理及协调相关许可证的申办工作。定期组织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公司放射性技术应用装备设施进行检测与评价。

4.15.13 组织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及监测档案。4.15.14 负责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行管理。4.16 技术管理部门

4.16.1 在制定公司发展规划时,必须把环境保护纳入同步规划中。

4.16.2 在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标准。必须同时考虑环境保护,贯彻“三同时”制度。4.16.3 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必须做出环境评价,提出环保措施,采用(引进)新技术,必须首先审核环保技术的可靠性。不得使用淘汰的技术。

4.16.4 在审批技改和技术措施项目时,必须落实环保措施。4.16.5 在编制技术标准、规范时,必须考虑环保的内容。4.17 工程管理部门

4.17.1 组织制定管辖业务范围内的环保管理制度,并负责监督执行和考核。

4.17.2 负责部门和外部相关方的环保教育,并对外部相关方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4.17.3 公司新、改、扩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标准,切实落实“三同时”制度。对建设项目(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技术负责。

4.17.4 在所设计的新、改、扩建设项目中,必须落实环境保护的措施,并有相应专篇。4.17.5 负责环保技改和技术措施项目的设计工作。4.18 经营部们

4.18.1 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做好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贮存、运输和保管工作。负责生产性可回收固体废弃物、废塑料制品的回收清运与处置;负责其相应固体废弃物的标示与管理。4.18.2 制(修)订部门环保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18.3 负责部门和外部相关方的环保教育,并对外部相关方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4.19 总经理办公室

4.19.1 制订(修订)部门环保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19.2 负责部门和外部相关方的环保教育,并对外部相关方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4.19.3 负责公司厂容厂貌、固体废弃物分类及管理等工作。4.20 财务部

4.20.1 提供环保项目(含技改技措)投入的费用保障。4.20.2 提供各种依法进行的监测、环保教育等经费保障。4.21 电仪车间

4.21.1 对在用放射性物品进行维护、保养,并建立相关档案;建立放射性物品及从业人员管理制度,负责执行与考核。

4.21.2 负责公司从事放射性人员的教育、考核,并建立相应档案。4.21.3 对检修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4.22 检修车间

负责落实检修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对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负责。4.23 产品生产车间

4.23.1 负责制订本单位的环保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与考核。4.23.2 负责对本单位从业人员的环保教育与考核。

4.23.3 负责本单位产品实现过程的环保管理,对环保治理装置运行可靠性负责。4.23.4 对“三废”排放的符合性负责。4.24 中化车间

4.24.1 负责按规定对公司“三废”排放、环境空气、噪声进行监测;负责设备检修和事故 排放监测;负责环保治理装置运行考核监测;负责工业卫生监测。4.24.2 发生污染事故时,负责或参与污染事故调查监测。4.24.3 完成临时下达的监测任务。

4.24.4 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分析标准。组织监测人员的业务技术培 训,提高素质,保证监测质量。

4.24.5 负责环境监测资料、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建立健全各类监测档案和监测台账。对 环境监测结果负责。4.24.6 对分析废液、废料的管理与处置负责。4.25 其他部门

4.25.1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公司环保规章制度。4.25.2 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环保工作负责。5 考核管理

各单位和各级人员未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失误的,按照公司《健康安全环保责任书》、《HSE考核管理办法》等进行考核。造成伤亡事故的依照相关法律承担相应责任。

附加说明:

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制 篇5

3.1、安全生产责任制

3.1.1、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3.1.1.1、具体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措施,是工程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向班组下达任务时,要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详细的安全交底,随时检查实施情况,若遇到危险情况及人员受伤事故发生时,要立即停产,快速报告上级处理,严禁冒险情况及人员受伤事故发生时,要立即停产,快速报告上级处理,严禁冒险作业,施工中必须提供可靠的防护设施和安全作业环境。

3.1.1.2、负责对新工人入场的安全教育,经常组织工人学习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具体指导工作技术要求高,险情作业的工人,严格执行安全措施,遵守操作规程,预防事故的发生。

3.1.1.3、要求工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十不准”正确使用、爱护防护的用品,坚持对施工现场十五天一次的安全检查,表扬遵章守纪,批评教育并制止违章作业现象。

3.1.1.4、合理安排生产,严格执行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坐到不安全,不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安全生产方针。

3.1.1.5、按“四不放过”要求,组织参加一般工伤事故的调查、分析,制订改进措施,督促整改,如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保护好现场的同时,快速向上级安全部门报告。

3.1.2、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1.2.1、协助本部门负责人做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施工项目的安全隐患,做好安全教育,督促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3.1.2.2、协助部门负责人组织、推动生产中的安全工作,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及单位的安全工作法规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

3.1.2.3、督促检查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方案)的实施。

3.1.2.4、组织和协助项目制定或修改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这项制度、规程的贯彻负责监督检查。

3.1.2.5、经常在现场检查解决问题,对“三违”现象根据单位有关处罚制度,进行相应处罚,对情节严重的,可立即对现场进行停工,并有权越级上报。

3.1.2.6、对职工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3.1.2.7、督促项目部按规定及时发放和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设施。

3.1.2.8、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进行伤亡事故的分析、统计和报告;协助上级领导提出防止事故的措施。

3.1.2.9、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劳逸结合和女工的保护工作。3.1.3、技术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1.3.1、认真学习和执行国家、行业及单位有关安全文明工作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

3.1.3.2、编写工程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特殊防护分项方针和计算书,作到科学合理,认真负责。

3.1.3.3、对工程安全提供管理资料和测试数据,并参与安全自检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保存完善工作。

3.1.3.4、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对各班组和特种作业人员做好有针对性的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书工作,并负责督促相关人员完善签字存档手续。

3.1.3.5、及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变更手续工作,协助项目负责人和施工人员对防护变更后验评工作。

3.1.4、施工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1.4.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和单位的安全文明管理办法,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

3.1.4.2、做好施工现场的施工用电、外脚手架、机具、“三宝四口”模板支撑安全防护工作,做到在安排工作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3.1.4.3、有关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严格按《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有关要求,认真落实人员实施,并做好验收工作。

3.1.4.4、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坚持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岗作业。

3.1.4.5、严格检查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工作,坚持做到挂牌上岗。3.1.4.6、对作业人员协助技术人员做好其分项安全生产的要求。3.1.5、作业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3.1.5.1、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和项目对安全生产的要求 3.1.5.2、做好对新工人岗位安全教育,监督“安规”的执行,表扬先进,制止违章。

3.1.5.3、利用班前开展当天班组安全教育,根据当天施工作业情况向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3.1.5.4、坚持交接班中的安全交底,坚持工间安全检查,组织工人维护保养设备,清理施工现场,保持安全、卫生整洁,发现险情,要主动采取应急措施(或停止作业)并向项目部汇报。

3.1.5.5、发生工伤事故时主动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并组织或参加事故分析。3.1.6、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3.1.6.1、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并制止他人违章操作。

3.1.6.2、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活动,努力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术,提高安全工作意识。

3.1.6.3、每天在工作前,接受班组长的班前安全活动、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教育。

3.1.6.4、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接受项目部的安全教育,不破坏安全防护设施,正确使用个人的安全防护用品。

3.1.6.5、每天工作后,要自觉整理本人操作场说所,保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3.1.6.6、遵守生活区的卫生管理制度,做好自己的卫生和宿舍区的卫生、物品要摆放整齐,不乱丢垃圾。

3.1.6.7、主动就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提合理化建议,以改善生活、劳动条件。

3.2、各工种操作规程

3.2.1、木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2.1.1、模板不得使用腐朽、扭裂的材料,钢支撑要垂直,底端平整、坚实,并加垫木。

3.2.1.2、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3.2.1.3、支设独立梁模应设临时工作台,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和梁底模上行走。3.2.1.4、拆除模板要经技术员,施工员同意,操作时按顺序、分段进行。完成时,不得留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下模板要及时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防止钉子扎脚。

3.2.1.5、刨料时要双手操作,手指不得低于木料的一半处,禁止手在料后推料,禁止在刨刀上回料。

3.2.1.6、遇节疤时,推料要减慢速度,禁止手在节疤上推料。3.2.1.7、换刀片时要拉下电闸或摘掉皮带。3.2.2、瓦工安全技术规程

3.2.2.1、上下脚手架要走斜(通)道,不准站在砖墙上砌筑、划线、检查大角垂直度和清扫墙面等工作。

3.2.2.2、砌砖使用的工具要放在稳妥的地方,斩砖要面向墙面,工作完毕后要将脚手架上的碎砖灰尘清扫干净,防止落下伤人。

3.2.2.3、室内抹灰使用的模凳、金属支架要设平衡固定,脚手板跨度不得大于2米,架上堆放材料不得过于集中,在同一跨度内不超过二个操作。

3.2.2.4、不准在门窗、洗脸池等器物上搭设脚手架。雨蓬部位粉刷,外侧必须挂安全网,严禁脚踩脚手架的护身栏杆和雨蓬板上进行操作。

3.2.2.5、使用磨石机,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电源线不得使用破皮老化的电线,金刚破块安装必须牢固,经试运转正常,方可正式操作。

3.2.3、钢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2.3.1、制作场地平整,工作台要稳固,照明灯必须加网罩。

3.2.3.2、展开盘圆钢筋要一头卡牢,防止回弹,切断时,先用脚踩紧,再切断。切断小于20厘米短钢筋,要用钳子夹牢,在端头处加挡板(或用铁丝网罩),防止断头伤人。3.2.3.3、在高处、深坑绑扎钢筋和安装骨架,须搭设脚手架或用马凳。3.2.3.4、绑扎立柱、墙体钢筋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操,柱筋在4米以上,要搭设工作台,柱梁骨架,用临时支撑拉牢,以防倾倒。

3.2.3.5、绑扎建筑的梁、挑檐、边柱钢筋,要搭设工作台,柱梁骨架,用临时支撑拉牢,以防倾倒。

3.2.3.6、张拉钢筋时,两端设置防护栏板,没有板时,要将卷扬机与冷拉向成90度,并且用封闭导向滑轮,冷拉区域不准行人预防钢筋回弹伤人。

3.2.3.7、拉伸或放松钢筋都应缓慢均匀,张拉后要加以防护,禁止压重物或在上面行走。

3.2.3.8、切断钢筋时,手与刀口距离不得少与15厘米,切长钢筋要专人扶住,切断钢筋需用套管或钳子夹料,不得用手直接送料。

3.2.3.9、两个人在高处搬运钢筋时,用力要均匀,不宜过猛。动作一致,防止摔跌伤人。

3.2.4、普通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2.1.4、挖掘土方,两人操作间距保持2-3米,并由上而下逐层挖掘,禁止采用掏洞的操作方法。

3.2.4.3、开挖基坑,根据上质和挖掘深度放坡,必要时用固壁支撑。挖出的泥土堆放在沟边1米以外,并且高度不得超过1、5米。

3.2.4.4、拆除固壁支撑自下而上进行,填好一层,在拆一层,不得一次拆到顶。

3.2.4.5、使用蛙式打夯机,不得背着牵引打夯机。停止使用要拉闸断电,始准搬运。

3.2.4.6、用手推车装运物料,要注意平衡,掌握重心,不得猛跑和撒把流放。前后车距在平地不得小于2米,下坡不得少与10米。

3.2.4.7、在转垛上取砖要自上而下阶梯拿取,禁止一码坼到底或在下面掏取。整砖和半砖要分开传送。

3.2.4.8、脚手架上放砖的高度不准超过三皮。

3.2.4.9、车辆未停稳,禁止上下和装卸物料,所装物料要垫好帮牢,开车厢要站在侧面。

3.2.5、电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2.6.1、电焊工必须参加培训学习,考试合格由有关部门颁布发的证书方可上岗作为。

3.2.6.2、电焊机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愿的装拆由电工进行。

3.2.6.3、电焊机要设单独开发,开关放在防雨电闸箱内,拉合时戴手套操作。

3.2.6.4、雷雨天,停止露天焊接。

3.2.6.5、氧气瓶、氧气表及焊接工具上,严禁沾粘油脂。

3.2.6.6、氧气瓶、乙炔瓶有防震圈,旋紧安全帽,不得碰撞或剧烈震动,并防止暴晒。

3.2.6.7、点火时焊枪口不准对人,发现回火立即关闭开关。

3.2.6.8、操作工在电焊作业时,穿绝缘鞋和戴皮手套,戴防护眼镜。3.2.6.9、工作完毕,将氧气瓶、乙炔瓶气阀关好,或切断电源,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着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3.2.7、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2.7.1、电工必须参加学习,考核合格由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书,方可上岗作业。3.2.7.2、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妥善保管,定期检查,核验,严禁它用。3.2.7.3、经路上禁止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操作。

3.2.7.4、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器着火,立即将电源切断,使用干粉灭火器或干砂灭火。

3.2.7.5、电器设备所有保险丝的额定电流要与负荷容量相匹配,禁用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3.2.7.6、施工现场夜间照明灯具,高度不低于2.4米在潮湿和易触电等特殊场所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器。

3.2.7.7、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零保护,保住零线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线。

3.2.7.8、每台用电设备要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3.2.7.9、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和行业的有关要求,确保三级配电,二级防漏电保护。

3.2.8、架子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2.8.1、架子工必须参加学习考核合格由有关部门颁发操作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3.2.8.2、钢手架必须搭设双排架,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米,立杆和大横杆错开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米。

3.2.8.3、大小横杆交叉时,先扎两根再扎第三根。3.2.8.4、架体与建筑的最大间距不得大于20厘米。

3.2.8.5、架体要高出建筑物1.5米左右,并设双道防护栏杆,围笆板或挂安全网。3.2.8.6、架体上均匀荷载不得超过270/公斤平方米,集中荷载不得超过150公斤/平方米,堆砖不允许单行侧摆三层。

3.2.8.7、脚手架拆除时,现场要有人指挥,不准闲人进入现场。3.2.8.8、严格执行等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设计等要求。

3.2.9、油漆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2.9.1、各类油漆和其他易燃,有毒材料,应存放再专用库房内,不得与其他材料混放,挥发性油料应装入密闭性容器内,妥善保管。沾梁油漆的棉纱、破布、油漆等废物要收集存在盖的金属容器内,及时处理。

3.2.9.2、库房要通风良好,不准住人,并设置消防器材和‘不顾禁烟火’明显标志。

3.2.9.3、使用煤油、汽油、松香水、丙酮等调配油料,带好防护用品。3.2.9.4、刷外开窗油漆时,必须将安全带挂在牢固的地方。刷封檐板、落水管等要搭设脚手架或吊架,漆桶必须旋转平稳,防止高处坠落伤人。

3.2.10、起重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2.10.1、作业前要检查钢丝绳,离合器,制动器,保险棘轮,传动滑轮等。3.2.10.2、操作时严禁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准其他人员乱开机器。3.2.10.3、工作中要听从指挥人员信号,信号不明或可能引起事故时,要暂停操作待弄请情况后方可继续操作。

3.2.10.4、作业中突然停电要立即拉开电闸,并将物料放下。

3.2.10.5、起重指挥要由技术熟练,懂得起重机械性能的人员担任,指挥时要做到信号准确,洪亮和清楚。

3.2.10.6、起重物件速度要均匀,禁止突然制动和变换方向,平移要高出障碍物0.5米以上,下落时要低速轻放,防止倾倒。

3.2.10.7、所有人员严禁在起重臂和吊起物件下行走或停留,物件必须与架空电线保持安全距离。

3.2.10.8、作业人员要参加安全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持证后方可上岗操作。3.3、各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3.3.1、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结合无锡市行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

3.3.1.1、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接受行业有关部门的培训教育,考核合格,领取考核合格证。

3.3.1.2、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项目部要根据企业制度的安全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安全工作。

3.3.1.3、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品,控制四级(含四级)安全事故,保证项目部的因工负伤频率在控制之内。

3.3.1.4、加强对工人的全员安全教育(三级教育),认真落实学习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岗位操作规程,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3.3.1.5、坚持对作业的班组及每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分部分项交底工作,使职工结合本工种的操作规程熟悉作业环境,做到不野蛮施工。

3.3.1.6、对照单位的安全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到每位安全管理人员,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

3.3.1.7、加强对办公区和施工作业区文明施工、卫生管理工作,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3.3.1.8、每月对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工作考核,奖罚分明,以推动工程项目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3.3.2、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改善劳动条件。如资金仍不足需要,项目部可以从税后留利和利润留成等自有资金中补充一部分。提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专项经费应成立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准挪用。

安全技术措施专项经费应用于: 1)、隐患的整改; 2)、职业危害的预防; 3)、在用设备安全防护的改造; 4)、安全专用设备的购置与更新; 5)、安全宣传、教育、教训和奖励;

6)、其它经集团公司职能部门认可,用于改善劳动安全条件的费用。设立专门的安全技术经费账号,单独列帐,统一管理,需使用的,由实施人申请,安全部门和分管领导、单位领导审核后,方可实施,以保证经费的落实。

3.3.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3.3.3.1、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技术人员负责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3.3.3.2、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技术人员,应对分部分项向工程的作业班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3.3.3、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时,按照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方案的要求,对作作班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3.3.4、对危险性较大的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要按照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方案的要求,对作业班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3.3.5、特种作业人员作业前应进行安全技术教育。3.3.3.6、所有安全技术交底书必须经签字确认。3.3.4、安全检查制度

3.3.4.1、项目经理要认真履行安全职责;认真贯彻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各项劳动卫生政策、法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每半月定期组织安全生产进行检查,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并做好法定节假日前后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3.3.4.2、检查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情况。检查项目部对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检查对新工人、转岗和特殊种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措施计划的落实情况;检查对“五同时”、“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安全员做好安全生产的日检查、周检查和月检查工作。

3.3.4.3、检查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检查工作场所的生产设备、车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压力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和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劳动安全卫生的要求。

3.3.4.4、检查现场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操作者是否违章作业。对有关违章人员给予教育、批评,对违章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的处罚。

3.3.4.5、对检查中发现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隐患和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同时应建立隐患的登记、检查、整改、消案制度。凡属已经发现而不能迅速消除的隐患,均需逐项登记,进行专门检查和技术鉴定,制定整改计划、定负责人、定措施、定经费来源,定完成期限并组织实施,从而及时消除隐患问题,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3.3.5、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根据《建筑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教育制度:

3.3.5.1、项目经理每年不少于30学时;

3.3.5.2、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40学时; 3.3.5.3、其他管理和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20学时; 3.3.5.4、特殊工种每年不少于20学时; 3.3.5.5、其他职工每年不少于15学时;

3.3.5.6、待、转、换岗重新上岗前,接受一次不少于20学时的培训; 3.3.5.7、新工人的公司、项目、班组三级培训教育时间分别不少于15学时、15学时、20学时。

3.3.5.8、三级安全教育指公司安全教育、项目安全教育、班组安全教育,公司安全教育内容为安全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企业安全规章制度。项目安全教育内容为建筑工人安全生产技术操作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纪律和文明生产要求;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危险性及必须遵守的事项。班组安全教育内容为必要的安全知识,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班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工种事故案例剖析、易发事故部位及劳防用品的使用要求。

3.3.5.9、特种作业人员除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执行GB5306—85《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为、地主和企业规定进行本工种专业培训、资格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上岗。

3.3.5.10、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副经理必须经过考核合格后,做到持证上岗。项目负责人是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也必须持证上岗。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也必须持证上岗。

3.3.6、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3.3.6.1、对工程项目中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按设计要求先行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3.3.6.2、专项方案编制完成后,由专业公司牵头,邀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地质勘探、工程监理单位等相关专家,企业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技术质量处、安全处等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方案论证审查。

3.3.6.3、对论证的结果要符合国家安全生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害的原则,并且具有针对性、全面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工程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

3.3.6.4、对论证的结果要经论证专家签名并上报集团公司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3.7、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审批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3.3.7.1、所有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未编制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未经审核审批通过或监理单位签字盖章的工程项目不准施工。

3.3.7.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由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时,要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等专业性较强以及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项目,要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3.3.7.3、编制的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具有针对性、全面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工程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

3.3.7.4、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首页必须设置会签栏,分别由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者、专业管理部门负责人、集团公司技术负责人(总工)签字并盖章,任何人不得代行签字手续。

3.3.7.5、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审批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编制审批人员须认真履行职责,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政策、法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核审批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严格签字手续。

3.3.7.6、通过签字盖章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工程项目上实施时,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工程项目施工必须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在施工过程中确需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重大修改的,必须报经原批准部门同意。

3.3.8、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3.3.8.1、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都应遵守本项目部制定安全操作规程,项目经理及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机械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教育,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不安全因素。

3.3.8.2、凡规定持证上岗操作设备的新工人,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取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3.3.8.3、项目经理对该项目的现场施工机械管理负责,使用者负责设备的日常安全防护,应做到设备灵敏可靠、精心操作、精心维护保养。

3.3.8.4、机械设备的使用单位不按规定随意更换操作人员或迫使他人违章作业,造成设备事故,对有关人员进行追究和处理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3.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3.3.9.1、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在接到重伤、死亡事故报告后,要用电话、手机等快速手段,立即向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市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查院、工会报告,报出时间不超过事故发生后24小时。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抢救伤员,维持秩序,保护事故现场。

3.3.9.2、事故报告的内容为:企业名称、经济类型、隶属关系、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者姓名、性别、年龄、工种、级别(职务)、事故类别、伤害程度、事故简要经过和初步分析的原因。

3.3.9.3、伤亡事故报告中,负伤者在一个月内死亡的,企业负责人应向上述有关部门补报。

3.3.9.4、项目部对轻伤以上事故都必须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表中所列项目应逐项填写,由企业作为原始资料保存,项目负责人,对本表的准确性和及时负责。

3.3.9.5、轻伤、重伤事故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不清楚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对事故有关领导和责任人不查处不放过。对有关责任人分别视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认真研究和实施防范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3.3.10、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坚决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不安全的现象发生,根据市建筑业管理局有关安全生产文件精神,特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3.3.10.1、奖励:对于在安全工作中做出贡献的职工,视不同情况,分别予以记功,晋级嘉奖,授予先进安全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同时一次性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如下:

1、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技术革新项目,明显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的奖励1000-2000元。

2、发现事故征兆或重大隐患,并立即采取排除措施或及时报告,因而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危害。

3、非直接指挥生产人员,及时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因而避免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奖励500—1000元。

4、事故抢救中有功者,奖励100—500元。

5、其它对安全生产有贡献的奖励500元。

3.3.10.2、惩罚:对于玩忽职守或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事故,使广大人民的生命财务遭受严重损失者,分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降级留用察看、开除公职,情节特别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凡发生一起死亡事故的,罚款3000元以上;

2、凡发生一起重伤事故的,罚款1000元以上;

3、凡发生一起轻伤事故的,罚款300元以上;

4、对发生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处罚300—500元;

5、对发生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处罚1000元;

6、对发生事故的其它责任者,处罚300元;

7、对发现隐患,不及时解决落实,因而发生事故的罚500元以上;

8、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管理人员罚款200元,工人50元;

9、下列情况之一者,罚款50元;

①、进入施工现场穿高跟鞋、拖鞋或光脚; ②、油漆工、安装工使用人字梯不提拉绳者,③、在禁止用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④、攀登脚手架、施工升降机上下;

⑤、机械工操作时,擅自离岗或看书报、打毛线等; ⑥、高处作业乱扔物件或垃圾; ⑦、用铜、铝代替保险丝;

⑧、机械操作工上下班后,没有切断电源,没有锁上闸刀箱。

10、其他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酌情罚款。

本规定的奖励费,由项目部从安全经费中支出;罚款部门由财务扣除,由项目部统一用于安全活动经费。

3.3.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省、市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3.3.11.1、项目部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本项目有总分包关系的单位也要建立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

3.3.11.2、工程项目部应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准备应急救援的物资,并在事故发生时组织实施,防止事故扩大,以减少与之有关的伤害和不利环境影响。3.3.11.3、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与《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同步编写,规定事故救援工作的全过程,并适用于项目部施工现场范围内可能出现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救援和处理。

3.3.11.4、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对施工现场的应急预案的适宜性进行审核和确认。

3.3.11.5、现场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引用的相关文件、应急准备等,并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3.3.11.6、应急预案中应明确,当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发生后,由谁向谁汇报,由谁指挥组织抢救,同时采取什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现场领导如何组织处理,同时在多少时间内向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等。

3.3.11.7、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还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计划,规定应急预案平时定期演练的要求和具体项目,并对应急救援预案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和修改预案的要求。

3.3.12、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3.12.1、项目部的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和保养,做好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的管理和保养工作。

3.3.12.2、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要专物专用,不能用于与消防无关的方面。3.3.12.3、项目部的仓库、油库、生产场所应配备合适、有效的防火器材和消防设施,并定期对消防器材消防设施进行检查、检验,对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不能有效使用的应立即更换和及时整改,确保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有效使用。

3.3.12.4、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设置在明显的地方,存放地点适当,必要时立标志牌,便于取用。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的附近不能堆放杂物,保持道路畅通。

3.3.12.5、施工现场如工作需要用火的,应由本人申请,班组长和项目负责人核批后,才能使用明火,并由专人监护。

3.3.12.6、食堂明火应保证燃料与灶膛分开,明火时有人监视,保证用火安全。

3.3.13、卫生防疫制度

3.3.13.1、职工要做好防病治病工作,如发现有传染病患者要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及时扑灭病情,防止蔓延。

3.3.13.2、根据各类传染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应订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对肠道传染病,着重在管理饮食、管理粪便、保护水流用具消毒及个人卫生等措施,对呼吸着传染病、公共场所必须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戴口罩等,对虫媒传染病采用药物措施以防虫、驱虫、灭虫等。

3.3.13.3、工地食堂应单家独院,用围墙和其它部分分开,厨房要有足够通风,要有分开存放生、熟食品的场所。要有防蝇、防暑、防虫设备,厨房用水应符合国家饮水卫生要求。对食堂工作人员要经过健康检查和带菌检查,无传染病的才能参加食堂工作,食堂工作人员不买、不烧不做、不售腐蚀变质的食品。饭菜要尽量做到现买,以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没有卖完的饭菜,应妥善保存,回锅烧透后才能再次供应,食堂工作人员注意个人卫生,操作前后应洗手,严防病从口入。

3.3.14、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的验收、使用管理制度

3.3.14.1、对在建工程的安全防护设施、配电箱、安全帽、物料提升机等必须经市有关安全专业检查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3.3.14.2、在安全防护设施就位前,公司安全科应对所有产品查验有关合格证,产品许可证和准用证,确认后,方可实施。

3.3.14.3、在防护设施安装就位后(配电箱,架设用电线路、电缆埋设、安全网、外脚手架、物料提升机)等应经操作者自验,项目部复验,公司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安装不合格的防护设施严禁使用。

3.3.14.4、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进场后,要分类堆放,集中管理,做好防火防湿防挤压措施,项目要建立好物品台帐,专人负责保管。

3.3.14.5、做好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和特殊防护方案的交底工作,确保操作(安装)者能按有关规范、标准、规定正确实施。

3.3.14.6、对防护设施及用品在实施后,要定期检查,发现搭设变更或质量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设施(用品)防护的可靠性,严禁未经许可乱拆安全防护设施或挪作它用。

3.3.15、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取证、分析制度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3—1986)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项目部发生职工伤亡事故后,应遵循以下事故调查、取证、分析制度。

3.3.15.1、事故现场处理

1、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不要破坏现场,除非还有危险存在;准备必要的草图梗概和图片;仔细记录或进行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

3.3.15.2、事故有关物证的收集

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在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3、所有物体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5、对事故的描述,以及估计的破坏程度;

6、正常的运作程序;

7、事故发生的地点、地图(地方与总图);

8、证据列表以及事故发生前的事件。3.3.15.3、事故事实材料收集

1、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接受教育情况、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等;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工作情况衣过去的事故记录);

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主要指事故发生前使用的设备、材料、工作环境、个人防护措施以及受害人与肇事者的健康状况等)

3.3.15.4、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

事故发生后,应尽快寻找证人,搜集证据。3.3.15.5、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分析(物: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有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场地环境不良;操作错误。人: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行危险场所等不安全因素)

2、间接原因分析(技术和设计上缺陷;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3.3.16、机械设备安装、验收、大修管理制度 根据建设部《全民所有制施工企业设备管理规定》,为确保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结合本工程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3.3.16.1、机械设备的安装

1、凡需投入使用的设备,均需要按照工艺平面布置图及有关安装技术要求,安装找平、灌浆稳固,使设备安装达到规范要求,通过调试、运转、验收后合格后移交生产。

2、设备安装及试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应及时给予排除,严禁设备带病投入生产。

3、设备整个安装、调试过程都应在受控状态下,对每一项施工工序由公司安全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安全验收,签字盖章办理验收手续,并报监理单位签字盖章予以确认。

5、对于塔吊、外用电梯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须有资质的单位组织安装施工,安装前须有设备的安装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产品制造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等文件,并向项目部提交有关安装人员的操作证件和安装单位的资质证,并登记备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核审批、签字盖章加以确认。

3.3.16.2、机械设备的验收

1、设备基础的施工验收由公司质检部门会同项目质检员、施工员进行验收,填定施工验收单,基础的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基础图和技术要求。并有砼试块报告、报监理单位申请表和拆模令。

2、设备安装工程的最后验收,在设备调试合格后进行。由公司安全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项目人员对设备安全性能、试车运转情况等进行验收,并报监理单位办理签字盖章后方可投入使用。

3、对小型机械设备或旧设备需办理过程设备能力确认表,并报监理单位签字盖章后方可投入使用。

4、设备验收包括以下内容:设备表面安全性、安全防护距离、控制系统安全性能、可动部件安全防护性能、安全防护装置的工作性能与可靠性、设备运行中尘毒、易燃易爆物的产生情况、噪声和振动情况、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和设备的照明系统、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证件等。

5、对于塔吊、外用电梯等大型设备的验收须向建设行业主管部门报监,由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和公司安全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并把相关检测文件报监理单位审批。

3.3.16.3、机械设备的大修

当设备磨损程度使其技术状况下降到合格的临界程度时,对设备进行全面性的大修理,使其技术精度、功能、安全性和生产率得到全面恢复。

1、大修的内容包括拆卸和清洗设备全部零部件,修理或更换所有损坏和具有缺陷的零部件及机体,整修设备基础,清洗管路系统,更换全部润滑材料,装配调试。

2、根据设备检修项目要求,应制定设备检修方案,落实检修人员、检修组织、安全措施。检修项目负责人应对检修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并指定专人负责整个检修作业过程的安全工作。

3、设备所在单位应在检修前负责对设备进行清洗、置换,并提交设备清洗、置换分析报告。

4、检修前,必须对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检修作业过程中个体防护用具和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检修作业项目、任务、检修方案和检修安全措施等。

5、检修前须对检修使用的设施进行检查,(如脚手架、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个人防护用具、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器材);参加检修人员须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

6、检修结束后,检修项目负责人应会同有关检修人员检查检修项目是否有遗漏。检修单位应会同设备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对设备等进行试运行,并做好记录。

3.3.17、机械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根据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全民所有制施工企业设备管理规定》,结合本工程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3.3.17.1、由于使用、维修、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机械设备的非正常性损坏者属机械设备事故。

机械设备事故分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机械设备直接损失价值在1000~5000元者。大事故:机械设备直接损失价值在5000~20000元者。重大事故:机械设备直接损失价值在20000元以上者。

直接损失价值的计算,按机械设备损坏后修复至原正常状态时所需的工、料费用。

3.3.17.2、二级公司应将机械设备事故情况,每月上报集团公司,再由集团公司汇总后报行业主管部门。重大设备事故信息由集团公司安全设备处在24小时内报出。

3.3.17.3、所有机械设备事故都要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

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制 篇6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牢固树立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和安全环保红线意识,规范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以下简称安全环保责任制制定和实施工作,有效落实全员安全环保责任,建立和完善“一岗双责、管行业管安全、管工作管安全”的安全环保责任体系,防止和减少安全环保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

第三条安全环保责任制制定和落实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二全面覆盖,全员有责;(三直线责任,风险管控;(四管行业管安全环保,管工作管安全环保。

第四条各级主要领导是本单位安全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负主要领导责任;业务分管领导按照“管工作管安全环保”的原则,对建立健全和落实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环保责任制负直接管理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环保工作的领导对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

第五条各级管理部门应当认真履行直线责任,对建立健全和落实本部门安全环保责任制负管理责任。

第六条集团公司专业分公司应对建立健全本业务的安全环保责任制负直接管理责任,指导监督企业落实安全环保责任。

第七条所属企业及其下属单位应当按照属地管理要求,负责制定和落实所属各岗位的安全环保职责。

第八条所有员工应当参与本岗位安全环保职责的制定工作,并认真履行岗位安全环保职责。

第二章编制程序和内容要求

第九条安全环保责任制应按以下程序编制:(一成立编制小组,制定安全环保责任制编制工作方案;(二人事劳资部门明确管理部门及岗位、下属单位及岗位的设置情况;(三明确牵头部门,根据部门、基层单位和岗位的职责分 工,统一编制安全环保职责;(四各级部门、基层单位参与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岗位的安全环保职责编制工作;(五所有员工参加本岗位安全环保责任制的编制工作;(六各级部门、基层单位和岗位的安全环保职责经直线领导审核后,逐级上报到编制小组;(七编制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安全环保职责进行审核;(八通过审核的安全环保职责由主要负责人批准,以行政文件发布。

第十条安全环保职责应当依据岗位职责,充分考虑岗位和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结合业务工作全过程中的具体任务,明确应承担的责任,至少应包括:

(一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二上级管理要求;(三风险管控的职责;(四遵守相关制度和规程的职责。

第十一条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当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建立安全环保责任制。其安全环保职责至少包括以下方面:(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环保工作的要求;(二落实本岗位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环保责任;(三合理配置资源,落实安全环保措施;(四整改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各类事故;(五对直接下级履行安全环保责任进行培训、检查和考核。

第十二条操作、服务岗位可将安全环保职责融入岗位职责,明晰其岗位操作和属地区域的安全环保职责。其安全环保职责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环保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二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环保知识,熟练本岗位操作技能,具备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三掌握了解作业现场、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四按规定进行交接班检查和巡回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环保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十三条安全环保责任制应当做到上下配套、层层分解、逐级衔接,形成完整的安全环保责任体系。

第十四条安全环保责任制应根据岗位职责,明确写明负责、组织、协调、参与以及监督检查等安全环保职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安全环保责任制内容应当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

第十五条安全环保责任制每三年至少评审一次;当组织机构、业务领域、生产规模等发生变化,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和环

境事件时,应当及时组织对安全环保责任制进行评审和完善。第三章落实与考核

第十六条各级领导、管理部门和岗位员工均应当有效落实其安全环保责任。第十七条各级组织应当对岗位安全环保责任制进行培训,强化各级岗位人员安全环保履职意识,使岗位人员能够清楚理解并熟练掌握其安全环保职责。

第十八条各级组织应围绕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开展安全环保责任制的培训、检查和考核工作。

第十九条各级组织每年应对岗位人员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进行评价;对于不胜任的人员,应当及时进行培训或岗位调整。

第二十条各级领导应当带头履行其岗位安全环保职责,认真编制并严格落实个人安全行动计划。

第二十一条各级组织应当通过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开展安全环保述职、HSE管理体系审核和安全环保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安全环保责任制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对于多部门监督的事项,应采取联合监督和联合检查等方式,督促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

第二十二条各级组织每年应至少一次组织对安全环保责任制的建立健全和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对没有建立或安全环

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浅析 篇7

(一) 我国企业对环境影响的现状

2008年, 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 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1.3万吨, 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8%, 工业烟尘排放量670.7万吨, 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4.4%。工业粉尘排放量584.9万吨。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5月1日, 世界500强、中国100强中有18家企业下属的25家工厂存在向水体中排放超标污染物的情况。

“十五”期间广西最大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四江” (即郁江、邕江、左江、右江) 水污染综合整治项目, 总投资近百亿元。希望解决广西最突出、涉及面最广、关系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最密切的环境问题。但截至2006年9月, 自治区人大环资委组织相关部门到南宁、柳州、玉林等地考察了水污染防治情况, 发现邕江、柳江、南流江水质仅达Ⅲ类标准, 有时甚至出现劣于Ⅲ类标准的情况, 说明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仍明显高于江河的自净能力。工业污染尤其是小企业排污依然严重。在检查中, 有关部门发现, 糖厂、纸厂、淀粉厂等工业企业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造成的污染仍然是广西污染治理的难题。此外, 小企业违法排污现象也不容忽视, 如柳州市柳北区的小钢渣加工厂、北流市的小制革厂等, 偷排或超标排放污染物的现象屡禁不止。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细胞, 也是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企业作为经济生活的重要一员, 在为社会生产商品的同时, 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二) 造成现阶段我国企业污染严重的原因

1. 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社会责任感不强, 忽视环保。

为节约生产成本, 企业没有或不正常使用环境保护设施, 逃避政府环境监管, 偷排和超标排放污染物。

2. 监管不善, 执法不严。

有些地方政府只注重GDP增长, 追求政绩, 官员只看重任期内的经济增长, 而不能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由于审批把关不严, 环境执法不力, 以及政府的包庇纵容, 致使已有的一些制度流于形式, 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在企业的市场准入方面还存在环保审核的空白点。

3. 相关法律不健全, 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虽已形成环境立法体系, 也颁布了一些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但由于其调整的对象和范围过于广泛, 需要多个行政机构间的分工合作以及政府部门利益协调, 使得实际执法困难重重, 造成一些案件多个部门抢着管, 一些则无人问津的情况。在我国环保立法和执法实践中, 缺乏具有可操作的规定。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无企业环境责任方面的内容, 造成这方面无法可依。

4. 公众的环保意识较弱, 企业缺乏公众监督。

由于缺少实际具体的法律规定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公众难以参与监督。我国公民环境保护参与目前只处于宣传教育阶段, 社会监督力量还很薄弱。

5.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及改造意识。

一些企业和个人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 逃避应尽的社会责任, 违规违法, 污染环境等, 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准则, 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 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方向

1. 转变企业经营观念, 加强企业的道德约束。

完善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同时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构建企业环境伦理思想, 促使企业主动保护环境。在经营活动中把企业伦理作为一种规则性的管理制度, 协调经济活动中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对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当企业环境伦理得以建立时, 不仅可以约束企业自身行为, 也可以约束对方企业的行为。在这个竞争的社会, 企业的环境形象、企业声誉和企业产品形象所构成的企业整体形象, 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2. 通过政府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 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打击, 提高企业违规的成本。

企业活动以赢利为目的, 当企业发现违规操作无利可图时, 就会自觉遵守法律。如法国的《环境法典》第514·26条规定:“当主管行政当局发现经营者未完全遵照第511·54条的要求办理经济担保, 立即催告他办理。催告发出1个月后无果, 负责环境的部长可以决定处以经营者一项行政罚款。此项罚款的金额为应办理经济担保的金额与实交金额之差的3倍, 最高不超过2亿法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污染环境行为处罚过轻, 不能起到抑制作用。

政府部门还应制定相应完善的制度促进企业承担环境责任。

(1) 各级环保部门制定有利于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的政策措施, 对于评价结果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政策, 通过国土、工商、银行及证券监管部门进行赏罚, 环境行为评价好的企业, 在银行申请贷款、申请股票上市、环境标志产品、能源效率标识等方面可优先考虑, 而对环境行为评价差的企业, 则严格限制其生存和发展, 不准其参加任何官方评优活动。

(2) 建立健全市场准入的环保审核制度。我国需从公司法或相关企业法入手建立和完善具体可操作的环保审核制度, 如可以要求企业在其章程中体现出环保内容, 在登记注册时增加环境承诺环节, 书面告知申请人对某一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或达到的环境保护条件、标准及要求以及企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申请人书面认可后, 才给予登记注册。事后进行跟踪监督, 对未达到要求的企业采取措施。

(3) 健全资源利用制度, 改革排污收费制度, 使用经济手段鼓励企业选择绿色环保的原材料, 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促使企业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进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完善企业信息公开制。鼓励企业自觉公开环境信息, 完善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监管体制, 制定强制的最低环境信息量公开标准, 明确对环境问题的界定, 特别是对企业关于环境管理责任的认定。加强立法工作, 对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期限、对象、公众参与的具体方式及救济方式加以规定。

3. 完善相关立法, 从法律高度明确企业环境责任。

首先, 在宪法层面上明确公众的环境权。只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 人们才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而宪法是根本大法, 任何法律法规不得与之相抵触。唯有在宪法中明确公民的环境权, 才可不被下位阶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所规避。

我国目前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主要是《环境保护法》以及《水法》等单行法律法规, 并无企业环境责任方面的内容。因此, 我们必须在法律中明确详实的规定有关企业环境责任和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方式。明确各个部门的职权范围, 加强横向和纵向的协调工作。随着法律社会化运动兴起, 刑法的价值取向也应当适度转变,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 对环境和生态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可以考虑在刑法中增加环境危险犯等。在国外, 已有不少此类法律法规, 如韩国的《水环境保护法》第57条规定:“任何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应处一年以下监禁或五百万韩元以下罚金: (5) 没有根据第45条第1款取得废水处理业或相关的变更许可而执业的”, 再如法国《环境法典》第511·20条规定:“当一位环保设施的监察员或由负责环保设施的部长指定的专家查证落实证明某一环保设施的经营者未遵守强制执行的法律、法规时, 除对之科以必要的刑罚之外……”

4. 完善公众舆论的传导路径, 充分利用各家媒体进行舆论导向。

完善相关部门信息采集机制, 及时采取行动, 对污染行为及时制止, 加强公众对监督机制的信心。在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 充分发挥媒体的曝光作用, 及时曝光污染行业, 引导公众关注企业的环保行为, 促使企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只有媒体广泛正确宣传, 才有可能提高整个社会对环保责任的重视, 进而提高企业的环境责任感。

建立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但同时, 我国民事诉讼法认为只有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人才有原告资格。在民事诉讼中, 只有与案件有直接厉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才能成为原告。在实践中, 人们向有关部门举报企业的污染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 并要求企业赔偿。有关部门调查后, 移交到检察院, 检察院常常因为不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而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 可以更好的监督企业行为和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

5. 引入西方发达国家理念, 改变我国的一些落后观念。

加强环保道德宣传, 努力让企业员工及高层认识到所在企业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使企业上下在制定计划, 进行生产时自觉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强化石化、钢铁、交通、能源、电网、电镀、印染等污染严重行业的工人的环保意识。改变传统企业业绩的评价标准, 引导企业自觉自愿承担环保责任, 进行企业改造。

企业进行绿色改造, 实行以“绿色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模式为核心的循环经济, 彻底改变“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传统模式, 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 也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 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的融合起来。“十一五”以来, 得益于循环经济对传统产业发展的绿色改造, 我国单位工业增加能耗和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综合能耗逐年降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其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循环经济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努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当自然资源的耗竭率低于自然资源的再生速率, 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努力向低碳经济靠拢也是企业寻求长期发展的出路。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 充分利用光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新兴工业, 建设生态文明。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 中国企业能否有长足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

摘要: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应对社会承担的义务。主动承担环境责任, 是一个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保证, 更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国家制定可行的法律政策, 推出有效的措施, 促使各个企业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企业主动进行绿色改造, 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道路, 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企业环境责任,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习人.绿色和平调查发现:18家企业隐瞒污染物信息[OL].中国网, 2009-10-21.http://www.china.com.cn/news/gongyi/2009-10/21/content_18739371.htm.

[2]梁雅丽.广西人大环资委痛陈环境时弊污水处理不足小企业排污严重[N].中国环境报, 2006-12-4 (001) .

[3]文同爱, 胡春冬.关于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思考[J].时代法学, 2003, (01) :94-101.

[4]吴真.企业环境责任制度体系之重建——以循环经济为视角[J].当代法学, 2008, 22 (5) :105-110.

打造有责任心的环境友好型企业 篇8

“核心聚焦、产融结合、科技创新、效益优先” 是德赛一直坚持的经营方针,德赛集团总裁姜捷先生在接受《消费电子》杂志的采访时说,科技创新是其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围绕着科技创新,德赛坚持每年经费投入的绝对数都在大幅增长,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在增加。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引领未来,德赛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优化整合聚焦核心产业

姜捷向记者介绍说,近两年来,德赛持续在做的一件事是进行业务的调整和优化,相继收缩、整合了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业务以及一些非核心业务,使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加聚焦和合理,形成了新能源电池、汽车电子、移动通讯等核心产业群,强调在核心产业领域聚焦发展、精耕细作。德赛汽车电子产业已经形成了车载导航、智能空调、组合仪表和车载显示屏四大产品线。新能源电池产业也在大、中、微型电源管理系统站稳了脚跟,取得良好的成绩。移动通讯产业的老人手机、儿童手机等差异化产品已成为国内的知名品牌。各核心产业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作延伸发展,例如,与国家级研究机构合作,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研发导航芯片、全景泊车系统芯片、电源保护芯片等关键零部件。与此同时,德赛抓住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战略机遇,布局现代服务业产业领域,从传统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制造企业向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服务”型企业转型。在物联网、云计算领域致力于车联网、关爱云服务平台的核心技术以及终端产品研发,提供高品质服务运营,面向行业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以及全国性综合信息运营服务。同时,德赛还与迪士尼、HTC等知名品牌合作,联合推出SiViLINK、儿童手机等产品和服务,这些都为德赛品牌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未来几年中,德赛将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围绕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舒适、便利、娱乐、安全和环保等几大主题进行技术创新,包括SiVi LINK,健康汽车空调等都将是其近期重点发展的项目。此外,汽车电子领域里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汽车领域里的创新有50%以上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的创新。基于这一特点,德赛在汽车电子研发平台、低功耗的芯片等关键元器件及节能产品方案、可循环使用的各类材料、基于云管理的制造共享体系、软件设计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正在把最优质、最先进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

对于德赛未来技术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姜捷称将充分发挥自身的研发和技术实力,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新能源行业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等国家战略性绿色环保领域的相关产业做大做强,跟踪研究绿色环保的最前沿技术及应用市场,继续巩固和发展德赛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企业的地位,将德赛打造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环境友好型的先进制造企业。

“走出去”参与国际化合作

2012年,德赛通过加大在技术研发创新方面和精益管理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竞争力、管理竞争力,着力于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及市场结构,提高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例,着重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经过努力,德赛在一些关键环节都有所突破,效果显著,尤其在新能源电池、汽车电子等重要产业的增长拉动下,德赛2012年的整体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德赛一直秉持“走出去”的发展理念,多年以来积极借助多种有效途径,广泛接触客户,稳固原有的市场领域的同时开拓了新的市场领域。同时通过与一些国际大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与多家国际知名商业连锁企业合作,利用海外建厂和海外办事处建立有效的营销渠道。近几年,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德赛针对其特点满足客户需求,目前其各产业已稳固欧美主流市场份额,并在新兴市场也有良好的表现。

姜捷认为,德赛发展到目前的规模,走国际化道路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德赛将利用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为集团国际化战略的桥头堡,吸引国际化高端人才,吸收国际化管理经验,使自身的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目前,德赛已在新加坡、德国和日本设立研发机构,并已吸纳20多位高端人才加盟,为德赛在2015年之前全面实现集团“十二五”战略规划目标,让德赛成为一个“经营机制彰显活力、治理结构规范科学、核心产业数一数二、技术实力行业领先、商业模式创新高效、人才团队奋进和谐”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公众公司,打下坚实的基础。到2020年,德赛要全面实现“成为技术领先、服务一流的国际化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企业使命。

姜捷最后指出,未来五年规划中,德赛将加大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继续狠抓科技创新,努力进入产业链上游。同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强资源整合,打造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德赛主要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IC集成电路设计、GPS导航芯片和电源保护芯片等的设计,同时还尝试产品+服务的模式,通过科技创新打造车联网、关爱云、家庭云平台和产品,在物联网领域抢先战略布局。

上一篇:一工程管理办法下一篇:有关治愈系早安问候语语录集锦6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