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2024-11-03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精选8篇)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篇1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

一、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1)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当然,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2)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

例如,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如,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二、试论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

(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

(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篇2

中国文化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青年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1999年,教育部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确定为高等院校的主干必修课。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研究中国文化现象、体系和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它是“高校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人文类核心课程”,具有其他专业性课程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文化概论课程的基础性,将传统与现实结合,开拓学术视野,延伸思维触角,一直是文化概论课程努力的方向。其中,中国思想文化作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让学生把握先哲思想的精华,领会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并能融汇到自己的人生思维中,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思考的。笔者试以道家哲学中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作为个案,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道家思想以老子为初创,《道德经》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老子以深邃的智慧,探讨了宇宙的形成与自然的规律,国家的治理与人类身心的修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给人们以无穷的思想启迪。两千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学、科学家乃至普通平民,纷纷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如果学生文史功底薄弱,在理解上容易出现似是而非的状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明确“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无为而治最早的出处源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常被误解为消极避世,无所作为。其实,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无”,表面上守弱处静,无所作为,实际上遵循万物的本性而不违逆,顺应自然之道而知足知止,就已经是有所作为,也能无所不为。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最生动的说明了“无为”与“无不为”的关系:治理国家犹如煎小鱼,煎小鱼乱搅就会搅烂,不乱搅,就是无为。用这种“无为”的办法煎好了鱼,治好了国家,就叫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样也就达到了“无不为”的目的。

在解释清楚“无为而治”的基本内涵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其中,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对“无为而治”的最好实际应用。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例如图片与科教片结合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学习兴趣,之后进行相关的总结。这里我们进行简单的说明。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李冰创建都江堰,2260余年来,川西10余州县“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沃土。故史称之为“川西第一奇功”。而今,都江堰也是正使用着的大型水利工程,灌溉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地区1010万亩良田和提供7市36县的城市、乡镇的工业用水、城市用水,养殖业用水,旅游业用水。如此通古贯今,造福于人类的大型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全世界唯此一处。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坚持以和谐为本。表现出来就是“无为而治”、“因势利导”。都江堰无坝,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都江堰主要功能是灌溉农田。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是为“避沫水之害”、行舟、溉田。防洪排涝,是那时保全川西居民性命,改造川西湿地,发展农业的当务之急。都江堰建成后,创造出了川西平原“江村事事幽”的优美人居环境。

通过介绍都江堰的文化意义,学生在无形中对“无为而治”的抽象思想就有了形象的把握。但是如何与自身、和现代生活相结合,让自己能够智慧生存,我们可以适当的举例,引领学生举一反三。

用现代管理学的事例来让学生感受“无为而治”的奥妙。老子的思想是管理哲学,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却是将管理引入新的境界的“大道”。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是管理的至高境界。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艺术中,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办公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虚拟空间的存在也日益渗透到管理实践中。美国管理专家毕可斯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未来企业的办公室工作,有人在外面拜访客户,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这种趋势,恰恰也为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利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中,成员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领导支持、指导、协调成员的工作,激发成员的智慧。这时领导就是集体智慧的网络,大家通过网络分享信息,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所谓“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领导者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纵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大计。貌似无为,事实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老子的自然无为之道,是一种高度的政治智慧,是一种高明的管理方式,反复体味这一思想,从终汲取政治智慧和管理智慧,可以使我们减少失误,少走弯路。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图标与动画结合的方式来说明无为而治的现代管理学应用,形象生动,便于说明。

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初接触中国文化理论的学生,大都会因其茫如烟海和博大精深而产生畏惧心理,故而教师必须始终做到把自己真正消化的知识和体悟用最简单明了的形式表达出来,必要时辅助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打消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困难和顾虑以后,就可以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性上倾注心力。我们认为,文化情怀的熏陶和文化生活的创造,是该门课程的最终目的之所在。通过研修课程,希望学生都能过“一种有文化气质、有文生情调、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文化生活里,华贵而不可有铜钱臭,简朴清素而不可邋遢无礼数。”。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师生课堂讨论(按各重点、难点章节安排):在上课时事先提出讨论任务,学生听完课后,专门安排一节课进行课程讨论。事先指定个别同学带头,其他人自然跟上。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听完一位发言后,先让其他学生提问,然后作出点评。随后下一位学生发言,照此进行下去。每学期可以安排2次-3次课堂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演说辩论能力。

(2)多媒体演示、参阅网络:尽量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思考文化现象,在作业中体现出来,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观看有关文化影像:例如在讲述思想文化时,我们既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安排观看科教频道《百家讲坛》名家讲授来更深刻领悟大家思想之美。讲授器物文化时,组织观看《探索发现》栏目。让同学们感到既在学习,又在享受,调节学习节奏,形成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活跃局面。看完后,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小论文)。

总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内容庞杂,在有限的学时中难以尽述,教师必须以轻松活泼的教学技法让学生易学易懂并将其身心沉浸其中。这种教学技法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它迫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把握、课堂氛围的调节诸环节上精心推敲并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蔡世华.“中国文化概论”课定位与教学视点[J].煤炭高等教育, 2001 (2) .

[2]刘红.中国文化教法的多元化尝试[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3) .

[3]宦书亮.中国文化概论课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 2008 (5) .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原则初探 篇3

摘 要:“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既有别于一般中国历史课程,也不等同于中国文化成果展览。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步总结出这门课程的一般性教学原则:文化精神统摄原则,文化价值系统的非价值评判原则,历史与现实相交融原则,以精神变革把握文化变迁原则。它们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民族文化特性及其发展变迁的一般规律,从而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本质特性。

关键词:教学原则;文化模式;精神统摄;价值系统;文化传统

2000年以来,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开设的“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十多年来,在教务处等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程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先后申报并获批院级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颇有成效的课程建设。

就课程性质看,中国文化概论与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历史课程有着根本区别;它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出民族文化作为由精神到物质,由形上到形下的有机体系特性,体现出其核心价值、内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概论”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结构、精神运动轨迹及其决定的诸方面具体的外在形态为教学设计基本思路,从而充分显示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轨迹和基本特性。而一般性教学原则的确立,则是课程特性与教学目标的集中体现。

经过近20轮的教学实践和不懈的理论探索,我们精品课程组逐步提炼出能体现本课程特性的一般性教学原则:文化精神统摄原则,文化价值系统的非价值评判原则,历史与现实相交融原则,以精神变革把握文化变迁原则。下面分别展开论述。

文化精神统摄原则

这一原则应该是诸教学原则中的核心原则,因为它体现着我们对文化特性的正确认识:所谓“文化”,不是由一堆互不相干的僵死物堆积而成的混合物,而是由内在灵魂统摄的生命有机体。德国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与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都认为,每种文化就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有她的诞生、成长、强壮、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周期[1][2]。当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认为:文化模式即是“文化”的存在方式,它是民族文化各层面的复杂元素围绕该文化的核心价值系统(即本尼迪克特所谓的“制度化了的动机、情感和价值等背景”)或总体目标组成的一个结构复杂、功能齐全、和谐有序的有机整体。“整体”决定着各构成元素的基本内容及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部分”从不同侧面显示“整体”的终极价值;离开了“整体”的精神统摄,各个“部分”即成为难以理解的“文明的碎片”[3]。

因而我们认为:文化精神统摄原则是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区别于一般中国历史课程与文化知识课程教学的内在依据。目前各高校编写的《中国文化概论》教材大致有数十种,重点不同,体例各异,但其教学模块设计的主体部分大多依据文化结构三层面(物质、制度、精神)或四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安排章节。虽然大多数教材把中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基本特征等作为全部教学的提纲挈领性内容,但真正把哲学与宗教作为中国文化(也是其他民族文化)精神层面中核心价值系统置于统摄全局或枢纽地位,以此展开其他文化层面的教学模块,似乎还未被广泛采用。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影响深广的权威性教材,以体例的严密性、知识的涵盖性、文献的丰富性、评论的精当性,具有无可置疑的开创性和典范性意义。就体例或教学模块设计思路看,该书“上编”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的地理环境与经济、政治基础及其发展历程,为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宏观视野。“中编”具体展开,依次论述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具体文化形态。“下编”在此基础上综述中国文化的类型特征、基本精神、价值系统等内容。顾伟列著《中国文化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主体部分,依次为“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其他多种颇有影响的教材与此大同小异。上述体例,显然是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唯物史观的体现。然而,在文化人类学视角下,对特定民族文化基本精神、核心价值系统的把握,是理解其文化结构及其具体外在形态的依据和前提;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在此只能导致“本末倒置”的结果。金元浦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则在“总论”基础上,依次重点论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法文化、佛教文化基本精神。全书以此为枢纽,形成精神文化统摄整个中国文化有机体的大格局。则较好地体现出“文化”有机体本质特征。

根据文化模式理论及其凝结的文化精神统摄原则,我们经过多年探索,设计出“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如下教学模块:

第一部分:源流论。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与社会—政治结构及其发展演变历程。中国文化发生期各种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融合过程,也就是中国文化基本特征、基本精神及其价值系统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本体论。所谓“本体”,就是文化有机体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是统摄整个文化有机体的灵魂,也即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理论中与“部分”相对应的“整体”。它主要包括宗教与哲学,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特性正在于此。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化模式以宗教为核心,而具有世俗性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哲学精神为灵魂,也即以儒、道、佛(学)等思想学说及其最终相互融合形成的宋明理学统摄着整个文化有机体。因此,哲学与宗教成为整个教学模块的枢纽与核心,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这是“纲举”环节。

第三部分:形态论。这是在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统摄下具体展现的文化形态与文化成果,包括文学艺术、典章制度、史学传统、民俗文化、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它们从各个侧面、各个层面体现着中国文化“本体”的人本精神、德性精神、天人合一精神、中庸精神等。在这些基本精神的统摄下,那些具体文化现象才能得以很好地被理解。这是围绕“纲”的“目张”。

第四部分:转型论。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历程及当代中国民族新文化建设。它的基本教学思路是透过外在具体文化现象的变迁,探讨中国文化模式的精神蜕变历程,显示在精神蜕变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文化价值系统的非价值评判原则

在现代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人类文明已从“民族历史”进入到“世界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任何民族文化的考察都不得不在文化比较的视野下进行。因此,在中外文化比较背景下,如何把握、正确评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今天批判继承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所谓“文化价值系统的非价值评判原则”,是指在考察中外民族文化,尤其是比较中—西方文化价值系统时,应充分承认各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延传中的现实合理性,而不能从当下功利主义立场出发,在抽象概念的阐释中,对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本身进行片面、抽象的高—低、文—野、优—劣评判。

从文化发生学角度看,各民族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是其在各自生存环境中的生产方式与生存方式的反映,是其民族或社会共同体生存状态、发展需求和历史变迁的反映,是各民族成员自觉与不自觉的“文化选择”的结果。因此,常常截然相反的文化价值观念,都有其现实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我们只能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判断特定价值理念对特定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欧洲文化的个人主义传统及其人权观念、平等观念、契约与法治意识等,来自古希腊城邦政治文化传统,来自其航海贸易的社会经济模式,来自古罗马帝国的法治精神,来自中世纪北欧封建制度下权利与义务对等传统。这些对中国人非常陌生的文化理念在欧洲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却是天经地义、不证自明的。同样,东亚大陆孕育了中华民族早熟的农业文明;束缚于土地的小农经济模式,使中华民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牢固的宗法社会结构;宗法社会的扩大,酝酿了建立在政治权威与家族伦理基础上的大一统政治及其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以儒家忠孝观念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念。它以一定程度上以限制个人权利与自由为代价来保证全社会、全民族的整体和谐及强大的向心力。因而,东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各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客观适宜性,我们难以脱离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现实生活依据作抽象概念的优劣比较。“五四”时期,陈独秀处处以西洋文明价值观批判中国文化的“劣根性”,胡适强调中国文化的“全盘西化”,以及辜鸿铭式的文化爱国主义,今天以此原则看来,其偏颇之处是不言而喻的。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各民族文化的一律平等。“文化”从本质上说是特定民族、特定社会的人们生活方式的综合,其本身并无高低—优劣之别。比如,东方伦理文化精神未必就比西方人权观念和法律意识“低级”;西方的个人至上传统也未必就是东方文化群体协作精神的未来方向。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对西方及其他民族文化)价值系统应作历史性判断,事实性判断,而不能在中外文化比较中作孤立、抽象的价值再判断。这才是真正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历史与现实相交融原则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结晶。历史是过去了的事实,它以历史文献及出土文物等各种物化遗迹,为我们所感知,但本质上已不再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的力量体现在其所形成的传统,传统“就其最明显、最基本的意义来看,它的涵义仅只是世代相传的东西(traditum),即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的东西”。[4]作为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代代相传的东西,传统是活在当下的历史。作为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以思想信仰、社会心态、民风民俗等形式,对现实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社会行为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仍然具有强大的感召与规范力量,成为社会意识和存在方式的精神本源。现实社会的人们正是通过文化传统,与自己的祖先建立起密切的思想交流与精神共振,实现着历史与现实的相融共存。

因此,我们今天——还有将来,不管是重大社会生活,还是个人的日常处世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处于文化传统的显在影响与潜在规范之中。这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历史与现实相交融原则的理论依据。系统梳理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并非为历史而历史,而是考察我们自身的文化渊源,反思今天我们对自身传统的继承、发扬和改造。认清我们当今的文化生态,促进我们的“文化自觉”,以更加理性地进行“文化选择”。总之,重温传统以认清自我,追溯源流以把握现实,改造文明以开创未来,应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宗旨所在。因而,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原则。

以精神变革把握文化变迁原则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总和——经济基础,是推动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对文化的发展起着某种反作用。唯物史观正确阐释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运动诸多方面的一个侧面,诸多“轮回”的一个环节。实际上,人们的生产与各种社会实践推动社会生活、文化形态缓慢变化、渐进发展,而其最终结果——思想观念、文化精神的重大变革,则推动历史与社会文化产生质变,产生里程碑式的突变,以致往往开创人类历史文化新纪元,而非仅仅是唯物史观框架下所谓的“反作用”。在中国,这种文化现象被解释为上天的启示与“圣贤”的教化。在西方,则是柏拉图的“绝对理念”映照论、基督教“上帝”意志说、黑格尔“绝对精神”决定论以及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开创论等。广义而言,人的精神本身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作为远离具体、纷繁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各种精神运动(神话的、宗教的、哲学的、伦理的等等),其重大变革对人类历史运动与文化变迁的推动,往往就是总结性与开创性的,是里程碑式的。

因此,这一教学原则使得“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宏观教学设计必须超越复杂历史表象,清晰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结构图”与“精神运动图”。在此宏观视角下,漫漫五千年中华文化纷繁复杂的变迁历程,实际上就是取决于几次重大的民族精神蜕变:远古神话逐渐凝结的“贤者崇拜”社会情结,奠定了中国伦理型文化的思想基础;传说中的颛顼“绝地天通”宗教革命,推动远古中国原始宗教向成熟宗教的迈进;周初“敬天保民”政治伦理的确立,结束了殷商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模式,开创了伦理型、世俗型“礼乐文明”辉煌时代,奠定了中国文明基本模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文化成果,历史性地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构图;董仲舒“天人合一”神学目的论,开启了儒学独尊及其宗教化历史进程;陆王心学从理学体系中反叛而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人”成为万物的尺度,从而成为宋明时期尤其是晚明以后近世中国人文精神的哲学基石。同理,在近现代中西文化挑战—应战大格局中,我们只有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运动图谱”,才能更好地透过纷繁的历史表象,把握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历程中的历史运动轨迹。

参考文献:

[1]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西方的没落(一、二卷)[M]. 吴琼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2] [英]阿诺德·汤因比. 历史研究[M]. 刘北成,郭小凌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 文化模式[C]. 傅铿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5-130.

[4] [美]E·希尔斯. 论传统[M]. 傅铿,呂乐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5.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原则与培养目标研究”成果之一(批准文号:20100914)]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执业律师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应当对其【】 A.罚款2万元

B.吊销律师执业证书 C.停止执业1个月

D.停止执业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答案:D 解析:(P《律》18条)2.X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某办理执业证书时隐瞒真实情况,有权对其作出纪律处分的机构是【】

A.X市司法局

B.X市所在省司法厅 C.司法部律师司

D.中华律师协会X市所在省分会 答案:D 解析:(P19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协会及设区的市律师协会设立惩戒委员会,负责对违规会员进行处分。

3.下列关于律师执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律师只能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 B.律师担任政协委员期间可以执业 C.律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

D.曾担任法官的律师,从法院离任后两年内不得执业 答案:D 解析:(P41~42)根据新《律师法》第10条和第11条,ABC均正确。第11条只对律师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作出在任职期间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辩护业务的限制,未对律师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作出执业限制。新《律师法》第41条规定,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离任后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但可从事其他法律服务,故D项错误。4.律师执业,应当取得【】 A.律师许可证和执业执照

B.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工作证 C.律师资格和律师事务所的聘用协议 D.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和律师执业证书 答案:D 解析:(P39)5.下列关于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在合伙关系存续期间,未经合伙人会议同意,不得擅自分割合伙人的共同财产 B.合伙人退伙,有权取得合伙协议规定的财产份额 C.合伙人被除名,无权取得合伙协议规定的财产份额

D.合伙人死亡,其继承人有权依合伙协议取得被继承人死亡时在合伙律师事务所中应当分割的财产,但不能继承其他权益 答案:C 解析:(P69)合伙人退伙或者被除名时,均有权取得合伙协议规定的财产份额以及其他利益,并承担义务。

6.辩护律师自行调查、收集证据【】 A.需经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 B.需经人民法院许可 C.需经人民检察院许可

D.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即可 答案:D 解析:(P《律》35条)新《律师法》第35条第2款对原律师法和刑诉法的规定作了重大修改,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无需经其他机构或个人的许可。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律师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B.律师制度是与法同时产生的

C.十年浩劫结束后,标志着我国律师制度恢复的法律是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1992年2月20日,司法部发布了《律师事务所在外国设立分支机构暂行管理办法》 答案:C 解析:(P11)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结束后,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律师制度作出了专门规定,重新恢复了律师制度,全国各地陆续重建律师队伍。8.下列有关律师协会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律师协会有权对律师的违法行为进行处分 B.律师协会有权批准设立律师事务所 C.律师协会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

D.律师协会有权调解律师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 答案:B 解析:(P90、96)有权批准设立律师事务所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律师协会只是自律性的组织,无此权力,应选B。

9.2004年3月20日,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通过的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依据是【】 A.《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 B.《律师十要十不准》 C.《律师执业纪律规范》 D.《律师职业道德规范》 答案:A 解析:(P142)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律师作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人,在法庭上的诉讼地位与辩护律师相对等 B.律师作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人,其职务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律师作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人,与公诉人都承担控诉职能

D.律师作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人,在法庭上不能与公诉人进行辩论 答案:D 解析:(P237)在公诉案件中,代理律师是基于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的委托,具有诉讼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并且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与诉讼,目的在于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过,代理律师并非完全依附于被代理人,而是有一定的独立地位的。公诉人与代理律

师都行使控诉职能,在法庭上都属于控诉一方,因此代理律师应当主动与公诉人交谈,并且力求使双方意见一致。如意见不能统一,代理律师在法庭上可以发表与公诉人不同的意见。所以,ABC均正确,应选D项。11.律师资信调查是基于【】 A.有关机关指定 B.司法行政机关委派 C.所在律师事务所委派 D.当事人的委托 答案:D 解析:(P314)12.我国现行的《律师法》修订于【】 A.2001年 B.2003年 C.2006年 D.2007年 答案:D 解析:现行的《律师法》是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修订通过的,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13.违反律师执业规范,情节严重,给委托人或律师事务所造成一定损失的,应当给予的处分是【】 A.训诫 B.通报批评 C.公开谴责 D.取消会员资格 答案:C 解析:(P190)14.资信调查属于【】 A.非诉讼律师业务 B.律师见证

C.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 D.法律咨询 答案:A 解析:(P314)资信调查和选项BCD均属非诉讼律师业务,其相互间不存在隶属关系。15.统一制作、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机关是【】 A.律师协会 B.司法部

C.省级司法行政机关 D.住所地司法行政机关 答案:B 解析:(P37)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由司法部统一制作、颁发。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负责本省(区、市)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材料的复审、报批和证书的发放。地(市)司法局负责本地区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材料的受理、初审、报送及证书的发放。16.实行风险代理收费,最高收费金额不得高于收费合同约定标的额的【】 A.20%

B.30% C.35% D.40% 答案:B 解析:《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13条规定:“实行风险代理收费,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签订风险代理收费合同,约定双方应承担的风险责任、收费方式、收费数额或比例。实行风险代理收费,最高收费金额不得高于收费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

17.刘律师在为委托人张某提供诉讼代理的过程中,对方当事人认为刘律师法律知识和办案经验丰富,即请求与刘律师建立委托关系,由刘律师为其办理另一起诉讼案件。对此要求,刘律师的正确做法是【】

A.请示所在律师事务所主任作出决定

B.征得张某的同意后,经律师事务所与其建立委托关系

C.可直接与该对方当事人建立委托关系,不需要经过张某的同意 D.拒绝对方当事人的委托 答案:D 解析:(P163)18.律师诉讼业务中,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是【】 A.刑事辩护 B.刑事代理 C.民事诉讼代理 D.行政诉讼代理 答案:C 解析:(P194)民事诉讼代理是律师诉讼业务中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项业务。凡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只要诉讼当事人委托律师代理的,律师都可以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参与诉讼。

19.下列关于律师代理行政机关进行诉讼的正确说法是【】 A.代理律师有反诉权

B.代理律师可以因被告行政机关的授权而享有实体处分权 C.代理律师的工作重点是协助被告履行举证责任 D.代理律师收集证据的权利不受限制 答案:C 解析:(P275~276、283)20.在行政诉讼中,律师代理被告应诉,发现行政机关的行为确有违法或不当之处时,律师【】

A.可以建议行政机关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B.建议行政机关必须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C.有权拒绝代理诉讼

D.必须建议行政机关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答案:A 解析:(P280)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私自接受当事人财物或其他利益,该律师可能受到的行政处罚包括

【】 A.警告

B.停止执业4个月 C.罚款5 000元

D.如果有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 E.责令改正 答案:A^B^C^D^ 解析:(P《律》48条)2.在侦查阶段,律师接受犯罪嫌疑人的委托,可以从事的活动有【】 A.向侦查人员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B.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 C.为犯罪嫌疑人代理申诉 D.为犯罪嫌疑人代理控告 E.调查本案的有关情况 答案:A^B^C^D^ 解析:(P214~215)3.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以及行政诉讼本身的特点,律师担任行政诉讼被告的代理人没有【】 A.起诉权 B.反诉权

C.自行收集证据权 D.和解权

E.变更诉讼请求权 答案:A^B^C^D^E^ 解析:(P275~276)4.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提交的材料有【】 A.申请书

B.律师事务所的名称、章程

C.律师名单、简历、身份证明及执业证书 D.住所和资产证明

E.设立合伙所的合伙协议 答案:A^B^C^D^E^ 解析:(P《律》17条)5.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是【】 A.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B.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材料 C.涉及对方当事人近亲属利益的材料

D.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收集有困难,不愿自行收集的材料 E.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材料 答案:A^B^E^ 解析:(P265)6.在律师之间禁止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包括【】 A.贬损其他律师

B.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

C.给介绍人财、物

D.向委托人作出没有事实及法律根据的承诺 E.利用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进行业务垄断 答案:A^B^C^D^E^ 解析:(P168)7.对于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而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司法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的处罚措施包括【】 A.警告

B.责令停止非法执业 C.没收违法所得 D.罚款

E.15日以下拘留 答案:B^C^D^ 解析:(P《律》55条)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律师制度起源于古罗马 B.律师制度起源于古希腊

C.英国律师制度的特色是二元制律师制度 D.美国实行二元制律师制度

E.德国建立了完备的律师惩戒制度 答案:A^C^E^ 解析:(P2~6)古希腊只是产生了律师的萌芽。在奴隶制的罗马共和国时期,才产生了现代意义上律师制度的雏形,被认为是律师制度的起源,据此,B项错误;美国的律师制度虽渊源于英国,但没有英国“出庭律师”和“事务律师”两种职业的划分,D项错误;ACE表述正确。9.在刑事诉讼中,因没有委托辩护人而可成为法律援助对象的有【】 A.盲人 B.聋哑人 C.未成年人

D.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 E.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 答案:A^B^C^D^ 解析:(P216~218)10.发布律师广告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真实原则 B.合法原则 C.艺术夸张原则 D.严谨原则 E.适度原则 答案:A^B^D^E^ 解析:(P166)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法律援助制度 答案:(P114)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国家对于因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接受法律服务的当事人,免收或者减缓法律服务费用,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的一项法律制度。

2.庭审辩护言论豁免权

答案:(P210)庭审辩护言论豁免权:庭审辩护言论豁免权:是指辩护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辩护言论不受刑事和民事责任追究的权利。3.律师广告

答案:(P166)律师广告:是指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为推广业务与获得委托,让公众知悉、了解律师个人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而发布的信息及其行为过程。4.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答案:(P286)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指律师接受聘方的聘请,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各项法律服务,维护聘方合法权益。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述律师法律咨询的特征。答案:(P298~299)(1)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主体具有特定性。(2)律师法律咨询具有广泛性。(3)律师法律咨询具有专业性。

(4)律师法律咨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5)律师法律咨询的意见和建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2.律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拒绝辩护、代理?

答案:(P155~156)出现下列情况,律师可以拒绝辩护、代理:(1)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从事犯罪活动的;

(2)委托人坚持追求律师认为无法实现的或不合理的目标的;

(3)委托人在相当程度上没有履行律师委托合同义务,并且已经合理催告的;

(4)在事先无法预见的前提下,律师向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将会给律师带来不合理的费用负担,或给律师造成难以承受的、不合理的困难的;

(5)委托人提供的证据材料不具有客观真实性、关联性与合法性,或经司法机关审查认为存在伪证嫌疑的;

(6)存在其他合法事由。3.简述我国律师的职责。

答案:(P26)新《律师法》第29~31条对律师开展不同业务,规定了相应的具体职责:(1)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应当按照约定为委托人就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草拟、审查法律文书,代理参加诉讼、调解或者仲裁活动,办理委托的其他法律事务,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2)律师担任诉讼法律事务代理人或者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人的,应当在受委托的权限内,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3)律师担任辩护人的,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1.试述律师在处理证据事项时的真实义务。答案:(P173)(1)律师不得伪造证据,不能为了诉讼意图或目的,非法改变证据的内容、形式或属性。(2)律师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应当以客观求实的态度对待证据材料,不得以自己对案件相关人员的好恶选择证据,不得以自己的主观想像去改变证据原有的形态及内容。

(3)律师不得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不得利用他人的隐私及违法行为,胁迫他人提

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证据材料;不得利用物质或各种非物质利益引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4)律师不得向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提交已明知是由他人提供的虚假证据。

(5)律师在已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不得为获得支持委托人诉讼主张或否定对方诉讼主张的司法裁判和仲裁而暗示委托人或有关人员出具无事实依据的证据。

(6)律师作为必要证人出庭作证的,不得再接受委托担任该案的辩护人或代理人出庭。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周律师毕业于某高等政法院校。2002年取得律师资格后即加入某律师事务所。2004年因介绍案件成为另一家律师事务所的隐名合伙人。2007年,因办理涉外案件出名,就与另外两人合伙创办一家律师事务所,名称为“亚洲涉外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刚成立时,由于案源较少,该律师事务所就采取了一些业务推广措施。例如周律师经常邀请自己做法官的同学到律师事务所参加活动,沟通律师与法官之间的关系;该律师事务所多次在省法院门口举行义务法律咨询;周律师在个人介绍时暗示自己与法官的同学关系等。根据律师法的有关规定,上述材料中哪些方面是违法的?

答案:(1)周某于2002年加入某律师事务所后又成为另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违反了律师只能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的规定。

(2)律师事务所名称中的“亚洲”和“涉外”不符合《律师事务所名称管理办法》中的“律师事务所名称不得含有外国地区的名称”,“不得含有表明特定业务范围的字样”的规定。(3)周某与其做法官的同学的活动,违反了律师不得以不正当动机与司法人员接触的规定。(4)周某违反了律师在代理案件之前及其代理过程中,不得向当事人宣称自己与受理案件法院的法官具有亲朋、同学、师生、过去的同事等关系,并不得利用这种关系。

(5)该律师事务所在省法院门口举行义务法律咨询,违反了不得在司法机关内及附近200米范围内设立律师广告牌和其他宣传媒介的规定。

2.王平,男,现年16岁,因在盗窃案中被列为犯罪嫌疑人,被某市人民检察院起诉到人民法院。王平之父王忠到正义律师事务所为王平聘请辩护律师,正义律师事务所指派张年律师担任王平的辩护人。

张年律师在开庭之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答案:张年律师在开庭之前应做好下述准备工作:(1)审查起诉书。律师审查起诉书,应掌握如下情况:①被告人的自然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务、住址及被拘留、逮捕的年、月、日,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是否是聋、哑、盲人或精神病人,等等。②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包括犯罪的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后果等,有无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的情节,是否有犯罪未遂、中止及自首、坦白、立功的情节等。③起诉书认定的罪名及其适用的法律。包括起诉书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如何认定,罪名的认定是否符合刑法有关条款的规定等。(2)查阅案卷。通过查阅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和有关案卷材料,掌握起诉书的内容和有关案情。(3)会见被告人,其中包括:①同被告人进一步确定委托关系;②征求被告人对起诉书的意见,听取被告人的辩护意见;③向被告人告知各项诉讼权利、开庭审理的程序等法律知识;④为被告人提供有关法律帮助。

高自考社会工作概论试卷范文 篇5

(本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伊莉莎白济贫法颁布于()年。

A、1601

B、1701

C、1801

D、19012、1889年由亚丹士创立的“霍尔馆”是()早期最有名的社区服务中心。

A、美国

B、西班牙

C、埃及

D、澳大利亚

3、韦伯是影响社会工作的著名()。

A、心理学家

B、社会学家

C、文化人类学家

D、政治学家

4、社会工作的()之一是:社会工作者承认每一个工作对象都有潜在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能力。

A、特征

B、职能

C、价值前提

D、使命

5、个案工作的原则之一是()。

A、保密性原则

B、互助原则

C、治疗原则

D、资源共享原则

6、社会团体工作的模型之一是()。

A、社会目标模型

B、心理模型

C、行为修正模型

D、问题解决模型

7、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型之一是()。

A、地方发展模型

B、行为修正模型

C、治疗模型

D、问题解决模型

8、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社会行政工作的功能,其中一个层次是()。

A、社会的层次

B、制度的层次

C、思想的层次

D、组织的层次

9、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区分为八个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A、确定研究的问题

B、查阅文献

C、建立假设

D、研究设计

10、我国城市社区服务是以街道和()为依托展开的。

A、企业

B、居委会

C、单位

D、社区活动中心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从整体的观点看,社会工作概念至少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涵:()。

A、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

B、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C、社会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D、社会工作是一门艺术

E、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2、社会工作的特征主要包括()等等内容。

A、崇尚专业的伦理精神

B、有爱心

C、自助与民主参与

D、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

E、团队协同工作

3、从欧美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看,()等都为早期的社会工作提供了直接前提的重要实践。

A、伊莉莎白济贫法

B、睦邻组织运动

C、乡村重建运动

D、慈善组织会社

E、社区组织运动

4、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有()等等。

A、青少年犯罪问题

B、人口问题

C、就业问题

D、离婚问题

E、吸毒问题

5、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总是时要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C、坚持国家、社会和群众相结合,多方协同开展社会工作

D、坚持物质帮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E、坚持统一协调、综合治理的原则

6、影响社会工作的主要思想家有:()。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韦伯

D、黑格尔

E、马克思

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理论中谈到了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此外,他还谈到了()。

A、心理的需要

B、美的需要

C、求知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E、发展的需要

8、除了从属性、职业性以外,职业道德还包括()等重要特征。

A、规范性

B、强制性

C、约束性

D、多样性

E、稳定性

9、()等原则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时所应当遵守的思想行为准则。

A、承认的原则

B、爱护的原则

C、非评判的原则

D、接纳的原则

E、案主自我选择的原则

10、帕波尔与罗思曼把团体工作模型分为三类,即()。

A、社会目标模型

B、治疗模型

C、发展模型

D、交互模型

E、折衷模型

11、一个正常发展的现代社区一般有()社会功能、娱乐功能、宗教功能、福利功能等功能。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教育功能

D、执法功能

E、卫生功能

12、为了全面搜集与社区生活有关的资料,社区工作者需了解的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即()。

A、社区生活

B、社区教育

C、社区需求

D、社区娱乐

E、社区资源

13、在社会行政体系内,管理主要指()以及督导、咨询、预算和资讯管理等等。

A、领导

B、沟通

C、协调

D、计划

E、评估

14、社会工作咨询有各种不同的类别,如()等等。

A、以案主为中心的个案咨询

B、以受咨询者为中心的个案咨询

C、以方案为中心的个案咨询

D、以方案为中心的行政咨询

E、以受咨询者为中心的行政咨询

15、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包括农村人口问题、()等等。

A、农村贫富差异问题

B、农村婚姻家庭问题

C、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D、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

E、农村贫困问题

16、城市社区服务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为了保证它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等等。

A、立足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C、社会化原则

D、讲求实效,替发办实事

E、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发展

17、家庭社会工作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等等。

A、经济上的援助

B、政治上的保护

C、社会性的服务

D、文化上的陶冶

E、心理上的支持

18、预防性家庭社会工作重在家庭功能的发挥,其内容有:()等等。

A、家庭教育

B、组织家庭文化活动

C、家长培训

D、帮助家庭提高生活质量

E、开展社区家庭服务

19、矫治性儿童社会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等等。

A、少年法庭的儿童社会工作

B、少管所、工读学校的儿童社会工作

C、学校的儿童社会工作

D、家庭的儿童社会工作

E、社区的儿童社会工作

20、矫治儿社会工作致力于改造罪犯和各种行为偏差者,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等等。

A、协助犯罪者增强向上的行为动机

B、缓解犯罪者的情绪

C、协助犯罪者再组行为模式

D、协助改善犯罪者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E、从事转介的工作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我国,社会工作一词是从__________________直译过来的。

2、睦邻组织运动始于1884年英国伦敦东部圣犹太教区的牧师巴涅特的_______________。

3、二十世纪20、30年代,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开始在我国萌生,„„在实践方面,__________________是比较著名又有较大影响的运动。

4、在社会工作方法方面,社会工作行政受__________________学的影响最大。

5、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是__________________动物,人生于群、长于群、属于群。

7、实施社会行政工作的机构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8、社会工作者可能充当__________________的角色,就与社会工作有关的问题向富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或其他专业人士寻求咨询。

9、如果按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农村社会工作可分为消极被动型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10、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把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应用到与老年人生存与发展有关的领域和机构内,协助老年人解决各种问题,使他们安度晚年。

四、改错题(在错误的文句下方划一横线并将正确的文句写在该题的“()”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社会工作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助人专业。()

2、伊丽莎白济贫法的诞生表明,贫民救济已成为教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3、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对于社会层面的重视。()

4、个案工作直接替代案主解决问题。()

5、会谈是个案工作的支配性的工作形式,会谈贯穿于个案工作的部分过程中。()

6、社区社会工作最早产生于农村。()

7、社会工作督导是社会工作的一种直接工作方法。()

8、社会工作研究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有实质性的区别。()

9、所谓消极被动型的农村社会工作是指开展具有预防性和建设性的工作。()

10、总体而言,社区是我国赡养老人的主要场所和基本单位。()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社会工作的职能。

2、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必须坚持哪几条基本原则?

3、什么是个案工作?

4、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

5、什么是社会工作研究?

6、简述城市社区服务的指导原则。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社会工作的七大特征。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篇6

一、单选题:

1—5:AABDA6—10:CBABD11—15:BBABB16—20:ADADA

21—25:DABAD

二、填空题

26.秦代27.淮南子28.三字经29.周敦颐30.宗族31.什伍里甲制度32.蒙古33.崇尚和谐统一34.毕昇35.清明节

三、名词解释

36.国别文化: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文化即在同一国家内民族共同体文化。

37.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特点为“兵农合一”,府兵平时务农,战时从军。

38.辩证思维: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39.避讳:为中国特有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之名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及口中呼出其声。

40.五伦:由孟子提出的,父子、夫妻、兄弟、君臣、朋友五种关系。

四、简答题

41.1.追求神似,注重意境 2.以墨线造型为主要手段 3.与诗、书、印密切配合42.1.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 2.家族本位的理论法占重要地位 3.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4.强调等级特权,注重同罪异罚

43.1.自然环境 2.地理环境特殊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44.吉、凶、宾、军、嘉五种

4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几率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五、论述题

46.1.商代,中国人以高超的制陶和铸铜技术对西伯利亚卡拉克苏文化产生影响 2.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西交通,丝绸之路促进东西贸易 3.唐代,中国炼金术、近代化学传入西欧、阿拉伯 4.宋元,“四大发明”西传 5.中国农业栽培技术对古代世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篇7

1 中国兵乓球文化“本土化”

1.1 物质上的本土化

(1) 比赛战绩。从1926年至今, 在世界各类比赛中, 中国获得的金牌总数约占32%。其中, 中国队多次包揽冠军记录, 获得多枚奖牌, 在国际乒坛中首屈一指。

(2) 技术、战术。技术、战术的本土化, 主要体现在站位姿势、握拍方法;打法类型;获胜因素三个方面。首先, 站位姿势、握拍方法。根据其他国家的站位、持拍方式, 中国创造出自己的站位姿势、握拍方法: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 两膝微屈, 前脚掌着地 (主要以脚内侧蹬地) , 脚趾轻微用力压地, 脚跟微离地面, 重心置于两脚之间, 上体略前倾、收腹, 持拍手臂自然弯屈, 直握拍的肘部略向外张, 球拍置于腹部右前方, 手腕自然放松, 拍头指向右斜前方, 横握拍的肘部向下, 前臂自然平举, 手腕自然放松, 拍头指向上方, 非持拍手臂自然弯屈于身体左侧。两眼注视来球。其次, 打法类型。科研公关团队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坚实后盾, 其善于洞察乒乓球发展时势, 并研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快攻、弧圈、弧圈结合快攻、快攻结合弧圈等打法。最后, 获胜因素。科研工作者、教练对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等准确定位, 为运动员规划专属打法[1]。

(3) 配备的乒乓球器材。乒乓球器材在竞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可以不断革新推动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中国的乒乓球器材贴有“本土化”标签。运动员可以熟练运用各种器材, 并获得优异的成绩。

(4) 独特的训练方法。中国乒乓球队的制胜法宝之一:独特的训练方法。其将训练经验、实际环境结合打造出独家训练方法。

(5) 后备人才的培养。自1950年起, 中国采用“三级训练网”模式培养人才。“三级训练网”即国家乒乓球队, 省、市乒乓球队, 地方体校。

(6) 乒乓球的普及。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 普及率极高。为提高国人体质国家倡导体育锻炼, 乒乓球项目成本低, 便于开展、普及。

1.2 精神上的本土化

随着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成长, 乒乓精神得以产生、发展, 成为推动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多年来, 中国乒乓球人在党、全国人民的支持下, 用汗水和创新精神积淀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格言, 比如:“创新才有生命力”的辩证哲思, “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精神境界以及“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国际胸怀等等。这些精神财富不仅是体育精神, 已上升为民族精神, 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乒乓球作为国球, 不仅要为全国人民奉献精彩的赛事, 更重要的是乒乓文化和体育精神的传承, 鼓舞和激励各行各业的人们在新时期不断地进步[2]。

2 推动中国乒乓球文化和谐发展的策略

2.1 学会分享

中国乒乓球队, 是中国体育军团的王牌之师, 屡次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 被体育迷们习惯地称为梦之队。中国在乒坛几近处于垄断地位, 这对乒乓球项目的发展极其不利。为不辜负国人的期待, 乒乓球队员、教练在训练的时候将所有精力集中于夺取金牌的目标上, 导致乒无暇顾及乒乓球的普及、市场拓展。中国自身的乒乓人才优势, 导致其他国家根本无法超越。他们采用引进中国球员的措施应对比赛, 本国的乒乓实力并没得到根本的提高。在全球化背景下, 乒乓球更应该如历史中推动外交, 振奋民族精神般发挥影响。中国乒乓球文化应该及时转变思想, 以符合“全球化”发展的要求。中国乒乓球文化应该大气的走出国门, 去扶助其他乒乓球竞技较弱的国家。除了提供理论知识, 还要由宽广的胸怀, 学会分享, 共同成长。众所周知, NBA起源于美国。但是提及NBA, 大家首先会将其定义为世界的。NBA文化的发展是站在国际的角度上, 为全球篮球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乒乓文化也应如此, 去拥抱世界, 将其应有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3]。

2.2 改善人才培养体制

(1) 充分利用学校人才培养阵地。“三级训练网络”产生于计划体制时期, 是为我国乒乓球运动储备人才的主要模式。其以国际、省市、地方储备为主, 几乎利用不到学校这个人才培养基地。科学不断地发展, 时代不断地进步, “三级训练网络”缺陷日趋明显。在后奥运时期, 应贴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把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大阵地。我国多所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高水平的运动员数不胜数。比如:清华大学的跳水队, 东北师范大学的男子篮球队, 临沂大学的啦啦操队等, 都是把人才培养重心放到学校阵地上, 这不仅可以为许多运动员提供平台, 还可以节约人力、物力等资源。

(2) 以人为本。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待遇, 训练环境。同时, 注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提高自身素质、竞技水平等。在对运动员的培养、管理中, 应做到体教结合, 肯定运动员金牌以外的价值。

2.3 凸显乒乓球文化商业价值

乒乓球文化的发展, 依靠国家买单。中国乒乓球文化应借鉴“NBA”的成功之处, 积极转变经营思想。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乒乓球文化应注重设计、生产、包装“比赛过程”产品。把乒乓文化作为商品运营,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 通过市场调节, 促进其长远发展。另外, 乒乓文化还需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 通过层层管理, 以确保乒乓营销的顺畅。

2.4 进军海外市场

(1) 走出去。很多国家引进外援的做法治标不治本, 本国的乒乓实力仍然得不到提升。要想根除这种弊端, 还得依靠强国扶助弱国。以各个国家的乒乓球水平为依据, 建立连锁乒乓学校, 进行传授乒乓知识、技能。通过海报、游戏、明星等方式, 加大中国乒乓球文化的宣传力度。这样, 既可以引起国外群众对乒乓球文化的重视, 又可以促进乒乓球运动项目普及[4]。

(2) 引进来。在中国建立多个培训基地, 为国外优秀运动员提供训练平台;不断地创新改善乒乓比赛规则, 鼓励国外运动员前来参赛;开展国际乒乓交流夏令营;开设教练辅导班, 提高教练执教能力、素质。

3 结语

我国乒乓球运动处于巅峰阶段, 应准确定位国球发展, 大力弘扬中国乒乓球文化, 通过学会分享、改善人才培养体制、凸显乒乓文化商业价值、进军海外市场三四个策略, 促进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的和谐发展。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 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指正建议, 为提高我国乒乓球文化的和谐发展做出重要的共享。

摘要:当前, 我国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斩金夺银, 所向披靡。然而, 中国乒乓球运动取得如此傲人的战绩, 不但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反而慢慢淡出了国人的视野。究其原因, 不外乎缺乏乒乓球文化的支撑。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的发展令人倍感堪忧, 其能否顺应体育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是其发展路途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分析了中国乒乓球文化的“本土化”, 提出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结合的和谐发展之路, 并从学会分享, 改善人才培养体制, 凸显乒乓文化商业价值, 进军海外市场4个方面提出建议, 旨在为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的和谐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和谐发展,本土化

参考文献

[1]程禹.后奥运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战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3 (1) :42-45.

[2]唐正元, 刘桂平.后奥运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探究[J].体育世界 (下旬刊) , 2013 (2) :18-19.

[3]张兆龙.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13) :87, 90.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篇8

http:///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预测试卷

(二)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哪位作家被钱杏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小说家”?

A.叶圣陶

B.朱自清

C.冰心

D.茅盾

2.《屏风后》是下列哪一位作家的作品?

A.陈白尘

B.欧阳予倩

C.夏衍

D.田汉

3.历史剧《屈原》创作于

A.1937年

B.1938年

C.1942年

D.1945年

4.季泽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春桃》

B.《生死场》

C.《金锁记》

D.《围城》

5.朱自清的《给亡妇》一文全篇都是

A.与孩子的对话

B.与父母的对话

C.与亡妇的对话

D.与朋友的对话

6.下列哪一部作品称的上是心理小说?

A.《人生哲学的一课》

B.《菱荡》

C.《金锁记》

D.《梅雨之夕》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

7.方治国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子夜》

B.《潘先生在难中》

C.《街景》

D.《在其香居茶馆里》

8.下列哪一部作品是丁玲到陕北以后创作的?

A.《梦珂》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我在霞村的时候》

D.《韦护》

9.“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以上诗句出自下列哪位诗人之手?

A.袁可嘉

B.卞之琳

C.郑敏

D.冯至

10.下列哪一位人物形象最终决定搬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

A.翠姨

B.莎菲

C.何彬

D.涓生

11.李玉亭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围城》

B.《四世同堂》

C.《子夜》

D.《日出》

12.在小说中描绘山水田园画面,追求唐诗绝句意境的作家是

A.沈从文

B.废名

C.施蛰存

D.冰心

13.下列哪一部作品不是赵树理创作的?

A.《李家庄的变迁》

B.《三里湾》

C.《山乡巨变》

D.《传家宝》

14.陶家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场景?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

A.《菱荡》

B.《萧萧》

C.《林家铺子》

D.《春桃》

15.胡适的《蝴蝶》一诗创作于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9年

16.下列哪一部作品曾与卢焚的《谷》等一起获得天津《大公报》文艺奖金?

A.《荔枝小品》

B.《泽泻集》

C.《寄小读者》

D.《画梦录》

17.《昨日之歌》是下列哪一位诗人的诗集?

A.徐志摩

B.冯至

C.闻一多

D.卞之琳

18.鲁迅早期的白话小说《故乡》发表于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19.艾青的著名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于

A.1933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42年

20.以长篇小说《桥》而被周作人大为称道的小说家是

A.废名

B.沈从文

C.穆时英

D.许地山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列属于现代派诗人的作品有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

A.《灾难的岁月》

B.《距离的组织》

C.《尺八》

D.《有的人》

E.《云游》

22.下列属于散文的有

A.《雨天的书》

B.《自己的园地》

C.《画梦录》

D.《车厢社会》

E.《泪与笑》

23.下列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有

A.《沉沦》

B.《伤逝》

C.《故乡》

D.《人生哲学的一课》

E.《梅雨之夕》

24.下列哪些是40年代完成的作品?

A.《小城三月》

B.《围城》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金锁记》

E.《荷花淀》

25.下列属于独幕剧的有

A.《一只马蜂》

B.《屏风后》

C.《三块钱国币》

D.《压迫》

E.《妙峰山》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匡复

27.《人生哲学的一课》

28.《野草》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

29.穆时英

30.牛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请简单谈谈你对朱自清散文《背影》创作背景的认识。

32.简述沈从文《边城》作为“诗化小说”在艺术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33.简述郁达夫《沉沦》主要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浪漫主义的特色?

34.曹禺的剧作以紧张的戏剧冲突见长,请结合《雷雨》第四幕谈谈你对这一点的认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结合作品,谈谈对阿Q形象典型意义体现在哪几个不同的层次之上?你认为哪个层次最有深度和广度?

36.请结合《手推车》论析艾青的诗是如何将情、音、光、色、图融合协调在一起的。你认为这样做收到了什么样的审美效果?

六、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37.阅读叶圣陶的散文《没有秋虫的地方》。该文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600字)(附原文)

没 有 秋 虫 的 地 方

叶圣陶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有,邻居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拟声词)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信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那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间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惟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们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喜欢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到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蕲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一个淡漠无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苦胜于哀乐两忘。但这里并不是说愉快欢乐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需求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是说有味总比淡漠远胜罢了。

所以虫声是足系恋念的东西。又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酷嗜味道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上一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德育融入实践研究下一篇:支架法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