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是什么

2024-10-07

延安精神是什么(通用10篇)

延安精神是什么 篇1

延安精神进校园主持词

(2012年2月17日)

各位书记、校长,同志们:延安精神是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是进一步端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学方针的需要,是学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对于提高学校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办好让人们满意的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局长的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区教育系统2011年延安精神进校园的工作成就,提出了2012年工作要求,各学校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工作。

延安精神是什么 篇2

中国亚运会的金牌数一路飘红, 我们是该大力赞颂, 还是冷静思考呢?

初看新华社这篇署名的文章确实有让人心里一惊之感, 作为国内最具权威的通讯社, 如何能在如此大型的体育盛会举办之时抛出一番与时下喜庆的气氛不相适宜的悖论呢?难道就不怕得罪举办方或者是体育人士吗?况且, 在国人已经满足于金牌越多越光荣的年代, 建议今后派遣业余选手参加亚运会是不是也会引发民众的不满呢?体育官员的回应首先应验了笔者的第一个猜想, 网上民众的反应却没有一边倒, 而是褒贬不一。

以笔者看来, 新华社记者的文章不但没有像殷宝林所说“要炮制一些高论”的想法, 反而是要做出这样一篇与时下气氛“不相适宜”的言论, 着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一家独大看似可以独领风骚, 但会导致亚洲体育失衡, 使其他参与者感到成为陪衬。举个通俗的例子:本来是请大家做客的, 结果, 鱼翅和熊掌都让主人抢吃了, 剩点汤汤水水的给人家分, 咱好意思吗?生物界和自然界法则告诉我们:只有共存才能共荣。让一个“巨人”和一群“常人”按照相同规则玩角力游戏, 场面未必有趣。尤其是在实力绝对不对等的情形下, 在看客的助威下, 穷追猛打, 没有观赏价值。

另外, 这会引导本来就畸形的中国竞技体育走向极端。多年来, 我们一直把体育等同与金牌, 把体育当作强国符号, 这其实是扭曲了真正的体育精神和本质。体育是什么?毛主席早就说了:“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体育是属于大众的运动, 是老百姓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不幸的是, 这个属性被漠视了, 精英体育一度成为主导。

众所周知,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同样是举国体制的中国体育由于国力等等的原因尚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甚至在亚洲, 我们也落后于近邻日本和韩国。那时候, 每一次中国队国际比赛的胜利几乎都能激发起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奋发的精神。然而, 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增强, 举国体制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 不仅我们在亚洲“一骑绝尘”, 甚至在两年前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上也登上了金牌第一的宝座, 国人的金牌荣誉感着实被满足了一把。但是, 正如评论文章里所指出的一样, 我们国人的身体素质又成什么样的一种发展趋势呢?是否也跟我们的体育健儿在国际赛上披金斩银一样得到长足的发展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北京奥运会后, 胡主席已经英明地给中国体育指出了正确发展方向: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我们应该立刻转型和转轨, 把重视竞技体育转变成重视全民健身, 淡化金牌, 强化国人体质和健康, 提倡大体育和大健康的概念, 让体育理念真正回归。

目前, 中国有1.6亿人是高血压、1.6亿人高血脂, 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城市里, 每5个孩子就有1个小胖墩儿, 高中生里85%以上的学生是小四眼儿;和日本孩子比, 我们的中学生在身体素质多项数据上差很多;我们参加运动的体育人口只有28%, 人均体育设施在世界上排百名开外;在亚洲, 我们的体育人口和体育设施人均比绝对排不进前10名, 就在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这20年中, 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然而, 我们的金牌总数是世界第一, 亚洲绝对第一, 这难道不是讽刺吗?难道这不令我们汗颜吗?

为什么一方面成为了体育大国, 而另一方却不能成为体育强国呢?杨明文章中所要提出的正是举国体制与成为体育强国之间的矛盾, 说到底是一个体制的问题。而殷宝林所回应记者的应该说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即竞技体育该不该争第一的问题, 其实与文章所要说明的问题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嫌。

正如我们日下所要着力提倡的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 体育的发展方式是不是也需要转变。要想转变, 首先就要冷静地确定发展的最终目标, 也就是说奥运会、亚运会拿多少金牌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体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如果我们的机制能够保证全民的素质能够稳健的提高, 那么拿不拿金牌第一又有什么关系呢?况且, 如果我们与其他国家的体育体制存有天壤之别, 我们就算拿到金牌第一又有什么自豪感可谈呢?如果投入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 那么我们就要改变投入的方式或者说执行这种投入的体制。

近日, 在深圳举办的高交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上, 吴敬琏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归咎于体制性问题, 其中包括政府对重要稀缺资源的配置权力, 以GDP增长速度为主的政绩标准等。正如国民的身体素质是我们发展体育事业的第一要务一样, 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如果我们仅仅沉醉于GDP赶超日本, 甚至超过美国又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可谈呢?

杨善洲是践行延安精神的楷模 篇3

学习杨善洲同志意义重大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脱离群众的结果,就有亡党亡国危险。唐《贞观政要·论政体》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苏共亡党十年祭》揭示,苏联共产党之所以失去政权,致使苏联亡国而分崩离析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失去民心,失去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对此,中央一再告诫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而杨善洲同志就是爱民、利民、为民、植根于人民沃土的典范,是清正廉洁的典范。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因工作原因,我与杨善洲同志有过几次接触。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艰苦朴素,深入实际,办事实在,关心群众,说到做到,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按照政策,地师级干部,家在农村的母亲、爱人和不满16岁的儿女可以“农转非”,善洲同志把申请表格压在抽屉里一直不办。这事我是知道的,也曾经同他谈及此事,但他只是淡然一笑,一直没有办。他不是不关心家人,而是寄大爱于人民。在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学习会上,大家感慨良多,说善洲同志一心装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他带领干部徒步下乡考察,走到哪里就搭个帐篷住下,从不扰民,还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把自己的工资拿给群众买种子、购化肥,不计其数。考察回来,他就主持地委常委会研究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的方案。他的总结发言,从不让秘书写稿,抓住要领,朴素无华,解决问题。他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领导岗位上,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一辈子都把精力放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杨善洲同志没有架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从不把自己当成“官”。他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平易近人。杨善洲同志很少呆在机关,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戴一顶草帽、穿一双草鞋,保山有5个县、99个乡,每个乡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多次说过:“不管在什么位置上,都要为群众着想”、“带领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不高高在上瞎指挥,群众才会服你。”这些朴实的语言闪耀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火花。善洲同志退休后的第三天(1988年3月8日),就到大亮山种树去了。他从各方面调集了15个人,雇上18匹马,驮着被褥、锅碗瓢盆、砍刀、镢头,搭起草棚、挖好炉灶,开始了种树。20年后,2009年4月,杨善洲同志已82岁,他毅然决定,把价值3亿多元的5.6万亩茂密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大家激动地说,杨善洲同志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学习杨善洲同志对于每个党员、每个干部是灵魂的洗礼,是永葆革命精神的洗礼,是永葆党的事业、永葆人民江山的需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十次全委会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为深入推进我省“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杨善洲同志重在结合

学习杨善洲同志重在结合,就是重在与弘扬延安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第一,杨善洲先进事迹与延安精神具有同一性。省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的通知》,提出了“五学习”,即: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延安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四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省委《通知》指出的杨善洲同志上述5方面,充分说明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闪耀着延安精神的光辉。

第二,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弘扬延安精神相结合具有典型性和互补性。杨善洲同志等先进典型,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把延安精神普及化、大众化的好典型,是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目前,全省已有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紅河、临沧、普洱、德宏等8个州市和56个县市区建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省会直属分会有12个,小组有60个,全省会员总数已达82 000多人。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活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受到充分肯定。他们是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力量,也是宣传、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的重要队伍。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省属各分会、小组都在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活动;在宣讲延安精神时,把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宣讲,这样就做收到了使延安精神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典型化的明显效果;一些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宣讲团、文艺演唱团,以歌曲、文艺节目方式宣传杨善洲同志和身边其他先进典型事迹来弘扬延安精神,这样就做具有互相补充、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相得益彰的作用,需要好好总结和交流重在结合的经验。

学习杨善洲同志重在实践

杨善洲同志是不尚空谈、重在实践的典范。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有一次到保山时我登上太保山,看到山上道路失修,武侯祠残垣断壁,曾向善洲同志建议把太保山修复作为市民休息的场所,并说诸葛亮和吕凯的塑像,可派人前往成都武侯祠借鉴。他说这个意见好。事过一年后,善洲同志告诉我,说太保山上的道路已重修,山上的武侯祠也已修葺一新,成了保山市民休闲的公园。至今回忆起来,倍感亲切。

重在实践,就要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和省委通知精神,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杨善洲同志在职期间和退休后,都是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突出的先进典型,是创先争优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典型。

重在实践,就要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与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杨善洲等先进典型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杨善洲同志最可贵之处,就是用他的一生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杨善洲同志做到了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重在实践,就要围绕省委提出的“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题,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把杨善洲同志的崇高精神作为价值追求,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与弘扬延安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提出的“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延安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五进”活动的开展。

什么是长征精神 篇4

第二方面,从党的宗旨,从世界观、人生观去理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长征当中那么多的先烈流血牺牲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这一点在今天同样是很重要的。

第三方面,是道德的追求和人格的塑造。是集体主义的精神、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不怕艰苦、奋力拼搏的精神。《长征组歌》中“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有两句是这样唱的:“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每当我唱到这两句的时候,我会热泪盈眶,为什么呢?它把红军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官兵团结,不怕牺牲去克服千难万险的精神状态深刻地展示出来了。集体主义、不怕困难,这样的道德人格是长征精神的第三个层面。我觉得,这是当代共产党人、当代团员青年十分需要的精神境界。那么,政治信念、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人格,这三条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其中第一条是决定性的。

网友: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长征精神、革命情怀是过去时,与市场经济下所提倡的“素质”和“效益”有所背离,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张继昌:今天中国的发展,它是历史中国的发展,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不是说我们今天提倡的精神和历史没有关联,恰恰相反,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精神,是历史精神的发展。没有对历史精神的理解,包括我们今天讲的长征精神真实的理解和把握,我们怎样去和我们今天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这是不可能的。

女排精神是什么? 篇5

《人民日报》评论说:“女排精神”不仅仅是一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口号,也不是运动员胸前金灿灿的奖牌,而是融进每一位女排队员血液中的传承,正是这种传承让我们为之感动。当我们看到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忘我的拼搏,不管比赛输赢,都由衷地想为她们喝彩,也正是“女排精神”让中国女排总能在低谷中触底反弹。

白岩松这样认为:“不少人呼唤女排精神,恰恰因为带领女排的人是郎平,是曾经的 铁榔头 ,是女排精神的最佳代言人!三十年了,没有谁比她更能代表女排精神这四个字!”

有人说:“女排精神是刻苦奋斗、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

”也有人说:“(女排精神)就是指充满正能量的精气神。”还有人说:“(女排精神)象征着顽强、拼搏、不服输、集体主义。”可以预见,这个问题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答案。虽然都不相同,但肯定都是正面积极的。

郎平自己也谈过女排精神,她写过一篇名为《奋斗精神永不过时》的文章:“在我的字典里,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女排当年是从低谷处向上攀登,没有多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在困难的时候,大家总能够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由于平时刻苦训练,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我们才能在比赛中战胜困难,赢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也正是在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持下,我们即使暂时大比分落后也绝不放弃,直至反败为胜。”

他们说

“中国女排在国人的心中蕴含着特殊的意义。35年前,当国家百废待兴追赶世界潮流、当中国人敞开国门难掩自卑的时候,中国女排的5连冠伟业,就像久旱甘霖,激励了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在那个峥嵘岁月,中国女排就是民族精神的旗帜。”——新华社记者周凯

“女排精神是一种非常好的传承,虽然现在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上算不上梦之队,但我们可以看到每到关键时刻,落后的时候,(对方)出现赛点、局点的时候,女排总能挺过去。她们不仅有良好的技战术水平,更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大赛能拿冠军、取得好成绩的必备条件。在郎平指导的带领下,女排不畏强敌,顽强战斗。今天的中国女排不仅让我们刮目相看,而且让我们很多人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她们的韧性,让我们受益匪浅。”

——北京国安球员张呈栋

“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郎平在几天前这样说

相关文章推荐:

1.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官方】

2.女排精神是什么?

3.中国女排精神是什么?

4.女排精神体会

5.郎平女排精神是什么

6.女排精神是什么是拼博

7.中国女排精神是什么

8.女排精神心得体会

9.郎平女排精神

什么是长征精神?你学到了什么 篇6

在纪念大会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近万字的讲话,无不紧紧围绕“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一核心内容。什么是伟大的长征精神,讲话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伟大的长征精神中,习近平最重视什么?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回顾昨天的长征路,是为了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开辟明天的长征路。

长征永远在路上。习近平讲话中用四个“伟大远征”概括80年前那史诗般伟大壮举的意义,用五种“精神”、六个“必须”明确今天的遵循,指引明天的方向。

习近平的讲话中,这一句非常重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习近平最重视理想信念。人民,是理想之根信念之源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谈起人民,习近平的话语是如此深情。他说:“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初心”。80多年前,带着这颗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初心”,红军集结出发北上。习近平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他讲了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一个故事: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千言万语抵不过这一句话。这就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人民不拥护这样的党拥护谁,不支持这样的军队支持谁?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理想信念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厚土沃壤,又在人民群众的心田中播撒了理想信念的种子。因此,“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出席大会。

理想信念,是长征胜利之本

总书记历来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而理想信念,正是长征的精神瑰宝。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及肖华将军在1965年创作的《过雪山草地》一诗。

这首诗真实反映了当年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时饥寒交迫、艰难困苦的处境。长征到底有多艰辛,习近平在讲话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数据: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

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数字,尽显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难、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80多年前,中国革命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年轻弱小的红军队伍义不容辞走上长征路,顽强生存、英勇战斗,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没有理想信念,就不会有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没有理想信念,就不会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没有理想信念,就不可能纠正错误路线,从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铺开了一幅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的画卷,长征行走中的红军手中有火种,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凭借理想信念,走向胜利之巅。

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核心

和理想信念密切相连的,是精神,是精神状态。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什么是伟大的长征精神?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高度凝练地总结了长征精神五个方面的深刻内涵。

延安精神与烟草行业精神探析 篇7

延安精神与烟草行业精神思想认同一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在物质条件极差、环境极为艰苦、军事斗争极其残酷的情况下, 正是有了党的正确领导, 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边区军民才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精神和高昂的战斗士气, 战胜了强大的敌人。一个国家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一个行业同样也需要有自己的共同价值观, 自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以来, 在自我发展、自我沉淀的过程中, 烟草行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在把握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在本世纪初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国家利益至上, 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 科学地回答了烟草行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构筑起员工的精神高地, 树立起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旗帜, 打牢了凝聚职工力量的思想基础, 成为凝聚行业50万职工, 推动共同发展的不竭动力。

延安精神与烟草行业精神都包含崇尚科学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 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 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既用宽阔的眼光观察世界, 又对自己的国情进行透彻分析, 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也是一场深刻的改革, 可以说, 没有实事求是, 开拓创新, 就不会有“延安精神”。烟草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都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精神。烟草专卖局刚刚组建上划的时候, 正是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精神, 才克服了很多困难, 建立了集中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行业发展又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在新的矛盾面前, 也正是依靠这种精神, 中国烟草从“散、弱、乱”变为“大、强、快”, 税利增速位居国内各行各业前列, 资产、产销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总体竞争实力大幅度提升, 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在烟草专卖体制下, 中国烟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延安精神与烟草行业精神有共同的价值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延安时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言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奉献国家、回报社会”是烟草行业宝贵的精神财富, 集中体现在烟草行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烟草行业也反复强调:“烟草实行专卖, 其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利益, 维护消费者利益, 除此之外没有行业自身的特殊利益。”明确表达了“特殊行业没有特殊利益”的鲜明立场。33年来, 烟草行业大力倡导和弘扬奉献国家、回报社会的精神, 累计为国家上缴财政超过4万亿元, 各类社会捐助和援建资金达数百亿元, 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共同价值观, 努力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树立了责任烟草良好形象。

延安精神与烟草行业精神意志人格相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特征, 体现着一种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主体精神和一种不畏艰难、勤俭创业的进取精神。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 在陕北既承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疯狂的扫荡和进攻, 又承受着物质匮乏、经济严重困难的巨大压力, 中国共产党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 咬紧牙关, 克服困难, 发展生产, 努力自救, 赢得了最后胜利。同样, 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是行业改革发展33年的优秀发展经验和宝贵精神财富。总公司成立初期, “吃饭没锅、出门没车、睡觉没窝、办公没桌”, 烟草行业的组建基本上也是白手起家, 人员来自四面八方, 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然而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在短短几年时间, 顺利完成了行业组建上划, 较好地实现了国家对烟草实行专卖的任务要求, 促进了生产经营较快发展。在33年的行业发展历程中, 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精神, 用自己的辛勤汗水, 谱写了行业发展绚丽诗篇, 为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延安精神与烟草行业精神都蕴涵着政治自律。延安整风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确立了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和坚持“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方针, 从而实现了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的目的, 使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深深地扎根于全党心中, 端正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样烟草行业33年来, 围绕解决注重效率、严格自律, 这两个重大课题, 全行业积极探索、努力实践, 毫不松懈地推进行业内部改革,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增强行业发展后劲和活力, 从不同领域的整顿规范到建立全面性的严格规范,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摘要: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 烟草行业经过33年的改革发展, 积累、形成了宝贵的行业精神财富。本文就延安精神与烟草行业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探析, 延安精神与烟草行业精神是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精神产物, 但都是人民团结奋斗, 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撑, 二者在理想信念、科学理性、价值道德、意志人格、政治自律五个层面是相统一。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篇8

中国的现代化,肇始于19世纪中叶,这不仅包括人们日常所关注的器物和制度层面。也包括夹在这两层之间的社会。现代意义上的商业与商业文明,也开始于这一时期。第一代的中国“企业家”们,如胡雪岩、雷履泰等都是出色的管理大师。但在面对公众时却面目模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名“晋商”或者“徽商”,那么社会也就认为他们仅仅是商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荣德生、张謇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家则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气度。他们不仅仅是企业家,而是从创业之初就自认是社会的砥柱:除了投资实业以外,他们造桥铺路、建立公园、兴办教育、参与城市规划、区域经济规划甚至是社会保障规划的制定。他们为“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到处奔走。1922年,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纸联合举办民意测验,张謇当选“最受敬仰之人物”。如果张謇和荣德生们还是和他的前辈胡雪岩、雷履泰一样,仅仅以创办一家成功的商号为目标,我无法想象他们能获得社会如此的承认与尊重。

在中文中的“企业家精神”,被大大局限了。因为英文中的Entrepreneurship的含义要比中文中的“企业家”广泛的多。就好像“奋进号航天飞机”的“enterprise”,在中文中如果被翻译成“企业号”,就与NASA的本意有偏差。

一个社会总是有一些传统、规范和模式,而认识到这些模式的问题,重新组织要素,并成功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人的天性保守:当人们已经熟悉了某种程序或方法,而这种程序和方法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有效的;要鼓励人们采用新的,未经实践证明的方式就会受到心理上的抵制。有时候,客观上采取新的方式可能并不存在困难,人们也会觉得难以接受——无论是说服人们跟随一次创业冒险,一次管理变革,还是不喝酒、不吃鱼翅、不行贿这些改变社交文化的努力。

企业家精神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知识越来越完备。在任何领域的创新都需要团队合作。一个发明家在自家阁楼里鼓捣出来的东西,已经很难震撼世界了。

现代科学研究早就已经过了一个教授带着两三个助手就能完成发明和发现的时代。任何一个运转良好的实验室,对内需要大规模的合作与沟通、对外则要面对各利益相关方。科学研究的前途甚至比新产品、新服务的市场前途还要不确定。发现某个研究方向的价值,说服整个团队往这个方向前进,遇到问题及时调整,同时还要游说政府、企业等资金方提供持续支持。

社会领域的创新也是如此,一个慈善项目想要获得公众的支持与参与,无论是公关、管理、游说哪个环节,都需要企业家精神。

短短30年间,中国的民营企业从零开始,以40%的社会资源,完成了60%的GDP,承担着80%的就业。企业家们已经是这个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砝码。建国头30年,无论是城市化还是现代化的进程都被打断了。而后30年,城市化与现代化则被大大压缩。上一轮现代化中两代企业家完成的蜕变,现在几乎被压缩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问题是,中国的企业家们做好了在一定程度上领导这个社会的准备了吗?

企业家们最重要的能力是说服。说服人们相信你所画下的美好蓝图,说服人们自愿跟随你前进。企业家除了要相信自己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更需要以企业家的方式为社会提供价值。七八十年前,我们的前辈们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更以实际行动说服人们相信这一理念,并获得了社会的尊重。现在,轮到我们思考,该如何实现我们这一代人对社会的责任?

企业家精神是当下所稀缺的:中国的改革就是一个最需要企业家精神的课题。这不仅需要领导人发现体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他们能在目前价值如此多元的社会里,团结起足够多的共识,甚至在体制内调和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关系,以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最大的企业家精神。他的“50年不变”、“不争论”,就是在妥协,在动员,在说服。

而这都是企业家们最擅长的领域:远见、规划、管理、组织、协调、说服、动员、妥协。以国情而言,如果不把我们这些才能贡献给社会,仅仅是拿出一些钱来做“慈善”:谈不上是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

所以,企业家对社会发挥影响力,真还不能向学者,向明星学习。仅仅是发言就算了。一个集团军司令没必要跟武林高手比武。企业家向这个社会输出的正能量,恐怕就是现代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沟通技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投身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以推动他们认为有价值却不太可能挣钱的事业。在这些事业中,企业家们能做的就是发挥我们在组织、动员、说服上的经验,为“社会资本”存款。

企业家做公益项目,在管理上就要以企业的标准衡量。企业家们自己相互组织,更要走出乡党的小圈子,从农业社会的地缘亲缘所维系的熟人关系,转变成以共同职业、理念和使命为纽带的组织——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以理念和使命结合在一起的共同体。而企业家组织本身,更应该明确这个组织绝不能仅仅是“搞关系”、“盘资源”的平台。

这也是我对中国企业家论坛这个组织的期待之一:从一个熟人网络走向共同理念的人的平台。比如,除了邀请经济学界的专家之外,我们是不是能邀请其他学术界,甚至政界的朋友?无论是带领实验室,还是带领改革,这些在其他领域工作的精英们,所展现的都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门前,有一个阿特拉斯的雕像。这座雕像落成于1937年,当时,企业家精神这个概念在西方也是刚提出不久。托起天堂的巨神阿特拉斯,是纽约的企业家们的自我期许——我们就是承载美国经济与社会的巨人。从安·兰德开始,美国社会建构起一套有关企业家的英雄叙事,这套思想的源头来自于熊彼得:企业家精神的创造性破坏才是创新的来源。而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因为这种英雄叙事和道德勇气,才使得美国的企业家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各种公益事业中去,并赢得社会尊重。

雷锋钉子精神是什么 篇9

“钉子精神”是雷锋同志用行动诠释出学习与时间、生命与奉献的关系,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是因为钉子目标小,力度适当,“钉子精神”的实质就是在工作、学习中要有专心致志和钻研的精神。

由此,笔者认为,时隔50多年的今天,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离不开“钉子精神”,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意志和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雷锋精神,需要“钉子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但弘扬核心价值观不是“一锤子买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能单纯的作为一项活动,而应该成为一种长期的精神追求。

如中国文明网推出的《好人365》栏目,每天在网上讲述一位中国好人的感人故事,让亿万网民天天能够感受到好人散发出来的浩然正气。

用身边好人的点滴行动,生动具体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雷锋精神”、举办“最美家庭”评选、文明出行等等活动,不断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一系列的载体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发扬着雷锋精神,以钉钉子的精神长期坚持下去,不是一个月,不是一年,而是要日日弘扬、天天学习,一下接着一下敲,钉牢一颗接着钉第二颗,如此以往,润物无声,成风化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锤锤敲进人民群众的心里,人人都会成为“雷锋”。

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钉子精神”。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就是一种“钉钉子”精神,就是突破的精神,抓牢的精神。

要像钉钉子,实打实地从小处做起,做深做透做清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钉脱贫攻坚钉子”的过程,是设计、方向、力道、节奏相结合的过程。

钉子钉在哪里,选用多长多粗的钉子,钉多少钉子,要有事先规划和整体布局;钉“钉脱贫攻坚钉子”时,对脱贫攻坚工作流程、目标任务、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等上墙公示,制定“施工图”、“进度表”,做到定时间、定任务、定措施、定人员、定责任,倒排工期,将作战图与减贫脱贫人口台账有效衔接、精准挂钩、高效实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任务标准扎实推进。

只要我们全党全社会都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好做透做实每一件事,齐心协力,多“钉精准扶贫钉子”,钉好“精准脱贫钉子”,一村一策、一屯一计、一户一方,把钉子订到点上、深入到根上。

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 篇10

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只有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但在现实中,却一直有人大力鼓吹“爱国不等于爱社会主义”“爱国不等于爱共产党”“爱国主义是极权主义的宣传”“在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已经过时”“爱国主义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如此等等。面对这些奇谈怪论,我们必须明确,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当代中国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既要传承历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要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任务。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以下“五个相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相统一

“我爱国,但是不等于我爱社会主义、我爱共产党”,“不管什么主义、什么政党,只有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都会爱”。类似的观点,长期以来在一些人中间颇为流行。实际上,这是打着爱国的旗号,人为地制造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对立。殊不知,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爱上,这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坚持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但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曾经不辞辛劳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还是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开启改革开放,在新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树立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必须弘扬其时代主题,这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66页)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代替中国共产党。虽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也曾犯过错误,但那毕竟是前进中的错误,而且都能依靠党自身的力量得到纠正;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也存在消极腐败现象,但党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取得的成效更是有目共睹的。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反思和纠正错误、勇于正视和清除腐败,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国家、为民族谋利益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过。实践一再证明:“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2、358页)所以说,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二、爱国主义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相统一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一个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传统。现实中有人却说,“爱国主义是极权主义的宣传”,“爱国主义的畸变代替了民族自决和保护人权”。受这种思想影响,“一国两制”的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权威在一些人那里遭到严重挑战,“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对台海和平构成现实威胁,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破坏。面对如此形势,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国内外条件新的变化,赋予爱国主义传统新的内容和要求。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但由于各种原因,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港澳、台湾和海外的中华儿女来说,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不能反对祖国统一。邓小平指出:“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

有些事情,比如1997年后香港有人骂中国共产党,骂中国,我们还是允许他骂,但是如果变成行动,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么办?那就非干预不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1、221页)在台湾问题上也是如此,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无论属于哪个党派、哪个团体,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认同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认同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从未分裂也不容分裂的道理,都可以纳入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联盟,在拥护祖国统一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这是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对两岸同胞的共同要求。

民族团结是维护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历史反复证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就是各民族团结友爱。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实现前景。我们并不回避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同地域、族群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但在现实条件下,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国家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进步,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维护者、推动者,这也是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对中华各民族群众的共同要求。在当前“三股势力”活动猖獗、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各族人民都应该更加坚定地意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不是哪一个民族的国家,而是全体中国公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国家,要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坏人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国家分裂的言行,矢志不移地捍卫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稳定发展、伟大复兴。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统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历史上,一代代中华儿女大力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不断激发创造活力,使滴水之微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维护着祖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推动着祖国向着独立自由、繁荣富强的方向不断前进。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在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中,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引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很好地发挥这种作用。如果缺失了民族精神的引领,任凭多样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自由发展下去,国家和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就会松动,团结统一的思想意志就会丧失。唯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有效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有效避免社会分化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集中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达,体现着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改革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面向未来,只有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才能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导向,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雄厚的基础;只有继续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才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使中华民族获得撬动中国梦的精神杠杆。

四、爱国主义与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相统一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伴随着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公民经常性地跨国界流动,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愈加突出。这种情况使一部分人对自己的归属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人类利益大于国家利益”,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将构成“历史的终结”。

这是糊涂的认识。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加快自己的发展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这无疑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始终是把自己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他们在享尽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同时,总想利用自己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搞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输出和渗透,把其他国家纳入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使其沦为自己的附庸,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虽然可以享有资金、技术利用之便利,但也必然增加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使自己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中面临更大风险。为了趋利避害,当代中国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大限度地享用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发展本国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这同样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

坚持爱国主义与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相统一,既要注意防止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也要注意防止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前者对本国、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盲目排外,闭关锁国;后者完全否定本国、本民族的传统和现实,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殊不知,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既是面向世界的,也是立足民族的。今天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因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0页)所以,“我们继续坚持同我们友好的西方国家交往,继续坚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但同时,“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9页)

五、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国。革命战争年代,爱国并不空洞,每个人随时都可以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舍小家,为大家”的赴汤蹈火、“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舍生忘死。和平建设时期,有人认为,爱国是虚的、无法测评的,“看看满大街的人,哪个不爱国?哪个像卖国的?”其实,这是对爱国主义的误解,爱国既可以表现在轰轰烈烈的伟业中,也可以表现在日常细微的言谈举止中。

作为当代中国普通的公民,确实没有了抛头颅、洒热血的血雨腥风,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依旧可以转化为具体、实在的行动,体现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于学习,只有确立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崇高之志,才能获取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于工作,只有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同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找准人生的支点,更加敬重本职工作,在辛勤劳动中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生活,只有把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融入到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才能更好地体现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当国歌响起、国旗升起时,保持庄严和肃穆;打开书本,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走出家门,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历史,缅怀英烈;在日常交往中,与人为善,言必信、行必果;在公共生活中,捡拾一片垃圾,节约一粒粮食。这些细节如同涓涓细流,一点一滴都是爱国的具体体现,汇聚一处即可排山倒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凝神聚气、增砖添瓦。

坚持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不只是体现在个人层面上的恪守公民基本道德准则,还体现在国家层面上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层面上的打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其中,富强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现为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和谐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优秀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自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是改革开放的内在精神要素;平等是人类向往的理想价值,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状态;公正即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准则;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对当代中国的每一个公民来说,无论追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还是追求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都应该树立起为国家、为社会尽责守职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对国家、社会各项事业的积极参与中,齐心打造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社会。

爱国主义精神解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灾难频仍、艰苦备尝,正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才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英勇的抗争、艰辛的探索、不懈的努力,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壮丽诗篇。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始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7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在奋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赋予爱国主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未来前进的征途上,我们仍然需要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肩负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1949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中华民族开始走上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光明道路,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事业。这期间虽然经历过失误和曲折,但我们党为祖国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和目标始终没有改变。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我们党成立99年来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就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凌辱,中华民族几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各种救国图强运动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命都对实现这一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又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在不懈探索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终于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救国救民道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带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新中国第一个经济总量数据是1952年的719亿元;而到了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今天,13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在新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是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广大人民的主人翁意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能够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来光明的前途,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爱国主义能够给社会主义中国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强大支撑。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的42年,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42年,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42年,也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42年。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带领人民顽强拼搏、奋力开拓,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42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当代爱国主义要求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高度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目标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最近,胡锦涛同志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坚持爱国主义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始终坚持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71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2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顽强奋斗,奋力推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奉献精神,奏响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强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整体形象。然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求全体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始终坚持爱国之情和报国之行的统一,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共同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报国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理论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求广大青年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基本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新中国成立71年、改革开放42多年伟大成就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把爱国和成才有机统一起来。政以人兴、国以才治。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报效祖国的重要基础。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一个人能有多大发展,能为社会作出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学习抓得紧不紧、知识基础打得牢不牢。”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求广大青年把爱国和成才有机统一起来,刻苦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历史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掌握过硬本领。

上一篇:二人合作协议书下一篇:周作人散文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