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政策

2025-01-13

反贪政策(精选9篇)

反贪政策 篇1

浅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反贪工作中的运用

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三年实施意见》也规定,在检察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刑事司法政策,是检察机关正确执行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它的提出,对于检察机关转变执法观念、更新执法措施,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就试着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内涵入手,并结合反贪工作实际,浅析如何在反贪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含义

刑事政策是国家针对犯罪而采取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是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灵魂。宽严相济就是要求我们对待不同的犯罪行为人,坚持区别对待的策略思想,该宽的宽,该严的严,宽严适度,宽严有据。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和过失犯,对失足青少年,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做到当宽则宽;对严重刑事犯罪严厉打击,依法快捕快诉,做到该严则严;简而言之,就是适度宽容、轻处小恶,以感化轻案犯;依法从严、惩罚大恶,以震慑重案犯。

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就是要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实行区别对待,注重宽与严的有机统一。反贪局作为反腐败的职能部门,在查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等各种职 1 务犯罪中,对罪行严重、拒不认罪、拒不退赃或者负案潜逃以及进行串供、毁证等妨害诉讼活动的,要果断采取必要的侦查、控制手段或者拘留、逮捕等措施。对于罪行较轻、真诚悔罪、证据稳定的,特别是其中的过失犯罪,可以依法不予逮捕或者及时变更强制措施。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检察机关应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检验检察工作的重要标准,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效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当前反腐败的严峻形势要求严厉的刑事处罚

早在上世纪末,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多次在会议上指出,腐败现象猖狂到了足以亡党亡国的程度。这样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腐败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上最关心的话题。从媒体曝光的案件看,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特别是商业贿赂犯罪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涉罪金额不断攀升,不断有新的纪录诞生,严重地损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笔者认为,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严”来遏制、震慑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据某基层人民检察院的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该院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案件57件77人,提起公诉75人,共中涉嫌贪污罪18人,受贿罪45人,挪用公款罪7人,其他罪3人。具体的判决结果是,有期徒刑72人(10年以上的 2人、3至10年的11人、3年以下的59人)大部分判决集中在较轻的刑种之内。该院进一步调查显示,在该院所有被宣告有罪的72人中,有54人适用了缓刑,3人免予刑事处罚,而仅13人被判处了实刑,适用缓刑、免刑人数占有罪判决总人数的79%。由此可见,对职务犯罪的过分宽容也是导致腐败现象猖獗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罪轻判现象不仅仅是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错误理解,而且还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相适应原则,更重要的是它误导了社会上其他的贪污腐败分子,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贪污受贿被查处是一种不幸,但之后仍有回旋余地,大多数是能够“全身而退”的。让贪官污吏们感觉到一种侥幸,被惩处的概率很小,腐败的成本很低,以至于前“腐”后继现象司空见惯。可以说,当前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一种警醒,可以更有效的震慑各种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反腐斗争的双刃剑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宽要有节,严要有度,宽严有据,依法办案。这就需要解决如何正确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来获得刑罚效果最大化的问题。

犯罪不仅是一种法律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社会都存在犯罪现象。刑罚,则是控制犯罪的一种方式,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以获得刑罚威慑犯罪的效果,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但是刑罚威慑力并不会随着刑罚的加重而无限地增加,在罪刑均衡的范围内,刑罚威慑力与刑罚轻重是成正比的,一旦刑罚超出公正的限度,不但被告人难以接受,而且社会也难以认同,其威慑力就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就会产生刑罚效力的贬值问题。而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就会使轻罪与重罪分别得到妥当的处理,这样才有利于获得刑罚效果的最大化。

1、进一步加大对贪污贿赂案件的查处力度。众所周知,1997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重新调整了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对部分案件的侦查权,其最大变化就是缩减了检察机关的侦查范围,目的就在于让检察机关集中精力查处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也就是要加大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这是人心所向。目前,反贪工作要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就是要在法律范围内,做到宽严合法,于法有据。依法严肃查办党政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进行权钱交易的职务犯罪,尤其是要重点查处发生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资源审批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中侵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职务犯罪,发生在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务犯罪,发生在基层或者社会关注的行业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从而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2、依法采取及时而有效的强制措施。案侦实践证明,刑诉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对他们的身心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如何审时度势,正确应用这五种强制措施,特别是“拘传,拘留和逮捕”三种羁押性的强制措施,是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环节。案侦过程中,对职务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显得较为疲软的现象时有发生,除了共同犯罪或重特大案件,一般都采取取保候审措施。这就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活动的余地,有的说情打招呼,有的串供翻供,有的甚至逃跑、自杀。取保候审后,由于有些案件事实得不到相关证据的支 撑而不了了知,这就直接影响到全案的侦破效果;审判机关对于取保候审的案件也乐得做好人,常常是运用简易审判程序,根本下不了判实刑收监的决心。取保候审成了判决缓刑的导向标,犯罪嫌疑人一旦被宣布取保候审就等于受到了缓刑判决书。由此可见,强制措施不力也是导致重罪轻判的重要原因。

3、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审判的法律监督。当前实践中,抗辩式庭审对公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各地检察机关公诉案件无罪判决率是个巨大的挑战。这样的考核,往往让公诉机关仰看法院的判决来决定公诉的考评,从而“有求”于法院,这种考评机制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不作为。在司法活动中,对职务犯罪量刑偏轻,而审判监督流于形式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我们要摒弃有罪判决达到100%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完善工作考核机制,继续深化“两个延伸”,充分认识到刑事抗诉职能既是检察机关的权力,更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不可懈怠的义务,对于量刑畸轻或适用缓刑不当的都要积极地履行审判监督职能,该抗诉的一定要抗诉,并要一抗到底,直至改判适当的刑罚。

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刑事司法活动自身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广大反贪干警一定要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真正内涵,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这把反腐的“双刃剑”,严厉打击各个领域内的职务犯罪,净化社会环境,从而有效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反贪政策 篇2

关键词:反贪,宽严相济,完善

2006年,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为此, 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等规定。在反贪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对于有效地打击犯罪, 化解矛盾, 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北大学者陈兴良教授认为, 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宽”指宽大、宽缓和宽容, “严”指严格、严厉和严肃, “济”指救济、协调和结合, 宽严相济是轻罪刑事政策与重罪刑事政策的统一。 (1) 也就是说当宽则宽, 该严则严, 宽以济严, 严以济宽, 宽严有度, 宽严审时。在做到宽严相济的同时, 还要做到宽严有度。这里的“度”, 一是指要有一定的标准, 不能无原则的宽或严;二是指法律赋予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的范围, 不能超过法律的幅度。所以要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政策指导法律的制定和适用, 但在具体在什么时候可以适用, 又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在法律范围内体现出政策。

具体而言, 对于宽严相济中的“宽”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非司法化, 在一些情况下, 犯罪情节较轻的案件, 可以不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便得以了结;二是非犯罪化, 就是本来可以作为犯罪行为处理的案件, 基于某种刑事政策的要求, 不作为犯罪论处;三是非监禁化, 某一行为虽然构成犯罪, 但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 判处非监禁刑或者采取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化的刑事处遇措施。 (2) 宽严相济的“严”是指严肃、严格和严厉, 严肃是指司法活动循法而治, 不徇私情;严格是指法网严密, 有罪必罚;严厉是指刑罚苛厉, 从重惩处。

二、反贪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现实状况

虽然我国一贯以来对于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都是坚持从严从重打击的政策, 但是我国在实际立法和司法活动中也有很多地方体现出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例如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社会同时进入了转型时期,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和新问题, 社会价值观出现了变化, 与此同时犯罪数量也增加, 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司法机关开始进行“严打”斗争, 强调从严从快地惩治犯罪, 沉重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正所谓“乱世用重典”, 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严打”是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与此同时, 我国刑事法律对于贪污贿赂犯罪的规定也调整频繁, 从1979年刑法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到2009年刑法修正案 (七) 中关于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构成受贿罪的相关规定, 无不反映出我国刑事法律对于规定贪污贿赂犯罪罪名的增加和犯罪主体的扩充, 体现从严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态势。

然而, 在刑事法律中对于刑罚的规定, 又体现出区别对待, 宽严有度的特点。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规定, 对于贪污贿赂犯罪, 根据情节轻重, 可以按四档规定予以处罚, 而且还规定, 对于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 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这就体现出在刑事法律中,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贪污贿赂犯罪中从“宽”的表现, 表现为对于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 或者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人身危险性不大的被告人, 以及罪行虽然严重, 但具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 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 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 不作为犯罪处理。

三、反贪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问题

1.我国现行《刑法》中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从1997年到现在, 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大幅增长, 当初的5000元如今价值已打折扣, 其所体现的经济含量、社会劳动价值、在犯罪论中的社会危害性等等都已不能同日而语, 5000元的起刑点与现实生活状况已明显不符。同时, 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很不平衡, 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亦存在巨大差异, 同一贪污受贿数额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所体现的社会危害性是不同的, 若对其处以相同的刑罚则有违法律的公平正义。因此固定的数额标准易抹杀法律的实质公平, 不利于个案公正, 未能体现区别对待、宽严相济的政策;

2.在处理贪污贿赂犯罪中存在宽严失衡的现象, 特别是在现实中自侦案件考评机制下, 办案部门为了考评需要提高起诉率, 在案件侦查终结后全部移送起诉, 没有区别对待, 影响检察机关办案的整体效果, 势必会造成司法活动的负面影响。

3.法院对于贪污贿赂犯罪的量刑幅度较大, 容易造成情节相似、数额相近的同类贪污贿赂案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判处的刑罚区别较大, 甚至造成严重的轻重不均, 大量适用缓刑或者免于刑事处罚, 也使得法院的判决偏轻, 使法律失之于宽, 削弱了惩罚功能, 无法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四、如何在反贪工作中完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1.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可根据立法精神对各个档次的具体数额作出解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在上述规定的数额幅度内, 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避免起刑点与现实生活状况的不符, 而对于情节轻微的违法犯罪人员, 不一定都要动用刑律, 可以通过党政纪多种途径处理, 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精神。

2.侦查部门应该在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环节上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和认罪态度作出反映, 并据此作出是否移送审查起诉的决定是罪刑相适应的原则要求, 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应有之义。在这方面, 我们既不能滥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办“人情案”、“关系案”, 也不能矫枉过正、宁枉勿纵;既不能片面追求大案数而对贪污贿赂数额较小的行为不追究, 也不能片面追求起诉率而限制不诉率, 要做到宽严适当, 尊重事实。因此, 一方面要摒弃因循守旧, 重打击轻保护, 重视从重从严情节、忽视从轻从宽情节的办案倾向;另一方面要以科学的态度, 充分考虑移送审查起诉的必要性, 对符合起诉条件的坚持该诉则诉, 对符合不起诉条件的, 可以依法移送不起诉,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

3.自侦部门应该和其他部门建立经常性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 形成资源、信息共享。对于轻微职务犯罪案件或重大案件中具有从轻、从宽情节的犯罪嫌疑人, 要及时建议从轻从宽处理, 保证在强制措施的使用和诉讼程序的适用上得到充分体现。要加大与法院的沟通和协调, 统一认识, 统一执法尺度, 公诉部门应加强对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力度, 落实量刑建议制度, 确保案件处理结果尽可能地符合案件事实, 符合法律规定, 体现刑事政策, 真正做到宽严适当, 把宽严相济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宗剑峰.中西文化与贪污贿赂犯罪学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

[2]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3]陈兴良.解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N].光明日报, 2006, (12) .

[4]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M].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 1996, (1) .

[5]王利军, 袁清彪.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OL].中国法院网发表.

[6]郭德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如何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OL].2006-9-28.东方法眼 (http://www.dffy.com) 发表.

反贪措施 篇3

今后将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论文联盟整理1、切实贯彻全国、全市检察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统一执法思想、端正执法观念、树立现代理念、改进工作作风。2、继续加大办案力度,突出打击重点,争取在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方面,取得新的进步。3、当好正职的助手和参谋。作为一名部门的副职,要按照上下级关系,接受处长的领导和监督,形成工作的合力,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同时协助处长协调好与上级、兄弟部门和发案单位的关系,加强在工作中的彼此配合。在工作中,增强创新意识,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4 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素质,尽快适应新岗位。“ 打铁还要自身硬 ”,在工作中,我要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素质,适应新形式对我们的要求,按照市院反贪局制定的贪污贿赂案件质量标准去工作规范办案活动,提高案件质量。同时还要作一个廉洁自律的表率。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通过从书本上学习,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的方式,不断吸取营养努力提高自己。5 积极开拓创新、工作有所突破。开拓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反贪工作的要求,工作能否打开新局面,关键是看是否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继承反贪的恪尽职守、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多收集相关资料,协助正职做好必要的反贪专业技能交流、培训,案件研讨,使大家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在工作上有所突破。有人说:腐败分子是活生生的人,消灭了他的肉体但消灭不了他的灵魂;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但限制不了他思想上的自由,解除了他的职务,却解除不了他的恶劣影响。

今年上半年,在参加院里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院里先教办的安排,本人能完成好学习培训、分析评议、整章建制、整改提高等各个阶段的工作。严格按照院里安排的时间、步骤,认真完成好各个阶段的任务。参加相关内容的学习(请登陆政法秘书网),制作学习笔记,书写学习心得,征求意见,书写党性分析材料、召开民主生活会,自查自纠认真查摆存在的问题、整章建制,紧紧围绕“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整改承诺。

在目前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以及岗位练兵等专项活动中,能够按照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计划,并予以实施,开展了自查自纠,提高了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完成好各个阶段的工作。在开展的检察业务岗位练兵活动中,努力学习业务理论,加大学习业务的力度,参加了全疆组织的业务理论考试。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平日院里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本人都能够积极参加,没有不参加的情况,对于院里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任务能较好地完成。

四、其他工作

上半年参加了院里组织的两次法律宣传活动,并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的个案预防的有关工作。

反贪论文 篇4

实服务“十二五”

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王刚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这个社会也开始彰显出许多矛盾,导致这些矛盾的原因是众多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腐败。作为人民检察院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便是化解社会矛盾,而反贪部门则是人民检察院依法惩治腐败最重要的部门,因此,反贪工作进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人民检察院化解社会矛盾的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影响着党的“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能否实现献。

一、腐败是滋生社会矛盾的根源

近年来各种社会矛盾突起,无不与腐败相连,无论是居高不下的高房价,还是屡试不爽的医改问题,抑或是近年频发的煤矿爆炸等突发事件无不彰显着腐败问题。以人们最为关注的高房价为例,高房价并不是市场的刚性需求和供需矛盾所导致,而是由于幕后的腐败推手所导致,近几年来,每当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时候,一些利益相关者总会以住房“需求旺盛”的理由来阻滞。贪官拥有多套住房的事实说明,这种所谓“旺盛需求”是扭曲的,是难以见到阳光的。近年来因此落马的官员比比皆是,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贪污受贿1,45亿元,案件惊动中央,2010年央5月21日,央视《新闻1+1》播出“57个地厅级官员插手工程受处分腐败推高房价”,他们受贿数额少则几十万,多则几千万。一方面是大量普通城镇居民靠几十年的劳动收入买不起房,另一方面却是 1

每每被揭露出来的贪腐官员却拥有几十套住房,这势必激发社会矛盾;再看看中国近年来的官员语录及行为:“2008年10月13日下午3时许,阜阳市太和县物价局长王某某,朋友喝完酒后,私自无证驾驶阜阳市太和县物价局面包车在回家的路上撞伤路边的3岁孩子见一鸣,孩子在车下拖行近十米,伤势严重,生命危在旦夕。他不仅不相救,反而还想将孩子扎死。事后,他在发出如上叫嚣时,对受害者家人说:“不就一条人命吗,算不了什么,值不了几个钱.你们找我干吗,是车撞的你们,你们去找车.现在有人投案了,你们不要来找我”;2009年7月,明令关闭的煤矿仍在非法开采,面对记者的采访时,陕西横山县委书记苏志中说:“你们中央台的记者管得也太多了吧,你问的事我一概不知道”;2010年山西吕梁上水西村村支书王某明目张胆的叫嚣“我不贪污,当官干啥?”等等,上述官员之语录及行为无不体现着腐败,无不在激化社会矛盾。

二、惩治腐败的必要性

(一)腐败问题已突破民众承受的底线

根据人民杂志论坛的一项调查显示,82.3%的人认为腐败问题已突破其承受底线。如前所述,腐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面对腐败,人民深恶痛绝。虽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方针,而且惩治腐败的力度逐年加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无须讳言的是,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某些时期、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甚至还呈蔓延之势,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职务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我们首先要坚决的惩治腐败。

(二)惩治腐败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历史任务。”拨开历史迷雾,我们不难发现,导致苏联剧变的原因有许多,但有一个被我们忽略的重要原因,就是苏共领导层中的腐败,即他们所攫取的特权和社会财富之多,使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外衣已经成为束缚,不便于他们更放手、更放心地去侵占和鲸吞更多的国家财富。可以说,搞垮苏共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反共分子,而是苏共党内的腐败分子:由腐败导致民心丧失,最终丧失政权。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个“官本位”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更容易导致腐败,因此我们党要保证永久执政,国家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坚决的惩治腐败。

(三)惩治腐败是服务“十二五”的需要

刚闭幕不久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毫无疑问,“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严惩腐败是必不可少的。社会要发展,稳定是前提,然而腐败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社会矛盾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不稳定的因素就会存

在,社会公平更加无从谈起。因此,作为人民检察院要真正的服务“十二五”反贪工作是重中之重。

三、扎实推进反贪工作,依法惩治腐败,深入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服务“十二五”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腐败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进行治理,也必须坚持依法惩治的原则,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我们不能提倡“以暴制暴”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在法治框架内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惩治腐败亦是如此,我们可以从立法、司法、执法等各个领域着手,而作为司法机关的人民检察院担负着反贪的重要职责,虽然人民检察院反贪部门不能惩治所有的腐败行为,但是它却肩负着惩治腐败最核心的部分,因此推进反贪工作就是在依法惩治腐败,反贪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反腐工作的成功与否。如前所述,“十二五”期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是我们党的重点工作,而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一目标,妥善的化解社会矛盾是必要前提,反腐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化解社会矛盾的成败。

反贪局发言材料 篇5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下面,我将全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去年工作情况作以简要回顾,并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向大家作以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2011年,全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 件 人,超出省院年初确定的案件基数 人。其中提起公诉大案 件 人,大案率为,同比上升 个百分点。法院已作出有罪判决 件 人,全年无一起撤案、不起诉和无罪判决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 多万元。

我们在看到2011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反贪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案件线索匮乏。市经济不发达,国企较少,职务犯罪案源一向缺乏。二是大案比例偏低。今年的大案比例达到了,与我市的经济环境相比应该是较高的比例,但与其他分市院相比差距仍然较大。问题的出现,与地域经济发展滞后有一定关系,也与案件上手后急功近利,见好就收,深挖和追究意识不强有一定关系。三是办案人员不足,办案人员整体素质不强。有的院反贪局由于人员不足,导致办案人力不够;有的院反贪局由于有法律职务的干警偏少,影响办案效率,对完成工作任务产生一定影响。以上问题,我们有信心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进一步强化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大局观,强化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强化数量、质量、效率和效果有机统一的效果观。以提高反贪侦查能力为核心,以深化反贪侦查工作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基层院反贪侦查工作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反贪侦查队伍为保证,全面加强和改进反贪侦查工作。要在省院和市院党组的领导下,围绕主线服务发展大局,强化大局意识,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强化创新意识,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转变思维方式,找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紧紧围绕 市委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设“五大行动区”的战略部署,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发展的方式方法,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

具体要落实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办案工作方面

(一)、狠抓办案力度,深入查办重点领域职务犯罪,保持查办职务犯罪的强劲势头,继续把严厉打击职务犯罪作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要突出办案重点,按照“系统抓,抓系统”的要求,深入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征地补偿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职务犯罪,不断加大挖掘窝案串案的力度。结合某市五大行动区 建设,把涉及到边境贸易、生态功能保护、旅游开发等重点工程的部门作为挖掘案源的重点,一旦发现职务犯罪行为,坚决从重从快打击。要努力提高大案比例,决不能满足于完成全年反贪办案任务基数,要灵活运用指定管辖、领办、交办等方法,力争在未来三年内使基层院反贪局大案比例达到100%。

(二)创新办案机制,注重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要把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企业稳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创新办案机制,积极参与整顿市场秩序和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行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办案中要做到不轻易查封企业账目、不轻易暂扣企业生产流动资金、不轻易冻结企业银行账户、不间断发案企业生产经营,确保不因执法不当给发案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同时要积极帮助发案企业查漏补缺,完善管理和监管制度,促进发案企业健康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继续注重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重点查办侵占、侵吞、挪用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农业补贴款项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民生工程投入领域的贪污贿赂案件,重点查处群众反映强烈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农业等行业和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

(四)改进办案方式,坚持依法办案和文明执法相统一。在办案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促进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对受理涉及企业的举报线索,要本着坚决、慎重、准确的原则进行认真分析和审查,努力维护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同时注重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人格上要给予尊重。进行搜查时,做到文明执法,举止得当,严格区分合法财产和赃款;取证时实行未成年人、病弱老人回避制度,尽量将执法办案行为带给他们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做到依法办案与文明执法相统一。

(五)慎重使用强制措施,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办案中,对发案单位的负责人、技术骨干、关键岗位人员采取强制措施时,要做到及时通报,做好衔接,尽量避免和减少对生产经营、工作秩序、招商引资等活动的影响,慎重着警服、开警车到企业办案,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账目、银行账户、企业财产,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在办案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始终做到从有利于促进发案单位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出发。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根据不同案件、不同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社会危害等实际情况区分对待,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精神实质,自觉把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落实到反贪部门各个执法办案环节之中,力争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队伍建设方面

(一)继续加强侦查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侦查人才库的作用,营造全市“大反贪”侦查格局。要整合办案资源,提高整体办案水平。要充分发挥侦查指挥中心的作用,加强对涉案区域办案工作的侦查指挥协调和办案力量的有效整合,实行跨区域联动办案。要充分发挥侦查一体化机制的实战功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侦查指挥协作机制,灵活运用提办、领办、交办、指定异地管辖等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上级院的组织指挥和带头办案作用。切实增强排除干扰阻力、快速突破案件的整体能力,有力推动办案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快侦查工作信息化建设和侦查装备现代化建设。从目前的形势看,加强侦查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建设,是推动科技强检战略、实现侦查方式革命、增强侦查能力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呈现出形式的多元化、利用科技手段作案的普及化、反侦查的信息化等特点。因此,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引入信息技术和现代化装备,已是大势所趋。要引导全市反贪部门充分认识,加强对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学习,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侦查变革做好充分准备。

(三)抓好反贪队伍人才库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反贪侦查人才库建设,是侦查工作信息化的需要,是侦查一体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查办大案、要案、疑难复杂案件的需 要。反贪人才库能够确保在办理疑难复杂的案件和大要案时,由市院反贪局统一指挥调动,按每个侦查人才的特长分派岗位,统一安排,各司其职,确保整体办案工作高效运转。要及时更新调整反贪侦查库人才,优中选优,把具备预审、财会、审讯、综合等各项特长的优秀人才及时充实到人才库中,确保在查办大要案件时有将可派,有兵可用。要抓好全市反贪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继续提高反贪干警的素质。随着刑法、刑诉法的修改和“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反贪干警在查办案件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反贪干警要与时俱进,学习掌握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免在工作中陷入被动。要采用集中培训、侦查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反贪干警的业务技能,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反贪队伍。

三、办案安全工作方面

多年来,全市反贪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办案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办案安全工作各项制度,从未发生过办案安全事故。但是,未发生过绝不等于就不存在安全隐患,全市反贪部门要继续把办案安全工作摆上办案工作生命线的位置,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1、要定期组织干警进行学习讨论,提高全体干警办案安全的防范意识。

2、要针对不同的案件,制定严谨缜密的办案安全防范 预案,全面分析办案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到及时防范,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在办案中拘传、传唤犯罪嫌疑人到检察机关接受讯问,一律按规定在讯问室进行;对已经做出刑事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一律按照法律规定,羁押到看守所。严格执行安全防范审批、看审分离、办案安全责任制等办案安全防范措施。

4、在讯问前,要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身体健康情况咨询和检查,全面掌握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在办案区要备有医疗急救箱,常备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治疗药品、药物,防止患病嫌疑人突发疾病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各位领导、同志们,2011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已经到来,我们有信心,在省院和市院党组的领导下,全市检察机关反贪工作必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 市“十二五规划”和五大行动区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大数据时代反贪侦查模式探讨 篇6

关键词:大数据,侦查,信息

一、信息引导侦查的概念范畴

(一) 关于信息的解读

1. 信息与情报。

情报是指推动用户当前事业的信息选择传递, 在信息引导侦查的概念表述上, 学界通常将“信息”同于“情报”, 有学者将其表述为“情报引导侦查”、“情报信息主导侦查”, 也有人将信息情报整合为一体定义为检察机关通过公开或秘密手段收集的可用于反贪侦查工作的相关情况和资料的总称。笔者认为, 信息是作为一种传递的媒介, 更多侧重的是其媒介性, 而情报则是作为一种获取涉案有用信息的手段或过程。

2.“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引导侦查中的信息, 不仅仅只是名词意义上的, 还应当包括为充分发挥其作为媒介传递而进行的有用的一系列活动, 就反贪侦查活动而言, 如何获取对案件事实有用的信息比信息本身更为重要, 而获取有用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就包括利用信息化手段。

综上所述, 信息的概念应当分三个层次理解, 一是名词意义上的作为媒介、本身可以传递性“信息”;二是中间层次即为了获取对案件事实有用的信息而进行的信息搜集活动, 即“情报”的概念;三是深入层次, 是以技术为支撑的信息获取方式或信息获取模式, 即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获取的信息以及活动, 突出强调反贪侦查的信息化。

(二) 关于“引导”的概念

反贪侦查活动是反贪侦查人员不断发现案件信息, 并对案件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并达到尽可能还原案件事实的侦查过程。所谓的“引导”, 是指在信息与反贪侦查活动之间搭建一个桥梁, 通过这个桥梁, 反贪侦查活动可以有效的整合各个信息。这种反贪侦查思维模式有别于传统的“由供到证”、“由证到供”的思维模式, 在这种侦查思维模式中, 信息将起到核心作用, 反贪机关以获取的信息为基础, 将侦查活动信息化, 将信息应用化, 以此来实现反贪侦查活动的主动性、智能性。

二、“信息引导侦查”的新型反贪侦查模式的构建

(一) 建立案件线索信息化管理机制

在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中, 反贪案件情报线索一直是制约反贪侦查活动的“瓶颈”因素, 只有建立反贪案件线索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才能在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中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是拓宽案件情报线索的获取途径, 加强与纪检、公安等部门的联系,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公开媒体形式收集反贪案件情报线索。二是专人管理反贪案件情报线索, 并由专人负责对情报线索进行筛选、去伪存真、及时更新反贪情报线索。三是对反贪案件情报线索进行合理评估并有效利用有价值的线索, 加大初查力度, 深挖案中案、窝串案, 从而提高成案率。

(二) 有针对性地建立反贪侦查情报信息系统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主要是针对国家工作人员开展反贪侦查活动。因此侦查信息系统应侧重于收集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及国有企业中掌握财、权、物的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相关信息, 通过各种途经获取这些行业中存在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情况, 及时建立反贪侦查情报信息系统。

(三) 加强反贪侦查信息化平台建设, 实现跨行业信息共享

由反贪工作人员携带相关法律文书去银行、公安、工商等部门进行查询或调查取证的传统侦查方式, 所需时间较长, 效率较低。为适应大数据的发展潮流, 反贪侦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可以参考公安机关以金盾系统为基石的全国刑事犯罪情报信息系统, 借鉴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简化侦查信息查询审批程序, 扩大查询权限, 与公安、银行、房产等部门信息联网, 让各级自侦部门可以有效的收集职务犯罪嫌疑人各类信息, 实现跨行业信息共享。

重点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配合协作, 通过定期更新、设立绿色查询通道等方式构建以下信息库:一是犯罪嫌疑人主体身份信息库, 即与公安系统进行协作, 建立职务犯罪案件主体身份信息库, 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及其家庭成员情况。二是资金流向信息库, 即以银行、证券等金融部门为依托, 建立涉案款项交易明细的快速查询系统, 并对大额涉案款项的流向进行监控。三是车辆、房产信息库, 联合房产、交通等部门, 对所拥有的房产、车辆进行登记, 掌握犯罪嫌疑人的行踪轨迹。

(四) 强化应用, 保障侦查装备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侦查装备保障了侦查活动的质量, 节约了司法资源, 提高了办案效率。在大数据背景下, 应不断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 不断开发和完善侦查信息数据库, 研发或引进一些适合自身实际并能满足大数据时代下侦查活动需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如话单分析软件、测谎仪等) , 实现对各个办案环节的全程监控。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反贪侦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转变传统反贪侦查模式, 应以反贪侦查情报信息为基石, 加大反贪侦查信息化建设, 保障侦查装备的信息化, 从而做到保障人权, 惩治犯罪。

参考文献

[1]郝宏奎.中国社会转型期侦查工作的演进轨迹[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 (01) .

反贪风暴观后感 篇7

在苏州静思和避害两个多月,即将离开的的最后两天里,今天一个人在电影院看了古天乐主演的《反贪风暴》。这部影片是我看到的即《金钱世界》后又一部非常棒的反腐题材的影片。从不追星的我开始喜欢古天乐了,若有机会能与他合作出演一部有正能量的巨作将无悔有过传媒艺海经历的我在艺术经历当中更添一笔彩线,遗憾我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有人有商业,有权力和利益的社会就会有私利私心腐败的现象出现。

出现腐败,没有及时遏制其发展,必定危害公众,危害国家,危害大多数。腐败给社会带来的必定是公平正义的缺失,司法丧失真正意义上的维护社会失其本质、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尊严的生活成为泡影。

艺术源于生活,影片中古天乐扮演的香港廉政公署调查员成功的再现了正义与邪恶,法律与犯罪,正义的使者与狡猾的腐败罪犯斗智斗勇,最终邪不压正,不惧胁迫的廉署调查员舍身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我之所以为这部影片点赞,不只是该剧古天乐扮演的廉政公署调查员被挖坑诬陷造谣栽赃陷害、监控暗害追杀等我都经历过,更喜欢的是剧中腐败犯罪分子最终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

因为现实的我被腐败迫害十多年,忍无可忍!与腐败斗争四年被逼无奈即将赴京,失望离世用离世渴望惊醒沉睡的法律和公平正义。

现在的现实可能是腐败犯罪分子不但没有被公正的法律惩处,相反却趾高气昂的边腐边升,更狠更残酷变花更新的花样折磨迫害暗害猥亵干净廉洁和正义。

反贪反腐优秀宣传语 篇8

2、群众是水,干部是舟千年古训记在心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3、反腐倡廉,发展经济,文明和谐,振兴职院。

4、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

5、工商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

6、预测燕州冷暖首字为先。

7、民心似海,应珍惜点滴之水;权重如山,勿滥用半捧土。

8、即时指出你腐败的人,是你真正的朋友。

9、诚信立身,廉洁自律,正派做人;求真务实,举贤任能,公道办事。

10、贪心就象一支毒箭,腐败者主就是它的心。

11、正直坦荡,表里如一。

12、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脏羞儿孙。

13、气象万千,行得春风有夏雨。

14、执法如山方显凛然正气,清正廉洁自会宠辱不惊。

15、位卑未泯济民志,权重不移公仆心。

16、不折不扣的反腐倡廉,实实在在的勤政为民。

17、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单位有朝气。

18、廉政以立身,勤政以务公,善政以富民。

19、慎交友,勤务政,笃诚信,去虚妄。

20、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学习,清清白白为官。

21、人心如秤,量得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22、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23、脚踏实地矣,测晴雨天象,丹心一片映山红。

24、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上无人知做一事若贪一事,须虑届时有报应。

25、身后莫要千夫所指,当政应受万民敬仰。

26、行端好比松傲雪,贪念犹似蚁决堤。

27、洁己才不失己,正心方能正行。

28、依法行政提升监管服务质量,廉洁自律,体现经济卫士风采。

29、纳谏求贤,有容乃大;激浊扬清,无欲则刚。

浅谈如何加强反贪侦查能力建设 篇9

一、影响反贪侦查办案效果的因素

(一) 新律师法的实施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

新律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 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受委托的律师凭借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 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不被监听。从该条文可以看出, 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作用和职能有了新的变化。一是律师介入刑事案件的时间提前。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为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后, 而新律师法规定为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讯问”之后少了一个“后”字, 表明律师介入刑事诉讼时间的提前, 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在得知自己在刑事诉讼中“嫌疑人”的身份时, 就有权得到律师的帮助。二是会见的内容方面得到扩大。新律师法规定的会见内容是“了解有关案件情况”, 扩大了律师对嫌疑人帮助范围, 嫌疑人如果对所托律师足够信任, 可以向律师坦承所涉案的全部事实。三是律师会见的保障方面。新律师法规定律师会见不被监听。它强化了律师依法独立办理法律事务, 不受非法限制和干预。律师在会见过程中, 侦查机关不得派员在场, 直接干预;不得被秘密录音, 间接干预。新律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受委托的律师根据案情的需要, 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 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 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

修改后的律师法对执业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会见权和取证权进行了完善和强化, 势必促使侦查工作进一步走向透明、公开, 增加办案的不确定因素, 增大收集、固定证据的难度, 这对我们原先的侦查观念、侦查方式、侦查能力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是讯问的难度增大。律师在侦查中的提前介入, 对嫌疑人来说, 能够有效地减少检察机关威慑性所带来的恐惧, 降低对犯罪事实拒绝供述可能带来的影响的顾虑, 不排除零口供的案件大量增加的可能。二是同案人之间串供的可能性增大。由于律师取证权的完善和保障, 律师在检察机关第一次接触嫌疑人的同时, 双方在证据收集的层面上的对抗就已经开始。如果在有同案人的情况下, 检察机关尚未获悉同案嫌疑人或者重要证人如行贿人的情况下, 律师先于检察机关有意无意地“暗示”或提醒相关人员, 从而帮助案件当事人实现串供目的的可能是存在的, 这势必会使窝案、串案的办理难度相应增加。三是侦查行为的“保密”期限将缩短。四是成案率将降低、无罪判决率可能上升。由于律师取证权的扩大, 取证质量的提高, 大量的证据、合理的辩解将可能影响公诉人的指控和法官的裁判, 案件不能起诉或者被宣判无罪案件将可能增加。

(二) 侦查措施和侦查手段落后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

检察机关的侦查措施和侦查手段仍显不足。一方面, 现行的法律赋予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的措施和手段有限, 增加了侦查破案的难度;另一方面, 反贪侦查中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 没有跟上应对贪污贿赂犯罪新形势的要求, 反贪办案仍停留在传统落后的办案手段和方式上, 习惯用先获取嫌疑人口供再收集证据的模式, 对“科技强侦”在思想观念上、经费投入上、实际应用上都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与公安部门相比检察机关的侦查措施和侦查手段还有较大的差距。另外, 侦查一体化的实际运用还不够普及。

(三) 举报线索减少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

群众举报逐年减少、反贪案源减少, 有价值的线索不多。群众在反腐败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强, 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一方面, 知道腐败实情的人多数与犯罪嫌疑人属利益共同体, 不想举报或不敢举报。另一方面, 多年来反贪部门不断打击贪污贿赂犯罪, 净化了腐败的土壤, 同时国家重视了机制创新建设和监督体系建设, 大幅度降低了贪污贿赂犯罪的发生率。近年来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受案数量下滑。有的举报质量不高, 初查难以成案。

(四) 犯罪嫌疑人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

在办理案件的时候, 我们都会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素质作评估, 以便对症下药, 提高审讯效率。以前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年龄大党性强的犯罪嫌疑人, 一开始接触就如实交代问题, 甚至将我们未掌握的问题也坦白了。近年来这种情况没有了, 而更多的情形是侥幸、对抗的心理, 即便交代也是步步为营式的。多年来,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在不断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同时, 涉嫌犯罪的人也在不断探讨和研究案例, 每发生一起案件都是他们的镜子, 或与内行人分析或与律师交流, 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和反侦查的技巧。随着社会的变化, 学历高综合素质高, 懂法律的犯罪嫌疑人不断增多。犯罪嫌疑人心理素质的提高增加了讯问时突破的难度。

二、从多角度提高反贪侦查能力

(一) 更新观念, 转变思路

律师法的修订是我国法治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于保障律师执业权利, 保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以及社会公平正义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积极适应、认真执行法律规定, 而不能怨天尤人、消极抵触。同时也要看到, 律师法修订实施为我们适应新形势下反腐败查办贪污贿赂案件工作的要求, 提升自身业务水平、规范执法办案行为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应当着重在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技巧性上下功夫, 逐渐强化由证到供的侦查思维模式。检察机关反贪侦查必须在执法理念、策略和方式上进行更大的转变。

(二) 强化案件的初查工作

初查既是立案的前提, 又是立案后侦查工作乃至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新律师法实施, 律师介入侦查的时间就将提前到嫌疑人第一次接受讯问之日。为了有效防止律师介入后对案件查处造成的不利局面, 我们可适当将侦查重心前移, 更加重视立案前的初查工作, 对证据不足、不到位的, 慎重使用风险决策, 降低案件风险。实践中对案件线索必须进行客观、全面地审查, 进行较为准确的筛选与甄别, 准确把握初查、立案时机, 有效运用查询、询问等不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 做好查案的基础性工作。对经过初查, 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 要抓住有利时机, 果断决策, 做好与立案侦查的衔接工作, 为下一步的立案和侦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案件查处的质量与效率, 更能有效降低查处案件的风险度。

(三) 注重首次讯问

首次讯问开展顺利与否决定了后期侦查工作的开展, 因此要高度重视对首次讯问的策划, 通过强化审讯预案的制定、审讯谋略的运用以及灵活把握强制措施的时机等措施改善首次讯问的质量。在初查的基础上, 尽可能多地掌握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对于讯问的目的与要求、步骤与重点、策略与方法、时间与地点的选择、怎样解决讯问中可能出现的僵局和紧急情况等, 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正确把握嫌疑人的心理状态, 有的放矢地制定恰当的讯问方案, 充分运用说服教育、情感影响、使用证据、利用矛盾等讯问的方法和手段, 适时运用侦查谋略, 对嫌疑人加压或减压, 不断强化侦查人员自身心理对抗的能力, 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把握时机、以奇制胜, 以便尽快地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

(四) 灵活适用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

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 强制措施作为一种重要的侦查手段, 不仅可以保障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而且还有深挖犯罪、促进侦查工作纵深发展的特殊效果。讯问、搜查、查询、冻结等侦查措施是实现侦查目的, 收集调取证据, 及时有效查明犯罪的根本手段和途径。但这并不代表采取强制措施是每个案件必经的程序, 每一个侦查措施都必须要在查办案件时使用。对于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的运用不应过于死板和程式化, 应该从有利于侦查工作角度, 与其他侦查措施有机组合, 当宽则宽, 当严则严, 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适当灵活运用。对于那些畏刑心理严重的犯罪嫌疑人, 如果主动如实交代, 认罪态度好, 罪行不是十分严重的, 可以考虑不采取强制措施或采取较为缓和的强制措施。另外, 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的有效运用, 在一定程度上会营造一种氛围, 何时采取何种措施, 均应围绕有利于侦查工作的开展来决定。

(五) 注重外围调查取证和固定证据, 减少对口供的依赖

口供作为一种直接的定案证据, 对定案有重大影响, 但口供的不稳定性和善变性, 也一直是侦查实务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 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外围调查取证工作, 不断提高收集口供以外其他证据的能力, 综合运用法律规定的各种措施和手段, 在不同的地点、范围内, 组织力量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调查对象或案件事实同时进行取证, 充分收集证据材料, 综合审查判断各证据的关联性, 及时补充完善证据, 用声像、文字等证据形式予以固定, 有效实施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将其本身所具有固定和补强证明力的功能得以最大、最优的利用, 以减少证据变化的可能性。

(六) 注重办案效率, 快侦快结

要彻底转变侦查神秘化的观念, 坚决摈弃车轮、人海战术, 在扎实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 整合侦查资源, 集中优势兵力, 速战速决。在当前社会形势下, 开放、对抗性的侦查模式将以快慢来决定胜负, 因此, 侦查力量的投入将加大, 办案的节奏将加快, 才能保持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主动性、主导性, 才能有效地遏制同案的嫌疑人串供, 找到相关的证人收集证言, 防止转移赃款赃物, 否则侦查力量和资源优势将因为效率的低下而消失。因此, 要将现行的单兵、小组为单位的办案模式, 转化为复合型、集团性质的办案组合, 将外围取证、审讯、技术、侦查一体化, 合理地结合起来, 用系统论来统筹侦查工作, 实现侦查的快速化。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 节约侦查成本, 更能有效遏制侦查中可能出现的跑风漏气和嫌疑人串供、翻供现象。

(七) 指挥决策形式由稳当型向风险型转变

在律师提前介入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情况下, 已经不可能有时间允许指挥人员在搜集到足够的证据条件下的稳当型决策, 更多的情况下是要么放弃侦查, 放弃战机, 要么依据职业判断做出风险型决策, 这无疑对侦查指挥人员的决策和运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八) 努力提高侦查人员综合素质

上一篇:村民反馈调查问卷下一篇:教育叙事在幼儿教学运用中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