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贪新战略

2024-05-12

世界反贪新战略(精选6篇)

世界反贪新战略 篇1

当前, 世界经济形势相当微妙, 本来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尚处于经济困境中的美国率先走出危机, 日本疯狂向货币注水渐次走出“衰退的20年”, 欧盟经济增速明年有可能从负转正。而新兴经济体外部风险走高, 资本流出加剧, 经济增长下行。“没有远虑, 必有近忧”, 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战略和策略, 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防范全球经济新一轮冲击波上。

一、全球经济复苏变局, 很有可能呈现发达国家和地区从经济困境中“走出去”或“走上去”, 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走下去”或“走进去”的局面

1. 美国经济已恢复适度增长

美国采取量化宽松、低利率和财政赤字三大基本政策应对金融危机, 2012年GDP增速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预计2013年增速将达到3.19%, 2013年-2015年平均增速将达到3.39%。目前美国除失业率仍偏高外, 房地产市场基本走出了危机。2012年1季度—4季度新建住房销售平均增速高达22.66%;商业银行贷款逐步恢复正常增长状态, 其中工商业贷款快速增长, 2012年1至4季度平均增速13.16%, 远高于危机前2001年至2007年3.64%的平均增速。美联储2012年12月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直接与失业率、通胀率挂钩, 成为当前和下一步美国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手段。

2. 日本经济注入“激素”迅速膨胀

所谓“安倍经济学”的三支利箭已射出两支, 向货币注水以摆脱通缩, 股市大涨、消费倍增, 日元贬值企业或利;采取灵活的财政政策以填补供需缺口, 今年5月份扩大10万亿日元财政支出。日本今年1季度GDP增速达到了4.1%, 全年预计增速达到2.5%。第三支利箭———刺激民间投资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也将射出, 据日本有关研究机构预测, 这些政策如有效实施, 日本4季度GDP增速或将达到7%以上。

3. 欧盟经济今年下半年将从负转正

2013年7月4日, 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双双宣布, 维持0.5%历史最低利率不变, 英国央行维持3750亿英镑购买规模不变, 8月份推出“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 仿效美国设立目标和门槛。预计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将延续到2014年, 直至经济完全走出复苏。据世界经合组织预测, 欧盟经济增速有可能下半年从负转正, 2014将从2013年-0.6%转向正1.6%。欧元区经济恢复的信心正在增强。

4. 在美日欧三大经济体走向复苏的同时, 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却整体遭遇逆风

金砖五国除中国经济小幅放缓外, 其余四国均大幅下滑。印度2012年-2013年财年经济增速降至10年来最低的5%;南非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按年率计算仅为0.9%;俄罗斯今年增速预计2.4%, 为1999年以来最低点;巴西经济增速从2010年7.5%下降至2011年2.7%, 再至2012年0.9%。在发达国家股市上涨超过20%的情况下, 巴西、俄罗斯和中国股市跌幅分别高达22.14%、16.47%和12.07%, “熊冠全球”。南非、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快速贬值。

二、发达经济体国家正在从军事结盟、外交结盟到经济结盟, 全球竞争的核心转向货币之争、贸易之争、能源之争、市场之争和制定竞争规则之争

在分析世界经济形势时, 应该跳出经济看经济。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的经济变局仅仅是序幕, 更大的、更多的、更有震撼力的变动极有可能将在近两、三年内发生, 如果我们战略选择失误, 将导致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和经济发展周期同时缩短。

长期以来, 发达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8年国家金融危机后,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 群体性崛起呈加速上升态势, 2008年-2011年全球经济总量增长的近90%来自发展中国家。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12年12月公布的研究报告《2030全球趋势:不一样的世界》, 中国在2000年-2020年间的GOP增长将占世界GDP增长的55%, 届时中国和印度将拥有世界最庞大的中产阶级。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崛起, 支撑了处于困境中的世界经济, 但却引发了发达国家的嫉妒和种种打压。

像一出传奇的大片, 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美国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和清算, 反而通过转嫁危机摆脱了困境, 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不甘心退居次要位置, 正加快与欧盟、日本实行经济结盟, 将再次把世界经济秩序搅乱。美国实施“一体两翼”战略, 先于2011年11月加人TPP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 , 成员国迅速增加到12个, 日本今年3月高调加入谈判;美国今年6月宣布与欧盟正式启动TTIP (跨大西洋贸易与伙伴协定) , 设定18个月结束自贸区谈判, 而过去类似谈判至少需要几年时间。如果美国战略意图如期实现, 将拆散东亚现有合作框架, 最终将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 (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即APEC所有成员国) 和美欧自由贸易区, 这意味着美国在全球的经济结盟取得重大成果, 全球贸易版图乃至经济版图将由此重写, 而美国将进入新一轮“收割期”。

从世界经济舞台的表演者看, 美国、日本和欧盟似乎“心有灵犀一点通”, 越来越步调一致地采取相同的战略和经济政策。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日本、欧盟亦加快向货币注水, 货币战已经打响;美国另起炉灶, 加快建立高标准自贸区与WTO分庭抗礼, 日本、欧盟亦步亦趋热烈响应, 贸易摩擦此起彼伏;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能源革命, 日本可燃冰将成为能源开发新亮点, 欧盟率先发起碳交易, 引发世界性碳革命;美国“重返亚太”, 将经济竞争的中心转向亚太市场, 日本、欧盟也都将竞争的目光紧盯亚太市场;在重建国际金融秩序、贸易秩序和市场秩序的进程中,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也趋向一致, 以扭转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颓势, 遏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三、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变化的新特点, 应从战略的高度和全球的宽度考虑我们的经济战略、策略和政策选择, 采取更为主动的战略举措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 美日欧经济政策发酵, 新兴市场遭遇的困难有目共睹, 资金外流、股市暴跌、货币贬值、经济下行,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 每一波危机都会为下一波危机埋下伏笔。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当前既有外患又有内忧, 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前所“少有”, 需要在世界经济新变局中稳住阵脚, 积极防御, 择机突破, 为最终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目标采取主动对策。

1. 争取在国际竞争中更大的权利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应从以国内为主制定战略和政策转向以争取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更大权益为重。例如货币政策, 美日欧都在注水“发飙”, 杠杆率比我们高得多, 而在经济增速放缓时再去挤泡沫、“去杠杆”, 很可能对我们不利。

2013年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 在全球性宽松货币时代到来的时候, 我们不必为全球货币体系过度约束自己, 为他们“买单”而付出太大代价, 甚至局部发生“钱荒”。当前可考虑在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前提下, 适当采取结构性宽松和定向宽松的微调措施, 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降低贷款的基准利率, 降低存贷款差率;对中小企业、有潜在市场需求的企业和对中国长远发展起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适当放宽贷款等。

2013年放松货币政策的力度, 总体上应该大于201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 各国货币发放规模和币值确定不再受其他国家约束, 货币从过去代表一定实物量、与黄金或美元挂钩的实物货币变成了信用货币, 国家经济实力和政府信用是货币发放的基础性力量。因此, 我国货币政策完全不必拘泥于传统理论和传统方式, 国际社会都宽松唯我紧缩就会吃很大的亏。实行结构性宽松政策有利于我国企业获得更多的流动资本, 尤其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困难, 提高适应企业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

2. 准备斗争,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做大胆维护自身权益性格鲜明的新型大国

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意味着应坚持竞争性共存, 包容性共存, 合作性共存, 以不伤害对方重大权益和核心利益。当然, 不能指望美日欧发慈悲心, 不再遏制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发展, 不再对我们实施围追堵截, 不再继续那些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战略和策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 要表明自己的存在和立场, 敢于维护自身的权益, 正如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思想, 打是为了和, 不打不能和, 打不赢不能和。比如, 近期美国发动的对中国所谓“网络空间安全”战, 实际上是一场“贼喊捉贼”的游戏, 斯诺登事件印证了这一点, 香港市民和内地网络调查半数以上参加投票者支持斯诺登, 我们应利用此事件, 占据这场纷争的道义制高点。再比如, 美日欧利用所谓“钱荒”事件和经济减速唱衰中国, 兰德公司一位高级研究人员甚至发布《2020年中国将成为最穷的国家》, 流言甚广蛊惑甚众。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在报纸上公开表示, 去杠杆化是中国未来6个月-12个月内重要任务, 正好碰上美国QE的退场, 这些都是谬论。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 我们可表明和阐述自己的战略诉求和经济权益, 表明自己的基本立场和政策底线。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世界, 去杠杆化最应该做的是美国, QE正在损毁全球经济。还可以告诉世界,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年均增长9.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5年年均增长10.7%, 这几年在世界经济增量中占到20%以上。我国总量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当我们总量越来越大时, 我们的增速既可以是7%, 也可以是6%, 这有可能是个常态。就像一列在轨道上运行车辆, 为平稳运行, 司机该加速就加速, 该换挡就换挡, 该刹车就刹车,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3. 抓紧研究并果断采取一揽子国家战略, 多方位寻求战略突破

对此, 建议主打5张牌:一是打贸易牌, 今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体, 目前我国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是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而在5年前美国则处于我国这样的地位, 我们应同步推进“双边+多边+重建国际贸易新规则”, 特别注重建立中美、中日韩、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与发展, 重点发展与最大贸易伙伴的自贸区谈判, 同时高举WTO的旗帜, 打破美国“一体两翼”战略布局。

二是打外汇储备牌, 目前使用美元的外汇储备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 占美元外汇储备总量的70%以上, 应与美元储备占比高的国家联手, 呼吁遏制美元贬值以维护共同利益。

三是打黄金牌, 在黄金价格降到1200美元/盎司左右时, 我国可大批量购入黄金, 美国库存黄金已达9000多吨, 我国才1000多吨, 我们虽然已成为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但我国黄金生产成本接近1200美元/盎司, 如国际金价降到这个价位对我国战略储备不仅是合算的, 未来黄金价格走高时可以大获裨益。

四是打产能转移牌, 要把我国产能过剩作为重要的国家竞争力, 在适度转移中获取新的经济利益。应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基点, 加快转移那些转移成本低、可以成套转移的过剩生产能力, 布局周边和其他地区成本低的国家, 同时把贸易生成地转移到其他经济体, 以提高国际贸易迂回能力。

五是打全球价值链牌, 我国制造业产值已达到世界总值的1/5以上, 不仅形成了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而且形成若干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这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竞争的一大优势, 也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石, 要进一步在高端获得竞争力, 然后加快在全球价值链中取胜。

4. 增强信心, 稳住阵脚, 稳定发展, 加快改革

要加快推进改革, 建立有利于抵御外部风险体制机制, 同时抓紧解决国内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但在外部环境对我们不利的情况下, 不宜再用诸如“钱荒”的休克疗法。当前应着力解决4个短缺问题:

一是解决实体经济资金短缺的问题, 当务之急应实行结构性宽松, 对那些有需求的企业放宽贷款, 把空转资金变成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这需要把资金存量盘活, 但怎样盘活, 在哪个环节能盘活, 应抓紧形成操作方案, 形成对经济马上能起作用的政策。

二是解决投资渠道短缺的问题, 现在房地产投资受控, 而房地产是带动几十个行业发展的产业;股市暴跌, 而股市是几千万人的主要投资渠道。只有拓宽投资渠道, 才能使经济发展回归到正常发展的渠道。

三是解决就业渠道短缺的问题, 尤其是高端人才就业难的状况, 每年近700万大学毕业生、几十万研究生就业成了难题, 是很大的社会问题。可以通过经济鼓励和人才使用政策调整, 引导这些人才向基层流动, 向边远地区流动, 向最需要的艰苦岗位流动, 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 优先进入公务员队伍或在重要岗位任用。

四是解决独立性、整体性、前瞻性战略设计短缺问题。应组织智库深入研究一些大事提出独立见解, 政府通过对公共政策采购的方式进行选择, 提高政府的回旋和斡旋的空间和主动性。体制外智库也好, 体制内研究机构也好, 都应发挥更大的积极性, 形成中国软实力。

浅议人性化办案反贪工作新挑战 篇2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改,职务犯罪,执法理念,人性化

目前, 司法实践中虽然典型的刑讯逼供现象已鲜有发生, 但是通过“疲劳战”、“车轮战”等变相或打擦边球的方式强行获取口供的现象却还一定程度的存在。近年被法学界称为“国内非法证据排除第一案”的宁波鄞州章国锡受贿案等案件的曝光, (1) 使公众对反贪部门执法办案方式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 这将影响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而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 特别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 对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办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做到文明规范执法, 更应实行人性化办案, 通过刚柔并济, 实现所办案件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人性化办案的概述

(一) 人性化办案的概念

所谓“人性化办案”, 就是要依照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改变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 将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落到实处,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情感化操作, 消除因人为因素给当事人带来的“不平等”, 通过在办案过程中尊重人格、讲究人道、保障人权实现侦破提速的良性循环。对于反贪部门而言, 人性化办案就是在法律框架内通过有效的人性化细节处理, 缓解当事人, 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的对抗心理, 建立信任关系进行有效交流, 在尊重人权的基础上顺利打开案件的突破口, 快速侦破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

(二) 自侦案件实行人性化办案的意义

1. 有利于缓解当事人的对抗情绪, 促进有效交流, 提高办案效率。

反贪部门自侦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见多识广、位高权重, 一旦接受讯问他们往往会因为心理落差大、畏罪心理强而产生抵触情绪, 以激烈或消极的态度进行对抗, 处理不当容易使审讯陷入僵局。办案人员如能在对犯罪嫌疑人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基础上, 注重人性化办案的细节体现, 就有可能让犯罪嫌疑人逐步打消顾虑, 从对抗转为合作、配合甚至依赖, 在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交流, 从而积极主动地交代问题。因此, 人性化办案作为一种润滑剂, 有利于办案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攻心策略, 在侦查审讯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而降低办案成本, 提高办案效率。

2. 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体现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权的执法理念。

刑事诉讼法向来有“小宪法”之称, 刑事诉讼活动多与个人权利密切相关。新《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 不仅与宪法的内容相衔接, 同时也统领整个刑事诉讼规范, 进一步强化对诉讼当事人的权益保护。受传统执法观念的影响, 多年来检察机关的反贪执法办案工作一定程度地存在“重打击轻保护”的片面价值取向, 特别是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不够。然而, 司法文明的表现之一就是对人权的尊重, 反贪部门及其办案人员以人性化的态度对待当事人, 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有利于推动司法进步。

3. 有利于塑造规范文明的办案形象,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反贪人性化办案体现法律温情的一面, 不仅让犯罪嫌疑人深切体会到反贪部门的公正执法与保障人权, 使犯罪嫌疑人的心灵受到感化。同时, 反贪办案人员将人性化办案理念融入到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 让所有案件当事人及其家属都感受到人文关怀, 这必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反贪部门执法办案赢得社会支持。这种正面的舆论支持不仅能反作用于办案, 形成良性循环, 而且能有效防止恶意攻击、诬陷办案人员现象的发生。

二、人性化办案的法理支撑

(一) 法理分析

在西方思想史上, 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 这是人本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2) 这个思想后来在西方社会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而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人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 恰如以人为本法制化是我国现代法治的必然选择。但是“权力总是趋向于无限的扩张, 而权力扩张的最大受害者是人权”。 (3) 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法制, 必须让权力源于权利的同时服务于权利。因此, 国家权力行使的正当性要通过对权利的保护来实现和衡量, 公权力行使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人权。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虽然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公权力, 反贪部门行使侦查权, 但是权力的行使不能漠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 否则侦查机关的侦查权就丧失了其正当性基础。为了实现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平衡, 反贪部门侦查权的行使必须依法定程序, 不仅不能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 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而人性化办案方式就是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 改变传统的强攻硬取型的纠问式审讯模式, 通过人性感化和攻心策略达到以智取胜。

(二) 实证分析

1. 宪法。

人权保障是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 也是司法活动应当体现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早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条款写入了宪法。人权入宪标志着我国已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既然国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要求尊重与保障人权, 那么反贪部门的执法办案也必须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而人性化办案就是保障人权的执法理念在反贪部门的具体实践。

2.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

修改后的刑诉法多处体现了以人文本的人文关怀精神: (1) 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 (2) 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3) 在严禁刑讯逼供的规定后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 (4) 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排除在强制到庭的证人范围之外, 体现了基本的人伦情感。因此, 新刑诉法背景下, 反贪部门的执法办案更应准确理解其人性化的立法精神。在办案中做到以人权为核心, 在尊重法的精神和法定权利、遵守法定程序的基础上, 充分关心人、尊重人, 在事关人本性的事务中不作苛责, 兼顾人的正常情感、理性和需要, 尽量以仁慈、人道、温情的方式执法。 (4)

三、人性化办案的路径选择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反贪工作的办案人员, 笔者深刻体会到在办案实践中贯彻人性化办案理念的重要性。结合反贪部门的办案实践, 归纳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供探讨。

(一) 人权保障

在案件初查、立案阶段就充分关注犯罪嫌疑人的健康状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犯罪嫌疑人到案后, 在第一次讯问时及时安排法医详细询问记录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病史病历和服药情况, 并进行量血压等常规检查, 如果犯罪嫌疑人身患病确需治疗, 应及时送往医院开通绿色医疗通道就诊, 并联系家属通知配备常用药物。此外, 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 对犯罪嫌疑人提出的合理要求, 尽量给予满足。与看守所形成联动机制, 通过狱医密切关注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和情绪波动, 确保犯罪嫌疑人的生命健康。审讯期间,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谈话时间, 谈话一般不超过晚上十二时, 保证犯罪嫌疑人每天至少有八个小时休息时间。不但保证提供必要的饮食和饮水, 还可根据谈话需要提供水果、香烟等, 使犯罪嫌疑人在细节处体会到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公正、公平。如温岭市人民检察院查办的原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科副科长王某受贿案, 初查期间获知王某正处于癌症术后恢复期, 办案组全体人员专门邀请医院肿瘤科专家讲解相关病理症状及应对等, 随后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周密的安全预案, 审讯期间对其饮食作息等方面充分照顾。鉴于王某在羁押场所无法获得较好的治疗环境, 检察院果断对其变更为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王某被检察机关种种人性化举措感动, 很快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并当庭认罪。

(二) 柔性执法

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格, 不仅是为了照顾他们的颜面, 更重要的是让其感受到办案人员对他们的尊重, 进而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在依法传唤当事人时, 尽量避免使用警车带人。如家中有人需要当事人照料的或有急事需要处理的, 可在不影响办案的前提下, 待其安排妥当后再接受讯问。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住所等进行搜查时, 应尽可能避开或要求当事人家中的未成年人、老人回避, 并做好家属的情绪安抚工作, 减少因搜查活动对其家人产生的心理刺激和负面影响。同时要求无关人员离场, 避免邻居的围观、议论, 减少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如温岭市人民检察院传唤一名行贿人前了解到其正陪护父亲在外住院治疗, 办案人员没有急于求成, 而是待其数日后回家安顿好家人后再将其传唤到案。该行贿人获知这一情况后不住向办案人员表示感谢, 不但放弃了原来攻守同盟约定后死扛到底的心态, 而且很快交代了其向多人行贿的犯罪事实。

(三) 人性感化

长期以来, 受“口供为王”的证据意识影响, 反贪部门办理自侦案件往往十分注重口供的获取。但实践中, 犯罪嫌疑人不仅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 而且还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单一的依靠强攻硬取型的高压态势获取口供往往容易让犯罪嫌疑人以消极态度对抗, 此时如果办案人员能转变办案思路, 通过真诚、尊重、关怀的方式感化, 用真情、真心和真意突破犯罪嫌疑人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那么必将达到以柔克刚的良好效果。如适逢犯罪嫌疑人生日, 办案人员为其购买生日蛋糕庆生;谈话至用餐时间办案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在审讯室一起用餐;通过微小的细节打动他们。审讯过程中, 给予犯罪嫌疑人与办案人员同样的伙食待遇, 甚至根据其饮食口味进行点餐, 以生活细节的平等和关怀换取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促使其尽快瓦解心理防线, 转入交代问题的正轨。如温岭市人民检察院查办的原温岭市东海塘管理局局长助理江某受贿案, 侦查羁押期间恰逢其母病危想见其最后一面, 该院获悉后及时安排江某出所探母, 促使其彻底认罪伏法, 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江某家属也对检察机关人性化办案心存感激, 使本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了很好统一。

四、结语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和理智的体现”。 (5) 人性化办案是“人性化”与“执法”的有机统一, 正是法律“神和理智”的表现。以人为本、尊重人权, 使法律不仅有力度, 更有温度。在新刑诉法背景下, 反贪人性化办案与当事人产生良性互动, 是执法技巧的提升与完善;与社会舆论形成良性循环, 是反腐正能量的积聚和推进。它在让习惯于敬畏法律威严的民众感受到法律温情一面的同时, 也最大限度地彰显了司法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品泽.人本精神与刑事程序——人权保障的一种探索[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

[2]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M].法律出版社, 1999.

[3][英]冯.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 (第一卷) [M].邓正来等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4]张德淼, 陈柏峰.法律人性化——一个概念的澄清[J].法商研究, 2005, (1) .

[5]成启峰.章国锡受贿案——非法证据排除第一案[OL].http://www.66law.cn/goodcase/14979.aspx, 2013-3-17.

①成启峰:《章国锡受贿案——非法证据排除第一案》, http://www.66law.cn/goodcase/14979.aspx, 2013-3-17。

②张品泽:《人本精神与刑事程序——人权保障的一种探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51页。

③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第203页。

④张德淼、陈柏峰:《法律人性化——一个概念的澄清》, 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

世界反贪新战略 篇3

(一) 人权保障已成发展趋势, 程序正义要求更加严格

传统反贪办案实践中, 过多地侧重于对犯罪的惩治, 忽视了对人权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 人权保障不断的体现在立法中, 例如:“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和“非法证据排除”入法, 规范侦查讯问程序、律师第一时间介入等。与此同时, 长期以来, 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并没有在我们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尊重, 刑讯逼供、秘密羁押、超期羁押等痼疾屡禁不止。此次新刑诉法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裁判规则等强化了程序对侦查工作的制约, 如在无罪推定与不得自证其罪的吸收上, 突出了程序正义的价值;上述这些都说明了程序正义在我们以后的侦查工作中将越来越占有突出的位置。

(二) 职务犯罪侦查观念、方式、能力存在不适应

在检察机关传统的办案实践中, 存在着片面追求“一元化”的价值取向, 造成部分办案人员的执法观念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一是片面强调办案数量, 忽视办案质量与效果, 机械办案, 就案办案, 甚至为了获得口供而采取刑讯逼供, 变相打擦边球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传统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也已经不适应法治进步的要求, 不重视初查、侦查手段单一、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会随着犯罪手段的日益智能化、多元化而不断放大。此外, 我们一些侦查人员在侦查审讯中还存在不积极、不主动、不重视团队协作配合, 缺乏侦查谋略等问题, 以及对新侦查手段的探索、对新技术的学习运用上还存在不适应, 这些简单粗放的办案模式显然与当前理性、平和、文明的反贪办案理念还存在差距。

(三) 职务犯罪呈现新变化, 反贪专业化要求迫切

当前,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生深刻变革, 贪污贿赂犯罪呈现出新的变化:犯罪形式不断翻新、手段日趋复杂化、智能化、隐蔽化;窝案、串案频现;跨地区、跨国犯罪继续增多, 追逃、追赃难度增加;利用影响力犯罪等新型犯罪不断出现。①这些都给反贪办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与之对应的, 我们当前的专业化建设仍存不足:在人、财、物上长期实行以块为主的“各自为政”管理体制;在管理业务上实行以条为主的“分兵把守”体制;侦查人员总量小, 能独立办案的侦查员缺乏;专业结构不合理, 预审、指挥、追逃追赃等专门人才和专家人才不足;主观积极性不足, 线索发现能力不强, 上述这些已经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们侦查办案的有效展开。

二、新刑事诉讼法语境下应做好四个更加推动反贪污贿赂工作科学发展

此次刑诉法的修改, 较好的兼顾了贪污贿赂案件侦查的特殊性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普遍性, 既借鉴吸收国外先进做法与经验, 也未采用脱离我国自侦工作实际的“休克疗法”, 因此, 鉴于立法的科学性与超前性, 面对刑诉法修改带来的挑战, 反贪工作应结合当前实际从五个方面实现科学发展。

(一) 更加重视理念作风转变

1.积极转变理念, 认真开展探索

新刑诉法更加重视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及干警在执法理念上要做好如下转变:一是从重打击轻保护向打击与保护并重的执法观转变;二是从重实体轻程序向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执法观转变;三是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执法观转变;四是从局部本位向全局本位的执法观转变。②同时, 由于监视居住、逮捕等强制措施适用更趋规范严格, 以及律师介入侦查提前, 反贪办案虽面临巨大挑战, 但要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观决不动摇。此外,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一定要树立以合作为中心的执法观, 积极探索侦查一体化、侦防一体化、信息统合一体化等新途径、新方法。

2.坚持科学办案, 确保质效双赢

一是检察机关反贪部门要从遵循反贪办案规律出发, 从战略的高度加强长远谋划和全局统筹, 要处理好数量、质量、效率、效果、规范、安全的关系, 要围绕服务地方发展这一中心, 突出办案重点, 实现办案政治、社会和法律效果的统一。二是坚持反贪办案与刑事司法政策有机统一, 在保障人权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强制措施, 使强制措施的运用更好地服务反贪办案需要。同时, 办案中要坚持人性化执法与严格执法相统一, 既要对重特大职务犯罪案件从严从快处理, 也要在办案中融入温情执法理念, 促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此外, 办案中还要坚持风险评估与风险决策相统一, 将不利于办案的因素减至最少, 时刻注意在办案中化解矛盾, 主动做好群众和舆情处理等工作。三是要从科学可持续发展出发, 重视建立科学化的反贪制度和考核机制, 创新反贪人才培养方式, 从而夯实反贪基础工作, 为实现反贪工作深入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 更加重视侦查模式转型

1.注重侦查谋略, 用好强制措施

由于新刑诉法中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等原则的引入, 反贪办案中要更加重视侦查谋略运用, 通过强化审讯预案的制定、审讯谋略的灵活运用等, 强化讯问质量, 对于讯问的目的与要求、步骤与重点、策略与方法及怎样解决讯问中可能出现的僵局和紧急情况等, 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③同时, 对于新刑诉法明确赋予的强制措施,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办案中要积极研究, 从有利于侦查工作角度, 与其他侦查措施有机组合, 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 适时适当灵活运用, 围绕有利于侦查工作的开展来决定, 确保用好用足。此外, 还更加重视立案前的初查工作。准确把握初查、立案时机, 有效运用查询、询问等不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 做好查案的基础性工作。④同时, 侦查中要从公诉、审判角度客观全面及时收集证据, 要研判分析相关证据会对后续诉讼所造成的影响, 要加强外围调查取证和完善固定证据。

2.丰富侦查手段, 探索科技强侦

面对当前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增强, 原来的侦查手段必须丰富和完善, 狱侦不但能够很好解决律师提前介入给侦查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也有利于反贪线索深挖和下一步侦查工作的开展。同时, 要在具有不同优势的检察机关间积极联系协调, 利用各类资源, 加强衔接, 积极探索以协作的方式强化狱侦工作。此外, 新刑诉法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要探索和充分利用各种技术侦查措施, 如监听、监控等。此外, 还要加强科技强侦, 加快电子取证、手机定位、话单分析及心理测试等装备的应用, 以有效增强反贪部门办案能力。

(三) 更加重视规范执法办案

1.严格办案程序, 提高规范水平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应当借助刑诉法修改契机, 严格依法办案, 坚决杜绝打擦边球, 严禁超时等违规甚至违法现象的发生。要从以前重案件数量和大要案比例向重数量、重质量、重规范三重上发展。同时, 要建立案件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规范、文明及安全问题相关职责, 确保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反贪部门、每一个执法岗位、每一个办案环节和每一位反贪干警。对于不遵守规定, 严重违法违规的要及时落实责任追究制, 进一步增强干警的规范意识, 这既是为了规范办案行为, 也是为了更好保护反贪干警。

2.严把取证规则, 排除非法证据

规范反贪办案关键在于规范取证, 确保证据合法有效。反贪办案中为防止因非法证据排除导致案件办理陷于被动,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今后要不折不扣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 严格执行收集证据的禁止性规定, 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收集证据, 确保证据收集合法性。同时还应建立专人证据审查机制, 培养专门证据审查人员, 加强对所办案件的事中及事后集体审查把关。尤其对言词证据定案的贿赂案件, 要重点审查口供与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细节, 注意发现取证的瑕疵和证据之间的矛盾, 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强。⑤此外, 反贪部门还要对办案中具有指导意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案例进行收集整理, 更好地规范反贪取证工作。

(四) 更加重视信息基础工作

1.推进侦查信息化建设, 重视信息收集运用

一是应当积极搭建信息快速查询平台。2011年高检院联合公安部等15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实名制信息快速查询协作执法机制的实施意见》,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要把握这个契机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信息快速查询平台, 破解信息共享难题, 优化整合信息资源, 为信息化条件下反贪办案工作提供助力。二是继续做好“五库”建设。检察机关反贪部门要继续加强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库、行贿人信息库、重点行业信息库、重点工程建设信息库以及参考资料信息库的“五库”建设。除了必须录入的案件信息外, 还要录入相关人员的主要生活习性、脾气性格等, 以及重点行业的特点、行业潜规则等, 拓展信息广度。同时要对收集的信息定期进行汇总梳理, 并对成案率、拓展可能性、侦破难易程度以及案件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真正做到信息收集、信息研判、信息传递三同步。

2.加强外部合作, 提高办案效率

新刑诉法要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必须加强与相关司法行政部门及行业性的律师协会的合作交流, 学会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 通过交流沟通, 处理好与法院、公安、国安、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关系, 尽量使这些部门能够给反贪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使律师能够积极听取检察机关侦查部门的意见, 实现侦查部门与律师的良性互动。此外,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还要更加注重办案效率, 快侦快结。要坚决摒弃办案拖拉, 战线过长等现象, 在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 整合侦查资源, 确保快侦快判,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出现。

3.强化队伍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

反贪工作环节多, 针对强制措施适用、审讯、办案安全等较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要切实加强案件管理, 要以制度管人, 坚决做到队伍管理“零容忍”。此外, 新刑诉法使得反贪工作压力更大、风险更大、强度更大, 检察机关反贪部门负责人应多关注新刑诉法实施前后干警的思想动态, 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纠正。对于当前反贪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骨干缺乏, 人员进出较为频繁的问题, 要在如何培养业务骨干, 保持队伍稳定上下功夫。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 使反贪干警敬业爱岗, 甘于奉献。

摘要:刑事诉讼法被称为“宪法的测震仪”和“小宪法”, 它的修改标志着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人权保障与程序正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此次修改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带来较大影响, 反贪污贿赂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 面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 此次修改中有关程序公正、人权保障等方面在法律上的确立, 必然会对反贪部门传统的侦查理念及模式等带来新的挑战, 对于此不能回避, 唯有积极正视这一现实课题。

关键词:新刑诉法,职务犯罪,案件侦查

注释

1《把腐败当社会病医治》, 作者:沈望舒, 载《瞭望》, 2010年第51期.

2见http://js.jcrb.com/llyj/201206/t20120613_882479.shtml.

3http://www.wenmil114.com/wenmi/xinde/sixianglilun/2009-06-08/20090608143098.html.

4《修改后的〈律师法〉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作者:袁卫, 载《犯罪研究》, 2008年5期.

世界反贪新战略 篇4

关键词:路透社,新媒体战略,转型

通讯社诞生于19世纪初, 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全球化的进程, 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大大提升, 于是作为信息批发商的通讯社营运而生。新华社唐润华认为, 世界性通讯社就是“依托遍布全球的采集网络、领先的技术手段、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采集和发布新闻信息”的机构。[1]作为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近年来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 提供新闻报道给报刊、电视台等各式媒体, 向来以迅速、准确享誉国际, 并在128个国家运行, 成为世界上历史最久、最有权威的通讯社之一。

一、面临的竞争及挑战

2001年, 唐润华和孙镜合著了《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一文。他们提出互联网络对通讯社的发展带来了两个重大挑战:一是网络作为人们方便接触的信息载体将一大部分受众从传统媒体市场夺走, 所以使得传统媒体对通讯社提供信息的数量下降。另一方面, 数字技术为网络带来的大容量存储功能, 网络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信息汇总平台, 这样威胁到了通讯社的职能。[2]进入21世纪后, 路透集团开始走下坡路, 屡次调低盈利预期, 并不断传出裁员的消息, 2002年终于出现首次巨额亏损。此次亏损受到了来自网络的经济泡沫和西方经济衰退带来的连锁反应。在2001年7月路透社更换了CEO后, 新的领导者又重新带领路透集团走上了复兴之路。[3]坚持发展金融信息业务, 使身临险境的路透集团起死回生。路透社作为一家私营企业, 在新媒体时代更是走在时代的前沿, 根据客观形势和内部情况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经营方针, 每次调整都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二、新媒体战略

(一) 与雅虎合作建立“you witness news”草根新闻

路透社为了大力扩展信息的来源, 将受众使用新媒体的主动性这一特点利用起来。2006年5月与雅虎合作建立起公众投稿系统——“you witness news”, 在路透社网站www.Reuters.com上开通, 接受广大媒体用户的自制新闻信息。普通公众都可以为路透社提供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稿件, 成为路透社的自由通讯员。[4]由于已经有数亿用户在使用拍照手机, 他们能够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和录像。公众投稿系统为路透社的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 扩展了新闻信息采编渠道。

(二) 重视技术, 改进传播手段

“真正的传播革命所要求的, 不只是讯息传播方式的改变, 或者受众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之间时间分布上的变迁, 其最直接的驱动力, 一如以往, 是技术。”[5]路透社一向重视利用最新科学技术, 其创始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提出的“紧跟电讯”, 就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它表明, 路透社始终紧盯最新科学技术前沿, 用以引导自己业务的发展, 开拓自己的产品市场。

(三) 讲求时效

路透社的新闻一向以“快捷、及时”著称。路透把“新闻要快, 要客观, 要敢于冒险”作为该社发布新闻的指导方针, 为了征求时效, 抢发新闻, 路透社总是千方百计, 把握时机, 力求出奇制胜。路透社对金融市场信息的传递更是快得惊人, 当今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往往是以秒来计算的, 路透社的信息发布系统能将世界各地的金融和外汇交易市场的信息及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四) 将自身定位于企业, 利用“差异优势”“合并重组”模式

“差异优势”有两个基本要点:其一是“差别”, 其二是“优势”。路透社在经营中善于将自己的弱点隐藏起来, 将自己的优势做大做强。在地理位置上选择了伦敦金融街, 相比较其他信息提供者, 地理位置为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便于向银行和股票投资者传递金融信息。相对于美联社的“非营利性组织”和法新社的“非营利性的自治公共组织”状态而言, 成长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路透有着标准的企业化发展模式。路透社每逢陷入资金困境, 总是能够通过套用企业化运作模式, 在不断的重组合并中发展壮大。

三、中国媒体的转型路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媒体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新华社被称为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 尽管如此, 其与西方的通讯社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更何况国际性媒体都在想尽办法突破创新, 加快新媒体转型,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种全球生态媒体的转变就要求中国媒体在世界传统媒体中寻求突破, 探索转型。由于全球化的发展, 市场对金融信息的需求大大增加, 新华社已于2008年开始效仿路透社推出金融信息产品服务平台“新华08”, 学习路透社先进的经验来打造好这个平台。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的成立被新华社称为是1980年代办报刊、1990年代办新闻网之后的一次重大体制改革和战略转型。[5]但由于我国新闻媒体是“事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 所以对国际性媒体强势并购战略并不适用。因此, 中国媒体在转型中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探索出真正适合中国发展的转型路径, 整合优势资源而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发达国家, 借鉴路透社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媒体的发展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264-265, 267-269.

[2]唐润华, 孙镜.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J].中国传媒科技, 2001 (7) :6-8.

[3]杨燕梅.路透集团是如何扭亏为盈的[J].中国记者, 2004 (8) :53-54.

[4]龚伟同.打破路透社百年记录的CEO[J].商务周刊, 2001 (5) :52.

世界反贪新战略 篇5

(一) 在案件线索上就要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要做好线索评估工作, 排除获取证据可能性小、没有可查性的线索;其次对有价值的线索进行深入分析, 制定科学的周详的初查计划。对线索进行细致的筛选和评估, 集中力量进行全面的初查。

(二) 研究建立规范高效的初查工作机制

成功的初查应该是通过大量前期调查, 获取有力证据、证据之间相互形成基本链条, 足以突破被调查对象心理防线。要达到初查的理想效果, 我们必须研究探索建立一个系统的初查机制。规范强化初查工作过程。制定初查内容、方法、结果评估等初查制度, 细化其流程, 切实保障初查工作充分、全面进行, 挖掘初查广度和深度, 有效提高初查工作效率。改变过去依赖零星证据就去接触被调查对象“拼口供”做法。

二、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及刑诉规则关于律师介入侦查阶段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一) 讯问前准备工作要做好, 要比以往更充分

首先要做好初查工作,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初查工作。对嫌疑人基本情况了解要充分, 包括嫌疑人自然情况、犯罪手段、行业特点、行业规定、犯罪规律等。在初查阶段就要拿到有利证据, 甚至是达到立案标准。其次要做到审讯要有充分的预案, 包括律师介入可能出现的问题、审讯环境、审讯人员的安排等要做好充分准备。第三要全面提升秘密侦查的能力和水平, 充分利用技术侦查措施。

(二) 讯问的方式、方法要比以往更系统、更多元化

首先审讯要连贯, 一气呵成, 组织多组审讯, 人员形成梯队, 增加审讯力量。其次是掌握好出示证据的时机。由于律师的介入, 嫌疑人的侥幸心理会增加, 出示证据的时机是突破心理防线最关键的环节。三是要关注审讯的情况变化。在审讯过程中, 组织多组审讯人员观看审讯过程, 及时调整审讯方案, 形成审讯内讯问, 审讯室外有指导的审讯方式。

三、关于适应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及刑诉规则新规定, 如何在规定时间内规范讯问、提高讯问水平和突破能力

(一) 提升讯问人员的业务素质, 因为讯问过程中, 讯问人员是主体, 全面提高讯问人员的讯问水平和突破能力, 是在规定时间内突破案件的关键

一是要注重提高审讯人员的意志品质, 要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二是注重提高业务知识的不断补充、更新;三是加大对审讯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

(二) 做好审讯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对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了解要更充分。对被审讯对象的出身、文化程度、工作阅历、性格特点、社会关系、家庭状况等有全面细致了解。二是侦查工作部署要更充分坚定审讯人员信心、审讯节奏的把握, 审讯局面的控制方面都要部署到位。三是审讯预案制定要更充分。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导致不可控因素的增加, 在审讯方面表现会更突出。因此, 审讯预案的制定要注意“穷尽”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做到周密部署, 不遗漏点, 尽量减少不可控因素给审讯工作带来的被动。

(三) 控制好审讯过程

一方面要关注审讯中的情况变化, 适时调整审讯策略。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出示证据时机。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给予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时间和空间相对宽松和自由。因此, 在讯问犯罪嫌疑人前对已掌握的一些事实和情节以及证据应当有所保留, 在什么时间, 什么情况和以何种方式出示证据, 一定要选择好。

四、关于反贪侦查实践中如何区分并规范适用现代侦查技术手段与技术侦查措施

(一) 技术侦查手段和技术侦查措施概念和包涵的范围不同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关于技术侦查措施有具体规定。技术侦查措施为技术侦查手段的前置条件, 只有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 才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技术侦查手段从内涵上要大于技术侦查措施, 它包涵了技术侦查措施。两者相比技术侦查措施有明显的特征是:一是必须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二是必须是在立案后方可使用;三是按照规定应有特定的机关执行。

(二) 工作中如何使用技术侦查措施

1.对贪污贿赂案件申请技术侦查措施, 不限于那些立案时属于重大贪污、贿赂的案件。对那些立案时不属于重大贪污贿赂案件, 但是, 随着侦查的进展, 嫌疑人的涉嫌犯罪数额不断增加, 达到重大的标准时, 如果有必要, 也可以申请技术侦查措施。

2.技术侦查措施中获得的录音录像等电子证据以及其他物证、书证, 应该视情况在突审中使用, 使其成为讯问犯罪嫌疑人的重要工具, 使得嫌疑人最终交代其犯罪事实。

3.积极探索对重大贪污贿赂案件采取以事立案的方式, 解决立案后对于相关涉案嫌疑人的技术侦查措施、立逃、监视居住等问题。

五、关于适应反贪侦查工作新形势新要求, 如何构建和应用“信息引导侦查”机制

建立“信息引导侦查”机制, 首先, 要树立侦查人员信息引导侦查的侦查观念。加强侦查人员对于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的需求意识、质量意识、开发意识、信息主导意识以及合理利用信息的意识。其次, 通过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渠道, 快速落实涉案人员的相关信息, 为案件的成功办理争取时间。检察机关应当建立与公安、工商、房管、车管、电信、银行、证券、边检等相关部门通畅的信息渠道, 从初查开始, 可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 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涉案人员的户籍、家庭成员、家庭财产、名下公司、房屋、车辆、股票、护照等信息, 提高侦查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刚.公安机关“大情报”战略体系的建设构想[J].警察技术, 2007 (6) .

[2]焦晓峰, 周军.浅议新形势下反贪侦查模式的转变[J].法制与社会, 2011 (12上) .

[3]李双其, 曹文安, 黄云峰.法治视野下的信息化侦查[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1.

世界反贪新战略 篇6

一、《刑法修正案 ( 九) 》在司法实践层面上对反贪侦查工作的影响

( 一) 贪贿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的修改提高了立案的门槛。《刑法修正案 ( 九) 》将贪污受贿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从“四档固定数额标准”修改为“三档弹性区间+ 情节标准”, 将不再单纯依赖犯罪数额来确定, 有利于更好地做到罪刑均衡。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的界限, 将由两高通过司法解释来予以确定, 可以想见, 犯罪数额依然是判断贪污受贿犯罪情节严重程度的核心因素, 鉴于各地经济情况不一、收入和物价的增长、国民预测可能性的变化等因素, 各地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掌握的入罪标准肯定会比之前的要高。从司法实践来讲, 检察机关可能需要掌握更多、质量更高的犯罪线索才能启动初查程序, 或是在确认更高的涉案金额后才能立案。

( 二) 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处对反贪侦查的影响。《刑法修正案 ( 九) 》在惩处行贿犯罪方面的修改有: ( 1) 增设了第390 条之一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 将对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行贿规定为犯罪; ( 2) 调整了行贿罪的罪刑结构, 一是增加了罚金刑, 二是改变了行贿人可以减轻、免除处罚的量刑情节, 今后行贿减轻或者免除刑罚必须满足“犯罪较轻的, 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 或者……”。这些修改给反贪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其一, 贿赂犯罪往往是一对一的犯罪, 证据收集和案件突破往往依赖于行贿人的配合, 增加行贿人免除刑罚的难度, 易导致行贿人与受贿人形成攻守同盟, 增加侦查工作和获取犯罪证据的难度。其二, 如何界定“关键作用”、谁来确定“关键作用”、如何出具相关证明材料等问题有待于明确。

( 三) 贪污受贿犯罪数额标准的提高对反贪侦查带来的衍生影响。首先, 量刑标准的提高, 尤其是基层检察院, 在单笔涉案数额不大的情况下, 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逮捕措施的采用。其次, 涉案金额的提高, “数额+ 情节”的规定, 对检察机关限制律师会见带来了难度, 不利于口供的稳定②。最后, 对于如何确定大要案标准, 如何正确考核反贪工作带来了影响。

二、以新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应对《刑法修正案 ( 九) 》带来的挑战

( 一) 侦查重心前移, 做好初查工作。相关规定倒逼检察机关把侦查重心前移, 做到初查精细化、专业化, 在线索受理之初即对全案有通盘谋划、对整个案件证据链条进行全面谋划, 对能够影响立案、拘留、逮捕、讯问等工作的关键证据采取精细化收集、固定和保全, 力争做到在接触初查对象之前和律师介入之前将绝大部分关键性证据依法固定好, 再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对接, 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保证强制措施的顺利采用, 确保案件能够顺利侦破, 实现从“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证供结合”的侦查模式和建立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证据体系转变。

( 二) 强化“侦查信息化”与“侦查装备现代化”建设。一方面, 贪污贿赂犯罪通常没有明确的受害人和明显的犯罪现场, 挖掘案源比较困难; 另一方面,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交流方式的革新, 比如微信等, 如何提取证据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首先, 强化信息建设, 夯实反贪侦查工作基础。建立侦查信息网络系统管理, 对贪污贿赂犯罪侦查工作的档案资料、案件线索等动态信息进行管理和应用。其次, 与工商、税务、银行、通讯、公安、房产、建设等部门联网建设信息共享机制, 畅通信息查询渠道; 最后, 加强科技装备建设、配置和升级侦查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和技术器材, 以智能化、科技化的侦查手段加强办案。

( 三) 建立侦查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制度。首先, 建立一套侦查人员的职业专业化制度, 包括职业准入、职业培训、职业道德、职业保障等机制, 对侦查人员实行严格的选拔和淘汰。其次, 优化检察侦查人员主体结构, 把精通法律专业知识和某一 ( 几) 个领域专业知识, 具备意识、谋略, 能够熟练操作技术手段的人才纳入侦查队伍; 再次, 对侦查人员要有独特的培训手段和方向, 着重培养其自己的讯问方式、办案风格, 让每个侦查人员发挥出潜在的优势; 最后, 对侦查人员的各种侦查行为和强制措施的规范、权限、工作流程、监督机制等都应予以制度化、具体化。

另外, 检察机关要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信访部门、审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拓展案源。

摘要:《刑法修正案 (九) 》于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刑法典的修订中, 体现了更加严厉惩治贪腐犯罪的立法精神, 相关规定对现有反贪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以新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应对, 本文着重论述在司法实践层面上的影响和应对。

关键词:定罪量刑,标准,反贪侦查

注释

1

上一篇:焊接工程管理下一篇:石油钻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