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的故事

2024-06-30

投笔从戎的故事(精选4篇)

投笔从戎的故事 篇1

投笔从戎的故事正文

汉明帝时,匈奴联络了西域的几个国家,经常掠夺边界上的居民和牲口,班超气愤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闷在书斋里写文章呢?”他把笔杆扔了,就投军(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从戎”就是从军)去了。

公元73年,执掌兵权的窦固派班超为使者,先去联络西域,斩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再去对付匈奴。班超带着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到了鄯(shàn)善。鄯善王归附了匈奴,但匈奴还是不断地向他勒索财物。这会儿汉朝派使者来了,他们殷勤接待。从张骞通西域以来,西域和汉朝不相往来又有65年了。班超住了几天,匈奴的使者到了。鄯善王怕得罪匈奴,故意冷淡班超他们。

班超想了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去袭击匈奴使者住的帐篷。到了半夜里,班超率领壮士去把匈奴使者的帐篷烧了,并杀了匈奴的使者和三十多个随从。鄯善王听到匈奴的使者给杀了,亲自来到班超的帐篷里,说今后一定听从汉天子的命令。班超安慰了他一番。鄯善王表示真心和好,就叫他儿子到洛阳去学习汉朝的文化。

班超回到洛阳,窦固向汉明帝奏明了班超的功劳。汉明帝派班超再去结交于阗。班超把带来的绸缎等送一份给于阗王和他手下的大官。于阗派自己的儿子去学习汉朝的文化。这以后,西域龟兹(qiūcí)(今新疆库车一带)、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等国也跟着和东汉交好了,恢复了张骞当年的局面。

公元75年,汉明帝害病死了,太子即位,就是汉章帝。

班超接到了诏书,准备动身回汉。疏勒国的一个将军流着眼泪说:“汉朝扔了咱们,咱们用什么来抵挡匈奴呢!与其那时候死,不如今儿就死了吧!”说着就自杀了。

班超经过于阗,于阗王和大臣们抱住班超的马腿不放。班超只好上书给汉章帝:西域各国如果失去了依靠,只好去投靠匈奴,再来侵犯中原。汉章帝看了奏章,就让班超继续留在西域。汉章帝病死后,太子即位,就是汉和帝。

后来,汉和帝派中朗将任尚为西域都护去接替班超。公元18月,七十一岁的班超回到洛阳,9月里病故。

延伸阅读:投笔从戎成语

[释义]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

[例句] 如果你现在想投笔从戎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够做到的。

投笔从戎的故事 篇2

一、心与象会, 迹与心合

绘画创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思维活动。山水绘画同一般绘画创作活动一样需要经历“观察体验”和“通过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将形象表现出来”两个部分。中国山水画家从体验之初就有着独特的共性。最早的山水画论, 宗炳的《画山水序》就提出:“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 说明古人早在山水画的发端之初就将“山水”同“道”的体悟放在了同样高度。画山水, 观山水画也如同游历真山真水一样可以品山水之“道”, 圣人之“道”。这种感通山水的“道”经过“应目”“会心”, 又抒写于平面之“道”, 它们是相通的。

古人有云:“意在笔先”。想要形成具体的笔墨语言构成艺术形象是需要事先构思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对笔墨的理解更多的是从表现手法, 画面经营、章法构图一类的技术性的方法入手的。这种方法在整个创作活动中表现出的是表层的、机械的, 而不是当作在一种感性的整体的实践领域去探索与判断。以往美术作品的创作构思过程, 经常是伴随着一张又一张的草图而进行的, 用画家的话来说, 这是将内心视觉形象转化成作品的预备性草图。而中国山水画中从形象的酝酿到形象的形成是离不开笔墨思维的存在。所以在实现“应目”与“会心”之时, 心中已经有了一种之前绘画实践中所驻下的笔墨思维, 这种笔墨思维是形式化、技巧化、情绪化的, 是贯穿由观察到笔墨实践整个过程的, 并不只是在画家落墨、欣然运笔之时才开始运用的技巧。如明代董其昌途经“晋陵道中, 望远岫平林, 坡陀岸溪, 一一如画。秋色正佳, 舟行间适, 随意拈笔, 逐得十景”他在看到“远岫平林, 坡陀溪岸”之时已经运用了笔墨的构成, 所以才能“随意拈笔, 逐得十景”。由此, 可以看出笔墨语言在画家观察体验之时已经有了。笔墨语言的即兴构成能力是创作过程中有机的一部分, 是画家植根于潜意识的思维方式。笔墨思维在形成视觉形象之初就已经形成转化为了笔墨语言。目中之“道”之所以能进入画家的眼中成为艺术创作, 是因为早已经有了心中之“道”。

二、技近乎道, 境近于心

中国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决与笔墨的发展。“笔墨”不再是一种工具, 在整个创作思维中由工具渐渐演变成了目的。自书法的笔法引人画法, 古代文人作画的运笔带来了书写本身的精神快感, 而且种状态也体现出一种随机应变, 化机在手的感性特征。笔墨在不经意间显现, 一笔贯众笔, 笔笔相生。笔墨语言的应用本身就充满美感令人畅快, “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聊写胸中意气耳”, 这种自由超脱的心灵状态, 正是中国古代画家站在“道”的高度去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 “含道映物”最终到达自然天成的状态。庄子有一句话——“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这可是一种物我交融的状态, 人与天一体, 人与自然一体, 用笔画山即画我, 画我既画山。

“山水乃图自然之性”, 山水画中笔墨语言的创造与发展, 以及评判其好坏的标准, 都是古人对自然世界中“山水”的参悟与“道”的体悟的结果。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特有的, 表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韩非子》就提到“道者, 万物之所然也”。古代山水画家大多按照“道”来感知世界, 提倡“圣人含道映物”“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等等。所以从某个角度上来说笔墨越自然, 画者的状态就越超然;笔墨越精妙, 就意味着画者技巧越高超。对于山水画家来说这两者应该是统一为一体的。拥有高超的笔墨技巧, 也须要拥有高深的思想、真实的情感。《石涛画语录》提到:“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知其饰而非理, 其理危矣。知其质而非法, 其法微矣。是故古人知其微危, 必获于一, 一有不明则万物障, 一无不明则万物齐。”由此可见, 对于山水绘画创作而言, 画者澄怀目观山水于心之“道”与乘兴手中能巧之“道”同样重要, 二者缺一不可。提出“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唐代著名画家张璪, 有一次就在监察御史陆潘家作画, 张璪如“神机始发”, 双手执笔, 双管齐下, 一手画树干, 一手画枯枝, 没有一会的功夫一颗古松跃然纸上, 令周围观者惊叹不已。有人会说这种所谓神妙功夫只是苦练的技术而已。而苦练掌握的技术与包含了熟练表达创作意图、构思、情感思想的“笔墨之法”而言是不经相同的。所以笔墨语言中技巧的高低、好坏, 直接决定了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技巧成了联系“笔”与“墨”桥梁, 是让“骨”与“肉”焕发生命的纽带。

三、践行笔墨, 技意相生

黑格尔曾经用这一段话:“例如以为音乐家之能用乐曲来表现在他胸中鼓动的最深刻的东西, 凡是他所感到的, 他马上就把他变成了一个曲调, 正如画家把他的情感马上变成形状和颜色。诗人把他的情感马上就变成诗的表象, 用和谐的字句把他所创作的意思表达出来。”说明了他归纳的著名结论:“实践性的感觉力”。

对于中国画创作来说这种感觉力并不是拘泥于技术层面的, 而是要调动身体所有的“感官”深入观察所要描绘的对象, 通过长期大量笔墨技巧语言的训练。例如:笔者在平时山水写生之前就会临摹学习一大批与写生地点相关的古人画作, 临摹时手中画、眼中看、心中想, 已经理解的就加之分析, 不能理解的就勤加记忆。写生之时就心中想、眼中看、手中画, 自然的为目中所见心中所画的形象找到相应的笔墨语言形式, 做到游刃有余, 因势利导, 随机应变。这样, 心中的笔墨就不再是孤立无援了, 临摹的笔墨语言形象与眼中所观之“道”会于心, 实践的感觉行于手, 绝不脱离自然, 技巧与意相生。

时代不断的变迁, 社会文化不断的发展, 我们始终需要保持一颗自然“法道”之心。这样中国山水绘画这可常青树才能常绿常新。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 (修订本)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1.

历史典故:投笔从戎 篇3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投:扔掉。戎:军队。放下手中的笔,参加军队。指文人弃文从军,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历史典故】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是东汉时期很有名的将军,也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外交家。他从小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非常孝顺。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因哥哥被聘为校书郎,而和母亲一起来到洛陽。

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加上家中比较贫寒,便受官府的雇用,抄写文书,以此谋生。为了将这份工作做好,班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直到很晚才睡。

有一天,他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觉得这份工作实在无聊,想到自己远大的志向,忍不住站起来,将笔狠狠地掷在地上说:“大丈夫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为国家的外交作贡献,以取得封侯,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回应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傅介子和张骞都是西汉人,曾经出使西域,立下无数功劳。自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朝廷采取他的建议,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班超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成长心语】

携笔从戎赴戍边 篇4

携笔从戎赴戍边

携笔从戎赴戍边・・・・・・・・----HL毕业前夕,同学们都在各自忙着毕业的事,找工作、写论文、做毕业设计。大家难得有时间聚在一起。这天,同宿舍的几个兄弟凑到了一起,在饭桌上开始畅想着毕业后的事,平时的压抑和不开心都借着酒浇没了。胖子首先发问:“哥们,工作的事怎么样了,有着落没?毕业准备干什么呀?看你最近表现的很淡定,莫非已经有出路了”?李欣阳回敬道:“哪有什么着落,不跟大家一样,白纸一张,招聘会事跑了不少,简历也投了很多,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哪”。大家东一句西一句和乱侃着,似乎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自习室里很安静,李欣阳牵着女友的手来到图书管,找找毕业设计方面的资料。突然间感到有些头晕,听到轰隆隆的响声。“不好,是地震”,一个尖叫的声音在偌大的图书馆回荡。李欣阳三步并两步扔下书、连拉带抱着拉着静的手跟着跑下楼。到了楼下还能感觉到大地在摇晃,图书馆前的死水也跟着泛起了波纹。接下来,铺天盖地的消息传了过来。四川汶川发生7.8级特大地震。电视画面不停的播放着抗震救灾的实施报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瞬间就消失了,废墟下不断有生命被救出,子弟兵日夜奋战在抗震第一线。他们跟时间赛跑、跟死神赛跑、跟自己赛跑,为的就是能多救一条生命。感人的画面一次又一次的像针一样刺激着他,李欣阳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要是解放军该多好,也能去挽救一个个生命。毕业的日子如期到来,同学们即将离开生活过的母校,奔向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而这时的李欣阳也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去当兵”。家人得到这个消息后很不愿意,因为已经动用关系给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时候离开,该有多可惜,再说这不是欺骗人家嘛。家里人怎么做工作都做不通。女友静对他说:“不管你做出怎样的决定,我都支持你,但是这件事你还是好好考虑考虑吧,毕竟……”。不管说什么,李欣阳心里已经决定了,他就这样,说出来的话,十头牛都拉不回去。梦想终于成真,当他第一次穿上军装时,他觉得是不是在做梦,在镜子前看了又看,总也看不不够。新鲜劲还没过,艰苦的训练已经拉开了帷幕。“李欣阳,怎么回事,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做不来,还大学生呢”,班长一次又一次的纠正着他的动作。他第一次感觉到脸红,心里很不是滋味。以前那里有人这样说过他,大学生的那种自尊和不屑依然能在他身上看出来。长跑、队列、军姿,每一样他都落在最后,什么都跟不上,大学期间锻炼的少,突然这么大强度的训练他一下子有些吃饱不消,适应不过来,有些懵。刚过了三天,他就感觉到迷茫,没有自由、没有自尊,与外界也没有任何联系,感觉就像坐牢一样,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快喘不过气来了。一次次的质问着自己:“我的错了吗,我的选择难道真的错了吗”?现实与他内心所想的部队生活完全是两回事,他不知该怎么办,每一份每一秒都像是在煎熬,他有些动摇了,难道就这样回去,一次次跟自己对话,矛盾的心一刻也没能停下来。他想了很多,开始失眠。终于挨到休息的时候,晚上组织看电视,许三多的故事让他顿时醒悟了。他开始骂自己怎么有那样的想法,跟他一起来的战友都能挺下来我就不能吗?不服输的性格再次让他从树信心开始认真训练。不再像那些愚蠢的事。积极的训练,体能大幅度提高,自己也从中感受到很多好处,“事事要争先,见红旗就要扛”两个月的训练让他改变的不少,这些改变,他将其化为文字和思念一起分给家人远方的她。 “欣阳,见信好,受到你的信我很开心,你变了,变得成熟了,再是以前那个大男孩了,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你,我为自己当初阻止你当兵而感到抱歉,现在,我因为你感到非常自豪,你就是我的骄傲。因为你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放心吧,我会永远等你!・・・・・・ -----静一封封信让欣阳感到无比的充满勇气和力量,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回报家人和她。转眼间到了分兵的日子了,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的去向而不断猜测着,特别是宣读命令前,一个个紧张的要命。等命令宣读完毕,一颗不安稳的心才停下了,接着大家都去收拾东西,准备奔向自己的舞台。那晚,大家都没睡,一直谈论着……坐上东去的列车,第一次感觉到很潇洒,同车的战友一个个都争着向窗外望,好像从没见过这个世界一样,充满着好奇,好久没有出来了。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角色,一切都在等着他。恰逢雪天,经过两天的路途迎着刺骨的寒风,来到了连队,一切又都从新开始,突然间他又一次感觉到不适应,陌生的感又一次让他坐立不安,他又开始焦虑了。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莫名的失落和难过。变得不爱说话,但工作并没有因为心情而放下了,也许他掩饰的比较好吧。文字成了他唯一的发泄方式,将一天来的心情都记载到日记本上,借以寄托。部队的生活枯燥而乏味,三点一线的生活让李欣阳感觉到却乏激情,从来都不安分的他一下子这样的安定下来,他感觉到是一种折磨,他想做些什么。每天都有空闲的时间他感觉让自己闲下来是一种浪费。所以他开始计划着学些东西。通过家人买了些以前大学期间的书籍,开始想像着做学生的感觉在空闲时间读书,但是部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每天都有新的任务,不是每天都有时间看书的,他的内心世界因书籍而感到快乐。工作并不难,但是需要时间去磨练,心高气傲的他没有放在心上,总觉得很简单,没有什么好做的。有些骄傲的他再一次比武竞赛中输的一塌糊涂,他不知问题出在哪了?指导员找他谈心,给他鼓励,让他不要老是活在自己的圈子里,多跟大家交流,多分享,做事细心更要有耐心,事情大家都能做,就看谁用心。这次谈心后,他开始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细心、虚心、恒心、耐心,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按照这样去做,迅速成长为连队骨干。“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都尽最大努力去过好每一天,相信我们会得到的更多”。经过部队这所大学校的教育,李欣阳已经从一名地方大学生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祝愿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上一篇:学生宿舍卫生下一篇:小学英语期末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