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大学学习的平台(共8篇)
中国计量大学学习的平台 篇1
中国计量大学始建于1978年,初名杭州计量学校;1983年,更名为杭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中国计量学院;203月,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
截至年4月,中国计量大学占地669.96亩,共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亿元,纸质图书220万册;设有19个学院(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开设有52个本科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257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6382人,独立学院本科生6148人。
院系专业:
中国计量大学截至2016年4月,中国计量大学共建有机电工程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法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标准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量新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军事部、工程训练中心等19个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开设5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医药学、农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中国计量大学学习的平台 篇2
国际科学技术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科技项目的共同参与、科技成果的共同占有和科技论文产权的共享等活动之中,因此可以通过对我国科研人员与国外科研人员共同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来阐释我国科技活动在国际上的影响程度,从而对我国开展国际合作进行有效指导。
目前,国际科技合作论文已成为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成果的重要形式,本研究运用采自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的数据,对中国农业大学2000—2009年期间的国际合作科技论文进行定量分析,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与评价中国农大国际科技合作取得的论文成果,总结这一期间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为中国农业大学乃至国内高校今后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提升论文数量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2 数据和方法
作为世界著名三大文献检索系统之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是国际上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重要检索工具。本研究所用的数据取自著名的数据平台——Web of Science, 采集内容包括SCI、SSCI以及A&HCI三部分数据,时间范围为2000 - 2009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中所定义的国际合作论文是指论文署名地址同时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和其他国家研究人员的合著论文,作者署名顺序不限。为保证查全率,鉴于不同作者著录习惯不同,检索中国农业大学英文名称包括四种不同的著录形式:China Agr Univ 、Agr Univ China、Chinese Agr Univ(2000—2009年一直有作者使用此著录方式)和Beijing Agr Univ(2000—2005年有作者使用)。由于Web of Science平台的学科设置与我国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中没有将学科分类调整为国内口径,而是直接沿用了平台所提供的学科体系。
2.1 合作论文的产出情况
从整体来看,2000—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论文总量增长幅度较大(图1),由2000年的94篇跃升至2009年的1 314篇,年均增速34.05%,10年间论文发表总量合计5 511篇。其中,国际合作论文由2000年的25篇增长至2009年的358篇,年均增速34.41%,这表明无论是从论文总量还是从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来看,2000 - 2009年期间中国农业大学的论文量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并且,国际合作论文占论文总量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6% ~ 28%之间。
这种快速增长现象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论文总量增长不明显,甚至近年来产生下降现象形成了鲜明反差。造成中国农业大学论文快速增长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与我国科技促发展的整体大环境有直接关系,国家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与国际合作研究基金的出现鼓励促进了国际合作论文总量的发展;其次是学校本身的科研政策支持及奖励机制刺激与促进了国际合作论文产出量的高速增长;第三是近年来学校引进和新入校的青年教师为学校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多数青年教师有国外研究经历并在外文写作方面具有较多优势促进了学校国际合作论文的产出;第四是多种渠道的国际合作培养环节为硕博士培养提供了新的机会,多数参与合作培养的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国际合作论文也是学校国际合作论文增长的一方面因素。
2.2 合作国家及地区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00—2009年10年间,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国际合作研究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依密切程度可以分为四个梯队:第一个梯队是美国与日本。自2005年开始,美国保持第一、日本位居第二的格局已经形成。两者论文量之间的差距由2005年的1.6倍激增至2009年3.3倍的关系。第二梯队以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和法国为主,其中澳大利亚基本保持在第3到第4位,英国近年来基本保持在第5到第6位的水平;第三梯队包括丹麦、北爱尔兰、加拿大、荷兰、以色列、墨西哥和比利时,其中丹麦、荷兰相对比较稳定,丹麦基本在第9位至12位之间波动,而荷兰在第8位至11位之间波动。第三梯队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墨西哥与加拿大,近年来与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合作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与墨西哥的合作由2005年的第12位跃升至2009年的第7位,与加拿大的合作在2004—2009的6年间,数据比较动荡,但整体趋势仍为上升状态,至2009年,加拿大已位居第三;第四梯队包括韩国、匈牙利和新西兰等其他剩余国家,近年来比较活跃的为韩国和新西兰,但发展趋势不是很明显。
注:数据来源http://isiknowledge.com。
图2给出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与其合作的40个国家/地区按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类统计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出,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国际科研合作的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其合作论文占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论文总量的86.61%,说明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论文主要是与世界科技大国合作的产物,在与这些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中学校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发达国家中,七国集团(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表现尤为突出。其中,与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合作效果较为显著,三者占国际合作论文总量的53.35%,也就是说,中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发表的国际合作论文,一半以上是与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合作完成的。美国在所有合作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合作论文总量高达34.64%,即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论文中1/3多是与美国科技人员合作完成的,这是美国在当今世界所处的科学中心地位所决定的。与2004年相比,5年间发展中国家国际合作论文仅增加了2.82个百分点,增长幅度较小,说明中国农业大学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研究发展较为缓慢,这与发展中国家整体上科技发展水平偏低及在经济、政策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支持有限有直接的关系。
2.3 国际合作学科分布情况
为有效分析不同学科领域国际合作的差异,本文中引入GARG KC等2001年提出的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Index (ICI)国际合作指标[1],该指标基本定义如下:
undefined
式中:Ii为中国农业大学某学科国际合作论文总量;Iio为中国农业大学某学科发表论文总量;Io为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论文总量;Ioo为中国农业大学发表SCI论文总量。
如果计算所得ICI=100,说明给定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水平与中国农业大学所有学科的国际合作平均水平相当,如果ICI>100,说明所给定学科领域国际合作水平超过学校国际合作的平均水平;若ICI<100,则说明该学科领域国际合作水平低于学校国际合作平均水平。
以2009年数据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共有75个学科领域存在国际合作研究,本文中选择国际合作发文量大于10的20个学科进行研究。从图3可以看出,ICI值超过200的包括土壤学与生态学两个学科,而土壤学表现尤为突出,国际合作论文总量为26篇,ICI值高达222,位居第一,这与土壤学科近年来论文产出快速增长有直接关系,是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最好的学科。生态学ICI值为204,其论文产出量整体低于土壤学,但也有不俗的表现。ICI值介于100至200之间的有14个学科,其中食品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国际合作水平略超出平均水平。食品科学与技术发文总量高达171篇,而其ICI值仅为109,说明其国际合作的相对氛围不是很活跃,发展空间比较大。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ICI值低于100的有4个学科,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农业、乳制品和动物科学, 应用化学以及兽医。应用化学最不活跃,在年发文总量为79篇的基础上,其ICI值仅为88,表明在科学产出较多的化学领域其国际合作最不活跃。
整体来看,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表现为科学产出规模越大的领域反而存在国际合作相对不活跃的现象,这与贺天伟的研究结果一致[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工程、土壤学、生态学等重要基础学科与国外合作比较紧密,而一些以实用性为主的工程科学与技术,如农业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电气工程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却显得较为薄弱,应该重点加强这些学科的国际合作,加强这些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国农业大学在新技术领域内的竞争力。
2.4 合作论文的质量评价
在科技合作中,合作的密切程度以论文数量确定,合作的质量与效益以论文的署名次序和被引频次为评价指标[3]。科技论文的相互引用说明科学研究是在继承、借鉴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发展的,不仅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联系,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连续性,同时也是后人对前人成果的客观评价;因此,通过评价一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可以反映该文献的研究水平、学术价值及影响力,这也是目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实践时还需注意的是不同学科之间由于学科性质不同,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机率会出现很大差别。越是综合性、基础性研究领域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就越多;越是专业性强、应用性为主的论文其被引用的概率就越小。此外,还需关注部分学科规模的特殊性,有的学科规模很大,不但从事这一学科的科研人员多,而且,对这一学科的资金投入也大,相关的学科期刊也较多,多方面因素促成一种规模优势。往往那些规模较小的学科就不具备这种规模优势,从而文章的被引用频次也不会很高。所以,仅利用被引频次考量论文质量还有些偏颇。
为更合理地评价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本文中同时引入h指数方法。h指数2005年由Hirsch JE教授提出[4],是一种定量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成就的新方法。h指数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某科研人员发表的N篇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剩余的(N—h)篇的被引频次低于h次。例如,如果某科研工作人员的h指数是49,表明他已发表的论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49次的论文总共有49篇。h指数越高,表明作者的论文影响力越大。h指数巧妙地将数量指标(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指标(被引频次)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以往各种评价科学工作者科研成果的单项指标的缺点[5]。目前,h指数已被成功推广到对一种期刊、一个学科、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评价中[4,6,7,8,9]。
由表2可以看出,2000 - 2009年间,国际合作论文总量超过百篇的有6个学科,其中植物科学遥遥领先,论文总量、单篇平均被引次数及h指数均居首位,说明与学校其他学科相比,植物学科国际合作论文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而昆虫学表现则欠佳,单篇平均被引次数及h指数都比较偏低,与其发文总量呈现较大的反差,说明其论文总量不错,但其质量有待加强。论文量在60~100篇之间的有7个学科,其中,环境科学与微生物学表现较好,无论从单篇平均被引次数,还是h指数,都反映出两个学科在数量与质量上存在一定的优势,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动物学尽管发文总量还可以,但其单篇平均被引次数及h指数在所研究的学科中排名最后,说明其论文总体的质量及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发文总量低于60篇的学科中,农业工程表现较弱,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与优势学科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需要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上双管齐下,继续寻求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方向与合作对象。
在评价论文单篇平均被引频次及h指数的同时,本文中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 平台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获得近10年间中国农业大学的高被引论文数据,共计33篇,以此进一步评价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论文的国际影响力。从所获数据来看,33篇高被引文献中共有20篇国际合作论文,占高被引论文总量近2/3,说明国际合作的论文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高于其他论文。与美国合作17篇,占所有高被引论文的51.5%,这与前文所述美国为中国农业大学主要合作研究国非常一致,说明与美国科研人员合作的论文的国际影响力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与地区。
注:数据来源 http://isiknowledge.com。
3 结论
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大学开展国际合作范围较广,到2009年已涉及40个国家/地区的75个合作学科领域,合作伙伴和合作成果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10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水平,其中土壤、生态、农学及生物等偏重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发展效果显著,而偏应用技术为主的工程技术领域国际合作相对滞后。从国际合作国家/地区分布来看,目前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但尤以北美和欧洲的发达国家为主,美、日、加仍是主要合作伙伴,这对提升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论文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论文发表数量和发展速度还不能说明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水平已达到相应的国际水平。在中国农业大学发表的 “高被引”国际合作论文中,最高被引频次为402次,与同期我国国际合作论文的5 727次被引频次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农业大学各学科间存在国际合作论文数量的失衡现象。所以,在追求SCI论文发表总量的同时,还需注意提高论文的质量,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力争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的重要标志之一。
摘要:为准确评价中国农业大学近年来国际科技合作所取得的成果,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网络版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数据为例,对2000—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国际科技合作产出、合作国家与地区、合作学科领域和合作论文的h指数及高被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保持一个较快的水平,其中土壤、生态、农学及生物等偏重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发展效果显著,而偏应用技术为主的工程技术领域国际合作相对滞后;合作国家及地区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但以北美和欧洲为主,美、日、加仍是主要合作伙伴;论文数量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还没有达到相应的国际水平,特别是在追求SCI论文发表总量的同时,还需提高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科学计量学,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指标,h指数,高被引论文
参考文献
[1]GARG K C,PADHI P.A study of collaboration in laser science andtechnology[J].Scientometrics,2001,51(2):415-427
[2]贺天伟.中国国际合作论文的科学计量学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9(2):93-97
[3]郭继军,崔雷,张晗,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文献计量学分析[J].情报学报,2000,19(6):559-562
[4]HIRSCH J 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output[J].PNAS,2005,102(46):16569-16572
[5]万锦堃,花平寰,赵呈刚.中国部分重点大学h指数的探讨[J].科学观察,2007,2(3):90-97
[6]SAAD G.Exploring the h-index at the author and journal levels u-sing bibliometric data of productive consumer scholars and business-related journals respectively[J].Scientometrics,2006,69(1):117-120
[7]BATISTA P D,CAMPITELI M G,KINOUCHI O,et al.Is it possi-ble to compare researchers with different scientific interests?[J].Scientometrics,2006,68(1):179–189
[8]THEMIS L.Ranking university departments using the mean h-index[J].Scientometrics,2010,82(2):211-216
浅谈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 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 移动学习平台 构建
移动学习主要是无线电通讯技术和信息化学习技术相结合而诞生的一种学习模式,运用移动学习模式在学习大学英语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料以及一些课外的外文读摘,移动学习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地点和场所不会受到约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大学英语移动平台如何更好的构建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主,教师在讲课中主要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学生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使学生不能够独立自主的去思考问题,课堂学习效率也比较低。移动学习方法的提出,不少家长开始担心学生的学习会不会受到移动通讯设备和电子产品的诱惑,使得学习适得其反。移动学习的适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的去思考和选择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运用在教学中还是受到许多约束,移动学习的监管的制度和措施还没有制定,学校的学习任务无法得到具体的体现,移动教学的适用群体,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导致移动出现局限性。大学学习中,学生有很多自主选择的权利,部分高校对移动学习也作了一些推广,和对移动学习的选择作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移动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可行性的,主要解决一些干扰性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平台构建对策
1.完善大学教育的相关政策。移动学习在我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部分制度还不完善。大学学习中主要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以及课后的学习巩固的教育方式。在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上有关部门针对现在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推动移动学习方式的进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提升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如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对移动学习平台进行构建,鼓励老师和学生加入这个平台,让老师和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实现知识的传递,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学生不懂的地方,或者需要学习的地方老师都可以教导学生,这种模式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关部门针对一些院校可以派出调研组进行考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在对其进行适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学生进行案卷调查以及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对移动教学制度的实行效果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学校鼓励学生对移动学习的看法和意见及时的提出,学校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制定与学生相适应的移动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更有效的使学生能够对大学英语产生积极性,从而提升大学英语的学习成绩和相关的英语综合能力。
2.树立移动学习观念。目前,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干扰,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学和学习方法上,对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都抱有迟疑的态度,不确定是否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单一使得学习效率低下。对于这种现状,应该加强对移动学习的推广和宣传,让大学生认识到移动学习能够给自己的成绩带来相应的提高,从而使得他们能够自主的去学习和运用这种方式。移动学习平台的建立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只要学生行动起来,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将会更加的顺利。大学英语的学习主要是词汇的记忆和语态的理解,移动平台的构建能够使得学生阅读到更多的英语读本,在本台上加入的教师群体,能够为学生在日常中的语法问题进行解答,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涉及面和英语的综合水平。如学校开展对移动学习的宣传,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移动学习能够给学习带来好处,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加入这个平台和推广这个平台,鼓励老师对大学英语平台的构建和加入,改善教学方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课堂教学无法开展时,选择运用移动教学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对移动学习进行尝试,体验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树立移动学习观念,让学生能够在移动学习中找到提升自我英语水平的方法。
3.教科书电子化。目前,我们国家学生英语学习手段主要是以课本为主,从课本中学习固定知识点,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知识有限,英语的水平提升缓慢。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可以针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挑选课程,从而人性化的教学。运用科技的手段将教科书电子化,使用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来进行讲课。如国家政府根据部分院校的实际情况推出电子化的教科书,观察学习的效果,进而对全国分批次的进行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电子版作业,不仅节约了时间,改变了作业性质,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对学习作业和课题的完成,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水平。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是有一定的效果的,更好的推广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是有必要的。移动学习不受地点的约束,更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炜,齐幼菊,厉毅.移动学习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2,02(12):13-15.
[2]邬枫.移动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J].华章, 2013,04(14):15-17.
中国计量大学学习的平台 篇4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23号)和杭州市《在杭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做好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障和服务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我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统称大学生)统一纳入杭州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由学校指定的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统一办理。
本办法所称大学生不包括在校就读的外籍留学生。
二、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大学生,享受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医疗保险待遇。大学生普通门诊医疗保障,以校卫生所为主,社会公立医院为辅。校卫生所就诊的,个人承担30%医疗费;社会公立医院就诊的个人承担50%医疗费。
学校鼓励大学生在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由学生处在新生入校时统一办理。
三、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按年缴纳,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120元,其中同级财政补助90元,学生个人缴纳30元。学生个人缴纳费用,由学校经办机构会同计财处在每年10月底前统一收取并缴至杭州市医保经办机构。持有二级及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县级及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困难救助证》(含低保证)的学生,由学校经办机构在每年10月底前统一申请同级财政全额补助。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应当连续参保缴费至毕业。
四、参保缴费时间为每年9月1日至10月15日,由学校经办机构统一办理参(续)保登记和保费代缴手续。新符合参保条件的大学生,应在纳入参保范围的3个月内,按规定办理参保手续。每年10月15日后转学或退学的大学生,由学校经办机构汇总后及时到杭州市医保经办机构为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五、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用于支付符合医保开支范围,应由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承担的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医疗费,以及符合医疗困难救助规定的医疗费。
本办法所称的规定病种是指各类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治疗和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治疗。
六、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结算年度为每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大学生发生的符合医保开支范围的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医疗费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住院治疗时,由个人先承担一个起付标准,具体为:三级医疗机构800元,二级医疗机构600元,其他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0元。
(二)统筹基金承担比例为:
1.住院起付标准以上至2万元(含),在三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基金承担64%;在二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基金承担70%;在其他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基金承担76%。2.2万元以上至4万元(含),在三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基金承担70%;在二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基金承担75%;在其他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基金承担80%。3.4万元以上至15万元(含),在三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基金承担76%;在二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基金承担80%;在其他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基金承担84%。4.15万元以上,在三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基金承担82%;在二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基金承担85%;在其他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基金承担88%。
(三)在一个结算年度内,规定病种门诊医疗费按一次住院结算,但不设起付标准。
(四)参加商业保险的学生,学生自行承担的医疗费用由学生按商业保险有关规定进行理赔。没有参加城居医保和商业保险的学生,学生自行承担医疗费用。
七、大学生可在杭州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布的定点医疗机构中自行选择就医。大学生就医时,应出示本人的身份证和基本医疗保险证历本或规定病种门诊专用病历。
八、大学生因急症需在杭州市区以外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可选择当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病事假管理细则 更新:2009-11-30 点击:1101 量材料院〔2009〕02号各班级:
中国计量大学学习的平台 篇5
1 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需求来源于教学需求以及师生的知识管理需求, 系统需求分析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类似系统分析, 即分析现有教学平台和知识管理平台的功能及优缺点, 二是提出本系统的功能需求。
1.1 类似系统分析
(1) 基于网络教学管理系统BB平台具有强大的教学管理功能, 却无法调动学生的使用兴趣, 大学生的web 2.0的个人空间互动性高, 结合两者的优点, 此平台在满足教学管理的基础了, 利用微博和博客上积分功能、信息推送等功能, 以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 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效率。
(2) 大学生常用Web2.0的个人空间上内容多为生活、娱乐相关的知识, 并未有针对某学科的专业知识, 同时高校BB平台主要对教学中显性知识的存储, 而教与学过程中潜在知识往往被忽略, 如教学课件、个人学习成果、学习体验等。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积累和共享平台, 这些知识无法集中存储, 会造成知识的流失。而此平台从教与学过程中发现知识、积累知识、共享知识, 如教学的基本内容、优秀学生作业、参赛作品、博客、微博等, 都可以存储在平台内, 达到共享的效果。
(3) 百度的百科、知道、文库, 是比较优秀的Wiki和知识库, 但是其内容分类广泛, 专业知识的深度不够, 此时学生需要一个存储专业知识的知识库, 其知识按专业分类, 方便专业知识的检索和使用。
1.2 大学生知识共享学习平台的功能需求
在对类似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取其优点同时结合教学需求以及师生的知识管理需求, 提出了本系统的功能需求。
(1) 提供在线教与学的功能。教师用户可以创建课堂, 导入某课程的学生名单, 可以发布作业、发布课堂公告, 查看学生作业并进行评分。学生用户可以查看课堂作业和公告, 在线提交作业, 对作业进行反馈, 同时可以课堂签到。
(2) 提供知识积累和分享的功能。课堂知道的问答, 推荐的优秀作业, 上传的论文、个人作品, 学术性博客等知识都会存储在知识库内, 并按专业分类, 以便检索和使用。同时也可以针对具体课堂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共享。
(3) 提供微博和博客互动交流功能。主要通过微博和博客等方式促使用户分享经验、共享知识, 利用微博的@、转发和评论等功能增强教学互动性, 同时博客内的学术文章发布数量会影响个人积分, 提高用户的参与度。
(4) 提供通讯平台。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个是指平台内部在线用户的聊天室, 一个是提供快速发邮件和登录Web版飞信的功能。
2 大学生知识共享学习平台的设计
2.1 体系结构设计
B/S (Browser/Server) 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 是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 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 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 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 (Server) 实现, 形成所谓的三层3-tier结构[1]。大学生知识共享学习平台采用B/S结构, 主要原因有三点:
(1) 随着平台投入实际使用, 用户数量不断的增多, 基于B/S模式的学习平台简化了客户端, 只需通过浏览器就能访问学习平台, 登录进行在线学习, 提高了效率和方便性。
(2) 简化了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客户端使用浏览器软件, 一般无需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维护, 系统的升级也只需针对服务器进行, 提高了系统的运作效率。
(3) 平台内主要是以发布信息的形式进行学习和交流, 而B/S适用于信息快速的传播和共享, 同时使用范围广泛, 提高学习效率和互动的机会。
2.2 功能结构设计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对大学生知识共享学习平台进行功能结构设计, 主要包括五个模块如图1所示, 文章对主要功能进行介绍。
2.2.1 知识库
知识库是知识共享的平台, 教与学中积累的优秀作业, 热度较高的问答等是极为珍贵的教学成果, 将会被提炼到知识库, 提供按学科分类和按专业分类两种知识分类方法, 以便与进行检索。
知识库中的资源包括两部分:一是显性知识, 网络上的公开资源如电子期刊、电子图书, 通过购买获得使用权限的论文等。另一部分是经整理存储的隐性知识, 如教与学中课堂知道部分相互问答的内容、个人学习经验、被推荐的优秀作业等。
2.2.2 教与学模块
教与学模块实现了教学的互动环节, 包括所有课堂、我的课堂、考勤管理 (为教师用户提供) 三部分, 主要部分是我的课堂, 此部分提供了具体课堂内学习交流的功能, 并且课堂知道的板块为专业知识积累的主要平台。针对具体的一个课堂, 包含作业管理、课堂知道、签到 (对于学生) 、聊天室四个部分。
(1) 在作业管理中, 为教师提供发布作业、查看学生作业和推荐作业的功能。作为学生身份:可以提交作业, 查看并下载已推荐作业和课程相关资料。
(2) 课堂知道是知识交流的模式之一, 师生可以提出相关课堂的专业知识的问题, 成为一个专业知识积累平台。不再局限于向老师请教问题, 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提高教学的互动性。
(3) 聊天室提供了即时通讯, 类似QQ在线聊天, 用户之间可以直接交流, 探讨问题, 不受时空的限制, 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
2.2.3 微博模块
微博是一个可以进行知识的共享、传播和获取的平台。包括好友动态、我的动态、收听管理三部分。我的动态中可以发布微博, 如学习体验、疑惑、学习资源类网站链接等, 好友通过微博可以进行学术观点的交流, 可以获得新知识。同时与教学办公结合起来, 用户在教学办公中的操作会在动态中显示出来, 用户发布的博客也会显示在好友动态, 可以及时了解他人的学习动向, 共享他人的学习经验。在收听管理中可以关注和取消关注好友微博。
2.2.4 博客模块
博客, 又译为网络日志, 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2]。包括我的博客、好友博客、收听管理三部分。我的博客中博主可以随时发布文章, 学术性的文章可以存储在知识库中, 同时可以对博主的文章进行评论和回复, 也是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将个人学习经验、个人观点以博客的形式发布, 使隐性的知识显性化, 更方便的的进行存储和共享。在收听管理中可以关注和取消关注好友博客。
2.2.5 通讯平台和系统维护
主要提供快速发送邮件和登录Web版飞信两个功能, 系统维护包括系统管理员导入名单, 对系统进行升级。
3 关键技术
大学生知识共享学习平台采用浏览器 (B/S) 模式, 使用微软ASP.NET MVC框架, 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 Visual Studio2010为开发工具,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SQL Sever 2008。以下分别介绍ASP.NET MVC和Jquery Ajax技术在平台中的具体应用。
3.1 ASP.NET MVC
MVC (Model-View-Contronller, 模式-视图-控制器模式) 是一种软件架构模式, 它把系统分为3个基本部分:模型 (Model) , 视图 (View) 和控制器 (Contronller) [3]。ASP.NET MVC是微软官方提供的以MVC模式为基础的ASP.NET Web框架。相比传统的ASP.NET Web应用程序, MVC框架具有独特的优点:
(1) 通过把项目分成Model、View和Controller, 使得复杂项目更加容易维护, 减少项目之间的耦合。
(2) 不再使用视图状态或基于服务器的表单技术。这使得MVC框架特别有利于想全面控制一个应用程序的行为的开发人员。
(3) MVC包含了强大的URL映射组件和HTML Helper类。强大的URL重写机制, 可以更方便地建立容易理解和可搜索的URL[4]。
以下从模型类、视图类、控制器类分别介绍ASP.NET MVC在平台中的应用。
3.1.1 模型类
Model类中包含数据的模型, 系统通过ADO.NET Entity Framework创建和管理数据模型, 生成视图层所需的具体数据成员, 部分代码如下:
3.1.2 视图类
系统中每个视图类对应一个独立的子功能, 同时对应控制层的一个控制方法, 根据控制方法返回的默认或指定的视图名称建立起控制方法与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部分代码如下:
3.1.3 控制器类
依据实际功能需求, 整个系统设计了9个控制类, 在其中实现对业务逻辑的处理、事件的响应和视图的访问, 部分代码如下:
3.2 AJAX应用
系统的前端编写广泛地使用了Jquery Ajax技术, 在不更新整个页面的前提下维护数据, 实现异步刷新。这使得Web应用程序更为迅捷地回应用户动作, 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并避免了在网络上发送那些没有改变过的信息, 减少了服务器负担, 增强了用户体验。
3.2.1 后台控制器的设计
3.2.2 脚本文件的设计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知识共享学习平台的开发和实现过程, 以高校师生对专业知识检索、积累、共享的需求为基础, 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共享学习平台的特点, 功能模块及关键技术进了描述和分析。实现了此系统初步设计, 为辅助完成日常的教与学活动, 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共享, 在共享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的互动等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的平台。该平台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 将会成为一个专业知识门户, 为师生提供一个专业知识共享和检索平台, 更好的服务高校师生。
参考文献
[1]梁武, 苏燕.基于B/S模式下ASP技术的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 2012-10, 11 (10) :124.
[2]博客[EB/OL].[2013-5-1].http://baike.baidu.com/view/1509.htm..
[3]罗永霞.基于ASP_NET MVC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2 (24) :52.
中国计量大学学习的平台 篇6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大学英语;拓展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129-03
一、引言
网络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已取得广大英语教师的认可,众多教育工作者也纷纷阐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在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两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2003年底,教育部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大学英语全面改革。改革涉及到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试方式等多方面。2004年初,教育部组织制定并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始试点《大学课程教学要求》[1]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开创新世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开地[2]。新形式下笔者根据自己任教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特色和实践性教学,着眼于提高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学生拓展学习能力,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其模块的设计、实施。
二、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大学英语拓展学习的理论基础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环境和条件,对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活动。英语学科建设从教育的层面来说,就是一个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技术化的过程,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大力支持。互联网在培养学生利用Internet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英语沟通和协调等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
第二,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该理论强调的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主动性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師是学习的主导及建构;社会性把学习看成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的一面。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有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某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有关的知识。情景性强调创设真情实境,并把情境作为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大学英语最注重的就是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利用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学习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第三,混合式学习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E-Learning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迅速应用与发展,由此推动了教育革新,并产生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4]互联网平台的英语拓展学习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生动、能打破时空界限,以及优化情景教学等优点,但也有一些限制,如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持、费用较高、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等,因此,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相结合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输出假说理论。我国英语教育的实践者从理念上都认识到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但在课程实践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 学生水平不一,普遍采取从单词讲解——课文讲解——练习讲解的模式,只重视读和听的“输入”,而未能对说和写的“输出”引起足够的重视。自1985年克拉申(Krashen)提出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理论后,诸多学者也从语言输出方面进行了研究。 输出假说理论的提出者斯韦恩(Swain)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出有四项功能:增强语言的流利度;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注重,展示所想与所能的差距;帮助学习者检验语言假设;促进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反思[5]。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已成为当务之急,单纯强调语言输入已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以输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说、写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新视野大学英语课程特色
(一)教材特色
新视野大学英语是一套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由教材、光盘、网络等多种载体构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教师不再仅仅是只是传授者,而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活动的督促者。学生则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和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建设着意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形成课本、光盘与网络课程之间相互补充和支持的有机体系。多媒体学习资源和教学管理平台与教材配合,构成立体化网络课程,打破了教学时空的界限,拓宽了教学内容[6]。
(二)“教”、“学”思路
贯彻任务教学法,学习任务丰富多彩;注重学生交际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研究、思考的学习能力;运用互联网平台,插入与话题相关的音频、视频,丰富输入形式,加大学习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运用灵活教学方法: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分组辩论等大胆进行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如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模仿秀等。创新拓展学习模式,包括课前任务,课堂设计,课后自主等内容。
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大学英语拓展学习模式的实施
(一)互联网技术培训
学生通过对互联网平台的运用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其中很多资源是建立在英语语言学习平台上的,形式丰富多样,更涵盖了英语学习涉及的方方面面。为了让学生们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这一丰富多变的学习资源,教师可给学生推荐的相关网站:如考试大,大家论坛等下设的大学英语板块提供四六级知识辅导与咨询;在学期之初介绍一些运用主要搜索引擎(百度/google/wiki等)查询相关信息的方法;同时还为学生介绍常用的在线翻译工具,在线英语字典等,通过对学生的互联网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来学会收集信息、扩充知识,逐渐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校园网信息平台、网络图书馆(CNKI)等资源,亦可将经过筛选的学习资料或网站填充到学生的资源共享中。
(二)实施条件
QQ聊天工具(如QQ在线聊天界面、QQ群邮箱、QQ空间)、博客、论坛等网络资源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交流可以通过ICQ/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将老师和学生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有问题,师生之间甚至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学习和交流解答。讨论学习也可以利用即时的聊天室(chat room)或非即时的电子布告牌系统(BBS)。教师可利用自己的博客补充经过筛选的学习资料,也可通过E-mail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解答。结合课程的教学任务,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相关知识和网络链接,安排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对子、组团队等协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拓展式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實施内容
拓展学习模块包括讨论空间、考试系统、作业系统、资源共享、课程讲义等栏目。其中讨论空间方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资源共享栏目为学生介绍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常用的参考书目、专题指导、视频资料与常用的网址。考试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历年考试真题、相关习题以及详细答案。作业系统为学生展示批改后电子版作业,优秀的作业展示等促进同学们之前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可放入经过筛选后的学习资料、以便学生下载学习。课程讲义里上传课堂展示的PPT方便学生课下巩固所学习的知识点等。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在线预习、复习、答疑等一系列拓展学习任务。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2 Unit3 Marriage Across Nations[4]为例,教师在课前通过课程作业系统栏目为学生自学学习,为本单元知识点做激活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互联网资源查询相关单词及表达释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10个重点单词进行查询可以包括词性,搭配或者例句等,课上可以随机抽点3-4名同学课上展示,帮助大家掌握这一知识点。此外,教师可提供一些网址:要求学生课前利用搜索引擎,查询相关婚姻的相关信息,比如传统,习俗等课堂以文字、图像、链接等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让大家清楚知道这个话题。此外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讨论空间栏目,学生以4/6人一组形成讨论小组讨论跨国婚姻,完成(1)跨国婚姻优缺点;(2)针对跨国婚姻容易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建议。学生们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就开始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信息,在讨论空间讨论选取有用信息,必要时可使用数据、表格等阐述观点,最后形成课堂报告。学生优秀成果将展示在作业系统、资源共享等栏目。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3 Unit 4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为例,教师在学习过主要知识点之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们根据不同的英语语言能力,不同的角色分工编排成三至四人的网络合作学习小组群(QQ群),设定演示时间,发挥想象力设计对话,模拟实际情景:如面试等。学生们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就开始通过课程网络学习资源系统中的讨论空间、教师在线答疑、课程讲义以及网络上的百度、谷歌、维科(Wiki)答疑等进行讨论,查询并整合资源。通过第一阶段的小组讨论之后,选择2-3个小组向全班做演示或报告。在报告过程中要求小组代表根据报告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要求其他同学也在听报告的过程中认真听讲提出相关的问题。另外PPT演示过程中要求小组代表着正装以创设逼真的英语学习环境,熟练利用电子数字网络平台将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与视频为一体的内容生动的展现给全体师生。教师最后对相关内容加以补充和总结,经过筛选优秀的报告可展示在作业系统。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1 Unit 2 Deep Concern为例,此单元涉及到具体话题Generation Gap。教师可以适当加入写作任务。在教授学习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创造能力和判断能力,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因此有效地英语写作拓展学习,以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为载体,同伴互评、小组互评和全班集体评价为主,教师评价方式为辅。对于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QQ个人聊天的互评形式、QQ群集体聊天的互评形式、Word文档插入批注的互评形式、私人电子邮件答疑、QQ群邮件多人互评等形式来互相批改作业,这些方式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复习等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如写作Generation Gap此话题时,在课堂学习过与代沟相关的背景知识,写作常用句型和表达方式后,课堂当堂写作。课后教师及时将本单元课程讲义共享并提供真实的学生习作,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找出其存在问题,并修改习作。学生们分成三人一组(网络合作讨论学习小组QQ群):一人负责写作,一人负责修改,一人作为本队代表发言,每个小组在完成自己写作后,派代表上讲台发言,展示本组的范文。教师给出修改意见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一步讨论,成果可展示在作业系统。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其局限性:如师资和学生比例失调,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长期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但同时我们应看到大学英语教学今后的努力方向:更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改变教学模式,建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改革教学评估体系等方方面面,努力将大学英语教学打造成院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
〔2〕刘婷婷.谈大学英语教学与创新教育——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J].科技信息.
〔3〕李哲.网络环境下新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读与写杂志,2010(12):32.
〔4〕何克杭.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5〕徐芳,王铁铭.以输出为导向的职场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6〕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中国计量大学学习的平台 篇7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英语 自主学习平台构建
“互联网+”是一门新型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互联网+”技术应用比较广,在各个领域取得一定成绩,“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加快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尤其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变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都需要发生改革,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构建,有助于大学英语的改革,提高大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
一、“互联网+”对教育理念的冲击和重构
1.教学资源从封闭到开放。传统的大学生英语教学资源都是有限的,比较封闭,都是学校老师备课与积累,有的是一个学校教师集体备课等。但“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上应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相应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开发的,大家可以共同借鉴,根据自己学生特色,选择合适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性。
2.教学方式从单一到多元。传统的教育都是教师在课堂教育,在新型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借助于“互联网+”促使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教师讲授,发展到现在的微课,翻转课堂等,这些基本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分不开的,新型的教学方式适合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
3.学习从被动到主动。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都是被动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学习,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搭建平台,在课堂上起到辅导与答疑作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依靠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二、构建网络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可行性
1.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国外资源的引进。教育部要求高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现在很多高校数学化校园建设基本完成,能承担学生网络教学的需求,促使大学生英语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国外先进资源不断引进,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促使在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提供了可能条件,“互联网+”在教学领域中的普及应用,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符合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2.子论坛的兴起和电子邮件的普及。现在社会行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尤其实践能力。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网络上论坛日益发展,但在邮件呈现普及状态,在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行业对大学生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写作能力,对口语、听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是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需要。
三、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
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经过调研,认真分析,其平台有很多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一定功能,下面主要从2个模块进行简单阐述。
1.测试考试模块。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过程,每个模块都有相应功能,是自主学习平台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模拟测试”中,学生先选择所要完成的习作体裁,然后根据随机所给的写作题材,进行英语写作,在平台中加入了相关的写作测試软件,学生可以自己完成文章的测评工作。通过平台可以建立保存自己的习作记录,供以后修改。学生完成习作后,也可以选择在线上传或者电子邮件发送给教师的方式,等候评价。自主平台建设,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测试,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实时进行评价,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2.交流互动模块。该模块包括“学生习作互评”“英语写作论坛”和“精品写作课程”等三个部分。学生能够自行通过计算机完成英语写作任务的下载和上传,在“学生习作互评”栏目同学可以看到上传的同伴的作品,并且进行点评和交流。在进行学生互相评价时,学生将自己完成的作品通过传上网络学习平台,其他学生则根据评价标准互相评改作品,给出修改意见。被评价的学生要将其他学生的意见进行整合,根据意见完成自我反思,确定写作中的不足,并改善自己的写作内容。
总之,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一定益处。自主学习平台建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对学生今后学习与工作有一定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经伟.通过插入语实现大学英语写作的显现衔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0).
[2]王亚军,苏利斌.同伴反馈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1(31).
中国计量大学学习的平台 篇8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 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逐渐培养大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支撑, 教育部于2007年9月26日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中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宗旨:“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在日后实际运用英语与人沟通的能力。要构建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就需要有相应的理论指导和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撑。本研究将借Moodle教学网络平台针对大学生英语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论述。在分析Moodle平台的功能和所支持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构建出基于Moodle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Moodle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1. Moodle平台介绍
利用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 平台。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 (CMS) 之一;能为基于网络的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全面支持的软件系统, 常被称为学习管理系统 (LMS) 或虚拟学习环境 (VLE) 。它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 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 用来建设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在Moodle环境下教师和学习者都是平等的主体, 他们相互协作, 根据已有经验共同建构知识。在一个Moodle平台上可开设多种门类的课程, 用户注册之后, Moodle平台创建者可按照用户对某门课程的管理和使用权限, 对用户授权, 用户类型按照权限从高到低可分为Moodle平台系统管理员、某门课程管理员、教师、助教、学员等几种主要角色。
2. Moodle平台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活动的功能优势
英语教学需要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实践环节的训练, 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英语的语言背景、词汇、语法、句式、口语技能等, 这就需要更佳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而Moodle平台的多功能性、资源和活动的多样性恰好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提供大量的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相关学习资源。同时还能提供方便的会话交流机会, 并能依据学习跟踪记录功能及交互评价和测验等活动, 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
3. Moodle平台中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模型
任务的设计可分为课前预习任务 (Pre-reading task) 、课中学习任务 (While-reading task) 和课后巩固任务 (Post-reading task) 。Pre-reading task部分属于课程学习的引导环节, 应设计诸如文章背景、对文章所持的观点、小组内的讨论或者节目的编排、对文章的预习及单词的提前记忆;While-reading task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内容, 包括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结构, 检验Pre-reading中单词掌握程度, 课上进行performance and activity, 同时让其他小组给出evaluation。此时老师进行少而精的讲解和引导、组织。这样, 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活跃在课堂内。这样可以充分检验学生在Pre-reading中的准备情况。Post-reading部分是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 对课程内容进行巩固和操练, 在Moodle系统中完成词汇、阅读理解、写作及听力测试, 同时, 根据本单元的内容、语法内容结构及实际生活自由设计活动。下面是基于Moodle平台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活动模块分析。
以《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3为例, 演示如何使用Moodle平台实施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3.1学习任务设计:Pre-reading task I.Words and Expressions
Note:Study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phrases carefully and get ready for dictation.
suppress (Line 11, Para.2)
1) 抑制 (感情、思想等) ;2) 压制, 镇压;3) 隐藏, 藏匿
She could hardly suppress a smile.
Opposition to the government was quickly suppressed.
Associations:
suppress bleeding:止住流血
suppress a yawn:抑制打呵欠
suppress the truth:隐瞒事实
suppress one’s anger:抑制怒火
suppressor (n) :镇压者
Discrimination:
impress:给……留下印象
depress:使沮丧, 压下
repress:抑制, 忍住
compress:压缩, 摘要
optimum (Line56 Para7)
Associations:
optimum population适度人口
optimum location最佳位置
optimum price最优价格
optimum educational opportunity最佳教育机会
...
necessity (Line52, Para7) “必要性”:为不可数名词。
We don’t think your daughter has the necessity of trying her luck in this competition.
Considering the necessity for saving the countless refugee, the general manager decided to provide free soup.
(Note:一般后面不接动词不定式)
Associations:
be in necessity处于贫困的境地
of necessity当然, 不可避免地
in case of necessity在必要时
under the necessity of doing sth.不得不做某事
Moodle系统允许学生搜索并以多种不同格式浏览词条, 或向词条添加评论, 也允许教师从一个词汇表中将词条到同一课程的另一个主词汇表中。如果激活词条的自动链接, 则相关内容就会自动添加该词条的链接。在Moodle平台中不能单纯依靠词汇表活动模块来学习词汇, 还应利用Moodle资源的组织功能和其他活动功能来实现语境策略和精加工策略的词汇学习。
II.Paragraphs to be Memorized
Note:Read aloud and learn these paragraphs by heart.These paragraphs will be tested in the mid-exam and final test. (paragraph 2, 7, 8)
III.Topics for Further Thinking or Discussion
(1) After reading the text, what are the social problems tha you have ever noticed around you in daily life?
(2) Can you think about som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 social problems?
3.2学习活动设计:While-reading task
3.2.1 What we will do in class:
Attention:Group activities形式自定, 尽量使用课文新单词、词组, 可结合课本内容, 如表演同时配合使用PPT为更佳。
1.Activity 1:Describing the pictures in P99.
Study the four pictures.Try to act out the story happened in the four pictures.According the number of each group, you could think of different roles apart from the three in the pictures, for example, add one narrator, or two or three bystanders or other roles, etc.Use your own imagination. (因有些组成员较多, 如选择这个活动, 可在原来三个人的画面之外加入其他一些角色, 如叙述者, 或者两个或以上成员在探讨社会问题的对话, 等等。但画面里发生的事件不能略过。)
2.Activity 2:There are many social problems happened in this world, for example, the overpopulation, housing, water supply,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ribery, gambling, high divorce rate, generation gap, etc.Work in groups to choose one or two of the social problems and talk about it, such as the reason why it happens, the damage it causes and ways of settling it, etc.
3.Activity 3:Role-play the story in after-class reading passage one“It’s a Mugger’s Game in Manhattan”.If necessary, you can add more information by using your imagination.
4. Activity 4:A Debate:
Two of the groups could choose this debate.One group is in favor of piracy and the other against it.The group with more persuasive and convincing arguments wins.
Note:“Piracy”means the publishing, reproducing of a book, CD, VCD, tape, etc.without permission.
(两组同学如果人数相同, 主席可请一位组外同学担当, 或请老师, 如果相差一个, 就请多出的一位同学来当主席。请好好准备, 安排好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角色, 陈词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3.2.2 Post-reading:What you should do in the Moodle system or after class about the text:
(1)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by reading the examples in the word list and the text (accessibility, advisable, arise, burden, compel, emergency, ena ble, expense, foster, fulfillment, invaluable, optimum, priority, resentful, secure, suppress, cope with, in case of, work out) .
(2) Do the interesting word games to help you rememb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3) Preview the text by looking at the text structure, combining sentences, signal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structures, etc.
3.2.3 Post-writing:Directions:Read Part 1“Kids are better off without drugs”in Translation Practice.Suppose you are one of the callers.Write a composition and describe what you saw and said to the police, as well as what the police did while on the spot.
在Moodle平台中进行写作翻译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Wiki工具来实施。它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基于Wiki协作共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适合开展英语写作教学, 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实践能力。
总之, 在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不能误以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学习, 从而放任自流,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因为有些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会利用自主学习的机会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比如聊天、打游戏或看电影。因此, 教师需要制定学习活动规则对学生进行监督与指导。Moodle中的规则有活动监管规则、角色和职责规则等。为了有效控制学习活动, 教师应对整个学习活动进度作出具体安排, 如整个活动完成的时间、规定的项目提交的时间都应在Moodle的各活动模块中设置相应的开放时间并告知学生。
3.3学习评价设计:利用Moodle系统,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多元评估。通过让学生以观察、记录、完成任务、小组团队合作项目、辩论、口头演讲等多种形式, 这样可以保持学生的探索性, 激发他们有次序、有意义地学习。Moodle系统又为评估学生的能力、品质、高级思维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网络教学做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将新的网络平台应用到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已成为外语研究者和教育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Moodle平台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最新的手段与方式。本文将Moodle平台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相结合, 提出基于Moodle平台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模型与实施方案。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摘要:伴随着大学英语不断改革的热潮,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已是势在必行, 网络教学管理软件Moodle平台为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本文研究了一个基于Moodle平台构建新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Moodle平台,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1]Brown, H.G.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 2000.
[2]Gardner, David&Lindsay Miller.Establishing Self 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FL EP.) , 2002.
[3]Hedge, 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Shanghai:SFL EP, 2002.
[4]徐锦芬, 占小海.国内外“学习者自主研究评述”[J].外语界, 2004, (4) .
[5]董哲等.大学英语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效果比较[J].外语界, 2002, (2) .
【中国计量大学学习的平台】推荐阅读:
中国计量学院学习心得10-10
中国计量学院答案01-07
中国计量学院第九届英语演讲大赛策划书09-30
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论文07-29
中国大学慕课平台09-05
学习《大学之道与中国人的修养》有感10-11
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论文08-21
能源计量的作用08-01
存货的期末计量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