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与读书杂文随笔

2024-10-11

听书与读书杂文随笔(精选10篇)

听书与读书杂文随笔 篇1

以前,想听什么,都要在网上搜索,然后下载在手机里,才能在开车的路上,在公交车上,边行边听。但大多下载的都是些歌曲之类的,真正的书很少。

有一次,姑娘回家告诉我有个名叫“喜马拉雅”的听书APP,可以随时随地想听什么,几乎都可以有。于是,我请姑娘帮我下载,并注册登录了“喜马拉雅”。果真是个不错的听书APP,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早晨、晚上洗漱的时候,甚或在小区里走路锻炼身体的时候,都可以听自己喜欢的书了,于是路上不再孤独,锻炼不再寂寞。

听书固然很好,但是听书与读书也还是有区别的。听别人读书,里面掺杂了读书者的认知与情感,于是便干扰了你对书中内容的感悟,所以有些书听是听,但有时间还是要自己读一读。

说到读书,便想到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童,还是求学的莘莘学子,还是已经工作的成年人,还是退休之后的老人……因为,每个人都可在书中认识自己眼所可见(或眼所不可见)的大千世界,让你的生活更充实,于是又想起有句古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可以说我们人生中最好的伴侣,就像我们的爱人,与你如影随形。

以前,为了读书就要买书,所以家中便有了4mx2m的书柜用来盛书,可还是被挤得满满的,常常不得已要定期清理一些不常看的书,放到地下的小房中(多数情况是不舍卖的)。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偶或看到有朋友分享的“微信读书”,于是下载试验,发现这也是个不错的APP(我可不是要做广告哦),因为再出差的时候,路上不用像以前那样带着大厚的、沉沉的书了,随身的手机或者IPAD都可方便的阅读自己想看的书籍。

“微信读书”的第二好处可能就是省钱了。因为,“微信读书”可以通过读书赚取书币,也可以通过“赠书”而得书,所以我使用了月余的“微信读书”,读了十几本书,还收藏了很多待读的书目,但是自己一分钱也没花。不花钱便可以读书,这还不算是一件好事吗?当然可算了,反正对于我这个2004年便评上高级职称,但迄今为止却还拿着中级职称工资的穷老师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了。

读书有很多方式。我们多数人多数情况下是习惯默读的,自己拿着书,坐在桌前,安心地读书;或是,坐在茶桌前,边喝茶边读;或者临睡前,靠在床头,懒懒地读上几页。

说到睡前床头读书,想起来一个故事。话说一位教研员组织了一个高级研修班,一次,教研员去长春出差,回来的时候给研修班的每位学员都背回来一本书(想想,我们的这位教研员是真的很敬业的,所以现如今他成了某知名中学的校长),分给大家,回家去读。过了一段时间,再次组织活动时,教研员问大家书读的如何了?其中一位老师说“我能说真话吗?”教研员:“当然可以,必须说真话”。这位老师说“我有失眠症,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自打您给了我这本书,我每天看上几页就睡着了”。她的话惹得全体学员哈哈哈哈大笑。她说的其实是真话!一些专业的书籍确实很是晦涩难读,许多人都不愿意读,我也一样,读一本小说可能飞速地就能读完,而且津津有味;而每每读一本专业书籍,都要磨叽很久才能读完,而且常常书是读完了,而脑子里却几乎没记着什么。但是,即便如此,专业的书籍也还是一定要坚持读的。

有一天,偶然发现“喜马拉雅”中一个“开始录音”的功能,我于是打开这个功能去尝试,却发现读书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朗读”。我试着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去朗读,我发现“朗读”与“默读”还真是有很大的区别,默读时都是快速读,大致明白书中的意思就算读过去了,有不认识的生字,只要不影响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也大可不用去理会它。可是,朗读就不行了,别说生字,就是读音拿不准,你也不敢读出来!所以,每篇想要朗读的文章,至少都要读两遍,第一遍是认字和确认拿不准的读音,第二遍甚至是第三遍才敢朗读。

朗读不一定就是要让别人听的,有些时候是读给自己的,因为朗读时你才能把你对书中内容的感受读出来。当然,如果有人听自己朗读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吗!哈哈哈

我最喜欢的是朱自清的散文,其次还有鲁迅的杂文,再有就该是余秋雨、龙应台、三毛的作品了。我喜欢朱自清散文的朴素和清新,你读他的《匆匆》,你读他的《绿》,你读他的《荷塘月色》,你都能感同身受似的。他的散文没有几个华丽的辞藻,却能引你读,引你一直读下去,引你常常爱不释手的读下去。我家老公说“人说熟读诗书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散文亦是如此,你读谁的东西多了,慢慢你就有了他的气息”。我倒真希望果如先生所说,有一天我写的东西也有些朱自清先生的气息,就算这么多年没对先生的文章爱不释手了。

杂文随笔:读书改变家庭命运 篇2

我来自“世界客都”的梅州市,今天简要向大家汇报“读书改变家庭命运”的情况。

四十年前,我曾躲在柴房里偷偷看高尔基《我的大学》等连环画,如饥似渴。一次借来的画册不慎落水,我只好一页页用火烤干,当归还绉巴巴的画册时,心感无限的愧疚。那里想,什么时候自己拥有一柜子的书该有多好!时至今日,家里不仅有了相当数量的书籍,而且实现了编书写书的愿望。我编写的老干部系列读本,深爱当地老年朋友的喜爱,孩子翻译的《快乐心里学》也成为畅销书。可以这么说,我家三十年来书香长伴、渐入佳境,两代人共同奏好读书“三步曲”:

首先,为改变命运而读书。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为千万有志青年打开了一条公平竞争的通道,当我与老三届一起挤这座独木桥时,我已是集体小厂的工人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不能动摇“我要上大学”的愿望,在昏暗的灯下将自学考试资料读了又读,工人小阿哥终于走进圆了大学梦。农村家庭出身的妻子,仅有初中毕业文化。好强的她一边做单位的临时工,一边参加了中师函授班和电大学习。十年“雨滴石穿”,终于在县税务干部招考中脱颖而出,洗脚上田成为公务员。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深深影响了儿子,家庭藏书也让他广泛阅读提供了便利,他顺风顺水高中毕业于叶帅母校东山中学、深造于华农大,成为家庭走出围龙的南方日报记者。《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的.“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专题中,特地刊发了反映我家变迁的文章《心愿如愿》。

其次,为追求卓越而读书。画家李苦禅说得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从老大粗的工人走上神圣的教坛,仅有一张文凭是不够的。我自费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通讯》、《散文》、《随笔》、《文史知识》等,珍惜三尺讲坛,传中华文化、播真善美种子。我亲手刻写油印的学生文学小报《百灵》,至今为当年学生津津乐道。调入县委组织部后,认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积极投身党建理论调研工作,成为广东省党建学会会员,有两百多篇文章在国家、省、市级报刊采用,多次评为省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两年来,还兼任平远申报中央苏区县办公室主任,与同志们一道夜以继日地“资料攻关”、“论证攻关”,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于8月申报中央苏区县获得成功,为总结平远红色文化、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作出了贡献。

第三,为生活快乐而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学习,对业余写作和摄影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年来,坚持订阅了《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摄影之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家庭》等,一家三口都是摄影协会会员。我兼任了县摄影协会会长,组织社会力量办起了“平远摄影”公益网站,大力宣传平远人文历史;主编了《生态绿洲》、《平远老照片》等大型画册。妻子的业余摄影作品也被市地税系统评为一等奖,儿子在大学时担任了《天地人》学生刊物主编,摄影作品在《中国地理杂志》上发表,与同学合作翻译出版了《快乐心理学》。

“读书乐,耕田乐,为善最乐”,这是我老家祖堂对联的一句话。的确,读书可以改变我的家庭,帮助别人读书同样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几年来,我们先后与四位困难儿童建立了帮扶关系,通过资助读书、互动活动等形式,以爱心培育孩子美好心灵,帮助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还经常深入基层党组织讲党课或作调研,结合岗位工作编写了老干部诗文集《南台放歌》、养生读书《百岁之路》等,办起了“老干之窗”网站和老干部流动图书室,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

像读书一样,去读一个人杂文随笔 篇3

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一定知道,完美无瑕与无坚不摧是不存在的。自我感知到的来自他人的所有的冷漠与决绝都只不过是一场误会,缘自时间的错位。

坐在回市区的大巴车上,窗外的城市早已陷入了冬季阴冷的雾气中,被黑夜的萧瑟蒸腾着。疲惫爬上眼帘,我摘掉眼镜,散光之下,远处的星星点点飞快地旋转着,飘落身后。我仿佛乘坐了一辆时间之车,逃遁一般驶向下一个目的地,耳机里响起撩人心伤的旋律,气温寒冷得让人手脚冰凉,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全体细胞都感到了眩晕,在脑子里生出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这车怎么总也驶不到目的地呢,18年的你还会记得08年的自己么,快让我进入梦乡吧,我闻到橘子的清香,想要被人亲吻着醒来。

呼吸逐渐变得均匀,胸口开始有规律地起伏,她的耳环跟着车的颠簸来回摇晃,像追随着月亮的影子,海面的波纹荡开去,那宁静的海的呼声就汹涌在了耳边,如你再旁。当你有一个梦想,就如同有一个人可以想念,变得不那么孤独与寂寥,而只是恬静。

与老友杂文随笔 篇4

推杯换盏之间谈及音乐,他微醉,望着窗外的远方突然说为什么总是忧伤的会比快乐的多?我不语,却不自觉地摸向怀中。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谁也不想打破得之不易的回忆,哪怕是在喧闹的人群中。

回忆的时间总是飞快,我还在神游天外,他却早已淡定如常。回神后看他正一脸鄙视的眼光看着我,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你不会还没忘记吧。他略带惊讶的问到,怎么会?我强装镇定地说,大笑掩饰着慌乱。

而后他没再问,我也没说,或许他也感觉出我能看透他藏于眼睛后的忧伤。那晚是我们认识以来最默契的一次,谈天说地却没人真正说进心里,只有融入到血液里的酒精在身体里肆意。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酒精可以增加我的勇气,却无法改变我的意愿。也曾认为这句话无限接近真理,直到后来才发现,在酒精催化下的意愿究竟是我缺乏的勇气还是我原来并没有那么的爱?或许都有吧,只是我不知道。我和他都曾在爱情里受伤,都用面具将自己伪装,哪怕是一个人的时候,也怕突然的阳光灼痛伤疤。

耳边突然响起林俊杰的《修炼爱情》,那一句句歌词像血液流进心里,任往事回忆,这一刻突然明白为什么世界上忧伤总比快乐多。快乐的是你占据我原本空荡荡的心,然后变得密不可分仿佛一体。忧伤却是你把我的心撕裂,带走属于你的痕迹,留下满目疮痍。

会害怕吗在她之后,我抬头问他。他没回答我,只是喝完了杯中酒反问我,你会吗?不会,我极其坚定地说。他看着我不再说话只是喝酒,直到两个人烂醉。

身旁与远方杂文随笔 篇5

又写于临出发前,这个睡不着的清晨,带着疼痛的眼眶与未干的秃发外出催眠。

望着堆积器材的床铺纠结了许久,终是挑了那枚老35定就出了门,连我那一年到头不离身的外套,也弃于床上。

从家门口到这条空旷的算是外环大街上,我自言自语说着一些兴许只有自己,才能听懂的话语。因为有许多都是为了催眠自己这颗不愿睡去的脑袋,和心。

我说写作容易,像我这样每天都在空间和备忘录里写着所谓的随笔,心情的怎么也算写吧?虽然大多数是即兴。

可当个作家就难了,凡事只要带个家,那就升华了太多,国家,大家,家人,人家。所以我希望十年后自己能称的上一名写手就好。对于我来说,写作,作家,写手,都没有太多差距,我之所以挑选首尾两者,是因为它们带了个“写”字,我想只是单纯的写,我还可以做到。

原谅我粗浅的去理解它们,因为胃反抗的恶意告诉我,吃饭是必须的,不然就要像现在一样背着包无力的走在路上。

世间有色眼镜的出处,我不知,可我知道在人生那条路上,它映的我着实难看。我本就想随意的写写,却知写,总是会有人看的,在那个看的人眼里就定有好坏之分,而它的好坏,就一定是我的好坏么?

刚刚我坐在路牙子上,等着老爷子给我送那枚长焦,事先问他,老爸你买早饭么,那帮我顺手拿下吧,就那个最长的镜头。

早就起床的老爷子,只【定】会说“好”

张口的原因大概是看着那会还未消失的丁达尔,来来往往的单车,电车老人,而一夜未睡的疲乏,便是不想错过而麻烦老爷子说出来的借口,谁知我下次5:10分路过这条小路要多久之后。

在等待的时间看着它逐渐消失,那带着朦胧颗粒的它是清晨最美的光线之一,是人与自然争斗后,不多的城市遗留物。

那会我就在心里说,小路的尽头更加漂亮,而我只因睡不着与即兴的外出无法记录,所以那前方的风景再好,也只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应该就是这个大意,准备苦苦等到老爷子来后讲给他听,博一份清晨的“长大了”。

等看着驾车而至的老爷子到了,我就又忘了。只是说月初我就会外出溜达玩。

然后看着老爷子走后,我才一拍脑袋,我的“长大了”呢,抓紧码了许多不成行的文字发了过去。

“我站在那里许久,却没什么遗憾,看着雾蒙的丁达尔消失,我知道那不是最佳的拍摄点,因为从我的位置到路的尽头还有很远,所以机会总会留给那些一直在承担有准备的人。

远方的雾气很美,我可以从别人的图片里目睹幻想,也可以站在现在的位置远观它的神秘。

而我也能守着自己的芳华,看眼前的它随着太阳高度上升而逝去。

每一个旅人在远方的笑容与潇洒,与我在家时身旁的遍地烟把。

想法总是好的。

我觉得外国人一定会把中国的旅人,当成伟大的,因为中国从古时就有了四方神兽,源于灵魂的不可攀登,当然那是我觉得。

很多事物摸到了,反而不好。

想法有时自己喜欢就够。

没有想好去哪,也大概随意而为既然知道了这个主题,身旁与远方,就会不由自主的往上去靠。

在潍坊,因为穷景,而刻意。

在身边,因为疲惫,而无欲。

不管是不是身旁与远方,水到渠成便会是好的。

刻意会把人逼疯,不服会让人气馁,而买书不看,是因为真穷。”

老爷子,并没有任何反应。

其实,从出门到那条外环大街时,我就在想,老爸有没有过几次骄傲。

在家时总觉得自己无法无天,那是因为有天疼。

而外出时,天就太高了,高的让我这种平凡人,不禁不服。

我在标题后面写了个一,因为太困,因为太饿,因为好像又跑了题。

可能这一段只是催眠自己睡不着的不甘和无聊。

还没有想好去哪,在路上去拍一个“身旁与远方”

我幻想着和各路旅人,帮他/她们拍下几张可以值得纪念的照片,而我又想,何为身旁。

作为喜欢猎奇的人,理所当然的把远方粗俗的解释为远行,那身旁会不会是表面意义上在家时的平淡。

又刻意而为,我最近很纠结“刻意”两字,因为我还是和以前一般,不想爱好变为无趣的批量职业,而那个带“家”的职业,又是遥远的。

我想过,因为什么。

因为,看不见未来那条被有色眼镜映着的路,怎么走才会最舒坦。因为,那个清晨的“长大了”不知是真是假。因为,我想要的骄傲,是最起码的知道这一生是怎么活完的,是真的会思考,而不是死矫情。因为,那买回来不看的书,是我舒适的真穷。

该睡觉了,再继续下去就胡言个大发咯。

想想去哪,简简单单的看点星空,了解下浩瀚,想想去哪几个城市小镇,拍几张我喜欢的“时代”。

我知道,我很幸运,写我想说,还有机会拍我想拍。

接触摄影,至今一年多,可惜一年没有出门,不过如今粗糙的技术与器材,还有早年,两三年的旅行经验,足够我来一次记录。

身旁与远行,未完待续、哦,对,这正好是某个比赛的主题,顺便顺便,得不得看大佬们的心情,我能做的就是不“刻意”而去“记录”,检验这一年的沉寂。

其实,我知道自己早就没有之前的那种随心的视角。

我这么一个懒人,又要背包出发了。

很重啊,可我基本干什么,都对自己说→_→挣回本来,谁让我是个懒死享受舒适的财迷,还又偏偏能背着包,为了那份矫情,坚持,一直走,一直走下去。

恩,说不定,在那所谓的远方,我就躺在了床上。

还有一件事,又是一人出发,也好吃尽狗粮,也好再一次真正的结伴而行。

就如我没想到前天,能在潍坊周边徒搭两次车。

美与表达杂文随笔 篇6

从古至今每个时代的人都在试图把自己对于美的理解表达给后人,而在中国“美”孕育出了泱泱五千年诗歌文化,诗歌无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字字言美而句句不提美字似乎也成了含蓄表达的惯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先秦的伊人与真实的世界隔着江面上一层薄雾,她的美是隽永的神秘,千古未有人言其不足,只是感叹——太美,美的虚幻,美的不真实,这样看来太史公把诗三百全看作是“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倒也有失偏颇了。

而现今人读诗却多半不是为了理解先人们对美的表达。说起来也可笑,当初最早把诗歌编入教材列入考纲的人一定没想到会形成如今,“背诗?当然是为了考试”的尴尬局面,也有人说背诗歌,最起码可以提升一点审美水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看到江面上飞过去鸟的美景,脑子中想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好多鸟!好好看!”可见背住了,也算是积累住了。诗歌留在脑子里总不是件坏事。

但一个时代总要有些人是能够理解先人所言之美的,于是他们成了诗词爱好者。近几年。类似“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的节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说是引发了“背诗热潮”也不为过,但很多家长便以此又开始逼孩子背诗,好出去“秀博学”,于是又陷于功利。

但“诗歌之王”节目似乎又不一样,与其它诗词节目多以“考背诗”的运行方式不同,“诗歌之王”是一场诗歌朗诵会,整个节目给我的感觉就是“寻知己,觅知音”的过程。与千年前抑或就是我们的长辈们的诗人对话,用自己的声音与激情去填满那些墨香温存的的一笔一划。那些世代传承的表达,很多诗也是这样,自己读甚至为了考试而去将其一字不落的背下时内心毫无波动,而听见那段声情并茂的朗诵时,死去的文字,突然活了过来,血脉中流淌的炎黄龙魂,突然活了过来,从此浩荡奔腾,永不停歇,听完了哪些朗诵,是忍不住要放声喊一嗓子的——壮哉,我泱泱中华!如此,甚好!

话说到这里,新的问题便再次产生——别人对于美的表达终究是别人的。如果你的表达处处带着别人的感情色彩,未免显得太没主见,还是拿“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做例子。若是王勃看见此等画面盛景后想起的只是《诗》《骚》《乐府》中的句子,而不是挥毫泼墨将如画美景致化为无双诗句,今人也许便连借鉴的对象都不复有。

我也写诗,称不上会写,只是觉得诗歌独有的形式美与音乐美,犹适合于抒情,人生在世,总有欢愉和惆怅。孟郊能做出“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范仲淹能做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你为什么不能做出“词侣诗朋,双阙抵千斛”或“斜阳染,最怕不相逢”?

天空与水面杂文随笔 篇7

抬头在天空中看云来鸟过有着埋头在水平面以下看水波涟漪带动星点消逝的窒息感。

如果你也曾窒息过,那么你的第一反应是生理上的无法呼吸,还是精神上的难以自抑。

当然是因人而异的。

感谢我拥有生命、所经历每一刻时间的波动,可以有余裕地无病呻吟。带着两种窒息后的存活体征,我想,一种窒息是面向天空,一种窒息则掩埋水底。

天空、宇宙,这些词汇将“大”十足地具象化,蝼蚁和人在它们面前又把“渺小”烘托的淋漓尽致。当我们拥有烦恼,抬头看看天空吧,大喊一声把它们抛走,它们即刻随着声波消失在空中。这是一种阿Q精神的胜利,抛走烦恼之后,留下了什么。

迷茫以及和渴望毁灭迷茫的焦灼。这带来窒息。天地宇宙的落差变化,使得我与蝼蚁并肩也不为过,我们在相同的处境,我们又渺小得没有处境。可是我们有思想,这种由物质分子构成的脑皮层来回迂折让思想存在于N维空间之上。我想我此刻身处大气层以上,我想我此刻生活在远古时代,我想此刻和某一个你发生意外的关系,纵然物质不会让所有思想成真,全然定格在时空网格的N角架上。因此在这产生了节点,物质结构实现的差异和思想所到达的时空错落了,由此产生渴望、所引发的探求;拉动欲望、而形成的关系网。这错落定格的度,驱动时间的轴呈现齿轮状,互相阻挠却又相合而前。我们就是齿轮上的锈,想要牢牢定格却找不到支点,想随之滚动前进却不知挪动的方向,怕挪动后的跌落、怕不挪动而被淘汰;想与他人结合共进加大受力面,却又恐惧结合后质量太大加速下滑。

我们常抬头看天,看看天空的辽阔,考虑下一片云朵该往哪边飘去;我们常抬头看天,四肢的长度无法跨越时空的维度,鸟儿飞过带走了那一片云彩。窒息了。

喜欢游泳,但是却不擅长。特别喜欢的是换气之后把头埋在水中,看白炽灯透过水面在池底波光粼粼,更喜欢的是看身边人游过之后四肢划动池水所引起的像无数颗碎钻石由下而上逐一破裂的星光迹迹。

水和人呈现三种状态,以鼻腔、口腔可以呼吸氧气维持生命为界,分为水面以下吐气时、水面和空气各一半、水面以上吸气时。水和人之间的关系,窒息感的灵活运用带来愉悦、适应、溺水。

生命呼吸带来思想,扼杀于死亡窒息。将生理的窒息感运用于停止紊乱的`思绪事半功倍。求生是人的本能,专注于求生是人的本性。倘若人的呼吸已经无法主动进行,思绪会停下思考天空中云彩和鸟儿如何到来散去,而专注于如何离开水底呼吸氧气,这唯一的专注让我们适应自己,此刻明确知道想要的想做的,感受自己的四肢全力只为了呼吸,此刻只是个放松、简单的生理人。

平稳的水面,协调的四肢,上浮、下沉、换气,运用自如。完全沉浸在水底也没关系,因为明白在下沉的那刻缓慢吐气并且协调四肢,你将完全置于水面之上,做到想做的,呼吸氧气。在不停的循环之中,运用生理本能和心理暗示,不停的窒息、努力、存活;窒息、努力、存活。这其中,让我们处于安全的状态是完全的水面之下沉浸窒息、完全的水面之上吸气换气。

溺水,多数在于将自己处于各一半的状态。并非完全的窒息,也并非完全的空气。完全的窒息,求生本能指使专注于努力将头探出水面;完全的空气,面对即将迎来的窒息专注于猛吸一口。共同点在于两种状态都有唯一的目标。而各一半的处境,让人变的不专注、不纯粹,失去了适应的感觉。迷茫抉择的瞬间,吸气会呛水,再次沉浸却缺少空气,这让我们变的危险,失去控制。

文字与美人杂文随笔 篇8

文字是人间所有情感最为强大的载体。纵使万般变化,也能用文字精准地描绘出来。文字是上帝妙笔,生命之火,万物源泉。

很少人真正描述出美,光有形态就好比只有空壳,远远不够。美是抽象而主观的,太虚无缥缈了,即使美人坐在诗人面前,诗人会写甘愿为她醉在长街屋檐,舍弃人间万物涅槃重生只为挽美人一笑,而不细致的刻画她的五官如何端正、精致。若是过分考究细节,那种朦朦胧胧的.暧昧气氛,就烟消云散了。你看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路人看见罗敷,都要放下担子捋捋胡子,少年看见罗敷,马上脱下帽子整理头巾。谁都倾慕她的美丽,拜倒在她石榴裙之下,这就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想空间了。罗敷有多美?不清楚,你看见这句诗,心里想的美人,就是罗敷的样子。

意境,意境。意是诗人的意,也是你的意。境是诗人画笔下的留白,由你来填充。不填充也罢,境随心变,你的心情如何,意境就如何。长恨歌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同理。《长恨歌》更出彩的一点,是借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以瑰丽高昂的文笔,添加些许悲剧色彩,侧面将她的美貌全盘托出,使我们在读的同时,不禁掩卷叹息红颜薄命。

记老友与一梦杂文随笔 篇9

想起他偏大的脑袋,憨憨的笑

想起他聪明的读书时期,并不复杂的辍学,让人唏嘘的离去

他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数总分第一名,我排第二

他和我一起去参加区里的竞赛,早上起得很早来喊我,我妈给他也下了一碗面条,葱花面加鸡蛋,我们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去街上

长街无行人,我们在那里等其他同学,太冷,在路边做早餐的小店外就着铁皮油桶改成的炉子烤火。记得那家的“斗馍”味道好极了,松软热乎,带着一丝甜味。

后来,他同我进入同一所初中,初一毕业的分班考试都考进了所谓的“实验班”,初二时的班主任陈爱国老师是教数学的,个子不高,记得他的数学很好,所以总分也在我前面。

他后来因家里经济原因辍学,再后来曾离家出走过,再后来学厨师。

我们同村不同湾,湾里有人大年初一生日,他学艺有成后,总在初一来做寿宴,便来我家拜年,顺便坐坐。

我便也抽空在初八前去他家里拜年,有时在家,有时赶着去其他村子做酒席了。他在家我便多坐会儿,他不在家我便少坐会儿,他父母都是老实人。

后来听说因空调安装的事和他爸吵起来,一时想不开,便走了,三十不到。

听到他走的消息,彻夜无眠。

做的梦与他有关,梦见初中上学的那条路,梦见因为什么事在那条熟悉的路上跑,似乎是迷路了,他来了,拉着我跑,梦中的我依稀知道他已经不在,却对他的出现没有犹疑,只有惊喜。

梦见他拉着我跑回了正确的路上,终于跑到了街上。

梦中他拉着我踩的路似乎是柔软的。

我不信鬼神,却希望天地间如他一般逝去的好人有个安心的去处。

诗人与歌手的杂文随笔 篇10

不善言辞。

身单只影。

漂泊由来已久。

心灵渴望倾诉。

谁?

是我的倾听者。

抚琴伴舞,尽显妖娆。

歌手。

在十米楼台。

裙裾飘舞。

扶栏伫立。

其实。

我们都是诗人。

也是歌手。

用自己的方式,抒写人生,歌唱爱情。

走的路不同,表达的方式就不同。

出身不同,歌唱的旋律就不同。

诗人。

是沉默的。

拾一片落叶,入诗。

携一缕清风,入梦。

随一指轻烟,神游天外。

执一壶酒,思索多变的人生。

诗人。

本身就是歌手。

用心灵去歌唱。

用情感去诠释生命。

上一篇: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下一篇:质检部工作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