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帮带计划

2024-10-25

骨干教师帮带计划(精选8篇)

骨干教师帮带计划 篇1

骨干教师帮带计划

李淼

优化学校教师师资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数学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我校实行教师之间帮扶的方法,确定一对一的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以优促新、互学共进的帮扶制度。

一、帮扶对象:彭飞老师

对象分析:彭飞老师是参加工作五年的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并且是一位责任心强,积极上进,虚心好学的充满激情的老师。但是,由于王老师工作经验不够丰富,需要帮助她迅速成长。

二、帮扶形式: “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

三、帮扶期限: 一年。

四、工作目标

1.努力克服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的低效行为。2快速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综合能力。

3.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我反思的实践共同成长。五、一年发展目标:

在一年的帮扶中,我希望能达到以下的总体目标:让这位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有较大的提升,结合她从教语文成功经验,能把数学课堂“活”起来;语文教研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通过一年的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上一节市级以上的刊物发表论文。

1.与这位教师进行备课,尽快熟悉教材的编写意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做到上课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2.每学期上一节校内公开课。

3.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让课堂“活”起来,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4.学习有关理论书籍,提高教学理论水平。5.发表一篇区级以上论文、案例或教学设计。

六、帮扶措施:

1.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做好笔记,写好心得。

2.坚持每周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教学动态,及时排忧解难,解决教学困惑。

3.听课:我和王老师建立一个不定期的互相听课的制度。金老师可谁时到我的课堂听课,了解我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我也会随堂听金老师的课了解其最真实的课堂行为,发觉其课堂教学的优劣所在。

4.评课:每一次听课,随时可能是随机评课。我们会从教学设计、教法、课堂组织、教学用语等多方面进行共同探讨,坦诚相待,畅所欲言。通过说课议课,力求让王老师学会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鼓励质疑,如何突破课堂重点和难点,如何调节课堂气氛和节奏。

5.课后反思:要求王老师养成每次课后写反思的习惯。课后反思要坚持,主张一使用为原则,不搞形式化;要从实际出发,哪怕写一句话也行,要善于从教学现象中研究其本质,有效地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希望经过一年两个人的共同努力,能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这次活动,让年轻教师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时时自评,提高教学水平

骨干教师帮带计划 篇2

一、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

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附件中指出: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联合, 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 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 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 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为中西部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 推动教师教育改革。[1]

首先是遴选问题。包括参与的培训机构、优质中小学以及骨干教师的遴选。高水平的培训机构的遴选是通过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的标书进行评审, 确定入围名单后再组织答辩, 最终确定项目任务的承担机构, 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这种竞争择优机制, 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 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 改变了以往直接由行政任命培训机构的模式, 让具备优秀的培训机构参与培训, 做到优中选优, 这是保证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培训组织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协调培训机构与优质中小学之间的关系, 以往的培训当中, 一部分优质中小学认为培训主体的是培训机构, 自己只是协助参与, 让优质中小学全面参与到培训中来, 让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形成强大的合力, 这是培训组织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遴选体育骨干教师学员是“国培计划”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中最重要的环节, 它关系培训质量好坏的关键, 并直接影响培训的全过程。能否选派到高水平、高素质、有潜力、可造就的优秀体育学科骨干教师, 不仅关系到此次培训, 而且决定整个“国培计划”既定目标的实现。从2010年一些省市的体育骨干教师学员反馈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专业不对口问题, 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由其他专业或者一些退伍军人担任, 没有专业正规的体育教师选派, 只有抽调他们参与培训, 造成了一些参训教师专业不对口。第二, 学历, 职称, 教龄等与体育骨干教师学员的要求不符, 部分学员学历、职称偏低, 教龄较短。第三, 被选学员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较大, 显然, 这与“国培计划”实施目的初衷相违背。第四, 一些学员学习动机不纯、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本身就少, 学校不愿意把一线的骨干教师派去学习, 对置换来的师范生能否胜任一线骨干教师的工作表示怀疑, 让骨干教师去学习, 学校体育工作就难以有效地开展, 于是就派一些闲置人员参与培训, 造成一些人被“国培”了。在这种状况下, 有些学员培训学习时得过且过, 放松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 这种不纯的学习动机和怠慢的思想行为偏离了“国培计划”的培训目的和要求, 影响了“国培计划”项目的教学与培训质量。[2]

其次是培训的方式问题, 主要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本身实践性较强的体育学科来说, 培训中二者结合, 很好地体现了实践中检验理论, 理论中总结实践。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产生了一些困惑。集中研修时, 一些专家主要在高校及城市中学从教的居多, 没有农村基层中小学校的教学与实践经验, 对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及条件不很熟悉, 造成设计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 难以满足基层农村中小学的实际需要。“影子教师”跟班学习时, 也是在条件较好的城市中学进行, 这些中学在当地市、县都有一流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 一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不一定适合农村中小学。如何把先进的体育理念运用到农村中小学具体的体育实践活动中, 受训教师在未来教学中如何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是培训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所以在培训中应当注重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相结合, 突出“问题教学”, 启发教师总结经验、培养反思能力, 努力提升参训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参训教师的可持续成长。

最后是置换问题。“国培计划”2010年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一般按照同学科1:2的比例进行顶岗置换, 即两名师范生置换一名在职教师。在具体的置换过程中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一种是一次置换, 即选派两名师范院校师范生直接进入体育骨干教师所在中小学顶岗实习, 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进行脱产研修, 这种一次置换优点是置换操作简单, 由师范院校和农村中小学参与就能解决问题, 涉及的部门较少, 出现问题也便于沟通、协调。由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本身较少, 体育骨干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最为担心的是体育骨干教师参与学习时学校体育工作如何有效地开展问题, 师范院校顶岗师范生能否胜任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的工作是一次置换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一次置换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另外一种是两次置换, 第一次置换以县为单位, 按照专业对应的原则, 在农村体育骨干教师与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实习学生之间进行。通过置换, 选派农村体育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进行脱产培训研修, 选派体育师范生进入中小学顶岗实习, 把体育师范生集中安排在县城中小学进行顶岗;第二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 即农村体育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脱产研修形成的岗位空缺, 由接收体育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县城中小学选派优秀体育教师以支教方式补充。这种方式从理论上来说能很好地实现培训院校、县城中小学、农村中小学三者之间的互动, 也能为农村中小学带来优秀的教师资源, 解决其后顾之忧。但是两次置换需要省教育厅、师范院校、地区及县级教育部门和基层中小学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任何一方出现问题置换就无法完成。从2010年一些地方实施的两次置换反馈来看, 也出现不少问题, 造成了一些“空换”现象的出现。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数量、质量以及置换学生的实习意愿难以满足置换需要;置换出现问题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不积极协调, 造成顶岗置换衔接时常发生脱节;置换到农村中小学的在职体育教师面对农村中小学的状况, 有的显得无所适从, 同时难以保证他们安心在农村中小学顶岗3-6个月。所以, 采用一次置换时, 各师范院校最好在顶岗前组织顶岗师范生参加岗前强化培训, 以确保他们能胜任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采用两次置换时, 应当加大对优质城镇中学支教工作的教育宣传力度, 同时, 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主动协调, 不得已可以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 以确保置换的成功,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目标是通过较短时间的培训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所以, 短期集中培训应当让受训者达到以下要求:第一, 全面认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领悟课程理念, 以标准为导向设计实施教学。第二, 提高体育学科知识的应用水平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适合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条件的常用和适用的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 第三, 提高体育教学技能。第四, 形成和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以及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 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远程培训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优势, 面向全国遴选具备资质的高等学校和远程教育专业机构, 实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采取混合学习方式, 做到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学习相结合;培训以学科为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 做好远程培训教学、线上辅导工作[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远程培训中, 必须落实“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的主导思想, 以课堂实践为源头来确定培训课程, 应当对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误区、现象进行概括, 将教学中的典型现象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相应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 每个课程模块可依据体育与健康标准和体育教学的实践提出若干个“核心问题”, 由“核心问题”带动理论阐释与案例评析。所以, 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应当解决课程中的“核心问题”, 最好选用来源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案例, 而不是案例设计者为体现自己的主观意志而设计的假案例。在远程培训中要特别注重“线下集中研讨”。因为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互与研讨, 是中小学远程培训中提升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利的方式[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附件2[z].教师[2010]4号, 2010 (7) .

[2]陈曙.中小学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体系探析.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 (4) .

[3]孔维宏.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2011 (5) .

骨干教师帮带计划 篇3

【摘要】通过开展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国培计划”课程的调查,了解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和培训需求,并根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标、要求和调查结果科学设计了培训课程,构建了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国培计划” 培训需求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34-03

课程设计是做好“国培计划”学科培训的最关键环节,课程体系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培训的质量。2011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培训内容的选择主要体现在课程上,课程应满足学员实际需求,特别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员的需求。

赣南师范学院是江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之一,自2011年以来已举办2期“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效果。但在培训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课程开发上存在着课程目标宽泛、针对性不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江西省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国培计划”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进行设计与反思,设计了适合短期集中培训的120课时的课程体系。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培训效果直接相关,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因此对培训课程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训后绩效评价研究的开展。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参加“国培计划(2012、2013)”——江西省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小学科学教师共90名,分别来自于江西省的10个地市级乡村地区。前期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小学科学教师主要年龄段集中在25至40岁之间,主要为男性,学历背景主要为专科,职称以中级为主。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开展了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和课程满意度调查。对教师的需求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并针对调查结果设计培训课程。课程满意度调查,主要了解学员对新制定的课程体系的满意程度,以便对课程设置做出调整和反思。

(2)访谈

访谈法以及在线访谈法是为了了解当前小学科学农村骨干教师国家培训课程设置的现状,对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访谈,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设置与当前教师实际需求间的差距。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从下列4方面开展调查∶参加培训的原因,科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培训要求,以及希望采用的培训方式。为了最大限度了解教师的需求,问卷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形式,获得教师培训需求信息(见表1)。

绝大部分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占85%)和充实学科知识(73%),同时也存在部分教师有其它目的,如为完成培训任务、扩大人际关系、评职称等。在开展科学教学时存在的困惑或问题,60%的教师感觉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也有少部分教师在科学的本质的理解、师生关系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方面有一定的困惑。教师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主要集中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育技术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上,少数教师也希望在语言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在培训方式上,超过71%的教师希望通过专家引领取得培训效果,有近60%的教师选择教学实践和研讨互动。通过问卷也确定了今后培训方式将主要以专家引领及教学实践和研讨互动的方式开展。

2.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

对培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主要设置了六个方面的问题(见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到,超过65%的教师对课时数的安排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题1),说明培训时间符合学员的需求,但对课程内容涵盖范围的满意程度存在一定的不足,也说明,培训机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未完成注重学员的实际需求;题6可以看出,经过培训,学员对于能力提升的满意度不高,只有60%的学员持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态度。题6采用开放式问答,要求教师列出培训后能力的提高,经过统计,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方面,少部分教师认为是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方面。

3.课程的编排的调查研究

课程开发应在“国培计划”纲领性文件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本省科学教育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以《“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构建江西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框架,主要开展了下列工作:(1)咨询课程主讲专家。(2)访谈“国培计划”培训班班主任。(3)实地调查。参照课程标准并且结合访谈结果我们确定了学习时间天数为20天,总学时120学时,同时确定了专业理念、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综合实践四个模块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师所提出的困惑与需要及培训形式进行设计,形成课程体系(见表3)。

4.课程评价

为了检测此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及对小学科学教师的适合性,选择了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课程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比例上升至81%,培训后能力提升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比例上升至67.8%。

三、优化课程设置的反思

1.课程设置应体现多元化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素质教育背景下所需要的培训课程应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包含某种价值取向的、同时应该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整合到课程中。[2] 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多元化的理念,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包括培训组织者、参训教师、教师所在学校和当地办学特色等)。

由于培训时间的限制,课程设置上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应突出主题,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解决小学科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实际培训中,我们根据学员的教学实际,确定了“科学探究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主题的培训体系。同时,围绕主题对难点与热点问题集中突破,如调研发现教育技术能力低是广大农村教师的短板,因此增加该部分课时。

2.课程开发上体现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课程开发初期,我们通过解读政策文件与专家访谈,初步拟定了课程模块与核心课程作为必修课。同时,根据学员的需求遴选了若干课程作为选修课,学员根据课程内容、性质进行选择,根据选课人数确定,体现课程开发的预设性,实施过程中反复征求学员的意见,形成课程的完整性。

3.课程设计体现科学的“做中学”

通过学员访谈反馈,学员对许多专家的讲座难以消化,学习效果不佳,希望参与其中,有更多的机会“做中学”,这也符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因此课程设计中设计了一定形式的“做中学”,让学员参与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也提高学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动手做教具的能力。

四、总结

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培训效果直接相关,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培训内容的合理性影响培训效果,而培训效果对培训内容的选择提供反馈信息,因此对培训课程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训后绩效评价研究的开展。

因此,本研究建立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反应了学员的真实需求设计了适合短期集中培训的120课时的课程体系。短小、紧凑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培训组织者实际操作,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开展小学科学培训工作,使培训内容更贴合教师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59/201101/114220.html

骨干教师帮带材料 篇4

一、抓好备课

一节课的好和坏、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的环节上下功夫,就已事半功倍了。所以,本学年,在赵老师备课的基础上,要和她再揣摩适合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特色。

二、抓好听课

本学期计划深入赵老师班级听课,做好听课记录,比较有准备和随堂抽查的效果是否一样;同时也关注学生适合哪种教学方法;赵老师也深入我的课堂,这样的互相听课,可以快速的帮助我们找到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三、抓好评课

每节课听完后要两人在一起及时的分析,以免因为时间流失把不好评课标准,这种及时的反馈和沟通能够帮助年轻教师更快的适应课堂教学,也使我能够接受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重点放在把握学科特点和课堂模式。

四、抓好反思

用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骨干教师传帮带活动方案 篇5

-----秋韵

一、指导思想:

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实践、创新为着力点,从我校教师发展需求出发,通过互动型师徒结对模式,加强骨干教师和非骨干教师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进而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活动目标与要求

1、活动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我校己有的名师、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以师徒结对为主要形式的互帮互学活动,加快对青年教师、非骨干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非骨干教师尽快成长,不断充实骨干教师队伍,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相互切磋教学技艺中不断提高各自的教学理论水平少业务素养。

2、活动要求

(1)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现代教师角色理念,创设自主探索和专业引领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氛围,通过活动,互相学习,共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艺术,促进青年教师、非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成为学校的后备力量。

(2)在课堂教学方面,能切合实际的分析处理教材,能比较自如地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特色,而且教学效率高,效果好。

(3)具有较深厚的教学理论功底,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审视课堂教学,有较强的思考和观察力,能撰写具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经验,争取在各级专业刊物中发表或交流。

(4)具有积极的教学研究态度和较强的教研能力,能承担各级各类教研课。

三、基本职责

(一)师傅:

1、指导教师做到“三带”:带师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带师能—掌握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带师德—为人师表,育人之道。

2、指导徒弟备课、讲课,帮助修改教案,指导教法。

3、每学期听徒弟课4节以上,评议优缺点。

4、向徒弟提供信息,推荐经验文章,开阔视野,不断充实。

5、每学期指导徒弟上一节汇报课。

6、每学期指导徒弟拟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或经验文章。

7、指导班级管理,加强班集体建设。

8、指导徒弟练功,针对徒弟的基本功弱项,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徒弟教学基本功的提高。

(二)徒弟

(1)尊重指导教师,谦虚谨慎,接受批评、指正。

(2)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对上课、备课、教研、教改、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检查。

(3)认真备课上课,写详案,主动求教,及时反思。

(4)主动听师傅的课(每学期4节能上能下)做好记录、学习实践经验。

(5)做个有心人,注重积累各种资料和教学心得。

(6)每学期上一节高水平的汇报课或公开课。

(7)每学期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材料。

四、活动时间

2007年2月——2009年12月活动期限为三年。

五、师徒结对对象

师(骨干教师)徒(非骨干教师、年轻教师)

六、骨干教师传帮带活动(非骨干教师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

骨干教师帮带计划 篇6

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传帮带工作总结

平坝县夏云小学

刘志秀

2009年7月,我作为一线老师很荣幸地参加了“安顺市第三批市级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为把培训学习所得及时反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研讨课改理论的前沿性知识,在自已理论功底不断提升的同时,带领教师深入研究,达到共同学习,不断成长的目的,我积极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开展新老教师之间的“传帮带”活动,为刚到我校工作的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高业务水平,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对一年来传帮带工作作如下总结:

1、指导加强学习教育理论,发挥表率作用。

把参加外出培训和网络培训学习中的教育理念,优秀课例,认真作好记录,写出心得体会。通过二级、三级培训把培训学习所获进行再培训,培训达400多人次。主动与新老师一起加强师德和新课程标准,新理念,新技术、新教材教学方法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丰富知识底蕴,提升自已的业务能力。平时认真学习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拓宽视野,订阅《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小学数学》(小学版)和“全国有名的教师的教学集锦”,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受到了莫大启发。还通过网络搜集,积累了有价值的教学材料,聆听教育专家及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及精彩讲座,把学习所得及时与全体教师一道交流探讨,让新老师明确:“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任务。并结合学校班额大,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儿童比例大,教育难度大的问题与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克服畏惧心理,帮助他们在教育活动中逐步了解: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学会关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通过学习讨论,丰富教师文化知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在校本交流中共同提高。

为帮助新教师尽快地掌握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在实践中尝试应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校校本教研为平台,认真组织并积极开展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在活动中,认真指导新教师备课,听课后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教师在互帮互学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探讨课堂教学艺术;在课外活动中,我对新教师提出的各种教学疑难问题也尽心竭力帮助解决。每学期上2—3节观摩课、示范课,将自己参加培训学习的新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青年教师。认真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情况和作业批改情况,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如:教育教学环节的处理,小学生作业的规范书写,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中的困惑与他们进行倾心探讨,并把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激发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趣的途径”等教育教学论文在全镇推广交流,带动老师参与教学研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深入实践,帮助教师再提高。

一年来,我主要指导杨正国、任平春老师和今年刚调来我校的两名新教师——帅微、刘翔和夏云片区界首小学孟小艺老师。我经常和他们联系,深入课堂随堂听课,适时深入课堂,认真听取并及时记录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课后我就听课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如: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进行设计,切忌过多或过少;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当穿插儿歌、游戏等激趣;教学中可适时采用激励性评价;利用自制教具、学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感知体验;教学中适当增加拓展练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与他们进行倾心交流探讨,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真正达到

了相互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效果。本学年这几名老师各承担了一节数学校本教研课,备课前,我帮助他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优秀课例;指导备课时,耐心地从教材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如何发挥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如何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等方面进行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我发现这几名教师都非常虚心好学,有着良好的素质和悟性,致使校本教研课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还虚心请教,敢于创新,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帅老师、孟老师还参加平坝县今年组织的优质课评比,得到评比专家组的赞扬。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展开,广大教师提高实施新课程、驾驭新课程能力的愿望更加强烈,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对成长中的教师来说,要具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骨干教师中的一员,我深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感到顺利的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校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才能够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因此,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觉得我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离一个优秀的骨干教师的要求还很远。我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创新,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骨干教师帮带计划 篇7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自2007年开始实施,国家采取这一重大举措的目的是,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从事教育工作。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一切费用由国家财政补贴。入学前,免费师范生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按规定,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

一、培养教师职业幸福感增强免费师范生成长动力

免费师范生就业去向确定,与非免费类师范生相比,就业这一重要的驱动力对他们来说作用不大,这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表示:“免费师范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就业有保障。大部分学生很感谢国家给予的政策,坚定了学好学业、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在基础教育领域作出贡献的信心。但也有部分学生心存‘学习期间不愁吃住,毕业不愁找工作’的思想,出现了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虽然这种现象并不普遍,但若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未来的教师质量,甚至干扰政策的实施效果。那么在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什么样的驱动力才能让免费师范生坚定理想、努力实现专业成长?这种驱动力不是外来的功利性诱惑,而是教师职业内生性的幸福感。与未来同行的碰撞和沟通,能够使免费师范生从农村骨干教师的从教经历中汲取最新鲜、最真实的经验,提前体验到为人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会上,免费师范生们领略了业务优秀、内心沉静的农村骨干教师的风采,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了来自农村教育一线最浓厚的职业幸福感,这是课堂学习所无法习得的。一位来自河南濮阳的女教师动情地说:“爱学生是做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我这次到北师大来参加国培研修,遇到了我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这个孩子家庭条件特别不好,昨天我们组织看电影,我去找研修班的班长,问他能不能多匀出一张票,让我带这个孩子看一场电影,班长说可以。在电影开始之前,班长递给我一张条子,后面写了一句话: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给咱的学生充饭卡吧!我当时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述,他们两个人素昧平生,但这是一种大爱,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爱。”这一句“咱的学生”让在场的不少师生热泪盈眶,他的师爱不局限于自己班里的学生,而是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

参与交流的农村骨干教师和免费师范生人数均为20名,并且打破了以往一位优秀教师陈述、众多学生倾听的模式,而是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不是个案,不是偶然,骨干教师在这里作为一个群体,像巨大的磁场一样,在教师职业认同感以及职业幸福感方面释放着强烈的吸引力。

对免费师范生来说,教师职业幸福感、责任感的培养不仅会在未来的执教生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会激励他们在求学阶段积极完善自己。这种内生性的驱动力远远超越了物质条件的诱惑。

二、以同行骨干为标杆促进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

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到农村服务至少两年,对于一名新手教师来说是职业发展的关键期,若适应不良,极易导致职业倦怠。如果免费师范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职业未来,及早了解自己必备的专业素养并早做准备,那么就能够更顺利地度过适应阶段。

农村的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重大因素。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招不进人、留不住人的状况严重,年轻的优秀教师多向县城流动,留守农村的教师呈现出“年龄高、学历低”的特点,出现了“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现象。农村对优秀的师资有着强烈的渴求,然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差、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艰苦的环境注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长期坚守。免费师范生都是部属重点师范大学的高材生,他们是否能够适应社会上常说的“差校长带差老师,差老师教差学生”的乡村教育?他们应该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付出巨大的努力,依然看不到成绩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寻求自我职业成长?这些问题都令免费师范生困惑和迷茫,而长期奋斗在农村教育一线的骨干教师恰好能够用鲜活的案例回答他们的疑问。

讨论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位免费师范生谈到了“差生问题”,他说:“我实习时带的是重点班,带的几乎都是好学生。以后到农村教书,学生水平肯定参差不齐,请问各位老师,我应该怎么对待学习成绩差、表现又不好的学生呢?”一位农村骨干教师用朴素的实践解答了他的困惑,她动情地说:“我们要相信孩子不是生来就差,作为老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我们农村,班里的差生基本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出去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些孩子由于缺少心灵上的关注,导致学习困难。我们教他可能也就一年的时间,也许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关心他的成长,用真心感化他。教会他做人,也是能够令学生受益一生的影响。”这位老师不无自豪地提起她教过的一个留守儿童,虽然最终成绩依然不好,但老师的关怀使他从对学习和生活的淡漠转变到关心集体、热心勤快,整个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名曾经的“差生”长大后光荣入伍,退伍后回乡创业,如今已经小有成就。在讲述过程中,这位老师的神情中始终洋溢着只有教师这个职业才有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来自农村的骨干教师们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生动案例和独到见解,用他们真诚质朴的表达,打动了每一个参与交流的师范生。感动之余,更重要的是,免费师范生通过农村骨干教师职业成长这面镜子,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消除了对未来职业不确定性的恐惧心理。通过这次深入交流,免费师范生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农村教师并非井底之蛙,他们妙语连珠、思路清晰,他们胸怀大爱、师德芬芳,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认可,这些鲜活的榜样是免费师范生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这对于那些对下乡从教心存些许恐惧的师范生来说是一剂定心丸。

三、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对接创新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

按照合同约定,免费师范生必须在中小学从事十年以上的教育服务工作,他们不能像同龄人一样自由选择职业,原则上十年内不可从事教师之外的职业。一个教师在十年时间里会影响相当大一批学生,成千上万的免费师范生进入教师行业会影响很多人的成长、成才之路,假如他们缺乏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或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却无法离开,势必会产生消极懈怠情绪甚至更严重的问题,这会影响更多人的成长、成才之路。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更需要认真对待,不能完全照搬旧有模式,而必须有所创新。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 篇8

我回顾了一下自己“丰富多彩”的“骨干”经历:先是2005年市级(县级市)骨干教师培训,这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大面积筛选活动,好像也是本县级市的第一次骨干评选活动。一个暑假培训下来,我获得了一张骨干培训结业证书。但是,当时就传出话来,说这只是培训合格证,不等于就是骨干教师了。所以,2006年我又参加了地级市骨干教师培训。这样,我又花去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听到了更高一级的许多教育课程。但是,结果还是一张培训结业证书,而不是期待中的“授予市级骨干教师称号”。

我自以为教书方面还可以,所以虽然对骨干教师这个称号有些心灰意冷了,但还是有一点点在意。于是,2007年上级通知我被确定为首批市级(县级市)骨干教师跟踪培养对象时,我还是欣然接受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考察与培养。据说,这次跟踪培养,人数很少,我的语文学科全市高中部也才三个人。在开了每学期一次的公开观摩课和交了不少学习、考核材料之后,我又获得了一本证书——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合格证。我问相关人士,这回我是不是骨干教师了?答曰:还不算是,只是培养合格了,还没有认定是骨干。

至此,我就专心地等上级来认定,来发证。结果,这一等就是七年。不,现在七年了也没谁来认定,而且我敢断定再也不会有人来认定了。

因此,若干年来,什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之类的评选,我真的没有兴趣参与了。只是,去年有一个省级骨干校长的评选,据说是为了什么“百千万”工程的,条件比较苛刻,符合条件的人不多,而且能学习到更高级的教育课程,我才又莫明其妙地去参评了一回,结果就被选上了。在省里参加完阶段培训,省里的领导说:“你们是一级一级严格评审上来的,省里已经承认你们是骨干校长了,发不发骨干校长认定证书不重要。”在场的校长们炸开锅了:没有证书,不是白培训了吗?各个县里都是不认结业证的,只认正儿八经的认证证书。但是,领导又说了:“骨干校长证书是肯定不会发的,发了会有后遗症——我们培养出来的骨干校长,会被外省盯上。”

上一篇:美术教师实习生自我鉴定下一篇:经典精益生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