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发展论文

2024-09-19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共15篇)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 篇1

建立环保社会化投融资机制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新机制,不仅是我国环境保护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也是今后我国环境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对促进我国环境保护资本与投资市场的形成,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 者:胥树凡 作者单位:国家环保总局刊 名:中国科技成果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年,卷(期):“”(10)分类号:关键词: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 篇2

关键词:文化产业,环境教育,环保文化产业

坐落在长三角洲上的嘉兴,不仅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还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嘉兴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这期间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坐落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嘉兴,在这场环境危机中也难以独善其身。如何充分发挥环保文化的重要作用,成为了嘉兴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嘉兴环保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嘉兴市环保文化产业形式主要有: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业、“三废”资源综合利用业、环保技术服务业以及环境友好产品业。从嘉兴市的产业构成看,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仍然比例过低,环保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巨大。“十二五”以来,嘉兴市的环保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嘉兴市市环保相关从业单位共有150 家,人数8 000 余人,收入总额130.7 亿元,固定资产104.2 亿元。其中,从事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企业51 家,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有35 家,环境服务业44 家,环境友好产品生产企业20 家。年销售收入1 000 万元以上企业102 家,占比68%。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业、环境友好产品生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业及环境技术服务业收入分别占环保产业总收入的50.39%、11.05%、33.76%和4.8%。

二、嘉兴环保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缺乏

就“铁哥们”环保主题公园而言,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来源于环保艺术作品进行租赁、出售获得的费用,另一部分是嘉兴“铁哥们”主题公园的门票收入以及开设环保教育班的第二课堂学费的收入。由于受传统文化体制的影响,市场化的环保文化产业融资主体发育缓慢,融资能力较弱。

(二)环保文化创意人才匮乏

嘉兴市的环保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很多环保文化产品也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但由于缺乏市场的运作和推广,因而没有实现环保艺术作品市场价值的最大化。目前,嘉兴市环保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是环保创意人才的极度匮乏,大批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是嘉兴未来创意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前提。

(三)政府支持力度缺乏

以目前嘉兴市环保产业发展最好的“铁哥们”为例,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上,而最主要的手段便是实施减免入驻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就嘉兴市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上看,总体上有利于文化创新企业的发展,但还是缺少对环保文化型企业具体的政策支持。

三、嘉兴市环保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一)优化结构,畅通融资渠道

编制嘉兴市地区环保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指南,建立环保文化产业共同基金,鼓励区域内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环保文化金融产品支持环保文化产业。发挥文化优势,塑造环保文化产业链结构,确定环保文化特色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必要的产业集聚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群,以及深化与台湾、及世界各地文化的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实现产业升级。完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相互进行的创新机制,保持区域环保文化产业园区的竞争力。通过合资、合作、直接引进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在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力求环保产业结构布局合理,从而吸纳外商入驻。加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优先发展一批环保文化产业主导企业,以其前瞻效应、联动效应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加快环保文化产业纵向经济联合体、横向经济联合体或企业集团的建设步伐,降低边际规模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以增强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二)鼓励创新,引进专业人才

一方面,依托专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建立一批环保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基地;另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一流环保文化创意人才来嘉兴创业。充分发挥企业在环保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龙头骨干企业确定科研项目,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依托长三角研究院形成环保研发基地,探索建立高层次的环保文化创意人才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建立高级人才信息管理协调制度,建立开放共享的高端创意人才信息库分类人才资源信息库,共同开发和利用人才,着力推动嘉兴市环保文化产业同城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供政策,拓宽发展空间

制定满足环保要求、符合环保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及技术政策,定期发布产业导向目录。以环保设备制造和产品生产、环保工程、环保服务业为重点,培育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引领作用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增强企业竞争力;充分利用环保产业协会信息平台进行成果会展、技术交流,推广先进技术和产品。对认定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纳入推广目录,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优先采用。第一,强调环保文化产品面向大众,鼓励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并为广大民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这同时也是在培养潜在的消费市场;第二,支持环保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对那些优秀的、具有创造性的环保文化艺术门类提供帮助,采用多种投融资方式,大大提高文化项目孵化和市场化率,并且提高对环保文化产业经济价值的认识,积极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霞.浅析嘉兴环保产业的现状及发展[J].科学时代,2013,(11).

破除环保产业发展瓶颈 篇3

但现实中,却还存在一些因素,制约了环保产业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概而言之,有如下五个主要方面。

地方保护主义

在环保项目招标中,地方保护主义的人为壁垒,导致外地企业须付出大量的额外成本,或要与本地企业合作才能参与竞标,造成许多项目在没有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就早早落入本地企业手中,项目的质量和价格并未得到最大优化。

最典型的壁垒就是为获得当地环保项目投标资格,外地企业须额外办理一系列繁杂手续。这些手续通常涉及多个部门,且审批速度慢,在办理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时间,不仅加重了成本负担,还可能导致外地企业无法参与竞标。就我们亲历的经验而言,一个备案往往要盖十几个政府部门的公章,办理顺利需要两个月,有的甚至要拖一年之久。

此外,在一些特定项目招标中,备案手续只有拿到招标文件后才能办理,相关材料的要求更为严苛,通常包括一些与项目专业性无关但外地企业难以实现的指标。例如,要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要求必须在当地有办公室,甚至对办公场所的占地面积也有要求,等等。外地企业几乎无法按时完成此类备案,成为“保护”特定项目落户本地企业的“法宝”。

地方政府不愿开放市场,一方面是担心外地企业的工程质量问题追责难,另一方面也出于保护本地企业发展的“私心”。但从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用市场壁垒追求的“安全感”并不可靠,也不健康,它所保护的其实是寻租的温床以及落后的生产力。

环保是一个朝阳产业,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市场,才有利于推动先进技术更广泛地应用,在行业内部形成良性的竞合与融通。由人才和资金储备方面充足的大企业带动技术进步,专业型小企业可与之优势互补,进而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生态链,这才是多方共赢之道。

企业身份尴尬

曾有评论认为,PPP模式不仅可以让政府部门有效利用社会资本进行项目建设和运作,还能带动民营企业和央企、地方国企展开高效竞争。但在被称作“PPP元年”的2015年,全国160多个环保PPP项目中,“企业性质”反而成为重要的“竞争指标”,专业实力没有得到地方政府应有的重视。

比如,在某县以PPP模式进行的10万吨供水项目招标中,闻讯而来的企业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是不是国有企业”。在招商公告中,也表明要“优先考虑国有企业”。这样的导向让非国有企业都退出了此次竞争。

在部分地方政府眼中,国企有两点“可取之处”,一是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政府可以放心前期垫资的问题;二是如果环保项目一旦出现了问题,那么由国企承接的项目,地方政府遭到问责时容易推责。所以,地方政府领导通常会对执行层面的政府机构暗示甚至变相命令,要求“优先考虑”国有企业,造成了央企、地方国企在环保PPP项目中的垄断性。

这种选择偏向性没能真正体现PPP模式的优势。PPP模式不仅要解决资金问题,其深层意义在于引入专业化公司的力量,为环保建设带来更有效的方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事实上,一些中标国企是并非环保产业的内行,承接项目后还要分包给专业的环保公司,且由于国企相关程序较为繁琐,有时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导致时间和资金上的损失。

只有让不同企业在环保的专业服务能力上一较高低,才能充分发挥出环保PPP的威力,充分促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更好的公共服务。

低价恶性竞争

在环保项目运作和实施过程中,“低价中标”事件频频发生,引发行业热议,并出现恶性竞争。

在2015年的几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连创新低的中标报价不仅明显低于竞争者,更是远低于当前行业的普遍价格,中标企业能否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运营管理值得怀疑。

事实上,一些环保项目已暴露出“低价中标”背后潜藏的风险。一些企业暗中替换原定的设备品牌或型号以降低成本,另一些企业中标后表明无力承担运营成本,造成搁浅;更具恶意的是“钓鱼项目”——以低价入标,中标后再不断涨价。

“低价中标”带来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生态,不仅造成了具体项目的问题,还会扼杀中国环保产业对先进工艺和品质的追求。

过去,相当一部分治污方并不关心环境的实际效果,加上环保资金的缺口,往往会选择低成本方案。而“地方政府将就、客户将就、环保企业也将就”的局面,也给这些不能保证环境治理品质的低价方案,留下了浑水摸鱼的空间。环保市场出现的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定制型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是一个危险信号。

“十三五”期间,环保将不只着眼于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和减排,进入到了以实现良好环境治理为根本目标的效果时代,标志着对于环保的需求将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方向转变。地方政府和治污企业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只盯着低价的方案,要更注重品质的提升,形成一个鼓励环保企业不断追求产品力和服务力的环境,促进环保产业在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上的提升。

政策配套缺失

“十三五”规划中,改善环境质量成为国家的终极环保追求,这是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新目标,为环保产业带来了巨大的上升空间。伴随这一转变,一系列新的环保政策不断出台,在此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各种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构建完善的顶层设计,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税收政策为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针对企业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的绿色税收政策还不完善;二是尚缺乏国家层面的环境税收优惠政策;三是环境治理细分行业优惠措施还不均衡或遭取消。

例如,2015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78号文(《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其本意是为了给环保企业减税,但实际执行不理想,引发地方政府、环保从业者在环保实践中的困扰。此前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的污水、垃圾处理等企业,虽说现在实行“即征即退”,但各地方财政税务部门逐级审核批准的时限较长,每季度或半年才集中办理退税,实际上形成了“先征后返”的方式。

这将导致企业资金垫付率总体上升至65%左右,使企业资金周转面临更大压力。此外,由于上游建筑业没有进行增值税改革,下游的污水、垃圾处理企业就无法取得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使得污水、垃圾处理行业整体税赋全面上升。“先征后返”的增值税还为相关企业产生了额外的“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费用,而增值税返还部分如果被纳入所得税的计税范围,可能造成重复征税。

为了维护好环保产业的发展环境,政府部门在出台新政策时,应当充分评估该政策对整个行业的传导效应,充分完善政策实施细则,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政策在企业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方面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环保执法落地难

2015年,被认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为环保产业注入了活力。新环保法是配合国家提升环保标准的重要法律手段,实行以来,环保部门强力关停了一批违法企业,释放出铁腕执法的信号,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蔚蓝地图APP和上市公司排污榜的数据来看,不符合环保标准的现象仍然普遍,新环保法的全面落地还面临诸多考验。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省级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排除执法中遭遇“土政策”干预、数据造假等问题,增强执法权威性,为独立、公正地开展环境监管执法提供了重要保障,环保界为之一振。但如何有效覆盖广阔的地域和众多的污染源,仍是环保部门的巨大挑战。在政府转变职能,推动社会化服务的大背景下,省级机构不可能无限扩大执法队伍和监测机构,应该引入市场的力量。

环境治理和监测检测的充分市场化,可以让更为专业的企业带来环境的有效改善;而购买这些专业化服务,可以让政府更多关注制度设计、监管执法等工作,维护市场秩序,形成环保产业的良性循环。

致力环保产业发展环境经济 篇4

致力环保产业发展环境经济

环境是有价值的,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经济问题.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环境经济的内涵.大连市近几年来在城市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向人们展示了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强大的环境优势正逐步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使大连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据估算,近几年来大连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产出比是1:5.实践证明,大连走的是一条环境经济也即环境立市之路.环保产业--作为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环境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大环保产业这篇文章,对大连继续走环境经济之路具有重大意义.

作 者:王忠彦 作者单位:大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刊 名:城市开发英文刊名:URBAN DEVELOPMENT年,卷(期):2001“”(1)分类号:F1关键词: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 篇5

本次环保大会的召开, 为环保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利好。

约束性指标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着力点

“十一五”期间, 我国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 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同时, 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 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 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

但是,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环境矛盾凸显, 压力继续加大。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 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 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农村环境污染加剧, 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同时, 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 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 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 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环保大会期间《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下简称《规划》) 正式对外发布。《规划》提出, 到2015年, 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了“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要控制在2347.6万吨, 比2010年降低8%;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238万吨, 比2010年降低10%;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2086.4万吨, 比2010年降低8%;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质的比例小于15%, 比2010年降低2.7个百分点, 七大水系国控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七大水系国控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大于60%, 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要大于等于80%, 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约束性指标的提出, 将会产生巨大的绿色需求, 为未来五年环保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百姓的环境质量诉求带来环保产业巨大发展空间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前一阶段, 突发环境事件层出, 环境问题成为威胁人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百姓的环境诉求不断提高。

在环境大会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 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保护环境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水清天蓝地干净, 环保成效的关键在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要适应人民群众宜居安康的需要, 总结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 推进改革创新, 完善办法措施, 加快解决一批积重难返的环境问题, 为科学发展固本强基, 为人民幸福增添保障。

水和空气与百姓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加大对水、空气等的污染治理力度。对水的污染问题, 中央财政将通过专项资金投入100亿元“以奖促保”, 各地也将加大投入和引导社会投资。同时, 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十二五”末的目标是全国城市要平均达到85%以上, 东部发达地区城市更要超过90%。

防治大气污染要实行脱硫脱硝并举、多种污染物综合控制, 并健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明显减少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现象。PM2.5浓度问题时下最被百姓诟病。PM2.5人为来源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燃煤烟尘、建筑扬尘以及冶金水泥等工业粉尘。国家也将加大治理力度, 通过大幅度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加快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 同步提升车用燃油品质,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车, 引导群众绿色出行等, 改变目前浓度超标的现状。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在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表示, 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从理论上明确了部分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功能的环境产品提供应该是政府的职责, 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 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助的考量因素。

为此, 与改善水和空气质量的相关产业, 包括污水处理设施与工程建设、水质量监测设备、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脱硫和脱硝设备, 甚至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都将会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 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

发展环保产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

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 经济还很不发达, 人民的生活还不很富裕, 发展经济仍将是我们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最重要的任务, 但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如何才能在现有条件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在当前世界经济变数明显增多的情况下, 必须更加重视扩大内需,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李克强副总理在讲话中强调, 扩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规模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治理,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这种投入可以对技术、装备、服务等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 催生规模可观的新兴产业, 从而带来更大的回报和效益。因此, 要把扩大内需与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结合起来。

“十一五”期间,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累计超过7万亿元, 增加值约2万亿元, 已接近全社会环保投入。“十二五”期间, 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累计将达到十几万亿元, 增加值将超过环保投入, 显示出新创产出大于治理投入的良好前景。

为把“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国家还将实施各项环境保护工程, 其中, 优先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工程、农村环保惠民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工程、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工程、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及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开展一批环境基础调查与试点示范, 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

保护环境、促进资源节约都将会带来巨大的新需求, 同时, 也会促进技术的进步, 催生新的产业, 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切实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篇6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一方面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提供坚实的产业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规划》分析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的总体目标;明确了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我国将实施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城市矿产”示范、再制造产业化、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建设、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等八大重点工程,必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与普通竞争性行业不同,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法规驱动型产业,既要突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引导,驱动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市场。《规划》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政策,如研究制定鼓励余热余压发电的价格政策,对能源消耗超过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脱硝电价政策,完善污水垃圾收费制度,优先保障环保设施用地等。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安排中央财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完善节能、节水、环保、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选择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等。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收费权质押贷款,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等,支持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四是完善进出口政策,通过完善出口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政策,鼓励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出口,对外援助优先安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节能环保项目,建立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区,对用于制造大型节能环保设备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研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等。五是强化技术支撑,发布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目录,设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组建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关键技术研究。六是完善法规标准,建立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逐步提高重点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催生促进作用。七是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法、落实责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 篇7

江苏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江苏环保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增长点日趋迫切的新形势下,环保产业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应明确发展重点,加强政策保障,实现从环保产业大省到环保产业强省的跨越式发展.作 者:沈宏婷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江苏,南京,210013期 刊:价格月刊 PKU Journal:PRICES MONTHLY年,卷(期):,“”(9)分类号:X324关键词:环保产业 技术创新 融资渠道

环保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篇8

环保产业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运用案例和统计数据从生产总值的创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经济发展环境的塑造等三个方面系统揭示了环保产业所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环保产业作用的.模型进行了构造,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 者:任赞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130012 刊 名:现代商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年,卷(期): “”(36) 分类号:X3 关键词:环保   产业   经济   发展  

 

环保产业发展论文 篇9

以产业为依托

促进节能型产业发展

当前大兴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两区”行政资源整合、南部制造业新区的功能定位及“北京城南行动计划”的正式实施,给大兴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大兴区科委依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节能减排科技专项,积极推动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产业,以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低碳经济”。

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类产业、环保设备类产业、资源再利用类产业、节能建材类产业、节水设备和工程产业五类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的建设,将加大节能环保特色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的培育力度,为现有的节能环保型企业搭建良好的技术交流平台和人才互动平台,延伸产业链条,引导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等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发展,有助于加快大兴区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节能产业发展。

2009年,北京市科委和大兴区人民政府在采育经济开发区共建北京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基地一期总用地面积228亩,投资22.8亿元,已建成6700平方米办公楼和2.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资源集约、产业整合的一个项目管理平台。计划2010年完成30台混合动力整车生产;预计2010年产值约2000万元。

截至到目前,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大洋电机等一批重点企业已入驻基地。

以科技为支撑

推进节能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大兴区是北京市利用太阳能较早的区县,区内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真空集热管生产企业之一——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天普公司在真空管生产和太阳能产品中获得了38项国家专利,拥有年生产1000万支玻璃真空集热管和50万台(套)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能力;每年可以替代100亿千瓦的电力或节约270万吨标准煤,为近50万个家庭提供免费生活热水。

2010年4月28日,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正式命名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中心北京太阳能研发与产业基地,是大兴区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的具体体现,对加强大兴区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国际间交流与发展,加快大兴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高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大兴区科委投入区科技项目经费10万元支持天普太阳能光热产业与技术研发基地建设,申报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太阳能综合利用建筑示范项目及高效太阳能集热管的产业化工程,目前生产厂房在建,生产线已经设计完成,部分设备已经购置,已经完成投资1800万元。计划2010年建设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楼,并完成全部投资的60%左右;组织申报了北京科技奖企业创新专项。

与此同时,申安集团高亮度LED户外照明,也组织申报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

北京星光影视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联合承担了重大科技专项“舞台剧场用LED灯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该项目将以落实“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要求为目标,以具有北京特色的LED舞台影视照明为重点,围绕北京市相关单位的需求,以具有北京特色的LED舞台影视照明为重点,集成北京优势单位,突破适用于舞台和影视剧场用大功率LED舞台专业灯具关键技术,完善检测手段和产品标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形成应用示范案例,以示范带应用,为全市推广LED舞台影视绿色照明产品提供技术支撑;申报了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大功率LED平板柔光灯具”。

大兴区科委还在科技项目中安排了科技减排专项,支持资金的力度逐年加大。近4年累计推广先进技术、产品60项,累计投入资金15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技术研究工作,累计支持50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产品研发。如孟氏锅炉公司节能产品孟氏微电脑控制煤气反烧常压锅炉自2006年以来,产品用户累计超过500家,累计供热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累计节约原煤约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83吨,粉尘192吨。

以首都科技资源为基础

加快产业发展

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坐落北京,北京市是国内科技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大兴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拓宽渠道,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院区、院镇、院企等形式合作,加强与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沟通,加快吸收引进首都科技资源,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平台,并投入资金支持8家企业开展新一代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大兴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经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前景极其广阔,但其发展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是节能环保企业多是民营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其发展的难题,区内对于这类企业的资金支持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二是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仍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难题和人才缺口。

节能环保产业迎重大发展机遇 篇10

节能环保产业潜力无限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曾提出, 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扩大环保产业市场需求;鼓励多渠道建立环保产业发展基金, 拓宽环保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实施环保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应用、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环保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多个重点行业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关联作用, 涉及环保技术、装备、产品、材料、工程和服务等多个领域。2012年以来, 我国先后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了包括环保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方向和任务。在目前国际环保市场分工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的背景下, 尽快实现中国环保产业由大变强, 不仅要立足中国国内、扩大内需, 更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促进环保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竞争, 鼓励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扩大环保技术、产品、服务输出, 推动中国环保产业“走出去”。

多年来, 在环境治理和环保政策措施的驱动下, 中国的环保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无论是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市场环境等方面都具备了“走出去”的有利条件, 加快中国环保产业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 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共同推动环保产业“走出去”, 培育新的绿色经济增长极。

我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优势凸显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同时, 为使我国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增长中占据有利地位, 必须不断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

分析人士认为, 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多重有利因素, 能够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首先,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稳增长。在我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阶段之后, 避免经济硬着陆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也很重要,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 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据测算, 到2015年, 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 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 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 000亿元, 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 000亿元。

其次,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调结构。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约束性指标, 必须不断提升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 为大规模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这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是国家确定的7大战略新兴产业, 而且位居7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这不仅是因为节能环保产业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 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而且市场容量足够大, 能够对国民经济起到足够的推动作用。总之,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将得到大力扶持。

最后,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惠民生。民众生活在严重污染的空气、水源和土壤环境中, 这不是有质量的生活, 更不是有尊严的生活, 也与全面小康社会相去甚远。

因此,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也是惠民生的重要手段, 而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多重有利因素推动下, 节能环保产业必将快速发展。

山西首个环保产业园区开工建设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 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因此, 有专家提出应列为继“知识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在PM2.5概念的带动下, 千亿环保产业链正在异军突起。在很多企业发愁接不到订单之时, 节能环保产业却一枝独秀。

2012年,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 环保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继续保持着增长率和利润率的稳定。统计数据显示, 2012年我国环保投资总额达6 000亿元以上, 同比增长了25%, 是五年计划中投资增速最高的年度。2012年, 进入统计口径的1 063个环保装备制造企业 (包括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和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 工业生产总值和工业销售产值分别是1 913.79亿元、1 879.47亿元,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46%, 销售产值增长19.58%。

2012年, 山西省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优势, 有力支持了节能环保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其中, 拔付资金27.54亿元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建设, 对淘汰落后产能项目给予补偿, 支持实施节能重点循环经济、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及重点污染治理工程, 强化了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拨付34.5亿元, 支持发展资源地区转型和接替产业项目494个, 扶持先进装备等新兴产业项目229个, 对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产能置换和产品深加工予以贴息补助。

为更好地发展山西节能环保产业, 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今年4月23日, 山西省聚力环保集团定襄环保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 这是山西省首个环保产业示范园区, 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8亿元, 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园区占地158亩, 总投资2.7亿元, 位于定襄县季庄乡北林木村机场大道西侧, 交通十分便利, 目前已完成地质勘查、设计、土方回填、施工临时道路等前期工作。园区规划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 预计2013年底主体工程全部竣工。该园区是聚力环保集团顺应山西省强力治污、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形势下成立的环保设备制造公司, 建成后主要生产和销售污水处理、给排水、机电、自动化控制、除尘、脱硫脱硝等设施设备。

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篇11

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环保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环保服务等方面的活动.

作 者:何添锦 作者单位:杭州市教工路,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310012刊 名:浙江统计英文刊名:ZHEJIANG STATISTICS年,卷(期):“”(12)分类号:F2关键词:

生态环保养猪方式的发展趋势 篇12

生态环保养猪方式的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养猪产业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又脏又臭又累,而现在这一情况正逐渐得到改变。中国农业大省目前正大力推广一项生态环保养殖技术,逐步实现养猪产业低污染、低排放和无臭气。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厂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丰富的制造经验,不断吸取用户的反馈意见,根据用户需求精心设计制造各出各种系列高效的养殖设备,并为客户长期提供售后服务。养猪设备厂自80年代以来由于养猪相继发展,养猪规模越来越大,年产肉猪1万、2万,商品猪场迅速发展。在养猪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推动了养猪设备的发展。传统的养猪方式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清理排泄物。而生态环保养猪技术能迅速有效地降解猪的排泄物。而且垫料在使用3年后成为优质生物有机肥,可直接用于果园、农田,每立方米的价格高达1000多元人民币。中国不仅是猪肉消费大国,而且是生猪生产大国,每年猪肉产量将近5千万吨,占全球总产量一半左右。与此同时,污染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国养猪户。

据测算,一个千头规模的养猪场,日排泄粪尿量可达6吨,年排泄量则在2千吨以上。市场的波动仍然很大,不管养多少,有一头算一头,养一头也给补100元,我国养猪事业迅速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缺乏,规模养猪应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

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篇13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 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 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

目前环保产业在国际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对环保产业的狭义理解是终端控制, 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 广义的理解既包括能够在测量、防治、限制及克服环境破坏方面生产与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又包括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 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

二、环保产业发展历史

我国的环保产业是伴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开创了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 环保产业也应运而生。上世纪80年代,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环保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进入上世纪90年代,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及标准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九五”时期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 环保产业得以较快发展。

三、我国环保产业现状

1. 环保产业结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中国环保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范围覆盖了环保产品生产、环保服务、废物循环利用、洁净产品生产和自然生态保护五大领域, 初步形成了面向3类产业的市场体系 (见下图) 。

2. 环保产业市场情况

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 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政府的重视和逐年增加的环保资金投入以及环保市场的潜在需求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速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环保产业年增长率为15%~20%, 大大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到2002年年底, 全国已有150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 其中专营企业近13000家, 科研院所等单位2000多家, 从业人员总数达250万以上。2008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9000亿元, 2010年, 达到10000亿元。预计未来我国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12%~15%的年均增长速度, 预计到2020年, 中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

1.我国环保产业的特点

(1) 环保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 (2) 市场需求被动、政府作用较大; (3) 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 (4) 环保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 (5) 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2.环保技术发展概况

(1) 我国环保技术发展现状。环保技术是环保产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环保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 我国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主导技术与产品可以基本满足市场的需要, 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大型城镇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垃圾填埋、焚烧发电、除尘脱硫、噪声与振动控制等方面, 已具备依靠自有技术进行工程建设与设备配套的能力。

(2) 我国环保技术的不足之处。虽然我国的环保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环保产业模较小, 产业结构不合理, 技术开发能力弱, 技术含量较低, 产品质量不佳, 品种也不丰富, 经济效益也不明显。其关键原因主要是我国环保技术水平低, 竞争力不强。目前, 我国环保产业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比较落后, 环境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第二, 高端研发人员匮乏;第三, 环保科研机构改革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技术研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第四, 与环保产业的发展相对应, 环境技术的分布也存在着明显地区差异和不平衡性, 其发展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 经济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的环保技术水平发展较快。

四、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对策

1.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复合型环保人才;2.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建立健全市场机制;3.鼓励科技创新、加大环保投入;4.制定和完善环保产业政策;5.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产业发展。

五、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当今的国际环境给环保产业带来的巨大的机会, 随着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观点的提出和世界各国对环保投入的不断加大,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将朝着资源利用合理化、减少环境污染的方向发展, 环保产业有望逐渐成为多数国家的支柱产业。

中国的环保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日渐成熟, 尤其入世为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投资限制措施的减少, 国家可通过相关政策将外资吸引到环保产业, 以弥补中国环保产业投入的缺陷。同时, 引进外资也给国内低水平的环保投资项目形成压力, 迫使一部分资金流向技术水平高、具有成长性的专业领域。这既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也有利于环保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队自主创新的重视, 环保技术必将逐渐赶上国际潮流, 今后将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产品, 为中国参与国际环保产业的竞争打好基础, 并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罗天强, 李成芳.对环保产业的再认识.中国环保产业, 2002 (8) :251

涂料行业亟待环保发展 篇14

数据显示,去年广东涂料行业生产总量首次突破300万吨,资产总值达430.18亿元。然而,在产值不断提升的同时,涂料行业却始终无法摆脱“三高两低”的形象。近期,在广东省涂料行业协会25周年年会上,专家强调,随着新环保法实施在即,环保政策及法规不断收紧,加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市场需要,广东涂料行业走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已势在必行。

新形势下涂料行业面临发展压力

“2014年我省涂料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广东省涂料行业协会会长黄开表示,去年以来,国内涂料行业在环保、安全、健康、产品质量、功能需求等多重压力下加速结构调整,加之涂料行业是VOC排放的重点部门,目前政府部门高度重视VOC项目与相关法规,积极开展各项VOC防治工作以提高空气质量,这对广东涂料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特别是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一项重点内容,广东省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与涂料行业相关的环保政策,包括《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通知》、《珠江三角洲地区及清远市工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以及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广东省四大产业(汽车、家具、制鞋、印刷)发展指南》等。与此同时,各地也相继发布了表面涂装(汽车、家具、制鞋、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限值标准,其中集装箱(表面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限值标准也将于今年10月发布实施。这些政策标准的出台,无疑对涂料行业的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让人担忧的是,涂料行业的环保工作长期以来饱受业内人士诟病。专家指出,大多数涂料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并不太重视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特别是一些小的涂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节省生产成本,抱着侥幸的心理,根本就没有进行清洁生产工作。业内人士告诫说,就目前涂料行业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整体水平来看,在新环保法下,很多涂料企业“理论上”将面临着因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不过关而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新环保法之下,即使涂料行业能够幸运地躲过自身清洁生产问题所带来的挑战,但家具、房地产、汽车、钛白粉等涂料行业上下游产业能够同时免受新环保法所带来的环保压力的机会几乎为零。因此,一个很实在的问题是,在新环保法实施中,涂料行业必然受到下游产业所带来的产品升级压力和上游产业所带来的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如何应对上下游产业所带来的环保压力转移,是涂料行业在新环保法下所需要应对的重要挑战。

可以想象,面对这一系列环保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传统粗放经营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广东涂料行业发展,涂料行业亟需走环保发展道路。

企业思变是发展的题中要义

“涂料企业重不重视、执不执行没关系,重要的是,不管涂料企业如何反应,法律还是会执行下去。”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监测科技处处长林文指出。

抛开政策和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说,在环保政策和法规不断趋严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大洗牌现象也在加速上演。在涂料行业,因为环保压力而导致的产业转移事件时有发生,而品牌发展的两极分化、大品牌的品牌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涂料企业如果依然抱着侥幸心理求发展,不主动求变,在发展中必然十分被动。相反,企业在发展中转变传统的发展思维,积极应对、在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主动转型升级,不仅有利于行业发展,提高行业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上的整体水平,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裨益多多。

对于下阶段涂料企业的发展,广东省涂料行业协会法律顾问王田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即涂料企业应认真了解新环保法有关条文,紧跟形势要求。在技术方面未雨绸缪,预先确定涂料行业主要排污种类,如水、气、渣、尘等排放标准、检测方式以及检测标准,采用新的治理工艺和生产工艺。同时,企业也应高度重视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主动运用经济手段降低风险。

记者了解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广东涂料行业已积极制定好应对措施,以推动涂料行来走出一条绿色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

一是优化行业结构。涂料企业将履行安全、环境、健康的社会责任,加大技术、管理、资本投入,并以环保法规为尺度,维护涂料市场秩序;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即转变涂料工业发展方式,积极向环境友好型、高端型、高功能性产品转变,同时全面优化工艺和产品技术结构、管理结构、布局结构,逐步改变涂料行业“大而散,劣而廉”的局面;三是发展环保型产品,如高固体份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辐射固化涂料、无溶剂涂料等;四是加强推广应用涂料涂装一体化服务。从涂料生产到产品应用一体化设计,包括配方设计、涂装设计、效果设计,为消费者提供涂料应用一体化服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使VOC挥发物达到可控,以此营造可持续发展空间。

政府主导推进VOC污染防治

2014年4月新修订的环保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进一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完善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确保达标排放,争取“零排放”。

林文表示,为配合新环保法的施行,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国家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完善涂料、胶黏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国家政府也会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等,完善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企业治理,加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污情况的监管。

广东省也将制订低硫散煤及制品、涂料、油墨等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明确生物质成型燃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建立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核算体系。同时,对涂料、油墨、胶粘剂、农药等生产企业应采用密闭一体化生产技术,统一收集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并净化处理,净化效率应大于90%。

另外,采取财税政策鼓励企业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水基型、非有机溶剂型、低有机溶剂型的产品,提高环保型涂料的使用比例;深化印刷、家具、表面涂装、制鞋、集装箱制造、电子设备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达标的治理工作,在2015年底前珠三角地区完成重点企业治理任务,2017年底前其他地区完成重点企业治理任务;在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将推广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水性或者低挥发性建筑涂料,而政府投资的工程中,将优先采用水性或低挥发性产品。另外,将强化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把20蒸吨以上的锅炉、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等纳入监督性监测范畴,试点实施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

节能环保:“七大新兴产业”之首 篇15

节能环保:“七大新兴产业”之首

7月19日上午,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节能目标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截至2009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71万亿元,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超过3万亿元,占GDP的8%左右。

为推进节能环保领域相关工作的进展,最近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动作频频,相关政策不断出台。6月9日环保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拟在国家层面投入220亿元用于12个领域的重点科技任务,其中水污染防治领域拟投入50亿元,金额最大;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拟投入30亿元;固废和土壤污染防治拟分别投入20亿元。6月23日,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选定北京、深圳、重庆、杭州、长沙、贵阳、吉林、新余等8个城市作为第一批示范城市,拟从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等方面全面开展城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现有支持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各项政策将优先向试点城市倾斜。6月28日环保部发布通知指出,为切实解决重点流域水污染问题,2011年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50亿元,专项用于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并全面实行以奖代补。未来一段时间,预计还有一系列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环境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等已提交至有关决策部门。

上一篇:2024年石首市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说课比赛说课稿下一篇:《团身前后滚动》体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