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传统文化的作文

2024-09-26

京剧传统文化的作文(精选8篇)

京剧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1

今天上午,任老师在我们班讲了一节和京剧有关的优质课。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流传最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戏曲剧种,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徽剧、昆曲、高腔、弋阳腔等唱腔精华。其中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唱、念、做、打;主要唱腔是西皮和二黄。京剧老少皆宜,都能哼上一两句。尤其是老人,简直是一种享受。

在京剧中,将性别、年龄、性格、身份不同的人物划分为四个类型,这就是京剧里的行当: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可以细分为不同角色。例如生,又分为文生、官生、小生、娃娃生等等;旦角分为:青衣和花衫;净角俗称大花脸,丑角就是小丑,俗称小花脸。

京剧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剧目,比如《红灯记》:我家的表叔数不清;《霸王别姬》、《苏三起解》等等。都让人耳目一新。

京剧的主要伴奏有京胡、大锣、二锣、月琴、鼓板和饶钹,可以表现人物的激励、奔跑、战斗等急促的动作。

京剧大世界真的太奇妙了!不愧是国粹。我们应该把京剧继续发扬光大。

京剧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2

一、京剧传承面临的困境

(一) 受娱乐方式多元化冲击, 京剧传承观众基础日渐薄弱。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入, 人们文化生活的多元化, 文艺品种样式的日益丰富, 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工具的迅速普及, 不仅拓宽了群众的欣赏领域, 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群众的文化生活方式, 京剧的传承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与京剧传承的鼎盛时期相比, 人们吃完饭进戏园子, 这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而京剧艺术是个品位艺术, 不是快餐文化, 观众只有坐在剧场里, 处在一种悠闲、松弛的状态下品戏, 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变快, 心态浮躁, 不能静下心来, 因此这种环境非常不利于京剧的发展。一些中学生喜爱的是流行歌曲、街舞, 对京剧了解少, 接受起来有难度, 学习唱段就更难了, 大多数学生即使喜欢京剧课程也不会去买票听戏。社会上广大观众对京剧的欣赏热情普遍不高, 京剧演艺市场不成熟, 票房收入微乎其微, 剧团发展普遍面临资金难题。

(二) 受功利思想影响, 京剧传承热情不高。

学习京剧投入较多, 加之能够靠京剧吃饭的人毕竟是少数。学生家长因为孩子学习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学龄前阶段就已“摄入过量”――英语、钢琴、绘画等各类兴趣班。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体系内, 学校和家长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帮孩子提高成绩, 增强竞争力, 其中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就是加课、补课。而京剧不纳入升学考试内容, 仅仅作为一种爱好或者选修课存在, 很难激起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京剧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 需要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好, 但现在报名去戏校从小学京剧的人越来越少, 家长都在为孩子的未来考虑, 当他们看到京剧演员的惨淡生活, 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这种职业, 因此京剧在选材方面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 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影响了京剧艺术的发展。

(三)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学习京剧需要耐吃苦, 戒浮躁。

京剧博大精深、是一门很难的综合艺术, 并不是会唱两句就行了, 需要几十年的不断追求, 不断刻苦钻研才能达到一定水平。需要学员投入毕生精力和心血, 才能将京剧艺术较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一招一式、一个眼神、都有严格的要求, 压腿、下腰、翻跟头练功非常辛苦, 刀、枪、剑、戟的运用要经过艰苦的训练, 唱腔、念白、表演都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要求, 培养一名专业的京剧演员要6—8年的时间才能登台演出, 京剧学员必须坚守, 耐得住寂寞。目前由于社会关注度的降低, 行业待遇不高, 从业人员不愿意拿出更多精力刻苦地、一心一意地去钻研, 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流失了, 这对京剧事业发展和传承来说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

二、传承京剧艺术振兴传统文化

京剧文化源远流长, 从化妆、服饰到唱腔、身法都体现出国粹艺术的极致 , 它的内涵, 它的扮相, 都是中华民族的专利。在海外,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京剧, 有的人想家时就会唱起京剧, 京剧的意义, 早已超越了京剧本身。京剧艺术持续发展, 离不开观众群体的培养,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 人们容易忽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特别是对传统民族艺术缺乏基本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普及京剧知识不可不为, 要持之以恒地不断提升观众的京剧审美鉴赏素养。

(一) 要发挥票友协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扩大京剧传承的群众基础。

如今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票友协会, 票友们在一起互相切磋、学习戏曲知识的同时, 也不断的在身边人之间传承京剧文化, 通过舞台展示京剧的魅力。京剧的传承除了要培养专业演员, 同时也要培养观众, 两者要齐头并进, 京剧的传播才能更久远,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孩子学习京剧大多是受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辈的影响, 由于理解能力有限, 小朋友学习京剧往往局限于模仿。但京剧的前途不在专业, 而在观众、在业余群体当中, 因此让孩子从小就在京剧的氛围里成长、熏陶, 至关重要。京剧“墙里开花墙外香”, 国外会把京剧当宝贝来研究, 但我们自己对传统艺术却不那么热衷, 这令人很遗憾, 从某种意义上讲, 京剧培养了观众, 观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京剧。

(二) 学校是教书育人、培育学生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 应该成为京剧传承的重要阵地。

2008年教育部将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 (市) 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 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 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2011年记者走访发现, 在校园学国粹“听起来很美”, 推行起来却很难, 如今在不少学校已悄然亮起了“红灯”。原因是老师不精通、课时难保证、学生不爱学, 大多数试点学校将京剧课列入音乐课, 而担任教学任务的主要是音乐教师, 师资不足是最大瓶颈。京剧是一门包括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 不是只会几段唱腔就行的。除了师资缺乏, 京剧课时也难以保证, 到了高年级, 音乐课常常被语文、数学等其它科目老师占用, 音乐教学计划都无法完成, 更别提学京剧了。京剧进课堂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 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可搞一刀切, 比如利用校园小广播、校园网站、宣传栏和校园电视台对京剧班和校园京剧动态进行报道;邀请专家教授进校召开京剧座谈会, 举办“走近京剧、弘扬国粹”知识讲座等培养学生受众, 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让一些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表演和展示,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采用多样化的方式, 请京剧专业人士来学校上课, 一学期举办一两次京剧演出、在学校里搞一些小型的演出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又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相对全面真实的京剧艺术。

(三) 成立戏曲培训中心, 举办各类票友大赛, 给予传承者荣誉和鼓励。

成立少儿戏曲培训中心或传习所, 确保喜欢京剧的人能够得到指导帮助。京剧舞台艺术是以主要演员为中心的。看京戏要看“角儿”, 没有“好角儿”, 演不出好戏。同样一出戏, 不同水平的演员去演, 其艺术效果大不相同。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 还需要各方面人才成龙配套。一个剧团不但需要各个行当的优秀的主要演员, 而且需要优秀的“四梁四柱”, 需要优秀的鼓师、琴师和文武场演奏人员, 还需要好的化装的、勒头的、检场的、管服装的、管靴帽的、管道具的和管音响的各类人才。这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加强培养。我们必须把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京剧人才, 特别是青年京剧人才, 放在振兴京剧的突出位置。做好戏曲类节目的宣传工作, 戏曲频道应该针对少儿、青年、老年票友设置精彩的有针对性的节目。做好京剧博物馆等专题展览场馆建设, 并向观众开放。传统的戏曲传承方式主要是一种一对一的传帮带式的传承, 要充分发挥中年演员的作用, 一方面靠他们进行口传心授, 手把手地教;另一方面他们的演出活动, 有力的推动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 培养了青年演员, 有利于向更多的人介绍京剧知识, 让他们了解、熟悉京剧, 进而喜爱京剧。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 在保护京剧这一国粹文化的本真性的同时, 不断的培养观众群体, 培养传承群体, 运用好学校、协会、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促进传统京剧艺术不断发扬光大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摘要: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 多元文化的冲击, 学艺的艰难以及学习成本的提高, 京剧传承的文化土壤和生存空间面临一定困境。在如此情况下, 京剧的文化价值要远远高于经济价值,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要充分发挥学校、票友协会、群众文化舞台的带动作用, 政府搭台, 市场辅助, 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 振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天津的餐饮与京剧文化 篇3

我们还是由一个字说起——爨。

“爨”是《新华字典》中笔划最多的字之一。在汉字造字中的“六书”中,它就占了三法:象形、指事、会意。它的头上是一个象形的“甑”,甑是用于蒸食的古器,两边以“臼持之”。中部的“冖”是个灶口,下部表示“推林纳火”,整个字形象地推演了中国发明蒸食文化的过程,所以“爨”的第一种意思便是“炊也”,即做饭。“爨室”即是厨房。老朽是研究食文化的,自号“爨翁”,即为此也。爨还有第二个意思,是戏曲名称。《辍耕录》说:“宋徽宗时,爨国人来朝,见其衣装、巾裹、举动皆可笑,使优人效之以为戏焉。”后世遂将“爨弄”来指代戏曲。由此可见戏曲与饮食关系密切之一斑。

日本学者奥野信太郎把京剧和烹调称为中华文化“最大的两座高峰”,余觉得毫不为过。老朽在为友人题箑时,曾写到“舞者的(定)格,京剧的(亮)相,津菜的扒,中医的望(闻问切),妙处全在飞白。白受彩,甘受和,表现了有限中的无限。所以,中国书画以不画处为画,有画处以息为形,无画处将息化气。所以,大画无形,大乐无声,大味必淡,不说是真禅。其妙在和也。”

中餐与京剧都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也就是年轻一代说的“很有中国味”。什么是味呢?就是隐在中餐与京剧后面的不可见文化的整合。凡是带有“中国味”的文化门类,诸如中餐、京剧、中国书画、中医药等,经过这种不可见文化的整合制约后,无不例外地被打上了“中国印”,而展现出浓浓的传统之味,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得以世代传承。其中重要的一种文化全息基因码即为“和”。

《淮南子》记载了“厨祖”易牙“桓公甘易牙之和”的故事。“甘”作动词,表示欣赏;“和”就是烹调或菜肴的代称。“和”的本意属于音乐的范畴,其古体字形是“龢”或“咊”,“龢”字左边是多管乐器的形象,表示多音阶共奏;变体为口字旁,表示一唱一和。您看,烹调的五味调和与京剧的听戏听味,都讲究和谐,具有同样的艺术属性。幽默小品大家林语堂先生断言,“西餐把菠菜和烧鹅分别做熟,一起放在盘中,是不懂得调和。”中餐与西餐在饮食史上有着粒食、肉食的根本差异,这是古之生产方式决定的,使中西餐饮与戏曲背后的文化哲学支持大相径庭。

道明了中餐与京剧的文化血缘之后,再谈天津这方生长繁育中餐与京剧文化的热土。

高成鸢先生考察发现,京剧与中餐这两座高峰竟然是同时崛起的。京剧的形成,公认以徽班进京为标志(1790年),而中国烹饪的成熟,饮食文化研究界公认以大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的问世为标志(1792年)。差不多成熟于同一时期。

天津在中国是一个晚近发展起来的城市,如果从元代的直沽寨算起至多也不过六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天津的文化发展,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历史因素,这便是余在多篇文章中提到的“四个九”机缘,即“九河下稍、九五之门、九方杂居、九国租界”。

“津菜”进入社会,为较大消费阶层所接受,并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体系,应该是清代中叶以后的事情。道光诗人崔旭的诗句,“翠釜鸣姜海味稠,咄嗟可办列珍馐。烹调最说天津好,邀客且登通庆楼。”把当时天津的高级餐饮业的地位说得很是清楚。

当时的天津有不少巨贾,特别是盐商有钱没处花,便附庸风雅,盖起上好的园林,一来接驾,哄得皇帝老儿高兴,讨些好处。二来可以招引大批文人墨客来就食,以示雅好。这些人不用掏腰包,便可白吃白住,焉有不乐之理?以至“江东才子,投屐争来,邺下词人,停车不去。”铁嘴铜牙的纪晓岚评曰:“文人往来于斯,不过寻园林之乐,作歌舞之欢,以诗酒为佳兴云耳。”然而,正是有了文人的介入,天津餐饮才不仅服务于达官贵人和巨商富贾,“以饫老饕”的鸡鸭鱼肉。二是开始上了书本,上升为文化,上了更高层次,以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鉴了不少的天津餐饮文化素材。

清末民初,专门为帝后服务的宫廷厨师和戏剧演员流落到民间。天津毗邻京都,又有九国租界,是外国资本的滩头,失意的军阀政客腰缠窃国万金纷纷来做寓公。他们无所事事,天天酒食征逐。仅末代皇帝在津开支每月就在银元万元以上。失去宫廷依托的高级厨师和演员纷纷被市场所接纳,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激烈的商业竞争,促进了烹饪和戏剧在京津两地的迅速发展。

天津与“首善之区”的北京相比,比北京更开明而“摩登”。“吃尽穿绝天津卫”,使得王公贵族以及后来的军阀政客,没有了僭越的顾虑,食遍中西华洋。出了菜馆进戏院,成为几代人最时尚的生活方式。

余幼年生活在天津的南市荣业大街,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是个饭馆与戏院扎堆的地方。记得当年居所附近的饭馆有:天一坊、十锦斋、天源楼、天和楼、五芳斋、同福楼、松竹楼、晋春楼、泰丰楼、义和成新记、聚合成、蓬莱春祥记、聚庆成、登瀛楼饭庄、燕春楼羊肉馆、燕坊楼、恩华元饭庄、会宾楼、永元德羊肉馆、增兴德等。戏院有庆云、群英、升平、聚华、大舞台等。那时家里来了客人,一般是打电话叫饭庄送饭,不用多大功夫,饭庄伙计便提着提盒送到,上桌时饭菜还是热的。饭后,就可以就近定个包厢请客人听戏。余是个戏迷,特别爱听戏,每到下午四点左右,戏园子便“门户开放”,于是,几乎每天都可以骑在家人的脖子上,站在后排,白看“戳腿戏”。餐饮业和戏院的繁荣,使天津成为上个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的京剧和烹饪中心。

烹饪与京剧融入天津市民的生活成为了一道特殊的社会风景。京剧唱的地道与否,那叫“味”,是要借助饮食语言来表达。俗语说,“马连良的腔,山东馆的汤”,形容都是精品。还有人拿京剧的“唱念做打”跟菜肴的“色香味形”相提并论。四十年代时,著名老旦李多奎的《钓金龟》唱段,轰动了京津沪沈,一时街头巷尾,时常有人学唱。当时的听众把其中“叫张义”等三段唱誉为“红三段”,意思是唱完之后必有叫好声。同业又把这三段唱称作“三做鲤鱼”。这京剧名段怎么又和美食联系起来了呢?原来,“鲤鱼三吃”是名鲁菜,天津又有不少鲁菜馆,所以得名。一段“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称为“红烧鱼头”,“有几个贤孝子听娘来论”称为“酱汁中段”,“这几辈贤孝子休得来论”称为“清炖鱼尾”。好吃又叫座,可见艺术相通矣。

天津是京剧名角和京剧嗜爱者们集中的大都市。她地处南北通衢要冲,凡是由北京到各地入京演出的演员,都愿意先到天津演出,意为经过天津观众的认可,再到各地演出才有把握。一是因为天津观众懂戏,擅于细致鉴别优劣。二是天津的票房林立,很多的票友文化水平和艺术造诣都很高。“老乡亲”孙菊仙、李宗义都是天津籍票友下海。李东园先生有全套戏箱戏服,经常“傍”金少山、侯喜瑞、荀慧生等名角演出。戏迷群的出现给天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1935年渤海大楼建成,1936年中国大戏院建成,遂使劝业场地区成为天津乃至华北最繁华的商业区。中国大戏院是当时华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新的戏院,开业时许多名角来这里连台演出,场场客满,盛况空前。由于这样的戏曲氛围,几乎所有著名的京剧演员,如梅、程、尚、荀四大名旦,杨、谭、马、奚四大名生,以及杨小楼、郝寿辰、高庆奎、李少春、李万春、叶盛章等,在排出新编剧目以后,多愿意先到天津演出,以博取天津观众的鉴赏和认定。

这些名角到了天津,自然离不开天津的美食,因为这些艺术家出于职业修养、养生需要,大都钟情于美食。

梅兰芳先生到天津演出喜欢吃苏闽菜馆的“周家鱼”。荀慧生先生爱吃名厨周大文的“核桃饹”。马连良先生在天津有“疙瘩楼”,喜吃南市永元德的涮羊肉。谭富英先生喜吃黄家花园“又一村”的“扒肘子”。奚啸伯先生到天津演出,余看的次数最多,他喜欢吃东马路“中立园”的“虾仁 面筋”。杨宝森先生好的一口,是天增里饭馆的“吃白斩鸡,就白兰地下酒”。他们戏台上是角儿,台下是美食家,场合不同,“多味斋”里演绎多味人生矣。

在天津餐饮史上,曾经有多位精通百艺的大厨。周大文是其中之一。周曾任过要职,卸职后开餐馆并下海主厨。天津玉华台饭庄是经营淮扬菜的老字号,其名称便是由创始人马玉林的“玉”字和周华章(大文)的“华”字而得名。他酷爱烹调艺术,虚心向老前辈请教,逐步自成一家,成为与穆祥珍、陈士和齐名的津门三大厨。他的厨艺吸引了许多当时的名人前来品尝,如郭沫若、荀慧生等,就连各国驻华使节也常来光顾。周大文不但精通厨艺,还酷爱京剧,常常粉墨登场“傍”名角演戏。有记载的就有和南铁生、乐元可、高联庆,还有小说家张恨水等同台演出过。

还要特别提出的是余之师友耿福林先生,耿老是中国烹饪大师,长期在利顺德主厨,厨艺高超,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餐饮服务。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剧团的团长入住利顺德,耿老得以结交了不少名角“大腕”,如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赵燕侠、张君秋、厉慧良、鲜灵霞(评剧)、银达子(河北梆子)等,他(她)们对耿老的厨艺交口称赞,结下了京剧与烹调艺术之缘。

京剧与烹调艺术的互通,还产生了不少“京剧菜”,比如,京剧有《贵妃醉酒》,上海有以红葡萄酒烹制的“贵妃鸡”。天津有以10只鹌鹑为料烹制的“十老安刘”、以肥肠和青椒为料烹制的“乾坤圈”、以元鱼和鸡为料烹制的“霸王别姬”、以鸡胸肉和口蘑、冬笋、青豆为料烹制的“打金枝”、以牛舌和鸭舌为料烹制的“舌战群儒”、以鸡胸肉、虾仁、海参为料烹制的“古城会”、以大王鱼、小笋鸡为料烹制的“龙凤呈祥”,美食后面有故事,好吃又有文化品味。

余自幼既好美食又爱听戏,后来因研究食文化又结识了不少烹饪界与戏剧界的朋友,但自认为还是此两圈外的“棒槌”。好在,学习京剧京胡的小孙女拜在了名师门下,而且近日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演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圆了老朽的追寻艺术之梦,幸矣!

中国的京剧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养育了中华民族的中餐文化经过新饮食观念的整合,也必将发扬光大。

京剧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4

【名言警句】

1、茶是故乡浓。

2、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3、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4、月余不敢费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运用思路】

茶文化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应该将其发扬光大,推向国际社会。

【精彩素材1】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 1 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素材点拨】

当今,饮茶文化已普及全世界,客来敬茶,已成为我国人民及世界人民交友待客、增进友情的文明礼节。在我国,种茶、制茶、饮茶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茶叶品种日益增多,制茶工艺日益先进,饮茶方法日益科学。人们在饮茶中,还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可以说,饮茶文化已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精品。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普及茶经知识,茶道知识,以茶会友,这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

【适用话题】

“弘扬传统文化”、“民族瑰宝”等。

【精彩素材2】

发扬茶文化 台商拟在大陆设 全球首座茶业学院

横跨海峡两岸茶叶市场的台湾天仁集团总裁李瑞河日前表示,他计划在大陆投资成立全球首座茶业专业学院,发扬中国的茶文化。同时他也强调,大陆茶叶市场商机无限,未来15年至少将再成长3倍,台湾方面应放宽大陆茶叶进口的限制。

据人民网报道,天仁集团以经营茶叶为主,十余年前曾因转投资证券爆发严重的财务危机。在处理完债务后,1993年天仁赴大陆成立“天福茗茶”,重新投入李家七代以来经营的茶叶生意。目前天福集团在大陆已开设近400家的连锁店,成为大陆茶叶销售的知名品牌。

【素材点拨】

茶文化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台商在大陆设全球首座茶业学院,有利于茶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大陆台湾两岸人民在茶文化上的交流。

【适用话题】

“同一个梦想”“文化交流”等。

考场作文资料:京剧文化

【精彩素材1】

“京剧 艺术进校园” 活动走进武汉理工大学

檀板声声奏响国粹艺术的节律,皮黄阵阵唱响民族民族精神的凯歌。11月9日晚7时。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走进武汉理工。来自中国京剧院的演员们在校西院大礼堂为广大师生倾情展现了国粹的无限魅力。

为了让大家都能看明白京剧,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亲自担任出演解说。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京剧的产生、发展和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大作用,详细说明了京剧的综合性、虚拟性、诚实性、城市性、古典性等特点,使同学们在享受一道丰盛的精神视听大餐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指出,京剧追求的是行与美、动于情、达于理、至于合,是真正的高雅艺术。希望能在京剧艺术进校园的同时,大家也能走进京剧艺术。

许多喜爱京剧艺术的师生兴奋地表示非常喜欢本次演出。他们认为这种形式的演出不仅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京剧艺术,并且还起到了 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

【素材点拨】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在流行歌曲泛滥,哈日哈韩的风气席卷全国的情况下,京剧的地位越来越尴尬。许多外国人对京剧的了解甚至要深于许多中国人。国粹得不到广大群众的喜爱,面临这样的情况,国家文化局也许是该做些事情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定要将其发扬光大。

【适用话题】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开放意味着什么”等。

考场作文资料:传统文化

【名言警句】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0、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及。——《礼记?典礼上》

11、乐不可及,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运用思路】

传统 文化是根,传统文化是宝,只要我们取其精华,遗其糟粕,就能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精彩素材1】

家书

品读名人家书,我们时常被书中蕴涵的殷殷关切、希望与爱所 感动,所折服。读鲁迅给许广平的信,你会发现 先生柔情、可亲的一面。读闻一多留美期间的家书,你会明显感到落后国家的公民在他国受到的歧视和屈辱。读巴金、萧珊及沈从文、张兆和家书,你会明白命运如何将崇敬和爱慕连在一起,让有情人饱经岁月风雨、人世沧桑,而终身不悔。家书无疑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最佳缩影。

然而,到了信息时代,家书却有被电话、手机、E-mail、MSN、短信等取代之势。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在其名作《明信片》中断言:“电信时代”的变化不仅是改变,而且会确定无疑地导致文学、哲学、精神分析学、甚至情书的终结。美国著名学者J?希利斯?米勒也认为,新的电信时代正在通过改变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因素而将其引向终结。的确,随着电视、电脑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有不少人没有耐心坐下来认真阅读文学作品了,更有不少人懒得动笔写家书、做笔记。

【素材点拨】

家书,是亲人之间交流情感的一个特殊平台。忙碌的人们通过写信、寄信、等信、读信的简短过程,细细体味亲人之间的情感,从中找到亲情,顾盼着人生的寄托和眷恋,让我们有一种深度的诗性情感体验。然而,电话普及、网络蔓延的现代电子通信,已改变了中国几千年 家庭情感交流的 经典方式。越来越空的家门口的邮箱早就搬到了网上,以光速邮来邮去;而即时聊天的QQ或MSN更让所谓的“遥远”变成了声音和图像的“现场对话”。是进步,还是一种倒退?是肯定,还是否定?我们必须辨证分析。现代通讯技术确实给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沟通,但它在帮助人们求得效率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的情感体验方式,使现代人日渐粗糙的情感变得更加直露和表面化。而书信却代表着另一种情感体验方式。那写信的急切,等信的期待,收信的激动,读信的陶醉,这都是快捷的现代通信工具永远无法替代的。

【适用话题】

“书写与电子通信”、“沟通”、“距离”等。

【精彩素材2】

长春中小学生传统国学热,纷纷走入国学讲堂

中新社长春二月十一日电(记者 王宇)在网络文化日益泛滥的今天,吉林省长春市的中小学生们,却开始对中国传统国学 喜爱有加,纷纷走入各类国学讲堂,认真地钻研起中国传统国学。

据了解,目前在长春市,由吉林省社科联、孔子学会、图书馆等机构主办的各类 正规国学讲堂有几十个,除了专门免费向中小学生讲授外,还有部分国学讲堂是为孩子家长共同开设的。目前,长春市的很多中小学生,都可以熟练地背诵并解释《论语》等国学经典语句。

【素材点拨】

中华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优秀的民族依靠自己的传统文化来传承和推进。在当今国外兴起汉语热的同时,我们自己更应该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

【适用话题】

“语言”、“文化”等等。

考场作文资料:学校教育

【名言警句】

1.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 教育。——蔡元培

2.多办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法]雨果

3.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法]丹东?格拉西安

4.如果有谁不觉得整个世界是他的,那他一定不是好中学生.——茅盾

5.教科书不过是古往今来的各种书籍当中的一小部分,你不得不尊敬它们,但不必害怕它们,更不要被它们捆住手脚。——严文井

6.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具备面对现实生活的绝对能力!――[美]约翰?希本

7.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美]爱因斯坦

8.二十一世纪的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德]胡伯特?马可尔

【运用思路】

学校是用纪律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提高个人修养、铸就高尚灵魂的地方,是让学生获得生存的竞争能力和获得能有情趣地生活的能力的地方。学校教育仅仅是一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的一部分。少年儿童的教育是是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组成的。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

【精彩素材1】

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同学们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4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全部费用只有169元钱,而且其中三分之一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则非常简陋单薄。但他从不以此为念,常常和朋友互相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他还与朋友们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他认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素材点拨】

在校读书应该像毛主席一样,有“三不谈”的自我约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在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

【适用话题】

“立志”“金钱与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人生与责任”“读书与理想”“自我约束”

【精彩素材2】

“惩罚”实现了

布特列洛夫(俄国 著名化学家,1928-1986)少年时代在学校读书时,就对化学 特别爱好,经常私自在宿舍里动手做实验。在一次,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爆炸,严厉的学监把他关进了禁闭室,还在他胸前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伟大的化学家”。讥讽和惩罚丝毫动摇不了布特列洛夫从事化学研究的伟大志向。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他终于在33岁的时候,提出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的创见,被人们誉为“伟大的化学家”。他幽默地说:“这个称号在20年前是对我的惩罚,现在却实现了。”

【素材点拨】

立志是重要的,坚定自己的志向,不管是讥讽、惩罚还是困难、挫折,都不动摇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这样的人才容易成功。

【适用话题】

“立志”“ 坚持”“ 惩罚与成功”

考场作文资料:师生情谊

【名言警句】

1.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3.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玛丽.居里

4.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5.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培养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清〗郑燮

8.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当代谚语

【运用思路】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煌煌史书,有许多关于尊师重教的记载;列列青史,更有数不清的尊师传说。中华民族的发展一直凝聚着老师们的辛勤汗水。全社会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尊师爱生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社会来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来说,老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 意志品格思想的塑造人。

【精彩素材1】

毛泽东和符定一的师生情

符定一1908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然后回湖南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岳麓书院都督,省立第一中学和湖南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在由符定一创办的省立一中招考新生时,国文的考题是“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重。”毛主席在文中阐明两者的重要性及其关系后,强调教育对国家富强所起的基础作用,逻辑 严谨,文理豪放,名列第一。符定一喜而见之,然疑其有伪,当面再试。毛主席见老师如此重视,心情激动,提笔疾书,果然妙笔惊人,文采斐然。符定一大喜,联系自己的成长,马上意识到毛主席的将来绝非等闲,要他一定入校。入校后经常向他讲解古典文学作品,贯彻爱国主义思想。有一次符定一解释国(國)字,一人拿戈以卫家土就是国,国和持戈卫士是分不开的。随后毛主席更加勤学苦读,符定一便把自己圈点过的一部《御批通鉴辑览》送给毛主席,要他在追求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中国古代治理成败的历史教训。从此师生往来甚密,情谊弥笃。

1958年5月3日,符定一病逝。周总理 总结符定一一生,认为有三大贡献:一是发现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有用人才之第一人;二是建党初期,支持党的活动,营救党的领袖;三是晚年参加反蒋斗争,对建设新中国有贡献。

【素材点拨】

①一个成功的教师是一个能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培养人才的教师。符定一无疑是这样的教师。②师生情谊是人类最朴素的感情之一。这种感情不分国界,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情同父(母)子(女)或手足。师生之间的情谊因为 真诚、纯洁,所以很美,很动人。

【适用话题】

“伯乐”“发现”“成长”“师生”

【精彩素材2】

薛谭学讴

古代,有位叫薛谭的人,向歌唱家秦青学习唱歌,但还没有学会秦青的全部本领,就自以为统统学到手了,于是向秦青告辞回家。秦青亲自送他到城郊大路旁,弹琴唱歌为他饯行。秦青那高昂的歌声,在林间回荡,使流云也停立倾听。薛谭悟到自己还没有把老师的本领真正学到手,便向秦青谢罪,要求回去继续学习,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后来他终于成了一位像秦青一样的歌唱家。

【素材点拨】

薛谭显然是自满了。但秦青并没有多说什么,他相信身教重于言教,于是不动声色地向薛谭展示了自己的本领。薛谭由此认识到了自己的骄傲自满。

【适用话题】

“骄傲自满” “治学”“虚心”“学习的境界”

【精彩素材3】

子路死,孔子不食肉酱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卫国发生内乱,子路和子羔均在卫国做官,子路本在外,听说后立即赶回,遇见子羔正在出城,子羔对他说:“出公去矣,而城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害。”而子路却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于是入城,在厮杀之中,敌人击断了子路系在脖子上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子路于是被乱兵剁为肉酱。孔子听说后非常悲伤,尽管他曾屡次训斥这个有股野性的弟子。子路死后,孔子把别人送给自己的肉酱倒掉了,说:“吾何忍食此!”不久,孔子也去世了。

【素材点拨】

孔子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子路是其最知名的学生之一。在物质缺乏的年代,肉酱是相当值钱的食物。但孔子因为子路被剁为肉酱而把别人送给自己的肉酱倒掉了,毫无疑问,孔子十分喜爱子路这个与他患难与共、唯一敢出言顶撞说他“迂”的学生,也因这个学生的被害而悲痛万分。

【适用话题】

“师生情谊”“君子”

1.同学相处,最难是“谅”,最贵是“助”。(当代谚语)9

2.你们与其靠着读书来学习,还不如以生动思想的交换以及明朗的交际进行学习,如此,得到的效果会更好。―― 歌德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4.鼓励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鼓励别人----马克?吐温

【运用思路】

学生在学校里交往最频繁的是同学,尤其是住校生,不仅在一起学习上课,而且还整天一起吃、住、玩,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十分亲密的。正由于如此,有的同学就忽视了与同学相处的礼仪,轻者影响了同学间的关系,重者则有碍于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同学之间也要十分重视礼仪修养。

【精彩素材1】

索尼亚同学的话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读小学时,一天回家后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有个同学说我长得丑,还说我跑步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父亲又重复一遍说:“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

索尼亚忘记了哭泣,仰头看看天花板。将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亲能摸得到?她怎么也不相信。父亲笑笑,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你同学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

索尼亚就这样明白了,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即使是自己最亲密的同学。

【素材点拨】

从索尼亚的角度看,是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而要自己拿主意,自己作判断。从同学的角度看,不要对自己的同学妄加评论,你的一句不经意的话,有可能扼杀一个天才。

【适用话题】

“学会辨别”“相信自己”

【精彩素材2】

“大陆首富”与他的中学同学

2003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网易CEO丁磊被冠以“大陆首富”的称号。

1986年9月,丁磊考入浙江奉化中学,成为当时高一(2)班56位同学中的一分子。奉化中学现任政教处主任江鸿跟丁磊是同班同学。

在江鸿老师的记忆里,10多年前的丁磊学业平平,入学时在班内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跟当下“首富”名号很不对称。“可喜的是,每次考试,他的排名总有进步。不过最好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间,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十名,更别提在年级内的排名了。”

3年后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绩 同样貌不惊人: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有幸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

“教育界现在正热衷探讨„第十名现象‟,说的是,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排在第十位上下的那几个,有望成为日后最出人头地的一个。我现在想想,丁磊这个个例也是符合„第十名现象‟的。”江鸿老师这么评价他的老同学。

【素材点拨】

同学之间,因为考试就免不了排名。排名之后如何看待自己的名次?“学习成绩排在第十位上下的那几个,有望成为日后最出人头地的一个。”丁磊“是符合„第十名现象‟的。”这些都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适用话题】

“后来居上”“同学之间”“第十名现象”

【精彩素材3】

马加爵,1981年生,原系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2004年2月上旬,马加爵在鼎鑫学生公寓与其同学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等人在打牌过程中发生冲突,随后残忍地杀害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龚博等四个同学。据马加爵交代,他杀人的原因仅仅因为和同学之间的一点小摩擦。

【素材点拨】

马加爵案是轰动一时的大案要案。此案的发生,固然是马加爵一手造成的,马加爵确是死有余辜。但同时也值得人们深思:人与人尤其是同学之间该如何相处?如何对待性格怪僻的同学?

【适用话题】

文化介绍京剧脸谱讲稿 篇5

一、脸谱介绍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是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主要通过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在众多的脸谱门类中,京剧脸谱以其独特的用色、丰富的图案和完整的体系而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深受海内外朋友的喜爱。

脸谱美在直观、美在夸张、美在色彩,它既可以和戏曲结合,在舞台上演出、欣赏,又可以作为一种传统特色文化,单独制作欣赏。

二.京剧脸谱与角色

在京剧中,主要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和“旦”两个行当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所以脸谱化妆主要用于“净”和“丑”两个行当。其中,“生”主要是男性角色,如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旦”主要是女性角色,如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净”是画有夸张脸谱的性格鲜明的角色,如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主要缔造者,诗人,在京剧中被认为是一个性格狡诈、爱猜忌、善用狡诈手段谋取大权的人。“丑”是滑稽、可笑的小丑角色,如蒋干,作为曹操的幕僚,因他的中计,导致曹操杀错了两员大将。

三.京剧脸谱颜色

色彩是脸谱的语言,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尤其是京剧脸谱,色彩讲究,每个脸谱都有一个主色,辅以其他的配色,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1.识认颜色词,并交流各自喜欢的颜色以及对某一色彩的看法。2.讲解:结合PPT。

红色:忠诚,勇敢。代表人物:《古城会》关羽。

蓝色:刚强,有心计。代表人物:《盗御马》窦尔敦。

黑色:刚直,智慧。代表人物:包拯,《霸王别姬》项羽,《芦花荡》张飞,《铡美案》包拯。

白色:奸诈,多疑。代表人物:《逍遥津》曹操,《黄金台》尹立。

绿色:勇猛,莽撞。代表人物:《施公案》武天虬

黄色:勇猛,暴躁。代表人物:《战宛城》典韦,《九龙杯》黄三太。

紫色:刚正,沉着,不媚权贵。代表人物:《失街亭》张郃,《二进宫》徐延昭。

金色&银色:神仙,高人。《大闹天宫》孙悟空。

3.小问题:如果京剧中有下面的人物角色,应该用什么颜色的脸谱呢?

1)超人 2)《白雪公主》中的皇后 3)宙斯

四.京剧脸谱的图案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脸谱与戏曲人物角色的关系如何?是不是戏曲中的每个人物都需要勾画脸谱呢?

当然不是,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角色的分类来进行。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几种: 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六分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色彩只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 “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神仙脸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小妖脸 “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色。这种脸谱又名“随意脸”。英雄脸“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五、脸谱制作流程部分

我们可以把脸谱画在扇子、T恤衫、扑克牌等地方,做出非常漂亮的装饰品。接下来大家一起动手吧,发挥你的想象,画出属于的自己的脸谱,做好以后我们可以举办一个小型脸谱作品展呢!

第一步,现在白色面具上画出脸谱的图案。如果不会画图,可以从网上找图案,打印出来。

第二步,我们的活动使用国画颜料和调色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把颜色调匀。

第三步,用毛笔蘸着颜料涂色,涂两到三遍。眼睛、鼻子和嘴巴的部分可以用小白云笔慢慢地画。

第四步,完成啦!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吧!

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吧。

六、脸谱歌曲欣赏

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说唱脸谱》这首歌,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学唱其中一段。歌词如下: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京剧的作文 篇6

京剧是在北京构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构成的。

1790年,徽戏开始进京。当时,徽班所唱的声腔是以二黄为主。二黄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在徽戏“吹腔”和“高拨子”的基础上演变成的“四平调”进一步发展变化而成的。十九世纪初年,湖北汉戏艺人李六、王洪贵等所唱汉戏加入了西皮。徽、汉艺人的合作,并且相互影响。从而为京剧的构成奠定了基础。1840年以后,京剧正式构成。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构成,主角行当也发生新的变化,拥有了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之后逐步代替昆曲数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的统治地位,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大剧种。京剧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的”国粹“。凝聚了我国历史深厚的内涵和悠长的韵味。所以我们就应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使中国的”国粹“传承下去,让历史见证中国的历史文化渊源。

浅析京剧工艺脸谱的传统美学价值 篇7

一.符形之蕴

在京剧脸谱这一符号体系中, 符形指的是脸谱的外在表征, 即色彩、线条、图形等部分。就脸谱本身而言, 色彩是其重要的形式, 早期的脸谱颜色主要是黑、红、白三种, 满足了早期舞台表演的观看需要, 人面的主要肤色就是黑红白三种, 而观众距离演员太远, 就需要勾画脸谱以加重人物肤色及各个五官部位。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和人物的增多, 脸谱使用的颜色也由最初的三种增加到绿、蓝、金、紫、黄等十余种, 极大的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的影响, 而“民间艺术色彩所呈现出来的这种鲜活、质朴、粗放、简纯的视觉特征, 正是其最具生命力价值的部分。”有些颜色的使用直接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关于人物的描写, 如“红胡子蓝靛脸”等, 但仍以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使用最广最多。在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中, 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 而它们又分别与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相对应, 儒家将这五种颜色为“正色”:木叶萌芽之色为青, 对应木, 篝火燃烧之色为赤, 对应火, 地气勃发之色为黄, 对应土, 金属光泽之色为白, 对应金, 深渊无垠之色为黑, 对应水。中国古代对这五种色彩的重视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因此不论脸谱着色究竟源于何处, 均饱含着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潜意识追求。戏曲艺术本质上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艺术, 因此使用传统意义上的五正色更能起到感染观众的作用, 色彩的象征意义也同样建立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色彩美学的集体性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而由此造成京剧表演艺术的直观性和冲击力。

脸谱的形式范畴中图形 (图案) 是除色彩以外的重要构成部分。翁偶虹先生认为脸谱艺术的五性是从创造中国汉字的六书中吸取而来。“六书”是中国古代汉字的六种构造体例, 迁移而言, 脸谱的五性也可视为脸谱构造的五种体例或原则。脸谱和汉字的构造均源自相同中国古典美学原则, 即象形和会意。文字符号中的象形将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用线条、笔画等具体表现出来, 如“马”字具有马形, 鱼字具有鱼形, 而脸谱也是如此, 孙悟空的脸谱形似猴子面部, 金钱豹脸谱也以豹头为似。中国古代历来有形象思维的传统, 古典诗词中描摹意象可见一斑。在汉字的演化中会意相较象形占据更重要位置, 它用以表现事物中的抽象部分, 在脸谱的构成中用颜色象征性格, 用图案象征人物身份或命运也都是用形式表达抽象意义的证明。如杨七郎脸谱脑门上画一虎象征其为一员虎将, 孟良脸谱上画一火葫芦代表他能用葫芦火攻等。象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基本感知范畴, 而会意则是古典文化中追求的一大艺术精髓。在绘画中曾有“得意忘象”的说法, 脸谱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艺术也有继承。即在脸谱的构造上以剧中人物的“神”为核心依据, 从而极富夸张、变形、想象, 而不受束缚, “不是写形的真, 写风貌、风格、风采, 写神态、神情、神韵, 不是表象, 而是本质, 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 而创造出艺术的真实。”因此京剧脸谱勾画人面五官和标志物达到象形标准, 但更大程度上以神似为原则进行瑰丽多元的再创造。脸谱即不仅是一种化妆, 而是一种富含思想的艺术, 从宏观角度讲, 脸谱的象形、会意构造则统一于整个京剧艺术的写意性, 区别于西方的“幻觉主义”戏剧, 极富传统性和民族性。

二.符意之蕴

符号的所指为符号的内容、思想, 是符形所表示的意义或符号使用者所做的解释, 就脸谱这一符号体系而言是指脸谱表现出的观念、意义、思想。结合脸谱的能指进行分析, 它首先鲜明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国古典文化中常将善、恶作为二元对立的两级表现, 民众普遍饱含爱憎分明的思想, 对英雄人物和高洁之士热情赞颂, 对奸诈凶残之人严厉鄙弃, 对不幸之人的悲惨遭遇充满同情, 对正义战胜邪恶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京剧脸谱往往将正面人物勾画的不怒自威、庄严肃穆, 使人一见便起敬畏之心, 而将反面人物勾画的丑陋、猥琐, 使人一见便起鄙夷之感, 如“在高登眉间勾一个血道子, 是说明他心里有一股子煞气, 凝聚眉头, 可他的下场也躲不过血光之灾, 叫他有个报应。”不论是勾画、创制脸谱的艺术家, 还是观赏京剧表演的观众, 这种嫉恶如仇、自觉向美的共同心理使两者的沟通得以实现。此外, 脸谱中还暗含着某些原始的宗教观和宿命观, 因吸收古代传说成分而富有古典的神秘美。如相信人世轮回、因果报应。如王彦章因是水兽转世, 脸谱额上绘蛤蟆图案, 李元霸是雷神下世, 故绘雷公嘴等。正印证苏珊·朗格的观点:“任何作品如果是美的, 就必须是富有表现性的, 她所表现的东西不是关于另外一些事物的概念, 而是某种情感的表现。”

从中国古典哲学角度考察, 脸谱无疑也是典型体现。古人认为世界起源的秩序是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阴阳两仪, 世间万物均属矛盾运动中的阴阳两仪范畴, 由此崇尚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事物, 主张完整通融、阴阳调和。脸谱整体以人面为外部轮廓, 完整圆润, 内部线条多呈现对称均衡的弧形分布, 尤以圆涡形纹最多, 体现了中国原始的宗教意识, 和太极图有深层次的联系。它暗合中华民族的朴素哲学观, 也是历代脸谱艺术家继承发展的固定共识, 这才使得各时期各流派的脸谱艺术呈现共通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三.工艺之蕴

上文阐述已从京剧脸谱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两方面概括分析了京剧脸谱的多元化传统美学价值。而工艺脸谱这一工艺衍生品在承载美学价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用。因此通过重视、发展、推广、保护工艺脸谱的方式传承脸谱艺术的传统美学价值, 才是可行的、必然的道路。

首先, 工艺脸谱具有强烈的浓缩性, 它作为文化产品而言, 将整个由戏剧舞台、人物、表演等诸多元素构成的京剧表演体系浓缩成了一个极小的工艺载体。同时, 就脸谱本身而言又成功将其传统美学价值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使现代人在更大范围内把握其价值成为了现实, 它和京剧行头、唱腔的保存和传播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轻便的优越性。

其次, 工艺脸谱具有审美上的宽泛性和多元性。除却脸谱本身的传统美学价值, 它还一并承载着传统绘画艺术、传统书法艺术等其他美学价值, 是我国古典哲学、美学诉求鲜活的现代性载体, 为极富中国传统特色的工艺装饰品。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大, 已俨然成为长城、龙之后的新的中国标志。京剧的申遗成功使得传承和保护这种文化遗产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义务, 工艺脸谱必将使之更好的得以实现。

最后, 工艺脸谱具有受众上的普适性。作为承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代表工艺品, 这一特性使其在市场前景上有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制定切合现代化语境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工艺脸谱在饱含美学价值的同时, 又具有色彩绚丽、造型独特、轻巧细致等其他直观上的装饰特点。因此它既有深入收藏、挖掘的美学空间, 又有普适性的易接受、易喜爱特性, 民众们都能成为工艺脸谱的支持者和保护人。传承中华文明, 保护非遗, 扩大民族影响力的初衷也自然契合于其中。

张古愚说:“脸谱意义及其深, 其种类约有三种, 颜色代表性情, 象形示其本身, 写意表明其特长。”一言以蔽之。追溯京剧工艺脸谱的历史, 清朝末年民国初便便随京剧的火热传播作为北京民间工艺品开始在京城流行, 经过数年间变迁和发展, 国粹京剧已享誉全球, 成为了华夏子孙的骄傲, 将发展相对薄弱的京剧工艺脸谱作为京剧整体艺术焕发新生的契机, 无疑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和建设性的尝试。它在方寸之间蕴含多重中国传统美学价值和哲学诉求, 更好的挖掘其古典文化特质将更好的提高人们对脸谱艺术和脸谱工艺的重视度, 从而推动其传承和保护工作的进行。更为重要的是, 明确京剧工艺脸谱的传统美学价值将成为扩大传播, 推广工艺, 切合经济发展产业化和谐发展的核心。只有将继承良好的文化传统和与时俱进相结合, 才能实现对工艺脸谱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翁偶虹《翁偶虹戏曲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

[2]晏亚仙《天资国韵说京剧》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

[3]白寒枝《京剧脸谱视觉符号系统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栾冠桦《中国戏曲脸谱》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中国传统文化中京剧旦行探究 篇8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化;京剧旦行;研究

京剧舞台将角色分为“生、旦、净、丑”这四种类型,在创造人物个性的过程中会运用独特的表演手段,将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角色划分为不同的行當。“旦行”是戏曲舞台中女生角色的总称,按照女性角色的特点、年龄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分类成不同的角色。因此,在戏曲舞台中,旦角主要分为正旦、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老旦、彩旦等七大角色。

1 京剧旦行的分类

1.1 正旦

“正旦”又被人们称为青衣,在京剧戏曲中扮演端庄典雅、毓秀名门的正派人物形象,泛指戏曲舞台中的贤妻良母或是一些具有贞烈气节的女子,青衣以优美典雅的古装扮像著称,年龄多为青年到中年跨度不等,以长衫青褶子为主要服饰,故又称青衫。在戏曲演绎方面,正旦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步伐稳重、端庄,台词主以念韵白为主,这需要正旦具备较强的唱功能力才能将念白功、水袖功、台步圆场功倾情演绎出来。另外,正旦还要训练其形体身姿,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演绎功底,才能将妩媚大方,秀丽婉约,身姿优美的正旦形象展露无遗。在唱腔方面,正旦还要具备优雅细腻、甜美可人的流畅嗓音。

1.2 花旦

花旦指在京戏舞台中扮演活泼开朗、可爱天真且受过严格封建礼教约束的年轻女子形象,扮相俊美大方,唱腔清朗爽脆,表演风格自如洒落。例如,《西厢记》中活泼伶俐的红娘,《春草闯堂》中善解人意的春草,《拾玉镯》中的敢于追求幸福人生的孙玉娇,《金玉奴》中的具有强烈主观意识的金玉奴等正派花旦形象。[1]花旦以短衣裤袄为主要服饰,部分角色也会穿戴长袖,在演绎戏曲方面,花旦以念京白为主,同时兼并唱、念、做等多个动作,在表演风格中大多数花旦都蕴含着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的特色。

1.3 花衫

花衫是京剧旦行中较为重要的一种角色,她不仅要集唱、念、做、打、表于一身,还要在演绎风格上有所突破。也就是说,她们既要有正旦的端庄婉约,也要有花旦的活泼开朗,聪明敏捷,还要兼备武旦的武打特性。早期的京剧戏曲只有正旦和花旦这两种角色,但随着京戏的不断拓展,花衫的鼻祖创始人王瑶卿老先生,逐渐发觉京剧之中应该要出现“花衫”这一类型的角色,表演时兼备唱、念、做、打等全套肢体语言病使其同步进行。[2]在往后的岁月中,花衫得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的发扬,他们为京剧花衫的角色演绎拓展了一个新的空间,塑造出一种文武兼备,“唱跳同步”的功力角色。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所饰演的爱恨交织的虞姬,《天女散花》中的身姿轻盈、隽秀灵巧的嫦娥,《花木兰》中机智勇敢的花木兰等经典花衫角色。

1.4 武旦

武旦与刀马旦跟生行中的武生相类似,但从所属内容上划分她们又都属于旦行。武旦泛指武艺高强的青壮年妇女,她们在剧目中多扮演侠女、名将、仙女、女妖等形象。武旦与刀马旦的出场、表演都伴随有热闹、强烈的武场节奏,以此烘托强烈的表演气氛。与其他角色不同的是,武旦在戏曲舞台中以“武打”为主,表演为辅,一身短打衣衫,轻盈干练,重在扎实的功夫技巧和铿锵有力的唱白,以及一种特殊的技术——扔出手。另一方面,短打武戏不会太注重人物的表演与唱功。例如,《打焦赞》中武功不凡的杨排风,《虹桥赠珠》中威风凌凌的水母娘娘,以及《武松打店》中剽悍的孙二娘等“短打武旦”角色。

1.5 刀马旦

在戏曲舞台中,刀马旦的扮演者需要头顶盔甲、身穿大靠、武艺高强、提刀、跨马,这类角色通常都由女元帅、女将军或巾帼英雄所扮演。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还原故事情节,刀马旦在一般情况下都要骑着马,手持长枪或大刀,因此称之为刀马旦。例如,《杨门女将》中武艺超群、机智勇敢的穆桂英,《樊江关》中的英勇不屈、身手不凡的樊梨花,以及《扈家莊》中美丽勇敢、聪明机智的扈三娘等一系列刀马旦女性形象。[3]刀马旦在戏曲演艺方面,需要将唱、念、做、打同步进行,因此功架很重要。另外,在演绎过程中刀马旦必须要将人物气质、神韵以及威武的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观众眼中展现出勇敢机智的巾帼女英雄形象,这对女性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1.6 老旦

在京剧故事中老旦既包含了贫穷的老妇人,也囊括了富有的国太,甚至是迟暮老去的女英雄。因此,老旦是京戏舞台中老年妇女的总称。在演绎唱腔方面,老旦需要展现自己的真实嗓音,也被称为大嗓,但又不能像老生的嗓音一样平直、刚劲。这需要老旦演员具备坚固的唱念基础,将“音”与“衰音”相互结合,既要表现出老年妇女独有的声韵特色,同时又要与青年女性细润的嗓音有所分区。在表演风格上,老旦的肢体动作也与青年妇女略有不同,为了突出老年人的体态特点,老旦在行走表演的过程中,需要跨出“横八字步”的稳重步伐。

1.7 彩旦

彩旦属于丑行角色,在京戏中专门扮演滑稽、丑陋、风趣的女性角色,年纪稍大的妇女被称为“丑婆”,年轻姑娘被称为“丑小姐”“丑丫头”。在唱腔方面,彩旦需要运用自己的本嗓——大嗓,声音要洪亮、豪迈,不拘一格。在表演套路方面,彩旦以说白为主,以念京白为标准。在肢体动作上,彩旦必须要显露出自然、滑稽、洒脱,不融于形势的风格特点。在服饰妆容方面,彩旦一般以夸张的妆容和艳丽的服饰出现,表现出诙谐幽默与滑稽搞笑的特点。

2 京剧旦行的基本功

京剧演员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唱、念、做、打,全都要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才能将漂亮大方的闺中小姐,或英勇机智的女将军演绎得活灵活现。京剧旦角演员的基本功主要是练习旦行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运动能力。训练身体各关节、肌肉的运动状态和对基本功动作技巧的驾驭能力、表现能力。基本功包括从头部到脚部,从手腕部到颈部,从肩部到腰部,进行全面的力量、开合、柔韧性和关节灵活性重点训练。基本功包括腰腿功、翻打功、顶功等一系列基础功夫。

2.1 腿功

京剧旦行演员的所有形体动作和表演技术都需要有腿的深厚功底。不仅武旦需要腿功力量,就是文戏旦行演员同样离不开腿功的练习。武戏对腿功的功底要求更加严格,以使腿部运动有足够的力度、速度和软度。既能掌握抬、踢、跨、控、转、砍身、探海、飞燕、铁门坎等快速敏捷的肢体动作,也可以在亮相跺泥时具有雕塑性的展现。[4]例如,武旦的“走边”表现夜建行走,秘密勘察等动作。常常多用腿部功夫,如旁腿、正腿、十字腿、片腿、盖腿等。在《八腊庙》中张桂兰的“走边”,《棋盘山》的“女起霸”,《挡马》中杨八姐表演的“马趟子”“扔出手”“圆场”和武旦的“控朝天橙”以及旦行的所有技术和技巧,这些都需要深厚的腿部功底的支持才得以完成,从而使角色姿態矫健,造型富有感染力。因此,腿功是基本功练习中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

2.2 腰功

戏曲旦行基本功中的“腰功”在训练中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腰是人体上下身的中枢枢纽。舞台上形体表演的各种姿态都需要腰来控制和支撑,它在人物表演中起着与各种角色和身段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作用。任何武戏翻腾扑打动作都是以腰为中心进行跳跃翻转。“腰功”分软度练习、力量训练两种类型。在训练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旦行演员的柔韧性,教师一般都会把初学者的学生关节从自然状态解放出来,加强形体运动的幅度,增强腰部训练的灵活性和腰部韧性力量,从而进一步掌握腰部这个身体的轴心,在力量和力度上收到良好的效果。“腰功”在京剧旦行的“武戏”“翻打”和“表演”中运用广泛。例如,《昭君出塞》中,王昭君表演的“马趟子”,《双阳公主》的“大漠盘鹰”俯冲式的台步,靠功戏《战金山》《刘金定》《大破天门阵》《破洪州》《杀四门》《竹林记》等戏中的旦角均离不开“腰功”的积极参与。

3 中国传统文化中京剧旦行的继承与发展

京剧讲究唱、念、做、打四种基本模式的同步进行,但这四种艺术手法中,以唱为核心,只有唱才能将京剧的奥妙和精髓传播出来,也只有唱才能将温润细腻的京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唱腔是京戏演员陈述故事情节和内心感受的“白皮书”,因此古人将看戏称之为听戏。此外,京剧艺术家往往也是通过把握呈现不同的唱腔艺术,从而衍生出众多的京剧流派。

3.1 王瑶卿的继承与发展

京剧旦角是京剧各行中最引人瞩目、最为绚烂的角色之一,随着京剧的不断发展,旦角中的女性角色逐渐成为京戏中的美丽代表。因此京剧旦角的唱腔也逐渐显露出华丽多姿、流派纷呈的情景。王瑶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京剧表演家、教育家,更是京剧戏曲的鼻祖代表,其培育了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张君秋等多位著名旦角表演大师,为我国京戏发展铺平了前进的道路,同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5]在戏曲唱腔方面,王瑶卿继承与改革戏剧也是非常出色的,他师从谢双寿、陈德霖、田宝琳三位优秀的京戏教师,但又不拘于传统的唱腔表达,而是博采众长,在吸收京戏名家胡喜禄腔调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其他人的唱腔特点。王瑶卿创立的王派唱腔艺术,具有以声带情,深情并茂的艺术特点,他极力反对大幅度的翻高嗓音和无限制的拖腔,要求京戏唱腔应该符合人物内心和情节的发展变化,并通过来唱腔的节奏处理和强弱处理贴合故事情节,使听众觉得一切流于自然毫无违和感。除了继承王瑶卿老先生在创新改革方面的成就,还创造了大量的新腔,被京戏界誉为“创腔能手”。他擅长研究人物情感,观察人物情绪的细微变化。例如,在白蛇传《祭塔》一戏中有大量的“反二黄”,如果不能温顺处理,曲调就会变味。因此,王瑶卿认为如果主角白素质只是一味地哭泣傻唱,自然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同,若在唱腔中深切地融入白娘子的情感,那就能打动观众的心。

3.2 梅兰芳的继承与发展

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我国京剧行业的突出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京戏演绎方面,梅兰芳先生既吸收了众多前辈的腔调精华,又在其教师王瑶卿的腔调基础上做了诸多的创新和改进,为了将自己设计的旦角新腔推向台面,梅兰芳先生总是要反复试唱、练习,力求新腔唯美圆润。

以《穆桂英挂帅》为例,梅兰芳先生在剧中饰演“花衫”穆桂英,在《挂帅》一场中以[西皮慢板]唱道:小儿女探军情尚无音信,画堂内独自个暗地沉吟;怕得是奸佞臣又来寻衅,损折我杨家将历代英名。梅兰芳在戏曲中运用了慢板,营造出低缓沉郁的凝重氛围,加重了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将穆桂英忧虑一双小儿女的心情和奸佞挑衅的忧国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唱腔方面,梅兰芳运用了若有若无、断断续续的“慢腔”和诸多华丽的高音以及细腻多变的小腔,既升华了深沉的意味,又能使朴素的腔调瞬间迸发出强烈的感染力。在京戏的继承与发展方面,梅兰芳在前人基础上,将唱腔特点集中在人物身份、性格、剧情表达上,并将多种戏曲元素融入梅派唱腔中,创造出诸多丰富的新段子和新腔调。

3.3 张君秋的继承与发展

在京剧旦行的继承与发展之中,当代京戏表演大师张君秋为了能更好地诠释张派唱腔的优势特点,张君秋不仅在前辈的唱腔技巧中溶了自己的戏曲特色,还吸取了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各派旦行的优秀传统。从丰富的舞台艺术中寻找新的灵感,经过多方面的创作与加工最终形成了华丽多彩,独具特色的张派唱腔艺术。例如,张君秋在演唱《宇宙锋》《霸王别姬》《奇双会》《生死恨》等一系列京戏时明显地吸收了梅派唱腔中华丽大方的抒情特点。随着张君秋京戏事业的不断发展,他在之后的京戏《望江亭》的[南梆子][原板]诗文会的[四平调]中也同样吸收了梅派唱腔雍容华贵的风格,但此时的张君秋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演唱技法,构成了张派唱腔的雏形。除了兼容梅派唱腔的风格,张君秋又对程派唱腔那腔婉转迂回、细腻唯美的腔调做了大量的调整。例如,在京戏《楚宫恨》的[二黄慢板]中,张君秋在自己的演绎风格中,恰当地融入了程派唱腔中一唱三叹。若有若无,声断情不断,韵味深长的腔调特色,似伤情,似感怀,使听众在沉郁顿挫的节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变幻多端、情感细腻的演唱中。刚劲爽脆,直截了当,明快清晰、节奏灵活是张派唱腔艺术的一大特点,为了全面拓展张派唱腔的表演技法,张君秋也适当融入了荀派唱腔的艺术特性,增添其唱腔中感性柔媚的成分,使唱腔音色极富荡气回肠的魅力与韵味。例如,在京剧《西厢记》哭宴中,“斟满酒不由我离情百倍”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其中蕴含了诸多荀派唱腔的感性特点;再如在《状元媒》的[二黄原板]中“自从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后”无论是[原板]还是[四平调]的运用手法都合理地发挥了荀派唱腔的优势。张派唱腔往往能在原有的风格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创作,从而形成新颖别致、博采众长的旋律特点。

综上所述,京剧旦行是技与艺的结合,是京剧中特有的女性角色的总称,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行当之一。旦行各个角色的第一任务就是在剧目中演绎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好的舞台人物角色与形象能够为剧本带来更好的艺术效果,而剧目角色除了唱、念等要素之外,表演也是剧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京剧旦角行旦,通过自身的表现变化来调动情绪变化,以恰当的情绪变化来调动外在表现形式,所以想要表现得完美,这需要练习扮演的角色。因此,京剧旦行是在一出剧目中起重要的作用,她的人物形象是否有韵味关系到整部剧目的艺术效果。此外,需要将其反复渗透与琢磨,抓住精髓,掌握规律。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将京剧艺术更好地体现出来,并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陈红星.演员角色类型转变与观众欣赏之间关系的分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80-82.

[2]陈世雄.西方戏剧的“角色类型”与中国戏曲的“脚色行当”[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2):5-16.

[3]欧阳绍清.师徒传承语境下赣南采茶戏旦角唱腔特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9-30.

[4]陈世雄.程式化,还是生活化?——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不同走向[J].福建艺术,2011(2):4-13.

[5]刘云燕.现代京剧“样板戏”中旦角唱腔的音乐创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5):88-10.

上一篇:舌头如刀阅读及答案下一篇:0d-iuyco能源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