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2024-10-17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精选14篇)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篇1

文秘助手()之关于儿童节来历的作文: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关于儿童节来历的作文: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党卫军包围了现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市附近的利迪策村,枪杀了16岁以上男性公民140多人,全部婴儿和妇女被押往集中营,另外有90名儿童被押往波兰的一个集中营(其中只有17人活到战争结束)。

村里所有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或被铲土机夷为平地。就这样,一个好好的村庄被法西斯党卫军毁灭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毒害儿童,保障儿童的权利,1949年11月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理事会通过一项决议,正式决定每年的6月1日为全世界儿童的节日,即“六一”国际儿童节。国际民主妇联作出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的决议后,1949年12月23日,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的办法,其中决定自1950年起,每年以6月1日国际儿童节作为中国儿童自己的节日,并放假举行庆祝。

从此中止了1931年起由中华慈幼协会建议的每年4月4日为我国儿童节的活动。于是,1950年6月1日便成了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此后,我国每年的6月1日都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篇2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对课外阅读总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课外阅读, 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

一、儿童阅读的现状探析

受应试教育影响,阅读染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我们曾经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漫画为主,童话、故事、儿童诗等题材备受冷落;教辅材料和作文指导书因其特殊的作用而成为阅读量最大的书种。学校疏于课外阅读指导,家庭不够重视,使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被束之高阁。

当然,让我们欣慰的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儿童爱读书、乐读书,一到节假日就让父母陪着去书店选书、买书,并养成了每天读书甚至不读几页书难以入睡的习惯,但是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一是放任自流的课外阅读,只要求学生多读, 但读无指导, 读无要求,读无交流,读无范围;二是读的效果听之任之,处于随意、无序的状态,缺乏整体推进和目标序列的规划。

二、应运而生的生态阅读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其核心就是“生活即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新课程观认为,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为此,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外, 人类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构成课程的素材。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习语文需要大量阅读。语文课本提供的阅读量极其有限。“学好语文, 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内得方法,课外求发展。”学习其他学科也需要阅读,因为阅读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愉悦人生。我们深深感到:引领儿童走进阅读的天地, 尽己所能地针对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和推广阅读指导工作,我们责无旁贷。

生态阅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它能积极改变学生们的阅读状态, 给学生们营造生态的生长环境,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享受阅读的快乐。生态阅读体现了一种大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走向更为丰富而广阔的生活空间,是“生活语文教学理念”的很好体现。

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就是生物的原始状态, 一切都保持着自然的本性,没有过度开发,没有环境污染。生态阅读倡导的是一种自然的、符合未成年人阅读年龄特点的阅读状态,倡导纸质阅读,引导建立未成年人阅读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首先,它应该是健康的。生态的前提是绿色健康。当前的阅读环境纷乱多杂,生态阅读为儿童提供了健康的阅读资源, 营造纯净的阅读空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情趣。其次,它应该是自由的。儿童读书时,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 心灵是舒畅的,是舒展的,不带一点儿压力,没有背负家长沉重的期望,也不是为明天的考试做准备。第三,它应该是自在的。生态阅读纯粹出于儿童精神成长的需求, 关照他们当下的生命体验,不是迫于外在压力的苦差事,让儿童在享受阅读乐趣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得到丰盈。第四,它应该是自主的。儿童是阅读的主体,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放手让他们自主阅读,追求儿童的阅读乐趣,享受他们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植根大地的生态阅读

生态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让阅读落到实处, 让儿童热爱阅读、快乐阅读,从而成为一种习惯呢? 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陶行知先生提出过著名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而在教学生学”。根据“学的法子”来确定“教的法子”,这与新课标把学生作为发展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本着这样的思想,教师应蹲下身子看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展示的舞台, 让生态阅读植根于大地,逐步走进校园,走近每一个学生。

(一 )构建生态阅读书目序列

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对于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儿童没有鉴赏、选择的能力,学校、老师挑选、推荐给学生合适的阅读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保证了生态阅读的健康。学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情况, 从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习惯与能力、阅读表达、阅读技能等多方面出发,构建不同年级的生态阅读书目系列。

生态阅读不可能像语文课那样有统一的教材,但是必须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必须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建构书目序列。在新华书店服务部的帮助下, 我校语文老师进行了讨论,整理了一批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按照年级特点, 构建了各年级的系列生态阅读书目。教师们可以根据各年级推荐的经典书目, 精心设计指导方法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 )营造生态阅读书香氛围

良好的学校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蕴含着潜在的教育意义。生态阅读关注儿童的阅读兴趣,从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做起。

1.开放学校阅览室

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图书也可开架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我们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基本保证每个年级有一间图书室,里面的图书进行不定期地流通,保证学生阅读有地方、有时间、有内容。我们还根据教室特点,在四年级设立了开放式的阅览室,在班级门口设立年级图书角, 学生在课间、完成作业后等空余时间都可以随手取来阅读,享受阅读乐趣。

2.设立班级图书角

以营造书香校园为出发点,倡导图书进教室,学校为每个班级设立了班级图书柜,打造“班级微图书馆”,建立书香班级。通过努力营造班级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我们班级里,书可以分为“桌上书”“书包书”和“书架书”,在不同时间阅读。“桌上书”是阅读课上读的,“书包书”是随时随地翻阅的,“书架书”是大家随时随地地交换读的,学生们还有睡觉前浏览的“枕边书”。

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师生共享交换好书、班级订购报刊或者参与学校图书漂流活动等方式,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建立书香班级,打造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

3.美化校园大环境

布置美化书香校园,学校加强校园阅读氛围的创设,精心布置美化校园,使校园也具有书香气。

在校园内开辟开放式读书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营造溢满书香的生态阅读氛围,使学生浸润在浓浓的书香中。

(三 )加强生态阅读方法指导

生态阅读 强调学生 的自主性 ,这种自主并不是放任式的, 而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 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我们以年级为单位确定了生态阅读的课题,每个年级有一位老师根据给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上一节阅读指导的公开课,再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研讨、改进,一次次实践,为学生推开了一扇阅读之窗。

如四年级的老师就《夏洛的网》上了一节阅读指导课,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夏洛的网》的主要内容,赏析精彩片段,体会夏洛和威尔伯之间演绎的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并以《夏洛的网》为例,初步指导课外阅读的主要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积累语言材料,丰富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引导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当然,这样的阅读指导也是多角度、多方位的,有的是新书推荐,有的选择阅读欣赏, 有的进行技术指导,有的一起分享读书成果。在和谐的生态人文环境中,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团队。

围绕生态阅读,这样的课刚刚起步, 教师还在阅读指导课中不断摸索、探究研讨,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真正成为学生生态阅读的引路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 )开展生态阅读展评活动

学校围绕生态阅读,定期开展各级各类的有关活动,设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成果,激发自主阅读的愿望。

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注重将阅读活动制度化,尝试进行多元阅读评价。

各班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各种读书活动,如低年级以绘本为主,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中年级以“聊书”为主,聊书更为自主,更具个性,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 选择合自己“胃口”的篇章介绍 , 可谓不拘一格 ;高年级以引导思考为主, 以手抄报、演讲比赛、个性化读书笔记等形式激发学生留下读书的痕迹。

学校也会定期评选班级的“阅读新星”, 根据各班参与各项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给予表扬,对表现突出的教师也予以表彰。同时充分用好学校办的《小百花》报,各年级每月上传学生的阅读佳作, 教师写好点评,向校报推荐,择优发表。

新华书店也对我校的生态阅读很感兴趣, 每学期组织不同形式的读书征文活动, 好的作品在新华书店进行展评,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我校还建立亲子读书会和家校互动阅读平台,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老师、家长、孩子一起阅读,互动交流, 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加深情感交流,扩大生态阅读的范围。

关于核心期刊的由来 篇3

关键词:核心期刊 期刊质量 期刊功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154-01

1 核心期刊的由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负责整理的报告。从1992年到2012年,它已经先后出版过6版。在1992年第一版出版时,购书经费与期刊数量出现了矛盾,因为期刊本身增加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当时该图书馆面临着购书经费紧张的严重局面,由于经费紧张,图书馆寄希望于花费有限的经费购买读者最需要的刊物。国外的核心期刊发展相对成熟,他们曾将发表专业文章最多的那部分期刊称为核心区域,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心期刊研究,核心期刊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其中主要功能就是为满足众多读者的多方面需要,帮助图书馆制定相应的馆藏战略,想尽办法购买和收藏使用率排在最前面的那批刊物。

2 核心期刊的收费

我国期刊收费的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是作者干拿稿费。而这也成了期刊创收的好办法,随行就市,核心期刊收费可以更高。目前国家新闻出版署表态,对学术质量差、经营水平低、靠收取版面费生存的期刊予以停办。反过来想,如果质量好就可以收费?作案是错误的,学术评价体系不合理导致乱收费;大学制度也有问题,涉及到排名,强迫教师发表文章,造就了期刊成为强势,收弱势者的钱;另外,社会和文化因素造成,如发高影响因子的论文高额奖励等等;还有一种暗流就是向钱看,让编辑部将刊物视为摇钱树。解决办法就是禁止收费,让财政支持,改革评价体系,整顿学术传播体系。

3 核心期刊的提升

我国的学术性期刊有5000多种,核心期刊占的比例则很小,不到1000种,而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材生要走出校园,据统计每年我国都有100来万的博士、硕士走向社会。不仅如此,相关的科研人员每年同样要发表大量的论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确保自己硕士、博士顺利毕业,这对他们的职称评定等也有不少益处,因此,现在的核心期刊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期刊的质量提升上去,但不是区分核心与非核心之别。既要看论文发表的数量,也要看质量。改正并不注重你论文有多少创新价值,它只关心你论文发表的期刊的档次。当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论文发表的期刊成为评定的标准时,论文本身的好坏则显得无足轻重。这样的结果使得表面化和功利化的现象在学术评价中屡见不鲜,不少垃圾论文充斥于我们的论文中,而这些垃圾论文的载体便是学术期刊。因而,目前在编辑部改制的过程中,正好是提升核心期刊质量的关头,让核心与非核心界限淡漠化,而关注质量。或许一个人的力量单薄,但由出版集团或者出版社出刊,这将淡化编辑部的功能。目前没有人说那个出版社是一级的,另一些是二级的,或者核心的与非核心的。科学出版社的专著不一定就比专业出版社的书重要或者属于核心。

4 核心期刊的划分

国内几所大学或者研究所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了“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标准在某些学校有明文规定,这是这些大学图书馆自己单独制定的,因此,每个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难免会出现差异。而关于此类评选活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未参加过。

4.1 目前国内有5大核心期刊(或者来源期刊)的遴选体系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每4年更新一次,最近就是2012年版);(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分为核心库以C为标记和扩展库以E为标记);(4)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

4.2 国外的三大索引体系

(1)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2)荷兰医学文摘(EMBASE);(3)美国化学文摘(CA)。

4.3 非通用的指代

第一级,即T类,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的论文,属于特种刊物论文。

第二级,即A类,属于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的是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不包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第三级,即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刊登在国外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四级,即C类,是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11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五级,即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发表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的论文。

这些分级不通用,说完还得把其后面的实质名称全部交代才能交流,可见没有生命力。

国际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篇4

1949年12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上,中国和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代表,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各国_迫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全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教育权等基本权利,会议规定了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令,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为争取儿童生存、健康和受教育的权利而斗争的日子。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举行第一次国际大会,发表了有关儿童福利问题的原则以后,一些国家先后有了儿童节的规定,如美国定为10月31日,英国定为7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给全世界儿童争取生存、保障和受教育的权利,加强各国儿童的友谊,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执委会,正式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我国儿童节,早期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建议设立的。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广大少年儿童也成了国家的小主人,为了培养广大儿童的国际主义思想,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旧的“4·4”儿童节,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六一”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少年儿童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许多公共娱乐场所特地为孩子们免费开放,各机关、团体、企业在这天还向本单位职工的子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馈赠礼物,这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一天。

这就是六一儿童节的由来,你们知道了吗?

各国儿童节的习俗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就是专门为儿童们设立的节日。

中国

我们国家儿童节的习俗并没有很多的风情趣味,一般学校会为此组织相关的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正式着装(普及校服前为白衬衣蓝线裤)。而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

日本

日日本儿童节本是世界上庆祝儿童节次数最多的国家,他们一年要庆祝三次儿童节,而且庆祝方式十分有意思,充满了浓浓的日本风情。

3月3日女孩节这个节日是专门为小女孩设立的,每到这一天,家中有女儿的父母会在家里设置一个陈列台,台上放上穿着日本和服的漂亮女娃娃玩偶,作为给自己女儿的节日礼物。

5月5日男孩节节日当天,有儿子的家庭,门前都悬挂“鲤鱼旗”,表示鲤鱼跳龙门的意思。鲤鱼旗,用布匹或绸缎裁成“空心鲤鱼”,分黑、红和青蓝三种颜色。黑,代表父亲;红,代表母亲;青蓝代表男孩自己。家里有几个男孩儿,门口就悬挂几面青蓝旗。青蓝旗子越多,表示这家的哥们儿就越多。在日本人心目中,鲤鱼象征力量和勇气。11月15日“七五三”儿童节在日本习俗里,三岁、五岁和七岁是小朋友特别幸运的三个年纪,所以每年的这一天,会专门为这三个年纪的孩子热闹地庆祝一番。这一天,小朋友会穿上的传统和服,还会背上一个画了松树、乌龟或鹤等图案的小纸袋,纸袋里装满了父母买的糖果和玩具。穿戴整齐后,父母会带小朋友上神社,祈求并感谢神明给小朋友带来健康和快乐。

韩国

韩国的儿童节于1923年,从“男孩节”演变过来的。也是韩国的公众假日,每年的5月5日。这一天,孩子们可以尽情享受欢乐,父母要给孩子准备他们最想要的礼物。很多孩子也会在这天穿上韩服,体验传统的韩国文化。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将每年的7月4日定为儿童节。在这个节日里,全国的学校都要举行各种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儿童们还常常戴上各式各样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样子在街头玩耍,十分开心。

巴西

巴儿童西的儿童节在8月15日,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国防疫日”。所以,每到这个日子,各地的医生们都要为孩子们看病,还要给5岁以下的儿童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另外,巴西的“圣母显灵日”10月12日也往往作为儿童节,有一些庆祝活动。

瑞典

瑞典也把儿童节分得比较细,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节”,又称为“龙虾节”,意思是鼓励全国的小男孩学习龙虾的勇敢精神。这一天,孩子们要打扮成龙虾的样子,表演一些非常活泼可爱的节目。

12月13日则是瑞典的“女孩节”,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瑞典传说中专门保护女孩的女神,每到这个节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样,为其他孩子做好事。

俄罗斯

俄罗斯俄罗斯儿童的儿童节和国际完全“合拍”,就在6月1日。每当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俄罗斯各地的孩子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欢度自己的节日,还会表演一些民族歌舞,学校里则举行庆祝活动。

其实说起儿童节的来历,与俄罗斯有重要关联。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作为国际儿童节。

西班牙

西班牙的儿童节在1月5日,其实这是一个宗教节日,从西班牙语译过来是“魔术国王之日”的意思。传说很久以前,从东方来了三个国王——黑脸国王、黄脸国王和白脸国王到西班牙,这三个国王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欢乐。他们还是专门给小孩送礼物的“钦差大臣”。送礼物时间就定在每年的1月5日,于是这个节日就和儿童挂上了钩。

为庆祝这一节日,在1月5日傍晚、6日早晨,西班牙各地都有花车_。花车上“三个国王”不断撒出各式糖果来慰问儿童。当_队伍到达市政府或区政府的大门口时,凡能坐在国王腿上的儿童都能得到一件精美的礼品,得到礼品的孩子也必须向国王保证一定会好好学习。

由于西班牙的三大节日——12月25日的圣诞节、1月1日的元旦和1月5日的儿童节都聚集在岁末年初,而儿童节又是最后一个节日,也是疯狂假期的最后一天,因此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商家都怀着尽情欢娱的心情享受这年初最后的节日。前几天小朋友们可以将自己想要的礼物写下来放到家长准备好的罐子里面,等到5日早晨一醒来,礼物已经放在床头了。其实,每个国家的这一天,孩子们的愿望家长都会尽力实现的。

英国

1925年8月,54个国家的代表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宣言》对儿童精神的享受、贫苦儿童的救济、儿童谋生机会的获得等问题发出热切的呼吁。大会以后,各国政府先后订定本国的“儿童节”,借以鼓舞儿童,使他们感到自己伟大、幸福和欢乐,也使社会人士重视和爱护儿童。英国政府定每年7月14日为英国儿童节。

德国

在冷战期间,东西德国在儿童节上做法迥然不同。首先,日期就不一样:东德定在6月1日,西德定在9月20日;其名字也不同:东德称为“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erKindertag),西德称为“世界儿童节”(Weltkindertag)。另外,节日的传统也有区别。

在民主德国,儿童节开始于1950年,之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往往会收到家长的祝福和礼物,在学校里也会举行特别庆祝活动,例如郊游等。在联邦德国,儿童节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

随着1990年德国统一,西德地区的儿童节日期和名称成为全德国官方的统一标准。然而在东德的许多地区,人们仍然无法改变旧有的习惯和称呼。因此,在每年的6月1日,许多家长仍然会和孩子一起庆祝儿童节的到来。

新加坡

新新加坡儿童节加坡节假日法规的第一条规定,10月1日儿童节当天不仅给小朋友放假,还要给所有大人放假。原因就在于如果只给小孩放假的话,大人都出去上班了,没人陪小朋友玩,可怜的小朋友在儿童节当天只能在家看电视。另外,新加坡是一个福利特别高的国家,但是它的人口很少,这条有关儿童节的法规也有利于促进那些喜爱度假的年轻夫妇,通过多生小孩获得更多的假期。

更有意思的是,新加坡的国家游乐场还专门为儿童节制订了一条特殊规定,儿童节当天小朋友要购买全票,大人则要购买半票。这样子,不仅让小朋友高高兴兴体验了一次做小大人的感觉,更让大人们重新找回了久违的童年时光。而且,因为这条特殊规定,还曾经闹出了一段令新加坡人捧腹大笑的趣闻。

伊斯兰国家

大糖果多数伊斯兰国家将斋月后第14天定为“糖果节”,孩子们,这也是最快乐的儿童节。

在卡塔尔和其他海湾国家流行的“糖果节”可称得上是世上最幸福的儿童节了,不仅节日绵延3天,而且在这几天里孩子们可以尽情享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日子。据说,糖果节还未开始,妇女们就已经开始未过节的孩子们准备新衣裳了,以至于糖果节一个月内裁缝店的生意都会异常红火,夜晚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当然,既然是糖果节,这个节日一定少不了各色各样的糖果,在节日开始的夜晚,家长们会为孩子们发放各种装有糖果和坚果的袋子。和其它重大节日一样,这天从晚上开始,女孩子们也都穿上各种颜色不同又鲜艳的刺绣衣服,头带镶有金边的围巾,此围巾称为“白赫乃格”或“目赫乃格”。

当然,说到随心所欲,是因为在糖果节期间,孩子们是有这样一种特权的,即无论贫穷贵贱,都可以去邻居家里讨要糖果,而即便不是同一阶层的邻居,按照习俗,也不可以拒绝孩子们的请求,每家都要准备一些糖果,送上零用钱,并且相互祝福。这三天里,孩子们真的是回到的童话王国。

非洲国家

非洲西部的国家大都有专门的“儿童狂欢节”,一般持续一个月。非洲人能歌善舞,“儿童狂欢节”,尽管人们的生活条件不相同,所有孩子都会尽情欢乐,热闹非凡。

献给六一儿童节的诗

诗歌是从我心里飞出的小鸟

我的心

是个孵化场

温暖洁净的地方

每一天

都会有几只

爱唱歌的小鸟

从这里起飞

有的唱着快乐

有的唱着哀伤

有的唱着过往

有的唱着盼望

和憧憬

它们能飞到

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路歌唱着

我的心

我给我的这些小朋友

起了个好听的名字

它们都叫作

儿童节的由来作文100字 篇5

盼望着,盼望着……“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

我告诉你,“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吧:1942年,德国法西斯用枪杀了一个村里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和所有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屋子等全被烧光,好端端的村子就这样被毁了。1949年11月,帝国主义为了纪念这些儿童,决定将6月1日定为儿童节。我国原将4月4日定为儿童节,后来用6月6日代替。美国的儿童节是4月1日,俄罗斯是6月1日,新加坡是10月1日……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一定更了解儿童节了吧?相信你们也更喜欢儿童节了!

国际儿童读书日的由来及活动方案 篇6

“国际儿童读书日”是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BBY)发起的,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安徒生诞生的日子确定为“国际儿童读书日”。

每届“国际儿童读书日”由IBBY的分会代表国家主办国际儿童读书日。主办国确定一个阅读推广主题,并邀请本国杰出的作家为全世界儿童写一则精彩的演说,并附有著名的插图画家设计海报,促进儿童阅读。许多国家分会还通过媒体和在学校及公共图书馆组织活动的方式来宣传国际儿童图书日。如儿童作家和插图画家与小读者的交流座谈、儿童图书奖项颁布等活动。

童话巨匠诞辰,国际儿童图书日

国际儿童图书日也是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生日,每年的四月二日,他都会在全球无数小朋友的阅读中重生。

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安徒生诞生的日子确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每两年一届的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安徒生文学奖,也在4月2日颁发。获奖作家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他的名字也会在这一天迅速传遍世界。

全民阅读,强国之本

古人云:“读书使人明智。”一个国家的人均阅读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在浪漫的法国,,24%的法国人读了12本书,55%以上的人读书1至12本。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读书11本,而在日本近六成人读书成风,指定四月二十三日为儿童阅读日,并以培养儿童在语言、想象和敏感度各方面的能力,以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人生”为长远目标。

少年强则国强

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儿童阅读更应得到广泛的.重视,3月23日,“共同架起儿童与图书的桥梁——纪念国际儿童图书节四十周年暨中国儿童阅读日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北京首都图书馆举行,宣布从起每年4月2日为“中国儿童图书日”,也是“世界儿童图书日”。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考 篇7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

1 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得到快速发展, 进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 而孩子由于户籍等原因不能和父母在一起, 进而留在户籍所在地, 一般由其祖辈或亲人照顾。数据显示, 中国现在2亿左右的农民工, 而且人数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高达5800万, 父母不在身边, 他们的教育面临诸多困难,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1.1 入学率偏低

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中在学者占全部流动儿童的90.7%, 一直未入学者占6.85%, 失学者占2.45%。”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流动儿童中, 达到上学年龄却不能适龄入学问题表现十分突出。

1.2 学习成绩差

留守子女在受教育当中存在心理问题严重及道德偏差等问题。对文盲率高达30%的祖辈来说, 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研究发现, 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成绩明显偏差。成绩排名中, 留守子女只占优秀生的10%, 而差生当中有70%都是留守子女。

1.3 存在心理问题

心理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 因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 他们的性格会受到影响。测试结果显示, 有30.3%的留守子女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

2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处在年龄的黄金时段, 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 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沟通, 疏于管教, 从而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疏远, 孩子没有安全感。孩子大部分时间是由其爷爷奶奶等长辈加以照顾, 但由于爷爷奶奶年岁较大, 没精力也没知识能力对孩子的学习和品德进行辅导和监督, 还有甚者会对孩子加以溺爱, 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来自父母关爱的缺失势必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

2.2 学校教育不到位

在大多数学校都存在这种现象, 成绩好的学生会得到来自老师和学校的更多专注, 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极其严重。尤其在乡村学校, 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的制约加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导致他们对个人价值存在感很迷茫, 进而在学习上不够专注和在行为准则上有所偏失。现在大部分的乡村学校没有专门开设心理课程和配备心理老师, 很少组织对学生们的心理教育, 导致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 不能及时的加以引导和纠正, 从而有时候治标不治本。

2.3 社会关注度不够

近年来, 伴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 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农业税的减免, 导致农村劳动力的过剩, 由于又要养家糊口, 于是他们只有背井离乡, 进城打工。这样就造成了老人没人照顾, 孩子没人教育的局面。而现行的户籍制度要求农民工子女入学须在原籍所在地参加中考和高考, 而在许多家长看来自己家乡的农村学校并不能达到他们的期望, 故而他们需要把孩子接入自己所在城市的学校接受教育, 而城市高昂的学费让他们无力承担, 加上高考所在地所学教材并不与上学所在地一样, 让留守儿童处在两难的境地。

3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3.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讲是城乡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统筹城乡发展, 逐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投资环境, 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从而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为此, 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 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 农民工可以就在自己家乡就业, 解决了孩子无人照顾的局面, 使孩子们可以享受到父母的关爱, 为孩子的家庭教育创造了条件。

3.2 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首先,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家长姓名、家庭地址、留守原因、监护人及其联系电话等内容并及时补充、变更有关信息。其次, 完备家长通讯录, 以便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 反馈其孩子在校表现及思想动态, 实现学校与家庭、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间互动与联动。再次, 开设心理课程, 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教给其生存技巧和安全常识, 提高留守儿童的个人保护意识及生存能力, 对成绩较差的孩子, 多给予学习上的鼓励和帮助。最后, 学校还可以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 增加性格教育、人格教育等课程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考核目标。

3.3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关于世界水日的由来 篇8

关于世界水日的由来

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十八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四十七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举办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由水问题专家学者和相关国际机构组成的世界水理事会成立,并且决定在世界水日前后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会议,这就是世界水论坛会议。

关于元旦的由来和故事 篇9

“元旦”最早的由来

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经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了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就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中国的元旦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从哪日算起的,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关于儿童创作画教学的探索 篇10

儿童心目中的创作素材丰富多彩,家庭成员、生活细节或是与小伙伴的相处等,均可以成为儿童进行创作的源泉。儿童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在进行儿童创作画教学时,要尽可能地为儿童提供探究生活及激发创作灵感的机会,如,和儿童坐下来漫谈,留心儿童说话或心灵迸发出来的火花,若一旦被激发出灵感,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儿童将这些灵感付诸笔端,完成灵感的绘画。

传统进行儿童创作画教学时,教师总要求儿童适应成人的创作思维与规律,过于强调创作主体、创作构思、创作手段等,这些成人化的创作教学语言对于儿童来说过于教条,只会限制儿童画画的想象力与延伸力。 严重的话甚至抹杀了儿童画画时最珍贵的童趣与纯真。 现在进行儿童创作画教学时, 会建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儿童激发创作兴趣,充分帮助儿童挖掘内心深处的创作思维,帮助儿童实现创作素材的积累。

二、儿童创作画教学要充分想象,培养创作思维

儿童善于想象,他们的世界缤纷无限,针对儿童的这一特性, 教师要充分鼓励儿童大胆想象,帮助儿童形成更为多彩的创作思维。 如,教儿童画水果,可以在课堂中带来不同的水果让儿童用心观察,找出它们在形状、颜色等方面的不同。 然后可以在课堂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帮助儿童用语言描述水果,教师可以边讲边画, 在充分调动起儿童积极性的同时,可以让儿童用各色橡皮泥捏出水果的立体形象,进而启发想象力、拓展思路并开发儿童的创作潜能。

三、儿童创作画教学要重视表现,提升创作情绪

创作情绪与灵感一样,得来不易。所以一旦儿童的创作情绪被调动起来,教师要想办法充分挖掘儿童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学会帮助儿童表现自己心中、想象中的世界。 在儿童眼中,全世界皆可入画,但儿童有时不明白怎样入手去画。这时教师必须清晰地点明创作重点,引导儿童分清主要情节与次要部分,告诉儿童只有分清主次才能突出主题。

儿童画教学要强调趣味性、广泛性及多样性,这样才能帮助儿童主动、 愉快地激发创作情绪。 这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儿童主动观察、认识事物,通过多接触大自然,开阔眼界,提升创作的想象力。

儿童画画就像玩一场快乐的游戏,他们或许分不清涂鸦亦或写实,但他们却自然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与抒发情感。儿童正处于成长时期,画画是自学意识的体现。 儿童画创作教学中也应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尽情展现内心的美好与纯净, 敢想、敢画,尽情在画中展现特有的纯真、质朴及童趣。

摘要:儿童最重要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欢画画,所以正确引导儿童创作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丰富儿童想象力的关键。探讨如何正确进行儿童创作画的教学,期待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于元旦的由来和习俗 篇11

中国元旦原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古代,人们把舜帝祭祀天地和祭祀尧的那一天当作新年的第一天,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在十月初一,汉代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后,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并一直沿用到清代。

辛亥革命后,民国各省代表大会上决定采用西历(公历),就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这就是今天的元旦的名称和日期的由来。

关于小满的由来及习俗 篇12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水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赞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源涌旺的意思。在小满时节,民间流传下这么一个习俗,那就是祭三车,即水车、油车和丝车。人们的耕种和生活可离不开这三车,所以为祈求风调雨顺,日子红火,人们在小满这一天就会祭三车。传说管水车的“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旧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江南一带则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它是对江南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在农诊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秋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们会早考虑,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灌溉水田。过去行走在偏僻的江南古镇水田边,时常会见到水牛被蒙住双眼转动水车的木车盘带动龙骨水车提水,或人力双脚交替踏车提水的情景。旧时以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因此祭车神成为了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相传,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的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入田中,有祝福水源涌旺之意。

小满习俗-祭蚕

我国江浙一带,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因此这个地方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相传蚕神就是在小满这天诞生的。

古时,人们把蚕视做天物。为祈求天物的宽恕和有个养蚕的好收成,于每年的四月放蚕时,举行祈蚕节。因而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只根据各家放蚕在哪一天就在哪一天举行。但前后相差不过两三天。养蚕人家会到“蚕娘庙”、“蝉神庙”供上水果、美酒、丰盛的菜肴进行跪拜,尤其是要把用面制成的“面茧”放在用稻草扎成的稻草山上,以祈求蚕茧丰收。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各家在哪一天“放蚕”便在哪一天举行,但前后差不了两三天。南方许多地方建有“蚕娘庙”、“蚕神庙”,养蚕人家在祈蚕节均到蚕娘、蚕神庙前跪拜,供上酒、水果、丰盛的菜肴。特别要用面粉制成茧状。用稻草扎一把稻草山,将面粉制成的“面茧。放在其上。象征蚕茧丰收。

族长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到小满黎明嫌起火把吃麦糕、麦饼、麦团,等族长以鼓锣为号,众人以击器相和。踏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洪水干为止。

相传小满节为蚕神诞辰之日,所以在这一天,我国以养蚕著称的江浙一带祭蚕神也很热闹。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

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副业,家蚕全身是宝,是乡民的家食之源,人们对它充满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祭蚕神便充满着浓郁的丝绸民俗风情。

据记载,清道光七年(1827年),江南盛泽丝业公所兴建了先蚕祠,祠内专门筑了戏楼,楼侧设厢楼(相当于剧院之包厢),台下石板广场可容万人观剧。小满前后三天由丝业公所出资,宴请各班登台唱大戏,不过演戏也有个行业忌讳,即不能上演带有私生子和死人情节的戏文,因为“私”和“死”都是“丝”的谐音,以故三天所演的戏目都是丝业公所董事们反复斟酌点定的祥瑞戏,讨个吉利。

小满动三车

小满习俗-小满动三车

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续丝。江南地区,自小满之日起,蚕妇煮蚕茧开动级丝车缘丝,取莱籽至油车房磨油,天旱则用水车拜水人田,民间谓之“小满动三车”。

此时是农家最繁忙的季节,俗语说“小满动三车”,说的就是丝车、油车、田车。此时蚕妇煮茧,整修丝车,准备缀丝,昼夜操作。田野中的油菜花也都结籽,将油菜籽采下,章到工坊里磨油,以待售卖。插秧的人,准备带土分苗。

如果遇到梅雨泛滥,则集中枯槔来救灾。如果天早,则用连车递引河里的水,用序斗灌人田地,称为踏水车。有谚语道:“跨出丝车,跨进水田。”家中人力少的,都要雇用短工,以帮助完成农事,人们称为忙工。

小满习俗-看麦梢黄

在关中地区,每年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出嫁的女儿都要到娘家去探望,问候夏收的准备情况。这一风俗叫做“看麦梢黄”,极富诗意。女婿、女儿如同过节一样,携带礼品如油旋模、黄杏、黄瓜等。去慰问娘家人。农谚云:“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杠枷,娘看冤家。”愈为更忙前,女儿去询问娘家的麦收准备情况,而忙罢后,母亲再探望女儿,关心女儿的操劳情况。而小满叫起来,也像极了一个乡村女孩的名字。每年小满之后,麦子逐渐成熟。在陕西的广大农村中,出嫁的女儿要到娘家去探望问候夏忙的准备情况。有的地方,把它定为一个节日,叫“看忙罢”。届时,女婿、女儿携带礼品:油旋膜、油糕、绿豆糕、猪肉、黄杏、蒜蔓等食品或蔬菜水果,去丈人家慰问,并受其热情款待。农谚云“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拨枷,娘看冤家。”意思是说,夏忙前女儿过问娘家的麦收准备工作;麦收后母亲又去看望女儿,关心女儿家的收成和在麦收中的操劳情况。体现了生产劳动中的心心相连,母女情长。在关中地区。每年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女儿同女婿要如同过节一样,携带礼品如油旋摸、黄杏、黄瓜去探望娘家人,问候夏收的准备情况。等娘家的麦收忙完后,母亲再探望女儿,关心女儿的操劳情况。

小满习俗-夏忙会

有些地方还会举办夏忙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和购买生产工其、买卖牧畜、集杂粮食等,会期一般3 -5天,届时还会唱大戏以助兴。

小满习俗-抢水

“抢水”是旧时民间的农事习俗。流传于浙江海宁一带,举行这种仪式时,多由年长执事者召集各户,在确定好的日期的黎明时分燃起火把,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人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人田,至河水干方止。小满时节容易出现干旱天气,对农作物非常不利,旧时农民就会用水车车水排灌,以缓解早情,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丝车)。”水车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好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岸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架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洪水光方止。

小满习俗-绕三灵

霜降节气的由来 篇13

2012年10月23日, 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 气肃而凝, 露结为霜矣”。此时, 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 千里沃野上, 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 树叶枯黄, 片片凋落。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 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 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 祭兽, 以兽而祭天报本也, 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 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杀百草”, 严霜打过的植物, 一点生机也没有。这是由于影相连, 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有人曾经试验:把植物的两片叶子, 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 其中一片叶子盖满了霜, 另一片叶子没有盖霜, 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害极重, 而盖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这说明霜不但危害不了庄稼, 相反, 水汽凝华时, 还可放出大量热来, 1克0℃的水蒸气凝华成水, 放出气化热是667卡, 它会使重霜变轻霜、轻霜变露水, 免除冻害。■

编辑郭军平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篇14

关于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世界地球日活动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根据尼尔森的提议,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形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学生的支持。

1970 年4 月22日,全美有2017多万人,约1万所

中小学,2017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他们举行集会、游行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图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资源。为此,美国国会也在这一天休会,让议员们回到各自的代表区参加宣讲会。纽约市长下令繁华的曼哈顿第五大道不得行驶任何车辆,数十万群众在这里集会,呼吁人们创造一个清洁、简单、和平的生活环境。全美三大商业网和公共广播系统对活动情况作了报道。

首次“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也是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这次活动标志着美国环保运动的崛起,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并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有资料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1990 年4 月22日,世界各地组织大型环保活动,共有140多个国家的两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了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活动的重点是全球整体环境的改善。它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地球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问题。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其后,每年的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

上一篇:零售药店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经典配乐散文诗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