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巷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健康制度

2024-09-26

大巷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健康制度(共12篇)

大巷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健康制度 篇1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规范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公众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凡在本单位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人员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及时对在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到指定查体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大巷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健康制度 篇2

1 现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从业管理制度的立法缺陷

1.1 关于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从业管理法条中限定的范围条件不一致,

存在逻辑矛盾《食品卫生法》第26条规定食品从业人员要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的目的是要限制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患者, 包括病原携带者, 不得从事食品的生产经营的工作。但《食品卫生法》第26条第2款却规定, 上述“五病”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与接触直接入口人员的范围界定是区别的, 前者为一般的范围界定, 而后者只是前者的其中组成部分。可见〈食品卫生法〉第26条第2款的规定只限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人员的规定与本条第1款中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范围界定明显不一致。卫生部法监司《关于明确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体检范围问题的批复》 (卫生监食发[1999]第113号文) 中规定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是指直接接触食品的生产经营人员。这一行政解释, 亦体现了《食品卫生法》第26条2款只限定“五病”者不得参加接触直接人口的食品的工作范围界定的立法缺陷。

1.2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中的项目及检验规范缺乏具体规定

在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中, 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所适用的行政规章是《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3]。这一规章对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及病原携带者应检验的项目、检验方法、规则等没有具体的细化规定。还有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是否都应列入检查的范围, 其检验项目 (指标) 及具体规定等, 目前都没有相应的配套规章。尽管有些零散的技术性规定, 但也未通过立法层面予以明确。还有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种类, 也没有明确界定, 谈不上有具体的操作依据, 这些都不能体现这项工作的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要求, 直接影响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的规范实施。

1.3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的立法技术缺陷

根据《食品卫生法》中的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在日常监管中, 办理的是《预防性健康合格证》 (简称健康合格证) , 从逻辑上分析, “健康合格证”也是一种健康证明。现行《食品卫生法》中规定的“健康证明”, 作为允许食品从业人员从业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达不到法律的规范与监管的要求。

1.4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证件的发放管理缺乏具体规定

《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中虽然有规定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健康检查结果, 对预防性健康检查合格者签发健康合格证明 (见第14条) , 但从业人员如何申请, 卫生监督机构如何受理、审查、办证及办理时限等缺乏相应的程序性规定。对食品从业人员取得的健康合格证后其时间、空间效力也缺乏相应的界定。这样影响了现场监管, 降低了其监管效能。

2 设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从业许可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食品卫生自从走上法律轨道, 就规定了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业的规定。但从广义的立法层面上, 还存在上述不足之处而有待完善。

2.1 设立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许可制度是完善食品卫生法制, 控制

食品污染的内在要求所必需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的关键, 就是要控制食品污染。国家制定和实施《食品卫生法》的目的是为确保食品卫生, 防止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给人体带来危害, 保障并增进人民身体健康。现行《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通过健康检查, 仅仅以“健康证明”作为从业依据的管理制度, 卫生监督机构在日常的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中, 难以确保管理及履行义务, 尤其是取消其审批后, 就更是如此。因为, 在卫生许可审查过程中,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与否, 是许可审查和现场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实体内容。

2.2 设立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许可制度, 符合行政许可的立法原则

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 设立从业许可制度, 目的是为了防止从业人员在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给食品带来污染, 其范围属于直接涉及到食品安全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范畴。

3 小结

对食品从业人员通过健康检查, 实行许可制度, 完全符合《行政许可法》[4]所规定设立许可的内容要求与特征, 有利于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能转变, 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 以确保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义务, 提高监管效率, 达到即促进食品市场经济的发展, 又保障食品质量, 确保食品安全, 充分发挥其社会监管效能。

摘要:本文仅从完善食品卫生法制要求的角度, 就现行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阐述设立食品从业人员许可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理由与建议。

关键词:食品从业人员,预防健康检查,从业许可制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通知[Z].卫生监发, 2002 (300) :2002-12-05.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Z].食品安全网, 2004-09-15.

[3]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Z].1995-06-02.

大巷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健康制度 篇3

大家好!今天能够有机会出席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和来自亚欧各国以及我国各地从事终身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专家们见面,特别是能够和大家共同讨论终身教育发展和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重大问题,我感到非常高兴。

加强对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劳动者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建立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是具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仅从劳动人口来说,就有7.69亿从业劳动者,有2亿左右需要从农业逐年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农业劳动者,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每年新增加的和等待再就业的劳动者,对接受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存在着强烈的需求。这就使得继续教育的任务在我国更为艰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继续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已基本构建起了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体系,形成了各类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广泛参与实施的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中国从业劳动者的继续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为社会成员提供的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的继续教育。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和基础。我们国家和世界许多国家的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那些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成人,几乎无法从工作中学习或从继续培训中受益,也无法抵御被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淘汰的风险。从我们在2005年对9个省154个企业近万名员工的调查也可以看出,企业员工学习培训的参与率与受教育程度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即文化程度越高,培训参与率越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和原有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我国就业者的学历层次总体上偏低,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人员对小学和初中的学历补偿教育以及高中、大学和大学后学历提升的继续教育存在巨大需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有80%以上的乡镇和4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并且通过在全国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成人学历教育,例如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夜校、函授教育等,为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人员进行各种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教育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学历教育提供了更加方便、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现在,除1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外,全国还成立了4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956所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1 875所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和51 665个教学班。学校和教师通过广播、电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较高质量的教学服务。2007年,全国各地广播电视大学已有在校生317万人。除广播电视大学外,全国还有66所普通高校开展网络教育。至2007年底,普通高校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10万人,其中在职人员占86.5%。我国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为提高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和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没有机会进入或已经离开各类学校的社会成员进行的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社会发展和广大学习者对各类学校教育需求增长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促进了我国学校教育的巨大发展。2007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超过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实现了在中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从1978年的1 642万人提高到4 527万人;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从1978 年的86万人提高到2 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第二,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的非学历培训继续教育。

这些年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广大从业人员对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各级政府、各个行业部门、各类学校和广大农村、企业的重视和积极推动下,针对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从业人员的各种非学历的培训,特别是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发展十分迅速。2007年,参加各种形式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达到1.6亿人次,全员培训率达到45%。适应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2003年到2007年9月底,国家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4年间已累计培训农民1 125万人,年均培训281.25万人,转移就业968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86%以上。各个领域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以教师的继续教育为例,目前全国各种类型的培训,已经覆盖1 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为我国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全世界最大从业人口所进行的各种非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包括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的学习要求,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我国继续教育的制度和法制建设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社会的许多领域建立了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制度。继续教育法制化正在积极推进,如《农业法》、《企业法》、《教师法》等都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作了规定。1987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连续颁发了《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暂行条例》、《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这些法规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任务、组织管理和实施办法等做出了规定。目前,全国已有半数以上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终身教育法》也正在积极酝酿和制订过程中。为了推动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这几年来,国家和各部门还实施了一系列继续教育具体计划和政策措施。例如,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全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等等。我国建设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组织的工作也在蓬勃展开。目前,全国已有61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各省、直辖市的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达到了300多个,对推动全国各地的社区教育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所有这些都为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在制度建设上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但是,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从总体上说还很不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广大学习者的迫切要求,继续教育在管理体制、制度保障、发展机制、教育模式、质量评估、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继续教育仍然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我们的调查,我国目前7.69亿从业人口的学历水平、技术能力和培训参与率均比较低。以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来说,全国近7.7亿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占81.7%,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者仅占18.3%(我国和部分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状况见表1)。全国9 800万技能劳动者队伍中,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3%,高级技工占18.3%,中级工占37.9%,初级工接近40%。在我国3 9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占总数的5.7%,不仅在数量上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在质量上也存在不少问题①。

我国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总体上说还比较低,继续教育发展的水平和总体供给能力不高(我国按职业分类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见表2)。这一状况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产业和技术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制约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教育的功能看,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整个一生所需要的知识中,从学校教育获得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在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继续学习才能获得。因此,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越来越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在全社会进一步加强和发展继续学习(教育)制度,才有可能培养和形成能够适应中国和世界迅速发展和变化要求的、充满活力的劳动者大军和人才队伍。未来的十几年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城乡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对我国在职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最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进入经济衰退期,这些势必对我国的产品出口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面对这种新的形势,我们要采取一系列对应的政策,特别是要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减少失业率,增加就业和创业机会,最重要、最根本的也是要依靠提高广大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的素质。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广大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以及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对保持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继续教育,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将成为未来几十年我国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为了推进我国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我们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

第一,推进领导管理体制的改革。

由于培训和继续教育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和所有社会成员,迫切需要从领导管理体制上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改变和克服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浪费和低效现象。最近几年,一些省市建立了由省市政府统筹领导、由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参加的跨部门继续教育(或终身学习)协调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把继续教育纳入本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加强继续教育的统筹和协调、明确各个部门职责分工、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创造继续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在全面推进劳动者和各类专业人才持证上岗制度的同时,建立进一步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与质量评价制度。

要通过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劳动者和各类专业人才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在各个行业和部门特别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继续教育的制度(包括明确的参加继续教育的要求,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学习成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等)。要全面推动各行业和各部门研究制订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本行业、本部门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各行业、部门应建立本行业和部门进行继续教育指导的机构,加强对行业、部门继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建立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与认证制度,是保障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要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实际出发,建立继续教育质量定期评估制度和继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继续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

第三,充分调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和全社会以各种形式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并且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农村中小学)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我在这里只就促进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功能与办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谈一点意见。

鉴于我国从业劳动者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任务十分繁重,在加强企业、行业和部门对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同时,可以在一些地区和农村,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一校多制的改革,即职前和职后教育并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并举,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我国特别是农村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和高等学校要逐步实行弹性的教育教学制度,既允许学习者集中时间学习,也应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要进一步增强学校教育特别是高等学校的开放性,逐步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密切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实际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的密切结合,进一步健全在职人员攻读学位的制度。同时,还要大力增强高等学校为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多样的非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为了使更多的社会成员有继续学习的机会,要积极鼓励和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民办教育培训与继续教育;还要从我国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重点,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合作,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我国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发展。

第四,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关系,构建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包括非学历和非正规教育途径的学习、实践和创新都可以成才的“立交桥”,拓宽广大学习者的学习成才之路。

当前世界一些国家在对不同类型的教育与培训之间,建立多元的、能相互认可的认证支持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例如,对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所学知识、技能进行评价和认证;积极探索正规教育证书与非正规教育证书、学历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可以相互承认、相互沟通的办法和制度。我们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学习和借鉴国外终身学习领域好的经验,建立适应终身学习的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学习状况的考核、认证和学分的互认制度,进行有关建立“学分银行”、“个人学习帐户”和“终身学习卡”等措施的实验,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服务。

第五,改革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历继续教育应主要面向成人和从业人员,以业余教育为主,加强工学结合,实行弹性学制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度。对非学历教育的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要坚持以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评价标准的模式,加强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和方法包括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第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与资源平台建设。

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我国利用后发优势加强对社会成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也是我国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能够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天网(全国和各地的广播电视大学等)和地网(互联网)为载体,有效整合高等学校、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先进的、基于信息网络的、遍布城乡和面向社会大众各种不同的需求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努力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各种高质量的教育和学习服务,这不仅是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而且也是重要的基础建设。

第七,加强继续教育的法制建设。

加快推进《终身学习法》的立法,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在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把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开展继续教育所创造和积累的成功经验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进一步持续地健康发展。

第八,加大继续教育投入,建立多渠道筹措继续教育经费的体制。

要区别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成本的经费保障制度。政府的投入、公共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资源应优先向弱势群体,特别是失业者、低收入者、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地区劳动者倾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并探索建立面向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券”制度。对认真执行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比例筹措经费并用于职工培训的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未落实上述规定的企业应将其税收中相应部分充作继续教育基金,主要用于无力组织培训的中小企业职工培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调动各个行业、企业、部门、社区和广大社会成员支持、扶植和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预祝这次亚欧会议终身学习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大巷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健康制度 篇4

一、凡在学校从事直接为师生提供餐饮服务的所有食堂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员、厨师、采购员、库管员、清洁工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食堂从业人员采取竞聘上岗制,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续聘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上岗期若患不宜从事食品工作病症者,要立即停职接受治疗,直到经健康检查合格方可再回原岗位从业。

三、坚持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并与从业人员签订相关合同和责任书。

四、食堂从业人员有传染病或家族有传染病史的不得聘用。食堂从业人员发生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时,须立即脱离工作岗位,等治愈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学校要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信息档案,包含健康证、健康检查相关材料、合同等。

六、学校要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对从业人员每天进行晨检,详细填写《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

七、要求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随时保持食堂清洁卫生。从业人员要坚持做到“四勤、四不、四要”:

1.“四勤”:勤洗手洗澡,勤理发剪指甲;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帽。2.“四不”:不将非食品加工制作用品和个人生活用品带入操作场所;不在工作时赤脚、穿拖鞋、背心;不留长指甲、不涂染指甲、不戴饰物;不在工作期间吸烟饮酒。

3.“四要”:上班时要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加工制作食品和配餐操作时要戴口罩;直接入口食品要用专用工具拿取;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接触不洁物后,均要用肥皂及流水洗手并消毒。

八、建立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一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培训,做到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培训内容落实,并认真作好培训学习记录。

九、坚持每训必测制,凡培训后都应及时组织考核,凡不及格者,进行补考。如补考不及格,不予聘用。

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篇5

1、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或临时参加工作的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从业人员应积极主动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知识及技能培训。

3、学校定期对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各类食品卫生法及饮食卫生知识,提高食堂等食品经营场所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卫生安全意识。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6

二、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上岗,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三、患有《国家食堂安全法设施条例》第23条所列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浓性成渗性皮肤病等)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学校食堂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1、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戴饰物,专间操作人员应戴口罩。

2、操作前应洗净手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手部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洗手,洗手消毒宜符合《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

3、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洗手并消毒:

一是处理食物前;

二是使用卫生间后;

三是接触生食物后;

四是接触到污染的工具、设备后;

五是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

六是处理动物或废弃物后;

七是触摸耳朵、鼻子、头发、面部、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八是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4、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按规定执行。

5、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

6、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7、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六、从业人员工作服管理要求:

1、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专间工作服宜从颜色韩国式样上予以区分。

2、工作服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人口食品的操作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

3、从业人员上卫生间前应在食品处理区脱去工作服。

4、待清洗的工作服应远离食品处理区。

5、每名从业人员不得少于2套工作服。

七、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要求:

1、新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大巷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健康制度 篇7

为规范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戴饰物。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二、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处理食物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生食物后;

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5、咳嗽、打喷嚏或抠鼻子后;

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如处理货项、执行清洁任务)后。

四、非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开始工作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4、咳嗽、打喷嚏或抠鼻子后;

5、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6、从事任何(其他)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五、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笑道,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六、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七、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八、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卫生要求。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篇8

1、食品经营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才能上岗。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健康证明过期的,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带重新进行健康体检后,再继续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检查身体的事情发生。

2、定期检查个人卫生情况,使其符合《食品卫生法》和《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相应的卫生要求。

3、在岗员工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或远离工作场所。

4、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发现“五病”人员立即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登记。

5、注意个人卫生。衣着应外观整洁,做到指甲常剪、头发常理、经常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6、员工的私人物品:包括:衣物、药品、化妆品、饰品、及其他物品,不得从放在经营区内,不得在岗期间处理个人卫生。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1、不得销毁相关证据。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后果的扩散。

2、商品在销售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本着“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首先向消费者承担责任,赔偿损失,挽回影响,再按照规定的程序追究内部的责任。

3、及时以书面行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等情况如实上报。

4、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材料,并予以召回、停止销售。

5、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并进行清洗和消毒。

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止再次发生类似安全事故。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得得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2、属包装食品的,要对包装食品标识进行查验核对,查验的内容包括:(1)中文

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2)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3)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4)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试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5)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机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3、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真实,保质期不少于二年。

4、进货时查验包括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5、食品进入店面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在进货时查验供货单位的资质情况,查看供货 单位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查看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报告 是否齐全。

6、检查供货方出具的“一单通”,看“一单通”内容与实际进货食品是否一致,并 按要求规范建档保存。

7、检查经销食品,看是否有质量合格证明、检验检疫证明、是否参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是否为国家命令淘汰、失效、变质的食品。

8、检查包装标识,看食品标识是否虚假,是否有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是否表明 食品主要成份和含量,是否表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

9、检查商标广告,看食品商标是否有侵权和违法使用行为,食品广告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10、向批发商索取的各类证件,包括“一单通”统一保管,集中备案,随时接受行政执法部门的检查。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9

1.1

建立一个规范的人员体检和健康的管理制度。保证从事生产的员工和行政部门等员工身体维持在规定的健康水平。

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从事生产和行政部门等全体员工体检和健康的管理。

职责

3.1

行政部对本制度实施负责。

内容

4.1

健康标准:

4.1.1

从事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人员、仓库管理员和行政部门的每一位员工不得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及精神病。

4.1.2

在洁净区从事食品生产的员工除达到上述规定外,还不得患有皮肤病,体表不得有伤口。

4.2

体检范围:

4.2.1

消化系统及粪便检查。

4.2.2

呼吸系统及X 光胸部透视检查。

4.2.3

皮肤病方面检查。

4.2.4

肝功能全项检查。

4.3

体检频次及工作程序

4.3.1

新员工进厂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只有检查全部合格、取得有效健康证明的员工方可录用。

4.3.2

员工进厂后,每年必须按体检范围项下要求进行一次体检。只有体检合格、取得有效健康证明的职工方可继续从事生产。体检不合格的职工必须立即停止工作,调离岗位。

4.3.3

平时有身体受伤化脓的员工,必须等病情痊愈后才可以上班。

4.3.4

经体检如发现患有精神病、传染病、皮肤病或其它可能污染产品的患者, 应立即调离原岗位或办理病休手续。病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后应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4.3.5

有关的管理人员及现场监控人员必须把人员健康作为监控的重要内容,随时关注每个员工的身体状况及精神状态。如有疑问有权要求职工立即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以确保岗位上的每位职工的身体健康达到规定的健康水平。

4.3.6

新员工入厂前,必须由质管部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合格后才允许进厂。

4.4

每天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从业人员卫生防护检查表》。

4.5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篇10

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培训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三、聘请卫生监督所管理人员,不定期对酒店餐饮、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学习有关卫生管理,卫生法律、法规等卫生知识,提高卫生安全素质。

四、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卫生监督所举办的卫生知识培训班学习,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五、每月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1次,对不能达到卫生安全要求的人员实行停岗培训,待合格后再行上岗。经培训仍不合格者予以劝退。

六、每年举办一次卫生知识的竞赛,强化职工的卫生意识。

七、凡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的人员,一律按时参加卫生知识培训,不得缺席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篇11

一、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餐厅领班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在人事部报到后,开始工作前(包括临时工)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工作。

四、餐饮部负责人或卫生管理人员要及时对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组织从业人员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五、对凡发现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人事部必须立即通知所在部门予以调离,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并按规定进行治疗。

六、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七、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佩带(携带)或交主管部门统一保存,以备检查。

八、单位卫生管理人员和部门经理要随时掌握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健康证明进行定期检查。

商场超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篇12

第一条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经营。若健康证明过期的,停止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重新进行健康体检后,继续经营。

第三条 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的健康检查、员工患病要及时申报。

第四条 发现患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从业者,及时采取调整工作岗位、治疗等措施,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五条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入口食品的工作。

上一篇:“乐于助人”与“悄悄走开”作文下一篇:宿管员工作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