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少年实施方案

2024-09-27

关爱留守少年实施方案(共9篇)

关爱留守少年实施方案 篇1

xx年宾阳县武陵镇白沙小学乡村学校 少年宫“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心下一代、关心孩子的有关精神,我校少年宫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等工作,结合我校少年宫的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少年宫管理人员、辅导员关爱留守生的良好氛围,解除外出务工家长后顾之忧,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关爱氛围。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学生的调查,统计出需要帮扶的留守学生。组织辅导老师分析研究,找到影响这些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受助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

三、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xx 副组长:xx 组 员:xxxxxx

四、主要措施:

1、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

2、建立健全辅导老师与帮扶学生的谈心制度。辅导老师要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要不时与帮扶互相交流、沟通,掌握帮扶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少数在学校正常教学中学习严重滑坡、思想上出现问题、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结对教师通过少年宫的活动,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多与学生交流,作到细致入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结对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少年宫、辅导老师们对他们的关心。

4、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辅导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xx乡村学校少年宫

x年x月x日

关爱留守少年实施方案 篇2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实践

“父母外出打工, 孩子留守家中”。近年来, 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夫妻双双离家外出经商、务工, 他们的子女留守在家, 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 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留守儿童群体。据衡水市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 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衡水是个劳务输出大市, 目前在外务工人员达40多万, 农村留守儿童8000多名。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即是一个家庭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关心。近年来, 衡水市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紧紧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 认真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高度重视, 构建爱心机制

衡水市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根据留守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实际问题, 制定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计划, 并将其作为开展农村儿童工作, 发展农村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纳入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做到对留守儿童的人数比例、家庭情况、所思所想和存在问题的清楚;及时反映留守儿童的呼声和意愿, 提出意见和建议, 推动党委政府出台政策, 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在促进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监护网络中发挥应有作用。各级妇联组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积极配合教育等有关部门, 把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 加大宣传, 营造爱心氛围

共青团衡水市委要求各县 (市、区) 团委和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基地节假日的有利时机,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乡镇赶集期间发放宣传单、开设宣传专栏和下组入户访谈、发放致“留守儿童”家长公开信等形式, 广泛宣传有关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等家教知识, 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健全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从而提高认识, 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注留守儿童的浓厚社会氛围。衡水学院分院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 针对留守儿童家教中存在的亲情缺失、学习退步、身体健康堪忧、人身安全等现实问题进行深刻剖析, 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 积极宣传推广科学、理性的现代家教理念和家庭教育知识。据统计, 全市共发放关注留守儿童倡议书3000份, 家庭教育宣传材料5000多份, 营造了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3 整合资源, 形成工作合力

以救助贫困留守儿童为重点, 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向留守儿童倾斜。通过实施“两免一补”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救助, 争取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扶助资金, 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通过开展“关注未来·关爱孩子·关心母亲”、手拉手、一帮一、城乡帮扶等系列活动, 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通过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律服务机构和信访网络作用, 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整合社会资源, 积极搭建社会各界参与留守儿童工作的平台, 畅通关爱渠道,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工作网络, 逐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长效工作机制。注重从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行动和特色活动, 特别是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强化对留守儿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 探索开办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开展好代理爸爸妈妈等活动,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 及时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沟通, 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爱。

4 创新思路, 拓展爱心工程

团阜城县委组织开展“一对一”助成长活动。广泛组织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之余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看护、学习辅导, 举办音乐、美术、文化、体育等活动和比赛, 为他们讲授健康、卫生、安全、自护等知识,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团武邑县委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杠杆作用, 组织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大手拉小手”学会感恩主题队会活动, 留守儿童和志愿者们一起手牵手, 唱歌、跳舞, 表演文艺节目。通过这些方式, 增进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感情, 去了解他们内心的精神需求, 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增长见识, 树立自信, 健康成长;近年来, 景县妇联以“春蕾计划”为主要载体, 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心救助工程, 使多名女童重新回到了学校。他们积极探索新的帮扶救助机制, 将救助形式由原来的单纯经济帮扶向情感心智帮扶转移。爱心活动的有序开展, 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为了不断完善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 衡水市在各地专门建起了志愿服务基地。他们以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为重点, 在留守儿童集中地社区、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 留守儿童免费通过电话与父母沟通交流, 邮政部门还义务为留守儿童寄送书信。

关爱留守少年实施方案 篇3

留守少年突然失明

1998年,朱小波出生在江苏省兴化市的一个小乡村。父亲朱永泉和母亲陈霞都是普通的农民。由于奶奶赵青风患有多年的风湿性关节炎,虽然不致命,但不得不靠药物来调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朱小波两岁时,朱永泉夫妇便来到宁波奉化市打工。

小小年纪就与父母分别,朱小波却表现得十分坚强。几个月后,当朱永泉和妻子在电话另一端听到儿子牙牙学语时,除了兴奋地叮嘱父母好好照顾孩子,还下定决心努力打工挣钱,将来让儿子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因此,他们连回家看望儿子的路费都节约了,只有每年春节才匆忙回家呆上几天。

然而,随着朱小波一天天长大,他开始体会到自己与众不同,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常常被小伙伴嘲笑,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转眼朱小波到了上学的年龄,奶奶赵青凤把他送到了附近的幼儿园。朱小波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总是独来独往,这样也自然少了很多是非,爷爷奶奶倒也乐得轻松,他们并未意识到孩子的性格变化。

2005年,朱小波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性格孤僻的他成绩非常优秀,在班上名列前茅。朱永泉和妻子都高兴不已,经常给朱小波寄来学习用品和零花钱。

朱永泉夫妇哪里知道,朱小波每天过得并不开心。由于爷爷奶奶年岁已高,远离父母的他每天书包里都要放着一把伞,因为自从他开始上学,从没享受过像其他同学那样下雨天有父母接送的待遇。每次听到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讲起和父母去什么地方玩或者看到别人的全家福,朱小波总会感到难过。想到自己从没有和父母逛过街,甚至连见一面也只能等到每年春节,朱小波感到十分辛酸。夜里,朱小波常常因思念父母而泪眼婆娑,年幼的心里感到非常压抑。

让朱永泉和妻子意外的是,随着朱小波渐渐长大,学习成绩却在逐渐下滑。他们虽然对一些学习用品、复习资料有求必应,但朱小波的成绩却越来越差。

2008年11月7日,朱小波半期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朱永泉知道此事后怨儿子不争气,苦口婆心地把他教育了一番。

“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受到委屈的朱小波给妈妈打去了电话,在他心里妈妈总是对自己有百般耐心的。哪知这次陈霞也大发雷霆,对他的成绩十分不满,最后埋怨长途电话费太贵,便匆匆挂掉了电话。

朱小波忽然觉得自己的世界一片黑暗,因考试失利不但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连千里之外的父母也没有一句温暖的话,想着想着,眼泪就不知不觉流了出来。那晚,朱小波躺在被窝里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朱小波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床了,和奶奶一起做早饭。然而,当他吃完早饭背起书包去上学时,总感觉看什么都是模糊不清的,他揉了揉红肿的眼睛,但没有丝毫改变。

“难道是昨晚哭得太伤心了,眼睛还没缓过来?”朱小波一边在心底安慰自己,一边来到了学校,以为时间一长眼睛就会恢复。然而,到上第二节课时,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只剩下一个晃动的影子了,更别说看清楚黑板上的文字。感到不妙的朱小波觉得眼睛真瞎了,便一下子哭了起来。老师得知原委后,觉得事关重大,立即叫朱小波家附近的同学回去通知其奶奶,把他领回家。

将朱小波领回家后,爷爷和奶奶四处找来土方给孩子治疗,可依然不见好转。这可担当不起啊!奶奶赵青凤赶紧给远在宁波的朱永泉夫妇打去电话。得知儿子眼睛突然失明,朱永泉和妻子先是怀疑眼睛近视了,后来又觉得事态严重,必须回家亲自看一眼孩子才放心。

11月10日,朱永泉和陈霞分别向工厂请假,回到了江苏省的老家,夫妻俩立即把朱小波带到了兴化市人民医院。经眼科医生检查,认为朱小波只是轻度近视,戴上眼镜就能恢复视力。

朱永泉夫妇随后为儿子配了一副眼镜,让他们欣慰的是,朱小波戴上眼镜后,果真能看清东西了。朱永泉和妻子感到事无大碍,便又返回了宁波打工。

11月18日,朱小波在课堂上再次失明,周围的世界又变得模糊起来。奶奶抽泣着把他领回了家,再次给已经回宁波打工的朱永泉夫妇打去电话。

“孩子又看不见了,戴起眼镜也不管用。”电话里,朱小波的奶奶和父亲哭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决定先筹一笔钱,让其爷爷奶奶带他到周边的大医院检查。

失明原因很蹊跷

朱小波在爷爷和奶奶的带领下,先后辗转兴化市周边的大医院检查,可就是查不出具体病因,吃了不少药,可视力一直保持在0.2,一家人只好祈祷孩子只是高度近视,千万别成了盲人。

2009年7月,朱小波的视力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日趋下降:一家人商量后,朱永泉夫妇再次回到了老家,把朱小波带到南京、宁波等地的大医院检查。这一查更让一家人陷入了绝境,有医院诊断朱小波为先天性视神经萎缩,将永远失明。

残酷的结果给这个家庭致命一击,母亲陈霞更是因受不了打击,一时病倒在床。“孩子该怎么办?他还这么小啊!”

朱小波在黑暗中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他从父母的交谈中听到了无奈,也意识到自己将永远失明,未来一片黑暗。他握住父母颤抖的手,一种恨天怨地的心绪油然而生。

朱小波体会着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世界,知道自己也许再也看不见灿烂的阳光,青青的绿地,甚至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走进校园。渐渐地,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吃药时把母亲递过来的杯子砸掉,不再和父母交流。

“对不起!爸爸妈妈以前忙于工作对你关心不够,但那也是为你好啊。”朱永泉夫妇看着儿子因病魔而变得绝望,他们心如刀绞。几年来,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而儿子以后再也看不见父母的面容了,他的心该有多痛苦啊!

经过朱永泉夫妇苦口婆心的劝说,朱小波的情绪总算开始平复下来,朱永泉和陈霞也在自责中接受了儿子失明的现实。可孩子还小,将来的路还长啊!经商量,夫妻俩决定给朱小波另谋出路。

2009年8月,朱永泉夫妇联系到了一所盲人学校,决定把朱小波送入盲人学校学习一门技术将来谋生。虽然很无奈,但这也是唯一让他好好活下去的办法。

朱小波被送进盲人学校后,虽然同学们都看不见对方,他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心。朱永泉夫妇为了陪孩子走出心理阴霾,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民房,照顾朱小波的生活起居。在这个新环境中,朱小波反而感受到了幸福。

朱小波在亲人和同学的关心下,开始鼓足勇气去面对生活。他在盲人学校学会了按摩,每天回家都会积极完成“家庭作业”——为父母按摩,亲情裂口得以

很好愈合。因为眼睛失明,他的听觉更加灵敏,他甚至开始善于言谈起来。

看着孩子的性格一天天变得开朗起来,朱永泉和妻子感到无比欣慰。但更让他们惊喜的是一个意外消息——“盲人”儿子还有恢复视力的可能!

原来,2009年10月9日,宁波市第六医院副院长、该院眼科教授袁建树在盲校进行“早期预防和康复对儿童视残的重要性”的课题研究,发现朱小波并非天生性失明,而且还有极弱的视力。于是,袁建树和朱永泉夫妇取得了联系,并希望他们能把朱小波带到宁波市第六医院眼科做检查。

知道儿子还有恢复视力的可能;朱永泉和妻子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带着朱小波来到了宁波市第六医院。经过一系列的专业检查,发觉朱小波两只眼睛的视力均为0.12,视网膜、瞳孔、晶体等均正常,排除了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可能性。得知让儿子永远失明的诊断结果是错误的,朱永泉和妻子原本绝望的心再次复苏,高兴得合不拢嘴,忍不住搂起朱小波说:“儿子,你总算有救了!”朱小波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更让一家人高兴的是,经过一系列治疗后,朱小波的视力很快就恢复到了1.0,戴上近视眼镜便能清楚地看见东西了。

然而,就在袁建树诊断朱小波为轻度近视,准备出院的那天晚上,害怕回去后父母见自己病情康复就要再次外出打工,而自己又要回到孤独世界的朱小波闹起了情绪。不久,袁建树再次给朱小波做全面检查时,发觉朱小波的视力又从1.0降到0.6了。这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浇灭了一家人刚刚点燃的希望。没想到正是这个残酷的反常现象,让袁建树发现了朱小波失明的真正病因,从而打开了他的心理暗室(指人内心深处最隐秘,自己也不易察觉的地方)。

在医学上有一种叫“癔症性失明”的疾病,是因心理缺陷所导致的,但由于他们没有其他心理疾病的行为反常等特征,所以容易被眼科医生忽视。而朱小波的视力随着情绪波动而改变,很可能就是患上了“癔症性失明”。

心理暗示重回光明世界

找到了失明病因后,袁建树决定采用心理暗示疗法为朱小波治疗。首先不能给朱小波任何压力,而是用温暖的方法,试着打开他的心扉,从而打开他的视觉窗户。

听了袁建树的建议后,母亲陈霞开始为儿子“减压”,她抱着朱小波说:“儿子,你看外面天气多好啊,等你的眼睛好了我们就去游乐园玩,我们去坐云霄飞车,以后爸爸和妈妈再也不离开你了。”朱小波抚摸着妈妈的脸,模糊地看到妈妈强装出来的笑颜,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凝结在心中。

与此同时,袁建树也告诉朱小波,称他的眼睛并无大碍,只要用国际上新发明的注射液,便能一针见效。见朱小波心情轻松了许多,便给朱小波注射了普通的维生素B,然后拿出几片维生素C,称是奇效药,服下后不久就能重见光明了。

2009年10月18日上午,在暗示疗法的治疗下,朱小波的视力恢复到了1.2,他又能清楚地看清周围的—切了。

看见儿子的眼睛复明了,朱永泉和妻子笑逐颜开。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们并没有闲着,带着朱小波在医院附近闲逛,给他买喜欢的玩具。

“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你不是一个人,我们一家人将会一直在一起。等你眼睛好了,我们去最好玩的游乐园玩,把失去的时间都补回来。”听着父母的话,朱小波甜甜地笑了。

10月20日,袁建树为朱小波做复查,发现朱小波的视力依然保持在1.2,这表明他的双眼将永久性复明,可以出院了。临走前,袁建树叮嘱朱永泉夫妇俩:“真正的特效药我们医院也拿不出来,而是在你们手里,那就是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朱永泉夫妇牵着朱小波走出医院后,压在心头近一年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不过他们没有急着赶回兴化市的老家,而是带着儿子在宁波的梁祝文化公园等游戏景点玩了三天才坐上回家的列车。

回到兴化市的老家后,为了方便照顾朱小波,朱永泉在附近找了份零工,而妻子陈霞也辞去了宁波的工作,在家一边务农一边照顾孩子。

11月27日,朱小波在同学的欢呼声中走进了以前的小学校园,继续接受正常人的教育。阳光中,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年没有了往日的忧郁,脸上开始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面对变了个人似的朱小波,老师们也感叹不已,不过在他天真活泼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经历过的痛苦。因为爱,他失明了;同样因为爱,他走出了心理牢笼,重获明媚阳光。

(本文拒绝上网或转载)

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 篇4

次丘镇高庄小学

根据上级关爱留守学生有关要求,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团员和学校团支部等组织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首先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胡省昌

副组长:林存迎 戴恩志

组 员:郭 华 路建设 张良民及各班主任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3、建好“留守儿童活动室”

学校建好“留守儿童活动室”。室内布置体现温馨、人

性化、有文化品位。有留守学生档案资料柜,分班级存放留守学生档案袋,无人监护留守学生档案专门装档;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一台计算机,有可供阅读的图书;安排兼职教师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

4、用足用好“亲情电话”

充分发挥亲情电话的作用,公开电话号码(***),为留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课外活动、节日等时间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亲情电话”管理教师要组织做好联系记录。

5、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学生营养餐的发放,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

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6、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7、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交心制度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8、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9、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10、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管理制度。

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至少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衡、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1、举办安全、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学校定期举办一次安全、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12、读一本好书。

教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月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班队还可以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书评、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13、写一封亲情信篇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

羊磴镇中心学校2013年秋季学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实施方案 2013年9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三关”工程的实施意见,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围绕让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儿童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得到更多锻炼,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管理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建设新农村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谢宗万

副组长: 娄方伦 冯建龙

成 员: 张家洪 梁大志 梁 周 五小芳 涂富会 娄义华

涂东华 赵必权 梁 健 吴盈燕 梁大云 娄 勇

三、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1、九月份,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设立专线,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结合校教务处开展的“教学管理月”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并结合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2、十月份,各班教师每周与3—5名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十一月份,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4、十二月份,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起参加校艺术节展演活动,并优先让留守儿童参加书法,手抄报等到系列比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5、元月份,班级及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和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整理。

6、教师在班上要大力开展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逢假日还可以举行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学生快乐。

五、活动要求

1、全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各年级各班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学生。篇三: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

大方镇中心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和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和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巩固“两基”成果,有效降低辍学率,提高巩固率,使我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根据《大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方府发【2012】51号)、《大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方府发【2012】52号)及方教字(2012)78号文件《关于关爱留守儿童和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思想,切实加强对在校留守儿童、流浪乞讨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关爱、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确保关爱、救助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使适龄儿童都能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二、组织领导

组长:刘基志

成员:李政群、杨春燕、张永明、龙胜芬、李芳、李兴旺、焦敏、张晓、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兴旺任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事务。

领导小组的职责:统一安排部署学校关爱、救助工作,督促检查工作的执行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强化职责领导,使关爱救助工作落到实处。

三、关爱救助范围和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及其他孤残贫困儿童。

四、工作任务

1、加大对留守儿童和流浪乞讨儿童的排查力度,及时主动与社区、民政、司法、综治、公安、环卫、城管等部门联系,形成合力,按横道边,纵道底的要求,对留守儿童、失亲儿童、单亲儿童、流浪乞讨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儿童及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不留死角,摸清情况,做好登记。

2、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实行“双线承包”责任制,学校要积极主动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确保该入学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不出现一个辍学儿童、流浪乞讨儿童。

3、着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生活学习环境。

(1)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意义和典型事例,让大家都来关爱儿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2)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等,解决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父母感情沟通难的问题。让留守儿童在“爱”和“乐“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3)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对寄宿制学生和在外租房居住学生强化用火、用电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防患于未然。

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监管机制。积极主动与家长、社区和村组沟通,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主体责任落实到家庭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形成有效的监管网络,确保儿童不辍学、不外流。

5、对返还原籍或无法查实家庭及监护人而安置在福利机构内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符合受助未成年人的特点的特殊教育模式,探索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教育及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偏差行为矫治方法。

6、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积极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开展做好少年儿童教育、心理矫治工作,协助流浪未成年人求助保护机构做好其专职教师的培训。

五、工作要求

1、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关爱救助留守儿童、流浪乞讨儿童、孤残贫困儿童等这一民心工程的重大意义,要通

力合作,齐抓共管。

2、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主体,实行责任追究制,把控辍保学和关爱救助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并于12月15日前将关爱救助实施方案报局关委办。

3、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途径大张齐鼓地在学校内外做好控辍保学、控辍保学、和学生安全的宣传引导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控辍保学、关爱“留守儿童”、关心学生安全的良好氛围。对“留守儿童”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与感恩教育。讲解法律常识和安全常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进一步落实《大方县教育系统2012年绿丝带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方教字【2012】7号)文件精神,认真抓好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帮扶工作,形成一对

一、几对一、一对几的关爱帮扶对子,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经济帮扶、生活帮助、精神抚慰、思想行为引导等志愿服务,使他们生活有人管、学习有人教、成长有人导,真正把“留守儿童”当着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真正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针对未成年人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通过开展陪留守儿童玩一场游戏、聊一次天、郊游一天等活动,了解其思想状况,关心他们的情感生活,对早恋、自卑、孤僻乖张、自负等现象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养成乐观、自信、大方、开朗的健全人格。对懒散、自私、不

文明礼貌进行纠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5、建立学生缺旷零报告制度,发现缺旷学生要第一时间告知学生家长或学生监护人,并追踪缺旷学生动向,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动员其入学。

7、全面及时排查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好、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工作。建立健全单亲、失亲、残疾等儿童档案,并作出关爱措施。

8、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提高巩固率。小学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

9、强化学生安全保障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0、学校关工委要积极配合做好关爱、救助工作,要力所能及地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接,把关爱、救助工作协调到位。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 篇5

XX乡中心小学

2015年1月8日

XX乡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围绕让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儿童得到更多关爱、得到更多扶持、得到更多锻炼,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管理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建设新农村服务。二.活动宗旨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而形成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我校少先队组织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优势,动员全体少先队员,一起来关注弱势群体,为迫切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和帮助,激励更多留守儿童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使他们能与其他小伙伴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XX 副组长:XXX XXX 成 员: 黄XXX XX

四、目标要求

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潜能、培养健康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德育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献爱心活动

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开学典礼上为留守儿童赠送毛毯、书包、学习用品、洗漱用品等。

2、山区留守儿童家庭相对困难,一部分孩子衣物破旧,还有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学学校大便不能控制。本学期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衣物募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亲情交流活动

1、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设立专线,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2、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学校免费提供信纸、信封、邮票)在七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3、在妇女节、母亲节、中秋节等节假日期间开展“亲情卡片”制作活动。(学校提供相应的卡片制作材料)

4、在儿童节的时候尽可能的联系动员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亲子互动活动。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三)“手拉手、同成长”结对帮扶活动

1、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五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帮扶教师必须按照“三知、三多、三沟通”的家长职责和“三个二”的具体要求,主动履行家长义务,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老师联系沟通。“三个二”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两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托管人联系两次;每两月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两次。

2、邀请各村干部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及帮助。

3、在节假日期间,对家庭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节日问候。

(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活动

1、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定期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4、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德育处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在教学楼下设立悄悄话信箱,每周五开信箱,阅后并给与回复。

XX乡中心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方案 篇6

高家镇中心幼儿园地处渭滨区西部农村,目前我园有留守儿童10人。如何更好地关心留守儿童,务实有效的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是幼儿园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我园本学期计划利用多种方式,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细化活动的主题、目标,让留守儿童及其他们的家长能切实的感受到来自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志愿者的关爱和温暖。由此成立幼儿园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园长符芳任组长,杨晓芬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组织开展主题活动。

我们将以全体教职员工为主体,在园内为每位留守儿童安排“代理家长”、“爱心妈妈”,一对一的解决他们的教育困惑和成长问题。本学期活动计划安排如下:

一、建立幼儿园留守儿童登记表,召开班主任专题工作会,逐一安排“代理家长”工作。

二、安排各班教师定期走进留守儿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针对性解决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缺失现象。

三、以电话的形式,联系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及孩子的生活安排,让远在他乡的父母放心。

四、利用班级QQ群,让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工作地能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老师对话。力争做到孩子的成长真实看得见,解决远距离沟通的问题。

五、各班班主任利用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安排代理家长参与活动,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困难,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组织全园“代理家长”做一天“生活中的好妈妈”,满足孩子的意愿,陪伴孩子游戏、吃饭等,让园内的留守儿童也有父母在身边的体验和快乐。

七、号召家长志愿者参与到“爱心家长”的行列里,在节假日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和“爱心妈妈”生活游戏。

八、组织全园教职工、幼儿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多关心、帮助他们。

高家镇中心幼儿园

关爱留守少年实施方案 篇7

一、我县留守儿童和学校关爱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 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 :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 ,往往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 ( 组 ), 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代理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 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代理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代理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 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 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代理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 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代理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代理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 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代理监护电话”。“代理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 ”,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 ,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 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 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个案资料, 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长与老师一起关爱、引导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三是摄制“优秀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少年打工仔现身说法”、“父母赚钱不易”、“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专题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同时设法寄给家长们观看,启迪家长如何关爱教育子女,还原家庭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篇8

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经研究,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解决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会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地成长创造环境和条件,切实为留守儿童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

二、主题口号:“手拉手传递温暖 心连心共促成长”

三、活动对象:我园全体留守儿童

四、目的意义:

此项关爱行动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扶“留守儿童”弥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本着“真诚、真心、真爱、真行动”的原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有效机制,整合社会资源,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构建学校、社会合力共育的模式,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

五、活动安排:

1、组建一支“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加入志愿者服务队。

2、发放一份“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举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启动仪式,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3、召开一次“关爱留守儿童”座谈会。通过交流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成功经验,共同探讨“关爱留守儿童”有效帮扶机制。

4、举办一次“我是留守娃、我快乐、我幸福”主题活动。以学校为单位,具体内容和形式自行安排。该活动旨在展示我街道留守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5、以社区为单位,分别成立一个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建立社区“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管理、权益保护、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增强他们(特别是留守女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6、开展一次“两地书亲子情”活动。组织 “留守儿童”给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写信,与父母交流、分享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六、活动要求:

1、加大宣传教育,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呵护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少年,是构建和谐社会交给我们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利用展示窗、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意义,吸引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阵营中来。

2、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使命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要充分认识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摆上位置,列入议事日程。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篇9

一、活动宗旨: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而形成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动员全体教职工,一起来关注弱势群体,为迫切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和帮助,激励更多留守儿童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使他们能与其他小伙伴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四、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班级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班级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抓好生的辅导、就餐等日常工作,让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3、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实行全免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

上一篇:关于靠自己的作文下一篇: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报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