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

2024-07-21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精选13篇)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 篇1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1

最近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中华成语故事》,这里面有一个成语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江郎才尽”。

这个成语讲的是南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家境十分贫困。尽管条件不好,但还发奋读书,由于他刻苦自学,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可是到了晚年,他的才思大大减退,写出的文章也没有风采了,人们都摇着头说:“江郎才尽了。”

关于这个成语其实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江淹在亭中午睡,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只笔在你那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来还给他,从此,江淹文思枯竭,便再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了。后来人们就用“江郎才尽”来比喻人的文思减退。

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我知道了:学无止境,只有不停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才不会像江淹一样不断倒退,使原有的才华枯竭。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2

我非常喜欢读书,暑假里我又拿出新买的《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津津有味的了起来。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一扇知识的大窗。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感人心肺,还有的回味无穷。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意义很大,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夸夸其谈,还要有实战经验。我们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记得再清楚,不会用一样白费功夫。做事都要以多练为主,熟能生巧,吸取“纸上谈兵”的失败经验。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对我们的教诲。有些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但还是明知故犯,是家长提醒的不够吗?是老师教育的不够吗?其实都不是,这些错误的频频出现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严格要求自己造成的。我们还会记得一些教训,本能的去改正,这对我们是有益无害的。

《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他像一条江河源源不断的流入我们真实的海洋中。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3

我家里有很多书,我最喜欢的书是《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成语故事,每个故事很简短,但道理很深,也让我学了不少知识。

书中我最喜欢的成语是“闻鸡起舞”,讲的是,东晋有个叫祖逖的人,他小时候不爱读书,爱贪玩,长大后觉得自己没学问,不能报效自己的祖国,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想为国家做贡献。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琨,他们俩感情深厚,经常吃睡在一起,他们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都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有一天半夜里,祖逖在梦中突然听到公鸡的叫声,于是用脚把刘琨踢醒,问他:“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要不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吧?”刘琨听了之后也同意了。于是以后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文武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后来他们两个人都成了将军,实现了他们报效国家的愿望。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要半途而废,说到做到,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4

成语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我爱中国的文化,爱它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中华成语故事》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个成语故事都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道德和理想......我们可以通过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可以得到教育意义的启示。

其中我比较喜欢勤能补拙的故事,它讲了白居易的故事,他不仅是唐朝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而且也是为官清廉.深得民心的好官。这与他的个人做事的态度和原则有关。他认为:一个人天生的资质是很重要的,但是后天的努力更重要。这告诉我们:一个人天资差一点没有关系,关键要勤奋,勤奋了就能弥补笨拙的缺憾!现实生活中,笨并不代表成绩不好,聪明也并不代表成绩好,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刻苦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成绩!

古人好学求知的精神,是我值得学习的优秀榜样。我要“勤能补拙”,认真学习,不负父母的期望!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5

我读的书是《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的成语故事,就是这些成语故事记下了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成就。虽然,那些现在被我们敬仰的古人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们流芳百世的故事流传了下来。所以我们要当一次传香火的人,把这些成语故事像传香火一样传下去。

此外,我还选了许多我喜欢的成语故事,我来介绍一下吧。

程门立雪:告诉我们要像杨时和游酢一样,诚恳好学,尊敬师长。

前车之鉴:告诉我们如果犯了错误,以后要谨慎一些,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重蹈覆辙也是这个意思)

打草惊蛇:告诉我们以后做事要谨慎,不要惊动对方,免得打草惊蛇。

宠辱不惊:告诉我们被别人得宠或屈辱时,不要过于表现自己或记恨别人。

我觉得这的的确确是一本好书,以后如果还有这类的书的话,我一定还会看的,另外,我推荐大家也来看这类的书。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6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全班同学每人发了一本书,叫做《中华成语故事》,我手捧着这本书,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从小我就很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关于古代的成语故事。这次通过读书,我又发现了一个好故事叫机不可失。

这个故事讲了唐朝初年,李渊为了平定天下,就派大将李靖统率大军去攻打蜀都的萧铣。当他的大军来到江边,只见大浪滔天,势如千军万马,奔腾咆哮,看得人心惊胆颤。这时候有位将军说:“等江水退了,再打过江去吧!”可李靖语气坚定地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敌军一定认为我们被江水阻隔,不会马上进攻,我们必须在他还没有调集兵马之前,趁着这江水猛涨的大好时机迅速渡过江去,攻到城下,这才是用兵的上策。果然,在李靖的强大攻势下,萧铣被打败了。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牢牢地去把握,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失去了,就后悔莫及!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一定要“机不可失”。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7

中华成语故事里有好多成语故事。有些是讲品德意志的,如《百折不挠》。故事里的`乔玄为了让强盗受到应有的惩罚,只好忍痛牺牲自己十岁的儿子。而且他从不向困难屈服。我觉得她很伟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里的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去做了县令。但是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一天上级派邮督来督察。为人骄横的邮督一到彭泽县就叫人把陶渊明叫去,而且要他穿宫服去,否则就会影响陶渊明的官程。陶渊明终于忍无可忍了说:“我不可能为这个乡里的小人折腰!”说罢,便对邮督交了官印,回家种田了。陶渊明非常有骨气,没有因为五斗米而像这种低三下四的人低头,我十分敬佩他。《过门不入里》的大禹曾经三次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知道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干呢!可见大禹十分爱国,为民着想。

还有讲为人处事的,像《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故事里的诸葛亮,为了辅佐后主刘禅用尽了毕身的力量。他曾几次带兵北伐,尽管失败了,但他也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经过几次失败后最后成功了,诸葛亮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伐的途中。他这种精忠报国的决心令我十分感动。

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很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8

我喜欢看书,我经常看的就是《中华成语故事。,在这本书离,我读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更让我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精卫填海”的故事:传说炎帝有一个女儿,名叫女娃,她非常喜欢玩水,一天,女娃到东海去游泳,突然天空起了变化,乌云四起,狂风大作,水面突起了一道巨浪冲向女娃,把他推向海中央。女娃心想;啊,这下完了。她努力地在海里挣扎着,拼命向岸边游去,可是有一个巨浪打来,把女娃的身体整个卷入海中,海面上只留下了一个个巨浪,再也看不不到女娃的影子了。

女娃心不甘,他死后变成了一只鸟,发出"精卫,精卫“的啼叫声,所以人们便叫它“精卫鸟“。为了避免更多人淹没在大海里,精卫鸟决定要把大海填平,她每天从西山衔来树枝,石子,飞到东海上空,将他们投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它终于八代还填平了。

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我们学到了:无论做什么是都不能半途而废,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精卫填海是这样,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中华成语故事》中的一个成语故事:不学无术。

故事的意思是西汉时有个名叫霍光的人,他为人乖巧谨慎,是皇帝眼中最信任的人,但别人不知道的是:他什么书都没读过,没有学问,没有本事。当他辅佐第三位皇帝时,已经是大司马将军了。一天,皇帝问霍光:“你读过什么书啊?”霍光什么也没读过,只好老实交待,皇帝知道后立即罢免了他的官。

我觉得霍光太无知了,用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缺乏深谋远虑的人为官,将给国家、人民带来多大的危害啊!他不好好学习、不明事理,善于察言观色,以自己的“好恶”观来治理国家,最终落得害人害己的下场。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到:人在年少的时候要多读书、多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等到长大以后,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国家需要的人才。如果不学无术的话,必将被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不学无术”这个成语很好,有非常现实的教育意义,小朋友可千万不要学霍光哦。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10

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特别是《成语故事》,它是由一个个典故组成的,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印象比较深的有《八仙过海》,《守株待兔》……

《八仙过海》这个故事讲的是韩湘子,张果老,铁拐李,何仙姑,吕洞宾,曹国舅,蓝菜和,花龙去参加蟠桃会。他们为了过海想了很多办法,最后他们终于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和神术过了东海。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故事同时也说明了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多用心、多努力,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所以我以后要在学习上多动脑子、多努力,也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种庄稼的人看见了一只兔子在树桩上撞死了,他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一只兔子。然后他就每天在树桩旁边等,庄稼也不管了。最后兔子没再出现,禾苗也都枯萎了,他也饿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好吃懒做,要靠自己的劳动,不能坐等天下掉馅饼,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有收获。

与此同时,我也很佩服先人的聪明才智,能够想出这么多典故来。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11

成语是我国最经定典一种文化,我最喜欢成语故事了。

老师布置我们暑假里好好读书,写好读书笔记,我就找了一本《成语故事》细细品读起来。

在成语世界里,我认识了心口不一的叶公;明白了“刻舟求剑”的愚蠢;领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见证了“掩耳盗铃”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闻鸡起舞”的祖逖。

祖逖是我国晋朝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想为国家效力,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听到鸡叫声,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和好友刘琨一起练习武艺。这样,无论是凌烈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他们都坚持练习。

由于本领高强,祖逖当上了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这就是祖逖,一个“闻鸡起舞”的青年,一个勤学苦练的模范,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或许还不需要“闻鸡起舞”,但是我们需要“闻鸡起舞”的这种精神。

这就是成语的魅力,简简单单一个小故事,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反映了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12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中华成语故事》的书。这本书里写了许多三国时期的故事,我可喜欢了。

其中“神机妙算”这一个故事很神奇。208年,曹操准备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统一全国。刘备派诸葛亮去联合孙权,共同对付曹操。因作战需要,诸葛亮答应周瑜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第三天,天有大雾,诸葛亮用扎了稻草人的二十只快船,向曹营驶去。一些士兵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要打曹军的样子,曹军向船射箭,没过一会儿,船上插上了十万多支箭。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怪不得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做军师。书里还有其他有趣的故事,如“自相矛盾”。当有人让他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时,结果会如何呢?周围的人听了,哈哈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想:你这样不是在骗人吗?书中这样的故事很多,总让我学到很多道理。

这些故事虽然简单,但是让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多么有意义的一本书啊!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 篇2

一.运用成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我国历史文化经历五千年的浓缩, 积淀出中华语言之精华———成语。成语言简意赅、风格文雅、生动形象, 相当部分由古代的神话寓言、史实逸闻、谚语俗语、以及诗文语句凝聚演化而来,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华传统美德思想, 把成语作为教育资源进行开发, 不仅可以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祖国文明,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传统美德在成语中的体现举例

1.爱国类。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尊严和荣誉, 抱着必死的决心出使秦国, 最终他凭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取得了胜利。反映爱乡报国的成语典故还有很多, 如精忠报国、捐躯赴难、捐躯济难等等。由此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祖国的过去和现在, 并在他们身上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 把深深的赤子之诚化成拳拳的碧血丹心,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2.勤俭类。勤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有关勤俭的成语典故有很多, “朴实无华”讲的是古人勤俭持家的故事, “开源节流”讲的是勤俭建国的问题。其实, 不管是一个国家, 还是一个家庭, 勤俭都应是我们的传家宝, 一粥一饭, 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 应念物力维艰。朴实无华、开源节流等成语典故所蕴含的积极思想, 对于加强学生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 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3.团结类。同心协力、团结奋进,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才能使国家和民族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立于不败之地。“负荆请罪”可以说是团结互助的一个正例。反之, 如果不团结, 互相斗争, 我们也有典故为鉴———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相争者两败俱伤, 徒让第三者得到好处。时至今日, 这则故事仍有其借鉴和教育意义。

三.运用成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此指导下, 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了让成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我们引导学生开展了以下活动:

1.讲成语故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查阅各类成语词典, 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 在报纸, 杂志等资料上收集有深刻寓意的成语故事。利用晨读前的五分钟时间, 每天由一名学生, 讲解自己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然后讨论给我们的启示, 引导学生探讨成语故事对今人的借鉴意义。

2.办主题板报。为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高尚情操, 我们引导学生办下列主题的黑板报: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成语, 表现高尚人格或优秀品质的成语, 表现尊老爱幼的成语, 表现团结互助的成语, 表现勤奋好学的成语等等。

3.编成语故事短剧。许多成语故事就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可表演性强, 可以要求学生课下根据成语内容编排成短剧, 给大家表演。表演者除了将自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表演出来外, 还可以融合班级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在正面人物的引导下, 在反面人物的警示下知荣辱、辨是非、分美丑,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中华孝道故事 篇3

后来在父亲的辅助下,葛书思在任上勤勉供职,不久调任开封府封丘县主簿,又升任和州防御推官等,最后官至朝奉郎。同时,葛书思勤奋致学,著作颇丰,留下《安遇集》十卷等。

葛书思父亲去世后,他又回老家居丧守墓,盛夏不脱粗麻制的丧服,守丧三年期间,从没离开过墓舍。尽了一个臣子和孝子的职责。这正是:富贵不忘父母,确实孝心感人。而今老有所养,不必辞官奉亲。

[感言]

葛书思弃官归养父亲,父亲又陪伴儿子去外地任职,父慈子孝颇为感人。人到中年,大多一边是工作,一边是父母,两副重担压在肩头。虽不主张扔下工作专一去孝养父母,但在做好工作之余为自己的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人子应尽的职责吧?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 篇4

故事的意思是西汉时有个名叫霍光的人,他为人乖巧谨慎,是皇帝眼中最信任的人,但别人不知道的是:他什么书都没读过,没有学问,没有本事。当他辅佐第三位皇帝时,已经是大司马将军了。一天,皇帝问霍光:“你读过什么书啊?”霍光什么也没读过,只好老实交待,皇帝知道后立即罢免了他的官。

我觉得霍光太无知了,用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缺乏深谋远虑的人为官,将给国家、人民带来多大的危害啊!他不好好学习、不明事理,善于察言观色,以自己的“好恶”观来治理国家,最终落得害人害己的下场。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到:人在年少的时候要多读书、多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等到长大以后,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国家需要的人才。如果不学无术的话,必将被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5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

这天,我在家中看书,突然翻出了一些纸,我整理好,刚要放回去,却看到了《中华美德故事》这几个字,这些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便拿过来细细读起来。

里面共有五个故事,五个故事的内容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只介绍其中一两个吧。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五:尊老爱幼。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各种美德中孝敬父母占第一位,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他还谈什么爱祖国爱人民呢?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光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天下所有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只能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没有一粒米,怎么办呢?子路就想到亲戚家去借点米,那样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要求了。于是,子路翻山越岭,历经艰辛走了几十里路,终于在亲戚家借到了米,做上了一顿香喷喷的米饭给父母吃,当他看到父母脸上满足的笑容时,忘记了所有的疲劳。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惭愧不已,反思自己做过孝敬父母的事有几件呢?也只是帮忙做了几次家务,倒到茶水,叠叠被子之类的事,但这些都是理所应当,自己的事情。其实我们身边不乏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人,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信任别人的心就可以发现他们。中华传统美德要靠我们来发扬光大。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践行我们民族的美德。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2

十月三日那天,我看了《中华美德故事》,我觉得其中《孔子好学不倦》让我深受启发。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都60多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与别人学琴不一样,别人都是迫不及待地想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连就是10天,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新曲练熟,还要通过曲子的旋律来猜测作者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的老师。看到这里,想想自己,我感到十分惭愧。有一次,妈妈给我买的复习资料,我碰到了一道难题,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这时,我想起来参考书后面不是有答案吗,抄一下不就完了,再说爸爸妈妈刚好出门了。

第二天妈妈给我检查时发现了这道难题,又对对答案看到我做对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便把我叫到身旁,让我说出这道题的过程,我哪会呀!那天挨揍是少不了的。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这件事,它提醒我:对待学习不能不能装懂,碰到困难要虚心向会的人请教。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成长的阶梯,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贡献。

看了这本书后,这其中有很多很多小故事,在这故事中,有着千层指导,万层教育,无限制的给予我们精神的力量,学习的动力,做人的启示,这一切都是我们需要的,应该做到的,可是我们真真做到了多少呢!有多少人能时时把它放在心上,时时不忘呢!在我们的生命里,有许多事例都像是美德书上所写的那样,有些事只是一瞬间就发生在某些人身上!完全出乎你的意料,料也料想不到!这样会给你造成很大的伤害!在精神这方面它给予了崇高、无私……精神给我,在学习这方面它教给我团结、互助勤奋、努力,在做人方面,它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读得对,这本书虽不是名著,但它给予我们的却是高尚的教育,像一位高尚的绅士在教导我们,而且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使得我们在这片蓝天中飞的`更远!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3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名是《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讲了许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如温席侍母、陆绩怀橘、苗岭女杰等,还有许多名人,有刘恒、于谦、司马迁等。

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都很有美德:骞的后母很坏,冬天不让他穿暖,还经常打骂他。这事被他父亲知道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走,骞还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他却不记恨后母,还非常孝敬她。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鲜鱼,但那时候是冬天,已经没有鲜鱼卖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边,脱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使冰融化,终于捉到了两条鲤鱼。

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学校里,我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同学斤斤计较,过意不去,甚至闹别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不愉快。和书里的人物相比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狭窄了!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退让一下,我和同学、好朋友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些不愉快了。的确,待人要宽容,同学能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是一种缘分,人与人能成为好朋友,更是一种缘分。

和善待人、宽容待人,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的。这是做人的根本。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4

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集以后,我对匡衡凿壁借光这个故事印象极其深刻。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一直很勤奋,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买不起灯油,一到晚上他就无法看书。但是他天生非常聪明,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借助邻居家的灯光看书。于是,他在墙角偏僻的地方处凿了一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流入房间,匡衡连忙凑到那一小块宝贵的亮光处,专心的看起书来。从此以后,他白天看书,晚上就盘腿坐在地上学习。最终成了一代学者。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6

《美德故事》是妈妈的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品德可以塑造人的心灵。这本书里既有童话,又有真实事例。其中童话总共有43篇,真实故事则有15篇。我感受最深的故事是《充满希望的歌声》。这篇故事讲的是在1810月的某一天夜里,海上发生了一个船只相撞事件,一家保险公司的总经理马利奥也在这艘船上,他被抛了出来。他无助地游着,要快没力气的时候,美妙的歌声从远处传来,马利奥拼尽力气游了过去,发现12个人抱住一根木头,其中一个年轻的女人唱着美妙的歌,这首歌就像是在演唱会上唱的一样,竟没有一丝丝跑调,这也让马利奥有了力气,也让救援船找到了他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比起他,我就没有像那位年轻女人一样为人着想。有一次,我买了一盒巧克力,弟弟想吃,可我不给他。想一想,我做的真的不对,我们应该为他人着想。

听中华老字号“说”故事 篇7

大宅门里“读”懂同仁堂

据说,康熙皇帝曾在少年时代得过一场怪病,全身红疹,奇痒无比,宫中御医束手无策,康熙故心情抑郁,微服出宫散心,当他信步走进一家小药铺后,药铺郎中只为他开了便宜的大黄,嘱咐其泡水沐浴,康熙按照嘱咐,如法沐浴,不料怪病迅速好转,三日后竟然奇迹般得痊愈了。为了感谢郎中,康熙特为这个小药铺题下了“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几个大字,并送给他一座大药堂,起名为“同仁堂”,而同仁堂的历史,也由此开端。

以上就是家喻户晓的中华老子号品牌——“同仁堂”诞生的故事。1669年,同仁堂药铺落成,时过339年,这座比美国历史还长107年的中华百年老店以她独特的魅力,深深影响了几个世纪的中国人。追踪溯源,同仁堂的诞生,更像一部民间小店与皇家御膳房的故事,一个民间郎中打败皇家御医的传奇。今天,或许正是因为故事才让同仁堂披上了一层神秘外衣,引得众人纷至沓来。

笔者认为,一个传统的商业品牌并不像旅游品牌单纯贩卖精神食粮那样,可以长久地依靠一个故事传递的精神来谋取利益。现代商业社会中,无论商家的品牌故事多么动听,商业品牌贩卖的,始终是有型的产品和可为消费者感知的服务。此外,产品更新换代及趋于同质化等问题都决定了一个商业品牌不能仅仅依靠一个故事就轻松地延续一个老字号品牌几百年的生命。例如,同仁堂的闻名于世,起源于与康熙皇帝的美丽邂逅,但品牌终归是有生命周期的,同仁堂要延续品牌的生命,还需要以更多的传奇故事时刻提醒消费者自身的存在。

而事实上,同仁堂在日后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几乎都和清朝每一代皇帝产生了某种渊源:雍正元年,皇帝亲自授命同仁堂专办御药供奉,之后皇帝、后妃吃的药都是同仁堂专门为其制作的;慈禧垂帘听政时特别青睐同仁堂的珍珠粉、益母草膏等养生保健配方。

新中国成立之后,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在中南海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85年,在同仁堂成立315周年之际,竟然把庆祝大会开在了中国级别最高的殿堂——人民大会堂,彼时,李先念、彭真、乌兰夫、王震、薄一波、郑天翔等国家领导人纷纷为同仁堂题词,其规格之高可见一斑。

然而,在同仁堂耀眼光环的背后,同仁堂其实更像是一家面向大众的“平民化”药房,它与广大消费者的故事也是不胜枚举。同仁堂自成立以来,一直把用心为每个消费者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它的亲民故事甚至在每一天上演:民国时期,二月的北京城要掏泄水沟,这让市民的出行很不方便,一不小心就会跌在污泥中。为了方便晚上出行的路人,同仁堂派出了大量的人力,在掏沟的地方挂上白纱灯为行人指路。在旧中国时期,同仁堂曾多次出资设粥场,并为穷苦百姓施舍棉衣。1984年,《经济日报》曾刊登过一篇读者对同仁堂的感谢文章。原来,整个事件起因于一次“一分钱的交易”事件,顾客到同仁堂购买一分钱的中药天仙藤,同仁堂店员并未以“百年老店”的身份自居,而是不厌其烦地为顾客抓药、配药。最终,同仁堂的认真、敬业赢得了这位顾客的尊重和认可,随后立即撰文盛赞同仁堂作为百年老字号的高贵品质。

可以说,延续300多年的同仁堂,不仅有辉煌的大故事,更处处有感人的小故事。但更为可贵的是,在同仁堂的“灵魂”深处还蕴藏着代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历史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对中国进行资本渗透,企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当时声名显赫的同仁堂自然成了日本人觊觎已久的一块“肥肉”,他们屡次说服同仁堂投资入股,但都被同仁堂严厉地回绝了。无奈,日本商人只能“想方设法”向同仁堂施压:日本商人随后在京城卖起了一种日本本土研制的避暑开胃药——“仁丹”,其独特功效曾一度让“仁丹”的销量迅速上升,最终,大大高于产品价值的“仁丹”赚走了大量的中国资本。为了抵制“仁丹”,同仁堂组织大批老药工彻夜研制,最后终于研制出了具有同样神奇避暑、开胃功效的“六神丸”,而同仁堂“六神丸”也凭借其低廉的价格,销量远远超过了日本“仁丹”。日本商人见利益受损,企图用高价诱惑同仁堂出让“六神丸”的配方,但又一次遭到了同仁堂的严词拒绝。

同仁堂诸如此类的传奇故事经过在民间的口口相传,最终变得家喻户晓。后经小说家郭宝昌整合、改编后,一部长篇历史名剧——《大宅门》横空出世了。据了解,《大宅门》曾在2001年掀起过央视的收视新高。

今天,同仁堂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细细将它的悠久历史娓娓道来。2007年4月9日,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在北京市崇文区某繁华地段的一座四合院内,同仁堂博物馆正式落成。当同仁堂在把自己的历史收入博物馆之时,它的未来之路也变得愈加清晰,即在悠久历史的基础上不断续写品牌故事……

600年品牌的“养生术”

明朝永乐三年,中国第一家养生馆鹤年堂在如今的北京市宣武区菜市口大街正式成立了,其创始人丁鹤年家族执掌了120年(1405—1525年)共承袭四代;后又传到曹蒲飒家族,执掌230年(1525—1755年),共承袭七代;王圣一家族执掌了172年(1755—1927年),共承袭四代;刘一峰家族执掌了29年(1927—1956年),共承袭两代;“文革”结束后,鹤年堂老字号恢复至今。那么,究竟是什么魔力可使鹤年堂在延续了600余年之后,却依然屹立不倒呢?也许,你可从以下故事中找到答案。

丁鹤年与鹤年堂的故事——极具传奇色彩的养生大师

据说,鹤年堂创办人丁鹤年在当时人望极高。他出自元朝望族,祖父是北京最有名的饮膳大师,丁鹤年从小耳濡目染,精通养生之道。元末明初,烽火连天,丁鹤年立志“不为良相只做上医鸿儒”,从此云游四方,一边治病救人,一边访遍海内名士,游学的经历曾让丁鹤年的养生之术登峰造极。难怪养生有道的丁鹤年到了耄耋之年时依然鹤发童颜,一派仙风傲骨。

医术高明不足以传奇,丁鹤年还精通诗词歌赋,据《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评价:“萨都刺之后,回回诗人首推丁鹤年。”此外,丁鹤年的大孝品德也为世人赞颂。据了解,时年73岁高龄的丁鹤年在其母去世后,毅然把鹤年堂交给自己的儿子打理,只身回乡为母守灵17年,直到去世。《四库全书》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都曾广泛记载丁鹤年的故事,其中赞叹道:“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下达九泉。”

戚继光与鹤年堂的故事——与民族英雄并肩提高品牌美誉度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据说当年为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曾率戚家军奋力抗战,九战九胜,创下了著名的台州大捷。但戚继光回到北京后,最先拜会的地方竟是鹤年堂。原来,在这场残酷的战役中,大量戚家军受了刀枪之伤,再加上南方沿海的湿热气候,戚家军辗转各地奋战,时时受到瘟疫的威胁。紧急关头,鹤年堂率先为戚家军送去了精制的“白鹤保命丹”等急救药、刀伤药及“辟瘟药”,这些药不仅挽救了许多将士的生命,而且也为戚家军保驾护航,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了表示感谢,戚继光后来专程登门拜访,写下了“调元气”、“养太和”的匾额送给鹤年堂。如今,我们在鹤年堂正堂之上看到的“拮披赤箭青芝品,制式灵枢玉版篇”的匾额,正是戚继光的亲笔之作。

谭嗣同与鹤年堂的故事——大仁大义的品牌领袖

据了解,鹤年堂传至王氏家族正值中国的动荡时期,王保新又是一位和丁鹤年一样,医术、文采俱佳的掌门人,不同的是他对政治非常关心,面对混乱的时局,他时常思考国家的出路。一日,变法先驱谭嗣同来到鹤年堂看病,两人出于共同的理想追求,交谈了几次后便成了生死之交。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押往菜市口斩首,王保新为尽兄弟之情和民族之义,拿了当时有名的麻醉剂希望能减轻他的痛苦,谭嗣同最终没有接受,选择慷慨赴死,但仍万分感激王保新对他的情义。谭嗣同死后,王保新料理了他的后事,特别请师傅将被砍下的谭嗣同的头颅缝合归位,运回湖南浏阳老家安葬。

从同仁堂到鹤年堂,中华老字号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和朴素淳厚的价值观。从令人尊敬的传统美德故事到振奋人心的民族保卫故事,所有的中华老字号品牌都沿用了一个恒久不变的宣传方式:它们都将故事中的细小元素散落于品牌家史中,用民间故事世代相传。也许,只有这些经过日积月累的品牌精神资产,再经过认真、严谨的产品制作流程,中华老字号才能最终获得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四 篇8

前几天,我买了一套书,其中有一本书叫《每天一个成长故事——美德卷》,非常好看。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章是《生命的跪拜》。《生命的跪拜》主要讲了一屠户从集市上买来一只牛,这只牛体格健壮,肚大腰圆。屠户满怀欢喜地把牛牵回家,提刀前准备开宰。这时,牛的眼里已是满含泪水,屠户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了。但屠户还是举起了刀子,突然,牛的两条前腿扑通跪下,泪如雨下。屠户从事屠宰事业已十多年,倒在他刀下的牛的不计其数,在临死前掉泪的牛他见多了,但牛下跪还是第一次见到。屠户来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鲜红的血顿时从牛的脖子里汩汩流出,然后,对牛进行开膛剥皮。当打开牛的腹腔的时候,屠户一下子惊呆了,手中的刀子咣当落地------在牛的腹腔里,静静地躺着一只刚长成形的犊。屠户才知道,牛为何双腿下跪,它是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屠户沉思良久,破例没有把牛拉到市场上卖,而是把母牛和那个还未出生的牛犊掩埋在旷野之中。

这个故事深深地震憾了我,还有什么语言能代替那种神圣的一跪呢?所有的母爱其实表达起来都是那么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通却又憾人心魄的细节!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 篇9

据了解,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中华好故事》系浙江卫视原创文化品牌节目“中华好故事”的同名图书,也是本届浙江书展上的重要读物之一。该书近26万字,收录了125个故事、100条知识拓展、100条背景链接和265张图片,在不到60天全部编辑定稿。

与收视率喜人的电视节目相比,《中华好故事》系列图书不受时间的局限,对故事底蕴的挖掘、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更深入。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600字 篇10

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很久以前,天下发了大洪水。大禹的父亲鲧被派去治水。但由于鲧治水不利,大禹继承了父业。在治水过程中,大禹遇到了种.种困难,但都一一克服了。三次路过家门,他都没有进去一次。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大禹治水成功,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大禹坚持不懈,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令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我想: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学习大禹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上,我们遇到了难题,不应该退缩,而是要迎刃而上,以问同学、问老师、上网查等办法解决。在培养兴趣爱好时,也要坚持下去,要不然肯定是一事无成。在舍小家、顾大家方面,一部分干部做得很好,一部分则有愧“人民公仆”的称号。比如,在5?12大地震时,有些干部在不知家人死活的情况下仍然在全力救援受灾群众。可还有些当地干部,为了中饱私囊,在灾后居然贪污救灾物资,搜刮当地人民财产,难道他们就不愧疚?难道他们就不脸红?我真替他们害臊!

我暗暗立志,一定要以大禹为榜样,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扬坚持不懈的精神;长大后,时刻牢记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位,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华德育故事》观后感 篇11

池天雨 502班

周二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欢聚在学校报告厅,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教育片。这次活动印象深刻,让我知道了“大禹克俭”、“姜肱大被”、“刘宠钱清”、“孝基还财”、“彦光易俗”、“赵孝争死”六个中华经典道德故事,是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

其中“孝基还财”的故事告诉我:为人应该廉洁自爱,非己之财莫贪;让人敬重的是你的品德,而不是你多么有钱财;我们做人要心存善念,要有包容他人的心,还要给予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帮助他人,别人才会有改变的可能。在学习、生活中也一样,不管哪位同学做了错事或遇到了困难,我们都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让他改过的同时走出困境。

最令我感动的是“大禹克俭”的故事了。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多么难能可贵!家中有妻子在苦苦守候,还有大禹从来没抱过的新生孩子,每次他路过时,听到孩子的哭声,他怎么不想去看一眼?又怎么会不想家呢?可是,大禹为了天下老百姓能早日摆脱水患,过上幸福的日子,他宁可舍下自己的小家,整整十三年,露宿在外,与众人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付出着,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真的震撼人的心灵!也让我留下许多热泪。如果我们人人都像大禹一样,处处为百姓着想,国家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我想:长大了,我也要像大禹一样,认认真真干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希望学校能让我们多接受这样的道德教育,使我们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更好的分清生活中的真善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华德育故事”观后感

502班 缪嘉乐

珍珠园小学“校园电影节” 拉开了序幕,今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同学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 一场感人至深的动画联播。

第一个故事是“孝基还财”,讲述的是:过家在祠堂拜祭祖先,其中一名叫过迁的人大声吵嚷,别人在拜祭,他却讲闲话,使他的父亲气急败坏,盛怒之下,将家产交给女婿张孝基管理,把过迁赶出了家门。许多年后,张孝基看到过迁露宿街头,受着风欺雪压,便把他领回家中,并暂时隐瞒自己的身份。张孝基先让过迁耕一块田,过迁十分珍惜,把地种得很好,庄稼有了好收成。看到他十分肯干,张孝基便安排他去看守一间茅屋,过迁依然是吃苦耐劳。张孝基就把过迁带到过家祠堂,过迁忏悔以前干的错事。张孝基不贪钱财、名利,把家产还给真心悔改的过迁。这个故事让我明白“百善孝为先”,一个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的人是无法成就事业的。

接着我们看了“彦光易俗、赵孝争死、大禹克俭、姜肱大被、刘宠钱清”等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赵孝争死”,怎么会有人争着去死呢?故事是说西汉末年一对手足情深的兄弟赵孝和赵礼,因为村子里要来强盗,村民四处逃散,兄弟两被潮水般的人流冲散了。结果弟弟赵礼落在人群后面,被强盗抓走了。哥哥赵孝听村民说,强盗吃人不眨眼,就冒着生命危险去找抓弟弟的强盗,跟他们说:“放了我弟弟,你们吃我吧!”弟弟推辞道:“吃我吧!”弟弟一句,哥哥一声,他们俩相互推让,唤醒了强盗没有完全泯灭的良心,无恶不作的强盗受到良心的谴责,放了他们一条生路。这个故事让我很惭愧,我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争吵、打闹。为什么不能让弟弟呢?兄弟犹如手足,情深意浓,我真不应该啊!

看完电影,我对中华美德有了新的认识,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传承中华孝悌的美德吧!

德育故事《赵孝争死》观后感

502班 胡恒子

我们珍珠园小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电影节。下午,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阶梯教室观看德育故事电影。

电影共有6个感人的故事,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赵孝争死》。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在西汉末期,有个小村庄,那里经常有强盗出没。这一次,强盗又来村里扫荡了,哥哥赵孝和弟弟赵礼在逃命的时候,赵礼不幸被强盗抓走了,赵孝找不到赵礼,很是着急。有位好心的村民告诉赵孝,弟弟被强盗抓走了。赵孝不顾村民的劝阻,翻山越岭来到强盗们居住的地方。强盗想杀了他们其中的一个,可哥哥、弟弟都说让自己死,这个举动感动了强盗,强盗把他们放了回去。

看了这个故事,我忽然明白了:哥哥愿意为了弟弟牺牲,弟弟也愿意为哥哥牺牲,这是多么美好的兄弟情感啊!我也有个表妹,可我对她却不象赵孝赵礼那么好,我经常和她抢糖果,有时还对她发脾气,还在她受到挫折时,不但不鼓励她,反而嘲笑她……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很惭愧。我身为姐姐,应该给妹妹做一个好榜样,要谦让妹妹,包容妹妹,鼓励妹妹……像我这样完完全全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姐姐”,以后,我一定要做个好姐姐,多为妹妹着想。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 篇12

读到《俭朴篇》时,那一个个普通的故事使我难以忘却。故事中的季文子“以俭为荣”、左权将军“缝补破鞋”、周总理“神秘的箱子”等,都表现了前辈们节俭奋斗的精神,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宝物”。

看看我们身边,很多同学花钱不心疼。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同学们一般都有很多零花钱。花完了要,要到了花。平时买起衣服来,从头到脚都要名牌,生日还要大操大办,有了这些还不满足,甚至今天提出要买iPhone,明天又想买iPad,花钱如流水……他们根本不掂掂这些钱的分量,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呀!

许多看似不经意的小事,诸如丢一个面包,落几粒饭粒,虽无大碍,却会养成一种不良的习惯,影响你的一生。

中华成语故事 篇13

有个大臣叫荀息,他来求见晋灵公说:“大王,我会一个小戏,表演给您看。”

晋灵公听了,自然很高兴。荀息便走到桌旁,拿出十二颗棋子一颗一颗地先平摆在地上,然后又拿

上一篇:日本留学签证电话调查的内容及方式下一篇:NRC先进反应堆监管政策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