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上学习经历

2024-09-25

我的网上学习经历(通用8篇)

我的网上学习经历 篇1

我的网上学习经历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常年忙碌于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中,然而随着社会及医疗科学的飞速发展,我感受到我的知识是越来越匮乏,越来越跟不上这个学习型和谐社会发展的脉搏。我感觉到我需要立即充电了,否则,我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现在不比几年前没有孩子时的潇洒,可以轻装上阵到教室聆听老师讲课,而今只能挤时间学习。哪有不用到教室上课的学校呢?同事热心,推荐了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网,一个能在网上接受教育拿文凭的学校,一个不用脱产专门到校园学习的学校。这是新时代飞速发展的产物,我有幸享受到这个非常适合我的学习方式,我感到非常幸福和开心。然而刚开始时我本人是心存疑虑的,不了解网校是何方神圣,能教我学到多少知识,但看到同事鼎力相助、热心热肠,于是,笑纳好心好意,打定主意,选择网校充实知识。2009年秋,我来到开封广播电视大学参加入学考试,有幸成为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的学员,开始接触网上学习模式,上起了校园外的大学。

一、彻底被网上教育模式所折服。

在此次接受网上教育以前,我始终认为学习就是两种模式:一是接受校园式教育,聆听老师讲课加自学;二是纯自学模式,自己搬着书本枯燥的学习。而网上学习模式出现给我们第三种有效的学习途径,它能够整合互联网资源来使我们更加有效率地学习,相对于在教室上课,有着非常巨大的优势:

1、网上教育具有廉价性。现在的学习参考书种类繁多,价格昂贵,而网上学习,不需要去购买多少课 本和参考书,可以对昂贵的参考书不屑一顾。因为,只要你有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清晰的头脑,一种端正好学的动机就够了。

2、网上教育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网上远程教育使我可以更灵活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时间,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而且想学哪门功课都可以,任你选、随心情,只要最终学完就成了。不用为了参加集中授课,费尽心思地去请假了。现在,我在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上做的游刃有余,网上做作业、点播学习课件等等做起来是越来越顺手,而且我从来不在自己工作过度劳累后再进行学习,这样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换句话说,把学习时间分散开来,在短时间内集中精神进行网上学习,是十分高效的。

3、网上教育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远程教育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通过网络媒体进行自学的一门新兴教育体系。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网上支撑平台,是一个精品教育平台。各科课件是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制作的网络化学习资源,有视频、音频、动画、文字、光盘 等丰富学习资料,还有网上作业、网上在线、交流讨论等教学环节,功能设计和服务很人性化,有着寓教于乐的感觉,能够使学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识。

4、网上教育能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不带着兴趣的学习和带兴趣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最终也达到天壤之别的效果。而网上教育就具备充分调动人学习的积极性的功能。原先传统模式的上课和看书,是不带兴趣的学习,是乏味的学习,无法充分调动我的感官,刺激不到我内在的积极性。而互联网上有多样化的信息,我总是能够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护理学相关资源。比如,在学习单调的护理学概念过程中,我会从网上查找一些相关资料来帮助消化理解,以此不断地刺激自己的学习兴趣。相比乏味的教科书,新鲜有趣的东西总是能够帮助我快速有效的掌握相关知识,潜移默化的学习总是比填鸭式的优越得多。

二、结合网上教育学习特点找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现在,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网上支撑平台已成为我学习的好伙伴。忙完一天的工作,我总是习惯性的打开电脑,上网点击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网上支撑平台主页进行网上学习。每次我会进入课程主页后,首先阅读课程信息,查看课程的基本资料;其次点播本课程的课件,至少看完一遍;然后就进行本课程的在线测试,取得平时成绩;再之后就在网上做作业,温故而知新,认真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再之后进行在线答疑,与老师进行在线的交流,给老师提问题,聆听老师的讲解;再之后查阅学习资料,对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学习资料多少了解一些;最后进入本课程的专用论坛,就自己的学习心得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此外,我还就不懂得护理学疑难问题,上其他网站搜寻或利用百度搜索,直至明白为止。时光飞逝,不知不觉第一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考试即将来临,我对各门功课也在抓紧时间研读和复习。说真的,我很享受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网上支撑平台的网上教育学习,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我在乎的是这种学习过程,至于最后的文凭,我想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我想只要肯学,只要爱学,我们就能充分的利用这种学习模式达到多学知识,充实自己,提高素养的目的。以此,好在今后多为社会和医疗事业做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的网上学习经历 篇2

当我满怀激情去学习时才发现, 网络学习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 我对键盘的使用不熟悉, 在别人的眼里, 看似极简单的东西, 对我而言, 却困难重重。用电脑就要进行文字输入, 虽然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但由于疏于复习和巩固, 许多字音也拿不准了, 每打一个字, 都感到很吃力。别人一分钟打几十个字甚至更多, 而我却一分钟打不了两三个字。三是对于文字的编辑处理, 我更是一窍不通。一次, 我与女儿一起上网, 孩子见我半天打不开机子, 并且打字速度太慢, 就说:“妈, 你好蠢啊, 手脚那么慢啊!”听了孩子的话, 我心中的滋味无以言表。我连一个小孩子都不如!伤心之情油然而生。我问女儿怎样可以提高打字速度, 她建议我上QQ, 在聊天的过程中提高打字的速度。于是, 在女儿的帮助下, 我申请了一个QQ, 开始练习打字。因为打字速度慢, 有时会遭到一些网友的白眼, 但我得到更多的还是网友的鼓励。

从2007年上期开始, 我们学校要求每个老师进行电子备课。每个单元的课文, 都由年级组长组织大家在一起集体研讨, 交流备课意见。年轻人在交流时普通话标准, 总能运用新理论, 在交流后能很快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在电脑上打出教案来。而我虽然也曾经参加了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和计算机培训, 但是培训时间短, 培训效果差, 因此, 无论是对于新理论的运用, 还是对电脑的实际操作都远远不及年轻人。每一次集体研讨活动听着年轻人头头是道的评说, 看着年轻人运用多媒体课件熟练地上课, 我暗暗下决心, 鞭策自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这个信息时代, 不懂得运用电脑是多么的落后啊。而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 在课程改革的步伐中, 不能利用新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 又何谈在教育中做到面向未来呢?于是, 一方面, 我想办法找来语文课程标准, 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 认真学习新课标中的理论;一方面, 我挤出一切时间去电子备课室练习打字。因为家里没有电脑, 我大多数时候都是去学校的电子备课室。为了在上班时间抽出时间来练习打字, 熟悉电脑, 很多时候, 我把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全利用上了。我放弃自己的小锅小灶, 把全家人的伙食放在学校食堂, 经常是在食堂里打完饭后, 就直奔电子备课室而去。有时候打完一篇教案, 写完一个课程作业的答案, 饭菜早已凉了。我们的集体教案是表格形式的, 对于制表, 我也不熟悉, 虽然教科室在电子备课室的每一台电脑上都装上了集体备课的模版, 但我却并不会用。于是, 我总是一边打教案一边请教其他教师。让我欣慰的是:无论我问的问题多么简单, 多么烦琐, 同事们总是腾出时间耐心地教我, 给了我坚持学习下去的勇气。

因为总是往电子备课室跑, 有时周末回家还要跑网吧, 结果, 在同是教师的丈夫眼里, 我成了一个比年轻人网瘾还厉害的网虫。于是, 他开始埋怨我。说:你这么大的年纪了, 还去赶年轻人, 不怕人笑话吗?我不去计较丈夫的话, 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 因此, 和丈夫之间一次次地发生矛盾。但是, 因为我的坚持, 因为我的努力, 他看到我电脑操作越来越熟练, 甚至已经赶上并超过了很多年轻人, 对我的埋怨也就渐渐少了, 开始理解我, 并且, 自己也开始学习电脑操作, 加入到远程培训的学员队伍中来了。

通过自己的努力, 现在我的打字速度已经快了很多, 已经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电子备课, 对于一些基本的文字编辑处理也能熟练操作了。

在非学历远程培训的过程中, 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记得有一次, 我为了完成课程作业, 花了两个多小时, 才把答案打出来。但是提交作业时却失败了, 我打的答案一字不留。两个小时的时间白白浪费了。我痛心极了, 而这样的情况不知发生了多少回。为此, 我请教了年轻教师, 他们告诉我可以把自己的答案写入自己的信箱保存起来。我问:"信箱是什么东西?"他们告诉我要申请。由于大家平时工作都很忙, 我也不好意思叫他们帮我申请, 可是自己又不会, 怎么办呢?我清楚地记得,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周末, 丈夫在我再三请求下, 陪我乘车从马颈坳赶到雅溪教导主任梁卫忠家里, 向他请教了远程学习中的问题, 同时, 还让他帮我申请了一个电子信箱。尽管污泥溅上了膝盖, 大雨淋湿了衣服, 我和丈夫还是非常高兴。有了自己的电子信箱, 我如获至宝, 在以后的学习中, 再也不必做徒劳的事了。有的时候,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中的作业, 我要经过反复查找, 反复求证, 到网上, 到书店……

参加远程培训学习激发了我对电脑的兴趣, 也激发了我对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欲望。非学历远程培训的学习, 不仅提高了我的电脑操作能力, 更把我带进了无限的网络资源中, 这些网络资源让我了解了更多教育教学理论, 学会了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 也获得了很多对自己有用的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 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教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教学技能也有很大的进步。可以说培训中的网络资源, 开拓了我的视野, 改变了我的观念, 提升了我的素质。特别是网络上的交流平台, 让我有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虽然说网络是虚拟的, 但是我们在网络中的交流却是真实的。在教师博客中, 老师们写的一篇篇博客, 博客中的一句句留言和评论, 无不吐露了教师的共同心声。每天, 我都能通过网络平台和全国各地的教师交流, 在交流中看到智慧的碰撞, 听到灵魂的交融。网络让我飞出了自己生活的这个狭小有限的圈子, 把我带到了一个广阔的无限的空间中去, 我在网络这个大世界里成长起来, 这不仅仅是专业的成长, 更是整个人精神面貌的改变, 生活态度的改变。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 我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在参训过程中, 我得到了许多老师的真诚帮助。学校教务员陈开宏, 在我初学阶段, 就像一个老师教一个学前班的孩子那样, 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 一点一点地教我去学。在此, 我很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心得(转) 篇3

还是几天前,一个刚刚考取了外校法律系的小同学问我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因为她的学习热情,我一口应承下来。这几天,一直比较忙,只能在间歇中整理经济学的一些内容,也曾想过写一篇严肃的经济学学习方法的文字,来陈述自己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思考,可这毕竟是个大工程,一旦着手,似乎要牵扯进来太多关于哲学、社会学的内容,依照我目前的功力和精力,都是难以对付的,所以,为着省力的要求,我决定将自己的经济学学习的经历作一些回顾,现在想想,写经历类的文字,相对比较轻松,而且有着另外一个好处,那便是,经历中更多的是自身逐步成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于经济学的学生来讲,是一个普适的经验,可能更有针对性。至于在写完这些经历之后,什么时候来完成关于方法论的陈述,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一,我的大学经济学学习历程

我是1999年考入pku 经济学院的。记得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本心是准备填“政治学系”或者“中文系”作为第一志愿,但老师不怎么赞同,以为这些院系太偏,还是应该填点更好的专业,于是就填了“经济学”作为第一专业。当时,经济学类的文科专业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学”,一个是“国际贸易”,我对国际贸易是要明白一点的,不过看“经济学”的全市投放名额只有一个,心中一横,就填了“经济学”这个我当时并不清楚地专业。也就是这一填,在若干天后的校园聚会里,一位分数超过我许多的“政治学系”同学不无遗憾的对我说,她其实很想学经济学的,不过因为只有一个名额,根本就不敢填,结果被我占了先,其实,那个时候我很希望告诉她我宁愿跟她换专业。

因为在那个时候开始,我已经开始有了不少困惑。从经济学开设的课程来看,进大学首先学的是经济学基础,包括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部分,会计学,还有经济史(注意,不是经济学说史),这个过程中,我在度过了最初一段的新奇之后,就开始迷惑于老师的授课和经济学学习的意义。我一直认为经济学是门实用科学,可在至少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没有感到经济学的实用性,举个简单的例子,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市场的完全竞争,按照这个要求,现实生活中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于是,所有根据此假设推导出的精美的结构,精美的理论都缺乏了现实的支持力,幸好那个时候还未曾敏锐到发现“信息是有成本”的,否则,我就会更加烦恼于开头所学经济学的问题无依托,无指向。但总之,大一时候得我,已经隐隐约约发现经济学学习中的一些不能被自己所能理解的地方。

至今想来,当时的自己太过年轻,是很严重的缺乏科学精神的。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却因为许多别的事情耽误了对经济学的思考,留恋于一些更浮华表面的事情之上。所以,长久积攒下来的问题一直被我搁置,有时候会天真的认为,这种困惑最终是会被老师水到渠成的给处理掉的,而且以自己的浅薄学识,来质疑经济学的教学尤其是一所名校老牌的院系的课程设置,这无疑是件可笑的事情。问题就这样一天天的搁浅,在经济学学习之路上,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我唯一作的事情就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保质保量或者大打折扣的进行课程学习。那段时间,我记得自己学习了一些粗浅的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也包括一些如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之类的东西。

大概是大学二年级的那个夏天,有一天在图书馆闲逛的时候,找到一部书,这部书的名字叫做《数学——确定性的丧失》,这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一套科学普及型读物中的一本,从借阅的记录来看,似乎并不大受人欢迎,而我也只是看到这个奇特的名字因为好奇借来一阅而已,根本没有想到,这本书从此开启了我日后整个思考的大门。那一个夏天,我坐在一座极破烂的教学楼里面读它,读数学的发展历史,伴随着我读这本书,不断思考的是经济学是不是也可以有质疑。终于有一天,因为数学史上那些质疑数学确定性的伟大数学家的鼓舞,我突然觉得,此前自己的想法并没有错,我应该去做一些属于自己的工作,即便做不出来,也应该去努力尝试一下。

怀着兴奋,我开始了一个漫长的经济学的再学习之旅。从2001年的秋天开始,我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来重新架构自己的经济学体系,与此同时,也在重新架构我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从经济学说史开始,我陆续读了一些重大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经济学读物,而且用了长达半年的时间仔细研读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我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够像这段时间这样让我深味其中,尤其是熊彼特的专著,让我明确了一个异常广大的天地。在学习经济学说历史的同时,我开始借鉴大量的现代对于经济学的批判性文字,从另一个角度去反思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强化对于主流经济学的学习。不过,因为天资和学习能力不足的原因,这一段时间,我的思考仍然停留在表层,未能深入细化下去,不过,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梳理大学阶段所有与经济学相关的知识类别,按照理论演进的顺序,整理出一个庞大的经济学理论图表。那段时间,我反过来开始特别重视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部分,因为我发现,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大厦中,微观经济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工具性价值。

这算是我经济学学习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从迷糊状态到逻辑清楚地状态,让我重新审视经济学的学习和经济学本身的发展。一年之后,即2002年的秋天,我迈入了经济学学习的第二个转折时期,这一年的新课程中有了一门叫做《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是当时学院的副院长,旅美回国不太长时间,对一些经济学前沿有着一定的认识,严格的说,这堂课所学的内容甚少,只讲解了几个特定的例子,而且因为数学的关系,我学的很不扎实。但这堂课却给了我一个新的思维视角,就是从信息的角度来重新演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而与之同时,在产业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之中,也有了部分制度经济学的内容,这也让我收获良多。

整个大学给我的第三个经济学转折,应该是一门叫做经济学方法论的课程,这门课是新开的一门选修,不过,我投入的精力却远超过必修的课程。这门课上,我开始有系统的整理之前学习经济学说史的基本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与经济学的其他理论相结合,也在这个过程中,我间接的涉猎了许多德意志民主社会主义学者的著作,终于在一定时段完成了我要的经济学大厦的基本建立。大学毕业论文我选作了一篇方法论的文章,大意是重新设定了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假设,以次谈到了经济学的革新与发展。

谈到这里,基本上也结束了我对大学经济学学习历程的回顾。值得谈到的一点,我的经济学各个学科的分值都不是很高,不过略为得意的一点是,毕业前夕,我问身边的同学对于经济学的理解的时候,许多同学的回答都是不甚了了,而那一时刻地我,似乎有着比他们更深的一些基础性认识,至于今后这种认识不断支持着做新的思考,直到今天,我完全用自己的理念系统在支持自己的事业,都与那一段学习历程密不可分。二,经济学学习的一点心得

严格来说,我不是什么经济学的好学生,分数从来都不是很好,在运用某些经济学模型上也不是很熟稔,尤其是国际贸易中的许多基本理论我至今几乎已经忘光。不过,略能为自己开脱的一点就是,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对我的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基本的作用。回想起大学期间最敬佩的一位老师(我们的班主任,一位年轻的人大博士,思维极其缜密敏锐)曾经说到的大学学习的目的,我也在此对自己的经济学学习略作一点心得整理。

1.立足方法论,做经济学底层学习

这里还是不准备做纯粹方法论的介绍。我在大学期间,感觉最大的收获就在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做了经济学底层的学习,比如经济学到底是什么一门科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该是什么,经济学跟其他学科、部类之间的关系如何,经济学内部的各个学科系统是什么,经济学同生活的关系是什么。其实,上述这些问题很难有确切的答案,基于不同的立场、态度会有不同的解答,不过尽管如此,研究这些问题可以帮我们清晰自己的思路,创建属于自己的系统。我在经济学学习过程中,特别反对把经济学当成一门严谨的需要大量数学的学科,我不认为任何一个经济问题都要用冗长的数学证明来取代,包括我认为经济学应该尽可能服务于现实,而不是表面化的处理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反复比较各个不同流派的经济学主张之后得出的属于自己的结论,至今还在指引我做现实的处理。

做经济学的底层学习,一个极大的感受就是,这本身已经超越了经济学的范畴,更多的涉足了哲学、社会学的领域,这个知识跨越很大,但是,给我们带来的思维训练却是令人震撼的。我一直在说,早年的经济学大家们,事实上都有很深的哲学背景,包括现在主流经济学的集大成者萨缪尔森,他甚至是哲学博士。我想,这种有哲学、社会学为基础的知识结构,能够给经济学的研究带来更多的更深的启发。事实上,也正是在做经济学底层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清晰了对于一个有张力的人才养成最有价值的知识结构体系。包括在今天,我基本上已经忘却了许多知识,但是大学的经济学方法论却帮助我贯穿了许多看似复杂艰深的内容。2.建立大视野,作经济学系统学习

经济学是一个系统结构,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这个系统中有的内容相比较而存在,有的内容相延续而存在,有的内容相交叉而存在。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结构,但结构内部又有着很深的一根逻辑线条,抓住这根逻辑线条,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将所有与之相关的内容统摄于一处。这种学习,能够帮助我们厘清思路,明白要求,抓住条理,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对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加以处理。最近有一个很感的事情: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谈管理咨询的事情,谈到要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些内容同经典的管理学理论相结合,这个事情就是很典型的将经济学做成一个系统来看待的事情。在退出来做教育的这段时间,我思考经济学理论本身的问题确实少了许多,不过,能很快领会他的意图,依赖的不是我还有多少丰富的经济学知识,乃是至今还比较清晰的一个经济学的系统。

经济学是一个系统,需要系统学习,其实,其他的各个科学门类同样也是一个系统,也需要系统学习。现代科学中一直强调作为基础的三论,叫做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把经济学当成系统来学习,正是系统论的要求。经济科学是社会科学类学科,可在这个角度上,它同自然科学获得了统一。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自我要求并力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或者说,主张大学前两年是不要分文理科和分专业的,现在看来,这个想法也得到一定的印证。3.抓住联系点,做经济学细化学习

前述两点,从方法论的角度,从大系统的角度,给出了学经济学的一些要求,但经济学有着更深的要求,更具体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要从宏观层面向具体层面过渡。过渡的方法就是利用经济学的方法论,在经济学系统的统领下,进入经济学部类的专题学习。这个过程中,就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并且善于将不同的部类结合起来做思考。这里举个例子,前面提到的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部类,不过这个经济学的内容又在若干的经济学部类中得到借鉴和发挥,比如说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有着本质上的共通性,在共同强调信息的成本这一核心概念上达成了一致,尽管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同,但确实有着相当的联系。

在一个统一的结构指引下,将各个内容联系在一起,这个做法是一个聪明的做法,一方面,因为有着整体系统的统领,能够明确各个内容的自身定位,另一方面,将各个内容联系起来,又会更加明确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

这就是我在学经济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体会,其实,现在来看,这些体会事实上是哲学思想在具体学科上的发挥。所以,反过来还是验证了哲学对于经济学的影响,我也建议大家都能重视哲学,研究哲学,运用哲学。三,经济学新人的学习步骤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来做个建议,以帮助经济学新人对于经济学能有步骤地进行。这个建议其实很粗浅,本意也不是让所有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按照这个步骤来学习,我想,自己给的这个建议应该交给那些对经济学有想法,愿意投入时间去做研究的经济学新人们。

1.用经济学说史的专著来领路,尽可能熟悉经济学的演变发展历史,尤其是注意分析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基础、局限和演变发展,特别注意分析经济学分析的主要方法和优势劣势。

2.在经济学说史基础上,研读部分带有转折意义的经典经济学著作。

3.以经济学说史为基础,学习并熟悉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注意主流经济学嬗变而产生的流派。

4.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搭建经济学的宏观结构。

5.展开具体的学科的学习,并注意不断地总结。

上述步骤是一个整体学习步骤,不代表具体的学科的学习步骤,也不代表给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总结,争取拿出一套自己对于经济学的理解认识和学习方法系统。

写到这里,我想可以暂时停笔了。相对于许多的别的方法介绍,我这个应该是不怎么具体的,不过,这代表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有了这个基础,再具体下去,对于个人来讲,也是有帮助,有意义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学习的心得体会不仅仅是我经济学学习的体会,也参与了大量的新的学科的学习心得。大学学习不会像高中初中那样,一本书会讲上很长时间,大学的学习内容更多,速度要求更快,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大学学习有新的认识,新的对应方式和方法,同时也获得新的成绩。

我的网上学习经历 篇4

我的一点成长经历(三)经历和体会作者:祈麦我的一点成长经历

(三)经历和体会

九八年阿秋喇嘛来到冷布寺,他传授了红教的破瓦法并做了很多的佛法的开示。

我十五岁时,益西寺住持阿嘉喇嘛、仁真**、夏扎巴法子吉美旺煦和仁真旺降堪布口耳相传我们九十九天最殊胜的如来心法--甘珠尔大藏经。

九九年我跟随嘎绒扎巴上师一起去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拜见了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传授了文殊大圆满基道果的开示与灌顶,我还得到了金刚萨垛的修持仪轨,并参加了法王举办的极乐法会。

我十六岁时,嘎绒扎巴上师带我前往阿坝的朵登寺拜见泽日清**,在那里我得到大圆满普贤心髓的口传耳传的灌顶和开示。之后去了阿坝郎依大寺,拜见了第三十九世郎依法王和嘉沃仁波切以及天生五明的兰卡茨智堪布,他们分别给我传了各自不同的传承和灌顶、大圆满的窍决,我还在此受了比丘戒。在郎依大乘讲修学院学习经、律、论…

二十岁时,嘎绒扎巴**带我去拜见青海文家寺苯教尊贵的法王文家**,在文家寺的半年多时间里,我跟随文家法王学习了很多的佛法道理,他老人家给我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我如何走好今后的道路,行持佛法的事业…当然也得到了不少殊胜的灌顶和传承。可以说,文家法王对我的改变很大,他的言传身教使我无比的受益,对自己今后的修行道路认识得更清晰明确了,也让我对利益众生的事业充满了信心。

有一天,嘎绒扎巴**在文家佛学院的闭关休息处,以非常慈祥又带着欣喜的口吻对我说:“我圆寂后将会把我所修得的一切智慧心髓融入到你的自性光明中,祈愿你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后来嘎绒扎巴**带我去了很多地方包括四大佛教名山等,同时也接触了许多不同社会角色的人,有学者、农民、商人、官员等。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更让我认识到,佛法是累积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人生哲学,是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其他任何知识学问都超越不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我们所懂的往往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有时连对书本上的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修行只有结合社会生活,在红尘中检验是否有真功夫才行。我也因此很感激我所结识的人们,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是人世间的老师,让我明白了许多社会人生的道理。

同时,在面对这些朋友的时候,感受他们内心的烦恼和习气,我学习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自己,体悟到了很多更深刻的人生道理--这也是我以前在寺院里无法经历到的。众生的种种迷苦,促使每个发了菩提心的人坚定的走下去,自度,度他。我因此对芸芸众生充满感恩,他们都是佛的种种化身,展现世间百态,来引渡我到达彼岸。

坐火车乘飞机的时候,时常遇到年轻人,他们都对我感觉很亲切,很喜欢和我交谈,我经常被问到这样的一些问题:你为什么会出家?难道你不喜欢象我们一样去玩、谈恋爱、结婚、享受快乐?我面对这样的疑惑,真的从心底感受到众生的内心其实是那么的苦那么的执迷,只知道贪图眼前一时的假象。当然我嘴上是不会说出来的,仍会平和的告诉他们,出家的感觉其实是非常欢喜自在的。至于享受玩乐,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想过去那么做,可以说那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不需要通过这些外在的形式和方式,我的内心就已经达到喜悦自在了,这种自在安乐不是吃喝等享受能够相提并论的,这种感受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会知道。

因为每个人的习气和人生经历是不同的,所以来到我面前所希求的也是不一样的。本来一个人来亲近一位上师那是想来上师面前求药的--解决内在的烦恼和问题。事实上呢,往往由于没有放下自己而结果反倒添了病。原本每位众生在上师的心中就是一样的平等,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这里我要说的是:平等是体现在内心上的,不是外表仅凭肉眼能分辨的。各种不同外相的上师,有的看起来严厉,有的温和,还有的像济公一样笑闹不拘,但内心本质上是绝对平等无二的,只要是位合格具德的上师,定会慈悲的绝对平等毫无分别心的对待每一位来到身边的人,尽最大的努力指引其走上正途。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根基和得度的因缘不尽相同,所以上师是会根据每个人当下的心态,做相应根基的引导,这就使得在外相上看起来,对每个众生的方式或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为的是让每一位众生欢喜。而一个人--往往因为放不下自我,也就不会发现自己不快乐的根源是自私自利、嫉妒,反而会妄自揣度这位上师对其他人的方式和态度,不能体会上师内心的真实用意,这造成自己原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反倒增添了新的烦恼…我时常为这样的状况和这些众生感到有些伤感吧。我很努力的去说去做,真的很希望人们能早一点认识体悟到自己之所以不快乐的真正根源,放下自私、嗔恨、妒忌的习气,那样才能求得真正的妙方。但很多时候,尽管我尽了力,人们还是牢牢沿袭过去的习气,思想上见不到亮光,不能真正开悟,我于是从心底感到无比的痛苦--可以说,这种痛苦要比我自己受到伤害要难受好多倍,以前甚至为这个事情,经常的独自哭泣…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我对他的心态了知得分分明明,话也都说到他心里去了,这个人却当下还不能明白,之后也仍旧是老样子,总也转化不了,走不出来…后来经过几年的磨砺,我才逐渐明白,我之所以那么痛苦,也是自己的错,因为把众生看得比自己重得多,这也是缺乏平等,同样是一种执着产生的苦。直到最近吧,才做得到能够把众生和自己完全平等看待,这使我内心自在了许多。

在亲近一位上师的过程中,充分的信任是很重要的。

有很多来到我身边的人,以自己的事业成就、家庭经验(比如养育孩子的经验)为自豪,见这个上师很年轻,便以大人的口吻和姿态来进行指点,因为在他看来这个上师只是一个小孩吧,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才真的是个小孩,以世间表象的东西作为自己内心的依托,把造作、无常的事物当作永恒,并引以为傲,其实那都是无常的靠不住的。如果你要幸福快乐解脱,一定要先学会放下自己的自以为是、自私我慢;拥有广大的智慧,从一个宽广长远的角度,深入本质的看待问题。也许你看到,在欢乐的时候僧人和普通人表现得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有情感和喜悦的表达。但当烦恼境界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僧人可以当下反观自己的内心,不跟随烦恼而转,依然保持内心的自在--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只有你把僧人、上师看作是引导你的佛菩萨,才能真正感受到佛菩萨的加持。如果只把你的上师看作一个与常人无异的凡夫,那你也只能得到凡夫的加持了。真正的加持来自你自心的真诚与清净,这个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即便是皈依了,很多人也只是看到眼前的一步,片面的理解皈依的涵义,以为皈依就是皈依一个上师,其实你皈依的是佛法,是自己的心,上师只是你修行路上的一个领路人,常常在你迷惘痛苦的时候为你指点迷津--这并不是上师自己发现的东西,而是以前诸佛菩萨证悟的道理,但真正的证悟是一切如来的智慧。从此你要学会改造自己向善,逐步成为一个把一切众生装在心里的.人,放下贪嗔痴,关心他人的苦乐,而不是仅仅外在形式上跟随一个上师,乐钟于形影不离的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之类事情。如果你仅仅是想追寻一位外相上能够在一起的朋友,那世界上多的是;而正确亲近上师的方式是与世间不同的。

当你确认遇到了一位良师或善知识,请你一定珍惜他针对你的每一句开示。针对你个人的,是和那种当众具有普遍意义的开示是不一样的。这是对你的单独辅导。此时应该仔细聆听,好好静心体悟,争取当下解决掉内心的问题--当下的开悟是很重要的,其他的事情也许都可以拖可以等,唯独证悟不能拖不能等,当下悟不了,下一次不知是什么时候了。因为我们都知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善知识难寻。而现实中,太多的人,虽然有机缘结识一位良师,却往往不会好好利用和亲近他,白白虚度大好时光,这样的人太多了…

我最希望人们亲近我的方式是,平日里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对家庭和社会成员尽好应尽的义务,当内心有解不开的烦恼、问题或遇到迈不过去的坎时,向我来寻求。我最喜欢在这个时候给予众生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力量,因为很可能他的人生从此就是另一番天地了。这个不是带领大家诵诵经就能解决掉的。经文里启迪我们的发心,但行为上真正做得到才是最重要的。我很愿意针对每一个人进行辅导。作为一个上师,责任心是无比重要的,因为修行的道路是漫长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希望能够伴随每一个信赖我的人一生。

在佛法中,称佛、法、僧为“三宝”。佛是指路人,法是道路,僧是熟悉道路的伙伴。作为僧人,我愿意在修佛路上成为众生的伙伴直到永远;作为上师,帮助众生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觉悟的彼岸的信心也永不会退失--正是有着这样的理想,我会把每一个所结识的众生观在心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众生获得心灵的真正快乐,欢喜的走上证悟的道路,我因此而感到无比的幸福。

我的成长经历 篇5

我是什么时候和怎么来到这个这个世界上的,这两件事,我没有丝毫的印象。一次听爸爸妈妈聊什么剖腹产,我问他们:“是不是如果不开刀,孩子就要像拉屎一样被妈妈拉出来呢?”爸爸妈妈张大了嘴巴半天没说话,我最终也没能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对糖情有独钟

关于儿时的记忆,有太多的甜蜜,那是因为我喜欢吃的各种糖一直伴随在我的左右。关于我喜欢吃糖的那些事,亲戚们好像都知道了,所以他们总是给我带来各种各样的糖,不管是奶糖、老糖、姜糖、软糖还是传统的糖块,我通通喜欢。当糖块含在嘴中的那一刻,心情是愉悦的,世界是美好的,我总是很珍惜这种感觉,通常不敢放肆的咀嚼,只让糖在嘴里用最慢的速度溶化,让甜蜜慢慢沁入心脾……

后来,我把这种喜欢延伸到和糖有关的一切事物:含糖的冰淇淋、饮料、巧克力,甚至连冰糖葫芦我都没放过。当然,糖吃的太多,我的牙齿开始被腐蚀,因为吃糖而对其他食物兴趣索然,自然也发育不良。这个时候爸爸开始严格限制我吃糖,记得有一次爸爸对带着糖回家的妈妈大发雷霆,还把新买的一包糖给扔掉了,我那个心疼啊!

我从动画片中学会了识字

三岁的时候,我迷上了看动画片,《猫和老鼠》、《海绵宝宝》等经典动画片中的场景我都如数家珍,汤姆和杰瑞经常和派大星一起进入我的睡梦里……看着电视中动画片下面出现的字幕,我竟然慢慢迷上了认字和看书。那一段时间,我对认字这个事是痴迷的,只要有我不认识的字,不管是在书上还是在街头的广告牌上,我都要记住他。因为喜欢认字,我还和爷爷经常相互出字谜猜字谜,爷爷说我出的比较经典的字谜有“山上有山(出)”和“一家十一口(吉)”等。据爸爸讲,在三岁那一年,我大概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看书已经基本没有障碍。在欢快的动画片氛围中,在认字的无穷乐趣中我度过了幼儿园的年代。因为认识的字太多,后来我竟然吃了亏。小学一年级学拼音的时候,因为所有的字都认识,拼音能力没得到很好的锻炼,到现在一直都是我的弱项。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啊!

我对家庭成员的排名

我们家人口比较多,日子是热闹的。我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妈妈都是对的”,由此可见,妈妈在我的排名中始终位居第一,没有动摇过(关于这一点,在前文买糖这件事情已经可见一斑);小姑博学多才,也很疼爱我,她通常位居第二名;爷爷识文断字,当过村书记,据说管理了几百号人呢,让我很是佩服,排名第三;奶奶是我们家的厨师,很辛苦,因为有点唠叨,就排名第四吧;这个第五名,一直被爸爸牢牢占据着,虽然他身体强壮,让我很有安全感;虽然他有各种工具,玩具坏了我就找他,没有修不好的;虽然他懂的知识也很多,有疑难的问题我也总是请教他,别看“虽然”有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但是”后面的内容才是最主要的----他总是想管住我:控制我吃糖吃冰淇淋喝饮料,控制我看电视玩手机。他还总是放着电梯不乘坐,要我和他一起“跑”楼梯,早、晚都要和他一起去跑步。这样的人,不排最后一名才怪呢!

当然,爸爸妈妈好像都挺满足于这个排名:排第一名的妈妈那种满足的笑容我很能理解,爸爸对排名倒数第一一直在奋力抗争我也能理解,但是好像有时候他也挺享受这倒数第一的排名,我一直没搞懂这是为什么。

我成为足球小王子

我的行动研究经历 篇6

一、寻寻觅觅,好课题来自教学问题

既然是教育研究,就得有课题。每当我开始一次全新的教育研究时,课题的选择便会成为第一个问题。我要研究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会陷入幸福的烦恼,选择太多,似乎什么都想研究。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我首先会翻看教育类的报刊,看看当下教育热点是什么。其次,我会仔细回忆自己曾经参加过的各类培训、交流、研讨活动,看看教育界的专家、名师、学者在研究哪些教育难点。第三,我会打开纸箱,翻出近年的教研活动、听课活动、参观活动的笔记,看看活跃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有什么困惑,关心什么话题。第四,我会打开电脑,慢慢翻看照片文件夹中自己拍摄的教育参观、考察的照片,寻找那些仍存在于基层学校的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和问题。问题即课题。作为一名在区教育学院工作的教育研究人员,我要研究的课题应该就是一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我教育研究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积极审视周围的每一个教育细节。

现在的我,每当面临课题选择的时候,先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 我发现了怎样的教育问题?这个教育问题有研究的价值吗?

2. 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我希望解决其中哪些方面的问题?

3. 我有能力研究这个教育问题吗?我有兴趣研究这个教育问题吗?

如果得到的回答是清晰的、肯定的,那我就可以确定课题,进入研究程序;如果答案是模糊的、否定的,我会暂时搁置这个问题,留待以后时机成熟时再研究;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忍痛割爱,果断放弃。

二、说说问问,好创意源于合作

研究课题确立之后,就进入了研究程序。在这一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做到以下四个方面是十分必要和非常关键的。

1. 教育研究中应具有资料收集意识

刚开始进行教育研究的时候,由于不注意原始资料的汇编、阶段性成果的整理、访谈记录成果的收集,每当遇到中期汇报、论文撰写时,我总会手忙脚乱一番。原先做过的一些观察、访谈、思考等,虽有一些印象,但总是感觉与当时相比少了些什么。这些在“彼时彼刻”才有的思绪及感受,由于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才去追忆、收集,为时已晚。况且,一个研究成果的评价和推广,需要有大量文字资料的佐证。

吃过几次亏后,我开始重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档案、资料,有意识地定期分类、整理、归档。渐渐地,我发现这样做的好处。感受尤其深的是,它们都会成为我撰写研究成果最生动有力的线索、源泉和爆发点。它们一点也不会被浪费,至少会被我梳理三遍。我希望它们每一个都会说话,都会演绎,让我的研究论文有理有据、科学生动。

2. 教育研究中应具有问题意识

教育研究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搜集材料、观察实验、调查研究、分析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最后达到未知彼岸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习惯于提问题。不仅选题时提问题,分析讨论时提问题,总结提炼时提问题,甚至无时无刻都在提一些小问题。

首先,我会问自己,在这些问题中,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可以解决的?哪些是可以搁置或忽略的?然后,我会再问自己,这些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加以解决?什么时候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无法解决又怎么办?接着,我通过研究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逐步尝试提出解决或缓解问题的对策。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那些由我自己提出来的、用来为难自己的问题,我的研究课题将会显得无必要和无价值;研究过程将会显得无趣和沉闷;研究成果也会显得呆板和缺乏创造性。

3. 教育研究中应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研究的生命。一项教育研究有没有价值,虽然已从课题名称上反映出来,但是,课题本身只提供了实现价值的可能性,还不是真正的价值。课题的真正价值只能通过研究过程、研究结论最终得以实现。而价值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有没有创新性,因此教育研究从根本上说是探索教育中的新事物和新问题。搞教育研究最可怕的是没有自己的分析判断。我的观点是:一万次地重复前人的观点,仍然只有一个观点。我的教育研究的生命就在于创新。

创新意识在我的研究中,一般体现在四个方面:提出新问题,研究新对象,采用新方法,得出新结论。我经常问我自己,我的研究还有没有其他方向?还有没有其他对象?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结论?

4. 教育研究中应具有团队合作意识

教育研究非常复杂,涉及的人员、场地、关系、工具往往错综复杂,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进行高质量的研究的。教育研究需要团队的力量,收集资料需要团队,调查访谈需要团队,数据处理需要团队,头脑风暴需要团队,总结提炼需要团队,成果推广需要团队。因此,我非常重视研究团队的建设,经常邀请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参与我的研究。一旦成立研究团队,我就十分注意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内的各个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为了更好地相互促进与交流,我定期安排团队成员的交流讨论。每次交流活动,我都会邀请一位伙伴主讲,随后大家头脑风暴,群策群力。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整个研究的过程不仅成为团队成员互相学习、探讨、分享的过程,还成为每一个人发展、提升、成熟的过程。

我的教学经历 篇7

对于一名参加工作近三十年的年近半百之人,早已经放平了心态,磨平了棱角,对工作没有疯狂的激情,对学生没有过分的热情,对自己更是没有恣意的纵情。有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良心上的安慰。似乎一切都归于平淡.三年前的一个九月初,我由初三回到了初一。看到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娃娃们,心中还是很平静的。开学第一天,学生看到老师,恭恭敬敬的问候:“老si好!”我以为是学生戏谑行为,微笑的点头回应。可是一连几天,这些学生仍然恭恭敬敬的问候:“老si好”。我明白了,学生很认真,但平翘舌不分。这个普通话中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竟然如此的忽视,问题严重了。我又联想到同事说的笑话:自家孩子在北京求学,因为一开口说话就是满嘴的东北方言,同学特别喜欢逗她说话,“zuozi倒了,你咋还在卖呆呢?”“别没si下地瞎出溜。”我女儿在外求学,打电话诉苦:“不敢说话”,大舌头现象严重,平翘舌不分。

我陷入了深思,心头不由的升起一团火.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偏远的乡村中学,这里的教师三分之二是由民办教师和委培教师组成。老师本身的学识和教学基本功相当扎实,教学经验相当丰富。但是,对于说普通话,却是嗤之以鼻.学城里的人说话,zhezhedaodao,拿腔作调的,像什么话!学好知识就行,说话好坏有什么关系.于是,我们便一点点地丧失了原有的那点普通话常识,随波逐流,不再重视普通话,不再强调普通话,也不再说普通话。初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生字时可能强调一下平翘舌,其他科目的教师就没有强调过说话的问题,有时把字音读错都是常态,更不要说关于普通话了.所以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学生说话平翘舌不分,高平调上不起,满嘴的地方方言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的人生经历 篇8

一转眼,二十年光阴已匆匆而过,告别了幼稚与懵懂时期的我,如今正以新的面貌面对当下和未来的生活,未来充满了希望与各种挑战,在迎接未来生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过去,因为过去的自己才是我们人生经历的主角。每个人的人生或精彩,或平凡;或成功,或失败,但正是这些难忘的过去,一遍遍地上映在我们记忆的画卷,我们才有了于自己弥足珍贵的故事。我的人生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虽然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其中也有让我开心颜的过往,而我会铭记那些日子里的酸甜苦辣,抱着一颗勇敢的赤子之心继续追求我的梦想。

出生在农村的我,对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乡村有着最淳朴的邻里关系,在这个城市化的时代,这种关系是多么珍贵。都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我从小就习惯了帮父母干农活,虽然辛苦,但当我看到父母欣慰的笑脸,我会更加认真,更加学会如何担当。我从小就渴望山外面的生活,渴望城市的繁华,爸爸说:“娃啊,读书多努力点,长大才有出息呀。”小时候,我一直牢记家里的叮嘱,时常挂念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于是我努力成为家长和老师们眼中的乖孩子,每次考第一已成为家常便饭,我相信,在农村,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我们肩负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运,还有父母和老师们的殷殷期望,学校、家乡和祖国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

小学时候的我一直很优秀,到了初中和高中,虽然自己并不是班里最优秀的,但是我一如既往地刻苦拼搏,当然,我也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如今昔日好友们已四处奔波。我时常会想起他们,朋友突然的一个电话,总会另自己兴奋不已,久久不能忘怀,因为我们有过同一个梦想——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收获每一个精彩成功的瞬间。在那些岁月里,我们曾一起呐喊我们的青春,一起挥汗高考的考场,在千军万马里杀出一条金榜题名的成功之路。我的高中是在上林中学读的,印象最深的是每年一次的校运会,同学们在本班的大本营里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加油鼓劲,场面十分令人激动。每一次我都会踊跃参加田径比赛,看着朋友们在旁边为我呐喊助威,我卯足了劲往前冲,跑步是我的强项,因此每次我总能轻易地拿到前三名,为班级争光。上中母校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浓郁的草木,高大上的科技楼,和蔼的饭堂阿姨,严厉的班主任······当时的自己对枯燥乏味的高中生活有点厌倦,但离开母校越久,那些往事想起来越有亲切感。这大概是每一个离家的孩子都会有的感觉吧。

经过高中三年的奋力拼搏,在高考中我取得了让自己满意的成绩,顺利地进入广西师范大学继续完成我的大学梦。在大学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有各种社团活动,各种竞技比赛,充满了机遇,让你去充分发展自己,表现自己。在社团里,我担任副部长,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协调处理好同学们的关系,带领同学们做好每一个活动。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去处理问题,如何跟他人相处得更好。当然,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于是图书馆就成了我经常去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机械专业比较难学,所以我下了比别人更大的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一学年中,我的成绩排在全班第三。此外,我还努力地去做兼职,不只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还为了多接触社会,积累实践经验。只有在大学里多学点有用的东西,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才有可能站稳脚跟,少一点挫败。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经验交流下一篇:java注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