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验日记(精选8篇)
小学体验日记 篇1
清明节小长假里,我和舅舅去了菏泽的欢乐谷,体验了从未感受到的‘刺激’。
那天一到欢乐谷,我立刻拉着舅舅冲进了门,开始寻找那些惊险的游乐设施。我发现在一个游乐设施门口前队伍曲曲折折,有很多游客在等候,我二话不说,立刻拉着舅舅去向排队的地方买票。
当‘太阳神车’启动了,游客们坐在‘盘子’里随着一根“长臂”摆来摆去,而盘子在摆动的同时还在自转!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大,“长臂”摆动的幅度甚至超过了与地面平行的角度,也就是说,这时游客们已经“躺”在空中了!当我看到这一幕,我吸了吸口水,“不会吧,这么恐怖……”我不要上去,啊!我这时差点喊出来。
“盘子”渐渐下降,我的心也逐渐平静了下来。
回头看一看那个大大的“盘子”,尽管腿还是有点软,但我还是挺过去了。
清明节假期过得真有意义。
小学体验日记 篇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传统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 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是被教会, 而不是自己学会, 更不用说学生自己会学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而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 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体验式学习则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实践活动, 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 在实践体验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教师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 组织学生以熟悉的生活案例作为探究背景, 通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学中始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改变了以前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情况。同时, 知识体验除了感官参与活动外, 还需要猜想、类比、分析、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阐述中, 使用了“经历 (感受) 、体验 (体会) 、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动词, 并且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经历、体验”, 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过程的目标之一, 突出了教师要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基础上, 让他们亲身去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 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数学, 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从而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的就是“躬行”, 也就是在亲身经历中体验, 即个体体验在激活理解、吸收、掌握知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既顺应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要求, 又是实现新课标的需要, 也是改革传统教学的必然。
二、体验学习的内容选择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究竟让学生体验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通过半年来的相关学习, 结合自己的研究尝试, 认为体验式学习应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 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 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 让学生经历一翻曲折的道路, 由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一系列活动, 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生探索、发现的关键时刻,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 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如《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课中, 我先请每一位学生从材料袋中取出一根细吸管, 问:“你们能将这根细吸管剪成三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吗?”此时学生信心十足, 纷纷行动起来。过了一会儿, 有的如愿以偿围成三角形, 有的则围不起来。这时, 我笑着说:“看来不是随随便便剪成三段就可以围成三角形的, 这里面肯定隐藏着什么秘密, 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由没有围成三角形而产生“为什么围不成”的疑问, 引起探究体验的需要。再通过动态演示两根小棒“斜摆”的活动, 使学生感受到围不成的原因在于“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小棒”, 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上。接着引导学生猜测“两根小棒长度之和与第三根小棒存在什么关系时才能围成三角形”。最后, 通过操作测量, 用数据说明“任意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 能围成三角形”这一事实。这个过程, 曲曲折折, 层层推进, “引人入胜”, 学生的体验自然很不一般。
2. 体验数学知识, 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王国中, 很多知识与知识、概念与概念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也有的是逐步发展的, 如整除与除尽, 加法与减法, 加法与乘法, 减法与除法, 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等等。只有学生对这些关系有了体验, 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和概念, 才会更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概念。比如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中, 教师就应让学生体验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 其它的图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来求面积, 以此加深学生的自我体验。
3. 体验数和运算的意义与方法的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 感受数的意义。传统的数学运算的教学目标只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 形成计算技能。我们认为数学运算的教学应跳出技能框框, 不能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 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运算的意义与方法价值。如我在教学《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把你的几种不同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算法交流, 出现了以下几种不同的算法。
师:你喜欢哪一种, 说说你的理由。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反馈时学生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 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样便把学生置身于自己喜欢的学习情境中, 在展示自己算法的过程中, 学生体验到了自己的方法的局限性, 同时学习到了同学们更多的方法, 从而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4. 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价值。
猜测与验证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猜想不是凭空捏造, 验证也不是走过场。不同的学生用各自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时就会以一种全新的意义融入学习之中。这就说明了体验的过程并不仅仅是学生的操练, 还是学生产生新的思考, 并把这种思考提升为一种数学方法的过程。一个数学问题通常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在小学阶段我们鼓励多样化的思考方法, 是指鼓励学生主动设计、使用和讨论所开发的方法, 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价值。但在解决某一数学问题时, 我们必须从中选择最佳算法。这一过程不只是学生对基本方法的理解, 更多的是让学生形成对不同方法的价值取向。因此,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开发、比较多种思考方法, 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 而且是学习各种标准算法的全程体验。
当然, 除了让学生体验以上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外, 还包括体验数学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等,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各种体验的互补与揉合。
三、体验学习的主要途径
1. 唤醒生活体验, 创设问题情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建构主义的研究也表明, 所有的知识都是从情景和活动中产生的, 而人类的很多学习是在真实的活动和社会性的互动中发生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设计和日常生活相似的情境和活动, 就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创设生活情景呢?我认为首先应从众多的生活情景中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 最好是学生生活中真实发生的生活情景, 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设生活情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一个游戏、一段视频、一组材料等, 只要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的情景, 就是好情景。教师在创设生活情景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生活情景的选择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并有利于教学中落实重点和突破难点。二是一定要选择适应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征的真实生活材料。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
师:“我准备购买一套新房, 请同学们替老师想想:首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为我出谋划策。”生:“要知道房价, 考察地理位置, 交通情况, 了解优惠政策, 可使用面积, 小区物业管理, 等等。”我让学生将已有知识“串联”, 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又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为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 创设了一个热烈的学习氛围, 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引发了学生的探讨。接下来我又顺势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房子买好以后, 为了美观和舒适, 我准备进行装修 (大屏幕出示各种室内装修图片) 。你有什么信息可以提供给我?”由学生介绍高明木地板的市场调查情况。我诚恳地问学生:“我最好选择哪一种木地板?为什么?你能用数据说明吗?”然后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探讨, 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如果仅仅让学生计算面积, 就只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而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技能并没有帮助, 反而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 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得不到提高。只有将生活情境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
2. 开展数学游戏活动, 借助表象体验感悟。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事物的兴趣, 同时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非常容易转移。我在教学中大胆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开展竞赛等这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旨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自愿投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学习“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 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 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 应站成一圆圈才公平, 更好地体会到了“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又如, 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行为跟进式研究中, 我先创设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 让学生感知体积。可是学生凭借自己的眼睛观察, 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体积单位。接着我又创设了游戏情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积:三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塑料盒, 分别用大小不等的小正方体填, 看谁先把塑料盒填满。三位同学争先恐后, 其他同学一边观战一边预测活动结果, 随后我宣布了比赛结果, 比赛的同学不满意, 其他同学也各抒己见, 发表感想, 在争论声中总结出了比赛结果的原因, 体会到了物体占有空间的表象, 而且物体体积有大有小。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中体验和感悟。
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我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表演, 让学生通过使用角色语言、模拟角色行为、遵从角色规范而促进对事物的认知、理解。例如, 教学“年、月、日”时, 让学生扮演电视节目主持人, 在“极限联想”中引入课题。在相遇问题中, 学生对“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相遇”、“相距”等一些词语较难理解, 让他们扮演一下问题中的角色, 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些词语, 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4. 积极回归生活实践, 体验数学问题解决。
(1) 学生们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既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又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学生建立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概念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一找自己身上、教室里和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平方米有多大, 再用手在空中画一画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还可请学生做一个实验, 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上站人, 看一看到底能站多少个人, 进一步加深对1平方米大小的印象。之后, 再让学生估计一下教室的地面大概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 体验数学的魅力,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后, 为了让学生了解面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了解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面积, 教师可用课件屏幕显示:学校的总面积、操场的面积等, 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我们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生活中去, 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2)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纠错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精确和美妙。例如:学了计量单位后, 我设计了改错题:“今天早晨9点钟, 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 用5小时很快刷牙, 3秒钟洗完脸, 然后吃了早餐, 背上2克重的书包, 飞快地向400千米的学校跑去, 速度达到每小时10米。在路上, 我碰到55克重的小胖子阿六。来到教室, 我马上拿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2米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学生在实际的改错中, 加深了对这些计量单位的理解。
总之, 体验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 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 在体验中思考, 在思考中创造, 在创造中发展, 使数学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尧城.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维忠.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吴卫东.对体验数学的理性思考[J].教学月刊 (小学版) , 2002, (7) .
[4]廖志凌.浅谈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 2007, (12) .
例谈体验日记系列的魅力 篇3
一
在体验日记展示评比时,许多学生谈了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
杨帆:今年寒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美丽的云南,到那儿没几天,我就被当地的风俗习惯深深吸引住了。无论是当地人的衣食起居,还是民族风情都使我这颗好奇的心蠢蠢欲动,于是,我便当即决定要好好地研究一下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强煜杰:我的研究内容是在平常的一件事中得来的。那是寒假中的一天,我陪妈妈一起去逛商店,在一个十字路口处我们的车被红灯给拦了下来。当红灯变成黄灯又紧接着变成绿灯的时候,妈妈又一次把熄火的车发动了。可是绿灯在亮了几秒钟以后,我们的车才行驶起来。我一下子就纳闷了。于是,我就把这个当作问题给写了下来。
蒋明仪:“妈妈的衣着”这个题目看似平淡无奇,但我却偏要选这个题目。因为我认为妈妈的衣着十分时尚、大方、得体,我希望让更多正为穿什么衣服发愁的人从妈妈的身上得到启示,不用再为穿什么衣服担心了。
朱凌羽:经过我的深思熟虑以后,决定研究“妈妈的心情”。为什么研究这个主题呢?因为我想要通过这个途径了解一下妈妈,可以更好地与她沟通。此外,我还想知道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比如说:妈妈的心情变化是否有规律?在不同天气的日子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
我们清晰地发现: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以来,对习作教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原因在于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设计此项作业的目的,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有目的、更细致地去关注生活,寻找更丰富的习作素材,在记录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习作能力。因此,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理念:从研究项目的确定就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确定,活动的过程更是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项活动的成功开展,让我看到学生眼里的生活世界,更让我体会到:学生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创造,大人们应该多给他们一点自由。如若像这样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他们会还给我们更广阔的天空。
二
读他们的日记,感到不仅习作素材丰富,学生语言流畅,更让我欣喜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多方面全方位的成长。请看方天烨同学的系列日记:
掌印的学问1月23日 星期一
今天下午,我就在苦思冥想:老师布置的小课题实践作业,我研究什么呢?老师是说过可以从身边的小事中选择,可细细想想,身边要研究的东西可真多,如爸爸的心情、妈妈的穿着、冬天的水果……无意间,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为《天使的掌印》,“掌印”二字吸引了我的眼球。在电视里,经常看到摁手印,我想肯定有科学依据,我能不能也来研究一下人的掌印呢?但研究谁的掌印,又怎么研究呢?我请教了妈妈。妈妈启发我,可以研究我们家族的掌印,并嘱咐我先把我们一家人的掌印取下来,再比较一下,我真为有这样聪明的妈妈自豪。
学生并非白纸一张,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让他们知道:研究的主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而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是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
采撷掌印(1)1月25日 星期三
为了给采撷掌印做好准备,我去超市买了雪白厚实的铅画纸和一瓶墨汁。晚饭过后,我郑重地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宣布,我要获取你们的手掌印做科学研究,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配合。他们对我这个家中的“小皇帝”向来是言听计从的,便笑着围在书桌边等我下达指令。我先开始示范,一本正经地用毛笔把漆黑的墨汁涂满右掌,就朝摊在桌上的铅画纸摁了下去。哇,漆黑一团,外加五个小指团。妈妈看了乐了,说“这哪是手掌印?跟熊掌印还差不多!看我的。”说着,她用毛笔把右手掌涂黑,然后轻轻地在旁边的一张废纸上摁了一下,她边摁边说:“因为墨汁不是印泥,容易化,所以一次不能涂得太多。”接着,她伸展开五指在我准备的铅画纸上重重地摁了一下。哇!妈妈的掌印清晰地留在了纸上。接着爸爸、爷爷、奶奶也把掌印留了下来,当然,我又重新摁了一次。真没想到留个掌印还有学问哩。
当我正在写这篇日记的时候,妈妈走过来悄声问我:你想研究谁的掌印,怎么研究?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她提醒我:既然是家族的掌印,可别忘了去获取叔叔与姑姑的掌印。
采撷掌印(2)1月26日 星期四
今天一天可真辛苦,我跑了叔叔与姑姑家。幸好是年底,叔叔与姑姑都已放假在家,所以我的采撷掌印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一听说我要研究他们的掌印,他们都乐呵呵地配合我,把自己的掌印留在了我带去的铅画纸上。回到家时,已是华灯齐放了。真累,明天再把收集到的掌印拿出来观察比较吧!
采撷研究样本,是做好观察研究的重要基础。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方天烨在采撷掌印的过程中,体验着研究工作的辛苦与喜悦。
观察掌印(3)1月27日 星期五
一吃过早饭,我就把收集到的掌印摊在桌上,观察起来。面对着大大小小的掌印,我可犯愁了,因为一时的疏忽,没在掌印的下面写上名字做上记号,一时很难辨认清楚是谁的掌印,除了从大小上可以大致地分成三类:爷爷、爸爸、叔叔、姑父;奶奶、妈妈、姑姑、婶婶;我。除了我的,其他人的,很难区分确认。怎么办呢?看来,我还得重新做一次。
吃晚饭时,爸爸问起我研究的事,我把苦恼告诉了他。爸爸建议:不需要再采撷掌印了,不妨先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家里人的手掌,然后与收集的掌印一一对号入座就行了。我真佩服爸爸,这种办法简单易行。说干就干,我便拉过爸爸的手掌端详了起来,很快就在铅画纸上找到对应的掌印。因为爸爸是个技术员,经常在键盘上工作,他的手指特别有力,留下的掌印拇指处显得重,纹路不是那么清晰,同时那里似乎还有老茧。接着,我又跑到爷爷、奶奶的房间,仔细观察爷爷、奶奶的手掌,很快就从两类大人们的手掌印里区分了出来,因为他们的掌印纹路更加模糊。紧接着,我用同样的方式找到了妈妈的掌印,余下的就是叔叔与姑姑的掌印了。用这种排除的方法真好!
观察掌印(4)1月28日 星期六
掌印究竟能说明什么问题呢?今天我又一次拿出来仔细观察。在妈妈的建议下,我做了几次比较,发现了:一、 爸爸与爷爷有很多相似,叔叔、姑姑的掌印纹路与奶奶的相似,而我的掌印纹路与妈妈的很相似,于是我认为,掌印的纹路与遗传有关;二、 我的掌印纹路最清晰,接下来是姑姑,最模糊的是爷爷,其次是奶奶,于是我认为,掌印的纹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模糊;三、爸爸与叔叔虽然年龄只差两岁,但他们的掌印也是有区别的:爸爸指尖的纹路比较模糊,而叔叔是手掌的纹路不够清晰,因为叔叔是厂里的机修工,经常要用手搬重家伙。妈妈与姑姑也相差两岁,但姑姑的掌印要比妈妈的清晰多了,因为姑姑是会计,很少干家务活,而妈妈经常外出办事要开车抓方向盘,而且回家后还要干很多的家务活。看来,掌印还与从事工作有一定的联系。哈哈,想不到掌印里蕴含着这么多知识。
观察是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方天烨同学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展的观察研究活动,既让她获得了有关掌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比较研究的方法。虽然她不会明白,这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但亲身的体验让她认识了这种方法的好处。相信,这种方法对她的终身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影响。
三
这种体验日记是不是受到学生的欢迎呢?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学生。请看下面几位学生的反思交流片段:
叶依依——“这是麻烦而有意思的事”,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让我哭笑不得的事:我为了保证关于春节体验日记的新颖有趣,便在电脑上把找到的资料改了又改。奶奶见了,就说我在玩游戏,我没有对她解释。她就等爸爸妈妈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接着,我就只能放下作业,马上对爸爸妈妈解释,再由他们对奶奶解释。哎,这可真麻烦啊!不过,现在想起来还真有意思!因为在这次的研究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我只了解到了一些我以前完全不懂或似懂非懂的知识,仅这一点“皮毛”却让我为中华民族的想象力和智慧深深地折服,我也知道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都太少了,应该多涉猎一些书,这对我的成长会有更大的帮助。
杨 帆——我非常喜欢写这种日记,因为这种日记你不用担心内容问题,它会让你只恨日记纸太少。其次,它可以提高我们写日记的兴趣,不会让你产生那种看见日记就烦的情趣。我还想给大家提一个建议,我们不妨把这些日记藏好,当你长大以后再来看它们的时候,一定会很有意思的。
朱凌羽——“我建议提供更多选题”。我写的“妈妈的心情”系列日记受到了许多人的好评。但是,我不会骄傲,而会更加努力地做好今后的体验研究,争取使自己的习作水平更上一层楼。不过,我还想对蔡老师提个建议:为了避免有些同学在定题目时迷失方向,老师最好能给我们更多的选题。当然选题必须贴近生活,这样能使我们把所见、所闻、所想融入日记里,才能使今后习作更真实,更有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兴趣而生的热情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听学生的反思交流,更增强了我继续组织学生开展体验研究活动的信心,因为一、 学生们自主研究与撰写日记的热情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了,他们有话可写,感到过程有意义,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增长;二、 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写作水平的热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了。他们自觉地要多读书,需要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三、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体验研究引导学生开展日记撰写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学生写作之源,还在于增强了学生写作之情,更在于培育了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之心。
小学生日记300字:快乐体验 篇4
虽然今天的天淅沥沥地下着毛毛雨,但是我的心情是非常快乐的,因为学校组织我们去Do都城快乐体验呢!
我们坐上大客车,大家有说有笑,有的同学已经去过,在给大家说她上次玩得很开心,有的同学在安静地看车外的风景,我没去过Do都城,心里在想:车子呀!你快点走,快点带我去那体验吧!果然,一会儿就到了Do都城,我们便自由寻找自己体验的项目,这里的工作可真多啊!航空学校、汽车维修4S店、公安辑毒„„ 我拿起地图,首先蹦蹦跳跳地来走到公安辑毒那,这时,从门里出来了一位穿着警察衣服的阿姨,她对我们和蔼地说:“你们在这里等我一下。”说完,她就跑到一个暗房里,一切准备就绪就把我们叫了进去,穿上警衣,戴上警帽,啊!一个个都那么英俊、威武。“欢迎你们成为辑毒民警!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毒?”我立刻回答:“鸦片。”“大麻。”“冰毒。”“摇头丸。”“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对,你们讲的都很正确。”接着警察阿姨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吸毒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去暗房,找到:冰毒、摇头丸、鸦片。我们三个小组争分夺秒,翻床搜、开锁找、搬柜寻,终于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拿到了7元都币。
接着我去了火灾现场体验。‘轰’的一声,猛烈的火发疯似的燃烧,‘嗖嗖嗖’我用一个水枪射出了‘水龙’,可‘火龙’好像不怕“水龙”,任凭我怎么努力,总是这边灭了,那边又燃起来,怎么办呢?“对!搬救兵!”这是我的一个聪明的想法吧!于是,我找了几个小伙伴,分2队,3人一组,左右夹击,渐渐地,“火龙”有点吃不消我们的“水龙”,经过我们的齐心协力,“水龙”成胜追击,打败了“火龙”。“耶!我们胜利了!”大家喜笑颜开。
我辛辛苦苦赚了40元,用了8元,买了一个草莓加果酱的冰激凌,慰劳慰劳自己,吃着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果实,别提有多开心了!
比如世界体验日记 篇5
比如世界是一个儿童职业体验馆,进入比如世界后,可以看到一个儿童的世界,宛如一个小人国。这里有各式各样的职业正在等着我们去体验。
我先去体验了建筑师,在那儿有各式各样的建筑材料,砖、瓦等建筑材料(其实是积木),我和小伙伴们七手八脚的拿起砖来,开始砌墙,阿姨提醒我们,垒的层数不能超过十层,并且要看谁垒的又快又好、又有创意,还要坚固。不一会儿,我和小伙伴们就把一个又高又大、又结实、又漂亮的楼房盖好了。我们都累出了汗,虽然很辛苦,但看到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很高兴。我们每人都获得了十五元的工资。
我又去体验了护卫,我们先换上制服,然后阿姨给我们分配任务,我担任副队长,需要保管好钱箱。我和队长,还有三个荷枪实弹的大枪手以及两个小枪手,一起去比如银行押送钱币。到了比如银行以后,三个大枪手在门口保卫,另两个小枪手和我以及队长一起进入银行取
钱币。我们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每人得到十元工资。
我还去体验了法院的工作,在这里我担任的是被告方的律师。经过一番激烈的法庭辩论,我成功的为被告减少了二百元的赔偿费。我认为我还是一个成功的律师。在这场法院判决中,我获得了二十元的报酬。
比如世界还有候机大厅、消防署、警察总督、巧克力屋、邮局、税务局、甜品店、闪秀T台……等等体验项目,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通过一天的劳动,我挣得一百一十五元,我用七十元买了一个彩虹圈,这上面有一个笑脸,我把它送给了妈妈,希望妈妈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我用十元去体验了做巧克力,剩下的我去税务局交税了。
消防安全体验日记 篇6
天气:
星期:
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火灾发生,在损失我们财产的同时,也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安全,它像一只巨大的吸血鬼,吞噬着我们的一切,而为了防止这种灾难的发生,首先应消除火灾隐患,但有时是意外发生,就需要我们具备有逃生自救能力。
为响应教育局,学校的宣传,今天,我们在家里举行了一次小小的家庭火灾演练。
我画了一张家里的平面地图,在门的地方画了一个小小的“十”字,表示那里是逃生出口,在窗户,阳台的地方画上红色的叉叉,表示当火灾发生时不能因着急而从这些地方逃走,生命是最重要的;在每个房间,我都画了两条通往门的逃生通道,一条是通过房门的,但如果房门被大火,浓烟堵住时,就可以从窗户通往阳台到大门逃出。
画好这份地图,我拿给爸爸妈妈(家庭成员)看,让他们了解了家里的主要逃生通道。
我和爸爸妈妈确定好就以楼下的______(某地)为会合点,在那里见面。这样,我们计划好了逃生方法。
闹钟的声音响起,好像就是那只大大的吸血鬼来了,我的心弦绷紧了。我先把房门关上,拿起被子堵住门缝,然后拿枕巾,从书桌上的花瓶,往外倒出水在枕巾上,捂住口鼻,打开窗户从原先设定好的房间的另一条逃生通道逃生。到门口时,我看见爸爸妈妈,他们同我一样,用毛巾捂住口鼻,爸爸为我和妈妈让开了一条通道,我先弯着腰通往楼梯跑下楼,到____(会和地点)等爸爸妈妈,等了一会儿,妈妈到了,接着是爸爸。
我们见了面,拿开一直捂着口鼻的毛巾,对视着笑了,互相击掌表示演练成功。
通过这次演练,我知道了做好火灾逃生的预备工作是多么重要。天灾无情,生命是最重要的,而这次练习,巩固了我和家人的防火意识,也锻炼了我的逃生技能。
这次演练,让我受益匪浅。
发生火灾时,如果被大火围困,特别是被围困在楼上时,在拨打了119报警电话后,我们应千方百计设法自救。具体做法如下:
发生火灾赶紧逃
如火势不大,可浸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出去。此时,要当机立断,切不可犹豫不决,以免火势越烧越大,错过逃生时机。身处烟雾捂口鼻
若被困周围烟雾很大,这可比火更为可怕。因为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果不加防备,就会被有毒有害烟气熏倒,这往往是火灾事故中死亡率最高的原因(约占95%以上)。如果一定要冲出烟雾区,必须用湿毛巾等捂住鼻嘴,尽可能地猫腰贴地跑出,这样才能减少烟气的吸入量,以免中毒倒下。
观察周围找生机
如果建筑物有避难房、疏散楼梯的,可以先躲进避难房或由疏散楼梯撤至安全地方。如多层建筑物火灾,楼梯已被烧断,或者火势已相当猛烈时,可以利用房屋的老虎窗、阳台、下水管道或其他可以接地牢固的物件逃生。
跳楼逃生有技巧
如生命受到威胁,又无逃生之路时,可以用绳索或将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一端拴在固定物件上,再顺着绳索或布条滑下。
如果万分情急决定跳楼出逃时,可先往地下抛出一些衣物棉被等,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落高度,并尽力保持双脚着地,尽可能地保全性命。
如处在较高楼层,且又无法采取跳楼逃生的办法时,可在室内,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如有条件,尽可能向门窗上浇水以缓火势蔓延。这时,要采取一切办法(如可用打电话,抛物件等办法)向楼下的人发出求救信号,以赢得救援的机会。
危难见真情,在处于火场生死关头,更要发扬互助和奉献精神,尽力帮助老、幼、妇、弱者优先疏散。千万不能惊恐失措,无序夺路。
逃命切忌进电梯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处在高层建筑火灾时,如果不是消防专用电梯,绝对不能进电梯逃生。因为这时的电梯电源随时有可能被切断,并且电梯通道往往在发生火灾时首先成为烟雾的袭击部位而成烟道
高楼火灾的自救方法
一旦发生火灾,要临危不惧,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想办法就地灭火。如用水浇、用湿棉被覆盖等,如果不能马上扑灭,火势就会越烧越旺,人就有被火围困的危险,这时应该设法脱险。有时楼房内着火,楼梯未着火,但浓烟往往朝楼梯间灌,楼上的人容易产生错觉,认为楼梯已被切断,没有退路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楼梯并未着火,完全可以设法夺路而出。如果被烟呛得透不过气来,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贴近楼板或干脆跑走。即使楼梯被火焰封住了,在别无出路时,也可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及早迅速冲出去。如果楼梯确已被火烧断,身临绝境时也应冷静地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楼梯可走,是否可以从屋顶或阳台上转移,是否可以借用水管、竹竿或绳子等滑下来,可不可以进行逐级跳越而下等等。只要多动脑筋,一般还是可以找到解救的办法的。
如果有小孩、老人、病人等被围困在楼上,更应及早抢救,如用被子、毛毯、棉袄等物包扎好。有绳子用绳子,没有绳子用撕裂的被单结起,沿绳子滑下,或掷于阳台、屋面上等等,争取尽快脱险。
呼救,也是一种主要的解救办法,被火围困的人没有办法出来,周围群众听到呼救,也会设法抢救,或报告消防队来抢救。
高楼火灾的逃生方法
①如果所处楼层已经着火,楼梯尚未封死,火势不十分猛烈,可以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下楼或者进入疏散楼梯再撤到安全地带。从过道里逃生,要猫着腰,紧贴墙壁,头部尽可能贴近地面行走。逃离火场时,带孩子的人要把孩子抱着走,不能拉着孩子跑。
②如果楼梯被封死或者火势难以控制,要离开危险性较大的房间,向离火源较远的阳台、厕所、浴室等地方躲避。在离开房间时,应及时关闭身后的门窗,这样可以延缓火势的追逼,赢得更多的逃生时间。撤离房间时,如果门已经发热,则不能打开房门,否则烟和火会窜进房间。
③可将绳子或衣服、皮带、床单、窗帘、被面等撕成条状连接起来当做救生绳,下滑到没有起火的楼层再视情况逃生;也可利用建筑物外墙上的下水管、避雷线等逐层下降至未着火楼层或地面逃生。以上方法不适合年龄小、年纪大、病人或行动不便的人。
如果居住在二、三层,实在需要跳楼自救的话,可先向地面抛棉被等物,然后用双手攀着窗台往下滑,尽量缩小跳楼的高度,并尽量做到双脚先落地,减轻受伤程度。人从10米以上高处跳下,生还的希望极小。因此,遇上火灾切勿轻易跳楼。
④在高层建筑的火灾中,最危险的恐怕要算是各种竖井了,如电梯竖井、管道竖井、楼梯竖井等等。这些竖井通常是从上到下一贯到底,并在各层楼都有开口。当大楼某一层发生火灾时,这些竖井就像一个个“烟囱”,烟雾通过它迅速蔓延到各层的走道、楼梯间、房间里,使人惊恐万分。同时,它们还能像烟囱那样增加冷热空气的对流,使火势加剧,出现垂直跳跃式火势,使消防人员难以预料火灾的发展趋势,给灭火增加了困难。此外,在高层建筑中,还有各种横向管(如冷暖风管等),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也会通过它们向四周扩展。
⑤发出信号,等待救援
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初探 篇7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实践证明, 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 他对学习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 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传授者, 应站在培养学生思维的高度, 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 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 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 尽量对学生少些暗示、干预。如, 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 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 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发现, 在自主探究中体验, 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 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 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 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 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实践证明, 通过实践活动, 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
比如, 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前, 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在上课时用, 远比带上现成的钟表来学习效果好得多。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 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 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特别好。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 能够搭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 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 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 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 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 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 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如, 简便运算“125-98”, 可让学生利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 元零钱, 买一件98 元的上衣, 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 元给营业员, 营业员找给他2 元, 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 元。这样教学, 学生不仅轻松地理解了“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 还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体验中思考, 锻炼思维, 在思考中创造, 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 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 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 课堂上思路畅通, 热情高涨, 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 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 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 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 获得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 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与学生共同“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体验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经验 素质教育
在学生的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促使学生发展。在教学中,如果老师简单显浅地提问,学生在不理解老师提问目的和问题重要性的情况下,就会因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从面严重抑制了他们的探究热情;相反,如果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景,使学生能直觉地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思维也就被激活,这样,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1.1 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借助童话故事导入新课是低年级教学常用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小猫吃鱼”时,联系前面讲过的“小猫钓鱼”一课,设置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话说小猫一家去钓鱼,当时没有钓到鱼的猫弟弟今天认真钓鱼,结果钓了好几条(边说边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正准备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呢!学生一听小猫钓鱼的后续故事小猫吃鱼,都瞪大了好奇的双眼。趁热打铁,让学生数数有几条鱼(一共3条)课件动态演示小猫吃掉一条,设问:“还剩几条?”再演示吃掉一条……把从3到0的变化过程逐步演示出来,让学生形象地体验了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
1.2 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
陶行知先生是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可见,通过实际操作,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自主探索,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固化新知识的一个有意义的过程。正如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的:“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分行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新生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之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
3、互动交流,体验数学的丰富多彩
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感悟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老师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如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中体验,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
4、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应有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老师既应该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更应该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不定期的愉悦和成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学习“圆的认识”后,组织学生对“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生活问题作深入探讨,引导学生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后,引导学生计算沙堆、稻谷堆的体积和重量;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学习“统计图表”后,指导学生收集家中的各种发票,了解收入支出情况,经过加工整理,制作季度收支出情况的统计图等等。
5、有效评价,体验数学的学习快乐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对予以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体验“我想学”。教学实践证明: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表扬与批评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应循循善诱,多鼓励、少批评,如多些说“再想想,相信你能行”、“你的回答太精彩了”、“你的回答真有创意”……,只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处主学习的培养。
【小学体验日记】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体验教学07-19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07-29
小学体验学校作文范文11-09
小学体育体验性学习07-24
小学生数学情感体验08-30
东坝小学体验式惩罚制度05-17
小学体验式德育浅谈09-25
小学数学中的体验教学07-19
小学数学中的体验学习05-15
小学生体验学校作文范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