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乡土情说课稿
浓浓乡土情说课稿 篇1
《浓浓乡土情》——走进水乡天凝
天凝小学
单建萍
一、说教材简析
《浓浓乡土情》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是对小学低年级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俗文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多方面的了解家乡。本课是从天凝方言、建筑、饮食、艺术四个方面让学生全方面了解天凝,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真正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方言、建筑、饮食、艺术,认识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2.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含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难点:理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含义。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具有天凝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图片,并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与调查:关于天凝的一些古建筑,艺术等,重点了解圆通桥与灶头画,让妈妈准备好一个拿手菜带到学校。
五、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选择直观教学法、合作交流法、集体讨论法、活动探究法,因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应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他们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师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六、说学法
本课的学法自主探究法和课前调查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利用《天凝镇镇歌》导入
听完蒋大为的《神奇的地方》,教师问学生:此歌赞美的是哪里?学生会说
天凝。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生长的地方,而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地域特点与文化风采,接着导入新课,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们的家乡—水乡天凝。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说说天凝话
1.首先让学生了解“天凝”名称的由来。
天凝——古名凝溪,因市河 凝溪而名,其间建造了天宁寺,遂以寺名之“天”与溪名之“凝”相合为“天凝”,俗称“天凝庄”。
2.接着来说说“乡音”,采用游戏的形式:老师说方言,让学生用普通话翻译,进行小组比赛。
3.“汤仆”(或者汤仆子)是指 A、火锅 B、水暖袋 C、佣人 D、厨师
4、请找出一个与“夯扮栏滩”词意相同的四字词语____。
5、天凝话“吃点心”中点心的意思是 A、早饭 B、午饭 C、晚饭 D、夜宵
7、我们平时说一个人“搭搭叫”的意思是说他 A、平时说话很小声B、此人人品很好,广受欢迎 C、白痴
8、方言中“娘娘”是称呼 A、妈妈 D、奶奶 C、奶妈 D、干妈
“阿爹”是称呼 A、爸爸 B、爷爷 C、叔伯 D、干爹
11、“弯龙”是一种用来捕捉____的工具。A、黄鳝 B、青蛙 C、野兔子 D、黄鼠狼
12、“拉丝”是 ____.A、一种面 B、一种布料 C、一种食物 D、一种动物
13、“铁搭”是下面哪种农具____.A、锄头 B、镰刀 C、铁犁 D、打洞机器
14、“拆烂污”是指____。A、搞定一件麻烦的事 B、搞砸一件事 C、谈妥生意 D、贪污
15、人称代词“小徘徊”请找出一个同义词____。
16、我们说一个人“变西”是指 A、找死 B、善于
设计意图: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环节通过比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天凝方言与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区别。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趣中学知识、乐中求提高,激发对天凝的热爱之情
三、居民面面观
1.找找家乡的老房子,老照片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建筑”。比如,老师先介绍新疆地区干旱少雨,屋顶就不是人字型,而是平顶。蒙古人游牧民族,蒙古包建成圆形,可以适应任何方向的大风。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家乡的气候、地形、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会说经常下雨,河多。这时,教师进行补充:天凝镇境内地势平坦、水网如织,素有“江南水乡”之美誉。
师:因为这样的地形,使得天凝又有怎样的建筑呢?接着让学生说说平时所见建筑特点。学生说完后,老师再通过图片补充,如出示:天凝弄堂、古桥、廊棚等。
弄堂是天凝古镇的又一特色景观,也是天凝人的命脉。天凝的院落、商号大多临河而建,于是就形成了一条条与河道并行的小巷和街道,谓之弄堂。
并重点介绍古桥—圆通桥。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到,名称是什么?然后说说从爷爷奶奶中知道的关于圆通桥的历史故事。学生说完后,老师用图片补充,让学生欣赏不同角度的圆通桥。
圆通桥,南北走向,单孔石拱桥。据传此桥由天宁寺僧人圆通募建,故名圆通桥。桥全长20米,宽2.8米,南坡18级,北坡19级。桥耳雕有暗八仙图案,天盘石雕如意图案。两侧有对联,左右款式可见“乾隆九年十一月吉旦”和“里人同建”,其它不可辩。
最后,简单出示新天凝的图片,感受社会的进步。
设计意图: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意味着教学仅仅局限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再现与重复,而是一个引导学生展示、交流、研讨的过程。本环节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交流中得到提高,感受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
四、饮食习惯
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大致可分为8个字“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作为嘉善天凝人你品出天凝菜的特点了吗?
先让天凝本土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平时所吃的菜名,教师出示图片补充,如(毛豆烧菱、茭白肉丝、红烧排骨、红烧鱼„„)接着让学生介绍从家里带来爸爸妈妈的拿手菜,相互交换品着吃一吃,也可请班级里非本地的学生烧烧他的家乡特色菜,让学生比较着吃一吃,从而感受到天凝菜以清淡为主,并带点甜味。
吃完以后,老师重点介绍天凝的特色菜:砂锅馄饨鸭。先问问学生谁家做过?妈妈是怎么做的?通过学生课前调查了解,把介绍的权力放给学生。
设计意图:品社的教学要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实际出发,让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本环节通过“尝一尝”这样一个直观的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不同地区菜的特点,并尝到了各位妈妈的美味,激发了学生的一种自豪感。
五、艺术形式
师:各地有各地的饮食,各地也有各地的文化。家乡的艺术形式有哪些? 让 学生介绍搜集,重点介绍天凝灶头画。课前让学生在爷爷奶奶那调查灶头画的一些资料,课上让学生自由发挥,如曾经哪里见过,画了什么,颜色怎样。学生说完后,教师利用图片补充,感受灶头画的内容,如有植物类、动物类、财神类等,也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颜色基本为红、黄、蓝,这样三种吉利色。
六、小结
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天凝人在这神奇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令我们赞叹、佩服。作为新一代的天凝人,我们要饮水思源,从身边事做起,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结尾播放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会唱的让学生跟着唱,激发学生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进行小结,与开头呼应,在歌声也激发了学生对天故乡的热爱之情。
七、说板书:本课的板书主要分四块 乡音: 建筑:桥
饮食:砂锅馄饨鸭 艺术:灶头画
简单明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
【浓浓乡土情说课稿】推荐阅读:
精美门票 浓浓乡情说课稿01-08
《乡土情结》说课稿01-06
绿意浓浓作文11-17
书香浓浓润童心06-03
浓浓的暖意日记07-04
浓浓乡情活动方案08-03
思乡情浓浓作文01-30
《浓浓母爱》300字作文07-06
“浓浓的乡情”节目表演05-31
表达浓浓爱意的诗句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