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乡情”节目表演

2024-05-31

“浓浓的乡情”节目表演(精选9篇)

“浓浓的乡情”节目表演 篇1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全员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感受语文独特的魅力。语文是充满人文性的, 缺乏情感, 缺少感动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学语文就要“披情入文”, 只有情感的投入, 心灵的共鸣才是语文学习的境界, 也才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教益。以“文”为取向的语文教学就是充分挖掘文本的内容与意义, 实现语文科所特有的熏染功能, 培育学生的人格与精神, 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知识, 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一种生命体验的沟通, 一种生命意义的领悟, 而把主观情感移入或灌输到课文中去, 并同课文产生共鸣。人应该是善于记忆的动物。犹太作家伊利·维瑟接受诺贝尔和平奖致辞时说:“记忆的呼唤, 和谨记勿忘的号召, 来自我们历史的根源。”端午节、端午的鸭蛋, 何尝不是我们历史的根源?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就是号召他们对这种传统文化的重视!至少要知道, 端午节、端午的鸭蛋, 它是我们抹不掉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的印记!学生只有在学习语文中得到了平等对话的机会, 在主客敞开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了自身的意义, 体会到了一种充满快乐、痛苦、激动的感动和战栗, 语文教学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条道路。在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时, 我就以“情感熏陶、心灵对话”的教学理念试图引领学生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从中体验生活的无穷乐趣, 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浓浓的乡情, 让乡情飘荡在语文课堂的上空。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

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一批历代相传、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已经成为我国法定的假日。课本中有许多文章非常贴近生活, 由生活的细节导入, 让学生发现写文章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它其实是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用心感悟、精心构思, 体会到“生活并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比如, 在导入中, 我首先是让学生回忆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时有哪些风俗, 哪些风俗是特别有地方特色的。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寻找答案。然后, 再学习作者笔下家乡端午节的风俗, 从而引出文章的写作的主体——“端午的鸭蛋”。故事总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讲到端午节吃粽子时, 让学生讲屈原的故事, 学生说的不一定全面, 教师适当补充。这样学生的兴趣全都激发了出来, 课堂中学习效果更好。

我问, 这篇文章是谁写自己过端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吗?学生介绍作者汪曾祺 (1920~1997) , 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发表小说《受戒》《大淖 (nào) 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片段二]

我紧紧扣住学生心中的疑问:作者为什么不写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却偏偏写小小的一枚鸭蛋?步骤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步骤二:分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找寻问题的答案, 并选出小组代表发言人。并比赛哪个小组的讲解精彩、理解准确。步骤二中是实施分材教学的关键, 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 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在这个学习环节会出现分水岭, 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引领。我在聆听学生意见的同时要敏锐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给予思路不畅的学生以及时的点拨和引导。同学阅读讨论后能明确家乡鸭蛋的特点。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个大鸭蛋。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学生:作者先介绍“家乡的端午, 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1) 系百索子; (2) 做香角子; (3) 贴五毒; (4) 贴符; (5) 喝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 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略写的是前几种风俗, 详写的是后两种风俗, 因为后两种与别处可能不一样。七种风俗一笔一笔写来丝毫不乱。 (课件出示各种风俗) 学生:对这些风俗的描绘烘托了“端午”的喜庆气氛, 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另外, 这也是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 还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和谐。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 十分富有地方特色, 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片段三]

我提问为什么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呢?一枚小小的鸭蛋魅力真有这么大吗?播放第二、三段的录音设计思考题: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 并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以“这是______的鸭蛋, 因为______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为句式说一段话。 (1) 名声远播的; (2) 与众不同的; (3) 历史悠久的; (4) 质细而油多的; (5) 吃法多样的; (6) 色彩鲜艳的。通过学生的朗读和造句, 来体会汪曾祺的语言。由两名同学范读, 其他同学画出描写高邮咸鸭蛋特点的语句。从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另外从其他语句中也能体会出浓浓的爱乡之情。

学生一:“鸭多, 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 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

学生二:“我走的地方不少, 所食鸭蛋多矣,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咸鸭蛋, 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 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

学生三:“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 而且‘与有荣焉’。”因为爱屋及乌, 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 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学生四:“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 蛋黄是浅黄的,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 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我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 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 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板书“乡情”。

我又提问:家乡的鸭蛋是如此的美味, 在作者的记忆中, 孩子们在端午节是怎样玩、怎样吃鸭蛋的呢?

学生一:“端午一早, 鸭蛋煮熟了, 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学生二:“挑好了, 装在络子里, 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学生三:“鸭蛋挂了多半天, 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 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 吃了。”

学生四:“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 不把蛋壳碰破。”

学生五:“蛋黄蛋白吃光了, 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 晚上捉了萤火虫来, 装在蛋壳里, 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 好看极了!”

我动情地说;端午的这一天, 是幸福的一天, 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蛋壳, 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透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板书“童心”。

[片段四]

课文结尾, 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有人认为, 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 是赘笔;也有人认为, 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光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 很自然, 很随意, 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你的看法呢?学生自由发挥, 课堂气氛活跃。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 语言也有特色, 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2~5段,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 平淡而有味

学生一:“端午一早, 鸭蛋煮熟了, 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 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 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 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 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 但仔细一想, 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 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学生二:“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 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 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 突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学生:“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 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 有淡淡的幽默

学生:“我走的地方不少, 所食鸭蛋多矣,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咸鸭蛋, 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 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 蛋黄是浅黄色的,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 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 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汪曾祺的语言, 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 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是的, 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 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 又从容舒缓, 富有韵味, 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 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三、教学反思

《端午的鸭蛋》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我在设计导入这一环节时, 改为拉家常和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这样是为了更快的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活跃课堂气氛。从课堂效果来看, 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 踊跃答疑, 这都跟教学第一个环节的设计息息相关。

在教学设计中我放弃了面面俱到的课堂设计, 而是采用了中心问题突破的教学思路。紧紧抓住作者为什么不写端午节其他的习俗, 而选择写了小小的鸭蛋?以小组讨论中心问题的形式, 学生实现从浅层理解到深层理解的转化。我在小组讨论过程中, 一直在巡视并协助学生。并对讨论活动开展好的小组及时表扬肯定, 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落实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分组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 其实每篇课文都有令他们难以理解的地方, 老师选择的突破点是很重要的。充分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真正合作式学习, 实现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

课后, 一个学生激动又兴奋地对我说:老师, 没想到一枚小小的咸鸭蛋就能勾起作者无限的乡情。我听了心头一热, 感觉学生只要用心了、动情了, 也就达到了学习语文的目的了。语文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 但并不像数理化那样有公式、定理、定律可“生搬硬套”, 许多知识是属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隐性知识, 必须靠学生用“心”去感悟、去体验, 而且有些文章读过之后, 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慢慢地感悟, 才会悟到其中的精髓。这种感悟来自于语文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语文本之间的碰撞。学生关注了文本, 并且通过想象, 激活了他自己的生命体验、情感体验。语文课需要感动、需要回味、需要感悟。正像干涸的荒野需要甘霖、冰冻的雪原需要阳光、寂寞的空山需要鸟鸣、平静的大海需要浪花。这种感动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 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碰撞, 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语文课堂教育的最大魅力在于:体现出“人文关怀”“放射出人性光芒”, 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 这才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现行教材的很多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化底蕴, 涵盖的知识范围很广, 很大部分不是为了语文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 而是凝结了民族精神源泉, 渗透到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经典作品, 是要学生汲取精神养料, 积淀人文底蕴的。我们在教学内容确定上不能只把它当做例子来教, 要重视作品的原生价值, 要让学生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进行积淀。我从导入到教学的展开再到拓展延伸紧紧抓住两条线, 既品味语言之美, 又感受民俗文化之魅力, 整堂课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浓浓的乡情 殷殷的期望 篇2

张德江在吉林工作和生活了近30年,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见到家乡的代表,更是倍加亲切。“各位代表,作为吉林人,我今天来看看家乡人,说说家乡话,唠唠家乡嗑。”张德江未改的乡音、亲切的笑容,浓浓的乡情、殷殷的期望,让现场充满温情、暖意融融。

“我是1998年9月离开吉林的,时间过得很快,到现在已经14个年头了。”

在离开家乡工作的10多年里,张德江仍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吉林的变化,關注着家乡的振兴发展。他对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感到非常高兴,他说:“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吉林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经济总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年GDP突破1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感谢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在吉林这块热土上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吉林是个好地方,我没呆够;吉林是个干事业的地方,我没干够;吉林干部群众朴实,我没处够。”张德江对吉林感情深厚,对家乡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也如数家珍:从地理条件看,吉林东部有长白山,中部有丘陵,西部有草原,有江河、有黑土地、有大平原,这么完整的地理地貌在全国也不多见。吉林年平均降水600毫米,基本上雨热同步,非常适宜农业生产。吉林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科教资源、自然资源、产业资源等等, 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谈起吉林今后的工作,张德江提出几点希望。他指出,一是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吉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去年粮食产量突破600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农业不但是全国的经济基础,在吉林更是基础的基础。要继续抓好粮食生产,调整好种植结构,通过农业产业化、玉米深加工、过腹转化等办法,提高粮食附加值。要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农业的基础打得更牢,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全力做好农业这篇大文章,让农民真正富起来,让农村发生大变化。二是大力发展工业。农业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农村繁荣问题,真正解决财政收入、解决就业问题还要靠工业。要做优、做大、做强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吉林工业近年来有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还显得相对薄弱,在工业发展上还要下功夫。特别是一汽要带好头,做强自主品牌,研发新技术,做大零部件产业,拉长汽车产业链条。要大力培养敢闯、敢试的精神,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繁荣,多培育像四平红嘴、延边敖东这样的企业。吉林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比较多,要充分发挥科教优势,积极推进现代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吉林第三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在围绕农业、工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还可以依托长白山文化、朝鲜族文化、一汽文化、闯关东文化、旅游文化等,全力推进吉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浓浓的乡情诗歌 篇3

倾听着鸟语

品味着花香

一泓春水在心里荡漾

走在故乡的小路上

想起她如花的笑容

想起她动人的歌唱

甜甜的思念在天空飞翔

走在故乡的小路上

看着小溪里的倒影

闻着泥土的芬芳

浓浓的乡情在心里流淌

乡情

在我离别的时候

总有一双眼眸

消失在山的尽头

为我把深情挽留

在我回来的时候

也有一双眼眸

把碧蓝碧蓝的天空

沉入我的梦中

此后,每有酒

我只会在这片热土痛饮

让那一阵阵欢笑声

伴着几辈人的回忆

于是爬上山,摘拾淡红的晚霞

添加丰收和珍藏

“浓浓的乡情”语文实践活动总结 篇4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表达思乡情感的课文。又完成了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主题的习作。为了进一步升华孩子们对家乡抚顺的热爱之情,我班开展了“浓浓的乡情”语文实践活动。

一、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充分准备,是开展好活动的关键。

我们在开展这次实践活动时,以调动每个人对故乡的特殊的眷恋之情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走进深入了解家乡的行列,收集大量的资料,这样为学生表现自己爱家乡的热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自己从大量的书籍、网络信息中找到的家乡资料。学生汇报时兴趣盎然,振振有词,听的同学也很有共鸣。而寄托热爱家乡这种情感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在主题策划时,同学们就各抒己见,用朗诵、表演、歌唱、舞蹈、魔术等多种形式表达思乡情。展示时,大家兴致勃勃,形式多样。虽然形式不一样但都表达了大家对家乡浓浓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相信这份痴痴的乡情将陪伴他们到永远。活动开展结束后,我采用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肯定学生的成绩,让他们有成就感,让他们付出的劳动得到更多的赞赏,从而树立自信心,争取下次做得更出色。这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才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二、把准备权交给孩子

以往的活动我都爱上阵,可这次却决定让孩子们自己去做。因为我想在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查找资料的过程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反复排练。一遍遍读诗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把组织权交给孩子

平时我总觉得我很行,爱给他们写一些串联词。可这次有的孩子自告奋勇要承担这项任务,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王月在家长的协助下写好了串联词,并配上了相应的图片。王梦瑶每天中午都带着另外两个小主持人进行排练。一遍遍的彩排,一次次的磨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当天的活动中小主持人配合得天衣无缝。

四、把总结权交给孩子

以往的时候我总在活动结束时说上那么几句,几天也安排了这个环节,可我却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说一说这次活动的准备、筹划、表演的过程中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总结能力。

浓浓故乡情 篇5

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 李海燕 1月26日 星期四 天气晴 来到江南常熟,已经整整三年,爸爸妈妈的工作稳定下来了,我和妹妹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再有什么忧愁的了,一过元旦,我们全家就计划着回老家过年,我急切盼望农历年快快到来…… 终于,我们全家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列车在原野上飞速驰骋,而我的心像插上了翅膀,早就飞回了我日思夜想的故乡,

浓浓故乡情

。 亲,故乡人!甜,故乡水!美,故乡景! 也许此刻,奶奶正站在村头的那棵大枣树下,顺着公路向远处延伸的方向张望着,张望着……累了,奶奶,您就坐下来吧,大枣树下,那条长长的石凳,一定还在吧,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它的模样,厚重,光滑,太阳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石凳上,泛着清幽的光,似乎在诉说着遥远的岁月,

浓浓乡情作文400字 篇6

小时候,我也和现在一样,坐在院子的椅子上乘凉,和外公外婆一起在桂树旁观赏着月亮,但现在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了。

记得以前,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玩。我们在草地上跑,在河里玩玩水,收集彩色的嵌花弹珠,向同伴们炫耀……可现在,面对课本、作业簿的各种压力,再也回不到小时候了。

我也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有名的西湖那儿去玩。在“断桥残雪”旁的堤上,柳树带给我们阴凉,微风带给我们舒适,坐上漂亮的画舫,在船上欣赏风景。“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推开波浪……”歌声在平静的湖面上回荡。我们个个十分开心。

但现在,在磁湖上坐着游船,虽然比西湖更大一点,但是却少了家乡的亲切。

每当过年的时候,外婆总会包各种各样美味的饺子,胡萝卜、青菜、猪肉各种食材在外婆手上飞舞。很晚的`时候,一盘盘热乎乎的饺子上桌了。每当幸运的人吃着饺子,望着嘴里的一元钱硬币,每个人都向他(她)祝贺,所有人都笑呵呵的。

我们也只有过年才能回去,但已经结束了这个习俗。

家乡的一切都十分令人怀念。如果有一台机器可以重放过去,你一定会从头看到尾,先放声大笑,然后失声痛哭。

浓浓故乡情作文 篇7

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静静地想一想自己的`家乡。我的老家变成什么样了?你的亲戚朋友都好吗?家乡的环境和技术是不是越来越好了?我思绪万千,陶醉在对家乡的憧憬中。我回来了,我终于回来了,回到我亲爱的祖国,回到我美丽的家乡。老乡,你没事吧?

下了专机,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哇!这还是老路吗?好宽!与现在相比,前的道路变成了“小版”,沿路种了许多花草树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路上来来往往的车怎么办?我正纳闷呢,一个阿姨笑着跟我说:地上汽车尾气太多污染环境。因此,科学家们专门开发了“飞行空车”,它配备了特殊的发射器和吸收器。它吸入二氧化碳,放出可以净化空气的花朵!“真的吗?神奇!”我等不及要抬头。果然,蓝天上有很多不明飞行物在盘旋。深呼吸,还有茉莉花香!家乡的变化数不胜数,唯一不变的就是地方口音,韵脚,感觉。

走到老河边,河水依旧。看着细细流淌的春天,调皮的小鱼小虾闻到了大地的芬芳,他们的童年突然浮现在我眼前。二十年前,我和朋友一起捉鱼捕虾。他们太有名了,以至于他们抓不到他们。20年前,我和朋友玩水,淋湿了。虽然回到家被我妈骂了一顿,但我还是觉得无比幸福。看着樟树,20多年的风风雨雨,它还是和以前一样绿。我忍不住摸摸它粗糙的树枝。小时候和朋友玩的脚印好像都刻在上面。这里的一切都陪我度过了童年最美好的时光。

我的家乡有我童年的记忆。“龙天宇,切故乡。”读张九龄的诗,我想说:故乡,我爱你,你是我心中最无与伦比的地方!

没有离开家乡,

故乡,是一幅摊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浓浓乡情作文八年级600字 篇8

对于我来说,故乡是一棵枇杷树。那年,我和小伙伴一本正经地种下了这棵枇杷树,常盼着它能早日结果,然后共享美味的果实。如今,我们大了,小树也高了。它伸出百千条臂膀,长出千万片绿叶。瞧,那绿叶丛中一颗颗黄宝石般的枇杷果,不正是我们儿时的纯真誓言吗?

对于我来说,故乡是一片油菜地。春来到,那油菜见风拔节,金黄的油菜花遍地是。远远看去,满田尽带黄金甲,溪边几棵芦苇在风中摇曳,与油菜花俯仰生姿,为金黄的画卷添上了唯美的色彩。走近些瞧,棵棵油菜都弯着腰,翠绿的茎叶迎着暖和的阳光,金黄的花朵露着愉快的笑容,与成群的蜜蜂、蝴蝶相互逗趣。夏天一到,油菜花扑簌簌地落了,那么绝裂又那么不舍,这是花儿对根的眷恋呀。又到春天,又到油菜开花的季节,我多想再次倘徉在油菜地里,闭上眼睛,听蝶语,嗅花香……

对于我来说,故乡是爷爷佝偻的身影。每到回家时刻,您总会早早地伫立在家门口,眺望着我们归来的方向。不管是顶着烈日还是迎着风雪,不管冒着酷热还是伴着严寒,您总会带着期盼而又焦急的眼神对着蜿蜒的小路痴痴凝望……多少年来,我早已习惯,还没进家门,就能看见您那遥远的身影。愿岁月的流水,永远凝固,将您那佝偻的身影,镌刻成永远的雕塑。

故乡是那块翠绿的草地,故乡是那条清澈的小溪,故乡是那片蔚蓝的天空……

元旦适合演什么节目 篇9

1、集体舞

人多的情况下跳集体舞最好不过了,避免一个人的尴尬,还能促进友谊。像兔子舞,小苹果,睫毛弯弯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能够单独跳舞、或数人组合跳舞就更好了,在晚会上来一段舞蹈也是一大亮点。不管是什么舞蹈,国标,街舞都是可以的。

2、小品相声

在这个欢快的节日里,就要有一些欢乐的节目来让大家高兴,选择小品相声最好不过了,每个人都能各展所长,参与其中。语言类节目的话,可以是小品,可以是三句半,总之是能把晚会推向第一个高潮的节目,也就是能和观众互动起来的节目。

3、双簧

和小品相声一样,双簧也是一个适合元旦表演的不错选择,幽默风趣,能调动现场气氛。

4、走秀

小学生走秀很可爱,高年级学生走秀展现青春活力。若是公司汇演,员工走秀也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好选择。

5、歌曲独唱、合唱

可选择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歌曲,或祝福歌曲,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更方便现场互动,不过,若是您能自己作词,做曲,并演唱,那更是一个不错的展现舞台。

6、个人才艺展

会乐器或者舞蹈的人可以进行个人表演,展现自我才艺。

7、魔术表演

学习几个简单的魔术,展示手法的时刻到来了,能够将现场气氛推向新的高潮。

8、互动游戏

上一篇:客服心态培训下一篇:多媒体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