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教学设计_1753

2024-10-22

“搭一搭”教学设计_1753(共7篇)

“搭一搭”教学设计_1753 篇1

“搭一搭”教学设计

(执教者:丘 春

执教班级:金山小学

605班)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搭一搭。(第106—107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力目标: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情感目标: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物体和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学生通过操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本节课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学生对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由前面的观察、辨别到这节课的动手画出,对学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

四、教学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准备。

课件、自制的正方体、方格纸

六、教学过程

1、直截了当,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从正面、上面、右面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将利用5个小正方体来搭一搭,共同学习其中的数学知识。(板书:搭一搭)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设计pk比赛形式:

一、二组为第一大组,三、四组为第二大组,每个获胜的各小组将获3面红旗。下面开始比赛。(1)第一项比赛:画图。

A、让学生仿照小芳的摆法,搭出立体图形,摆后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个队画得又对又快。(可以画在课本上,也可以画在方格纸上。完成了,请用坐姿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①个体活动,每小队展示最快和最慢同学的作品。②老师利用课件展示答案,小组长检查各同学的答案,并汇报出现的问题。

③根据展示、检查的情况,评出获胜队。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发展,要以观察物体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时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过实物的摆来观察可以降低难度,帮助解决问题这一手段、方法】 师:下面进行有创意的画图活动:

B、用5个小立方体搭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并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即“课前小研究”的第一题。)

学生活动:①、小组长主持,每位同学摆出立体图形,并展示画法。②、请小组中每位成员摆法都不同的小组展示。

讨论:刚才我们都是用5个小正方体搭的立体图形,为什么有些看到3个小正方形面?有些看到4个小正方形面呢? 生1:挡住了。

生2: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形状也不同。

师:太棒了!同学们用慧眼观察,用巧手绘画,看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板书:立体图形师:(评出可加分的小组。)

师:接下来敢不敢挑战自己,由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呢?

平面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己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想的,即观察方法上的指导,整个过程由抽象——直观经验——抽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学生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再想一想中完成。】

(2)第二项比赛:搭立体图形。

按从两个不同方向(上面、正面)看到的图形,搭一个用5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请你评判哪个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先思考,再交流,后评判,最后选出获胜队。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真棒!从你们的表现肯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充分的预习让我们更自信,课题更精彩。为自己表现鼓掌!

师:下面,请用你的智慧解答下面的问题。

(3)完成“课前小研究”第2题。(即:“试一试”第一题)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立体图形。(4)完成“试一试”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有意识的体现由抽象(图形)——具体(实物)——抽象(由图形判断)这样一个通过直观手段来解决问题,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问题答案这一不断训练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练一练”

1、2题)

4、全课小结,反思提升。

师:通过观察用5个小正方体搭的立体图形,画出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再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搭出立体图形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提高了同学们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5、激励评价,分享收获。

开心吗!说说你和你的伙伴一节课的表现。

板书设计:

搭一搭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搭一搭”教学设计_1753 篇2

一、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它总是在活动中产生,并伴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而逐步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才能从实践中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学习兴 趣是学习动 机中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学生对数学有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是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教学“搭一搭”,在“提问题搭积木”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 教师故意没完成搭建任务,并让学生帮助自己完成任务。这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就被激发起来了, 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2 .注重参与 ,鼓励学生 积极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教学中,重视思维过程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因为操作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操作前,必须动脑想一想,之后才能动手做一做。操作是手和脑并用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设计适宜的操作活动,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例如,在教学“搭一搭”中,在“提问题搭积木”的第二个环节,先让学生向教师提问,之后学生互相提问。搭积木时,学生的认知由不全面到全面,不成熟到成熟,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由此可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格外重视。

二、 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探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1.在教学情 境中培养 创新意识 。创设良 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看动画、猜谜语、听音乐、玩游戏等进行引入。如,在教学“搭一搭”一课时,笔者以观赏一组漂亮、宏伟的建筑为切入点,引出宽敞明亮的教室是由建筑工人在设计师的指导下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现在我们也当一当建筑师,玩一玩,搭一搭。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教法才 能培养学 生的创新 意识。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和改革的意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更新观念,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故意设计陷阱,让学生出错,之后将错就错,在毫无痕迹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将错误改正。除此之外,还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 再让学生共同探究。本节课虽然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但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在开放的 学习环境 中培养创 新意识。 开放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使其能够愉快地进行探索研究,积极地思考,从而发现问题,产生联想、想象,进而增强创新意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地设计想象空间, 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总之,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承和应用的基础上的, 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过程之中。因此, 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新的时代特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才能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搭一搭(一)》教学设计 篇3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材第1-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并通过比较探索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用9根小棒摆图形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除法的意义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学习数学的好朋友——小棒。围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小棒,那9根小棒最多可以围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1.学生利用小棒实际操作。

2.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3.说说9÷3=3(个),这个算式每个部分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师:数学中还有很多的平面图形,你们想围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呢?

(1)出示: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

(2)小组分工利用9根小棒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成表格。(表格包括几边形、搭几个,还剩几根)

(3)交流:说说你是怎么围的?

2.在分类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根据剩下小棒的根数,把这四种情况分分类,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2)说说剩下的小棒还能围成要围的图形吗?为什么?

(3)以正方形为例,引导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板书规范写法:9÷4=2(个)……1(根)。

(4)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9、4、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小棒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教师板书:余数)

(5)有余除法的读法:9除以4等于2(个)余1(根)。

(6)用算式表示其余的两个。

3.比较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揭题。

观察3个算式和9÷3=3(个)有什么不同?(平均分有剩余)

师:由于平均分有剩余,就出现了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

二、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师:刚刚我们用9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剩余1根。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如果我们一个一个正方形地摆下去,你们想一想最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有剩余,没有剩余)

1.猜一猜,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下几根?

2.摆一摆,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出示要求:

(1)每组都有一个磁板,磁板上有一个数字,这个数是几,就请组长拿出几个小棒。

(2)用小棒在磁板上摆出正方形,看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看有没有剩余,如果有,剩下的小棒也要摆在磁板上。

(3)根据你们摆小棒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

板书:除数 余数

8÷4=2(个)

9÷4=2(个)……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二)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

(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2)反问: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三)练习巩固

1.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2.有一堆小棒,每几根分成一份,分成了5份,还剩4根,这堆小棒可能有几根?把结果填在下面的括号内。( )÷( )=5(个)…4(根)(学生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渗透借助直觀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利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练习,深化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判断下列算式中哪些没有余数,哪些有余数。

15÷7 16÷8 30÷5 13÷6 8÷3 28÷4

(二)□里最大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7…□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搭一搭(一)》教学反思 篇4

(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在搭、画的过程中,积累了关于余数除法的感性经验,为他们建立“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观念打下了基础。

学生从搭到画,再到算式,层层递进,逐渐明白为什么余数要比4小,又为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孩子们的语言描述虽不是那么流畅,那样到位,但都是孩子们通过努力思考得到的感性认识。我们教师就需要适时地捕捉,提炼,共享。

“搭一搭”教学设计_1753 篇5

立足实践活动 发展空间观念

——《搭一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已学过的“从三个方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二年级学习时以观察简单的实物为主,而本册教材是以观察较为抽象的立体图形为主,并要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教材设计了“搭一搭”的两个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学习用上、下、左、右等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活动一是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要求发出指令者认真观察用正确语言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搭立体图形者充分领会指令的意思,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搭要求的图形。活动二是先搭好一个立体图形,然后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然后根据需要尽可能的少提问,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二、教学内容:搭一搭(观察立体图形)

三、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准备:小正方体

五、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训练注意力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根据老师的口令行动起来,好吗?(请两位同学在讲台上表演)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请你摸自己的左耳朵,摸右腿,摸右肩。请你用右手摸右腿,用左手摸右耳朵。

请你用左手指前面,指下面,指后面,指左面„„

(通过做活动游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二)活动二: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哪儿学习呀?我们每天都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那你知道,这些教室都是谁盖起来的吗?

说得好,还有我们的房子,宾馆,饭店等等都是由建筑工人盖起来的,你们知道在盖房子之前要先做什么吗?对,由设计师设计好房子的图纸,比如一共有几层,每个房子间有多大,窗户有几个等等,然后才由建筑工人按图纸去盖,那么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来当设计师和建筑工人,一起来搭一搭,好吗?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2.搭一搭。

老师设计了一栋房子,想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正方体搭一搭,比比哪个同学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来。(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1)先横着放3个。

(2)中间正方体的上面叠上去放一个。

刚才老师出示了几条指令,第一条是什么?第二条呢? 3.再看指令搭正方体。(课件出示)(1)先竖着叠起来放2个。(2)左边放1个。(3)右边再放1个。

摆好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与刚才摆的一样。)对!但我说的指令一样吗?(不一样)第一次是两条指令,第二次是三条指令,如果你是指挥官,你会选择哪一次的指令?为什么?

所以最优秀的设计师要尽可能地用少的指令指挥建筑师,我们看看哪些同学能够做到这一点。现在给每个同学一个机会,你们同桌之间活动,先看清楚要求再动手。(左边的同学先下指令,右边的同学搭,搭好后下指令的同学要判断同桌搭得对吗?搭的同学想想有没有比这更少的指令可以搭出这个图形。然后右边的同学下指令,左边的同学搭。)看清楚了吗?咱们比一比哪两个同学搭的最快,指令最清晰。

(要注意每完成一步都要及时反馈,发现问题立刻纠正。)刚才我发现有两位同学合作得最好,现在我们来请他们展示一下。(在本环节中,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探求积极主动。)(三)活动三: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4.猜一猜。

下面让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比一比谁最聪明。请拿出3个正方体,把多的那一个藏到抽屉里。请你们任意摆一个立体图形,我不看,但我能猜到你摆的是什么?信吗?试一试。赶快搭好,我会提问搭得最快,坐得最好的同学。

(1)你用了几个正方体?(3个)问其他同学:你知道是什么图形了吗?为什么?(2)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体?你们能确定是什么图形了吗?(3)从侧面看是几个正方体?

(随着问题在展示台上展示各种可能的图形。)

回忆一下这个游戏是怎么做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刚才都问了哪几个方面来问问题?(完成板书)

要求问题要从黑板上的几个方面来问,还要注意问题要尽可能的少 再来一次,师搭抽生猜。学生小组内开展游戏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这个游戏?

同桌两人,一个人搭,搭好后要用手遮起来,别让猜的同学看见。一个人猜,要从黑板上的几个方面来问,通过回答,发挥想象,搭出相同的图形。注意两人都要面向黑板,因为面对面搭出的图形的相反的。

师及时参与点拨、指导。反馈:请一组学生上前展示。5.巩固练习。

你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16页的第1题:看完题目后可以开始做了,如果在做题目的过程中感到有困难的,可以拿出正方体进行搭一搭,看一看后再选择。

反馈。你觉得哪个图形是最难的?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个图形。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一起读题后问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吗?(上面看)像这种种关键词语我们可以圈一圈来提醒自己。

小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在本环节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四)实践性作业。

在这节课中我们只用了3块正方体猜一猜。那么如果用更多的正方体去搭立体图形会出现什么情况?请同学们回家后与家长玩这个游戏,看看你最多能用到几块积木?

小学数学《搭一搭》课后练习题 篇6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内)

(1)(2)(3)(4)(5)

(6)(7)(8)(9)(10)

(11)(12)(13)(14)

(15)(16)(17)(18)(19)

(20)(21)(22)(23)(24)

1.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2.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

从右面看到的是()。

3.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4.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5.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6.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7.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8.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9.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10.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11.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12.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13.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14.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15.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16.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17.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18.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19.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20.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21.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22.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

二、回答问题。

1.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块?

2.请画出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正面上面右面

3.同学间的交流:

①一学生用五个小正方块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另一学生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摆出来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想一想,再对照实物看看自己画的对不对。

②一学生根据自己所摆的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出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由另一学生根据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利用小正方块把它再摆出来,然后进行验证。

③再换成六个小正方块试一试。

“搭一搭”教学设计_1753 篇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 “搭一搭”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4)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体验空间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活动中,我们常常要对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在语文课本里就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古诗人苏轼有这样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来说说前两句?生:----师: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处、低处各不相同,这就说明了观

察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怎样?(不同)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观察由三个或四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板书:观察物体----搭一搭 搭建一个由四个立方体组成的图形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它?生-------师板书:观察物体:正面、上面、侧面。师: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我们怎么看才准确?生----师:------注意位置和 视线

师:一起观察大屏幕看看从三个方向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分析)二|探索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能最快完成任务好不好?现在我们进行第一项比赛:请搞清楚要求后再动手!看大屏幕。师在讲台上搭出图形。强调学生先搭图形在画出平面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画出平面图形(正面是、上面、左面)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交流: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

展示作品: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2)观察幻灯提问并小结: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 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 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请你们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搭建出立体图形。出示课件并强调要求。板书:从两个方向的平面图形搭建立体图形

(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上面)

(正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

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三 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正面)

(左面)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4)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 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为

什么搭的不一样吗?(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

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

师:板书不能确定立体形状

接下来再看:

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

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

充分想象。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 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

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出示第三题

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汇报。

师:通过以上两例可得知:板书可确定搭成这个立方体所需正方体数量范围。四:小结:

今天我们掌握了观察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并能画出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根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搭建出符合要求的立方体:明白了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搭立体图虽然不能确定形状但能确定搭这个立体图形所需用正方体的数量范围。五:拓展

上一篇:中国梦 强军梦英语演讲稿下一篇:商务谈判礼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