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呼唤》——散文——修蕊

2024-08-28

《绿色的呼唤》——散文——修蕊(通用7篇)

《绿色的呼唤》——散文——修蕊 篇1

绿 色 的 呼 唤

八(10)班修蕊

在我心灵深处,有个美好的向往,我希望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要让春天的喜悦在我们的心中永驻;夏的荫凉永远给我们带来快意;秋的沉醉永远伴随我们生命的旅途;冬的肃穆永远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要从父辈的手中接过一把磨秃的锄,把一棵棵绿色的生命和我们对这世界的美好祝福一同栽下。

可是,这一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一把把锄变成一把把利斧,随着利斧起落。父辈为我们栽下的幸福倒下了。留下一片片不忍目睹的残骸。幸福倒下了,它并没有呻一吟,也没有控诉,因为它知道,人类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地球累了,它已经无法负荷,世界的人口正在日趋猛增。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已经使今天耕地面积缩小,海洋污染,水量的减少,水土的流失,很多人失去了家园,如果人类再不制止对大自然的开采和破坏,我们将失去我们唯一的家园。

天空不在蔚蓝,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漏洞越来越大,它就像一个魔爪,悄悄地把灾难伸向地球。

地球在痛苦,在流泪,他被一层黑烟笼罩着,工业废气的污染使地球喘不过气来。大自然的伤口还没有愈合。我们就不要再往伤口上撒盐,否则,明天地球的样子,我们将无法想象。

让我们携手去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让蓝色的天空不再是幻想,碧绿的湖水不再是暇想。绿色是生命,是希望,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呼唤。

《绿色的呼唤》——散文——修蕊 篇2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新兴的、旨在重塑和谐生态体系的建筑形式。但是关于绿色建筑的具体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版本, 不过各种定义的内涵都大致一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是这样定义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通过以上表述可以看出,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 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 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材的概念

绿色材料是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提出的概念, 其中绿色是指对环境的贡献程度, 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绿色已成为人类环保的重要标志。1992年国际学术界也明确提出了绿色材料的定义:绿色材料指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 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 也称之为“环保材料”。

1999年在我国首届全国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研讨会上提出了绿色建材的定义。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 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 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三、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的关系

做好绿色建筑, 先要做好绿色建材。即使有超前的思路、创新的设计, 绿色建筑也必须通过绿色建材这个载体来实现的, 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应当以发展绿色建材为基础, 首先应从建筑材料、产品的绿色设计开始, 通过设计实现建筑材料、产品的绿色制造。同时, 绿色建材的合理选择和使用还在建筑设计、建筑节能、建筑工程经济、全寿命使用成本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对绿色建材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绿色”程度。发展绿色建材, 将促进绿色建筑业的发展。“没有好的建材, 建筑永远成不了精品。”建材是建筑的灵魂, 即使有再开阔的思路, 再玄妙的设计, 建筑是必须通过材料这个载体来实现的。因此, 可以说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建材。

四、发展绿色建筑材料任重道远

最近几年, 绿色建筑虽一直被提倡, 但始终还是只停留在意识层面, 实际行动方面却不甚“给力”。2013年1月6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预示着绿色建筑迎来崭新的发展。据统计, 建筑物成本的2/3属于材料费。同时, 建材工业又是资源和能源消耗最高、对环境污染最严重的行业, 节能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在此前提下, 发展及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1、评价缺少百分制。

近年来, 绿色建筑材料在我国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但从总体上看, 发展还不平衡, 在推广应用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我国的环境标志是于1993年10月公布的, 1994年5月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此后, 我国抓紧了绿色建材研究开发的步伐, 大力发展节能降耗、无毒、无害、无污染、废弃物可循环再生使用的绿色建筑材料。但是, 业内人士表示, 绿色建筑材料发展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没有绿色建材认证制度。这就导致目前市场上的建筑材料虽然都符合国家标准, 但是同类材料不同品牌之间差异不大, 都是仅仅做到符合国家标准即可, 而缺乏研制生产过程中更加“绿色”的动力。地产商表示, 他们也愿意购买绿色建筑材料, 可是在采购绿色建筑材料时面临着无从选择、无处可买的难题, 找不到合适的绿色建筑材料供应商和设计单位, 也没有可靠的材料来源说明。

2、机遇和困难并存。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指出, “十二五”期间, 我国将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 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据了解, 房地产业对与其相关的产业影响很大, 如建筑用钢占全社会钢材消费的50%, 建筑用水泥占全社会水泥消费的60%。发展绿色建筑将有效带动新型建材、新能源、节能服务等产业的发展。《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资源禀赋, 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工信部、质检部门将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 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 引导规范市场消费。积极支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 组织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因此, 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大好机遇。

绿色建筑材料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例, 它比传统的材料造价高, 一次性投资大。目前, 我国某些新型墙材应用如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标准尚不够完善, 有些产品规格与旧有建筑体系不相匹配, 给设计和施工带来困难, 使得设计和施工单位难以大量推广应用。另外, 对某些新型墙材产品应用技术也未完全掌握, 产品配套供应、配套设计、配套应用也不够, 致使新型墙材建筑材料大面积推广困难重重。

相关人才的缺失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目前绿色建筑材料领域一线专业人才匮乏, 据企业反映, 从事绿色建材工作人员不仅数量少, 而且缺乏实践经验。

另外, 在认识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 有一些项目为绿色而绿色, 过分依赖高新技术, 导致资源浪费和建筑成本上升, 在市场推广上更加难以打开局面。

五、结束语

使用绿色建材, 回归自然, 强调对人的安全无公害是由绿色建筑通向生态安全城市的必由之路。随着高技术、轻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材料强调使用可再生、可循环、可重复使用、可降低污染的地方自然资源即生态建材将代表着一种方向、一种力量与一种趋势。同时, 绿色建材也是城市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标志。绿色建筑从建造、运行到建筑拆除的全过程对能源的节约体现在:它既包括建筑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等能源的节约, 也包括建筑运行中能源的节约, 还包括建筑拆除能源的节约, 以至建筑全寿命周期中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而绿色建材的发展则是绿色建筑发展之根本。

摘要:本文对绿色建筑、绿色建材以及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指出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建材。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材,两者关系

参考文献

[1]吴银辉.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建材[J].四川建筑, 2005.12.

[2]朱兆健.绿色建筑对人居环境的改变[J].建设科技.

绿色的呼唤,色彩的渲染 篇3

[美]维吉尼亚·李·伯顿文/图

阿甲/译

南海出版公司

王英老师讲图画书:

介绍这本图画书之前,老师先讲讲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住在美丽的乡村,那里春天有黄灿灿的油菜花,夏天有绿油油的西瓜,秋天则是金黄一片,冬天还会有雪花飞舞。每天放学后,我们总会沿着河边捞小鱼,走进田野捉蚂蚱,淘气的男同学还会偶尔抓来一条小蛇,把我们女同学吓得四散逃开。如今,我们都走进了城市,这里有宽阔繁华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鳞次栉比的大厦。可是,却没了清新的空气和自在的生活。因此,翻开这本《小房子》,我瞬间觉得回到了童年,回到了乡村,回到了我梦想的天堂。

小房子坐落在一个山冈上,在她的四周,有充满生机的苹果树,有开满山冈的小雏菊,绿草如茵,鸟飞蝉鸣。孩子们跑着,跳着,大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而幸福。可是,渐渐地,小房子的周围泥土路换成了水泥路,一栋栋房子从地面上竖起来,后来,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小房子再也看不到苹果树和小雏菊了,燕子的嬉闹声同孩子们的欢笑声早成了美好回忆。当小房子抬头仰望时,只能看到灰蒙蒙的天,月亮也仿佛没有挂在天空了。小房子是那么孤独,那么可怜。终于,在故事将要结束的时候,小房子的主人为小房子找到了一处山丘。她又过上了从前的生活,小房子又笑了!

读完这本书,老师更加想念美丽的乡村,怀念童年的生活。当我们享受交通的便利、丰富的美食、宽敞的住房时,我们也发现绿色正渐渐离开我们,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难悄悄向我们袭来。大自然在呼唤我们,绿色在呼唤我们。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小朋友,环境保护主题的图画书还有很多,如:《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西雅图酋长的宣言》等等,你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读完这本书,你还会被这本书中的色彩所感染。当小房子身处乡村的时候,天空明净如洗;大地葱绿、火红、金黄、银白四季更替。当马车被汽车和电车代替,泥土路被水泥路代替,高楼大厦一幢挨着一幢,这时的画面就变成了灰色和咖啡色,蓝天被大面积的尘烟所遮盖,让人觉得很难呼吸。故事的结尾处,色彩又明亮了起来,大自然的气息又开始浓郁。色彩的变化折射了环境的变化。平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能通过绘画中的色彩来表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来烘托环境的变化。比如三处月亮的描写:1、每到晚上,她看着月亮渐渐地从一弯瘦瘦的新月亮变成一轮满月,然后又变回一弯瘦瘦的老月亮;2、到了晚上根本见不到星星和月亮,因为城市的灯光实在太亮了;3、天上的星星对她眨眼睛,弯弯的月亮升起来了。

我的仿写:

森林的灾难

舟缘

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野兔、老虎、猴子、野猪……它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城里来了一个人,他说:“把这些树都砍了,盖高楼大厦,就能赚很多的钱。”动物们说:“不可以,这样树精灵会消失的,而且地球会毁灭。”他又说:“你们盖的话,我把一半的钱都给你们怎么样?”动物们这回同意了。他们把树一棵棵砍掉,就留下了一棵有树精灵的大树,然后盖起了一栋栋大楼。

没过多久,洪水来了,动物们盖的房子一间一间地倒下来了。片刻间,动物们失去了家园。曾经茂密的森林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失去了亲人朋友的动物们纷纷找到那个人,要找他算账,可那人两手一摊,说:“我可是给你们钱的,我可不管。”动物们实在没办法,只好找树精灵。可是,无论他们怎么喊,树精灵都不出来。第二天,那个人也哭着过来了,原来,他的房子也倒了。

这时,树精灵出现了,它告诉大家:“不能破坏自然,要不然地球会毁灭。”动物们听了,开始行动起来,种下了很多小树苗。日子一天天过去,现在的森林又绿树成阴了,小动物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老师评作文:

小朋友不仅爱看童话,还会写童话。在小作者的笔下,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会说话,有思想,刻画得栩栩如生。

绿色发展呼唤新型商业文明 篇4

雾霾、沙尘成为时下人们最常议论的话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都造成了很大影响。要走绿色发展之路, 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呼声, 也是大自然的召唤。

把雾霾归结为人心过分吗?

改革开放这些年来, 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也累积了不少问题。有人说, 在过去30年里, 我们创造了超过以往300年的财富, 也消耗了3000年不曾消耗的资源。这话说得有点过分。但毫无疑问, 成就巨大, 代价也不小。由此引发的问题影响着当代人的生产、生活, 也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比如生态环境问题, 比如食品安全问题。

《左传》里有“易子相食”, 大意是饥荒年头没东西可吃, 父母不忍心吃下自己的子女, 于是交换子女当食物。有人借此做了发挥, 用“易粪相食”来形容食品安全问题。我做的鸡翅有问题, 我不吃鸡翅, 但是我会喝牛奶;我卖的牛奶有问题, 我不喝牛奶, 但是我吃鸡翅。大家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去生产, 其结果是:吃到的都是垃圾食品, 甚至有毒有害的食品。有时候结合新闻报道想一想, “易粪而食”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或杞人忧天。它像一面巨大无比的镜子, 映照着我们的生存处境。

面对漫天的雾霾和黄沙, 每个中国人都会有自己的追问和反思:这到底是怎么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老天出了问题?是市场机制本身不好?还是政府管理出了问题?对于这样复杂的问题, 专家学者会分析出100条原因, 提出101条措施。我的看法, 归根结蒂, 还是人心出了问题!环境污染是商业污染导致的, 商业污染是人心污染造成的。漫天的雾霾何尝不是人心的写照?!

说点贴近自己身边的事儿。现在, 商品营销讲爆品, 文章推送讲10万+, 但真的都是好产品、好文章吗?未见得。很多所谓的营销和策划, 不过是深挖人性, 利用人性的弱点而已。对别人已经构成欺骗和骚扰了, 不觉得惭愧吗?这类人不但没有成为批评的对象, 反而成了崇拜的偶像。很多人巴不得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这叫什么?这叫只问成败、不问是非!和过去的笑贫不笑娼有什么区别呢?

生态文明背后是商业文明

可能有人会说, 经营还不都是为了钱, 商业有高下吗?我的观点是, 道德有高下, 商业 (Business) 就有高下。

就动机和结果而论, 企业经营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 主观上为别人, 客观上为别人。这是基于爱心和责任在开创事业。第二, 主观上为自己, 客观上为别人。这只不过是遵循市场经济通行法则。第三, 主观上为自己, 客观上为自己。这实质上是损人利己, 必遭道德的谴责、法律的制裁。

就方法和手段而论, 企业经营也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 发扬人性光辉造福社会。第二, 利用人性弱点造福社会。第三, 利用人性弱点为己谋利。按照这个标准衡量, 中国一些所谓的一流企业很有可能是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企业。

2008年, 有人发誓“饿死也不做游戏!”5年后的说法是:“要大力进军游戏业!”时下一些商家的做法是, 利用人的贪婪心, 激发人的贪婪心, 激发和利用人性中不好的一面。这令人想起二战时期,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家咖啡馆发生的一件奇怪事。顾客购买咖啡时, 喝一杯会付两杯的钱。临走时, 将账单贴在墙上。当时的那不勒斯街头有不少付不起咖啡钱的乞丐、流浪汉和街头艺人。这样, 当他们进店时只要说一句, “来一杯墙上的咖啡”, 就可以免费饮用了。后来, 这一模式迅速传遍欧美各国以至中国。在这种模式下, 顾客的爱心得到满足, 商家的业务得到拓展, 弱者的生活得到关照。这是在利用人的慈悲心、同情心, 是在激发人性的光辉面。它不只是一种慈善模式, 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一些商业理论, 比如定位理论, 只不过是对人性挖掘更深而已, 目的还是利用人性。他们把工具和方法的研究推向了极致, 事情本身的善恶则不在他们考虑问题之列。这种理论指导的结果是什么呢?商家和广告左右了人的生活, 平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瞧瞧自己家的柜子吧, 到底有多少不需要的东西。西方的商学理论缺一个东西, 可以叫人文, 也可以叫对人的关爱。

甘地曾把“没有原则的政治、没有牺牲的崇拜、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劳动的富裕”概括为“毁灭人类的七种事”。我们要说, 不讲人文的商业, 其为害既深且远, 岂能小觑!

我们要提倡新型商业文明。要提倡好的商业, 反对坏的商业, 尤其是要反对无底线、无廉耻的商业。所谓好的商业就是基于爱和责任的商业, 就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商业。学生有“三好学生”, 企业也当有“三好企业”。什么是“三好企业”?就是动机、手段、结果三者皆好, 怀抱高尚经营动机, 运用正当经营手段, 实现美好经营结果!

三、河道治污必须从源头抓起

“三好企业”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呐!为什么呢?一些企业要么一开始就发心不正, 要么在经营过程中逐渐迷失了方向, 因而能横渡市场经济海洋的企业只是极少数。船在茫茫大海上的行驶方向最重要, 企业经营之舟的方向靠什么指引?只能是人心。心若迷失, 什么奇葩的事都会发生。

假如整条河流都被污染, 治本之策是从源头、上游抓起。环境污染的源头还在人的心头。治山治水, 走绿色发展之路, 上游治理是教化, 中游治理是商业, 下游治理是环境。松下幸之助先生说, 松下电器“先造人后造机器”。

呼唤绿色GDP 篇5

目前实行的GDP核算体系是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旧的工业化道路和粗放型增长方式相适应的。当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按集约型增长方式抓发展时,时代呼唤必须用绿色GDP核算体系去直接体现、引导和推动,这样,科学发展观才能得到贯彻落实。

启动绿色GDP核算体系,对习惯于GDP崇拜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重大历史机遇期”是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同在的,因而也是与绿色GDP同在的。超前一步是机遇。愿我们的企业早日告别“习惯”、超前思考、立即行动,抓住绿色机遇,抓住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中的机遇,使企业的明天更强大、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从“增长极限论”说起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高增长政策取得了成功,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进入了被称为“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也日趋严重,经济滞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风气败坏等矛盾也十分尖锐。于是“绿色主义”、“环保运动”在全球兴起,并且日益广泛和深入人心。

1968年,意大利菲亚特公司董事长帕塞伊邀请了西方30位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和实业家形成“罗马俱乐部”,讨论人类目前和未来的处境。讨论的情况在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中得到集中反映。《增长的极限》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假定世界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没有重要的变化,那么,由于世界粮食的短缺、资源的耗竭和污染的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将会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为了避免这种人类毁灭的前途,必须在1975年停止人口增长,在1980年停止工业投资的增长,以达到零增长的全球性均衡。

与“经济增长极限论”相呼应,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则从国民幸福的角度对经济增长的价值提出了怀疑。这种观点认为,即使经济增长没有极限而是可能的,但由于人们付出的社会与文化代价太高,使人们失去了诸如无忧无虑的闲暇、田园式的享受、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许多美好生活的享受,因而也是不可取的。美国经济学家米香认为,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增长仅仅是物质产品和物质享受的增加而不是幸福的增加,相反,这种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使人们失去的幸福太多了,因此应该停止经济增长。

“增长极限论”和“增长怀疑论”一提出,就先在西方世界继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并受到了来自经济学家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反驳与批评;世界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也没有因此而停止继续前进的步伐。但无可怀疑和不容否定的是:关注生态、关注环保、关注人的幸福、关注发展或增长的可持续性、关注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等,却从此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和人类历史大趋势: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转为集约型增长,更新发展战略——由非持续发展变为可持续发展,变革工业化道路——由传统工业化道路转向新型工业化道路,革新文明发展状态——由单纯重视物质文明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从此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坚定的战略选择和发展导向。

作文教学呼唤绿色评价 篇6

有效评价,应该更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激发,相信学生的言语潜力,促进学生对自身言语潜力的开掘与表现,激发与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到底怎样的评价是有效的,能使学生的写作热情更高,进而收到好的效果呢?

一、让评价从“达标式”变为“表现式”

学生完成一篇文章交给老师,都希望知道老师对自己作文是如何评价的。但是,若每次翻开作文本,看到的都是老师冷冰冰的专业术语,跃入眼帘的是:“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中心不突出”等评语,这好比一盆冷水,顿时浇熄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写作的兴趣,谈“文”色变。因此,要把理性的“达标式”评价转化为“表现式”评价。

1.肯定评价

肯定的评价是对学生自身语言劳动成果的尊重,尽管有时学生的语言不够通顺,但是对学生的成果持欣赏的态度,努力去读懂它,理解它。在肯定中提出中肯的意见,学生自然也能欣然接受。

2.个性评价

每篇习作都是学生个性激情飞扬的表现。因此,它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到肯定学生的个性,同时,表现教师个性化评价,并且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个性化方法评价,更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特色评价

学生的习作是学生语言的自由发挥,因此,若是每次评价都用固定的写作技能的要求和标准去评判,那么,学生的作文必然存在很多很多不足。但若看重的是学生习作中的独特之处,发现的是学生的闪光点,肯定的是学生言语成果中的特色,以一点特色大家赞赏,学生更能接受。

二、让多变的评价激发写作的热情

评价的形式有很多,有自评、他评、集体评,口头评与书面评,点评与总评等,多种评价交替运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激发写作热情。

1.诵读赏评

诵读赏评在朗诵声中更能打动人。学生天真、活泼、单纯,教师或者同学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用亲切温柔的语调进行阐述,让学生们在情境中能愉快接受,朝着老师诱导的方向前进,同时对作者更是一种鼓励和暗示。

如朗诵完一位学生的诗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给出评价:“读了你的文章,我真切感受到你对卖火柴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小女孩的遭遇在安徒生爷爷的笔下是那么令人同情,但是,你用现在和她的生活一对比,更让文章感人。我想,你能写出这么出色的文章应该归功于你对小女孩遭遇的感同身受,你敏锐地捕捉到现在生活与当时生活的强烈对比。老师为你能写出如此动人的文章而喝彩!”

诵读后的真情流露,再适时的评价,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也从中明白一篇好作文需要真情实感。

2.张贴展评

每位孩子都渴望被重视,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若是他们辛辛苦苦写的作文能张贴在教室一角,让老师和其他学生相互观赏,这对于作者难道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无形的肯定评价吗?

3.书面点评

这种方法是教师常用的方式。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对学生写的精彩的地方直接用笔进行圈点勾画,同时写下评语。

用各种记号进行评价。例如用波浪线标出文章中写得十分精彩的语句,用五角星标出写得有特色的段落。这样的评价能让学生更清楚明了,并把教师所写的技巧、写作技能巩固下来。例如,我让学生写《难忘的第一次》,学生写到去黄山看云雾的事,因为有亲身经历,学生写得非常生动。我把她写得好的地方用波浪线标出来,并且在旁边写到:在描写云雾时,你有了亲身经历,并且能将课文中优美的段落自如地运用到你的作文当中去,给老师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从课文中活学活用是写作文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希望这样的好方法能保持下去。

用图画进行评价。有时候,一些逗趣式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受到教益,使其在忍俊不禁中恍然大悟。这样遵循儿童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如一位学生的作文离题了,我在后面画了一个哭脸。学生看了马上会意了,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重新创作了一篇。

4.口头评价

当教师们不辞辛劳批改,写了眉批,再写总批后,学生看看分数,便放置一边。那么如何让老师的评价真正起到作用呢?口头评价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其中,面批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对学生习作直接用语言进行评价,可以是细节,也可以是对全篇的一种总评;可以是欣赏学生习作中的语言,也可以肯定学生习作的态度等等。例如,有一位学生比较快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但不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整段话只有一个句号。当他拿过来时,我先请他读读自己的文章,根据自己所用的标点符号进行停顿换气。学生很艰难地读完作文,我告诉他:“一段话就一个句号,不怕其他标点符号有意见吗?再者,让读者读起来要喘不过气了。”

口头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们一起进行评价。当学生习作完成后,老师可以选一篇有代表性的习作,组织学生进行及时的口头评改。教师也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到评改当中来,这样在共同评改中“分享感受,阐述观点”,不仅仅是作者,评改的同学也得到了提高。教师还可以组织同学之间进行相互口头评改,做出评价,把习作评价活动安排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同学间交流习作心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同时,同伴合作评价,也让学生更加兴趣盎然。

评价方式有很多,如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把自己写得比较满意的习作搜集起来;办成手抄报等等。只要有利于学生言语的发展,挖掘言语潜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都是有效的评价。

总之,创设多重情境,轻松引领评价,趁热打铁的适时点拨及恰到好处的评语,关注个体差异,拓宽评价主体,多元有效参与,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08.(03).

[2]小学语文创新教学.2006.(11).

[3]高帆,李秀华.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西南师大出版社,2009.(09).

呼唤数学学业质量绿色评价 篇7

[关键词]数学学习 学业质量 绿色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10

发轫于本世纪初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六个基本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其中之一。这种要求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了明确的体现:“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十几年过去了,六个基本目标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改革可谓风生水起,而课程评价改革却举步维艰,尤其是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前进的步伐不大。在不少基层学校,对学生数学学业评价还是“一张试卷”说了算。尽管教师都将学生的考分折算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等级,但有些学校甚至于教育主管部门还是要拿学生的考分来“说事”——教师的考核、绩效、评优、职称晋升等都和自己任教班级分数排序有关系。说起来非常荒唐,在对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大大小小各种门类的督导、视察、创建中,人人都对“按照分数排名”深恶痛绝,都知道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违规行为,然而,它却像不死的阴魂一样弥散在都市和乡村的角角落落。曾经有一位乡镇的教育管理干部谈及此事,他说得很直率:“要是再不用分数排名,有些教师恐怕整天连人影都找不到了。”言下之意,是有的教师工作不在状态,整天混日子,拿他们实在没办法了。以前,人们嘲讽应试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现在,分数变成了教师的“命根”,那就不难设想,他对学生的学业评价除了分数至上其他还能有多少关注。

这种用学生的分数来考核教师的现象具有多大的普遍性现在还不得而知。回过头来看,对学生数学学业评价采用“一张试卷”说了算的方法也问题多多。一方面,制卷本身有问题,不同的制卷人的出题难度、风格差别较大,同一个年级,有的卷子平均分九十七、八,有的卷子均分八十二、三,张三出是这个风格,李四出是那个风格,原因很简单,就是出卷子的人拥有“生杀大权”,随意性较大。理论上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学生学习、学业评价的唯一标准,但是,课程标准的文字篇幅毕竟有限,表述也比较笼统和概括,对制卷更没有提出要求。个人以为,如果能配套出台一个考试命题指导纲要,或许制卷的水准会更好一些。另一方面,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应该包含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知识和技能方面比较容易通过笔试检测出来,而动口讲述、动手实践、情感态度等难以通过笔试来表达,故而,笔试只能作为数学学业评价的一种形式,且只能评价某些方面的数学学业。

当然,不少学校也尝试进行“考试+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业评价,考查项目包括口算、操作等,体现了一定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但是,在考查项目设计以及评价尺度、区分度、科学性等方面稍显欠缺。还有的地区,是根据数学课程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来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右图为素质发展报告书数学学科的评价栏目),看起来很科学、很全面,殊不知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整体的、综合的,纯粹的“领域”划分是不应该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总的说来,数学学业评价是每个学校、每个数学教师、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的日常工作。尽管在课程改革初期就提出了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学习评价的诸多新要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数学学业评价改革起色不大。2014年,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417项获奖成果中有15项涉及评价改革,除了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张国华等人的《基于初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考试与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对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结果呈现方式等进行了长期实践探索,建立起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中学校招生制度,其余的都是从“教”的角度谈教学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成功经验还比较少。学业评价是一根具有神奇魔力的“指挥棒”,对日常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当科学的绿色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没有建立时,教师很容易走上传统学习评价的老路。

值得关注的是,2003年以来,国家层面上一直在寻找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推进教育质量“健康体检”,通过各种途径积极绘制教育质量“健康图谱”。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教育环境如何?作为教育成果最集中体现的教育质量是否健康?能否确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能否形成不断促进教育质量健康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直接关系每一个未成年人、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直至一个民族的未来!

2014年3月下旬,《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公布全国首套区域教育质量健康状况“体检指标”。对照这套指数体系,社会公众可以像观察经济形势分析图、气候及空气质量走势图一样,直观地对一个地区整体教育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相关部门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反馈、问责与督导。报道说,“区域教育质量健康指数”从“学生发展的维度”“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两大方面构建起首套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分析框架。该指数由学业成绩标准达成指数、高层次认知能力发展指数、学业均衡指数、学校归属感指数、学习压力指数、学习动力指数、艺术体育兴趣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家长亲子关系指数、师生关系指数和学生品德行为指数等12个指数构成。

其实,早在2012年8月28日,《文汇报》就曾以《“绿色指标”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上海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解读“经典版”》为题报道了上海开展绿色评价的经验和做法,他们的“绿色指标”,涵盖学业及其相关要素的体系,有十大指数:①学生学业水平指数;②学生学习动力指数;③学生学业负担指数;④师生关系指数;⑤教师教学方式指数;⑥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⑦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⑧学生品德行为指数;⑨学生身心健康指数;⑩跨年度进步指数。可以看出,该指标以学生学业质量的分析、评价为切入口,全面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学习的负担与健康;关注学生的重要心理素质,如积极的内部动机、自信心;关注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关注课堂教学的改革;关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关注学校如何为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不利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等,力图构建一个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而从制度层面扭转多年来完全以分数论质量的局面,引导全社会建立正确的质量观,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秩序和环境。

总的看来,上述有关“绿色评价”“健康体检”比较多的还是从学校教育的层面提出来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好多省市开始了更为全面的教育评价,评价由政府委托第三方进行,范围和内容更加广泛,仅调查问卷就有六、七种,如《学生对学校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的满意度调查》、《义务教育学生课业负担指数调查》、《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学生、社会对学校满意度调查》、《中小学对政府管理和服务满意度调查》等,被调查对象有学生、教师、家长、校长等。以下是《学生对学校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的满意度调查》样卷:

1.你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丰富多样吗? ( )

A.丰富 B.较丰富 C.一般 D.不太丰富 E.不丰富

2.你对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方面满意吗?( )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3.你所在学校开发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或选修课程多吗?( )

A.4本以上 B.3~4本 C.2本 D.1本 E.没有

4.你按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多吗?( )

A.多 B.较多 C.一般 D.很少 E.没有

5.你对学校音乐课的开设情况满意吗? ( )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6.你对学校体育课的开设情况满意吗? ( )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7.你对学校美术课的开设情况满意吗? ( )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8.你所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社团活动或兴趣小组多吗?( )

A.多 B.比较多 C.一般 D.很少 E.没有

9.你所在学校开设的课程能满足你的兴趣爱好吗?( )

A.满足 B.比较满足 C.基本满足 D.不太满足 E.不满足

10.你选择的课程能帮助你的特长发展吗? ( )

A.有帮助 B.比较有帮助 C.一般 D.不太有帮助 E.没有帮助

11.你能经常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吗? ( )

A.经常 B.比较多 C.有一些 D.很少 E.没有

12.你对学校实施的选修课程、兴趣活动和社团活动总体满意吗? ( )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毫无疑问,寻找教育质量“绿色指标”,推进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绘制教育质量“健康图谱”正在成为一项“政府工程”。只是,这项工程实施的角度还是比较宏观的,没法具体到某一学科学业质量评价。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而言,会有些启发,但很难“移植”。我们所研究的数学学业质量的绿色评价,需要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实际出发,更加具体化、学科化,体现阶段性和引导性。

从数学学科教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学业质量评价,应该突出“标准为导,素养为重,多样并举,逐步抬高”的总体方向。

所谓标准为导,就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科教学评价的要求为基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该说,这些要求和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要求差别不大,只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些要求,缺乏深入的研究,更没有形成普遍认可和推广的经验。而今,要开展学业质量评价研究,首先要回到课标提出的要求上来。

所谓素养为重,就是通过数学学习所获得的数学素养是学业质量评价的重点。著名物理学家劳厄先生在讨论教育问题时曾说: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时所剩下的东西。”2014年以来,“核心素养”成为高频词,其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向。就数学学科而言,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思考、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数学经验的积累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数学理解、数学表达与数学创造等都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时所剩下的东西”,是学生离开课堂、离开教师、离开学校后还能“带得走的东西”。有了好的学科素养,数学学习才是有用的、高效的,反之,数学学习将是无用的、失败的。

所谓多样并举,就是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和评价方式的多样,要突破单一纸笔测验的评价模式,探索融学科水平测试、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体质监测、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于一体的评价,初步构建以学业水平为基础,结合学习经历与学习过程评价的综合评价办法。2002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刘兼、孙晓天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曾提到“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以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成长记录、作业分析、数学日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等方式”,并对评价结果的呈现提出了“评分或等级+评语+成长记录”的方法。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修订稿中,还特地增加了“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在条件允许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每种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等内容,现在看来,这样的建议是非常恰当而且可行的。

所谓逐步抬高,就是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逐步提升评价的要求、方向、目标等。比如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第一学段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学段则可以更加重视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查学生是否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学生成长档案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收集的有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活动报告、图文资料、解决问题的反思、学习感悟等。总的来讲,就是要教师引导向学生自学为转变,从关注外在向关注内心转变,从技术指导向思想改变转变。只有当学业质量评价真真切切地将过程和结果、群体和个体、当下和未来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评价才是绿色的。

我们呼唤着数学学业质量绿色评价的春天早日到来!

上一篇:云南白药的创新下一篇:“小金库”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