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分析(通用12篇)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分析 篇1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分析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012年开始我国的劳动人口以每年两三百万的速度递减,这对我国的劳动力富裕程度和劳动成本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仍然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退休年龄规定,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并在一些地区开始试点推行。为此,从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出发,比较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影响,从而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养老金给付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1-0042-02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说明,中共中央要开始逐步探索和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早在2010年,上海市已经开始推行柔性延迟退休政策。试点实施的三年间,取得的效果不尽理想。但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而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仍然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规定,这于我国当前的人口现状明显不相符合,因此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延迟退休方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及其问题
在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指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仍然有效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根据这两个文件,概括而言,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的一般规定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退休年龄55周岁,女性工人退休年龄50周岁,同时工龄满10年”。
这一规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六十岁,一般工龄满二十五年,女工人与女职员年满五十岁,一般工龄满二十年,本企业工龄满五年者,可退职养老。”
可以发现,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基本上与1951年的规定无异。这样的现状,与这六十年来我国人口状况的变化明显是不一致的。19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仅为40岁,女性仅为42.3岁。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男性为7283岁,女性为77.37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致增长30岁。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34%。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为人口老龄化。我国目前的已高于该标准两个百分点,并且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与此同时,退休年龄却基本保持不变长达六十年。因此,现行的退休年龄总体而言是偏低的。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基础。从第一部分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适合劳动的年龄势必也会有所增长。但是,法定退休年龄却始终保持不变。这就使得我国养老保障的制度赡养率以达到33%,即3个人养1个人,未来,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之下,劳动人口所负担的老年人口比例会持续增加。据估算,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的赡养率将达40%,2050年达到63%。
第二,特定行业和人群有延迟退休的需求。在某些特定的行业,如医生、教师等,年龄越大往往经验越丰富。而在现行的退休政策之下,达到退休年龄必须退休。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虽然可以采取返聘的形式使这些人才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上,但是,返聘之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是劳动关系,不受劳动合同法调整。这就很可能出现很多的劳动争议问题,造成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效率损失。因此,如果实施弹性的退休政策则给这些群体提供了选择空间。此外,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使得高素质人才就业年龄普遍较短。假设现有一位女性,博士毕业参加工作,至退休时未担任干部职位。则其工作的时间可能只有20年,甚至可能少于其受教育的年限。这显然也是一种对于人力资源的不善利用。
第三,养老金运行的基金缺口迫切需要延迟退休来缓解。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以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体,曾发布《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中国人民大学学者郑秉文称,“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的贴现值在2013年达到18万亿是靠谱的。世界银行研究养老保险制度转型的时候,曾对30多个国家测算,转型成本分别是GDP的50%~300%,美国的转型成本则是464%。“(预期)2013年的GDP是57.7万亿元,18万亿才占不到30%”面对绝大的养老金隐形债务,延迟退休年龄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从全国来看,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延迟退休年龄的阻碍因素分析
第一,社会大众多对延迟退休年龄持反对意见。是否延迟退休年龄是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自身利益的大事,因此,社会公众的意见是影响退休政策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2013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网络,对25311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对延迟退休持什么态度”的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2.3%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由此可见,对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而言,延迟退休并不能为其自身带来利益,几乎遭到了一致反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如果强制推行统一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二,延迟退休可能一定程度上增大就业压力。延迟退休意味着一部分人在原有的岗位上占据的时间增长,这显然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纵观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原因之一是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比上年增加19万,再创历史新高,共699万,这比总人口数为562万的青海省还要多出137万,也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国家统计局的监测调查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达到17111万,同比增加444万,增长了2.7%。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增速趋缓,我国的就业岗位也相应减少,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调查,在相同的94个城市中,2013年第二季度的需求人数相较2012年第二季度减少了34.8万,下降了5.7%。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步放缓,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推迟退休年龄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就业负担。
第三,养老金双轨制成为延迟退休的重要阻力。在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是指,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无需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所享受的退休金待遇却是企业职工的2到3倍。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延迟退休年龄,则意味着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增加,退休后的领取金额却并不一定增加,甚至可能减少,这样就会拉大本身就并不合理的双轨制之间的差距。不仅如此,中央财政每年对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系统养老保障的拨款高达200多亿,这使得企业职工普遍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后,自己多缴的养老保险费实际上是用来弥补这一缺口。因此,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延迟退休遭到了普通企业职工的抵制,其中养老金的双轨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前推行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政策的效果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上海市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197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0.2%,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7.15%,比全国提前2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一系列影响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容易表现出来。因此,2010年上海市颁布《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沪人社养发(2010)47号。
规定“参加本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和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符合在本市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如企业工作需要,本人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经本人提出申请,与企业协商一致后,可以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
该意见成为推行柔性退休政策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上海市划定的可申请延迟申领养老金的人群为具有专业技术的资格人员。这与特定行业的人群的工作特点是相关的,是符合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决策。第二,上海市在该政策上是采用完全自愿的方式。延迟退休需要本人提出申请,这意味着退休时间成为一种个人选择。职工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退休年龄,这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的效用。
但是,自从该意见实施后三年以来,申请延迟申领养老金的人数是多少,上海市人社局并未给出具体数据。而综合各方信息,申请参与人数不多。当地人社局也表示,试点效果不理想。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建议
首先,应当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杜绝“一刀切”。综合上文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阻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有现实需要,但当前我国并不完全具备延迟退休的条件。因此,在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上,应当遵循中央“渐进式”的要求,逐步实行,而非一次性将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实施每几年延迟几个月退休的方案比较可行,而具体的延长周期则需要根据养老保障的精算平衡去确定。如果采取这种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我国退休年龄的延迟大约需要20年的过渡期去完成。
其次,延迟退休年龄应当做到“男女有别”。目前我国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职工为50岁,女干部55岁。这与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的客观事实是不相符合的。不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角度考虑,50岁退休对于女性而言的确过早。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时,可以考虑男女分开实行。先从延迟女性退休年龄出发,逐步过渡到男性。
此外,尽快推行养老金并轨方案,减少社会阻力。当前的养老金双轨制多为社会大众诟病,实行养老金并轨的呼声越来越高。实施养老金并轨,可以缓解养老金供给压力,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公平,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有着良好的作用。
最后,完善就业信息渠道,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尤为重要。延迟退休年龄对缓解养老金供给的紧张的确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其对就业的挤出效果过于明显,则会减少新增的工作人口,即减少了养老金的缴费人群,这样以来反而有可能增大养老金的压力。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虽然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力绝对人口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当前我国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仍然普遍存在。劳动力素质和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信息不畅通等问题成为充分就业的阻碍因素。延迟退休年龄应当以充分就业为前提,否则将会对就业市场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解决就业问题应当被摆在突出的位置上。
参考文献
[1]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2):32-38.[2]李珍.关于中国退休年龄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保险,1998,(4):21-22.[3]马建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EB/OL].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20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5]李云霄.男女不同龄退休对女性养老金的影响[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2).[6]崔亚琪,王如冰.对统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2):71-71.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分析 篇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严峻发展, 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快速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延迟退休不仅关涉个人的社会保障利益, 而且也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伴随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峻,现有的法定退休年龄, 不利于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改革退休年龄政策成为当前我国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风险,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中央已将延迟退休年龄纳入国家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渐进渐行。
延迟退休年龄是对当前不合理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度矫正,亦是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提高我国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和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举措。但延迟退休又与时下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相背离,自该思路提出以来受到了国民的广泛观注,引起了社会的激烈反应。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存在哪些问题,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我国应当推行怎样的退休年龄政策。笔者立足于我国退休年龄政策的发展现状, 在梳理现行退休年龄政策的确定历程基础上,总结既存问题,同时就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正向和负向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的确定历程和既存问题
2.1 现行退休年龄的确定历程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 由1953年国家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所规定 ,同时1978年国务院104号文件再次予以明确,最终确定为女工人退休年龄为50周岁,女干部为55周岁,男职工为60周岁,其他特殊群体另行规定。现行退休年龄的确定历程见表1。依据退休年龄的确定历程,可以将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归类为3种类型, 即提前退休、到龄退休和延迟退休,相应的退休年龄见表2。
资料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政府官方网站
2.2 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的形成, 有其特定发展历程和时代背景。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迁,当前的退休年龄政策显现出诸多问题,概括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法定退休年龄过低。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人均预期寿命而言,195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41.2周岁,其中男性40周岁,女性42.3周岁;而到第6次人口普查的2010年,平均预期寿命增加到74.8周岁,其中男性72.4周岁, 女性77.4周岁。另据“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的数据显示 ,我国城市人口总体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周岁,其中男性58.3周岁,女性52.4周岁。可见,在人口预期寿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严重偏低,现行退休年龄制度造成了人力资本的浪费。纵观发达国家,其法定退休年龄普遍在60周岁以上,如新加坡为62周岁、美国为67周岁、瑞典为61~70周岁,英国男性为65周岁、女性为60周岁,日本男性为65周岁、女性为60周岁。
(2)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男女不同龄退休的制度规定 ,也是现行退休年龄政策亟待改革的重点。其他国家的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约为60周岁,女性约为58周岁,其中规定男女同龄退休的国家占多数。而我国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达5~10岁,同时虽然女性预期寿命高于男性,但其退休年龄却比男性早,该规定显现了制度的严重不合理性。当前,延迟退休和男女同龄退休已成为世界各国养老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比如英国计划到2018年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提高至65周岁,并实行男女同轨的退休年龄政策。因而,消除我国退休年龄政策中的男女不同龄退休问题,是今后制度改革的重点。
(3)提前退休加剧了养老金的供给压力。现存的诸多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提前退休现象,加剧了养老金的供给压力,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提前退休人数的增加,表现为社会财富的生产与财富消耗的不平衡, 最终会引致养老金的供给不足问题, 也会加剧当前严峻的养老金缺口问题。2014年,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其测算的基本养老金社会统筹缺口达到83.6万亿元人民币, 个人账户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基本养老金缺口合计为86.2万亿元。因而,如何科学解决提前退休问题, 是现行退休年龄政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3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正向效应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现行退休年龄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势在必行, 这对政府缓解养老金的公共财政支出压力、有效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
3.1 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人口老龄化的深度发展、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民众经济社会需求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我国现有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产生了很大挑战,政府公共财政对养老金支出的压力日益加剧。可以看到,在巨额的基本养老金缺口面前,实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一方面可提高在职职工的缴费年限,从而增加养老金的积累,另一方面可减少养老基金的支出,促进养老金的收支平衡。从全国来看, 延迟退休可使我国养老统筹基金一年增加40亿元人民币, 同时减支160亿元, 减缓基金缺口达到200亿元,“一增一减”可以极大地降低政府的养老压力。因而在当前背景下,逐步推迟退休年龄是应对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加、确保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有效措施。
3.2 有效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
退休年龄对我国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也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社会平均教育年限的提高, 我国人力资本峰值出现的时间后移, 目前退休年龄的人力资本存量依然较高,如若此时退出劳动力市场将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在法定退休年龄阶段,我国退休人员大多处于年龄较为年轻、身体健康明显、精力较为充沛,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状况。有研究表明,熟练的老员工继续工作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并节省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特别是技术工人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法定退休年龄阶段正是其人力资本效率较高之时,过早退休是对该类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浪费。因而,延迟退休年龄能够有效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增加劳动力供给,延缓我国的人口红利期。
3.3 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 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始终表现为企业投入和劳动成本。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退休年龄越早,养老金规模越大,会导致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提高,最终会削弱一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北欧等福利国家近几十年来所开展的改革便是有力佐证。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曾经对我国经济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将随着老龄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养老金规模提高而逐步减弱, 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目前, 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已经高达40% , 社保缴费率在全球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 约为“金砖4国”中其他3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欧5国的3倍,是G7国家的2.8倍,是东亚邻国的4.6倍。因而,延迟或调整退休年龄有助于降低全社会劳动力成本,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4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负向效应
延迟退休年龄亦会产生负向的政策效应,不仅对我国当前业已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巨大影响, 也会造成不同劳动者群体间的激烈反应,同时还会产生新的社会公平问题。
4.1 加剧严峻的就业形势
延迟退休年龄之所以受到社会的激烈讨论, 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引起激烈的反对声音, 其主要原因在于退休年龄的增加会挤占年轻人的工作岗位, 使当前业已严峻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困难。目前,中国城镇的单位就业人数超过1.1亿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在职职工退休 ,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而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 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退休职工将会挤占新进就业人员30%的就业机会。就我国人口结构及发展趋势看, 新增劳动力会逐年增长, 现阶段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劳动力将面临长期供过于求的现象,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将会恶化当前的就业难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4.2 对不同劳动者群体产生差异性影响
延迟退休对不同劳动群体会产生差异性影响。从不同闲暇收入偏好人群来看, 推迟退休对偏好闲暇人群造成的负向效应更大,这部分人群会对推迟退休持抵触情绪;从不同收入水平人群来看,较低收入人群由于推迟退休的收入激励效应较低,可能会对推迟退休的意见较大;从不同职业人群来看,体力劳动者由于工作对身体条件要求较高,推迟退休会加大其身体承受能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收入水平也会相应降低, 该类职业人群会反对推迟退休;从不同就业性质人群来看,灵活就业人员由于收入不稳定以及养老保险缴费率较高, 特别对临近退休年龄的下岗人员,延迟退休会加大其缴费压力,降低其领取养老金的预期,因而会对延迟退休持强烈的反对意见。
4.3 产生新的社会公平问题
公务员群体、垄断性行业的就业人员、高校教师和医生等技能型就业者, 是延迟退休政策的最大受益群体; 而下岗失业人员、低薪行业及企业效率不好的职工等,是延迟退休政策的利益受损群体。这种由于制度改革引起的利益分配不均,会导致新的社会公平问题。特别是在公务员改革和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在未有实质性破冰的现实背景下,延迟退休会使国民对享受特权的公务员阶层和垄断性行业员工的高薪行为更加不满,权力公平性问题和收入分配差异问题会, 进一步加剧社会对延迟退休制度的抵触情绪。
5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已不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退休制度的改革经验,延迟退休年龄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缓解政府的养老金压力、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等,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但同时也会产生加剧当前业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不同劳动者群体间的激烈反应及导致新的社会公平问题等负向政策效应。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实施延退政策是项涉及舆情舆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复杂工程,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阻碍。在遵循制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应当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基于此,下面就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
5.1 稳步延迟女性的退休年龄
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 且男女同龄退休是世界各国养老制度改革的共识。我国女性退休年龄严重偏低,女性过早退休没有体现男女平等的退休权利, 同时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会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有益于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对于女性退休年龄的改革步骤应当稳步进行,结合我国国情,女性退休年龄提高的幅度以及速度应该高于男性职工。
5.2 坚持 “弹性 ”与 “自愿 ”相结合的延退原则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抵触情绪,延退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和执行,应当坚持“弹性”与“自愿”相结合的延退原则。渐进式退休年龄政策的推行要保持制度的弹性空间,允许民众自愿退休,这也是一种激励手段,以保证制度的顺利进行。
5.3 建立 “延退基金 ”来补偿利益受损群体
浅议延迟退休年龄的有关问题 篇3
摘 要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六十岁以上老人达2亿,“养老金亏空”也愈演愈烈,于是,人们普遍认为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增加劳动力供给,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是否延迟退休,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反对目前阶段延迟退休的原因分析以及鉴于“延迟退休为必然之势”,目前可以针对此问题应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就业 养老制度 契约精神
一、引言
多少岁退休最合适?在2008年年底,媒体就“延迟退休”一直议论纷纷,且当时传出消息“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时值2013年,也未有任何措施动态,一时间,相关的调查、讨论盛行,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均大量存在。人保部相关人士表示:关于目前我国是否延长退休年龄仍在“研究”阶段。
二、反对目前延迟退休原因分析:
1.对于就业方面影响:
(1)老人不退,新人没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500万人左右,而目前每年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因此“老人不退,新人无位”较为普遍,且能征得很多人共鸣的一个论点。提出提高退休年龄,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使社会整体就业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倒挂”之势,即老人就业比年轻人就业相对充分。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这种就业形势会产生诸如 “啃老族”的弊端,而一些不愿意作为“啃老族”的年轻人,也会选择一些极端的方式危害社会,因此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性。
(2)产业结构不同,对就业者要求不同。
在发达国家经济主要是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在私营和公共服务机构中很多工作都要基于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故经验极重要,而且脑力劳动当然要比体力劳动对人体的要求要小很多,这样就为延迟退休提供了可能性,而偌大的“中国制造”需要的大部分是劳力型人才,所以如果延迟这部分人的退休年龄,必定会使这部分人感到力不从心,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
(3)部分中老年人群也会产生就业困难的困扰。
对于一些企业的基本职工,由于本身薪酬待遇等均不高,不得不“再就业”,而延长退休年龄类似于剥夺了再就业的机会。随着岁数的增加,被企业返聘的几率就越小,他们再就业的公平就业权和收入权就难以保障,目前“4050”群体就业难的现象,就佐证了这个问题。
(4) 对企业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比例明显增加,倘若进一步延迟退休年龄,会使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减弱,影响企业活力。
2.延迟退休年龄对我国养老制度的影响:
(1)“延退”与养老金亏空问题
据报道,推迟退休一年,国家可节省养老金200亿元。我国养老统筹基金亏损严重,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弥补社会保险基金的亏空。但这是个治标不治本,“饮鸩止渴”的方式。养老金亏空数量巨大,解决这个问题得追本溯源,由于制度转轨所造成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故无论是做实个人账户还是采用名义个人账户,养老统筹基金的个人账户部分都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仅通过延迟退休年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产生对社会保障体制的威胁。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解决亏空的这个想法是不成熟的。
(2)“延迟退休”对我国养老制度推行方面影响。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才进行了改革,各个方面都还处在一个磨合时期,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旦延迟退休年龄,养老保险制度又需要对不同的人群进行相应的改变,这会使人们在理解和执行养老保险制度上产生更大的问题和混淆,对整个养老体系的发展不利。
(3)“延迟退休”会加剧我国养老金给付制度不公。
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给付制度对于不同的工作形式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这使得一部分人希望尽早退休,一部分人希望延迟退休,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与无保障人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3.对于“国与民之间契约关系”的影响
2010年度,法国通过了备受争议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之后全国跨行业罢工反对该项改革实施。分析这种现象,即是社保制度是一种国家和国民的契约关系,单方面修改契约本身是一个违约行为,而对于契约精神相当完善的西方国家而言,会出现如此现状也比较容易理解了。通过这一事件我国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即针对延迟退休方面的政策,一定要多次听证。
总体看来,延迟退休年龄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人们对虽然随着国民生存寿命的增加, 劳动能力也在增长, 从长远看,延迟退休年龄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但延迟退休年龄不仅要看制度, 还要看时机。
三、具体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法
1. “柔性”“弹性”
从2010年10月起上海實施的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虽并非能等同于延迟退休年龄。但这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被用于对退休年龄政策制定上。 鉴于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和诉求多元的社会,社会人群的结构复杂,而 “柔性”“弹性”的做法符合了不同层次,不同状况人群的需求。
2.“男女平等”,“女干部与女职工平等”
男女退休的政策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历史上,对劳力要求较高,而目前阶段,这种趋势渐降,很多女性在老年时几乎可以有与男性相同的工作能力,再加之,“宪法的平等性原则”也要去女干部与女职工退休年龄的同化。 故可以采取先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使得男女退休年龄同步,再同时延迟男女退休年龄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
3.逐步推行
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它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1983年就要将退休年龄从65岁推迟到67岁,但到2000年才真正实施,对社会冲击力十分小。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经历了如此之久,而我们目前到2035年仍有25年逐步探索改进,相信唯有我们逐步推进,不断修正探索,退休养老问题一定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分析 篇4
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解读
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 从2016年开始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议,我国从2016年开始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并且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有专家认为,随着我国老龄化逐步严重,延迟退休年龄迟早会到来。
当然了,对于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人们群众自然是反对的。中国大多数还是辛苦劳作的人们,都想着退休时候能享几年清福,延迟退休年龄最新消息打破了他们的美好愿望。
一边是政府、专家们的理论,一边是民众的极力反对,两者孰轻孰重,小编不敢断言,大众心里有杆秤。小编是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对于退休这件事自认为非常遥远,延迟退休年龄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
说句实话,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采用渐进式的方式,还是值得肯定的。对民众的反对声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明确了顶层设计,下面就要看怎么来具体实施了。
老龄化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再次建议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以减缓劳动力总量减少速度,减弱对劳动力成本提高的预期。民众的反对声也抵不住历史车轮的碾压,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虽然还未落实,但是俨然已在眼前。
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 延迟退休年龄最新消息
延迟退休年龄最新消息,人社部建议延迟退休年龄2016年起实施,面对群众强烈的反对声,相关专家称延迟退休促青年就业。按照民众有限的思维是怎么也得不出延迟退休促青年就业这个理论的,相反,正是考虑到延退影响青年就业,反对声才这么高的。
关于延迟退休年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目前人社部正在汇集各方意见,积极研究相关方案,延迟退休年龄或将在2016年实施。
推行延迟退休的阻力还是巨大的,其中延退影响青年人就业是一个重要因素。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离退休人员在六百万以上,民众就担心,一旦施行延迟退休就会有六百万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延迟退休年龄最新规定 专家称延迟退休促青年就业
中国财经大学学者张川川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辉耀经过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对年轻人就业产生负面冲击,还会促进年轻人就业。
听到这样的结论,我估计网民朋友们都该吐槽了。张川川对此也对出了解释,这个结论主要基于两个假设,第一是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可以替代;第二是一个经济体的工作岗位是固定的,一类劳动力群体(如老年人)就业数增加,必然引起另一个群体(如年轻人)就业的减少。
由于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劳动技能、身体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两种劳动关系是不存在替代关系的,反而是可能互补的。同时,一个经济体的就业岗位并非完全固定,一类劳动力的增加不会必然引起另一类劳动力的减少。
渐进延迟退休年龄 篇5
尹蔚民就目前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具体阐释。他指出,养老金收支平衡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要解决这个问题,确实需要综合施策、长短结合、多管齐下。至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扩面征缴的力度。现在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的人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8.4亿,符合参保条件的人数大约是在10亿多一点。就是说,13亿人里面,扣除在校的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外,其他的人都应该纳入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现在还有近2亿的人没有纳入到养老保险的制度范围内,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然,这里一半是要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半要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我们已经制定了“全民参保计划”,正在扎实推进。
二是要实施职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按照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实行全国统筹以后,我们可以在全国的范围内调剂余缺、分散风险。全国统筹方案力争在2015年出台。
三是采取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核心点,就是要延长缴费的年限,相应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限。
四是要多方面筹措养老保险基金,除了企业、个人缴费以外,还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同时,我们还要做大、做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因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设立的目的就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时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
延迟退休年龄计划表 篇6
人社部延迟退休时间表最新消息:XX下半年人社部延迟退休时间安排
清华教授:人社部“延迟退休”方案已拟订完毕,10月14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介绍“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时表示,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他同时透露,要到XX年才能正式推出延迟退休具体方案。
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就“就业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应该在XX年推出,最早2022年开始实施。
人社部延迟退休时间表 延迟退休男女年龄图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
做原油投资,首选 行情有利器,行业首选软件。数据分析更强,更快,更全!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2020年前推出 人社部部长答记者问
尹蔚民谈到,采取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这项政策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这么一个实际提出来的。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1953年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1978年,国务院104号文件再次明确,就是女工人退休年龄是50岁,女干部55岁,男职工60岁。
当然一些特殊群体还有其他的政策规定。建国初的时候,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我们现在人均的预期寿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是岁。也就是说,建国6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建国初期制定的退休年龄政策,很显然和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所以有必要作出调整。
“通过前期的磨合与讨论,人社部的方案已经拟订完毕,下一步就是走国务院审批、征求意见、进一步讨论等程序。”10月16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其实,同样的口径,同样的推出时间表,在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尹蔚民就有所提及,而那也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明确回应延迟退休的问题。他当时称,希望今年能够把延迟退休方案制订出来,XX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修改完善,XX年正式推出;不过,推出后至少5年以后才会实施。
而这,也是多年来首次较为明确地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的时间表,如今的再次提及,无疑是在为明年的征求意见做铺垫。
对于采取渐进式“小步慢走”的基调,早在XX年人社部对外征求涉及方案时就已涉及。当时,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院校的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订了多套改革备选方案;其中,受关注程度比较高的则属清华大学和社科院提出的两套方案。
清华方案建议:从XX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同时,艰苦岗位的男女职工可以提前10年领取养老金,也就是男女分别进行延迟领取,用15年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
而社科院的方案建议,每几年延长3个月,延迟5岁用20年的过渡期,但为了避免制度碎片化,特殊群体并不单独列出。
“延迟退休年龄方案一定会考虑到各种不同人群的需要,是有弹性的。”杨燕绥强调。
为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延迟退休年龄走的肯定是弹性的路子,分步骤稳步推进,不可能一下子延迟很多年。同时,允许劳动者做出自由选择,是否选择延迟退休自己说了算。”
同时,尹蔚民明确表示,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退休年龄,除了非洲的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在65岁、67岁,而且都是渐进式延迟的,而我国现在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按人社部所言,实际退休年龄“平均不到55岁”,也就是说,退得早加之我国又是一个急剧快速老龄化的国家,延迟退休已是刻不容缓。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符合我国实际 篇7
“渐进式”包含多层含义
胡晓义说, 综合分析我国劳动力供求和老龄化程度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 参考国际经验, 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 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 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 既能确保政策调整前后平稳过渡, 也不会对当期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
“根据我们对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初步学习和理解,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包含着多层含义。”胡晓义说, “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预告, 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 而要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
二是要分步走, 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 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 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
三是要迈小步, 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 小步徐趋, 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
四是要多措并举, 在延迟退休的同时, 严格控制提前退休, 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 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 加强中老年人技能培训, 并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业的扶持政策等等, 以最大限度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
延迟退休确需提上日程
“退休年龄是一项重大社会经济政策。”胡晓义说, “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蕴含矛盾看, 确有必要将研究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提上日程。”
胡晓义说, 目前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达75岁以上;加上劳动条件改善, 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大大降低。如果继续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 一方面不利于调动中青年人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续、合理提高。
同时, 我国总的就业形势依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 但2012年首次出现劳动力资源总量绝对下降的现象, 比上年减少345万人, 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预示着未来我国劳动力将逐步进入供给总量减少时期。
“众所周知, 经济发展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供给做支撑的,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滥用青壮年劳动力的粗放方式, 更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能。”胡晓义说, “加强技能培训、适当延迟退休年龄等都是增加扩大劳动力供给量、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此外, 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加速到来。从全国劳动力资源与老年人口的比值看, 2007年为6.85:1, 5年后急剧降到4.83:1。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的抚养比 (缴费者与领取待遇者之间的比例) 为3.03:1。据预测, 2030年前后, 养老保险抚养比将提高到2:1以下。
“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总体平衡、制度可持续发展, 需要采取多种增收减支措施, 如扩大覆盖面、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资、提高结余资金收益率等。”胡晓义说, “但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减缓抚养比迅速提高的趋势, 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这位副部长也指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并形成起始工作年龄普遍推后的格局, 如果退休年龄仍维持较低水平, 将限制中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女性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并影响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从目前实际情况看, 许多专业技术岗位 (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 , 五六十岁正是经验丰富、技艺纯熟的阶段, 而且这种高端人力资源的替代弹性较低。如果早早退休, 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决策具有三大特点
胡晓义说, 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角度出发, 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全局性, 即这项政策涉及多个领域, 是综合性很强、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胡晓义说, “长期性, 即这项政策不是只考虑一两年、十几年, 而是涉及相当长时间的制度安排;战略性, 即这项政策关系到我国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挑战,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发挥优势, 增强国力。”
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劳动保险条例》和有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政策规定的, 至今仍在执行。
“建国初期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 依据当时的劳动条件、健康水平和男女生理特点等因素, 规定这样的标准, 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胡晓义说, “目前, 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4岁 (城镇更高) , 而企业职工男女平均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4岁, 明显偏低。”
这位副部长介绍, 目前世界上170个国家和地区中, 正常退休年龄, 男性集中在60岁和65岁, 女性集中在60岁。1989年至2009年的20年间, 有65个国家提高了退休年龄;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由60.01岁提升至61.01岁;女性由57.87岁提升至59.38岁。凡是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 都已实施或准备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虽然也有不同意见, 但看来已成普遍趋势。
为何要渐进延迟退休年龄 篇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符合我国实际。
“渐进式”包含多层含义
胡晓义介绍,“渐进式”延迟退休包含多层含义,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二是要分步走,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三是要迈小步,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四是要多措并举,在延迟退休的同时,严控提前退休,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的岗位并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业的扶持政策等等,以最大限度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
延迟退休确需提上日程
胡晓义说,目前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达75岁以上,加上劳动条件改善,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大大降低。如果继续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一方面不利于调动中青年人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得不到合理提高。
“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总体平衡、可持续发展,需要多种措施,如扩大覆盖面、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资等。”胡晓义说,“但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减缓抚养比迅速提高的趋势,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他指出,如果退休年龄仍维持较低水平,将限制中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女性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许多专业技术岗位(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五六十岁正是技艺纯熟的阶段。如果早早退休,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决策具有三大特点
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劳动保险条例》和有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政策规定的,至今仍在执行。
“建国初期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依据当时的劳动条件和男女生理特点等因素,规定这样的标准,符合实际情况。”胡晓义说,“目前,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4岁(城镇更高),而企业职工男女平均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4岁,明显偏低。”
他介绍,目前世界上170个国家和地区中,正常退休年龄,男性集中在60岁和65岁,女性集中在60岁。凡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都已实施或准备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虽有不同意见,但已成普遍趋势。
关于延迟退休年龄心得体会 篇9
2013年12月2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中国正面临人口转型拐点,今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人,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而劳动力人口则在波动中趋于下降,未来或出现负增长趋势。在此背景下,延迟退休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尽管公众质疑之声至今不减,对养老金双轨制亦多有不满,而且从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的大趋势看,延迟退休已是不可避免。
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延迟退休影响就业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中的数据对此提供了进一步支撑,“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徘徊在1000万个左右,其中大约30%的岗位来自退休人员的更替,每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差不多800万个左右,加上农民工、社会其他就业人群,就业岗位供给的缺口大”。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延迟退休条件的确并不具备。
不过,作为一枚硬币的另一面,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退休人员不断增长让养老金支付承受巨大压力,存在潜在的缺口;同时,人类寿命普遍延长,使得不少男性到60岁、女性到55岁之后,还有意愿有能力继续工作。否定延迟退休,固然能够成全那些渴望工作的年轻人,却没有充分照顾到一部分中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劳动权利。
我个人认为凡事都有利有弊。延迟退休年龄,一定带来就业岗位减少,这是必然规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就业难的加剧,这一影响还会进一步放大。如果我们纠结于此,改革退休年龄的条件恐怕永远都不具备。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坐等负面影响自然消失,而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和矛盾,扬长避短,找到各方利益最佳契合点。
作为养老体制改革中最受公众关注的一项政策性建议,延迟退休计划自提出后就饱受各界争议。赞成者认为,我国的养老金空账已超过两万亿元,再不延长退休年龄,养老金就不够用了;而反对者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意味着剥夺劳动者应该享受的退休福利,缩短劳动者享受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同时也会给年轻人就业造成压力。
支持延迟退休的不少是官员等权力阶层,他们在岗时有较多福利甚至隐性收入,且大权在握、受人尊敬,一旦退休,不但收入减少,影响力更会减弱。而反对延迟退休的往往是普通劳动者,没有什么特权和隐性收入,退休时和在岗时的收入差距不大,退休既是福利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解脱”。延迟退休绝对不能让权力阶层占了便宜,并损害普通劳动者的利益。在现有退休政策下,普通工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待遇显然不平等。一旦实施延迟退休,势必增加滋生腐败的几率,可能造成利益集团的不公平分配。在当前不同职业群体间待遇差距巨大的前提下,延迟退休不利于普通劳动者,更不利于低收入群体。
退休制度是一项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公共政策。从法理上讲,养老保险本质上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约。公民依照既定的退休方案缴纳了养老保险金,政府就应当兑现当初的养老承诺。如果政府因为养老体系无法继续维持而单方推迟公民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并增加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这就属于政府单方面违约,无疑与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相悖。解决当前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应该优先考虑通过减少“三公”经费、划拨国有资产给养老基金等方式,而不能将延迟退休作为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首选办法。当前,国家应重点解决养老金体系的历史债务问题,将国家应该承担的部分予以明确,同时通过政策吸引低收入群体参保,扩大参保覆盖面,借以扩大养老金规模,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提高缴费率和延迟退休年龄来保障资金平衡。更为关键的是,要下决心破除养老“双轨制”,建立公平的养老制度。
社保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 篇10
社保缴纳、延迟退休新方案大揭秘!
①人社部:今年1800多万人面临就业 仍有较大压力;
②延长缴费年限 相应缩短领取养老金年限
③关于延迟退休问题,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先把方案公布,实施时间至少要在5年以后;
④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推出。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0日上午10点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就养老、就业、延迟退休等多个热点话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的两会记者会上,最开始的两个问题都是关于就业,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我国将有1500万的毕业生和300多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就业,因此保就业的压力依然很大,对此尹蔚民表示,今年将精准发力,采取多项措施来保障就业。
尹蔚民表示:要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积极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业风险。确保完成10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
此外,在记者会上,养老保险也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未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它不仅受到参保人数,抚养比等制度内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制度外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老龄化是最大的压力之一。
对此,尹蔚民表示:要加大扩面征缴的力度,现在还有近2亿的人没有纳入到养老保险的制度范围内,我们已经制定了“全民参保计划”,正在扎实推进。全国统筹方案力争在20出台。采取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核心点就是要延长缴费的年限,相应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限。要多方面的筹措养老保险基金,除了企业、个人缴费以外,还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
延迟退休年龄是不是劫贫济富 篇11
关键词:延迟退休 劫贫济富 人口老龄化
这一缺口数字一出来,顿时就引发了社会热烈争议。虽然其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表示,“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目前结余1.9万亿元,所以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未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做到长期收支平衡。”以及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近2/3的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万亿元,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但仍旧不能打消民众的顾虑和担忧,“延迟退休年龄”这一举措更是引起社会各界不同反响。这样的争论是有原因的,因为在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占工资收入的将近30%,居全球最高水平之列,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并没有纳入社保体系,但他们不用交一分钱退休时却是前者的3倍之多。这样的不公平待遇也就成为了人们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最主要的原因。
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人们担心的并不是变老,而是能不能老有所養。“延迟退休年龄”的提议,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国际趋势所在,不管是发达国家诸如欧盟在应对债务危机时的举措,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的权宜之计。如果我们国家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就能未雨绸缪,不至于等到事态发展到我们不能控制的局面。但我们要看到,发达国家虽然退休年龄比较晚,但他们的人均预期寿命却差不多比我们高10岁!所以延迟退休年龄是否可行,还是有待商榷的。另外,有些人赞成延迟退休年龄的原因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职业比如说教师、医生,他们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实属不易,很多时候当他们还没有把他们的经验发挥出来派上用场的时候,他们就得退休了,实在是太可惜!
我认为,在当下,我们国家还不宜实行“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首先,从很本源的角度来说,之所以设置退休制度就是考虑到人的能力的有限性。《黄帝内经》记载“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鬓发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自然地,人到了这个年龄,身体机能的运转就会迟钝,各方面的反应能力包括工作能力也会下降。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你觉得你有十二分的精力和满腹的经验,但如果继续工作下去无疑就是生命的透支,严重的可能就会导致早衰早亡。加上我国目前的企业就业环境并没有达到像发达国家那么完善的保障制度,不仅下岗之后没有生活保障,就连在职期间的福利也是微乎其微。这也导致很多人即使有精力也不愿意再多花5年的时间去交养老保险而退休的时候可能冒着领不到养老金的风险。
由于目前我国的退休制度实行的是双轨制,也就是说。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由财政统一支付,而企业实行的是企业和企业工人按一定的比例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很多人对这样的体制曾经提出过批判,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待遇。同样是工作,企业职工付出的汗水一点都不比公务员少,凭什么到退休的时候差异这么大?这岂不是也在无形之中压榨广大企业职工工人的劳动力?长期下去,企业的补贴也需要从国家财政支出,那势必会造成公务员的养老金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的分配冲突问题。也有人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实际上是为官员寻租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理由。试想,为什么有的人工作不到60岁就巴不得赶紧退休,结束这种痛苦的生活,而有的人工作到65岁还不想退休?其中,后者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利益集团,他们不想放弃目前手中握有的权力,于是想借延迟退休年龄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
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 篇1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人社部表示2020年前推出具体的延迟退休方案, 这表明我国延迟退休改革势在必行。
就目前来看, 我国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老龄化的加剧, 据统计2011 年我国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数为18, 499 万人、占比13.7%, 2012 年19, 390 万人、占比14.3%, 2013 年20, 243 万人、占比14.9%, 2014 年21, 242 万人、占比15.5%;二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 2012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了345 万人, 2013 年减少了244 万人, 2014 年减少了371 万人;三是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男性和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分别达到72.83 岁和77.37 岁, 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 岁;四是养老金支出快于收入,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2012 年养老金收入21, 830.2 亿元, 同比涨21.2%, 支出16, 711.5 亿元, 同比涨25.1%;2013 年养老金收入24, 733 亿元, 同比涨13.3%, 支出19, 819 亿元, 比上年增长18.6%;2014 年养老金收入27, 620 亿元, 同比涨11.7%, 支出2, 326 亿元, 同比涨17.7%。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度”, 加上无过多基金积累, 逐渐形成一种“后人交钱、前人享受”的模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考虑到以上因素, 延迟退休在我国成为一个必然选择。除去公平性问题, 对延迟退休最大的考验就是就业挤出。因此, 对延迟退休的就业挤出效应进行研究, 并分析其效果大小, 在当前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
延迟退休的就业挤出效应主要基于两个理论假设:一是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是可替代的;二是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一定的情况下, 一类劳动力就业的增加必然引起另一类劳动力就业的减少。本文从短期和长期影响两方面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就业挤出效应进行分析。
(一) 短期影响。假定将法定退休年龄推迟5 年, 根据相关数据测算由于退休年龄的提高而增加的在业人数, 并由此推测因推迟退休年龄所产生的失业人口。
假设:以男性退休年龄为60 岁, 女性50 岁为基准, 在此基础上均推迟5 年 (此5 年内岗位数不变, 忽略人口差异) ;该年应推迟退休年龄而减少的工作岗位数X=该年新增失业人数;该年男性60~64 岁离、退休率为rm, 女性50~54 岁离、退休率为rf, 该年离退休总人数为R, 人口男女比例为a∶b。那么, 测算出该年新增失业人数=X=R× (a×rm+b×rf) 。 (表1)
根据表1 及公式计算得出2010~2013 年由于离退休所产生的新增失业人口分别是1, 459 万人、2, 767 万人、2, 643 万人、3, 164 万人。同表1 中数据相比, 2010~2013 年由于离退休所产生的新增失业人口分别是同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的1.6倍、3、2.88 倍、3.42 倍。
根据上面的测算结果, 短期内延缓退休就业挤出效果明显:失业人口增加, 从而加剧了就业压力, 且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这一状况将更加严重。
(二) 长期影响。单独考察5 年退休人群, 即男性60~64 岁, 女性50~54 岁的人群。 (表2) 从表2 中数据可以看出, 延迟退休政策的就业挤出效应在长期来说效果较小, 主要在于延迟退休的劳动力数量增长空间较小, 这部分劳动力对就业岗位的冲击是有局限的。并且, 随着经济发展, 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加, 便可将这部分减少的工作岗位抵消。
三、政策建议
延迟退休在短期内必然会加剧就业压力, 但从长期来看, 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没有想象中的大。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人口寿命不断提高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我国推迟退休将成为必然。但是,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走出低龄退休有利于年轻人就业的理论误区。首先, 无研究表明退休年龄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就业, 反而存在相反的例子。如美国退休年龄男女都为66 岁, 但其失业率一直处于10%以内的低水平状态;德国、奥地利等国为缓解就业问题, 70年代中期以后, 采取了鼓励提前退休的措施。但实践的结果不但没有解决失业问题, 反而使各国政府承受着较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其次, 老年劳动力腾出的空缺年轻人未必去补充, 如自愿性失业、毕业后不找工作、贪图轻松、安逸、稳定的工作等;最后, 提前退休离开原工作岗位的职工并不一定退出劳动领域, 被原单位返聘或被其他单位继续聘用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二) 延迟女职工退休年龄成为必要。首先, 女性人均寿命的提高是延迟女职工退休年龄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38 岁, 女性为77.37 岁。女性职工的平均预期寿命在不断提高且高于男性平均预期寿命, 女职工的劳动年龄上限应该相应提高;其次,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女性接受教育年限随之变长, 导致其初始劳动年龄提高。从而, 女性人力资本的正常使用时间缩短, 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 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应随着初始劳动年龄的提高而提高;再次, 基于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男女平等的客观需要等因素考虑, 延迟女职工退休年龄成为必要。
(三) 发展经济, 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首先, 国家要保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才能提供更充分的新增就业岗位, 提供新的就业输出渠道;其次,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背景条件必须同步跟进, 要开辟适合老年人工作的优良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 开发更多满足中老年人工作的岗位, 并加强老年工作者技能培训工作。
(四) 缓和手段, 推迟退休年龄。首先, 在大幅度推迟退休年龄时制定弹性退休制度, 即政府规定一个退休年龄区间, 让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这个年龄区间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 领取养老金;其次, 借鉴美、英、韩等做法, 逐渐以较小幅度的调整来推迟退休年龄, 使得若干年后平稳、温和地把退休年龄调整到预期调整的退休年龄目标, 可以将较大幅度提高退休年龄的举措与可能出现的就业高峰错开。
四、结语
综合全文研究可以得知:从短期来看, 延迟退休的就业挤出效应较大;而长期则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则要小, 且延迟退休年龄将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因而, 延缓退休年龄的时机选择问题将非常关键。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策划和制定合理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要避免在就业压力大的时间点推进延迟退休, 为政策实施争取更大的操作空间。
参考文献
[1]范琦, 冯经纶.延迟退休对青年群体就业的挤出效应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08.8.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分析】推荐阅读: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05-20
专家的分析:为了养老金有压力 延迟退休08-28
延迟退休之争10-27
关于延迟退休的申请08-28
养老金延迟退休06-09
延迟退休的连锁反应07-31
“延迟退休”缓解养老金压力?07-05
GO语言延迟函数defer用法分析08-29
全麻复苏病人延迟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06-04
我国农村农业投资问题分析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