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2024-05-20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精选12篇)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篇1

一、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及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的两个基本规定源于1978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以及《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按照相关规定,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男性统一为60岁, 而女性则分化为女干部55岁, 女工人50岁。对特殊行业、特殊工种以及残疾重病人员等情况, 国家另有规定。同国际对比, 我国存在着退休年龄偏低、男女性退休年龄差距大、女性退休年龄不统一的问题。

我国退休年龄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更加凸显其不适用。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 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 该国家就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10.33%, 也就是说, 在21世纪初中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 占总人口13.26%,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8831709, 占总人口8.87%, 所有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从全球人口运行趋势看,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各国的老龄化进程不同,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仅用了18年, 而国外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法国用了115年, 美国用了66年, 其中日本最短也是用了25年。这些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高速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 即所谓的“先富后老”, 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则是“未富先老”, 因此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影响更大。

二、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与退休年龄偏低的矛盾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退休制度设计, 当时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仅有50岁左右。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3.5岁左右, 但是规定的退休年龄却没有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而延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 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预期余命时间规定是50岁退休为195个月, 55岁退休为170个月, 60岁退休为139个月。按此规定计算, 50岁退休的预期寿命为66.5岁, 55岁退休为69.1岁, 60岁退休为71.6岁, 显然与我国目前的人口预期寿命差距太大。在预期寿命延长的同时, 我国的人力资本的时间投入也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加大, 也就是人们参加工作的年龄比以前推迟了许多, 显然人们的工作年限就不可避免的缩减了。要保持原有的工作年限, 延长退休年龄是唯一的办法。

(二) 男女退休差距大, 女性退休年龄不统一

从现行退休制度可知, 我国男女退休年龄差距是5或10岁, 但是实际上男性的预期寿命却比女性低。据有关专家推测, 女性的预期寿命大约比男性高3.8岁, 但是退休年龄却比男性早, 表现出严重的男女不平等。随着社会发展, 大多的家庭都只生育一个小孩, 妇女从传统的家庭中逐渐解放出来, 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工作。另外, 随着男女平等工作的推进, 女性也越来越多地接受高等教育, 女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等都是比比皆是。此时的女性参加工作的年龄延后了, 是一种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因此, 无论是从男女平等、男女预期寿命差距, 还是从现代女性解放发展来看, 统一男女退休年龄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 我国对于不同职位的女性实行不一样的退休年龄规定, 在强调民主平等的现代社会中也是不合理的, 应当消除这种职位歧视, 统一女性退休年龄。

(三) 退休年龄偏低加重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负担

在人口老龄化还没有开始之前, 我国的养老保险就一直处于“空账”运行, 最高的时候曾达到8000亿“空账”。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退休人员越来越多, 并且因为人口预期寿命延长, 每个人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不断延长, 给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巨大压力。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可以在增加养老保险收入的同时减少养老保险支出, 从而逐渐将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收拢, 弥补原有的制度设计缺陷。

三、关于我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争议

(一) 延迟退休年龄会增加年轻人就业压力

在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中, 许多专家提出了延迟退休会加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 使得更多的大学生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境遇。确实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日渐增多, 就业不容乐观。2011年我国毕业大学生有660万人, 初次就业率仅达到73%左右, 接近180万大学生在初次就业中没有机会。但是笔者认为就业压力的根源不在于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 而是劳动力与岗位的匹配度较低。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剧的同时, 我们也会了解到企业由于招收不到合适的员工而焦虑, 所以我国的就业现实是有供给也有需求, 只是供给需求没有严密匹配导致部分劳动力市场不和谐。所以延迟退休年龄只是让年纪大有足够经验的老人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用, 不会在根本上挤压年轻人的就业, 年轻人应当多方面发展自己, 适应岗位需求。

(二) 延迟退休年龄剥夺了公民自我选择的权利

也有很多专家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剥脱了老年人自我选择的权利, 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 有的人偏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而有的人则偏好于闲暇舒适和亲情培养等。所以对于先行退休年龄, 有的人支持延迟, 也有人反对延迟。对于这种情况, 在改革退休制度时应当向国际学习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尽可能满足大家的意愿。

摘要: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延续于20世纪50年代的退休制度设计, 严重不适宜我国目前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以及社会养老保险压力过重等情况。对此, 社会广泛关注我国退休政策改革, 特别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本文就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认为有必要延迟退休年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参考文献

[1]孙玄.关于退休年龄问题的探析与前瞻[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5.

[2]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 2010 (02) .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篇2

尹蔚民就目前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了具体阐释。他指出,养老金收支平衡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要解决这个问题,确实需要综合施策、长短结合、多管齐下。至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扩面征缴的力度。现在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的人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8.4亿,符合参保条件的人数大约是在10亿多一点。就是说,13亿人里面,扣除在校的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外,其他的人都应该纳入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现在还有近2亿的人没有纳入到养老保险的制度范围内,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然,这里一半是要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半要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我们已经制定了“全民参保计划”,正在扎实推进。

二是要实施职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按照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实行全国统筹以后,我们可以在全国的范围内调剂余缺、分散风险。全国统筹方案力争在2015年出台。

三是采取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核心点,就是要延长缴费的年限,相应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限。

四是要多方面筹措养老保险基金,除了企业、个人缴费以外,还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同时,我们还要做大、做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因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设立的目的就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时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

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浅析 篇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年龄;退休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18-0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发展与扩大,世界各地人民生活质量也随之得到很大改善,并且伴随着医疗卫生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口平均寿命提高,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养老压力,为此,许多国家对退休制度进行了调整与变革,而且效果显著,为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执行起到了良好的启示作用。而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养老金支付压力巨大,而且养老保险资金有很大的缺口,养老金“空账”问题突出,为此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被提上日程。

二、我国退休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目前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

1.提前退休。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需符合:男性达到55周岁,女性达到45周岁;病退、退职情况需满足:男性满50周岁,女性满45周岁。

2.到龄退休。需符合男性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职工满50周岁。

3.延迟退休。男干部、专业技术人员60—70周岁,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55—60周岁。

(二)我国现行退休政策存在的问题。

1.退休年龄偏低,不符合我国当前延长的人均寿命。

截至2005年,全球共有165个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明确规定了各自的退休年龄。在对这些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和人均预期寿命分析后可以发现,大部分国家都是在本国人民的预期寿命提高后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适当延长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后我国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4.83岁,而我国仍然沿用建国初期的退休政策,当时的退休政策是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制定的,虽然中间进行了几次调整,但实质内容并未发生改变,而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远远落后于当前大大提高的人均预期寿命的现状。

2.退休人员之间差异比较大。

(1)性别差异:现行退休政策规定男性满60周岁退休,女干部满55周岁退休,女职工满50周岁退休。男性与女干部退休年龄差5岁,与女职工差10岁,而现在社会提倡男女平等,而且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要比男性高,让女性比男性提前5-10年退休,一方面违背了男女平等的社会诉求,另一方面无益于有能力的女性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地工作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造成人力资源的闲置和严重浪费。

(2)身份差异:首先是女职工与女干部的差异,两者退休年龄相差5岁;其次是不同岗位的退休待遇的差别也比较大,脑力劳动者退休待遇远高于体力劳动者的退休待遇,这样对基层工人不利,也在一定程度体现出对体力劳动者的不公正待遇。

3.退休年龄全国统一,缺少弹性。

我国的退休年龄实行全国统一“一刀切”的政策,统一规定:男职工60周岁退休,女干部55周岁,女职工50周岁。而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所不同。

4.我国当前退休年龄的法制化水平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当前规定我国退休年龄的法定条例,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一部法律,仅仅是一种制度规范。条例和法律比较起来,法律具有强制性,一旦违背法律必将受到严厉制裁;而条例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对违规现象不能给予强有力的制裁,这样,使得现实中出现许多违规退休现象。因此,将退休制度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上,严肃退休年龄的各项规定是我们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三、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对策建议

(一)实行弹性退休政策与延迟退休相结合。

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容许劳动者的退休选择方式具有某种弹性,是一种使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更有灵活性的轨制。实施弹性退休政策可以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和需要,使这项政策得到更多人的拥护与支持。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这种多样性的发展现实为弹性退休制度的实行提供了基础。政府要将制度的设计和物质激励有效结合起来。

(二)采用“小步慢走”的方式提高退休年龄。

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就是政府先制定一个整体目标,然后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提高退休年龄,这样可以减小在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巨大阻力(根据对12万网民的调查显示,有六成网民反对延迟退休年龄)。我国延迟退休年龄要采取小步骤、分阶段地实施策略,让民众有充分的时间和心里准备去接受这项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延迟退休年龄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缓解沉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的重要作用,这样会把阻力减小,从而保证这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

当前我国的退休年龄与其他国家相比男女相差过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妇女在受教育水平、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且女性比男性的平均寿命高,女性过早退休,一方面抑制女性的发展空间,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的流失浪费;另一方面女性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过长,领取总额高于男性,既有违社会公平原则,又给养老金支付造成巨大压力。所以,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延迟退休年龄的经验,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

(四)延长养老金的缴费年限。

我国目前的缴费年限最低为15年,也就是只要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就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这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一制度设定当初是假设职工退休后的余命为10年,当时的人均寿命只有50岁,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医疗技术、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后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5岁,退休后的寿命远远超过了10年,这必定需要国家财政进行支付,给我国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同时也成为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养老金缴费年限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于海艳.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5月

[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二版).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08.

[3]邓大松.社会保险(第二版).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06.

[4]成志刚.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论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26卷第3期.2002(5):57-60.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刍议 篇4

一、中国退休年龄规定的发展及现状

20世纪50年代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仍然基本上被我国所采用:男职工60岁、女职工50岁。1955年女干部职工延伸至55岁。随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微调, 当前中国退休年龄制度可以大致总结为:男性达到60周岁, 女性干部退休年龄55周岁, 退休年龄50周岁的女性工人, 并且工龄达到10年。同时, 当今的退休年龄研究已经呈现为一种政策体系, 所以在对一般性退休年龄制度之规定, 对于特殊工种、职称级别、企业改制、身体条件等还存在着特殊说明。

二、中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

(一) 应对人口结构转变、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

2050年, 我国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持续缩减的劳动力总量会影响消费并波及经济发展, 会对薪酬支付造成巨大主力等。延迟退休年龄对于延迟人口红利期与应对劳动人口比重减少造成的劳动资源缺乏有巨大作用。

(二) 应对养老金缺口, 保障社会稳定的需要

当今我国老年人人口状况是老年人口基数大, 步入老龄化速度快, 基于这样的现状, 处理不当将会出现养老金支付困难。

三、延迟退休年龄将会带来的影响

(一) 影响参保面和退保率

社会保险费主要对象是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延迟退休年龄, 实际上是变相提高了参加养老保险的门槛, 增加参保负担, 加大了他们对领取到养老金的未知性, 从而降低了部分人群的参保积极性, 增加了参保面工作的难度。由于种种的不利因素, 还可能使得新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产生中断缴费的想法, 在一定程度上, 还会影响到退保率。

(二) 加大就业压力, 最终影响社会公平

假如对退休年龄进行进一步延迟, 退而不休的现象仍将存在, 就业岗位空乏的态势将更加严峻和紧迫。同时在关系到行业平等关系方面,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影响对于不同行业的就业者来说是具有不同的效果。公务员的工作性质相对来说轻松并有国家保障, 而企业职工工作性质对年龄和体力要求比较高, 尤其是基础岗位和一线工作工人, 且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的贡献。延迟退休年龄对于我国的公务员来说, 是备受青睐的, 但普通的社会劳动者面对退休年龄的延伸, 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和负担。

四、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措施

(一) 区别对待、循序渐进推进

对不同行业、职业要区别对待, 要完善配套设施改革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消除养老金缴纳与分配的不协调, 要大力改进养老服务业发展。要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精算, 分步骤, 从退休领取养老金之间的, 而目前中国除了基础养老金外基本没有企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储蓄, 尽快制定和改进养老制度是当今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任务与责任。当今, 退休年龄我国男性为60岁, 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0岁, 女干部为55岁, 无论是从生理或者是心理的角度看, 50岁的退休年龄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无疑是较早的。所以要适度考虑男女退休年龄的分开实现, 由女性慢慢过渡到男性。

(二) 完善制度保障延迟退休年龄稳步推进

对于延迟退休年龄, 国家应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关键是启动时机, 对制度抚养比、相关法律以及社会的接受程度等有所考虑。要充分考虑退休年龄变化对于高低收入人群不同的影响基础上, 确定其标准和措施。在不损害劳动者利益的前提下, 要分阶段进行来延缓退休年龄, 以保证政策的合理性和秩序性。可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 即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较小的劳动者出发, 适时拓宽到剩余其他劳动者。要落实先“迈小步”, 然后渐进式延伸的方式,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使人民生活得到最小的影响, 最大利益的实现, 同时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国际上更具特色和潜力。

(三) 要兼顾社会目标与个人利益的耦合

在国家总体经济目标能够实现保证下, 怎样更好地把社会目标与个人利益进行综合性考虑, 使人民生活能够实现渐进式调整, 最小限度的影响其生活, 是我国为延迟退休年龄的重要要求。面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结构不协调的客观现实, 大力加强社会舆论教育与宣传, 加深劳动者对延缓退休年龄的认识, 使他们能够对延缓退休有更为长远的理解。

(四) 保障经济发展与增加就业相协调

要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供给过剩的问题, 需要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业技术需求的增强,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开拓劳动力市场, 促使劳动力就业渠道在各部门之间积极延伸, 实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素质的培育与强化。我国的第三产业在吸收就业方面的作用远远超过二、三产业, 特别是具有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但我国服务业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这就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措施, 拓宽我国服务业发展种类和发展渠道, 使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 劳动力也可以大幅度被利用。政府也要严格控制调整机构, 使激励机制在养老保险制度中不断发挥作用, 积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不断挖掘能够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相矛盾的工作岗位, 使技能教育在老年人中不断进行落实与实践, 最终实现在以经济和科技为主动力经济发展的同时, 劳动力资源也能够被充分吸收和使用的目标。

摘要: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长远角度看, 延迟退休年龄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趋势和客观要求。同时延迟退休年龄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应该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延迟退休年龄。

关键词:退休年龄,养老金,财务分析

参考文献

[1]朱永利.延长退休年龄可行性分析.劳动保障世界·保障论坛, 2013 (06)

[2]李娟.我国调整退休年龄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 2013 (05)

[3]杨晓娇.中国退休年龄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商业环境, 2014 (07)

[4]邵国栋, 翟晓静.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国现行退休年龄规定[J].未来与发展.2013.

延迟退休年龄 篇5

去年年底,社科院人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建议中国从20起延迟退休。绿皮书提出建议,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

第二步:从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人社部表示,延迟退休的政策目前仍在研究中,会适时向社会征求意见。

延迟退休政策今年征求意见

根据新华社整理的中央部委民生工作清单,“延迟退休方案”已被列入今年的工作重点。人社部日前表示,延迟退休的政策目前仍在研究中,会适时向社会征求意见。

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是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按照此前人社部给出的时间表,该方案将在今年向公众征求意见,20正式出台。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目前方案仍在抓紧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包括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预期寿命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进展情况等多种因素,目前正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会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延迟退休政策最根本的原则,是“小步慢走,渐进到位”,为了给公众做好心理准备的时间,政策出台后至少五年,才会渐进式实施。去年年底,社科院所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则建议,从2018年开始实施延迟退休,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建议:

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

同时,为了尊重人们对退休年龄的选择权并减少改革的阻力,报告建议中国进行退休年龄改革后也引入弹性机制。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规定人们可提前5年退休,也可以高于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养老金标准可适当调整:参考其他国家的弹性年龄设计,可以规定每提前1年退休,基础养老金标准相比正常退休下降1%,提前5年则下降5%;每推迟1年退休,养老金比正常标准上升0.8%,推迟5年则上升4%。同时,可以在退休年龄弹性空间设计上,适当向女性倾斜,即女性的提前退休年龄可以略微宽松。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有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有一个预告期,提前几年告知社会;第二要分步骤,可能会考虑从现在规定的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第三,要“迈小步”,以“一年提高几个月”这样的方式,一步一步来,用较长的一段时间逐步完成平滑过渡。

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第一步,应先对提前退休的现象予以规范。

现行男性60岁退休、女干部和科技人员55岁退休,以及女工人50岁退休的政策,是从1951年起开始实行的。在过去多年,为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前退休政策,最低标准是女性40岁便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在规范提前退休之后,第二步则应把女性的退休年龄推迟。可以先将女工人的退休年龄与女干部、事业单位的女职工统一起来。然后再将女性的退休年龄整体提高,缩小与男性退休年龄之间的差距。根据国际经验,男女退休年龄差两岁是比较合适的。

最终形成的方案并不会对所有人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政策对不同的群体将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还会针对特殊群体出台相应的妥善安排。

浅议延迟退休年龄的有关问题 篇6

摘 要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六十岁以上老人达2亿,“养老金亏空”也愈演愈烈,于是,人们普遍认为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增加劳动力供给,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是否延迟退休,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反对目前阶段延迟退休的原因分析以及鉴于“延迟退休为必然之势”,目前可以针对此问题应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就业 养老制度 契约精神

一、引言

多少岁退休最合适?在2008年年底,媒体就“延迟退休”一直议论纷纷,且当时传出消息“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时值2013年,也未有任何措施动态,一时间,相关的调查、讨论盛行,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均大量存在。人保部相关人士表示:关于目前我国是否延长退休年龄仍在“研究”阶段。

二、反对目前延迟退休原因分析:

1.对于就业方面影响:

(1)老人不退,新人没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500万人左右,而目前每年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因此“老人不退,新人无位”较为普遍,且能征得很多人共鸣的一个论点。提出提高退休年龄,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使社会整体就业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倒挂”之势,即老人就业比年轻人就业相对充分。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这种就业形势会产生诸如 “啃老族”的弊端,而一些不愿意作为“啃老族”的年轻人,也会选择一些极端的方式危害社会,因此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性。

(2)产业结构不同,对就业者要求不同。

在发达国家经济主要是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在私营和公共服务机构中很多工作都要基于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故经验极重要,而且脑力劳动当然要比体力劳动对人体的要求要小很多,这样就为延迟退休提供了可能性,而偌大的“中国制造”需要的大部分是劳力型人才,所以如果延迟这部分人的退休年龄,必定会使这部分人感到力不从心,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

(3)部分中老年人群也会产生就业困难的困扰。

对于一些企业的基本职工,由于本身薪酬待遇等均不高,不得不“再就业”,而延长退休年龄类似于剥夺了再就业的机会。随着岁数的增加,被企业返聘的几率就越小,他们再就业的公平就业权和收入权就难以保障,目前“4050”群体就业难的现象,就佐证了这个问题。

(4) 对企业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比例明显增加,倘若进一步延迟退休年龄,会使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减弱,影响企业活力。

2.延迟退休年龄对我国养老制度的影响:

(1)“延退”与养老金亏空问题

据报道,推迟退休一年,国家可节省养老金200亿元。我国养老统筹基金亏损严重,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弥补社会保险基金的亏空。但这是个治标不治本,“饮鸩止渴”的方式。养老金亏空数量巨大,解决这个问题得追本溯源,由于制度转轨所造成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故无论是做实个人账户还是采用名义个人账户,养老统筹基金的个人账户部分都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仅通过延迟退休年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产生对社会保障体制的威胁。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解决亏空的这个想法是不成熟的。

(2)“延迟退休”对我国养老制度推行方面影响。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才进行了改革,各个方面都还处在一个磨合时期,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旦延迟退休年龄,养老保险制度又需要对不同的人群进行相应的改变,这会使人们在理解和执行养老保险制度上产生更大的问题和混淆,对整个养老体系的发展不利。

(3)“延迟退休”会加剧我国养老金给付制度不公。

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给付制度对于不同的工作形式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这使得一部分人希望尽早退休,一部分人希望延迟退休,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与无保障人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3.对于“国与民之间契约关系”的影响

2010年度,法国通过了备受争议的退休制度改革法案,之后全国跨行业罢工反对该项改革实施。分析这种现象,即是社保制度是一种国家和国民的契约关系,单方面修改契约本身是一个违约行为,而对于契约精神相当完善的西方国家而言,会出现如此现状也比较容易理解了。通过这一事件我国要吸取这方面的教训,即针对延迟退休方面的政策,一定要多次听证。

总体看来,延迟退休年龄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人们对虽然随着国民生存寿命的增加, 劳动能力也在增长, 从长远看,延迟退休年龄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但延迟退休年龄不仅要看制度, 还要看时机。

三、具体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法

1. “柔性”“弹性”

从2010年10月起上海實施的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虽并非能等同于延迟退休年龄。但这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被用于对退休年龄政策制定上。 鉴于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和诉求多元的社会,社会人群的结构复杂,而 “柔性”“弹性”的做法符合了不同层次,不同状况人群的需求。

2.“男女平等”,“女干部与女职工平等”

男女退休的政策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历史上,对劳力要求较高,而目前阶段,这种趋势渐降,很多女性在老年时几乎可以有与男性相同的工作能力,再加之,“宪法的平等性原则”也要去女干部与女职工退休年龄的同化。 故可以采取先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使得男女退休年龄同步,再同时延迟男女退休年龄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

3.逐步推行

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它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1983年就要将退休年龄从65岁推迟到67岁,但到2000年才真正实施,对社会冲击力十分小。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经历了如此之久,而我们目前到2035年仍有25年逐步探索改进,相信唯有我们逐步推进,不断修正探索,退休养老问题一定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思考 篇7

一、实行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

(一) 人均寿命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人类的平均寿命正在不断提高, 由于工作的需要, 我国大部分的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造成老人在家无人照顾, 而城市老人退休处于失去工资来源, 退休金有限的境遇, 这造成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 进而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而且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 “四二一” (即四个老人, 一对夫妻, 一个孩子) 家庭模式渐渐显现, 又由于年青一代工作和生活压力普遍加大, 外出打工与经商多等客观因素的存在, 导致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照料老人。而且决定支援退休年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单纯用年龄作为退休的标尺是十分不科学的。

(二) 养老保险基金先天不足

养老保险基金是大部分离休职工的养老钱, 是以后生活的重要保障, 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得以正常运转的依托和核心。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且退休年龄低使得社保账户将会支付更多的养老金, 而由于我国养老金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 这使得原本捉襟见肘的养老保险金覆盖面更加窄, 加之投资运营管理水平不足, 实际缴费率低以及过渡时期转制成本等问题的存在这都对我国提出了严重考验。

(三)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

我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逐步建立了多种类型的社会养老制度,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日渐突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来自保险费的收入及利息收入和政府补贴, 这种基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 而且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保险费欠缴的情况十分普遍, 使得收支矛盾日显突出。同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空账”运行规模较大。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四) 空巢现象的出现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另一问题就是“空巢家庭”现象的出现, 老人被称为“空巢老人”。在农村主要是由于子女外出打工和求学引起,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十分少, 为了生活, 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以供养子女和补贴家用, 留父母和儿女在家。或是子女长期外出求学, 无暇顾及父母, 等到毕业后又为工作奔忙, 及时工作以后由于父母不能适应城市生活而不愿意居住在城市, 老人长期独处, 心中难免有空巢感 (空巢感即是孤独感) 。在城市主要是由于子女外出求学工作引起, 与农村的后一种情况较相似。“空巢现象”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十分严重, 尤其是城市的特殊环境, 使得老人感到孤独, 加之长期对子女的思念, 退休后很多“老人”心境抑郁, 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现象。

二、实行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

(一) 延缓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为了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实时地延长退休年龄应是一种较可行的解决措施之一。退休年龄向后推移, 使得大批有经验的高知识人才仍可为国家做贡献, 仍然创造社会财富, 同时也是为社会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争取时间, 为国家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争取时间。

(二) 符合老人要求

对于在工作岗位上几十年的老人而言, 没有工作的日子是十分枯燥的, 而中国的传统习惯赋予退休职工的大多是在家做家务和带孩子, 这在城市筒子楼式的生活体现的淋漓尽致。有很多老人以前每天定时上下班, 退休后变得无所事事, 长期如此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出现了严重问题, 尤其是丧偶以后独居的老人更是感到孤苦无助, 这也是很多发达出现国家老年人自杀率升高和为精神疾病困扰的原因所在。而且工作往往是我们的追求所在, 更是我们人生意义的直观体现, 因此是当地延迟退休年龄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三) 为调整人口比例赢得时间

随着对老龄化了解的加深, 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并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在加大监管计划生育力度的同时, 国家放宽了孩子人数, 允许二胎生育, 以便调整人口比例。而这一过程非朝夕之功,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延迟退休年龄可以为这一问题从根源上的解决赢得时间。

(四) 延迟退休有利于实现养老金收支平衡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意味着未来年轻人口有所减少而老年人口不断增加, 老年抚养比上升, 也就是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赡养, 国家的各项支出都将以极快的速度增长, 养老金负担越来越重, 而延长退休年龄可以使一部分老有余力的老年人继续参加工作, 为社会创造财富, 不至于突然间增加大量的纯消费人群, 减少养老金供养人数和年限, 能大大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有利于实现养老金收支平衡。社保专家估计: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 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 减支160亿元, 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因此, 延长退休年龄的确是缓解养老压力的有力举措。从另一个角度讲, 延长退休年龄所减少的部分退休金可以用于经济建设, 拓宽就业岗位, 或者用于投资教育事业, 延长受教育年限, 这样不但能增加受教育人数, 间接减少就业人数, 化解就业压力, 还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 为以后的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同时, 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被培养出来之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结构性原因导致的失业问题, 令劳动力市场紧跟经济结构调整的节奏, 使我国的就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五) 人均寿命延长为延迟退休提供生理基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人们的寿命被延长。据预测, 我国人口分性别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趋势如表一:

相比之下不难看出, 在未来30年中我国的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均高于世界人口和发展中地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仅次于发达地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 说明未来的时间里我国的人口寿命会大大的延长, 使多数人继续工作的愿望成为可能。况且老年人的衰老首先是体力上的衰老, 智力上的衰老要滞后一截, 老年人口中年龄较轻的一些低龄老年组群, 如60—65岁将属于壮年中的老年, 他们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仍然有继续参与工作的精神需要, 是社会宝贵的智力群体。而且在某些行业中, 例如教育、法律、医生, 尤其是科学技术领域, 对工作经验要求较高, 老年人则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 知识扎实, 并不需要培训, 直接上岗, 能带来较高的附加值。因此, 在这些行业里老年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依照现行的退休制度规定男60岁、女50岁退休的话, 未来的许多老人将有近2 0多年的时间被白白的消耗掉, 此时, 过早的让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反而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 加上大多数的老年人不能很快的适应离开工作岗位后产生的寂寞、被人忽视的感觉, 容易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给精神上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周辉.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限制因素分析与建议[J].学术交流, 2011, (02)

[2]、汪建强.英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现实考虑与启示[J].中国市场, 2007, (35)

[3]、于艳丽.我国女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是否应该调整——国内相关研究综述[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5)

[4]、贾会.我国退休年龄政策的探讨[J].当代经济, 2009, (22)

[5]、环球资讯[J].21世纪, 2010, (11)

[6]、数字圈点[J].人力资源, 2010, (10)

[7]、延迟退休年龄您愿意吗?[J].晚晴, 2010, (10)

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 篇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人社部表示2020年前推出具体的延迟退休方案, 这表明我国延迟退休改革势在必行。

就目前来看, 我国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老龄化的加剧, 据统计2011 年我国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数为18, 499 万人、占比13.7%, 2012 年19, 390 万人、占比14.3%, 2013 年20, 243 万人、占比14.9%, 2014 年21, 242 万人、占比15.5%;二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 2012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了345 万人, 2013 年减少了244 万人, 2014 年减少了371 万人;三是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男性和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分别达到72.83 岁和77.37 岁, 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 岁;四是养老金支出快于收入,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2012 年养老金收入21, 830.2 亿元, 同比涨21.2%, 支出16, 711.5 亿元, 同比涨25.1%;2013 年养老金收入24, 733 亿元, 同比涨13.3%, 支出19, 819 亿元, 比上年增长18.6%;2014 年养老金收入27, 620 亿元, 同比涨11.7%, 支出2, 326 亿元, 同比涨17.7%。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度”, 加上无过多基金积累, 逐渐形成一种“后人交钱、前人享受”的模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考虑到以上因素, 延迟退休在我国成为一个必然选择。除去公平性问题, 对延迟退休最大的考验就是就业挤出。因此, 对延迟退休的就业挤出效应进行研究, 并分析其效果大小, 在当前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

延迟退休的就业挤出效应主要基于两个理论假设:一是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是可替代的;二是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一定的情况下, 一类劳动力就业的增加必然引起另一类劳动力就业的减少。本文从短期和长期影响两方面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就业挤出效应进行分析。

(一) 短期影响。假定将法定退休年龄推迟5 年, 根据相关数据测算由于退休年龄的提高而增加的在业人数, 并由此推测因推迟退休年龄所产生的失业人口。

假设:以男性退休年龄为60 岁, 女性50 岁为基准, 在此基础上均推迟5 年 (此5 年内岗位数不变, 忽略人口差异) ;该年应推迟退休年龄而减少的工作岗位数X=该年新增失业人数;该年男性60~64 岁离、退休率为rm, 女性50~54 岁离、退休率为rf, 该年离退休总人数为R, 人口男女比例为a∶b。那么, 测算出该年新增失业人数=X=R× (a×rm+b×rf) 。 (表1)

根据表1 及公式计算得出2010~2013 年由于离退休所产生的新增失业人口分别是1, 459 万人、2, 767 万人、2, 643 万人、3, 164 万人。同表1 中数据相比, 2010~2013 年由于离退休所产生的新增失业人口分别是同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的1.6倍、3、2.88 倍、3.42 倍。

根据上面的测算结果, 短期内延缓退休就业挤出效果明显:失业人口增加, 从而加剧了就业压力, 且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这一状况将更加严重。

(二) 长期影响。单独考察5 年退休人群, 即男性60~64 岁, 女性50~54 岁的人群。 (表2) 从表2 中数据可以看出, 延迟退休政策的就业挤出效应在长期来说效果较小, 主要在于延迟退休的劳动力数量增长空间较小, 这部分劳动力对就业岗位的冲击是有局限的。并且, 随着经济发展, 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加, 便可将这部分减少的工作岗位抵消。

三、政策建议

延迟退休在短期内必然会加剧就业压力, 但从长期来看, 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没有想象中的大。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入、人口寿命不断提高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我国推迟退休将成为必然。但是,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走出低龄退休有利于年轻人就业的理论误区。首先, 无研究表明退休年龄的降低有利于提高就业, 反而存在相反的例子。如美国退休年龄男女都为66 岁, 但其失业率一直处于10%以内的低水平状态;德国、奥地利等国为缓解就业问题, 70年代中期以后, 采取了鼓励提前退休的措施。但实践的结果不但没有解决失业问题, 反而使各国政府承受着较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其次, 老年劳动力腾出的空缺年轻人未必去补充, 如自愿性失业、毕业后不找工作、贪图轻松、安逸、稳定的工作等;最后, 提前退休离开原工作岗位的职工并不一定退出劳动领域, 被原单位返聘或被其他单位继续聘用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二) 延迟女职工退休年龄成为必要。首先, 女性人均寿命的提高是延迟女职工退休年龄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38 岁, 女性为77.37 岁。女性职工的平均预期寿命在不断提高且高于男性平均预期寿命, 女职工的劳动年龄上限应该相应提高;其次,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女性接受教育年限随之变长, 导致其初始劳动年龄提高。从而, 女性人力资本的正常使用时间缩短, 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 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应随着初始劳动年龄的提高而提高;再次, 基于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男女平等的客观需要等因素考虑, 延迟女职工退休年龄成为必要。

(三) 发展经济, 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首先, 国家要保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才能提供更充分的新增就业岗位, 提供新的就业输出渠道;其次, 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背景条件必须同步跟进, 要开辟适合老年人工作的优良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 开发更多满足中老年人工作的岗位, 并加强老年工作者技能培训工作。

(四) 缓和手段, 推迟退休年龄。首先, 在大幅度推迟退休年龄时制定弹性退休制度, 即政府规定一个退休年龄区间, 让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这个年龄区间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 领取养老金;其次, 借鉴美、英、韩等做法, 逐渐以较小幅度的调整来推迟退休年龄, 使得若干年后平稳、温和地把退休年龄调整到预期调整的退休年龄目标, 可以将较大幅度提高退休年龄的举措与可能出现的就业高峰错开。

四、结语

综合全文研究可以得知:从短期来看, 延迟退休的就业挤出效应较大;而长期则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则要小, 且延迟退休年龄将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因而, 延缓退休年龄的时机选择问题将非常关键。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策划和制定合理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要避免在就业压力大的时间点推进延迟退休, 为政策实施争取更大的操作空间。

参考文献

[1]范琦, 冯经纶.延迟退休对青年群体就业的挤出效应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08.8.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效应分析 篇9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严峻发展, 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快速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延迟退休不仅关涉个人的社会保障利益, 而且也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伴随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峻,现有的法定退休年龄, 不利于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改革退休年龄政策成为当前我国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风险, 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中央已将延迟退休年龄纳入国家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渐进渐行。

延迟退休年龄是对当前不合理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度矫正,亦是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提高我国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和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举措。但延迟退休又与时下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相背离,自该思路提出以来受到了国民的广泛观注,引起了社会的激烈反应。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存在哪些问题,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我国应当推行怎样的退休年龄政策。笔者立足于我国退休年龄政策的发展现状, 在梳理现行退休年龄政策的确定历程基础上,总结既存问题,同时就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正向和负向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的确定历程和既存问题

2.1 现行退休年龄的确定历程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 由1953年国家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所规定 ,同时1978年国务院104号文件再次予以明确,最终确定为女工人退休年龄为50周岁,女干部为55周岁,男职工为60周岁,其他特殊群体另行规定。现行退休年龄的确定历程见表1。依据退休年龄的确定历程,可以将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归类为3种类型, 即提前退休、到龄退休和延迟退休,相应的退休年龄见表2。

资料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政府官方网站

2.2 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的形成, 有其特定发展历程和时代背景。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迁,当前的退休年龄政策显现出诸多问题,概括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法定退休年龄过低。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人均预期寿命而言,195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41.2周岁,其中男性40周岁,女性42.3周岁;而到第6次人口普查的2010年,平均预期寿命增加到74.8周岁,其中男性72.4周岁, 女性77.4周岁。另据“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的数据显示 ,我国城市人口总体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周岁,其中男性58.3周岁,女性52.4周岁。可见,在人口预期寿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严重偏低,现行退休年龄制度造成了人力资本的浪费。纵观发达国家,其法定退休年龄普遍在60周岁以上,如新加坡为62周岁、美国为67周岁、瑞典为61~70周岁,英国男性为65周岁、女性为60周岁,日本男性为65周岁、女性为60周岁。

(2)退休年龄的性别差异。男女不同龄退休的制度规定 ,也是现行退休年龄政策亟待改革的重点。其他国家的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约为60周岁,女性约为58周岁,其中规定男女同龄退休的国家占多数。而我国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达5~10岁,同时虽然女性预期寿命高于男性,但其退休年龄却比男性早,该规定显现了制度的严重不合理性。当前,延迟退休和男女同龄退休已成为世界各国养老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比如英国计划到2018年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提高至65周岁,并实行男女同轨的退休年龄政策。因而,消除我国退休年龄政策中的男女不同龄退休问题,是今后制度改革的重点。

(3)提前退休加剧了养老金的供给压力。现存的诸多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提前退休现象,加剧了养老金的供给压力,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提前退休人数的增加,表现为社会财富的生产与财富消耗的不平衡, 最终会引致养老金的供给不足问题, 也会加剧当前严峻的养老金缺口问题。2014年,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其测算的基本养老金社会统筹缺口达到83.6万亿元人民币, 个人账户隐形债务为2.6万亿元,基本养老金缺口合计为86.2万亿元。因而,如何科学解决提前退休问题, 是现行退休年龄政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3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正向效应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现行退休年龄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势在必行, 这对政府缓解养老金的公共财政支出压力、有效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

3.1 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人口老龄化的深度发展、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民众经济社会需求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我国现有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产生了很大挑战,政府公共财政对养老金支出的压力日益加剧。可以看到,在巨额的基本养老金缺口面前,实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一方面可提高在职职工的缴费年限,从而增加养老金的积累,另一方面可减少养老基金的支出,促进养老金的收支平衡。从全国来看, 延迟退休可使我国养老统筹基金一年增加40亿元人民币, 同时减支160亿元, 减缓基金缺口达到200亿元,“一增一减”可以极大地降低政府的养老压力。因而在当前背景下,逐步推迟退休年龄是应对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加、确保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有效措施。

3.2 有效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

退休年龄对我国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也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社会平均教育年限的提高, 我国人力资本峰值出现的时间后移, 目前退休年龄的人力资本存量依然较高,如若此时退出劳动力市场将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在法定退休年龄阶段,我国退休人员大多处于年龄较为年轻、身体健康明显、精力较为充沛,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状况。有研究表明,熟练的老员工继续工作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并节省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特别是技术工人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法定退休年龄阶段正是其人力资本效率较高之时,过早退休是对该类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浪费。因而,延迟退休年龄能够有效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增加劳动力供给,延缓我国的人口红利期。

3.3 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 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始终表现为企业投入和劳动成本。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退休年龄越早,养老金规模越大,会导致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提高,最终会削弱一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北欧等福利国家近几十年来所开展的改革便是有力佐证。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曾经对我国经济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将随着老龄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养老金规模提高而逐步减弱, 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目前, 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已经高达40% , 社保缴费率在全球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 约为“金砖4国”中其他3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欧5国的3倍,是G7国家的2.8倍,是东亚邻国的4.6倍。因而,延迟或调整退休年龄有助于降低全社会劳动力成本,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4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负向效应

延迟退休年龄亦会产生负向的政策效应,不仅对我国当前业已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巨大影响, 也会造成不同劳动者群体间的激烈反应,同时还会产生新的社会公平问题。

4.1 加剧严峻的就业形势

延迟退休年龄之所以受到社会的激烈讨论, 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引起激烈的反对声音, 其主要原因在于退休年龄的增加会挤占年轻人的工作岗位, 使当前业已严峻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困难。目前,中国城镇的单位就业人数超过1.1亿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在职职工退休 ,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3%,而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 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退休职工将会挤占新进就业人员30%的就业机会。就我国人口结构及发展趋势看, 新增劳动力会逐年增长, 现阶段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劳动力将面临长期供过于求的现象,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将会恶化当前的就业难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4.2 对不同劳动者群体产生差异性影响

延迟退休对不同劳动群体会产生差异性影响。从不同闲暇收入偏好人群来看, 推迟退休对偏好闲暇人群造成的负向效应更大,这部分人群会对推迟退休持抵触情绪;从不同收入水平人群来看,较低收入人群由于推迟退休的收入激励效应较低,可能会对推迟退休的意见较大;从不同职业人群来看,体力劳动者由于工作对身体条件要求较高,推迟退休会加大其身体承受能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收入水平也会相应降低, 该类职业人群会反对推迟退休;从不同就业性质人群来看,灵活就业人员由于收入不稳定以及养老保险缴费率较高, 特别对临近退休年龄的下岗人员,延迟退休会加大其缴费压力,降低其领取养老金的预期,因而会对延迟退休持强烈的反对意见。

4.3 产生新的社会公平问题

公务员群体、垄断性行业的就业人员、高校教师和医生等技能型就业者, 是延迟退休政策的最大受益群体; 而下岗失业人员、低薪行业及企业效率不好的职工等,是延迟退休政策的利益受损群体。这种由于制度改革引起的利益分配不均,会导致新的社会公平问题。特别是在公务员改革和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在未有实质性破冰的现实背景下,延迟退休会使国民对享受特权的公务员阶层和垄断性行业员工的高薪行为更加不满,权力公平性问题和收入分配差异问题会, 进一步加剧社会对延迟退休制度的抵触情绪。

5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已不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退休制度的改革经验,延迟退休年龄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缓解政府的养老金压力、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等,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但同时也会产生加剧当前业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不同劳动者群体间的激烈反应及导致新的社会公平问题等负向政策效应。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实施延退政策是项涉及舆情舆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复杂工程,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阻碍。在遵循制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应当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基于此,下面就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

5.1 稳步延迟女性的退休年龄

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 且男女同龄退休是世界各国养老制度改革的共识。我国女性退休年龄严重偏低,女性过早退休没有体现男女平等的退休权利, 同时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会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有益于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对于女性退休年龄的改革步骤应当稳步进行,结合我国国情,女性退休年龄提高的幅度以及速度应该高于男性职工。

5.2 坚持 “弹性 ”与 “自愿 ”相结合的延退原则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抵触情绪,延退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和执行,应当坚持“弹性”与“自愿”相结合的延退原则。渐进式退休年龄政策的推行要保持制度的弹性空间,允许民众自愿退休,这也是一种激励手段,以保证制度的顺利进行。

5.3 建立 “延退基金 ”来补偿利益受损群体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符合我国实际 篇10

“渐进式”包含多层含义

胡晓义说, 综合分析我国劳动力供求和老龄化程度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 参考国际经验, 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 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 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 既能确保政策调整前后平稳过渡, 也不会对当期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

“根据我们对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初步学习和理解,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包含着多层含义。”胡晓义说, “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预告, 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 而要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

二是要分步走, 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 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 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

三是要迈小步, 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 小步徐趋, 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

四是要多措并举, 在延迟退休的同时, 严格控制提前退休, 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 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 加强中老年人技能培训, 并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业的扶持政策等等, 以最大限度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

延迟退休确需提上日程

“退休年龄是一项重大社会经济政策。”胡晓义说, “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蕴含矛盾看, 确有必要将研究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提上日程。”

胡晓义说, 目前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达75岁以上;加上劳动条件改善, 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大大降低。如果继续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 一方面不利于调动中青年人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续、合理提高。

同时, 我国总的就业形势依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 但2012年首次出现劳动力资源总量绝对下降的现象, 比上年减少345万人, 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预示着未来我国劳动力将逐步进入供给总量减少时期。

“众所周知, 经济发展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供给做支撑的,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滥用青壮年劳动力的粗放方式, 更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能。”胡晓义说, “加强技能培训、适当延迟退休年龄等都是增加扩大劳动力供给量、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此外, 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加速到来。从全国劳动力资源与老年人口的比值看, 2007年为6.85:1, 5年后急剧降到4.83:1。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的抚养比 (缴费者与领取待遇者之间的比例) 为3.03:1。据预测, 2030年前后, 养老保险抚养比将提高到2:1以下。

“保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总体平衡、制度可持续发展, 需要采取多种增收减支措施, 如扩大覆盖面、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资、提高结余资金收益率等。”胡晓义说, “但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减缓抚养比迅速提高的趋势, 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这位副部长也指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并形成起始工作年龄普遍推后的格局, 如果退休年龄仍维持较低水平, 将限制中老年人力资源特别是女性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并影响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从目前实际情况看, 许多专业技术岗位 (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 , 五六十岁正是经验丰富、技艺纯熟的阶段, 而且这种高端人力资源的替代弹性较低。如果早早退休, 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决策具有三大特点

胡晓义说, 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角度出发, 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全局性, 即这项政策涉及多个领域, 是综合性很强、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胡晓义说, “长期性, 即这项政策不是只考虑一两年、十几年, 而是涉及相当长时间的制度安排;战略性, 即这项政策关系到我国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挑战,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发挥优势, 增强国力。”

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劳动保险条例》和有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政策规定的, 至今仍在执行。

“建国初期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 依据当时的劳动条件、健康水平和男女生理特点等因素, 规定这样的标准, 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胡晓义说, “目前, 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4岁 (城镇更高) , 而企业职工男女平均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4岁, 明显偏低。”

这位副部长介绍, 目前世界上170个国家和地区中, 正常退休年龄, 男性集中在60岁和65岁, 女性集中在60岁。1989年至2009年的20年间, 有65个国家提高了退休年龄;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由60.01岁提升至61.01岁;女性由57.87岁提升至59.38岁。凡是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 都已实施或准备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虽然也有不同意见, 但看来已成普遍趋势。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篇11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了大范围的养老金空缺、劳动力不足。为解决这一社会性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该政策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民众的广泛关注。这是一项饱受争议的政策,因而其大面积的推广受到了诸多阻碍。本文以调研得到的数据为基础,将民众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看法以及该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改进方案,希望这些方案能与之前的政策和制度结合起来,更好地推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实施与发展。

关键词:退休年龄延迟政策;推广;对策研究

在21世纪以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以60岁为界限的退休制度。但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人类预期寿命大幅提高,许多国家出现养老金支付困难、劳动力资源紧张等问题。因此,各个国家均推出退休年龄延迟政策以应对社会出现的难题。

与国际趋势相符,我国也逐渐趋向老龄化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寿命大幅增长,到2013年时已增至73岁。但我国目前的退休制度仍是1950年制定的,这一制度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中国国情,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制度等的发展。针对中国现阶段国情,为了应对养老金空洞、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立足我国国情,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但该政策也饱受争议,如何平稳推行退休年龄延迟政策,需要把握好调整的节点和节奏。

一、现状

(一)国际形势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经历了长达20年—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但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率下降,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养老金负担越来越重。进入21世纪以后,人的预期寿命大幅提高,许多国家出现养老金支付困难、劳动力资源紧张等问题。很多国家推行退休年龄延迟政策,以应对社会出现的难题。

日本以平均寿命高而著名,从2006年开始逐步把退休年龄从原来的60岁提高到65岁,随后,大多数欧洲国家亦推行了该政策。

(二)国家现状

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进一步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养老金需求急剧上升,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行面临着挑战。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等原因,人口出生率下降较快,导致人口红利期相对较短、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发达国家普遍水平。未来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社会总扶养比上升,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社会平均教育年限的提高,人力资本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应后移,但按照目前的退休制度,退休人群人力资本存量依然较高,若他们此时退出劳动力市场,就会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

(三)国民现状

灵活就业人员由于收入不稳定以及养老保险缴费率较高等因素,更加希望及早退休,以获得稳定的养老金收入。特别是一些已经接近退休年龄的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缺乏稳定的生活来源,同时需要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对他们而言,退休领取养老金可以较大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近750万,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2015届毕业生的签约率和往年相比有很小幅度的降低,招聘单位和岗位结构上略有变化,并且招聘程序更加公开和规范,这都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延迟退休会造成老员工过多地占用社会资源,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

二、对策

(一)增强国民体质

①增强大众体质

增强全民身体素质,鼓励全民锻炼,可以实行一定的奖惩措施,促使人民有自觉增强体质的意识,从而使全国人民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较好的的精力来进行工作。

②根据不同工种的性质,规定不同的退休年龄

按照不同的公种进行分类讨论退休年龄,一些从事脑力管理工作者的单位,如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干部领导可将退休年龄延后多一些;相反,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基层工作者、工人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的人员,退休年龄可适当提早。

③实行工龄退休制度

工作者的退休金和工资与工龄成正比,能有效的促进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也可激发老员工的积极性。

④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国家规定一个退休年龄区间范围,在达到法定最低退休年龄后,有选择退休或者继续留在劳动市场的弹性空间,但退休年龄越晚者可获得越多的养老金,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在签订工作合同时签订退休年龄规定值。这样可作为一种激励机制,鼓励劳动者多劳多得,也可使不同劳动者考虑自己的体质问题,获得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

(二)减弱养老金空缺

①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稳定的财政支持是养老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基本保障,各国都十分重视财政对养老保险的作用。政府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承担我国养老保险的转制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规则有序的财政补助机制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确保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

②划拨国有资产利润补充养老金统筹账户

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企业,其所有权直属国家或地方政府,但最终归属于全体国民,所以所有国有企业应当承担更多社会义务,为全体国民福利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国有企业利润可以将上缴国库部分直接划归到全国社保基金,对于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利润上缴比例。

③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和发放机制

1)统筹缴费方式

企业工作的工人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分别缴纳,而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则是由国家财政统一筹措资金。

2)统一发放渠道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人员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自筹账户支付而后者则由财政统一支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工只需要缴纳一小部分或者不缴纳任何费用,而是全部来自财政预算。

④加强基金监管,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1)加强基金监管力度

管理、投资和运营三者之间最大的弊端就是分工和权责不明确,如何加强三者之间的监督和明责则成为基金良性运作的保障。三者之间首先要做好沟通和协调,其次是各司其职、互不千涉,做到在监督机构的监督之下保证基金投资有效收益,这样监管的力度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

2)提升基金增值空间

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在理论上是最重要的,一旦增值压力很大或者不能保值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那么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待遇势必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基金的管理者如何能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实现保值增值。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资本运作市场,建立和完善健全资本经营制度和规范制度,之后渐进的扩展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投放也可以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之内。在制度监督下可以适时考虑将社保基金投资到铁路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高速公路以及能源开发等国家建设上,这样在能保证收益的情况下又能为基金的安全提供保障。

⑤开征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又称“社会保险税”,征税主体面向企业和员工,税款主要用于各种社会福利的开支。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减缓养老金的空缺。

(三)缓解就业问题

①鼓励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

②为半工半读的大学生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

③缩短大学生从求学到工作的转换时间

④鼓励、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⑤保证大学生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⑥尊重企业用工自主权、鼓励企业多承担社会责任

⑦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参考文献:

[1]陈静.我国延迟现行退休年龄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林宝.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资金平衡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4(12).

[3]谢长安.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与就业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3(04).

[4]赵明.寿命延长与延迟退休:国际比较与我国实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03).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篇12

关键词: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风险,防范对策

一、引入

截止至2012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规模达到24859亿元。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1%,达到9062万人,而国际人口组织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 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 作为衡量老年型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上揭示了目前我国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养老金支付压力。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长,养老基金运行的资金压力就会越来越大。考虑到国家未来养老保障体系的安全,而今国际社会普遍将退休年龄规定在65周岁以上,而根据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比10年前高了3.43岁。这说明旧的退休年龄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具体国情,应当适时提出调整退休年龄的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说明了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中央的重视。作为法律研习者,我们应该缜密考虑政策推行的风险以及提出相应的防范机制,已解决当前养老保障机制危机。

二、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风险预测

1、加剧“就业难”现象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5311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对迟延退休持什么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94.5% 的社会公众反对迟延退休,其中主要的反对意见是担心延迟退休会影响年轻人的就业。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在某些岗位的劳动者将继续工作若干年,老的职员不退下来,年轻的无法得到工作机会或者获得职位晋升。所以,主流民意反对延迟退休年龄制度的态度强硬。但当前提出延迟退休是具有前瞻性的考量,是积极应对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压力、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等问题的必要之举。所以,如何找到延迟退休与解决就业之间的最佳平衡点,缓解二者冲突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

2、劳动者难以工作至65周岁

对于在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由于工资和福利较高,从事可持续的脑力工作,他们愿意延迟退休。但是存在相当大一部分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认为自己可能到了60岁左右就不能正常工作了,他们更愿意早点达到退休年龄,得到社会保障,养老金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延迟退休制度实施之后,这一部分的劳动者在退休之前由于无法继续工作和单位解除合同或者被单位辞退,中间四到五年的领取养老金空档期如何处理。国家应思考如何保障退出了工作岗位但又未达到领取养老金中退休年龄条件的劳动者的生计。

3、违法行为防控机制不完善

在顶层设计肯定了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必要性的同时,也将引发一场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博弈。在国家真正实施该政策之前,可能会有部分人员违反法律规定、使用行贿等手段提前退休,破坏国家政策的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在解决未来养老金支付压力、缓解社会老龄化、促进人力资源的发挥等现实紧迫要求下提出来的前瞻性方案,代表着社会的整体利益,也是为了应对社会的长期利益所作的价值判断。而每一个劳动者代表着个体的利益,密切关注自身退休之后能够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和总额,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绝对不允许个人采用非法手段实现退休,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三、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风险防控机制

1、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

首先,法律明确延迟退休政策的调整对象。应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群晚于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养老保险的人群纳入延迟退休的范围,而对于下岗职工和由于公司裁员或患病而被迫离开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应纳入延迟退休范围。在“退休双轨制”的政策环境下,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延迟退休,那么他们养老金的受益水平就愈高,就会加剧社会不公,这从长远来看会间接影响到政策的推行。所以,必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其中关键的问题有替代率的界定、替代率调整机制的选择,从而让延迟退休者的权益获得切实的保障。

2、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应对就业风险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源分配不均等不利状况,采取渐进性延迟退休政策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首先,针对不同行业以及工作性质进行差异化延迟退休,比如,一线体力劳动者实施延迟退休的可能性很小;在性别差异退休方面,我们更应该尊重个人的意愿,适当放宽女性的退休年龄;在政策的实施中要注意小步趋近,进行渐进式改革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压力。再者,通过“续岗自愿,延迟有奖”来吸引劳动者自愿进行弹性延迟退休,同时引入税收刺激计划,如“年长员工税收扣除制”,鼓励年老员工继续在职工作。

3、加强监管机构对非正常退休现象的监管力度

在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社会的阻力,在渐进性延迟退休政策推行伊起,对非正常退休现象的监管是政府的重要和关键的任务,这关乎政策的权威和国家目标的实现。明确相关监管机构的职责,鼓励到企业深入调研延迟退休政策的执行情况,控制和打击违规操作。建立企业劳动者延迟退休效果评价系统,针对违规严重的用人单位,加大监管力度,重点处理违规的提前退休行为,如果企业明知故犯,则考虑引入处罚机制,使政策实行的阻力减至最小。

参考文献

[1]孙明燕,刘炜琳.对延迟退休的抉择分析以及政策建议——基于对保定市的调查[J].东方企业文化,2013(14).

[2]雷辉,朱洪兴.我国延迟退休的效应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12(06).

[3]余洋,李国杨.延迟退休与寿险资金替代率长期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2013(10).

上一篇:云存储平台设计下一篇:政治教学的几种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