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考试大纲初试

2024-09-15

运筹学考试大纲初试(通用11篇)

运筹学考试大纲初试 篇1

贵州师范大学全日制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入学考试

初试大纲

(科目:历史学专业基础)

一、考查目标

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史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评价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其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和论述题。

三、考试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战国时代的变法改革 春秋战国的社会等级关系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成就 秦朝统一的建立与专制集权政策 汉承秦制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汉同匈奴的关系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流 秦、汉的思想文化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两晋时期的士族门阀政治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 隋统一中国

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隋、唐科举制度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隋、唐民族关系 隋、唐与东亚国家的关系 安史之乱

隋、唐的思想文化成就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两宋政治经济制度

两宋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王安石变法 科举制度的发展

元朝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的汉化政策和中央集权制 宋、元的对外交流 宋、元的思想文化成就 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明朝的宦官专权与党争 八旗制度与满清的兴起 明、清的边疆政策与对外交往 明、清的经济发展策略及表现

康熙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策与措施 明、清的思想文化成就

(二)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期间的一系列中外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背景与结局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过程、代表企业、代表人物和指导思想 清末汉族地方势力的崛起 清末新政 晚清的教育改革

民族资本主义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特点、代表企业、代表人物及政治诉求

西学东渐及代表人物和学说、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论战 维新变法思潮和革命思潮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两次论战 戊戌变法 预备立宪 辛亥革命 民初政体 北洋军阀各派

北洋政府时期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和学说 马克思主义传入与中共的建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制度建设与训政体制 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中共的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与反围剿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及策略 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中共“七大”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形势与国内主要矛盾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解放战争期间的中间路线

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实力的变化及相关事件 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对国共两党态度的变化 解放战争期间的国际形势与中国内战 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民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 建国初期的内外政策 抗美援朝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三大改造 《论十大关系》与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阶段的“左”倾错误及相关事件 中苏关系恶化与中国面临的恶劣国际环境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汉谟拉比的统治与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 犹太教

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改革

古埃及帝国的建立及其社会经济措施、文化成就 古印度种姓制度 早期佛教及其传播 希腊城邦制

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

提秀斯改革、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 古希腊的思想文化成就

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格拉古兄弟改革 斯巴达起义 屋大维的内外政策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古罗马的思想文化成就

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早期基督教

查士丁尼一世的内外政策 查理曼帝国 西欧封建制度

十字军东征 英法百年战争

天主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11至13世纪的教权与王权之争 西欧封建庄园制 西欧城市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成就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的影响 莫卧儿帝国的阿克巴改革 日本大化改新与幕府统治

(四)世界近现代史 文艺复兴 地理大发现 宗教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 1848年欧洲革命 德国的统一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南北战争 两次工业革命

西欧的殖民扩张与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

19世纪后半期英、美、法、德、日等国政治制度的调整与社会政策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成就 维也纳会议与维也纳体系 英布战争、美西战争和日俄战争

德法矛盾、英德矛盾与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05年俄国革命与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布列斯特和约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华盛顿会议与《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及《九国公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甘地主义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主义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德国赔款问题

洛迦诺会议与凡尔赛体系的调整 一战后英国自由党的衰落与工党的崛起 一战后的日本“协调外交”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纳粹党在德国上台

日本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政权的确立

绥靖政策与慕尼黑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 租借法案、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与波茨坦会议 二战中的转折性战役

二战胜利的意义与世界格局的变化 雅尔塔体系

美苏争霸与两大阵营的对峙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共产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与华沙条约组织 印度的独立与印巴分治 亚非会议与第三世界的崛起 两次柏林危机 戴高乐主义

二战后英国的国有化、福利国家制度与“三环外交” 二战后美国的“公平施政”、“新边疆”与“伟大社会”改革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政策与经济奇迹、哈尔斯坦主义与新东方政策 二战后西欧的一体化

二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与经济奇迹 遏制政策与尼克松主义

苏南冲突、苏共二十大、1956年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 赫鲁晓夫改革

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主要思想文化成就

四、样 题

一、名词解释

1、希波战争

2、华盛顿

3、亚非会议

4、苏共二十大

二、史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 材料一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藉世资,用相陵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选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二

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

——选自《晋书·卫瓘传》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九品中正制设立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

1、试评析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的原因及其影响。„„

运筹学考试大纲初试 篇2

第一段考什么?目前的初试考试内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在广泛调研全国各类高校研究生导师对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深入分析国外一般能力测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中设置一般能力测试的内容结构和题型结构,并据此编制了多套试题,在全国选取近4000份样本进行了测试,对测试数据运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进行了分析,得到关于测试难度、信度、效度等方面的数据。在此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设置一般能力测试是否可行的结论。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其中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为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必考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根据学科专业设置不同的考试科目,目前全国统一命题科目有23种,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约有2万多种。

在这一基本框架下,报考不同种类(学术学位型、专业学位型)、不同形式(全国统考、联考、单独考试、免试)的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都不尽相同,有的考2科(如报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有的考3科(如报考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有的考4科(如报考理学、工学、农学门类等专业的考生)。在这些考试科目中,有些是全国统一命题,有些是招生单位自命题;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每年约有200万份试卷在考前由招生单位寄往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考后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将考生答卷寄往考生报考的招生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考试安全管理的风险无疑在这种复杂的考试内容设置下增大了。

此外,初试考试内容的定位尚停留在本科教学课程检测的层面,如思想政治理论定位为统考公共课,其考查目标为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升学考试应测查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存在一定偏差,更与研究生导师对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存在偏差。本研究所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改革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264份)结果显示,研究生导师对攻读硕士学位学生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按照选择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基础知识(95.80%)、创新能力(80.57%)、语言表达能力(72.79%)、外语运用能力(70.78%)、动手操作能力(66.34%)、阅读理解能力(65.95%)、推理能力(56.85%)、数学运算能力(42.31%)、思想政治素质(38.52%),其中除专业基础知识、外语运用能力在初试中有一定程度的考查外,其他几乎都没有考查到,特别是选择率较高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考查很弱甚至几乎没有,而这些能力也是研究生导师认为目前在读硕士生普遍存在不足的几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加大能力考查的力度,选拔具有攻读硕士学位潜能的学生;同时通过考试的反拨作用,使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提高和加强。大量的心理学和管理学研究实践发现,一般能力倾向测验能有效预测人的某种潜能,能较好地预测个体以后成功的可能性[1]。

何谓“一般能力”?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一般能力(general ability)是指不受特定领域知识的影响、范围广泛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具有稳定性、预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从事任何活动所必须的基本能力[2]。美国的三大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一般能力测验(GRE General Test)[3]、工商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4]、法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LSAT)[5]均是一般能力测验,考试内容均是按照研究生学习必备的能力设置的,而且通过测验效度的研究证明这些能力与未来研究生学习取得成功是有关的。

前述问卷调查结果中选择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符合一般能力的概念,与美国三大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基本吻合,且通过笔试可以测查,因此,可以作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能力测试的考查内容。

二、一般能力测试的设计、实施、结果与分析

前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改革问卷调查”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不同学科门类的研究生导师在选择初试笔试应考查的知识和技能时存在一定差异,如哲学门类的导师选择推理能力的比例、工学门类的导师选择数学运算能力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科。据此,在设计一般能力测试卷时,应考虑这种差异。

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对硕士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存在的差异,本研究设计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第一种适用于哲学、法学门类,因为哲学、法学对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一般能力测试对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要求高于其他类别;第二种一般能力测试卷适用于理学、工学、经济学门类,因为这三个学科门类对数学的要求较高,所以数学能力的考查以大学数学内容为基础;第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适用于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管理学类别。第一种和第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针对的多数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考生,这些考生在大学本科阶段几乎不学数学,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几乎也不需要高等数学的内容,因此,对这两类考生考查初等数学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只有那些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是更稳定的心理特性。一般能力测试测量的是考生进入更高阶段学习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和潜在能力,因此考查内容的选取应是那些广泛应用的、可迁移的知识和技能,初等数学是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得到广泛应用,并可迁移内化为考生自身的能力,所以把初等数学作为一般能力测试的考查内容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在上述设计思想下,编制相应的测试卷,各测试卷的考查内容均包括数学基础、言语理解与推理、写作三部分,三种测试卷的题型和题量完全一致,其中数学基础、言语理解与推理两部分为客观题。

一般能力测试的实验主要选取了一所部属高校和一所地方高校进入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的考生作为样本,样本量为3583人。样本施测后,运用经典测量理论(SPSS12.0和EXCEL2003软件)和项目反应理论(BILOG-MG 3.0软件)对考生成绩、试题反应信息等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1.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见表1),基本适合预先设计的学科门类。再通过分学科类别统计各部分试题难度,得到测试(三)的数学、言语理解与推理两部分试题对农学、管理学考生略显容易的结果。经调研,这两个门类各一级学科本科课程及对攻读研究生学位的要求可考虑将农学门类、管理学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调整为使用测试(二)。

2.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的α信度系数均在0.8左右(见表1),表明三种测试卷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考试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3.本研究对测试效度进行了多方检验。通过分别计算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三个部分(数学、言语理解与推理、写作)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后,得到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的三个部分测量了考生能力的不同方面,没有重复测量问题;通过分别计算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与统考初试成绩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后,得到一般能力测试成绩与统考初试成绩具有一致性;通过以某高校某专业硕士一年级学生为样本,计算一般能力测试成绩与第一学期期末成绩的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后,得到一般能力测试对于预测考生未来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是有帮助的。此外,测试样本对试题的主观感知及其与实际测试结果的比较也是测试效度检验的证据之一。为此,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要求测试者在作答完试题后,回答对试题难度的感知,答题时间的长短,对本人阅读理解、逻辑推理、数学、书面表达能力的自评及试题是否测查出相应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作答三种测试卷的考生约有80%-90%认为试卷难度合适,70%左右考生认为答题时间足够,考生对个人能力的自评与实际测试结果的吻合度较高。上述效度证据说明,本研究设计的三种一般能力测试卷的效度较高。

三、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内容改革的建议

通过对一般能力测试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考虑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中推广一般能力测试,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以解决目前初试重知识轻能力考查的弊病。

前述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研究生导师对初试笔试应考查的知识和技能认同率最高的是专业基础知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如果考生没有对所欲攻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很难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测查的重点应是大学本科阶段前三年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与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专业测验的考查内容性向完全相同。

根据上述测试和调查结果,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内容可以考虑设置外语、一般能力测试和专业基础综合,为全国统一命题。按照《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探索对有的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6]的要求,外语可以目前全国公共英语等级相应级别考试的成绩为依据,这样初试考试内容可以缩减为一般能力测试和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在改革初试考试内容的同时,要改革题型、评卷、计分和分数报告方式。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除个别科目外,多数统一命题科目都是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评卷,在各科试卷(除外语)主观题都占50%以上分数的状况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评阅主观题时,对评分标准的把握存在一定差距,甚至个别省份有意放松评分要求,在两个省份分别评阅均是80分的试卷,其意义很可能差别很大。本研究所做另一项关于写作评分误差的研究显示,主观题的评分误差始终存在,且主观题的分值越大,评分误差越大,测试的信度和公平性降低。因此,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考试宜以客观题为主,高质量的客观题不会降低测试的有效性,前述以某高校某专业硕士一年级学生为样本所做的效度研究中,计算得到测试样本一般能力测试中的数学成绩(全部为客观题)与统考初试数学成绩(客观题只占20%分数)的相关系数为0.82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客观题的效率高,既可提高测试的信度和公平性,还为统一评卷创造了条件。

试题的分数设计也是考试内容改革的一部分。一般能力测试中除写作外,全部为客观题,因此写作分值如何设置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比较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招生考试或语言类考试中的写作评分量表发现,国外写作考试的评分量表基本都是采用小评分量表(有4分、5分、6分或9分)的综合评分法,且不与测试其他部分的成绩直接加总;而我国采用大评分量表(有15分、20分、25分等)的综合评分法或分项评分法,且与测试其他部分的成绩加总。为研究这两种评分量表对评分准确性的影响,选取113份测试样本的写作答卷请6位评分员分别按照大、小两种评分量表进行了评分。评分后,运用多面Rasch模型(FACETS软件)对比分析了大、小两种评分量表下评分员的评分效应。结果显示,评分员在使用大评分量表评分时,更易给出趋中分数,且评分员间评分的一致性较差。相比小评分量表,大评分量表并没有起到对考生写作能力进行有效区分的作用,反而带来了更大的误差,考试的公平性受到了威胁。因此,在设计主观题(包括写作、论述题)这种题型时,应考虑评分误差对测试的影响,尽量使用小评分量表。

随着考试评价技术的发展,仅提供单一的考试分数已不符合社会和高等教育对人才选拔多元化的要求,教育考试机构应充分挖掘考试数据,为考生和招生单位提供尽可能多的关于考生知识、技能和发展潜能的评价报告[7]。一般能力测试考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专业基础综合考查考生多门专业基础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我国目前考试评价技术尚未发展成熟的状况下,如果尚不能提供关于考生特质的评价报告,至少应提供测试的总分及所测各项知识或能力的分项分。同时在实行全国统一评卷后,就具备了报告考生成绩百分位等级(percentile rank)的条件,有了百分位等级,考生和招生单位就能知晓其在全国考生中的位置,便于招生单位择优录取考生,同时也为考生和社会对录取进行监督提供了条件。

综上,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考试科目改革的方向应是以尽可能简单、科学、有效的考试内容保障人才选拔的基本标准和社会公平性,可设一般能力测试、专业基础综合两科,全国统一命题,由专业考试机构主办,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摘要:在问卷调查、文献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中设置一般能力测试,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一般能力,以弥补目前初试重知识轻能力考查的现状,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改革,一般能力测试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心理测量与测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04-408.

[3]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About the GRE General Test[EB/OL].[2012-03-15].http://www.ets.org/gre/general/about.

[4]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GMAT Basics[EB/OL].[2012-03-15].http://www.gmac.com/gmac/thegmat/gmatbasics/.

[5]Law School Admission Council,Inc.About the LSAT[EB/OL].[2012-03-15].http://www.lsat.org/JD/LSAT/about-the-LSAT.asp.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0.

双语教学的考试模式改革初试 篇3

【关键词】双语教学 考试模式 英语演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1 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目的

双语教学在我国的许多高校已实施多年,由于不少人存在对为何要开展双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要达到何种目的认识不清,给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有人把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作为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这样导致双语教学演变成了专业英语教学乃至公共英语教学;也有人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两种语言能力。这些对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的不正确认识,导致对教学规划、课程安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评估、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不恰当的定位和选择,最终使双语教学的真实目的无法实现。双语教学是用外语(主要是英语)来讲授非外语课程,用母语来辅助理解专业课程的一种教育方式。教学中外语只是教学的手段,沟通的桥梁,而专业知识才是教学的目的。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沟通和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而专业英语教学是在公共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运用英语作为工具来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其教学目标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来理解和表达专业知识的技能。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介绍专业词汇,重点要讲解普通词汇在专业知识中的准确理解,特别是科技外语表达的方式和特点,讲授科技外语的翻译技巧。公共英语是基础,专业英语是纽带,双语教学是具体应用,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

实际上,双语教学并不是必须要求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全英模式也是双语教学的一种形式,主要的目的仍然是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语言和专业是双语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和专业知识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认识还不足,而这恰恰是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1]。只有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才能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以语言作为工具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

2 旨在培养能力的考试模式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感到不少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还好,也有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但演讲表达能力较差,平时对一些问题的讲解表达不能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在毕业答辩中表现更为突出。笔者多次在国外留学和作访问研究,国外学生每周都要参加seminar并作发言,一般他们的提问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强。而我国的学校现在一般都没有开设演讲表达课(欧美不少国家的高校设有这类课程或者盛行seminarde 教学方式),笔者总想通过一些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笔者从开始从事专业英语教学到承担双语教学前后已近20年,总感到要设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要锻炼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的能力。于是就萌生使用英语口试的考试方式。这种口试实际上是一种演讲能力的训练,因为要求学生从课程教学内容所属的知识领域内自己选择所要讲的内容。自己查找收集资料、分析综合、构思、设计演讲方案,制作PPT讲稿和在考试演讲前作一定的练习准备,然后正式上场作演讲。

笔者从1990年开始讲授《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从2001年开始讲授双语教学课《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从2003年开始至2009年的7年间,每学期在课程结束的考试前,便在课堂上介绍两种考试的方式供学生选择:一种是传统的试卷笔试,另一种则是围绕先进制造技术知识领域内的某一topic(不得重复教材内容)的英语演讲口试,并鼓励大家踊跃参加口语演讲的考试。

每次口语演讲的考试的时间规定10-15分钟,学生作大约10分钟的围绕某一topic的英语演讲,然后接受在场的学生和教师的提问,演讲者得一一作回答,最后由教师对他(她)的演讲作一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们完成讲演后既觉得有成就感,又深悟自己目前水平离优良自如演讲表达的差距,同时也知道了今后在把握知识要点、内容详略的分配、演讲的层次性、规范的英语表达、PPT制作技巧等诸方面该怎样下功夫,大家都认为是一种很好的考试方式。全班同学的考试时间拖得很长,每一位同学的平均考试时间实际超过20多分钟,笔者也承担了不少义务课时用于考试,但是看到学生的优秀表现仍然感到欣慰和辛勤工作的价值之所在。

3 考试的效果

因为笔者的《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课是对大四的学生开设的。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大学的课程学习,此时最需要的就是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学生们也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来培养自己的能力。每学期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大约60-70人,而选择演讲方式考试的学生大约近25-30人。这种考试方式一直持续了7年,应该说效果是很好的。

为了以较好的成绩通过英语的演讲考试,他们大多预先在宿舍试讲了多遍,然后再在正式的考试场合演讲。大四下的开学初末,不少学生在求职就业的应聘中就直接接受招聘方的英语面试,有了英语演讲考试的练兵,此后再去接受招聘方的英语提问和回答就有了较好的基础,比起那些虽然通过了CET—4甚至CET—6考试而不大会开口的同学,他们占了很大的优势。

演讲考试通常是在大阶梯教室举行,为了起到更好的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通常邀请全体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参加,并也邀请了部分其他任课教师和其他班上的学生参加。被考学生围绕某一topic所作的演讲和对提问的回答得到了几乎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一般凡是申请参加这种考试的同学都有较好的演讲效果,得到广大师生的赞赏。那些当初没有报名参加口试的同学中,不少人后悔了,在现场向笔者提出是否给能他们一次机会,再次举行这样的考试。可见这种考试方式是很受欢迎的。特别是让真正想下功夫学习的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提高。

4 学生对考试的评价

一些立志刻苦学习并参加了英语演讲考试的同学对这种考试方式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如200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李三岗同学考完后这样说:这种考试方式摆脱了十六年学生生涯的考试的传统模式,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得自己下很大的真功夫去准备,讲演完后有一定的成就感,像完成了一件大事,而且对于用英语演讲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信心。200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周三元等同学选择自己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获奖课题作为演讲内容,讲起来非常娴熟,对提问的解答也很透彻。200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江城等同学从网上下载一些学科的前沿知识作为讲演的内容并配有丰富的图片,使听众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得到赞许。200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陶军同学则是以自己跟随老师从事科研课题的实验内容作为演讲材料,因为是他自己亲手所作,讲起来体会深刻,回答问题滴水不漏,同学们非常欣赏和羡慕。

不少同学们说,这次考试是我们多少年来准备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大的一次考试,收获同样是最大的。更重要的是能站在这么庄重的场合用英语作专业知识的演讲,有一种自豪感。

考完后作过有关考试评价的问卷调查,从收回的问卷可以看出,近70%的学生通过英文报刊网络收集资料,75%的学生使用了6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准备,80%的学生认为主题演讲对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90%的学生认为对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训练有很大的帮助,50%的学生希望其他部分科目的考试也能改革为演讲考试,100%学生表示喜欢这种考试方式。

5 小结

双语教学虽然在高校推行了多年,但是如何教学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一直是同行教师们致力于探讨的课题。笔者提出并实施了多年的这种演讲考试方式至少有以下方面的好处。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要作演讲得自己去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组织演讲内容,制作幻灯片。在目前的大学本科教育中,这样的训练是很少的,历经了这种训练,再去参加毕业答辩、求职面试应该说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督促学生更深入和广泛的学习专业知识。考试要求不可讲演教材中的内容,但又必须围绕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这个领域,而且所讲的必须是最近3-5年内的新成果。为此学生们得去查找阅读大量的资料,再从中去选择适合的内容。这一过程逼得他们又学习了不少新知识。

(3)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很大的促进。多年的英语教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应试教学,学生们围绕着考什么学什么,大量的背单词、语法、作多种选择填空等必考的训练,而对笔者认为学习外语最重要的背诵整段乃至整篇外语原文则很不重视。为了通过演讲考试,逼得他们不得不背诵所讲的内容,而且必须滚瓜烂熟,而这却是学好外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4)对学生的演讲能力是一次很大的培养锻炼。因为除了自身的宣讲,还要回答问题,对他们如何组织口头表达,特别是用英语回答是一次极大的考验,逼得他们多作准备,反复练习,真正达到从学习语言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阅雄.对普通高校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思考,《教育探索 》,2007(5).

运筹学考试大纲初试 篇4

课程名称:化学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2、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并具有选择分析化学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掌握物理化学的公式应用及应用条件,概念要明确,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

无机、分析化学部分

1.物质结构简介

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2)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及有关性质。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一般递变规律。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性质。

7)熟悉和掌握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类型,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滴定分析概述

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

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F检验法、t检验法)。

5)掌握滴定分析基本原理,掌握有关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单元、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等)与计算方法。

6)掌握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掌握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3.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2)掌握弱酸碱的解离平衡,掌握各种酸碱体系的酸度计算公式,并掌握近似计算的条件。

熟练掌握各种酸碱体系的酸度计算最简式。

3)掌握影响酸碱解离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掌握介质酸度对弱酸碱存在型体的分布影响及

分布系数的计算。

4)掌握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酸度的近似计算及配制。

5)掌握酸碱滴定原理、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6)掌握一元强(弱)酸碱的滴定曲线计算(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指示剂的选择)。掌

握多元弱酸碱滴定的化学计量点的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

7)了解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掌握弱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以及多元酸碱能被准确滴

定及分步滴定的条件。

8)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计算。

4.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测定法

1)掌握溶度积概念,熟悉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2)掌握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其计算,熟练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

溶解,掌握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的计算。

3)熟悉Mohr法、Volhard法、Fajans法的基本原理、指示剂及应用条件。

4)掌握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均匀沉淀法,掌握换算因数及在重量分析法中的应用。

5.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熟练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了解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池符号的书写规则。

3)理解标准电极电位的意义;能应用标准电极电位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和计算

标准平衡常数。

4)熟练运用能斯特方程式计算非标准态下的电极电位,判断非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5)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准确滴定的判据;掌握对称电

对的化学计量点的电位计算。

6)掌握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类型及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7)掌握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KMnO4法、K2Cr2O7法和碘量法)的基本原理、标准溶

液的标定方法、滴定条件及应用。

6.配位化合物与络合滴定法

1)掌握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系统命名。

2)运用价键理论判断配合物的杂化类型和空间构型。

3)掌握利用稳定常数进行配合物平衡的有关计算。

4)掌握配位滴定原理;掌握配位滴定的最高允许酸度和最低允许酸度的计算。掌握配位滴

定适宜酸度的选择。

5)掌握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掌握指示

剂的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封闭现象、僵化现象、氧化变质等)。

6)掌握单一金属离子的滴定条件及多个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

7.电位分析

1)了解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解工作电池、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概念。

2)了解各类金属基电极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重点掌握pH玻璃电极和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条件。

3)掌握直接电位的基本原理和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及直接比较法)。

4)掌握电位滴定法的终点确定方法(E-V曲线法、一级微商法和二级微商法的计算)。

8.吸光光度法

1)了解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本质和特点。

2)掌握光的吸收定律—郎伯-比耳定律。了解吸收曲线的特点。掌握运用吸收曲线和吸收

定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法、标准曲线法)

3)掌握吸收定律的使用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4)了解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物理化学部分

1、化学热力学部分

1)了解热力学方法的特点及基本概念和应用

2)熟练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热化学和理想气体及相变过程的应用。

3)理解热力学第二、第三定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4)熟练掌握热力学函数Q、W、ΔU、ΔH、ΔS、ΔG、ΔA的计算方法。

5)热力学基本方程、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

2、溶液

1)了解偏摩尔量与化学势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2)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应用。

3)理想溶液与理想稀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4)熟练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内容及应用。

3、相平衡

1)相律的应用,单组分系统相图。

2)杠杆规则,蒸馏原理。

3)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及应用。

4)热分析法在相图绘制中的应用。

4、化学平衡

1)等温方程及标准平衡常数。

2)复相反应

3)化学平衡热力学平衡常数获得方法及反应耦合的意义。

4)温度、压力、惰性气体等各种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5、电化学

1)了解法拉弟定律,迁移数、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熟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

测定的应用,掌握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能根据简单的化学反应来设计电池,对所给的电池能正确写出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并计

算其电动势。熟练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

3)了解浓差电池的特点及应用。

6、化学动力学

1)掌握化学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级数反应,三种典型复杂反应的特点和反

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微分式。

2)熟练复杂反应近似处理方法。

3)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要点。

三、主要参考书

《无机化学》(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物理化学》(第四版),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傅献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四、试卷题型及记分

题型: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

《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5

课程编号:182002 英文名:Management Operation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 前置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统计学、管理学原理 后置课:生产运作管理、管理系统工程、企业战略管理等 学分:4学分 课时:72课时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工商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运筹学”各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掌握运筹学整体优化的思想和若干定量分析的优化技术。因此,开设运筹学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筹学理论把实际问题构建成数学模型,选择适当的优化方法,求出最优解或满意解全过程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运筹学概论(2学时)1.主要内容:

运筹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运筹学的主要分支。2.基本要求

了解运筹学的产生、发展及最新发展动向和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3.自学内容:线性代数

4.课外实践:无

(二)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14学时)

1.主要内容:

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单纯形法。

2.基本要求

(1)初步掌握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方法

(2)掌握线性规划模型特征;如何化线性规划模型为标准型(3)掌握两个变量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4)了解线性规划理论依据---几个基本定理、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基本思路

(5)了解引入工人变量目的

(6)牢固掌握大M法和两阶段法求解过程、判别什么情况下无解

3.自学内容:矩阵论 4.课外实践:无

(三)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10学时)1.主要内容:

改进单纯形法、线性对偶规划对偶问题的经济学解释——影子价格、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与参数线性规划 2.基本要求

(1)了解改进单纯形方法的思想(2)掌握改进单纯形法计算步骤

(3)掌握对偶规则

(4)了解线性对偶理论、影子价格的意义(5)牢固掌握对偶单纯形法

(6)掌握系数变化范围的确定及增加新变量、新约束灵敏度分析;(7)掌握参数连续变化对最优解及最优值的影响; 3.自学内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 4.课外实践:无

(四)运输问题(8学时)1.主要内容:

运输问题和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及其应用。2.基本要求

(1)掌握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系数矩阵的特殊性;(2)掌握用最小元素法、伏格尔求初始基可行解;

(3)掌握位势法、闭回路法求解检验数;

(4)牢固掌握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过程。

3.自学内容:

组合数学

4.课外实践:

(五)目标规划(8学时)1.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及数学模型、目标规划的图解法、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2.基本要求

(1)熟悉目标规划有关的概念,正确建立目标规划数学模型(2)牢固掌握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求解方法 3.自学内容:无 4.课外实践:无

(六)整数规划(8学时)

1.主要内容

整数规划问题的提出、割平面法、分支定界法、0-1型整数规划、指派问题。2.基本要求

(1)了解割平面法的基本思路,掌握割平面约束的生成、割平面法的求解步骤;

(2)了解分支定界法的基本思路,掌握两个分支的求法、定界与剪支的原则,掌握分支定界法解题过程;

(3)掌握0-1型整数规划求解过程;(4)掌握指派问题的匈牙利解法

3.自学内容:无 4.课外实践:无

(七)动态规划(8学时)1.主要内容:

动态规划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定理、多阶段决策过程。2.基本要求

(1)掌握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阶段、状态、决策、策略、状态转移方程、指标函数和最优化函数、最优策略、最优轨线

(2)了解动态规划的基本理论:最优性定理和最优性原理(3)掌握动态规划基本思想和基本方程

(4)牢固掌握动态规划的顺序解法和逆序解法。会处理动态与静态规划的关系 3.自学内容:无 4.课外实践:无

(八)图与网络分析(14学时)1.主要内容:

图与网络的基本知识、最小树问题、网络最短路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

2.基本要求

(1)掌握关于简单图、有向图的基本概念;(2)掌握通过建立图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掌握树的基本性质;

(4)掌握求解最小树的方法——避圈法和破圈法(5)掌握Dijkstra算法;

(6)掌握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的矩阵算法(7)了解网络流的概念与特点;(8)掌握割集与最大流的关系定理;(9)掌握标号算法的原理及求解方法(10)掌握求解最小费用最大流的方法 3.自学内容:图论基本知识 4.课外实践:无

三、教学安排建议 1.作业练习

每次课后安排两至三个作业。2.案例分析:无 3.专题研讨:无 4.实验安排:无

五、课程考核

1.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2.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运筹学方法论,掌握运筹学整体优化思想。

2、掌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网络模型、动态规划等基本模型的功能和特点,熟悉其建模条件、步骤及相应的技巧,能根据实际背景抽象出适当的运筹学模型。

3、熟练掌握各种模型特别是确定性模型的求解方法,并能对求解结果作简单分析。

4、掌握与基本模型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做到思路清晰、概念明确。

5、具有初步运用运筹学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运筹学考试大纲初试 篇6

一、考试目标

重点考查学生对侦查学一般原理的理解,对侦查方法、侦查措施和侦查技术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备运用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三、考查内容

(一)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侦查学的一般原理

主要包括:侦查学的概念,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侦查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侦查学的研究方法,侦查学基础理论,侦查的概念、性质与原则,侦查主体,侦查的价值,侦查的哲学、法学、行为科学基础,侦查简史,外国侦查制度,刑事案件的构成,刑事案件侦查的一般方法等。

(二)考查学生对侦查方法、侦查措施和侦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运用上述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筹学考试大纲初试 篇7

法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30分)

1.法定权利

2.指导性规则

3.法律论证

4.行政案卷

5.政府信息公开

6.信赖保护原则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72分)

1、法的要素的特征

2、法律对自由的公益干预原则

3、法律程序对法律适用的作用

4、行政诉讼证据的调取

5、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

6、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时间

三、论述题(每题24分,共48分)

1.试论引导和维护人与人和谐的法律机制

2.论行政征收的意义和基本规则

法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30分)

1、非法传销罪

2、不真正身份犯

3、意外事件

4、民事法律事实

5、物权

6、宣告失踪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主要犯罪特征

2、连续犯的概念、特征及处罚原则

3、监护权的内容

4、合同解除的类型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谈谈你对这条规定的认识

2、结合《物权法》论述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

深圳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教材

一、法理学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高等教育出版社

2、法理学教案(详见本贴附件)

二、行政法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姜明安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行政法学第二版罗豪才湛中乐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闫国智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三、刑法学

1、刑法学第三版张明楷法律出版社

2、刑法学第三版高铭暄马克昌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民法学

1、民法 第四版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民法学江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深大刑法学历年真题更新到2010年复试题(真题答案详见本贴附件)

刑法学06年以前

名词解释:

过失犯罪

侵占罪

单位犯罪

罪刑相适应

刑罚

死刑复核程序

简析:

试分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构成解析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的内容

排除犯罪性行为的特征有哪些

如何区别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

根据共同犯罪的原理与立法规定对下列司法解释作出评价: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车人指使肇事逃逸,致使被害人员得不到救助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法条竞合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论述:

试论述共同犯罪的条件

试论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论述刑罚裁量的基本原则

试论述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问题上所遵循的原则及其具体体现

07法学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5分*6)假释保险诈骗罪

二、论述(30分*4)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分析论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08年法学专业

一、专业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选举制度

2、犯罪过失

3、挪用公款罪

二、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2、论我国刑法对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09年未考刑法

2010刑法

一、概念解析

4.原因自由行为

5.疏忽大意过失

二、简析

4.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主要区别

5.行为人在事实上认识错误的种类与定性

6.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三、论述

2.试述贪污罪的基本犯罪特征

2010刑法学复试笔试题

三个论述

1、试论刑法修正案七体现的刑事政策思想

2、试论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3、试论我国的数罪并罚制度

2010刑法学复试面试题(每个人面试时间20分钟左右)

1、首先,抽两道题:我抽到的是:<1>简述侵犯商业秘密罪<2>强制侮辱妇

女罪与侮辱罪的区别;

2、三、四个老师自由发问;

3、翻译一段英文文章(刑法学方向:文章内容与法律无关,难度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阅读文章的难度。我翻译的那段似乎来自ChinaDaily,内容涉及禽流感。文章翻译的不好的话,可能会让作个自我介绍或者用英文问你几个问题)。

2010深大初试真题

法学基础(法理 行政行诉)

一.名词解释(5‘x6=30)

法律

法律移植

责任法定原则

无效行政行为

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赔偿

二.简答(12’x6=72)

1.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2.法的评价功能和特征

3.法学研究中的逻辑分析法主要在哪几个层次上使用

4.行政主体的含义

5.《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的类型

6.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如何运用规章

三.论述(24‘x2=48)

1.正当程序的意义

2.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

法学专业(民法 刑法)

一.名词解释(5’x6=30)

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3.侵权行为

4.原因自由行为

5.疏忽大意过失

二.简答(10‘x6=60)

1.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2.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3.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

4.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主要区别

5.行为人在事实上认识错误的种类与定性

6.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三.论述(30‘x2=60)

1.论债的担保

运筹学考试大纲初试 篇8

各位考生:

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评卷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报考我校考生的初试成绩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初试成绩查询

查询网址:www.yjsc.wust.edu.cn/query/index.aspx?type=0

说明:缺考或违纪科目考试成绩标记为0分。

二、申请成绩复查说明及程序

如考生对本人成绩有疑问,可申请复查成绩。

1.申请复查科目: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各科目(含统考科目和自命题科目)。

2.申请复查内容:是否存在漏判、分数漏记以及成绩统计等差错。违规考生各科目不予复查。

3.申请复查时间:2016年2月19日~2月21日17:00点以前,其他时间不予受理。

4.申请复查程序:考生须下载《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复查申请表》,按照要求填写好表格并经本人签字后传真(传真电话:027-68862830)至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处。

特此公告。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运筹学考试大纲初试 篇9

1.普通招生计划合格分数线要求:统考科目(外国语、数学(科目代码为:2209、2210、2211、2217、2227))单科成绩不低于40分,非统考科目单科成绩不低于50分;法学院(除新闻法学方向)考生总分不低于210分;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考生总分不低于170分;其它学院和法学院新闻法学方向的考生总分不低于180分。

2.专项招生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对口支援、煤科院联合培养、重庆市旅游局)合格分数线要求:统考科目(同上)单科成绩不低于40分,总分不低于150分。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对口支援计划考生统考科目单科成绩可在此基础上降低5分。其它科目单科成绩和总分要求不变。

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运筹学考试大纲初试 篇10

《景观规划设计》考试大纲

1、科目名称:景观规划设计

2、适用专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3、命题原则

以建筑类院校风景园林学科所属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景观规划设计能力为标准,选取城市中场地规模适宜、功能组成有一定的综合性、空间的形式与尺度丰富的设计题目。

4、命题形式:6小时快题设计,总分150分

5、命题单位:建筑城规学院

6、考核要点

⑴ 正确处理基地与周边环境关系

⑵ 合理进行场地设计与空间布局

⑶ 合理安排功能与规划结构设计

⑷ 合理布置景观建筑与景观设施

⑸ 表达正确性、规范性与艺术性

7、参考书目

运筹学考试大纲初试 篇11

凡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6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均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查询考试成绩。现将初试成绩查询相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通网上成绩查询

2016年2月18日上午9:00,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开通成绩查询。

查询路径: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admission.ucas.ac.cn/)主页→在线查询→点击硕士,请参加考试的考生输入本人身份证号码、准考证号和验证码后进行查询。

特别提示:2016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同时提供初试成绩单打印功能,中国科学院大学各培养单位不再向考生寄发纸质成绩单,以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打印的.硕士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单为准,无须盖章。

二、初试成绩查询相关事项

根据教育部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考工作有关规定,成绩查询时,考生如对初试成绩有异议,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查询申请,但考生本人不得查阅答卷原卷。

(1)查询时间

查询时间:2016年2月22至23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4:30。逾期不再受理。

(2)考生统考科目成绩查询方式

全国统考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1英语一、203日语、204英语二、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306西医综合。

2016年全国统考科目答卷实行网上阅卷且考生答卷不再返还招生单位,考生仅可查询北京教育考试院下发 “统考科目大题得分数据”中的内容。

请考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搜索 “考生统考科目大题得分查询”。

(3)考生自命题科目成绩查询方式

自命题科目成绩核查时,考生须向我所研究生部提交复查申请,并在规定的查询时间内(2016年2月22至23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4:30。逾期不再受理),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到研究生部查询。

自命题科目成绩核查由研究生部安排专人进行复查。复查范围仅限于是否漏判、成绩累计、登分是否有误,不涉及评分标准的宽严尺度,核查结果将及时通知考生。

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027-87197310

(4)复试相关通知将于国家线颁布后择期公布,请关注我所网站通知。不接受电话及邮件咨询。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研究生部

上一篇: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试行)及相关政策法规解读下一篇:智能传感技术大作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