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与运筹学研究

2024-05-09

企业管理与运筹学研究(共12篇)

企业管理与运筹学研究 篇1

随着中国的入世, 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商场如战场, 各国的商家间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热。它呼唤企业要超越自我, 战胜自我, 自我蜕变, 要不断跳出旧的发展模式, 甚至需要自己建立新的“游戏规则”来寻求新的增长点。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 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也是企业的生存法则。只有那些能够成功地应付环境挑战的企业, 才是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把握并运用好运筹学的理念定会取得“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之功效。

(1) 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 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 以达到优化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 必须运筹帷幄, 长远谋划, 根据自身的资源来制定最优的经营战略, 以战略统揽全局。企业战略过程包括, 明确企业战略目标, 制定战略规划, 作出和执行战略决策, 并最后对战略作出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形态的一种创新, 应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是有关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是寻求内资源与外资源相协调的管理、是寻找企业的长期发展为目的。也就是将企业看作一个系统, 来寻求系统内外的资源合理分配与优化, 这正体现了运筹学的思想。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应根据自己的国情, 制定对应的战略。主要侧重规定企业使命、分析战略环境、制定战略目标。中国现在绝大部分商品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知识经济正向我们走来,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加深, 我国企业不仅直接参与国内市场, 还将更直接面临与世界跨国公司之间的角逐, 企业间竞争的档次和水平日益提高, 因而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

(2) 生产计划。使用运筹学方法从总体上确定适应需求的生产、贮存和劳动力安排等计划, 以谋求最大的利润或最小的成本, 运筹学主要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以及模拟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指求一组满足一个线性方程组 (或线性不等式组, 或线性方程与线性不等式混合组) 的非负变量, 使这组变量的一个线性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数学表达式。

(3) 市场营销。一个市场研究专家试图用数据证明消费者的洞察多么有意义, 而一个战略管理咨询专家则强调成功营销案例中隐藏的思路更有价值。我认为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探查决策环境, 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 确定影响决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 在确定目标阶段实际上包含了问题识别和问题诊断两个内容。在设计方案阶段要理解问题, 建立模型, 进行模拟, 并获得结论, 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方案主要通过对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等基本环境的控制来影响消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 。评价方案阶段要根据确定的决策准则, 从可行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或满意的方案。这些都都可以使用运筹学的理念来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

(4) 运输问题。在企业管理中经常出现运输范畴内的问题, 例如, 工厂的原材料从仓库运往各个生产车间, 各个生产车间的产成品又分别运到成品仓库。这种运输活动一般都有若干个发货地点 (产地) 、又有若干个收货地点 (销地) ;各产地有一定的可供货量 (产量) ;各销地各有一定的需求量 (销量) ;运输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组织调运, 才能满足各地地需求, 又使总的运输费用 (公里数、时间等) 达到最小。运输模型是线性规划的一种特殊模型。这模型不仅实用于实际物料的运输问题, 还实用于其它方面:新建厂址的选择、短缺资源的分配问题、生产调度问题等。

(5) 库存管理。如果说生产计划是从信息流的角度指挥、控制生产系统的运行, 那么库存的管理则是从物质流的角度来指挥和控制。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最有效的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的问题。

由于库存的物质属性, 因此对生产系统的日常运行具有更直接的作用, 库存是指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或商品。库存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 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而库存的存在又意味着占用资金、面积、资源, 这种矛盾的处境导致了库存管理的必要性与难度。现在流行的库存管理系统的库存管理软件, 一般含货品进货、出货管理系统, 仓库管理系统, 报表系统等子模块等, 运用的原理还是运筹学模型。

(6) 人事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条件下, 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含量高, 对过去一直贯穿和渗透于农业和工业经济中的知识的作用就凸显得日益突出,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是知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 知识和信息逐步成为与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第三大“战略资源”。因此, 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应该建立战略导向型的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客户总部与下属公司不同的架构, 建立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最大程度地通过战略纽带将“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整合起来, 带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的全面提升, 以内部管理的完善获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这显然蕴涵的是运筹学的理念。还可以用指派问题对人员合理分配;用层次分析方法可以确定一个人才评价体系等。

(7) 财务会计。运筹学的理念在财务与会计中显得更为突出也就是说它解决企业如何最有效的利用资金资源的问题。其涉及到投资决策分析、成本核算分析、证券管理等。在投资决策分析中, 企业如何利用剩余资金, 如何投资往往有多种方案。而运筹学的作用就是要要对这些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决策, 以确定最优的方案, 使得企业的收益最大。通常是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决策论来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苏勇, 刘国华.管理运筹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 2007, (02)

[2]、李乐德.在管理科学论坛上的演讲[J].管理科学学报, 2005, (01)

[3]、成思危.管理科学的现状与展望[J].管理科学学报, 1998, (01)

企业管理与运筹学研究 篇2

摘要:文章针对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运筹学的班级进行跟踪研究,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分析,从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而得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的一般模式。

关键词:运筹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

运筹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这门课程该如何教学,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针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模式。笔者针对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教学的切身感受与体会,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与汇总,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得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的一般模式。

一、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其分析

1.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模式的现状。

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共48学时,由于课时比较紧,这48学时基本上是以授课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上机练习,没有案例的讲解。教学内容随着制定教学大纲的教师的情况不同,每年都有微小的变化。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数学专业背景,基本上是重理论的讲解,而轻实践的应用。学生一直认为运筹学同高等数学一样,是一门数学课。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和作业),期末考试占70%。期末考试是一份试卷,在100分钟内完成。我校所有开设运筹学的专业使用的教材是统一的,教材偏重于理论的讲解,而轻实际案例的应用讲解。

2.对我校经管类专业开设运筹学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1]

针对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模式的现状,我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70份,收回255份,回收率94.4%。结果如下:

(1)你认为运筹学课与其它学科有联系吗?

回答有的207份,占81.2%,回答没有的48份,占18.8%,其中回答出具体与何学科有联系的有63份,占24.7%。

18.8%的学生不知运筹学课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解释清楚,或教学目的不清楚,教学效果不明显。81.2%的学生回答有,并不代表学生都非常清楚,大部分学生惯性地认为只要是学校开设的课就有用。真正回答出具体联系的只有24.7%。

(2)你认为运筹学教学模式可以如何改进?(可多选)

A增加多媒体教学B增加上机练习

C加强案例教学D加强集体讨论,大作业练习

E其它

加强案例教学与增加多媒体教学及增加上机练习所占的比例都超过50%,说明学生对这些方面都很期望或很认同。

(3)你对运筹学课有何要求?(自主发挥题)

有的学生要求考试形式以作业、案例,并与最后的考试成绩相结合来综合评定成绩;有的学生要求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弱化理论的讲解;有的学生要求使用和实际贴切的教材,即教学内容与后继课程能衔接上等。学生的要求其实就提出在教学目的上要明确、教学方法上要灵活、考核方式上要多方面综合,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3.对我校经管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1)教学目的不明确

运筹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继课程作铺垫的,目前,经济管理类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实际应用的倾向。有的教师把运筹学当作数学来讲解,偏重于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的讲解,忽视运筹学的应用本质;有的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理解流于书面,没有结合专业特点深入思考,忽视运筹学多学科的横向交叉联系和运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所学知识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在实际中又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之,教师把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当作数学课程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只会算题,而不善于处理面临的大量实际问题。

(2)教学手段落后

运筹学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容量大。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借助于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有些需要演示的内容(例如图解法)就显得直观,理解得透彻。有些需要借助于软件的问题(例如单纯型法),省去了繁琐的计算过程。但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不能有了多媒体就不用黑板,有些问题还要借助黑板将细节和过程讲清楚,演示清楚。怎样将黑板与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门艺术。这对任课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对教学效果就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在力求以课件将所讲问题整理得清晰、条理、直观的基础上,还要求要有艺术性,要有美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上的熏陶。

(3)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主要对理论讲解,对例题讲解,有时间就讲解作业,与其它科目没有什么区别。怎样增强运筹学的实用性,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将知识讲清楚,讲透彻,要将知识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即将背景知识介绍清楚,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何解决,同种问题如何解决,还能解决哪些问题等都介绍清楚。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再迷茫。追根求源,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我校经管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1.明确教学目的。

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运筹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运筹学的思想、原理、方法等分析和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大量的最优化问题。[2]

运筹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一定要明确,若我们目前不清楚其与哪门后继课程有关系,就无法确定讲哪些内容,无法确定选哪本教材。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学习运筹学有何作用,与哪些课程有关系并不非常清楚。明确教学目的,再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就能提高教学效果。

2.在教学手段上增加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虽有其优点:书写步骤清楚,学生看起来清楚,但也有其弱点。例如课堂知识容量小,有些书写过程浪费时间,需要演示的立体空间或图形难以形象表示出来,不直观。而所有这些弱点,多媒体教学都可避免,但多媒体要和黑板相结合使用,各自的优势互补,效果才能更加明显。要使教学效果明显,对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多媒体课件上功夫。

3.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和专业与现实相贴切。

运筹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与后继许多课程都有联系。而与哪些课程有联系,有哪些联系,这些联系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这些教师都要清楚,在此基础上,再选择与之相适用的教材。只有在内容与教材上都与专业相贴切,才能真正将这门学科建设好。比如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选择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陈立等主编的《物流运筹学》,此教材既将运筹学的理论讲清楚了,又和物流管理的专业结合起来;既有具体的运用研究,又有优化软件的应用介绍,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本非常合适的教材。

4.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案例教学[3]。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兴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选哪些案例,这个案例和教材中的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有联系,如何分析,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解决问题。案例教学也使学生加强了运筹学的应用意识,明白了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上机练习。

运筹学课程的特点是实用性强,计算量大且复杂,有些可以通过手工计算,有些手工计算很复杂。对于运筹学问题,只要构造出数学模型,通过上机练习,利用数学软件,就可以很快计算出结果。同时,通过上机练习,通过数学软件的使用,我们也可以检验所构造的模型是否规范。

6.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集体讨论和大作业练习。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很短,有的学生对有些问题可能还没有完全搞懂,即使懂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分组和布置大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集体讨论。问题不辨不明,通过集体讨论,首先将知识点搞懂,然后就具体案例来建立模型来求解。整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讨论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而且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也非常有好处。为了真正达到好的效果,分组可以以宿舍为单位,或以班级小组为单位,最后以作业形式打印一份上交。为了避免有的学生不参加讨论,教师可要求对于所做案例随机抽取小组成员来讲解案例,根据回答情况定平时成绩等次。

7.加强应用环节,将运筹学与数学建模竞赛结合。

运筹学课程的学习过程是通过知识背景的介绍,引出问题,以问题的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即讲解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具体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进行检验,这一过程与数学建模竞赛是完全相吻合的。数学建模竞赛与运筹学的知识体系联系紧密,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或运筹学课程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建模竞赛,以检验学生的所学知识,加强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锻炼学生的耐心和韧性。近年来我校在苏北、江苏省、全国、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8.改革考核形式。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和手段。对学生如何考核更能客观地评价其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真实情况,靠在100分钟内一套试卷的最后成绩来评价显然不客观。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通过对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际情况的分析,通过对相关兄弟院校的调查,我们采取了由出勤、作业、课程设计、试验报告、闭卷考试相结合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的方式。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其它几项占40%。这样可以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三、我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

我校近三年来的运筹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具体有:

1.形成了优秀的教学团队。

我校运筹学的教师能经常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统一教案,教学过程中钻研教学和科研,在辅导学生建模竞赛的过程中,通力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几年来在教研和科研上有多项课题已结题,而运筹学课程是校精品课程。多年来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数学建模竞赛,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个一等奖,多个二等奖;在江苏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多个一、二等奖;在苏北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多个一、二等奖。这些都说明我校运筹学教学效果显著,同时有一个团结、肯干的优秀教学团队。

2.学生学习热情大增,学习效果显著。

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体现得特别明显。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做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利用所学的内容解决问题,并写一篇相关的论文。在培养了学生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素养,如有的学生的论文已在相关的杂志上发表,对毕业班的学生针对运筹学中的有关知识,确定选题。实践证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校有两支队伍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立项。

参考文献:

[1]Carl McDaniel,Jr.当代市场调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

[2]刑光军.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鸡西大学学报,,(2).

[3]张兵.案例教学在运筹学教学中的运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3).

相关阅读: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

新经济时代的知识经济管理

企业管理与运筹学研究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 管理类专业 ; 运筹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30-01

1.管理运筹学教学目标

管理运筹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它是,将系统工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相结合,运用系统科学的数学分析方法针对实际的复杂的管理问题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并利用算法来求解获得最后决策的一门学科。

管理类专业学生大多是文科出身,普遍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同时考虑到管理类学生的培养目标,运筹学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模型的数学推理、求解算法的研究。首要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形成针对实际管理类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基于简单理论的建模能力,其次才是基于算法或利用相关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求解的能力。

2.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学生基础不均衡

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普遍存在对运筹学的一种恐惧心理,把这门课程理解为一门数学课。再加上不同地区生源的基础相差较大,一个学年的学生群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明显。

2.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经过十几年的传统教育,大多学生把自己放在了教学客体,自主学习的意识非常薄弱。同时,很多教师在运筹学相关知识传授过程中也过度强调灌输性,忽略了互动和引导自主学习的过程,削弱了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3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

传统的运筹学教学内容有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运输问题、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统筹与排序、排队轮、存贮论、排队轮、决策分析等。想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讲授所有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根据教材内容或教师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现象较多。

2.4教学方法单一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方式越来越多,但是在运筹学教学方面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虽然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教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得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普遍以教科书上的简单例子为主,缺乏与现实应用方面的联系,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5实验教学比重偏低

运筹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现实问题的复杂性,需考虑的变量多,约束条件复杂,因此很多时候很难用传统的人工计算来进行求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复杂的模型求解都是依靠求解软件来完成的。而管理运筹学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學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管理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很多教师在管理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实验教学。

2.6考核方式传统

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考核方式仍是以期中、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这使得学生把全部学习重点放在了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在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很难运用运筹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决策。

3.改革思路与建议

3.1 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计划

在教学大纲方面,更多的教学学时安排在针对管理问题的实践运用内容教学。比如,在线性规划相关的教学安排中,应把更多的教学学时安排在线性规划在人力资源分配问题、生产计划管理、投资问题、配料问题等工商管理类问题中的应用部分,同时应减少图解法和单纯形法等求解算法的教学学时,增加计算机求解软件教学学时。考虑到学生基础的不均衡,建议制定一个灵活可变的教学目标,以应对基础较扎实的、一般的、以及较弱的等不同的学生群的需求。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访谈以及问卷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具体教学计划进行实时控制。

3.2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

管理运筹学的教学一定不能让学生感到是一门数学课程,其教学内容的重点应该放在基本模型、以及针对实际问题的应用方面。在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定理的证明要忽略,相关内容要浅显化,突出在实际管理决策问题中的应用,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方式

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涵盖了许多实际管理过程中优化问题、决策问题。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必要减少传统讲授教学方法,应多增加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式。案例教学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应选择贴近现实的、具有代表性的、最新的案例。在现在的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多种现代运筹学求解软件,并掌握几种简单的软件,比如,各种优化模型求解软件工具LINDO、LINGO、MATLAB等。

3.4改良考核方式

应将单一形式的考核方式改为综合形式的考核方式,建议减少卷面考试成绩在最终考核中的比例,增加实验课、讨论课成绩比例,也就是从传统的基础知识为主的考核转向实践能力为主的考核。在卷面考试中,应取消选择、判断、填空题等客观题型,增加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建模应用题型,计算题型可以用实验课成绩来替代。

4.结语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化教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通过教学应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管理类专业很多课程要重新制定合理的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方式。对于管理运筹学的教学而言,必须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应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立国,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转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14,35(1)

运筹学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比较研究 篇4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能在各部门专业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运筹学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是方法论。管理信息系统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与高级运筹学有着紧密关系。在此, 探讨运筹学对管理信息系统质检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同时也为运筹学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合作交融起着重要作用。

1 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及特点

1.1 运筹学的内容及特点

运筹学是运用科学的方法, 解决工业、商业、政府和国防事业中, 由人、机器、材料、资金等构成的大型系统管理中所出现的复杂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科学地建立了系统模型, 用机会与风险的评价体系去预测和比较不同的决策策略与控制方法的结果。其目的是帮助管理者科学地确定他的政策和行动。由此可以看出, 运筹学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 作为运筹学本身, 是研究规律追求效果最优化的学科。

(2) 运筹学要求基于有限的外部条件, 深入探究人机系统各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 运筹学是需要建立数学模拟模型从而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论。

(4) 运筹学是交叉学科中解决系统总体优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法。

(5) 运筹学是解决复杂系统活动与组织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一种应用理论与方法。

(6) 运筹学是评价比较决策方案优劣的数量化决策方法。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及特点

(1) 面向企业的战术执行层, 如生产调度、供应与销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2) 以数据和信息为研究对象, 其中包括数据信息的采集、比较、综合、筛选、加工使用。

(3) 是企业功能系统的映射, 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工作规程和操作人员组成的一个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及特征包含了管理、信息、系统三大要素, 说明了MIS的3条论述, 即:管理科学、系统理论、信息科学。

上述3点包含了管理、信息、系统三大要素, 说明了MIS有3个理论支柱, 即: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系统理论。

2 两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2.1 对比相似度

(1) 两大系统同时涵盖了信息学、管理学的理论和应用方法。在实际操作中, 计算机成为必不可少的数据和实操载体。

(2) 运筹学重点是运行系统的设计和理念开发, 而管理信息系统则应用于与需实现目的相关的特定的运行系统。

(3) 运筹学与管理信息系统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具有极高的交叉汇容可行性。

2.2 对比差异性

(1) 管理信息系统尽管具有一定的结构基础, 是一个比较详尽的系统工程, 但该系统并不具备运筹学中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的明确的逻辑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依赖于使用者的要求, 因此在整个系统中更类似子目标系统。

(2) 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属于创造未知系统, 而运筹学的传统方法论则面向已经存在的系统, 对于创建新的系统缺少发明与设计的概念。

这两个差异造成了运筹学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中的障碍, 但是一旦解决这些障碍, 则会为两门学科的交融提供巨大的动力和发展空间。

2.3 二者之间的联系

(1) 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认为与运筹学的结合将成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化进程的十足动力。

(2) 运筹学专家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在促进运筹学的发展, 是一个新的机遇。

3 运筹学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3.1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同构映射在全局中, 进入系统应满足:这两个系统中的基本元素, 或形成映射的元素有两个, 即“过程”与“数据类”。

过程:作用于相对完整, 逻辑上相对独立的一项功能, 称之为一个过程。

数据类:逻辑内容相互关联, 相对独立, 相对完整的一组数据, 称为一个数据类。

过程P与数据类D的关系分为3种:

(3) 没有关系。

过程Pi与Pj数据类D1如呈下列关系:则可形成功能链 (过程链) 。我们将会看到: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中子系统的划分将采用按功能聚类, 及关系密切的功能链构成一个子系统。

3.2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调研及矩阵表示

BSP方法以系统中的过程及数据类为基本元素, 系统设计人员与业务人员应共同完成如下调研:

(1) 列出所有过程, 得到过程集P={P1, P2, …, Pm}

(2) 列出所有数据类, 得数据类集D={D1, D2, …, Dm}

(3) 按过程与数据类的关系, 形成下面的U/C矩阵:

Pi使用Dj者, 在Pi行Dj处记U;Pi生成Dj者, 则记C;Pi与Dj无关者, 则空白。

U/C矩阵的一个实例如表1所示, 在该矩阵中, 包容了系统全部功能数据信息, 也蕴含了它们的各种联系。

注意:U/C矩阵中每列必须有且可有一个C, 它是指一个数据类必须也只能由一个过程生成, 不准“数出多门”。

另外, 任一行与任一列均不能全为空白, 即不存在毫无意义的过程与毫无意义的数据类。

U/C矩阵完备地形成后, 可转入下面的过程。

3.3 BSP方法的核心———强连通矩阵法

步骤1:给出U/C矩阵

其中:过程集P={Pi|i=1, 2, 3, …, m}

数据类集D={Dj|j=1, 2, 3, …, m}

步骤2:产生使用矩阵U= (uij) m×n及生成矩阵C= (cij) m×n

由矩阵可直接导出U阵与C阵:

步骤3:计算邻接矩阵A= (aij) m×n

邻接矩阵A可由U阵及C阵按下式直接计算得出:A=C·UT, A为布尔矩阵。

步骤4:计算可达矩阵R

布尔化得。其中, I为m阶对角阵

步骤5:导出到达矩阵

步骤6:求强连通矩阵, 这里, “×”表示逻辑乘, 即矩阵对应元素相乘。

步骤7:将布尔矩阵的行列适当调整位置, 使非零元素聚成子块, 即可导出过程的聚类子系统。

3.4 对BSP方法的理论分析和评论

(1) U/C矩阵与一个网络构成对应;过程集P对应节点集, 数据类集D对应边集。若干过程通过若干数据类的使用及生成, 构成过程链:

在网络中, Pi1与Pj1形成单相关系。如果Pi1与Pj1形成双向可达, 则称为Pi、Pj强连通。BSP方法将具有强连通关系的过程聚类后, 形成一个子系统。

(2) 邻接关系是图与网络中的基本关系, 可用邻接矩阵A来描述,

(3) AK表示过程间K步可达的分布状况。I表示自身零步可达。R=IUAUA2U…UAn

描述了过程Pi到Pj由0步、1步……直至n步可达的分布, 即给出了可达过程链的分布。

由于Q=RT, 故Q描述了Pi可达Pj的分布。

(4) BSP方法将具有强连通关系的过程聚类为一个子矩阵。已知, 强连通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因此, 强连通关系是一个等价关系。用等价关系聚类是要求最严格的聚类, BSP方法最优性得以体现。

(5) BSP方法来自系统分析, 但是它具备运筹学的模型和方法特征:最优性准则、结构化形式、数学方法和理论的支持。

4 总结

运筹学在解决信息关系系统中存在的若干需求和问题时更多地运用了科学的数学方法。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最优化的方案。相信随着管理信息学的进一步发展, 运筹学将会发展得越来越深入、广泛, 越来越具有可续性和科学性。运筹学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 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定性的分析结果, 帮助最优化, 做出全局优化决策。

摘要:从运筹学 (OR) 的角度联系管理信息系统 (MIS) , 根据两者的内涵和特征找寻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最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融合以至日趋完善的目的。运筹学非常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运用, 所以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应用, 其中MIS结构设计中的BSP方法就是很好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

参考文献

[1]许国志, 王寿云.组织管理技术——系统工程[N].文汇报, 1998-09-27 (5) .

[2]宁宜熙.运筹学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3]李宗元.运筹学ABC[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4]张宝馨, 宁宜熙.实用系统工程[M].北京:航空出版社, 1998.

[5]汪应烙.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6]蓝博雄.管理数学 (下) :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运筹学研究生就业前景 篇5

1.运筹学

该学科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商企业、军事部门、民政事业等研究组织内的统筹协调问题,故其应用不受行业、部门之限制;

运筹学既对各种经营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又涉及到组织的实际管理问题,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最终应能向决策者提供建设性意见,并应收到实效;

它以整体最优为目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力图以整个系统最佳的方式来解决该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利害冲突。对所研究的问题求出最优解,寻求最佳的行动方案,所以它也可看成是一门优化技术,提供的是解决各类问题的优化方法。运筹学已被应用到各种管理工程中,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运筹学是很有前景的,今后也可以转管理方向。

2. 控制论

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控制系统本身也日渐复杂,系统中的控制变量数也随之增多,对控制性能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很多情况都要求系统的性能是最优的,如时间最短,误差最小、燃料最省、产量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等,而且要求对环境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现在所依据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等设计指标难以满足新的控制要求。所以现在社会对控制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是很好的。

二、就业方向

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篇6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一、该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问题

1、课程特点

管理运筹学是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为解决经济与管理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的运用,目前国际上已经把运筹学方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管理决策中。该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与应用创造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和学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以下教和学两方面的问题:对于学生,首先该课程涉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统计学等多门数学课程,而管理类专业招生大都属于文、理兼收,许多学生整体的数理基础不是很好,畏难情绪较浓。教师方面,一些教师对这门课程的定位不清楚。传统运筹学教学常常把它作为纯数学课来看待,偏重于理论和解题技巧的讲授,有的教师将该课程的重点放在概念、定理和证明等数学内容的讲解和分析上,迷恋于数学模型的复杂和数学方法的精巧,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与实践相脱节,只会生搬硬套模型和方法做题、应考,很难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效果。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并进一步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重了畏难情绪。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管理类各专业特点要求,对运筹学的不同分支进行有重点的选取和侧重。运筹学是数学方法,而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必须紧密地结合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上应从实际管理案例入手,讲清相关理论的应用背景和它们所能解决的问题。

另外,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运筹学的教学内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要求重点掌握的部分是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以及对解的管理意义分析和应用,同时这部分内容也应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要用到的重要基础知识;要求掌握的部分是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应形成的知识体系,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多,案例分析类型形式多,是前部分内容的丰富和补充,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要求了解的部分是一些纯数学复杂的理论推导和算法,对这些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

除课堂讲授外,还可以结合学科发展和教师的科研课题,以运筹学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管理、生产运作、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为主题,组织专题讲座,促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

三、授课方式

1、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法互补

该课程适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结合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介,节省课堂时间,使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大,例题更生动形象,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密切,便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特别适合背景知识引入、案例分析和基本教学内容的展现。然而对于必要的基本数学推导,单靠多媒体方式虽然可以将证明与过程展示出来,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在于,数学证明与推导中有大量公式和数学术语,这令学生难以在短时间理解与接受。因而在这些内容教学中采用板书方式讲解,放缓讲解节奏便于给学生加深影响,留有一定思考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由于课时紧张和教师授课习惯,管理运筹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比较普遍,这给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它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相一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管理运筹学是一门多分支的学科,内容包括数学规划、图论与网络、排队论、存贮论、决策论、对策论等。因此,管理运筹学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选用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研究法、分析法等方法中的某一种或者多种结合的方法灵活采用。如在线性规划内容讲授时,通过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的关系,展开对现实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关系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管理运筹学概念的认识,更引导到关注社会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运筹学理论与实践价值,更能体会到社会责任。

3、案例教学的应用

作为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管理运筹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侧重于“应用”,即把实际问题归纳成运筹学模型、把计算结果运用到实际问题的优化决策中,以提高管理绩效。教学实践经验证明案例教学是达到该教学效果的较好方式。

进行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是:设计和选编案例、分发案例、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组间提问、以及评比小结等。案例讨论问题的内容和程序为:问题产生背景的分析——决策者的目标分析——确定决策目标——决策者可控要素分析——确定决策变量——决策者所受环境的限制(不可控要素分析)约束条件研究——建立运筹学模型。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教师再逐步引入,写出案例和模型所涉及的全部理论,让学生清楚一个具体的管理运筹实践当中涉及了哪些要素、运筹学基本理论,哪些是当前学习和了解的,哪些是还需以后进一步学习的。使学生对运筹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深入的、系统的认识。案例设计还要具有培养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可行性分析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所确定的决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推断。

案例教学主要以学生分小组形式进行,可以作为综合训练穿插在一个学期中。若课时有限,也可采用先布置在课下完成,然后课堂讨论评讲的形式。若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案例教学甚至可以作为课堂的基本授课形式。教师精心准备案例后提前分发给学生小组,由学生小组在课堂主持PPT宣讲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的模型和模型求解。教师只在重点、难点处给予指导、答疑。

4、开设实验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运筹学课程应增加运筹学课程实验。熟悉常用运筹学软件的应用,如Lindo,Lingo及管理运筹学软件2.0等,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课程的内容包括:软件学习、管理运筹学模型求解和案例分析三部分。该实验课程的内容可以与案例教学训练的内容相结合。

四、教学考核与评价

运筹学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单凭一份答卷的成绩作为评价尺度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效果,不能准确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并难免使学生陷入靠死记硬背突击概念和公式,应用能力难于提高的问题。

管理运筹学教学考核需要采用一种既能检测、评判学生学习状况,又能促使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能力培养和素质锻炼的考试方式,克服传统考试模式的不足。要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可以在传统闭卷考试的基础上尝试增加新的考核方法,建立动态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如采用试卷成绩+案例分析报告+课堂讨论等形式。其中,期末考试试卷成绩占60%,案例分析报告成绩占20%,课堂讨论等占20%。试卷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卷面内容反映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重点、难点的掌握;课堂讨论等重点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创新能力;案例分析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探索和表述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凌辉华.“管理运筹学”课程的启发式教学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6):76-78.

[2]韩伯棠.管理运筹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付蓉.经济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18):384.□

企业管理与运筹学研究 篇7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运筹学的特点及关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 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 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 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毕业生适合到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 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 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运筹学的基本特点是: (1) 运筹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商企业、军事部门、民政事业等研究组织内的统筹协调问题, 故其应用不受行业、部门之限制。 (2) 运筹学既对各种经营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 又涉及到组织的实际管理问题, 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最终能向决策者提供建设性意见, 并应收到实效。 (3) 它以整体最优为目标,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力图以整个系统最佳的方式来解决该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利害冲突。对所研究的问题求出最优解, 寻求最佳的行动方案, 所以它也可看成是一门优化技术, 提供的是解决各类问题的优化方法。 (4) 多分支。运筹学的主要分支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分析、存储论、排队论、对策论等。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以及上述运筹学特点, 笔者认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运筹学的目的是综合各学科知识, 利用运筹学的方法来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建模, 同时牢固掌握各种优化算法, 并能利用各种编程工具将优化算法予以实现,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运筹学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必修课程, 能够为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培养目标提供有效支持。但是实际教学效果, 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将针对传统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1. 教学目的的改进。

由于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信息与数学学院, 导致在传统的运筹学教学中, 存在重理论与分析、轻应用与实现, 即仅重视数学模型的构造以及解的存在性分析, 而忽略了模型的有效求解, 加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本身动手能力不强, 导致很多同学在运筹学的学习过程中进入了“运筹数学”层面[3]。笔者认为, 运筹学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算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运筹学的精髓, 但是仅仅注重构造数学模型和算法的设计, 而忽略算法的编程实现是不可取的。运筹学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在熟悉运筹学各类问题的基础上,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 并利用编程软件编程求解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运筹学对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应该成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运筹学教学的目的。

2. 教学内容的改进。

传统的运筹学教学内容是以典型问题为依据来引出运筹学的各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并着重研究问题的求解算法以及算法的灵敏度分析。这些内容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而言, 学习起来并不是十分的困难。然而, 由于运筹学的内容比较丰富, 学习的课时有限, 不可避免地导致忽略了运筹学的实践教学环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极为不利的[4]。根据上面教学目的的改进措施, 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有关数学规划的算法设计章节, 突出讲解算法的设计思路, 并要求学生将传统的算法, 如单纯形算法、分支定界算法、最速下降法等进行编程实现。该项措施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不但掌握了运筹学的精髓部分,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真正提升学生运筹学的应用能力。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运筹学是以数学分析为主要的工具, 如果在运筹学的教学中, 教师按部就班, 平铺直叙, 忽视案例教学, 就会让学生觉得运筹学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一样, 学习起来枯燥乏味, 从而失去了运筹学的本质特征。针对上述情况, 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 对运筹学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做了如下尝试: (1) 加强案例教学。在每一章开始的部分, 利用经济管理的实际问题, 引出需要讲解的内容,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解决该实际问题, 而不是利用书本上较为抽象的例子给出讲解内容。该项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兴趣, 培养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学生极少参与课堂教学。结合运筹学的教学目的, 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提出有创新性想法的同学, 在期末考试时给予一定的额外加分。实践证明, 该项措施切实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课堂氛围也有极大的改观。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运筹学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要求学生将数学规划的有关算法进行编程实现, 编程工具的选择上以C++为主, Matlab为辅, 同时严格验收过程;其二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自行选择相关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完成问题描述、数据分析、数学建模以及选择合适的运筹学方法求解数学模型。这样, 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筹学在实际应用上的完整流程,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完善课后答疑。作为运筹学的初学者, 学生不可能很快掌握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者所在学院为该课程配备了一名辅导教师, 专门负责课后答疑以及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 使学生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4. 加强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运筹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必修课,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特点, 其教学需要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因此, 为了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习运筹学, 需要在运筹学相关章节讲授之前与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 将运筹学的教学自然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如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方法教学, 要和高等代数中线性方程数的求解方法相结合;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教学要和数学分析的极值条件相结合;有约束优化问题的教学要和数学分析中的Lagrange方法相联系;图论的教学要和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中的相关章节相联系等等。

总之, 不能将运筹学的教学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相割裂, 而是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 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章节与相关课程进行联系, 从而强化运筹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经过近四年的运筹学教学改革,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学生对运筹学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该点可以从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完成作业以及考试情况得到体现。 (2) 极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运筹学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 信计专业有近30%的毕业生从事IT行业, 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每年都有IT行业的公司到本院来招聘信计专业的毕业生。 (3) 每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有近10%考取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复试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以后的运筹学教学过程中, 我将对运筹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学生竞赛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 争取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欧阳瑞, 陈春华.在运筹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建模思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 .

企业管理与运筹学研究 篇8

制订实施符合本专业要求的教学大纲

管理运筹学课程是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能够帮助学生以有效的数理逻辑, 科学的量化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为下一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三个层次:重点掌握、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突出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以及对解的经济分析和评价以及经济管理中的典型案例, 将整个知识体系划分为必须掌握的知识模块, 以及不同的了解知识模块,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贯穿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衔接:引入案例分析的方法, 启发学生思考具体问题, 综合运用基本原理与方法, 进行缜密的思考, 并通过互相讨论, 才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与其他课程的交叉性, 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 确定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强化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创新实施各种教学方法

《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学习经济管理过程所出现问题,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素质能力的目标。理解、模拟、掌握的思维方法是一个构造性方式的训练过程, 因此凭借理解典型模型的构造, 模拟求解具体操作步骤, 解决特定问题, 从而掌握类似问题的求解思路。

针对《管理运筹学》课程案例较多, 应用性突出的特点, 提出并实施了“案例式”教学方法和“自主性”教学方法。通过两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之中, 在讨论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独立学习与思考中调动和运用大量的“库存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式”教学方法的使用

1.1 精选教学案例

案例选择是否适当, 将直接影响“案例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 需注意以下问题:案例内容符合教学目的和要求;案例问题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案例内容符合客观实际。

1.2 正确组织与引导课堂讨论

成功使用“案例式”教学方法, 教师的组织引导必不可少:组织学生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有效组织和引导案例讨论;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总结评价案例讨论过程。

1.3 充分准备课堂内容

充分体现“案例式”教学方法的优点, 教师应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充分准备教学案例;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安排课堂学时;安排课堂讨论形式。

2.“自主性”教学方法的使用

2.1 制作多媒体课件

运筹学教材中数学公式的应用及方法的论证较多, 而学生学习运筹学的目的:能够运用它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来解决以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 需要教师自己编写制作多媒体课件。

*复杂理论简单化, 各种定理证明一律忽略

*简单明了表达基本方法与思想

*内容浅显, 点到为止

*突出管理与实践能力

*结合实际, 设计教学案例

2.2 合理安排课堂内容

“自主性”教学过程中, 教师合理安排课堂内容, 由学生自主学习, 提前安排学习内容和上课方式。

2.3 合理安排师生交流方式

在“自主性”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 教师就得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提供以下5种交流方式,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本门课程的网络QQ群;建立本门课程的公共电子邮箱;公开提供电子信箱和手机号码;固定的答疑时间;间接式纸条提问。

2.4 合理调整课程考核方式

检验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情况, 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完成:平时作业 (5%) +上课情况 (10%) +学习体会与论文 (15%) +期末考试 (70%)

3. 强化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

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可以弥补和完善传统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组建学习小组, 提高相互协作能力;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大赛、社会调查等, 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案例式”教学方法和“自主性”教学方法各自具有优缺点, 所以在《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问题的难度、学生水平等选择使用。作为一名21世纪的高校教师, 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积极更新知识结构, 多总结多交流, 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新的教学方法, 以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傅家良.运筹学方法与模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企业管理与运筹学研究 篇9

西安思源学院于2005年从高职院校晋升为本科院校, 有着丰富高职教育经验, 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 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 学院将本科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为应用型人才方向。工业工程专业在是西安思源学院首批晋升为本科的专业, 目前已有三届本科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各方面努力, 工业工程专业已经获批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 , 拥有省级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教学团队, 以及包含《系统工程与运筹学》在内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两门。作为《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课程建设团队成员, 本文主要从《系统该工程与运筹学》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训环节研究应用型本科教学问题。

1 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设置

《系统工程学》和《运筹学》一般是管理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两门独立的专业基础课, 都是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基础的课程。近几年, 我院在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指导方针下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将原来的两门课合并为《系统工程与运筹学》一门课, 将课程定位为一门"为培养学生管理创新能力服务的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中所学习的分析问题方法和计算方法不仅是后续各门专业课的基础, 也是部分实践训练课的基本理论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与优化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等。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 由于《系统工程与运筹学》的分支很多, 但是根据社会发展对知识架构的需求, 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要求, 以"必需够用"为基本原则, 以突出特色与能力培养为目标, 课题小组在对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的基础上, 选择其中七个分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 并编写了课程标准, 教材。课程总学时从一般院校两门课共126学时压缩到64学时。具体课程内容与培养的能力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西安思源需要学院自2008年升本以来, 随着本科专业不断增多, 学院为了提升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条件, 为每个本科班使用的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这样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采用非传统板书模式以外的授课方式--多媒体课件。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存在信息传递速度快、学生理解时间短的缺点, 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效结合, 有效地控制授课节奏, 同时又尽可能的传递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信息。针对《系统工程与运筹学》的课程案例大、运算量大的特点, 任课教师专门研究在课堂上怎样将两种手段进行有机的结合。首先对于基本理论以及信息量比较大的内容,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比较合适,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 能尽可能多的扩充授课信息, 以吸引了学生课堂注意力;其次, 对于推导、计算内容较多的部分, 教师应主要采用板书形式为主, 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公式推导及基本计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只作为辅助演示手段增强学生理解;第三,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质量方面, 教师要采用多种课件制作方法, 制作精美课件来增强课堂上知识的生动性, 引起学生对所授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性, 帮助学生的理解, 切记不能使用教材翻版的多媒体课件授课, 翻版教材式的课件在上课过程中只能起到反作用。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 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并且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因此, 在《系统工程与运筹学》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 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通过精心的课程讲授的安排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的过程;通过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为建立良好学风;作业布置采取多层多面向模式, 分为达标题、提升题、探索题三个层次,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也在部分章节设定大作业, 通过课下查阅资料、钻研与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自我调整与主动学习的能力, 受益终身。

(2)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授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 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组开设了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实训课程,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撰写实训报告, 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计算方法与计算工具相结合。课题组引入各种教学辅助软件, 如数学规划、目标决策等运筹学计算的软件包Lingo、Win QSB、Excel等, 实现计算机求解模型,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

(4)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 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组开设了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实训课程,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撰写实训报告, 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 课上传教与网络辅导相结合。建设学生与老师的网络互动平台, 使老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多渠道沟通 (电话、QQ、电子邮件、课堂等) 与学生沟通, 并进行课程相关知识的讨论与答疑。随着《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课程建设的进展, 教研组创建课程网站http://jpkc.xasyu.edu.cn/xtgc/, 并已经有计划有步骤的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习题、参考文献以及相关教改成果上网, 并免费开放, 实现课程优质资源互享, 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可让学生了解课上教学内容及与课程相关的知识, 使网络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6) 大赛拉动, 系统综合改良, 终身受益。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和陕西省工业工程改善创意大赛, 将数学模型与IE方法研究相结合, 解决现场的各类优化问题, 完成毕业设计, 达成知识系统训练, 终身受益的效果。

3 考核方法与试题库建设

建立现代应用型高等教育多元多方位综合考核方式。在完善试题 (卷) 库建设, 推广使用试题 (库) 的同时, 注重综合能力考核, 推行过程性考试、论文考试等多种考试模式。古者有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体现了求同存异, 智能多元的思想。《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课程考核关注多元、尊重多元、融合多元。将原来一张纸质试卷决定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变为"10+30+60"评分体系, 加大平时成绩比重, 使评价实施日常化, 及时发现问题, 发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采用考勤+创意+实训+笔试多方位综合考核方式。其中试卷占期末总成绩的60%, 实训+创意十考勤占期末总成绩的40%, 其中实训环节采取课程设计、编程、建模求解等多种形式, 自己根据兴趣选定。

4 实训教学建设

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实现, 教师在课程教研过程中只有不断探索、开发相应的实践环节, 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应用型的特点, 增强学生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

2012年《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被立项为西安思源学院的精品课程、2013年被立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课程建设中, 课程建设小组在教学大纲中增加了8个学时的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实践中主要引入Lingo、Win QSB软件, 使学生利用此类软件求解线性规划:建立学时新问题, 输入模型, 求解模型, 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利用软件练习图论:最短路生成、最大流问题的实现与分析法。实践教学的引入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了理论课程的趣味性。同期为了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编写了《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课内实训指导书, 并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用。

5 教学团队的建设

根据西安思源学院本科教学目标、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管理分院引进并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严谨治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的专职教师。建设过程中, 加强梯队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的作用, 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 提高教科研自主发展能力, 加强教科研骨干的选拔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为课程建设储备人才与力量。具体采用以下措施发展教师队伍。

(1) 实施老带新计划。由高职称的老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定期指导、检查教案、课前试讲、跟班听课、课后交流等形式,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 鼓励中青年教师继续深造。学院鼓励中青年教师继续深造, 攻读更高的学位。并针对优秀教师提供国外访问的机会, 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科研思想, 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教学团队中有5人是硕士研究生, 1人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

(3) 注重该课程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大力发展"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每年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并参加各类相关资格证考试。

(4) 支持老师参加各高校或机构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 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 以便对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进行更深入研究, 并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 目前, 《系统工程与运筹学》教研团队均加入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 通过学会活动了解更多专业动向, 起到辅助指引教学方向的作用。

6 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课程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必要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其中包括教师互相听课制度、教研室活动制度、试题管理制度、教学督导检查制度、教学文档资料的管理制度等, 规范课程建设管理。

通过近几年课程教研活动的开展, 学生在各个环节都有不凡的表现。首先, 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使用系统工程与运筹学的方法,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很好的结合, 并取得优异成绩。其次, 在学生参加的两届陕西省工业工程创意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过程中, 学生也分别使用本课程的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并分获不同奖项。以上是《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取得的一些成效, 希望在今后的课程教学研究中不断取得更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肇君.系统工程与运筹学[M].第2版.北京L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2]赵玉秀.浅谈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J].知识经济, 2009 (5) .

[3]潘燕春.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改善《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与实践[J].科学文汇.2008 (9) .

[4]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 2010 (1) .

企业管理与运筹学研究 篇10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骨干课,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广泛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中提出的专门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运筹学课程成为众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基础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等)与专业课的桥梁。但在运筹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课程教学内同安排不合理,容易造成教学目的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综合能力提升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体系上有所创新,构建一种新型的体系和模式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 基于胜任特征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由于笔者工作单位为工商管理教研室,因此,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

1.1 建立胜任特征体系

1973年,MCCLELLAND[1]首次正式提出了胜任特征的概念,从而引发了从理论界到实业界对胜任特征研究的热潮。所谓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普通绩效的个体特征[2]。

参照胜任特征的一般定义,工商管理专业的胜任特征就是该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研究中表现出优异绩效的个体能力特征,包括学生的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1.1.1 建立专业期望能力胜任特征集合

可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校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初步编制专业能力胜任特征集合。以此为基础,采取企业访谈与专家德尔菲法,征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特征,并以此作为胜任特征集合修改和完善的依据,进过几轮的反复,最终确定工商管理专业期望能力胜任特征集合。

1.1.2 分析专业学生胜任特征现状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胜任特征现状。问卷设计要依据调查对象的不同而有所调整。面向专业教师的问卷侧重于调查学生的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面向学生的问卷侧重于调查交流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面向企业事业单位的问卷侧重于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调查。

1.1.3 总结胜任特征差距,设计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

对每一个胜任特征项目的现状与其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胜任特征的差距,作为设计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提升学生能力胜任特征的依据。

1.2 基于胜任特征的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体系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和方法解决现代管理优化决策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科学地制定方针和政策,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胜任特征的差距,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该体系将运筹学的基础理论、案例、实验、综合实践和校外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课堂讲授通过基础理论、案例、课堂讨论、课程作业等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程实验和专题讲座通过使用运筹计算软件和专项讲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课程实践进行运筹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实践环节通过工商管理综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在毕业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实习、毕业实习等内容,对上述能力进行巩固和完善,并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洞察能力,最终提升学生能力胜任特征,降低胜任特征差距。

2 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反馈控制模型

2.1 反馈控制模型

系统科学的教育哲学认为,教学的基本原理是适应与转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与创造;教学的主要手段是系统与控制[3]。借助于反馈控制理论,建立了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反馈控制模型,如图1所示。

将胜任特征体系和反馈控制理论有机的结合,构建运筹学课程体系的胜任特征和反馈控制模型。一般来说,控制活动就是保持系统的稳定状态或把系统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换[4]。首先,教师将运筹学的课程目的与要求传递给学生胜任特征系统。其次,明确学生在经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后应该具备怎样的胜任特征,并对学生现有的胜任特征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将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和现有的胜任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存在的优势特征和弱势特征,以此为基础,设计运筹学课程体系。然后,根据设计的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实践,并对学生进行胜任特征后评价,形成能力评价信息。一方面,能力评价信息反馈至运筹学的课程目的与要求环节,作为调整教学大纲的依据;另一方面,评价信息反馈至学生胜任特征系统,用以分析学生的胜任特征和课程体系调整的依据。同时,在学生胜任特征系统内部存在着内部反馈,根据不断变化的胜任特征差距进行课程体系调整。

2.2 课程教学体系调控的方法—信息反馈

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的胜任特征和反馈控制模式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为信息反馈。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信息反馈主要包括:

2.2.1 即时信息反馈

运筹学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中,教师通过提问、观察获得的反馈。如果学生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说明学生与教师处于同步状态;若学生对教师提问和讲解没有任何反应,说明此时失去了教学平衡,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

2.2.2 滞后信息反馈

运筹学课程需要设置习题课,并布置作业。通过学生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观察和了解,获取学生在一段时间里学习状态的信息,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教师和学生据此调整教与学,调整教学过程。

2.2.3 周期性信息反馈

在学生经过全部的运筹学学习环节后,进行考核得到全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阶段教学内容全部完成后所获取的“周期性反馈信息”,通过评定,与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分析,或执行原大纲进度,或进行修订完善,作为是否调整后续实践环节的依据。

3 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模式探索

根据构建的模式,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几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实践,我们对运筹学课程体系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具体措施主要有:

3.1 科学地运用反馈控制原理提高教学效果

在运筹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反馈控制原理能够较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不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反馈信息,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上机实验中运用“同步信息反馈”,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并就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课程作业和考试评阅环节运用“滞后信息反馈“,各种实践活动运用“周期信息反馈”,这两种反馈控制主要完善教案和讲稿,比较和修订阶段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师要正确判断各种反馈信息的真实性,重视第一手信息的搜集,对各种反馈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课程教学体系施行有效的控制。

3.2 开展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课程体系设计

依据专业教学目的和要求,保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合理比例[5]。在充分分析专业胜任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案例分析、上机实验、课程实践等环节的学时,培养学生非常重要,而又无法通过理论学习来提升的鉴别性胜任特征,例如综合分析能力、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工作能力、品德素质、洞察能力等。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依照不同发展阶段合理规划运筹学学习内容。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学生胜任特征的培养和形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的这一定律,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

3.3 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

改变运筹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式教学方式,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专题讲座、上机实验、课程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把教学重点放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模型结果的实际应用能力两方面。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进行认真批改,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求解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阶段性内容结束时,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阶段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批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充分借助现代化通讯手段,例如,手机短信、网络邮件、QQ聊天、飞信、微博等方式时刻与同学保持联系,即使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6]。

4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要求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正是在这种要求之下,本文进行了基于胜任特征的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并构建了反馈控制模型。通过相对完善的运筹学课程和教学体系,以期提高学生学习运筹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需要日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2]SPENCER L M,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Y:John Wiley&Sons,Inc.,1993.

[3]李萍.反馈原理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3(4):84.

[4]杜栋编著.管理控制论[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24.

[5]贾建锋,马钦海,关志民,许慧敏,刘军.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管理学报,2011,8(10):1469~1474.

企业管理与运筹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运筹学;交通运输管理;实际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运筹学作为一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学科,已经渗入到了很多领域上,尤其是在农业、工业和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在进行运筹学的教学中,虽然它属于软科学的中的一种,只是通过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但是由于它存在比较强的逻辑思维,在人们学习形成了很大的阻碍。运筹学是系统工程学和现代管理学中的一种基础理论和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运筹学已被应用到各个管理行业中,对我国现代化的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运筹学概论

运筹学又被称之为作业研究,是指以应用数学和形式科学的跨领域研究,利用像是统计学、数学模型和算法等方法,去寻找复杂问题中的最佳或近似最佳的解答。它经常用于解答生活中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对于运筹学知识的研究我们主要采用的实分析、矩阵论等方法进行研究,以便挖掘更多的知识。

我们在运用运筹学在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时,一般都是采用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建立模型、制定解法这四个方面入手,运用科学的理论来分析问题的实质,这样的处理方案,把复杂的问题瞬间简单化,从而方便人们的解决。所以正是由于,在解决问题是有着系统、全面的分析方法,我们才在各个方面,广泛的运用运筹学。而且在学习中,也有着许多专业和运筹学密不可分,例如应用数学、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都和运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古代,运筹学就开始运用在人们的社会中,但是当时却少一种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人们只能把运筹学通过一种思想传递的方式,在社会中进行运用和传播。当时人们对于运筹学的理解还比较片面,而且涉及范围也比较狭窄,主要就是运用在战争中而对于运筹学的真正发展,那还是在20世纪40年代,那时候运筹学的思想主要是英国和美国提出并用于社会的发展当中,而真正引入我国的时候,是20世纪50年代末。对当时来说这些先进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在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下,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系统全面的运筹体系,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运筹学的特点

对运筹学特点的分析,是运筹学发展、前进和开展新思想的唯一方法。目前我们归纳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2.1主要使用数学方法

运筹学在教学和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们对运筹学进行学习时我们不仅要求人们要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还要有着一定的数学基础。在对运筹学进行定义的时候,我们就把数学方案作为协助运筹学发展的一件工具。而且这门应用科学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许多数学提供的信息和技巧,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2.2以优化思想为核心

运筹学主要就是以最简单的方法对实际科学,做出最优化的判断,以最优化的方法,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往往会使得人们在社会中得到最大的收益。由于运筹学以这样的思想为核心,因此这就让运筹学形成了一门独特而又严谨的科学。

2.3多学科交叉

运筹学思想广泛解决不同学科领域的问题。解决实际中提出的决策问题,为决策者选择理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的理论及方法。既提供量化因素,也进行定性分析,最终能向决策者提供建设性意见,并收到实效。

2.4 应用性

我国在1956年曾用过“运用学”的名词,到1957年正式定名为运筹学。不管是最初仅应用在军事上,还是到最后应用到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运筹学都是扮演着“工具”的角色。运筹学既对各种经营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又涉及到组织的实际管理问题,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运筹学从来自于企业和生活的实际案例出发,了解事实,理清问题结构,对问题进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运筹学软件求解,最终服务于实际生活。

2.5多分支性

运筹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结构体系,严谨的科学方法的学科。并已有众多分支学科,包括数学规划、图论与网络、排队论、存贮沦、决策论、对策论、设备维修更新理论、搜索论、可靠性理论等。而且每一个分支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渗透多个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3.运筹学在交通运输中的理论体现及应用

3.1教学规划论

数学规划论可以处理成千上万个约束条件和变量的大规模线性规划问题。研究内容与生产活动中有限资源的分配有关,在组织生产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应用规划、目标规划等。从解决技术问题的最优化,到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决策分析部门都可以发挥作用。具有适应性强,应用面广,计算技术比较简便的特点。具体地讲,线性规划可解决交通运输系统中物资调运、配送和人员分派等问题。我国曾经利用线性规划理论进行水泥、粮食和钢材的合理调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动态规划可用来解决诸如最优运输路径、资源分配、运输凋度、库存控制、设备更新等同题;应用规划论典型的例子就是“运输问题”,即将数量和单位运价都是给定的某种物资从供应站运送到消费站,在满足供销平衡的同时。定出流量与流向,达到总运输成本最小。应用规划论还可以解决运输系统中合理选址、车辆调度、货物配装、物流资源(人员或设备)指派、投资分配等问题。

3.2图论

图论是一个古老的但又十分活跃的分支,在物流中的应用非常显著。其中最明显的应用体现在运输问题,比如城市间的物资调运、车辆调度时运输路线的选择等。运用了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最短路、最大流、最小费用等知识,可求得运输所需时间最少、路线最短、费用最省的路线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另外,运用图论的知识绘制铁路运输系统线路图、公路网的设计和分析、市内公共汽车路线的选择和行车时刻表的安排、出租汽车的词度和停车场的设立等,可辅助决策者进行最优的安排。

3.3排队论

排队论主要研究各种系统的排队队长、等待时间和服务等参数,解决系统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之问的平衡问题。以较低的投入求得更好的服务。现实生活中排队现象普遍存在,如运输站车辆进出站的排队,商店顾客排队付款、客服中心顾客电话排队等待服务等。交通领域中也有多见。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台的设计与管理中运用排队论进行定量分析,运用排队论知识对其进行优化和设计,并建立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台与工作人员的配备模型,对避免盲目确定收费亭建设规模大小,提高收费站服务台的服务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4对策论

对策论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最佳的竞争策略。以便战胜对手或者减少损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行业也充满了竞争。例如在一个城市内有两个配送中心经营相同的业务,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双方都有多个策略可供选择,可以运用对策论进行分析,寻求最佳策略。又如,某一地区,汽车运输公司要与铁路系统争夺客源,有多种策略可供选择,也可用对策论研究竞争方案,最终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对策论可以在竞争性定价、新服务的推出、销售计划的制定、加强广告与宣传、新设备的引入等方面发挥作用。

4.总结

企业管理与运筹学研究 篇12

关键词:设施规划,物流,数学规划

1 引言

物流与设施规划是工业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 主要研究设施选址、设施规划、仓储、库存、物料搬运以及物流分析等环节的理论原理及运作方法, 其重点环节在于介绍企业物流的优化方法和生产设施布局设计方法。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储存保管、物料搬运、设施规划等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方法、基本操作流程和组织管理原则, 提升学生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物流规划与设施规划问题的能力。目前物流与设施规划课程的教学研究主要针对物流分析与生产设施布局的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角度进行研究[1,6]。本文对物流与设施规划的经典问题进行运筹优化建模求解, 从而改革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物流与设施规划课程的部分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可执行性差、过程繁琐、效率低、求解效果差等缺点, 而这些问题有一部分在本质上是运筹优化问题, 采用运筹优化技能可以有效解决。近年的主流商用运筹优化软件功能齐全, 性能强大, 而且界面友好, 具备很强的可用性, 这为将运筹优化技能引入生产与物流管理的教学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实际产业应用中, 对物流与设施规划问题的求解精度和求解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有必要借助计算机工具, 把物流与设施规划教学与运筹优化技能相融合。

2 物流与设施规划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流与设施规划教学主要讲述物流分析、生产设施布局、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等环节的理论原理及实施方法。目前物流与设施规划的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典型问题都采用启发式方法或试验法来求解, 并没有运用运筹优化的技能来求解, 因此难以求得全局最优的解决方案。启发式方法是一类基于经验或直觉的方法, 它一般由一系列步骤或规则组成, 依照这些步骤或规则可以求得解决方案。试验法是一种尝试性、摸索性的方法, 它提供一套定性描述的流程, 学生根据这套流程通过不断的试验以求生成较优的方案。无论是启发式方法还是试验法都是短视的, 不能在全局范围内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目前的教材在介绍企业物流的优化方法时主要借助线图、多产品工艺过程图、从至表等物流分析工具对企业物流系统的初始方案 (包括物流量和物流路线) 进行图形化、表格化的直观显示, 然后通过试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调整当前的方案, 从而希望找到更优的方案。这类方法的重点在于企业物流方案的展示, 而非提供有效的科学手段去寻找最优的物流方案。目前的教材在介绍生产设施布局设计方法时主要介绍物流量法、路程图法、作业单位相关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在本质上属于试验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常用的这类试验法存在如下缺点:

(1) 该类方法虽然涉及定量的元素,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有较多定性的步骤, 导致可执行性较差。虽然这些方法一般都提供了一些指导改善方向的原则供参考, 但是这些原则只是粗略的指南, 因此学生事先很难知道往哪个方向调整的效果是最好的。有些问题甚至只泛泛而谈应达到某个目标, 但没有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2) 该类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先修课程中的运筹优化知识, 其效果过于依赖学生的经验和试验次数, 遵从同样的步骤但实施细节稍有差异就可能会产生效果差别很大的方案, 因此求解效果差, 不能给出最优的布置方案, 学生难以掌握, 也难以对所获得的方案进行统一评价。

(3) 使用过程较为繁琐, 费时费力, 效率很低。如果得到的方案不符合实际限制条件或预设的约束, 就要返回到前面的步骤调整重做, 因此可能会带来繁重的重复性工作。

综上所述, 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已成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瓶颈。有鉴于此, 基于运筹优化技术对物流与设施规划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 获得一种在解决问题初期就综合考虑实际限制条件和预设约束的方法。

3 教学改革方案

沿用理论分析、模型提炼与编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总结物流与设施规划课程中所涉及的重要管理问题 (如图1所示) , 把它们分门别类, 划分其知识层次、学习阶段, 并提炼其本质的运筹优化问题, 再根据运筹优化问题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运筹优化模型进行建模。选择物流流程优化、基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生产设施布局这两类核心问题进行抽象建模, 改革教学方法。物流流程优化采用线图、多产品工艺过程图、从至表等图表化工具进行描述, 优化的本质目标都是对不同工序、设备的顺序进行安排, 其实质是运筹学的排序问题;因此借助定量的运筹学数学规划模型对这类问题进行抽象并建模描述。基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生产设施布局包括基于物流量的生产设施布局、基于非物流关系的生产设施布局以及基于综合关系的生产设施布局等典型问题, 其本质是对多个作业单位在给定范围内进行布局, 安排它们的位置, 使整个系统的物流成本最小化或者密切关系程度高的作业单位之间的距离尽量缩小。这类问题的实质是运筹学的二次分配等问题, 因此借助运筹学的二次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模型对其进行抽象并建模描述。

把物流与设施规划相关问题转化为定量模型, 这是一个从文字语义描述到数学公式的转化过程, 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针对问题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规划模型表示形式进行建模 (包括定义变量、构造约束和目标函数等环节) , 避免选择太难太复杂的规划模型导致学生有心理负担, 丧失学习兴趣。

由于建立的模型通常规模不小, 因此需要使用专业软件求解。目前在运筹学教学中常使用WINQSB等运筹优化软件, 这些软件主要面向教学演示, 但是和ILOG OPL、CPLEX、XPRESS等主流商用软件相比, 不适于解决实际应用的大规模优化问题。如果不学习商用软件, 那么学生将难以真正掌握现实中大规模物流与设施规划问题的建模技巧和分析方法。因此选择OPL运筹优化软件来求解模型。运筹优化软件编程是从数学模型到专业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转化过程。商用运筹优化软件的建模语言是解释性、描述性语言, 虽然它们的语法没有高级语言复杂, 但是其编程逻辑比较独特, 采用集合化编程思维,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突出这一点, 刻意培养学生“集合化”的编程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结合物流与设施规划典型问题的图文描述、运筹优化模型、程序及运行结果综合编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案例。

4 实施案例

下面以设施布局的二次分配问题和物流分析的多产品工艺过程图优化两个经典问题为例介绍运筹优化建模以及采用ILOG OPL优化软件求解模型的教学案例。

4.1 案例一:二次分配问题

二次分配问题 (QAP,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blem) 研究如何布置n个作业单位到n个候选场址, 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的目标。假设有六台机床要布置在一个含六个场址的矩形区域内 (图2) , 每个场址放置一台机床。机床之间每月的总物流量如表1所示。采用垂直距离, 任意两个相邻的格子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距离, 斜对角的格子不算相邻, 则各场址之间的距离如表2所示。

假设每单位物流量每单位距离的物流成本C为1, Wij表示机床i与机床j之间的物流量, dkh表示场址k与场址h之间的距离, d[d (i) , a (j) ]表示机床i所在场址与机床j所在场址之间的距离, xik为0-1变量, xik=1表示把机床i布置在场址k。二次分配问题对应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以上模型可通过OPL运筹优化软件编程求解。OPL模型文件如下:

该模型的约束包含二次项, 根据OPL软件的求解结果得知最优方案如图3所示, 该方案对应的最小物流总成本为852。

4.2 案例二:多产品工艺过程图优化

多产品工艺过程图优化问题是物流分析的重要问题。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时, 特别是只进行成形加工处理生产而不考虑装配时, 可以采用多产品工艺过程图来分析确定其物料流。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分析主要通过作业单位的排序、作业单位的顺序交换而获得较优的物流顺流程度。多产品工艺过程图优化问题在传统教材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而此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方法求最优解决方案。在本案例中, 假设有PA、PB、PC、PD共4种物料, 4种物料的物流量分别为300、200、400、600。共有9道工序 (工序1~工序9) , 物料PA的工艺流程为:工序2→工序3→工序4→工序6→工序7→工序9, 物料PB的工艺流程为:工序1→工序3→工序5→工序6→工序8→工序7→工序9, 物料PC的工艺流程为:工序1→工序3→工序2→工序5→工序9, 物料PD的工艺流程为:工序3→工序2→工序4→工序6→工序7→工序8→工序9。需要安排这9道工序的排列位置。

假设wp表示第p种物料的物流强度;Dkh表示位置k到位置h的物流方向加权值;D[a (i) , a (j) ]表示工序i直接到工序j的物流方向加权值;ypij为0-1参数, ypij=1表示第p种产品经历了从工序i直接到工序j的路线;xik为0-1变量, xik=1表示把工序i布置在位置k。目标函数是最大化所有物料工艺流程的物流方向加权值总和。多产品工艺过程图优化问题对应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以上模型可通过OPL软件编程求解。OPL模型文件如下:

OPL数据文件如下:

该模型的约束包含二次项, 根据OPL软件的求解结果得知最优方案如图4所示, 该方案对应的最大物流方向加权值总和为11900。

优化问题的应用性很强, 因此在讲授课程时应强调案例教学法, 培养学生运用优化的思想、原理、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物流与设施规划领域存在的大量优化问题, 使学生了解使用优化软件和优化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和重点、难点。鼓励学生结合物流与设施规划课程和生产实习内容自行提出实际案例, 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独立或组成小组建立优化模型, 提出解决方法并采用优化软件求解, 从而改善上机实验的效果, 丰富优化问题教学的实践环节, 增强学生运用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索型学习, 学生普遍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

5 结语

运筹优化模型包括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整数规划、0-1规划等数学规划模型, 物流与设施规划课程的物流分析、设施选址、设施布局、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等内容模块存在许多可以用数学规划模型来建模、求解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建立的模型主要是约束包含二次项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由于求解工具限制等因素, 传统教科书并没有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来求解这些问题。近年来由于运筹优化软件的发展, 可以求解的运筹优化模型越来越复杂, 为在物流与设施规划课程中普及使用运筹优化方法提供了条件。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建模技巧, 熟练地用约束数学公式把现实问题中的限制、约束条件或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精确表示出来, 掌握专业解决方法的基本流程。由于目前缺乏合适的系统介绍此类技巧的教科书, 所以需要依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总结, 结合具体案例提炼实用的建模技巧和编程技巧, 并分门别类地归纳总结, 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运筹优化建模的思维方式。本文为基于运筹优化技能改革工业工程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典范。

参考文献

[1]王晓芳, 蔡临宁, 林亨.“物流分析与设施规划”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1) :96-98.

[2]王致民, 向号, 郑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3, (10) :255-256.

[3]江志刚, 周敏, 蒋国璋, 容芷君.基于校企合作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 2012, (6) :58-60.

[4]刘阳, 张思奇, 李丁.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改研究[J].价值工程, 2013, (30) :198-200.

[5]周剑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9 (S1) :151

上一篇:“校中厂”模式下一篇: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