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解读消费心理学

2024-09-24

双十一后,解读消费心理学

双十一后,解读消费心理学 篇1

新闻热点:11月11日,好端端的一个光棍节,国内电商们硬是将这一天打造成了“购物节”,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当当等都在这一天使出了浑身解数,展开大型促销活动,诱人的优惠,让很多平时就喜爱网上购物的网友,更是提前就做好了充值网银卡、挑选东西放入购物车等准备工作。因此,11日凌晨,在淘宝和天猫启动活动的第一分钟就有1000万人同时涌入。

疑问一:“双十一”,全民疯狂为哪般?

心理专家分析:

乘着商家打折促销,终于可以以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然而“疯狂购物”的背后还有不少人是一种“怕吃亏”的心理在作祟。生怕打折的时候不买,以后想买的时候没有折扣,买贵了,买亏了,感觉让商家赚了,如果被人知道了,还会笑话。相反,能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不但十分有成就感,还能得到周围同事、朋友的一片艳羡,虚荣心一下子就得到了满足。所以,一听到有便宜货,只管买,总是不错的。另外,看到“双十一”时周围的人都在买,觉得都买的一定是好东西,实在心里痒痒的。于是怀着跟风、从众心理购物的人也不在少数。全民各怀目的,疯狂购物,商家营业额一夜飙升。

疑问二:都是光棍闹的?“双十一”和光棍们有关系吗?

心理专家分析:

如果11月11日时光棍节是因为有4个1,像4条棍子,5月20日是“我爱你”,因为520的谐音……照这么编下去,一年365天,天天都可以编出节日来。节日只是人为确定的一个日子,让大家能够放松心情,向社会的一些特殊的群体表达慰问。“双十一”不过只有24小时,可每24个小时世界上都有无数的光棍,每24个小时也有无数人“告别光棍”。说“双十一”就是光棍闹的,似乎对光棍们太不公平。

疑问三:应对“双十一”猫腻,不可不知的消费心理学有哪些?

心理专家分析:

1) 打折降价。“全场五折”“大力促销”“亏本清仓”……这本就是商家用惯了的促销手段,商人不会做赔本的买卖,有不少的打折都是商家预先提高了价格再打折卖出。消费者的心理是:商品的原价等于商品的价值,其实商家要赚钱,原价一定会高于商品的价值。

2) 限时优惠。“错过等一年”“仅此一天”“积分限时兑换”……只给消费者很少的考虑时间,于是,头脑发热加之数学不好,根本没算清楚是否合算就下单了,

商家充分利用了“机会主义者”的心理,谁都不愿错过贪便宜的机会,可是不是一个真的好机会,还得冷静地拿纸笔算一下。

3) 饥饿销售。“火热开抢”“数量有限” “每人限购一件”……这样的字眼就能把一件普通的商品变成抢手货,让消费者趋之若鹜地购买。许多大品牌都靠饥饿营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消费者觉得有钱也买不到的一定是好东西,别忘了,一样商品只要能生产10件且生产技术还有人知道,就能再生产100件,1000件。

4) 时尚潮流。“日销千件”“好评如潮”“人手一件”……这样的商品让人感觉似乎是大家都有了,不买就落伍了,尽管不需要,还是买了。从众是人的一大天性,所以当你和1000个人在买同一件东西的时候,真的要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疑问四:电商总这么“双十一”,消费者变成巴普洛夫的狗怎么办?

心理专家分析:

巴普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不管有没有肉吃。消费者因为偶尔一次购买到了便宜的商品品,以后一听到“双十一”或是“让利打折”也条件反射地去购物,显然太不理智。关于“理性购物”,现在国外现在很流行一个名词叫“CPW”,“Cost Per Wear”,它的计算公式是CPW=P/N。就是,当你看到一件衣服的时候,你可以把它的价值(P)除以你会穿这件衣服的次数(N),得到的数字就是这件衣服每次穿着时的花费(CPW)。例如,一件300元的大衣,你穿10次,每次的穿着成本就是30元;而一件200元的大衣,你穿1次,那每次的穿着成本是200元。当然,这样的算法不仅限于衣服,你可以把它推广到任何一件商品,由此你就可以知道这件东西是不是你真的想买的。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在买之前问问自己,“这件东西买回来后放在哪里?”“这件东西有什么作用是我需要的?”等等,总之,三思而后“买”,相信你一定不会成为“巴普洛夫的狗”。

独家约稿,请注明www.psycofe.com和本文原址。

感谢稿件支持机构:我的关爱www.icarejoy.com/

微博地址:e.weibo.com/icarejoy

我的关爱,您身边的私人心灵关怀专家

相关推荐:

双十一,就应该爱自己

淘宝双11交易100亿:光棍节变身促销节的经典营销心理案

测试:谁才是你的灵魂伴侣?

测试:你有嫁人豪门的潜质吗?

参与话题讨论:光棍购物节只是 丝的“穷开心”?

 

上一篇:干部家属座谈会方案下一篇:二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