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校徽校标(精选7篇)
四川农业大学校徽校标 篇1
1.北京大学
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
2.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个词组基本上概括了《易经》的全部内涵,实际上也就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而清华大学能以此孔子名言作为办学的精神标志,可见其在努力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同时,既注重加强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研究,也注重培养新型君子人格的教育。这无疑也将会使孔子古老的君子人格焕发青春,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大的魅力。文中论述的小标题依次有:“君子”与“君子人格”;智仁勇的统一;文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集成的互补;造就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3.复旦大学
圆圈正中是古文“复旦”的字样,上方写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下方则是“1905”字样,意为学校建立的年份。
4.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的校徽分内外两圈,两圈之间的中英文浙江大学字形寓意今日之浙江大学已走向世界,1897表示浙江大学的创建年代可追溯至求是书院,校徽中央展翅飞翔的求是鹰,代表浙大的“求是”精神,寓意浙江大学师生,继承发扬“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严谨治学,锐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为将浙江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5.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校徽图案是由齿轮、铁砧、锤链和书本组成的。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线装书和三本竖放的现代书籍,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融汇古今、学贯中西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表明交通大学的创办年份。砧外为齿轮,内部为一船舶形状,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
6.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校徽外形采用盾形的设计风格,该风格是中央大学时期流传下来的。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为英文“NANJING
UNIVERSITY”。校徽正中为南京市树——雪松,寓意南大坚忍不拔的精神。雪松的下方为书图案及“1902”字样,点明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为1902年。校徽的上方中间部位为由“南京大学”的艺术字体所组成的圆形图案,其两旁各有一只辟邪神兽(貔貅),象征着南京。
7.中山大学
校徽以中山大学发源地“大钟楼”为设计主体,运用中国园林的意境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借用园林中的海棠式洞窗与大钟楼形象组合成“中山”二字图案,两边的树林由大到小形成一个深远的空间,增强标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标志中间的负形巧妙形成一朵红棉花,点明中山大学的地理位置。图形与绿色相衬,象征着南国苍郁的康乐园充满活泼、盎然的生机,绿色暗喻生命、发展、永恒。与建校年代“1924”形成的一条纵深大道,意蕴大钟楼既是中山大学的光辉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激励全体师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的时代召唤。
校徽庄重大方,具有强烈的张力。其内聚性、外拓性、向上放射性凝聚了中山先生提倡的“博学、审问、明辩、慎思、笃行”的治学精神,也体现了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8.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校徽中把武汉校门牌坊设计成四个面有八个棱角,寓意欢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学子的办学宗旨不谋而和;中间是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他的抽象化进入校徽是合情合理的,如今像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都是以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抽象化作为校徽标志使用的。况且,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标志一直默认为武汉大学校徽。外圈的颜色是以珞珈山的绿色作为颜色基调,和校园总体环境协调一致。
9.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大校徽是在1980年代形成的“梅花型”校徽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成,2007年9月20日正式启用。其基本元素主要寓意如下:
1、梅花:梅花是科大人勤奋刻苦、追求真知,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和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精神品格的象征。
2、火箭:腾空飞跃的火箭,表达了科大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于担当国家使命、攀登科学高峰的壮志豪情。托起火箭的四根线条,代表了中国科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科技英才。
3、打开的书:书本是知识的象征,知识就是力量。一代代青年学子在这里勤奋学习,汲取丰富的知识素养,为攀登科学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书本经过修饰之后,像破土的嫩芽,又似飞翔的海燕,象征着中国科大这所充满新鲜活力的年轻大学展翅翱翔。
4、正圆形外围轮廓:加工后的校徽增加了庄重典雅的外围轮廓和中英文校名全称,使校徽与国际化接轨。圆形轮廓将传统的梅花校徽包蕴其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元素,而显得更为突出。
5、深蓝色主色调:校徽以深蓝色为主色调,体现了科技、理性、厚重、深邃、宽容的文化品格,与中科院院徽的色调一致,表明中国科大作为中科院所属的大学和母体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
10.吉林大学
学校徽志是双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吉林大学”英文缩写组成的天鹅飞翔图案,上方有“194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吉林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
11.华中科技大学
校徽中的椭圆形富有新意,地球寓意办学国际化。同时,校徽中含有该校的中英文校名、校训以及校标,信息量大。校徽由蓝色、红色和灰色组成。蓝色是该校的基准色调,代表素雅和纯洁,寓意天、海一般广阔的文化包容的精神,兼听各种文化的声音,思想具有自由性。红色是热火般的颜色,积极热情,寓意对学习的热情,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求实创新。12.四川大学
新川大标志是在继承了老川大凤钟和老华西钟楼校徽图案的基础上,根据代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精神的老川大古钟、老川大校门、老华西古钟楼、原科大一教学楼(现川大行政办公楼)等原川大、成都科大、华西医大古建筑代表创意而来,寓意新川大是三所重点高校成功合并的全国重点综合性百年名校。
13.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校徽为“圆形篆书人字图案”,以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为基础,结合学校中英文校名全称及建校时间,其中三个“人”字分别寓意“人民”、“人本”、“人文”,即“人民的大学”、“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特色”,揭示了学校的特色、优势和传统;三个“人”字排列,隐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众”、“携手劳作”、“同向并行”、“目标一致”、“辛勤耕耘”、“团结协作”等意,象征学校师生实事求是、注重实践、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兼容并蓄、开放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同时,以此“圆形篆书人字图案”校标为基础,进行了系统性的学校形象识别设计,包括:
(1)确定以专门配制的、体现理性、大气和包容性的“人大红”(C20M100Y80K20/Pantone201C)为中国人民大学特用的标准色;(2)确定以取自吴玉章老校长手迹的“中国人民大学”行书字体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名的专用标准字体;
(3)确定以上述标志、标准色、标准字及其标准组合为核心构成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为我校新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总理李岚清曾亲自为人民大学新校徽治印一方。
14.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校徽的中心位置采用尖锐的粗线条绘制群山的形态,与文字“山”形意结合,下方采用粗短的弧线绘制海面,组成一条在海上航行的帆船,寓意学校的前程似锦,学子在学校犹如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群山寓意学校的百年树人的寓意,也寓意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雄厚,标志下方采用直线将建校时间与图形分割开来。
标志设计的外圈采用半圆的形态将学校中英文绘制出来,外圈的轮廓线加粗,是图形的重量感更强。
15.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标志形象的基本元素由图形标志和字体标志两部分构成。南开大学图形标志的核心图像为八角形,它既是南开大学校标的原始形态,也是其核心形态。八角星形由两个正方行叠加、结合而成,八个角皆为直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一是体现“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体现南开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怀博大,广纳新知,锐意进取”之精神。八角星形方圆互动,融合东西,体现了南开大学“智圆行方”的入世哲学、“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学和“允公允能”的济世哲学。
16.中南大学
设计创意来源于传统的中国结造型。通过对“中南大学”英文缩写字母“CSU”,3个字母的巧妙安排,形成中国结的造型,其寓意一是象征团结,强调汇聚原三校之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二是象征吉祥,预示着中南大学具有美好的未来。整体形象极富动感,刚劲有力,造型美观流畅,和谐统一,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时代感。采用沉稳的蓝色,代表了科学和理智,体现了学校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和冷静的发展方向。
17.北京师范大学
北师大校徽标志物为“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了教师的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 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木铎”是以一直作为北师大的校徽标志物。
18.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徽是由“展开的书、英文字母、数字、美丽的建筑和环绕的齿轮”所组成。
1.展开的书:形如鸟的双翼,寓意哈工大人永远飞翔在知识的世界,不懈地探求真理; 2.英文字母HIT: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文全称“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缩写,寓意哈工大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理念; 3.数字1920: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校时间,彰显哈工大积淀深厚的悠久历史;
4.建筑:造型独特、气势恢宏、中心对称、细部收敛的俄式风格的学校主楼图案,寓意哈工大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追求卓越的信念; 5.环绕的齿轮:环形而放射形状,象征知识和科技的力量,代表哈工大的理工特色,寓意哈工大不断向社会输送知识和优秀人才。校徽似东升旭日,表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20年建校起就是一所探求真理,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开放式大学。
19.西安交通大学
校徽意义:校徽图案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表示工程教育工读并用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四字,表示本校创办之年份。砧外为齿轮,外框像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校徽应用在校徽图形直径60厘米以下的应用中,使用18齿和24齿的图形标准;在校徽图形直径60厘米以上的应用。
20.厦门大学
1、外圆圈内上方是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是拉丁语的“厦门大学”;
2、内圆圈内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我国传统哲学中之“三才”,即所称天然中之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原素;
3、内圆圈的城及城门图案为厦门之表记(大厦之门),并指学府门户大开;
4、内圆圈的“止于至善”四字为本大学进行之目标,也就是陈嘉庚先生当年确立的厦门大学校训。
21.同济大学
图形上部是中国书法学会名誉会长舒同亲笔题写的“同济大学”,下部是英文标识。中文居上,表明主体性;英文居下,表明国际性。标志中的1907,表明建校年代;图形中间是一前进的龙舟,象征历史沿革的进程,形似三人,寓意三人成众,同舟共济,向着一流目标奋力拼搏。
22.东南大学
1.校标整体图案呈圆形,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外环线条用外粗内细“文武线”装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外环上半部分为东南大学英文名称“SOUTHEAST UNIVERSITY”,下半部分为集王羲之书法体校训“止于至善”。
2.标识中间主体部分延续了中央大学时期校徽的倒三角图形。倒三角形内部为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四牌楼校区大礼堂。细线为大礼堂轮廓线,中间黑实线为大礼堂正立面爱奥尼亚柱式和山花构图。内部等腰三角形的下面一角冲破内圆,含“遵守规则又敢于创新”之深意。内圈的三角形和外圈的圆形分别代表东南大学的历史与现实、旧我与新我。两者的配合,既体现出形式上相反相成的互渗与融合,也凸现出历史与现实、旧我与新我之间的张力,预示了东南大学无限美好的辉煌的未来。
3.内圆中还有被三角形分割成的三个弓形区域,上方标明校名“东南大学”,也为集王羲之书法体;下方左侧“1902”,表明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902年张之洞等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下方右侧“南京”,表明学校的办学地点。
4、校标的颜色选取黄色和绿色。外环和大礼堂为黄色,三角形内大礼堂背景为绿色。黄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同时也表明我校校址曾是六朝皇宫内苑和国子监所在地。绿色喻意青年学子风华正茂,代表六朝松历经千年仍然生机勃勃旺盛生命力,同时表明我校位于长江之滨、玄武湖畔。
23.天津大学
校徽外形为圆形,取自《淮南子·主术训》“智圆行方”之意。校徽中间“1895”字样为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创建时间,盾形为原来北洋大学校徽的概括,二者说明了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英文为“TIANJIN UNIVERSITY(PEIYANG UNIVERSITY)”亦为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英文翻译。校徽外为齿轮,象征天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整个标志的外部为内外两层的同心圆形,和谐而自然,象征宇宙的无限深远、时空浑一而又参差多态的多层次结构。其核心图案,昂扬向上的双箭头航天器的抽象图形,和展开的书卷、椭圆的卫星轨道以及星座闪烁的太空,共同组成了北航认同的一种精神文化,突出了北航的高新技术特色。标志中的1952字样,不仅是北航的建校年代,更从特殊的历史角度突出了北航人肩负的历史使命,那是国家的重托和一个千年民族的殷切希望。
图形上部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形成了鲜明的比照,显示了北航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英文校名则展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北航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决心。
标志的基础色调为科技蓝,具有开放、严谨、稳重、进取的内涵,呈现出北航文化中独有的志在蓝天、勇于探索的特质,也是北航人倾注特殊感情的一种色彩。
25.大连理工大学
26.华东师范大学
校徽以“华”、“东”两字以及校树水杉作为基础造型元素。“华”代表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取“华夏”之意;“东”则有中国东部、世界东方之意。同时融入“水杉”形象,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整体效果以汉字为主体,凸现东方属性,旨在弘扬东方文明。校徽采用深红色,象征活力、理性、包容、大气。新校徽于2011年华东师大60周年校庆前启用,取代了在80年代设计的老校徽。
27.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校徽盾形代表坚固、稳重和持久;锹和犁的形态体现培养人才的治学理念。且从整体上表现“顶天立地”,上部象征进取和开放,下部表现面向社会的办学主旨。以手绘农科大校门和“1905”表示学校始源。以托举状的麦穗寓意托举农业未来的重任;麦穗和齿轮代表农科和工科;书本图案代表传播知识、培育英才,还象征翱翔的海鸥
28.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徽于2006年7月6日启用。以华南理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牌坊以及原广州市市花木棉花为设计主题,整体为圆形轮廓,以蓝色为主基调,蓝白相间,中英文对照。牌坊下面白色横条可看成是牌坊的基石,“以衬托整体给人向上的感觉,表示办学根基厚重”。牌坊上方的“木棉花”是原广州市市花,寓意学校的蓬勃发展,也表明学校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培育英才的重地,预示华南理工大学欣欣向荣,人才辈出。“1934”表明华工校园于1934年兴建。
29.兰州大学
1,标志形状由同心两个圆构成。内圆中上方为兰州大学图书馆图样,下方为“1909”字样。外圆中上方为汉字毛体“兰州大学”字样,下方为英文“兰州大学”字样。
2,标志主体恰似一个展翅欲飞的鲲鹏,寓意兰州大学面向21世纪的腾飞。
3,图书馆主体部分宽厚庄重,表示兰州大学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宽厚的基础;塔楼挺拔峻峭,象征兰州大学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向上、奋进的力量;三个台阶表示兰州大学完整的办学体系(学士、硕士、博士)或高等学校的三项功能(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1909”为兰州大学建校的年份。
4、外圆中上方为汉字“兰州大学”字样,表明兰州大学是中国的大学;下方为英文“兰州大学”字样,表明兰州大学是一所向国际开放的大学。
30.西北工业大学
标志为圆形,中间三角代表飞行器,示意西工大“航空”特色;中间浪花代表海洋,示意西工大“航海”特色;中间点状圆环代表大气层,示意西工大“航天”特色。标志中“1938”字样表明学校的建校时间,同时标志中还有学校的中英文标准字及标准译文。
31.湖南大学
以葱郁翠流的岳麓山为背景,象征着湖南大学这所“千年学府”,千余年来始终兴学不衰,弦歌相续。中心圆的上方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湖南大学”校名手迹,下方为湖南大学的英文字母。正下方的飘带上两组数字“976”、“1926”,分别为岳麓书院诞生时间和湖南大学正式定名时间。两侧共计十四瓣枫叶,代表当时(即1986年)湖南大学设立的14个系 32.北京理工大学
校徽周围标明了由赵朴初先生题字的“北京理工大学”中文字体及英文翻译。校徽中心的标志以“培养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时表现青青校园的人文气息。标志根植于中国教育的传统文化,整体造型为顶天立地的大树形,以“树人”表达教育的理念,同时寓意栋梁之材。标志最下方是勇猛的鹰,展翅高飞,到顶端变成口衔橄榄枝的白鸽,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基础上,热爱和平是学校永恒的追求。标志以大树和白鸽为显形,标志主色为绿色,突出表现学校的人文气息,而冲天白鸽的昂扬气势,象征学校不断进取,不断发展。
标志下方的宝塔山和延河大桥以及1940的字样,表示北京理工大学源自1940年由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的根在陕西延安。
33.重庆大学
34.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校徽 主体图案白山黑水, 意长白山和黑龙江 泛指中国东北地区 ,水的线条形为八卦中艮卦 代表东北方位。圆形外围一圈为东北大学中文、英文NORTHEASTERN UNIVERSITY名称及建校年份1923。
35.华东理工大学
华理的校标以大学的英文首字母“U”为元素,将化工塔、管道与过程工业中的设备进行抽象表现,既体现了我校化工特色的悠久历史,也寓意我校向过程工程学科群拓展。两个抽象元素也形同两本书,共线共形,互相渗透、迭合,寓意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同时也寓意严谨学风。
齿轮造型体现了我校以工科为主的特色,也衍生为太阳光芒,左西右东,寓意我校在祖国东部,日出东方。
这些元素之间互连,富有动态,表现了实践与试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其兼具现代标示形象与传统徽章特点,展现了新时期我校的新面貌。
36.北京科技大学
37.东北师范大学
38.中国地质大学
外圆圈内上方是汉字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中间圆形为放大镜,内置地质锤和指南针,显示学校优势与特色,以及久远的办学历史,指明学校向综合性稳步发展的方向。放大镜外围为地球经纬线,不仅代表着中国地质大学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同时蕴含着地大人对实现开放型、现代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办学目标的矢志追求和豪迈情怀。
39.华中师范大学
40.西北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校徽校标 篇2
关键词:大学校徽,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
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曾创造并留存下来大量的珍贵文化遗产, 它蕴含着各个时期中华民族的历史、艺术、人文和科学价值。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创造, 具有实际的实用性。它不仅算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符号, 也可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这些发明创造具有独特的外形, 优美的线条, 并且还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与艺术创作价值。校徽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 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凝聚人心, 激励师生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精神旗帜, 是大学精神的有机载体。大学校徽在更深层次上是一种文化概念与象征。我们在大学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 自由的大学教育旨在培养深谋远虑和对新事物反应敏锐的人, 而他们应当是对未来负责的人。
一、大学校徽
校徽为构建高品味的校园文化, 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激发广大师生团结奋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兼容并包, 即共存、认同、互补、融合。兼容并非同化, 它是高校文化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即文化创新。高校文化的主体与多元, 一是在多元文化的兼容中丰富主体文化;二是为师生的文化选择提供了可能。克服文化的傲慢与偏见:“抱怨链”现象。从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而言, 学术文化的多元与兼容, 学术自由是大学精神文化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它与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文化特色, 精神文化的个性标识比其他个性标识更具内涵、更为彰显。校徽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 正好反映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养目标、教育思想等。
二、大学校徽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1、书法
书体风格有:阳刚、阴柔、阴阳相济风格等。不同的书体风格文字呈现肥、瘦、筋、骨、轻、重、稳、健、险、峻等形态, 而书写情感的注入使汉字变得有血有肉, 书体众多, 风格多样, 标志设计过程中书法艺术的运用并非单一的选择, 它具有风格的融合性, 是一种创造的过程。例如安徽大学校徽是全国为数很少的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高校之一。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 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得到毛泽东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的喜讯后, 时任学校副校长的张行言同志当即按照指示, 从4幅校名中挑选了4个最好的单字, 在合肥唯一一家有几十年历史的字画装裱店里精工裱褙, 于是形成了沿用至今的毛泽东书法体“安徽大学”校名。安徽大学自建校以来, 就不断赋予校名新的内涵。1928年安徽大学的创建, 标志着安徽高等教育的开端。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安徽大学题写校名, 更体现了老一辈革命领袖对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殷切期望。199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安徽大学参与到国家“211工程”建设的行列中, 安徽大学不负众望, 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 成为了安徽高等院校的“排头兵”和安徽高等教育战线的旗帜。
2、中国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智慧的结晶。许多民间艺术杰作, 都作为“华夏一绝”被传统和保留下来。中国民间艺术主要分为中国剪纸、中国刺绣、中国扇艺、中国风筝、中国锦人、木版年画、民间玩艺等。这些民间艺术并能产生丰富的联想。联想安庆师范学院的校徽, 就能想到到家乡的黄梅戏, 确实是只有地方性的民间艺术才能唱出其中的韵味, 才能形成黄梅戏独特的魅力, 赢得众人的喜爱。试想一下, 如果地方小调都用大众化话去演绎, 肯定不会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也就不足以形成其独特鲜明的特征。以上无非是我想强调民间艺术的重要性, 当然,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力推广,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个人认为, 没有必要刻意地强调两者中谁更为重要, 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关系, 反而, 两者可以互为补充, 相互促进, 很赞同“两语并行”的观点, 不去打压任何一方, 让其在和睦相处中自然发展, 才能更好地体现校徽的寓意。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在大学校徽中的体现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可确定为三个层次, 其一, 人性, 及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 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其二, 理性, 及对真理的追求, 是广义的科学精神;其三, 超越性, 及对生活意义的追求。通过我的了解, 我觉得这无处不在的人文精神, 其实用关心人, 尊重人这简单的六个字就可以概括。良好的大学文化精神为吸引和保留优秀教师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 正是这些不同之处让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多元化而独具魅力。正所谓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试想, 假如有朝一日中国传统文化泯灭, 现代文化独尊, 那它岂不是要遭受孤家寡人之苦?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增进乡情、亲情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 是一种艺术, 更是一种独特的难以言喻的情结。远离家乡在外求学后, 我更深刻地体会到, 能找到一个和自己说着同样校徽的人是件多么让人激动的事情。那是中国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厚重的地域归属感, 让人不管身在何处, 都能在思乡时觅一份温情。更何况, 有些特定的语义用现代文化表达出来后实在是差强人意, 而中国传统文化却能恰到好处地将校徽细细勾勒出来, 韵味十足。此外, 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增强娱乐气息的效果。如果一个学校的校徽中少了用中国传统文化, 这个学校的校徽将会丧失多少乐趣啊!它们承担的是不同的社会功能, 应该互相补充、互相需要, 汲取有生命的成分来丰富、提升校徽的人文精神。最终, 我们可以实现社会多元、文化多元和价值多元的美好图景。
校徽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是学校精神和灵魂的象征, 是学校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浓缩, 是激励师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 具有外展形象、内聚人心、传承文明、激励奋进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娜.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校徽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 2011 (24) :89-90.
[2]高金锁.大学校徽设计中的汉字应用分析[J].包装工程, 2007, 28 (4) :128-130.
[3]谢强, 蔡华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 2010, 26 (z2) :149-150.
[4]赵炬宇, 赵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J].艺术探索, 2006, 20 (4) :84-85.
北京大学校徽的诞生 篇3
鲁迅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但校徽图样交蔡元培后即得到了充分肯定,并未加任何修改就被决定采用了。
其时还处于蛰伏期的鲁迅是抱着对北京大学的热切期望为北大设计校徽的。该校徽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瓦当造型。“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像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纯由3个“人”字组成的图案,给人以北京大学“以人为本、肩负着开启民智重任”的整体印象。再看“北大”两个字又形似一副脊梁骨,象征北大人应成为中华民族民主与进步的脊梁。从3个人的上下叠加,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大科学家牛顿的话:“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整个徽章用中国传统印章的格式构图,笔锋圆润,笔画均匀合理,排列整齐划一,线条流畅,结构紧凑,简洁明快,蕴涵丰富,透出一种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这样一枚北大校徽,我们还可视作“五四”前夜先他人而觉醒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张扬人的个性与尊严、肯定人的价值与创造精神的充分体现。它以简洁有力、大气磅礴的形式诠释了北京大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堪称现代标识史的一枚经典作品。
江苏大学校徽 篇4
学校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同宗同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设有研究生院,是全国74所“特色重点项目”高校和全国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
截至4月,江苏大学共有在校生33000余人,教职工5763人,其中专任教师2475人;校园占地面积2822亩,各类建筑面积128余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藏书305余万册,电子图书173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亿元;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拥有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历史沿革
黄河科技大学校徽 篇5
黄河科技大学一般指黄河科技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位于河南郑州。学校创立于1984年10月;1994年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建立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实施高等专科学历教育;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民办专科层次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本科层次的黄河科技学院;20取得学士授予权;20通过国家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并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首批成员和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学校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学校荣登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榜单,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获批“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创业园获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高校双创基地”。学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创业史,曾两次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写进教学案例,并被《人民日报》《华盛顿邮报》等中外著名媒体多次报道。
截至204月,学校在郑州市有两个校区,在济源市建有一个校区,总占地28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2.4亿元,馆藏图书300万册;有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
历史沿革
黄河科技学院创立于1984年。
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实施专科学历教育。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
年,取得学士授予权。
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应用科技大学战略研究试点单位”。
20,学校“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学校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年,学校荣登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榜单,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获批“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年,学校创业园获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高校双创基地”。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释义:黄河科技学院,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
一轮充满生机活力的朝阳
从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喷薄欲出
以其敢向历史挑战、敢向未来宣战、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略
昭示着黄河科技大学辉煌事业的`崛起以及无限壮丽的广阔前景
图中倾斜并列的三道线,所显示的光芒感、速度感
表现了黄科大人以数量求发展、以金钱为生命、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7]
校训
厚德博学,砺志图强
厚德,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 学校教育为本;德智体美为先。出自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博学,学识广博,即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黄,百科兼收,专业领域游刃有余,高质量、复合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砺志,磨砺坚强意志,志向专一,坚忍不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
图强,发奋图强是人的信念及精神。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建筑科技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电子科技大学求职简历封面
3.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4.校徽-北京科技大学
5.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6.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徽
7.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8.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9.华中科技大学校徽
兰州大学校徽 篇6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简称兰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大学行列,入选国家“珠峰计划”、“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兰州大学创建于19,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教育部与甘肃省级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和,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截至5月,学校校园面积3807亩,建有6个校区,有2所附属医院、1所口腔医院;下设32个教学系部,开办91个本科专业;有本科生20486人,研究生10762人;有在职教职工4123人,专任教师2025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468人、副教授等副高职986人。
历史沿革
清末时期
1911月8日(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甘肃法政馆呈清甘肃省当局将法政馆改为甘肃法政学堂,奏咨立案,呈请颁发关防,制定学堂章程,呈报清政府学部(相当于现教育部)备案。署臬司使彭英甲、提学司使陈曾佑办理移交手续,移交物品主要有法政馆关防,执役名册、图书、器具等。
1909年(宣统元年),奉部令改法政馆为法政学堂,划归甘肃提学使司主管。法政学堂由提学使王新桢迁设于兰州城内西大街(即前佛照楼旅馆,今兰州市工商联合会后面),委派堂长,添派职教员,招集讲习科一班,学员额定为一百名。
1909年2月5日,清政府学部同意将甘肃法政馆改为“甘肃官立法政学堂”,由提学使司主管,颁发“甘肃法政学堂关防”,性质为高等学堂。学堂地址移至城内西大街,编制定为监督、正副提调、庶务长、文书案卷兼关防管理各1人,学监4人,会计1人。
1909年7月,法政学堂完成再次迁址,迁于城内西大街,为兰州大学历史上的第四个校址。
1909年9月17日,1909年8月出版的《甘肃教育官报》载道“甘肃官立法政学堂成立”,并公布升允扎《准学部咨凡法政实业学堂皆归提学使司管理文》。
1909年10月,原法政馆的官班学员14人毕业。
198月,招收法政别科一班。
民国时期
192月24日(民国元年二月二十四日),陕西革命军发动起义,甘肃保皇势力出兵围剿,消耗了甘肃库存,提学使司王新桢札至法政等学堂,通报甘肃提学使司教育总会及议长议绅商议,决定本年度甘肃省只办存古学堂一所学堂,暂时停办优级师范学堂、文高等学堂、法政等学堂与农矿学堂四所学堂。
1912年2月26日,邓宗、王之佐、幕寿祺、水梓等28人集会于甘肃法政学堂,提出三条决议:一、选代表4人会见长庚,要求宣布共和;二、停止攻陕;三、采用民国年号,西历纪年;长庚见大势已去,甘肃终于3月19日宣布共和。
193月,蔡大愚任法政学堂校长兼教务主任。
1913年4月,甘肃省选出第一届国会议员,参议员11人。众议员14人,法专教师王鑫润为参议员。
1913年6月,法政学堂结束后,蔡大愚筹划改组法政学堂为“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舍定于兰州西关萃英门旧举院内,利用科举时代之至公堂、观戏堂为教室。
1913年7月,讲习科与法政别科同时毕业,至此法政学堂结束,法政专门学校启用“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关防”。
1913年10月17日,经教育司批准,法政专门学校将校址迁入省城西关原清朝贡院内原农业,矿物学堂的校舍,并接收了全部校产。后来又批准巡警学堂校舍归属法专,为兰州大学校址的第五次变迁。
1913年12月,教育部任蔡大愚为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
199月,经教育科调查,甘肃法政专门学校办理情形与部令符合,准于正式承认甘肃法专办学合格。
1917的1月13日,司法部司法总长张耀曾发布司法部第一号布告,认可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等全国七所法政学校。
19,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就展览会评定,甘肃法政专门学校名列乙等。
195月7日,为反对卖国的二十一条,法政专门学校等学校学生在曹家巷左公祠集会,会后游行,沿街宣传,呼吁团结起来,取消二十一条,主要口号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取消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等。
197月,法政专门学校成立校友会,制定校友会会章。
1923年5月9日,法政专门学校与兰州华英中学、省立一中、法专、农校、工校、女师七校、各小学学生四千余人召开大会,二万余市民参加的声势浩大的大会,要求北洋政府废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收回旅顺、大连、青岛,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独立与完整。之后连日举行游行,进行爱国主义宣传、致电各方、强烈要求废除卖国条约,并推选代表见督军、省长,传达群众爱国要求。各校学生发动全省抵制日货,警告商界不得再运销日货,发起成立“甘肃全省学生联合会”组织。
1925年7月15日,奉冯玉祥令,甘肃省级政府主席刘郁芬批准将甘肃省立五族学校,更名为甘肃省立中山学院,是1928年成立的兰州中山大学的`一个来源。
1928年,甘肃省立中山学院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
1931年2月,教育部下令,全国各地除广东中山大学外,一律取消“中山”二字。兰州中山大学遂更名甘肃大学。
1931年5月,甘肃大学更名为“省立甘肃学院”。
1944年3月,改为国立甘肃学院。
1946年,在原基础上成立“国立兰州大学”,由教育部委任辛树帜筹办,并为校长。上任之前,辛校长先赴全国四处网罗人才、图书、设备,奠定了今日兰州大学系科基础。其所募图书,数量超过当时甘肃图书馆,历史学家顾颉刚赞誉:“卓然西北巨藏矣”。[2]
建国初期
1949年,兰州解放。辛树帜校长率兰州大学迎接解放,兰州大学完整地回到了新中国人民手中。其后,奉政府教育部令,全国各地学校一律丢掉居首的“国立”、“省立”等字样,国立兰州大学更为兰州大学,沿用至今。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兰州大学俄文、英文、少数民族语言系分出。
1953年,西北艺术学院文学系并入。被确立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54年,医学系分出,成立兰州医学院。
1959年,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江隆基奉调入主兰州大学,成为校长。
1965年,南开大学核物理系、放化专业并入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
改革开放
,首批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国家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
20,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教育部与甘肃省级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
20,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并入兰州大学。
2011月18日,兰州医学院重新并入兰州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兰大迎来百年校庆。国家主席发来贺信,祝贺兰州大学建校100周年,并寄予厚望;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莅临百年校庆庆典,并发表讲话。
从多模态对比分析中美名校校徽 篇7
关键词:视觉语法,多模态话语,中美名校校徽,对比
校徽是学校的“标志物”, 在设计上涵盖校名、主旨、校址、办校时间等信息值。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其他的标志相对比, 校徽的明显具特征, 虽然校徽的幅面很小但是蕴含了大量内容, 而且设计具有艺术表现力, 标识性极强并沿用时间长。
20 世纪90 年代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多模态话语分析, Kress和van Leeuwen ( 1996) 在视觉语法一书中, 创建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包含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方面为主的理论框架, 从而为多模态话语从构图视角、颜色、版面布局等多方面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1]。从此, 国外专家学者以Kress & van Leeu- wen[2]、Norris[3]为代表, 近些年来对多模态话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新世纪初, 我国专家学者, 意识到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可研究价值, 因此对以多模态为理论对各类话语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理论框架的有李战子[6]、张德禄[7]、朱永生[8]等学者。研究外语教学中的多模态话语的有李冬艳、胥国红[4]等学者。把多模态和翻译研究相结合的有吕建、吴文智[15]等学者。这些研究成果成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热潮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大多文献从多模态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研究, 仍把研究重点置于纯理论层面的探讨, 文献中也不乏把多模态和外语教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或者把多模态用于电影的翻译, 关于多模态的特别典型而且具体案例分析很缺少, 尤其对极具校园文化影响力的校徽的分析和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鉴于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 本文尝试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运用视觉语法作为为文章是我理论框架, 从再现意义的异同, 互动意义的异同和构成意义的异同三个方面探索中美校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找出中美名校校徽差异的原因, 从而帮助读者正确解读校徽中蕴含的意义。
1 视觉语法的理论建构
1.1 运用视觉语法分析校徽的理论基础
Kress和van Leeuwen等多模态话语的分析和研究者非常认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关于三大功能对等的思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阐释。Kress和van Leeuwen在韩礼德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关于多模态的有机系统, 并且叙述了有机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在视觉语法书中重点介绍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完美对接。
1.2 视觉语法的三方面
图像的再现意义, 指出的是图像用于反映和再现客观事物以及表现图像与外部世界的联系。Kress和van Leeuwen根据图像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叙事图像和概念图像[1]。叙事过程中, 图像通过目光或者方向产生互动;根据李战子的说法, 叙事再现指图像和读者两者被联系起来后对彼此的影响;在整个行动过程中, 通过大小、位置、颜色等要素来判断参与者的重要性。
互动意义, 是第二层次, 是对再现意义的进一步升华, 通过接触、社会距离和态度等途径实现的[1]。校徽对参与者产生影响, 即图像行为。按照Kress和van Leeuwen的观点, 将图像行为包括“索求”和“提供”两类[1]。态度主要指的取景的视角。角度的不同直观体现态度的好坏。他们认为, 正面取景指“卷入”, 而倾斜的视角代表“超脱的介入”, 平行的视角即平等关系 ( Kress & van Leeuwen 2006: 149) [1]。
构图意义是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的进一步融合, 对图像的再现成分与互动成分合二为一, 并将其梳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2]。图像的构图意义包括: 信息值、显著性和边框。校徽中的要素并不是随意设计, 要素位置含着不同的学校信息, 如校徽左边的要素代表已知信息那么右边要素代表新信息。显著性有4种主要的实现途径, 如位置、大小, 颜色、重合[6]。
1.3 中美十大名校校徽的多模态分析
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多模态的前期关注和后期的大量研究奠定基础。校徽是学校徽章的简称, 其主要的目的是留存纪念和通过图案、文字来介绍学校的性质和学科。校徽除了校名校训等文字符号之外还包括其他形式的符号模态。Kress和van Leeuwen等最早研究这一领域, 考虑到校徽幅面大、内容丰富、艺术感强、远视效果显著、沿用时间长等典型特征, 对比中美校徽更是以其新颖和个性的表现形式凸现其鲜明的艺术性。本文选择视觉语法分析中美十大名校的校徽, 试图探讨中美名校校徽的异同并发现中美名校校徽异同的原因和反映的不同社会文化。
2 视觉语法下对比分析中美名校校徽
校徽, 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徽章, 是一所学校的象征与标志。通过对一个校徽仅为可以了解高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以独特的角度对学校创校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它使观看者正确认识学校的历史, 感悟学校教学理念的本质。我们从视觉语法语法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来对中美名校校徽的异同以及异同的原因对比分析。
2.1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中, 强调校徽中的元素或者部分在整体中构成的斜线, 而这些斜线便是矢量。当然矢量只在叙事图像中存在, 概念图像中是没有矢量这一说法。叙事过程强调事件的发展变化, 特别是变化的过程和空间的安排。而概念图像是一种更为稳定的状态, 结构或意义一般不会随意改变。概念图像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
1) 叙事再现:中国名校校徽和美国名校校徽是有共同之处的, 校徽只是作为一种展示, 而不包含任何行为动作, 亦没有事件的变化过程, 所以校徽只存在概念结构而不涉及叙事结构, 这也是中美校徽的共同点。图中所呈现的校徽没有构成任何矢量, 只是一个概念图像, 图片中包括象征知识的书本, 创校的时间, 校名和代表标志等内容。象征的概念图像是想激起读者对于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创校时间和创校典故等联系, 这样读者很容易从小小的校徽读出学校的相关重要信息, 可以把整个校徽在意义上衔接连贯起来。
2) 分析过程图1 呈现的是中国名校清华大学的校徽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处于中心位置并用来特写镜头, 但是只是展示并未涉及任何动作和事件的发展所以这幅图是典型的概念结构。读者清晰地看到三个同心圆, 校徽外环是中英文校名, 创校时间, 表明清华大学国际化办学的宗旨, 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位于中间区域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来自孔子的教育理念, 清华大学以此作为校园文化的标语, 原因在于结合我国传统教育和新型人才教育, 内圈的五角星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美国校徽设计为盾形, 内部上方的书用拉丁文写着“旧约与新约”。清华注重培养新型君子人格的教育, 美国校徽, 如图2, 从校徽可见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和宗教关系紧密, 这是中国校徽中没有涉及的。
2.2 互动意义
图像是连接观看者和图像中所描绘的世界, 图像的连接, 使图像参与者与图像, 在这里指校徽, 产生互动, 在互动过程图像观看者对图像及图像描绘的世界产生态度。互动意义有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四个主要方面[8]。
1) 接触:接触涉及图像和图像观看者, 两者借助目光或者方向的指向建立的一种不是真实存在, 只是想象中的人际关系。符合参与者的目光指向图片时, 可以将接触分为“索取”和“提供”两类, 也就是指向观看者提供信息[8]。校徽作为图片的参与者是不具有生命的, 校徽是属于“提供类”图像, 而不涉及索取。图片3位中国名校复旦大学的校徽, 红色的校徽, 两个同心圆, 内圈为“复旦”二字。没有任何一点是在“索取”观看者的理解, 同心圆只是在向观看者提供校徽设计以天圆地方之结构, 原篆体“复旦”提供历史悠久和世代传承的信息点以及英文校名代表国际化办学的宗旨。图片4达特茅斯学院校徽, 该校校徽中的图案最丰富, 书本代表人需要捧着书本和真理前行。下方的拉丁文“在旷野呼喊的声音”。中国校徽提供的是天圆地方之感, 篆体“复旦”历史悠久, 而美国校徽圣经文化围绕布局, 拉丁文字展现历史。
2) 视点:视点是“视角”的另一种表达, 表达图像读者的态度[8]。大部分图像都可以从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来分析。在态度层面上, 中国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徽和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徽都是从水平视角来分析, 更具体来说, 是从水平视角的正面视角来描绘。从水平正面视角来赏析, 除了表现观看者和参与者之间平等的关系外, 还有更直观、庄严、融入其中之感。
3) 距离:从平日生活和工作状况中的距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图像中不同参与者的实际距离也体现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图5 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徽砧外为齿轮, 外框像车轮, 皆寓工程和交通之意框与轮分割出另一个部分, 与轮中书本相比稍远, 因此可以判断, 两者已属两个部分。图6为哥伦比亚大学校徽 (纽约州) 盾形校徽。中美校徽的差异:中国校徽想给观看者展现的是铁砧, 铁锤和三本竖放的现代书籍三者之间的关系亲密, 砧外为齿轮, 外框像车轮, 皆寓工程和交通之意, 与校名相符。美国校徽中间三个皇冠占据很大版面, 皇冠上有十字架, 说明当时英国国教是基督教。国王是国教的首领。三个皇冠与十字架都紧紧相连, 可以判断二者的社会关系是很亲密的, 相互依靠。
4) 情态:在图像分析中, 情态是指图像表达视觉效果的方式之一。从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和亮度等八个视觉标记, 分析图像中情态反映现实的[8]。中国校徽的颜色会相对单一而美国校徽的颜色会更为丰富。图片7为中山大学的校徽。校徽颜色为标准绿色, 颜色明亮, 属于高饱和度高情态图片, 象征充满活。图片8为普林斯顿大学校徽。校徽由黑色与橙色组成, 曲直对称。黑色属于暗沉高饱和度的色调, 传递严肃和认真之感。橙色属明亮高饱和度的色调, 展现学校欣欣向荣之意。黑色和橙色, 冷色调和暖色调的组合, 传达学校创立宗旨上强调训练学生具有人文及科学的综合素养。从中美校徽的异同亦可见文化的差异和办学理念的区别。
2.3 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是再现成分和互动成分的一个融合和升华, 构图意义将二者结合为一个统一体[1]。Kress和keuwen认为构图意义的三原则:信息价值、显著性和取景[1]。
1) 信息值:信息值的实现方式是利用元素的位置。元素在校徽中的不同位置赋予它们不同的信息[8]。中国名校的校徽用内圈来突出重点信息和外圈防治辅助信息。外圈以文字居多, 多数中英文对照校名。中文校名处于上方, 即是“理想的”表明中文校名才是最显著部分。至于下方的为英文校名, 突出细节信息, 中国名校的办学国际化。中国校徽从三方面来凸显信息值, 但是美国校徽大多一般只采取上方和下方来展现信息, 因为美国校徽一般左右对称分布, 而且没有中心边缘之说。
2) 取景:取景指的是运用不同的分割线条阻隔或连接校徽中的各类元素, 用于展示校徽的不同组成部分, 或者某种意义上是属于还是不属于一体的[8]。中国的校徽大多采用两个同心圆, 用圆形线条将文字和图像分开;运用取景的方式将校徽进行版面设计, 突出重点。美国的校徽亦运用取景的方式。但与中国名校校徽圆形不同的是, 美国名校校徽用线条构成盾形, 利用盾形图来分割空间和框架, 从而实现文字和图像在何种意义属于一体, 在何种意义不属于。
3) 显著性:显著性是指通过颜色的吸引力, 抓住读者的眼球。当然位置的摆放、是否前景或背景、尺寸大小等都是实现的方式[1]。中国校徽用颜色对比和文字字体的设计表明显著性。美国校徽在采取颜色凸显的同时还用象征性的图形。图9是中国名校北京大学的校徽。北京大学红色内圈属于前景化, 白色外圈是虚化, 目的在于突出北大二字。这样的设计成功的把注意力吸引到北大二字处, 以红色背景突出的北大二字的庄严感图10 是美国名校布朗大学校徽。大红色配上白色, 鲜亮的红色十字架在整个校徽中突出来, 同时处于中心位置突出重要性, 背景的白色调低调, 使得红色十字架清晰突出。
3 结束语
校徽, 是高校品牌文化的载体, 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每所高校的整体形象的浓缩, 它积淀着深厚的历史, 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 将视觉语法与对比修辞学相结合应用于具体话语---校徽的分析中, 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 探究多模态校徽多种模态符合之间如何相互关系和相互补充实现构图意义, 从而解读中美文化的差异及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区别。
参考文献
[1]Kress G, 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 1996.
[2]Kress G, 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M].Lon-don:Rouledge, 2006.
[3]Norris S.Analyzing Multimodal Interaction:A MethodologicalFramework[M].London:Routledge, 2004.
[4]李冬艳, 胥国红.优秀英语教师课堂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1 (10) :98-100.
[5]吕健, 吴文智.多模态话语视角下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 2012 (4) :36-38.
[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 2003 (5) .
[7]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外语, 2009 (1) .
【四川农业大学校徽校标】推荐阅读:
四川农业科技成果09-29
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化学06-11
请 假 条 - 四川农业大学12-20
四川农业发展政策支持07-15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08-15
四川省农业生产统计工作规范08-01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科考试园林工程07-03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四川)10-21
赴四川省考察观光农业调研报告讲述09-09
四川金弘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策划书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