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统计数据(精选10篇)
大学生自杀统计数据 篇1
2004年
2004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5月18日,中国政法大学男生半夜跳楼自杀。
2004年7月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管理系一研二女生坠楼身亡。
2004年7月15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从宿舍楼九层跳楼身亡。
2004年8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楼前一女研究生坠楼身亡。
2004年9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一新生在教学楼跳楼自杀。
2004年9月22日,北京大学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
2004年11月7日,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
2004年11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
2004年12月19日,中国矿业大学一名21岁的女子在科技楼坠楼身亡。
2005年
2005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有19名大学生跳楼身亡。
2005年2月12日中午12时20分左右,20岁的小彭喊着一句“死亡也是很快乐的事”,纵身跳下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的科研楼。
2005年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
2005年4月22日下午4时,北大理科2号楼,一名北大中文系本科女生从9楼坠亡。
2005年5月3日,紫竹院南路某小区内一名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女学生从五楼跳下,当场死亡。
2005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大理科2号楼,该校02级数学系一名博士生从9楼跳楼身亡。
2005年5月13日,北大医学部大三学生张金金在成都双流机场跳天桥自杀。
2005年6月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该校公寓楼7层跳下身亡。
2005年6月4日下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
会学系一名大二女生从学生公寓4层跳楼身亡。
2005年6月21日22时40分左右,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三年级学生张乃健从学校中心教学楼13层的厕所窗户跳楼自杀。
2005年7月25日晚8时,北大33号宿舍楼,一名北大心理学系02级本科男生从5楼宿舍的阳台跳楼身亡。
2005年8月26日早上5时许,中国地质大学一大三女生从知春路锦秋花园小区23楼坠亡。
2005年9月14日北航一博士跳楼身亡……
2005年9月19日,北京交大机电学院一男研究生,从宿舍楼7层窗口跳楼身亡
2006年
2006年2月至3月,一周内华南农业大学发生四起跳楼事件。
2006年05月16日上午9点30分,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小武从校内招待所五楼跳下,当场身亡。
2006年5月16日上午,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名女博士生从宿舍跳楼身亡。
2006年6月19日北京交大男生白旭跳楼砸死行人欧阳正国.2006年6月25日晚上9点左右,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系一大二女生从主楼北侧跳下,当场死亡。
2006年6月28日上午8点40分左右,北师大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文力从该校主楼西侧跳楼身亡。
2006年2月28日下午,成都大学生英语四级未过跳楼自杀。四川新闻网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电子科大万人公寓,但现场已经被学校物业管理人员封闭。
2006年10月12日下午1点左右,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一名男研究生从学校6号楼9层坠下身亡。
2006年10月12日下午2点左右,一名服装学院女学生从朝阳区和平街15区2号楼跳下,当场身亡。
2006年10月22日下午1点左右,一名女子从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北楼坠下身亡。
2006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在福建跳楼身亡
2006年11月1日下午3点半左右,一男生从北京理工大学中心教学楼上跳下,当场死亡。
2007年
200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宜园3号学生宿舍北侧楼一名女博士生跳楼身亡;(去年同一日该校另一女博士生董某从品园4号学生宿舍楼8层跳下身亡。);
2007年5月16日 武汉大学工学部17舍 一国贸专业大四女生跳楼身亡;
2007年5月15日 北京师范大学科技楼11楼 一研三女生跳楼身亡。导师正是于丹; 2007年5月14日 清华大学34号楼 一建筑学专业大三女生跳楼身亡;
2007年5月14日 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科研楼 一大二男生、院学生会副主席坠楼身亡; 2007年5月13日宿州某校图书馆
一男生从7楼跳下当场死亡;
2007年5月12日 海口某职业大学 一大二男生从省人民医院门诊大楼跳下死亡;
2007年5月11日 成都锦江区琉璃路661号的香江花园内,一女大学生金某跳楼自尽。原因是多次找工作未成,且被职介骗钱;
2007年5月9日 福州闽侯上街大学城某高校生活区11号楼一名大一女生跳楼身亡; 2007年5月8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一名大二学生从主教学楼坠下身亡;
2007年5月7日 南通市区某大学 一19岁女生周某在学田南苑小区家中跳楼身亡; 2007年4月17日 上海芙蓉江路 一大四女生在家中跳楼身亡。原因是找工作压力过重。同期中学跳楼事例:
2007年5月10日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 地税家属楼四楼一初中生从自家跳楼身亡。原因是不堪家长训斥;
2007年4月26日 晋江龙湖南侨中学女生宿舍楼一高二女生跳楼身亡;
2007年4月16日 四川遂宁某中学教学楼,一高中男生跳楼身亡。原因是不堪学习压力
2008年
2008年2月24日晚上7:40左右,北京理工大学23岁的女研究生毕业生刘某在宿舍内吞安眠药身亡。
2008年2月26日下午3:50左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6级研究生李冬旭在学校宿舍楼地下浴室自缢身亡。
2008年12月13日上午9时50分左右,渭南师院综合楼一女子从12楼坠楼身亡。昨日,临渭警方有关负责人称,坠楼女子身份已被警方查明,是渭南师院英语系06级学生,宝鸡凤翔人。2008年2月27日清晨5:40左右,人民大学大四女生被证实坠楼身亡。
2008年6月29日上午,南通大学大四某男生跳楼自杀,原因是学校未发毕业证!
2009年
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民商经济法学院二00九级男研究生坠楼身亡。警方已初步认定为自杀。
2009年4月15日,北理工大四学生考试不及格难拿毕业证坠楼身亡?死者日志在校内网上的访问量达到了近三万。
2009年4月25日,安徽师范大学有个女生跳楼自杀了,因为不满学校的管理制度。
2009年4月26日,中午12点多,中国矿业大学一名大三男生跳楼身亡,学校的说法是由于留级导致心里压力过大,因而选择自杀。正值经济危机之际,本科生就业压力和升学压力都很大。
2009年4月27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一女生为情而殉。2009年5月4日,因不满改制哈尔滨变速箱厂哈尔滨商业大学一个大学生于2009年4月30日晚18时许跳楼身亡.2009年5月11日,上海经济职业学院一女生跳楼。
2009年6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大四生从五楼宿舍跳下在校期间奋发学习,今年考研失败后精神一直处于恍惚状态。
2009年6月3日,晚23时50分,伴随着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中区宿舍17栋楼口一声闷响,武汉一大四学生跳楼身亡„„
2009年9月16日上午9点半左右,深圳大学大三女生杨倩从自家楼顶跳下,结束了自己年仅19岁的生命。
2009年7月原广东药学院学生邓某因跳楼砸死师妹,在一审中被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法院以伪造公司印章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半。
2009年4月14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女一男跳楼自杀,15日又传北理工一男生跳 2009年2月18日下午3时许,一北外英语系女研究生被人发现在海淀区法华寺路一酒店内死亡。酒店人员称,该北外女生前日下午入住,系深圳人。警方依据现场情况推断,女生系自杀。
2009年3月30日凌晨,华中科技大一对大四情侣,在武汉洪山鲁磨路租住的小区内分贝从6楼与12楼坠下身亡。
2009年12月29日,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期末考试周的第一天。当天早上,离英语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该校一名大四刘姓男生提早走出考场,随后从教学楼5楼跳下,身受重伤。2009年12月29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名曾因患精神忧郁症休学一年的大三学生在男生宿舍内自杀身亡。
2009年12月5日,浙江省永嘉县2名高一女生在宾馆烧炭自杀身亡。
2009年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被发现在该校学生宿舍24号楼506室的厕所内,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自杀 2009年2月14日情人节广东工业大学一名大三男生疑因失恋跳楼身亡.2009年2月15日广东工业大学另一名大一男生怀疑因挂科跳楼,并留下草草数行字的遗书.2009年2月26日,河北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的一名大三女生刘伟跳楼自杀身亡,并留下了多达十万字的日记,日记显示令这位女生自杀的原因是找不到工作。
2009年6月13日凌晨3时左右,北华大学21岁的大三学生欧阳娜佩从中兴花园旁边的一栋8层宿舍楼顶跳下。欧阳娜佩是深圳昇逸酒店的实习生。6月10日晚10时左右,昇逸酒店一名女员工在相同地点跳下身亡。当天凌晨,欧阳娜佩在校内网写下一句话:“开导: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那么完满„„”知情者称,昇逸酒店苛刻的管理制度,遥不可及的工作,最终使欧阳娜佩自杀。
2009-2-16 福建师范大学24岁美女教师跳楼身亡 2009-3-24 『特别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又有人跳楼了
2010 年
2010年6月,12月中国政法大学连续两起跳楼事件
2010年4月5日清明节晚上,北科大三年级女生、21岁的陈蕾跳楼自杀,当场死亡。在与学校交流并查阅了陈蕾生前的短信后,陈蕾的自杀原因依旧不明。事后校方拒绝承担任何责任,院长甚至称,现在大学生自杀很正常。
2010年1月8日晚9点20分左右,宁波的浙江万里学院一名商学院国贸专业大四学生,卢斌将皮带悬挂在操场单杆肋木架上上吊
2010年1月12日,温州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小王,留下一份带着泪水的遗书后,在洞头一风景区跳崖身亡。
2010年1月13日,23岁的湖北孝感籍大学生余杭,在杭州自己的租住屋内,用做饭的菜刀割断脚筋、手筋,然后挥刀割向颈部。
2010年3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攻读硕士、成绩优异的宾阳籍女生韦惠滢,被发现在校园宿舍内自缢身亡。2010年3月22日,北京邮电大学2博士研究生一男一女从北京邮电大学主楼天井双双跳楼。跳楼的男生是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学院的博士一年级学生,女生经管学院的研究生三年级学生。
2010年3月6日,袁健生前为北大汇丰商学院毕业生被大成基金末位淘汰解聘后疑不堪重负而轻生。
2010年9月28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48号教学楼,一男生跳楼身亡。
大学生自杀统计数据 篇2
2011年1月1日,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坠楼身亡。华东理工大学宣传部向媒体表示, 死者的成绩不好, 各门课程及格的比不及格的少很多, 有些甚至是零分。
2011年1月20日凌晨, 通州区东关大桥北侧百米处, 北京物资学院研二女生小聂跳河溺亡。事发前, 小聂曾发短信告知舍友:“明天看不见我, 就来河边找我”, 同学于清晨看见短信并报警。据知情人士透露, 其遗书自曝患抑郁症, 因生活压抑才选择跳河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据天涯论坛不完全统计, 2010年-2011年发生过近90起大学生自杀事件。相关数据显示, 大学生自杀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自杀在当下中国已然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花样年华的大学生选择这样一条不归之路呢?这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二、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原因分析
(一) 外部环境因素
1. 社会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竞争加剧, 生活节奏加快, 巨大的社会变革给大学生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价值观念的冲突, 贫富差距的拉大, 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造成了心理不平衡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 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 极易产生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种种困惑、迷茫、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连续扩招使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快速增长, 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但另一方面由于扩招的速度过大, 超越了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 致使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对大学生形成的压力有增无减。严峻的社会现实使大学生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 引发悲剧。
其次, 网络虚拟世界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巨大影响。一方面网络满足了大学生了解和探索外部世界、宣泄情绪、缓解压力、追求刺激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又为大学生寻求角色转换、实现自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但是, 虚拟世界的虚假、黄色、暴力等负面信息是青年大学生难以过滤的, 这就加剧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
再次, 媒体的误导和诱导。不管是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对自杀事件的大肆报道和渲染, 对大学生自杀产生一定影响。如一些媒体详尽描述自杀过程、煽情的标题惹人眼球, 网络上甚至出现“自杀方式研究”的帖子等等。媒体的失当行为对一些本就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学生极具诱导和暗示性, 从而诱发自杀行为的产生。
2. 学校因素。
首先是学习压力。由于大学注重的是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学习和作息时间大部分由学生自己掌握, 这显然不同于中学, 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其次是情感压力。大学时代是大学生恋爱的美好季节, 但由于成长环境、恋爱观、价值观等的差异, 常常会给大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困惑。最后人际交往的压力。大学开放式的生活环境使大学的人际环境复杂化。有些学生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无力应对, 从而陷入孤立的处境。一旦出现情绪郁闷, 无人倾诉, 无人相助, 极易产生厌世情绪。
3. 家庭因素。
首先是爱与教的错位。研究表明, 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合格的。要么过度保护。要么过于严厉。过度保护导致依赖、被动、胆怯、任性等心理倾向, 而过于严厉则导致冷漠、盲从、不灵活和缺乏自尊、自信等心理倾向。这就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在他们进入大学, 远离家乡, 遇事无人帮助和理解的情况下, 很容易走上不归路。其次, 家庭氛围的恶化。许多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 完全听之任之, 顺其自然, 家庭成员间缺乏交流, 家庭沟通不够, 使孩子缺失情感交流与满足。再如父母关系不和睦, 离异, 再婚, 或突发事故去世等。这些不和谐的家庭因素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些大学生往往用自杀来表示对不和谐家庭的抗议。再次, 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孩子压力非常大。望子成龙是中国家长的普遍愿望, 尤其是那些处于社会中下层地位的家长, 这种愿望更加强烈。他们曾经饱尝人世间的炎凉, 渴望通过自己的下一代来改变命运。这种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 一旦遇到外界因素的触发, 就会导致悲剧的发生。最后, 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对于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而言, 大学各项费用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经济困难的同学, 在和一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相比时, 常常会产生自卑感, 再加上对前途的无望, 很容易会选择自杀来摆脱这一切。
(二) 自身因素
1. 心理承受力的脆弱。
一方面, 来自整个社会的紧张刺激增多带来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 不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要求, 很多学生成长历程过于顺利, 极少遭遇逆境, 一旦遇到挫折, 或惊慌失措, 茫然痛苦;或悲观失望、萎靡不振。
2. 躯体疾病。
各种躯体疾病尤其是慢性病, 常使人烦躁不安, 敏感多疑, 情绪稳定性降低, 行为控制力减弱, 兴趣缺乏, 人际关系紧张, 严重者可致心理障碍。
3. 个性缺陷。
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沉郁、压抑;过于自卑或过分自尊;急躁冲动、固执多疑、易偏激;有太高的个人期望和太强的个人欲望;不善人际交往, 唯我独尊, 爱慕虚荣, 娇生惯养, 感情脆弱等个性特征都不利于心理健康。
4. 人生观的动荡模糊。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逐步确立阶段, 而他们面临的是多元价值体系的选择, 加之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使他们人生观的确立变得困难而复杂、动荡而模糊, 错误的人生观往往限制了他们的视野。
5. 情绪发展中的不稳定性。
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最丰富、最动荡的时期, 他们的情绪易冲动, 缺乏冷静思考, 有时失去客观性。
总之, 大学阶段是一生中苦闷、烦恼最多, 体验最深刻的时期, 其内心敏感而脆弱, 易受伤害, 当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与不良的生理、心理因素交互作用时, 会导致心理平衡的失调, 损害人的健康。在沉重的精神打击面前, 不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心理极度失衡, 最终选择以自杀方式寻求解脱。
三、预防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的对策
自杀事件的频发, 不能不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 或将自杀事件降低到最低限度, 就需要相应的对策, 以挽救那些徘徊于生死边缘的大学生们。
(一) 社会
媒体应承担起生命价值传播的社会责任。当今社会, 媒体扮演着信息传播的重要角色,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的态度、信念及行为。媒体对公众的这种影响, 可以对预防自杀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媒体报道应体现准确、真实, 慎用感性语言和概括性语言等原则。
(二) 学校
1. 重视对学生的教育。
首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出现心理问题而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 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应对各种压力, 以培养学生适应坏境和调控心理的能力, 在挫折中学会成长。其次重视生命观教育。生命观教育是以提高生命认知和强化生命意识为主题的教育。开展生命教育, 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把握生命, 珍爱生命。再次重视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2.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增进人际交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大学生勇于参与社会实践, 从而在实践中正确看待人生、看待社会。
3. 建立校园预警机制。
其一是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与治疗。其二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档案, 使教育工作者心里有数。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矫正, 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其三是建立寝室、班级、系部、学院四级预警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进行救助和监护。
(三) 个人
1. 加强自我修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加强修养, 健全人格, 才能认识生命的意义, 领会生活的真谛,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只有在正确的人生观的指引下才能坦然、理性面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
2. 客观评价自我, 积极悦纳自我。
对自我的评价越接近实际, 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 常会带来焦虑的不良体验而产生心理问题。只有客观评价自己, 积极接受自己, 才能做到乐观自信, 增进心理健康。
3. 学会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能力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保持良好心境以消除情绪的困扰。
4. 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 有利于维护身心健康。
总之, 针对大学生自杀问题需要全社会形成一股合力, 帮助处于危机边缘的大学生, 教育和引导他们珍惜生命, 珍爱生活, 为人类和社会进步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花样年华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 使大学生自杀事件已然成为当下中国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探寻大学生自杀原因及预防其自杀对策, 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自杀特点及自杀预防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自杀预防 危机干预
自杀,就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主动的结束生命的行为,这是一种异常的行为,反映了个体内心的危机状态。面对生活中的创伤性事件,很多人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灵冲突,当这种冲突状态越演越烈,以至于无法自拔,很多人会选择用自我毁灭的方式来获得心灵的解脱,而自杀就变成了冲破这种心理压力的途径。
一、大学生自杀的主要特点
1.不断上升的自杀比率。在我国,大学生的自杀率普遍较高,而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是一个让人震惊却又发人深省的事实。
2.自杀原因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大学生的自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出身背景、个人的经历、价值观、性格特点等方面。自杀的原因比较多元化,但还是呈现相对集中的发展趋势。
3.男性自杀率低于女性,而自杀成功率高于女性。调查发现,女性大学生中企图自杀的人数是男性的三倍,但是男性大学生自杀成功率却是女性的三倍。
4.精神与心理障碍和自杀关系紧密。选择主动结束生命的大学生中,很大部分都有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患有程度不一的精神障碍。
5.越来越多自杀者选择激烈的自杀方式。在自杀方式的选择上,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杀者会选择更加激烈而残忍的自杀方式(如跳楼、自焚等)。
6.大一学生和毕业班学生更可能采取自杀行为。大一新生常因需要独立面对而不知所措,进而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内心的纠结。而毕业班学生则可能因就业问题和恋爱情感的压力而无法有效调节以至精神崩溃。
7.采取自杀行为之前都有一定的预兆。在真正采取自杀的行动之前,很多人都曾以书面、口头的方式进行一定的暗示,有意或无意地透露想要自杀的想法。
二、大学生自杀的预防
自杀,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杀是个让人痛心的问题,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去研究和了解自杀,目的是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减少自杀现象的发生。
(一)做好自杀风险的评估
需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查,尤其是在关键的学习阶段,对发现的存在高风险的学生,要进行特别关注和及时干预。大学生的自杀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估和筛查。
1.遭遇了急性的负向生活事件;2.成长于一个极为不健康的家庭环境;3.过于内向,回避正常的人际交往;4.生活目标缺失,十分容易悲观;5.强烈的自卑心理,情绪低落;6.有过自杀想法或目睹过亲人自杀;7.一反常态,突然向身边人赠送礼物或者表达感谢;8.突然表现出对自杀的浓厚兴趣,主动谈论关于自杀的话题和想法。评估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符合了多个因素,说明其自杀的危险性更高,需要重点关注。
(二)开展各类形式的生命教育和自杀预防教育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经历很多的困难和阻碍,面对这些生活中的逆境,有的人能够用坚韧和毅力克服而获得人生的成长,有的人却选择将自杀作为解脱的方式和出口;选择的不同,与个体的生命价值观和生命意义感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大环境,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方便可得的生命教育途径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条件。开展生命教育,既可以是以课程的形式进行系统的培养,又可以用校内刊物、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目的都是培养大学生对生命的崇敬,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每个学生都可能产生心理困扰,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调适,就可能演变成心理危机。因此,教会学生如何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识别心理危机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心理有什么规律?心理危机有什么特点?那些情况可能引发心理危机?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有针对性地识别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使同学之间形成互相关注的意识,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同学,为心理危机干预赢取事件,有效避免自杀的发生。
(三)建立自杀预防系统,社会、学校和家庭缺一不可
自杀预防体系的建设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参与和努力。只有这三方面有较好的协调,大学生自杀的事件才会越来越少。社会层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舆论方面。社会的主流媒体要就自杀相关的知识对普通大众展开宣传,让人民了解到自杀的危害和关注自杀问题的必要性。同时,要着力于各种求助渠道的建立和完善,如各种专业的咨询机构、公益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热线,让广大青少年认识到自己随时可以获得帮助。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也是大学生自杀预防的关键和重要的部分。学校层面要做的主要包括4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2.推进朋辈群体互助。成立心理社团和朋辈心理咨询中心,培训有能力的心理志愿者,推进校园朋辈心理咨询的开展。
3.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理观察员。从辅导员到授课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开展心理健康的测查,并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
4.建设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广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家庭在一个人的早期乃至一生的成长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给予个体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力量。家庭层面,最重要是营造和睦分享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培养孩子受挫时寻求帮助的意识和行为进而能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齐力.大学生自杀现象心理分析与危机干预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8),15(4):59-62.
[2]郭宝华.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分析及对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1).
[3]史辉.高校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分析及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2010(4),19(2):7-10.
[4]张林茂.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策略[J].韶关学院学报,2004(10),25(10):76-79.
大学生抑郁症自杀案例 篇4
不久前,清华大学化工系研究生洪乾坤在福建泉州中营学院坠楼自杀身亡,他留下遗书说,“儿子不孝,找不到工作……不愿意成为家里的拖累”。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北京高校今年因自杀身亡的学生已有9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高校因自杀而死亡的学生有19名,,又有15名北京高校学子因自杀走上不归路。
当大学生自杀事件成为象牙塔内的噩梦时,一个过去常常被忽视的病症——抑郁症逐渐浮出了水面。有专家表示,高校自杀身亡的学生中,有60%都与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有关。抑郁症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一大杀手。
不自杀承诺书(与学生签) 篇5
我是____,性别__,今年__岁,是____学院____专业__年级的学生,我的身份证号码是__________________。手机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我现在住在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生命现在处于危机状态,已于__月__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员老师)寻求帮助。在咨询老师(辅导员老师)的建议下,我自愿签署不自杀承诺书。在签字之前,我已明白此不自杀承诺书的目的和作用,清楚地理解承诺的每一条内容。在此,我郑重地对自己也对咨询老师(辅导员老师)作如下三点承诺:
1、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我将尊重并珍爱我的生命,绝不自杀。
2、下周内万一我萌发了想违背上一承诺的想法,我将按照下方咨询师(辅导员老师)留下的联系方式,在第一时间内联系他/她,并告诉他/她我当时的感受以及想违背承诺的想法。
3、如果在第一时间内不能联系上我的咨询师(辅导员老师),我将会拨打全国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800—810—1117或者63741140。在以上电话不能联系上的情况下,我将拨打63742110请求帮助。
承诺人:
咨询师: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年**月**日
大学生自杀统计数据 篇6
乌鲁木齐一小学生受老师批评后自杀惨死
4月25日,乌鲁木齐县青格达湖乡黑家庄子学校四年级女生张文华上吊身亡。据乌鲁木齐晚报报道,4月25日上午,张文华与同学张磊打架,代课教师马某批评了两人,并在两人的小腿部踢了两下。中午,张文华回家吃饭,饭后做作业时对父亲说不想到学校上课,其父表示同意。下午张文华未去学校。当日17时左右,张文华的`哥哥在自家小房内发现了上吊身亡的妹妹。事发后,乡派出所、乡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及学区、学校、村委会领导立即赶到现场。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也赶到现场进行调查,法医对尸体鉴定后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乌鲁木齐县领导及县教育局负责人赶到现场,召开了紧急会议,一致认为代课老师马某对于张文华之死负有一定责任,此事件也暴露了学校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摘自东方网
关于大学生自杀现象的思索 篇7
能够做到坚持写日记,可见刘伟是一个善于记录自己心情的人。有的人写日记可以达到释放的效果,日记写完,暗淡的心情就会随之而去,欣然一笑,重新面对美好的生活。但是刘伟不是,她在写日记的过程中,非但没有解脱,反而更强化了自己的痛苦,给了自己更强烈的心理暗示,使其更坚定了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思想,这就是由她性格上的弱点决定的。试想,不到三年写下10万字的日记,那她每天会拿出多少时间来记录,来反复思索自己的痛苦经历,她又会有多少时间与人交流与沟通,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她是一个少于交流的人,她心事更愿意埋藏在心。久而久之,必然心情压抑,待到压抑到极点的时候,她便无法控制地选择了通过自杀来结束一切。
从她的日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人,例如“感觉好累,好累……每天都感觉不到生活的美好,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总是没有信心,没有目标,过一天算一天,不知道前方的路如何,就这样消极地度日……”可见她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悲观,长此以往很容易走极端。大学生即使不比天之骄子,起码大学能教给人生存的技能、生活的理念和拼搏的精神。大学生不止她一人,就业难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其他人起码不像她一样得过且过,人人还都在奋斗,目标降低一点,生活乐观一点,工作肯定能找到。换个角度来考虑,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尚且能够养家糊口,一个大学生总不至于连自己也养活不了吧。
另外,日记中还写到“本想利用十一期间搞促销,今天去商场学习,看似低级简单的活儿对我来说却是那么难,我连洗衣机的功能和型号都记不住,大脑完全迟钝了,连最起码的与人打交道都不会。一个大学生,最终却什么也干不了!这就是一个大学生的悲哀!”这段话让我们对她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可见她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缺乏最起码的生存本领。个人自身条件可能是造成她自杀的原因之一。
她的日记中多次提到父母负债累累供自己上学,而别人家的孩子早已挣钱养家了,鲜明的对比让她产生了对父母深深的愧疚感。我想,可能刘伟的自杀,父母也应该承担一点责任,毕竟孩子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皆植根于“家庭”这一土壤。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不单指将自己的尊严与面子重重地砸在孩子的头上,或者要求孩子考研考博,可能你把家庭的困难告诉孩子对他们而言就已经是巨大的负担了,要知道没有社会阅历的他们多数心理都十分脆弱,他们内向的性格、不爱出门的表现等等可能就是心理负担大的表现。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经常与孩子沟通,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已20多岁的我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感觉承受不了社会的复杂与混乱,一直身在校园里,总是把一切想象得那么美好,当要真正面对时不免有些恐惧。不看招聘会还好,看了反而更增加了压力,心里又多了份负担……”当理想和现实出现巨大差距的时候,她也在努力,一次次地参加招聘会,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因素,她不再勇敢面对严峻的现实,她对自己彻底放弃,连最心疼的父母也不再顾恋。她将对社会和未来的恐惧异化为一种力量,让她鼓足了自杀的勇气。其实她不是缺乏生活的勇气,而是缺少抗挫折能力。
刘伟的事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首先要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尽早地融入社会,消除抵触社会的思想,以提高抗挫折能力。其次,大学生要调整心态,乐观地面对生活,从自身条件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再次,无论面临何种困境,大学生都要学会不对自己失去信心,要勇敢面对,努力拼搏。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令人震撼。本文主要从石家庄学院刘伟自杀的事例中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是就业压力,个人心智和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
参考文献
[1]周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部直属高校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5年1月31日.教育部网站(http:// www.moe.gov.cn/).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靳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10).
[4]程虎:《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兰州学刊,2003(6).
当代大学生自杀原因浅析 篇8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
B846
关于自杀动机问题,个人自杀动机各种各样,且自杀并非光明正当之事,其中又有很多难言之隐,很难由旁人来推猜,根据自杀未遂人的回忆和死亡者的遗书反映,多数还是为了摆脱痛苦和逃避现实;其次是为了精神上的超脱与升华,其三是为了人格上的完整、个人的荣誉与尊严;其四是表示反抗的一种极端和消极形式;其五是一种威胁手段;其六是作为获取同情的一种方法;当然还可能有个人的其他动机[1]。当代大学生被人称为“抱大的一代”,这些孩子在家被父母宠着,在学校被老师哄着,一路高歌到了大学,他们缺乏应对失败挫折的经历和心理准备,一个微不足道的挫折,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不良情绪反应,甚至精神崩溃。
大学生从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正处于个体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面临学习、考试、交友、恋爱、就业等诸多人生选择。各种身心矛盾常常使其体验到失望 、痛苦、悲伤、悔恨、激愤等负面情绪。由于自身心理素质较差,所以学习上的失败、情感上的受挫、人际关系的孤寂、家庭的变故等原因都可能让他们的情绪一落千丈。从而导致心理危机出现,在得不到緩解的情况下,最终引起自杀倾向。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精神状况来看,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他们的内心稍有刺激或挫折,就会有强烈的孤独感和痛苦感,这种感受长期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就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轻生念头[2]。还有的是本身就有神经类或精神类的疾病,这些大学生的自杀原因直接源自神经或精神方面的疾病,受此疾病困扰,他们情绪长期积郁,自杀念头长期酝酿,无心体验也无法体验美好生活。
在探讨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时,本文将从两方面探讨大学生自杀的因素: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一方面,大学生生活在社会、家庭、学校交互作用的特有的外界环境中,他们通常会遇到各种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另一方面,他们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过渡期,这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内部心理环境。
一、外在因素主要有:
(一)心理疾病: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研究显示,引发自杀的第一诱因是严重的抑郁症,我国年轻人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人在抑郁症患者当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哈佛大学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莱因曼认为,年轻人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容易患抑郁症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3]。
(二)恋爱失败: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恋爱失败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44.2%[3]。
(三)学习压力: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占大学生自杀原因的29.8%[3]。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林永和教授表示,过去高校自杀的学生中以本科生居多,现在硕士和博士自杀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高学历学生面临的压力比过去更突出。
(四)家庭因素:据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中国有70%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10%是严厉惩罚、传统的打骂式[4]。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差。此外,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缺乏社会责任和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遇到挫折可能采取极端行为。
(五)社会压力: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及其待遇、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并产生自卑感。
(六)社会氛围:对生命的漠视,社会上大学生经常存在的悲观、漠视生命、心灵空虚等是产生自杀情绪的催化剂。
二、内在因素主要有:
(一)绝望灰心:如因身患重病治愈无望而自杀;因信仰破灭、悲观厌世而自杀。
(二)冲动行为:如因发生家庭纠纷或干群纠纷,由一念之差赌气冲动而自杀。
(三)解脱痛苦:因压力过大,又缺少社会支持,为解脱痛苦而自杀。
(四)示威:通过自杀向对立面示威,如一个15岁女学生因抄袭他人试卷被家人发现后受到训斥,家人还将此事打电话告诉了老师,学生不服,遂开煤气轻生[5]。
(五)人际动机:通过自杀去支配、影响、说服他人;或通过自杀表示内疚和歉意;或感到自己受到委屈,便别出心裁地想象自己死后亲人悲痛欲绝情境时,在想象中达到心理满足;或以自杀作为报复他人的手段等[6]。
总之,作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已有心理健康水平及发展现状,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有预警提示的学生应跟踪关注,应认识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给予干预,很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当代大学生自杀事件绝非“偶尔”出现,需要从学生、家庭、学校到社会各层都给予应有的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彦牛,王艳芝.领悟社会支持及安全感与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41-143
[2]王伟.大学生自杀现象浅析.卫生软科学,2010(24):522-524
[3]刘建成.新时期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2
[4]刘茂玲,李艳芳,邹宇华等.大学生死亡、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疾病控制杂志,2008(12):255-258
[5]骆碧云.大学生自杀原因与对策探讨.学理论,2010(19):25-30
[6]崔伟,陈娟.大学生生命意识异化的成因及其对策.科教文汇,2010(11):244-246
大学生自杀现象分析及干预对策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自杀诱因 干预对策
2007年10月8日,《中国教育报》的报道指出:“我国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为27起,2004年为68起,2005年为116起,2006年上升到130起。”这些触目惊心的统计数据无疑陈述着这样一个事实—大学生自杀现象正逐年攀升,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一个自杀高发群体。作为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大学生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任何一个生命的逝去都将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应给予高度地重视。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自杀原因的分析,积极寻求干预对策,对落实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大学生自杀的主要诱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提出建议和思考。
一、大学生自杀的主要诱因分析
随着大学生自杀率的提高,国内不少学者对大学生的自杀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郭黎岩等人结合“2001年以来,沈阳地区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大学生自杀案例”进行了研究,厉芳红等人对4325名女大学生自杀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刘连龙等人对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张颖等人对5所高校的2466位大学生进行了自杀倾向的综合问卷调查。综合这些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引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主要由个体内在的心理、生理因素和外在的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组成。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挫折
大学生处于人生中恋爱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在他们看来,爱情是浪漫、美好、幸福、独特而微妙的情感体验。然而,由于生理的不成熟,爱情对他们来说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扰的。有些学生把爱情看成了自己生活的唯一和全部,当爱情遇到摩擦、冲突等挫折,特别是遭遇失恋时,就感到心灰意冷,自卑和绝望。不是积极地找人倾诉,而是将其深埋在心底,无法自拔,以致积郁成疾,最后走上极端的道路。在自杀的案例中,有许多大学生都是因为感情一时的不顺,而轻率的丢掉了自己的珍贵的生命。
2.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近几年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迅猛增强,2006至2008年,三年的平均增幅高达18.3%,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在持续降低。仅以2008年为例,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08年高校毕业生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加上2007年尚有近80万高校毕业生未能就业,将有600多万大学生同时走向社会谋求工作职位。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一方面,面对的是家庭的殷殷期待;另一方面面对的则是残酷的就业竞争,两者之间的巨大落差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极度加剧,有的甚至不能承受其重而走向绝望。
3.学业压力
巨大的就业压力促使大学生进入大学之门便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受到学校、老师、同学的渲染以及新闻媒体的大肆炒作,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处境有了很强的危机意识。他们认为只有尽可能努力做到比他人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拿到更多的专业证书,取得更高的绩点才有可能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胜出。抱着这样的心态,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迅速膨胀。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积极的,促进大学生更注重自我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但另一方面,这种压力如果超出了大学生的承受极限,往往会适得其反,触发无助感,引发惨剧。
4.性格缺陷
性格往往影响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具体事物的反应方式,有着不良性格特征的大学生更容易使生活产生困扰和烦恼,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许多自杀的案例显示,那些胆小羞怯、内向多思,敏感多疑的人,那些优柔寡断、依赖性强、抑郁悲观,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那些缺乏自信、过分的追求完美、急躁、任性、好强的人,遇到少许的不如意就容易冲动的人,更容易在困难挫折面前丧失生活的勇气而产生自杀的意念。据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对高校学生自杀者所作的调查分析,自杀者均不同程度地具有脆弱、自卑、孤僻、抑郁、悲观、焦虑等个性障碍。正是由于他们不良性格的长期积淀,使他们在困难挫折、失意彷徨的面前走上了不归路。
二、大学生自杀预防对策
1.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以关怀生命为中心的教育,培养学生保持个人理智、情感、意志和身体平衡发展,建立自己与他人互相尊重关系,从而提升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入生观。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大学生认识生命的完整性,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并引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高尚情操、感悟生命意蕴、追求生命的价值。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强调的仍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深切感悟。因此,生命教育应该尽快步入高校课堂。要侧重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生命意识的感知、生命情感的关怀、生命信仰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升华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何以为生”,使每一个人充分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独特性、超越性和无限可能性,从而懂得珍爱生命,认识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
2.开展自杀病学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自杀多有前驱症状,如果这些症状能够被及时发现并进行积极有效地干预,自杀行为是完全可以减少的。然而,许多自杀的征兆在生活中常被同学、家属或同事忽略,如自杀者在极端行为发生前的一些暗语或行动常常不被人们作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导致自杀行为的可控制性大大降低。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注重自杀病学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如自杀意念的识别,自杀行为的监控和干预等,以便建立良好的、温暖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有效地降低个体自杀行为的发生。
3.培养个体积极的认知方式
个体的行为取决于认知,有什么样的认知结构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模式。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风格,有利于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理性地解决问题而减少极端行为的产生。
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多角度分析的思维习惯。使其学会寻找自身认知结构中的不合理信念,深刻意识到个体认知的局限性并进一步改变对事物持单一看法的思维定势。并积极引导他们采用多元化视角去分析、判断、应对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面临重大应激事件时采取极端冲动的行为方式。
其次,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归因。当面临挫折和失败时,进行理性归因,同时看到事物的两面性,避免无限扩大消极因素而忽略积极因素,避免一味地对自我和他人进行不切实际的评价。充分认识到悲观失望、愤世嫉俗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只有保持冷静,积极乐观的思考,才能将压力和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再次,引导学生积极、真实地认知现实社会。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和社会富于理想的憧憬,一旦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便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自暴自弃。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现实社会,合理接受社会阴暗面的客观存在,同时对自身的社会背景、社会层次和社会支持力量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客观地认识、承认并接受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之后,才能从现状出发,不盲目幻想,不好高務远,不自怨自艾,而是结合自身能力水平脚踏实地为自己寻找出路。
4.提高自我行为干预能力
结合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心理压力,进行相应的行为技能训练是减少极端行为发生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干预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加强行为放松技能的训练。如进行深度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静坐冥想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意象训练等,使学生在面临大的压力和挫折时,学会用放松的方法来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第二,针对各类压力源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例如,在向学生求职提供实用的求职技能技巧训练(如求职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的同时,结合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求职受挫实例进行分析与体验;适时开展处理人际冲突和情感挫折的情景模拟游戏,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并意识到人际关系和情感交往中必然存在的各种误解、冲突和矛盾,提高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人际冲突和积极应对情感挫折的能力。
第三,培养良好的生活品质鉴赏能力,提高其扩充生活空间的技能。个体生活空间的拓展为心理压力的缓解提供了一条特定的途径,要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体育、艺术、科技、劳动技术类等技能技术的培养,发现自身的业余爱好与兴趣,并坚持摸索与学习,从兴趣中提升生活品质。
“青少年好比蝴蝶,他们经历着从毛毛虫到蝴蝶之间的层层蜕变。这种蜕变充满潜能,但又很脆弱”(Cristobal Tunon)。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面临的精神压力也将越来越大。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都应当责无旁贷的关注和呵护他们的蜕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营造温暖的社会支持系统,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自助和求助能力,从而弱化蜕变时的脆弱,减少致命的危险。
参考文献:
[1]郭黎岩,王冰,王洋,朱丽娜,王红艳.大学生自杀心理与行为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64-267.
[2]厉芳红,戴王磊.432名女大学生自杀因素的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儿医学,2007,(6):1732-1733.
[3]刘连龙,胡明利.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西北大学学报,2006,(4):171-174.
[4]张颖.大学生自杀倾向及相关因素调查.2007.
[5]李颖,张文孝.高校全员参与就业工作体制的探讨.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6]邓玲.论高校学生自杀现象——生命教育的视角.2008.
大学生自杀统计数据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式, 抽取广州市9所高等院校共3 500名全日制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每个年级各抽取2个班, 涉及不同性别、院校类别 (一本、二本和职专技校) 、年级、专业和学历。共发放问卷3 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 214份, 有效回收率为91.8%。被调查者年龄范围为17~31岁, 平均年龄为 (21.00±1.65) 岁。
1.2 方法
(1) 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该量表是由刘贵浩等[3]以Mann的自杀应激-素质模型为理论依据编制的, 是国内首次针对大学生人群自杀倾向的筛查工具。量表共23个条目, 包括5个维度:应激事件、精神障碍、绝望情绪、自杀企图和消极应对。在本研究中, 全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2, 而量表条目与分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在0.602~0.823之间。证实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 适合于研究应用。 (2) 一般情况调查表。在回顾和总结既往国内外关于自杀风险因素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自行编制了一般情况调查表, 共23个题目。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统计学指标大学生自杀倾向情况
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总分为 (15.13±9.90) 分。以21分为划界分, 结果表明, 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有682人, 自杀倾向阳性率为21.3%。由表1可见, 不同院校类别、学历、专业满意度和年级之间的自杀倾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自杀倾向率在不同性别、专业、学生来源和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P<0.05, **P<0.01。
2.2 不同健康状况大学生自杀倾向比较
由表2可见, 身体健康自评差和有慢性疾病的学生自杀倾向率较身体很好者和无慢性疾病者高, 有睡眠问题的大学生自杀倾向率高于无睡眠问题者。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P<0.01。
2.3 不同家庭情况大学生自杀倾向比较
单亲家庭或由他人照顾的大学生的自杀倾向率高于非单亲家庭的大学生 (P<0.01) , 与父母关系疏远者的自杀倾向率最高, 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大学生也较容易自杀。见表3。
2.4 不同个体经历大学生自杀倾向比较 见表4。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P<0.01。
注: () 内数字为报告率/%;**P<0.01。
本研究中约13.7%的大学生报告有童年不愉快经历, 其中17.3%有父亲或母亲去世, 19.3%父母离异, 14.1%曾被暴打虐待或性虐待, 53.2%报告有其他的不愉快经历, 主要以童年时期被忽视以及父母关系不和为多见。
2.5 大学生自杀倾向的社会人口学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为考察大学生自杀倾向的社会影响因素, 以有无自杀倾向为因变量, 将上述自杀倾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社会人口学变量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年级、专业满意度、与父母关系、身体健康状况、睡眠问题、睡眠满意度、亲友自杀史和童年不愉快经历均进入回归方程, 该回归方程能解释大学生自杀倾向变异的18.5%。见表5。
3 讨论
在本次调查中, 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有682人, 自杀倾向率为21.3%, 与王玲等[4,5]的结果相近。自杀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从起初偶尔产生自杀的念头到较为频繁的自杀愿望, 或从模糊的自杀计划到具体的自杀方案, 都表明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自杀风险的增加[6]。然而, 有自杀倾向的个体未必最终就一定走向自杀的结局。
研究结果还表明: (1) 对专业不满意或对专业无所谓的大学生自杀倾向性较高, 与于情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对专业不满意的大学生对学习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对自己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对专业无所谓的大学生由于对自我的喜好和选择缺少目标性, 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无助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甚至可能采取自伤或自杀等极端行为来回避冲突。 (2) 与父母关系疏远者的自杀风险性比与父母关系亲密者高。与父母关系作为一种社会支持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间接的保护作用, 个体通过在家庭中寻找和利用情感支持减轻负性生活事件及不利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从而减少大学生的自杀风险[8]。 (3) 有睡眠问题的大学生自杀倾向率高于无睡眠问题者, 且对睡眠状况越不满意者, 自杀倾向率越高。长期睡眠障碍可能损害认知判断能力或影响控制冲动的能力[9], 也可能通过增加患心理疾病的风险或使原来的心理疾病加重[10], 从而导致自杀行为的出现;有研究者提出, 睡眠障碍也可能与个体各种潜在的易感素质因素如冲动的人格特征等相互作用, 使个体容易采取自杀行为[10]。国外研究者提出睡眠脑电图的改变可能与5-羟色胺的活性降低有关[11]。 (4) 有家庭成员或亲密朋友自杀经历的大学生自杀倾向性显著高于无亲友自杀的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家族聚集性可能是由于精神疾病及人格特质等易感因素的遗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引起的[12]。有亲密朋友自杀的大学生常存在抑郁悲伤情绪或其他暴力冲动行为, 容易发展成为抑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13], 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倾向于采取不适当的应对方式。 (5) 有童年不愉快经历的大学生的自杀倾向性也较高。有被虐待经历的儿童由于难以掌握各种社会关系所必须的社会技能, 导致社会孤立和人际关系冲突, 常出现恐慌、焦虑, 情绪低落, 逐渐出现各种精神心理问题[14], 促使他们最终容易采取自杀行为。
【大学生自杀统计数据】推荐阅读:
大学生自杀心理探讨09-19
大学生自杀意向及干预11-14
学生自杀09-05
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统计调查方案08-03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统计学09-15
深圳大学数据选择器06-19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统计07-27
南昌大学数据结构10-04
广州大学数据结构10-07
苏州大学数据结构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