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1答案(共6篇)
总复习1答案 篇1
课后对点集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都不是单一民族或单一教派的伊斯兰国家,而是多民族多教派的国家。从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国家,这些国家都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它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支撑,这里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指政治和文化多极化并尊重历史和传统。一带一路文明圈不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一带一路文明圈只有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才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不会发生文明的冲突,从而保证一带一路的安全畅通。
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文化的建设,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在这个文明圈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未来由中国这样一个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应该是文化交融共生的,即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避免引发新的文明冲突。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中国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避免重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文明冲突的覆辙。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让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的共生的或共性的文化创造性地进行大融通,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气,不能只依教科书和媒体所给的角度来看世界,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一带一路时,需要一个谦卑的态度。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然而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玄奘的精神,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历史上多次被其他民族征服和同化,近代被西方国家殖民或半殖民。这些国家对外来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不是来征服的、不是来殖民的,而是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节选自李希光《建设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强国》,有删改)1.下列关于一带一路“文明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此文明圈需要一个政治文化上多极化的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支撑。
B.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而引发新的文明冲突,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
C.未来一带一路文明圈由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中国主导,文化交融共生应表现为既保持文化差异,也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D.中国用平等包容态度挖掘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就能与之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答案 D 解析 对应语段在原文第四段末尾,选项把原文顺承关系曲解为不充分条件关系,导致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既然古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有自身的文明传统,那么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就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
B.一带一路文明圈既不从单一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又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强调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
C.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时政策制定者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上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时要有一个谦卑的态度。
D.一带一路上很多国家对外来民族经济文化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答案 A 解析 A项在原文第一段,把“但是”的转折关系曲解为“既然……那么”的因果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为多民族的多教派的国家。
B.一带一路文明圈里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的国家,这些国家都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C.中国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就可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
D.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现在我们要宣传古人法显与玄奘怀着谦卑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的做法。
答案 B 解析 选项A“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是多民族多教派,属于臆断;C项前后嫁接,建设成果惠及文明圈全体人民的直接条件是“激发”认同感,“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等。D项,把原文“学习”精神偷换为“宣传”做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
陈望衡
①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
②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
③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这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生态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
④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
⑤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
⑥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失去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迟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⑦第三,将生命意味的美提升到生态意味的美。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而生态意味的美则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生态的网络系统只存在于人的理解与想象之中,它的审美实现呈不断的发散状态。
⑧第四,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理念,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而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受到尊重。
⑨第五,荒野的审美价值为人们所重视。当荒野被人们接纳并视为生命之根时,其实它已经“人化”了。正是凭借工业文明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成就,加上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生态文明为人们提供的视野与观念,人们才能欣赏荒野的美。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7月15日14版,略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经历过的三种文明类型,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
B.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
C.人的生命是生命意味的立足点,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
D.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打破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早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答案 A 解析 A项,原文第①段是“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
型”。“主要”一词说明除了人类经历过这三种文明类型外,还经历过其他文明类型。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生态文明美是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这是当代自然环境审美观的观点。
B.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是,种群的生命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
C.自然美能够存在的基础和它跟社会美区别开的关键是自然性,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
D.生命意味的美让人的审美视界扩展到生命的联系与网络,然而生态意味的美却是让人的审美视界专注于某一生命的形象展现。
答案 D 解析 D项对“生命意味的美”和“生态意味的美”理解和分析恰好与原文第⑦段中“第三”内容相反。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视角下,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两者结合则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B.因为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所以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不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重视生态,而且它们的实质也是基本相同的。
C.所谓自然环境审美,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就是自然环境美在生态文明;自然环境的美,应当体现通常所说的生态与文明的统一。
D.传统审美张扬人的主体性,生态审美导入生态公正思想,体现出生态的兼容性,在生态文明审美视界下,审美对象的地位也获得尊重。
答案 B 解析 B项,“实质也是基本相同的”理解有误,原文第③段为“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
总复习1答案 篇2
【点拨】 介词by在此句中所表示的是“通过……的方式”、“以……方法、手段”的意思,后面可跟名词或动词-ing形式,在句中作方式状语。例如:
The old man makes money by writing. 那位老人靠写作赚钱。
2. Also I was afraid to speak in class, because I thought my classmates might laugh at me. 我也害怕在课堂上讲话,因为我想我的同学也许笑话我。
【点拨】 laugh at意为“因……而发笑;嘲笑”。
3. And unless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 we can easily become unhappy. 如果我们不处理我们的问题,我们很容易不开心。
【点拨】 unless意为“除非;如果不”,是从属连词,用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含有否定意思,相当于if条件从句的否定形式,因此,unless = if ... not。例如:
I will go there tomorrow unless it rains. 我明天要去那儿,除非天下雨。(= I will go there tomorrow if it doesnt rain. 如果不下雨,我明天就去那儿。)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我过去常常害怕黑暗。
【点拨】 used to do sth. 表示“过去常常……”,它只有过去时,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表示过去存在的,但现在已经停止的情况或习惯,侧重于和现在的对照。be used to意为“习惯于……”,其中to是介词,后面要接名词、代词或动词-ing形式,而不可接动词原形,be也可用get或 become来替代。例如:
Mr. Li didnt use to work in Beijing. 李老师过去不在北京工作。
Im not used to getting up so early. 我不习惯起得那么早。
5. In the end, she made a difficult decision. 最终,她做出了一个很难的决定。
【点拨】 in the end是一个介词短语,意为“最后;终于”,在句中一般用作状语,相当于at last或finally。
6. ... and would always take pride in everything good I do. ……将为我做的每一件好事而感到自豪。
【点拨】 take pride in意为“对……感到自豪”,也可用be proud of来表示,但pride是名词,proud是形容词。例如:
She takes pride in her success. = She is proud of her success. 她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
7. ... and have tried to make my mother pay more attention to me. ……并且试着让我母亲更多地注意我。
【点拨】 pay attention to 意为“注意……”,to为介词,后面可接表示人或物的词。例如:
He didn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his spelling. 他不够注意拼写。
8. I dont think six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drive. 我认为16岁大的人是不应允许开车的。
【点拨】 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其结构为“情态动词 + be + 动词的过去分词”,否定句是在情态动词的后面加上not,一般疑问句把情态动词提到句首。例如:
The trees should be watered often. 这些树应该常浇水。
Food and drink should not be taken into the concert hall. 不应该把食物和饮料带进音乐厅。
9. They talk instead of doing homework. 他们说话而不是做作业。
【点拨】 instead of是复合介词,意为“代替;而不是”,后面可接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或动词-ing形式;而instead是一个副词,意为“代替;顶替”,一般单独放在句首或句末,一般不译出来。例如:
Shall we have fish instead of meat today? 今天我们不吃肉,吃鱼好吗?
He is too tired, let me go instead. 他太累了,让我去吧。
10. —We have a lot of rules at my house. 在家里我们有很多规矩。—So do we. 我们也有。
【点拨】 在“so + be (助动词、情态动词) + 主语”结构中,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也适合于另一个人或物,此时主语与前句中的主语不一致,主、谓语要用倒装语序,前、后两句中的时态要一致,意为“……也是如此”。而 在“so + 主语 + be (助动词、情态动词)”结构中,用来加强语气,表示赞同,意为“的确如此”,主谓语不倒装。例如:
You like English. So does he. 你喜欢英语,他也喜欢英语。
—Its too hot today. 今天太热了。—So it is. 的确如此。
11. Find someone who is allowed to stay up until 11:00 pm. 找出谁被允许熬夜到11点的人。
【点拨】 stay up意为“熬夜、不睡觉”,相当于not go to bed,是一个由“动词+副词”构成的短语动词。例如:
I stayed up yesterday to prepare for the exam. 我昨天熬夜准备考试。
12.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如果你有一百万美元,你将干什么?
If I were you, Id wear a shirt and tie.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会穿上衬衣,打上领带。
【点拨】在虚拟语气中,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时,从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过去时,主句要用“would/should+动词原形”;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是be时,不管主语是第几人称,动词be一般都要用were。
13. It must be Marys. 它一定是玛丽的。
It cant be Johns. 它不可能是约翰的。
【点拨】 情态动词must可用来表示肯定推测,意为“一定、必定”,表明说话人对所判断的事情有很大把握。在表示否定的推测时,要用cant,意为“不可能”,而不可用mustnt(不应该;不准)。
巩固练习
()1. —________ did you tell him about the news?
—By _______ an e-mail. (2008湖北咸宁)
A. How; sending B. How; send
C. How; sent D. What; sending
()2. —Could you tell me what time the train leaves Hefei for Beijing?
—Im afraid you need to ________ on the Internet. (2008安徽省)
A. look for itB. look at it
C. look it overD. look it up
()3. Bill wont make any progress _________ he studies harder than before. (2008上海市)
A. ifB. when C. becauseD. unless
()4. She _________ in a toy factory, but now she has a shop of her own. (2008甘肃兰州)
A. is used to workB. was used to work
C. used to working D. used to work
()5. In the end, he decided to send the sick child to hospital. (找出与下划线部分意思相同的选项)(2007四川成都)
A. At onceB. At last C. At first
()6. Food and drink should _________ to bring into the reading room. (2008湖南湘西)
A. not be allowingB. allow
C. not be allowed
()7. —I usually have milk and bread for breakfast.
—________. (2008宁夏)
A. So have I B. So I have
C. So do I D. SoI do
()8. —Dont ________too late, or you will be tired tomorrow.
—I wont, Mom. (2008四川自贡)
A. stay upB. get upC. wake up
()9. If I ________ a million dollars Id give it to medical research. (2008山东枣庄)
A. hadB. wereC. haveD. will
()10. If I ________ you, Id take the small apple. (2008四川巴中)
A. amB. wereC.was
()11. —Look! It ________ be the new woman manager.
—It ________ be her. She has just left for Shanghai. (2008内蒙古包头市)
A. can; mustntB. must; cant
C. must; mustntD. cant; must
12. 因为下雨,他没去打篮球。(2008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He didnt play basketball ________ _________ the rain.
13.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in class. You wont be __________ __________(嘲笑). (2007河北省)
14. 我们为将主办第29届奥运会的祖国感到自豪。(2008广东湛江)
We ____________________ our motherland which will host the 29th Olympic Games.
15. 根据句子意思,在空格中填写适当的单词,使句子完整、正确。(2008湖北孝感)
We should pay ____________ to English spelling while having English tests.
16. 改写句子 根据各小题A句的意思完成B句,使两句的意思基本相同。每空限填一个单词。
—The boy wanted to watch the baseball match but didnt want to stay at home.
—The boy wanted to watch the baseball match _________ _________ staying at home. (2008湖北孝感)
总复习1 篇3
学校:南坣小学姓名:
1、小学即将毕业,请你送一句有关学习的格言勉励同学。
答:少年部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为建设文明城市,小明见到毁坏公物的人,想劝他几句,请你
帮他设计说服对方的话:
请你做个文明人,利己又利人。损坏公物既损坏大家利益,又损
坏你的品德。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请你遵守公德。
3、根据提示,请你用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或诗词佳句来表达意
思。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 篇4
改变句型:
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2、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5、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6、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8、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19、咱们早就分好了。
20、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参考答案:1、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
2、不好好学习,怎能取得好成绩呢?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呢?
4、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5、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7、我们怎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10、我们怎能被困难吓倒呢?12、难道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怎么能忍受呢?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15、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16、那平静的“湖面”不是被它踩碎的吗?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18、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吗?19、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吗?20、游览了长城,我怎能不受到教育呢?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14、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三、把被句互换。
方法:前面和后面的主语调换,然后把被字互换。
(3)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4)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四、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
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形式一: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如:我说:“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则可转述为: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形式三: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则要改为“他”。如: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说明: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参考答案:
1、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参考答案
1、爸爸说,小甜病了,他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他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她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他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
1、老师对他说,老师教他怎么写。2、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要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6、老师对他说,要他回去吧,老师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盲姑娘爱听吗?他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几天都没吃饭了。要老师吃,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他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他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田忌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他可以发誓,他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他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8、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10、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11、爸爸对妈妈说:“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1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改为间接引用)
参考答案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他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2、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他们一起去滑雪。(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他出发,要妈妈别去上班了。(改为间接引用)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她说,她们回唐山去。(改为间接引用)
7、父亲说,这是他对你们的希望。(改为间接引用)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他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他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参考答案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罗蒙摇摇头说:“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大嫂,他送大嫂母女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她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你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他说,明天妈妈要出差,这几天只好要他自己照顾自己了。
五、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
(一)双重否定句
(1)定义
双重否定就是有两个否定词,即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这句话的原意为: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2)双重否定的两种形式:
1、由两个不构成。如: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否定句.
注:确定句子到底是肯或否,先数一下有几个否定词。偶数个否定词,句意为肯;奇数个否定词,句意为否。表示否定的词大概有:未、非、否、莫、不等等。
(二)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练习(用两种方法分别对下列陈述句进行修改)
方法1:先找出句子的中心,即主谓宾部分,在动词前面加上或改为“不得不,不能不……”或两个否定词之类的词语,使其变为双重否定句,但是最后一定要检查一下,不要改变句子原来的本意。
方法2:用前面讲过的把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也可以用。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双重否定词及分类:
1、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
2、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不可能不;
3、不……不……、没有……不……、非……不可。
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
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例如:
他不敢不去。(强烈)
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强烈)
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强烈)
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强烈)
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
没有什么不可以。(委婉)
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例如:
他的话不无道理。
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
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可以改为
1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练习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4、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5、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6、爹妈都不在家,我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7、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
8、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9、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10、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一定要看。
11、这个问题必须讲清楚。
1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
13、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
14、燕子飞过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艰难。
15、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6、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17、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8、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19、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20、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21、这是伟大的奇观。
22、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23、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
24、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5、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26、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每日都要读它。
27、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28、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
29、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综合练习
(7)把句子改写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3.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7)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1.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2.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3.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8)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0)把下面的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3.春风吹绿了田野。
4.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5.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11)把下列陈述句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1.我们克服了这个困难。
2.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
病句修改是小学语文的必考点,很多孩子也总是有种这个好简单呀,但考试时却还是犯错的问题。这就是因为没有系统的总结归纳。
小学语文病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九种:
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四、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九、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修改病句的符号及作用: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
1.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就可到达县城了。
3.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4.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5.同学们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6.过去,我做作业马虎潦草,很不认真,不经常拖拉,不按时完成。
7.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8.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
9.钱小红加入了少先队员。
10.黑板的上方挂着“先进班集体”。
11.虽然天气这么冷,所以她仍然坚持长跑。
12.春天来了,桃花、梨花、桂花都盛开了。
13.夏天果园里许多水果都成熟了,有苹果、葡萄、枇杷、水蜜桃、还有西瓜、西红柿呢!
14.《桃花心木》一文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种树。
六、缩句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着”、“了”、“过”要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
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的。
4.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我们应当遵守自己过去许下的诺言。”应当缩成“我们遵守自己的诺言”。若缩成“我们遵守诺言。”意思是不完整的。
5.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6.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发表作文后的张小南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张小南高兴”。
7.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句子的语气不能改变,如“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他想睡吗?”
1.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蹲在地上仔细地捡树种。
2.八岁的帕斯卡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
3.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4.带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5.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6.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7.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8.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
9.1969年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10.《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油画。
11.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12.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13.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14.一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15.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16.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
17.鸟的叫声透过树林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
18.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19.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20.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21.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22.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23.同学们渴望进步、爱读好书的热情,又一次深深地印在老作家的心上。
24.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25.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26.他穿着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
27.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28.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29.平静的海面上突然冲起了一股水柱。
30.夏天中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
综合练习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2.浓墨似的乌云一下子遮黑了半边天。(被动句)(把字句)
3.生活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是多么幸福啊!
(陈述句)
4.乌鸦的翅膀不能够挡住太阳的光辉。
(疑问句):
5.青少年不能没有理想。
(反问句)
6.你们可以小点声说话吗?
(析使句)
7.伟大的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
(感叹句)
8.激光全息缩微胶片的存储量大得惊人。
(感叹句)
9.这是多么感人的事迹啊!
(陈述句)
10.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疑问句)
11.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就是这样走着的。
(反问句)
12.难道你就想不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陈述句)
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
1、并列关系
既……又……
既……也……
不是……而是……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2、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仅……而且……
不仅……还……
不但……还……
不但不……反而
……
连……也……
甚至……
3、选择关系
与其……不如……
是……不是……
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
也许……也许……
是……还是……
或者……或者……
4、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尽管……可是……
5、因果关系
之所以……是因为……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既然……就……
6、假设关系
如果……就……
假如……就……
即使……也……
哪怕……也……
7、条件关系
只有……才……
只要……就……
除非……才……
无论……都
……
不管……总是……不管……都……
不论……都……
不管……也……
8、承接关系
一……就……
首先……然后……
…于是…
…才
…
…接着…
(1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是……就是…… 不但……而且……
(1)小敏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每天放学后()到图书馆看书,()到科技小组活动。
(2)我和张平是好朋友,暑假里()我到他家去玩,()他到我家来做作业。
(3)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人造广源,()可用于科研、军事、医学方面,()可用于通讯、教育、宣传等方面。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被评为“三好”学生。
(2)()我说得不对,()请你给我指出来。
(3)()我们往足球里打气,足球()变得硬梆梆的了。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我们的生活条件很好,()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2)台湾()独立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这次接力赛我们落后了,()我们跑得太慢,()接棒不够默契。
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1)江姐()牺牲自己,()泄露党的机密。
(2)凡卡()在莫斯科的鞋铺受折磨,()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3)凡卡()回到乡下与爷爷一起吃苦,()愿意留在莫斯科的鞋铺。
(15)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妈妈看电视。
妈妈打毛衣。
2.谢彬学习成绩很好。
谢彬一点也不骄傲。
3.这碗鱼汤没有加作料。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
4.狼装出一副憨厚的模样。狼装出一副可怜的模样。
5.雷锋不富裕。雷锋把节省下来的钱支援灾区人民。
6.他经常看课外书。他的阅读写作水平提高较快。
(16)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例:无论上面的石头有多重,小草都要从下面钻出来。
(1)因为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2)即使这场比赛我们输了,()。
(3)我们一方面要抓物质文明建设,()。
(4)小草虽然没有鲜花那样香,()。
(5)(),运动员都坚持训练。
(6)中东发生过一次严重的蟹灾,()。而且成群结队地侵入人们的住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
5、用下列关联词语造句。
无论…都…
如果…就…
不仅…还…
虽然…但是…
一边…一边…
与其…不如…
(17)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1、()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当时的人,都惊讶于他的音乐天赋,争着要为他出版呢。
()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他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
2、()一天,我对小明说:“咱们明天捉知了,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
()开始,我怎么也捉不到。
()第二天,我们俩准备好了网罩,向树下跑去。
()小明却一连捉了三、四只,我真羡慕他。
()夏天一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上,从早到晚总能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我多么想亲手捉一只知了啊!
()最后,在小明的帮助下,我也套住了一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3、()他吓得躲在深宫里,好几天不敢上殿。
()老鼠见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怕它,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把皇帝穿的龙袍也咬破了。
()听说宫里出了妖怪,皇帝吓得连金銮(luán)殿都不敢上了,满朝文武也都吓坏了。
()有一天,金銮殿上忽然出现了一只老鼠,愚蠢的皇帝从来没有见过老鼠,以为是个妖怪。
()这样一来,弄得大家更加惊慌起来。
(18)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背我立即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敢到我家来关怀我。我怕当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的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19)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下面的句子中。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既……又……
即使……也……
(1)
()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影响你的视力。
(2)人藏在地道里,()不气闷,()不嫌暗。
(3)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
(4)作物()能生长,()土壤里含有水分和养料。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不是……就是……
无论……都……
(1)花()多,()没有奇花异草。
(2)()我是少先队员,()更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遇到什么困难,他()不灰心。
(4)我和小玲每天上学都一起,()是我叫她,()她叫我。
一……就……
宁可……也不……
就算……也……
与其……不如……
(1)邱少云()牺牲自己,();暴露目标。
(2)上课铃声()响,同学们()迅速走进教室。
(3)()大家都过穷日子,()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无论……都……
只要……就……
尽管……还是……
宁可……也不……
只有……才……
不但……而且……
(1)()天下着大雨,他()坚持送老大爷回家。
(2)老师()重视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重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
(3)()尊重别人,()会得到别人尊重。
(4)()遇到什么困难,他()不灰心。
(20)在下面句子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我非常喜欢音乐,每天()到家,()打开收音机听音乐。
(2)
()是他错了,你()不能打他呀!
(3)我们()留下来补作业,()按时完成。
(4)我们()写得慢一点,()要把字写工整。
(5)武松()把老虎打死,()被老虎吃掉。
(6)
()这块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我们可以断定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早已有了苍蝇和蜘蛛。
(7)詹天佑有()是杰出的工程师,()是爱国的工程师。
(8)
()桑娜不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那么那两个孩子()会死去。
(9)
()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寒交迫,()想到了火炉和烤鹅。
(10)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没有跟丈夫商量。
(11)
()这道题很简单,()要认真对待,不能粗心大意。
(12)语文课上,我们()要理解课文,()要掌握理解的方法。
(13)()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有先进的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制作出马踏飞燕这样的艺术珍品。
(14)()你说得对,我们()
会改正。
(15)詹天佑()自己吃苦,()让筑路工程受影响。
(16)小女孩()穿着一双拖鞋,()太大了。
(17)()最大的裂缝已经堵住了,风()可以灌进来。
(18)她不敢回家,()她没有挣到一个钱。
(19)
()小女孩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
去,()她嘴上带着微笑。
(20)()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你说得对,我们()改 正。你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照你的办。
(21)()在新中国,人民()能真正扬眉吐气。
(22)
()困难重重,可他()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23)田敏()自己学习好,()爱帮助学习差的同学。
(24)你()在外面玩,()回家帮助妈妈做点家务活。
(25)万里长城()是用方砖砌成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6)
()旧北京的风沙是狂暴的,()终究是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27)
总复习1答案 篇5
姓名
学号
一、成语积累。
1、补全下列成语:
一张一弛 草菅人命 恻隐之心 不胫而走
摩肩接踵 喜逐颜开 叹为观止 藕断丝连
迥然不同 勃然大怒 井然有序 蔚然成风 焕然一新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油然而生
2、填上表示数目的字,组成成语:
()拿()稳()分()裂()日()里
()目()行()方()计()言()鼎
3、填上表示方位的字,组成成语:
()顾()盼()辕()辙()强()干
空()绝()声()击()瞻()顾()
4、填上表示颜色的字,组成成语:
黑纸白字 青黄不接 姹紫嫣红
青红皂白 青山绿水 唇红齿白
5、填上表示动物的字,组成成语:
指鹿为马 鹬蚌相争 龙飞凤舞
狐假虎威 狼吞虎咽 鹤立鸡群
6、填上重叠的字,组成成语:
井井有条 比比皆是 头头是道 熙熙攘攘 忠心耿耿 忧心忡忡 小心翼翼 兢兢业业
7、按照要求写成语(至少3个):
带有反义词的: 凶多吉少 出死入生 古往今来 天南地北 漫天卷地 带有近义词的: 甜言蜜语 兴国安邦 粉身碎骨 眼疾手快 高瞻远瞩
有历史典故的: 舍本逐末 程门立雪 负荆请罪 单刀赴会 背水一战 表示看的: 目不转睛 左顾右盼 东张西望 目瞪口呆 熟视无睹 表示说的: 能说会道 头头是道 滔滔不绝 窃窃私议 口如悬河 自言自语
五、词语搭配。
推卸 经验 支援 生活 生态平息
推广 工作 支持 工作 心情平衡
推动 责任 支撑 前线 **平静
奋不顾身地()断断续续地()依依不舍地()同心协力地()意味深长地()不厌其烦地()举世闻名的()千钧一发的()波澜壮阔的()微波粼粼的()川流不息的()一望无际的()
六、选词填空。
详细 仔细
1、王宁做什么事情,都非常()。
2、张晶的这篇文章,写得十分()。
显现 呈现
1、暴风雨过后,天空又()出碧蓝的颜色。
2、雾气逐渐消失,重叠的山峦一层一层地()出来。
衰弱 软弱 虚弱 薄弱
1、困难欺负()的人,碰到坚强的人,只好乖乖低头。
2、解应用题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环节。
坚定 坚强 坚决
1、小金花是一个()的孩子。
2、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却()不愿意使用麻醉药。
3、我()地对老师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倒影 倒映 掩映
1、湖心的三个小岛()在绿树丛中。
2、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仿佛仙境一般。
3、岸边的华灯()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关心 热心 耐心 专心
谈谈英语总复习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素质教育 复习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听、说、读、写"的要求已经提出多年了,这种要求无疑是个全面的要求。这应该是个比较全面的科学。专家们研究表明"听、说、读、写"的关系是密切相连、互相渗透的关系。一般说,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书面表达能力也强;听和读是说的基础,读和写能力的提高又必须建立在听和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断定:培养和提高学习英语能力时,离不开其依赖的基础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英语交际能力的前提。这种教学思想与中考总复习并不矛盾。相反地,初三英语总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素质,其教学素质一定好的 。多年来,初中英语教学使我领悟到:要想达到总复习不忘素质教育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坚持听说能力的训练
如上所谈,为了提高素质,初三英语总复习阶段听说能力势在必行,不能忽视,笔者往往采取以下做法:
1、坚持值日生报告制。充分利用5分钟,为学生提供听说机会,在这段时间,教师也经常口述或朗读一些短篇故事、对话,提供听说机会,同时补充一些有关英语口语中表达习惯的差异知识。如英语中用 "Hi" 、"Hi" 、"Dood morning!"等称呼;而汉语则用 "Have you eaten yet?" 或 "Where are you going ?"。其实在英语中,这两句分别是表示你邀请别人与你一道同餐和你对别人不礼貌,你干涉了别人的私事。
2、复习每篇课文前,通过听新教材课文录音,模仿了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恢复了听力练习,也使学生再现课文的内容。
3、适当补充难易适当的听力练习,再强化听说能力。
(二)"听写"要贯于英语教学始终
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初三毕业班的不少老师忽视了听写,甚至取消听写。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有悖"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上高中后反馈信息证明了听写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坚持始终。我教过的大部分上高中学生说:"初中听写的效果对他们上高中听语音课感到容易" 。有的来信写道:"Dita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English class.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study English further."。几年来,我在毕业班坚持三听写:①听写单词、短语、写出划线音标。②听写课文有关段落。③听写结构简单、没有生词的材料。(如:便条、书信、通知等)从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读"有两种概念。一是出声"朗读"(即:念"),二是不出声"阅读"。在毕业班复习中,自然以后者为主。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们认为,阅读技能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是顺利完成阅读能力方法。它有三个基本的要素速度、理解、和词汇量。通过阅读同学们可以培养自己语感,而语感又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从中考角度看,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占重要地位,所以阅读训练在英语学习中是显得尤为重要的一环。
①强化阅读训练。英语阅读与其他学科不同,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学好,也不是几个就能突击的。它需要平时点点滴滴、日日夜夜积累的。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要求每个学生每日做一篇阅读理解题,每日在打印答题卡上写一个句子,让学生交上来批改;然后下堂课时在班上让学生讲这一篇短文的大意;尔后,就对学生错得最多的问题进行分析。由此而来,学生们的自觉性就慢慢提高了。为了让学?quot;热"起来,进一步提高阅讀水平,老师必须精心设置一些恰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每日读两篇短文。一篇即要看又要做后面的题目,谓之精读;一篇只看不做,培养语感,谓之泛读。持久下去,学生们一拿到阅读题就进入阅读的状态。这样强化训练:一来,适应中考;二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教会学生带着问题理解。理解对阅读能力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师应设计一些合理的阅读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前、中、后都要向自己提出些问题;并鼓励学生都用自我提高的阅读 方法。
③训练学生阅读速度。我们在复习中一段时间进行单项训练,在限时的阅读(每分钟60左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纠正"回视"的坏习惯,培养"跳跃式"阅读法,逐步扩大"识别间距"和逐步克服"心译"的依赖。这样做,使学生在做完形、阅读理解、是非几类题时就不会感到棘手了。
④词汇的掌握对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掌握词汇越多,阅读速度才能越快,理解程度才能越深。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诚然有量变到质变,大多数的学生提高阅读的技巧,也就是他们的素质 - 潜能增加了。
(三)素质教育在活动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系下良好基础。所以,我们不论在课内、外都要善于组织引导去培养、去发现那些优秀语言学习者,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语言交际欲望,给他们创造语言表达和各种机会。要培养毕业班的学生有这样的素质,就必须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书法、词汇、讲故事、演讲等竞赛,组织"国庆"、"元旦"、"五一"英语朗读会、英语晚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加校外"英语角"活动,只要有机会就鼓励他们与"老外"交谈。对那些表现好的,效果显著者,发点小奖品,以资鼓励。
总而言之,课堂改革就是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决不是一句空话,而必须加紧实施,否则很快就不适应当前改革的步伐。不仅低年级是这样,毕业班尤为如此。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虹桥中学)
【总复习1答案】推荐阅读:
复习题与答案105-19
1总复习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07-12
兼并复习要点答案06-27
成语复习及答案09-16
苏区专题复习(带答案)05-09
期末复习卷试题答案06-02
复习资料及答案07-28
党校复习资料(答案)08-17
现代文复习二答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