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清华美院硕士生毕业展(精选5篇)
2018清华美院硕士生毕业展 篇1
2018清华美院硕士生毕业展1
看名家、搞创作、爱收藏,就来艺术家传播网中国最大的美术人物平台 · 鉴藏·培训·茶道·文玩·家具开幕式现场展览现场 绘画系
曹庆慧
《飞翔的梦》
指导教师:刘临 李沐梓
《异.变》
指导教师:李天元 李帅
《火红的记忆》
指导教师:宋克 林茹
《Baby in sleeping》
指导教师:曲欣 刘禾阳 《极川散记》
指导教师:刘临 刘蓉蓉
《@艾特》
指导教师:蒋智南
苗艺霖
《Darling Harbour》
指导教师:周爱民 宋子伊
《格桑梅朵》
指导教师:韩敬伟 孙蕾
《绿上加一点绿》
指导教师:王君瑞 王美琪
《摇摆》
指导教师:文中言
许德豪
《那些红色绿色的时光》
指导教师:宋克 于新华
《辉煌》
指导教师:郑艺、周爱民 郑博
《琥珀-生命交响曲》
指导教师:李睦
孟佐民
《塬上二月天》
指导教师:韩敬伟周全
《天际》
指导教师:顾黎明滕腾
《苜 直》
指导教师:刘临李伟 《归》
指导教师:包林 王文 《山水石》
指导教师:顾黎明雕塑系
段澄
《蜉蝣》
指导教师:李鹤 付一
《111111111》
指导教师:魏小明
何鑫
《对边界的探索之我的形状》
指导教师:魏小明金叶子弘
《元点-元素衍生》
指导教师:曾成钢 李月
《隔烟水》
指导教师:董书兵 刘畅
《逸尘》
指导教师:胥建国
刘连第《一切的一,一的一切》
指导教师: 许正龙 彭忠帅
《初融》
指导教师:李鹤 齐雯
《穷》
指导教师:李象群 武智勇
《206-筑》
指导教师:罗幻
闫宇
《格悟系列》
指导教师:曾成钢
杨云浩
《文明序列·剧场》
指导教师:曾成钢艺术史论系孙小平
《银瓷茶具》
指导教师:李正安
《野王紵器的艺术特色及其檀溪堂的现代传承》
陈俐宇
指导教师:张夫也
《手工纸文创品牌推广研究——以纸原品牌为例》
窦科敏
指导教师:李正安
《基于追溯体系下的艺术品交易平台设计研究》
勾春华
指导教师:张夫也
《中国青年艺术展览推广模式研究》
解淑智
指导教师:章锐
《自闭与艺术的边缘》
潘静雯
指导教师:李睦
《设计管理在博物馆陈列语言设计中的应用》
张杰
指导教师:张夫也
《特色文化小镇建设解决方案研究:以善琏镇湖笔文化为例》田达治
指导教师:陈彦姝基础教研室陈宇涵
《颜之下的怅茫》
指导教师:叶健
仇墨娇
《粉色的头发》
指导教师:袁佐 李佳桐
《香凝粉翅浓》
指导教师:金纳 张薇
《循迹》
指导教师:金纳
张永瑞
《我的2016》
指导教师:袁佐信息艺术设计系摄影专业
康华桢
《黎女》
指导教师:冯建国 赖炜炜
《客从何处来》
指导教师:冯建国
张樱瀚
日落之前 —《人为黄土》系列
指导教师:冯建国清华美院、清华深研院2018届夏季毕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年5月16日--2018年6月8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多功能厅、B区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4号厅、三层5-6号厅
2018清华美院硕士生毕业展 篇2
毕业展成了“艺博会”
本次央美“毕业季”不仅加入了一场热闹的SHOW TIME作为开幕式,其展览形式本身也有了大变化。以往毕业生要轮流在同一场地、不同时间段举办毕业展,如今所有专业的毕业生创作都被一次性呈现,并同时段面向公众开放。自此,毕业展不再是主题划分明确的成果展,人们会在同一个展厅中一眼望到雕塑、装置、影像、油画等各类毕业创作,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气氛使毕业展看上去更像“艺博会”。今年5月,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展“山水相望”亦采取了相似的形式,校方首次让LED大屏亮相开幕式,在一场夜晚的光影盛宴后,是2125名毕业生的3500余件作品的大规模展示。
规模的加大、展期的延长使得毕业展社会关注度也明显提高。据悉,此次央美“毕业季”开展的前10天内,其日均参观人次近3000,周末更是逾万。有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学术性强、布展主题清晰、空间相对宽松的毕业展,往往因其“高冷”的格调而使一些艺术圈外的大众不太敢“近身”,加上展期较短,就更显得门可罗雀。相比之下,如今不分专业、不分时段、展期更长的毕业展,虽然也有主题性弱、布置显杂乱的弊病,却在社会影响力上更胜一筹。
对于展览模式的变化,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刘礼宾认为:“以往分门别类看作品的方法早就过时了,而且是有问题的。把所有种类的毕业作品放在一起展出,反而消除了艺术形式间的隔阂。”不过,针对此次央美变毕业展为“毕业季”,刘礼宾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校方把毕业展装扮有点太“炫”了,看起来和当代艺术本身的追求可能有些相悖。同时他也认为,扩大宣传能更有效地将学生推向社会,因为“毕业”其实就是“走向社会”。
高调“牵手”市场
据悉,此次央美“毕业季”在开展后的短短10天内,部分展区的作品就被抢订一空,一些高校创作团队也屡屡收到加盟邀约。在迈出校园前,毕业生们在学校的助推下已开始进行他们各自的市场对接。“在毕业生由学生向艺术家转换角色的节点,我们学校需要做足‘营销’文章,不仅仅是帮助学生作品被各类机构所收藏,还要让人才为社会层面所了解与认识。”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表示。
在位于央美图书馆的绘本展场内,所有参展作品均已收到了出版社的版权合作意向,如果顺利,它们将很快成为正式图书出版。此外,该展场一角还特意增设了创意衍生品销售台,一个上午可以售出上百个标价数十元不等的小物件。另外,在临时搭建起的帐篷美术馆内还有家居产品设计专业的150名本科毕业生设计的创意家居品展示,展览名为“创意150”,这些设计作品大多已收到来自商业工厂的合作意向,一些设计团队更是收到多份加盟邀约。
事实上,高调“牵手”市场并不是出现在央美“毕业季”上的新现象。早在2013年6月,清华美术学院就在本科生毕业展中特别举办了VIP专场,邀请了今日美术馆、北京时代美术馆、唐人艺术空间、偏锋新艺术空间等16家艺术机构到场,希望以此定向推介校内毕业生的作品。
艺术与市场的“联姻”一直都是艺术圈内的敏感话题,近几年各大美术学院与市场的高调“牵手”更是引来了不少质疑,有业内人士指出,毕业生不应急功近利。那么,毕业展模式的变化是否会加剧美院毕业生创作的商业化问题?对此,刘礼宾认为,毕业生创作的商业化和毕业展的展览方式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这是近几年的普遍现象。“商业化当然不太好,因为很多学生会以入驻798艺术区的一些画廊为目的进行创作,这就使他们的创作缺少观念的独立。但我认为这和展览的方式没有关系。”
据了解,如今很多藏家都会直接去毕业展购买作品,一些知名的艺术收藏机构也会每年派出代表去观看各大美院的毕业展,希望从毕业生中发现好苗子,并在参考美院老师的推荐后,从中选出数人为他们做推广。从收藏者的角度来说,博览会式的毕业展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798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告诉本刊记者:“事实上,很多美院里的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和一些艺术机构合作,学校里的老师也知道这种情况,因此毕业展与市场接轨也是学校对学生的一种配合,这样能帮助他们很快融入市场。”
更贴近当下社会
本刊记者在央美“毕业季”展览现场看到,观众往来众多,且大多是结伴而来,不仅有学生、老师,也有一家几口。展区内对于作品的讨论声不绝于耳,孩童的笑声也时时传来,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气氛四溢。同时本刊记者注意到,几乎每一件毕业创作旁的信息牌上都标有毕业生的联系方式,而在央美美术馆内的一组装置作品中,一些毕业生的微信账号更是直接呈现于一部部手机屏幕之上。
艺术来源于社会,但一直以来,其创作者往往以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悄然躲避着人群,更视商业为“大敌”。现在,艺术毕业生们似乎很热切地希望自己能得到关注,自己的作品能够尽快和艺术市场接轨。这种变化从而何而来?
据业内人士透露,随着机构改革与学校不断扩招,美院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据了解,不仅是美院本科生,连硕士甚至博士生在毕业后也往往会面临“难找工作”的困境,找到和所学专业吻合的工作就更加不易。此外,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美院学生,尤其是油画系学生,画材开销相当大,如果没有能支持自己继续创作的资金,一毕业就很可能将面临改行的危机。在北京,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很多美院毕业生在创作的同时,还要负担高额的租房费用,生存压力不言而喻。
2018清华美院硕士生毕业展 篇3
考研复习难免会觉得力不从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压力很大,成果不见,自然就没有复习下去的动力了,或者是把动力寄希望于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发的,这样坚持不了多久,为此,小编提醒考生要抓紧调节。下面告诉大家如何破。没有自主复习的动力
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随遇而安,对生活没有什么高要求的人,所以在考研这件事上追求好成绩和好学校也是这样的态度。但我心里明白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在“实践”中找到了这样一个方法。有一个从小一直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小妍也在复习考研,她常常在微博上说起自己复习的安排和考研的雄心壮志。我发现自己每次看到她的微博就会燃起我复习的动力,因为那会儿我就会觉得以前我一直和她差不多,现在可不能输给她,我也要认真复习才行。但是,我一旦失去了她的消息,或者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却没有感受到很强大的复习动力,总觉得自己是个得过且过的人,自己内心产生不了这种强烈的进取欲望。
对策:这就是学习动机的问题,你没有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你的学习动机完全依赖于外界,需要有外在的因素去激发你。至于为什么你无法从自身出发找到学习的动力,需要你真诚地叩问自己的内心才行。你需要想一想自己对学习的理解是什么,是不是只是学习课本知识和考试技巧,这些答案需要你自己努力寻找。
其实学习包括很多方面,没有学习动机是没有目标的表现,你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目标,能激发起你极大的兴趣,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当你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不用别人去激发你,你就能努力地为之奋斗了。而且如果你感觉从学习这件事情上面很难找到这种感觉的话,也不用担心,因为不一定要从学习开始找,从你的兴趣爱好开始找都可以,要发现一件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事情,不用别人催促或者利益驱使,你就能发自内心地想去做这件事,把自己的精力投入进去,这就是你内在动力的源泉。当你找到了这件事情之后,你再把它慢慢迁移到和学习相关的事情上面来,因为对于生活,每个人总有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你觉得自己对于生活没有什么要求,对于考研可能也是一样,就是在怀疑自己可能成就动机不是很高,但每个人总有感兴趣的方面,这个和成就动机的关系是不大的,而且每个人的成就动机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人们的价值观是多元的,如果你通过自我探索,发现自己的成就动机比较低,那也不代表你无法找到学习的动力,无法把考研很好地进行下去,因为每个人都有感兴趣的事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不会特别看重做这件事的结果和最终取得的成绩,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使结果不太好,你也依然享受做这件事情的过程。而且这些能让你找到动力的事情不一定和工作、学习相关,你需要先找到这种感觉,然后再迁移到学习这件事情上。而且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喜欢当英雄,争第一,但有的人就喜欢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关键在于你需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对于考研这件事情,你需要叩问自己,考研在我心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假如我不考研,我是不是有另外的一种活法?假如我不考研,我是不是一样可以获得我想要的生活?如果,最终的答案让你觉得考研对于你的人生和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机会,我相信就会找到源于自己的动力去做好考研这件事了。以别人为复习动力
对策:如果你的动力来源只有别人,那这样就不太好了。如果你首先就很确定我很喜欢做这件事,而且我很期待在这个方面有所建树,在这个基础之上,你发现在这个领域里有一个人做得特别好,你特别想达到他那种程度,以他为标杆来努力,这样也可以。但如果你仅仅是因为这个人有成就,你仅仅是想超过他,享受这种超过别人的感觉,这样的动力来源就是有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问题的,因为你无法从努力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而且,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因为最终结果如何并不是以你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
在我们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只能是很尽力地做这件事情,很享受做这件事情的过程,至于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心平气和地接受,之后你一样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很多人在考研过程中都会到处咨询,考研成功需要哪些条件?我们会得到很多答案,比如,辅导班的选择,参考书的齐全程度,有的人甚至认为你周围的考研联盟的稳固程度也是决定性条件之一。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成功条件”里,犹如蓦然回首的惊喜,其实自己的“潜力井”才是成功最重要的条件,只有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解自我之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发掘源源不断的奋斗动力。
在看清了考研的本质之后,不论它有多么重要,不论它有多么艰难,这段生命中的历程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部分而已,在跨越它的过程中,你会慢慢认识自己,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考研并不是终点。那么终点是什么呢?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把“潜力井”的力量发挥到最大,让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独一无
二、不可复制的成功轨迹。
清华博士生在毕业典礼上致辞 篇4
【清华毕业典礼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回到母校,分享师弟师妹们学业有成的喜悦。31年前的此刻,我与你们一样,对过往的校园生活充满眷恋,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怀抱憧憬。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过往30年间,我从一名普通的火箭设计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走上运载火箭研制领导者和企业管理者岗位,深度参与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这是30多年前的我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经历过中国航天无数个“圆满成功”的“超燃”瞬间——“长征”升空,“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东风”出鞘……每一次成功的背后,凝聚的都是航天人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
去年11月3日,我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参与指挥了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首飞任务。作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突破的关键技术将近250项,新技术比例接近100%。放眼国际,近年来研制的4型大推力火箭,有2型首飞都失败了。这样一次高风险的火箭发射,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大家可能都知道,长征五号的首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发射前惊心动魄的3小时排故过程,特别是临射前数次发射流程的暂停,堪称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传奇。但是我们战胜了一个个意外挑战,实现了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我们研制团队中的很多人喜极而泣。而我在想的是,历来“胜王败寇”,倘若失败了,这支“拿十年青春换一朝成功”的队伍,还会不会是人民眼中的“大英雄”?还能否坚守对发展航天的承诺?
我相信,我们的团队不会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可大家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承受着压力,在科技创新的险峰上“一步一步往上爬”。这是因为我们不仅有几代航天人传承下来的航天精神和始终秉持的航天情怀,而且我们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工作,否则我们无论如何是坚守不了这么久的。因此,我特别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事业或职业,都能遵从你们的内心,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并为之奋斗一生。
中国航天的“成功”有很多,但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通往成功路上遇到的“挫折”。1997年,我担任长二F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发生了火箭整流罩严重超重问题,如果不能实现减重,将带来总体方案重大反复,严重影响载人航天工程进度。总体作为设计源头,没有退路可言,我和我的团队,从质量分配、载荷计算、材料选择、工艺优化等各个角度考虑,进行整流罩瘦身,最终成功减重。2006年,我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院长,领导的我国某重大航天型号出现由于关键技术攻关不到位而连续失利的问题,为此我和我的团队连续几年日夜攻关才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当时,作为院长的我,带着问题清单回到母校请求支援,母校给予了我和中国航天最大的支持,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清华的力量。每当遇到这样重大的问题或挫折时,我们的航天人没有一次是绕着走的,永远是直面痛点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攻克难题。因为我们知道找到方法就能成功,找到借口必然失败。
美国宇航局前局长米切尔·格里芬曾说过:中国航天最令人羡慕的地方在于它所拥有的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以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队伍为例,35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占到80%以上。前不久实施的天舟一号飞行任务中,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更是只有32岁。一大批年轻一代航天人在长征五号首飞等任务中也展现出成熟的技术能力和自信的职业风貌。正是这些年轻人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作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同学们,清华历来推崇“人文日新”的精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你们有着优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创新平台和国家支撑,也有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和责任。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能永葆创新的激情,具备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跳出自我限制,在各自专业领域发挥创新潜能。
作为清华人,年轻的你们从来不缺乏规划美好未来的想法。相信毕业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纠结过,未来的路,何去何从。我研究生毕业后,有落户美国的同学给我寄来明信片,召唤我出国发展。明信片上夏威夷的阳光、沙滩、海浪,不能不说是一种诱惑,然而我还是放弃了这样的机会。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心之所向往的毕生事业,只能扎根脚下的这方热土才能有所成就。
我的工作经常要与火箭打交道。我发现,在厂房里近处看我们的火箭,会觉得它非常高大雄伟,然而等到火箭被运到发射场,在茫茫的戈壁上远远望去,它又是那么的渺小。火箭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我们个人了。于国而言,一个人就是其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每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对我来说,那种发自内心的、能让人热泪盈眶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不是其他能提供更加优厚待遇的职业所能带来的,清华红色工程师的基因在此刻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和满足。
清华精神最重要的是清华与生俱来并不断孕育的爱国奉献精神。时至今日,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唯有将职业选择与国家、社会需求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而且这种结合度越高,我们的成就感就越大。
即将融入社会,也许此刻你们不免也会有对未来难以把握的小忐忑。我听过当下一些年轻人表达过不同程度的焦虑:就业形势不好怎么办?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使自己丧失了对事业的激情怎么办?看不到上升渠道怎么办?……我非常能够理解同学们的心情。优秀的年轻人无不渴望成功,然而成功之路无法复制,也没有捷径。每个时代都会赋予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在我工作之初,我铭家军工企业的任务并不饱满。那是个“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清贫、清苦、清闲,是我起初的工作写照。当时,身边很多人都选择了离开,但单位老同志提醒我,“找到一个自己热爱的工作不容易,年轻人别虚度了青春”。于是,在当时型号任务很少的日子里,我在研究室除了一件接一件地做一些看似非常基础、简单、枯燥的所谓“打杂”工作,一度还设计、生产过烟草生产线,除此之外,就是埋头于运载火箭的技术资料与历史文献中,也正是在这段“空闲期”,我让大家认识了我的踏实和扎实,也让我广泛涉猎了火箭总体设计的方方面面,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后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研制任务多了起来,我被一次次地委以重任。回想起来,正是最初的“空闲”时光和“打杂”工作,为我日后应对每一个挑战积蓄了力量,也让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耐得住寂寞,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好,才有可能被安排做第二件事情,个人的能力才会不断地得到提高,能做的事情才会越来越多,工作范围才会越来越大。
同学们,我们身处的时代,并不缺乏聪明人,但并不是聪明人都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时候,我们要舍得花一些笨功夫来驾驭上天赐予我们的天赋,甘于从小事做起、耐得住寂寞,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从而创造出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外界机遇。
校党委书记陈旭向吴燕生校友颁发纪念证书。
师弟师妹们,以上就是我最想与你们分享的我30多年来成长过程中的感悟。我非常期待,期待10年、20年、30年后的你们,来讲述属于你们的精彩故事。你们的故事不一定开篇就是精彩的,甚至故事的主体都与世俗所定义的“成功”不尽相同。但是在那些故事里,你们健康快乐,积极上进,富有活力,勇于创新,你们为祖国和社会作出了贡献,你们比现在能够想象到的样子还要出色。到那时,我们都将以你们为荣,为你们喝彩!
谢谢大家!
【清华毕业典礼致辞】
尊敬的校院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叫张剑辉,清华电机系1995年入学,1999年本科毕业,2001年硕士毕业。2001年到2010年我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10年,其中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而后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工作了6年。2010年回国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智能电网集团首席技术官,2011年,我自己创业,成立了“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放弃了美国高职厚薪,携妻带子毅然回国。我的回答很简单,只为了心中的使命感和梦想。
我在清华大学电机系读书6年,今天回到这里,倍感亲切。在这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工作期间,作为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和主芯片设计人员带领团队完成了两款量产芯片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其中一款殊伏太阳能板微逆变器控制芯片,另一款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芯片,这两款芯片目前广泛应用于光伏以及电动汽车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是即使在美国有着丰厚的收入,优渥的生活条件,事业蒸蒸日上,可是心里总是有个声音,如何能学以致用,为我的祖国贡献我的力量。尤其是我们研发的芯片的主要应用市场在国内。这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说辞,而是我心中真实的想法。
2011年11月,我与在美国时的两个朋友一起,在清华科技园成立了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海博思创有两个含义,一个是HyperStrong,希望公司发展更大更强,另一个含义就是,海归的博士想创业,干出一番事业。海博思创是一家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及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借助于技术上的优势及过硬的产品很快赢得了业界广泛的认可。研发项目产品已经批量生产并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多年来坚持走创新路线,公司已经成功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团队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壮大到300多人,自主研发能力大大提高,获得了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扶持。获得多项荣誉。我本人是中组部第十批“__”特聘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等等。
清华大学竖际顶尖的大学,培养出众多的社会精英,电机系更是人才辈出,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用自己的态度影响时代的变迁。在座的各位,作为新一代的清华人,必须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构筑梦想,扬帆起航。
首先,希望你们的梦想是纯粹的,不出于私利私欲,不带有任何患得患失、利益交换的色彩。只有这样,梦想才不容易被动摇。我做企业,在起起伏伏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都充满了各种诱惑,只有坚持最纯粹的梦想,企业才能做得更长久,企业才能发展得更稳健。
其次,要有“工匠精神”。在清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严谨的思维方式,耐心、专注的处事态度,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当今社会心浮气躁,很多人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勇于担当,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清华人的使命。担当,需要十足的勇气,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迈出第一步,要承担比常人更大的压力,要冒更大的风险,这样,才能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担当是一种境界,境界越高,格局越大。“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站在高处,才有不同于别人的视野,才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远方。我们做企业的更是在不断的技术以及商业模式上敢于创新,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希望大家秉持正能量,乐观地看待问题。学习、生活、工作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如果只盯着那八九,无论何时,无论在哪里,都只有抱怨和遗憾。如果心中被那一二填满,璀璨的阳光才能照进生活,照亮自己,同时也会温暖他人。任何困难和障碍在当下都是艰巨的,可当我们跨过它再回头看时,却只是云淡风轻,留下的,是一串坚实的脚印。
有梦想,才能走得更远,有梦想,才能攀得更高。
最后再次感谢母校的邀请!感谢大家的聆听!
【清华毕业典礼致辞】
尊敬的钱院长、马云先生,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冯明,是今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代表博士毕业生发言,表达我们心中的激动与喜悦,感恩与留恋。
毕业的时刻是庆祝的时刻:我们欢聚在一起,为成长而庆祝,为收获知识而庆祝,为共同经历和见证的美好岁月而庆祝。毕业的时刻也是诉说感恩的时刻:感恩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感恩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感恩同窗的鼓励与陪伴。毕业的时刻还是离别和互道珍重的时刻:大学时光,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同学少年,同窗相伴。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一起奋斗成长,一起走过了青葱岁月和美丽年华。兄弟姐妹们,让我们一起祝愿青春不朽,友谊地久天长!
而今天,我最想说的是,毕业的时刻更是开始的时刻、出发的时刻,是踏上新征程的时刻。在英文里,毕业典礼对应的单词叫做“commencement”,本意就是出发、开始的意思。对我们博士生而言,这次出发集中地体现为实现由学生向青年研究者的转变。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转变呢?孔子说,需要三种美德:智、仁、勇。翻译成现代的话,我认为:“智”大概可以理解为科学精神,“仁”大概可以理解为人文情怀,而“勇”大概可以理解为直面问题的勇气。
早在开学典礼的时候,钱颖一院长就曾送给我们四个字——“科学精神”。他说,科学精神讲求求真务实,从事实和数据出发,而不是先入为主、想当然;科学精神讲求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而不人云亦云。科学精神将是我们未来从事经济研究和分析工作最有力的武器。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序言中曾特别倡导:读历史的人应当对本国历史饱含“温情与敬意”。我想,我们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或者研究的人,也应当对经济现实饱含一种温情与敬意。现实经济不是干巴巴的数字和模型,而是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可能是年轻的小夫妻淘宝开店攒钱买房的故事,也可能是身处北京的农民工给留守在贵州老家的小女儿寄钱交学费的故事;可能是中国工人远赴非洲修建铁路的故事,也可能是浙江商人到智利秘鲁边境集贸市场贩卖小商品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梦想,个人的梦想,家庭的梦想,国家和民族的梦想。这种感知故事和故事背后梦想的“人文情怀”将是我们学术研究和贡献社会的出发点。
同学们,120年前,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祖国的命运和国人的心情跌落到了历史低谷;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的百年抗争开始了。60年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如火如荼的热潮中,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通过;中华民族迈进了新的历史起点。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年。按照世界银行最新的购买力平价核算,到今年底,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而 “改革”,也再一次成为中国的关键词,时代再一次将我们置身于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我们无意于赋予数字太多神圣的意义,也不会被一两个点“赞”而盲目捧杀。但在重要的时刻回顾历史,能够让我们更加有位置感;在成绩面前的冷静反思,能够让我们更有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勇气。
毕业前夕,我在清华同学中做了一个小调研——“你认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调研结果显示,清华同学们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恶化,二是经济增长效率低下,三是收入分配不均,四诗平正义和道德感欠缺,五是创新与社会活力不足,六是周边外交和参与国际治理面临困境。这些问题或许为我们的前行明确了目标。
同学们,毕业的时刻,是开始和再出发的时刻。让我们恪守科学精神,秉承人文情怀,鼓起勇气,努力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的进步贡献新知。
谢谢大家。
【清华毕业典礼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师长,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很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来见证同学们生命中这个重要的时刻。首先请允许我作为师兄,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人生新的征程。
我一直都不擅长做计划或总结,不论是争分夺秒地努力进步,还是玩游戏到昏天黑地,都与计划总结没什么关系。在接到校友总会邀请的时候,我反复想:对于你们即将面对的事业选择和人生道路,我可以和大家分享些什么?
13年前的今天,我也和你们一样,刚刚结束在高性能所的研究生学业,准备进入搜狐工作。在更早的17年前,我就很幸运地以兼职学生的身份,登上互联网这条大船,门户、web2.0、移动互联网……经历了它的全程发展。到今天,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和时间做朋友。
我经常被人问一个问题:“你有痛苦的时候吗?”在他们看来,我的人生非常光鲜,公司做得很顺,而且在学校读书期间一直是学霸,初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到成都七中,高中是保送,大学是特招,研究生也是保送,兼职到搜狐工作,毕业后直接进入搜狐,一路没有做出更多的选择,所以有人说我经历上很漂亮。
然而我也有不顺的时候,经历过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先来说学渣的经历。我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每到新环境就会特别不适应,全面搞不定学业,需要很长时间去努力。初中我是第一名考到成都七中的,入学后第一个学期我考了第41名,我们班大概45个人,倒数第五;高一第一次化学模拟考试就不及格;大学第一学期考到第28名,倒数第四。另一个特点是,让我去做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完全是无感的。我偏科,数理化很好,但是政治、历史和英语是弱项。我记得中学会考前有七天半的时间来复习,我花了七天的时间去背政治,半天时间背历史,实在不知道怎么应对考试,到现在我还记得有一个题目叫“为什么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好?”那时对我来讲就是天书,直到大学才慢慢弄明白。
拿这个开头,是想告诉大家,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些需要努力去克服的“痛苦”时期,重要的是你如何应对它,是坚持还是放弃,决定了你的未来。今天大家正准备迈向社会,我想分享两段我毕业后的经历。
第一个故事是做搜狗这个产品,这在我人生中到现在还是最艰难的一段日子。2003年我刚研究生毕业,在搜狐从兼职转成全职,接到了老板的任务:“给你六个人头咱们把百度灭掉。”搜狐的搜索业务原来是用的百度的服务,但是搜索引擎当时是互联网的核心入口,无论如何也得抓住。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我技术很好就接了这个活。
我知道六个人不够,就跟老板说,我们能不能把每个人薪水降一半招十二个人,到清华招兼职的学生,变成一个新的起步。老板同意了。于是我在宿舍里挨家挨户地说服,在水木的BBS上发招人贴,在清华西门大设西瓜宴,2003年很多同学毕业,我还开着自己的捷达帮他们搬家。早期我招募的12个兼职员工,都是清华计算机系国家集训队的队员,是最精英的特种。
我们在办公室里搭了行军床,没日没夜没有周末,除了吃饭睡觉便胜作,每天只睡四小时,常常倒在办公室地板上就睡着了,一行行代码都是自己写的。十一个月后,我们的搜索引擎上线了,用不足别人二十分之一的人员和资源,做到了他们两三年才做到的事情。
然而搜索引擎我们一直没有什么市场,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发展的速度比百度慢,薪水很低,到了2006年品牌急剧滑落,士气涣散。
我后来想想,当时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说:“在破坏性技术刚刚出现时,率先进入这些新兴市场的企业将赢得巨大的回报,并建立起明显的先发优势。”百度起步是在2001年,2005年就已经上市,2003年那会已经如日中天,我们的起步落后得不是一星半点。
但是在2006年我们扳过来了,这个突破性的产品叫搜狗输入法。
有个叫马占凯的汽车机修工,他发现输入法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为华军、天空这些下载站有很多人会下载输入法,它是中国人必用的产品;此外输入法有痛点,总有词打不出来,当时他发现百度搜索引擎里面敲拼音的时候一回车,这个拼音显示出汉字或者要打的汉字,有意思,搜索引擎里能够发现输入法的词库。因此他给百度写了一封邮件,建议他们做输入法,连写了好几封都没下文,于是又给搜狗发了一封邮件。
我们的输入法一上线就让大家振奋,当时所有人用后都觉得好,我们还收到过锦旗,还有用户把自己的操作系统从Windows ME升到了Windows XP就为了用搜狗输入法。一个打字困难的人,变成了一个打字如飞的人,就好像一个哑巴能开口说话了,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理解那种感觉。
搜狐还把输入法放在首页进行重点推荐。但一年后,我们的市场份额只有2%。我们也傻了。为什么?因为当时的理念就是,产品好了你就有用户了,搜索市场份额一直上不去是因为用户觉得你产品不够好。然而当好产品也没有获得市场认可的时候,这是跟被雷劈一样震撼的一件事。所以我们开始反思,原来光有技术有产品是不够的,酒香也怕巷子深,今天网络条件好很多之后口碑传播依然还会有局限性,而当年信息流动速度很慢,更需要渠道和市场。
我们做了新的策略,开始借助外部渠道做推广,把输入法递到需要的用户手里,比如在华军、天空这些下载站做推广,比如和番茄花园进行合作。这就好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第二年我们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40%,2009年达到了70%。
我们经历了一年痛苦中的反思,才找到了成功的道路,这次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对渠道的理解,我们变得更强了,对产品也更懂了。
第二个故事是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遇到了新的困难。那时候,输入法的量已经很大,市场份额很高,但是搜索引擎还是没有起色。我们的输入法比同时期其他的输入法好很多,这样的产品如果没有找到直接到达用户的方式,都不会有用户。那么即便我们的搜索引擎比百度好很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何况当时我们确实还不如百度。
输入法份额到了40%的时候我忽然间懂了一个道理,这样做搜索引擎是没有前途的。PC时代,用户检索信息都是在浏览器里的,大家打开IE、首页hao123,或者其他的地方,都是百度的搜索框,不是搜狗的,怎么办?要做自己的浏览器!
我很兴奋,觉得找到了破冰的点。我像一个特别落魄的将军,一开始带6个人攻城,后来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但是我们损失惨重,没有打下来。“我们做浏览器,浏览器成功了,搜索就成功了,浏览器失败了,搜索就失败了。”这是等价命题。我跟老板讲了这个新的想法。他说,我们在旁边打井,这口井打成了,城就攻下来了,没有打成城就攻不下来,这个井就像一个巫术一样。他没有接受这样的想法,反问我:“IE有60%的市场份额,为什么微软的Bing没有成功?”,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都没有再负责搜索业务。这也可以理解,老板觉得你在伤害他的信心,如果我下面的员工玩巫术,我也会放弃。
但是我没有放弃,开始暗地里做浏览器,将团队放在输入法和视频产品那儿,特别艰苦。老板知道这件事吗?也知道。所以我觉得他很宽容,我想其他公司没有这样宽容的老板了。一年多后,2008年,我们上线了。坚持到2010年的时候,有一件事发生了,Google退出了中国,包括腾讯都觉得机会来了做了搜搜,但其实Google退了之后百度更是一家独大,用户还是不会用搜狗和搜搜。而我们的浏览器开始推量之后,搜狗搜索的量开始往上升,两年拿下了10%的份额。“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的三级火箭的模式,得到证明,而后在几年后又被另一家公司360证明了。
2010年,我们从搜狐分拆运营,搜狗开始有自己独立的团队,自己的市场、销售、行政、人力资源,变成了完整的公司,搜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价值得到了认可,本身的力量也得到了释放。
那个时间我做了很多的反思,什么环节做的不对,跟老板沟通有什么不对,我的战略构想有什么不对,想了如果没有一万遍也得有一千遍,我就挖自己不对的地方。我开始有一些思考,这个世界需要更好的一种相处的方式,以及思考面对行业的割据、面对百度这样垄断的位置,我们是否真的还有机会做大量的反思。
这种痛苦的经历其实是我最大的一个财富,到后来我主导了若干次的变革,包括将搜狗从一个部门变成公司,包括努力推动和腾讯的结盟,回头想其实蛮感谢这段日子。我发现自己的意志越来越强了,也越来越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借用乔布斯的话:“你要相信,你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的生命中串联起来。”你的痛苦是一幅良药,它真的能让你变得更加的强大:背后经历的委屈,会让你找到自己的差距,也才能成长;而你强劲的对手,能逼迫你飞速前进。
搜狗是经历很多困难的公司,但我们因此成长得很快。搜狗有一个特点是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超越大家的预期。今天搜狗的季收入已经从2010年的800万美元上升到超过1.5亿美元,输入法成为PC第一客户端,手机用户月活跃超过2.4亿,移动搜索服务5.6亿用户,并还在快速增长。一直以来的进步和突破,积累起来就是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这就是坚持的意义。
这也是我所说的“和时间做朋友”,它意味着坚持、找到自身价值,不断追求进步,从优秀走向卓越;意味着不怕犯错,去好奇和追寻世界运行的规律和本质;意味着坦然面对成长中的成功与失败,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我衷心祝你们在今后的人生中都能收获各自的精彩。
【清华毕业典礼致辞】
老师们,朋友们:
下午好!
非常荣幸受钱颖一院长的邀请,来参加今天的毕业典礼,向同学们表示祝贺!荣幸之余,我也诚惶诚恐,因为本人从事的是物理研究,并不懂经济管理,今天到底应该说些什么呢?后来我想,中国科大的很多毕业生,原本是物理、数学专业的,转行经济、金融后都很成功,这给了我不小的信心;而且,由于偶然的原因,我研究过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发现里面用到了类似分子布朗运动的Ito积分。当时我觉得这个模型很妙,大胆断言这一工作应该得诺贝尔奖,果不其然。既然自然科学与经济、金融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我又觉得自己的鉴赏力还不错,所以今天我大胆地来到这里,希望同大家交流和分享一下自己人生的感悟,谈一谈科学的价值。
说到科学的价值,我并不想介绍一些艰深的原理,告诉你某个定理、定律多么厉害。在我看来,科学的首要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在于它是赖以达到内心宁静的最可靠途径。为什么这么说?内心宁静的最大敌人,其实就是恐惧和忧虑。人为什么会感到恐惧、忧虑?皆源于未知,找不到自己的归宿。所以人始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追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我仍然记得,一个晚上我母亲带我到邻村去看电影,看完电影回来的路上,天特别黑。我很害怕,因为传说这条路上有鬼,会出来抓人。我母亲就给我讲,不用害怕,人死了会重新去投胎,哪怕万一被鬼给抓了,也没什么关系。我当时感到特别安慰,哦,原来是这样子,人是可以永生的!
其实,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对于宇宙起源、人类归宿等大问题,我们只能在宗教的范畴来解决。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希望搞清楚,为什么基督教会得到如此广泛的喜爱和接受,尤其在西方;我专门去读了《圣经》,并没有真正搞明白。后来,偶然看了一本书,美国作家房龙写的《圣经的故事》,我开始明白了。当时的社会分“奴隶”、“平民”和“贵族”等几个阶层,奴隶就是奴隶,平民就是平民,贵族就鼠族。于是,奴隶就以为因为自己是奴隶,永远不如贵族,被欺压是命中注定的。可是,《圣经》却告诉你:其实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贫贱富贵,黑人白人,我们都是兄弟,都是上帝的子民,宇宙万物和人类都是由上帝创造的!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事零零的,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有上帝在关怀着我们;而且,因为信奉上帝,人死后还可以进入天堂,你心里就会感到特别的平和安宁。正因为此,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深深地信仰宗教。但在他12岁那年,他的这种信仰突然中止了,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他很快明白《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不可能是真实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上个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终于从现实上而不仅仅是从精神上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在大概一百几十亿年前,由于量子涨落,一个“奇点”发生了,“炸”出了时间、空间和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最初宇宙中只有氢和氦两种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第一代恒星。恒星在核聚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碳、氧、铁等各种更重的元素;当核聚变的原料耗尽后,恒星由于抵抗不了引力而坍塌,发生剧烈的,这一过程中形成了重金属元素。有这些重元素才有了能够形成行星和生命的物质,最终在大约45亿年前形成了地球,又通过亿万年的进化才有了我们人类。所以在座诸位身上的每一个原子,都是来源于许多亿年前某颗恒星的。那么,大家是否觉得,宇宙演化出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已是殊为不易,而芸芸众生之中大家又能相遇,该是多么大的缘分!所以,爱护这个世界,珍惜你身边的人和事,这也是科学能够告诉我们的。
我们现在可以体会到,在宇宙面前,人类确实是非常的渺小;但人类又是伟大的,以人类脆弱的个体,居然还可以仰望星空,去窥探宇宙的奥秘。有人认为,科学的价值体现在现实世界,它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但对于精神的启示,就不如宗教了。但是我觉得并非如此。面对浩瀚的宇宙,人们自当心存敬畏;但人类又并非仅仅只能敬畏。在自然界的规律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你地位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寡而改变;而自然界的规律更是可以被理解和掌握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正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标志。这种自豪感,是宗教所不能给予的。所以,爱因斯坦在放弃了宗教的天堂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天堂”,他说:“在我们身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是一个永恒的谜。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通向这个天堂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那样舒坦和诱人,但它已经证明是可以信赖的。”
同样,大家终于能够明白,科学已经使人类登上了万物之灵的顶峰,所以人降生在这个世上,总要做点什么,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但又不能强求,自然的规律无法改变,再怎么强求,人类对于自然界而言仍然是渺小的。其实回想起来,我自己一路走来,确实是有意无意地在践行这样的原则。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父母的感情非常融洽。我至今仍然记得,一个夏天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旁,父亲给我释讲《聊斋》的故事,母亲在一旁倾听,一幅温馨的场景。在这种温馨的环境下,父母对我的要求也很宽容。我喜欢放学后把作业带到山上去写,父母也不会把我抓回家去。高中毕业后考大学,我记得当时有过犹豫,本来我是可以保送到一所著名大学学习经济管理的——我曾有机会成为大家的同行,当然这样的话就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被钱院长邀请来到这里了——但我又非常喜欢物理,在跟我父母亲散步的时候我说,我想报考物理专业,又怕学物理养不活家人。我父母说,没关系,我们都有退休工资,按照你自己的兴趣来就可以了。所以那时候我忽然发现,排除了功利的想法,抉择其实很简单,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好。
后来我到欧洲留学,接着又继续在欧洲搞合作研究。有一年春天,我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实验做完了,本该尽快赶到德国海德堡去筹建自己的实验室,可我很留恋在多瑙河边采摘荠菜的那一份惬意,担心到海德堡就再也采不了荠菜了,于是就在维也纳多待了一段时间。结果,在海德堡的实验计划被延后了,后续的一个重要实验被别人先做了出来。当时,我感到有些懊恼,尤其是后来我发现在海德堡的内卡河边其实也有荠菜。但是,我很快就释然了:工作是做不完的,这个实验未能如愿,下个实验再努力就是了,没有必要给自己施加那么大压力,相对悠闲一点,回到实验室的效率反而会更高。我非常喜欢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话: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科学研究其实正是如此,你费了大把力气,可能什么也发现不了;有的猜想可能一辈子都验证不了;也有可能像我刚刚讲的那样,努力了半天,结果被别人捷足先登了,但是探索和努力的过程本身,已经是科学带来的最大乐趣.我想说的是,从容不迫的环境,其实是更加重要的。现在中国的学生,真的很辛苦,但是辛苦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应该把求知变成了解难题、考高分,上好学校也不应该仅仅为了以后能够找一个好工作。这种外在的、功利的氛围,会让青少年变得越来越现实,难以静下心去钻研。
有一次,我到阿尔卑斯山脉的一个大峡谷去旅行,在当地乡村碰到一位80多岁、坐轮椅的老太太。她了解到我是从事量子隐形传态研究的时候,脱口而出:“我知道你的研究工作,我读过你们在《自然》上发表的论文,我尽力了,但是没看懂。”一个坐轮椅的老太太,可能生活都无法自理,但仍然保持着对科学的兴趣,这样一种文化氛围真是滋生大师、滋生深层次发现的极好土壤。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科学或教育的价值,其实早在将近100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已经告诉我们了。他说,为什么要上大学?他认为,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那么我们现在来看,其实科学正是达到不惑、不忧、不惧的最好方法。
以上我讲的是科学对于个人的价值。接下来,我想谈一谈科学对于社会的价值。大家也许会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就知道的。但我想说的是,科学对于社会的价值,可能更重要地是在观念的变革上。
大家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始于近代,大约是在16世纪。那么近代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为什么发展这么缓慢呢?虽然这涉及到多个因素,但观念的束缚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原因:面对自然界不敢甚至不愿去探究其背后的根源,反而认为一切都是上天的意志。近代以来的科学发现逐渐改变了这一切,尤其是1687年牛顿发表了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将一切力学规律都统一为一个简单的公式F=ma,再结合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忽然发现,原来神圣星辰的运行,居然都是可以计算的!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直接导致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变革,而英国在这次变革中成为了世界的头号强国。
后来到了19世纪,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效应等的基础上,麦克斯维尔在1864年建立了电动力学,将一切光、电、磁的现象都统一为一个方程组。至此,人们能够亲身体会到的绝大多数现象都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科学终于战胜了迷信,而随之而来的,是以电力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变革,德国和美国在这次变革中相继成为世界强国。
那么,经典物理学已经如此的成功了,是不是一切问题都可以解释了呢?其实经典物理学自身就蕴含着一个巨大的哲学困境,只要学习了高中物理就可以想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思考过。牛顿力学告诉我们,只要确定了粒子的初始状态,按照力学的方程一算,所有粒子未来的运动状态原则上都是可以精确预言的。那么,构成世界甚至人类本身的原子、分子,它们在未来的运动状态,是否也是早已预知的呢?一切事件,包括今天的典礼,都是在宇宙大时就已经确定好的吗?这种观念上的冲击显然是巨大的:原来就算科学已经如此发达,人们努力了半天,结果还是回到宿命论。所以当时就有几位科学家自杀了,说我不相信宿命,我今天就要自己决定一下命运。当然,后来的科学发现表明,其实他们完全没必要自杀,人一定拥有主观能动性,如同霍金所说:即使是相信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人,在过马路时也会左右看,以免被车撞到。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机械决定论?这还要归功于量子力学。在日常生活中,一只猫要么是“活”,要么是“死”,只能是这两种状态之一。而在在量子力学所描述的微观世界里,这只猫不仅可以处于“活”或“死”两种状态之一,还可以同时处于“活”和“死”的叠加状态。量子叠加告诉我们,一只猫到底是“活”还是“死”原理上无法预先得知,而是依赖于通过何种方式去观察它。更确切地说,量子客体的状态会被测量所影响,因此量子力学立即带来了一种革命性的观念:观测者的行为可以影响体系的演化!这种更加积极的观念,终于使人们意识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完全不同于经典物体,人们大可不必纠结于是否是决定论了;而对像电子这样的微观粒子规律的深入认识,最终催生了现代信息技术,导致了第三次产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抓住了机会成为了工业强国。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三次产业变革,我铭家都没有占到先机。我1996年在中国科大理论物理专业硕士毕业,在系统地学习了量子力学的理论之后,非常希望能够在实验上加以验证。但在当时,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基础比较薄弱,尤其在实验条件上相比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所以我选择了出国留学。
我在德国工作时,我家楼下有个卖菜的铺子,大概只有二十几个平米。平时,我们买菜做饭都很方便,但是有一天忽然发现那个店铺关了门,告示上写着店主去旅游度假三周。在中国,我们印象中的菜农,应该数着每天劳碌奔波的辛苦生活,但就是这样一个很普通的德国菜农,他每年却可以两次雷打不动去度假,我觉得这就是因为,在德国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已经真正地惠及大众了。所以我就想着,一定要把科学技术搞好,有一天能让我铭家的所有劳动者,也过上这样的生活。
很幸运,我回国开展工作时,正赶上了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工作的推进,国家对量子信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有较大强度的支持;我们也不负所托,终于在量子通信领域实现了国际领先。最近大家也一定很关注,美国在限制对我国的芯片出口,影响很大。回过头来看我们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做到领先,是因为在整个领域起步的阶段、暂时还看不到实用价值的阶段,我们就赶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一步步积累下来,到今天量子通信已经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如果别人再想要限制我们,就很难了。
但是,我们也决不可以一直乐观下去。美国作为当今最发达的科技强国,有一套非常完备的促进创新的体制,尤其是经济金融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就拿我们这个领域来说,企业的参与程度其实也非常高。像谷歌、IBM、微软、Intel这些巨头,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量子计算研发。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实现还比较遥远,我估计也许需要20到30年。这样一来,我国的金融界和企业界对量子计算的热情,就大不如美国。我国现在的形势其实是很严峻的,因为在西方,资本一旦介入前沿研究,对创新活力的释放要远远超过我们这样主要依靠国家经费支持的模式。几年前,我打算将一位在美国留学的校友引进回来,开展超导量子计算的研发。本来一切都谈妥了,到了最后时刻他接到了谷歌的录用通知,年薪是我们能为他提供薪水的近7倍。所以在这里我特别呼吁,在座的诸位,今后都有可能成为国家经济金融领域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抑或是成功的商界精英;虽然大家并不直接从事科学研究,但通过经济金融的手段对科学进行支持,特别是对基础科学,于国于民都将是长期的福祉。
2018清华美院硕士生毕业展 篇5
作为名牌院校的清华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校友众多,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就业自然就没有问题。2014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2%。
目前国家把“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列为中长期计划的16大专项之一,就业前景必将水涨船高,清华环境学院的学术水平无疑是全国最好的,拥有3位院士。环境学院的出国也非常好,今年就有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4)、UIUC(7)、普渡、哥伦比亚大学(2)、杜克大学、华盛顿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等等,在全国几乎是垄断优势。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考研难度,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就业,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学费,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考研辅导,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清华大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清华大学考研机构!
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清华大学2015年环境学院研究生共招收13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少的,从这方面来说清华环境学院考研还是有难度的。但是专业课815化学复习较为容易,考试题目难度不大。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815化学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化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跨考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各招收专业介绍
2015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计划招收13人。学术型学费总额为1.6万元,学制2年。有以下三个学术型专业招生: 081400土木工程
01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02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03城市垃圾处理处置工程 082700核科学与技术
01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工程 02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03核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以上两个专业考试科目是一样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5化学
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 01环境科学 02环境工程 03环境生态学 04环境规划与管理 其考试科目如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5化学 或 816环境微生物学 或817环境系统与管理
三、清华大学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清华大学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清华大学考研,您直接问一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考研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清华大学考研,更谈不上有清华大学的考研辅导资料、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清华大学考研辅导非常权威,基本是考清华大学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尤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五道口金融学院,50%以上的学员都来自凯程教育的辅导。凯程有系统的辅导讲义和应试题库与解析,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深入的理解,在清华大学有深厚的人脉,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
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各专业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清华大学没有指定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815化学参考书:
《现代化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忠鲠著 《大学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傅献彩著 816环境微生物学
《水处理生物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顾夏声等著 《微生物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德庆著 《环境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家玲等著 817环境系统与管理
《环境规划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怀城等著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中著 《环境系统分析教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程 声通著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 曾思育著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五、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报考专业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的工学硕士考生,达到如下要求者,可参加工学硕士复试:总分不低于350分,政治不低于50分,外语不低于50分,业务课均不低于80分。根据初试和复试的加权总成绩和录取名额,择优录取为工学硕士生。未被录取为工学硕士生的考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可申请参加工程硕士复试。
报考专业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的工学硕士考生,达到如下要求者,在自愿的前提下,可参加且只能参加工程硕士复试:总分不低于
328分,政治不低于50分,外语不低于50分,业务课均不低于80分。清华环境学院考研复试根据初试和复试的加权总成绩和录取名额,择优录取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
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六、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考研815化学复习建议 很多同学对于815化学不清楚怎么复习,在这里凯程老师系统介绍一下如何高效率复习,凯程老师辅导学生815化学的复习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方法如下: 基础阶段:
一般考生在复习之前都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因此建议在复习之前就对真题进行统计分析。在初步分析了真题之后,进行教材的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2018清华美院硕士生毕业展】推荐阅读:
清华美院毕业展论文08-21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06-10
2018清华大学法理学考研经验09-26
2019届清华毕业典礼致辞07-06
清华校长给毕业生的励志语10-15
博士毕业生在清华2019届毕业典礼上致辞10-12
清华校长送给毕业生的五句话05-21
2018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07-27
九大美院历年考题题目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