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

2024-06-10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共9篇)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 篇1

――梦想让我成功

4月1号,西方的愚人节,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网站上公布了法律硕士的录取名单,发现自己的名字在上边,心中激动万分,幸福的感觉无以用言语表达。我等待这一刻等的太久了,为了这一刻,我付出的太多了,回想起自己的考研之路,各种滋味涌上心头,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概况

我现在就读的本科院校非985,非211,是一所很普通很普通的学校,虽然学校一直对外宣传说是本省最好的大学,但明白人都知道,本省的高等教育发展极为畸形,唯一的一所211学校还坐落在其他的省市。我本科读的是政治学与行政学,相信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这个专业,我也是进入大学之后才知道的,被调剂的,很无奈。大学生活和大家过的几乎一样,除了学习,违法的事情,别的什么都做。平时喜欢上mop,深得mop精神。家庭状况也很一般,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家里还有一个上三本学舞蹈的弟弟。这次考研的初试分数为,政治73,英语61,专业一124,专业二125,总分383。应届。

二、战略篇

当初选择考研的目的有三个:1、感觉自己当年高考失利,想圆自己一个名校梦;2、大学本科阶段光忙着玩了,什么也没学会,想真正的学点东西;3、证明给别人看,我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其中第一个目的最为强烈。于是我就想考个名校,要很出名的那种,当初选择了三所学校:复旦大学的政治学,北京大学的政治学,吉林大学的政治学。这是大三上学期的事情了,当时心血来潮,去图书馆借了好多关于政治学方面的书籍来看,但后来我慢慢认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学习政治学,对那些东西根本不感兴趣,于是我放弃了,决定不考政治学了。

这时候,宿舍里有两个哥们说他们要考法硕,我一听是法律我就烦,似乎是思维定势,当时就感觉法律就是背诵的东西,很枯燥。后来他们俩每天晚上在宿舍里谈论法律的问题,然后我发现,法律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而是特别有趣,特别生活化,而且每个人心中都有那种维护世界公平和正义的念头,慢慢的,我就对法律产生了兴趣,我也想当法官,维护世界的正义。然后上网查询相关的内容,发现法律硕士这个专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之久,发展的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而且,它是联考,就是说全国就一张卷子,还在同一个地方阅卷,我感觉这比较公平,不像其他的专业一样,需要找导师之类的,麻烦而且还可能会出现猫腻。此外,考研用书,资料,都已经系统化,全国各地都能买到,而且都是同一本,所以能省下不少时间。

法律硕士考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而且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起点上,很公平。选定了专业,我忽然感觉自己有信心了,只要自己肯努力,我相信,我一定能考上自己梦想的学校。北大,清华是无数学子梦想的地方,我心中一激动,我也要考进去。我建议大家,在考研之前,好好的想想自己为什么考研,是为了弄个研究生学历,还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还是为了圆自己曾经的梦。我尊敬一切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想我这样,纯粹就是为了进入名校的人,可以不择一切手段,我承认,我要是考其他的专业,我可能一辈子都进入不了清华的大门,也可以这样说,我考的不是法硕,是清华。在这个研究生多的过分的社会,没有人注意你的研究生身份,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注意你是清华的学子。

想进名校,需要客观的评价一下自己。今年班里五个考法硕的,全部考上,有我,我宿舍那俩哥们一个南开,一个中国人民公安,另外两个是西南政法,中南财经政法。既然选择考研,那么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要考上,仅此而已。

结果说明手段的正确性――马基雅维里。

三、心理篇

既然选择了考研,那么就要坚定的走下去。有些人可以轻轻松松的看两个月的书就可以考上,但对多数人来说,考研应是个漫长的过程,从2月22日起,到1月10日,漫长的日子充满了煎熬。考研的人应该要学会孤独,学会忍耐,直到化蝶的那一刻。给大家推荐几首歌,一首是杨培安的《我相信》,每次我坚持不下去,想懈怠的.时候我就会听,听完之后,我会全身充满力量;一首是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每次我畏惧感觉就凭自己的实力,肯定考不上清华的时候,我就会听听,听得人热泪盈眶,勾起了心中的回忆,考不上清华,我会遗憾终身,我要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终极杀手是刘欢的《从头再来》,其中有一句歌词肯定能打动每一个人,“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听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自己的父母,我要让父母为我骄傲一次。这些都是励志的歌曲,听这些歌能给人带来前进的勇气。

考研的一般心理状态是这样的:

1、懵懂阶段,刚接触考研什么都不懂,这段时间可以上网看看,上上论坛,和他人交流一下。

2、冲动阶段,这段时间个人的信心十足,会感觉自己很厉害,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这是因为你对考研有了大致的了解,感觉考研也挺简单的,这段日子,你要充分利用你的自信心,抓紧看那些比较难的科目,凭借精神的力量学会。

3、磨难阶段,你会发现每天都过着重复的生活,书也看了几遍了,天气也慢慢变热,心里也很烦躁,身体经过3个月的学习时间也有些累,在七月份左右的时候,这种感觉会出现一个小高潮。暑期是很难熬的,两个月的时间,天热,人困,静不下心来。

4、忙碌阶段,暑期过完,这时候每个学校的招生简章都出了,考研要开始报名了。对法硕的考生来讲,由于要报志愿,会面临很多选择,到底是报哪个学校,这时候,除了一些意志特别坚定的人,大部分人都会陷入痛苦的抉择中,到底要考哪个学校,这是个问题,有时候,没的选择要比有的选择更好。

5、冲刺阶段,一切都忙完了,到十月份了,这时候,你会出现一阵短暂的恐慌,忽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了,英语感觉没底,政治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专业课的主观题还不知道怎么作答。而且这一段时间更加浮躁,做对几道题就会信心大增,做错几道题心里就发慌。

四、生活篇

考研的生活问题要处理好,合理安排饮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考研是个体力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天10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慢慢的就把人的身体拖垮了。我的作息时间:早七点起床(当然,不可能那么准时,夏天六点半就起了,到冬天就七点半了),七点半准时坐在自习室里,来自习室的路上打一暖壶水,大约七点半左右的时间开始学习,我上午保证3个半到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中间休息两到三次不等。11点半去吃饭,吃饭后回宿舍睡觉(有段时间学别人在自习室里睡,感觉不佳),睡到一点半左右,不到两点我能准时坐到自习室里,学到下午五点半左右,吃饭,溜达一圈,六点左右再次进入自习室,一直到晚上十点半,打壶水,回宿舍,跑步跑到11点多,回来洗洗就躺下了,因为我们宿舍六个人,五个人都考研,所以比较安静,我们都喜欢窝谈,12点之前没睡过,在大家的窝谈中,收获不少东西。对了,我们也有专业课,有课的时候我就去上课,怕挂科。

考研期间本人饭量大增,奇馋无比,因此考研下来,胖了将近20斤。备考期间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最好在自己的食堂吃,现在一般学校的食堂还是应该不错的吧,不像网上说的那样,而且重要的是卫生,在食堂吃也省时间。平时里要多喝水,我一天几乎能喝一壶水,我买来各种花茶,有苦丁,黄山贡菊,红梅,荷叶,等等。反对喝咖啡,太刺激人了,中午喝晚上都睡不着。

考研到最后,很多人都神经衰弱,晚上怎么的都睡不着,满脑子过电影,所以晚上睡觉之前锻炼一下,让自己身体放松一下,反对吃安定之类的。

把手机放在宿舍里,不要拿到自习室里,影响别人,也影响自己。减少一切社会联系,因为你的目标只有一个,考上研究生。买个手表看时间。每天都要过着重复的生活,还是那句话,要学会忍耐。有男女朋友的最好不要在一间自习室学习,两人分开,只在吃饭的时候见面。妥善处理宿舍关系,多一些包容,每天也见不到多少时间,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五、学习篇

1、英语

英语的重要性我就不谈了,我英语并不好,而且也像绝大多数人一样,对其深恶痛绝,牢骚归牢骚,既然人家已经设定了这个规则,你就要按着规则走。研究生考试是选拔性考试,不是像四六级考试那样是水平测验,就是说,你的成绩只要超过一部分与你竞争的人就可以了。所以要忍住痛苦去学习英语。我12月份的六级考试成绩是433分,09年6月的那次是495分,这就是我的英语水平,听说完全不懂。我知道自己的弱项是英语,所以我每天要花4到6个小时看英语。单词,真题,新概念三,新视野3、4必不可少。

单词我用的是李玉技的白皮,真题是张剑的黄皮。单词从09年2月22日到考研前一天,我没有一天不看的,每天都翻,我不记忆每个单词的拼写,只要见到它们我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可以。每天都要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不等,前三遍一定要细看,后来慢慢的加快。建议不要只背那些重点单词,要全面记忆,看到它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就ok。张剑的真题好的超乎我的想象,讲解到位,解题思路正确。真题的阅读,完形填空一定要读熟,每篇文章读不下10遍,真题也要做五遍以上。张剑真题08年的那篇大作文,堪称经典,就是“你一条腿”那篇,必须背住,经典的模版,适用于任何场合。新概念三和新视野三四,每篇文章也都读10遍以上。相信我,只要你这样做,英语60分以上不成问题。

2、政治

政治简单的出乎你的想象,我本科政治学与行政学和考研政治不是一回事,相反,我学的东西好多与考研的相悖,所以我们班的政治成绩都不是很高。红宝书一定要买的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 篇2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 尊重人权的公民意识, 早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普世价值, 并成为现代法治国家所遵循的基本规范。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法律关系日益繁复, 法律制度对国家、社会影响愈加深刻, 公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早就千万的合格法律人投身其中, 担当重任!自从踏入法学院的那一刻, 法科生就注定了将在未来国家建设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对于初入法学殿堂的一年级法科生而言, 首要任务便是培养起对法学的兴趣, 初步认识法学与各种社会现象的关联性, 并逐步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学法之路结合起来。这需要法科生通过从各种社会现象的感性认知中, 梳理、总结并提升为对法律现象的理性认知。

具体而言, 法科生在入门之初, 应该积极学习法律的基本分类和法学理论体系, 辩证看待社会上盛传读法学就是背诵法律条文, 或认为学法律就是分析案例, 解决民事纠纷等等一些片面理解甚至误解。并逐步认识到:法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学科体系, 经历了源远流长的历史变迁, 更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 它是一门古老、伟大而神圣的科学。

法科生还应明白, 法律条文仅仅只是法学理论在现实中的外在表现, 尚需细细品读闻名世界的《社会契约论》、《论法的精神》、《法哲学原理》、《法学阶梯》等经典名著来汲取优秀的法学思想,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形成独特的法律思维, 从匪夷所思的疑难案件中理解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此外, 法科生还要积极参加法律实践, 练就法律人关注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的敏锐, 将在课堂上吸收的理论养分, 培养的法律技能, 融会贯通于分析和处理各种复杂的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

二、公平正义:法律人永不言弃的价值追求

四年的法学本科教育, 是将一个普通的法科生培养成为一名具备优良法律素养的卓越法律人的系统工程。法律人区别于非法律人的根本标志并非其研修或精通法律的程度, 而在于其是否从感性上而且从理性上知悉并信仰法的价值, 在实务中遵循并捍卫法的价值。尽管古往今来的法学家们就何谓法的价值提出过许多见仁见智的观点, 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 各学派都普遍承认, 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 维护个人的自由尊严, 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是法的核心价值。法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日后成为国家栋梁的法科生秉承这一崇高的价值理念, 成为自觉捍卫法律价值的卓越法律人。

环顾我们所置身的社会,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不仅存在法的价值冲突, 也存在法的价值扭曲等现实。即便是在法治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 也存在严重的劳资对立、贫富分化、种族歧视、环境污染、金融欺诈等诸多背离法的价值目标的社会现象。当我们用法律人独特的思维视角, 从法律的维度来观察当今中国普遍存在机会不平等、社会不公正、分配不公平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实它们都是对法的价值的一种背离, 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性障碍。作为法科学生, 未来的法律人, 自然不应对上述问题漠然视之。如果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做一个简单的是非判断, 或仅运用经济学中诸如博弈、交易、成本、效率等概念作为工具分析, 更甚者像普通民众那样做出一些民粹式的宣泄, 这样的法科生恐难在今后成就法律人的卓越品质。法科生理应从法的价值这一深层内涵着眼, 以法律人理性而辩证的视角, 从制度层面检视并分析这些问题的表征及本质, 努力探寻医治这些社会问题的法律良方, 并在个案解决中伸出自己正义的法律援手。这也是我们法学本科教育所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

柏拉图所构建的理想国就将“正义、智慧、勇敢、机智”一起形成了理想国家的四种美德。资本主义体制在西方的建立,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试图建立一个人人生而平等、财富分配公平、社会充满正义, 从而完全摒弃封建社会不平等制度的一种理想社会。美国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写道:“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作为当代法科生, 更应清楚地认识到公平正义是人类普遍追求的崇高价值。所以, 法科生向法律人跃进和升华的标志就是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 树立起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观。追求公平正义, 不仅是法的理想和法的首要价值, 是法科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更是法学院需要永恒传承的使命和法律人应当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和值得献身的事业。

三、人才培养:法学院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使命

培养什么样的法律人?这是一个值得全中国法学院校都深思的命题。法治社会良性的发展, 离不开良性的法律规则, 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人支撑, 而培养法律人的重担责无旁贷地压在了高校法学院的肩头。

在中国, 法学是一门后中学的理论性与应用性极强的高级专业知识系统, 对几乎毫无法学知识背景和法律实践经验的法科初学学生而言, 学好法学并非易事。为了实现让每一位法科生都顺利成长为一名卓越法律人的培养目标, 除引导法科生在本科四年光阴里, 刻苦学习, 遵纪守法, 加强个人修养, 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外, 更要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会创造性思维, 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分析的应用性本领。为此, 法学院应当制定一份符合法学本科教育和精英人才培养的“法律人专属菜单”。

依笔者理解, 这份“菜单”的设计, 理应围绕法科生应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 完善的知识结构, 缜密的思维能力, 深厚的人文素养以及娴熟的实务能力等必备元素来展开设计。具体来说,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应不可或缺。

(一) 注重掌握系统的法学知识

法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有其自身的规律、结构和体系。法科生的基本任务就是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好各门课程, 不可偏废。法律从创制到操作进而到实现的全过程, 都离不开人的影响, 如果培养的人才对法律学问的掌握不够到位或有欠缺, 那么法的操作过程定会出现法律人身为“社会医生”却因功底不扎实而草菅人命的情形。所以,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 法学院对于系统法学理论知识的基础教学工作始终不可松懈。

(二) 培养法科生的健全人格与道德素养

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 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 只有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操守的法律人, 才不致因精通法律而危害社会。也只有这样的卓越法律人才有资格、有能力承担起公正执 (司) 法的重任, 才能对未来中国的法律有所担当。这就决定了法科生的素质教育, 除应符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般要求外, 还应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公平正义的理念, 崇尚和献身法治的精神, 清正廉洁的职业道德, 忠于法律和维护法律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成为法学院为法科生专的必修课程。

(三) 注重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与引导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法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 也是法律人的重要培养途径。为此, 要求对法科生通过实践性课程来进行系统、科学和严格的职业训练, 使他们在掌握丰富法律知识的同时, 还掌握法律的实践技能与操作技巧, 并且能够娴熟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法学院应注重实践性课程的设置, 同时积极引导法科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法务实践。

(四) 提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法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社会科学, 作为法科生, 不仅要学好专业, 还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对社会秩序、社会关系造成影响的重大事件, 应当学会用法律人的眼光去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所以, 对法科生进行专门的法律逻辑思维和推理方面的技能教育必不可少。要让法科生明白, 法律的制定不是统治者的恣意妄为, 而是人们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而通过理性思维的成果。法科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是法律实务工作, 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 具体的法务工作不可以天马行空, 一切都离不开逻辑推理。

(五) 提高人文素养和外语水平

在越来越繁复的社会态势下, 针对法科生开展多样化的人文素质教育早已势在必行。这里的人文素质主要包括:能够关切人类生活的重大问题并具有通识的能力;对本国文化与历史传统具有一定的了解的知识储备;结合本国的风土人情正确推断出法律的主旨和立法本意;对外国文化价值能够适度尊重和宽容态度等。此外,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法律制度、法学理论、法学教育已出现相互交融的趋势。这一背景下的法科生外语水平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能否可以从国外原著中吸取知识的营养, 也关系到未来的职业生涯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六) 培养和铸就法科生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超强素质

作为一个从事法律职业的人, 他必须具备对偶发事件和风险的处置应对能力。这样, 他才能勇于面对挫折和压力, 勇挑法治的重担。现实生活中的法律不仅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而且还要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社会在车水马龙中前行, 法律人在瞬息万变中历练。为此, 应当增开例如经济学、法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学科交叉背景下认真思考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冷静素质。

参考文献

[1]孙晓楼著:《法律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M]1997年版;

[2]洪浩著:《法治理想与精英教育——中外法学教育制度比较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M]2005年版;

[3]贺卫方著:《运送正义的方式》, 上海三联书店[M]2002年版;

[4]李永红、俞锋、陈一琳著:《论法律实践教学》, 中央文献出版社[M]2009年版;

[5]李永红主编:《法理学》, 厦门大学出版社[M]2009年版;

[6]何美欢著:《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 《清华法学》[J]2006年第9辑;

[7]韩赤风著:《当代德国法学教育及其启示》, 《比较法研究》[J]2004年第1期;

[8]文相辅著:《文化素质教育应确立全人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研究》[J]2002年第1期;

[9]叶澜:《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 《教育研究》[J]1989年第8期;

从硕士生说到整合法律教育 篇3

我发表暂停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公开声明后,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不少评论者各抒己见,提出了或赞成或商榷的各种不同看法。著名评论家、现任教于美国萨福克大学的薛涌先生发表题为“贺卫方若在美国招生”的文章,把美国法学院的硕士学位招生与中国的实践比较,认为美国的硕士没有如此受到关注,而且说硕士生招生考试博而不专 “很难说触及了问题的实质”,他称美国法学院录取学生,“大多数根本不是法学专业出身”,因此法学院招收硕士生应当注重宽阔的知识修养。

薛先生能够在这里介绍美国的做法,给我们以邻壁之光,借鉴之镜,是很值得欣慰的。只是他也许忽略了这两个国家之间在法学硕士乃至整个法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模式上的巨大差异,此硕士非彼硕士也。简单地说,我们的法学硕士是一种学术导向的学位,而美国法学院的法学硕士(LL.M.,被学生戏称做“老流氓”的)却是一种实务导向的学位,晚近以来更成为越来越多地面向外国学生的法学学位。导向不同,就很自然地带来学制上的不同:我们的硕士学位要通过三年的修习才能获得(北大从去年开始将法学硕士减为两年),而美国的则只有一年。第三个差别在于是否分专业、设导师,一年制实务导向的学位的确是没有多大必要安排导师,选修几门课,成绩合格,大致上就可以拿到学位了。但是,中国的法学硕士因为是学术导向,导师按专业指导,毕业论文需要显示很大的专业和学术倾向就顺理成章了。

与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硕士学位“含金量”明显要高些。这种差异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结构的原因。1970年代末恢复研究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时,硕士研究生的定位具有很大的学术偏向。按照当时的官方文件,“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招收硕士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的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年鉴》[1949-1981],页630)1978全国录取研究生10,708名,后来连续三年由于生源不足而未完成招生计划,到1982年,才上升至万人有余(同前书,页629)。法学方面,直到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就设置法律专业硕士(注意:并非法学硕士)提出的意见中还告诉我们,“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只能培养出约300名法学硕士,供需的差距显然巨大。”(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实践与探索》,页11)这样的招生规模,跟当时高等院校急需人才的情况相对照,形成了研究生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所当然的学术特质。

不消说,现在的情况真正是今非昔比了,我看到网上一则消息,单人民大学一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就将达到2,900人,全国数量恐怕要超过30万了。在校生已达百万之众的硕士生已经令人惊叹硕士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正在经历“大跃进”。一方面,大学教师紧缺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另一方面,博士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种双重挤压必然导致硕士学位的贬值。于是就有了缩短学制、“宽口径”、淡化专业等等举措。

但是,问题在于,所有这些“成就”是在一种相当混乱的状况下出现的,其间不同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种类之间根本就没有合理的论证和整合。以法学为例,在有了实务指向的法律硕士之后,我们是否还要如此大规模地扩张法学硕士的招生数量?如果两者之间在培养目标上已经无甚差异,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这样的叠床架屋、花开两枝?还有,不同院校之间在法学硕士的培养模式方面是否应该有所差异?

整体缺乏整合导致了法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混乱局面,长此以往,这种混乱不仅会降低法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品质,而且也将对法律职业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带来持久的创伤。现在,已经到了法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 篇4

一、复试安排

1.时间:2011年3月28日,上午面试[8:30开始]; 2.具体考试安排请于资格审查当天向学院查询。

注:申请调剂对象:

校内:

从报考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各专业(本科为法学专业)并且成绩达到总分345以上(含345分)、外语和政治各55分以上(含55分)、专业各90分以上(含90分)的考生中进行调剂。

校外:

(1)原报考范围:法学【0301】(不含法律硕士【035101】);法律硕士(法学)【035102】

(2)凡参加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本科为法学专业)统一入学考试且成绩达到总分345以上(含345分)外语和政治各55分以上(含55分)、专业各90分以上(含90分);(3)原则上是国家“985”或“211”、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或五所专门政法院校(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主。我院将在复试前电话通知符合条件的考生参加复试。

二、资格审查安排

1.时间:2011年3月27日,下午15:00-14:30。2.地点:厦门大学法学院二楼202室 3.需携带材料:

(1)填写完整并密封完好的《厦门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政治表现情况审查表》(该表的空表可在厦门大学招生办网页下载区:http://zsb.xmu.edu.cn下载);(2)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携学生证)及复印件;(3)大学期间成绩单(加盖教务部门或档案单位红色或蓝色公章);(4)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5)准考证(遗失者可免交);(6)一张近期1寸免冠彩照,用于体检;(7)考生自述(主要包括考生本人的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研究计划等方面内容);(8)体检表(可在复试后补交);(8)研究生入学初试成绩单。除上述材料之外,如果您是以大专学历报考的同等学力考生,还必须提交的材料:(9)大专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6门以上本科专业课课程成绩证明的原件和英语四级等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10)厦门大学2011年专业学位(双证)硕士研究生自愿调剂申请表及承诺书。

注:政审表一般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填写、签字并盖章;若考生档案由工作单位寄挂在人才市场,则由考生工作单位填写、签字并盖章。

注意: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得参加复试!

三、复试及录取办法

根据教育部和校招生办的精神,对2011法学硕士调剂到法律硕士(法学)招生复试及录取采取以下办法: 1.差额复试(生源不足的除外)。

2.复试记分与录取。按照考生复试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复试成绩不及格(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政审不合格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四、其他事项

根据省物价局闽价【2002】费179号文件精神,参加复试的考生每人需交复试费30元(资格审查时向院系办公室缴交)。

体检:体检须知请登陆厦门大学招生办网站查询(需携带近期1寸照片1张)。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 篇5

—专访中弘信法律咨询事务所主任李选辉

[导读] 前中国著名职业打假人、香港《华新报社》记者,国际华人记者协会干事。现任中弘信法律咨询事务所主任、CEO李选辉说:以前是净化消费环境的一只“啄木鸟”,现在更要发扬中弘信“啄木鸟”的团队精神,相对以往会更加专业化、团队化、公益化。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成为中弘信法律咨询事务所的非盈利公益研究项目。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为委托人提供有黄金价值的维权策略方案将是中弘信法律咨询事务所的工作重心,也是重中之重。但单从法律的一般启动程序化解社化纠纷矛盾,有些缓慢、滞后。一个优秀的法律团队不是接到委托后,立案、开庭走个过程,更重要的是是否在法律范围内,以最快的时间化解社会矛盾,最大的争取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中弘信法律咨询事务所将在提供服务上创新法律思微模式,使事务所中弘信品牌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最具竟争力的法律咨询服务第一品牌……

曾经的维权斗士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自己10年前的时候,在做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在享受着无忧无虑的青春。而李选辉先生,在他10年前,从陕西老家来到深圳就走上了一条艰辛且注定会备受争议的“职业打假人”之路。

李选辉从事打假是继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先生之后的5年。从事打假事业以来,李选辉几度至江西、广西、天津、陕西、河北等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时至今日,虽然创办了事务所,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对假冒伪劣商品的讨伐。2000年6月25日,李选辉在深圳某大商场购买了一盒消准字号的“脚癣王膏”产品,经向陕西省卫生部门核实该产品批准文号早已过期,依据《消法》第49条,向商场提出了赔偿的要求。两天后成功索赔,受到鼓舞的他在深圳搅起一场场打击假冒药品风暴……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9年打假,李选辉累计向药监局、卫生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投诉、举报假冒药品、商品千余种。通过法院起诉数百家企业销售假冒药品及商品。

李选辉告诉记者,2000年至2009年打假期间,特别是在2000年至2006年间,一些药品超市、连锁店,竟然公开、大量销售假药及假冒药品,从补肾类药品到风湿骨痛类药品、妇科类药品、泌尿系统类药品等,一些正规的药房柜台上明目张胆的陈列十几种假药,有的国药准字药品批准文号竟然是7位数。不得不让他触目惊心,就连某金字招牌的全国型药房,也在销售三无药品(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造假、企业名称造假、药品名称造假),自已简直都无法相信,但的确是事实。“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一般是全部买完,有多少买多少,然后投诉、举报起诉至法院或是向公安机关报案。”李选辉告诉记者。

初期打假,李选辉很少抛头露面,但在业界,特别是药品市场行业,医药商企、职业打假人都知道李选辉这个打击假药重量级人物,部分缺少自信的医企连锁店,看到李选辉来买药品,竟然“拒卖”,究其原因,店家竟称该货已被预订。不能取得证据,李选辉便向职能部门电话举报,告诉查处部门相关涉嫌售假药房的详细地址,以便职能部门能讯速、准确打击……。

中国著名职业打假人 专吃“害虫”的“啄木鸟”

随着打假打击对象的逐渐的升级,李选辉的打假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从打击假冒药品到反欺诈、误导消费者商品,对象从小企业到大企业的不断升级,引来了诸多媒体的关注。渐露头角,被 “媒体一度称之为“ 中国著名职业打假人、维权斗士” 专吃“害虫”的“啄木鸟”。

2007年7月李选辉讨伐起诉田七牙膏宣传功效误导消费者索赔4.9元,8月11日开庭,南方都市报做了采访报道。报道称《民间打假者诉“田七” 称牙膏宣传功效误导消费者》,2007年10月5日腾讯新闻、南国早报报道《中国3000“职业打假人”:倾家荡产"悄悄吃害虫“》,搜狐新闻、《晶报》2008年10月18日报道李选辉起诉六必治牙膏涉嫌虚假宣传案报道称《六必治牙膏被指虚假宣传 沃尔玛未尽到审查义务》……同年,李选辉与中国著名通讯维权人士、震惊全国的“操”字上诉案陈书伟先生、中国房地产打职著名人士孙安民先生及广州著名职业打假人士徐大江先生在广西掀起一股打假旋风,席卷广西各个市场流通领域。其正能量事迹先后被《南国早报》、《法治快报》、《健报》、《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南宁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追踪采访报道,随后,李选辉打假报道响彻中国大江南北,被媒体称之为中国著名职业打假人,被《南宁日报》誉之为专吃“害虫”的“啄木鸟”……

联合利华鸡精案

2007年8月20日,李选辉代理徐大江起诉南宁柏联百盛商业有限公司产品责任纠纷案业经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判决获胜,法官的公正审理,代理人李选辉的专业精神及恪尽职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案虽然标的小,仅3元,但在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里程碑史上有着极具重要的意义。

鉴于该案的典型性与代表性,联合利华鸡精案于2009年10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被选入由【国家法官学院案例编辑部】编撰的《百姓维权实用案例丛书》做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精典案例选编列入其中。该案主要涉及因对消费者做引人误解的宣传及经营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要求引发纠纷的案件。联合利华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家乐牌新一品鲜鸡精,1元/包,原告在购买产品时看到了商品包装上印制的“本品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本产品按中国鸡精行业标准生产、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专家推崇之品牌”后决定购买。购买后原告在查询国家相关官方网站得知:ISO是世界上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之一。ISO9001:2000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产品上标示ISO9001是表示生产厂家已经通过了ISO9001:2000管理体系认证。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的质量管理是被人认可的,并非是产品通过质量认证的标示。而被告在商品包装的一面上印制以上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被告所销售的产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已构成了事实上的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退货款3元并依法增加赔偿3元,合计6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该案一审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支持了消费者的诉讼请求,被告在上诉期间未提起上诉。

担任调查顾问

20008年6月李选辉转型,创办深圳西北狼企业顾问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专为企业打假、调查收集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证据,坐阵指挥专项侵犯知识产权案,协力企业与工商、质监、公安等职能部门打击涉及侵权的造假企业。公司创立初期就接受了中粮集团及橡果国际关于打假维权的委托,根据委托人提供的线索,公司调查员调查发现深圳罗湖某小区大量批售涉及中粮集团旗下品牌“长城”干红葡萄酒商标侵权,落实造假窝点后,随即协同工商、公安一举捣毁该批售侵权商标窝点,涉案商品足足装了四大卡车,最终商标侵权案被破获。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委托人好评。

致力帮更多的人

多年来李选辉的打假足迹也在不断地延伸,在国内打假界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响。多年前,李选辉就已经践行曾给自己定了一个长远的目标:攻读法律,争取拿到律师资质,以律师身份将反欺诈维权事业进行到底。早些年他已经做到了,通过努力,他已顺利获得中山大学法律本科文凭并获得了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的研究生学历。如今,他依靠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中弘信法律咨询事务所。主要从事法律相关盈利业务与非盈利性公益项目。专业、专注于法律风险预防管控,忠诚为公民个人在投资、消费、权益保障综合领域与企业设立、运营、债务回收、投融资、法律事务及综合领域保驾护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十多年的法律维权生涯及社会实践给李选辉积累了丰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处理案件的新型策略。他不仅长期进行法律实务,而且也长期对法律理论进行研究,在消费者权益保障的理论研究过程中,间接推动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政务公开、行政效能的立法和司法解释的修改与制定。

今非昔比,李选辉不再是10多年前仅有一腔热血的青年,今天的他,更知道怎么样运用自己的专业、社会能力、身份去帮助更多的人。即使已经有了自己的事务所,他依然记得自己是当初那个想帮助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不让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李选辉。因此,中弘信法律咨询事务所一成立,他就设立了中弘信消费者权益保护(非盈利)项目研究中心,旨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对中国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用行动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创新法律思维模式

采访结束,前中国著名职业打假人、香港《华新报社》记者,国际华人记者协会干事,现为中弘信法律咨询事务所主任、首席合伙事务执行人(CEO)李选辉说:“以前是净化消费环境的一只“啄木鸟”,现在更加要发扬 中弘信“啄木鸟”的团队精神,相对以往我们会更加专业化、团队化、公益化、强化社会责任感。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成为中弘信法律咨询事务所的非盈利公益研究项目。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为委托人提供有黄金价值的维权策略方案将是中弘信法律咨询事务所的工作重心,也是重中之重。

但单从法律的一般启动程序化解社化纠纷矛盾,有些缓慢、滞后。一个优秀的法律团队不是接到委托后,立案、开庭走个过程,更重要的是是否在法律范围内,以最快的时间,合理合法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合理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李选辉说:“以后的工作当中,中弘信法律咨询事务所将在提供服务上创新法律思微模式,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重视化解政府与访民间的冲突矛盾、民商冲突矛盾及劳工与企业主间的冲突矛盾。为中国的法治事业的顺利推动做自愿、忠实的践行者,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最具竟争力的法律服务第一品牌,为民解忧。

匡扶正义,厚德载物

不忘初心,匡扶正义,厚德载物,天下为公,心系社会,心念国家,方得始终。就因为李选辉一直自己当初为什么而出发,所以今天的他在繁华的世界中,仍没有迷失自己当初的那颗赤子之心。希望每个法律界人士都能够像李选辉那样,不忘初心,匡扶正义,厚德载物,天下为公,心系社会,心念国家,为中国的法治事业贡献一已微薄之力,国泰民安。

链接:人物简介

李选辉,前中国著名职业打假人、香港华新报记者、干事,深圳西北狼企业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00年始投身于中国消费者反不正当竞争公益事业领域,被媒体一度荣为“中国著名打假人、维权斗士、净化消费环境的啄木鸟、悄悄吃害虫”。现为中弘信法律咨询事务所创始人、首席执行事务合伙人(CEO)、主任。中弘信(非盈利性)总项目研究中心发起人。著有《中国消费者保护论》、《餐饮食品生产企业刑事犯罪法律风险提示》等论文。

从道德法律化到法律道德化 篇6

(一)道德秩序向法律秩序转变的原因

其一,牺牲统一的道德观是社会进步的选择,多元社会观念的形成意味着传统观念逐渐瓦解、多元化道德观逐渐形成,即道德观念的分裂使得法律不得不产生。

其二,法律是伴随着道德分裂、人口流动和社会分层与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社会利益的不断分化,使得社会矛盾不断突出,此时如果不依靠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来调整社会秩序,社会则会在不断激化的矛盾中消失。

其三,法律的确定性,法律的可预测和引导的功能,使得生活在社会中人们获得了一种确定的秩序。在这种变迁中,旧的制度渐渐跟不上社会的需要,法律逐渐从中摆脱道德和人们的主观意识的束缚,而成为科学完备、逻辑清晰的确定化体系。

其四,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在不变的环境中,习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容易形成的,但个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存在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我意识的强化,个体挣脱了自己和群体联系的纽带,人们开始处于变化中,这种变化带来了不安定和自我防护,于是便需要法律这种更有效的保障来维护。

(二)道德法律化———道德秩序向法律秩序转化的方式

道德法律化的过程,不是对道德直接进行吸纳的,而是通过从道德到法理再到法律的转化。伦理具有强烈的主观性,需要将其体现的客观性提炼出来,转化为具有普遍性、确定性、可衡量的标准,且这些标准需要符合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并不是所有的道德伦理都能并都需要转化成法律的,道德秩序向法律秩序的转变不仅不意味着道德的瓦解和消失,反而更是道德形式不断多元化的表现。

现实中道德向法律的转变有着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两种方式。道德向法律直接转化一般表现在法律原则中,法律原则可以用来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同道德一样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都没有相关的处理后果,此时只要将合适的道德观念抽象成道德规则,然后转化成相应的法律原则即可;道德向法律的间接转化体现在造法者运用技术性手段将道德转化成各种法律规则及法律文本,即立法者在立法时受现实中存在的道德观念的影响,运用一些逻辑手段等,将道德观念进行统一和明确,最终以法律规则的形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道德的法律化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同时它也存在着缺陷和法律难题,但权衡利弊,从社会的发展来看,秩序是首要的,道德法律化的优点大于其缺点。

二、法律道德化

(一)法律道德化的可行性

法律秩序向道德秩序的转化能否可行,关键在于两个方面:其一,人性可否改变;其二,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外在环境是否可变。显而易见,第一点的改变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道德秩序的实现是有待于每个人自己的人性能力的发挥。第二点在法律道德化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可以将原先道德法律化的事情重新交回道德进行调整的,如性自由的选择,只要不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如今的法律是不再过多干涉的。

从法律的道德化到道德秩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是公民自我修养和法律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法律秩序向道德秩序的转变并不是一个制度的衰退,而是社会公众素质和道德不断提高的象征。

(二)法律道德化———从法治初始到法治成熟再到德治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关于法治的界定:“法治应包括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①法治的初始是大部分人基于对法律强制性手段的威慑力而遵守法律,且此时的法律可能与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存在差异;当一个社会具备良好的法律规范,并且社会中的绝大数人都是自觉遵守法律时,法治已达到成熟阶段;当一个社会普遍遵守法律的人不仅是认同法律规范的也是认同法律背后所阐释的道德观念时,这个社会便开始向德治进行转化了。由此可见,法治和德治是可以相结合,并相辅相成的。

三、结语

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目的都在于形成有效的社会秩序。从道德法律化到法律道德化的相互转化中,链接二者的重要枢纽即为正义。正义是法律所追求的根本目的,也是道德的一个基础。道德法律化的起点是正义,原因在于正义转化为法律,是实现法律的正义价值的需要;法律道德化是以道德的义务心态对待法律义务,这个过程如以正义为出发点,才能更好的实现。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道德秩序与法律秩序之间的关系。从历史上看,法律秩序的形成来自于道德的法律化,然而并非所有的道德都需要法律化,将道德法律化的途径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从动态上观察,道德与法律存在着相互转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将促使法律道德化,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将一些原本属于法律调整的道德问题重新交回道德进行调控,既能在发展中保证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也能维持社会应有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相互转化

参考文献

[1][英]哈特.法律、自由与道德[M].智振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美]庞德.法律与道德[M].陈林林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3]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J].法学评论,1998(2).

[4]胡旭展.论法律源于道德[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4).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 篇7

《 中国教育报 》 2012 年 7 月 31 日 3 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立33年来,逐步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系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950万名毕业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近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开放大学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承辉煌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努力建设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续写更加灿烂的篇章。

6月21日,教育部正式下发文件,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批文明确,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项阶段性成果,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意义深远。

筚路蓝缕忆关怀

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基础是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由邓小平同志亲手创建而成。广播电视大学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1976年10月,历时10年的“文革”宣告结束,但留下了满目疮痍。当时,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教育、科技、文化一片凋零。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在世界排名倒数第二位;每万人口中仅有11.6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在世界排名倒数第九位;企业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不足3%,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80%以上。整整一代人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社会需要的各种类人才青黄不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要恢复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人才问题。

1977年,刚刚复出的邓小平自告奋勇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为了解决人才问题,他建议立即恢复高考制度,加快速度培养各种类专门人才。于是,停止了10年的高考招生制度重新启动。当年,570万名考生报名高考,但由于高校太少,条件不够,招生规模受到极大限制,只招收了27万余人。540多万名考生以及因种种原因没有报名参加高考,数以千万计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被挡在了大学门外。这是一种历史无奈,也是一种历史矛盾。但这些无奈和矛盾不解决,中国的人才问题、经济建设问题、科学发展问题和社会建设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1977年底,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认为英国利用现代化手段举办开放大学,让更多人可以上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之后,中央有关部门根据邓小平的有关指示精神,迅速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着手筹办广播电视大学的工作。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稍后的全国科学大会和首次筹办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举办电视大学;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这个现代化手段就是电视大学。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强调指出,“我们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需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由于邓小平的大力倡导和推动,广播电视大学筹办工作进展神速。1979年1月,国务院正式下发文件指出,“举办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新事物,对于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加速培养大量又红又专的人才将会起重大作用”,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广播电视大学的筹办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注意总结经验,努力把广播电视大学办好”。1979年2月6日,经过一年多的高效筹办工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宣告成立并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当日,标志着打破常规、从无到有、充满创新精神的广播电视大学横空出世。

在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发展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大教育工作,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电大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重要决策。1996年,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题词,要求“办好广播电视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指出:“电视大学是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在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要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等同志多次视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情况,就办好广播电视大学作出重要批示。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党和国家的重视、关怀和支持,不仅为广播电视大学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并且直接推动着广播电视大学不断阔步前行。

风雨同舟谋发展

33年来,广播电视大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回顾33年来的风雨历程,广播电视大学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是创立发展阶段(1979年至1989年)。在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大学最主要的任务是解决因10年“文革”耽搁、积压的数以千万计的青年上大学,以及各种类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探索独特的发展道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面向在职人员大力发展高等学历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1979年,广播电视大学共招收了41.7万余名学生,其中全科生11.5万人,单科生30.2万人。此外,还有试读生约10万人,再加上各地收听电大课程的大学分校学生,全国收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讲授课程的共有60多万人。在1979年至1989年的10年间,广播电视大学共招收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61万人,毕业104万人,非学历教育结业生200万人,年平均学历教育毕业生占全国毕业生总数的17.1%,很好地缓解了人才紧缺问题。

二是多元探索阶段(1990年至1998年)。在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了多层次多途径的开放办学探索。强调从半封闭式的办学方式向开放式转变,单一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向多功能转变,深入开展自学视听生制度、开放专科起点的本科教育和举办专科层次的大学基础课程教育试点。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技术人员、回乡知青、乡镇企业干部职工和农民提供电视教学课程(节目),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知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术素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立中国电大计算机网络协作会、CAI课件开发制作协作会,建设电视直播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研发中心,推动教育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三是“开放教育”阶段(1999年至2012年)。20世纪末,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都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1999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要求“探索并构建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专科起点)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试点内容包括免试入学,择优注册,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相当学历的在职人员及社会青年,学分8年有效,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文字教材、广播(录音)、电视(录像)、CAI课件、学习网站等多种媒体进行自学,教师给予必要的面授辅导和全过程学习支持服务。中央电大负责统一学籍管理并颁发毕业证书。开放教育试点探索,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推进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以及远程开放条件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新机制。

与普通高等学校各自独立办学不同的是,广播电视大学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协作”,逐步探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系统,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外,还有44所省级电大、1125所地市级电大、1827所县级电大、3000个教学点、6万个教学班,教职员工12万人。

33年来,尤其是开放教育试点以后,广播电视大学在教育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实现了整个办学系统的协调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办学成就。33年来,充分利用系统办学优势,累计为社会培养了950万名本专科毕业生,并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党员干部在线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以及休闲文化娱乐活动等非学历继续教育6000万人次。广播电视大学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广大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广播电视大学丰富了高等教育内涵,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教育公平,成为今天全面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硕果累累惠民生

广播电视大学自成立以来,便把国家、民族赋予自己的使命与自身的价值追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广播电视大学始终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办学方向,不遗余力地为基层服务,为百姓服务,为特定群体服务,承担社会责任,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目前,广播电视大学本专科学生规模359万人,其中,中西部学生占55%,超过70%的学生来自基层。

为帮助农村地区培养人才,自2004年起,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中央电大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1年,中央电大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共开设了18个本专科专业,累计招生32.85万人,毕业17.22万人,目前在学生15.63万人。

为维护边疆稳定,振兴民族地区教育,2002年,中央电大与西藏大学合作成立中央电大西藏学院,依托中央电大的教学网络、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面向西藏地区开展远程教育,为西藏地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机会。截至2011年,已开设法学、汉语言文学等11个本专科专业,累计招生5750人,毕业2953人,在学生2797人。同时,中央电大结合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实际,开设系列“双语”教学课程,开展汉语教学培训,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振兴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中央电大在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达18.19万人。

为推进科技强军,提高部队士官整体素质,经教育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分别于2000年成立了八一学院、2001年成立了总参学院、2009年成立了空军学院,依托军队建制或军事院校组建教学点和学习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通过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面向全军开展士官远程开放学历教育,以军为主,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使士官学员“不出营门上大学”的梦想成为现实。截至2011年,在部队共设立教学点488个,累计招生17.97万人,毕业10.38万人,目前在学生7.59万人。

为帮助残疾人自立自强,体现社会关爱,2002年,中央电大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成立了残疾人教育学院,依托地方电大和当地残联共同建设教学点,开创阳光学习网,面向有学习能力的残疾人,开展远程开放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康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为提高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截至2011年,累计招生7925人,毕业2881人,目前在学生5044人。

与此同时,广播电视大学还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大力开展各种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十一五”期间,非学历继续教育快速发展,增长迅速,平均每年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数规模在300万人左右,占全国高等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超过了1/3。

在社区教育方面,制定并实施了“社区教育推展计划”、成立“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在全国设立了44个社区教育实验中心,制作可用于社区教育的音像资源约10万分钟。在16所省级电大增挂社区大学牌子,在6所地方电大建立了社区教育学院,在部分省级电大成立了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或者终身教育委员会。各地基层政府也纷纷依托电大基层办学网点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在学习型政党建设方面,广播电视大学承担了中组部“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已制作完成约700个小时的各类学习资源,通过“干部在线”网络培训平台为党员素质提升服务。目前,已在云南、西安、哈尔滨、贵州、天津、安徽、湖南、山西等地深入开展,已培训数十万党员干部,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事实证明,创办广播电视大学,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伟大实践,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广播电视大学的实践,探索了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背景下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成功之路,探索了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背景下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可行做法,探索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办学体系。广播电视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成为我国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支撑,为我国建设开放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创新促转型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明确要求,“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办好开放大学”。这些目标和任务,都为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应该看到,当前的教育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教育理念上,传统的把教育限定在一定年龄阶段的教育理念正在向现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转变;在价值取向上,传统的关注少数精英的教育向现代的更加关注广大民众的教育转变;在学习方式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正在向以“学”为主的教育转变;在教育技术应用上,传统的把教学内容简单数字化向现代的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转变。

总体来说,教育正在从比较传统、封闭的状态向比较现代、开放的状态转变。教育开放成为了一种历史的选择,而开放大学则是教育开放的结果和载体。

开放大学是一种新型大学。它以开放教育为基本特征,强调教育观念的开放、办学方式的开放、学习对象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为每一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服务。由于开放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方式方法、价值取向和实际效益,自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开放大学成立以来,它就日益受到世人重视和关注,得到各国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并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举办了这种新型的开放大学,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大规模、高质量、低成本”,很值得我国深入研究、学习、借鉴和吸收。与此同时,我国也要进一步梳理、总结自己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面向未来,根据我国实际,积极探索,把我国的开放大学办好,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发展之路。

从历史情况看,广播电视大学虽然有开放大学的性质,但开放得还不够,还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着的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当前,教育部决定成立国家开放大学,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简单更名或换牌,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选择的战略转型。

在本质上,国家开放大学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所不同,它强调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建设这样一所新型大学,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开放灵活、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必须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为主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活动;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促进事业的不断发展,并在发展中解决种种历史和现实问题,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实现新跨越,满足全民终身学习需要,促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理想目标实现。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战略转型的过程将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艰难过程,任重而道远。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将按照新型大学的建设要求,全力推进四个探索:第一,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探索建设一所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以“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为办学理念,办学组织体系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实施注册入学、弹性学习、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为社会成员提供灵活、多样和个性化学习机会与服务,关注特定区域与人群,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第二,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探索建设一所以需求引领、应用切入、协同创新为基本思路,以实现质量更高、规模更大、成本更低为价值取向,以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生空间、网络教学团队、网络学习测评、网络孔子学院为建设重点,实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型大学。第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探索建设一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实施学习者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与面授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人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的新型大学。第四,适应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需要,探索建设一所以学分银行建设为抓手,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为目标,能够实现各种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型大学。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 篇8

山东大学20普通本科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计划拟定500人,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开始网上报名。山东考生网上报名年1月5日截止。

据了解,学生可通过校长推荐、中学推荐以及学生自荐方式报名。山东考生可登录山东大学本科招生网,选择“山东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报名平台”按要求填写信息,打印《山东大学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报名表》(“中学推荐”考生须经中学审核通过后方可打印)。山东考生网上报名2012年1月5日截止。

资格审核合格的考生名单将在山东大学本科招生网公布。省外联合考试2012年2月11日笔试;山东考生笔试时间安排在联考前后,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记者:李楠楠)

从普通本科院校到清华大学法律硕士 篇9

我是从一名自考本科生的低起点,通过考研,考进北大的。因为这样的故事代表了一种平民的奋斗。我想每个人内心里都会有这种想超越自我的激情和梦想。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我自己原汁原味的考研故事,如果我的经历能够给大家在考研的时候带来一点点的启发,我将感到非常的高兴和荣幸。

其实我并不是那样神奇,我的初中和高中的成绩真的很一般。高中的生活我给它总结了四句话,叫四项基本原则:上课基本不懂,同学基本不玩,老师基本不管,高考基本没戏。在中国教育体制下面啊,这就是差学生悲凉的生活写照。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做差生的体会,真的是在拥挤的人群中莫名的孤独。就这样,高考居然还给我考上了。是一所师范专科学校。考上了专科,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种耻辱,但是对我来说,我第一次感到人生如此的光荣。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是,师范类的院校包分配,大家现在都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吧。所以当时整个校园的气氛,生活气氛很浓,学习气氛很淡。大家都在想,回家哄哄小孩那还不是很简单的事?

好了,下面说说关于考研的事情。

我的公共课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复习心得,只是感觉像是一种惯性。因为复习计划执行的比较好。因此,我觉得首先值得和大家说说的是我的专业课备考经验。公共课有考试大纲,但是专业课没有,甚至连参考书目、考试题目都没有。怎么办?我通过四种方式层层逼近,自己构建了考试大纲。

第一、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的培养和本科生是不一样的。根本的不同在于研究生重视科学研究。记住是研究。然后再看我考的专业全国范围内其它高校所列出来的培养方案,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强调理论与实践都可以进行相关的研究。最后,通过查阅其它高校本科生的培养方案,搞清楚相同专业本科生,优秀本科生毕业时达到的水平。这样就会大体搞清楚自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离研究生还有多少的差距。

第二、专业课书目。书目有指定的参考书目。还有参考的书目,还有未指定的参考书目。如何确定?我当时是查阅了全国其它所有开设我报考专业的的书目。这样一比较就可以看得出来,在这个领域哪些教材是基础性,哪些是具有普及性的。即使是那些不开设书目的专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专业课参考书目的信息。至于不同高校所开设的书目的不同点,真是由于专业课是自主命题,自主命题肯定就会体现本专业老师的偏好。

不管是指定的参考书目还是参考的参考书目,这些教材都只是本科生通用的教材,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说,教材不属于学术专著,充其量只是具有科普性质。如果要想在专业课上获得高分,仅仅靠开设的几门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关注这个学科的期刊,特别是核心期刊。

第三、专业课试题。有些院校提供试题,这样直接购买就非常方便。但是有些院不提供试题,这时候就需要调动资源。要相信,没有铁板一块的东西,你通过跨专业考研的师兄师姐,肯定能获得专业课的试题。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我收集了同一学科其它高校该专业的试题。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以看出有些知识点,所有院校反反复复考,有些院校去年考今又考了。这就说明,这些知识点是该专业的基础知识。是你想进一步深造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对于的题目,就是该院校导师自己的学术专攻领域了。他们的偏好也是他们的特色。

第四、硕士点导师信息。包括三个方面:1、他们的学术研究方向。这和你所要考的专业课科目相对比,就可以大体推断出该专业试题的出题人是谁,至少可以圈定是那几个人了。2、硕士点导师的科研成果,包括专著、学术论文、学术活动、科研课题。越是最近的信息,越能反映出导师的学术偏好,或者是他们最近的关注点在哪里。3、教学信息。至少要看近一年的教学信息。几乎所有的导师都会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他们承担的教学任务,特别是所教的科目,就可以直接看出考研专业课中哪门课,或者这门课中哪个部分是他来出题的。

确立了专业课的考试大纲之后,目的是为了更加科学高效的指导复习。这里有以下几条需要朋友们注意的。

第一、专业课参考书目的定位

由于研究生的招生按照理想状态是在优秀本科生中进行选拔,所列的书目基本上是本科生的教材。这同时也就限定了专业课的参考书在该学科领域的地位――是该学科知识的科普书籍,而不是相关的研究学术成果。绝大多数研友在复习专业课时只看所开设的几本书,这远远不够。你所报考的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本科生的教材是不能够胜任的,因此还需要做以下的工作。

第二、专业课整体框架的搭建(9月-10月)

选用几本其他学校同样专业课都开设的专业课书,或者是该专业领域的基本通用教材。将这几本书的目录汇总,你就会发现不同的参考书有各自编排的体系。将其合再一起,那么该学科的本科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和面,就会清晰的全面的呈现在面前。

第三、知识的拓延(11月)

由于研究生的招生是招那些具有研究潜质和基本素质的学生,而考生的这些能力被考核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在专业课试卷上。你能够让导师觉得你有这样的素质,只能通过专业课试卷的答题反映。因此,在所开设的参考书看了两遍之后,就要开始进行论文的整理和学术专著的博览。

以你自己归纳出来的整个专业课全面框架结构为基础,把章节或者小标题甚至是该章节中的名次解释作为关键字,敲入中国期刊网进行相关的论文检索。最好只看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当然其他期刊上的文章也能帮助你理解。检索完之后,要进行归纳。如果遇到一些你自己感觉重要的章节,到相应的图书馆或资料室去寻找专著,不要求通读,但是要大概的浏览。如果你每一个章节中的.问题都进行了相关的论文整理,那么我告诉你,你在这些知识点上掌握的深度和该学科领域的广度已经达到研究生的基本水平了。

第四、以专业课试题指导复习(12月)

人文社会学科的专业课试题绝大多数都有核心的三大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原因是只有这些主观题才能充分考察考生的学术潜质。以这三大题型为蓝本,在12月份进行专题整理时,可以有正对性的进行知识梳理。

前面所有的复习最后的成败得失都体现在一张答卷上。答专业课试卷不是想到什么就答什么,能多答就多答。如何组织内容,它有它不成文的规矩。

首先,答题的卷面:无关书法

相信每个人都认同:现在的导师们已经很难耐下心来看手写的长篇大轮了。他们习惯了A4打印纸的整洁和清晰。因此我们在答题是卷面的要求是:word排版格式。至于怎么排版的,你随便去拿个文章报纸什么的,都能看到。无非是上下左右留白,大标题和小标题字号不同,每道题之间留有相应的间距。大题间距大,小题间距小。无关书法,关乎整洁与美感。相信你在三分钟之内就能做到。等老师一赏心悦目,你的幸苦会体现在分数的增加上。

其次,答题的标准:以论文格式的标准组织内容

由于考核的是你的学术潜质,所以你的潜质表现的地方只有通过试卷答题才能体现。而所有的学术思想和成就都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形式来体现和向世人展现。硕士、博士、毕业都是以一篇硕博士论文来衡量。所以,你的答题以论文格式的标准来答题,至少表明你具有这样的潜质。

据分析,论文的格式大概有五大步骤:

1、定义: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2、原因:它是怎么来的,历史的、时间的、空间的、逻辑的、理论的、实践的、,不一而足。

3、关系:它目前是什么样的,即状态。描述事物的状态无非是通过它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4、作用、地位、影响、意义:它有什么用。存在的价值等问题的阐述。

5、反思、批判:你自己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看法,或者是不同的声音。因为任何东西都是具有历史性质的,是发展着的。回头看,肯定就会有它的不足。

提醒:按论文格式的五大步骤来进行答题,不仅仅正对论述提,简答题是微型的论文,名词解释是缩微型的论文。

这五大步骤基本上函盖了某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如果要想答好,必须要有前期的论文和专著的阅读和整理。包括相关的学术期刊。这样,涉及考题的知识掌握的广度已经足够了,但是深度不够。如果你能在某个点上进行深度的分析,那么你的回答就足够震撼阅卷老师了。

和那些只读参考书的考研朋友比较看看吧,你已经处于优势地位了。因为老师不喜欢能背诵的学生,他喜欢有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有自己的思想的学生来做他的研究生。

再有,答题的时间分配

150分值的试卷,180分钟。所以:1score=1minute.即一分钟搞定一个分值,剩下的30分钟分配给论述题。这样的时间分配就比较均匀和合理。而不至于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最后,补充几点注意事项:

1、我通过这种方式来复习专业课,跨专业考研,历时3个半月,总计约1100小时。起点是专科,本科自考。考取专业录取比例是16:1.成绩是专业课全院第一:两门专业课分别是122和120.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2、成功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它是按成功的标准来准备的。失败的道理各有各的不同。

3、当然如果你的考的是本校的专业,甚至专业课到考试的时候老师都提前给划定范围或者直接给你几道题,我的分析对你是没有用的。

但是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的,或者考更好院校的相同专业,这就会有作用了。

总之,考研是条不归路,祝朋友们早日走到阳光大道。

上一篇:难忘的一次校炊作文下一篇:华北电力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