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814普通物理

2024-08-23

新疆大学814普通物理(共6篇)

新疆大学814普通物理 篇1

2014《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普通生物学

适用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遗传学、水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态学等专业

总分:150分

参考书目:吴相钰, 陈守良, 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20~40分),填空题(10~30分),简答题(50~70分),论述题(30-50分)

考试内容

一、总体要求

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了解当代生命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的新动向。

二、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吴相钰, 陈守良, 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赵寿元, 乔守怡.现代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朱玉贤, 李毅, 郑晓峰.现代分子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细胞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王玢, 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 周云龙.植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8] 陈小麟.动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 尚玉昌.普通生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三、基本内容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一)生命的特征;

(二)生物界的组构系统;

(三)生物界的划分;

(四)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

(五)生物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六)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七)生物学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

(八)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

(一)原子和分子;

(二)组成细胞的大分子;

(三)糖类;

(四)脂质的生物学活性物质;

(五)蛋白质;

(六)核酸。

第二章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一)细胞的结构;

(二)真核细胞的结构;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四)细胞通讯。

第三章 细胞代谢

(一)能与细胞;

(二)酶;

(三)物质的跨膜转运;

(四)细胞呼吸;

(五)光合作用。

第四章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二)减数分裂;

(三)个体发育中的细胞。

第五章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一)动物是由多层次的结构所组成的;

(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三)动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第六章 营养与消化

(一)营养;

(二)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

(三)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

(四)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食物的适应。

第七章 血液与循环

(一)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二)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三)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

第八章 呼吸:气体交换

(一)人的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人体对高山的适应;

(三)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

第九章 内环境的控制

(一)体温调节;

(二)渗透调节和排泄。

第十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一)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二)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一)体液调节的性质;

(二)脊椎动物的体液调节;

(三)激素与稳态。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

(三)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四)人脑。

第十三章 感觉器官与感觉

(一)感觉的一般特性;

(二)视觉;

(三)听觉与平衡感受;

(四)化学感受性:味觉与嗅觉;

(五)皮肤感觉。

第十四章 动物如何运动

(一)动物的骨骼;

(二)人类的骨骼;

(三)肌肉与肌肉收缩;

(四)骨骼与肌肉在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第十五章 生殖与胚胎发育

(一)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二)人类的生殖;

(三)人类胚胎的发育。第十六章 植物的结构和生殖

(一)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二)植物的生长;

(三)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十七章 植物的营养

(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二)植物的营养与土壤。

第十八章 植物的调控系统

(一)植物激素;

(二)植物的生长响应和生物节律;

(三)植物对植食动物和病菌的防御。

第十九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遗传的第一定律;

(二)遗传的第二定律;

(三)孟德尔定律的拓展;

(四)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

(五)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六)遗传的第三定律—连锁交换定律;

(七)细胞质遗传。

第二十章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一)遗传物质及其结构;

(二)DNA复制;

(三)遗传信息流是从DNA到RNA到蛋白质;

(四)基因突变

第二十一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特异性的基础;

(二)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三)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四)发育是在基因调控下进行的 第二十二章 重组DNA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

(二)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

(三)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四)重组DNA的基本步骤;

(五)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成果简介;

(六)遗传工程的风险和伦理学问题。

第二十三章 人类基因组

(一)人类基因组及其研究;

(二)人类遗传性疾病;

(三)癌基因与恶性肿瘤。

第二十四章 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

(一)进化理论的创立:历史和证据;

(二)生物的微进化。

第二十五章 物种形成(一)物种概念;

(二)物种形成的方式。

第二十六章 宏进化与系统发生

(一)研究宏进化依据的科学材料;

(二)生物的宏进化;

(三)生物的系统发生。

第二十七章 生命起源及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一)生命的起源;

(二)原核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三)处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病毒;

(四)原生生物多样化的进化。

第二十八章 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

(一)植物可能由绿藻进化而来;

(二)植物适应陆地生活的进化;

(三)真菌的多样性进化。

第二十九章 动物多样性的进化

(一)动物种系的发生;

(二)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进化;

(三)脊索动物多样性的进化。

第三十章 人类的进化

(一)人类与灵长目;

(二)人类的进化过程。

第三十一章 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

(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十二章 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二)种群的数量动态;

(三)种群的数量调节。第三十三章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一)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

(二)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三)群落的演替及其实例。

第三十四章 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力;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四)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三十五章 动物的行为

(一)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动物行为的生理和遗传基础;

(三)动物的防御行为和生殖行为;

(四)动物的社群生活与通讯;

(五)利他行为和行为节律。

新疆大学814普通物理 篇2

关键词:双语教学,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教材

引言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 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4年8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中的规定, 双语课程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不低于课程课时的50%。十年来, “双语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各类高校蓬勃发展。大学物理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的必修基础课, 在全国近百所高校展开双语教学。在取得丰厚的效果和宝贵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由于认识和定位的不同, 各校做法迥异, 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现实的问题和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和思考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做出调整。

1 普通高校实施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物理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一、二年级理工科学生的必修基础课, 在课程衔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课程特点决定了其进行双语教学的优势。由于大学物理内容多课时紧的特点, 在有限的课时内克服语言障碍, 达到使学生掌握物理学思想方法, 培养科学素质的目的确实给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大学物理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不容置疑。首先, “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主要是用英语思考”。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 近几百年来科学技术的成果大多是用英语发表的。不论是科学技术专业杂志, 还是各种国际学术会议, 大都将英语作为交流语言。然而我国的现状是即使做到硕士博士, 还有相当一部分不能熟练运用英语开展科学研究。语言的障碍使得我们无法获得第一手研究背景资料;而我们的研究成果, 同样因为运用英语表述困难, 使其在国际知名杂志或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困难增加, 至使研究水平的展现大打折扣。其次,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能更好的理解物理思想。物理定律多数是西方人发现的, 有些概念的中文译文较为生硬, 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其物理概念的内涵, 这往往给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 “位移电流”是一个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概念, 但从英语表达中, 很容易体会“displacement current”与“current”的区别与联系。再次, 大学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课, 涉及力、热、电、磁、光和近代物理等领域, 词汇范围较大, 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双语学习, 也有利于尽早的阅读英文文献以及科技文章的写作。

伴随着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兴起和推广, 一个普遍的疑问是要求实施双语教学是否会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北京理工大学曾采用课堂交互反馈教学系统进行了双语课和普通课对比教学实验[3], 结果显示双语班前期由于语言障碍出现滞后现象但随着双语课的持续进行, 两个班学生平均成绩的差异在减小, 平均分和标准差趋于相同。这表明学生具有接受双语专业教育的基础和愿望, 对双语课程持欢迎和肯定态度;双语课没有因为非母语的引入而影响学生对整体物理知识的掌握。如果再考虑双语教学所带来的其他益处, 应该肯定对于英文基础扎实且勤奋好学的学生, 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较好教学模式。

2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实施模式的探讨

实现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目前可归为以下三种:一是简单渗透型,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英语教学成分, 简单地用英语表达课程的常用语言和主要概念等;二是穿插型或称为半外语讲授型, 即教学中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教师板书为英文, 口语则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 以英文为主, 在必要的地方辅以汉语解释;三是全外语讲授型, 即全部教学过程、各个教学环节都用纯英语进行教学。相应达到的教学层次有三种:一是较低层次, 通过双语教学, 学生仅掌握、熟悉本学科支离的、不连贯的专有名词及其中文解释;二是中等层次, 学生能达到自如地阅读原版英文资料、用英语进行论文写作和用英文进行简单学科交流的能力;三是较高双语思维层次, 即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学会用中文和英语同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习惯在两种语言之间自由转换。

究竟应该采用哪种模式, 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高校, 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 不同的授课内容, 灵活选择。2004年9月份开始, 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讲授大学物理课程, 杨先生开始时为50%的英文, 50%的中文讲授.后来不由自主地升到90%的英语, 10%的中文讲授.尽管给了学生生字表, 学生听起来还是有困难.后来逐渐提高中文讲授的比例, 一直到50%的英文, 50%的中文, 才发现学生接受起来没有太多的困难[4]。双语教学中, 外文讲授比例是否一定要达到某个特定的值, 清华大学的例子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 对于众多普通高校, 由简单渗透性教学逐步过渡到半外语讲授型教学可能是相对适合现状的教学模式。

3 关于教材的思考

教材的选择一直以来都是双语教学课程改革中一个争论颇多的话题。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双语教学必需使用英文原版 (或影音版) 教材, 因为原版教材的英语书写流畅、用词广泛贴切, 既提供了常规近代科技英语的样本, 又含有本土人文知识的大量信息。这样, 从知识入门的角度确保学生体味到原汁原味的英语物理知识表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与国外在教育制度上的一些差异, 国外的优秀教材与我国高校现行的物理教学体系及课程教学内容存在显著差异。而且, 原版教材中的较多内容与国内中学物理教学内容重复, 篇幅也太长, 教师只能选用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 严重影响了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因此, 直接采用英美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

笔者对近十年来我国各高校开展物理双语教学所采用教材做了初步统计, 发现采用原版教材和采用改编教材的学校数量相当。其中比较经典的原版英文教材有美籍作者Paul Peter Urone编写的《college physics》;Young&Freeman编写的《University Physics》;Halliday!Resnick的《Fundamentals of Physics》第四版以及在美国大学中使用较多的《Physics Calculus》。而改编教材中比较典型的是王安安等主编的《大学物理英文简明教程》[5] (英文版) (A Concise Course in University Physics) ;滕小英改编, douglas C.Giancoli原著的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 (third edition) 大学物理学 (第3版) 恽英主编的Bilingual Physics with Multimedia大学物理引论[6] (双语多媒体教材) 。

究竟如何选择双语教材,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是课程的开设的专业, 以及其对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深度及广度的要求;其次是课程的学时设置。在大部分高校, 大部分非物理专业的基础物理课程的学时都做了精简, 物理学时普遍少, 即使中文授课也会有学时压力。再次学生的英文基础也是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顺利开展大学物理双语教学, 有必要加强大学物理课程建设, 开展双语教学研究, 编写出版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教材。

4 结语

实施大学物理课双语教学是学科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但双语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十年的探索, 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让我们对于如何顺利实施双语教学有了更冷静和理性的思考。在坚定不移的将双语教学进行到底的信心下, 无论是教学模式的确定还是教材的选择, 我们都应该更加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2001]4号, 2001.8.28 (http://www.moe.Edu.cn/highedu/gjjx/4.htm)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教育部, 2004

[3]刘兆龙, 罗莹, 胡海云.高校双语教学实证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34 (5) :58-60

[4]刘全慧, 陈曙光, 姚凌江.旁听杨振宁先生给清华大学本科生讲授“大学物理”看教学改革和研究[J].物理与工程, 2007, 17 (2) :48-49

[5]王安安.A Concise Course in University Physics[M].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英文版) .Vol.1,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8;Vol.2

814心存感恩,与爱同行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八14班的 同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存感恩,与爱同行》。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才会有世间真挚的感情,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是谁抱起呱呱坠地的我们,是谁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是父母。在岁月途中,他们静静的看护着我们,挡风遮雨,在我们受到委屈时,耐心听我们哭诉;在我们犯错误时,毫不犹豫的原谅我们;在我们取得成功时,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我们点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

但是,这些比天高、比地厚的深情我们又能体会到多少、又能报答多少呢?看,有同学用大声的音调对着父母吼叫,在家里整天玩手机上网;有同学整日游手好闲,虚度时光;也有同学生活奢侈,攀比享受;还有同学自由散漫,无视校规校纪。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此时此刻,你有没有想起父母临行的嘱托、殷切的期望?此时此刻,你有没有感觉父母疲惫的身影、无声的叹息?此时此刻,你有没有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无助的表情?

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不知感恩的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同学们,心存感恩,就应孝顺双亲。

感恩父母,可以在父母下班后送上一句真挚的问候,给父母满上一杯热腾腾的茶,帮父母捶一下辛酸的肩腰。感恩父母,还要怀着感恩的心,在学校加强自律,遵规守纪,努力学习。你点点滴滴的成功,开开心心的学习,平平安安的生活,或许就是对父母最真的感恩和孝顺。

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静静地绽放感激的笑脸。

居里夫人说过“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心存感恩,就要上好每一节课。

在课堂上,你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你在专心地听课,这,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师,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是感恩;当你因没有完成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你虚心接受并改正错误,这,是感恩。好好接受老师所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并用之回馈社会,这也是感恩。

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它是一种情感,是一种责任,是爱。心中充满感恩之情,才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回报社会。爱的光环就会成为不落的太阳!

同学们,时刻心存感恩,我们就选择了与爱同行。让我们每个人都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永远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最后祝天下所有父母、师长幸福安康。

普通物理课程现代化初探 篇4

一、普通物理课程现代化的重要性

普通物理学是大学学习前一个阶段的主要知识之一, 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或为本学科后续课程服务的基础。因此, 既要重视物理学本身内在的逻辑性和整体的系统性, 也要重视与其他学科技术衔接的协调性以及现代科技和物理前沿发展的协同性。毋庸置疑, 普通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物理学前沿接口的问题, 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解决好。这已经成为普通物理学教育发展的障碍, 从这个意义上讲, 普通物理学的现代化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二、普通物理课程现代化所涉及的内容

1. 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近几年的分析表明, 对课程现代化的改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运用现代的观点, 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经典物理的内容, 也就是用现代的观点对经典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审视, 或修正或补充, 或重新评价或引深发挥, 挖掘新意。例如, 在讲解力的概念时, 介绍四种基本的自然力;在讲解守恒定律时, 插入对称性理论;在讲授热学时, 补充信息熵, 耗散结构的内容;在讲授狭义相对论时加进广义相对论等。 (2) 另辟蹊径, 介绍现代物理科学的新发展。教学某些章节之后, 可配置一些阅读参考材料;或开设第二课堂, 组织专题讲座或报告会, 介绍科技前沿的热点题目;或开设选修课, 讲解近代物理内容;还可以通过习题和例题渗进现代科技新成就等。上述举措不但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建设, 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的热情, 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 教学体系的现代化。

教学体系的现代化应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角度出发。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和领域正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也由分析方法向系统方法转移。长期使用分析方法, 容易产生孤立的静止的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性与局限性。系统方法是把科学研究对象当做一个系统来处理, 即把研究对象看成是若干相关联的部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分析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层次方向。如在教学中将光学与振动和波动一起讲, 狭义相对论在力学后面讲, 改变以往将物理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几部分的模式, 在组织好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大胆地将物理学新成果、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有机地结合到经典课程内容里。如热学部分加强熵的内容, 介绍在信息科学及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磁学部分介绍磁镜原理、磁流体发电等;光学部分介绍光全息等。要把经典部分和现代部分、现代物理内容与经典物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教师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与探索。

3. 教学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要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目前的学时就显得紧张。因此,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 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重在加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求充分运用教学媒体和其他工具以增强教学效果, 如幻灯、投影、录像、CAI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物理课既深入又生动, 而且信息量大, 有力地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普通物理课程现代化改革所面临的困难

普通物理课程的现代化面临二个矛盾:一是课程现代化与学时的矛盾;二是如何进行现代化。

先谈课程现代化与学时的矛盾。就程守诛、江之永先生合编的普通物理教材来说, 从1961年第一版到1979年第二版, 一直到1982年的修订本, 很明显, 是在不断地对原来的经典内容进行改革, 并充实了近代物理的内容。如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激光技术等。教材内容不断增加, 而学时不可能增加, 甚至可能减少 (因为新的学科, 如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开设) 。这就是课程现代化与学时的矛盾。再谈如何进行现代化的问题。现在的普通物理一般分为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两部分, 近代物理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众所周知,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仅包含大量的数学知识, 而且还非常抽象。怎样避开高深、枯燥的数学, 用形象化的图画来表示抽象的东西, 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普通物理的风格来讲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普通物理课程中, 对当前物理学中最前沿的热点作适当的介绍固然是课程现代化的一个方案, 但如何用普通物理的风格对前沿物理学热点作适当的介绍仍是摆在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总之, 普通物理现代化是一项重要而艰难的任务。通过几年的实践, 普通物理现代化取得了成果, 但也存在矛盾。这说明普通物理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绝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积累经验, 互相交流, 去弊存利, 把普通物理课程现代化改革逐步推向前进。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把普通物理课程现代化, 以及在把普通物理课程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会取得哪些成效等问题。

关键词:普通物理,现代化,内容体系,方法手段

参考文献

[1]赵凯华.普通物理现代化问题[J].大学物理, 1992, 11, (9) :6.

[2]陈玉玲.普通物理课程与“现代化”教学之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5, 43.

普通物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5

一、从学校角度来讲

1.对实验课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加强实验室自身的建设与管理。

物理实验有它自身的规律、作用和效果。就是在微机技术、显示技术迅速发展和日趋完善的今天, 它们也不能替代物理实验独特的作用和效果。我们高校现有的仪器很大部分比较陈旧、落后, 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 上课时教师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学生也因为达不到预期的测量效果而失望。作为学校, 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 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 体现出实验室的现代化, 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新仪器, 学到先进的实验方法, 这样将会使实验的趣味性、科学性、多样性大大提高,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2.对实验成绩的考核, 学校应该制定规范化的制度,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目前, 我们对实验课成绩考核不够严格, 不够完善。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组成, 学校把实验课列为考查课, 学生期末进行总分测评时, 实验成绩不加入总成绩或以很小的比例加入, 对于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考也不如理论课正规、严格。这种管理体制怎么能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呢?学校应该把实验课成绩与理论课成绩同等对待, 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方法, 制定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 这样可以增强实验课教师的工作信心, 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否则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是一句空话。

3.加强青年教师培训, 丰富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由于教师队伍的年轻化, 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而且社会的发展对实验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学校应该给青年教师更多的机会出去学习, 积累丰富的经验, 提高教学质量。

二、从教师角度来讲

教师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实验课的教学, 物理实验不是片面地教学生怎样做实验或是调节仪器得出结论就行了, 而主要是教学生学习物理思想, 理解基本概念, 贯通基本原理和学会使用实验仪器。从实验中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 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给予正确的合理的解释, 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理论基础,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社会的发展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验教师应该是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易于接受新事物, 思路敏捷的高素质人才, 对实验这门科学要高瞻远瞩, 从社会化的角度来对待实验教学。

1.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应深化专业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要融会贯通, 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2.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普通物理实验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育要面向社会, 面向现代化, 面向未来, 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有的内容比较陈旧, 已经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作为实验教师, 应该将已经过时的或中学中已做过的实验内容删除, 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 增加一些符合教育发展要求而且有代表性的课题。提高教学起点, 注重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上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 电磁学实验中, 测线性电阻的实验我们可以用伏安法, 也可以用电桥法, 其中的伏安法对于学生来说, 在中学时都接触过, 没有什么新意。所以我们采用电桥法来测量, 结果准确而且学生又感兴趣, 因为电桥法对他们来说是新知识, 可以扩展知识视野, 提高动手能力。另外,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 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提高对实验课的积极性。总之, 教学内容的更新对实验教师是一种挑战与提高, 对学生是多种能力的培养。

3.根据实验室自身的条件, 制定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我们实验室的情况是仪器少, 学生多。由于课时限制, 每次上课都是十几到二十几人, 实验室里哪个实验的仪器也没有这么多套, 为了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我们只能一次同时摆出几个不同的实验, 每个实验有二到三套仪器, 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做一个实验, 采用阶梯式教学, 以分组轮换的方式进行, 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

4.实验教师应把与实验有关的科技资料, 以有效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学生在学校里与外界接触得比较少, 接受新知识的渠道比较窄, 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实验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 多渠道获取知识, 将物理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时地传递给学生, 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 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为学生架起一座和先进科技及时沟通的桥梁。

三、从学生角度讲

学生上实验课, 基本上是课前预习, 写出预习报告, 上课时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目的、仪器构造、操作步骤, 然后学生按照步骤来测量数据, 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这一过程看起来井井有条, 但是效果却很不好。大多数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不端正, 认为实验课是考查课, 成绩怎样都无所谓。所以对实验课就应付了事, 根本不重视, 预习也不认真, 有的学生根本不预习, 课堂上老师讲解时不注意听讲, 调试实验失败了也不查找原因, 随意更改数据;有的学生根本不动手, 对实验的准备、调试, 依赖老师或同组同学, 课后完成报告时抄袭现象也很严重;有的学生甚至没来做实验, 也交上了实验报告。这些情况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必须认真加以改进。

1.加强学生对实验预习的直观形象性。

学生做实验的效果怎样,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习的好坏, 物理实验仪器结构都比较复杂, 测量结果很精密。但是要发挥仪器的高效性, 达到准确测量, 要求操作者必须正确使用, 例如分光计和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调节及使用, 这对学生来说很困难, 因为学生的预习主要看实验教材, 对实验的原理、步骤、仪器的使用都只是大概的了解, 上课时到了实验室, 面对复杂的仪器还是觉得很陌生, 无从下手。笔者认为, 学生每次做完实验时, 应该在实验室利用一点时间观看下一次实验所用的仪器, 这样对仪器先有个大概的印象, 使预习更有针对性, 这样实验课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尽量减少每组实验的人数。

如果有条件, 最好每人一套仪器, 由于实验仪器的套数有限, 学生又多, 所以上课时往往是几个学生共用一套仪器, 这样很多同学没有机会动手, 个别同学不认真思考, 用别人测出的数据写报告, 应付老师, 如果每人一套仪器, 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动手、独立观察、独立思维的能力, 也便于老师严格管理学生实验,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3.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实验课的积极性。

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情趣, 在实验过程中, 老师经常提出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实验问题, 或和学生们做一些有趣的实验, 并耐心地帮助分析指导, 调动他们实验的积极性, 活跃学生的思维。

总之, 普通物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 任重道远, 与教师的主观努力有关, 与学校教学条件的客观环境有关, 与学生群体主观意识有关, 是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述武, 王定兴.普通物理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刘佐成.弱化思维定势的作用、强化物理创新思维训练[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2003, 17 (4) .

新疆大学814普通物理 篇6

一、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同所有的认识过程一样, 人类对电磁运动形态的认识, 也是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的。人们对电磁现象的认识范围, 是从静电场、静磁场等特殊方面逐步扩大, 直到一般的运动变化的过程。从高中物理、普通物理到理论物理, 这也是特殊到一般, 然后继续深入的过程。麦克斯韦方程组包括四个基本公式, 即电场的散度和旋度, 磁场的散度和旋度。电磁学中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用积分形式表示, 而《电动力学》中由于引入了散度和旋度而用微分形式表示。下面我们分别利用电磁学的知识导出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1. 电场的散度——电场高斯定理的微分形式。

2. 磁场的散度——磁场高斯定理的微分形式。

由电磁学的知识可知, 由电流激发的磁感应线总是闭合曲线。因此磁感应强度B是无源场。表示B无源性的积分形式是B对任何闭合曲面的总磁通量为零, 即。同理利用积分变换式可得▽·Bω=0。在目前未证实磁荷存在的前提下, 上式被作为磁场的一条基本规律。上式指出, 磁场都是无源场。

3. 电场的旋度——电磁感应定律的微分形式。

4. 磁场的旋度——位移电流的引入。

奥斯特发现电场能激发磁场, 法拉第发现变化磁场激发电场。那么变化的电场是否激发磁场?麦克斯韦方程组有关磁场旋度的公式最难理解, 也最复杂。恒定电场激发磁场的规律可由安培环路定理通过积分变换式获得:▽×Bω=μ0Jω。非恒定电场的情况, 该式与自然界精确的电荷守恒定律发生冲突, 因此只能对上式进行修改使它服从普遍的电荷守恒的要求。为此麦克斯韦引入了位移电流。为了更好地理解位移电流, 可引入一个由电源、电容、电键、电流表组成的简单串联电路, 显然这是一个非闭合回路。实验可知闭合电键时,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这说明有电流通过这个非闭合回路。而电容器两板之间是绝缘介质, 自由电子是不可能通过, 即电容器两板之间没有传导电流J通过。这意味着两板之间的电流是和传导电流性质不同的其他电流, 麦克斯韦把它称作位移电流JD。由电荷守恒定律和高斯定理可得, 该位移电流由变化的电场激发:。这说明变化的电场能激发磁场。加上恒定电场激发的磁场, 磁场第二个基本规律可表示为:。位移电流假设的正确性由以后关于电磁波的广泛实践所证明。麦克斯韦方程组反映一般情况下电荷电流激发电磁场以及电磁场内部运动的规律。它最重要的特点是揭示了电磁场的内部作用和运动。通过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推导演绎,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电场和磁场的关系, 了解电场和磁场是同一个物质的两个方面, 给出了电磁场的完整而清晰的图像。

二、电磁波在介质表面的反射与折射

交变情况下, 电磁场以波动形式存在。变化着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 形成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场。《电动力学》中介绍了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 以及其在介质表面和金属表面的反射和折射。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 从低频率到高频率,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光学中介绍了可见光波在介质交界面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设介质1和2都是透明的、均匀和各向同性的, 那么当一束光线由介质1入射到介质1和2的分界面上时, 一般情况下它将分为两束光线:反射线和入射线。实验结果 (令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分别为θ, θ', θ") 表明: (1)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θ'=θ。 (2) 折射角与入射角正弦之比与入射角度无关, 是一个与介质有关的常数, 可以用菲涅耳定律来表示, 即, 其中n21是介质2相对介质1的折射率。可见光波是电磁波的一种, 因此电磁波在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与光波在介质表面的结论一样。 (1)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θ'=θ。 (2) 折射角与入射角正弦之比与入射角度无关, 也是一个与介质 (此时介电常数ε1、ε2和磁导率μ1、μ2已知) 有关的常数, 即。由于除铁磁质外, 一般介质都有μ=μ0, 因此通常可以认为就是两介质的相对折射率。频率不同时, 折射率亦不同, 这是色散现象在折射问题中的表现。

根据电动力学中的电磁波在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在本质, 同时也使抽象的电动力学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学习。除了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以外, 使用光波在介质交界面上的边值关系, 还可以得到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在界面上的振幅和相位关系, 这样光学中的全反射现象、半波损失现象和布鲁斯特角等现象都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论解释, 而且引入光学的这些现象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电动力学的兴趣。

摘要:《电动力学》是研究电磁现象的经典的动力学理论, 它主要研究电磁场的基本属性、运动规律以及电磁场和带电物质的相互作用, 对本科生来说这是一门相对较为难学的课程, 其难点为数学知识:散度和旋度, 重点为麦克斯韦方程组。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普通物理知识, 采用通俗形象、层层铺垫等方法进行教学, 将其化难为易, 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地掌握《电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电动力学》,普通物理,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

参考文献

[1]郭硕鸿.电动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胡锦莲, 孙文斌.关于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7) .

[3]黄迺本, 李志兵, 林琼桂, 王雪华, 司徒树平, 方奕忠.电动力学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 2009, (28) .

上一篇:说课的评价标准下一篇:大学生近视原因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