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的评价标准

2024-08-23

说课的评价标准(通用8篇)

说课的评价标准 篇1

数学说课的评价标准 摘要:说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说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说课评价是说课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制定科学的数学说课评价标准,对指导和规范说课行为、深入研究教学改革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数学;说课:评价标准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需要,“说课”作为一种比较实用的教学技能展示方式和研讨方式,被越来越多地采用,教师资格证的申请、各类学校招聘新教师、中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师范类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评比等都选用了说课的环节。为适应社会就业对人才的新要求,也为了提高我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我们贵州师范大学在每年举办的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中也把说课作为衡量参赛选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说课活动日益成为一种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师范类高校的重视。

一、说课的涵义

说课最早由我国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初创的一种教研手段,该区教育委员会编写的《说课论》一书把说课内容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1]。说课在我国已经是一种教研方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说课已成为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法则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对教材充分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对同行教师或学校领导口头表述自己对任教课题的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方面的见解。(补充几个学者的观点)即我个人认为说课是讲清楚三个问题:讲什么、怎么讲和为什么这样讲,说课的目的是为了授课者更好的备课,使得备课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此处增加说课的定义)(这段从说课的兴起,不同的学者的各种含义,我个人认为是什么(是作者提出论点的关键))

二、数学说课评价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数学教师作为重要知识的传播者,其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等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数学说课评价标准不仅涵盖了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教”,而且更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学”到什么方面的内容,这对于引导广大数学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学说课评价标准的指引下,通过不断的推行说课制度,就能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较高教学业务水平的数学教学骨干,进而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数学说课评价标准,已成为数学教育和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此段可以先指出目前说课存在的弊病,如强调把情境创设作为重头戏而忽视新课内容的讲授,强调问题提出而忽视问题解决,几个同学在一起就是合作学习吗?等等)

三、数学说课的评价内容

数学说课评价根据评价课题和评价类型,会有不同,不同类型的说课,虽然目的和要求不同,但从说课本身的涵义和功能来看,数学说课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如下:

1、评价说课者对数学教材分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进而阐明:“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在加工,有创设的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由此看出,说课者对教材的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评价说课者对教材分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第一必须看说课者是否全面的把握和理解课程标准,就是要看说课者是否正确把握了课程标准对所授课内容进行的规范和指导,是否做到了目的明确和目标明确。第二必须看说课者是否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就是看他能否将教学内容放入整个课题、单元乃至教材中通盘考虑,且要求阐明所讲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或本册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以及对扩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方面有什么重要作用等。第三必须看说课者是否完整地把握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判断说课者是否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不仅要听他有没有讲清楚教材重点和难点,还要从其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来全盘考察,考察其说明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最后增加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2、评价说课者对授课内容的教法 评价说课者对授课内容的教法,就是看说课者对授课内容教法的选择。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哪些方法对当前的教学情境是最恰当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又是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法的选择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更是艺术问题。其艺术性表现在,要综合分析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的特点、学生方面的因素、教学资源及其呈现形式和特点等多种因素,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法,把多种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达到最佳组合。选择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师个人特长、教学媒体资源和学校的实际等。说教法时要讲明以下问题:为什么选择这种教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这种教法;运用这种教法的具体教学程序[2]。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体现实用性的特点。(讲授结合,关注学生的学)

3、评价说课者设计的教学程序 在整个说课活动中,通过说教学程序,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教师是否准确地把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理解了教材并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因而,对说课者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3]。应特别强调说教学程序不是宣读教案,更不应变为课堂教学的浓缩,应省略具体的细节而着重说清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一般教学过程包括四个基本环节:教学引入阶段(复习旧知识、展示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学习新知识阶段;调控巩固知识阶段;总结归纳阶段。(你讲了预设,还要说明具体问题中的生成问题,重点考虑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4、评价说课者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设计(重点在学法指导)

四、数学说课的评价标准

要说好一节课或者一项教学任务并不容易,而要对说课做出恰当的评价则是一件难以把握的事情。这是因为,受不同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支配,必然产生不同的评价标准[4]。一场好的数学说课须具有以下特征:突出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理念;体现自身的教学能力;展现高超的教学境界;语气得体、精神饱满、充满激情的展示自身的演讲才华。为使数学说课活动能长期、规范的执行,本人多次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数学说课活动,从中也收集了很多专家和一线数学教师对说课评价标准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学法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师素养十个方面制定了一份比较简易评定的《数学说课评价标准》,如下表:

表1 数学说课的评价标准(增加学法设计)评价 项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权重

说教材

1、说课者对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的理解、分析是否正确

2、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明确、具体、全面。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恰当,能否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1、教材分析准确、透彻,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正确,创造性地处理和利用教材,内容处理恰当,符合教学实际。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并能说出依据,说出各个环节落实什么教学目标,如何落实。

3、说出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

说教法学法

1、是否适合该学科的教学要求、特点。

2、是否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选用教法

3、教法是否符合学法。与学法相适应

4、是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指导,所应达到的不同目标等

1、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能面向全体,切合学生实际,主题突出,符合教学要求。

2、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说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措施和方法,说出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方法。

4、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5、教学设计中有学法内容,学法与教法能相互配合。先用的学法理论依据清楚、明确。说明了在本节课中具体指导学生掌握那种学习方法,怎样指导。有明确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习惯的要求。

说教学程序

1、授课内容是否科学、正确,是否注重了思想教育

2、教学结构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

3、教法是否灵活多样,学法是否指导得当

1、学思路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整体设计新颖、合理,有理论性;能真切落实设计意图。5

2、习难度安排适当、重点突出。重要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说出了重要教学环节的安排和作用,重要环节间的联系、过度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明显。讲课和练习安排合理。能说明各种练习对新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4、重学生,说明了教学评价、反馈的具体措施;注重反馈、矫正,是学生对教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

5、前说课,说教学目标可能达成情况,教学效果预期。

6、说课,说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效果,学生负担,及教学成排的原因分析,反思有深度。

说课基本素养

1、教师的普通话是否准确,语言是否规范、简练、生动和流畅。

2、教师的教态是否仪表端庄,是否自然大方、感召力强。

3、板书设计是否合理、简洁,粉笔字是否正确、美观。

书写流畅,工整规范,没有错别字

语言生动形象,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3、教态自然,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富于感染力

4、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说课内容

五、总结语(启示)说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其目的在于对教师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综合评价;在于提高教研效果,共享教学经验;在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给合,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数学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说课的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为说课的理论研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说课理论更丰富,更具科学化、个人化和精品化。当然,说课评价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评价标准都需要与当前教育理念相匹配的不断改进的过程,本文中制定的《数学说课评价标准》只是侧重中小学“数学”说课评价的一种参考模式,有时在某些具体问题中需要具体分析。不当之处,希望各位教育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参考文献

[1]河南新乡市红旗区教育委员会.说课论[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蒋鹤生,计惠民.教师说课的意义及主要内容.[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2):60-61 [3]王晔.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说课评价标准的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6):112-114 [4]周勇,赵先宇.说课、听课与评课.[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说课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35-39(贺老师您好:以上红色的字是我的观点,你认真在思考、补充、修改。同时请王宽明老师也给你看看。再综合一下意见才行)杨坤

说课的评价标准 篇2

(一) 教学设计

1. 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与思想品德三大目标, 我国提倡的思想品德是五育并举, 在一堂课里面应该体现出来课文所要呈现的知识,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 教学目标设计的优劣, 不只是看知识的目标, 更应看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及对其的品德培养, 最本质的是要体现出教书育人的本质理念。

2. 内容

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钻研, 才能真正处理好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 (1) 应首先确立教书育人的思想, 全面的完成该课的任务。 (2) 选择的适当的内容:要体现出科学性、目的性、启发性与思想性, 深度要适当, 广度应适当。 (3) 组织适当:注重教材本身的序, 同时注意学生认识的序 (4) 突出重点, 排除难点。 (5) 具有全面性、针对性, 并且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 能够正确的估计学情, 对其正确把握而选择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容。

3. 方法

当设计好目标与内容的时候, 应重点考虑对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从古至今形态万千, 在一堂课上也可以同时贯穿很多种教学方法, 如:教授法、自学法、讨论法……。因此, 教无定法, 需要教师依据自己的目标与内容, 以及对学生实际与学情的估计, 制定出最适合本课内容和目标, 以及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 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是主导因素, 无论教学设计得多好, 关键是要看在教学实施中是否能够全部加以落实, 而且真正的能够有效果。一堂好课需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 导入是否有效

导入的方法数不胜数, 如故事导入、情景导入、提问导入、问卷导入等, 在诸多导入方法中没有最好的方法, 只有最适合的。所谓有效, 是指导入用时不多, 切合教学内容, 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很好的引入自己的所要讲解的内容, 对学生具有启发的意义。

2. 讲解是否清晰, 切合目标的重难点, 有层次

讲解包含了教师的语言、语态等诸多方面:1、需要教师首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够铭记于心, 做到胸中有数。2、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上, 应该分清楚重难点, 在重难点的地方应该加以详细的讲解, 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明了、掌握, 而对于一般的知识点, 可以简洁, 无需扩展。

3. 提问是否有效, 且具有启发意义

在新课改理念下, 更多的是倡导学生的自学, 因此, 提问就成了教师促进与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中的提问毫无启意义, 或是很随意的提问, 都将影响教学效果与进程, 如太多的“对不对, 好不好”之类无意义的问题, 对学生既没有启发的意义。一堂好课的提问不仅对教学有效且具有实际意义, 而且还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4. 组织是否合理, 适合教学安排

组织在一堂课中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 如对学生讨论的组织, 对教学的组织, 对课堂气氛的调节等等。观察一堂好课的组织方面, 应该关注教师对教学的组织是否切合目标与内容的安排, 对学生讨论的组织是否是有效果的, 讨论的问题是否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 课堂的氛围的调动是否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等一系列问题。当评判一堂课的组织效果的时候, 也不应该单方面的来看待, 当气氛不活跃, 不一定说明课是劣质的, 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因为说不定这样的氛围更适合学生对本课的学习, 这个班的学生更适合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能只看单一的一方面, 而应该结合课堂的实际, 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进行检测和评定。

5. 结尾是否有艺术

所谓结尾, 是指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 教师所采用的结尾方式与话语。一般情况下, 教师都是选择布置作业或是思考题目来延伸本课所教的内容, 引发学生对内容的再思考或是回顾。但是, 这样的结尾有好, 也有坏, 如有的教师布置的任务、问题难度过大, 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关于提问技巧的教学案例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 起点在一问”。实践证明, 提问是语言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好的设疑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都有很大的好处。[1]因此, 在一堂好课的评判, 提问占据了重要的因素。好的提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问题清晰、明了

提问首先要设计好自己的问题, 与教学内容想切合, 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表达清晰, 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意图, 问的是什么问题。如在《桂林山水》试讲中:

师:“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生:……

(学生很茫然的看着老师, 对此问题很疑惑。)

师:“比如说, 这个“漓”字是个离开的“离”加了三点水, 因为是指江水,

所以加了三点水。”

生:“哦, 那个……”

在此提问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不理解, 原因是老师所提的问题很模糊, 对方法的定义不清, 导致学生对该问题没有反映, 出现了冷场的局面。因此, 在提问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学生是否可以理解自己的意图, 是否可以明了自己所问的内容。

(二) 提问后留时间给学生思考

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 或是怕学生回答不出, 往往会忽视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在发出问题后, 立即就给予了答案, 使学生没有空隙进行思考[2]。提问是对学生思维的促进, 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可只将它作为一个形式。如在一同学试讲的英语课上:

师:“同学们试用这个单词来造一个句子。谁来说一下?”

生:“…… (无人回答) ”

师:“比如说……”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并不是不会说, 而是还在思考当中, 教师就打断了学生的思考, 而直接给出了答案。使提问成了一直形式, 没有给予学生知识运用与思维的锻炼, 而是教师自己的解说。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在提问后, 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与空间, 把握好节奏。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估计, 了解是问题过难, 还是因为给予学生的时间不充分。

摘要:一堂好课的标准数不胜数,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从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两大方面来分析关于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及其影响因素, 对每个因素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再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 深入分析了提问的技巧, 以及提问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好课的评定,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提问技能

参考文献

[1]孟玉兰.注重提问艺术激发学生思维—浅尝提问的艺术[J].教研教改, 2008年第三期.

[2]冯一兵.刘百超.课堂提问“十项注意”[J].2007年第12期.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篇3

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一个都不少”

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

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班级学生的实际和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和难度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特优或学困生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二、关注学习过程——“在活动中学知识”

一堂好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确定新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提高对建构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认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会尝试成功的愉快,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注重学用结合——“知识的生命在于应用”

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问题,体现知识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

四、着眼全面发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堂好课,每个学生都应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课堂上学生们除了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要与同伴之间进行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知识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知识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总之,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演戏是按照固定的剧本,依据既定的程序,演绎着不变的情节。而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因此,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公开课的评价的标准 篇4

(教师的讲课不得超过20分钟,表达的是一种思想,思路,学生的学是主题,不是教师的教,就是说,一堂课,教师的讲评、引导应该充其量一半的时间;反省下自己的课堂,很多时候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引入、讲解,强调、点拨、把学生的思路、习惯、方法引导自己的思路上来。就是满堂灌的填鸭。太多的思维时空、练习表达被太多的越俎代庖代替。备课是否认真的设计充分的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是否大于20分钟,应该思考活动人次的80%,说真的,有的内容要照顾到升重高的学生,一定是达不到的,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哪所学校不是在应试,211重本的高中,还是重高的初中)

当然,这不可能含盖任何学科的任何课堂,更何况我们许多教师会备课、说课、授课、听课,但不会评课,一到教研活动听完课发言时,就成了一装盐——咸咸(闲)地蹲在那里,一言不发。(有的情况是,老师没有把握讲评的策略,评优点,也要评缺点;缺点说多了,对讲课的教师也不好;毕竟,闻过则喜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再者就是组内没有一种研讨得氛围) 这是因为我们的许多教师只是一个实干家,不是一个研究家,既是听课后有很多收获,也不善于总结,更不会归类升华与别人分享了。 更是因为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说服是一种技巧,说服是一种智慧。善于说服别人,首先应善于说服自己。充分尊重别人,是说服别人的心理基础;以理服人,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保证。评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是技术就有要领可操作。 要知道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反馈、探讨和交流,是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价一节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评课的原则

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评课要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为目的,倡导交流研讨式评课。评课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激励性原则。评课要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出发,要善于发现教师教学过程的闪光点,要给教师理论上指导,方法上点拨,过程上反馈,使教师在评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2、层次性原则。评课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评课对象区分对待。对于骨干教师评课的标准要适当高一些,对于新任教师标准适当可以低一点,要逐步提高标准要求。要根据“优质课”、“研讨课”、“汇报课”、“过关课”的不同要求区分对待。

3、针对性原则。评课要讲究效果,不要空话、大话、好话连篇,面面俱到,不深入实际。要抓住关键和要害,突出重点,讲究针对性,要提倡“一课一得”的课堂教学评价。

4、客观性原则。评课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不能走向极端。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创新,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评课的方法

评课要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遵循从教学实践到教学理论再回到教学实践的认识规律。

评课要有理论根据,要透过课堂教学实践能够归纳出所反映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要在理论上升华,在实践中指导。要将新课标的新思想、新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2、要从大环节到小环节,突出重点和关键。评价一节课首先要看教师的教学理念如何,是不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思想。其次,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怎样,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如何,要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细节上还需要改进什么等。

3、要从封闭式评课向开放式评课过渡,倡导评课手段多样化,参与评课人员多元化。

评课要有中心发言人,要善于归纳教学的成功之处,要毫不保留地指出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评课教师也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同时,除了教师的他评外,讲课教师也可以先自我评价,提出问题,引发大家讨论,还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参与评课,征求他们的意见,也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

(三)评课的规范

1、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评课活动,把被评的课作为新的教育观念与新的教育行为相关联的例证。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使教师获得真实体验,从而提高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要求和能力。

2、评课活动一般先由执教者自评,然后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教研组(备课组)长、教研员或专家主评,再由听课者(教师、学生、家长等)评议。

3、要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进行评课,要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实事求是,极力避免“走过场”、“一风吹”等不良现象。

4、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都要有记录,学校教研组必须详细填写评课讨论记录表,评课档案应作为教研组考核和先进教研组评比的依据。

(四)评课的标准

1、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说课的评价标准 篇5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者深思、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课堂评价标准没有共识。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课堂评价体系的严密和评价指标的完备。评价一堂课,从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效果到课堂提问、板书、语言、娇态、多媒体运用等,无不面面俱到,求全责备,忽视了对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的评价,偏离了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目的。评价标准不能一概而论,它本身就是多元的。面对不同的学生或面对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标准;而不同的听课者,应为对教育持有不同的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标准。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要善于利用它,而不是让它成为束缚教师手脚、限制教师施展的铁链。

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是: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教学的主人,对自己的课堂能够有一个自己的评价标准,使得我们在自评、他评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并在教学及教研活动中迅速的成长起来。那么,怎样是一堂好课,评价的标准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好课应体现在“新”

“新”首先指教师教学理念要新,必须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构思要新;重构教学内容有创意、效果好;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运用、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等方面都有个人独到的创意,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表现出个人教学风格及教学特色。“新”还可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注重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得出结论。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集思广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全新的角色、全新的理念让课堂的教与学绽放新的亮点。只有课堂上充满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好课应体现在“活”

“活”指课堂教学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呼唤、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要达到这些,就要看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参与过程中学生是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思维是否活跃;是否创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否能自主的探索求知,与教师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在参与过程中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活”还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教学机智的灵活性,即教师在课堂中的应变能力。

三、好课应体现在“实”

“实”是指课堂教学是否实用或有效。我们要评价一堂好课,最终要看学生通过这节课究竟掌握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得到了那些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能力。这就涉及到教学的目标问题。教学目标包括预期的教学目标,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度;非预期目标的出现和发展的情况;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的程度。用构建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应该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构建才能获得。如果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只有新奇趣味,而没有掌握知识,作业无法独立、正确、高效的完成,那么这堂课将被评判为失败的课。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构建,而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包括各种能力的发展及个性的发展。一堂好课不仅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某种技巧或形成某种能力,更要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些就是实用、有效地好课。

说课的意义 篇6

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备课都是很认真的。但是都只是简单地备怎样教,很少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备,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导致了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5、说课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

上课听课等教研活动都要受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说课则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灵活。

说课的艺术探究 篇7

关键词:说课,意义,内容,原则

“说课”是一种教研形式, 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 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 (或某单元) 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然后由听者评议, 说者答辩, 相互切磋, 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表现。说课不仅要说清“怎样教”, 而且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这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增强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 现在已经成为师资培训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一.说课的意义

说课必将推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从上课可以看出教师怎么在教, 教案可以看出教师准备怎样教, 评课是他人对这节课的评价, 而“说课”则要求教师从自身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教, 理论根据是什么。这就要求透彻分析教材, 结合学生实际,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阐述教学方案, 展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使课上得合理, 理说得明白,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 教师要做有心人, 注意积累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经验和教训。这必将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 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把上课从知其然推向知其所以然的高度, 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说课必将推动教研活动向深层次发展。过去组织教研活动, 主要形式是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以及评课, 这些课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这些形式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上公开课的教师被动地等待别人给出“说法”, 上观摩课的教师缺乏一个更明确、透彻展示自己的匠心的机会, 研究课中的执教者究竟是为“研究者”提供案例, 还是主动参与研究, 有的青年教师也不一定完全明确, 现在有了“说课”这一形式就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说课研究中, 执教者本身说课, 大家也站在执教者的角度说课, 甚至同一备课组或在更大范围内, 大家说同一课题,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 必将活跃教学研究的气氛, 促进教研活动的蓬勃开展。随着教研活动的深入, 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学质量必将提高的一个新的水平。

二.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 说本课题或本章节内容在整个学段和年级的教材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如:《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要了解它的文体特点。本单元三篇文章都是叙事写人的散文, 其特点是通过叙事写人。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 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 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 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2.教学内容, 说本节课或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三点:一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 二是教材内容的要求, 三是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 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另外, 教学目标要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

3.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 它的确定要遵循教学大纲、高考说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 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4.学情分析, 主要应讲清楚学生的基本情况, 如班额的大小、男女比例如何、是否是重点班、学生的原有基础如何、学生对学好本学科是否有兴趣等情况, 做一个简要分析。

5.阐述教法, 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即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手段, 在说课过程中, 可以向大家简明扼要地说清它们使用的目的和作用, 选择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6.指导学法, 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 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 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概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 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 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 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课前预习准备情况;完整的教学程序 (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 ;扼要说明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说课的基本原则

1.说理精辟, 突出理论性。说课不是宣讲教案, 不是浓缩课堂教学过程。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 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

2.客观真实, 具有可操作性。说课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 不能故弄玄虚, 生搬硬套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的专业术语。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 为什么这样做。哪怕是并非科学、完整的做法和想法, 也要如实地说出来, 以引起听者的思考, 通过相互切磋, 形成共识, 进而完善说者的教学设计。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 说课中的一招一式, 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 如果说课仅仅是为说课而说, 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 那就成了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花架子”, 流于形式。

3.不拘形式, 富有灵活性。说课可以针对某一节课的内容进行, 也可围绕某一单元、某一章节展开;可以同时说出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教学程序的全部内容, 也可以只说其中的一项内容, 还可以只说某一概念的如何引出, 或某一规律的如何得出, 或某个技能的如何使用等等。要做到说主不说次, 说大不说小, 说精不说粗, 说难不说易;要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形式、自由研讨的原则, 防止教条式的倾向。同时, 在说课中要体现教学设计的特色, 展示自己的。

四.走出误区, 正确说课

1.分清说课与上课。

说课教师应当体现自己的特色, 具有一定的新意, 有所见地。由于说课限定在10分钟以内完成, 说课时, 表述内容不可面面俱到, 或者平分精力, 而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甚至有所取舍。有部分教师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 激动万分地给大家“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 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但说课绝不是上课, 二者在对象、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 “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 如此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 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 而不是施工过程的本身。

因此, “说”课必须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把备课中理论根据述说出来。简单地说, 它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 而且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

2.说教法学法太过笼统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有些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往往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教学法, 学生运用自己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 怎样操作, 却不见下文, 或者把“学法指导”理解为: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等, 这都是不正确的。

说课的要素和流程 篇8

本文以笔者曾作现场示范、反响较好的公开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的说课为例,谈谈说课应如何体现其要素和流程。

一、关于内容编排和课题设计

1. 说内容编排

“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公开课中的冷门选题。

按教材体例,本单元由“文学的繁荣”“美术的辉煌”和《音乐和影视艺术》三课构成,每课均按时序线索展开。“历史是文化的镜子,失去了历史的依托,文化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光彩”,因此,在历史教学中,理解文化现象一定要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然而,如果按照教材体系讲授,每一课都必然会重复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这一历史过程的先后顺序及其各种风格流派产生的历史条件,未免导致重复的烦琐和乏味,也不能很好地突出各个风格流派的时代感,也无法增强各种流派下文学、美术、音乐等不同文艺形式之间的关联性。为此,笔者调整了本课的教学体例,把教材三课中的19世纪初期新古典主义和19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文学、美术、音乐等内容提炼出来,糅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而把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和20世纪的现代主义另行编排,作为下一课的教授内容。通过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美术、文学、音乐是同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不同形式的文化产物”的道理。

2. 说课题设计

本课题是德国作家席勒的一句话,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罗曼蒂克(Romanticism)似乎人人都懂,但更多的是停留在感性直觉上,很少有人真正理解浪漫和浪漫主义的本质含义。而席勒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不仅概括了浪漫主义的本质含义,还体现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渡,揭示了浪漫主义不同于现实主义在于其“美丽的理想”。

二、关于教学对象、理论依据和教学方法

1. 说教学对象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班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具备了文化模块学习所需的政治、经济知识的铺垫,并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积累和“缄默知识”。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学科内整合、多学科综合”的特点,教学设计时,应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认知,并以此为起点,打通知识联系,使教学新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促使学生在亲历、体验、建构的过程中更好地予以理解、消化、吸收。

2. 说理论依据

本课根据学习需要,着力体现 “用教材教”的教材观。本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打通人教版教材,参考人民版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凸显时代特征。本课教学资源整合不仅体现在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不同模块的整合、中外历史的整合,还体现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和渗透,如美术、音乐、文学、戏曲等。

3. 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应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进行同类别教学内容的处理;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领会中模仿、在理解中运用、在迁移中提升。

三、关于目标构建和教学板书

1. 说目标构建

按照课程标准,本课教学目标不难确定:通过了解、欣赏浪漫主义文学、美术、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知识目标),认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能力目标),进而理解、尊重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多样性,学习文学艺术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自觉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但在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之间不能割裂和孤立,而要在实施过程中使其浑然合一、层层推进。所以,在目标构建上,要努力使三维目标的达成方式具有连贯性、指向性。具体设计,本文将在“四、关于教学过程和方法预设”中展开讲解。

2. 说教学板书

本课的教学板书,采用黑板板书为主、现代媒体为辅的方式。

本课主要用传统的黑板板书展开教学内容,揭示层层线索(见图1)。

然后,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板书,并体现以下特点。

辅助性:根据不同的文艺形式,借用多媒体手段,引入形式多样的史料载体,如音乐名曲、美术作品画面、人物肖像、电影视频和名人名言等,最大程度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协调性:PPT画面、图片、字体的选择和设计,力求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风格相一致。新古典主义的画面采用冷色调和隶书,以突出理性、严谨的特点;浪漫主义的画面,字体采用华文行楷,自定义动画形式多样,图片动感强,如跳动的音符,以衬托浪漫主义瑰丽、鲜艳、夸张等特点(见图2)。

流程性:作为一节示范性展示的公开课,在不影响主题思想的前提下,注重环节之间的衔接和流畅。虽然流程预设性较强,但这不排除课堂的生成性。只有对教学各个细节的流程予以充分考虑和周密安排,才能从容地去应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捕捉教学的灵感。

四、关于教学过程和方法预设

1. 说导入氛围

课前,先用多媒体动画慢慢地“飘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字幕“I leave softly ,gently .Exactly as I came……”同时播放《茉莉花》的优美旋律,营造浪漫的氛围。中国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十年被看做是浪漫的十年,文学、音乐、美术方面都卓有成就,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是代表,而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故事也发生在中国,其中有一段旋律就出自中国民歌《茉莉花》。这一设计,意在调动学生在感同身受和心驰神往中投入学习。最后,板书课题。

2. 说任务驱动

整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 准教学要求》,提炼出关于“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和艺术”的关键词和直观图示(如图2),借以介绍本单元基本线索和本课学习要求,以期在任务驱动下,明确本课地位和目标要求,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3. 说“背景”突破

“背景”是本课的难点。设计时,先要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主义情怀?”继而引入丹纳“艺术和时代精神同时出现”的观点,通过背景分析加以论证。由于学生在必修一政治模块和必修二经济模块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知识,只是尚未和本课教学内容联系贯通,所以在备课时应搜集相关背景材料,分别指向“工业革命扩展”“欧洲政局的动荡”“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以再现19世纪上半期历史场景,归纳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这样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要求。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出示关键词板书。

4. 说“风格”提炼

“浪漫主义风格”是理解本课内容的关键词。对浪漫主义文学风格和美术风格,教材均有介绍,虽然表述不一,但内涵相通、精髓统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示,也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加以比较、提炼,以免不得要领死记硬背,割裂了两者作为同时代产物的一致性。为此,在设计上,明确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提炼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共性。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教材,而且通过对相似、相类、相同知识的对比归纳,培养了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提炼关键词板书。

5. 说“成就”突出

浪漫主义艺术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分别由“浪漫主义的狮子”(美术)、“浪漫的乐章”(音乐)和“激荡心灵”(文学)三个部分组成。具体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内容选择上,要体现“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这一灵魂,突出浪漫主义斗士爱国主义的情操、民主斗争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是在切入方式上,基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前认知,针对不同领域文艺形式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技法,选择不同的切入口,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如果以同一方式呈现七项文艺成就,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反而使原本生动丰富的题材黯然失色。

【美术】在归纳浪漫主义风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 从多幅作品中挑选出具备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如图3),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就可顺势进入名画《自由引导人民》的学习,如果回答错误,则可乘机强化浪漫主义不同于其他画风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自己原有知识“图说历史”,解读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理解为什么德拉克洛瓦被誉为“浪漫主义的狮子”,感受画家渴求自由的强烈追求。(板书,略)

【音乐】引用恩格斯对贝多芬音乐的评价:“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的话,那么你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都没有听过。”(出处)激发学生了解“乐圣”、聆听其作品的迫切感。设计上,教师此时应退到“幕后”,用多媒体动画播放介绍贝多芬生平的字幕和《命运》《英雄》的声频片段,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乐圣”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意志,以及对民主和自由的执著向往。(板书,略)

为了让学生理解教材关于“在音乐领域里,出现了很强的民族性趋势”的论述,除了讲解教材重点介绍的欧洲的音乐流派,在本课设计上,笔者有意插播了中国国粹京剧《贵妃醉酒·海岛冰轮》的视频。富丽堂皇的场景,缠绵悱恻的剧情,美轮美奂的扮相,清丽婉转的唱腔,无不让学生在欣赏中增强了“民族性音乐”的意识,增进了对“各国的音乐都在本国原有音乐文化传统基础上有所突破”的理解,还达成了“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这一价值观的目的。

【文学】考虑到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的积累,所以,介绍五位浪漫主义文学家及其作品时,设计上有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以问题“为什么拜伦身着异装”来激发学生对拜伦生平了解的欲望,进而对拜伦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一生追求自由进步产生崇敬之情;以学生诗朗诵《西风颂》,体验雪莱短暂人生的浪漫主义情怀;以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茜茜公主)崇拜海涅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海涅及其作品对德国的深远影响;以《巴黎圣母院》中“爱斯美拉达给受示众折磨的卡西莫多送水”的视频,理解雨果对美与丑的哲学思考;以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来揭示俄国农奴制下各种社会矛盾……

当以上教学内容结束后,回应本课开头的氛围设计,视角再次从世界转向中国——“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浪漫的十年”。在多媒体动画慢慢地“飘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句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吟出声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五四时期中国文人的成就,激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使教学设计有效地达成了“认识到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课标要求。

6. 说小结提升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唯一和最终的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在本课的小结中,笔者援引了丹纳的另一观点——“艺术和时代精神同时消亡”,并进行了评判、启悟:浪漫主义所蕴涵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成为超越时空的精神,激励后人自觉担当对社会、人类、自然的责任。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精神永恒”的结论。最后,以温家宝总理在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关于“文化精神”的精彩演讲词作为结束语。(见图4)

7. 说作业安排

上一篇:救护课教案下一篇:新疆大学814普通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