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数学

2024-09-19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数学(共9篇)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数学 篇1

认识钟表: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量角:

中心对顶点,

0线对一边,

一边读刻度,

内外要分辨.

计量单位间的换算:

大化小,用乘好.

小化大,除不差.

大月、小月的记忆:

七前单月大,

八后双月大.

我是1厘米: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

大于号、小于号.

开口朝着大数笑.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数学 篇2

一、经历构建概念过程, 渗透分类思想

当学生学习了平角、周角的概念后, 为了让学生对角有更深入的理解, 必须对角进行分类, 理清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因此, 学生根据角估认角的类型, 从而加深对角概念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角的测量来修正角的类型, 形成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的策略。学生对下列角自主估认、测量、分类后, 进行交流并汇报。

生1:∠1和∠6是锐角, 因为这两个角比直角小。经过我的测量, ∠1的度数是45°, ∠6的度数是50°, 我的估认与我的测量结果相同。

生2:∠3是平角, 因为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 与量角器经过中心点的0刻度线完全重合, 度数是180°。∠5是周角, 因为周角是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当周角的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到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平角, 这时正好是180°;再旋转到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时, 等于2个平角, 所以∠5的度数是360°。

生3:∠2和∠7是钝角, 因为这两个角比直角大。经过测量, ∠2的度数是120°, ∠7的度数是130°。∠4是我的估认与实际测量不相同的, 我估认∠4是锐角, 经过测量发现∠4是直角。

生4:我想补充∠7不需要测量也能知道度数, 因为∠6和∠7形成一个平角, 已测得∠6=50°, 所以∠7=180°-∠6=180°-50°=130°。因此, ∠1和∠6是锐角, ∠4是直角, ∠2和∠7是钝角, ∠3是平角, ∠5是周角。

生5:我和同桌通过填表的方式来研究角的分类。

生6:我还知道各角之间的关系, 因为锐角<90°, 直角 =90°, 90°< 钝角 <180°, 平角 =180°, 周角 =360°, 所以, 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

生7:我想补充生6的各角之间的关系, 1平角 =2直角, 1周角 =2平角 =4直角。

要对角进行有效分类, 确定分类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经历估认角的类型、测量角的大小后再根据角的度数对角进行分类, 逐步概括并形成角的概念。正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所指出的那样:“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 使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

二、经历估量、测量过程,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根据给定的角来估计角的度数, 根据角的度数来想象角的大小, 是学生学习角的度量的难点。如何让角的图形与角的度数有效结合?学生一组组地进行观察和比较, 判断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如图2) 。根据学生的原有认知,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每组中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大一些, 理由是下面的角的边比上面的角的边长。

基于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特点, 学生用一幅三角板拼一拼图2中的每一组角, 判断上面的角与下面的角的大小, 并分别比较∠1, ∠3, ∠5和∠7及∠2, ∠4, ∠6和∠8的大小。学生用三角板拼后进行交流。

生1:我用三角板中的一个小角 (指30°角) 去拼∠1和∠2, 发现∠1和∠2是一样大的。

生2:我也用三角板上的小角去拼第二组中的∠3和∠4, 发现∠3和∠4都含有2个小角。

生3:我是用三角板上的大角 (指60°角) 去拼∠3和∠4, 发现∠3和∠4都是一个大角。

生4:我是用三角板上的小角去拼第三组的∠5和∠6, 发现∠5和∠6都含有4个小角。我的同桌用大角去拼, 发现∠5和∠6都含有2个大角。

生5:我用三角板上的大角和小角都无法拼出第四组中的角, 第四组中的角无法判断。

生6: (边展示边说) 我用两块三角板能拼出∠7和∠8, 先用含有小角的三角板拼直角, 再用另一块三角板的角 (指45°角) 就拼出了∠7和∠8。虽然我知道∠7和∠8一样大, 但我不知道∠7和∠8的度数。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1:经过比较,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生2: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因为射线的一端可以无限延伸, 所以,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生3:我发现∠1含有一个小角, ∠3含有两个小角, ∠5含有四个小角。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得越大, 角越大。

师:经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比较, 得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叉开得越大, 角越大。请同学们再比较∠1, ∠3, ∠5和∠7四个角的大小, 有多大, 大多少?

生1:∠3的度数是∠1的2倍;∠5的度数是∠3的2倍, 是∠1的4倍;∠7的度数是∠1的4倍多一些。因此, 这四个角的大小是∠1<∠3<∠5<∠7。

生2:用我的三角尺无法判断四个角的度数和大多少, 而我同桌三角尺上的度数能判断这四个角的度数。

生3:用三角板来判断角的大小, 要比对要计算, 不仅麻烦, 而且有的角无法用三角板来判断。比较角的大小, 要用量角器。

学生先估计一幅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 并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再用量角器测量∠2, ∠4, ∠6和∠8中四个角的度数。学生估计与测量后, 进行交流并展示。

生1:长度标注在直角边的三角尺, 我的估测与测量的结果是相同的, 分别是90°、60°、30°。

生2:长度标注在底边的三角尺, 我的估测与测量的结果有不同的地方, 在估测时, 下面的两个角分别是40°、50°, 实际测量时发现这两个角的度数都是一样的:45°。

生3:经过对一幅三角尺的测量, 我发现开口向右的角一般要看内圈刻度, 开口向左的角一般要看外圈刻度。

生4:经过对∠2, ∠4, ∠6和∠8四个角的测量, 我测量的结果是∠2=30°、∠4=60°、∠6=120°、∠8=135°。我发现∠4比∠2大30°, ∠6比∠4大60°, ∠8比∠6大15°。

生5:四个角测量的结果与我们拼的结果一样, 而且, 我从四个角的比较中发现角可以看作一条射线绕其端点旋转一定度数后形成的图形。

学生6:经过测量, 我现在能比划出30°、45°、60°、90°、120°、135°的角。我能想象出30°、45°、60°、90°、120°、135°角的大小。

三、经历多元作图过程, 渗透类比思想

学生在学习画角知识时, 可以充分利用原有量角的知识和经验。学生不仅经历了画角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类比的过程。如何让学生经历画角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 (10°、45°、60°、90°、105°、120°、165°) , 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学生先自主画角, 再分组讨论, 然后进行展示。

生1:我每个角都是用量角器画的, 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量角的方法, 所以用量角器画角比较简单。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 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因此, 我在画一个60°的角时, 先画一条射线, 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 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 接着要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 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因此, 画角时, 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然后,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 通过刚画的点, 再画一条射线。最后, 标好角的符号及度数。

生2:我觉得有的角用三角尺画比较简便, 用三角尺可以直接画出45°、60°、90°的角, 而10°、105°、120°、165°的角用量角器画比较简便。

生3:我除了10°的角要用量角器外, 其他的角用三角板都可以完成, 其中105°、120°、165°的角需要一幅三角板才能画出来。

师:谁来介绍一下用一幅三角板画出105°和120°、165°的角?

生4:画105°角的方法是:利用45°+60°=105°, 可以先用三角板画出一个45°的角, 然后与45°的角共一条边再画出一个60°的角, 这两个角的和就是105°。画120°角的方法与画105°角的方法是相同的, 可以利用60°+60°=120°或者90°+30° =120°来画。

生5:画165°角的方法是:利用30°+45° +90°=165°, 可以用三角板画一个30°的角, 再接画一个45°的角, 然后再接画一个90°的角, 这三个角的和就是165° (如图3) 。

生6:我补充画165°角的方法, 利用45°+60° +60°=165° (如图4) , 我的同桌利用180°—15° =165°也能画165°的角 (如图5)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题 篇3

27 + 35 =16 + 34 =53 + 35 =78 - 44 =

80 - 28 =72 - 37 =

二、用竖式计算(有两道题要写出验算过程)(14分)

三、填空(22分)

1.4个千和5个十合起来是( ),八千零八写作( )。

2.按规律填数:

(1)2000、4000、6000、8000、()

(2)()、()、5900、5800、5700

3.在6530、6350和6550这三个数中,( )最大,( )最小。

4.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棵白菜重3( ),1个苹果重300( )。

小华的身高136( ),体重32( )。

5. 在○里填上“>”“<”或“=”。

2千克○400克100-62○100-26 4200○685€?

6.下面的长方形是用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

7. 小强上星期六13 :00~15 :20在科学宫参观,16 :00回到家。他参观科学宫用了( )小时( )分,回到家的时间是下午( )时。

8.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在□里画“√”(12分)

1.下面的哪个数最接近5000?

5620 □4890 □4260 □

2.商店从上午 8 时开始营业,到晚上8 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多少小时?

8 小时 □ 10 小时 □12 小时 □

3.哪个物品的重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4.红花25朵,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少一些。估计一下,这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比50 朵多 □正好50 朵 □ 比50 朵少 □

5.正方体的一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三个面上写3。抛起这个正方体,落下后,哪个数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1 □2 □ 3 □

6.从侧面看下图 ,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 □ □

五、画图(12分)

1.把右边的正方形分一分,涂出它的。

2.下边每小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在里面按要求画图。

(1)画一个长5 厘米、宽3 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周长8 厘米的正方形。

3.小林用下表记录了上个月1~15 日的天气情况。

根据小林的记录完成下面的条形图(横着画图)。

六、解决实际问题

1.平均每组多少人?(3分)

2. 一袋盐500克。每天吃 30 克,吃了8 天,还剩多少克?(4分)

3.岭南小学三年级有 4 个班,每班都是42 人。如果每人都从图书馆借2本书,这个年级的学生一共借书多少本?

(5分)

4.李大伯在一块地里种三种水果(如下图)。(6分)

(1)种西瓜的地占这块地的 。

(2)种番茄和葡萄的地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种西瓜的地比种番茄的地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5.用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纸剪最大的正方形。(8分)

(1)能剪出()个这样的正方形。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篇4

复习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

口算方法:

1.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依次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2.把两个两位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注意: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一定不要忘记向十位进1。

两位数减两位数

口算方法:

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注意: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如果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要从十位退1再减。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方法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加10再减。

用估算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篇5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求商的近似数时,近似数的末尾的0不能去掉。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1)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3)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7、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节。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定义知识点

(1)什么是棱?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

(2)什么是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3)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4)什么是正方体(立方体)?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或立方体)。

(5)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6)什么是物体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数学 篇6

数与代数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5、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6、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7、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

2、周长的认识

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 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

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 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

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10×3=30,2×3=6,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第三节 参加科技馆

知识点:

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6÷3=2,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知识点:

1、举出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让学生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引入由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给学生示范书中提供的搭建活动,边操作边讲解。

3、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所搭建的立体图形。

4、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二课时 知识点:

1.示范书中提供的第二个搭建活动。

2.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对学生搭建活动予以指导和肯定,让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4.指导学生多做几次搭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三单元 千克、克、吨

第一课:有多重(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知识点:

1、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掌握克、千克、吨质量单位。感受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能结合具体情景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千克、克、吨的关系及其简单换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掌握千克、克、吨之间关系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并能正确进行单位间换算。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它们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克的概念。

2、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轻重,建立质量单位千克、克的概念,体验它们分别有多重。

4、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为物体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5、活动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重能力。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选择正确的重量单位,二是对重量的估计的准确性。

6、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公式可以记作1kg=1000g。

7、同一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如:一个西瓜重2(kg),也可以说这个西瓜重2000(g)。

8、通过实际的称量,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称量工具:天平、台秤、电子称。学会使用称量工具给物体称重。第二节 1吨有多重(认识吨)

知识点:

1、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质量的估计能力.4、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5、以大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参照物,让学生感受一吨有多重,从而建立吨的概念.吨用字母表示为“t”.6、能分辨出三个重量单位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它们为物体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7、掌握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1000000克.第三课:搭配中的学问 知识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与策略。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和策略。

4、学生运用摆学具、画搭配线路图、画表格等多种方式解决搭配问题。并从中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

5、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6、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的愿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意识。

第四单元:乘法 第一课:购物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师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

4、在计算中明确算理,学会竖式的书写。用乘数从个位起依次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把得数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第二课:去游乐场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乘火车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第四课:0×5=?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借助“乘法的意义”“找规律”等方法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当因数末尾有0时,计算时0可以先不参加运算,计算结束后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后加几个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可以通过对比进行教学,如:402×3=1206,307×8=2456,同样是因数中间有0,为什么一个乘积中间有0,而另一个却没有。通过讨论402×3积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发生了进位,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结论: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不一定有0。

5、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写法。

6、通过小组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第五课:买矿泉水 知识点:

1、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多样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多样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4、结合买矿泉水的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逐步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

5、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汇报的多种计算方法都要予以肯定,但要着重引导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第五单元 周长 第一课时 什么是周长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 游园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第三课时 花边有多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 地砖的周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第五课时 练习六 知识点:

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9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 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第六课时 交通与数 知识点:

在这节实践活动课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中的数学信息,从而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六单元 除法 要点:

1、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零。

3、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0占位。

4、看清运算顺序,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第一课时 分桃子 知识点: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分为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整除除

数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前者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情景下,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找到算法,在汇报时通过比较找到最好的办法。教师要指出列竖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然后,要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商“4”要写在个位上的算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部分学生可能会写成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纠正这种错误的书写格式。

2、在教学被除数不能整除除数的这种情况时,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进一步理解48/3,先将40/3,每一份只能得到一个十,余下的一个十要和8合起来再除的算理。第2课时 淘气的猴子 知识点: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0/

7、0/8…各等于多少,最后给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2 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部分学生可能不会写商十位上的“0”,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

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商是几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4,得商“0”。验算。3 练一练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 的一位数的除法。”其中第4小题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生只要能想出买5瓶满足6人,买10瓶能满足10人…买25瓶正好满足30人即可。第三课时 练习七 知识点:

练习七中第1、2、3、6小题,在计算时要养成“先计算,再估算”的良好习惯。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夺红旗”“过小河”等方面的数学竞赛,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第四课时 练习七

练习七中第4、5、7、8这四道小题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 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五课时 送温暖 知识点: 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法。

教师结合“送温暖”这个具体的情境,提出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说出计算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2 试一试

在试一试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3 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计算题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第4小题,要让学生理解,余下的6袋,应再加运一次,共运8次;而第5小题,剩下的5朵,不能扎成1束,所以不能加。第六课时 买新书 知识点: 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

教师利用“买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说说解决过程,进一步说清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2练一练

第2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游了两个来回的意义”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6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共同进行研究、讨论,再组织汇报交流。除教材中的两个方案外,学生还可能提出其他的方案,如调换短一点的文章等,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应肯定,并给予鼓励。

其他计算题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注意解题的准确性。

第七课时 练习八 知识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1——5题。

第2题要引导学生感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第3题则是继续培养学生先估算再计算的好习惯。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第5小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第八课时 练习八 知识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6——11题。

第6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再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第7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8题“果篮一样大,价钱却不同”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给果篮配上合适的水果,再组织交流。配水果的方案各种各样,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第11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购买奖品的方案,并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各种不同的购物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七单元 年 月 日 要点:

年: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月: 大月:1、3、5、7、8、10、12月

小月:4、6、9、11月

平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钟表: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

第一课时 知识点: 1 认识大月和小月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年历,并进行填空、计算、比较发现各月份的天数具有一定的规律,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2 认识平年和闰年

让学生观察附页中的年历,填出各年份中2月份的天数找出其中的特点:只有28天和29天两种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年份中出现28天、29天的规律性: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3 练一练

在练习中继续巩固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第3题则是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季度,通过练习知道每个季度中有哪几个月。第2课时 看日历

知识点:

1、说一说 是让学生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每人准备一份今年的日历,让学生在独自观察的基础上从日历上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2、找一找 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教学时先让学生在日历中独立找一找,找到这些节日,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各个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3、练一练 学习推算时间。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推算的结果与方法。第3课时 猜生日 知识点:

创设过生日的情境,让同学们间接的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然后再请其他学生猜一猜,并说一说是怎样猜到的。这样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的能力。填一填

第2题是让学生加深了解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

第4课时 一天的时间 知识点: 看一看 利用电视屏幕上的“节目预告”这一情境,让学生“看一看”大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并说说18:30、19:00、19:

33、19:

38、19:55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知道表示时刻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初步认识24时计时法。并深入引导学生学会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的方法。2 练一练 在练习题中出现的各种情境,都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之间的转换方法,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解答。第五课时 时间与数学

(一)知识点:

1、教材创设了一家人具体休息的时间和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过程可以是:

(1)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然后进行反馈。

(2)围绕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有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4)引导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休息日”“父母共同休息日”“母子共同休息日”“全家共同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5)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九月份日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练一练习题中的规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规律,完成问题。

第六课时 时间与数学

(二)知识点:

第1题先让学生看居民身份证,说说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年龄,再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第2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果要根据一个月、半年、一年的具体天数而定。

第3题解决“至少需要()分干完这些事”这个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在时间上统筹兼顾,提高工作效率。

第4题是一个研究性学习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研究。第八单元 可能性

知识点: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直观感知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数学 篇7

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 (三) 》, 以我国传统节日为内容, 编排了与民间风俗相关的短语, 配上了精美的图画, 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要求学生学会和会认的生字就包含在短语中,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趣味盎然地识字。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5 个生字, 会认6 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短语。

3. 通过学习本课, 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民俗活动和一些基本的传统节日知识, 从而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课堂实录

一、由“龙”导入, 激发识字兴趣

1. (出示龙图案的剪纸)

师:龙是中国人想象中的一种神奇动物, 中国人都非常喜欢它。

2. (CAI课件滚动播放图片)

师:你们看, 这是故宫的九龙壁, 数一数上面有几条龙啊?

生:一条、二条、三条……

师:上面可是盘着九条巨龙呢! 你们看瓷盘上是不是有龙啊? 瓷碗、衣服上也有呢! 瞧! 这是龙舟。 过节的时候, 大家舞的是龙灯。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龙的影子。

3.多种形式认读“龙”字

(CAI出示“龙”字)

师:谁来读?

生1:龙

师:边音读得准!

生2:龙

师:后鼻音读得好!

分男、女生读, 齐读“龙”字。

4.了解“龙”字演变过程。

师:古人把传说中龙的形象用文字记录下来,

(CAI点击出示甲骨文的“龙”字)

师:上面像高高昂起的头, 下面长长的身子。

(CAI点击出示金文的“龙”字)

师:金文里面的“龙”张大了嘴巴, 露出锋利的牙齿。

(CAI点击出示篆书的“龙”字)

师:这个龙字可以看到锋利的爪子和鳞片, 很威武。

(CAI点击出示楷书的“龙”字)

师:为了简便慢慢变成现在的“龙”字。 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5.学写“龙”

师:看老师来写“龙”字。 平平一横画龙头, 细长一撇画龙身, 竖弯钩加撇画龙爪, 最后画龙来点睛。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字。

生齐读, 描写“龙”字。

6.师:龙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 我们每个人都是龙的传人。 现在我们很多中国人的名字中还有龙。 刚才我们看到的, 过节的时候, 人们把船做成龙的样子、舞的龙灯, 特别有节日气氛! 我们国家许多传统节日都很有意思。 作为龙的传人,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生1:我知道端午节。

师:真了不起! 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生2:我知道中秋节。

生3:我知道清明节。

(教师相机板书对应节日名称在黑板左侧)

7、师:大家说得真好, 今天我们就去读读识字三, 了解我国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 (板书:识字三)

二、游戏激趣, 认读节日名称

1.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传统节日, 那我们去看看2013 年蛇年的日历, 在日历上找找这些传统节日!

(CAI出示2013 年挂历封面)

师:同学们, 看这是2013 年2 月, 上面大的数字是公历。 下面小的数字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立的农历, 传统节日都写在农历里。 下面, 我们来找找有哪些传统节日。

2.认读“元宵”

3.认读“清明”

师:大家看看农历, 你还找到什么传统节日?

生:清明节。

师:4 月4 日清明节。 请你读。

生1读

师:两个后鼻音读得准。

生2读

师:词语连读得好!

小组读、齐读

4.认读“端午”

5.认读“中秋”

6.“重阳”

7.认读“除夕”

8.游戏巩固认读节日名称

三、合作学习, 了解节日习俗

1. 师:人们怎样庆祝这些节日呢?老师在每个小组都放了一张节日卡片, 请小组长拿出卡片, 说一说这个传统节日你和亲人是怎么过的呢?

生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参与学生交流。

2.全班交流节日习俗

(1) 了解元宵习俗

师:你们这个小组交流的是什么节日?

生:我们小组交流的是元宵。

师:来带着大家一起读。

小组代表领读“元宵”

师:你们知道元宵怎么过的吗?

生1:元宵节我们一家人一起包汤圆, 吃汤圆。

生2:元宵节爸爸妈妈会带我去看灯展。

师:元宵节, 我们不仅可以吃到汤圆, 还有机会可以看到灯展。

(CAI出示灯的图片, 加音乐《金蛇狂舞》)

师:你们看, 古人们是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去看灯的。 元宵灯会开始啦, 一家人、邀上亲朋好友一起去逛热闹的灯市。快看!街市两边挂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灯。 你们看到了什么样子的灯?

生1:我看到了圆形的灯

(出示字卡“灯”) 师:你来读。

生1读“灯”

师:后鼻音读得好! 你们猜猜还会有什么灯?

生2:像星星一样的灯。

师:这么特别的灯呀!你来读。

生2读“灯”

师:字音读得准。你猜呢?

生3:像花一样的灯。

师:一定很漂亮!请你读

生3读

师:这么多不同形状, 不同颜色的灯, 大家可喜欢看了。 (出示词卡:“元宵观灯”)

生1读“元宵观灯”

师:词儿连读得好!

生2读“元宵观灯”

师:这么多漂亮的灯, 我们看都看不过来了! (范读) “元宵观灯”。

生3 读

师:元宵节去看灯、观灯可真有意思啊!

小组读、齐读。

(CAI出示灯笼) 师:你们看, 这盏宫灯还上有一条灯谜? (出示词语“灯谜”) 这个谜语就是挂在灯下面的, 所以叫“灯谜”。

生1 读

师:二声读得好。

生2读、齐读

师:下面我们也来玩一下一项古人在元宵节做的有趣活动———猜灯谜。

(师出示词语“猜灯谜”)

生读

师:词语连读真棒!

齐读

师:下面我们就要来猜啰, 老师来念谜语, 你们仔细听———“丁丁手中拿蜡烛。 猜一个字。 ”

生自由:“灯”字。

师:猜得多好啊! 蜡烛有火, 名字里有丁, 火丁合起来就是灯。 你可真会“猜灯谜”!

生齐读词语“猜灯谜”

师:正因为灯中的烛火, 让灯变得那么明亮、那么漂亮。 你们看, “灯”字就有个火字旁。 我们一起读这个字。

生齐读“灯”

(CAI出示田字格“灯”)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字,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灯是左右结构, 写得时候左窄右宽。

师:真会观察! 先看老师来写这个字。 (范写“灯”字) 火旁起笔要抬高, “火”做偏旁捺变点。 右边丁字横稍低, 竖钩挺直才漂亮。

师:元宵节我们可以看灯, 猜灯谜, 这一天可热闹啦!

齐读词语“元宵观灯”

(2) 了解清明习俗

(CAI播放小鸟声音)

师:沙沙沙, 春雨到。 春雨叫醒了鸟儿, 鸟儿叫醒了沉睡的大地。 花儿开了, 草儿绿了, 阳春三月迎——清明。 清明节会做什么呢? 哪个小组来说说?

生1:清明节我会和爸爸妈妈去扫墓。

生2:我们一家人会到郊外去踏青游玩。

师:是呀! 迎着纷飞的小雨, 踏着刚刚长出的青草, 我们来到郊外踏青、欣赏春天的美景。

(出示词卡“清明远足”)

生1读“清明远足”

师:清明人们还会去扫墓, 怀念去世的亲人。

生2 读“清明远足”

师:摆上一壶酒

生3读“清明远足”

师:献上一束花

生4 读

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小组读

师:“清明时节雨纷纷”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我们一起读。

齐读词语

(3) 了解端午习俗

师:五月初五还记得是什么节日吗?

生自由答:端午节。

师:听, 锣鼓声敲起来啦! 龙舟划起来了! (CAI播放赛龙舟视屏) 大家在赛龙舟庆祝端午节呢!

(出示“赛龙舟”词卡)

生1读

师:“赛”的四声读得好, 平舌读得好!

生2读

师:词儿连读得好!

师:你们看, 把舟做成龙的样子, 大家你追我赶, 在比赛呢! 我们也来帮忙加加油吧! 男生读

男生角色扮演读:“赛龙舟呦! 嘿哟! ”

女生角色扮演读:“赛龙舟呦! 嘿哟! ”

师:端午节有一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 是什么?

生:吃粽子。

师:对呀!吃粽子。粽叶包裹糯米做成香喷喷的粽子。 你来读。

生1 读

师:“粽”平舌音读得好!

生2读

师:词语连读得好! 一起读!

齐读“粽”

师:吃着粽子, 我们会想起楚国的诗人屈原。 (CAI屈原图)

生3 读

师:端午吃粽子, 赛龙舟, 都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齐读

(4) 了解中秋习俗

(CAI出现月亮, 同时响起情境音乐) 师:“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我们走进了秋天, 也迎来了“中秋”。 你们是怎么庆祝啊? 你们小组来说说吧!

小组代表发言:中秋节, 我们一家人会去江滩欣赏月亮, 回家还会去吃月饼。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中秋月夜。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家人一起吃着月饼, 欣赏着月亮。 那圆圆的月亮像什么?

生1:圆圆的月亮像圆盘。

师:你觉得像什么?

生2:我觉得月亮像一个大月饼。

师:看到这么美的月亮, 真让人觉得心里舒畅啊! 你会想到什么?

生3: 我会想到妈妈跟我讲过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 还可以想到这么美的传说呢!吃着月饼, 嘴里甜甜的;欣赏着月亮, 心里美美的。

(CAI出示词语“中秋赏月”)

生1读

师:“赏”字读得准。

生2读

师:中秋欣赏美丽的月亮, 这是多么美的一件事啊!

齐读

师:月儿圆, 人团圆。 欣赏着圆月, 也会思念没能在中秋团圆的亲人。“海上生明月”———

生:“天涯共此时”。

齐读“中秋赏月”

师:“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齐读“中秋赏月”

(5) 了解重阳习俗

师:转眼间重阳节到了, 秋高气爽, 这一天, 人们会出门登山游玩。

(CAI出示词语“重阳登高”)

生1读词

师:“登”后鼻音读得准!“九月九是重阳, 秋日晴山风清。 ”你来读。

生2 读词

师:“登高望远秋色美。 ”请你读。

生3读词

师:“我们登高赏风景, 古人登高避天灾。 ”你们小组读。

小组读词语“重阳登高”、齐读

师:“敬老尊老好传统, 老少一起乐融融。 ”所以现在重阳节还有一个名称, 知道是什么啊?

生:老人节。

师:对呀! 自古尊老敬老就是我们国家的传统。 除了重阳登高我们还可以说:重阳———

生:敬老。

师:我们再一起读这个词。

齐读“重阳登高”

(6) 了解除夕习俗

(CAI播放鞭炮声)

师:听鞭炮声响起来啦!“爆竹声中一岁除”, 下雪啦! 一年快结束了, 我们迎来了除夕。 第六小组说说, 你们怎么过除夕的?

生1:除夕我会和哥哥姐姐一起放烟花。

生2:除夕我们一家人会在一起吃团年饭, 桌上还会摆一条鱼, 爷爷说这条鱼不能吃, 要留到新的一年, 这就是年年有余。

生3:除夕我会帮妈妈贴“福”字, 妈妈说“福”字要倒着贴, 这样“福”就会到我家。

师:说得多好啊! 除夕我们做了这么多有意思的事。 放鞭炮、贴“福”字、吃团年饭, 多热闹啊! 一家人团圆了呢!

(CAI出示情境图, 词卡“除夕团圆”) 师:谁来读?

生读

师:词语连读得好!

齐读

师:除夕你会和哪些人一起吃团年饭呢?

生1: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还有姑姑, 姑父。

师:你来读读这个词。

生1读“除夕团圆”

师:你们一家祖孙三代人在一起吃团年饭, 多开心啊!

小组读

师:平时在外地工作的家人, 也一定会赶过来和大家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呢!

齐读

师:除夕所有的家人都围在圆圆的桌子旁, 团聚在一起。 我们一起读!

齐读词语

(CAI出示“团圆”) 师:团圆两个字都有方框儿。

(CAI圆桌变成两个方框与“团”“圆”字重合) 师:方框就像就像圆圆的饭桌, 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团年饭。

齐读“团圆”

师:方框儿虽然方正但却代表着圆满。

(学写“团圆”)

师:仔细观察, 你发现这两个字是什么结构?

生:“团圆”是全包围结构。

师:全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

生:先里头后封口。

师:我们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先看我来写“团”字。 (范写) 方框儿在外面, 左低右略高。 框内字要居中, 大小适宜才漂亮。 仔细观察圆字, 里面笔画较多, 口字要写扁。 同学们照着例字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两个全包围结构的字, “团”字笔画少, “圆”字笔画多, 把两个字写漂亮。

生练写“团圆”

(出示词卡“除夕团圆”)

师:我们一起读。

齐读词语

(CAI播放返乡视频)

师:如果说中秋节不能和家人一起赏月、 重阳节不能和家人一起登山, 但是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不管路有多远, 远在他乡的人们、也一定会想方设法赶回家, 和家人团圆。

(CAI出示词语“除夕团圆”)

男生读, 女生读, 齐读

3. (CAI出示六组节日习俗的词语)

师:每个节日, 我们都期盼与家人一起度过, 包含着对家人浓浓的爱。

(1) 师生合作, 师节日名称, 生节日习俗

(2) 同桌练读

(3) 男、女生配合读6 个短语, 男生读节日名称、女生读节日习俗

(4) 齐读

4.拓展延伸:了解传统民俗活动

师: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们还有其他的庆祝方式, 我们去看一看。

(CAI出示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唱大戏的动画)

师:耍狮子! 舞龙灯! 踩高跷! 人们站在细细的竹竿上跳舞呢! 唱大戏。

四、听唱儿歌, 回顾节日名称

师: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 让我们跟着可爱的小男孩, 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学的这些传统节日吧!

(CAI出示儿歌视频, 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读节日名称)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数学 篇8

1.孩子们j€"nng x€"nn( )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x€"n w€鄋g( )。

2.高尔基是世界zh€? m€韓g( )的文学家。

3.吃过晚饭,我们zh€#9n b€鑙( )去植物园s€鄋 b€? )。

4.hu€鄋:呼( ) 交( )

二、读一读,用“√”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朝霞”的读音是:zh€"Do xi€幔? ) ch€醥 xi€幔? )

2.郊外(ji€"Do xi€鄌) 震惊(zh€鑞 zh€鑞g ) 依然(y€? y€"n )

3.(蜜 密)蜂 世(记 纪 ) (城 诚)实 (摩 磨)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5分)

1.待:①等待 ②打算 ③需要

(1)待要上来打招呼,又怕认错人。 ( )

(2)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吃了。 ( )

2.意思:①情趣;趣味 ②意义;含义 ③意见;愿望

(1)这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真有意思。 ( )

(2)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 ( )

(3)这个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

四、把下面的事物和它的特点连一连。(3分)

沙漠 银光闪闪 白云 波光粼粼

湖泊 黑黝黝 麦子 随风飘扬

泥土 金光闪闪 湖面 金灿灿

五、根据要求写词句。(1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甜甜地( ) 悄悄地( ) 认真地( ) 拼命地(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7分)

垂头 ( )气 大惊失 ( ) 欢蹦 ( )跳

阳光明( ) ( )( )飞舞 自( )自( )

(1)一阵风吹过,树叶在空中( )。

(2)他( )地说着什么,我听不见。

(3)雨后,(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微微浸润着竹叶的清香。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宛如

(2)西湖不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吗?(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3)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的句子,我也试着写一句。

(4)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可爱 聪明 礼貌 赞美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或勤奋学习方面的名言。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 ,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选自《奇怪的大石头》)

3.秋天的雨,藏着 。 香香的, 甜甜的,还有 、橘子,好多好多 ,都躲在 里呢!(选自《秋天的雨》)

七、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

( )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波光粼粼。

( )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

A.2 5 1 3 4 B.3 5 1 2 4 C.3 4 1 2 5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细心答题。(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 拿)着,另一个人(牵着 拉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风筝》节选)

1.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用波浪线画出风筝越飞越高的样子。(1分)

3.用“越……越……”写一句话。(2分)

4.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2分)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蚂蚁和蜜蜂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哼唱:“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不服气: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是啊,为什么人们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2分)

( ) ( )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对话。(2分)

3.读故事,填空。(4分)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为的是 ,而蚂蚁勤劳为的是 。

4.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3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九、习作。(25分)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篇9

捐书活动

1.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所得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脱式计算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

3.验算:加法的计算用减法验算。

运白菜

1.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所得的差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2.验算:减法的计算用加法验算。

节余多少钱

1.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小括号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2.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里程表

(一)1.解决根据里程表提出的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列式计算。

2.求起点为0的两站里程的实际问题,用较长的里程减去较短的里程。

里程表

上一篇:新年一件事作文800字下一篇:九年级上学期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