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2024-10-14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通用10篇)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篇1

这周我们学习了时分秒。

我知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秒针走1小格时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钟能做什么呢?能踢25个毽子,能画1朵小花,能从楼梯的第1层走到第3层,能从1写得到20。

我还能用时间解决问题呢?如:我7:30离家,7:45到校,我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分针从6走到9,走了3个格,是15分钟。我学会了时分秒,我真高兴!

今天,我要写分数。第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就是它的几分之几。第二,我们把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第三,在比较大小时,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就越大。第四,在比较大小时,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分子越小,分数就越小。

我和妈妈一起去买地砖。妈妈来到瓷砖店,即兴给我出了道数学题,妈妈说:“我们的房间要铺上地砖,房间的长是7米,宽是5米,你能告诉我铺地砖的面积应该是多大吗?”我想:房间的地面是长方形的,它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等于7×5=35平方米。于是我大声地回答妈妈:“面积应该是35平方米。整理”妈妈听了很欣慰,笑着点了点头,在回家的路上还买了一个小礼物奖励我呢!

这一周,我又学会了一个知识,口算乘法。29×8大约得240,可以用≈来表示,因为29接近30,所以29×8≈240。

比如:一条鱼12元,4条这样的鱼大约有多少元?12×4≈40(元)答:大约要40元。

我参加了接力比赛和跳绳比赛。接力一组10人,每人跑了30米,3组。3×(10×30)=900(米)总共三年

级男生跑了900米。女生一样跑了900米,2×900=1800(米),三年级学生共跑了1800米。跳绳三年级一班男生6人,每人大约跳70下,6×70=420(下),大约跳了420下。

上个星期,老师教了我们多位数乘一位数,我知道了: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数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另外,我还知道: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可以将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最高位去乘一位数,然后看整

十、整百、整千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补几个0。

今天,我和弟弟去玩,看见一位老爷爷在散步,就跑过去问:“老爷爷,你每天要走多少圈?”老爷爷不紧不慢地说:“1圈有306米,我每天走4圈。”我想:1圈就306米,每天走4圈,那4×306=1224(米)。

我走着走着,看到有小孩在比赛骑自行车,我知道1圈有306米,然后我跑过去问:“你们要比赛多少圈?”他们说:“要比赛8圈。”我说:“8×306=2448(米),你么不累吗?”回到家,我高兴地说:“今天收获真大!”

今天,我和同学玩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我同学问我:“小红每天7分钟走去学校,每分钟走50米,小红家离学校有多远?”我说:“50×7=350(米),小红家离学校有350米。”

我问:“有3盒彩笔,每盒有20枝,一共有多少枝?”同学说:“20×3=60(枝),一共有60枝彩笔。”今天,这个你问我答的游戏真好玩。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篇2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情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笔者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目标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懂得关爱别人, 用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

1.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 师叙说: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过雨, 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庄稼都枯竭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此时此刻,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2) 是啊, 那个时候, 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 要求学生大声读2—3自然段, 将觉得神奇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并想想为什么神奇。

(2) (课件出示文中五处描写神奇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 并帮助学生们归纳出神奇的是水罐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3) 水罐到底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呢? (课件显示四次的变化)

3. 小组合作, 探究课文

(1) 第一次变化——空罐变水罐。 (1) 为什么空罐能变成水罐? (小姑娘很孝顺, 用孝心感动了上天, 使罐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板书:孝心感天) (2) 小姑娘很辛苦地找水, 想象一下, 小姑娘会怎样去找水? (指名读, 要求读出艰辛)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位神, 看到了小姑娘在那么艰辛地找水, 你会怎样想? (3) 天上的神和你们一样, 有着善良的心, 看到了小姑娘那么辛苦、那么孝顺, 就给了小姑娘一罐清亮清亮的水, 小姑娘—— (引读, 要求读出喜出望外并出示)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二次变化——变银罐。 (1) 找一找变银罐的理由? (2) 小姑娘因同情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得到了快乐, 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水罐变成银罐。 (3)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呀, 她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在叫, 你听到了吗?小狗在哀求什么? (说话练习) 小姑娘也听懂了, 善良的她把水倒了一点给它 (引读) 。 (4) 原来是小姑娘的“爱心如银”, 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神奇的变化! (5) (质疑, 如果学生提出最好) 水罐摔出去了, 为什么水却一点也没有洒出来呢! (因为孝心)

(3) 第三次变化——变金罐。 (1) 为什么? (2) 因为母爱, 无私的爱, 宁愿自己死去, 也要把水留给自己的女儿, 伟大的母爱再次感动了上苍, 银罐又变成了金罐了! (板书:母爱似金) 。 (3) 指导朗读。

(4) 第四次变化——跳出钻石。 (1) 为什么? (2) 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 小姑娘自己也很想喝, 但有着善良的心, 宁愿自己不喝也要让给别人! (3) 想象, 有了水, 发生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 因为有了爱心, 才有了水!只要有爱心, 世界就能变得美好!) (4) 播放《爱的奉献》。

(5) 最后一段。在人们的欢声中, 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 就变成了大熊星座! (1) 自读。 (2) 理解“七颗钻石的含义” (懂得星星像钻石一样, 把爱洒向人间) 。

四、扩展思维, 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姑娘和母亲说?

总结:今天,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 老师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从今天起, 学会关爱父母, 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 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五、作业

练习一:造句。

练习二:收集有关其他星座的故事, 准备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篇3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1a —1e.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从整体上看,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对角度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new words 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 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 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 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人教版 篇4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铅笔长16( ) 旗杆高10( ) 一个小朋友体重约30( )

一头牛重500 ( ) 跑50米大约用8( ) 数学书本长约2( )

2.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要使“□□6×9的积是三位数,百位上只能填( ),十位上只能填( )。

3. 500厘米=( )米 3千克=( )克 6000千克=( )吨

3分=( )秒 180分=( )小时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5.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每份是它的( )。

6.在□里填上>、<或=

□ □ 48÷8□54÷9 □ □ □

150分□3时 1千米□999米 450厘米□45分米

7.张老师上午7:05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走了25分钟,吴老师( : )到校。

8. 1里面有( )个 ,5个( )是 1。

9.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能够装( )台电扇。

二、认真审题,作判断。(对的在后面的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1. 46÷7=6……5 ( )

2. 把一个长方形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 ( )

3. < ( )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米,那么它的边长是4米。 ( )

5.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商小。 ( )

6.100千克的沙子比100千克的棉花重。 ( )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看一场电影用( )。

A、20分钟 B、200秒 C、2小时

2.在□÷8=9……□中,余数是( )。

A、>8 B、<8 C、=8

3.量一个人的体重,用( )作单位比较合适。

A、吨 B、千克 C、克

4.秒针在钟面上从“1”走到“6”,用了( )秒。

A、10秒 B、20秒 C、25秒

5.两个正方形的周长( )相等。

A、一定 B、可能 C、不可能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40×3= 500×2= 400×5= 75÷8= 200-178= 210×4= 789×0= 389+470= 302×3= 25×4= 16×2= 27÷9= 65-7= 760+0= 103×5≈ 299×4≈ 6×7+8= 39 +29 = 27 +57 = 1- 23 =

2.用竖式计算。(最后一题要验算。)

168×4 76÷8 102×9

350×6 645+387 864-328

五、你能在下图中围出几种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每格边长1厘米)

六、解决问题

1.一根长36厘米的铁丝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一头熊的体重是375千克,大象的体重是熊体重的8倍。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3.学校图书室原有科技书674本,借出253本,还回137本,现在图书室有多少本科技书?

4.一根绳子长29米,剪10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5. 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

6. 一车化肥,第一次运走了27 ,第二次运走了37 。两次一共运走了几分之几?

7. 学校舞蹈队有男同学18人,女同学22人。彩旗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彩旗队有多少人?

8. 一个蛋筒2元,一杯可乐5元,一个汉堡10元,我身上有23元。

(1)列2个乘法问题:(算式中可含有加、减法运算)

问题1、

列式计算

问题2、

列式计算

(2)列3个除法问题:(算式中可含有加、减法运算)

问题1、

列式计算,

问题2、

再自己列式计算,

问题3、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篇5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范文一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6)班的整体情况还比较好,但得拔尖的学生不多。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还有些不尽人意,有一小半学生不善于学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学生无论做题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加强,他们面对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当然两个班都也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敏捷,考虑问题有一定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容易形成两级分化的现象,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

二、复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三、复习内容:

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中安排的课时尽量减少,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四、总复习时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页的第1题,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第112~113页的第2、4题,第2题设计了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如第113页的第5题,既复习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如第114页的第7、8题,既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了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各单元复习:

1、复习位置与方向时,先让学生自学教材第一单元,总结出这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再结合教科书第112页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然后再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再做一些关于第一单元知识的习题。

习题做完以后采取同桌之间互相批改,老师再收上来查阅,对于那些没有过关的同学采取相应的帮辅措施。

2.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通过让学生做第112页的第2题,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然后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

3.复习统计时,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4.复习年、月、日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5.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结合第113页第3题复习口算,结合第4题复习估算和笔算。教师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再通过有关练习或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全体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6.复习面积时,先让学生回忆课本第六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进行知识的梳理。再针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相关题目的训练,争取每个同学都能达到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7.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15页的第9、10题外,再运用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8.复习解决问题时,结合第115页的第11、12题,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六、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班级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题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按时、认真地完成习题,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范文二

一、学情分析

1、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强,只要认真,基本能很好的完成计算,但是口算和估算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加强训练。

2、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好,思维发散,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部分理解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他们在学习方法上,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今后的复习中要特别对此学生给予做题方法的指导。

3、注意让能力好的学生梯度的练习,使其能够充分展示、发挥,使其能将知识吃透。5、对于贪玩好动的学生,学习习惯差,注意力不集中,抄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有问题不主动问,不认真、不踏实。在复习中要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听讲状态,课上多提问,关注作业书写规范,抄写认真。

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1)时、分、秒

(2)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3)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4)多位数乘一位数(5)分数的初步认识 2、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 3、倍的认识 4、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集合)三、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在“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简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内容上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渗透估算的意识,体会估算的作用。

2、通过对“四边形”、“时分秒”、“千米和吨”、“集合”等知识的复习,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加深对“1千米”、“1吨”、“1小时”、“1秒”的体验,能正确换算时间、长度、重量等单位,能采用连线、画韦恩图等方法来计算简单的集合问题,并理解其意义。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四、复习重难点 1、复习重点

(1)时、分、秒(时间计算)及测量(2)倍的认识(3)多位数乘一位数

(4)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6)分数初步认识(7)集合的思想方法 2、复习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2)倍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运用周长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时间计算

(5)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及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6)分数的含义 五、复习方法及措施 1、复习方法

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制定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复习措施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范文三

一、教材说明

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及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分数的初步认识。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内容要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它们的思想方法。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笔算的验算(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本单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难点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

3.“四边形”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4.“时、分、秒”和“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复习。

“时、分、秒”主要是让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千米和吨”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质量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的意识。

5.“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运用分数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倍的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掌握了乘除法之后学习的,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倍”的概念,也便于学习根据“倍”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数学广角”的复习。

这部分是有关集合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习重点:

复习万以内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数的计算,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习难点:

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及分数的含义。

五、复习方法:

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六、复习措施

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七、培优补差名单:

八、课时安排(15课时):

1、万以内的加减法………………………………4课时

2、多位数乘一位数………………………………4课时

3、四边形…………………………………………2课时

4、时、分、秒和千米和吨………………………2课时

5、分数的初步知识………………………………2课时

6、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九、奖惩措施:

奖励:

1、口算训练全对,字迹工整的+3分。

2、作业本、阳光课堂每次全对、字迹工整的+2分。

3、上课被表扬的+2分,举手回答问题的+1分。

4、书本上的练习完成较认真的+2分。

5、平时发的试卷完成较认真的+4分。

6、每次作业订正了的+1分。主动送过来订正、字迹工整的+2分。

7、每次考试100分的+20分。≥95分的+10分。≥90分的加5分。进步较明显的+3分。

处罚:

1、每样作业没完成的-2分,字迹潦草的-1分。

2、上课被批评的-1分。

3、作业没及时订正的扣1分。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篇6

三(6)班的整体情况还比较好,但得拔尖的学生不多。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还有些不尽人意,有一小半学生不善于学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学生无论做题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加强,他们面对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当然两个班都也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敏捷,考虑问题有一定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容易形成两级分化的现象,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

二、复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三、复习内容:

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中安排的课时尽量减少,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四、总复习时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页的第1题,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第112~113页的第2、4题,第2题设计了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如第113页的第5题,既复习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如第114页的第7、8题,既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了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各单元复习:

1、复习位置与方向时,先让学生自学教材第一单元,总结出这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再结合教科书第112页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然后再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再做一些关于第一单元知识的习题。

习题做完以后采取同桌之间互相批改,老师再收上来查阅,对于那些没有过关的同学采取相应的帮辅措施。

2.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通过让学生做第112页的第2题,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然后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

3.复习统计时,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4.复习年、月、日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5.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结合第113页第3题复习口算,结合第4题复习估算和笔算。教师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再通过有关练习或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全体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6.复习面积时,先让学生回忆课本第六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进行知识的梳理。再针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相关题目的训练,争取每个同学都能达到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7.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15页的第9、10题外,再运用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8.复习解决问题时,结合第115页的第11、12题,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六、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班级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题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按时、认真地完成习题,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篇7

一、 研读数学教材的纵向联系

数学教材中的每一节内容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前面的内容及后续的知识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纵向联系。因此,笔者认为研读数学教材的第一步就是要厘清教材的前后联系。唯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起点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从而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烙饼问题”是渗透优化思想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学习会对优化思想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但优化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处处可见渗透的痕迹,如计算教学中的算法优化、解决问题教学中的策略优化以及统计教学中的统计方法优化等。除此以外,教材还以“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较为集中地安排优化思想的渗透,具体分布如下 :

由上表可知,优化思想在四册教材中重复出现,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在低年级,教材虽然没有将优化思想作为一节课的主要目标, 却已经让学生对优化思想有了些初步的体验。比如简单的排列,排列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有序的排列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初步体验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但诸多方法中却有优劣之分, 一个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到了中高年级开始以优化思想作为一节课的主要目标展开教学,如“烙饼问题”和“找次品”问题的教学,它们都让学生经历了方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 体验到了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形成优化思想。鉴于此,笔者认为此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模拟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简单生活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由此可见, 研读数学教材的纵向联系有利于体现数学教学的连贯性和新旧知识的关联, 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纵向建构,能引领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索。

二、 研读数学教材的横向联系

数学教材中的每一节内容既有纵向联系, 又有横向联系。研读数学教材的横向联系,即研读新知识点与哪些知识是相似的,让学生及时横向沟通,领会新知识点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笔者认为,研读数学教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不应忽视。

例如,“烙饼问题”并非为烙饼而烙饼,而是通过烙饼问题的学习提炼出相应的规律, 从而去解决许多类似的问题。教材就为“烙饼问题”提供了三个相似的问题,意在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1.教材105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一种电脑小游戏,玩一局要5分钟,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双人玩。小东和爸、妈妈一起玩,每人玩两局,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2.教材107页的第2题:东东、晶晶和红红三位同学去量身高、验视力,每项检查要3分钟,他们至少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做完这些检查?

3.教材 108 页的第 4 题:三个客人去饭店吃饭,他们每人点了两个菜,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比较合理?

上述3个问题分别是玩游戏、体检和炒菜的实际问题,其解决原理都和烙饼一样,学生只要掌握了“烙饼问题”的实质,这三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事实上与“烙饼问题”更为接近的问题有煎鱼、煎饼等生活化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时又设计了如下3个练习:

1.妈妈用锅煎鱼,两面都要煎,一次能煎两条,煎一面要用2分钟,请问妈妈煎完3条鱼至少要用几分钟?

2.妈妈用锅煎鱼,两面都要煎,一次能煎两条,煎一条鱼要用4分钟( 煎一面要用2分钟) ,请问妈妈煎完4条鱼至少要用几分钟?

3.妈妈用锅煎饼,两面都要煎,一次能煎两个,煎一个饼要用6分钟( 每面要用3分钟) ,请问妈妈煎5个饼至少要用几分钟?

当然,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前提是学生领会了“烙饼时间 = 烙饼个数×烙一面饼的时间”这一规律。由此可见, 研读数学教材的横向联系有利于知识点的横向比较,体现同类知识点的关联,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横向建构, 能引领学生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来进行探究。

三、 研读数学教材的公开信息

研读数学教材的公开信息, 即研读教材展示的每一个文字和每一个符号, 领会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只有研读清了教材的公开信息,才能厘清教学的基本内容,才能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这也是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比较好的做法是:先梳理出教材所展示的各种信息,然后再决定各种信息的价值权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最大功能。

例如,“烙饼问题”的教材版面只有半面多一点( 如图1) ,但其中蕴含的公开信息却很丰富。笔者认为,它至少蕴含了如下5条公开信息:

1.烙饼的条件 :烙3张饼 ;每次最多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用3分钟;尽快( 时间最少) 。事实上,这些条件表明了“烙饼问题”来源于生活。

2.探索烙1张饼和2张饼的时间。探索时必须通过操作使学生清晰, 探索后还要引导学生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从而让学生理解两张饼同时烙,没有让锅空着,充分利用了资源,比较省时间。而一张饼一张饼烙,浪费了资源,花的时间就多,这其实就是优化思想的核心所在。另外,先探索烙1张饼和2张饼的时间,其实是渗透了化归思想,化难为易。

3.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教材中的一个反问表明烙3张饼的方法多样,应该组织学生探究。为了让学生思路更清晰,教材用示意图表示烙饼的过程。这就表明,在教学时理应让学生学会画示意图。同时,教材通过示意图展示出交替烙,让学生领悟其内涵,这比单纯的讲解效果要显著得多。

4.探索烙4张饼、5张饼、6张饼……的最省时间。探索这么多时间,表明烙饼时要设计表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有序,也有利于后面的发现。

5 .“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 ” 表 明 教 学 时 要 提 炼 烙 饼规 律 。

上述5条信息,教学时都要予以重视,但这5条信息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第3条和第5条,第3条可以展示探索过程,也可以体现烙饼的实质,而第5条则可以简化烙饼规律,为知识的横向联系做好准备。可见,研读数学教材的公开信息,可以让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

四、 研读数学教材背后的秘密

研读数学教材背后的秘密, 即研读教材背后所蕴藏的知识点及思想方法。教材的公开信息,只要花点时间就能捕捉到, 但发现其背后的秘密却需要一定的教育经验与智慧。事实上,教材背后的秘密往往又是决定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教材背后的秘密,才算把教材研读透了。

例如,关于“烙饼问题”,教材除了展示出上述5条公开信息外,它的背后还应该蕴含如下2条秘密:

1.同时烙和交替烙的优势。同时烙,即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再同时烙两张饼的反面。交替烙,即不一定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或反面, 可能同时烙一张饼的正面和另一张饼的反面, 也可能烙了一张饼的正面后,等一下再烙反面。但同时烙和交替烙有一个共同的优势,那就是让锅不空着,充分利用资源,从而节省时间。事实上,偶数张饼适合同时烙,如2张、4张、6张等 , 奇数张饼( 除了1张饼和3张饼) 适合同时烙和交替烙同时使用,如5张饼,其中的2张适合同时烙, 其余3张适合交替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表格展示出烙饼张数和烙饼时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2.烙饼规律的实质。教学时,学生借助表格可以快速提炼出烙饼规律:烙饼时间 = 烙饼张数×3分钟,但教师还应该知道这个规律的数学实质。如教材上所说,烙3张饼的最省时间是9分钟,其实质是3张饼有6个面,每次烙2个面,需要烙3次( 6÷2=3) ,每次3分钟,一共是9分钟( 3×3=9) 。当然,这个实质可以不告诉学生,因为告诉学生反而会把烙饼问题弄得更复杂,而且会冲淡先前的发现,但教师必须心中有底。从这个本质出发,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烙饼规律时,还可以再抽象一些,即3分钟是烙一次的时间,或者说是烙一面的时间,这样就可以提炼出一个更具普适性的规律:烙饼时间 = 烙饼张数×烙一次的时间或烙饼时间= 烙饼张数×烙一面的时间。

由此可见,准确研读数学教材背后的秘密,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既有深度,又更简洁,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入浅出吧。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篇8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篇9

教学内容:

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解法二: 3×6=18(元)解法三: 12÷3=4(瓶)

3>2 18>12 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 篇10

姓名()

座号()

第一单元

读一读记一记

熟练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及进率——60。

会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会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一、秒的认识

1、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2、时钟;粗又短;走得最慢

分钟:又粗又长

秒钟: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3、秒与分的关系

4、我们计算比较短的时间可以用()

5、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

6、秒钟走一小格是

秒钟走一大格是经过了

分钟走一小格是

分钟走一大格是经过了

时钟一小时要走

时钟走一大格是经过了

7、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小格;是()秒。

8、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小朋友每天至少要睡10()。(2)做一次深呼吸要4()。

(3)蒸一锅米饭大约要25()。(4)你每天在学校大约6()。

(5)做20道口算题需2()。(6)大约每天睡9()。

(7)小红50米赛跑的成绩是10()。

9、转换单位

3分=()秒

135分=()时()分

240秒=()分

540分=()时

2分38秒=()秒

4时=()分

10、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

160秒○3分

5时○500分

3分○300秒

4时○24分

2时○7200秒

11、判断对错我最行。(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钟面上最短的针是秒针。

()

2、秒针走1圈是1分。

()

3、小明用60秒写完了一篇作文。

()

二、学会看表的时间

1、我们先观察时钟;时钟在2-3之间代表()点多

分钟在6代表()分

秒钟在12代表()秒2、8:30:25是

秒。

9时20分

写作

。10时

写作

。2时5分写作。

三、时间的计算

1、在方框时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在括号里算出中间经过的时间。

()

()

()

2、经过12时的时间采取分段计时

成成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他一天待在学校多长时间

(1)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时

(2)中午12点到下午6点()时

(3)那么一天在学校待了()+()=()时

4、时间的计算

2:30

2:12=

4:12

3:50=

7:40

6:50=

7:45

+

30分=

5、学校下午1时30分上第一节课;每节课40分;第一节下课是___

分;课间休息15分;第二节是

分上课;

分下课。

6、小花7:30起床7:45吃早餐;她起床到吃早餐花了多长时间?

7、美宜佳超市早上9:00开门;晚上8:00关门;超市每天工作时间多长?小明早上8:40来到超市;她还要等几分钟超市才开门?

8、小明每两分钟可以做1朵花;他从上午9:15做到9:31;一共可以做几朵花?

9、三(2)班同学参加植树;从早上7:15开始;10:15结束;如果平均每小时植树8棵;他们一共植树多少棵?

10、电影《哈利波特》下午2:10开始;到下午4:05结束;中间放了两段广告均为5分钟。《哈利波特》实际放映时间是多少?

11、一趟省城的班车每小时一趟;黄先生想坐8:30的车但;他8:45才到;他还要等多久才能坐车?

12、下面有一段“停电预告”:

7月30日

上午

8:10—10:30

和平路一带

8:30—11:00

南岸小区一带

10:00—下午1:20

红月一区

下午

1:00—下午3:00

红月二区

(1)()停电时间最长;有()。

(2)小欣在下午1:30回到家;发现家里停电;她家住在();还要()才能有电。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读一读;记一记

①记住竖式格式(尺子画线);②正确标记进位1和退位点;③看准加减符号;④横式不要忘写得数;⑤注意是否要求验算;⑥估算时可以把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估算的三种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⑦估算时应使用约等号“≈”。

复习内容:

两位数进位加法、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退位减法、中间含有的零的退位减法、中间和末尾同时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基础知识过关

1、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2、中间有“0”退位减法口诀:

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3、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1、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

298+154

392+78

256+176

173+137

()>()>()>()

2、当回小医生

找出下列各题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

+

+

0

一、巧算

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减几

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减几要加几

强调: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1、填空:

例:

+89看作(加90减1)

+198看作()

-97看作()

+299看作()

-299看作()

2、想一想、填一填

276+()=276+200-3

435-()=435-300+23、用简便算法算一算(递等式)

197+98

98+299

二、加减法验算

(一)加法验算

方法一、用加数和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次

方法二、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得到另一个加数

(二)减法的验算

方法一、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再算一次

方法二、用差与减数相加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四、加减法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

=

加数十加数

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

=

被减数-减数

减数

=

被减数-差;被减数

=

减数+差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1、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2、牧场养的肉牛比奶牛多16头;肉牛有94头;奶牛有多少头?

3、小马虎在计算加法的时候不小心把其中一个加数56看做65计算;得到的结果为254;如果他没看错结果应该为多少?

第三单元、测量

读一读;记一记

1、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除了千米以外;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跳了几级单位;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跳了几级单位;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进率是100(跳两级):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一块玻璃厚50()

一只大象高3()

粉笔长75()

床长约2()

回形针长约3()

儿童漫画书宽约2()

学校操场长90()

一根跳绳长2()

小华身高130()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一幢楼高12()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

[A.2克

B.2毫米

C.2厘米]

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毫米

厘米

分米

4、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文具盒

电视机

数学书

考点二、比较大小

【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1、简单的比较大小

在○里填上“>””<”或者“=”

4分米

40毫米

70毫米○70厘米

3千米○2970米

4分米○39厘米

2、计算后比较大小

1米—3分米

7厘米

5米3分米

53米

7厘米+23厘米○3米

1米-2分米○8分米

1米○2分米30厘米

考点三、计算

87毫米-37毫米=()毫米=()厘米

1米-70厘米=()厘米=()分米

2千米=()米

3米—2分米=()分米

7千米—20xx米=()千米

36分米—16分米=()米

4厘米的5倍长是()分米

考点四、解决问题

1、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小东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

2、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

3、一层楼高约40分米;五层楼高大约是多少米?(读题时要注意单位的变化;易错题)

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

5.有一根长10厘米的火腿;壮壮吃了6厘米长的一块。妈妈把剩下的每5毫米切成一片;一共可以切几片?

二、质量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6吨=()千克

7621克=()千克()克

(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

一、认真读题;

谨慎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重10()

高8()

重50()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吨=()千克

60毫米=()厘米

400厘米=()米

4000米=()千米

5000千克=()吨

7分米=()厘米

3、一袋大米重10千克。()袋这样的大米重是1吨。

4、一盒牛奶重400克;()盒牛奶重2千克。

5、2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1、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①

毫米

厘米

分米

2、一枝钢笔长大约14()。【①

分米

厘米

毫米】

3、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①

文具盒②

数学书】

4、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①

分米

千米】

5、4千克()4千米。

【①

不能比较】

三、比一比;

然后在○里填上“>”“<”或“=”。

1千克铁

1千克棉花

999千克○1吨

2千克

980克

4吨

400千克

6千克○6000吨

5千米○4980米

4吨○7000千克

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千克

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

1吨

2500千克

1500克

五、解决问题

1.食堂买来萝卜250千克;买来的白菜是萝卜的3倍;买来萝卜和白菜共多少千克?

2.菜市场运来4车油菜;每车装500千克;又运来3000千克菠菜;菜市场一共运来油菜和菠菜多少吨?

3、超载问题

载重问题:首先要统一题目中的单位

其次进行计算

最后比较大小方可得出结论(超重还是不超重)

1、苹果786千克;梨892千克;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一次能运完吗?

2、有8箱货物;每箱300千克;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一次能运完吗?

3、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现在有20名乘客;平均每人重6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读一读记一记

1、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数后面不加单位。

知识点一、意义理解1、2的3倍是();5的4倍是()。

2、()的3倍是18;3的()倍是12。

3、5×6=();表示()个()相加是()。

4、4的6倍是()个();算式是()。

知识点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乘以几;要用乘法

3的5倍是多少?

4的10倍是多少?

7的9倍是多少?

知识点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的数除以小的数

45是9的多少倍?

35是5的多少倍?

72是8的多少倍?

知识点四、解决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小数×倍数=大数

平均数×份数=总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2元钱;买60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大数÷小数=倍数)

求每份数

(总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2、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三个同学做纸花。做了24朵红花;6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三)、求一倍数

(大数÷倍数=小数)

求平均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1、一只东北虎的重量是360千克;大约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问鸵鸟多少千克?

企鹅多少千克?

2、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

3、公园运来160盆花;准备摆在4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

4、小汽车准乘5人;大客车准乘的人数是小汽车的7倍;大客车准乘多少人?

5、妈妈买了6斤苹果;30斤梨;妈妈买的梨是苹果的多少倍?

6、小红有5支铅笔;小华有9支铅笔;小明的铅笔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有多少支铅笔?

7、我校的兴趣小组中;书法小组有30人;舞蹈小组有6人;书法小组是舞蹈小组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读一读记一记

1、口算乘法(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

2、估算(先估再算)、3、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中间或末尾含零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

基础知识过关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

497×7≈3500

(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一位数(乘数是0);也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知识点一、提出乘法问题

(一)几个几的和用乘法1、9元/个

8元/个

2元/个

5元/把

(1)、买4个西瓜要用多少元?

(2)、买5个菠萝和一把香蕉要用多少元?

(二)一个数的几倍我们用乘法计算

1、小轿车说:“我车上有3位乘客。”吉普车说:“我车上的人是小汽车的2倍。”大客车说:“我车上的人数是小轿车的7倍。”

(1)、吉普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2)、大客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三)知道份数与每份数用乘法

1、小丽妈妈今天买了很多苹果;要小丽把苹果分给在家里的每个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每人分3个;一共要多少个苹果?

知识点二、整百整时乘一位数的乘法

整十整百的计算技巧

40×3=

40×3=

40×3=

400×3

=

40×30=

400×30=

4000×3

=

40×300=

4000×300=

【计算的时候先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多少个零;都写到积后面;然后再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计算中新产生的零也要加上】

知识点三、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1、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

2、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无钱;够吗?注意:现在和前面一样;每张门票8元钱。

3、往大估和往小估的问题

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办事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如:

学校组织同学们看电影;三年(2)班有52人;每人交9元钱;陈老师带460元够吗?

知识点四、笔算乘法

注意点:对齐数位;从个位乘起;跟竖式的加减法类似。

1、比较大小

9+0()9×0

24×5○240+0

160×0○160-0

0+23○23×1

252×6×0○0×1×365

708×3○780×32、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与最大的一位数的和是();差是();积是()。

3、1×2×3×4×5×6×7×8×9×0=()。

4、18-18=18×()

9×24=10×24-()

5、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203×5×0的积是()。

6、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这两个数的和。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7、480×5的积末尾有()个0;405×5的积中间有()个0。

8、要使“341×□”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填()。

知识点五、乘法的简便计算

1、简便计算

21×7

+

21×13=

45×9

+

11×45=

56×17

46×17=

63×9

+

33×9=

1.2.一台录音机售价415元;一台电视的售价是一台录音机的4倍。买一台录音机和一台电视一共用多少元?

3、一台录音机229元;一辆自行车236元;1000元够买3辆自行车和1台录音机吗?

4.学校举办优秀作文展;小雪把自己的三篇作文打印出来;准备参展;每篇作文的字数如右表。

5、今年小明和妈妈的年龄和是46岁;8年后小明和妈妈的年龄和是多少岁?

(四)和倍问题【找单位“一”】

(1)几倍问题

1、根据线段图列式:

2、小华和爷爷今年共岁;爷爷的岁数是小华的倍.爷爷比小华大多少岁?

(2)几倍还多问题

1、师、徒两人共加工个零件;师傅加工的个数比徒弟的倍还多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2、实验小学共有学生人;男生比女生倍少人.问:实验小学男学生和女学生各有多少人?

3、两组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甲组学生人数是乙组的3倍;而乙组的学生人数比甲组的3倍少40人;求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读一读;记一记

1、题目中提到将图形的一周用花边、篱笆、栏杆围的话;那么求花边的长、篱笆的长、栏杆的长等等都是求的图形的周长

2、如果题目中提及到了图形一面靠墙;问题是篱笆至少要用多少的时候;就要写出两种可能性。其一是图形的长靠墙;那么求的篱笆长就是一个长加上两个宽;其二是图形的宽靠墙;那么求的篱笆长就是一个宽加上两个长。

3、拼图形问题:上下拼变成一个大正方形、左右拼变成一个大长方形

基础知识过关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进一步推导:

长方形的一组(长+宽)=周长÷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考点一、周长的拼接

1、已知每张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是32厘米;四张正方形卡片;随你怎样拼;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来呢?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呢?

(1)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

(2)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它的周长是

(3)也可以是这样拼的……

周长

2、用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A、6

B、7

C、83、把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减少10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画一画)

4、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后;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正方形的周长增加8分米。原来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画一画)

考点二、求不规则图形面积

1、下图是一块小麦地,已知条件如图中所示.这块地的周长是

米.360米

240米

A2、把边长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4个正方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行(如图),排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考点三、灵活求周长与长度

1、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长4米;宽2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操场;长80米;长比宽多20米;周长是多少米?

4、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10厘米;周长是36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5.学校操场是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近似的长方形;小明体育课跑了2圈他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考点四、靠墙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鸡舍;一面靠墙;三面用篱笆围起来。(如图)

需要准备多长的篱笆?

2、王爷爷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求篱笆的长度。

3、在一个围墙边上;围了一个周长相同的正方形的篱笆和长方形的篱笆;正方形的篱笆的边长是5米;长方形的篱笆的长是8米;那么长方形篱笆宽为多少?

考点五、多种情况讨论

1、周长为18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可能是;请你把多种情况列出来。

长(厘米)

宽(厘米)

周长(厘米)

182、用两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周长是多少?

考点六、在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1.一张长为15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形卡片;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一张长为25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形;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余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读一读记一记

1、读作时一定要大写

2、分数比较大小一定看看是同分母还是同分子

3、分数应用题一定要看问题有几个;不要漏解

基础知识过关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一、分数的意义

1、把一个物体或一群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这群物体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分之几:();每人分到()个?

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分之几:();每人分到()个?

3、里面有()个;里面有()个;

里面有()个。

4、5个是;15个是;6个是。

5、里面有7个;里面有10个。

6、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分之();写作()。

7、一块蛋糕;明明吃了

;还剩。

8、小时=()分

二、分数的理解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

2、看分数涂颜色。

3、三(1)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三、分数比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1、把下列分数从大到小排列

2.填一填。

+()<1

+=

-()>

1-<

3、判断

一袋糖的一定比另一袋糖的大

()

因为6>5;所以

()

1个

加上2个

是3个

;就是。

()

四、分数的简单计算

+1、2、+

=

()

=

2、+=

+=

+=

1-++=

+=

1-=

3、有几种填法

+=+

+=+=+=+=1

1——=1——=1——=1——=0

五、分数解决问题

1、同学们折纸鹤。小英折的占总数的;小莉折的占总数的;还剩几分之几要折?(两种方法)

2、草地上有一群蝴蝶;白蝴蝶占总数的;剩下的是花蝴蝶;花蝴蝶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一本连环画封面的宽是米;长比宽多米;这本连环画封面的周长是多少米?

4、妈妈买了24个馅饼;小红吃了;妈妈吃了;两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爸爸回来后;把剩下的馅饼吃完了;爸爸吃了多少个?

5、小明将零花钱的捐给灾区;他的零花钱还剩多少?若这个月的零花钱有70元;他还剩多少钱?

第九单元

集合读一读记一记

知识点:;集合问题的特征:有重复的(重叠的)

解决集合问题的方法:画集合图分析;列式计算时减去重复的一次。

1、学校组织看文艺表演;冬冬的座位从左数是第7个;从右数是第10个;这一行座位有()个

2、为庆祝六一;小朋友们排成方形的鲜花队;无论从前、从后数;还是从左、从右数;李丽都在第5个;鲜花队一共有()个小朋友。

3、三(6)班有学生55人;参加学校绘画比赛的有20人;既参加绘画比赛又参加书法比赛的有12人;两项比赛没参加的有14人。参加书法比赛的有多少人?算一算填一填

3、乐器兴趣小组有42人其中会弹钢琴的有27人;既会弹钢琴又会弹古筝的有16人;两项都不会的只有1人。会弹古筝的有多少人?

5、我们班有35人订了《数学一国》;有18人订了《作文天地》;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6、A.B两队各有16人;首先在本队两人一组进行比赛;最后每队各选拔出一人进行决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数字编码

读一读记一记

数字编码可以表示一定的信息;一个数字编码表达一个固定的信息。

数字顺序不同;表达的信息就不同

;是唯一的。

1、邮政编码:

上一篇:陕西省2015年园林绿化施工员模拟试题下一篇:2010(真题)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试卷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