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校本培训规划

2025-01-03

十二五校本培训规划(精选8篇)

十二五校本培训规划 篇1

德茂中学“十二五”校本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教育改革为导向,以培养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教研工作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重点研究“‘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减负增效奠定基础,为把我校建成“京南名校”做好师资准备。

二、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学生750人,教学班21个。专业教师 75 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 60人,约占全校教师的80%;高级教师12人,约占教师总数的16%;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9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骨干班主任5人,区级科研骨干1人。

近年来我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现有市级立项课题一个,区级立项课题四个),一批青年教师在教学研究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教育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广大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也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

1.学科发展还很不均衡;

2.校本培训缺乏长远规划,缺乏制度化管理;

3.骨干教师所占比例仍然较低;

4.多数教师理论素养不高,很难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

5.部分教师不能自觉、熟练地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等等。

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以校为本的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努力培养一支理念新、技术精、素质硬的骨干队

三、培训目标:

1.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制度和方法;

2.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校园,使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

3.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业务精湛、,课程开发和教学创新的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4.经过三年培训,使我校3~5名教师成长为市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培养10-----15名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争取让各学科都有骨干教师。

四、培训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基础, 包括学识、能力、个人素养等。

2.自主性原则:学校组织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校层面将最大程度提供优质培训材料与资源,同时由每位老师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个人培训内容。

3.科学性原则: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教师的专业要求为主要内容。

4.个性化原则:以教师个体发展为本,使不同教育水平的教师能得到发展。

5.实践性原则:培训内容将全面围绕学校教育工作进行,将学习的内容运用于实践,从而体现方案实施的有效程度。

五、培训内容

1.师德

2.团队文化建设

3.教育教学常规

4.课堂教学能力

5.教育科研能力

6.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改

7.现代教育技术

六、培训方式

1.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同伴互助)

2.备课组和教研组自主培训(同伴互助)

3.针对问题组织教师沙龙活动(同伴互助)

4.汇报、研究、评优、观摩课(同伴互助)

5.举办专家讲座、短期培训班(专业引领)

6.与全国名校之间的观摩交流(专业引领)

7.课题研究推动总结反思提升(自我反思)

七、保障措施

1.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培训工作的规划和指导。

组长:李富荣校长

组员:虎占智、方雄玉、由广慧、杨志勇、张英、白生发、刘星普、刘涛

2.形成评价机制

建立校本培训考核制度,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校本培训考核,每学期公布校本培训考核成绩。

3.建立校本培训的有效激励与制约机制。

建立全体教师培训档案和培训登记手册,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反映每位教师接受培训的基本情况。

4.建立校本培训专项资金,为校本培训提供经济支撑。

培训资金一方面用于订阅教育教学理论书刊,教师的学历进修、外出培训学习,邀请专家讲座;另一方面用于奖励在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方面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本规划作为十二五教师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具体工作中,每学期都要做计划,根据每学期的计划开展培训工作。

德茂中学科研室

2010年10月

靖江市城东小学校本培训计划

2011年2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逐步完善师资队伍的校本培训体系,构建新的培训模式和运行机制,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培训目标

通过校本培训,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优化知识结构,磨砺教育教学基本功,促使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效益;积极营造参与教科研的良

好氛围,不断增强教师教科研能力,建立一支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青年教师一学年必须至少上一节公开教学研究课。本学期,学校已将上课教师及教学时间安排好(具体安排见附表)。为了使此项活动真正达到教研的目的,要求每次活动,各年级学科组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讨论教学设计,形成有质量的教学预案。上课后必须以大学科组为单位组织研讨。关于听课,语文、数学学科的研究课,同学科的所有教师,分一二三年级、四五六年级两个组,同时,包括本学科的所有青年教师都必须参与听课,欢迎其他教师参与听课,听课时认真做好记录,写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意见。本学期,上课教师教研课上结束后须将教案整理好,并写一篇教后感,两份材料合订在一起;未有上课任务的青年教师,必须针对所听的研究课,至少写一篇听后感,以便在研讨中作重点书面交流。以上材料存入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中,学期结束前交学校查阅。

(二)第十三周举行教育教学得失例谈活动

教育教学得失例谈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的案例,通过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从而提高教师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活动要求青年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围绕某一方面、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故事等,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想法。

(三)持之以恒练写“三字”

我校多年来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做法以及学生的写字水平得到了有关领导和教育同行的认可,学校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这既是全校师生的光荣,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压力。盛名之下,我们必须从深度和广度这两个方面提出今后写字教学的新的要求。尤其要在普及率上做文章,让所

有学生都能把字写好,使写字真正成为城东小学的教学特色。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求全体教师练就过硬的写字基本功,极大地提高指导学生写字的能力。学期末举行青年教师“三字”技能考核、评比,并将考核、评比成绩作为青年教师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字”训练的具体要求是:

1.钢笔字:用方格本或田字格本练写,以临写名家碑帖为主;字体以楷书为主(行楷、行书亦可,根据自身的书写基本功确定);每月至少练写7页。

2.毛笔字:用大楷本练写,一格写一字,以临写名家碑帖为主,字体不限;每月至少练写9页。

钢笔字、毛笔字练写作业须在每月月底前交学校指定人员批阅后(龚尽冬负责毛笔字批阅、郑彬负责钢笔字批阅),将作业本分别装入青年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

3.粉笔字:以自主练写为主。

对青年教师“三字”练写情况及时通报,并每月认真组织一次集体点评。

(四)通读校本教材《书法五千年》,提高人文素养

书法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浓缩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为实现写字育人效能的最优化,作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的教师,有责任、更有义务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本学期第三、第五周将组织教师解读校本教材《书法五千年》,第九周开展相关知识竞赛活动。

(五)记写读书笔记

践行新课程,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要打造书香型团队,塑造具备文化底蕴、教育思想的教师。教师平时要注重两类阅读:一是阅读专业刊物,以提升教育理念,拓宽教学视野;二是阅读精美时文,以提升文化内涵,丰富精神世

界。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撰写两篇读书心得,提倡多做摘抄笔记,数量不作要求。学校将于第十七周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期结束前开展教师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六)注重教学反思,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实验

教学反思是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作为青年教师,更要善于思考,勤于动笔,不断梳理自己教育教学的成败得失,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成为一名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科研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青年教师,更要牢固确立“教而不严则浅”的思想,确立“科研兴教”的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从“经验型”向“反思型”、“学者型”、“研究型”的转变。今年是“十二五”课题规划实施的起始年,本学期,所有青年教师要选择并参与一项子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或开展个人研究,或参与小组研究。

课题的确立要围绕学校的主课题(也可结合实际自主选定),要坚持“小、新、实”的原则,实验周期要短(最好为一学期内)。我们要在认真做好课题申报、制定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注重研究的过程,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各学科的教学研究中加强交流、研讨,不断学习、实践,不断反思、总结,以形成阶段实验、终结实验的报告、论文等成果,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教学的助推。

本学期,学校将在第十五周组织部分青年教师上实验汇报课;开展阶段实验成果交流、研讨;第十九周将举行相关实验课题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

十二五校本培训规划 篇2

人力资源文化是企业文化核心, 是企业文化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源文化的题目很大, 涉及范围很广。职工技术培训是行业人力资源文化的重要内容, 他可以提升员工操作技能, 增加员工的幸福指数和企业的凝聚力。

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学生文具行业在建设优秀行业文化时, 重视建设优秀人力资源文化。积极开展职工技术培训, 充分发挥员工在建设优秀行业文化, 开展绿色学生文具行动, 建设美丽中国、幸福中国的正能量。

一、人力资源文化是企业文化核心

1、关于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 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 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

人力资源, 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 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 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 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 包括体力和智力, 从现实应用的状态, 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特质性、可用性、有限性。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 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 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2、人力资源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 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 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 包括人力资源文化。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人, 但不是孤立的个人, 也不是抽象的人, 而是具体的由企业家、中高层管理者、普通员工组成的群体。人力资源是一个群体的概念, 是一个组织内部用一定规则去进行协作的群体。人力资源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点:

(1)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文化的根本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文化均以人为本, 尊重人才, 爱护人才, 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造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 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 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主观能动性, 使人尽其才, 进而达到企业目标。人力资源管理要做的工作是人的工作, 要进行的管理是人的管理, 人处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位置, 这是与传统人事管理的根本区别。企业文化运用于企业管理, 确立以人为本, 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 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来引导、调控和凝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把人看作生产、管理的中心, 看作企业的主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有着天然联系——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通过精神状态影响员工, 而人力资源管理则通过措施与方法, 员工是它们之间的联结点, 以此不断指引与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 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2)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向导

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以人为核心的管理, 强调方法与制度措施, 人是活跃的因素, 因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背景尤为重要。

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它是个较为复杂的价值观念体系, 行业特征, 发展历史, 领导风格, 人员素质和观念都是影响这一价值体系的变量;同时企业文化又是全体员工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 它规定了人们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通过或利用企业文化进行管理, 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 也是企业管理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因此,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 服从于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 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率。

(3)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的完善手段

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是企业文化的中心环节, 然而这些文化却并不一定能得到落实、完善, 有效地激励员工以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以人为核心的管理, 它的措施、方法都是有目的地针对员工的, 与员工密切相关带有一定强制性。

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融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践, 员工就会日复一日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并对其做出反应, 这样不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就会不断地修正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使自己属于该企业文化的一员, 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就会加强认同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文化推广与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4) 两者是一种互相促进的管理活动关系

企业文化运用于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间是一种互相促进的管理活动关系, 两者都强调以人为本, 以人作为管理核心。因而人 (员工) 是两者之间的联结点, 联系的纽带。人力资源管理应充分地利用企业文化, 与企业文化结合, 以利于管理效率、能力的提高, 以助于优秀人才的聚拢与开发, 实现企业持续、平稳发展。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可能是静态的, 也可能是动态的, 企业文化要求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之中。两者相互促进, 就有可能更有效地管理人, 使人的潜能最大化, 从而也就达到了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优势。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 才能将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 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 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 形成在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 真正树立公司外部形象。

二、开展职工技术培训, 充分发挥员工的正能量

学生文具行业在建设优秀行业文化时, 重视人力资源文化建设, 并把职工技术培训看成是行业人力资源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企业发展中, 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优秀设计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各工种操作工等各种人才。本文主要讨论开展职工技术培训, 提高员工的素质, 充分发挥员工的正能量。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 吴邦国同志指出:“实行就业准入控制,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是我国采取的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 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职业 (工种) , 必须从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 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其中规定的90个工种 (职业) 中, 涉及建设类工种 (职业) 有11个。

国家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制度已十多年了, 在劳务企业资质中明确规定:劳务企业中、高级工作业人员不少于注册人员的50%, 所有人员持证率达到100%。从而将建筑劳务企业资质与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挂钩。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按照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行政、履职, 推进持证上岗制度的实施。

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就是一种生产力, 企业员工通过不断的培训, 技能就会有新的提高, 在生产中的操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提高, 企业生产设备就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各流程的衔接也会更加流畅, 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形成“培训——技能提高——企业发展——再培训”的良性循环。职工岗位技能培训, 是让企业和员工双方收益的双赢活动, 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一个注重员工培训的企业, 对提高社会全民素质, 提高就业率和保障社会稳定方面都将具有更好的社会影响。

学生文具行业产品多, 新产品层出不穷, 如何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行业资深人士认为, 开展职工技术培训是一个好方法。职工技术培训有:举办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企业举办产品技术培训班等方法:

1、举办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 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主要目的, 是为了培训相同产品各单位的技术骨干, 并通过他们培训各单位的技术人员、操作工, 从而达到提升行业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 规范生产, 确保质量,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七十年代初, 上海、天津、北京的工厂, 从国外引进了塑料文具盒的样品。设计、生产出国内第一批塑料文具盒。产品新颖、美观, 用磁性作开关, 完全不同于金属文具盒、木制文具盒, 上市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产品从低档发展至中、高档。全国规模生产厂家发展到30多家。1989年产量5000万只, 产品覆盖全国各地, 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创汇400多万美元。

为使产品升级换代, 提高产品档次, 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有的厂家从国外引进生产塑料文具盒的专用设备;有的工厂同外商建立中外合资企业, 引进先进技术, 生产中高档产品, 形成了国内塑料文具盒生产规模。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文具盒专业委员会 (学生文具专业委员会的前身) , 根据企业呼声, 为了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决定举办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

1991年5月19-25日, 在天津举办为期一周的“全国塑料文具盒行业技术培训班”, 取得很好效果。主要做法:

(1) 明确办班宗旨, 编制教学计划

全国塑料文具盒行业技术培训班主要培训各单位技术骨干, 并由他们培训本单位班组长, 班组长培训操作工。以提高行业生产塑料文具盒的整体技术水平, 规范操作工艺、实施标准化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

(2) 编著符合行业需要的技术培训班教材

培训班必须有教材, 由于塑料文具盒在当时是新产品, 没有现成的技术教材。根据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文具盒专业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决议, 罗沪生秘书长编著《塑料文具盒的设计与生产》, 全书近八万字, 在广州召开的专家审定会上通过审定, 文具盒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批准《塑料文具盒的设计与生产》为行业技术培训班教材。

协会领导非常重视举办行业技术培训班, 时任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秘书长韩中仁工程师为教材作序:“《塑料文具盒的设计与生产》是作者近二十年来设计、生产塑料文具盒的实践, 并收集了行业有关厂的经验。塑料文具盒的生产在国内是一门新兴工业, 各地生产厂家的发展不一。本书对于国内生产塑料文具盒的厂家, 在产品设计、更新、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会有一定的启发。本书可作职工技术培训的教材。塑料文具盒是学生学习的必需用品, 我们要发挥行业优势, 继续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 发展中高档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扩大出口, 把我国的塑料文具事业向前推进一步。”

以下摘录《塑料文具盒的设计与生产》目录, 供有关单位编写技术教材参考。

《塑料文具盒的设计与生产》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内外生产塑料文具盒的概况

第二节塑料文具盒生产的前景

第二章塑料文具盒的设计

第一节造型设计

第二节盒面图案设计

第三节工艺流程图

第四节工艺卡

第五节有关材料的用料计算

第三章生产塑料文具盒的主要原料

第一节聚氯乙烯 (PVC) 压延薄膜和半硬片

第二节PVC的老化和延缓老化

第三节注射用热塑性塑料的性能

第四节聚氨脂泡沫

第五节磁钢

第六节卡子

第七节铁片

第八节纸版

第九节瓦楞箱、纸盒

第四章高频热合

第-节高频介质加热

第二节高频介质加热机

第三节高频模具

第四节高频加工产品的质量问题及排除方法

第五节高频机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第五章盒体成型

第一节PVC半硬片盒体成型

第二节注塑盒体成型

第六章盒体与盒面的连接

第一节高频热合连接

第二节粘合剂粘接

第三节超声波焊接

第四节装配式连接

第七章印刷

第一节制版

第二节凸印

第三节丝网印刷

第四节丝网印刷与机印相结合

第五节胶印

第六节转移印刷

第七节压敏胶印刷

第八节塑料烫印

第九节立体图片

第十节钻石胶片

第八章复膜

第一节复膜机

第二节复膜工艺流程

第三节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九章开料

第一节卷筒放料

第二节分切

第三节开料

第四节裁料机裁切

第十章检测

第一节原材料检测

第二节成品检测

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

第四节标准化

第五节计量

附录一:塑料文具盒行业操作工技术等级

附录二:主要用料成本计算

附录三: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图案、色彩的喜爱和禁忌

附录四:全国塑料文具盒统一名称对照表

附录五: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塑料文具盒

附录六:塑料文具盒产品质量检测计分表

附录七:常用塑料中英文对照、缩写

(3)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 担任技术培训班教师

培训班邀请行业5名专家担任教师, 他们中有国内塑料文具盒首创设计者, 塑料丝网印刷、高频机热合机、模具设计、生产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有实践经验的专家。

(4)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学习:培训班以《塑料文具盒的设计与生产》为教材, 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合算、原材料性能、PVC老化机理、生产工艺、模具设计、质量要求和高频机应用等内容。

现场实践:技术培训班得到天津海河文教制品厂的大力支持, 该厂是当时国内生产塑料文具盒的主要企业之一。应文具盒专业委员会建议, 他们无私地提供现场实习。每位学员先后在生产流水线各个不同工位, 一对一地跟师傅实习, 学习先进操作工艺。

培训班期间, 来自全国各地17家企业的学员互相探讨, 实现行业技术交流, 共同提高。

(5) 应知应会考试

(6) 以培训班带动各单位员工技术培训

参加这期培训班的学员, 有来自全国各地17家企业的22名技术骨干, 他们中有工厂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模具、机修、生产技术骨干。通过学习, 应知应会考试全部合格。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文具盒专业委员会向每位成绩合格学员颁发《技术培训班结业证书》 (行业内有效) 。

学员向培训班赠送锦旗:“提高行业水平, 增进兄弟友谊”, 反映了会员企业对塑料文具盒行业技术培训班的高度评价。

学员回原单位后, 在企业的安排下, 陆续举办本单位全员技术培训班。单位为考试合格者颁发上岗证书, 持证上岗。全员技术培训, 对提高行业塑料文具盒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在六个月的时间里, 行业技术培训班带动了各单位对员工进行全面技术培训。对于提高企业设计能力、规范操作技能、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 不少员工运用在培训班学到的知识, 积极参与各单位的技术革新、工艺改革。塑料文具盒的产品质量、产量明显提高, 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做出贡献。

对于举办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 笔者有以下体会:

△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必须是行业主要产品, 大多数企业生产该产品;

△必须得到会员单位的支持, 大多数企业要求参加, 是举办行业技术培训班的保证;

△行业颁发的《技术培训班》结业证书, 只在行业内有效。

△有一批热心行业技术培训的工作者、教师。

△全国塑料文具盒行业技术培训班距今已经20年, 企业所有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学生文具行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这种学习先进, 互相交流, 技术进步, 共同提高的方法,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行业产品技术培训班应在建设优秀行业文化、人力资源文化中发扬光大。

2、企业举办产品技术培训班, 提高员工职业技能

技术培训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来说,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 目前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 技术研发和技术管理人才缺乏, 是我们行业的普遍现象。

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提高圆珠笔员工职业技能, 2012年2月, 举办圆珠笔技能培训班。2012年6月8-10日, 有关部门对晨光公司前期工作进行审核验收, 并参加了现场操作技能鉴定考核和技师综合评审工作。他们的做法有:

(1) 高度重视、周密计划

针对目前举办技术培训普遍存在:生产任务忙, 没时间和精力来搞技术培训;经济不景气, 生产任务不忙时, 又没有心情来搞技术培训;生产一线的员工人数多, 流动性较大;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 基本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 缺乏系统的技术培训及团队领导与教练能力;目前社会上的技术培训机构及课程, 无法解决专业性的需求等情况。晨光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举办圆珠笔培训班, 陈湖雄总裁批示举办圆珠笔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班, 姚鹤忠副总裁主持培训鉴定班工作。

首次举办培训班工作任务重, 公司高层经过多次会议研究, 周密安排工作步骤。成立由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人力资源中心共同参与的项目小组, 对培训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根据有关部门要求, 制定各工种培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并统一购买培训教材。对培训学员严格把关, 学员均来自研发中心、生产中心一线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

(2) 精心组织, 严格培训

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是培训工作的主要环节, 培训鉴定班的讲师和指导老师由公司内部选拔, 技能考核时由公司副总监以上高管作为带队监考人, 鉴定站的老师和专家主要参与考试的监督, 特别是技师的评审。

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项目小组制定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 每次课程中都由专人进行考勤。同时, 学员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学习为主, 业余学习为主;教学上采取“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以姚鹤忠副总裁为首的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操作教师, 培训的所有课件都需经过审核后, 方可正式授课。

(2) 坚持标准、认真考评

为做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公司专门成立技能鉴定考评领导小组, 做好考评工作。考前召开理论监考老师和操作考核考评员会议, 理论考场和技能操作考场均严格执行了考场规则, 考生认真遵守考场纪律, 监考老师和考评员认真履行职责。在鉴定考试中, 没有发生考生违纪和考评员违规现象。理论考试、技能操作、阅卷、论文初审、技术评审均在规定时间内按评分标准进行, 考评程序严肃认真、井然有序。2012年5月5日, 在公司总部举行理论考试, 29人参加, 其中24人考试成绩合格。技能鉴定考评分两批进行, 2012年5月24日, 进行第一批技能考核鉴定, 分4个考场, 13名学员参加, 每个技能鉴定考场均由一名副总监级别以上人员担任。2012年6月9日, 进行第二批鉴定, 分5个考场, 11名学员参加, 有关部门专家与公司高层共同担任监考。2012年6月10日, 3名脱颖而出、成绩拔尖的学员参加了技师的论文评审和综合评审。29名学员中24人通过了考核, 取得了高级工证书, 其中3人经评审通过, 取得了技师证书。

培训结业时, 召开隆重的总结和颁证大会, 部署了下一步的培训计划和具体项目, 对整个公司的技术培训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公司举办圆珠笔高级工 (技师) 培训班, 是企业内部组织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核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对促进企业基层技能培训、加强企业技工队伍建设大有裨益。晨光文具表示, 将总结经验, 持续改进, 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与帮助下, 形成自行举办圆珠笔技能培训与鉴定考核的模式, 为企业和行业培养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

对于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圆珠笔高级工 (技师) 培训班, 笔者有一些体会:

△从上层开始, 即先培训高级工、技师, 逐步向下发展, 扩展到中级工, 让班组长以上的骨干都能通过比较系统的技术培训, 不仅能拿到技术等级证书, 更能成为自己下属的技术培训讲师和教练。

△培训生产一线技术骨干, 对于生产一线的员工来说最有效的技术培训是现场培训, 利用班前、班后会, 产品换线, 新产品上线, 发生事故的整改等机会, 点点滴滴, 细水长流。参加的学员普遍反映:原来在生产一线, 忙于工作, 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应珍惜这个机会, 积极认真参与。这次没有通过考试的学员表示继续参加培训, 争取下次通过考试。

△基本利用业余时间, 上课和理论考试安排在业余时间, 除技能考核安排在上班时间, 实现培训与生产两不误。

3、举办各类培训班

培训班是个好方法, 有许多内容和类型。以上讨论的是技术培训班, 行业许多企业, 根据各自实际, 适时举办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培训班, 同样非常精彩、实用。培训班提高了员工某些方面的技能和认识,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视技能培训, 2012年举办20多场各类培训班, 满足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

2012年10月28日, 人力资源部对全公司30余名统计员进行了技能培训, 参加培训的职工反映, 经过培训, 感觉工作更加轻松高效, 得心应手, 希望类似活动常搞不懈。

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 总经办、企管办、安全办等部门有力配合, 开展“培训月”活动, 已有千余人 (次) 受到轮训, 大家普遍反映, “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样的培训紧贴生产实际, 能够立竿见影, 希望把“培训月”开展成“培训年”。

针对一线员工的工作特点, 人力资源部积极组织了安全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素质、厂纪厂规等教育。对班组长及以上人员, 进行了《自我角色认知与沟通》培训, 对营销人员进行了营销方略、地区经济分析能力等内容培训。

2012年11月23日, 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宁波广博纳米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归国博士陈钢强博士结合成长经历, 就如何实现人生目标介绍说:人生没有一帆风顺, 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作为一个有志向有目标的人, 必须要有不畏艰险, 敢于前进的的勇气。作为科研工作者, 更应有明确的的目标和沿着陡峭之路、向着科学巅峰攀登之勇气。

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学习构架“学习广博”, 早在2002年底, 广博就在企业内部开办了职工学校, 把公司定位为培育学习型企业。为加强员工内部的学习和交流, 广博工会在克服场地紧缺的困难下, 建立了图书中心, 共有图书12000余册。目前, 广博已经与浙江工商职业学院等多家院校达成合作协议, 至今已使参加高中升大专的人数增加到300余人。

十二五校本培训规划 篇3

【关键词】空管;培训;规划

民航黑龙江空管分局培训工作“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是为了实现民航 “十二五”人力资源规划提出的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能力建设工程,塑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知识组织化”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适应性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为满足分局“十二五”发展战略的需要,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能力支持。

1.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

过去的五年,分局积极推进能力建设工程,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实现空管安全夯实了基础。

(1)坚持“不断创新、注重实效”的方针,以创建和谐空管、打造学习型团队为目标,在坚持抓好常规性培训的同时,着眼长远,开拓创新,努力做到培训工作与安全生产“两不误,两促进”。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分局的工作重心,直接为分局的生产经营、安全保障服务,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注重新需求、突出新理念、采用新方法、依托新平台,组织了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培训。一是组织了多内容、多专业的大型讲座;二是坚持每年组织一次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团队;三是组织全员分期分批进行拓展训练和野战训练,打造高执行力团队;四是对管理人员有重点的送出培训,与黑龙江大学合作开办了MPA研修班,参加黑龙江省委党校研修班,举办新提拔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五是依托新平台,开展办公网网上自学活动;六是发掘潜力,注重实效,加大了新进人员培训力度。

(3)率先在国内民航空管系统启动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了三级培训管理网,分级管理,落实相应职责;依据ISO10015国际标准,建立了培训管理体系,规范了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结果评价等各个工作流程;从机构、职责、标准、制度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规范了培训过程,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使分局培训与国际优秀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

2.目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转岗员工和干部面临完全陌生的专业领域,存在业务不熟、经验不足的问题。

(2)分局培训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体系还处于建立初期,各项制度、流程还需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检验和进一步完善。如:部分员工对培训实施的理解较为狭义,培训过于依赖在教室里进行的课堂式讲授,培训计划中策划的培训方式较为单一。

(3)培训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各类培训教材、课件、题库、资料等培训知识资源没有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登记、开发和共享。

(4)培训师队伍的建设还需加强。分局师资队伍建设刚刚起步,培训师队伍的师资库建立、师资能力培养等工作还需要加强,激励机制有待建立。

3.“十二五”期间分局发展面临的形势

随着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需求的不断增长,民航对空域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由于国家空域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的改革有一个过程,目前民航增加使用空域仍存在较多困难,这对空管保障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分局发展存在的突出短板主要有: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新技术、新设备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专业知识更新需求。

4.“十二五”培训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4.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民航强国战略和空管系统“持续安全、科学发展”的工作大局,全面贯彻落实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任务,以服务分局发展为目的,以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为核心,着眼于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能力,大力实施能力增值工程,根据岗位专业分工,实行差别化管理,个性化培训,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格局,为适应分局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能力支持。

4.2基本原则

以持续安全为根本,以业务技能、管理能力培训为重点,以促进职工成长和分局发展为目的,以ISO10015标准为准则,创新培训模式,打造优秀人才队伍,建立具有龙江空管特色的培训体制。

4.3培训目标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体系,实现培训需求实用,策划充分,方式灵活,效果显著,检查严格,改进及时,师资队伍建设规范,确保培训管理体系运行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5.“十二五”培训规划的构想

5.1培训管理体系建设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根据分局发展战略,统一规划各类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开发工作,统筹安排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培训管理网络,进行分级管理;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目标,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专什么”、“干什么会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培训工作;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推进网络化培训,培训知识资源共享,实现针对性、个性化培训。

5.2大力加强员工能力建设

立足不同岗位,大力提升各级干部职工的专业技术、管理技能、公共知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抓好员工的公共知识培训;二是抓好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三是抓好干部的管理能力培训;四是抓好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五是抓好转岗人员的转岗培训。

5.3做好培训工作保障措施

为将“十二五”培训规划落到实处,保证分局的培训工作顺利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

首先需要培训管理体系支持。将培训管理体系建设和空管系统的“五个体系”建设相结合,在已建立的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深化、改进体系的运行。

其次需要资金的支持。根据分局整体工作安排和经费使用要求,按照培训经费管理有关规定,在确保培训经费落实到位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培训经费使用结构,适当向管制一线业务技能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和培训师的培养方面倾斜。

再次需要硬件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培训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不断提高培训“硬件”水平。根据实际需求,建立龙江空管图书室;进一步完善模拟机室设施设备;进一步优化培训教室分布和数量,购置培训设备,完善培训教室功能;根据空管系统总体部署,适时开展培训中心建设工作。

最后需要制度的支持。为了实现分局培训规划总体目标和任务,着重加强“三级”培训管理机制、人员胜任力体系、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网络培训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和完善。一是“三级”培训管理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完善;二是胜任力体系需立即着手建设;三是重点抓好师资队伍体系建设,培训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培训实施的有效性,要建立分局内部师资库、外部师资库,培养优秀培训师队伍,建立内部培训师激励机制;四是要着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重点放在资料收集、课程开发、资源共享等方面;五是开发网络培训体系建设,结合实际需求,开发建设“网络培训管理系统”。利用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充分发挥网络课程覆盖面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提高培训管理效率,规范培训管理流程,实现以培训需求为起点,覆盖培训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各个环节的流程管理,达到培训管理体系的要求。

十二五校本培训规划 篇4

继续教育培训五年规划

根据镇宁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下发的《镇宁县“十二五”(2011-2015 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镇教科通字[2011]42号)文件要求,结合红旗小学教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省、市、县“十二五”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会议精神,完成“十二五”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目标,真正通过继续教育工程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结合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工作布署,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的原则,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全、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具有终身大学习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结合“十二五”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十二五”继教工程从2011年起至2015年止,用五年时间对我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镇宁红旗小学全体教师。

四、“十二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任务及内容

(一)师德教育(2011年)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教师普遍具有

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

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营造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都是德育环境、课课渗透品德教育的“三维德育环境”。继续开展“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活动,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形成师德建设工作合力。学校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城关中心校党总支的指导下,由校一把手亲自抓,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要突出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实绩,考核重点是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教师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

(二)新理念(2012年)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三)新知识(2013年)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新方法(2014年)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新技能(2015年)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领学生课堂上听、思考、提问、交流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镇宁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历提升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5年,确保专科达标率100%,并努力提高本科生学历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七)骨干教师培训

加强我校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科研带动作用。希望通过对他们给任务、压担子、搭台子,使他们得到锻炼,同时通过各级骨干的带动作用,促进更多的年轻教师提高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水平的,加入到骨干的行列。结合县十二五规划努力打造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的奋斗目标,努力培养和推荐我校各科县、镇级骨干教师,五年内力争每个学科至少都有一名县、镇级骨干,争取做到每个学科都有带头人。

(八)班主任远程培训

通过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校所有班主任进行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选派班主任参加各级骨干班主任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九)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

在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达80%。

(十)完成国培远程培训工作

“十二五”期间国培远程培训将是一种重要的培训形式,如远程班主任培训、远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培训、远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等。我校将根据上级的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十一)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根据我校实际,强化编制管理,规范岗位设置,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发挥学校在用人方面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五、“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具体措施

1、积极组织教师按月进行网上电子备课

要求每个教师都会利用幻灯片制作课件,每个教师都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为使教师们有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学校在每个办公室安装电脑,开通网络,为老师们搭建学习和勾通的平台。老师们在网站上,不仅可以下载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管理平台,是复一日,管理平台上的资源就会更加丰富,为下一步学校真正意义上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可以把作品传到镇宁县红旗小学的网络红页网站上,一方面建设的本校网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教师进一步学习教学设计、PPT、flash等现代教育技术。

2、组织一年一次的教学技能比赛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即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我校教学技能大赛由教导处牵头,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设计奖项,在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评定中加分。在评优晋级中优先考虑。

3、参加上级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各级各类培训,包括“国培计划”、各种暑寒假期培训等。

4、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十二五期间,学校努力实施“数字教育全覆盖”工程,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能力为目标,围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教育资源整合技术为主要内容开展培训,拓展教师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渠道,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为全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政策制定、研究指导、学时登记、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二)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教育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配套经费落实到位。

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5 %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省内外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

(三)政策保障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教师五年内须接受不低于360学时的培训。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培训学时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计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

五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学校要根据教科局的要求,负责对教师各种学习按规定要求参加,折合学时,按照继续教育工作评查方案要求,做好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考勤、学习、资料、成果等情况的检查、记载,认真做好审核工作,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实现每一位教师专业得到提升。

镇宁自治县城关镇红旗小学

十二五校本培训规划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现将《“十二五”时期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向税务总局(教育中心)报告。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对税务系统内只发电子文件)

“十二五”时期税务干部教育培训

改革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各级税务机关特别是教育培训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税务总局党组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按照新时期税收工作 总体要求,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干部教育条例》),及时制定配套实施办法。以教育培训为税务系统年中工作会议主题,由各省(区、市)税务局主要负责人参加进行专题部署,明确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各项投入不断加大,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稳步开展。按照领导干部、专业骨干和基层一线“三支队伍”分类培训的格局,以能力建设为主线,创新培训方式,全员培训任务全面落实,领导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专业骨干队伍人才更加密集,结构更加合理,基层一线干部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不断提升。制定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发展意见,培训机构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干部学校改造建设扎实推进,培训基础保障建设更加有力。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覆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反馈,教育培训工作日趋规范,培训质量效益有了新提高。紧密围绕税收中心工作,税务干部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实现新提升,教育培训服务税收工作大局的作用得到新发挥。

“十二五”时期是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一系 列重要决策部署对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有效发挥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能作用对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税收事业改革发展对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干部发展成长环境的深刻变化对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课题。税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税收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中负有重要使命。为适应“十二五”时期税收事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进一步发挥好干部教育培训的职能作用,提高教育培训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根据《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通知》(中办发〔2010〕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1〕 14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税发〔2011〕56号)精神,结合税务干部队伍和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以专业化培训为主线,以人才库建设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三支队伍”分类培训格局,突出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培训,加大税收 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培训基础保障建设,健全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适应“十二五”时期税收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提供有效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税收工作主题,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坚持税收事业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税收中心工作贴得更紧,更好地为税收事业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服务。

——坚持分级分类、按需施教。按照干部隶属关系明确各级税务机关职责,以专业化培训为主线,把握“三支队伍”分类培训格局,分级组织培训。突出干部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需求导向,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充分激发干部学习培训的内生动力,更好地为税务干部健康成长服务。

——坚持改革创新、竞争择优。在继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抓住薄弱环节,找准关键问题,实现重点突破,以改革促动力释放,以创新促活力增强,以竞争促资源盘活,以择优促质量提升,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发展。

——坚持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建立完善激励约束制度,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推动培训机构联系实际办学、教师联系实际教学、学员联系实际真学的机制。

——坚持质量第一、注重实效。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作为谋划、推进和评价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实现干部教育培训规模和质量、效益相统一。

(三)主要目标

1.领导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轮领导干部培训任务全面落实,司处级干部5年参加集中脱产培训累计不少于90天,任职培训制度全面落实,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领导能力进一步提升,把握大局、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和带好队伍的本领显著增强。

2.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培训成效明显。税务总局、省局、地市局三级人才库后备力量培训全面深入展开,实施“千人工程”成效明显,力争到2015年底,使全国税务系统拥有1000人左右的领军型人才。“十万人工程”稳步推进,力争到2015年底,使地市以下税务局拥有一支十万人左右的基层复合型人才和业务能手。税收工作急需人才紧缺状况明显缓解,一支数量充足、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素质精良,能够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发挥克难攻坚作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骨干队 伍基本形成。

3.基层一线干部岗位工作能力全面提高。适应税收专业化管理需要的一线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新录用人员初任培训规范及时,基层一线干部5年参加集中脱产培训累计达60天以上,干部税收专业素养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全面提高,熟练掌握岗位所需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人员达到90%以上,干部队伍学历得到提升,专业知识结构更加优化。

4.教育培训基础保障更加有力。培训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培训机构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效果达到更高水平。税务党校在干部培训、理论研究和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取得实效,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模式创新更具特色。远程网络培训系统基本建成,培训渠道进一步拓宽,培训师资、课程、教材进一步实现共享和普及应用。

5.教育培训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组织调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规范有序、健全高效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优化,职责明确、制度健全、保障有力、效能显著的管理体制和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更加健全。

6.教育培训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理念不断创新、内容及时跟进、方式灵活多样,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培训模式基本确立。教育培训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管理制度体系和运 行机制更加优化健全,教育培训快速反应、及时跟进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多层次、全覆盖、规范化、高效益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二、扎实做好“三支队伍”培训

(一)实施领导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培训工程

1.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开展领导干部培训。根据“十二五”时期税收工作对各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要求及领导干部队伍的状况,按照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相结合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培训,重点加强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和推动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把握全局、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纳税服务、带好队伍和开拓创新能力为重点,突出税务特色,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熟悉工作特点和驾驭工作大局的能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协调能力。坚持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引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2.科学安排领导干部培训。税务总局每年举办司局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1期,司局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和税收业务培训班3至4期,并根据需要及时举办司局级领导干 部任职培训班,每年安排培训司局级领导干部200人次。每年安排处级领导干部党政理论和各类业务培训班40期左右,培训1800人次。根据需要及时安排处级领导职务人员任职培训班,确保国税系统新晋升处级领导职务人员及时完成任职培训。5年内将所有县(市、区)税务局局长轮训一遍。各省(区、市)税务局要按照税务总局有关规定,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处科级以下职务人员培训。重点加强科长、分局长、股(所)长等基层一把手培训,规范新任科级领导职务人员任职培训,提高其履行领导职务的胜任能力。根据税收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及时组织实施专门业务培训。

3.分级负责落实领导干部培训任务。按照分类培训、分级负责的要求,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培训任务,落实责任。国税系统司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由税务总局负责;国税系统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任务,税务总局负责安排三分之二(即60天),各省局负责安排三分之一(即30天)。科级干部培训由各省局根据分级负责原则和各自情况统筹安排。地税系统司、处级干部政治理论类培训原则上按地方党委和政府组织人事部门的规划执行,并可自愿参加税务总局举办的此类培训。税务总局举办的领导干部业务类培训,地税系统司处级干部应按规定参加。税务总局机关干部培训由税务总局人事司、教育中心和机关党委负责安排。

4.加强后备干部培训。突出后备干部的理论武装、实践 锻炼和党性修养,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税务总局根据需要举办国税系统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和机关优秀青年科级干部培训班。各省(区、市)税务局要按照本地区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确定培训班次,认真抓好处、科级后备干部培训。

(二)实施高素质专业化骨干队伍培训工程

1.确定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培训规模。根据税务总局关于人才库建设的规划,税务总局、省局、地市局三级人才库入库人数分别达到在职干部总数的4‰、3%和12%。各级教育培训部门要以三级人才库建设为依托,紧紧围绕“千人工程”,发挥好教育培训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职能作用,按照行政执法类、综合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人才库建设规划,以税收工作急需和紧缺的专业人才为重点,合理确定专业骨干5年培训规模,统筹安排,分按类别逐步实施。税务总局按照总局人才库入库人数的3倍左右安排相关专业骨干培训,力争到2015年底,使全国税务系统拥有一支1000人左右,能够把握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拥有先进管理理念,在税收工作某一方面具备专长的领军人才,发挥其在发展规划制定、制度安排设计、政策问题研究、重大案件查处等方面的作用。各省局和地市局可按照本单位人才库总人数3至5倍左右确定今后5年的 专业骨干培训规模。

2.加强税务总局专业骨干人才库后备人员培训。以税务总局人才库建设目标为依托,开展分类递进式专业骨干培训。以提高执法水平和征管能力为核心,开展税收法律、货物劳务税管理、所得税管理、社保费管理、财产行为税管理、房地产税管理、国际税收管理、税收收入规划核算、纳税服务、纳税评估、大企业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等行政执法类岗位人才库后备人员培训。按照不少于行政执法类人才库3倍的规模,5年安排该类骨干培训5400人次左右。以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开展文秘、财务管理、政府采购、督查内审、人事管理、教育培训、纪检监察、党务和后勤管理等综合管理类岗位人才库后备人员培训,5年安排该类业务骨干培训2000人次左右。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信息技术、税收科研、教学等专业技术类人才库后备人员培训,5年安排该类骨干人员培训1500人次左右。上述三类骨干培训对象原则上从各省局相对应的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等三大类公务员人才库中选拔。税务总局教育培训部门将根据人才库建设进度、人员数量、相关条件等综合考虑,分类别、按专业、分步安排相关培训。

3.认真开展省(区、市)和地市级专业骨干培训。实施“十万人工程”,加强省、地两级专业骨干培养。力争到2015年底,使地市以下税务局拥有一支十万人左右,熟悉税法和财 务会计、懂评估、会查账、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基层复合型人才和业务能手。各省局教育培训部门要根据本省三类人才库建设目标,结合本省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分析税收事业发展对人才保障的需求,合理确定本省三类骨干人才的培训数量,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按岗位系列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各地、市级教育培训部门也要根据本单位三类人才库建设目标,合理确定人才库后备人员培训计划,分类分专业分步开展培训。各地在骨干人才培训上,要把新培养目标与以往开展的岗位能手、标兵选拔结合起来,既要注重老骨干、老能手、老标兵的继续培养深造,又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选拔发现补充新的业务骨干。

4.科学设计、精心实施专业骨干培训。根据税收工作对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求和目前人才队伍的现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分类制订行政执法类、综合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骨干培训计划,按岗位、分系列开展递进式培训。要根据三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岗位需求,以递进式集中脱产学习、关键岗位跟班实践、专题调研、实战案例研讨、事务所实习等全方位、多途径培训,着重优化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三)实施一线干部队伍能力提高培训工程

1.推进分岗位专业化递进培训。在加强全员培训的基础 上,明确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类别人员的岗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进一步提升一线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一线干部每年参加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税收专业素养和岗位履职能力全面提高,熟练掌握岗位所需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人员达到90%以上,干部队伍学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优化。配合人才库人员选拔,开展税收业务知识能力水平达标测试工作,按照合格水平占60%、中级水平占30%、高级水平占10%的比例,建立基层一线人员岗位胜任能力测评机制。

2.抓好一线干部日常在岗学习。各省(区、市)税务局重点负责组织实施基层一线人员各类岗位培训和基层兼职教师培训。要综合运用团队学习、岗位练兵、业务比武、知识竞赛和每日一题、每周一课、开办业余学校、网络培训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确保一线人员培训和学习制度化、经常化。鼓励税务干部积极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等执业资格考试。

3.加强基层一线兼职教师培训。针对基层开展培训缺乏师资的情况,各地要大力开展基层兼职教师培训,按照基层急需的专业和岗位,从各地业务能手和标兵中选拔一批有教学能力的人员,集中进行培训。税务总局继续组织实施基层一线干部“示范”培训。每年根据需要举办相关培训班,5年培训基层兼职教师1500人次。

4.进一步加强初任培训。按照统一培训目标、统一培训内容、统一组织管理、统一培训考核的要求抓好初任培训。根据新录用人员的学历、专业等不同情况,以突出岗位适应性为重点组织实施,切实做到“不培训、不上岗”。认真落实初任培训和税务执法资格考试相结合的制度,把执法资格的相关要求认真落实到培训中,作为初任培训的重要内容,以考促学,提高初任培训的学习效果和培训质量。

5.扎实做好“智力援西”工作。税务总局继续实施“智力援西”工程,为西部省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培训领导干部,培养一批税收工作急需的专业人员。倡导有条件的省(市)局利用其优良的教育培训资源,对口开展对西部特别是西藏、新疆等地区智力支持。

三、加强教育培训基础保障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改革强校,明确总局党校及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功能定位,整合优化培训资源,充分发挥总局党校和税务干部院校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快院校建设改造力度,确保到2015年末,原有省(区、市)税务干部学校全部改造完成,新建税务干部学校形成培训能力,构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根据干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和教育培训任务,及时充实教育培训力量,优化整合干部院校规模和布局。

(二)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符合税务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坚持选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良好、理论政策水平较高、专业知识扎实、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具备教学工作能力的人员到税务干部院校担任专职教师。通过引进、培养、调整等手段,改善专职教师队伍结构。完善专职教师挂职、进修、调研相结合的知识更新机制,试行“双向挂职(双挂)”制度,保持教学与税收前沿工作的一致性,防止知识陈旧,教非所需,促进教学与税收实践进一步结合,提高专兼职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课程研发能力。认真落实专职教师每年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30天的规定,积极为专职教师提供深造的条件。大力选聘优秀领导干部、知名专家学者、基层一线优秀干部等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按照择优入库、动态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完善税务总局、省(区、市)局两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为实现优秀师资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到2015年,税务总局入库师资不少于1500人,省(区、市)局不少于300人。定期举办各类兼职师资培训班,加强兼职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三)加强教材体系建设。紧密结合税务干部个人需求、岗位需求和教育培训需求,以提高税务干部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培训大纲、教材和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以 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按行业划分的贴近实际、方便实用的教学大纲、培训教材和课程体系,打造品牌培训项目,实施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工程。借鉴和推广基层税务机关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方法,把基层的典型经验和案例研发成为指导性的培训课程,使税务干部能够掌握方法,学到技巧,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进一步开发案例式教材、电子化教材和配套读物,形成充分发挥纸质版教材传统优势和基础作用,利用电子版教材便捷优势和补充作用,结合配套题库考试功能的互为补充、立体交叉的教材体系。坚持干部培训教材的开发与使用相结合,根据需求及时更新现有教材,补充新教材,做到一纲多本、与时俱进、灵活组合,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培训资源,满足不同培训需求。结合教材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建立适应税务岗位素质能力体系的培训测试题库。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科研工作,通过组织科研课题评审和教育培训论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四)加强学风、校风和教风建设。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建设良好的学风。学员参加培训学习要认真遵守培训规定和有关纪律要求,坚持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相统一,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按照“坚持党性、严谨治学、以德施教”的要求,建设良好的教风。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坚持研究无禁区、讲台有纪律,引导学员带着问题参训,联系实际研讨,寻求用新理论、新知识破 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按照“求是、守纪、和谐、进取”的要求,建设良好的校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明纪律、加强管理,既要为学员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又要敢抓敢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严肃处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秩序和氛围。要建立学风建设督促检查制度,对学员在学期间学习、生活表现和遵守纪律情况进行综合考察,作为学员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从严治校,勤俭办学。

(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树立干部教育培训投入是最有效益投入的理念,把教育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使教育培训经费随着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的需要逐步增加。要完善制度,切实加强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制度,加强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培训经费使用效益。要探索建立适应教育培训需要的经费机制,完善经费“跟着项目走”的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经费“跟着干部走”的使用方式,促进培训经费向高效优质培训资源流动,提高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四、推进教育培训改革创新

(一)改革培训计划生成机制。按照因人施教、按需培训的理念,把需求调研作为培训计划生成的必经环节。干部所在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成长需要,主动提出培训需求。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干部所在部门 培训计划协调会商机制。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深入细致的需求调研,准确把握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以此为依据设计培训项目,提出教学计划。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训前听取意见、训中按需施教、训后跟踪问效的培训需求动态反馈机制。

(二)健全培训内容更新机制。建立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不断完善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体系。在理论教育方面,致力于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的同时,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教育,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国情和形势教育。在知识教育方面,致力于提高干部的知识素养和税收管理实践能力,广泛开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所需知识的教育培训,重点抓好提高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能力所需知识的教育培训,依法行政和税收专业技能培训。在党性教育方面,致力于提高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廉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开展忠于党和人民、尽职尽责工作、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拒腐防变的教育。

(三)改革完善培训组织方式。坚持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结合,改革完善培训组织方式。坚持和完善组织 调训制度,严格执行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加强统筹协调,避免多头调训、重复调训和多年不训。对政治理论、党性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等需要组织调训的,坚持实行组织调训。对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岗位干部实行点名调训。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指导下,以“供、选、教、管”等关键环节和配套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干部自主选学,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多样化途径。对知识传授型的培训课程可多采用网络、视频讲座和答疑等分散、虚拟培训的方式;对于领导能力和技能型培训更多采用集中教学、研究式行动学习,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机构不可替代的培训特色和优势。倡导挂职培训、分段式培训,探索后备干部个性化定制培训制度和跨地区合作培训模式。适应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的需要,探索建立税务干部职业能力发展规划,制定符合干部成长需要的终身学习体系,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改进干部在职自学。

(四)改进培训教学方法。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倡导行动学习,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培训方式,激发干部学习潜能,增强培训实效。改进培训班次设置方式,推广系列化递进式培训、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研讨式教学,突出按干部类别开展培训。丰富专题研讨、专家讲座、现场教学、在线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在进一步提高讲授式教学质量的基础 上,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增加案例式教学比重,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实战实训教学,完善实训平台建设。探索跨地区、跨学校的合作培训模式。

(五)推进网络培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网络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干部网络培训管理,积极开展网络培训,更好地满足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税务总局将以“金税三期”建设为契机,构建远程教育培训管理平台,集中力量开发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和培训课件。进一步整合系统内优质网络培训资源,加强税务干部网络培训平台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到2015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备、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干部网络培训体系。各省(区、市)税务局要在门户网站建立网络培训平台,或委托所属培训机构建立专门远程培训网站,开展本地区税务干部的网络培训、在线考试。

五、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机制

(一)健全干部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干部学习培训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干部的学习态度、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学以致用等情况。配合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试点,探索教育培训考试考核结果与取得相应资格和确定业务水平等级相衔接的做法。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训情况和考核结果。要将干部学习态度、学习成 果和遵守纪律情况作为评价学风情况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考核体系。要将干部学习培训期间的表现纳入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范围,对培训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二)完善干部学习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干部培训工作与干部管理工作之间的沟通协调,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发现和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提拔担任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要达到《干部教育条例》规定的培训时间要求,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要求的,须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仍未完成的要延长试用期。结合干部考核,开展述学评学考学活动。干部学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各地区各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修改完善税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考评办法,在全系统普遍推行培训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干部院校,研究完善培训班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围绕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方面,对下一级税务机关和院校定期开展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承担培训任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组织学员对其培训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税务机关要把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及时研究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搞好规划、保证投入、加强协调,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基础扎实、工作措施有力。主要领导统筹部署,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指导、协调各职能部门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班子其他成员积极抓好分管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各部门负责人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总体部署抓好本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要加强宣传,进一步形成领导重视、干部需要、各部门支持的教育培训工作良好氛围。

(二)强化管理协调。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由办培训向管培训转变,由抓微观向抓宏观转变,由管具体事务向管方向管政策转变,切实履行好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职能,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性。税务总局教育中心要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在综合规划的统筹性、宏观指导的系统性、协调服务的具体性、督促检查和制度落实的规范性上下功夫,加强教育培训考评,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鼓励并及时总结推广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新鲜经验和有效做法。在税务总局干部 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监督指导下,具体组织落实好税务系统司处级干部相关培训以及重要业务骨干培训、培训者培训和税务总局机关干部培训。各省(区、市)税务局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处、科级干部培训,落实一般干部培训制度,切实维护税务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权益,为干部学习培训提供必要的保障。税务干部培训机构具体负责培训组织和实施。人事、监察、财务、机关党委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干部教育培训相关职能,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

十二五校本培训规划 篇6

一、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分析:

1、总量及岗位结构

我镇现有教师221人,其中专任教师204人,教辅人员15人,工勤人员2人。

2、年龄结构

全镇教师30岁以下共有54人,31~35岁共有18人,36~40岁共有13人,41~45岁共有33人,46~50岁共有30人,51~55岁共有49人,56~60岁共有7人。

3、学历结构

全镇教师有本科毕业106人,专科毕业60人,中师或高中毕业38人。

统计数据及定性分析表明:我校教师年龄偏大,教龄偏高,年轻教师教少等现状。

①我校专任教师达到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小,但由于任课教师教龄偏长,所以这些教师基础条件好,已经趋于成熟,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有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显著的成绩。

②学校级骨干教师人数少,没有形成规模,学校应当在未来的教师培养中,提高这些教师的发展目标层次。

③普通教师在教师群体中占有较大比例。这部分教师大多为参加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学历层次比较高,实践经验相对也较多,工作稳健,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但是缺乏稳定性。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中,要注意从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意识入手,同时要注意提高这部分教师的学力。

④学校骨干教师总体层次低。学校应当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注重抓典型,促发展,出尖子,带动群体。

⑤学校缺乏学科带头人,学校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专业结构的特点,确定部分学科的重点培养对象,逐步扩展到各个学科。

从整体上看,我校拥有的是一支年龄偏大的教师队伍。他们学历层次不高,同时由于缺少全面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专业基本功不够扎实,专业素质还亟待提高。他们思维活跃,不容易被陈旧的教学观念束缚,有很强的教改意识,易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敢于创新,但同时,由于高层次骨干教师的缺乏,他们又缺少必要的专业指导,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其创新又容易成为没有实践积淀的无根之木,无水之鱼。这种客观现状决定了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及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形成专业化教师群体。

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整体性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不应是抽象的,而应是具体的,应该是符合教师切身实际并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因此,我校从专业基本功、课堂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水平、骨干教师层次、学历层次等个方六个方面细化整体性目标,从而达到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目的。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1—2012)

(1)重点培养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各一名。

(2)各科任课教师专业技能大练兵全部达标,约1/5达到优秀。

(3)课堂教学水平达到消灭不合格课,提高合格和良好课水平,约1/5以上达到优秀课水平。

(4)做到人人有课题,能够在专家指导下,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能结合教学改革实际撰写案例和论文。

(5)教师全部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并能够适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

(6)在保证现有镇级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培养市级骨干教师1—2名,县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6--8名。

第二阶段:(2013—2014)

(1)重点培养体育、音乐、美术学科带头人各一名。

(2)各科任课教师专业技能大练兵全部达标,约2/5达到优秀。

(3)课堂教学水平全部达到良好课水平,约2/5达到优秀课水平。

(4)部分教师(约1/3)能够独立进行课题研究,掌握开展科研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全面提高所有教师撰写案例和论文的能力及质量。

(5)教师全部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并能够自制简单的课件辅助教学。

(6)市级骨干教师1—2名,县级骨干教师达到6—8人,镇级骨干教师增加8—10人。

第三阶段:(2015年)

(1)重点培养科学、信息学科带头人各一名。

(2)各科任课教师专业技能继续提高,约3/5达到优秀。

(3)课堂教学继续提高良好课水平,3/5达到优秀课水平。

(4)部分教师(约1/2)能结合课题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5)教师大部分能够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部分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自制较为复杂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6)培养市骨干教师2—4人,县级骨干教师的达到10--12人左右,镇级骨干达到50%。

(7)教师本科学历人数达到35%--40%以上,培养教育硕士1—2名。

三、工作思路: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促进教师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深化专业情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为教师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及条件。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确定了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为:关注人本,注重校本,搭建舞台,促进发展。

四、主要措施:

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到我校教师队伍特点,决定以建立教师梯队、强调分层管理为突破口,以教师实际需求为抓手,通过梯队的建立和管理,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培养措施,结合“三大”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平,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形成专业化教师群体奠定基础。

1、立足教师个人发展,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做到个体有目标、学校抓落实。学校根据教师制定的目标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把握全校教师的整体发展方向,然后将学校确定的培训目标与教师个人申报相结合,初步确定骨干教师梯队各级目标对象,进行培养。

2、注重校本培训,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学校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培训需求调查表》,征求和收集教师的建议,积累校本培训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确定校本培训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依据。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是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重点放在“三大”活动的扎实开展上。在内容上,我校根据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弱势,将校本培训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形式上,将校本培训与建设教师梯队的需要紧密结合,分层培训,采取专家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发挥各级骨干梯队教师作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为骨干教师搭台子,压担子,发挥辐射作用。为便于把握梯队教师所发挥作用,学校定期对其进行阶段性评价,注重评价过程,及时反馈评价信息,指导各级骨干梯队教师的工作。

4、关注各层次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学校定期进行基本功考核等教的位置及基本功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目标,防止目标过高或过低,从而促进其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5、为梯队各级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构建梯队的最终目的是建设优秀教师群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这个群体出现的过程中,学校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展示空间,通过让骨干教师多作展示课、指导课,结合自

身特长进行讲座等活动,使不同层次教师的特长得到展示,从而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预期效果:

通过三个阶段对规划的逐步实施,应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教师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自我提高欲望。为教师终身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

2、学校基础工具学科和艺术类学科,拥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3、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和层次上有明显的提高。

4、学校形成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群体。

十二五校本培训规划 篇7

发展清洁、安全、低能耗、高纯度、规模化的多晶硅生产技术, 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缩小与国际先进生产水平的差距。实现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 鼓励规模化生产, 提高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密切关注清洁、环保的新型光伏电池及材料技术进展, 加强技术研发。

(二) 提高国产设备和集成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水平。

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光电转换效率, 降低生产能耗为目标, 支持多晶硅、硅锭/硅片、电池片及组件、薄膜电池用关键生产设备以及发电应用设备研发与产业化, 加强本地化设备的应用。推动设备企业与光伏产品企业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

(三) 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大力支持低成本、高转换效率和长寿命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及产业化, 降低电池产品成本和最终发电成本, 力争尽快实现平价上网。推动硅基薄膜、铜铟镓锡薄膜等电池的技术进步及产业化进程, 提高薄膜电池的转率效率。

(四) 促进光伏产品应用, 扩大光伏发电市场。

积极推动上网电价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并在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加强光伏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支持建立一批分布式光伏电站、离网应用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 系统、小型光伏系统及以光伏为主的多能互补系统, 鼓励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与应用, 推动完善适应光伏发电特点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五) 完善光伏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应对“十二五”规划新挑战 篇8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并提出八大重点发展方向,如扩大内需、培育新型战略性产业、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等,中国未来5年的经济发展将在“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城镇城市化、扩大内需、自主创新、产业国际化”等领域发力,这为各个行业企业带来了新的更高更明确的发展期望与要求。

甲骨文公司大中华区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总监叶天禄表示,针对“十二五”规划和市场变化的要求,Oracle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将全面支持中国企业把握“十二五”机遇,首先,针对“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在绿色制造领域,OracleSCM帮助制造业实时监控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提供从设计到生产到物流到管理的端到端绿色方案,降低成本,降低碳排量。

第二,针对“产业国际化”发展目标,OracleSCM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集团整体供应链管控、外包及供应链整合,增强集团供应链计划、执行和管控力度,从采购、生产、仓储和物流配送端到端地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增大生产产量和成本的可控性,进而实现纵向企业运作整合和横向的供应链整合,促进制造商、装配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联合重组。

第三,针对“自主创新”发展目标,OracleSCM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加快概念到市场的速度,提升设计的协同效率,提高研发投入回报率,进而创建国际化品牌,提高销售额、利润率和客户忠诚度、品牌认知度,帮助客户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复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促进生产型制造商转移到面向消费市场之服务性经营模式。

第四,针对“扩大内需、城镇城市化”发展目标,OracleSCM可帮助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进行高精准需求管理,包括需求预测、需求分析和制定需求计划,还能进行市场细分、消费市场高端化升级,扩大销售渠道覆盖度至二/三线城市,并创建高效物流配送,通过物流计划和执行提升物流服务。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从内部向供应链两端延伸,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化基础不均衡,对供应链的实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叶天禄表示,信息化基础不均衡会带来信息处理的质量问题,如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等问题。只有高质量的信息化基础才会确保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面对供应链信息化基础的不均衡的现实情况,供应链中必须依赖至少一家企业扮演供应链主导角色并建立信息化基础,从而向两端伸延,实现上下游协同作业。

上一篇:岔河小学六月份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我的军训生活_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