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压力和自我调适

2024-08-19

班主任工作压力和自我调适(精选6篇)

班主任工作压力和自我调适 篇1

浅谈班主任工作压力和自我调适

——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启示

【摘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颁布,确实是亮点纷呈。但在实际操作上却无疑是加重了广大乡镇教师的压力,班主任工作上雪上加霜。因此班主任掌握如何自我调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压力自我调适

教育部日前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无疑是亮点纷呈:明确了班主任工作量,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待遇,保证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促进了班主任专业成长,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出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和认可。但规定始终是规定,地方上如何实施,是否按照规定全部落实,还是部分实施,最终班主任的权益是否得到保证还是反而多了更多的负担,增加了工作压力,其结果令人存在疑问。一直以来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的工作神圣化,却从来没有人正视教师工作上的巨大压力,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现阶段各中小学皆存在不同程度的班主任心理危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下学期不再当班主任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我已经当怕了,每天像上满了弦的箭一样,再不停下来我就要崩溃了”,这似乎有些耸人听闻,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超负荷的工作让班主任疲于应付

教师总是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正逐年增长。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务等着教师去做。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四面出击”,加上交各种报表、计划、总结,迎检查、师培、开会,变成了“八面受敌”,俨然成了“事务型”教师。据资料显示,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多1.67小时,而班主任更甚。除常规的班级管理外,早读午写跟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处理突发事故等等,花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琐碎沉重的工作让班主任身心疲累,难于应付。现《规定》上明确了班主任工作量,把班主任工作由副业转化为主业,那么教学上的主业加上班主任工作这个主业,这无疑是规定了班主任所要完成的职责,可算是雪上加霜。

二、生存压力逼迫班主任

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教师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入状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家庭内应承担的责任,为人儿女、父母、夫妻的职责等。生活的不平衡感会导致班主任对工作的应付、马虎、不热爱,以致牢骚满腹。现《规定》上,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待遇,带给了广大班主任一个期望,期望什么时候实行,还是做做样子,拖上个三五八年,以至至今大部分地方仍不见实行。可见,《规定》中涉及的班主任的各项权利具体如何落实,权利受到侵害如何补救,仍没有予以明确规定。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机构真正依法履行职责的寥寥。另外,教师也面临下岗的压力,不断提高自己成了当务之急,老师们不得不占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种培训、自修。现《规定》上规定了班主 1

任需按时培训,需专业化,这给本来就已经超负荷工作的班主任又增加了一个负担。

三、评价体系使班主任心理负担沉重

时下,不少学校鼓励老师们搞创新,但是对老师的评价却还遵循应试教育的一套:对教学的评价完全按照学生的分数,学生分数高老师的评价得分就高。学生违纪扣分,班主任也被扣分,班级管理的好坏,班主任工作的能力的高低则按班级竞赛得分来评定。甚至,所制规定繁而细,不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不适合教师工作开展。学校的这种做法,使教师厌烦,心理负担沉重。现《规定》上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而各地学校所建立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是否适合班主任工作的开展,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四、社会压力让班主任害怕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个个望子成龙,孩子在学校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家长常常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向教师问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要归罪于教师。学校领导也不予支持。于是家长对教师的不良态度,也成了教师每天都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虽现《规定》上,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这个权利并没有具体化,在实际操作上帮助不大。另外,由于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教师既要加倍用心于教学,而获得的心理报偿却又相对渐少,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的产生。

教育部日前出台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无疑其根本是有利于班主任工作,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但我们也不能不正视现阶段班主任工作上存在的巨大压力和许多问题。因此班主任掌握如何自我调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至关重要,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注意情绪状态的调节和控制,保持平常心,乐观心理。

人处在情绪波动状态下,活动范围往往会缩小,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及后果。例如,在课堂中,一些学生故意和老师顶嘴,不尊重老师,引发冲突。在冲突中,有的老师可能气愤不过,打学生耳光,扯学生头发等,导致严重后果而又后悔不迭。这种时候,老师要控制自己突出的情绪,遇到蛮不讲理的学生,可暂时作冷处理,给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时间和空间,切不可睹一时之气,争理之高低,恃强凌弱。教师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形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教育机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更应该保持良好的心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妨有点阿Q的乐观精神,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正确对待,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工作。才能为自己消除诸如烦闷、忧愁、暴怒等消极情绪。

(二)、将不良情绪遗忘或转移。

一般情况下,能对自己的情绪产生强烈刺激的事情,要很快将它遗忘,是很困难的。但是,可以进行积极地转移,即设法使自己的思绪转移到更有意义的方面上,或者找知心朋友谈心,或是找有益的书来阅读。要使自己的心思有所寄托,不要使自己处于精神空虚、心理空旷的状态。凡是在不愉快的情绪产生时能很快将精力转移他处的人,不良情绪在他身上存留的时间就短。

(三)、环境调节法。

环境对人的情绪、情感同样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素雅整洁的房间,光线明亮、颜色柔和的环境,使人产生恬静、舒畅的心情。相反,阴暗、狭窄、肮脏的环境,给人带来憋气和不快的情绪。因此,改变环境,也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当你在受到不良情绪压抑时,不妨到外面走走,看看美景,大自然的美景,能够旷达胸怀,欢娱身心,对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很好的效果。

(四)、运动和放松法。

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生理健康离不开运动,心理健康也离不开运动。工作带给自己的压力或挫折时,产生了心情的郁闷,到体育场上痛痛快快地打场球,一定能够缓冲这种不快。况且,教师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紧张用脑之后适当进行体育活动,精力会更充沛。班主任和学生一起活动,效果会更佳。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在职场上学习让自己喘口气也是一门学问。如果短期之内没有休假的机会,一些日常的放松方法,如游泳、做操、散步、洗热水澡、听音乐、深呼吸、肌肉放松等也十分有效。

总之,做好一个老师不易,做好一个班主任就更不易。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甚高,各方面造成的心理困扰,导致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的低下,心理压力巨大,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多给教师一些实际的鼓励和待遇,少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多给教师一些体谅和宽容,少一些指责和批评;多给教师一些理解和尊重,少一些不公和压力。

班主任工作压力和自我调适 篇2

职业倦怠又名工作倦怠, 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 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 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 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 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或是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所谓教师职业倦怠, 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行为的衰竭状态。

二、压力管理与自我调适

压力管理是指个体用有效的方法应对在压力情况下的生理、心理唤起。压力管理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作用于个体或组织的压力的负面效应最小化, 而最大化地发展其正面效应的过程。即是说压力管理是将作用于个体或组织的压力调节到适宜的水平, 而不是将压力完全消除掉, 如果生活或工作中没有了压力, 那么也会产生没有压力的压力。自我调适指在出现了一些心理的压力和心理障碍时, 能够主动运用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来调节自我、缓解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 达到心理健康的过程。

三、压力管理与自我调适的实际运用

1.幼儿教师压力管理方法。

(1) 自我压力管理。

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最重要的是管理好压力。首先要求幼儿教师正确看待压力, 从而能妥善进行压力管理。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 通过科学的预防、干预手段, 压力是可以获得解决的。常见对压力的认知有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过于忧虑, 承受了过多不必要的压力。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造成压力的事件中, 有40%永远不会发生, 如世界末日;有30%的担忧是过去所做决定的结果, 是无法改变的;有12%是因为感到自卑而做出的批判;10%的担忧与健康有关, 越是担心就越严重;只有8%是合理的。第二个误区是认为那些没有产生冲击性负面影响的细小压力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事实上, 如果长期处于持续性压力笼罩下, 即便这些压力比较细微, 时间长了也会对人造成伤害。第三个误区是所有压力都必须消除。这种误解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并非所有的压力都可以消除, 能消除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次, 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坏的。压力是把双刃剑, 有消极的一面, 也有积极的一面, 适度的压力可以让我们对周围的环境更加警觉, 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帮助我们设立更现实的目标, 使我们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面对压力不恐惧或无视。其次, 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可以通过控制压力源, 消除有必要消除的压力。如因为平时教学工作无计划带来的压力、工作任务因为个人习惯不能完成、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不足带来的压力等。另外, 有一些压力不仅对人们没有负面作用, 反而可以激发人们的成就动机和潜在能量, 推动人们去追求成功, 如追求成功的压力、发明创造的压力等, 这一类压力不管可不可以消除都应该保留。第三种压力是很难消除或者不可消除的压力, 如任务期限的压力、工作量的压力等, 这种压力的管理重点应该放在通过采取措施, 降低或消除压力感受。总的来说, 幼儿教师压力管理的方式主要可以采用:

①控制式应对方式。控制式应对方式以问题为中心, 指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压力做出反应, 如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等, 是最优的压力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主要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或改善周围环境, 进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与个人、环境的关系。管理者在应对压力时, 可以尝试用客观、理智的方法处理事情、有效地分配时间、预先做好计划、选择性地把精力集中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等。

②支持式应对方式。一般指利用个人或社会的资源支持来对压力做出反应, 如寻求压力的释放或进行压力的宣泄等。支持式的应对行为主要有:借助兴趣及消遣, 如运动、画画、散步等;向理解自己的亲人、朋友倾诉等。这种应对方式的不足之处是过于依赖环境和资源, 一旦支持的资源发生匮乏就会导致压力适应紊乱。

③回避式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是消极地忽略或回避压力, 甚至否认压力的存在, 当压力慢慢累积超过一定界限后, 就会造成个人的突然崩溃。回避式应对是一种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 它并不改变人与环境的客观关系, 而是调节由压力引起的情感上的不适。它最基本的策略就是转移注意的焦点, 避免思考引起压力的原因。当个体认为自己对所处环境不能做任何事时, 情绪为中心的应对将占主要位置。常见的回避式应对行为主要有:不去考虑它、不相信那是真的、把问题先放一段时间再说等。

(2) 环境与组织压力管理。

①幼儿园管理者的支持。幼儿教师进行压力管理时, 通常不是孤军作战, 在个人压力管理的同时, 周围的团队可以作为资源使用。幼儿园的管理者一般是压力的消化者和传递者, 幼儿园管理者管理好压力能很好地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的幼儿园管理者被动地接受来自上级和外界的压力, 然后不再向下传递, 而是把所有的压力截留在手中自己消化;有的管理者则是将来自上级和外界的压力不加过滤, 全部传递给下属, 这两种方式都很不恰当, 前一种做法会让自己累得精疲力竭, 压力重重, 事情却未必做得最好, 后一种做法看似自己已经没有压力, 但当下属不能承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时, 则会造成反噬, 这就会造成管理者本身的倦怠, 也同时影响着幼儿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充分考虑自己和下属的压力承受能力, 合理适度地传递压力, 让下属成为自己减压的资源。

②积极运用周边关系。倾诉是一种廉价而有效的减压方法, 倾诉的对象可以是领导、同事、朋友、家人。倾诉的对象根据工作性质会有不同, 如对象是幼儿园管理者, 倾诉就不可能像一般员工那样具有可选择性。压力管理专家研究发现, 上级可以帮助自己控制压力源, 配偶则可以给自己情感上的理解和安抚。因此, 有效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赢得直接上级和配偶的支持对管理者减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③运用环境自我减压技巧。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时可以在清静的环境, 或自己喜欢的地方冥想放松, 通过调节呼吸来进行减压, 深呼吸后再去处理工作。压力缓解下来后, 思路也会变得更加清晰, 或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处理方法。另外, 感觉压力大时, 利用运动场所进行出汗减压也是一种不错的减压方式。

2.幼儿教师自我调适的方法。

(1) 人际关系调试。倦怠的部分原因来自周围的人际关系, 调试好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可以很好地缓解职业倦怠感。处理人际关系时, 关键是对自己心理和思维方式进行调试, 如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学会做自我否定、换位思考等。

(2) 增强信心, 排除负面情绪。有时之所以觉得受到打击、挫折, 是因为对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准备。排除负面情绪要学会宽容, 允许别人对任何事物、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 或者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看法和行动。

(3) 学会回避, 善于转移注意力, 尽可能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 人的大脑里往往会形成较强的兴奋灶, 回避相关的外部刺激, 可以使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 从而产生新的兴奋灶, 兴奋中心转移了, 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4) 心理升华。人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解决, 往往与他们的消极心理固着有关。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心理位移, 即选择一种新的、高层次的、积极的、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心理认知固着代替旧有的心理认知固着, 从而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失败乃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就是从失败的消极因素中认识其中蕴涵着的积极因素, 使之成为个体奋发图强, 取得成功的动力和契机。

(5) 心理补偿。心理补偿不是通俗的“自我安慰”, 补偿是在目标实现受挫时, 通过更替原来的行动目标, 求得长远价值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调适方式。幼儿教师难免会由于一些内在的缺陷或外在的障碍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最佳目标动机受挫, 这时, 可以采取种种方式来进行弥补, 以减轻、消除心理上的困扰。

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与自我调适 篇3

一、适当的情绪宣泄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试验,研究心理状态与人们身体健康的关系。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此时容器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生气水”。结果发现: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清澈透明,无色无杂质;悲痛时,其气体变成的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水中出现紫色沉淀。爱尔玛把带有紫色沉淀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的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去。由此爱尔玛推测,人生气时生理反应剧烈的同时,还会分泌许多有毒的物质。可见生气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情绪宣泄是指在合适的场所,用合适的方式,把不愉快的情绪表达出来。情绪宣泄有助于减轻和消除压力。情绪宣泄的方法主要有四种:(1)日记宣泄。通过书写压力日记,以释放不良情绪。写作内容应是个体对压力的生理、心理的体验。美国心理学家测试,一组专写压力烦恼,另一组只写日常话题,在持续6周后,前一组人员心态积极、病症少。(2)大哭呐喊宣泄:当我们感到压力很大时,大哭一场,或者大声呐喊,以宣泄不良情绪。(3)倾诉宣泄。当我们感到很压抑时,找个人谈谈,把心中的不快表达出来。我们遇到的压力,常常是由于我们把感情封闭起来不向别人诉说而产生的。人的感情,无论是喜怒哀乐,都需要宣泄出来。医生常说,长年累月把感情埋在心里,从不外露的人,最容易患心脏病。要避免压力,应该建立一种无论是个人的麻烦,还是好主意都可与别人诉说的人际关系。对大多数人来说,配偶是最能跟自己交谈的人。选择跟谁诉说时,一定要找一个可以推心置腹交谈的人,这个人不会因为你说的话而给你扣帽子,也不会把你的话拿来做不利于你的事情。(3)活动宣泄。通过参加文体活动,或者到宣泄室的活动,以释放不良情绪。此外听音乐、阅读、赏花、旅行、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等,都可以释放不良情绪。

二、认知重构

1. 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的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相应而生的信念;C是指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由此得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诱发事件A直接所引起,而是经受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引起了信念B,最后引发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

2. 不合理的认知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合理的认知和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因此应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以避免或减轻压力。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主要特征:一是绝对化的要求。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个事情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应该”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如“只要我付出了,就应该得到回报”;“你必须处处做得最好”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客观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个体绝对化的要求与客观事情的发展相悖时,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所以遇事都不能太绝对化和主观化。二是以偏概全。即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情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就好象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如面对失败的结果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而一旦将这种评价转向于他人,就会求全责备,并产生愤怒和敌对等情绪。三是糟糕至极。糟糕至极是指对事物的可能后果做出非常可怕的、非常糟糕的,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的信念。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事情发生。因此,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被定义为百分之百的糟糕至极。如果坚持这种不合理观念,当个体认为遇到了糟糕至极的事情发生时,就会陷入极度的负面情绪之中。

3. 转变认知。改变认知,是指通过改变自己对问题的思维方式,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缓解或消除心理压力。从根本上讲, 压力应对的核心是一个认知过程,个体认知的转变是解决压力问题的关键。当自己因某件事情,感到压力很大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态度。因为外部环境无法改变,不要和大的背景去抗争,去较量,做无谓牺牲。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态度,使自己心里处于平衡状态。这样就可以避免和减轻压力。比如,我们常说的“想通了,就不生气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等,都能引导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减少外界对个人情绪的影响。领导干部的压力应对,应以认知转变为主。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对外界影响的抵御能力。

三、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人的自信心,从而增强个体对压力的抵抗能力。什么是暗示?暗示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等,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或按所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暗示者是主动的、自觉的;受暗示者是被动的。暗示可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所谓自我暗示,是指暗示信息来自自身内部,即自己对自己发出刺激信息,影响自己对某事物的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都是自我暗示的结果。自我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它对一个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起着很大作用。这种作用有时是积极的,有时则是消极的。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又称自我肯定, 是用一些积极的思想和概念来替代否定性的思维模式,以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

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用现在时态,而不是将来时态进行暗示。如应该说“我现在是幸福的”!而不说“我将来会得到幸福”!每件事物都是先被人想到,然后才能在客观现实中显现。二是要在最积极的方式中进行暗示。肯定我们需要的,如“我越来越能干”,这样做以保证我们总是创造最积极的思想形象。三是语句越简短,越有效。如“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是最棒的!”等等。四是选择对自己感到合适的肯定。如“在我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我是出类拔萃的”等。总之,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要求我们所进行的肯定应该是使自己觉得积极、扩张、自在,或是支撑性的。

此外,合理的运动、饮食与营养、充足的睡眠、身心放松等都有助于释放和减轻压力。

总之,领导干部应不断调适自己的压力,将自身的压力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把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工作成效。

责任编辑:徐建秋

公务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 篇4

XXX师范大学心理学系XXXX

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诊疗所广告。上面写着:把这张图放在地板上,站在虚线框里,如果工作的压力把你逼到了这个地步,请考虑本诊疗所。

1月22日,清华大学电机系讲师焦连伟突然发病去世,36岁。

1月26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发病去

世,46岁。

3月,中国社科院学者萧亮中工作中猝死,32岁。

4月10日,画家陈逸飞因病去世,59岁。

8月5日,浙江大学博导何勇因病去世,36岁。

8月18日,演员高秀敏突然发病去世,46岁。

8月30日,演员傅彪因病去世,42岁。[好范文-,找范文请到]

……

上月15日,广州市卫生局一位副处长从10层办公楼窗户跳下,当场死亡。他年仅37岁,有妻有儿,在外人看来生活幸福美满。同事只在他临终前一周发现他有些闷闷不乐,却没想到他选择这样的方式提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很多人怀疑他是因抑郁症而自杀。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多家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发现公务员的心理问题非常普遍。中层以上职位的公务员尤其明显。——《南方都市报》2005年7月12日

南京市社科院刚刚完成的《南京市公务员心态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公务员自我感觉压力“大”或“比较大”。

2003年底,人事部制定并印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指出公务员通用能力主要包括:

政治鉴别能力

依法行政能力

公共服务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

学习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

创新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心理调适能力

一、心理压力与身心健康

健康的三维结构

心理健康的含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一层涵义是:无心理疾病;

第二层涵义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心理健康的标准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接受现实,适应环境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人格完整,智力正常

以平静接受不可改变之事,以勇气改变可以改变之事,以智慧区分这两者。

某政府机关副处长,与处长关系处理得很不好,工作起来不愉快,想换其他部门又不可能,是继续与处长对抗,还是妥协?或寻求和解?这位副处长感觉根本找不到办法,就开始逃避。平时工作上的事情不表态,不提建议,进行消极对抗,烟酒不沾的他开始喜欢去喝酒,在业务上不求上进,喜欢回家看电视。因为不知如何应付与上司的人际关系,这位副处长长期失眠,情绪焦虑,胃口不好,常在家中发脾气,迁怒于妻儿。失眠三个月后,副处长才到医院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34岁的黄某(化姓)自小学习成绩优异,在校一直是学生干部。十年前他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某政府部门工作。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感使他奋力地往上爬,终于在4年后当上了该部门的处长。去年单位决定进行工作调动,他成为了某个部门的热门人选,他自己也志在必得。然而,结果公布之后,黄某被调去了另一个较冷门的部门,使他大受打击。

从此,原本性格开朗的黄某变得少言寡语;工作时显得注意力很不集中,而且工作效率大为下降;下班后把自己关在家里,坐在椅子上发呆;而且经常在半夜醒来,醒后无法入睡。后来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

压力相当于英语中的stress,有时被理解为“紧张”或“应激”。

——“紧张”侧重于stress的内部体验;

——“应激”侧重于stress的内部反应,往往具有一定的生理和生化基础,伴随一定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和变化。

心理压力引起的身心变化

认知

生理心理情绪

压力

行为

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的症状标准

1、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

2、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

3、失眠症状普遍存在,或有多梦或早醒;

4、头胀、头昏或头痛;

5、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

6、食欲不振;

7、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肉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

8、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

9、兴趣减退或丧失;

10、性功能减退;

11、低热;

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工作总结 篇5

我村委会在西南街道办的领导下,2011年的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辖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将总结呈现如下:

我村委会通过对辖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掌握心理健康这门学科在村委工作中的运用,以及心理辅导基本操作程序,积累丰富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的实践经验,开设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堂,各项工作开展中,根据多方面学习业务和学术交流经验为基础,陆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为辖区学生提供辅导,并不断开设教育课堂及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健康知识讲堂,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工作,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村委工作前进的同时,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宣传建设,深化对社区服务活动的认识。

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工作作为创建文明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委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健康地发展,全面推进村委进步为目的,我们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从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入手,还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继续推进我村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健康、系统、全面、有效地展开。

教师个性问题的自我调适 篇6

教师的个性心理问题,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具有不同个性类型特征的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认知是不同的,对各种社会生活事件及心理冲突等的情绪反应也不同。属于外向型个性的人,虽然情绪反应较为强烈,但体验的深刻程度不大,情绪的持续时间也不长,恢复心理平衡较容易;属于内向型个性的人,情绪反应深刻而持久,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较长。临床资料表明,某些特殊个性,常常成为某些神经症的发病基础。例如,具有谨小慎微、求完善、拘谨呆板、敏感多疑、责任心过重,或苛求自己等个性特征的人,易患强迫性神经症。具有富有暗示性、情绪多变、容易激动、自我中心等个性特征的人,易得癔病。教师常见的不良个性类型有三种:

一是 A型个性。A型个性的教师,其特征是具有极端的竞争性,缺乏耐心,渴望获得成功。具有 A型个性的教师,常有强迫性的过度抱负。他们对自己有不现实的期望,因此常承担很重的工作负担。有 A型个性的教师易受心理困扰影响。

二是不切实际的期待。教师常常带着很高的热情进入教学生涯,甚至带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期待。这些高度理想和热情的教师,在经历了多重失败后,将面临幻想破灭,把它看作是个人的失败而责备自己。可以理解,最勤奋尽职的教师,最可能遭到心理困扰。有着最高期待、对自我能力感知过高的教师,当他们的期待没有实现时,最有可能导致极端的失望和幻灭。

三是控制点。教师的外控型个性,是导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原因。外控性的教师,倾向于把原因和行为控制因素,归于自身以外的因素,例如:受运气,命运或其他人控制。而内控性的教师,把自己看作是主宰生活事件的因素。相对于内控性的人来说,外控性的个体更可能把失败看作是不可克服的。外控型的教师,很少有应对策略来应付挑战,不是采取积极行为来解决问题,而是采取抱怨的形式来回避问题。外控性的教师,更倾向于看管住学生,认为学生需要严格的纪律和教师的指导。而内控性的教师更易于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把学生看作是遵守纪律,值得信任、可信赖的个体。

(一)冲动

如何看待冲动?

冲动是指由外界刺激引起,爆发突然,缺乏理智而带有盲目性,对后果缺乏清醒认识的行为缺陷。

冲动靠激情推动,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行为缺乏意识能动调节作用,因而常表现为感情用事、鲁莽行事,既不对行为的目的作清醒的思考,也不对实施行为的可能性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更不对行为的消极和不良后果作理性的评估和认识,而是一厢情愿、忘乎所以,结果往往后悔莫及,甚至铸成大错,遗憾终身。

冲动通常在受到外界强烈刺激的情景下出现。此时意识偏狭,语言举止很难受到中枢神经的有力调节和控制,结果语言出格、行为失当,冒然行事,以致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性。例如受到侮辱后把人骂得狗血喷头、争执时遭人推搡而还以拳头把人殴伤等;儿童则往往表现为踢人、咬人。冲动也可以在怨恨和愤懑长期郁积于胸无法排遣而在外界出现微不足道刺激的情景下发生,此时外界的刺激只是个导火线,同样也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例如某种需要因人为因素长期得不到满足、或始终得不到公正待遇、与某人长时期矛盾隔阂而难以消解等,这时就会因一件小事而大发雷霆、大动干戈,以释放日积月累的内在紧张性;儿童则会表现为无理哭闹、大声叫喊和扔东西、头撞墙。冲动还可以在我行我素惯了,容不得半点冒犯而偏偏遇到抵触的情景下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稍受抵触便走极端,或硬上蛮干,谁也休想阻挡,或绝情寡义,顾不得友谊亲情,结果常常弄得尴尬万分、狼狈不堪。

冲动的表现?

冲动型不良个性的教师容易出现爆发性的激情,如在顽皮学生给青年教师取绰号或在某些方面冒犯教师的时候。有这种不良个性倾向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不顾师德,重重体罚学生。在个性测验结果中,稳定性获低分的、紧张性获高分的青年班主任有产生这种不良个性倾向的可能。有这种冲动型倾向的青年班主任在教育管理班级过程中,往往情绪不稳定,幼稚,意气用事,缺乏耐心,不能自制,甚至为所欲为,不尊重社会规范和职业道德。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既畏惧又反感,抵触情绪很大。

具体表现:(1)一发火就骂人、砸东西,甚至打人。(2)情绪反应十分简单,缺乏幽默感,不会开玩笑,对于满意的事沉默不语,对不满意的事常会通过吵架、发脾气等方式解决。(3)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心理防御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发泄。(4)对很小的事也沉不住气。(5)一点就着,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当然不能自控,事后又特别后悔。(6)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说,尤其在情绪激动的时候。

【心理自测】

冲动自测

下面是人们用来描述自己冲动与否的陈述,选择适合你情况的选项。①非常不符合我②有些不符合我③有些符合我④非常符合我 1.我对生活的态度是有所保留和谨慎的。2.我常常寻求新鲜刺激的经历和感觉。3.我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

4.我的考虑常常是谨慎的和有计划性的。5.我愿意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6.我不是一个不经考虑就说话的人。

7.我常常卷入到一些事情中,事后又悔恨不已。8.一旦我开始做某事,我决不会半途而废。

9.除非明确知道如何进行,否则我不会贸然开始做一件事。10.我容易集中注意力。

11.我常常根据理性判断来处理事情。

12.做决定之前我常常要经过仔细的思考。13.我很擅长鞭策自己按时完成任务。

14.有时,我会凭一时冲动做事,事后又后悔。

15.当我遭到拒绝时,我常常会说出事后让我懊悔的话来。16.对我来说,不按感觉行事 是困难的。

17.在面临新情况之时,我喜欢分析其中利弊才做出行动。18.我喜欢时不时做一些有点惊恐刺激的事。

19.当我烦乱时,我常常考虑不周而将事情弄得一团糟。20.我总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分析 :以上 20 个题目中,1、4、6、8、9、10、11、12、13、17、20 为反向积分的题目,将这些题目所得分数按照 1-4、2-3 的转换,之后与其余题目所得分相加即可得到您的冲动得分,等分越高者冲动倾向越明显。

【问题调适】 冲动情绪 , 它是一种短时间的、暴风骤雨般的、极度紧张的情绪体验,同时也是一股巨大的心理能量。具体讲,它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紧张性。当一个人处于激情状态中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越来越高涨,身上就像着了火似的,难以控制。其二,暂时性。它像暴风雨一样,来得猛,去得也快。其三,爆发性。处在激情状态中的人,会竭尽全力地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充分释放自己的心理能量。其四,盲目性。人在激情状态下,其认识范围骤然缩小,分析能力下降,别人的劝告及过去的经验都被掩盖掉,因而常常不能正常地处理问题。下面介绍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 .调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

化解冲动首先要克制。喷发的激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要想办法抑制片刻,就可以避免动拳头的冲动。一般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忍耐。尽管冲动情绪像匹野马,但缰绳还是在自己手中。当别人对你说了不中听的话,甚至羞辱性的话,你可以在心里默念“我不发火”、“我不在意”等,也可以在心里默背诗词或文章等,这样能使消极激情变弱。二是谦让。清朝有个叫张英的在京城做官,在家乡他的邻居砌围墙,分厘必争,张英的家人非常气愤,向张英告状。张英回信赋诗劝导家人说: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其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昔日秦始皇。家人见诗后,马上把围墙让后三尺,于是就有了六尺巷的美谈。

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 “ 缓兵之计 ”,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你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引起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但如果此时你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用暗示、转移注意法。

化解冲动要及时转移。大量事实证明,冲动情绪一旦爆发,很难对它进行调节控制,所以,必须在它尚未出现之前或刚出现还没升温时,立即采取措施转移注意力,避免它继续发展。比如,可尽力让自己想一些无关的事,干一些其他的活,脑子不闲,手脚不停,就能摆脱因发怒带来的思想负担。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使自己生气的事,一般都是触动了自己的尊严或切身利益,很难一下子冷静下来,所以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言语暗示如 “ 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 ”,“ 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 等,或转而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去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这些都很有效。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但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忧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发怒完全应该。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满、恼怒、伤心的事情时,会将不愉快的信息传入大脑,逐渐形成神经系统的暂时性联系,形成一个优势中心,而且越想越巩固,日益加重;如果马上转移,想高兴的事,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争取建立愉快的兴奋中心,就会有效地抵御、避免不良情绪。.在冷静下来后,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时,不能一味地逃避,还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①明确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里? ②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 ③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难以接受的? ④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 ⑤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并采取行动,逐渐积累经验。化解冲动要善于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即反向思考。当你情绪冲动,一时又难以克制时,应多想一想别人的处境,想一想一时冲动可能酿成的恶果,想一想犯错会使自己的亲人怎样痛苦。“回头想”,可以把自己的思绪从愤怒的指向中拉回来,使你的过激情绪降下温来。.平时可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耐性。

可以结合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选择几项需要静心、细心和耐心的事情做做,如练字、绘画、制作精细的手工艺品等,不仅陶冶性情,还可丰富业余生活。. 化解冲动要注意提醒自己。

对冲动的克制,有时还特别需要得到外部的提醒或帮助。譬如,林则徐每到一处,都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贴上“制怒”的条幅,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冲动发火。这些办法并不复杂,我们也可以立个座右铭,经常告诫自己,也可以请自己朋友,时常提醒自己,特别是在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时,能及时警示,使自己迅速从冲动情绪状态中解脱出来。

(二)专制

教师专制的表现?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上,不少教师扮演的是专制者、独裁者的角色。就班级管理而言,他们常常不厌其烦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件事都亲自出面指手画脚,并不由分说地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规训。当然,教师对班级进行专制式管理时,也不一定都是时时在场的。此时,教师就授权班干部管理班级。这种管理方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班干部往往是教师的代言人,他们行使的是教师的管理意志。且不用说班干部在执行管理任务时能否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单就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作为班级体的一员真正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来,他们没有参与权和发言权。

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专制的倾向也比较明显:不允许学生思想开小差;不允许学生无意间说话;不允许学生主动提问„„除了一系列的“不允许”之外,学生一旦触犯了纪律,教师一般不问清红皂白、不假思索地用专制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当教师以专制者自居的时候,他们就会把课堂中的随机和偶发事件排除在外,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于是,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钳制,学生的心理感受被忽视,课堂中师生交往的天平严重地倾向于教师。另外,在专制式的课堂管理氛围之下,学生在学业上“错误”更是没有容身之处。当教师牵引着学生朝着“标准答案”努力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演出逐渐形成只认“标准答案”的学习方式。而且,许多学生在思想上都怕与老师不一致,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更不用说在言语和行为上了。从表面上看,学生的错误似乎减少了,但真正的问题却浮现出来,即学生们逐渐丧失了主动思考和批判创新的能力。

与专制不同的管理?

参与教学反对专制式的管理,抵制教师成为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的专制者,它要求教师成为班级矛盾和课堂秩序的协调者。

在班级管理方面,教师要起到协调学生冲突、师生矛盾的作用,就应当营造民主的参与管理氛围,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协调他们处理不了的问题。

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更应该起到协调者的作用。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纪律的问题,在不对课堂教学的进程构成较大影响的情况下,教师能不处理就不处理,能不严重处理就轻描淡写,能在课后处理就尽量不在课堂内处理,以为参与性课堂氛围的营造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要想在课堂管理中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起码的一条素养是要具备自制的能力。因为只有当教师有一定的自制力,才可能在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时不会因怒气而“冲昏”了头脑,才可能在冷静的心态之下宽容学生的问题。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得好,教师的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要求自制。有一系列技术性的方法,可以帮助控制自己。“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一位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说话”。

【心理自测】

课堂管理方式自测

请根据您在课堂管理方面的真实情况选择符合您意见的选项,从而帮助您了解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否适当:

①非常反对②反对③说不准④同意⑤非常同意 1.我对学生严加监视。

2.我认为学生爱怎样就怎样,在和学生打交道中几乎没什么信心。3.我很难做出决定。

4.我和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做出决定。5.我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

6.我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参加学生的活动,又不提供帮助或方法。7.我认为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8.我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9.我没有明确的目标。

10.我认为表扬可能会宠坏儿童,所以很少给予表扬。

11.我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指导和援助。12.我要求即刻无条件接受一切命令。

分析 : 4、5、8、11 题为反响积分的题目,将这些题目的得分按照 1-5、2-4 的方式转换后,与其余题目的得分相加即为课堂管理方式总分,得分越高表明您的课堂管理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越大。您可以仔细回想自己选择 4 和 5 的题目,它们能够帮助您了解课堂管理方式上存有哪些问题。

【问题调适】、教育中教师的行为如何表现,受教育情景影响,但在更大程度上并非偶然因素所致,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在一系列内外变量的整合下形成的,这些变量主要是:

(1)教师的师德修养

这是制约教师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品德高尚,责任心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具备了崇高的教育理想,视教育为其毕生追求的事业,就不会只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采取短期教育行为。能在于静心态下,长期深入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追求教育艺术的高境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能控制自己的憎绪波动,能自觉地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来迷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行为,容易调适出民主的教育氛围。

(2)教师的自我角色认知

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即教师的角色认知如何,制约着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

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中心观念支配下的教师行为必然是教师至上的。他在教育中会采取居高临下、控制一切的专制型教育行为,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不允许有些许的反抗、怀疑、怠慢。传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即杜威的学生中心观),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分淡化教师的作用,教师、教材、课堂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其积极作用也就丧失殆尽。教师不容易控制,很多教师感到无能为力,容易放任不管。(3)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对学生怎么看,怎么评价,对他的行为类型起重要的制约作用,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愚笨多,调皮捣蛋的多,无能的多,不可教育的多。持这种学生观的教师就会对学生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强硬管教,或是迁就学生,放低要求,不加管束。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大多本质是好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并承认学生自尊、个性差异及其他需要。持这种学生观的教师,不管是对聪明的、听话的学生,还是愚笨、顽皮的学生,都能给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关怀、引导、启发。

(4)教师的焦虑

一般讲,教师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而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又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教师的自尊心,如他人对其教学的评头品足,职称评定中的竞争,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都在潜在地威胁着教师的自尊心而使教师产生焦虑。而教师不同的焦虑水平就会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高焦虑的教师,容易激动,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面对课堂上的纪律问题、升学压力问题和其它干扰课堂教学的因素,就会采取生硬措施,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持课堂秩序,维持自己的自尊心。低焦虑的教师,则反应迟缓、不易激动,缺乏激励力量,怕惹麻烦,怕吃苦,常常管理无力导致人心涣散、群龙无首的局面。只有中等程度焦虑,才会激发教师 的教育热情,使他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管理、引导教学过程、努力追求完美的教学效果。(5)教师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个性结构一般由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构成,每个人的这三态组合不同,各有其主导态。以父母态为主的教师有明显的优越感和权威感,往往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滥用职权,在课堂上常用命令方式,学生是畏惧和被动的。以儿童态为主的教师则像儿童那样冲动、眼从和任人摆布,没有主见,遇事畏缩,优柔寡断,或是感情用事,激动愤懑,常使课堂教学失控。只有以成人态为主的教师具有客观和理智的特征,善于把握过去的经验,估计各种可能性,作出合理的决策,他们对学生既宽容、鼓励,没有框框限制,又有明确的指南和帮助,因此常有理想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改变不恰当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行为质量,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用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明确地意识教师角色的特殊性,自控教育行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主动地反审自己,避免采取专制手段或放任自流,习得和强化民主型教育行为。

(1)明确教师角色观念,扮演好教师角色

角色观念是指教师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认知以及按照角色要求履行角色义务和角色行为的意识。具有清晰角色观念的教师,能够客观地看待学生,理解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具有清晰角色观念的教师,才能与学生和谐相处;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而允许学生有失误,鼓励学生失误后重新爬起来;有清晰角色观念的教师,不是抱着学生走,而是引导学生前进;有清晰角色观念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班级的领导者、纪律的执行者,更是学生的朋友、知己、人际关系的协调者,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者。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指导态度

观念控制、调节着行为,教师要优化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先优化观念,要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机器,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承认他们发展不成熟和局限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加强引导、管理和教育,要确立友爱、宽容、热忱的指导态度。即民主的指导、教育态度,这是获得民主型教育行为的思想基础。

(3)强化师德意识,提高师德修养 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要学法、知法、守法,尤其要学好《教育法》、《教师法》,遵守教师行为准则,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讲教育民主,讲教学相长。只有为人师表、高度负责、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教师,才会重视自己的行为培养,重视教育的民主化,正确对待师生关系。

(4)提高教师的成熟程度

教师的成熟程度是由教师的年龄、教育程度、知识经验、工作经历、教育教学能力、管理领导能力、教育机智、自我控制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因此教师应在加强师德修养的同时,加强教育基本功的训练,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为此:教师应时刻反醒自己的行为表现,加强行为训练;教师应加强情绪、情感的训练,加强意志力培养;教师要克服某些认知偏见,如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全面了解学生,研究教育。

(5)完善教师的个性结构

改变 PAC 结构。P 即父母态,A 即成人态,C 即儿童态,P 型个性结构和 C 型个性结构的教师都是不利于学生能动介人教学过程的,只有 A 型个性结构的教师才会采取民主型教育行为,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完整的成人心既不是感情用事,或冲动,或孩子气,也不是独断专行,滥施权威,而是理智、豁达、开朗、善解人意,正确判断。

(6)正确处理压力,把焦虑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常会遇到紧张事件,使人产生紧张感,产生心理压力,要学会调节和控制。如学生把对他人的仇恨转嫁到教师身上,把教师当成别人的替罪羊,而教师是不能用同样手段回敬学生的,这就要求教师有权大的忍耐力和控制力。作为学校来说也要考虑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减轻教师的过重工作负担,以缀解教师的压力和焦虑。

(三)紧张

从辨证的观点看,压力对人有利也有弊,它既能使人产生积极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也能使人产生消极的行为和情绪反应,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对教师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如紧张。

紧张的表现?

心理压力对教师的直接影响

短期影响:情绪亢奋或躁动、活动力增加、身心能量损耗较快。

长期影响:忧郁或烦闷情绪、身心能量耗竭、免疫力下降、思考与记忆力减退。长期的职业压力可造成职业倦怠,影响情绪,严重的可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甚至自杀等恶性事件。

⑴ 负性生理反应:

①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头晕、心悸、心慌等 ②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肠胃失调,如溃疡; ③ 四肢乏力、容易疲劳;

④ 经常头痛,特别是偏头痛; ⑤ 肌肉紧张、疼痛;

⑥ 睡眠质量差;失眠、多梦

⑦ 罹患心身疾病,例如肾损坏、糖尿病及低血糖病、精力衰竭、心脏病、胃病、头晕目眩、心率紊乱、中风等等。

⑵ 负性心理反应:

虽然面临压力时每个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心理方面也会表现出某些共同点,例如: ① 焦虑:焦虑是指人内心的不安、恐惧、困扰和紧张的感受,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如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呼吸急促、胸闷、淌汗、恶心、不思饮食、注意力涣散、尿频、失眠等现象。这是最常见情绪反映,其主要特征是恐惧、紧张、忧虑、担惊受怕;或面临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感到迷惑和无助,犹豫彷徨,无所适从;或者焦躁不安,性情急躁,仓促决断,贸然行事,从而贻误良机或酿成大错。它会妨碍人的智力的发挥,降低人的适应能力。

② 退缩和抑郁:抑郁是由多方面的不良感受组成的一种心理压力的情绪。如自卑感、认同危机感、失落感、孤独感、负罪、自责感、失望感等。这些方面的不良感受往往会使人表现出抑郁寡欢、疾首蹙额等神情,以及产生忧心忡忡、伤感、烦闷和愁苦的心态。面对强大的压力事件,个体感到自己无力应对,由于频频受挫而产生挫败感,丧失勇气,变得被动、退缩。对很多事情缺乏兴趣,对自身、他人和社会事件及以往感兴趣的事情不再留意;自我评价降低,倾向于自我责备和贬低;精力溃散,记忆力衰退,迟疑不决,感到愁苦、内疚、疲惫不堪、冷漠无助、无能、自卑及无价值感等。

③ 情绪暴躁、易激惹:一旦遇到重大挫折或稍不顺心的事情,一律表现为情绪失控,例如暴躁、过分激动、容易发怒、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别人,遇到冲突,反应过于激动和好斗,对情绪和行为缺乏必要的控制力。

④习得性无助:面对压力,由于自己频频遭受挫折,或者观察到他人反复受挫,而丧失勇气和斗志,失去自信心,动机缺乏,表现为软弱、消极、被动、无可奈何和态度冷漠,诸事听天由命,不思进取。

⑤ 注意力分散:由于长期应对压力,变得疲惫不堪,注意力分散,注意范围缩小,不能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任务,在面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时,持续时间缩短,感觉疲劳,绩效下降。

⑥ 厌烦和工作不满:缺乏成就感,随着挫折感的累加,对工作的满意度逐渐下降,丧失工作兴趣,对工作不满意,抱怨增加,工作消极、拖沓,对工作产生对抗情绪,不良情绪一旦转嫁和迁怒于学生,极易引发教学事故。

⑶ 负性行为反应

① 服药、去医院增加;② 饮食过度;③ 冒险行为增加;④ 攻击性行为;⑤ 工作拖拉、效率低;⑥ 与家人和朋友关系恶化;等等。

【心理自测】

现代心理紧张症

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你心理感受到紧张了吗 ?这种紧张是否会危害你的身体,是否需要进行心理调节 ? 请做下面的小测试。试题共 12道,回答时用“有”或“无”作答。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晚上思虑各种问题,不能安寝,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3)早晨起床后,就觉得头晕脑胀,爱静怕动,情绪消沉。

(4)想要看到的东西,一时不能看到就感到心中不舒服,闷闷不安。(5)任何一件小事,始终萦绕在脑海里,整天思索。(6)处理问题主观性强,情绪急躁、态度粗暴。

(7)听到左邻右舍家中的噪音,感到焦躁发慌,心悸出汗。

(8)即使是读书看报也不能专心致志,往往心中想什么也搞不清楚。(9)经常同学生或家人发生争吵。

(10)突然发生意外,失去信心,显得焦虑紧张。

(11)离开家门去上班的时候,总觉得精神不佳,有气无力。(12)一回到家,就感到许多事情不称心,暗暗烦躁。

分析:如果回答“有”的题目在 3道以下,属正常范围;如果在 4~7道之间,为轻度紧张,需要采取一些自我调节的措施;如果在 8道以上,则需要警惕“现代心理紧张症”的发作了,最好进行一下健康检查,或进行心理咨询。

【问题调适】

压力管理,可分成两部分:第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纾解。

教师的压力管理策略: 1、社会支持策略 社会支持的种类:

⑴ 物质性支持: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料;⑵ 情绪性支持:提供积极的情绪鼓励;⑶ 尊重性支持:尊重对方增强其信心;⑷ 信息性支持:提供关于事件的信息;⑸ 技术性支持: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⑴ 争取学生的协助;⑵ 争取领导的支持;⑶ 同事协作、共同抗压;⑷ 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改善认知策略

认知重建:问题并不是问题,只有看问题的问题才是问题。

(1)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生活中充满变数,充满难以预料的变化。有变化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和生活。学生是可变的,生活是可变的,自己是可变的,他人也是可变的。生活中本来就充满坎坷,遭受任何挫折都是正常的,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2)不完美性。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性,接受现实中有缺点的自己,同时也容忍他人的缺点。相信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完美,没有人能够不犯错误。

(3)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公正。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不可过分苛求公正。

(4)信任自己和别人(同事是最好的“减压”医生,日本的白领早已流行一种观念,即同事就是你最好的心理医生)。

(5)决定我们命运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努力做一个内控者)3、问题解决(积极应对)策略

面对压力事件人们往往有两种选择:一是积极应对,二是消极逃避。对于后者,尽管可以暂时缓解心理压力,但是暂时逃避的结果是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重又设置了潜在的障碍,随着这种障碍的不断累积,必定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较理想的选择是面对压力事件,深入分析,沉着应对。

处理问题态度为冷静面对并解决,问题克服过程的标准步骤如下:

(1)认清压力事件的性质;(2)理性思考及分析问题事件的来龙去脉;(3)确认个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4)累积寻求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信息;(5)运用问题解决技巧,拟定解决计划;(6)积极处理问题(7)若已完全尽力,问题仍无短时间克服,则表示问题本身处理的难度甚高,有可能需要长期奋战不懈,除了必须培养坚忍不拔的斗志之外,可能还需要其它的精神力量支持。、职业发展策略

要减弱心理压力的不良反应,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通过学习、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5、时间管理策略:

⑴ 考察自己时间管理的特点

⑵ 将每件工作依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序 ⑶ 要有效计划和安排时间 ⑷ 改正自己的做事偏好 ⑸ 提高做事的效率 ⑹ 学会积零成整

⑺ 学会说“不”:学会合理地拒绝 6、目标管理策略:

检视自身目前状况,找出缺陷和不足;总结成败经验,发现自身工作优势;

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三年或五年目标:包括学业目标、工作目标等,并对目标进行细化,具体到目标细节和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

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完善监督执行机制:一是自身监控,二是通过组织管理实现目标监控;

反馈与总结:对每个阶段、每项细节的实现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奖励。、资源整合策略:

当教师感到教学压力过大,常常陷入对工作难以应付的窘境时,这显示出自身教学资源濒临枯竭的一个征兆,表明你需要学习、进修,需要重新整合自己的教学资源,需要充电了。

回顾总结、及时反思,不断积累自身教育资源 学习进修、参加研讨,及时获取新的教育资源 8、身体放松策略:(1)运动

温和地转动头部,颈部,或伸懒腰,动动肩膀等(2)音乐放松

当你烦躁不安时,听舒缓,流畅,平静的音乐;当你抑郁焦虑急需发泄自己的愤懑时,听一些激荡的音乐,有利于宣泄情绪,使心情平复。

(5)冥想

选择一个宁静舒适的场所,闭上眼睛,想像自己静卧在宁静的草原或是平静的海滩上,望着远处缓缓起伏的波浪,谛听草原深处或海滨传来的细细的声音,使自己逐渐进入一种舒缓、宁静的氛围中,融入自然,忘却烦恼,从而使心灵得以平静。

(6)睡眠

形成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定时睡眠,睡觉之前尽量不作情绪性的思考,保证睡眠的质量。

(四)狭隘

教师生活空间狭隘的表现?

规范制度化的生活。教师被誉为 “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孔子日: “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韩愈则要求教师 “ 以身立教 ”,做到 “ 其身亡而其教存 ”。从古至今,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讲,人们对教师的德性要求显然更为严格,但它注重对教师类生活的理性规范而缺乏对教师个体生活的现实关切。其次随着教育制度化的发展和法制观念的普及,规范的制度不仅统一了每个教师的职业志向和义务,而且对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做出了细致入微的规定,这种规化的操作使教师可以象其它职业一样,在一套既定的制度规范下按部就班的进行工作,机械化的教学运动,使教师不知不觉中成为各种规章制度的仆人。规范制度化的生活,虽然有助于规范教师的行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也容易造成教师个人自主精神和创造意识的逐渐消灭,丧失了教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重复模式化的生活。教师工作的周期性,长期性也就决定教师似乎每天都在重复着 “ 备课——讲课——批改作业 ” 的工作轮回,重复而繁重的生活节律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惯性,久而久之,随着对教师工作的熟练容易形成教师职业倦怠。许多教师感到 “ 周末休息 ” 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了,他们不断将 “ 考卷之山 ” 从学校搬到家,又从家搬回学校。重复模式化的生活使教师逐渐丧失了工作的激情,失去应有的新意和情趣,自我满足,安于现状,从而缺乏寻求更高的目的和意愿。

多重压力下的生活。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身兼多种角色、集数种心理压力于一身。教师被誉为 “ 辛勤的园丁 ”,可长年在繁重的辛劳的工作中能保持身心健康者却为数不多,带病工作似乎已经成为教师职业的特征。过重的工作压力,过重的社会家庭期待值以及舆论的求全责备,再加上来自学生的压力,同行的竞争,学校的压力,家庭生活压力等等常常使中小学教师心理空间被扭曲。多重压力下的生活,使教师身心疲惫,何谈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狭隘孤独的生活。繁忙的工作使教师的生活空间局限于学校和教室,加上学校教育与日常生活的一定程度上的隔离,造成了教师 “ 两点一线 ” 式近乎单调的生活方法。生活空间的狭隘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教师缺少了一份应有的从容和闲情,再加上为了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满足各种达标要求,使很多教师埋头于教育教学,两耳不闻窗外事,教师之间互不合作,彼此孤立,有限的时间都花在各种培训和寻求实用知识技巧上,无法去感受体验多彩的社会生活,以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久而久之造成教师对学生缺乏同情心,工作投入不足,对违反课堂纪律没有耐心,课堂准备不充分,创造性低。

教师生活空间狭隘的成因? 教师生活空间狭隘的原因分析: 1、教育外部原因

自教师职业产生以来,教师就承担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重任,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它们的教育持有很高的期待,教师肩负着社会的希望同时也承受着压力:教师为教育而存在,教师栖寄于学校的教育现场,他们全部的生存意义指向于学生的发展以及以此促进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达到一种理想化的一厢情愿,而没有对教师的生存境遇作出真诚的理解。、教育内部因素

教育的最初形态只是在口耳相传的非常自然的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在现世更好的生活,然而当教育开始追求各种高远的外在目的(斯宾塞: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时,他本身就逐渐论为实现这些宏伟目的的工具,教师成为教育目的的代言人便是一种必然。教师为了切实履行代言人的职责,则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以及教学能力,依据国家和课程专家的意图,将既实的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努力保重这种传递过程的迅速和有效。工具性教育的评价必然是以 “ 绩效 ” 为根基的(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监控机制和动力机制,它将教师牢牢地控制在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及种种规则制度之内,并以此不断地推动教师为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而努力,这必然导致对结果的重视,而忽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生存体验等。在教育过程教师完全成为一种工具丧失对教学的自由选择和自主权,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多依赖学生、家长、同事、校长的看法,而忽视教师的声音。为了迎合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问题、工作的压力、角色定位的模糊等,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自我。

【心理自测】

思维方式自测

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怎样的呢 ? 对于下列陈述,请确定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反对它们。

①完全反对②基本反对③有些反对④有些赞成⑤基本赞成⑥完全赞成  我会随情境的不同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 我能够与不同观点、不同个性的人和睦相处。 我认为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 我常常改变或隐藏自己、以适应周围不同的人。 遇到问题,我习惯于从大局出发对其进行权衡。 我经常会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 我认为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取决于自己对他人的态度。 看上去没有关系的事物实际上常常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时候,他也改变了周围的人。

 我习惯于把事物放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中思考或判断。

分析 :以上题目中您所选择选项的代号即为您该题的得分,将所有题目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总分越高则表明您的思维方式越健康。

【问题调适】

随着人们对于教育规律认识的深入以及对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再也不是一种只知 “ 教书 ” 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将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教师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并成为教师日常专业活动的一部分;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进一步拓展,社会生活经验更加丰富,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形成富有 “ 个人特征 ” 的知识结构;能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作为教师个体,他能思索自己的存在,有感受生活意义的能力,能够主动去除各种外在的遮蔽,而体验到自我生存的内在意义,从而获致一种自由的个性,成为创造美好教学生活的真正主人;他每天经历的教学现场就是实现其独特的生存价值的生存居所,在与教师、家长的合作、交往中不断地找寻自己教学生活的真实意义,实现自我。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开辟了新的教学专业生活,教师将随着新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个体生存方式,为防止走入过去那种高度规范制度化、重复模式化、多重压力下狭隘孤独的生活,特提以下三方面建议:、社会支持

政府要主动地指导媒体,宣传教师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努力营造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舆论环境,要使教师在我们这个文明社会中工作生活舒心,全社会应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应有的尊重。大力表彰教师的职业精神,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出发,在全社会弘扬教师精神,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确保教育的投入到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从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出发,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人事制度,保证中小学教师岗位的基本稳定。我们教育改革要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把教师视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尊重教师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扩大教师教学的自由度和自由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成熟。2、组织支持

(1)教师教育和培训应当为教师个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合理环境,建立 “ 教师发展学校 ”,克服以往培训中走过场、表面化、争功追利的现象,切实从教师需要出发,拓展和更新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制订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政策与制度。

(2)建立适应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管理制度。首先,校长要实行开放的民主管理,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公平、民主对待每位教师,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其次,教师的评价应走向专业性评价,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第三,营造学习型学校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共同学习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第四,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培训制度,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第五,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个人努力

上一篇:煤矿机电工作年终总结下一篇: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