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自我管理探讨

2024-06-25

班主任自我管理探讨(精选12篇)

班主任自我管理探讨 篇1

按照汽车工程系的安排, 我担任了2009级汽车AYEC班 (与上海通用公司合作办学, 简称通用别克班) 的班主任, 该班是从汽车专业的几个班中抽出学生组建而成, 人员较复杂, 管理有一定的难度。经过我和学生们将近一年的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AYEC班被评为优秀班级体, 我也被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 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新官上任三把火, 一定要烧好班主任这三把火

班主任既是学生的基层管理者, 更是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导演者, 所以, 班主任上任后, 头三脚一定要踢好。也就是说, 新任班主任, 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 让学生们从内心里对班主任有一种“既害怕而又亲密无间”的感觉。首先, 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相互自我介绍, 班主任诚心诚意地把自己推荐给大家, 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特长、信箱、QQ及电话号码, 并在介绍的过程中一定要流露出非常愿意和每位同学结为知心朋友, 愿意利用自己的爱好、特长和生活阅历, 随时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培养和同学们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感情。其次, 要明确班集体管理的规章制度。如AYEC班的日常考核制度、上课佩戴胸卡制度、上课服装统一制度、请假和销假制度等等。对明确的各种规章制度, 先人性化实施, 在1~3天这段适应期内, 要求大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触犯了规章制度, 不再批评和纠正。适应期结束后, 进入严格实施阶段, 要求同学们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一旦触犯, 要严厉批评并及时纠正, 。同时, 在1~2周的时间内, 让每位同学把这些规章制度变成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习惯, 并长期保持。

二、确保安全, 是重中之重, 也班主任责任的最低底线

班主任是学生的管理者, 确保学生们的安全, 让学生们安全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是重中之重, 是班主任责任的最低底线。为了确保学生安全, 除了按照学生处和汽车系有关要求工作以外, 我给AYEC班的每位学生都建立了档案, 其内容有:学生相片、爱好、特长、籍贯、家里电话、学生电话、QQ和学习工作记录等, 随时掌握每位学生的日常表现、思想动态、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根据记录, 能够随时对个别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确保学生们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 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等各项自我管理

汽车专业AYEC班, 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学生们模仿上海通用别克轿车4S站的员工, 完成一系列维修、保养、故障诊断、整车销售等生产实训项目, 专业理论知识讲得很少, 而且是在实训现场讲授, 是典型的一体化教学, 是典型的“厂校合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都是双重身份, 学生又是4S服务站的员工, 教师又是4S服务站员工们的顾问。所以AYEC班的建设过程中, 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 一切学习、班级管理活动, 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班主任为主导, 让学生们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 具体做法如下: (1) 学生们通过民主选举, 选出自己班的各级班干部, 这些班干部和学生们一样, 也是双重身份。例如, 班长同时又是4S服务站的站长, 考勤班长又是备件经理, 学习委员又是服务经理, 生活委员又是车间主任, 实训小组组长又是技术总监, 一般学生又是主修工。班委会中所有成员, 任期时间为一个月, 任期一旦结束, 马上召开班会, 每个班干部都要进行总结和述职, 同学们作出评价, 结合动态考评结果, 合格者继续留任原职, 不合格者免职成为一般学生, 空缺的干部由符合条件的一般学生经过竞选产生。 (2) AYEC班的学生在上课期间统一佩戴班级自制的胸卡, 胸卡的内容包括姓名、相片、职务、班级, 该项工作由生活委员 (车间主任) 负责监督管理。 (3) 考勤班长负责对全体学生进行动态考评, 考评内容有:每天4次考勤情况、学习过程中交流发言次数、动手实操情况、实训报告册上交情况、违纪和奖励情况等, 在班干部任期结束述职的班会上, 宣布本月每个学生的动态考评结果:最后三位同学, 将失去任职班干部的资格或失去竞选班干部的资格;连续三次是最后三名的同学, 将失去本学期评先资格, 失去获得奖学金资格, 下学期退出AYEC班。 (4) 每天上午上课预备铃响后, 班长 (站长) 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例会, 总结昨天工作的成绩、不足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特别是卫生清洁和工具放置情况, 总结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部署当天的工作任务。 (5) 为了能够与4S服务站的维修生产实现零距离无缝接轨, 养成良好的维修习惯, AYEC班的学生上课时要求统一服装, 该项工作由学习委员 (服务经理) 管理实施。 (6) 每天下午提前10分钟放学, 生活委员 (车间主任) 负责清点收缴工具, 并安排学员清扫车间, 进行“5S”现场整理。

四、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进行正确的导向和监督作用

学生们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 班主任一定要定好自己的位置, 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 关注学生们自我管理的整个过程, 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在学生们的自我管理工作方向正确的情况下, 班主任不要指手画脚进行干涉, 应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发挥班委会团队的智慧, 大胆使用学生们自己的工作方法去工作, 去管理自己的班集体。工作过程中, 班主任一旦发现学生们的工作某一方面偏离了正确方向, 一定要及时通过该项目的负责人进行引导、纠正, 发挥班主任的主导和监督作用。

总之, 班主任在建设班级的过程中, 一定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 服务好班内的每一个成员, 把自己的班集体建设成一个和谐、温馨、幸福、凝聚力极强的团队, 让每个学员在这个大家庭中高兴地学习, 幸福地生活。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班主任自我管理探讨 篇2

[教学目标]通过班主任自我管理使班主任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掌握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内涵、意义及内容;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目标及修养方法;掌握班主任的自我形象的塑造途径。

[教学重点]小学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目标及修养方法

第一节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班主任的自我管理是班主任根据班级管理的要求,为自己设定修养目标,提高自己管理素养的过程。

1/班主任自我管理的意义(一是完成班级管理任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要求;二是班级管理的组成部分;三是班主任的管理素养是班级管理的要素;四是班主任的自我管理过程也是班主任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

2/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认识角色、学习角色、塑造角色;创新角色。)

第二节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班主任的内在素养)

1/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自我修养目标)(小学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管理者)

2/小学班主任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自我修养方法)(反思;学习;创新性实践)

第三节班主任自我形象的塑造(班主任的外在形象塑造)1/班主任的修养与自我形象的塑造;

2/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班级管理者的影响与班主任的威信;班主任的威信来自于良好的形象;)

3/确立理想的自我、塑造理想的自我(确立理想的自我;塑造理想的自我)

第一节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一、班主任自我管理内涵及意义

班主任的自我管理是指班主任为实现管理目标,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为自己设定修养目标,自觉地确定修养目的,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管理素养,以确保班级管理目标实现的修养活动。

一是完成班级管理任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要求。从前面的小学班级管理的性质、任务、目标、基本任务及班级管理实施方式的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并不是人人可为的工作,而是一项艰巨的、需要智慧的工作。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智慧才能承担起班级管理工作。或者说,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管理者素养才能完成班级管理任务,进而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管理智慧只有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才能获得。因而班主任在完成班级管理任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自我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自我管理即“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认识和改造自己”。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与自我管理不可分离。

二是班级管理的组成部分。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个要素

间的关系并总是绝对的和决定性的,而是处在互动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协调互动构成了全部的组织行为活动。班级管理者不仅在调度和控制被管理者的行为,也在调度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包含着自我管理。因而,班主任的自我管理构成了班级管理的组成部分。

三是班主任的管理素养是班级管理的要素。(班主任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往中不仅采取措施和方法开展管理活动,而且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实施管理。这种影响力既包括权力性影响,但更多地是非权力性影响。班级管理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班主任本人的能力、学识、人品的影响力。班主任必须同步进行自我管理,通过自己素养和影响力的提高不断改进班级管理。)

四是班主任的自我管理过程也是班主任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以发展着的人。卓越是人创造的,卓越的人是培养出来的。未来的卓越的人由于班主任的“卓越的工作”而成为“卓越的人”,班主任的工作因为造就了“卓越的工作”而成就“自己的卓越”。)

二、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

1、认识角色(1/班主任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个人要扮演好社会角色,要认识社会对角色的要求,认识该角色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建立角色意识。(1)班主任角色的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是教育领域中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2)教育角色反映的是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与期待。班主任角色反映了社会对小学基层教育管理

者的要求与期待。(3)社会角色占据社会位置同时承担任务。完成社会角色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认识角色任务、完成任务所必备的素质。2/角色知觉;即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如何认识自己?反省及向学生学习,了解教育对象对自己的角色要求与期待,吸取营养与提高自己。)

2、学习角色(学习角色不仅在书本上学习更重要的是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学习自己的角色。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怎样学习自己的角色?1/在班主任管理实践中对班级管理理论的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理解理论,将会获得对理论的新认识。二是在班级管理理论的运用中学习。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要进一步了解班主任角色,必须在实践中运用有关的班级管理理论。三是在实践小学教师班主任角色的过程中学习角色。职业角色不是存在于理论上,而是存在于实践中。角色的实践特性唯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才能把握。)

3、塑造角色(小学班主任他所学习的对象就是他自己,把自己塑造成符合要求的小学班主任角色。)

4、角色创新。(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进行自我管理,不仅是学习一种成型的角色,而且还是在发展这种角色。班主任自己是这种角色的发展者。小学班主任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发展了班主任角色,创新了这种角色。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进行自我管理就是认识角色、塑造角色和创新这一角色的过程,也就是小学班主任自我修养的过程。)

班主任自我管理探讨 篇3

关键词:职校生 学前教育专业 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169-01

1 改变学生固有观念,助其形成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

在学前教育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不少教师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但结果却不是很理想,一些学生因为没有压力在学习上没有任何改观,甚至不少学生认为教师孜孜不倦的教导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根本无法管理自己,上课讲话、睡觉、不做作业,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引导他们知晓:构建温馨民主的班级氛围,需要学生形成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他律变成自律,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成自主学习的状态,进而形成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呢?具体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第一,让学生充分理解自我尊重是以得到他人尊重作为根基的,是构筑自爱的品行特征。从本质上而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心理是极为细致的,虽然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但他们也期望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当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决定将过于僵化的师生关系彻底转变时,我和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度沟通:大家认为与老师交流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同学们希望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给大家上课?大家理想中的班级氛围是怎样的?你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们都表达了一致的意见:喜欢和蔼可亲、面带微笑的老师;喜欢温馨和谐、民主宽松的班级氛围。我当即对学生保证以后一定朝着他们的理想老师靠近,并引导他们知晓和谐的班级氛围与教学环境需要借助大家的自我管理意识来完成,只有每个同学都形成了较强的自律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大家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应有的乐趣。唯有懂得自爱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别人的尊重。对于大家而言,实现自爱的最佳途径就是严格遵守班纪班规,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将学习视为自己分内之事,成为学习的主人公。第二,讓学生深刻理解自身存在价值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说过:“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最终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见,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高的积极性,就要引导他们知晓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就是创新式的人才和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进而通过具体事例启发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价值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学校的管理就是让其成为时代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只有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方能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之人。当学生理解这些道理后,他们的思想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再被动地遵守纪律,不再被动地学习知识,而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认为遵守纪律和学习都是分内之事,久而久之,在学习上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主意识。

2 与学生形成融洽的关系,构筑自我管理情境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职校教师在学前教育班的管理过程中必须与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构筑自我管理的情境。这就需要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让他们在班级事务的管理中各尽其职,每当有重大事件需要决定时都要在班会上进行集体讨论,广泛吸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再形成初步方案,并由班委会将初步方案交给教师审核。通过这种民主讨论的方式决定班级大事不但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能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而我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让班级工作的开展有了很大的进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意识,初步构建了一个以学生自主意识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个学前教育班往往有几十个学生,这些学生的性格、兴趣以及家庭背景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从客观上决定了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同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些心理较为脆弱的学生,班主任应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根据他们的特殊心理需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其不良心理,让他们在班集体中能与其他同学融为一体。针对这类学生我在班上还设置了“心灵沟通”的信箱,旨在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能在第一时间内消除其不良心理。班上有个学生,上课经常迟到、睡觉,讲话,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也较差。我目睹这一情况非常着急:“这样不思进取,将来怎么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后来我专门针对该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发现该生的母亲在前几年已经因病离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仅是由年迈的祖父、祖母照顾他,因为祖父、祖母文化程度不高,加之对该生十分溺爱,因此对其学习监督甚少,久而久之,该生对学习产生了厌恶之感,对此,我首先与她的家人交换了意见,要求她的父亲能经常用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经常过问一下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要放任自流。而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常与该同学聊天,了解她心理的想法,指导她多参与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一段时间后,该女生给我发了一则短信:“老师,谢谢您!其实我发现您是很关心我的,我的父亲也是很爱我的,我一定不会辜负您们对我的希望,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女孩”。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发现该女同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不再旷课了,而且上课听讲十分认真。可见,对学生倾注关爱,帮助他们从自卑的心理中走出来,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对于老是好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其自负的不良心态,找出他们不足之处,引导他们正确定位自己,从而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中等生,教师应抓住其不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的缺点,挖掘他们的潜在动力,以此激发自我管理意识;对于后进生,教师应根据其不够自信的心理,发现他们的可取之处,并及时予以表扬。每当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时,教师一定要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不要对其进行批评,而是鼓励他们自我反省,并帮助他们制定自我反省的策略,这样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形成强烈的自我管理意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在职校的学前教育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极为重要。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既要有创新意识,又要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不但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家长的通力合作,唯有如此方能帮助学生构筑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明伟.中职校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J].职业,2011(15).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探讨 篇4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探讨

自我管理, 即自己对自己、同学之间在提高自我的思想觉悟和自制能力的前提下, 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满足社会对个人综合素质日益发展的要求, 因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有效地利用及整合自身资源, 运用科学管理方法, 而开展的自我规划、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学习与自我开发等的活动。大学生在完成这些活动中, 所运用的具体方法、方式以及他们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就是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已经起到有明显的作用

(1) 能够更好地锻炼大学生的自主能力, 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是以大学生为主的管理模式, 大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他们主动参加管理, 同时又要自己的管理, 进一步强调主体是学生。

(2) 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塑造独立性品质。“自我管理”的实质是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在校纪校规的监督下, 锻炼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及独立能力, 加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 对别人负责, 对自己负责, 对社会负责。

(3) 能够帮助大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发展。“自我管理”是软性管理的一种, 大学生在校纪校规的约束下, 能够明白自己的真正需要, 在自我教育的同时, 对自身的不足能有效进行弥补, 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

(4) 能够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行大学生自我管理, 他们开展校园活的积极更强, 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 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

二、怎样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呢

当前90后的大学生有较强的依赖性, 不太成熟。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缺失有以下几个方面:对辅导员依赖性强;难以解决心理困惑;不能控制自己的经济;自制能力培养也缺位;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90后大学生的今后成长、发展有重要意义。他们会广泛进行学习, 主动吸收自己有用的知识, 全面发展自己, 让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所以, 高校应根据我国教育环境及学生情况,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充分发展大学生的个性, 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 提高认识, 完善自我, 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在独立意识、团队精神和大局观念确立后, 就会积极主动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才能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责任感;才能认真细致做事、有条不紊;才会有自己对事物的主见、分析及判断, 才能果断的作出判决;增强的自我管理能力。90后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特点, 才能主宰自己。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是科学的管理方法。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 不断加强学习。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问题, 正确把握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 树立正确目标, 找到适应自己发展道路。还应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大学生们在制定理财计划、规划作息时间时, 还应自我对照, 在学习、生活程中, 约束自己的行为, 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次、要充分放权, 让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得到发挥,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要改变以辅导员为主的“保姆式”管理, 实行抓大放小, 将管理重心下移, 让学生干部主动、大胆去做,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大学的学生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 要重点抓好学生思想工作, 引导他们学习, 规划职业生涯。因此要解脱繁杂琐碎的日常事务, 相信学生干部, 最大限度的自主权给学生干部。

(1) 改变“辅导员包揽”的做法, 将管理重心下移给学生干部。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心理、思想和行为不同, 辅导员是无法一个人完全掌握的。需要对学生分层次、类别进行管理, 自主管理的核心是班委会和团支部, 做到统筹全局, 掌控班级整体的动态。辅导员主要是指导, 掌握主要方向。

(2) 要培养大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能力。他们从学生到学生干部的转变, 也是从被管理者向管理者转变的一个过程, 也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提高的过程。学生干部跟班级学生整天呆在一起, 他们清楚班上同学的实际情况, 往往可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其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管理者特别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3) 要制订符合实际的学生干部选拔、组织、培训、激励及考核的制度。90后大学生的管理要控制和把握住学生的主要发展方向, 健全学生干部的管理制度是给学生干部放权的先决条件,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是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干部的管理的基本原则。

最后, 转变观念, 教育大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理念。

(1) 转变学生管理中观念, 将“命令式服从”改变为“互动融合”, 使学生能科学民主参与。高校应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学生发掘潜能, 达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目的。不要将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和方式仅仅当作是管理者实现教育管理的一种手段。

(2) 对学校来说管理的主体是90后的学生。传统的教育观念, 不能适应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会限制。传统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不够重视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 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对90后大学生日常管理更不利于需要改革, 理论够用就行, 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让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发展意识得到满足。教育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理念, 利用他们的主动性、创造力, 发挥自我管理意识、潜能。

总之, 要想充分地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 需要搞高认识、充分放权及转变观变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及相关制度的约束下, 挖掘大学生的潜力, “以人为本”、“以学治学”, 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威.浅析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班主任自我管理探讨 篇5

摘 要:以某医学院校为例,通过发放问卷并统计资料,重点调查医学生恋爱对象的选择以及失恋时的心理体验方面,深入分析医学院校学生恋爱观的基本情况以了解目前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状态,为今后建立健全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教育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医学生 自我生活管理 恋爱观

大学生自我生活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内涵之一。医学院校课程具有课时紧张、学业繁忙等特点更加富有特殊性,而随着性心理的成熟,对爱情的欲望与追求,自然也会在医学生的内心萌芽。医学生恋爱观折射医学院校校园生活和医学生身心健康,通过调查,了解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现状很有必要。

1.恋爱观基本情况反映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的现状

选择某医学院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行设计问卷,发放、回收并统计,结果显示,45%的医学生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0%的医学生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足30%的医学生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丘比特之箭为什么在医学院校校园中也会如此闪耀呢?4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摆脱了高中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机械的学习,大学里的时间相对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合理安排时间,就会感到有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进入大学校园,意味着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医学院校也不例外。烦恼、无聊、通过交流完善自我等使医学生对亲密关系的需求空前强烈,亲密关系发展到顶点就是爱情。除了父母,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把孤独的医学生引向恋爱是很自然的事。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关系和性冲动最终结合成人类的情爱,所有这些重要的相互联系的倾向……这在青年早期变成对亲密关系、友谊、认可、私下交流的相同需要,以及以更精细的形式与一个异性建立恋爱关系的需要。

在赶潮流是否会导致恋爱的发生这个问题回答上,18%的医学生是这样认为的,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如果在一个宿舍,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医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潮流而动”。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影视,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恋爱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医学生的行为。

爱情往往容易受客观因素左右人的情感和欲望,总是游离在你我的身份之间。作为医学生,维系恋爱的纽带,仅仅是精神上的需要、容颜上的愉悦,爱情的基础十分脆弱,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性格、情绪还远远不够稳定。如果对未来事业和婚姻家庭有认真的考虑,在共同学习、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建立深厚的感情,并且双方能驾驭各自的情感,把爱情和学习统一起来,那么为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爱,付出多少代价都是值得的。

2.恋爱对象的选择体现加强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在医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趋势。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异性的内在品质较为重视,对外部因素的要求相对较少。在所欣赏的异性优点中,内在品质的占75%,而注重外在因素的仅占25%。其中,女生对男生内在品质的.注重率高达95%,包括男生是否能力出众(65%),是否温柔体贴(55%),是否幽默开朗(30%),是否稳重大方(25%)等,都是女生看重的方面。她们摈弃了那种“以貌取人”的思想,应该说这是比较理性的一种趋向。反观男生,女生是否温柔体贴(50%),是否真诚善良(45%)仍是他们首先在意的方面,美丽端庄(35%)也不甘落后,还有品学兼优(20%)等。数据显示,男生对女生内在品质的注重率为55%。对于外表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则要比男生看中很多。

当然,注重外在因素的也不乏其人。有近20%的女生希望有一位高大帅气的男友,近50%的男生渴望追求漂亮的女生,更有人坦城的认为“在意对方是否有钱”。这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在这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人都变得现实起来,人也学会了借助外界感官刺激来满足内心的某种需要。但是,几十年后彼此不再风华正茂时,不得不现实的告诉自己,内在品质优秀的人永远年轻和美丽。

3.失恋的心理体验反映完善医学生自我生活管理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恋爱给人带来美妙的感觉,爱情就像玫瑰花,它带来馨香的同时,有时也会刺伤脆弱的心灵。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道,初恋的幻灭对于任何人都是痛苦的:但对于一个充实的灵魂,一个不想自欺的、与轻佻和夸大其词的灵魂,这几乎是不能忍受的了。的确,当一个人曾经置身于神妙销魂的两人世界,却又突然被抛同广袤荒凉的宇宙中时,他所遭遇的并不是一般的人生低谷,也不是一般的生活曲折,而是心灵的坠入深渊。这种遭遇,发生在初次叩开恋爱之门,并以全身心投入其间的医学生身上,境况当然更为凄惨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大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70%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或上作中去;只有30%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在所失恋的学生中,有55%的同学认为很痛苦,其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约占65%。更为可怕的是,有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该是。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情感。古往今来许多伟人在爱情遭受挫折以后,并没有被失恋的痛苦所压倒,而是化痛苦为动力,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歌德失恋后没有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而是把自己破灭的爱情作为创作的素材,写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以此成为他事业成功的起点。

漫步人生路,爱情只是人生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如果把爱情等同于人生只为爱情而活,就会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失去路标。失恋不是失去爱的权利,也不是永远被爱神抛弃。诗人徐志摩认为恋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参考文献: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欧晓霞,曲振国.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周家华,王金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班主任自我管理探讨 篇6

【关键词】幼儿;自我管理;家园合作

现在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自我管理力”。它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最根本的还是与后天的培养有关,它可以由后天的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特别是家长、老师和社会周边环境对它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现实告诉我们:现在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自我管理能力”。而影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整个社会环境的功利化是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小学要到幼儿园去招生,而幼儿园的孩子能去哪些学校就成了评价一所幼儿园教育优劣的重要指标。

(2)家庭教育的“知识化”现在很多父母过于追求知识化,都存在“望子成龙”的心态,孩子幼儿期就让孩子花大量时间识字、背诗、做练习;一些幼儿园甚至在教小学三年级应该学习的字。孩子感受的是力所不能及的学习任务,过早体会到的是失败和压力,致使孩子还没上学就已经厌学。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遵循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适宜的材料,这里指的是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动作发展和身心发展特点的材料,能为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最方便的材料。

(2)季节性原则。根据季节的特点选择幼儿自理活动的内容,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3)一致性原则。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内容和要求与家长沟通,引起家长的理解和重视,能积极支持和主动合作,给予幼儿更多的生活自理的操作机会和指导,家园一致配合,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1.重视班级常规管理,提高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

一张一弛是生活之道,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也应如此。幼儿是活泼的,制定规则并不是将他们管死,教育幼儿学会调节情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对他的人生幸福至关重要。其实,孩子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不但会体验快乐,也会有挫折、后悔、孤单的感觉。以身作则,注意做到一致性,一贯性。

2.创设适宜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1)发挥观察记录本的作用,让幼儿自主管理自然角。观察记录本的提供,让幼儿对自然角变得更为关注,也更有责任感了。

(2)巧用评比栏让幼儿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进入大班后,孩子的荣誉感大增,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评比栏,约束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3.区域活动中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和情绪得到体验与升华

(1)学习自行管理,设立管理员。帮助收拾整理、管理玩具材料,帮助协调幼儿间的矛盾,协助解决活动中的困难等。

(2)制定借记制度,设制借物卡。在幼儿园课间时间活动中,如幼儿想看书或者要玩橡皮泥等其他玩具,都可以持借物卡向管理员借,玩后整理好放回原处并取回借物卡。以此培养幼儿爱惜物品,把玩具放回原位的好习惯。

(3)利用自制图标,强调游戏规则。在幼儿园,我们在玩游戏和组织各个活动之前,都会和幼儿先交待游戏规则或共同商讨制定出相应的规则,并引导幼儿能够遵守游戏规则。

4.简短通俗的儿歌可以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育”,而简短通俗的儿歌很容易提高幼儿的兴趣。儿歌琅琅上口、音韵和谐,生动幽默,富有趣味。幼儿喜欢诵读,易于理解。教师将生活能力的具体要求编进

儿歌,配上形象的图示,幼儿可以边诵读边学习。

5.自理活动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寓于游戏之中。创设相应的游戏环境,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能力培养。经过游戏的练习,孩子们也完成了从游戏迁移到实际生活的过程,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6.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家园合作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因此要做好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离不开家长配合的。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路路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深深地感受到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多一些耐心与信心,少一些烦心与灰心,只有做到这些,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实践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关键是要根据幼儿不同特点和不同能力培养要求,采取最适合的方法,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班主任自我管理探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40例小儿糖尿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 其中对照组男孩12例, 女孩8例, 年龄为3~15岁,平均年龄为(8.42±3.25)岁;观察组男孩11例,女孩9例,年龄为3~14岁,平均年龄为(8.36±3.28)岁;40例患儿中共有8例并发酮症酸中毒。

1.2 方 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奥瑞姆自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首先,采用奥瑞姆自我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疾病危险因素确定患儿的自理缺陷,再从完全补偿系统护理、部分补偿系统护理及辅助教育护理等3个方面实施奥瑞姆自我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完全补偿系统护理围绕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 评估患儿及家长对该病的基本知识及护理知识存在的缺陷,示范监测血糖和尿糖的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介绍糖尿病的病因、病程、胰岛素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等,嘱咐家长帮患儿做好血糖监测、遵医嘱长期规律用药,患儿及家长对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存在的其他不足给予支持。

1.2.2部分补偿系统护理①进食方法 :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一般5~6次/d,由于上午是机体内各种升糖激素分泌达到最高峰的时段,肝糖原分解旺盛,餐后易发生高血糖,所以与中餐和晚餐量比较,早餐量偏少,分配原则为:早餐1/5、中餐和晚餐为2/5。②食物热量计算 : 每日热量计算公式为1000+(年龄×80~100)kcal。饮食方案需要根据患儿病情调整 ,尤其是学龄前患儿须限制糖果类食物,家长对患儿的每次进餐情况密切观察。

1.2.3辅助教育护理教会家长如何判断患儿病情 , 出现紧急情况可作出紧急处理,若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嗜睡、食欲减退、呼吸深快、呼吸有烂苹果味、恶心、呕吐等)须及时到院就诊;出现低血糖反应(面色苍白、心慌、心率加快、大汗、手颤等症状)时让患儿卧床休息,喝糖水或吃饼干,低血糖症状能在数分钟后缓解,低血糖反应多与胰岛素过量、运动过量、进食过少等原因引起,有些患儿易在睡眠时发生低血糖,午睡和夜间家长要加强巡视,发现须及时应对。

1.3 评 价方法

根据糖尿 病自我管 理行为量 表 (SDSCA)从服药、饮 食、运动、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足部护理等方面评定患儿的情况,然后计算标准分(标准分实际得分/此项可能最高得分×100)[2]。

1.4 统 计方法

该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使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比较。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儿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奥瑞姆(Orem)自理模式也称为自我照顾模式,强调自理的理念。该研究中医护人员围绕糖尿病相关知识,采用奥瑞姆自我护理模式设计 的3种护理系统 对患儿及家属 进行自我护 理指导。结果显示,经奥瑞姆自我护理模式干预后,明显提高患儿在药物、饮食、运动、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足部护理等各方面管理能力,有利于控制血糖指标稳定和防治并发症出现,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奥瑞姆自我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奥瑞姆自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患儿的护理中采取奥瑞姆自我护理模式可提高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

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艺术探讨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艺术

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反映出其是否能很好地承担起教人育人的责任, 从而培养出一批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同时也对中职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职学校中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自觉性不高、自制力不强、独立性很差等问题, 这也加深了中职班主任管理的难度。因此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多学习管理的艺术技巧, 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1. 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属于中专类的院校, 跟一般的大学肯定是存在差距的。由于生源质量不高, 导致学生的素质水平、文化成绩等方面都并不优秀。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包括学习自觉性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低下等。下面笔者就几点常见于中职学生身上的问题进行分析。

(1) 缺乏自信。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有中职学校不如别的学校、学历低、自己不如别的学生、上中职学校没有前途、就业难等错误心理, 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缺乏自信, 因而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2) 个性鲜明, 但集体意识淡薄。目前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一般以“90后”为主。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 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 个性形象鲜明, 喜欢表现自我, 独立性比较强。但是在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 都做得不太好。当个人与集体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 他们往往会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利益。因而造成了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团结合作精神的现象。

2. 班主任管理艺术的对策分析

(1) 制订适合学生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计划。制订适合学生的学业规划, 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起有限的校园时光, 明确自己的人生目的, 避免学生一直处在迷茫的状态。对此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督促帮助学生。

首先, 班主任需要对学生所上课程的时间、地点以及学生的上课情况都做到了然于心, 经常视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于那些上课经常不在状态的学生, 班主任要找时间跟他们进行谈话, 当然不是一味地责怪, 而是需要询问学生的想法, 再进行耐心的指导。

其次, 对于那些缺乏学业规划, 随遇而安的学生, 班主任要帮他们制订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 然后让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表执行, 并定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最后, 班主任还要提醒学生可以在空余的时间考些技能证, 为将来走入社会做好准备。

(2) 注重观察学生的心理, 设置心理健康课程。班主任除了要管理学生的学习外, 还需要注意学生心理上的健康。平时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一旦了解了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就要及时地加以指导。对此, 学校要将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 班主任可以陪同学生一起上课, 除了督促学生之外, 也可以丰富自己心理学知识, 以便更好地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

(3) 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一个完善的、形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依据和行动准则, 对维护班级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第一, 需要选出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班干部。在选取时, 为了做到公平公正, 班主任可以采用民主选举法, 让学生们自己选出心目中最适合的人选。第二, 要建立起班级值日制度, 分工明确, 轮流进行。包括卫生情况、出席情况, 做好考察后要按实记录。轮流值日有利于形成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进步的局面。学生们之间互相管理, 不仅可以使效果大大增强, 同时又可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班主任是中职学校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班主任面对的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 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调整管理方法, 提高管理效率, 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 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冬冬.中职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探讨[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2 (08) .

班主任自我管理探讨 篇9

一、新课改形势下初中生自我管理现状

自我管理指在学校和教师引导下, 以学校培养目标和德育教育要求为根本, 学生通过对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而实现对自身的管理。目前初中学生自我管理现状不是很理想,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 )学校教育理念重认知轻践行,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

初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学业负担比较重,虽然学校一再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但还是把教育重点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德育为先”的理念并没有落到实处,出现重认知、轻践行的现象,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管理方法有待商榷。目前初中学生普遍自我管理意识薄弱,体现在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足够意识,缺乏判断能力及面对问题不知如何解决。

(二 )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没有养成良好习惯 。

学生自我管理不仅指学习方面,而且包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温室里的花朵,习惯在学习上依赖老师,在生活上依赖父母,自我管理能力严重不足,没有养成自我管理习惯。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制力差,无法约束自己。如有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想要努力学习,但是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二是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太高而无法实现,如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旦成绩下降,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三 )没有充分发挥班团干部和学生组织的作用 。

学校没有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自我管理氛围, 班级活动和校园活动都十分有限,没有将自我管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是班级的基本单元, 而班团干部和学生组织就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是学校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然而很多学校忽视班团干部和学生组织的联结作用, 因此在实行自我管理教育上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二、加强初中学生自我管理的对策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角度出发实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对初中生自我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 )树立 “知行合一 ” 的教育理念 ,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传统德育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道德意识的灌输,却忽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缺少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出现知而不行或者知而逆行的现象。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是对传统德育教育的有力补充,强调的是知行并举。知行合一的理念是以学生的自我意识为基础,以自我实践为载体,做到知而必行。学生建立自我管理意识,能够自觉进行自我实践,而自我实践是实现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的管理模式从强制型转变为服务型,鼓励学生自我管理,把学生自我管理与学校管理紧密联系起来。

(二 )创新机制 ,实施 “三步走 ”的班级管理模式 。

班级管理水平决定学生自我管理教育质量和实际效果。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自我教育水平,创新管理机制,提出“三步走”的班级管理理念。第一步是由教师主导 ,学生主动参与。初期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班级凝聚力还不足,这时需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实行强制性管理, 采取严格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检查, 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第二步是由班团干部主导,教师引导。当班级管理已逐步走向正轨,班主任便将管理权限下放,此时由班委和团委作为主导,班主任一方面继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加强班级自我管理核心力量培养,鼓励班团干部大胆开展管理工作。第三步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以班团干部为主导,明确职责,由全体学生共同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完全放权,适时进行鼓励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 )完善组织 ,促进初中学生自我管理的规范化 。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最小单元, 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具体环境,而班团干部是学校开展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纽带,班团干部来源于学生,他们品行、观念都会对班级成员产生直接影响,在班团干部的积极引导下,实现班级集体自我管理意识的整体提升, 学生组织是学生的基础组织, 是由学生自发形成的,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最好体现,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充分发挥班团干部和学生组织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要规范学生组织建设和管理,积极引导,确定其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学生组织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和平台,以学生组织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三、结语

高中班主任管理技巧和方法探讨 篇10

高中生由于当前所处的特定时代及自身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决定了其在入学之初往往会面临如下困惑。

(一)人生价值理想选择的困惑

理想与人生价值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传统的单一价值观和理想选择因受西方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而面临挑战。基于此,广大高中新生在诸如“怎样生活才有意义”、“我未来要做什么样的人”等理想、价值问题上面临困惑。

(二)因缺乏自主力而产生孤独无助的困惑

当下高中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学到初中,为了升学进入重点学校,进而以后进入名牌大学,家长们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家务,许多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步入高中后,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由于离开父母、寄宿学校,生活上便没有了依赖,遇到小小的生活问题,往往就会束手无策。另外,由于升学或者分班的缘故,此前在初中时期建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必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环境和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面孔,这同样会使他们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三)自我定位的困惑

由于高中新生在入校后必将面临如上所说的位次上的“重新洗牌”,许多新生自然地会出现自我定位的困惑。如果老师(严格地说是班主任)不加以疏导解惑,就将会严重影响部分同学的学习生活,因此应引起新生班主任的足够重视。

(四)心理上的困惑

高中新生处于青春期,其心理素质发展变化迅速,自我独立意识、自尊心、自信心提高明显,但高中新生的学习生活恰恰不利于这种转变的顺利进行。许多同学学习的自尊心极强,却偏偏遇到强手;许多同学自我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却偏偏被学校和老师“牵着鼻子”走;从部分同学自信心的确立方面看,因城乡素质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在进入城市中学后,感觉自己许多方面的素质远远不如城市同学,这使他们往往在拥有诸多特长的城市同学面前自惭形秽,从而出现较强的心理失落感。以上诸因素的存在使许多高中新生出现明显的心理困惑。

二、班主任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般而言,新生的班主任通常是对新生进行个体教育的最恰当人选,这主要是基于班主任所担任的角色和工作性质而言的。首先,新生班主任通常是新生进入校园见到的将与其高中生活密切相关的第一位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很容易对这个“第一位老师”产生信赖感,形成新环境下的亲和力;其次,许多学生家长往往在语言、行动上表露出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托付给班主任管理的意愿,因而学生往往会从家长与班主任的互动与交谈中产生对班主任权威的心理认同。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体会,我认为做好新生班主任工作有几点共性的东西,即行动上的两个“务必”和方法上的两个“抓手”。

(一)两个“务必”

1. 务必尽快融入新生群体,以帮助学生完成生活和情感上的“断乳”。

这是一个不算新的话题,但很重要。入学初,班主任应尽快了解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身体状况、思想品德等基本情况,如可利用新生入学班会了解学生行为表现,通过学生履行报道手续的办理过程观察其做事的能力,通过直接与学生接触了解其思想状况,等等。班主任应经常走进教室、宿舍与学生交流,关心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在开学后的1—2个月,要多到班级、宿舍和学生交谈,以了解他们的冷暖、心理的波动,及时化解心中的困惑,从而拉近与同学的距离。这种了解与距离的拉近很重要,了解了学生,便可因人而异开展教育。班主任对新生熟悉与近距离接触,新生往往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消除孤独、提防、无助等不良感觉,在心理上去除对父母、原有老师、同学的依赖,从而完成生活和情感上的“断乳”。

2. 务必使新生做好人生价值定位,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从初中到高中不仅是学生学业的转折,而且是其人生的一次跨越。进入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明确方向很重要。班主任应让每位同学都知晓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对此,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除了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会独立生活、注意心理调适等常规外,还应努力帮助学生做好人生的价值定位。这里,尤其应注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引领学生,帮助学生在思想中剔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颓废思想。有了正确、宏大目标的引导,相信新生会慢慢学会面对现实,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投入新一轮的竞争中。

(二)两个“抓手”

1. 尽早打造班级特色文化。

对一个班级而言,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每个师生的个人行为就都将与文化中内蕴的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逐渐合拍,进而可逐步形成班级的特定作风和精神。班级文化中内蕴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虽然不具有像“硬件”那样的“刚性”,却有柔中带刚的特点,它的柔软性只是形式上的,具有一种无形的“促逼”力量,使人们内心有一种紧迫感、柔性压力感实现共同的集团目标。基于此,新生班主任应及早与学生一道打造班级特色文化,并努力使这种文化引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力避因班级文化的缺失而使学生出现行为、价值“失范”现象。这种做法胜于枯燥地说教,强于刚性的纪律管束。

2. 在班级管理中确立师生平等理念。

高中新生在刚进校时,由于环境的“突变”,以及自身心理的阶段特点,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困惑。高中生的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不仅需要管教型的老师,而且希望能有一位与自己平等相待、坦诚相见、彼此尊重的班主任,这样的班主任“介乎师友之间”,可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学生自然会向其吐露心声,遂得其指导。平等的理念包含诸多内容,如对所有学生平等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宽厚对待优秀的学生上,而且体现在对待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及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平等理念还体现在班主任对待犯错误学生所表现出的态度方面,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要有包容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让学生从内心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篇11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班级管理 管理策略

一、引言

所谓班主任,就是学校委派、任命,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健康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负责的老师。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主要的职责就是教育、组织、引导学生,与学生们一起来管理好整个班级,从而促进学生均衡和全面发展。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去实现班级工作和教育教学的各种目标,班主任应该带领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一系列活动。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去形成“班集体”,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班级管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和缺陷,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人和也是关键的一步。通过良好的人和管理环境的建立,很好地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良好的管理环境中,班主任可以有很高的威信;其次良好的管理环境能够使班级在无形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最后,良好的管理环境还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地努力奋斗。良好的管理环境对班级管理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建立和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成为班主任首先考虑和探究的问题。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班主任应该真正地走近学生和了解学生;(2)班主任还应该为学生去创造属于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3)班主任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对班级的各种关系进行协调。

2.工作的重点要突出。在平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班主任的“越俎代庖”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班干部徒有虚名,没有发挥他们在班级中应发挥的作用,这往往会使班级的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效率降低,成效也变小。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抓住工作的重点,重视班级中班干部的培养和选用,不要事事都管,不包揽班级的所有工作,凡是班干部该做的就应该放手让班干部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非常强势的班集体,进而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在班级体建设和形成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就是做好各种协调、沟通、指挥的示范工作。在班级形成的过程当中,班主任要将重点工作突出出来,抓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并且还要重视班干部的培养和选用。

3.将权力放手给自己的学生。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班主任往往忽视了学生自身管理班级的能力和权力。班主任总是认为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少,年龄不大,没有管理班级的能力,因而往往将大权揽在自己的手里,事事巨细。学生处在这种被动管理的环境之中,就会形成依附别人的性格,自身缺乏主见,进而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班主任应该考虑的是改变自己班级管理的策略,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切实地实行分层次的管理,将自己的权力放手给自己的学生。但是,将自己的权力下放,并不是意味着将自己的权力全部下放,真正的实质是将学生的自主管理得以实行和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班主任应从下面几点着手:首先班主任应该打造自己的精英团队,精英团队的打造就是去培养和选用一批有热情、有责任、学生信得过、学习成绩优异的班干部;其次是引导自己的学生参政议政,引导学生对多元群体的建设进行重视,特别是非正式的群体成员的建议和引导;最后应该建立班级的问责制度,班级问责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责任感,还能规范学生自身的思想行为,在班级当中形成正确合理的舆论导向。

4.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统一。学生是一个班级的生存之本,他们是班级的主体。班主任要想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取得成绩,有所成效,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管理策略是不可或缺的。所谓刚性管理就是以规章和制度作为条件,利用惩罚、监督、处分、约束等手段,对班级进行管理,它的着眼点是整体的“人”,所侧重的是学生。柔性管理以“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依据班级的共同文化和价值观,也就是信念的支持、情感凝聚、价值取向等来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柔性管理更多体现的是对学生个体或个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侧重的是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如果只采用一种刚性管理或者是柔性管理的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会走向“极端化”,况且班级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把二者之间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二者之间功能的相互补充,进而发挥出更大的管理功能。大量的班级管理实践表明,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互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贵,华闫峰.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和转换[J].课堂内外. 2011.

[2]傅华强.新课程中班主任行为的变化[J].探索.2003(8).

[3]周世杰.班主任与班级管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班主任自我管理探讨 篇12

一、采用行政小组管理模式的目的

(一) 达到有效管理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个性也在不断的发展, 自主意识强, 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并且一个班级人数众多, 遇到事情也无法逐个的征求意见和进行沟通, 无法达成统一的目标, 从而产生分歧。就像虾子、天鹅和螃蟹共拉一辆车, 力不往一处使, 结果一事无成。而采用行政小组管理模式, 五六人为一组, 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沟通、讨论, 形成有效的管理。比如上课时的查人和开会时的签到, 在使用行政小组管理模式之前, 总要追个点名, 费时费力, 并且在文件后签名也十分随意, 这样就很难从一堆名字中快速知道缺席人是谁。而采用行政小组管理模式后, 同组的人分组坐在一起, 签名也是按小组的形式来, 谁缺席便可一目了然, 大大提高了效率, 增强了管理的有效性。

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 大学不仅仅是纯粹的填鸭式教育, 还应该具备启发性。从伴随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 打破传统的观念, 从细节入手, 引导大学生自主的去认识大学。采用行政小组管理模式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 达到教育人、培养人、成就人的目标;采用行政小组管理模, 需要班级制定一系列的班规加以协调和监督, 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效率意识和就业意识。

大学生相对于小学生, 更加拥有自己的主见且难以改变, 这对管理造成一定的障碍, 行政小组模式很大程度上属于学生自我管理, 这使学生对管理的抵抗性适当降低。

(二)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一方面, 很多学生来到大学都希望担任某些职务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但班干、学生机构干部的数量有限且要求较高。而采取行政小组的模式, 就使小组长有了领导的作用, 并且组长还会定期更换, 这样想要锻炼自己的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 并且小组并不是组长一个人的责任, 小组取得的成绩属于每一个组员, 所以就要求组员之间共同努力。这种模式使每位同学都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增强了班级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班级管理以及各种大小活动的主动性和学生的班级归属感, 并锻炼了学生的管理、协作能力。另一方面, 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很多, 行政小组的也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性参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动力, 主动参与, 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

从班委的角度来看, 采用班级行政小组管理模式大大减轻了班委的压力, 学校经常会发布一些通知:班级必须参加或有选择参加的活动和比赛。在采用行政小组模式前, 每次班委都很难组织协调班里同学去参加, 经常出现无人参与或参与效果不佳的情况;在采用行政小组模式后, 可以把任务发布到个小组, 必须参加又没人想参加的, 依次由每个小组承担, 其他情况就可以自由选择。在这种模式下, 增强了各小组选择活动的主动性, 减轻了班委的压力, 增强了同学对班级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 挖掘学生的潜能

由于性格原因,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主动去参与一些活动, 有些是不想参与, 也有些是想要参与却又有些胆怯不敢参与。而采用行政小组模式后, 参加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就可以适当的改变这种状态。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做了什么, 取得了何种成绩都备录在案, 到了年终也会进行一些对比或评选。有了评比就一定会带来竞争, 为了小组的荣誉, 成员也会奋、力一搏, 竞争是促进进步的有效手段, 以小组的模式进行, 人数少、分工快, 每个人都可以在短时间里接触到各项任务, 可以充分挖掘个人的潜力, 那些自己也不知道的能力就在压力下挖掘和爆发出来。

从班级成员的角度来看, 采用行政小组的模式进行班级管理, 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新奇的尝试, 虽然有一定的压迫, 但这也是挖掘个人潜能的好方法。为了更好的实现目标, 学会主动学习, 比一成不变的教学效果更佳, 这样能够学到更多;增强个人的主动性, 在行政小组模式下, 各小组会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在学年统计中, 每个小组都能拿出成果展示这一学期自己的成果。

(四) 从点到面, 带动班级整体发展

班级的态势不是由一个或是几个人就能左右的, 而是由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 只有全班协同一致才能促进班级的发展。在大学里, 没有了固定的教室和座位, 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少了, 平常只有在课堂上和开班会时才有交流, 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相对于中小学时就明显降低了。而行政小组的管理模式则以另一种方式将同学聚集在一起, 经常需要各个小组间进行合作和交流, 同学间除了课堂之外也加强了沟通, 有利于增进班内同学的关系, 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特别优秀的小组还会起到带头作用, 为班级增添活力, 定期进行小组交流, 各小组间取长补短, 促进班级的发展。

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建议下, 学生把眼光不只停留在学院和学校级别的比赛上, 尽可能参加校级以上的比赛。如“挑战杯”, “中国好梦想青年创业大赛”, “创青春”等。最初, 由一些有经验的同学带领自己的小组去探索, 慢慢地, 由一个团队, 发展到多个团队。在一定程度上, 用实践丰富了专业知识, 做到学以致用, 从实践中学到更多更实际的东西, 每个同学都能接触到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全面锻炼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努力做到文秘无弱者。

二、采用行政小组管理模式的意义

(一) 学生自管, 营造班级良好氛围

经过13年的磨练, 大学生都已经对“乖乖女”“好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抵触, 认为自己的大学生是不同于之前的生活, 认为大学时自我管理, 十分轻松, 不用听命与任何人, 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了反叛心理, 对班委下达的通知或任务采取直接无视的态度, 致使班委工作效率低下。

采用行政小组管理模式, 学生对班级和团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有利于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采用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 尽管学生的社会经验和专业敏锐度不足, 但班主任的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把握班级专业发展的整体方向。班委在学期初组织各小组选举组长、制定目标, 学期内监督小组的执行和进度, 学期末组织成果汇总。班委在把握整体班级发展的大方向上, 统筹管理, 起到良好的组织作用。并且要加强各个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融洽班级氛围,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

(二) 提高个人整体素质, 帮助学生确立发展方向

班级管理的目标不是为了管住学生, 而是要成就学生,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对学生的各项素质要求高, 尤其是实干能力, 为了大学生更好的择业, 如何有效管理, 锻炼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潜能更为重要。

大学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少, 全靠老师去发现和引导是不现实的,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无法实现, 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 主动锻炼自己, 提高自身整体素质,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班级行政小组管理模式不仅仅培养了个人的领导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实干能力, 也培养了个人素质, 一个小组的人数不多, 每个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各个方面的知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 直接推动了个人主动学习, 完善自我, 有利于更快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更好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 个人可以锻炼自己的优势, 补足自己不劣势, 取长补短。另一方面, 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 有助于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 挖掘个人的潜能, 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 提高整体效率, 促进班级全面发展

采用班级行政小组管理模式的最主要目就是为了达到班级的有效管理。行政小组带有“行政”二字,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分组, “行政”指的是一定的社会组织, 在其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的总称。把这种社会组织的模式运用到班级管理中, 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学习生活与社会工作接轨, 提高专业能力。采用班级行政小组管理模式, 使班级管理层次分为行政小组、班委、班主任三层, 逐层向上汇报, 在各自层次里解决该层次的问题, 充分考验个人的能力。在班里强化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和班级资料档案管理并每月总结汇报, 这样在需要用到资料时可以快速完成, 大大提高了整个班级工作的效率。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 采用班级行政小组管理模式是对个人全面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锻炼。从班委的角度来看, 采用班级行政小组管理模式大大减轻了班委的工作压力, 比如, 采用行政小组管理模式, 在申请文明班级和优秀班级的过程中, 可以快速的整理出完整丰富的资料。从班主任的角度看, 每个月可以收到班委提交的总结, 可以细致的了解到班级本月的情况, 直观简洁。

采用班级行政小组管理模式, 提高了个人的专业素质和办事效率, 也就直接反应在整个班级效率的提高, 综合能力增强。以点带面, 树立每个同学记录、总结的意识, 锻炼实际操作的能力, 促进了班级的全面发展。

采用行政小组管理模式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一项新的尝试, 对比于传统的管理模式, 它更加具备活力, 更适应于当代大学生的管理。

摘要: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采用班主任为主导, 班委辅助的方式。文章以班主任采用行政小组管理模式的工作实践为例, 探讨大学生自主管理, 自我完善的模式, 力图注重学生的个体性与协作性发展, 利于学生确定自己的特长与发展方向, 无疑为固化的管理模式带来一股全新的气息。

关键词:高校,行政小组,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化学微型实验下一篇:专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