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费用核算

2024-10-22

财务费用核算(精选8篇)

财务费用核算 篇1

财务费用的核算

来源:不详时间:2007-11-14 16:05:20 字体:大小【我要纠错】

一、有关利息收支的会计处理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利息收支核算的内容已由原来的银行存贷款利息核算,逐渐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主管部门之间的借贷利息核算,而且表现形式渐趋多样化。

(1)目前大多数企业将相互间拆借资金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是不合适的。按照税收政策,非金融机构将资金提供给对方,并收取资金占用费(包括主管部门向所属企业拨付资金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均视为贷款行为,应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因此,应将此项资金占用费收人列为“其他业务收入”,并缴纳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2)目前企业间的赊销业务日益频繁,时常出现买方延付货款的现象,为此,买方需支付违约金或延期付款利息。此项经济业务与企业间的资金拆借有所不同,其利息收入应视为主营业务的价外收入,列入主营业务收入。按现行税法规定,所谓价外费用,是指在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款、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等,此项收入应与主营业务收入适用同一税种、税率、不能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入帐,更不能冲减“财务费用”。

二、有关银行手续费支出的会计处理

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列入“财务费用”核算的银行手续费,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如借款、发行债券、集资等)中所发生的相关融资费用。企业支出的银行手续费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企业筹集资金而发生的手续费支出;

二是在银行结算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如办理信(电)汇所支付的手续费、邮电费,购买空白支票、信汇单、汇票等所支付的工本费、手续费。前者按规定应列入“财务费用”核算,后者由于不属于企业筹资行为所发生的费用,不应该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一般可在“管理费用”下另设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财务费用核算 篇2

总的来看, “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包括一般的利息收支、外币汇兑损益、售后回购差价摊销、金融机构手续费、或有收益、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银行结售汇、购入外汇买卖价与折合汇率差额、享受的现金折扣、留购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损失等, 俨然成为一个最为臃肿的会计科目, 其设置可能出自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原则考虑, 但事实上无论从理论还是实操性来看都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1 将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集中于一个科目核算, 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理解性原则

利息收支、汇兑损益、现金折扣等看似都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 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彼此之间还是有本质的差异。例如, 一般意义上的财务费用主要包括负债利息支出和相关的手续费, 反映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 而 (银行存款) 利息收入虽然目前在会计核算上不属于投资活动收益, 但实质反映的是企业资金投放的效果, 企业将其闲置资金存于银行, 不管是活期还是定期, 与一般的委托理财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根本上而言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的结果。同样, 现金折扣其实也是一种融资活动的结果, 汇兑损益则是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 由于采用不同货币, 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 应该属于营业外收支活动的范畴。如此众多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汇集于同一科目核算, 让人费解, 在实际操作中也很容易引起一些混淆。

2 将利息收支互为抵减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

如果剔除汇兑损益、现金折扣等非重要性项目, 财务费用核算内容主要是 (借方) 的利息支出和 (贷方) 的利息收入, 而利润表上反映出来的则是其收支净额。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 难以直接获得分析决策所需的准确的相关会计信息。我们在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时, 其中的息税前收益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资产收益率 (息税前收益/总资产) 、已获利息倍数 (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等指标都会使用到利息支出的数据, 让人纠结的是我们往往无法在企业披露的信息中获知准确的利息支出金额, 而只能以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金额来代替, 但由于“财务费用”项目反映的是利息收支净额, 如果表现为净支出, 由于已经抵减了部分利息收入, 会低估了息税前收益和资产收益率, 加大已获利息倍数, 影响财务分析的质量, 而一旦出现净收入的情况, 也就是说财务费用为负数, 则相关财务分析指标都失去其计算的意义。事实上, 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上半年, 财务费用为负数的上市公司有691家, 较去年同期426家增加62.21%;涉及财务费用总额为-89.4亿元, 而去年同期, 这个数据仅为-26亿元。无论是从数量上, 还是从金额上, “不差钱”的公司都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其金额少的几万, 多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 其中兖州煤业以-8.26亿元居首, 南方航空和中国国航分别以-7.35亿元和-7.3亿元紧随其后。有的公司的经营业绩甚至靠利息净收入支撑, 当年的利息净收入与利润总额相当。如果再加上汇兑损益的影响, “财务费用为负”的公司数量会更多。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可能获得巨额的汇兑收益, 加上利息支出较少, 使得汇兑收益大于利息支出, 像怡亚通公司, 2011年上半年的财务费用为-1.18亿元, 同期净利润仅8 547万元, 经营业绩完全依靠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支撑。在此情况下, 显然现有的“财务费用”核算模式已经异化了会计信息质量。

3 将利息收入与支出集中核算的做法与国外会计处理惯例不相符

在西方 (包括香港地区) 的会计制度中, 会计科目分别设置了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科目, 利润表上分别列示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和净利润, 清晰明了, 而且与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体系相吻合。反观我国的会计制度, 利息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中被利息收入冲减, 尤其在上市公司中, 超额募集到的资金限于诸多规定而在一段时间内只能趴在银行账上, 导致财务费用为负。另外反映在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净额也因为掺杂了其他项目支出 (损益) 而无法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利息费用, 与财务管理 (分析) 体系相脱节, 其做法与国际 (会计) 惯例不符, 也不便于报表使用人快速准确地使用相关会计信息, 影响相关的财务决策效果。

有鉴于此, 笔者认为, 我们有必要在会计制度的层面上重新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就是将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的“利息收入”科目适用于金融行业扩大到适用与所有行业的企业, 使企业的 (银行存款) 利息收入得以从“财务费用”科目中分离, 与企业间的资金借贷、金融资产利息收入等合并在一个科目, 反映短期资金投放 (使用) 的效果;汇兑损益则作为营业外收支项目分别归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财务费用”科目则用以核算企业为筹措资金而产生的各种手续费和利息支出, 这样可以使得相关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更加清晰, 易于理解, 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会计 (报表) 信息的准确可靠, 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盈利状况、偿债能力做出准确合理的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2]王琼.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问题及其解决[J].财经科学, 2003 (增) .

财务费用核算 篇3

摘 要:我国“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内容种类很多,也很复杂,所以直接导致有关利息费用的信息不清晰、核算内容混乱、不能直接揭露某些关键财务数据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和财务指标统筹,缺乏有效监管,财务费用相关信息在不同报表中列支的内容不一致,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将财务费用目录下的利息有关项目清晰化,明确财务费用监管途径,改变揭露方式,使关键数据突出,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财务费用;财务数据;核算;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125-02

基于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和特点,一直以来,关于如何提高财务费用科目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就是众多会计工作者所关注的。不同企业的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内容可能在项目和标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中关于财务费用科目核算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一些不足,并且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对于一些财务费用项目内容的审计和监督也是难点所在。

1 财务费用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公司和企业的要求进行关于资本统筹和资金链的支配操作就是财务费用科目的工作内容,在针对公司和企业的资金运用方面分工又十分繁杂,具体的工作操作中会出现许多问题。

1.1 利息费用的有关信息不清晰

利息费用是企业筹资活动中产生的主要筹资费用,并且也关系到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当利息费用的总和超过企业盈利总和的时候,企业就进入了一个风险较高的发展时期。因此,利息费用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决策信息。从国外经验来看,企业一般在财务报表中对于利息费用都会进行列示,包括利息整体费用、税前利息费用等。在这样的利息费用处理模式下,把有关的的利息费用展示在财务报表中也有助于直接进行财务分析。而我国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往往并不对利息费用单独列示,只将其合并计入财务费用中进行核算,这样就无法直接获取利息费用的相关数据,势必影响财务分析的质量,导致企业无法通过的财务报表分析其风险情况和抗风险能力以及借入资金的成本高低。

1.2 核算内容混乱

相较于其他科目,财务费用科目的处理在内容方面更为复杂,账目造假的空间也更大。一些财务人员在处理账务时,出现一些理解性偏差,把不该列入财务费用的项目列支在财务费用中,将本该列入财务费用的项目列支在其他科目中,或者随意增减核算内容等。例如把股票发行的手续费用放在财务费用中核算;甚至将应该计入收入的金额,计入财务费用中,比如有些销售企业,收到生产厂家给的返利金额,本应该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其它业务收入里,会计人员就将其计入财务费用科目里,导致财务费用不实、收入不实等问题。

1.3 不能揭示某些关键财务数据

不能揭示某些关键财务数据,不利于揭示企业财务风险。在欧洲发达国家的财务报表中,一般在利润表中独立列示“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科目,这样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与他们所学习的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所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相适应。例如,在财务管理教材中,需要用息税前利润来求得企业财务杠杆系数和企业财务风险: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使用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来等数据来评价企业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通过计算营业利润和租赁支出与利息费用和租赁支出的比值,求得的“固定费用涵盖比率”,可以评估企业是否有能力偿付利息和租赁费用。随着资金市场的发展和日渐完善,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的融资成本、财务风险和投资回报率等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我国在现行的财务费用核算和+列报方式下,财务报表中无法体现息税前利润的相关数据,不能够充分披露和揭示这些信息。

2 财务费用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财务费用核算工作一直是企业在运营当中非常重视的问题,因为财务费用科目的内容繁杂,每个环节的操作都不能忽视,单纯理论上的操作不能满足与现实复杂偶然的情况出现,所以在企业财务费用核算整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困境。

2.1 不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和财务指标统筹

能够对企业的收益和债务偿还能力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环节就是关于企业利息费用的收入,还有就是关于利息税费产生前的收益。企业对公司的财务能力进行审核中,都会侧重关于利息税费产生前的收益方面,所以利息税费产生前的收益时企业监管的重心。但是一般企业中经常会出现关于不完善额数据收集情况,导致在财务费用的审计中不能完全直观的得到利息税费产生前的收益数值,在后期的财务指标统筹中,又会出现以其他形式的财务资金流转替代原本的企业实际利息金额账目的计算,这样的方式都造成企业的相关财务报表和数据部准确,进而影响了财务费用科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利于企业对受益财政的管理。

2.2 缺乏有效监管

因为我国传统财政体制影响,导致各个企业中的财务费用科目繁琐复杂。在财务费用核算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所以在账目发生问题时,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财务费用科目的混乱,同时也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态度散漫,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导致财务费用很多具体项目记录不明确,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2.3 财务费用相关信息在不同

报表中列支的内容不一致突出在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核算利息费用及支出、汇兑损失和收益、各种手续费和购(销)货折扣等这些项目中。这些内容与企业的经营、筹资和投资活动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例如,票据贴现利息、支付的银行手续费、购(销)业务中发生的折扣费等属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费用,以外币购置长期资产发生的汇兑损益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发行债权性证券产生的利息属于筹资活动中产生的财务费用。

而现金流量表中,也包含财务费用的相关内容。例如,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体现在现金流量表的正表中而票据贴现的利息、银行手续费等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不计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因此,企业利润表中所出现的“财务费用”项目通常并不意味着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财务费用”的内容,从而造成同一企业的同一套财务报表中同一项目却有不同的表现现象,这种口径的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给工作带来了混乱。

2.4 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的会计工作固然有了不错的发展,但仍存在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影响如今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原因有财务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我国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低集中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平衡,不能够准确、熟练的运用会计基本准则和会计制度,也并不是很熟悉财务费用的核算内容;还有就是缺乏实际经验的金融人才,会计实践是一个专业的、实用的工作,除了财务会计人员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熟悉财务工作,所以会计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错误,使得财务工作不能高效的进行。

3 解决财务费用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3.1 将财务费用目录下的利息有关项目清晰化

现在实行的“财务费用”科目中与利息相关的项目都是与企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联系的。我们可以借鉴国际通用的方法,直接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会计科目。包括带息应收票据和经营性租赁的押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商业票据贴现利息、带息商业票据应支付的利息等。这样可以使财务费用目录下的利息有关项目的条理更加清晰。

3.2 明确财务费用监管的途径

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财务费用科目的混乱,所以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加强对财务账目的监督,企业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的设置监管机构,健全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完善账目监督管理体系,并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促进财务费用核算的合规性,确保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要防止提交数据提交的滞后性,促进数据及时传递。

其次,加强财务费用各项目的审核,以期能够细化企业财务费用科目管理。

3.3 改变揭露方式,使关键数据突出

在我国,由于利润表中没有单独核算和列利息支出,导致分析人员在计算财务杠杆系数、已获利息倍数等和利息费用有关的财务指标中只能用“财务费用”替换“利息费用”。因为利息费用和息税前利润是财务报表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数据,所以,有必要在财务报表中增加有关利息费用和息税前利润项目,提供用来计算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财务指标所需要的关键数据,比如: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等。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析企业的融资成本,财务杠杆效应和负债规模是否合理等。

3.4 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在中国面临的财务人员和业务质量的现状普遍较低,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制定计划,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高财务人员的水平,确保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应该加强专业教育和培养金融人才,重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视财务人员的在职培训,企业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并鼓励财务人员自学会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规章制度,以充实自己的业务素质。

4 结 语

财务费用科目由于有着内容繁杂、范围复杂的特点,一直以来就是会计实务中的难点,同时财务费用能够较好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策略,因而也是重点会计内容。应当看到,在当前的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利息费用处理不规范、存在账务审查难度、财务费用科目同财务报表内涵不一致等。因而为了完善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与管理,应当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蕾.解析企业财务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价值工程,2014,(3).

[2] 朱梦醒.我国现行财务费用科目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4,(8).

成本费用核算制度 篇4

成本费用核算制度

为规范公司成本费用核算方法、核算程序和核算步骤,根据公司的生产特性、生产工艺和生产步骤,特拟订本成本费用核算制度。公司的成品生产加工和各个部门的各项费用核算,严格按本制度的要求统一进行业务处理。

本制度所涉及公司的成本费用核算包含以下两个部分:

一、成品成本核算;

二、期间费用核算。

第一章 成品成本核算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一条 公司成品成本的核算按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第二条 公司主要成品为虫草等。

第三条 成本指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原辅包装、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工资和其他支出,即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

第四条 公司产品成本包括下列各项:

1.直接材料;2.燃料及动力;3.直接人工;4.制造费用。

第五条 公司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的成本,成本计算以产成品品种为成本核算的对象。

第六条 产品成本的核算应提出单位成本的分析资料,以作为生产管理或决策的参考,超过物资消耗定额时,应查明原因,做出成本说明。

第二节 材料成本的核算

第七条 计入成本的材料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进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2.间接材料

第八条 材料成本的计价原则

材料成本的计价,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购进的材料成本应包括买价、运费、税金、在途保险和验收入库费用等。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购入价格应根据发票不含税金额确认。

2.附带成本包括购入材料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第九条 材料成本的核算

材料成本的核算采用材料入库时,按照材料的实际成本计入原材料科目,出库时,按照加权移动平均法计算材料出库成本。

1.帐户设置

材料成本核算应设置“原材料”、“包装物”、“委托加工材料”、“应付帐款”、“预付帐款”、“应付票据”等帐户。

(1)“原材料”帐户是资产类帐户,核算公司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公司的自制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五金杂品、劳保用品、燃料等的实际成本。该帐户的借方登记公司库存原材料增加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原材料减少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反映公司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2)“包装物” 帐户是资产类帐户,核算公司库存的各种包装物。该帐户的借方登记公司库存包装物增加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包装物减少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反映公司库存包装物的实际成本。

(3)“委托加工材料” 帐户是资产类帐户,核算公司委托加工产品所提供的主要原材料、包装物。该帐户的借方登记公司委托加工产品所提供给受托方的各种原材料、包装物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公司收回完成委托加工的产品后,从“委托加工材料”科目转入“产成品成本”科目的各种原材料、包装物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反映受托方尚未完成委托加工所剩余的各种原材料、包装物的成本。

(4)“应付帐款”帐户是负债类帐户,核算公司因购买材料、商品及接受劳务等应支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贷方登记应付未付款项和结转的预付款项,借方登记偿还的应付未付款项和支付的预付款项,贷方余额表现 为公司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借方余额表现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该帐户按供应单位的户名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5)“应付票据”帐户是负债类帐户,核算公司对外发生债务所开具、承兑的商业汇票。贷方登记公司因采购材料、商品等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的金额,借方登记已支付的商业汇票以及商业汇票逾期不能承兑按规定转入“应付帐款”帐户的金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公司承兑的期末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金额。

2.材料领用及退回需办理以下手续:

(1)材料的领用及退回均应填具领、退料单,办理进退料手续。(2)领、退料单应依规定填写并经权限主管核准。

(3)发料人员应将领料、退料或发货单据加以连续编号,于规定日期送交财务部登入存货明细帐。

(4)供应部保管人员应于每月末将本月的原材料、包装物收发存月报表送财务部核对。

第三节 人工成本的核算

第十条 人工成本是公司付给职工的工资、加班费、各项津贴补贴和奖金以及按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费。

第十一条 人工成本应依照人力资源部提供的职工人员清册区分为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

第十二条 直接人工:指生产车间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维护人员的工资、加班费、各项津贴补贴和奖金以及按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费。

第十三条 间接人工: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加班费、各种津贴补贴和奖金以及按其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费等。

第十四条 财务部根据人力资源部核算的生产人员的工资总额按工作岗位进行归集,分别进入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工资项目。

第十五条 财务部依据产品耗工工时比例编制“工资、福利费分配表”,并依据“工资、福利费分配表”编制记帐凭证并登记入帐。

第四节 燃料及动力费的核算

第十六条 燃料及动力费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及自制的各种 燃料和动力费用(包括:水、电、蒸汽等)。

第五节 制造费用的核算

第十七条 制造费用是指公司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间接费用和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费用。包括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试验检验费、运输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差旅费、机物料消耗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第十八条 制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

1.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按其用途和发生的地点,通过“制造费用”帐户进行归集及分配。

2.制造费用的分配依据产品耗工工时比例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并依据“制造费用分配表”编制记帐凭证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3.制造费用发生时应按其性质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各项费用于每月终了结帐后编制“制造费用明细表”。

第二章 期间费用核算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十九条 公司期间费用的核算按照国家现行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法规的规定执行。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分别项目列示。

第二节 营业费用的核算

第二十条 营业费用是指公司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公司销售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具体项目为产品销售提成费用和专设销售机构的员工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以及公司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宣传费和广告费等。

第二十一条 账户设置

1.公司为了归集和结转营业费用,设置“营业费用”总分类账户。本账户属于损益类性质。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 末,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期末,编制《营业费用明细表》。

公司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宣传费和广告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2.公司发生的为销售本公司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员工工资、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银行存款”等科目。

3.产品销售提成费用,根据当期的产品销售收入发生额和公司的销售政策提取。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收回销售货款,支付产品销售提成费用时,借记“预提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科目。

第二十二条 业务核算

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1、工资

核算销售机构员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销售市场销售人员的工资也在本科目核算。

2、职工福利费

核算公司按规定提取的销售机构员工的福利费,销售市场销售人员的福利费也在本科目核算。

3、差旅费

核算员工因公出差发生的途中交通费、住宿费、市内交通费、出差补贴等。销售机构发生的会议费(包括销售工作总结会)、销售市场的差旅费也在本科目核算。

4、办公费

核算电话费、邮寄费、办公用品费等。销售市场的办公费也在本科目核算。

5、修理费

核算销售机构日常修理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费用。

6、低值易耗品摊销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采用一次摊销方法。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 资产的、并且单位价值在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各种用具物品。

7、运输费

核算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发运车辆消耗的汽油费、停车费和其他日常杂费等。

8、医院开发费

核算销售人员开发医院的费用。

9、完成目标任务奖励支出

核算按公司销售方案计发的销售机构完成目标任务的奖励支出。

10、广告宣传费

核算支出的广告费、宣传费以及发出样品的成本等(含销售市场学术推广会费用)。

11、租赁费

核算销售机构办公场地、退货成品库等的租赁费。销售市场的租赁费也在本科目核算。

12、业务招待费

核算因销售业务需要而发生的各项招待费、应酬费。

13、折旧费

核算销售机构使用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14、工会经费

核算销售机构提取的工会经费。

15、职工教育费

核算销售市场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

16、其他费用

核算上述明细科目不能列支的费用。

第二节 管理费用的核算

第二十三条 管理费用是指公司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公司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由公司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具体项目为行政管理部门员工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工会经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 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计提的坏账准备等。

第二十四条 账户设置

公司为了归集和结转管理费用,设置“管理费用”总分类账户。本账户属于损益类性质。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期末,编制《管理费用明细表》。

发生的行政管理部门员工的工资及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

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 “累计折旧”科目。

支付的办公费、修理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支付业务招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研究开发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规定计算出应交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

无形资产按规定摊销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第二十五条 业务核算

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1、工资

核算行政管理部门员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2、职工福利费

核算公司按规定提取的行政管理部门员工的福利费。

3、差旅费

核算员工因公出差发生的途中交通费、住宿费、市内交通费、出差补贴等。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会议费也在本科目核算。

4、劳动保险费

核算公司按规定为全体员工购买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为员工购买的由单位承担部分的基本医疗保险 费,从“应付福利费”中列支。由员工个人承担的前述各项社会保险费,从员工个人的应发工资中扣缴。

5、工会经费

核算公司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按全体员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

6、职工教育费

核算公司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按全体员工工资总额的1.50%提取。

7、业务招待费

核算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招待费、应酬费。

8、税金

核算公司应交和交纳的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

9、坏账准备

核算公司提取的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按照公司的会计政策于每年终了提取。

10、排污费

核算公司向政府部门交纳的排污费。

11、住房公积金

核算公司按规定为全体员工购买的住房公积金。由员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从员工个人的应发工资中扣缴。

12、办公费

核算电话费、办公用品费等。

13、修理费

核算行政管理部门日常修理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费用(含车辆修理费)。

14、低值易耗品摊销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采用一次摊销方法。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并且单位价值在200元以上的各种用具物品。

15、咨询费(含顾问费)

16、审计费

核算公司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的费用。

17、汽车使用费 核算车辆使用的汽油费、停车费、过路费和其他日常杂费。车辆的日常修理费不在本科目核算。

18、董事会费

核算公司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

19、存货损失

核算存货的盘亏或盘盈、以及不能用或不合格存货的销毁等。20、财产保险费

核算公司财产的保险费,如车辆保险费等。

21、租赁费

核算行政管理部门办公场地等的租赁费等。

22、折旧费

核算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23、研究开发费

核算公司新药研发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费,以及新药研发机构员工的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技术咨询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项目予以资本化。取得生产批文产品所购买的对照品进入“制造费用-试制试验费”,未取得生产批文产品所购买的对照品进入本项目核算。

24、无形资产摊销

25、评估费

核算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对公司资产进行评估的费用。

26、其他费用

核算上述明细科目不能列支的费用。

第三节 财务费用的核算

第二十六条 财务费用,是指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利息收入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按规定应予以资本化的部分,不属于财务费用。

第二十七条 账户设置

公司为了归集和结转财务费用,设置“财务费用”总分类账户。本账户属于损益类性质。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期末,编制《财务费用明细表》。

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长期借款”等科目。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第二十八条 业务核算

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1、利息支出

2、利息收入

3、手续费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成本核算制度针对公司实际予以制订,如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新增品种且有新的生产线后,则本制度将适时进行修订。

1.8制造费用的核算讲稿 篇5

教学任务:

1.认识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区别 2.掌握制造费用核算账户 3.掌握制造费用的分配

1.8.1 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比较

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讲解过什么是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现在进行回顾:

一、制造费用: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为组织生产而发生的费用,以及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但不能直接归属于所制造的产品成本中的各种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

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未单独设置成本项目的费用,例如:直接用于某产品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保险费等。

2.间接用于产品生产不能单设产品成本项目的费用,例如:车间的水电、取暖、排污等。

3.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例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发生的水电费用等。

二、期间费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不能计入特定核算对象的成本,而应计入发生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区别:

1.费用分为生产费用和非生产费用,其中生产费用指制造产品的费用,最终形成产品的成本;而非生产费用是指期间费用,这些费用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或者即使产生利益也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中的,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其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不能直接计入生产产品的成本,应先按照一定的方法先进行归集,月终时再在各成本计算对象直接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对象的成本中;期间费用是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费用,与材料采购和产品生产支出没有直接关系,不计入有关核算对象的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制造费用期末需要结转至生产成本,最终计入库存商品,期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而期间费用在期末需结转至本年利润,期末列示在利润表中。1.8.2 制造费用核算任务

接下来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制造费用的归集:

企业应设置“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按照生产单位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按照费用种类设置多栏式账页进行分类核算。“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应登记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分配转销的制造费用,期末制造费用分配后一般无余额(季节性生产除外)。

另外,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可以单独设置“制造费用”账户归集,月末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所属的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户(该内容我们在1.7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这一小节已经详细介绍过了)。

讲完制造费用的归集,下面的内容是我们这小节的重点和难点,即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月末,企业应按照制造费用发生的地点和费用项目进行归集,明确制造费用受益的对象、分配标准,根据受益原则进行分配,最终计入车间生产的产品成本。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计算方法进行分配: 1.工时比例法: 分配公式:

某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该车间制造费用总额/该车间实际生产产品工时总量(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出工人生产1工时需要分配的制造费用)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工时×该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即可以计算得出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分配的制造费用)我们可以一起看下课本72页的例题:做中学1-22(题目讲解)这种方法与劳动生产率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2.工资比例法: 分配公式:

某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该车间制造费用总额/该车间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出每负担1单位的工资需要支出多少制造费用)某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该产品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该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即可以计算得出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分配的制造费用)

运用工资比例法,分配依据容易取得,单设其正确性收机械化程度影响较大,机械化程度越高,负担的工资相对较少,负担的制造费用就少,反之则较多。3.机器工时比例法: 分配公式:

某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该车间制造费用总额/该车间所耗机器工时总额(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出机器设备生产1工时需要分配的制造费用)某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该产品耗用的机器工时×该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即可以计算得出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分配的制造费用)我们结合课本74页做中学1-23来具体看下这种方法的应用(题目讲解)在机械化较高的企业,按照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较为合理。4.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分配公式:

某车间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该车间年度制造费用预算数/Σ(该车间每种产品计划产量×标准单位定额)(在这个公式中,标准单位定额就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生产某一产品耗费的额定工时,通过该公式可以计算得出按计划每1工时的制造费用)

某产品应付的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标准单位定额×车间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即可以计算得出生产某种产品按计划需要分配的制造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计划的制造费用跟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对于这个差异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制造费用差异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差异额/当年12月份制造费用计划分配额(或分配标准)某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差异额=某产品12月份负担的制造费用计划额×制造费用差异分配率 我们结合课本75页和76页的做中学1-24及1-25来具体学习这种方法的计算(题目讲解)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那些有比较准确的定额标准和较高计划管理水平的企业。

讲解完上述的计算方法之后,我们最后讲解的是具体的账务处理:

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都要将分配结果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并根据该表进行账务处理。

财务费用核算 篇6

国际贸易中及时准确的确定出口价格是买卖双方最为关心的重要问题,出口价格的组成因素主要有:成本、利润、费用、出口退税等几个方面,其中成本是整个出口价格的核心。一般来说,我们掌握的出口成本是采购成本(含税成本),印含有增殖税。它是外贸企业为出口产品进行生产、加工或采购原料而产生的成本,通常也称之为含税成本。

出口退税是为了降低商品的出口成本,采取增值税全部或部分退还的做法。核算价格时,应将采购成本中的税收部分按出口退税率予以扣除,我国当前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因此我们通常采用【(采购成本/1.17)×出口退税率】求出出口退税额,再通过【实际采购一出口退税额】进一步求出实际采购成本(不含税)。明确了出口成本的构成和退税的计算后,接下来通过对报价过程中利润、费用的核算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提高整个出口报价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一、出口利润的计算基数

出12利润的确定可以用某一固定的数额表示,也可以用一定的利润率即百分比来表示。一般来说,出口报价中关于利润的确定主要有四种利润基数:包括实际采购成本;采购成本(含出口退税);出12总成本(含出口费用);出口价格(销售价格)。

例如:某企业出口一批服装,FOB上海,该产品采购成本为100元人民币/件,最新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为1 1%,该产品国内增值税为17%,出12各项费用和为6元人民币/件,核算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为1:7(美元/人民币),预期利润率为10%,试求不同的利润基数下企业报价时的利润额。

1.以实际采购成本为基数

(1)实际采购成本=采购成本一出12退税收入

(2)退税收入=【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

(3)实际采购成本=采购成本一(采购成本÷1.17)×1 l%

或实际采购成本={采购成本×(1+增值税率一出口退税率)}÷(1+增值税率)出口利润=实际采购成本×10%=【100一(100/1.17)×l l%】×10% =(100一9.40)X 10%=9.06 2.以采购成本为基数

出口利润=采购成本×10%=100×10%=10.00 3.以出口总成本为基数 出口总成本=采购成本+出口费用=100+6=106.00 出口利润=出1-7总成本×10%=106×10%=10.60 4.以出口价格为基数

FOB=实际采购成本+出口费用+利润

=采购成本一出口退税+出口费用+FOB×10%

=(采购成本一出口退税+出口费用)÷(1一预期利润率)=【采购成本一(采购成本/1.17)×1 l%+出口费用】÷(1—10%)=【100一(100/1.17)×1 l%+6】÷(1一10%)=107.33 出口利润=FOB×10%=10.73 同理可推出CFR、CIF价为基数的利润计算公式

CFR报价=(实际采购成本+费用+运费)÷(1一预期利润率)CIF报价=(实际采购成本+费用+运费)÷【l一利润率一(1+投保加成率)X保险费率】

二、出口报价中的费用核算

1.出口费用的主要种类

外贸企业的费用范围是根据自身业务经营特点来确定的,主要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部分。

(1)营业费用。指外贸企业在购、销、存各个经营关节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国内运杂费、港口装卸费、包装费、仓储保管费、商品检验费、广告费、报关费、邮电费等、经营人员的工资福利等。

(2)管理费用。指外贸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业务招待费、研发费、涉外费、咨询费、折旧费、办公费等。

(3)财务费用。指外贸企业为筹集业务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净损失等。

2.出口费用的分摊

为了正确计算每个产品的出口换汇成本和盈亏额,企业必须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摊到每个出口商品中。

在出口费用中,有的费用如运杂费、仓储费等在费用发生时就可以明确认定由那种出口商品负担,但有的费用在发生时与出口商品没有直接联系,无法确认应由那种商品负担。例如:某外销员一个月完成5笔出口合同,每笔合同的报关费100元,门到门全包干费用800元,法定检验及认证费用200元,港口杂费340元,这些费用都可以认定到每笔具体的合同中,同时该外销员为了这5笔合同出差2次到生产地监督生产过程,差旅费事后统计共计为1049元,招待业务合作伙伴花费招待费754元,这些费用是不容易直接分摊到每一笔具体的合同上的。

同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费用的发生往往是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出口报价之后;而我们在开始进行出口报价的过程中有时是无法准确的事先预估出口合同履行过程中所需要产生和支付的全部费用的。

因此为了正确报价,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出口费用合理地分摊到相应的出口业务中去。

(1)直接认定珐。能够直接认定是某笔出口业务发生的费用就由该业务负担,就是直接认定法。例如上例中报关费、门到门、商检费。能直接认定费用的特点是在合同未成立,即在买卖双方报价阶段就能预先核算出来的相关费用,可以在报价时候通过费用项目逐一累加计入出口价格中。

(2)比例分摊法。不能直接认定到某具体出口合同以及在买卖双方报价阶段不能预先准确核算出来的费用,可以采用比例分摊法。

任何一笔出口业务都要发生费用,这些费用报价的时候必须含在出口价格内,不然当利润率为保本的0时,实际业务是亏损的。亏损额就是履行合同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累计费用额。预先准确知道分摊费用总额是不容易的,但对任何出口企业来说,年费。用分摊率(简称费用率)是容易知道的,用某一时期(一般为1年)发生的各种费用总额比上同期该企业总采购成本。

即为:

费用分摊率(费用率)=本期费用发生总额/本期成本采购总额

这里要注意的是对外报价时直接认定法中的费用,同样也可以有效的应用在费用率分摊中。

例如:某出口企业在出口一笔订单过程中发生如下费用:报关费100元、港口装箱费400元、签发证书费200元、内陆运费450元、包装费280元;该订单单位商品采购成本为40元,数量1000个,企业费用率为5%,外汇汇率为1:7(美元,人民币),暂不考虑房租水电、人员工资福利等其它经营成本,现用两种方法进行费用的核算。

在直接认定法中:费用总额=l00+400+200+450+280=1430元。

在比例分摊法中:费用发生总额=采购成本×费用率=40000×5%=2000元。可以看出采用比例分摊核算方法,核算的费用总额是能够支付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的。尽管比直接认定的费用额度高出570元,但具体分摊到单位的出口商品中,差额为(2000—1430)/1000,为0.57人民币,再加以汇率换算后实际则只多出0.57/7即0.08美元。综合来说,采用比例分摊方法核算费用比直接认定方法要高出一定的预估额,但通过每一件出口商品的分摊以及外汇牌价的换算,往往超出额度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由于进出口业务的程序都是先议价签约然后履约,所以报价时候就必须预先核算每笔业务的全部费用,计入出口价格后报价,客户接受后价格不能更改,本例中的直接认定法确定费用1450元,假如在签约后的生产过程中又额外产生报价时无法预先估计到的额外费用500元,则直接认定法的费用核算就不能解决类似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报价时以保本价发盘,现在该笔合同就要亏损500元额外费用。但如果采用比例分摊法,预先核算的费用为2000元,则可以有效的避免亏损。

另外,由于不同出口企业关于费用核算的标尺不同,有的企业对外报价核算费用时只核算该笔订单在出口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如房租水电成本、外销人员的基本工资等都计入部门或者公司的费用核算中。但有的出口企业核算时候则会把相应的房租水电成本、外销人员的基本工资等都算入每个外销人员的费用额度中,这样对外销员来说,这部分的费用也是无法事先通过具体金额预估到每笔出口合同的报价中的。

综上所述,如果对于出口订单、客户信誉、合同履行、企业费用核算等业务关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直接认定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费用率核算。如果对于上述情况并不熟悉或者合同履行过程中未知因素较多,则采费用率核算方法更为有效。

三、不同费用核算方法下的出口报价分析

明确了利润与费用的核算方法后,即可以对出 口报价方法做进一步的分析。

常用的出口报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销售 收入扣除采购成本和出口费用的原理,加以汇率的换算后报价。另一种是通过建立毛利润率与抬 汇成本的关系报价。

1.通过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和出口费用进行对外报价

FOB/tff=(采购成本+出口利润+费用总额+ 佣金一出口退税)÷人民币牌价

这里的出口利润的计算基数可以采用上述列 明的任何一种,因为这里的利润是具体的数额。

例如:某企业出口玩具25000个,工厂报出 的采购成本是15元人民币,企业的年费用分摊 率为5%,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10%,增值税税率 17%,同期美元对人民币牌价为1:7,根据同类产 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的比较,企业以采购成本计算 利润,净利润率为8%,求本订单的FOB对外报 价解析如下:

采购成本=25000 x 15=375000.00元 出口利润=375000x 8%=30000.00元

费用总额=25000x15x5%=18750.00元

出口退税=(375000+1.17)×10%:32051.28元

FOB总价=(375000+30000+18750~32051.28)÷7=55956.96美元

FOB单位报价=55956.96+25000:2.238美元

实际业务中采用该种报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当上述任何一个报价要素在实际核算出现误差或当客户进行还价时发生了变更,这时为了正确核算利润的盈亏,必须带入公式重复计算;

(2)没有建立换汇成本与所求利润之间的函数关系,不利于现场快速报价;

(3)不同企业在开始对外报价阶段如果能准确的核算出该笔订单在未来履约过程中将产生的各种费用,也可以直接通过费用种类的累加计算费用总额;但如果将来履约过程中产生额外费用,则只能从现有报价的利润部分中抵扣。

2.通过计算毛利润和净利润的方式进行对外报价

毛利润=FOB价×牌价+(采购成本÷1.17)×出口退税率一采购成本

净利润=毛利润一费用;

公式合并,求出:

①净利润=FOB价X牌价+采购成本÷1.17X出口退税率-采购成本-费用

以采购成本为计算利润的基数,求出:

②净利润率=净利润÷采购成本

[FOB价X牌价-1-(出口退税率÷1.17)×采购成本]-费用/采购成本

根据换汇成本=采购成本÷外汇收入(FOB价),求出:

净利润率= [牌价-{1-(出口退税率÷1.17)}×换汇成本]-(费用÷FOB)/换汇成本

再根据费用率=费用/采购成本进行换算:

净利润率=[牌价-{1-(出口退税率÷1.17)}×换汇成本] /换汇成本-费用率

用率;由此得出:

毛利润率=净利润率+费用率

通过上述论证,我们可以把费用率、毛利润率、净利润率有效的组合在一起,用该种公式求得的本例的报价为: 毛利润率=8%+5%=【7一(1—10%/1.17)×换汇成本】÷换汇成本一费用率 按换汇成本=7÷1.0445=6.7美元计算,我们同样可以求出FOB单位报价:F()B=15÷6.7=2.238美元

实际业务中采用该种报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该报价方法有效的建立了利润率与换汇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此原理的基础上报价过程即可以通过【换汇成本=采购成本÷FOB价】快速实现。

(2)将报价阶段能准确核算的费用和不能具体分摊到某笔合同的费用以及在履约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未知费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费用率的形式统一核算。

财务费用核算 篇7

一、研发费用核算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研发费用的范围难以界定

对央企而言, 其科研工作依托和服务于其主营业务, 管理模式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些将科研作为主要事业的单位有很大区别, 很多企业存在既从事研发活动又进行研发活动的部门, 由于不经常承担国家科技计划, 研发经费占其资金量比例较小, 种种原因导致企业对研发费用理解不透、重视程度不够等。而对于央企的自主研发费用, 国家也没出台核算细则, 研发费核算管理难有统一标准, 加之国家各部委如发改委、科技部、统计局、财税主管部门出台的科技名词繁多, 且没有统一口径的解释, 企业研发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对研发经费核算范围的外延和内涵的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 研发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没有相互配合, 财务部门往往不能按照科研项目预算书中研发经费的明细进行明细科目设置。

(二) 研发费用间接费的分配标准的合理确定较困难

1、一些研发设备与仪器被多个研发项目共用或者非研发设备用于研发, 其折旧费用在各项目间的分摊很难确定。

2、受制于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精细水平, 如企业存在多个研发项目, 但没有研发人员明确的项目分工, 研发人员的人工支出在各项目间的分摊很难确定;还存在研发项目借用生产人员发生的人工支出是否归集入研发费等问题。根据有关部门调研, 对一般性企业, “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费用”占比较大, 分别占到企业总体研发费用的六七成。如果研发费中的人工成功无法准确核算, 将导致央企研发费用的核算有较大的失真嫌疑。

3、受制于后勤管理部门的业务精细管理水平、很多央企研发费用中的水电费等分配标准无科学依据, 绝大多数企业直接进入企业生产成本, 不在研发成本中开支。

(三) 科技项目评价通则还处试用阶段, 国企研发费用的使用评价无法实现

由于国家层面出台的科技项目评价通则还处试用阶段, 国企研发费用的使用评价无法实现, 只能凭研发管理部门报奖的结果和所获知识产权的情况进行单方面评价。而一些处于竞争领域的成熟非国有企业, 不少已将研发费用的使用作为利润中心的研发链嵌入产品线利润中心的研发矩阵, 与之相比, 央企研发费用的精益化管理还有提高的空间。

央企研发费核算还存在诸多这种粗放管理之处, 带来的后果不仅在核算管理上有不少不清晰不精确之处, 在涉税管理上, 部分企业存在研发费用没有按项目专账管理, 企业未充分了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情况。如研发人员工资薪金, 不少央企由于没有在研发费中列支, 导致不能列入可加计扣除部分;还有研发专用的仪器设备折旧等各种间接费用无法分摊, 都存在抵扣不足的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央企对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的应用、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合法税收权益, 不利于体现国家鼓励研发的的政策导向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发项目核算及财务精益化管理措施的探讨

(一) 从会计核算角度加强央企研发费用的财务核算与精益化管理

日前, 广东省出台《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意见》规定破除了优势传统产业不能享受企业研究开发活动都可以加计扣除的限制。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是我国创新政策中优惠最大的政策工具、但享受这一政策, 对企业研发费用管理水平有很高要求, 涉及企业管理多层面的配合。央企在研发项目费用核算及财务管理中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研发费用管理办法, 以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的全成本核算体系。

1、企业的研发费用辅助核算明细账应该与研发任务书及预算有效对接, 如果简单化处理, 如将研发费明细科目设置过于简单或者未能按照研究开发项目和费用种类分别核算, 则可能无法满足财税管理部门要求, 同时也违反了客观性原则, 这些都会使央企享受的研发费加计扣除的优惠大打折扣。

2、探索企业研发项目的预期经济效益评估办法, 建立研发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模型。

3、积极引进研发财务管理系统。研发财务系统应改进对具体研发业务的作业成本的动因分析和涉及的会计处理技能, 初步实现财务职能从报表管理向业务管理现的转变, 使财务管理贯穿研发各环节。

对于研发费中的重要组成的人工成本可考虑引入人力资源内部定价与交易系统和工时管理系统, 其中人力资源成本分直接成本 (取得、开发、使用) 和间接成本 (历史均摊法) , 采取矩阵考核和结算。精细化管理, 建立精确的研发成本核算模型, 加强了对研发成本中多因素的控制。

4、积极实行研发项目的预决算制度, 严格控制研发费用的支出。

企业应根据研发项目计划, 编制研发投入项目预算。项目预算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实施时段、项目实施内容、实施人员、以及分时段的资金投入额、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入额等。应根据研发投入项目预算编制研发投入项目资金计划, 包括资金需求和付款计划, 并应根据研发投入项目实施进度及付款计划拨付研发经费。

根据项目评审报告及研发投入项目预算对实施项目进行决算。期末应统计账面“研发支出 (费用) ”、“科技成本”对应项目的发生数据, 比较研发投入项目预算;复核项目验收及评审报告手续;写研发投入项目决算报告, 预估项目市场价值;结转账面“研发支出 (费用) ”、“科技成本”, 按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资本化。

(二) 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加强央企研发费用的财务核算与精益化管理

提高研发费用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有利于体现近年来国资委推行的对央企EVA考核中鼓励研发的政策导向。研发作为一种科研活动, 其投入规模和产出绩效也有利于体现央企的社会责任。提高研发费用的精益化管理水平可从以下方面加强:

1、健全研发组织决策与管理系统。企业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研发组织体系, 避免出现研发组织界定不全的现象。

2、实现研发管理精益化, 依赖于组织系统的创新, 推行先进的研发矩阵管理模式, 实现研发管理里的产品线和资源线互相贯通整合。矩阵管理有利于发挥充分发挥职能专家作用, 便于专业人员调配整合, 建立专业人员归属感, 且避免了重复劳动或出现相似错误, 提高了跨部门协作合力, 防止各部门工作脱节, 互相扯皮, 有利于集中精力突破关键技术或产品的研发瓶颈、加快研发进度。

3、对研发项目的预决算及投入产出进行评价。对于一种研发财务管理模式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评价体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 评价与绩效考核方法合理与否, 决定了很多评价工作的成败。不少市场化竞争的成熟企业采用设计了符合其业务结构的利润中心管理模式和绩效管理方法, 使研发费用评价嵌入, 有的研发团队甚至入股产品线以达到最佳激励效果。央企可借鉴该方法, 并结合自身特点, 开发出研发费用评价体系, 以更好地衡量研发费用的使用效率和后续合理的激励机制。

摘要:本文探讨了央企研发费用核算存在的问题, 并从会计核算和自身精益化管理角度提出了加强研发费用核算和改进管理的建议, 以期为其更好的进行研发费用核算与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研发费用,核算,精益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凯华.我国企业研发项目管理及研发经费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 (6) :56-58

[2]吕亮雯.广东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特区经济, 2012 (5) :35-37

财务费用核算 篇8

【关键词】企业成本费用;管理费用;核算与管理

管理费用是企业成本费用构成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企业的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费用呈上升趋势。如何进行管理费用核算和管理意义重大,下面就管理费用的核算与管理探讨如下:

一、管理费用的核算

1.企业管理部门及职工方面的费用。(1)公司经费:指直接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2)工会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下同)的2%计提并拨交给工会使用的经费。(3)职工教育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用于职工培训、学习的费用。(4)劳动保险费:指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包括按规定交纳地方统筹退休金)、价格补贴、医药费(包括支付离退体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费用)、异地安家费、职工退职金、6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人员的其他费用。(5)待业保险费: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待业保险基金。

2.用于企业直接管理之外的费用。(1)董事会费:指企业董事会或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成员为执行职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成员津贴、差旅费、会议费等。(2)咨询费:指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或支付企业经济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的费用。(3)聘请中介机构费:指企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查账、验资、资产评估、清账等发生的费用。(4)诉讼费:指企业向法院起诉或应诉而支付的费用。(5)税金: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3.提供生产技术条件的费用。(1)排污费:指企业根据环保部门的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用。(2)绿化费:指企业区域内零星绿化费用。(3)技术转让费:指企业使用非专利技术而支付的费用。(4)研究与开发费:指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资、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认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新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等。(5)无形资产摊销:指企业分期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的摊销。(6)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指企业对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包括按大修理间隔期平均摊销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就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的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4.经营业务的应酬费。主要指业务招待费,即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这些费用应据实列入管理费用。

5.损失。存货盘亏和盘盈:指企业存货盘点的盈亏、盘盈净额,但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

6.其他费用其他管理费用。这里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之内又应列入管理费用的费用。

二、管理费用的控制和管理

1.统一核算内容是进行费用控制和管理的前提。在具体进行费用核算时,首先要明确各个费用项目核算的内容和范围,要以公司财务制度的形式进行明确,尽可能划分界线,列示清楚,杜绝或减少“其他”项目核算的内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即便发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合适,只要不是根本性的错误,原则上也不要变动,以保持其一致性,一致性或统一核算内容对于开展费用控制和管理至关重要。统一核算内容也包括对费用核算对象的划分,划分的标准尽可能依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以适应实际责任费用考核的要求,只有划分清了责任,费用控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2.树立正确的费用控制观念是保证效益最大化的根本。

(1)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所谓进行管理费用控制,不单单是控制、压缩管理费用支出的绝对额,而更重要的是要立足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追求相对节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管理要为这个目的服务,必然要讲求成本效益,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在成本效益观念下,成本绝对数并非越低越好,关键看一项成本的发生产生的效益(收入或引起的企业总成本的节省)是否大于该项成本支出。而传统成本管理則强调成本绝对数的节约与节省,而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实际情况可能是一项成本绝对数的节省却引起了收入更大的降低或企业总成本更大的上升。(2)费用控制必须在其合理性前提下进行。公司要运营,就耍开支费用,但费用 的开支应该有其合理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去想办法控制。而脱离合理性去节约开支,将会产生负面效果,限制业务开拓。(3)变动费用大小不能完全说明控制费用工作的好坏。其一:对费用合理性每个人认识不一,节约的办法也就不一样,效果当然也不同。其二:各公司面临着不同问题,其解决问题所产生的费用不能按一样的标准衡量,当然费用结果也就不一样。因此不能完全认为变动费用大的公司就没有想办法节约费用,变动费用大小是否就说明了控制费用的差别,我看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为节省费用而节省费用。此观念要不得,这种观念一旦形成,非理性的压缩费用开支对公司的正常运营、对业务开拓杀伤力极大,其结果可能导致想要干的工作不敢去干、花正常的钱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得花更多的钱才能解决。(4)费用控制要有理有节、有章有法。有理,就是上述的合理性;有节,就是要有合适的度,不能过也不能扣门;有章、就是要有制度,在制度之下,没有灵活性,人人一致,总经理要带头执行。有法,就是制度制定要有依据,要能说服人。不服是制定不了制度的,更谈不上主动执行了。(5)费用制度要适时调整,不能影响业务开展。制度有其严肃性、刚性强,但条件发生变化了,就要调整,否则影响业务开展,失大得小。

3.在日常搞好费用控制是达到控制费用目的的保证。(1)建立弹性、滚动费用预算控制体系。企业要建立年度费用预算制度,明确年度费用控制目标,在制订费用预算时,要与公司业务量结合起来,建立弹性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定期编制滚动预算,围绕完成年度费用预算控制目标,重点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2)做好费用动态控制。所谓动态控制就是要把费用控制工作放在日常进行,日常工作中关注例外事项。控制费用的重点是对业务的把握,费用的发生是以经济业务为前提的,是经济业务决定了费用的发生与否以及数额大小,所以控制费用其本质就是要对业务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公司开展各项业务事前各相关部分要进行沟通,否则,事后的费用分析、责任考核没有实际意义。(3)落实责任考核。首先要把责任落实到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身上,明确首长负责制,在开好费用分析会的基础上,评价工作业绩。责任考核制度要注意两点原则:一是责任明确、相关;二是奖罚力度适当。

综上,管理费用不仅其支出水平对构成了对企业利润的抵减,更重要是控制好、管理好费用的使用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这一切均与统一核算内容、树立正确的费用控制观念以及科学的控制措施有关,所以,搞好管理费用的核算、控制、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值得包括我们会计人员在内所有员工共同努力、探索。

参 考 文 献

[1]王素梅.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岩土工程勘察措施的改进与思考下一篇:渠道大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