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核算

2024-10-06

费用核算(精选12篇)

费用核算 篇1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及其应用指南,对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只有非常简单的说明,在会计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相关文献在举例说明借款费用处理方法时,往往只说明借款利息的处理方法,很少涉及溢价折价和借款辅助费用的处理,而且几乎所有文献在讲解相关内容时,常常将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与借款的核算方法割裂开来,无法将二者很好地衔接,从而无法指导相关的会计实务。本文通过案例详细说明会计实务中借款及借款费用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例]A企业于2008年2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一办公楼,2009年6月30日建造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工期17个月。与该建造工程有关的资产支出如下:(1)2008年1月1日,支出600万元。(2)2008年2月1日,支出400万元。(3)2008年7月1日,支出500万元。(4) 2008年12月1日,支出300万元。(5)2009年4月1日,支出200万元。A企业为建造该办公楼占用了四笔借款(前两笔为专门借款,后两笔为一般借款):(1)2008年1月1日发行债券,面值500万元,票面利率8%,发行价格550万元,债券承销商按发行价格的2%收取发行费。此外,债券发行期间冻结资金利息收入5.2万元,发生其他与发行债券相关的直接费用2.6万元,发行价款和发行费用均已通过银行存款收付。期限3年,每年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2)2008年1月1日向银行借款,借款本金800万元,年利率6%,期限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3)2008年1月1日发行债券,面值600万元,票面利率7%,发行价格601万元,债券承销商按发行价格的2%收取发行费。此外,债券发行期间冻结资金利息收入2.8万元,发生其他与发行债券相关的直接费用3.2万元,发行价款和发行费用均已通过银行存款收付。期限3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4)2008年1月1日向银行借款,借款本金700万元,年利率5%,期限3年,每年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闲置专门借款资金在银行的存款利息收入共5.5万元,其中2008年1月利息收入1.75万元,2008年2月至6月利息收入为3.75万元。由于建筑材料供应不及时,该工程项目于2008年8月至2008年11月发生中断,时间共4个月。

一、实际利率计算及计息调整表编制

第1笔借款:

债券发行价款净额=5500000×(1-2%)+52000-26000=5416000(元)

5416000=5000000×8%×{[1-(1+r)-3]/r}+5000000×(1+r)-3

通过内插法可计算出实际利率r=4.95%

第2笔借款: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金额=8000000×(1+6%×3)=9440000 (元)

8000000=9440000×(1+r)-3

通过内插法可以计算出实际利率r=5.71%

第3笔借款:

债券发行价款净额=6010000×(1-2%)+28000-32000=5885800 (元)

注:254345=400000+(-145655);计算关系式中④*、⑤*分别表示④栏、⑤栏上一期的数据。

注:500317=9440000-8939683;计算关系式中④*、⑤*分别表示④栏、⑤栏上一期的数据。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金额=600×(1+7%×3)=7260000 (元)

5885800=7260000×(1+r)-3

通过内插法可计算出实际利率r=7.23%

注:492347=7260000-6767653;计算关系式中④*、⑤*分别表示④栏、⑤栏上一期的数据。

第4笔借款:

7000000=7000000×5%×{[1-(1+r)-3]/r}+7000000×(1+r)-3

通过内插法可以计算出实际利率r=5%

注:计算关系式中④*、⑤*分别表示④栏、⑤栏上一期的数据。

二、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计算

经分析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为:2008年2月至2008年7月和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共计13个月(其中2008年有7个月,2009年有6个月)。

(1)专门借款的相关数据计算如下(参看表1和表2):

2008年:

费用总额=26.8092+45.6800=72.4892 (万元)

资本化期间费用=72.4892÷12×7=42.2854(万元)

2009年:

费用总额=26.1563+48.2883=74.4446 (万元)

资本化期间费用=74.4446÷12×6=37.2223 (万元)

(2)—般借款的相关数据计算如下(参看表3、表4和表5):

2008年:

费用总额=42.5543+35=77.5543 (万元)

平均占用额=(158.4×1+458.4×1)÷12=51.4(万元)

资本化率=(588.58×7.23%+700×5%)÷(588.58+700)=6.02%

资本化金额=51.4×6.02%=3.0943 (万元)

2009年:

费用总额=45.6310+35=80.631 (万元)

平均占用额=(458.4×3+658.4×3)÷12=279.2 (万元)

资本化率=(631.1343×7.23%+700×5%)÷(631.1343+700)=6.06%

资本化金额=279.2×6.06%=16.9195 (万元)

(3)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计算表

根据上述有关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计算结果汇总如表6:

注:表中第③栏与第④栏的关系为④≤③。当④>③时,以③为标准,取④=③。

三、借款及借款费用的核算

先根据各借款的“计息调整表”(表1至表4),编制相关会计分录,将所有“实际利息”费用全部计入财务费用;再根据“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计算表”(表6),确认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同时调整财务费用。

(1)2008年1月1日

(2)2008年末

计息调整时,

(3)2009年末

计息调整时,

(4)2010年末

计息调整时,

支付当期应付利息和到期本息时,

四、借款及借款费用处理程序

在取得借款时,借款的溢价折价和借款辅助费用应计入借款的初始确认金额(即借款净额),计算该借款的实际利率,根据实际利率确定每期的“实际利息”(即当期应确认的借款费用总额);计算“累计占用一般借款数额”时,应以累计资产支出额减去专门借款实际借款净额(如果其实际借款净额与名义借款额差别不大,也可以累计资产支出额减去名义借款额);计算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时,应以该借款的年初(即上年年末)借款余额作为借款本金,因此每年计算资本化率时,同一借款的本金数额可能是变化的。

借款及借款费用的核算程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分别计算各笔借款的实际利率并编制该借款的“计息调整表”。第二步,计算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编制“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计算表”。第三步,编制会计分录,包括两个环节:(1)根据各借款的“计息调整表”,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实际利息全部计入“财务费用”科目。(2)根据“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计算表”中“资本化金额合计”栏的数据,借记“在建工程”等,贷记“财务费用”;根据该表中“专门借款收益总额”栏的数据,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财务费用”。上述核算程序适用于任何借款及借款费用的核算,是借款费用处理的一般程序。

参考文献

[1]陈杰:《企业发行债券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财会通讯》(综合)2008年第3期。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费用核算 篇2

成本费用核算制度

为规范公司成本费用核算方法、核算程序和核算步骤,根据公司的生产特性、生产工艺和生产步骤,特拟订本成本费用核算制度。公司的成品生产加工和各个部门的各项费用核算,严格按本制度的要求统一进行业务处理。

本制度所涉及公司的成本费用核算包含以下两个部分:

一、成品成本核算;

二、期间费用核算。

第一章 成品成本核算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一条 公司成品成本的核算按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第二条 公司主要成品为虫草等。

第三条 成本指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原辅包装、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工资和其他支出,即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

第四条 公司产品成本包括下列各项:

1.直接材料;2.燃料及动力;3.直接人工;4.制造费用。

第五条 公司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的成本,成本计算以产成品品种为成本核算的对象。

第六条 产品成本的核算应提出单位成本的分析资料,以作为生产管理或决策的参考,超过物资消耗定额时,应查明原因,做出成本说明。

第二节 材料成本的核算

第七条 计入成本的材料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进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2.间接材料

第八条 材料成本的计价原则

材料成本的计价,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购进的材料成本应包括买价、运费、税金、在途保险和验收入库费用等。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购入价格应根据发票不含税金额确认。

2.附带成本包括购入材料发生的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第九条 材料成本的核算

材料成本的核算采用材料入库时,按照材料的实际成本计入原材料科目,出库时,按照加权移动平均法计算材料出库成本。

1.帐户设置

材料成本核算应设置“原材料”、“包装物”、“委托加工材料”、“应付帐款”、“预付帐款”、“应付票据”等帐户。

(1)“原材料”帐户是资产类帐户,核算公司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公司的自制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五金杂品、劳保用品、燃料等的实际成本。该帐户的借方登记公司库存原材料增加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原材料减少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反映公司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2)“包装物” 帐户是资产类帐户,核算公司库存的各种包装物。该帐户的借方登记公司库存包装物增加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包装物减少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反映公司库存包装物的实际成本。

(3)“委托加工材料” 帐户是资产类帐户,核算公司委托加工产品所提供的主要原材料、包装物。该帐户的借方登记公司委托加工产品所提供给受托方的各种原材料、包装物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公司收回完成委托加工的产品后,从“委托加工材料”科目转入“产成品成本”科目的各种原材料、包装物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反映受托方尚未完成委托加工所剩余的各种原材料、包装物的成本。

(4)“应付帐款”帐户是负债类帐户,核算公司因购买材料、商品及接受劳务等应支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贷方登记应付未付款项和结转的预付款项,借方登记偿还的应付未付款项和支付的预付款项,贷方余额表现 为公司债务大于债权的差额,借方余额表现为债权大于债务的差额。该帐户按供应单位的户名设置明细帐进行明细核算。

(5)“应付票据”帐户是负债类帐户,核算公司对外发生债务所开具、承兑的商业汇票。贷方登记公司因采购材料、商品等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的金额,借方登记已支付的商业汇票以及商业汇票逾期不能承兑按规定转入“应付帐款”帐户的金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公司承兑的期末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金额。

2.材料领用及退回需办理以下手续:

(1)材料的领用及退回均应填具领、退料单,办理进退料手续。(2)领、退料单应依规定填写并经权限主管核准。

(3)发料人员应将领料、退料或发货单据加以连续编号,于规定日期送交财务部登入存货明细帐。

(4)供应部保管人员应于每月末将本月的原材料、包装物收发存月报表送财务部核对。

第三节 人工成本的核算

第十条 人工成本是公司付给职工的工资、加班费、各项津贴补贴和奖金以及按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费。

第十一条 人工成本应依照人力资源部提供的职工人员清册区分为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

第十二条 直接人工:指生产车间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维护人员的工资、加班费、各项津贴补贴和奖金以及按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费。

第十三条 间接人工: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加班费、各种津贴补贴和奖金以及按其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费等。

第十四条 财务部根据人力资源部核算的生产人员的工资总额按工作岗位进行归集,分别进入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工资项目。

第十五条 财务部依据产品耗工工时比例编制“工资、福利费分配表”,并依据“工资、福利费分配表”编制记帐凭证并登记入帐。

第四节 燃料及动力费的核算

第十六条 燃料及动力费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及自制的各种 燃料和动力费用(包括:水、电、蒸汽等)。

第五节 制造费用的核算

第十七条 制造费用是指公司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发生的间接费用和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费用。包括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试验检验费、运输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差旅费、机物料消耗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第十八条 制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

1.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按其用途和发生的地点,通过“制造费用”帐户进行归集及分配。

2.制造费用的分配依据产品耗工工时比例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并依据“制造费用分配表”编制记帐凭证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3.制造费用发生时应按其性质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各项费用于每月终了结帐后编制“制造费用明细表”。

第二章 期间费用核算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十九条 公司期间费用的核算按照国家现行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法规的规定执行。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分别项目列示。

第二节 营业费用的核算

第二十条 营业费用是指公司在销售产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公司销售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具体项目为产品销售提成费用和专设销售机构的员工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以及公司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宣传费和广告费等。

第二十一条 账户设置

1.公司为了归集和结转营业费用,设置“营业费用”总分类账户。本账户属于损益类性质。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 末,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期末,编制《营业费用明细表》。

公司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宣传费和广告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2.公司发生的为销售本公司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员工工资、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银行存款”等科目。

3.产品销售提成费用,根据当期的产品销售收入发生额和公司的销售政策提取。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收回销售货款,支付产品销售提成费用时,借记“预提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科目。

第二十二条 业务核算

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1、工资

核算销售机构员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销售市场销售人员的工资也在本科目核算。

2、职工福利费

核算公司按规定提取的销售机构员工的福利费,销售市场销售人员的福利费也在本科目核算。

3、差旅费

核算员工因公出差发生的途中交通费、住宿费、市内交通费、出差补贴等。销售机构发生的会议费(包括销售工作总结会)、销售市场的差旅费也在本科目核算。

4、办公费

核算电话费、邮寄费、办公用品费等。销售市场的办公费也在本科目核算。

5、修理费

核算销售机构日常修理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费用。

6、低值易耗品摊销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采用一次摊销方法。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 资产的、并且单位价值在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各种用具物品。

7、运输费

核算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发运车辆消耗的汽油费、停车费和其他日常杂费等。

8、医院开发费

核算销售人员开发医院的费用。

9、完成目标任务奖励支出

核算按公司销售方案计发的销售机构完成目标任务的奖励支出。

10、广告宣传费

核算支出的广告费、宣传费以及发出样品的成本等(含销售市场学术推广会费用)。

11、租赁费

核算销售机构办公场地、退货成品库等的租赁费。销售市场的租赁费也在本科目核算。

12、业务招待费

核算因销售业务需要而发生的各项招待费、应酬费。

13、折旧费

核算销售机构使用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14、工会经费

核算销售机构提取的工会经费。

15、职工教育费

核算销售市场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

16、其他费用

核算上述明细科目不能列支的费用。

第二节 管理费用的核算

第二十三条 管理费用是指公司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公司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由公司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具体项目为行政管理部门员工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工会经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 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计提的坏账准备等。

第二十四条 账户设置

公司为了归集和结转管理费用,设置“管理费用”总分类账户。本账户属于损益类性质。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期末,编制《管理费用明细表》。

发生的行政管理部门员工的工资及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

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 “累计折旧”科目。

支付的办公费、修理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支付业务招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研究开发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规定计算出应交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

无形资产按规定摊销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第二十五条 业务核算

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1、工资

核算行政管理部门员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2、职工福利费

核算公司按规定提取的行政管理部门员工的福利费。

3、差旅费

核算员工因公出差发生的途中交通费、住宿费、市内交通费、出差补贴等。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会议费也在本科目核算。

4、劳动保险费

核算公司按规定为全体员工购买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为员工购买的由单位承担部分的基本医疗保险 费,从“应付福利费”中列支。由员工个人承担的前述各项社会保险费,从员工个人的应发工资中扣缴。

5、工会经费

核算公司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按全体员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

6、职工教育费

核算公司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按全体员工工资总额的1.50%提取。

7、业务招待费

核算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招待费、应酬费。

8、税金

核算公司应交和交纳的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等。

9、坏账准备

核算公司提取的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按照公司的会计政策于每年终了提取。

10、排污费

核算公司向政府部门交纳的排污费。

11、住房公积金

核算公司按规定为全体员工购买的住房公积金。由员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从员工个人的应发工资中扣缴。

12、办公费

核算电话费、办公用品费等。

13、修理费

核算行政管理部门日常修理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费用(含车辆修理费)。

14、低值易耗品摊销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采用一次摊销方法。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并且单位价值在200元以上的各种用具物品。

15、咨询费(含顾问费)

16、审计费

核算公司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的费用。

17、汽车使用费 核算车辆使用的汽油费、停车费、过路费和其他日常杂费。车辆的日常修理费不在本科目核算。

18、董事会费

核算公司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

19、存货损失

核算存货的盘亏或盘盈、以及不能用或不合格存货的销毁等。20、财产保险费

核算公司财产的保险费,如车辆保险费等。

21、租赁费

核算行政管理部门办公场地等的租赁费等。

22、折旧费

核算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23、研究开发费

核算公司新药研发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费,以及新药研发机构员工的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技术咨询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项目予以资本化。取得生产批文产品所购买的对照品进入“制造费用-试制试验费”,未取得生产批文产品所购买的对照品进入本项目核算。

24、无形资产摊销

25、评估费

核算公司聘请中介机构对公司资产进行评估的费用。

26、其他费用

核算上述明细科目不能列支的费用。

第三节 财务费用的核算

第二十六条 财务费用,是指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利息收入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按规定应予以资本化的部分,不属于财务费用。

第二十七条 账户设置

公司为了归集和结转财务费用,设置“财务费用”总分类账户。本账户属于损益类性质。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期末,编制《财务费用明细表》。

发生的财务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长期借款”等科目。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第二十八条 业务核算

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1、利息支出

2、利息收入

3、手续费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成本核算制度针对公司实际予以制订,如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新增品种且有新的生产线后,则本制度将适时进行修订。

研发费用核算的国际化比较 篇3

【关键词】 研究;开发;研发费用;无形资产

顾名思义研发费用,是指研究与开发某项目所支付的费用。目前,各国对研发费用的处理看法还不一致。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费用化观点。即指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时全部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2.资本化观点,即指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时全部予以资本化,作为长期资产分期摊销,计入相关成本;3.择机资本化或者称为有条件资本化观点,即指在特殊项目中进行归集,即未来收益是否存在还没确定之前,将所有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归集在不同于资产和费用的特殊项目中,如果未来收益可以合理地确定,就将其相应支出转换为资产,如果能够合理确定不会产生显著的未来收益,就将其记入费用。基于上述不同观点,笔者拟对研发费用作一比较,希望能够对研发费用的处理有所助益。

一、研发费用规范的方式

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研发费用的规范方式,存在差异。

我国有关制度对研发费用的规范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文件财会〔2006〕3号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二是2007年3月1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前者从会计核算角度规范了企业对研发费用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方法;后者从税法角度规范企业对研发费用的归集、摊销及抵减企业应税收入进行了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规范则见于1980年1月1日起对财务报表生效而进行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9号:研究和开发活动会计》。

二、“研究”与“开发”的定义

研发是对“研究”与“开发”的简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规范基本一致,但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并没有对“研究”与“开发”概念进行界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七条对研发的定义时,是对“研究”与“开发”分别定义的,并认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而“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没有对“研究”与“开发”概念进行定义,只是提出,“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可见,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只认为,“研究”与“开发”是企业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进行的研究开发,两者可以不加区分。

《国际会计准则9号:研究和开发活动会计》“引言”第三条将“研究”定义为:“是为了获得新的科技知识和理解它们而进行的原始和规划的调查研究”;将“开发”定义为“是在开始商业化生产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转化为生产新的或大幅度改进了材料、装置、产品、工艺、设备或劳务的计划或设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2号——研究及开发费用会计处理》也对研究及开发的内涵及外延给出了类似的界定。而我国既没有给出研究与开发的概念,也没有对研究及开发活动的范围进行界定,这必将造成企业在研究及开发费用确认上的不确定性及随意性,也降低了这方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三、研发费用的构成

研发费用也就是研究开发成本支出。我国会计和税法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包括内容的规定不完全一致。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三条规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四条和第九条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从实质上讲,我国财政部门在会计准则中已经明确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1.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和开发阶段研发支出的,应当将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可见,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研发费用的构成虽然没有指明具体包括哪些,但指明了研发费用归集的期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9号:研究和开发活动会计》则规定,研究和开发活动的成本包括以下几项:“1.薪金、工资以及其他人事费用。2.材料成本和已消耗的劳务。3.设备与设施的折旧。4.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5.其他成本”等等。

四、研发费用的处理

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和开发阶段研发的支出全部费用化;二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符合无形资产条件的支出资本化,分期摊销。

如前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研发费用要求分别两种情况进行处理,“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可见,在研究费用的处理方面,我国实务界会计处理与纳税扣除的规定也不一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9号:研究和开发活动会计》则规定,“研究和开发活动的成本金额应作为其产生期间的费用被记入账内,但达到开发成本第17节被递延的程度时例外”。第17节规定,“一个项目的开发成本如果满足了以下标准,则可以向未来期间递延:1.对产品或工艺方法清楚地加以说明,而可归属到产品或工艺方法的成本能被分别加以鉴别。2.产品或工艺方法的技术可行性已被论证。3.企业的管理部门已经表示了其生产、在市场出售或使用产品工艺方法的意向。4.对于产品或工艺方法有一种清晰的未来市场的迹象,或者在内部使用而不是售出,其对于企业的效用能够进行论证。5.存在充足的资源,以及完成工程项目并在市场出售产品或工艺方法”。可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国际会计准则9号:研究和开发活动会计》对于研发费用的处理与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基本相同,但与我国税法不同。

五、研发费用的披露方法

对于自行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成本,即拟作资本化处理的研发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下列五个方面的信息:……五是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而我国企业所得税税法则要求,“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但没要求披露。

《国际会计准则9号:研究和开发活动会计》不仅要求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而且要对“未分摊递延开发成本的发展及其余额应加以披露,对提出或采用的未分摊余额的分摊基础也应加以披露”。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企业会计准则. 2006.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企业资金费用核算问题探讨 篇4

什么是财务费用?应该正确地理解为“财务费用是为了完成财务活动而发生的期间费用”。而财务活动应该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投资等与资金运动有关的各个方面。然而, 不少会计理论教材鉴于有关会计制度对“财务费用”的规定存在差异, 为了避免种种矛盾, 基本上都笼统地将“财务费用”的概念界定为“是为筹集企业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甚至有不少教材包括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职称考试指导教材在对筹资业务的会计处理上绝口不再提财务费用, 真是令人费解。笔者想通过查阅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或是具有权威的理论教材以解决此种问题, 却一直未能如愿。鉴于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与上述相关的资金费用予以详解。

一、资金费用的理论界定

资金费用应是企业为筹集、使用、投资、分配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即所有与资金活动有关的费用都是资金费用, 也就是广义上的财务费用。但根据目前会计理论与企业业务的发展变化和分类具体核算的原则, 筹资与投资费用已经进行了单独核算, 所以作为狭义上的资金费用———期间费用之一的“财务费用”和进行单设账户核算的“财务费用”, 均是企业为筹集、使用、分配资金而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

二、资金费用的处理原则

原则是为了规范同类业务的处理、能够方便地把握或是针对新出现的业务和问题予以正确处理而提出的强制性标准。我国尚缺乏这样的原则, 以至于会计人员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比如, 以前我们对于银行借款发生的费用和通过发行债券筹资发生的费用都是毫不犹豫地将其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我们保持了这种一贯性, 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绝对正确的。但现行CAS22却作出了把筹资费用作为所筹资金的初始金额的规定, 让我们既费解财务费用的“正确处理方法”, 又质疑以往相关会计业务处理规定的权威性。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 还在于行业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没有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去研究、分析这些相互矛盾的问题, 没有针对其共性和差异提出指导性的处理原则。根据会计核算对象和目标, 为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同时为了便于人们的记忆和理解, 笔者认为资金费用的处理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成本先于费用”原则。

出现自相矛盾的规定和缺乏有效遵循的指导原则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于成本和费用的区别缺乏认识, 虽然在理论上已把成本和费用的区别讲清楚了, 但并没有把这种区别运用到会计实践中去, 造成了无所适从的状况。

其实成本和费用是广义费用的两个方面, 之所以把两者分开, 主要是因为成本的核算对象独立并可确定, 同时在经营管理中还有独立核算、分析的需要。比如, 核算某一产品的成本, 是因为我们需要同该种产品的销售收入相配比并要分析该种产品成本的合理性及是否具有价值提升的空间。而费用的核算对象不确定, 它是为企业的整体经营服务的, 由于它的笼统性, 因此其只能和企业的整体经营效果相配比。

例如, 企业向银行借了100 000元的周转资金, 共发生手续费1 000元。此项业务的会计处理应为:

借:银行存款99 000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1 000

贷:长期借款———本金100 000此笔借款作为借款成本, 一方面是因为借款已达成, 具有

明确的核算对象;另一方面是因为借款费用是为了整笔款项发生的, 理应在整个借款期间进行摊销, 在实际利率摊销法下, 该笔借款的实际利率确实大于合同利率, 本着“客观性的原则”更应该实事求是地在整个借款期间进行摊销。虽然都是作为财务费用进行处理的, 但是与以前直接作为财务费用相比, 有了直接和间接之分, 而且作为后者在各期的财务费用要明显大于前者的摊销数额。假如, 企业未借到100 000元, 而同样发生了资金费用1 000元的情况下 (当然, 这种业务在实践中很少, 但在以债券筹资的方式下未成功发行的资金费用却很多, 本例主要是为了便于和成本化的资金费用处理方法进行对比而假定的) , 其会计处理应为:

借:财务费用1 000

贷:银行存款1 000

2.“独立核算”原则。

虽然在会计业务处理中我们未明确提出“独立核算”原则, 但在业务处理中我们一直遵循着这一原则;而且在我国的传统会计理论中, 我们也一直强调“收支两条线”, 在现金使用的管理办法中也一直强调“禁止坐支”。但不少人为了能够解决新问题或跨越障碍, 或是“病急乱投医”, 对于筹资的资金费用提出了由其利息收入或溢价直接抵扣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化了会计处理, 但支出却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 没有在账面上正确反映资金费用, 所以我们要强调“独立核算”原则, 同一笔业务产生的收入和费用要分别核算, 发生的资金费用要作为上述的“成本”或“财务费用”, 发生的资金收入要作为“财务收益”。

三、资金费用的会计处理

“资金费用”中的“资金”仅指货币资金, 而不包括实物资产;资金费用主要是指资金的筹集费用、使用费用、投出费用和分配费用四个方面。下面结合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 对资金费用的会计处理作些阐析。

1.“筹资费用”的会计处理。

筹资主要包括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 其资金费用主要包括筹资手续费、债券印刷费、债券发行费、佣金等。在筹资成功的情况下 (以下均假设所筹资金用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 , 所发生的资金费用应计入所筹资金的初始金额, 而在以后的借款期间按照实际利率法分期计入各期的财务费用。例如, 宏远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拟发行1 000 000元的债券, 票面利率为6%, 还息日在每年的12月31日, 公司共收到券款1 100 000元, 为成功发行债券共发生债券印刷费和佣金567 300元, 券款已存入公司银行账户, 有关资金费用也已支付。通过计算公司发行债券的实际利率是5%, 其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10 432 700

贷:应付债券———面值10 000 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432 700债券发行后第一年的12月31日 (假定在1月1日发行

全部债券) 的会计处理为:

借:财务费用521 63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78 365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60 000若存在债券未发行成功等状态下的资金费用, 则应将资

金费用直接计入财务费用。例如, 宏远公司的债券未发行成功, 但是根据协议需要支付给发行银行手续费和债券的印刷费共128 600元, 则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借:财务费用128 600

贷:银行存款128 600不管宏远公司发行债券是否成功, 只要发生的资金费用较小 (资金费用占所筹资金总额的1‰以下) , 为方便业务的处理, 就可以将其直接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

2.“用资费用”和“分配资金费用”的会计处理。

“用资费用”包括资金的内部经营使用和往来单位的结转两个方面的费用。内部经营的资金使用主要是指为了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而进行的原材料、周转材料的购置和固定资产的购置等发生的交易费用, 这些交易费用的大部分需要计入所购置对象的成本 (如采购费用) , 一部分则计入管理费用 (如调研费用、差旅费用) 。企业与往来单位的结转费用和“分配资金费用”属于典型意义上的资金费用, 主要是指与金融机构的结转手续费, 应当计入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例如, 宏远公司将到期的应付款项200 000元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划入供货单位的账户, 共发生手续费165元。则其会计处理为:

借:财务费用165

贷:银行存款165

3.“投资费用”的会计处理。

投资费用主要是指企业将货币资金投入到债券、股票、期货等以取得间接收入而发生的委托买卖手续费、资金结算费和各种税金等。现在通行的处理方法是将其计入投资对象的成本或“投资收益”。笔者认为, 这两种方法都不可取, 将投资费用计入投资对象的成本, 无形中夸大了其本身成本, 与其市场价格严重脱节, 这就背离了公允价值的设置初衷;而且只累计交易费用并没有配比其交易收入, 更是不可取的。将投资费用计入投资收益的处理方法看起来比较合理, 但这在无形中就认可了“以交易净额反映交易情况”的假定, 与复式记账法所倡导的“直接反映”、“独立核算”的精神大相径庭, 而且也不便于进行科学的财务分析。因此应设立“投资费用”账户以专门核算投资所消耗的各种费用, 期末再和“投资收益”账户配比, 以确认本期的投资净收益。这样, 也便于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与管理。

四、资金收入的会计处理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对资本金融业务的重视, 企业越来越重视货币资金的自身效益, 金融业务也会成为企业的常态业务, 企业的资金收入也会成为一种必要收入。现在对于带息票据的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收入、债券发行的溢价收入等资金收入的会计处理, 都是将之计入财务费用。虽然少量的资金收入不影响“财务费用”账户的性质, 但如果资金收入的数量过大, 经常使“财务费用”账户出现贷方余额, 那必然会扭曲“财务费用”账户。这与我们一贯遵循的“独立核算”和“收支两条线”原则是相违背的。为了厘清财务费用问题上的混乱, 笔者建议, 设置“财务收益”账户, 以专门核算企业所持有的货币资金因让渡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同时, 这也便于企业在期末将财务收益和财务费用相互配比, 以确定本期所获得的财务净收益, 方便企业的分析和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费用核算 篇5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经济利益的流出,具体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费用的特征:最终导致企业资源的减少或牺牲,最终导致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费用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

●费用按计入工程成本的方法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工程成本是指企业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耗费,包括物化劳动的耗费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耗费。工程成本还是反映施工企业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成本和费用的区别,成本是针对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而言的,费用则是针对一定的期间而言的。二者联系在于都是企业经济资源耗费。

●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即间接费。直接成本加上间接成本构成建安工程的生产成本。施工企业在核算产品成本时,就是按照成本项目来归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应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

●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以下方法:①以单项施工承包合同作为施工工程成本核算目标②对合同分立以确定施工工程成本核算对象③对合同合并以确定施工工程成本核算对象。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应在工程开工以前确定且一旦确定不得随变更,更不能相互混淆。

●工程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①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②加强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③划清各种费用界限④加强费用开支的审核和控制⑤建立工程项目台帐

●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②建立建全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清查和盘点制度。③制定和修订企业定额

●工程成本核算程序按照核算内容的详细程度分为:工程成本的总分类核算程序和工程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程序

●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①分配各项施工生产费用②分配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③分配辅助生产费用④分配机械作业⑤分配工程施工间接费用⑥结算工程价款⑦确认合同毛利⑧结转完工施工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是施工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两部分。期间费用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ξ1z102080营业收入核算的内容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效益的总流入

●营业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也称基本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要营业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可以根据企业营业执照上注明的主营业务范围来确定。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施工承包合同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也称附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非经常性的,兼营的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具体包括:产品销售收入,材料销售收入,机械作业收入,无形资产出租收入,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等。

●施工企业采用完成百分比法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营业收入的确认包括:①施工承包合同收入确认②提供劳务收入确认③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④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发生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

●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的情况下,应出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成百分比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

●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购货方,是指风险和报酬均转移给了购货方。

●合同分立的条件:①单项资产均有独立的建造计划②建造承包商与客户就等项资产单独进行谈判,双方能够接收或拒绝与单项资产有关的合同条款③单项资产的收入和成本可以单独辨认。三条必须同时具备。

●合同合并的条件:①该组合同按一揽子交易签订②该组合同密切相关,每项合同实际上已构成一项综合利润率工程的组成部分③该组合同同时或依次履行。三条必须同时具备。

●固定造价合同的结果能可靠地估计,应同时具备①合同总收入能可靠的计量②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③在资产负债表日合同完工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确定④为完成合同已发生的合同成本能清楚地区分和可靠地计量。

费用核算 篇6

【关键词】企业;研发费用;核算;税务处理

一、引言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的提升,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科技创新,对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进而推出了许多优惠的税收政策,并且还在企业中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作为作为有力支持。随着国家对企业的支持程度持续深化,致使企业研发的费用比重迅速增加,因此研发费用核算问题和税务管理的相关问题也渐渐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对研发费用进行正确核算、处理好相关的税务问题在企业的发展、经营、生存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企业研发中费用核算问题分析

1.企业研发的费用组成部分

企业研发项目中的总开支通常是由两个部分所组成,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在企业的研究阶段中,其核心主要是获取全新的科技知识、科技信息,且研究其实就是一种调查的方式,而这种调查的方式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造性、计划性。研发项目中的开发阶段重心主要是对相關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使成果得到不断升华的同时,将相关知识充分的运用到企业产品设计的理念中,使企业的产品得到不断创新,进而实现产品升华,使企业的研发项目可以得到实质性的改进。企业研发项目中的开发阶段和研究阶段重心并不一样,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区别、差异存在,其差异具体可分划分为以下的三点:一是,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具体目的不相同,前者的目的是获得知识,而后者的目的则是知识的运用。二是,开发阶段和研究阶段的针对对象不一样,研究阶段针对的对象较为模糊,且定义没有实现具体化,但是开发阶段针对的对象则非常清晰,其成功显现比较明确。三是,开发阶段和研究阶段的结果不相同,在研究阶段中,其结果的反馈是由研究报告所呈现出来的;然而在开发阶段中,其结果反馈通常直接将全新工艺、技术、产品直接呈现出来。

2.企业研究项目中研究阶段的费用核算

企业的研发项目正处在研究阶段时,难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入开发阶段,且更加无法确保研究活动在经历了开发阶段之后还可以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国家推出的新准则中,其要求企业必须将研究阶段的全部费用归到当期的损益中,这样才可以更加准确的对研究阶段的整体费用进行核算。

在相关的税务准则中,要求企业在管理研发阶段中的费用时一定要实施专帐、专项管理的制度,若在同一个纳税年度中同时开展多个研发项目,企业必须采用分别归集的方法把每一个项目中的可加计扣除费用进行归类,项目研发中产生的具体费用则必须参照备案项目来进行归集。如果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项目研发部门或者企业研发部门同时承担着生产经营的任务,企业在核算生产经营的实际费用和研发费用时必须分开计算,计算每一项研发费用时一定要做到合理、精确,划分不清楚的部分则不能加计扣除。

3.企业研究项目中开发阶段的费用核算

企业在开展研究项目时,开发阶段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中比研究阶段更加具有优势。新准则规定,企业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判断无形资产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就是说需要有证据证明企业已经具备开发所需要的技术条件,不存在障碍或其他不确定性。企业应当以目前阶段的成果为基础,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比如,企业已经完成了可使资产能够达到设计规划书中的功能、特征和技术所必需的活动,或得到了专家鉴定的认可结论。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企业研发项目形成成果以后,是想通过该无形资产的使用获得经济利益还是对外出售,应当由企业管理当局决定。企业管理当局应当能够说明其开发的目的,并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开发并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的可能性。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一项无形资产能够被予以确认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它很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就其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来讲,如果有关的无形资产在形成以后,主要是用于生产新产品,那么,企业应当对运用该无形资产将要生产的新产品的市场情况进行可靠预计,以证明该产品确实存在市场,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有关的无形资产开发以后主要是用于对外出售的,则企业应当能够证明市场上确有需求,并在该无形资产开发以后可以出售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无形资产开发以后,不是用于上述两种方式的情况,而是在企业内部使用的,则企业应当能够证明其对企业的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资金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企业能够证明可以取得无形资产并开发所需的技术,资金和其他资源,以及获得这些资源的相关计划。如果企业自身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资金给予支持,则应能够通过其他资金渠道证明有能力支持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声明愿意为该无形资产的开发提供所需资金等。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支出应当单独核算,比如,直接发生的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以及相关设备折旧费等。同时从事多项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合理的标准在各项研究开发活动之间进行分配;无法合理分配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三、分析企业研发项目中费用税务处理的具体案例

企业在进行项目研发时,其研发费用所呈现的状态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无形资产没有形成,而另一种则是成功的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第九十五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项所称研究开發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案例一:国内某个企业自主研究开发了一项新的技术,到2012年8月15号为止,该企业制造研发的总费用金额是200万元,经过相应的测试之后确保该项研究项目的研究阶段已经顺利的完成,且2012年11月20日已经正式步入了开发的阶段,开发阶段中的所消耗的总费用金额是250万元,其与项目开发费用资本化的要求相互吻合。截止2011年12月30号该企业的研究项目结束,其研发出了新的技术,且新技术还有非专利性。设该企业2011年的会计利润金额是550万元,对其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并没有调整会计工作。因此,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研究阶段没有达到资本化的条件的费用是200万元,2011年度该企业应缴纳的所得额为:550-200×50﹪=450(万元)。

案例二:材料沿用例一,其中与资本化相符合的总金额是250万元,其假设该项专利使用的寿命是25年,且该企业在2012年中的会计总利润是650万元,对其进行核算时没有对会计工作进行调整。经过分析后得出,达到资本化要求的实际费用消耗是250万元,该年度中的摊销额是10万元,因此,可以计算出该年度应缴纳的所得额是645万元。

四、企业研发项目的会计管理和税务处理建议

1.企业应该建立研发费用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并按照研发项目或承担研发任务的单位,设立台帐归集核算研发费用,并制定相关的财务管控制度。同时还必须使该研发项目的可实施性也得到充分保证。

2.企业应该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进行合理划分并对资本化进行明确

新会计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的项目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需同时满足几个资本化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如果不能合理划分,将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必须与研发部门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取得明确的判断依据,才能有效保证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理划的合理性和对开发阶段费用资本化的正确性。

3.企业应重视研发费用的核算与归集

国家实行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力度较大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与此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税务部门对研发费用的核算与归集也有较严格的要求。财务部门在进行研发费用的核算与归集时除了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还要符合税务部门的有关规定,才能充分享受到国家的这一税收优惠政策。

4.企业应该对其会计预算进行强化

企业在核算研发项目经费的过程中,必须对会计预算工作进行强化,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企业研发项目核算工作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制定明细、合理的科目,且对预算进行强化的同时明细研发项目的辅助账目。另外,企业还必须积极联系相关的事务所,对各种立项信息进行详细的咨询。企业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核算研发项目经费时才能做到精细化、合理化。

5.企业应该对研发项目定期进行审核并及时进行反馈

企业在研发新的项目时一定要保证研发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随时保持密切的联系,企业应定期举行相应的报告大会,对其具体工作进行审核,且及时把工作审核的实际情况反馈给企业领导层,再由企业的领导层参照该项产品在市场中的实际发展前景来提出相应的意见。企业开展定期审核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研发项目中的不足、缺陷,进而便于其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项目活动中的问题,使其得以及时进行改进。

6.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不管是在研发何种项目,其研究的过程都是非常辛苦的,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对其产权进行保护的相关意识,可以安排专职的工作人员来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的具体工作。待研发项目完成之后,利用专利审核的标准及时对符合专利申请的部分进行申请,与专利申请不相符的成分则应该严格对其进行保密管理。有必要定期对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先进性进行评估,淘汰落后技术,促进技术更新换代,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财务部门应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复核,并按划定进行摊销,涉及到研发费的部分作相应调整。

五、结束语

企业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其必须具备较强的科学技术,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但是,企业在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的同时,研发费用也会随着增加,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也会逐渐增多。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企业只有对其会计核算进行强化,并加强税务的管理力度,确保税务核算有效性、科学性得以切实解决,才确保研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静.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和税务筹划[J].新财经(理论版),2013,47(10):654-655.

[2]李清华.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的研发支出探索[J].现代商业,2010,45(85):625-627.

[3]汪青.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研发费用核算方法问题浅析[J].财经界,2011,47(20):109.

浅谈如何核算研发费用 篇7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对“研究”与“开发”是分别定义。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 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 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引言第三条将研究定义是为了获得新的科技知识和理解它们而进行的原始和规划的调查研究。将开发定义为在开始商业化生产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转化为生产新的或大幅度改进了材料、装置、产品、工艺、设备或劳务的计划或设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2号——研究及开发费用会计处理》也对研究及开发的内涵及外延给出了类似的界定。而我国既没有给出研究与开发的概念, 也没有对研究及开发活动的范围进行界定, 这必将造成企业在研究及开发费用确认上的不确定性及随意性, 也降低了这方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二、研发费用的组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其成本包括自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四条和第九条规定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 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从实质上讲, 我国财政部门在会计准则中已经明确规定,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而“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 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1.从技术上来讲,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 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在内部使用时, 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 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 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和开发阶段研发支出的, 应当将其全部费用化, 计入当期损益。可见,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研发费用的构成虽然没有指明具体内容, 但指明了研发费用归集的期间。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规定, 研究和开发活动的成本包括以下几项:1.薪金、工资以及其他人事费用;2.材料成本和已消耗的劳务;3.设备与设施的折旧;4.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5.其他成本等。

三、研发费用的核算

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和开发阶段研发的支出全部费用化;二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能够证明符合无形资产条件的支出资本化, 分期摊销。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规定, “研究和开发活动的成本金额应作为其产生期间的费用被记入账内, 但达到开发成本第17节被递延的程度时例外”。第17节规定, “一个项目的开发成本如果满足了以下标准, 则可以向未来期间递延:1.对产品或工艺方法清楚地加以说明, 而可归属到产品或工艺方法的成本能被分别加以鉴别;2.产品或工艺方法的技术可行性已被论证;3.企业的管理部门已经表示了其生产、在市场出售或使用产品工艺方法的意向;4.对于产品或工艺方法有一种清晰的未来市场的迹象, 或者在内部使用而不是售出, 其对于企业的效用能够进行论证;5.存在充足的资源, 以及完成工程项目并在市场出售产品或工艺方法。”可见,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对于研发费用的处理与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基本相同。

四、研发费用的披露

对于自行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成本, 即拟作资本化处理的研发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二十四条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类别在附注中披露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不仅要求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 而且要对“未分摊递延开发成本的发展及其余额应加以披露, 对提出或采用的未分摊余额的分摊基础也应加以披露”。

通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定义、组成、核算和披露等方面进行比较, 可分为以下几种:1费用化观点。即指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时全部确认为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2.资本化观点。即指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时全部予以资本化, 作为长期资产分期摊销, 计入相关成本;3.择机资本化或者称为有条件资本化观点。即指在特殊项目中进行归集, 即未来收益是否存在还没确定之前, 将所有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归集在不同于资产和费用的特殊项目中, 如果未来收益可以合理地确定, 就将其相应支出转换为资产, 如果能够合理确定不会产生显著的未来收益, 就将其记入损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停车场费用应独立核算 篇8

在此之前,景洲大厦就一直关注相关的问题,关注停车费和物业管理费的改革。因为我们小区的停车场规模比较小,停车场的费用政府定价是250元/月,小区的物业管理收费是由业主委员会进行监督,因此物业服务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是全部要公开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一直做改革的试点,我们从2013、2014年进行相关的运作,要小区实现三个分离。现在已经实现了两个分离。第一个是小区的物业管理费与小区的公共收益分离,独立核算。小区的物业管理费由物业收,公共收益,比如说停车场的费用、电梯广告的费用和一些小的仓库收益都是由业主委员会在收,收到业主大会的账上,这是物业管理费和小区公共收益分离,我们已经实现了一点。第二个分离是我们小区的物业管理费与小区的维修资金分离,本体维修资金是由物业代收以后转到业委会的账户,这个分离也已经实现了。

第三个分离我们正在推进中,下一步要将小区的物业管理费和停车场收支进行分离,直接把小区的停车场从物业管理费里剥离开,按照相关的法规已经明确的规定,谁使用、谁付费,这其实也是遵循一种市场化的原则。而且在物业管理条例和一些细则里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全体业主使用由全体业主付费,部分业主使用由部分业主付费。

现行的物业管理费大包干的收费模式是需要进行改革的,我在2年前就和深圳市人大和人大代表一起商讨这个事情,当时物业监管处的处长和我们在人大的一次会议上进行交流,人大给我们的意见是,景洲大厦可以先行先试,这个工作可以做一下。我们已经试点了两年(2013年和2014年),接下来我们会把停车场从物业管理费里剥离开来独立核算。

对于这一次发改委文件的规定,结合我们小区的一些实践经验,我有7个观点:

1、我很支持发改委下发的文件内容,“放开”就是意味着政府退出市场,市场的问题由市场解决,政府不干预定价。

2、在民事主体缺失、不对等的小区,这个小区如果没有业委会,我希望保持政府现行指导价的收费不变,不允许单边决议提价。北京也有这样的规定,小区没有成立业委会之前,物业要调价就不行。在没有成立业委会的小区不允许调整价格可以倒逼成立业主委员会。

3、要先算物管和停车场的收支成本再定涨价还是降价。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关注停车费和架空层公共部分的收益和归属的问题,根据我的调研,我认为规模小的停车场肯定会亏损。现在的人力资源在涨,过去一个保安的综合成本不是单指工资收入,综合成本包括社保、医保、防暑降温等杂费,过去是两千多元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了四千多、五千多,也希望业主能够理解物业的难处,大家应该让物管有合理的盈余和合理的收入。我们要树立一种观念,所有的物业管理项目是有偿的商业服务,需要用钱买的,不能我们交很少的钱享受高端的服务。如果物业难以为继也不能管下去。有一句话,收多少钱、办多少事,钱少了,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肯定就会下降。

我是支持放开价格,但是要提价的话,首先要进行成本的核算,先算账后算提价还是降价。我调研的小区,如果这个小区的规模非常大,停车数量非常大,它的管理成本一定会摊薄,这样一来不是涨价而是降价。

4、政府不干涉市场的定价,但是要加强对收支成本的监管,制定规定,对于那些夸大支出、隐瞒收入的物业企业要计入黑名单,而且进行假一罚十。我们景洲大厦在物业管理合同里直接标明了,做假的物管假一罚十。要形成高压的态势,让他在今后剥离开物业管理费和停车费。特别是要坚持黑名单制度,要对小区账务进行成本的监管。

5、管理层面、制度层面要将小区的停车场、会所、游泳池三大部分从物业管理费剥离开独立核算。我们从马洪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已经知道,南山有一个小区,是国家一级的小区,说是游泳池恒温的,三十多块钱游泳票,其中水和管理的费用都是物业管理费里收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有用的人是少数人,而少数人使用游泳池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和能耗不应该让全体业主来买单。停车场也是同样的问题,应该对物业管理费和停车场费用收支分离,实行独立核算,如果有结余就专款专用,如果有亏损,由停车使用人承担。

6、先要确定停车场的产权和使用权的归属,再确定收费主体。希望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的征求意见稿修订以后尽快出台,要确权先行。

谈安全生产费用的核算 篇9

谈会计准则讲解》以及财会函[2008]60号文件精神, 安全生产安《费高用危的行计业提企和业使用与安全生20产06费年用原全大差异。财务管理主要变化表暂行办法》现在安全产生了较生大的亮点在于要求安全费费用的计提和使用方面, 用从而最产郭利润分配中提取世核算没有作深入, 具但对于相关体的要求。费愿这就给会计人员留下了一个难用真题, 实怎、样规范和理顺会计核算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安, 的面的需要?全费用的使笔者通过用情况, 对企业成满足各方核人对安全费用变化的本核算的认真分析, 理解及核提出了个

算一算的粗浅、安全建议。费用核算的主要

变化点

1.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新准则要求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 在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项下, 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反映;而原规定要求安全生产费用在提取时直接计入负债和制造费用。

2.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新规定要求企业按照安全生产费用实际使用的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 结转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而原规定要求企业在相关安全费用实际发生时直接冲减负债。

3.使用安全生产费用购置的固定资产。新规定要求企业应当比照正常购建的固定资产按月提取折旧, 计入相关成本费用, 在资产发生费用性支出时, 计入当期损益;而原规定中要求使用安全生产费用购置的固定资产一次性全额计提折旧, 在使用期间不再计提, 发生费用性支出时, 也并不计入损益科目。

二、安全费用的计提及核算

1. 独立法人单位按照原提取标准在年终一次性从利润分配中提取, 但未分配利润为负数的不再提取;

非独立核算单位不再提取。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时:

借: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准备

贷:盈余公积——专项储备

2. 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生产费用购建安全防护设备、设

施等固定资产时, 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该类资产统一归为“安全生产设备”分类项目:

借:固定资产—安全生产设备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等)

3. 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安全防护设备等, 企业应当按规定计提折旧, 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借:制造费用—安全生产费用 (在固定部分增列)

管理费用—安全生产费用贷:累计折旧

4. 各单位使用安全生产费用进行防洪、尾矿坝治理、井下

支护以及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等费用性支出时, 应计入当期损益:

借:制造费用—安全生产费用 (在固定部分增列)

管理费用—安全生产费用 (在固定部分增列) 贷:其他应付款 (银行存款) 等

在“制造费用—安全生产费用”中应增列以下二级科目, 管理费用可参照执行: (1) 安全生产设备折旧费; (2) 井下支护; (3) 防洪、尾矿坝治理; (4) 井下治水; (5) 劳动保护用品; (6) 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7) 安全技能培训; (8) 安全措施费; (9) 其他。

5. 年末非法人单位应将当年实际安全投入金额汇总上报

局财务部和安全生产监察部, 由局统一在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法人单位应当按照实际投入金额汇报总数在所用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 (但结转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借:盈余公积——专项储备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 以下各项不能在安全费用中列支, 所需保险费用直接列入成本 (费用) :

(1) 企业应当为从事高危作业人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或个人意外伤害保险; (2) 企业为职工提供的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所需费用。

三、安全费用核算还需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的几个方面

虽然准则2008对安全费用的核算进行了规范, 但笔者认为仍存在以下几方面影响安全费投入的问题。

1. 明确基建矿山特别是刚开始进入生产的矿山以及连续几年处于非盈利或亏损状态时, 安全费用的计提和使用标准。

2. 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生产费用、维简费结余的使用。

浅谈弃置费用的会计核算 篇10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是预计未来发生的弃置费用,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将其折算为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确认为相应的预计负债。对于石油、天然气资产的弃置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将符合或有事项准则中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计入“预计负债”科目,同时相应增加油(气)井及相关设施的账面价值;对不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在废弃时发生的拆卸、搬移、场地清理等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在确定最佳估计数时,应当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有确凿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应当按照当前最佳估计数对该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对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后续计量的具体核算方法并没有全面给出,导致现实会计业务的处理出现紊乱现象。主要有以下两种现象:一是部分企业初始购置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时,由于初始对于弃置费用估计的方法不科学,以至于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偏离其实际价值,而有些企业并没有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二是部分企业于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后,对于相关会计业务的处理方式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基于在对于弃置费用会计核算的不足,将重点阐述合理估计预计负债及调整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重要性,并对调整预计负债后的具体核算内容作相关探讨。

[例]甲公司购置一无需组装的固定资产,支付价款3000000元,支付运费50000元,预计该固定资产可以使用10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此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并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企业在该固定资产及相关设施拆除后,不仅要对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恢复生态,而且要对当地居民进行必要补偿。依据专业财务咨询公司的评估测算,预计到期将发生的弃置费用总额为100000元(假定该数额估计得较为准确,以后年度不会发生变动),适用的贴现率为10%。

要求:计算该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计算该固定资产每一年的利息费用,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1)根据估计的弃置费用计算出弃置费用的现值=100000×(P/F,10%,10)=100000×0.385 5=38550(元),将其作为资产成本的一部分,因此该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3000000+50000+38550=308855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3088550

贷:银行存款 3050000

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38550

(2)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贴现率计算确定每一年的利息费用,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单位:元

企业每年年末,根据表1第3列数据编制如下会计分录(以第1年末计息数据为例):

借:财务费用 3855

贷: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3855

经过以上计息,10年共计息61450元,“预计负债”账户第10年末余额正好为100000元(38550+61450)。

上述计算业务处理过程的前提是企业对于预计负债的估计必须十分准确,而且在以后年度内该估计值不发生变动,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会计准则中要求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都要重新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有确凿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应当按照当前最佳估计数对该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二、调增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假设该固定资产已经使用到第3年末,由于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确定当该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需要另付出10000元,仍以10%的折现率来计算现值。

则按照新增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贴现率计算确定第3年末以后各年的利息费用,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单位:元

固定资产预计费用估计变更后,新增的10000元预计负债折现到第3年末,其现值=10000×(P/F,10%,7)=100000×0.513158=5131.58(元)

第3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51310.05+5131.58=56441.63(元)

会计分录如下:

第3年末:

借:固定资产 5131.58

贷: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5131.58第4年末:

借:财务费用 5644.16

贷: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5644.16

经过以上计息,以后7年共计息53558.37元,“预计负债”账户第10年末余额正好为110000元(56441.63+53558.37)。

三、调减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假设该固定资产已经使用到第3年末,由于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确定当该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可以比原来少付出10000元,仍以10%的折现率来计算现值。

则按照新增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贴现率计算确定第3年末以后各年的利息费用,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单位:元

固定资产预计费用估计变更后,调减的10000元预计负债折现到第3年末,其现值=10000×(P/F,10%,7)=100000×0.513158=5131.58(元)

第3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51310.05-5131.58=46178.47(元)

会计分录如下:

第3年末:

借: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5131.58

贷:固定资产 5131.58

第4年末:

借:财务费用 4617.85

贷: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 4617.85

经过以上计息,以后7年共计息63821.53元,“预计负债”账户第10年末余额正好为110000元(46178.47+63821.53)。

四、合理估计预计负债

预计负债的估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并在假定的条件下进行。在对未来金额进行预计时,企业不仅要对未来金额及其时间分布进行预计,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预计时对未来通货膨胀、技术进步等外界因素作出合理假定。甚至对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需要考虑出现各种不同情形的概率,并计算其期望值,以确定未来的支付金额。在贴现时,需要按照无风险利率考虑,倘若在利率完全放开的情况下,甚至需要考虑企业信用评级调整无风险利率。企业认真考虑这些因素,以获得相对客观的现值。

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调整不仅可以正确反映企业相关资产的真实价值,而且这也符合收益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准确估计预计负债的大小可以有效的防止各期收益与费用不配比的状况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学义:《中级财务会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费用核算 篇11

【关键词】煤炭;费用;成本

新会计准则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为指导,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上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较好地厘清了会计的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的关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会计事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2年4月就任的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和审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财务报告决策地位和会计审计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意义重大。”

对煤炭企业而言,成本费用核算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是加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要求。在新会计准则框架下,煤炭企业如何优化成本核算,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煤炭企业成本费用核算的主要特点

1.煤炭生产成本中人力资源开支和固定资产费用比重较大

煤炭资源的物理特性决定了煤炭开发中耗用的各种原材料并不构成产品实体。煤炭开采的主要是辅助材料消耗,如木材、锚杆、U型钢、坑木代用品、大型材料、专用工具、工字钢等都不构成煤炭产品实体,可以多次地进行回收复用。同时,由于消耗材料不构成产品实体组成部分,所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品种和质量不影响产品质量。

煤炭开采在我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劳动强度大,服务年限短,工作环境恶劣,因而各种补贴、津贴较高,工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5%,列全国各行业的首位。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职工培训也在不断加强,人力资源消耗在成本中的比重仍在上升。

2.煤炭开采的外部成本不可忽视

煤炭资源的开发势必对矿区的资源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和开采强度的增加,地面塌陷赔偿费、造田复垦费也逐年增加,这部分成本在传统的成本预测和控制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瓦斯、装运过程中的粉尘对大气造成污染;煤炭开采使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地表塌陷还会对地面的建筑物造成破坏等等。因此,相对于其他行业,煤炭行业由于矿区资源环境遭破坏而付出的代价和保护资源环境而支付的费用以及环境恢复所产生的成本都要更大。

二、新会计准则对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明确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将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弃置费用按其现值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对或有事项规定时,指出“企业应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资本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责。”根据这一规定,煤炭企业弃置费用的存在改变了传统成本核算的思路,弃置费用可以不增加煤炭企业的内在成本,而直接增加固定资产的初始价值,在以后年度的摊销中再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予以转化。对煤炭企业来说,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本核算有待完善:

1.环境保护的成本核算重视力度不够

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是以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加工为基础的,这也就意味着煤炭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但是,我国煤炭资源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新会计准则中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也只在弃置费用中得到体现。

2.安全防护经费投入不足,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面

尽管我国财政部、发改委以及煤矿安全监察局对不同類型和规模的煤炭企业规定了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但这些标准只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不能真正推动煤炭企业完善安全成本核算,而且相关规定对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制订得偏低,致使煤炭企业用于生产发展基金的经费过少,无法满足企业安全生产运行的基本需求,也影响了矿井后续生产和盈利水平。

3.现行成本核算没有反映退出成本和费用

由于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总会面对枯竭的一天,届时,煤矿将不可避免地被迫关闭,企业需要安排大量的资金用于各项退出事宜,而这些费用在目前的成本核算中是不能提前计入成本的。

三、新会计准则框架下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从近几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情况来看,煤炭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必须改变生产经营的管理理念,同时引入全新的成本核算管理思想。

1.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煤炭资源成本

资源回收率是影响煤炭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煤炭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合理布置开采区域、改进煤炭生产工艺,有效提高资源回收率,使吨煤负担的资源税费降低,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普遍采用,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生产工具成本。

2.运用现代技术方法预测地质条件,准确进行成本预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煤炭企业成本影响因素是复杂的,简单的历史数据进行成本估计可能影响预测精度,并不能准确预测制定成本控制计划实现成本控制,进行科学进行成本预测非常必要。为此,应该充分考虑煤炭生产的矿井地质条件,包括断层、褶皱、火成岩侵入、煤层稳定性、顶底板条件、倾角及其它地质因素纳入成本预测的条件之中。建立科学的煤炭成本预测体系,保障成本预测的准确性,真正为后续生产控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赵会杰.煤炭企业材料成本控制管理探讨.当代经济,2011年13期

[2]张晨英.煤炭企业成本控制分析.金融经济,2011年12期

试析企业的费用核算与其管理 篇12

一、企业费用核算开展现状

(一) 核算主体单一

根据目前的调查可以看出, 如今我国的很多大型企业内部都会采取预算会计的方法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 但这种核算方式是有风险的, 其主要缺陷在于在没有较大资金压力的情况下, 会计不需要承担经济责任, 因此这样的预算费用核算制度不利于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1]。即使企业的内部经济支出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 也不会引起企业高层的注意, 长时间下去, 这种单一核算的方式一定会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阻碍。

(二) 核算对象复杂

企业的费用核算对象属性会直接对企业的费用核算质量产生影响, 这对于企业精确掌握自身财务信息是不利的。但目前我国企业的费用核算对象比较复杂, 由此会造成在企业进行财务费用核算时其相关工作也会变得更加复杂, 于是就会对企业费用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严重制约。

(三) 核算内容片面

费用核算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内容上, 两者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 但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费用核算制度在内容上还做得不够全面。第一, 我国企业在进行财务费用核算的过程中, 只对和财务直接产生关系的因素进行核算, 但是对于人力资源这种不会和财务工作产生直接关系的工作却没有被划定到财务核算的范围中,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 无形资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维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企业只是单纯地追求有形资产的财务核算工作, 势必会被时代淘汰;第二,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只看重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却忽视了产品的生产的相关环节。

(四) 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对待工作的态度, 间接影响事情质量的好坏。现阶段部分企业员工自身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在费用核算中确定一定道德意识, 往往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坏企业利益。部分管理人员还为了一己私利, 弄虚作假, 想尽一切办法从中获取利益, 有些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 受到法律的严格制裁, 败坏社会的风气。

二、管理措施

综上, 笔者对企业费用核算现状进行了分析, 从中发现诸多问题, 为促进企业费用核算工作的有效规范, 企业部门应采取多种有效对策, 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观念、对核算主客体加以完善、对企业各项收支工作进行完善、积极优化企业费用核算工作、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 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一) 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观念

在企业发展中, 对成本加以控制, 需要企业领导与会计人员通过参与, 首先是树立成本控制的先进管理, 从而更好地指导成本控制, 其次需要成立专门的小组, 对成本控制的内容、流程、形式以及分析进行研究与评估, 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 需要把成本控制与具体的工作结合起来, 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在成本控制中, 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地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信息化技术的支持, 这主要是对企业中信息的收集工作, 例如对原始数据地记录、统计以及会计凭证等的分类与分期的管理, 进而较好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的产生经营状况, 从而达到有效地管理企业成本的目的, 除此之外, 对企业成本的管理, 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以提升优势。

(二) 完善费用核算的主客体

为促进企业费用核算工作的有效实施, 企业首先应对费用核算主体加以完善, 同时将其开展到企业的各项活动当中, 以此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 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进而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首先, 企业应采取适当的放权措施, 允许能够独立完成会计费用核算的有关部门或子公司进行费用核算;其次, 企业应对财务主客体的内容进行不断明确, 确保企业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核算工作。

(三) 完善各项收支管理工作

企业费用核算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 为确保费用核算的规范管理, 企业必须考虑到各个层面, 对各项收支管理加以规范。企业的账目会含糊不清的根本原因在于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效, 因企业项目管理不完善而造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原因。企业财务人员不能对企业成本的归纳进行明确的判断, 而企业的管理者也因此项目的复杂程度而将项目成本归入到有效类, 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会计的费用核算是含糊的和低效的。因此, 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进行完善, 有助于加强企业内各项收支管理工作的准确性, 保证企业的所有成本归属都很明确, 以便日后财务人员清理账目, 从而能够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

(四) 优化企业费用核算方法

由于确保了企业费用核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以选择一个有效的费用核算成本方法为前提的, 因此企业如果想要提升自身的财务核算水平, 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企业成本的核算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首先, 考虑到企业会计费用核算的方法有多种, 因此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及特点, 选择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会计费用核算方法, 同时企业还可以采用重新组合或综合利用的方式使用多种会计费用核算方法;其次, 考虑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本性质, 企业可以在原有的企业费用核算基础上, 综合目前的时代发展特点创新新的核算工作;最后, 企业应做好最基本的会计费用核算工作, 规范企业的会计费用核算方法。

(五) 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内控制度是确保企业费用核算合理开展的关键, 据此企业要想提高费用核算效率, 就必须对会计内控制度加以完善。企业管理层要意识到内部管理制度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然后建立健全完善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来督促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 让整个会计的工作流程井井有序, 有据可依。为此, 应该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让每个工作流程得到合理的管理规范, 然后制定不同岗位所对应的不同工作自责内容, 构建合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2.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工作人员都应该要多沟通, 及时反应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并互相协商后立刻解决, 让整个内部之间沟通交流毫无障碍, 提高整个工作流程的工作效率。3.每个企业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结合自身的优势, 利用现有的资源, 构建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分支。4.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 还要加强各部门的应接能力, 在问题的发生之初, 可以有效的去控制事态的发展和当机立断的解决问题。5.对于表现优秀或者为单位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赞赏, 对于违规操作的管理人员严厉批评, 严重的还要进行纪律处分或者接受法律的制裁。

(六) 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

综上研究, 企业部分员工缺乏一定管理经验, 且道德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这些问题都对企业费用核算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阻碍。据此企业要想提高费用核算管理的规范性, 就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费用核算效率。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核心观,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高度责任感, 对单位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我国企业费用核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基础工程, 充满艰巨性。需要管理人员和国家相关监督部门的大力配合下, 不断的去探索和改革创新, 力求构建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来提高整个行业的费用核算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各大企业均受到了诸多挑战。基于这种发展背景下, 企业应加大费用核算管理力度, 提高自身竞争力,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当前企业费用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几点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望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企业,费用核算,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尹高宜.如何做好国有企业费用核算工作初探[J].江苏商论, 2013, 01:64-66.

[2]张艳波.浅谈企业成本费用构成中的管理费用的核算与管理问题[J].企业导报, 2013, 14:54-55.

上一篇:导游员管理体制下一篇:贵州山地运动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