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费用的核算

2024-09-06

财务费用的核算(通用8篇)

财务费用的核算 篇1

财务费用的核算

来源:不详时间:2007-11-14 16:05:20 字体:大小【我要纠错】

一、有关利息收支的会计处理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利息收支核算的内容已由原来的银行存贷款利息核算,逐渐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主管部门之间的借贷利息核算,而且表现形式渐趋多样化。

(1)目前大多数企业将相互间拆借资金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是不合适的。按照税收政策,非金融机构将资金提供给对方,并收取资金占用费(包括主管部门向所属企业拨付资金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均视为贷款行为,应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因此,应将此项资金占用费收人列为“其他业务收入”,并缴纳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2)目前企业间的赊销业务日益频繁,时常出现买方延付货款的现象,为此,买方需支付违约金或延期付款利息。此项经济业务与企业间的资金拆借有所不同,其利息收入应视为主营业务的价外收入,列入主营业务收入。按现行税法规定,所谓价外费用,是指在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款、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等,此项收入应与主营业务收入适用同一税种、税率、不能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入帐,更不能冲减“财务费用”。

二、有关银行手续费支出的会计处理

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列入“财务费用”核算的银行手续费,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如借款、发行债券、集资等)中所发生的相关融资费用。企业支出的银行手续费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企业筹集资金而发生的手续费支出;

二是在银行结算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如办理信(电)汇所支付的手续费、邮电费,购买空白支票、信汇单、汇票等所支付的工本费、手续费。前者按规定应列入“财务费用”核算,后者由于不属于企业筹资行为所发生的费用,不应该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一般可在“管理费用”下另设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财务费用的核算 篇2

总的来看, “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包括一般的利息收支、外币汇兑损益、售后回购差价摊销、金融机构手续费、或有收益、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银行结售汇、购入外汇买卖价与折合汇率差额、享受的现金折扣、留购租赁资产未担保余值损失等, 俨然成为一个最为臃肿的会计科目, 其设置可能出自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原则考虑, 但事实上无论从理论还是实操性来看都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1 将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集中于一个科目核算, 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理解性原则

利息收支、汇兑损益、现金折扣等看似都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 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彼此之间还是有本质的差异。例如, 一般意义上的财务费用主要包括负债利息支出和相关的手续费, 反映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 而 (银行存款) 利息收入虽然目前在会计核算上不属于投资活动收益, 但实质反映的是企业资金投放的效果, 企业将其闲置资金存于银行, 不管是活期还是定期, 与一般的委托理财产品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根本上而言也是一种投资活动的结果。同样, 现金折扣其实也是一种融资活动的结果, 汇兑损益则是企业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 由于采用不同货币, 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 应该属于营业外收支活动的范畴。如此众多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汇集于同一科目核算, 让人费解, 在实际操作中也很容易引起一些混淆。

2 将利息收支互为抵减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

如果剔除汇兑损益、现金折扣等非重要性项目, 财务费用核算内容主要是 (借方) 的利息支出和 (贷方) 的利息收入, 而利润表上反映出来的则是其收支净额。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 难以直接获得分析决策所需的准确的相关会计信息。我们在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时, 其中的息税前收益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资产收益率 (息税前收益/总资产) 、已获利息倍数 (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等指标都会使用到利息支出的数据, 让人纠结的是我们往往无法在企业披露的信息中获知准确的利息支出金额, 而只能以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金额来代替, 但由于“财务费用”项目反映的是利息收支净额, 如果表现为净支出, 由于已经抵减了部分利息收入, 会低估了息税前收益和资产收益率, 加大已获利息倍数, 影响财务分析的质量, 而一旦出现净收入的情况, 也就是说财务费用为负数, 则相关财务分析指标都失去其计算的意义。事实上, 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上半年, 财务费用为负数的上市公司有691家, 较去年同期426家增加62.21%;涉及财务费用总额为-89.4亿元, 而去年同期, 这个数据仅为-26亿元。无论是从数量上, 还是从金额上, “不差钱”的公司都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其金额少的几万, 多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 其中兖州煤业以-8.26亿元居首, 南方航空和中国国航分别以-7.35亿元和-7.3亿元紧随其后。有的公司的经营业绩甚至靠利息净收入支撑, 当年的利息净收入与利润总额相当。如果再加上汇兑损益的影响, “财务费用为负”的公司数量会更多。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可能获得巨额的汇兑收益, 加上利息支出较少, 使得汇兑收益大于利息支出, 像怡亚通公司, 2011年上半年的财务费用为-1.18亿元, 同期净利润仅8 547万元, 经营业绩完全依靠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支撑。在此情况下, 显然现有的“财务费用”核算模式已经异化了会计信息质量。

3 将利息收入与支出集中核算的做法与国外会计处理惯例不相符

在西方 (包括香港地区) 的会计制度中, 会计科目分别设置了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科目, 利润表上分别列示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和净利润, 清晰明了, 而且与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体系相吻合。反观我国的会计制度, 利息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中被利息收入冲减, 尤其在上市公司中, 超额募集到的资金限于诸多规定而在一段时间内只能趴在银行账上, 导致财务费用为负。另外反映在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净额也因为掺杂了其他项目支出 (损益) 而无法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利息费用, 与财务管理 (分析) 体系相脱节, 其做法与国际 (会计) 惯例不符, 也不便于报表使用人快速准确地使用相关会计信息, 影响相关的财务决策效果。

有鉴于此, 笔者认为, 我们有必要在会计制度的层面上重新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就是将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的“利息收入”科目适用于金融行业扩大到适用与所有行业的企业, 使企业的 (银行存款) 利息收入得以从“财务费用”科目中分离, 与企业间的资金借贷、金融资产利息收入等合并在一个科目, 反映短期资金投放 (使用) 的效果;汇兑损益则作为营业外收支项目分别归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进行核算;“财务费用”科目则用以核算企业为筹措资金而产生的各种手续费和利息支出, 这样可以使得相关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更加清晰, 易于理解, 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会计 (报表) 信息的准确可靠, 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盈利状况、偿债能力做出准确合理的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2]王琼.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问题及其解决[J].财经科学, 2003 (增) .

财务费用的核算 篇3

摘 要:我国“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内容种类很多,也很复杂,所以直接导致有关利息费用的信息不清晰、核算内容混乱、不能直接揭露某些关键财务数据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和财务指标统筹,缺乏有效监管,财务费用相关信息在不同报表中列支的内容不一致,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将财务费用目录下的利息有关项目清晰化,明确财务费用监管途径,改变揭露方式,使关键数据突出,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关键词:财务费用;财务数据;核算;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125-02

基于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和特点,一直以来,关于如何提高财务费用科目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就是众多会计工作者所关注的。不同企业的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内容可能在项目和标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中关于财务费用科目核算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一些不足,并且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对于一些财务费用项目内容的审计和监督也是难点所在。

1 财务费用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公司和企业的要求进行关于资本统筹和资金链的支配操作就是财务费用科目的工作内容,在针对公司和企业的资金运用方面分工又十分繁杂,具体的工作操作中会出现许多问题。

1.1 利息费用的有关信息不清晰

利息费用是企业筹资活动中产生的主要筹资费用,并且也关系到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当利息费用的总和超过企业盈利总和的时候,企业就进入了一个风险较高的发展时期。因此,利息费用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决策信息。从国外经验来看,企业一般在财务报表中对于利息费用都会进行列示,包括利息整体费用、税前利息费用等。在这样的利息费用处理模式下,把有关的的利息费用展示在财务报表中也有助于直接进行财务分析。而我国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往往并不对利息费用单独列示,只将其合并计入财务费用中进行核算,这样就无法直接获取利息费用的相关数据,势必影响财务分析的质量,导致企业无法通过的财务报表分析其风险情况和抗风险能力以及借入资金的成本高低。

1.2 核算内容混乱

相较于其他科目,财务费用科目的处理在内容方面更为复杂,账目造假的空间也更大。一些财务人员在处理账务时,出现一些理解性偏差,把不该列入财务费用的项目列支在财务费用中,将本该列入财务费用的项目列支在其他科目中,或者随意增减核算内容等。例如把股票发行的手续费用放在财务费用中核算;甚至将应该计入收入的金额,计入财务费用中,比如有些销售企业,收到生产厂家给的返利金额,本应该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其它业务收入里,会计人员就将其计入财务费用科目里,导致财务费用不实、收入不实等问题。

1.3 不能揭示某些关键财务数据

不能揭示某些关键财务数据,不利于揭示企业财务风险。在欧洲发达国家的财务报表中,一般在利润表中独立列示“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科目,这样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与他们所学习的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所使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相适应。例如,在财务管理教材中,需要用息税前利润来求得企业财务杠杆系数和企业财务风险: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使用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来等数据来评价企业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通过计算营业利润和租赁支出与利息费用和租赁支出的比值,求得的“固定费用涵盖比率”,可以评估企业是否有能力偿付利息和租赁费用。随着资金市场的发展和日渐完善,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的融资成本、财务风险和投资回报率等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我国在现行的财务费用核算和+列报方式下,财务报表中无法体现息税前利润的相关数据,不能够充分披露和揭示这些信息。

2 财务费用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财务费用核算工作一直是企业在运营当中非常重视的问题,因为财务费用科目的内容繁杂,每个环节的操作都不能忽视,单纯理论上的操作不能满足与现实复杂偶然的情况出现,所以在企业财务费用核算整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困境。

2.1 不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和财务指标统筹

能够对企业的收益和债务偿还能力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环节就是关于企业利息费用的收入,还有就是关于利息税费产生前的收益。企业对公司的财务能力进行审核中,都会侧重关于利息税费产生前的收益方面,所以利息税费产生前的收益时企业监管的重心。但是一般企业中经常会出现关于不完善额数据收集情况,导致在财务费用的审计中不能完全直观的得到利息税费产生前的收益数值,在后期的财务指标统筹中,又会出现以其他形式的财务资金流转替代原本的企业实际利息金额账目的计算,这样的方式都造成企业的相关财务报表和数据部准确,进而影响了财务费用科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利于企业对受益财政的管理。

2.2 缺乏有效监管

因为我国传统财政体制影响,导致各个企业中的财务费用科目繁琐复杂。在财务费用核算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所以在账目发生问题时,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财务费用科目的混乱,同时也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态度散漫,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导致财务费用很多具体项目记录不明确,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2.3 财务费用相关信息在不同

报表中列支的内容不一致突出在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核算利息费用及支出、汇兑损失和收益、各种手续费和购(销)货折扣等这些项目中。这些内容与企业的经营、筹资和投资活动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例如,票据贴现利息、支付的银行手续费、购(销)业务中发生的折扣费等属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费用,以外币购置长期资产发生的汇兑损益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发行债权性证券产生的利息属于筹资活动中产生的财务费用。

而现金流量表中,也包含财务费用的相关内容。例如,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体现在现金流量表的正表中而票据贴现的利息、银行手续费等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不计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因此,企业利润表中所出现的“财务费用”项目通常并不意味着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财务费用”的内容,从而造成同一企业的同一套财务报表中同一项目却有不同的表现现象,这种口径的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给工作带来了混乱。

2.4 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的会计工作固然有了不错的发展,但仍存在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影响如今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原因有财务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我国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低集中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平衡,不能够准确、熟练的运用会计基本准则和会计制度,也并不是很熟悉财务费用的核算内容;还有就是缺乏实际经验的金融人才,会计实践是一个专业的、实用的工作,除了财务会计人员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熟悉财务工作,所以会计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错误,使得财务工作不能高效的进行。

3 解决财务费用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3.1 将财务费用目录下的利息有关项目清晰化

现在实行的“财务费用”科目中与利息相关的项目都是与企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联系的。我们可以借鉴国际通用的方法,直接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会计科目。包括带息应收票据和经营性租赁的押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商业票据贴现利息、带息商业票据应支付的利息等。这样可以使财务费用目录下的利息有关项目的条理更加清晰。

3.2 明确财务费用监管的途径

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财务费用科目的混乱,所以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加强对财务账目的监督,企业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的设置监管机构,健全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完善账目监督管理体系,并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促进财务费用核算的合规性,确保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要防止提交数据提交的滞后性,促进数据及时传递。

其次,加强财务费用各项目的审核,以期能够细化企业财务费用科目管理。

3.3 改变揭露方式,使关键数据突出

在我国,由于利润表中没有单独核算和列利息支出,导致分析人员在计算财务杠杆系数、已获利息倍数等和利息费用有关的财务指标中只能用“财务费用”替换“利息费用”。因为利息费用和息税前利润是财务报表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数据,所以,有必要在财务报表中增加有关利息费用和息税前利润项目,提供用来计算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财务指标所需要的关键数据,比如: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等。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析企业的融资成本,财务杠杆效应和负债规模是否合理等。

3.4 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在中国面临的财务人员和业务质量的现状普遍较低,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制定计划,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高财务人员的水平,确保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应该加强专业教育和培养金融人才,重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视财务人员的在职培训,企业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并鼓励财务人员自学会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规章制度,以充实自己的业务素质。

4 结 语

财务费用科目由于有着内容繁杂、范围复杂的特点,一直以来就是会计实务中的难点,同时财务费用能够较好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策略,因而也是重点会计内容。应当看到,在当前的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利息费用处理不规范、存在账务审查难度、财务费用科目同财务报表内涵不一致等。因而为了完善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与管理,应当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蕾.解析企业财务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价值工程,2014,(3).

[2] 朱梦醒.我国现行财务费用科目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4,(8).

0项目2要素费用的核算 篇4

技能目标

能进行要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账务处理; 会编制各费用要素的分配表。

知识目标

掌握各成本构成要素的分配方法和费用分配表的编制方法; 理解各有关费用要素各种分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了解各费用要素归集与分配的关系。

任务2.1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1.1 材料的内容与分类

一般将材料按其用途分为以下几大类。1.原料及主要材料 2.辅助材料 3.燃料 4.修理用备件 5.包装物 6.低值易耗品

2.1.2 材料的采购与发出计价

1.实际成本计价方式下发出材料成本确定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2.计划成本计价方式下发出材料成本确定 计算公式为:

入库材料成本差异额=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入库材料计划成本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月入库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入库材料计划成本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100%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100%

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数量材料计划单价

发出材料应负担材料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材料成本差异额

2.1.3 材料领用凭证及材料领用控制

1.材料领用凭证

在实践中,领料凭证一般有以下几种。1)领料单 2)领料登记表 3)限额领料单 4)退料单 2.材料领用控制

1)健全发出材料计量制度和领用凭证制度 2)健全材料退库和盘点制度 3)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加强发料控制

2.1.4 材料费用的分配

1.材料费用分配对象的确定

材料费用的分配对象应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的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

2.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一般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有定额耗用量分配法、定额费用分配法、重量比例分配法、实际产量分配法、标准产量分配法等。

1)定额耗用量分配法

定额耗用量分配法是指以一定数量的产品按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的可以消耗的材料数量限额为比例,来进行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

各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总量某产品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2)定额费用分配法

定额费用分配法是以一定数量的产品按材料的费用定额计算的材料费用的限额为比例,来进行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该材料计划单价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

各产品材料定额费用总额 2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3)重量比例分配法

重量比例分配法是以各种产品的重量作为分配标准,分配共同发生的材料费用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

各种产品的重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重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4)实际产量分配法

实际产量分配法是以产品的实际产量作为分配标准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

各种产品产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产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任务2.2 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2.1 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1.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 2.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2.2.2 燃料费用的核算

我们可以将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但若燃料耗用的数量较大,则应专门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归集生产中使用的燃料费用,以便于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

任务2.3 薪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3.1 职工薪酬的内容

1.职工工资

职工工资(包括奖金、津贴和补贴),是指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职工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构成工资总额的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等。

2.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集体提供的福利,如补助生活困难职工等。职工福利费属于职工薪酬,在会计处理上采用先提取后使用的方法,提取比例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 理确定。

3.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费是指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4.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新修订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了改善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用于开展工会活动和职工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规定的基准和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金额。

6.非货币性福利

非货币性福利,是指企业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将自己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

7.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由于实施主辅业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重组或改组计划、职工不能胜任等原因,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

8.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它方面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2.3.2 职工薪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

1.工资卡片

工资卡片是反映企业职工就职、离职、调动、职务变动、工资级别、工资标准与各种津贴变动的原始记录。

2.考勤记录

考勤记录是反映职工出勤和缺勤的记录。它是分析考核职工工作时间利用情况的原始记录和计算职工工资的重要依据。

1)考勤簿

考勤簿一般按车间、生产班组和部门分别设置,由考勤人员根据职工出勤情况逐日登记。2)考勤卡

考勤卡是按人设置的,在工人上班时,将自己的考勤卡片从考勤卡的存放处取出交给专职考勤人员,考勤人员根据收到的考勤卡片确定工人的出勤和缺勤情况,并记人考勤卡内。

3.工作量记录

工作量记录是记录工人或小组在出勤时间内完成产量和耗用工时的原始记录。它是统计产量和工时、监督生产作业计划完成情况、考核劳动生产率、计算计件工资和产品成本的重 要依据。

1)工作通知单

工作通知单也叫工票、工作票、派工单、施工单。工作通知单是按照每个工人或生产小组或每项工作作为对象开设的,用以分配生产任务并记录其产量和工作的原始记录。

2)工序进程单

工序进程单也称加工路线单、跟单、多工序工票等。它是以加工的产品为对象而开设的记录加工进程的一种产量记录。

3)工作班产量记录

工作班产量记录也叫生产班报。它是按生产班组设置并反映班组在工作班内的生产数量的产量记录。

2.3.3 职工薪酬的计算

1.计时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是根据每一职工的考勤记录和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1)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

某职工应得计时工资=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假和旷工天数×日标准工资率)-(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扣款率)

2)按出勤天数直接计算

某职工应得计时工资=该职工本月出勤天数×日标准工资十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l-病假扣款率)

采用月薪制计算应付工资,由于各月日历日数不同,因而同一职工各月的日工资率不尽相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日工资的计算工作,日工资率一般按以下两种方法之一计算:

(1)按月平均天数(30天)计算。每年总天数按国家统计口径360天计算,每月固定按30 天计算;以月工资标准除以30天,算出每月的日工资率。

(2)按月平均工作天数(20.83天)计算。每月固定按年日历日数365天减去11个法定节假日和104个周末休息日,再除以12个月算出的平均工作日数20.83天计算:以月工资标准除以20.83天算出每月的日工资率。

2.计件工资的计算 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同一工人在月份内可能从事计件工资单价不同的各种产品的生产,从而计件工资的计算应该如式所示:

应付工资=∑月份内生产的每种产品的产量×该产品的计件单价

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

集体计件工资是根据某一集体完成工作量和计件单价计算并与集体进行结算的工资。

2.3.4 职工薪酬的结算 职工薪酬一般包括两个部分:①现金实发工资;②代扣款项。代扣款项,是指在工资发放时从应付工资中扣除的由企业替职工垫付给有关单位的款项,或从应付工资中扣减后代职工付给有关单位的款项。因此,应付工资是实发工资和各种代扣款项的和。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常将一部分给工资性津贴与工资一起发放,把它列入工资单中,但不属于工资,如上下班交通补贴。计算实发额时应加上这些津贴。

工资单通常按车间或部门分别编制,一式三份。一份交劳动部门存档,一份裁成工资条连同工资额一并发给职工,另一份在发工资时由职工个人签名后交财会部门。

2.3.5 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的账务处理

1.货币性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产品(基本生产部门职工薪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车间(辅助生产部门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生产部门管理人员薪酬)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人员薪酬)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人员薪酬)贷: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 2.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1)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分录为借记“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账户。

2)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该住房每期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分录为借记“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累计折旧”账户。

3)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分录同上。

任务2.4 其他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4.1 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归集与分配

1.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计算

根据规定,月份内增加的固定资产,当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核算

对于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用,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用途进行归集和分配,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账户。

2.4.2 低值易耗品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低值易耗品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

低值易耗品的收入、发出、摊销和结存的核算.应设置“低值易耗品”账户进行核算。“低值易耗品”账户下,可分设“在库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和“低值易耗品摊销”三个二级账户。因此,其摊销方法有三种: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五五摊销法。

2.低值易耗品费用的核算

2.4.3 包装物的归集与分配

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等四类。其中,各种包装材料,如纸、绳、铁丝、铁皮等,应在“原材料”账户内核算;用于储存和保管产品、材料而不对外出售的包装物,应按价值大小和使用年限长短,分别在“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账户内核算;计划上单独列作企业商品产品的自制包装物,应作为库存商品处理,都不在本账户核算范围内。包装物数量不大的企业,可以不设置本账户,而将包装物并入“原材料”账户内核算。

2.4.4 其它支出的归集与分配

管理费用核算技巧 篇5

“管理费用”是企业所得税检查的重点。对“管理费用”实施检查时,主要是针对“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范围进行检查。

(1)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经费的检查。

首先检查“其他应付款-—应付工会经费”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并看阅原始凭证,看是否有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次,核实计税工资总额乘以2%计算应提工会经费数,与“其他应付款付工会经费”贷方累计发生额相对照;将计税工资总额乘以1.5%计算应提职工福利费,与“应付福利费”贷方累计发生额相对照,如应提数小于实提数,其多提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再次,从“管理费用”账户摘要栏检查,看是否有职工委培费、福利费等应属于在工会经费和职工福利费列支的项目,如有,应全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无形资产摊销的检查。

税法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按下列原则进行:

(Ⅰ)对于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分别规定有资产期限和受益期限的,按照法定有效期限与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原则摊销;(Ⅱ)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按合同或企业申请书规定的受益年限摊销;(Ⅲ)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或者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期限不得少于10年。检查首先从“无形资产”账户借方发生额,结合其原始凭证,审查人账的金额是否真实,如果属于以前人账的,还需询问或查阅人账和原始凭证;其次,检查企业的合同,并结合企业“无形资产”账户贷方发生额审查其摊销期限和金额是否正确。对于软件的检查,主要是查阅原始凭证,看纳税人购买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软件是否单独计价,如未单独计价的,应并人计算机硬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3)开办费摊销的检查。

首先审查“递延资产——开办费”账户借方发生额,并结合原始凭证逐项审查其开支内容是否属实、合理,—看有无将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费用列入开办费的情况;然后将“递延资产——开办费”贷方与“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核对,看摊销期是否在五年之内,摊销额计算是否正确。

(4)业务招待费的检查。

第一,检查“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累计发生额,对于少数发生额为整数的,应注意抽查原始凭证,看企业有无“边支边提”双重列支业务招待费的问题,如有,应将其提取数冲回;

第二,检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费用”、“办公费”、“差旅费”等明细科目摘要,调阅原始凭证,看有无乱挤招待费的现象,如有,应将其金额合并作为企业当期实际列支金额;

第三,检查计提基数。业务招待费的计提基数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

第四,根据行业特点,结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的扣除标准计算列支限额,对超过限额的部分应作纳税调增项目处理。

(5)坏账损失的检查。

对坏账损失的检查主要应把握两点:

一是冲销的坏账是否符合条件,有无报批手续。如果“坏账”是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应查核有无当地法院、工商等有权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如果“坏账”是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查核有无职能管理部门的审批手续;

二是对于采取备抵法核算坏账的企业,应注意提取数是否超过税法规定的比例。这里应当注意:由于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坏账准备的提取是采用“差额提取”的方法,因此,在进行检查时,只能在当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范围内进行调整。如果企业当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小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提取限额,则按实际提取数在税前扣除,不作任何纳税调整。其差额部分,在以后也不得补扣;如果企业当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大于税法规定的提取限额,则应当按照其差额部分进行纳税调整。

在备抵法下,每期确认的坏账损失是一个事先的估计数。估计坏账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估计的依据是什么,是应收款项期末余额还是本期实际发生的赊销金额。称为估计坏账的方法,属于企业的会计政策,常见的估计坏账的方法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三种;

二是估计多少,属于企业的会计估计,称为估计坏账的比例,估计坏账的比例应当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经验。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按应收款项期未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提取坏账准备的一种方法。理论上讲,这一比例应按坏账占应收款项的概率计算,发生坏账多的企业,比例应相对高一些,反之则低一些,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

[案情说明]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坏1998年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为400 000元;1999年发生坏账损失1 800元,1999年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为540 000元;2000年发生坏账损失3 000元,2000年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为600000元;2001年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为720000元。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按应收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

[要求解答]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的坏账准备和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处理]

①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1998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前,假定“坏账准备”科目无余额,当年计提的坏账准备如下:

应提坏账准备:400000x5‰=2000(元)

借:管理费用——提取的坏账准备

2000

贷:坏账准备

2000

②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1999年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A.转销已确认为坏账的款项1 800元,借:坏账准备

1800

贷:应收账款

1800

B.1999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提坏账准备:540000x5‰-200=2,500(元)

借:管理费用——提取的坏账准备500

贷:坏账准备500

③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2000年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A.转销已确认为坏账损失的款项3 000元,借:坏账准备

3000

贷:应收账款

3000

B.20(X)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提坏账准备:

600000x5‰+300=3 300(元)

借:管理费用——提取的坏账准备3 300

贷:坏账准备300

④光井(漳州)电器有限公司2001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应提坏账准备:720000x5‰-3 000=600(元)

借:管理费用——提取的坏账准备

600

贷:坏账准备

600

[分析指导]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估计损失,能使年末调整后“坏账准备”科目余额直接体现为应收账款年未余额按预定比例提取的坏账损失数额,从而可以恰当地反映应收账款预期可变现净值。但也有人批评这种方法未能很好地解决收人与费用的配比问题,坏账损失的发生与企业赊销金额的多少有关,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与当期赊销额的大小并无直接关系,特别是在实际坏账损失发生很不均衡的年份,企业计人当期的坏账损失与当期的赊销收入更无关系。

(6)差旅费的检查。

检查差旅费主要是针对发生额较大的或整数异常金额,查阅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并注意有无下列问题:

(Ⅰ)将业务招待费列入差旅费开支。

(Ⅱ)因公出差事项的真实性。如发现公园门票、各种参观券等旅游票据则不得作为差旅费开支的范围。

(Ⅲ)以承包形式包干差旅费。主要是检查列支报销的凭据是否合法,有无自制“白条”报销差旅费的问题。

(Ⅳ)出差补助是否合理,出差的期限是否真实,补助标准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对于上述问题,均应作调增当期所得额处理。

(7)技术开发费的检查。

首先,要求企业提供开发新产品的专项批文,证实项目的合法性;其次,通过“管理费用”明细账,调阅技术开发费项目发生额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对照有关规定审查企业是否把不属于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费用,以及单台设备购置费超过10万元的设备、仪器等记人开发费用;最后,计算本实际应列支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的比例,确定税前扣除和加扣的金额,对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不得扣除。

(8)固定资产租赁费的检查。

首先了解固定资产是否为管理部门使用;其次,查看租赁协议,确定租赁的性质,如属于融资租赁,则不得将租赁费直接扣除,应指导企业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并按规定计提折旧。属于经营租赁性质的,还需检查是否按照合同规定的使用期限进行摊销。

(9)上交管理费的检查。

上交管理费是指因总机构为其下属分支机构提供了某些服务,分支机构支付的管理费用。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Ⅰ)上交的管理费是否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有关;

(Ⅱ)有无总机构出具的管理费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

(Ⅲ)有无经主管税务机关审定批准;

(Ⅳ)提取的比例是否正确。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管理费应作调增所得额处理。

(10)其他费用的检查。

财务费用的核算 篇6

1.企业管理部门及职工方面的费用

(1)公司经费:指直接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2)工会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下同)的2%计提并拨交给工会使用的经费。

(3)职工教育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计提,用于职工培训、学习的费用。

(4)劳动保险费:指企业支付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包括按规定交纳地方统筹退休金)、价格补贴、医药费(包括支付离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费用)、异地安家费、职工退职金、6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休人员的其他费用。

(5)待业保险费: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行业保险基金。

2.用于企业直接管理之外的费用

(1)董事会费:指企业董事会或最高权力机构及其成员为执行职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成员津贴、差旅费、会议费等。

(2)咨询费:指企业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或支付企业经济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的费用。

(3)聘请中介机构费:指企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查账、验资、资产评估、清账等发生的费用。

(4)诉讼费:指企业向法院起诉或应诉而支付的费用。

(5)税金:指企业按规定交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6)矿产资源补偿费:指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开采矿产资源,按照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3.提供生产技术条件的费用

(1)排污费:指企业根据环保部门的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用。

(2)绿化费:指企业区域内零星绿化费用。

(3)技术转让费:指企业使用非专利技术而支付的费用。

(4)研究与开发费:指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新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的科研试制的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等。

(5)无形资产摊销:指企业分期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的摊销。

(6)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指企业对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包括按大修理间隔期平均摊销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的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的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4.购销业务的应酬费业务招待费:指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应据实列入管理费用。

5.损失或准备

(1)坏账准备:指企业按应收款项的一定比例计提的坏账准备。

(2)存货跌价准备:指企业按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额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存货盘亏和盘盈:指企业存货盘点的盈亏、盘盈净额,但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出的存货损失。

6.其他费用: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之内又应列入管理费用的费用。

营业外收入是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这些收入不是经营活动产生的,一般不会涉及流转税,但也是企业所得,要交纳所得税

财务费用的核算 篇7

一、财务会计中股利应该作为成本费用核算的原因

1. 从会计主体假设来分析。

财务会计核算的是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 而不是企业的经济业务。既然债权人和所有者都是会计主体的外部人, 那么所有者要求的收益也就不应该包含在会计主体的收益当中。所以, 股利应该作为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在财务会计中作为成本费用核算。

2. 从股利的性质来分析。

根据成本的定义, 股利实际上是为了使用权益资金而必须支付的代价, 因为在使用权益资金的过程中, 会计主体是可以获得利益的, 而使用的权益资金在当今高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中是作为一种金融资本来使用的, 资本是可以增值的, 那么对于所有者来说, 他必然会要求一部分的增值也就是必然会要求一部分的收益。股利就是权益资金所要求的收益, 是会计主体使用权益资金而支付的代价, 因此完全符合成本费用的定义, 所以股利应该作为会计主体的成本费用来核算。

3. 从利息、股利和债务资金、所有者权益资金的相似性来分析。

利息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 它是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是债务资金的资金成本;而股利实际上是企业的所有者所要求的收益, 同样也是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是所有者权益资金的资金成本。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利息和股利的性质是一样的, 都是由于使用外部资金而需要支付的代价。另外, 债务资金与所有者权益资金实际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目前的资本市场中就有很多方法可以使债务资金和所有者权益资金相互转化, 如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在现行资产负债表中, 应付股利和应付利息是作为一种短期负债来列支的, 实际上表明应付给所有者的股利和应付给债权人的利息一样是负债。在财务会计等式的发展过程中, 本来就出现过“资产=权益”的等式, 也就是说, 债务资金和所有者权益资金都是权益资金, 它们的性质没有多大的区别。

4. 从所有者对会计主体的所有权来分析。

在股份制公司中, 出资人很多, 尤其是当每一个出资人的股份数达不到50%时, 出资人对会计主体的处置权就大大减弱了, 每个出资人都不能轻而易举地终止这个会计主体。何况, 现在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保护职工权益的法规, 从而更加削弱了出资人对会计主体的处置权。另外, 实际上现在的股东主要目的在于赚钱, 在他们的收益中大部分是由股票的买卖价差而形成的, 而股利在他们的收益中仅占很小的一部分。那么许多初始的出资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 会经常买卖股票, 公司的股东随时在变化, 从而更加减弱了出资人对会计主体的处置权, 所以, 出资人的所有权只表现为部分所有权。另外, 我们知道, 出资人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还是排在债权人之后的。通过对所有权的分析, 实际上债权人与所有者对会计主体的主要权益就表现在收益权上, 债权人的权益主要表现在利息上, 而所有者对会计主体的权益主要表现在股利上。由此也可以看出, 利息与股利是一样的, 没有多大的区别。

5. 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来分析。

现在企业的收益实际上包括了两部分:会计主体收益与所有者收益。这对于会计主体来说, 实际上是增加了会计主体的收益, 即虚增收益, 是与财务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相违背的, 也就是说并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会计主体的收益。这样会造成一连串的副作用, 会使会计报表的可比性、相关性、明晰性逐渐丢失。比如, 目前几个企业的会计利润相同, 而各个企业的出资人所要求的收益率不同, 这样每个企业的会计主体利润是不相同的, 而实际上会计主体的利润才真正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获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因此从会计信息质量角度来看, 会计主体的利润要比企业利润更真实、客观, 从而用企业利润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明晰性。用会计主体利润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 对债权主体、投资主体以及其他的相关利益主体来说, 更加客观、准确, 更加具有可比性、相关性以及明晰性。因此, 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来看, 股利也应该作为会计主体的成本费用来核算。

6. 从目前各种财务理论的发展来分析。

虽然目前在财务会计实务中, 没有把股利作为成本费用来核算, 但是在其他学科中却已经把股利作为一种成本费用来看待。比如, 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中, 在计算某一个项目筹资的资金成本的时候, 就已经把股利作为一种资金成本来核算, “资金成本=债务资金成本×筹资百分比+权益资金成本×筹资百分比”。在这个公式中, 债务资金成本主要是指利息, 而权益资金成本主要是指股利。另外, 随着成本概念的发展, 机会成本已经被大部分人所认同。在机会成本概念中, 也隐含了股利的发生是一种成本;在理财目标理论中的EVA以及目前兴起的增值会计和投资学中, 都把股利看成是一种成本。随着各种理论的发展, 对股利作为成本费用形成统一的认识越来越重要, 否则财务会计将会成为一个孤立、封闭的学科, 将会限制财务会计学科本身的发展。

二、当股利作为会计主体的成本费用核算后财务会计理论的重新构架

1. 会计等式的变化。

目前, 在西方常用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而在我国, 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管是我国的会计等式还是外国的会计等式, 都把股利看成了会计主体的权益, 忽略了在会计主体开始经营以后, 会计主体的资金来源发生了变化, 有一部分的资金来自于会计主体自身。在会计主体刚成立的时候, 根据会计主体的资金来源,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等式“资产=债务资金+所有者权益资金”, 而当会计主体开始经营以后, 会计主体的资金来源应该会有所变化。这个时候, 会计主体的资金来源包括三个部分:债务资金、所有者权益资金和会计主体资金。那么, 根据会计主体的资金来源, 相应的会计等式应该为“资产=债务资金+所有者权益资金+会计主体资金”。在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中, 各种资金都能增值而形成资本, 会计主体在经营的过程中, 各种资金都有权利去要求自己的权益, 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形成了三个权益:债务资金权益、所有者权益和会计主体权益。相应的会计等式也变成“资产=债务资金权益+所有者权益+会计主体权益”。债务资金权益包括债务本金和利息,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和股利, 会计主体权益是指会计主体自己所产生的资金以及自己所要求的收益。

2.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结构的变化。

按照以上的思路, 资本来源有三类:负债、股东权益和会计主体权益。那么资产负债表应该相应发生改变。原来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只有两项:负债和股东权益。而原来的股东权益现在应该分为两部分:股东权益和会计主体权益。下面就详细分析股东权益和会计主体权益应该包括的具体项目。股东权益应该包括股本 (实收资本) 、应付股利以及股本 (实收资本) 溢价而形成的资本公积;负债应该不包括应付股利, 其他的项目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金额要重新计算。会计主体权益应该包括未分配利润和各种公益金、公积金以及除了股本 (实收资本) 溢价而形成的资本公积以外的其他资本公积, 但是这里的未分配利润是不包括股利的。在利润表中, 财务费用所包含的内容应该发生变化, 目前的财务费用是指债务资金的财务费用, 而现在应该增加一项权益资金的财务费用即股利。那么在后面的所有项目都应该重新计算, 每一项计算出来的结果会比现在的金额要小一些。在现金流量表中, 由于已经把所有者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看成是同一性质的资金, 那么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和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可以合在一起, 称为吸收权益资金所收到的现金;另外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和分配股利所支付的现金也可以合在一起, 称为支付权益资金成本的现金支出, 不过如果要区分的话, 也可以分开来表示。

摘要:本文从会计主体假设、股利的性质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等方面来分析, 股利是否应该作为成本费用来核算。在股利作为成本费用核算的情况下, 重新构建会计等式与会计报表内容。

关键词:股利,会计主体,权益资金,债务资金

参考文献

[1].刘桔, 赵雪媛.会计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加强成本核算 降低医院费用 篇8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库存物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疗的改革,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医院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医院经营模式由社会福利型向自我经营型转化;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医院成本核算在管理中的地位也凸显出来,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才能提高医院的效益与竞争力。为此,医院必须要有经营理念,才能可持续发展。如何完善自我生存机制;如何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医院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市场经济下,医院经营同样要按照价值规律办事,讲究成本与效益的比例关系,追求以最低限度的劳动消耗,取得较大的医疗技术经济效果,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核算,对增加医院的业务收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的库存物资主要包括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库存物资是保障医院有效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及其他活动所消耗的流动资产,它存在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科学合理的管理各种库存物资,能够避免浪费,节约资金。加强对库存物资消耗的管理,在对降低医疗成本方面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对如何加强库存物资消耗的管理方面作以简单的论述。

一、定量配置,以旧换新

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低,容易损耗,不够固定资产标准,且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易于损坏,需要经常补充和更新的物品(如医疗用的听诊器、口表、不锈钢盘、剪子等,办公用的热水瓶、订书机、计算器等,炊事用的锅、碗、碟、盆等)。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低值易耗品价值较低,且易于损坏需经常进行更换,其购入和领用业务较频繁,其管理任务就更加艰巨,难度也越来越大难,难免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单位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给单位造成较大浪费。因此,如何对低值易耗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医院可以采取“定量配置,以旧换新”的管理办法来加以控制。

也就是说,医院可以根据每个科室的不同情况,确定其各种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数量。同时物资管理部门要建立辅助帐,反映各科室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分布、使用以及消耗情况。经确认确实不能再次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由科室交回物资部门,再重新领走新的低值易耗品。这样可以减少各科室低值易耗品的意外流失,从而达到降低医疗成本消耗的目的,提高医院的净收入。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对一个医院来说虽然只是很小的方面,但往往是“大河之堤,毁于蚁穴”,如果得不到重视,不仅是制度上的漏洞,也会给医院管理上造成混乱,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措施到位,管理得当,不但可以控制医院成本,而且还能带动其它各方面的管理进步。

二、按比例核定,超支自负,节余提成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诊断过程进一步现代化,医院硬件条件不断改善,医院卫生材料的使用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为此,加强卫生材料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一些与科室收入有密切相关的消耗性卫生材料等,医院可以采取“按比例核定,超支自负,节余提成”的控制办法来加以核定。

卫生材料主要是指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经一次使用其价值即转化为费用的医用物资(如脱脂棉、纱布、绷带、酒精、x光胶片等),以及各医疗科室在消耗过程中不断购入的各种物品(如试剂、试剂盒等)。医院可以根据每个科室几年来的业务收入与直接消耗的卫生材料等,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来加以核定,即每百元业务收入消耗某种卫生材料多少元。月末,根据每个科室的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耗计算,如若超比例,从其科室的绩效工资中扣除,如若节余,根据节余的多少按比例返还给科室,这样可以调动每个科室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减少科室对卫生材料不必要的浪费,用尽可能少的消耗,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服务,从而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这样既可以为医院提高社会效益,同时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三、定额控制,超支自负,节余提成

对于一些与科室收入没有直接关系的办公用品消耗,医院可以采取“定额控制,超支自负,节余提成”的办法来控制科室消耗。

办公用品主要指科室在工作中直接消耗的一些笔、墨、纸张、订书针、回形针等。医院根据每个科室的性质不同,确定一个合理的消耗定额,月末根据科室的实际消耗来计算,对于超支的科室,由其自己负担,结余的按比例归科室。从而要求每位职工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开始,增强每位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开展双增双节,杜绝浪费,将医院的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强办公用品的管理,可以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减少铺张浪费,节约成本,提高办公效率。

总之,加强对医院库存物资消耗的管理在成本核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其管理,可以减少浪费和库存占用,减少流动资金的使用,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能够给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

上一篇:开车出门玩向老婆检讨书下一篇:小学合唱校本课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