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

2024-05-15

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通用10篇)

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 篇1

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

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管理体系的一次变革。目前,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仍处于初级阶段,就其本身来讲是变革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在这项变革的初级阶段,有关制度不断健全,运作机制不断完善,但监督力度尚不够到位。现阶段的会计集中核算还主要忙于帐务处理的完善,在审核单位支出时,主要看票据是否合法,填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有单位领导、经办人、报帐员和有关人员的签字。会计集中核算使单位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和帐务处理规范化增强了,但是对不合理违规违纪的变通票据等问题难以控制。因为核算中心人员不能直接参与单位的财务活动,无法跟踪监督。为防止会计集中核算后基层单位财务管理、会计监督空心化、形式化已是当务之急。现就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提出以下意见:

1、编制经费使用计划、实行收支直达。编制经费使用计划,主要是明确经费支出范围和资金使用方向,建立起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事前防范约束机制。编制经费使用计划,要根据全年经费收支预算和事业发展需要,本着“量入为出,略有结余”的原则,制定全面完整的本月经费支出计划。核算中心要严格执行经费使用计划,坚决维护经费使用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收入实行“三直达”。一是对各单位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直达核算中心专户。二是对单位取得的行政性事业收费等预算外资金收入直达核算中心专户。三是对单位取得的零星杂项收入和其他往来款项直达核算中心专户,如房租费收入、水电费收入、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各种代收费收入、借款等直接存入核算中心专户。

支付实行“六直达”。一是集中核算单位之间的收付款业务全部实行内部转账直达。对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之间的收付结算、往来结算等一律在核算中心实行“内部转账”直达收款单位账户,不允许将资金拨付给付款单位,再由付款单位与收款单位之间进行结算。二是 1

政府采购资金直达采购专户和中标供应商。对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资金,经单位办理相关业务手续,物品采购及验收结束后,按照合同,将货款从核算中心的采购专户中直接支付供应商。三是大宗支出直达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如购置费、修缮费、材料费、业务费、招待费等费用,由用款单位提供款项支付单位或个人银行账号,统一使用转账、电汇或信汇等方式将支出资金直达商品供应者或劳务提供者。四是专款直达工程项目。对专项资金按其工程预算和工程进度,按规定预留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后将款项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或个人,改变过去一次性将专款总额拨付到主管部门的粗放性管理办法。五是对干部职工工资和单位发放的各种津补贴、奖励、加班补助等全部实行银行代发,直达个人工资账户;对单位经常性、必须确保的支出,如水费、电费、电话费等,实行单位申请、,资金直接拨入供水、供电、电信等单位账户。六是对零星支出直达单位报帐员。按照备用金管理的要求,对用备用金支付的日常零星开支,报账后将资金拨给单位报账会计作为补充已垫付的备用金。

2、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实行教育用品集中采购。推行教育用品集中采购和政府采购制度,有效地控制消费节约经费,是预防和控制治理腐败重要的约束机制。会计核算中心对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大宗物品和物资报销发票,必须要附政府采购中心开具的“批准采购通知单”和有关科室开出的“自购审批单”,对没有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所购买的物资一律不予报销。结合政府采购工作及学校教育用品集体采购工作,在原来图书、电教器材、校服等统一采购供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设施音体美设备及办公用品、学生公寓用品等各类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对大规模采购及批量采购必须通过政府采购和集中采购,以此降低价格,保证采购质量,规范教育内部市场,充分提高学校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也避免分散采购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弊病。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具体归类、保证质量、强化服务、抓大放小,以方便基层工作。教育用品采购,有关勤管站、电教站、图书代办站教育用品统一采购管理,单凭核算中心控制学校报帐员、拒付

单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方面让基层领导认识到统一采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教育局各有关站室要强化服务观念:一是抓大放小,二是物品价格不能高于市场零售价格,三是质量要绝对保证,四是送货上门,照顾边远地区。

3、实行财务会签制度。实行财务会签制度可有效遏制“一支笔”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独断专行的不法行为发生。财务审计“一支笔”的制度已不适应会计集中后加强会计监督的要求,不利于群众监督作用的发挥,实行财务会签制度是完善“一支笔”约束和监督机制的延伸。实行财务会签制度要求经办人、物资验收人,部门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签字,最后由在限额内由负责人审批。限额量可视单位业务量大小而定,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领导人集体会签。

4、定期民主理财。实行定期民主理财可强化对干部约束和监督机制。各学校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实质作用,单位民主理财人员构成要有群众性和代表性,由党团、工会、财务、总务、教师等方面人员组成。实行民主理财最少一月度一次,特别是大项目立项要经过论证研究,项目支出实行全程监督,经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签字方能办理报销手续,实现民主议事、民主理财。会计核算中心要定期返回帐簿,凭证,报表给单位进行民主理财,通过财务公开,加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理财结果对财务管理情况和不涉及单位财务信息秘密的要详细公布于众,进行定期公布,公布的资料要详细,不能只做墙上文章,要保证人们能看得懂,对重点工程项目、专项支出等要做专项公布,真正起到公布、监督的作用,让全体教职工进行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将本期财务执行存在问题、改进意见有关情况及效果评价、分析及时反馈给会计核算中心。

5、加强报帐员法制教育、定期对报帐员进行培训。加强报帐员法制教育可有效避免报帐员事不关已明哲保身的思想,对违规违纪行为不抵制,不监督。有的甚至为了团体或个人的利益和单位领导串通一气,变通票据逃避监督。加强报帐员法制教育,可增强单位内互相制约,相互监督内部牵制机制。强化对报帐员法制教育使之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执法水平,增强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行使法律赋予的职责。报帐员积极学习《会计法》、《中小学会计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整顿和规范工作秩序,确保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学校报帐员职能、性质和原来会计、出纳员的岗位有了新的变化。在报帐程序、流程方面都较明确,但部分报帐员会计业务水平等方面高低不一,对会计核算的把握能力较差。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首先从具体工作实际出发再对报帐员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内容:一是《中小学会计制度》,会计分录以核算中心实际常用分录为主,规范会计分录摘要;二是《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再是对未参加过正规会计培训的报帐员、校产管理员举办长期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会计业务水平。对报帐员进行业务理论和财经法规知识培训,以充分发挥其基层财务管理职能。报帐员作为基层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应为领导当好参谋,支出的合法性、帐务处理的合理规范、原始票据填写标准完整、事由充分、手续完备、签字齐全等等,把好财务支出第一关。

6、完善学校商店、伙房承包和房屋出租的有关合同。学校商店、伙房承包和房屋出租实行公开招标,预缴承包押金,及时收缴承包收入。单位内部独立核算的商店、伙房等经营性部门的管理,单位与部门应签定相应的承包经营等方面的合同,并报教育局核算中心备案,做到有备可查。应对学校商店、伙房承包和房屋出租合同进行专门清理。以便各单位的各种承包、租赁等固定收入的及时报核算中心,杜绝小金库的产生。

7、大项目立项、审批制度。对于大项目支出必须立项审批。大项目必须先报批,后支出。基层单位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主要在大宗物品、设备的购买和基本建设上。对于基本建设除立项审批外,工程结束后应对工程预、决算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审计符合要求方可办理有关支出手续。在支出时应详细注明工程量,修缮的面积、工程用料、用工等,不能只笼统地注明用途就行了,自购大宗物品,核算中心应

适当的进行价格确认。加强学校建设基础上和大项维修工程管理,要加强工程项目可行性的考察和论证。同时,可考虑对立项审批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工程项目,由专门机构统一操作,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通过公开招标,既能保证施工单位的资质、能力,也能尽量节省建设资金,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可避免暗箱操作带来的各种弊端,保证学校资金的有效利用。对零星建设和维修项目,也要加强检查、管理,由审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审计,保证不发生问题。

8、加强收费管理,严格要求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收费工作,各项收费必须及时上缴管理中心账户或上缴财政专户,严禁拖月报帐。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和检查措施,领取、使用情况要认真检查,收费结束,各单位将收费人数、金额、使用票据情况书面报送核算中心,核算中心进行认真检查,有必要对各单位的收费进行实际抽查,有效杜绝收入不入账的现象发生。加强各项收入项目的检查和管理。一方面加强经常性收费的管理检查工作,严防乱收费的发生,杜绝乱收费情况的发生。二是要加强经营性收入及零星收入的检查和管理,除通过票据和印章进行控制外,对经营收入和收入还应定期进行检查、清理,避免收入不入账或私设小金库等情况。

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 篇2

一、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监督的积极性。

1. 鼓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的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在服务上狠下功夫, 做到监督与服务的统一。

2. 界定岗位职责, 明确各会计人员的具体分工。明确业务流程, 保证会计核算中心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

3. 通过制订工作计划, 建立内部业务规范,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考评制度, 实行科学规范管理。

保证会计核算中心廉洁、高效地为各单位正常工作服务。

二、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责

要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责, 负责各单位资金的收支核算和结算, 即按照年初核定的单位预算指标, 实行单位审批, 会计核算中心审核, 实行指标控制, 集中核算, 保证各单位经费合理、合法使用。具体办法如下:

1. 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

关规定, 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 分户建账, 集中核算, 正确合理地使用会计处理方法, 着重强化事前监督,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对报销凭证进行审核, 对不真实、不合法和不合理的凭证或支出项目及违反预算使用资金等情况, 会计核算中心有权拒绝支付, 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控制作用, 保证资金合法、高效使用。

2. 资金收入程序。

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单位上缴财政专户的情况, 定期或专门向财政申请, 由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中心”, 会计核算中心根据单位预算安排资金使用。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支付的统一化、规范化。

各单位日常发生的500元以下的小额部分, 可以用现金支付。500元以上的购买性支出, 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单位用款申请, 经审核批准后, 将款项直接支付到其他对方单位, 因特别紧急支出, 各单位可提出申请, 报会计核算中心批准, 及时支付, 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

4. 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制。

各单位人员工资由报盘形式报送人事部门审批, 人事部门审核后, 由网上传

文毕万杰

送到会计核算中心, 同时提供一份工资汇总表, 会计核算中心根据汇总表核对接收的数据, 核对无误后, 分别形成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税金缴费数据, 网上传送到各相应的经办机构, 工资由银行网上接收, 直接支付到个人在银行开设的工资账户。

5. 会计核算中心每月定期向各单位发送财务报表, 以便单位领导及时了解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资金结存情况。

6. 规范会计档案管理。

由专人管理, 制定出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会计档案的归档、借阅、存放、销毁等, 按国家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以保证会计档案安全、完整。

7. 加强报账员的业务培训。

单位报账员具体负责各单位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的传递、备用金管理等工作, 特别是保证有关财务资料完整和备用金的安全。报账员作为单位财务管理人员, 具有经单位领导授权的财务管理职能, 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对单位报账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

8. 建立远程查询系统。

为各单位建立远程查询系统, 便于报账员及单位领导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等。

三、明确各核算单位的职责

按照《会计法》要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会计责任主体仍是预算单位, 而不是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后经济活动主体、权利不变, 经济业务活动及财务收支活动都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各单位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 会计凭证的实际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1. 取消单位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的账户。

2. 单位应准确、及时地编制综合财务预算。

3. 各单位严格按规定及时、足额地将收取的各类资金缴入财政专户。

4. 各单位的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等业务虽然集中在“中心”

办理, 但单位预算资金支配权、预算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仍然在单位。

5. 单位报账员要按有关规定对各种报销凭证和票据进行初次审核, 保证凭证和票据有效、合理、合法。

四、其他方面

此外, 还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系统, 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强化会计监督,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 遏制腐败;规范票证管理, 维护票证的严肃性;对弄虚作假的行为人, 坚决查处。只有全社会反腐败力度加大了, 票证管理规范了, 领导的法律意识提高了, 才能从根本上堵塞漏洞, 会计集中核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监管 篇3

一、加强对部门单位收入完整性、合规性的检查监督,防止收入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和三乱行为的发生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不能单纯以单位报账员报多少收入就核算反映多少收入,必须注重及时对收入完整性、合规性的检查监督。一是要通过对部门单位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票据、收费许可证的检查,看是否存在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行为。二是要通过对部门单位事业发展规模的检查,如学校的学生数,结合收费标准,计算部门单位收入是否收齐收足,是否被截留挪用,是否私存私放设置小金库。三是通过对部门单位资产的检查,看有否存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收入有否全部入会计中心账户核算。四是通过对部门单位有关对外投资、技术转让以及相关支出审查分析,看有否存在搞第三产业创收、或投资收益、或技术设备转让费,检查这些收入是否及时足额收取,并且缴入会计中心核算。五是通过对部门单位所履行的职能检查,看有否取得相应的服务费收入、劳务报酬或手续、业务费收入,审查这些收入有否被直接坐收坐支或直接设置账外账。六是通过对部门单位之间收费收据或结算票据的检查,看有否存在收入不入账行为。七是通过对部门单位到会计中心领取备用金和使用情况检查,看有否存在账外机动资金收入问题。

二、加强对部门单位支出真实性的检查监督,防止虚假列支、虚报冒领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部门单位结报的各项支出,无论是支出的票据,还是支出的内容,都要经过会计结算中心审核通过后方能报支,所以对部门单位的合规性的审查将不再是审计监督的重点。但是这些报销的支出事项究竟是真是假,其真实性如何,将是会计集中核算后,支出监管的重要内容。现在由于人们财经意识不强,财经秩序还不尽规范,因而出现用假办公用品、假差旅费、假会议费、假运输费、假修缮费、假购置费、假印刷费、假招待费等虚假发票,到会计中心名正言顺的进行报支,通过变通手法套取资金,冲抵有关乱支滥用、请客送礼等会计中心账面不能直接列支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为了防止虚假支出、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一是要搞好源头监督,审查各项支出结报手续是否完备,发票数量、单价、金额是否准确完整,附件是否齐全,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虚假支出行为。如报支办公用品,发票上不能笼统开具办公用品,必须注明具体办公用品的品名、数量和单价,否则,就要重点审查;再如报支会议费,必须附有出席会议人员名单,召开会议的时间、内容,以及会议经费预算申请审批表和会议经费决算表。二是要搞好跟踪监督,审查账实是否相符。对在会计中心结报的大额购置费、修缮费、办公用品费、会议费等费用,必须与报账有关实物资产进行核对,与有关的会议记录或会办纪要进行核对,与有关修缮的施工单位进行核对,与有关商品销售单位进行核对。通过核对,以检查其列报的支出是否真实准确。三是要搞好核退支出事项的监督,严防部门单位用虚假发票回流抵冲。会计核算中心要建立核退发票备查登记簿,并要求有关部门单位及时报告核退发票处理反馈制度,财政、审计监督部门也要注重检查核退支出的去向,防止弄虚作假,把不该报支的支出报支了。

三、加强对部门单位资产负债存在性、真实性的检查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往来款长期不清形成损失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部门单位财务账由会计中心管,而资产物资仍在各部门单位,有关负债往来款项还需要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清收,客观形成账物、账款管理分离。如果会计中心与各部门单位在资产负债管理问题上不能协调一致,那么势必会造成资产流失,资金管理失控。所以,财政审计等有关监管部门,一是要审查盘点固定资产,看部门单位固定资产是否及时入账核算,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以及与部门单位资产备查账是否相符,账实是否一致。二要审查往来款项是否存在、是否真实,防止部门单位收支挂往来,逃避预算监督;防止职工个人长期占用公款,形成呆账损失。三要审查各项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检查督促其及时上缴国库和财政专户,防止被隐瞒、截留和坐支挪用。

四、加强对部门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检查监督,防止损失浪费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部门单位财务审计监督应从正常财务收支合规性审查,向资金使用效益性审查转变。重点是要突出对部门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和财政及其主管部门追加下达的专款进行检查,看其有否按规定用途及时使用,有否按政策要求配足资金,有否按设计要求达标到位,有否存在资金损失浪费问题,项目实施后,通过纵向、横向比较,以及与历史比,与同行比,与论证目标比,运用不同的比较分析方法,检查部门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益效果,是否得到充分地发挥,还有哪些潜力可挖。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经验,剖析不足,提出建议,整改提高,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

五、加强对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有效性的检查监督,防止财务失控

一个单位的财经秩序好坏,与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果这个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而且能够完全执行到位,那么,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就必然很少。否则,就容易产生财务管理失控问题。因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部门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性的检查,一改过去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由监管部门被动监督向部门单位自我主动监督转变。财政审计等监管部门,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检查部门单位财务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并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严防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管理失控;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是否明确,严防领导个人独断专行、决策失误造成损失;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和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是否明确,严防资产流失,账实不符;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审批管理制度是否明确,严防财务开支无计划、多头审批管理;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流程及操作程序是否明确,严防财务与业务脱节,出现收入失收,资金失控,票据失管问题等等。

六、加强对会计中心管理有效性的检查监督,防止会计核算统管流于形式

实行会计核算统管后,会计中心不仅要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而且更要注重对部门单位收支的管理和监督,做到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职能并重,否则就会成为部门单位的账房先生。为此,财政审计有关监管部门,要强化对会计中心管理有效性的检查监督,一是要检查会计中心是否按照《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搞好统管部门单位的会计核算,认真做好记账、算账、结账、报账工作。对结报事项不合规、手续不完备、内容不完整,附件不齐全的会计凭证,是否做到及时清退,严格把好核算关。二是要检查会计中心是否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管理制度,确保部门单位结报的各项收支真实、合规,财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真正把好监督关。比如:有否督促部门单位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检查有没有存在无计划、无预算或者超计划、超预算拨款行为;有否督促部门单位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检查有没有存在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支出,未经过政府采购就给予列支结报行为;是否督促部门单位管好用好各项专项资金,检查有没有存在专款不能专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行为;有否督促部门单位搞好固定资产和往来款项的清理工作,检查有没有存在因账物、款项管理脱节造成管理混乱和往来不清等行为。三是要检查会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确保部门单位资金在会计中心运行安全完整。

财务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浅议 篇4

摘要: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是财务管理的一项改革,是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实践,会计核算中心坚持“资金使用权,领导审批权和财务管理权”三权不变的原则,纳入管理的各单位仍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会计核算中心作为财务制度改革中的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财务管理;集中核算;核算中心;小金库;透明度

财务会计集中核算是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收支两条线、工资统一发放改革、政府集中采购改革后的又一项重大管理体制改革,这一改革的目的在于规范经济秩序,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创新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遏制腐败行为。笔者就职于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中学习了一些新知识,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我认为,会计核算中心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会计人员的身份定位具有独立性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实践。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不隶属于各事业单位,它直接受上级业务部门领导,能够实现单位行政领导权与会计监督权的分离和制约。一方面可以防止核算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非法约束、任意控制、甚至打击报复,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敢于履行监督职责,使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转变为刚性较强的外部监督,从而保障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另一方面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各预算单位经济利益联系,使会计人员个人利益不受单位经济状况的影响,勇于捍卫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二、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具有高度原则性

坚持资金使用权、领导审批权和财务管理权“三权不变“的原则,即纳入中心管理的各单位仍是经济活动的主体。这一原则有利于充分调动和保护各单位、各部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对报账单位合理、正常的支出,凡票据正规、手续完备的要坚持方便用款、提高效率的原则。对不合理、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则坚决拒付并做好讲解工作,以严格支出管理,强化管理监督的原则。这是核算中心工作的本质体现和优势所在。我单位自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以来,依法运作,把本单位所属事业单位和各处室的自管经费集中核算,效果良好,其优势已逐渐显现出来。

第一,清理各单位的账户。将原来几十个账号,变成了现在的“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杜绝了小金库及其衍生的诸多非法和违纪现象的发生。

第二,加强支出管理。对不合理的开支予以纠正,例如原来由各处室管理的自管经费,白条子、无领导签字等现象经常出现,进入核算中心后,这种现象得到了纠正。

第三,搞清了资产归属。对过去游离在外的资产,通过清产核资,清点上账,防止了资产流失。

第四,资金的使用增加了透明度。在坚持“三权不变”的基础上,核算中心负责人再审核,从而克服了过去曾经发生过的那种部分资金使用脱离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避免了事后审计的弊端,从源头上强化了监督、管理和协调作用。

第五,加强了预算管理。凡是没有预算或超预算的支出一律不得列支。如有临时需要待追加预算后方可列支。这就避免了事后算账的现象发生。

第六,过去各处室自管经费由于无专业人员管理,账簿及账务处理不规范,纳入核算中心管理后,保障了资金的安全又有了规范的财务管理。

第七,有利于本级经审及财务部门开展工作。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集中了机关及 事业单位所有的会计资料和信息,经审部门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即可比较全面地了解各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财务部门也可以很快地了解所属事业单位拨款使用情况。

会计核算中心作为财务制度改革中的一个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本质上是一种会计代理制,其会计核算监督与各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在时空上的分离,造成了会计人员与单位的财务收支等经济业务活动的脱节,因而会计核算中心无法对单位的原始凭证所反映的全部经济事项的真实性进行监督,这样就难免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建设,克服某些局限性,使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1.是队伍建设

当前由于中心人少、工作量大,每人要管理十几个单位,精力所限,对各单位的经济业务了解不够,很容易出现纰漏。解决这个矛盾,应从增设人员和提高素质两方面考虑。

(1)选调人员。会同人事主管部门精心组织安排,严格资格审查,严密考试、考核,层层把关,为中心选调人员,充实工作岗位;

(2)提高素质。会计集中核算得以有效运行必须以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保障:

①全面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构筑牢固的会计职业道德防线,使所有工作人员成为诚实守信、依法理财的合格会计人员;

②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进一步全面学习有关制度、办法,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业务工作;

③加强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报账员的工作规范程度将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伪,因此需要切实抓紧对报账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使其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2.是职能建设

(1)突出集中,完善监控。把应纳入核算中心的账户集中到位,新成立的单位及时纳入核算中心管理,杜绝账外账的出现;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判断报账手续的合法性、完整性,对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票据不予报销;

(2)转变职能,强化管理。核算中心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根据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严格控制各部门的用款进度,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加强往来款项管理,定期清理往来款项,避免长期挂账,定期打印往来明细,督促各部门各单位,避免坏账形成。

3.制度建设

兼顾需求与可能,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做到有序操作,严格把关。

(1)严把预算关,真正做到没有预算不得开支,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专项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

(2)制定会计核算中心治理制度,如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岗位轮换制度、业务考核与奖惩制度等。建立会计集中核算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3)加强票据管理。利用财务软件系统加强票据管理,规范票据领购、使用、登记等程序。严格票据缴验制度,购领新票据前必须将使用过的票据进行缴验,按照先领后 用的程序,对未使用完的票据及时销号;严格按票据使用范围使用,各专用票据间不得串用;建立起收费票据使用登记制度,正确反映票据领、用、存情况。

(4)加强债权、债务控制。定期对债权债务清理核实,尤其对跨的应收款加大催收力度,及时回收陈欠款项和个人借款,避免和减少资产流失,坏账损失须经严格程序审批核定。

(5)资产保全控制。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现金开支范围,核定每日库存现金量;支票填写须与发票、入库单、订单等核对;印章分专人保管,防止资金被挪用。实物资产做好产权登记,完善资产处置,避免资产流失。

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 篇5

冯利军

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出现了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弱化、不合理支出情况复杂化以及会计核算的实效性保证等问题,会计核算中心只有不断探索,强化监督,在职能上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深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的必要性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是会计工作的理论需要,同时也是当前集中核算工作中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的双向要求。

1.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是会计工作的理论要求

理论上讲,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是财务工作分工不同的两个部分,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数据基础;财务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制度保证,二者是一个辩证统一体,虽然在职能、内容、方法、作用等方面各有侧重点,但同时二者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要筹集好、投放好、运用好资金,要借助于会计核算的各种资料、数据,去计算、去分析,才能正确进行各种决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要发挥好会计核算职能作用,也必须依据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与监督。集中核算后,在职能划分上明确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仍由原单位行使,核算中心只负责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这样就在制度运行伊始,客观上将两个职能分离开来。要在集中核算工作中同时发挥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工作紧密联系,相得益彰。

2.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是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发展要求

在集中核算工作中,会计核算是形式,会计监督是核心,核算中心实质上应是一个监控中心。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只是会计集中核算最基本的要求,核算中心如果单纯搞会计核算,就失去了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意义,也达不到改革的最终目的,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是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根本要求。

3.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是核算单位财务工作的需要

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存在的一系列财务问题及自身改进的局限性都需要核算中心的支持和服务去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一直以来比较薄弱,集中核算后,单位对核算中心的依赖性增强,许多单位都认为账交到核算中心,单位便无事可做了,进而出现了财务管理进一步弱化现象,加强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已迫在眉睫。

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的前提

1.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

集中核算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发展集中核算事业的灵魂,工作人员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专业素养是获得报账单位认可和尊重的前提。只有精通专业知识,才能敏锐

地发现问题,圆满地解决好问题;只有不断的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才有可能把握住文件、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文件的精髓宣传给单位,也才能保证为单位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2.两手并抓,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集中核算工作健康有序、顺利运行的前提,也是严明管理、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关键。核算中心不但应加强对工作制度的建设,更应加强对业务制度的建设,做到单位事事有制度,工作项项有要求,人人肩上有职责,使集中核算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和服务型深化的措施

1.转换审核重点,深化财政监督

核算中心的监督职能是通过对票据的审核来进行的,但不能仅将会计监督停留在原始凭证的审核上,工作重点应从整天忙碌在报账和记账的具体事务中逐步向会计审核和会计监督转化。加强工作人员的岗位练兵,培养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敏感,提高他们辨别真伪、明辨是非的能力。

2.积极参与单位活动,保证集中核算工作的实效性

积极参与单位活动,特别是重大活动,是会计核算紧密结合单位经济业务实际的要求。要取得核算单位的理解,争取对重大活动的参与权、重要会议的旁听权、重要决策的财务发言权以及一些日常事务的知晓权,并定期深入核算单位,对其经济活动准确、全面、及时的了解。

3.管理为质、服务为桥,管理与服务并重,强化单位财务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办法 篇6

(试行)(征求意见稿)

为了加强XXXXXXX财务资产管理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强化财务收支监督,整合财务会计人力资源,根据《等相关制度,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试行)。

一、指导思想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有关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整合财务资源,切实加强全局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制度和财务软件功能,提升监管效能和财务服务效能,构建“科学、高效、廉洁、务实”的全局会计核算新模式。

二、总体原则

(一)、业务公开原则

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公开会计业务处理过程,各单位会计业务处理要经过经办人、证明人(业务负责人)、财务审批人和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主办会计和核算中心主任等多个环节,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审批,扩大知情范围,公开运作过程,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集中核算原则

撤销各单位原会计核算岗位,会计核算业务统一由局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安排,原核算单位变为报账单位,原会计核算岗位和出纳岗位变为报账员岗位或资产管理员岗位。

(三)、适度分离原则

在集中核算模式下,要做到以下分离:一是经济活动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集中核算模式下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单位分离;二是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仍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在审批责任人和实际操作人上形成分离,建立双重制约职能;三是会计核算与档案管理分离。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会计核算,各单位负责会计档案存放管理。

(四)、主体责任不变原则

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各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各项资金仍归单位支配使用;资金所有权不变,单位的预算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审批仍由原单位负责;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对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责任不变,各单位负责人仍对本单位资产和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

三、实施对象和范围

1.纳入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对象:局机关、局属各公路段及局高速公路养护、应急抢险、试验检测、后勤服务四个中心。

2.纳入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范围: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收支业务,包括财政补助资金、上级拨入资金、专项资金及其他资金等全部资金。

四、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省厅、局财经规章制度,按照《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组织会计核算。

2.负责建立健全局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局属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及账务处理程序,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3.参与全局预算的编制,科学合理分解预算,并依据预算按进度及时核拨经费或专项经费。

4.按规定设置银行账户和会计账簿,负责财务预算的执行,并协助做好会计核算单位预算控制和监督工作。

5.负责会计核算、单位月、季和会计报表、财务报告的编制,财务决算的编报、汇总工作。

6.设置固定资产账簿,管理资产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调拨、处置等进行核算及监督。

7.负责流动资金的管理工作,做好流动资金管理及调配,合理安排,保证高效运转。

8.定期向各会计集中核算单位通报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情况。

9.上级或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岗位设置

1.局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局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业务由局财务科负责。

2.结合实际,局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岗位设置如下:

(1)主任1名,由局财务科科长兼任,全面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及工作,协调职责内各项业务,负责预算的控制和监督执行。

(2)副主任1名,由局财务科副科长兼任,协助主任全面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负责会计核算中心日常事务性工作及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3)主管会计1名,负责养护账套的会计核算业务及一般公共预算单位各类报表的汇总上报,负责全局基本支出部门预算编制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会计核算工作。管理会计1名,负责通行账套和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业务及政府性基金预算及基本建设单位各类报表的汇总上报;负责财务相关合同、协议管理工作;做好其他应办事务。

(3)分管会计3名,分三个核算小组,其中1人负责第一核算小组()会计核算工作;1人负责第二核算小组)会计核算工作;1人负责第三核算小组()会计核算工作。

(4)出纳1名,负责各项出纳及资金结算业务,办理工资发放、公积金的缴纳,各项税费、社会保障费申报、缴纳等工作。

六、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

(一)、集中核算模式

1.设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设在局机关,与局财务资产管理科合署办公。

2.统一会计核算体系。财务集中核算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统一会计核算科目和体系,构建框架,稳步推进,逐步完善。

3.建立报账制度。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保留1--2名报账员,其主要职责是: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会计信息的传递;备用金的管理;据实登记有关辅助台账;定期与财务中心核算;对单位会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领导审批前的审核及说明;向财务核算中心报账并说明单位经济业务及票据的真实情况;下载、打印会计档案,并与原始资料整理归档等。

4.建立定期会计信息传递制度。核算中心定期向各财务集中核算单位通报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情况;各集中核算单位也可随时向核算中心查询有关本单位财务收支数据及账务状况。

(二)、报账审核程序

1.审批备查登记:各集中核算单位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有关财务支出的审批制度;审批程序和审批人员的签名笔迹和印章样式应报局集中核算中心备查。

2.基层单位报账

各基层单位依据《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方案》相关规定,各单位对单据的真实、完整、合法性负责,由报账员完成对原始凭证的初审,并将初审合格的原始凭证进行整理、归类,对发生的经济业务相关单(证)进行审核签字,在基层领导审批后2个工作日内,填写《报账审批单》并上传原始凭证扫描件,提交集中核算中心进行审核报账。

3.报账审核与审批

(1)基本支出中工资、五险一金、水电费及1万元以下支出由基层单位审核,附相关会议记录,签字完备后申报支付,经核算中心分管会计审核无误返报账单位支付,支付完毕后转核算中心分管会计核算。

(2)支出金额大于等于1万元但小于等于10万元的,经基层支部会议研究附会议纪要报核算中心分管会计核算、支出;支出金额大于10万元但小于等于20万元的,经基层支部会议研究附会议纪要上报核算中心分管会计核算并经核算中心主任签字后支出报分管会计核算;支出金额大于20万元的,经基层支部会议研究后附会议纪要上报核算中心分管会计、核算中心主任、局分管领导审核后返基层单位支出后转核算中心分管会计核算。

4.款项支付办理

资金支付按照资金来源不同分别进行支付。原则上2019年由局核算中心拨付到各报账单位,由各报账单位进行支付。

付款后,报账单位报账员应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并将付款凭证上传给核算中心会计。

5.会计核算

(1)单位所有收支凭证都必须经核算中心按照支出金额大小审核或者复核,未经审核或者复核的收付凭证不得入账。

(2)经核算中心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由分管会计进行账务处理。

(3)期末,核算中心主任对所有会计资料稽核无误结账后,由分管会计编制会计报表,对会计报表审核无误后签章,报送有关部门。

6.审核要求

(1)单位是否有预算批复,是否超预算支出,是否专款专用。

(2)审核报销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要素是否齐全,使用是否规范。

(3)审核报账手续是否齐全,报账用章、签字笔迹与预留印鉴和笔迹是否相符。

(4)审核单位财务支出是否符合开支标准,是否超过规定限额。

(5)审核报账员对经费支出的归类是否正确,汇总金额与原始凭证金额是否一致。

(6)审核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支出是否经过政府采购。

(7)审核国有资产处置是否符合相关程序。

(8)其它需要审核的内容。

7.拒绝受理事项

(1)单位无报账资金的报账业务.(2)非法票据和填写不规范的票据。

(3)未按审批程序审批的票据。

(4)超过支出标准的支出。

(5)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而未经政府采购的业务支出。

(6)未经相关部门审批或手续不齐全的国有资产处置业务。

(7)其他不符合财经法规、制度和规定的事项。

(三)、具体业务管理

1.收入管理

(1)局财务科向纳入集中核算的基层养护单位按月拨付经费,经费的拨付以局相关部门出具的月拨款(计量)单为准,当年拨款累计数原则上不得超出预算数。

(2)经费的拨付每月统一进行,在拨款单上由相关人员签字盖章后,出纳拨款。

(3)专项资金及预算外资金的拨付依据计量或相关办法拨付进度款或经费,审批程序同经费的拨付程序。

2.支出管理

(1)单位日常小额支出可实行备用金制度。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单位经济业务量的大小,核定各单位的备用金额度并在业务办理完毕后及时清理收回备用金。

(2)单位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经办人员取得真实、合规、合法票据,并由证明人签字、单位负责人签批后,报账员方可到中心报帐。

(3)单位职工出差、培训、购置零星办公用品原则上不得借款,先以公务卡结算,业务办结一周内由报账员收集报账;因特殊情况确需借款的,由职工本人填写借款单,经单位领导审批,报中心审核后由报账员予以支付。借款人在业务办结后应及时予以归还或冲销。

3.国有资产管理

(1)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国有资产的会计核算,各单位负责实物管理,单位应建立国有资产台账(包括应急储备物资),并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对。

(2)单位发生国有资产增减业务应按规定办理手续,并送核算中心登记入账。

(3)核算中心应督促各单位每半年对国有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实相符。

(4)各单位应对国有资产的核算资料进行整理,将原始发票、核算凭证等复印单独保存,以备使用。

4.会计档案管理

报账员将核算中心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行整理,待中心审批确认、报账单位付款、中心会计进行账务处理后,从系统中下载相关凭证扫描件并打印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一同粘贴装订,整理成册,按照会计档案管理要求和保管年限,在各单位进行归档保管。

七、责任追究

1.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规定追究行政及法律责任:

(1)擅自设立银行账户,隐瞒、转移资金的。

(2)截留、挪用、坐支各项收入的.(3)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的。

(4)单位和个人无故对依法履行职责的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刁难、诋毁和人身伤害,影响恶劣的。

(5)不按规定程序办理,有意逃避监督行为的。

2.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1)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恶劣,且造成严重后果的。

(2)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操作中徇私舞弊,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予以受理,或者对违纪违法的收支,不向核算中心负责人或单位提出书面意见,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3)伪造、非法涂改会计资料,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备份磁盘和装有会计数据的计算机程序;随意增加,删除,改动数据库文件,造成数据丢失,无法弥补的;

(4)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故意拖延、拒绝单位正常用款申请或故意泄露财务秘密的;

(5)相关责任人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不予制止或制止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

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 篇7

一、会计档案集中管理的优点

(一) 有利于界定会计档案管理责任。

目前, 各单位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管理水平 (包括硬件配备) 参差不齐, 管理方式也五花八门, 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隐患。另外, 移交会计档案, 工作量大, 手续繁琐, 特别是移交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很难在交接的当时妥善解决, 从而使日后会计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时, 难以在会计核算中心和单位之间界定责任。但如果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会计档案, 则上述问题都可避免。

(二) 有利于会计档案的安全保管。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各行政事业单位取消了会计工作机构, 仅保留一名报账员, 若将会计档案再退回各行政事业单位, 在当前各单位人员、用房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档案的安全难以保证。在会计档案集中管理下, 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和库房, 档案部门能严密保管会计档案, 做到“防火”、“防虫”、“防鼠”、“防尘”等“十防”, 这样一来, 既便于档案的库房管理, 又确保了档案的安全完整。

(三) 有利于降低档案管理和利用成本。

在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会计档案的情况下, “中心”只须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 配备一名或数名专、兼职档案管理员和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即可管理好所有零户管理单位的会计档案, 并且所有需利用会计档案的单位也只需到”中心”统一调档即可;而在会计档案分散由各单位保管的情况下, 各单位须配备与“中心”几近相同的人力和物质条件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同时, 调档工作必须到各单位才能进行, 因此, 两相比较, 不论是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还是效率问题, 由“中心”统一管理会计档案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 有利于档案管理, 提高会计档案利用率。

依据《档案法》和有关档案条例, 可以将会计核算中心所形成的会计档案移交到档案馆统一保存。档案人员既对各门类会计档案的存放位置、数量, 一目了然, 便于利用, 又能严格按照借阅制度办理借阅手续, 防止了档案的损坏、遗失和偷改。档案人员还可以通过对会计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 及时向领导出注意, 想办法。又可以为公安部门破获经济案件时提供重要的依据。还可以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中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给离退休人员补发工资, 需要提供原始凭证, 还有审计、财政部门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 都需要通过查阅会计档案, 档案馆都会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他们, 大大方便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提高了会计档案的利用率。

二、会计档案集中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 会计核算中心不具有保管各单位会计档案的权利。

从会计档案资料的形成上来看, 会计档案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 当各核算单位将各种报销单据送到核算中心进行核销、报账后, 并不意味着因为其提供了服务, 这些报销过的单据连同核算中形成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信息资料就应该归核算中心所有了。

(二) 不符合《档案法》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 在会计年度终结后, 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 期满之后, 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 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 但他的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 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 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三) 不利于分清在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

在原有管理模式下, 会计档案由行政事业单位一家独管, 所以也才有了“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 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 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 并办理登记手续。”也就是说, 如果本单位负责人不批准, 别人是不能查阅该单位的会计档案的。实行会计档案集中管理后, 在会计档案管理方面 (会计档案保管机构) 就有了市财政 (会计) 管理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被代理单位等多个“婆婆”, 他们之间的职责权限如何划分, 以谁为主都没有明确的界定。

(四) 财政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是近些年来新型的管理模式, 其业务主要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管。然而从其成立至今, 无论财政部门还是档案部门都没有对新管理模式下会计档案的管理作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档案部门也没有主动地介入其中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财政部门只管会计业务规范与否, 而对会计档案规范与否少有问津, 使会计集中核算下的会计档案基本属于“失控”状态。

针对会计档案集中管理优缺点分析, 笔者认为, 会计核算中心应该将会计档案交还原来单位, 由原来单位自行保管为好。在会计档案集中管理下虽然提高了会计档案利用率、降低了档案管理和利用成本, 但是它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 存在责任不明、权属不清、管理脱节现象。为此, 要改变目前会计档案集中管理的现状, 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定期、有序地进行档案移交。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 在会计年度之后, 根据工作需要, 可由会计核算中心适当保管一至二年, 期满以后, 或待审计部门对该单位财务活动例行年度审计完毕, 再由会计核算中心移交给各个核算单位保管。

摘要:在现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 会计档案由谁管理, 如何进行管理, 已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本文就当前会计档案集中管理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提出将会计档案交还原来单位, 由原来单位自行保管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档案,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对策

一、会计集中核算在事业单位中的现状

多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费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是存在矛盾的,表现出了不少的不足之处。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降低一些部门用手中的权力进行非法开户的行为发生的概率,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必然,会计集中核算是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革新的产物。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仍然享有资金审批的权力和资金使用的权力,在此基础上对资金加以控制,把会计集中核算作为核心,对财务收支情况予以监督管理,资金统一进行核算,有效降低了监督的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当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对会计职务缺乏正确的认识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之前,一切财政开支只要有主管领导的签字,即为合理支出,就可报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执行,仅有领导的签字不能作为报销的凭证,还需经过总会计中心的审核才能报销。但是在个别事业单位,不负责任的领导往往忽视对总会计中心的约束管理,对于报账疏于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些领导仍然用以前的眼光看待会计的上岗情况,不重视培养会计的专业能力,使得报账会计的业务水平偏低,无法进行正确的集中核算。

2.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基础

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得到进一步完善,使财政资金得到统一管理。当前,我国的预算管理基础制度缺乏改革和创新,还需继续完善,只局限于特定条件下的财政收支管理,预算执行力度不够。此外,每个预算单位对于经费开支的标准不一样,集中核算容易造成单位的项目预算和核算中心的资金支付上的矛盾。

3.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法律条文之间的矛盾

《会计法》的第三条和第四条就有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些法律规定与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规定是有冲突的,而会计集中核算则要求将账簿和会计凭证等资料与所属单位分开,其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也是独立的。

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完善措施

1.优化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的全部财政支出情况应完全依据一定的标准完成预算,在通过总会计中心的审核和批准以后,财务主管部门要将预算结果落到实处,并依照相关规定执行。对于每个部门的预算、财政资金的支出情况由财务主管部门全权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预算的管理制度,对内部人员强化管理,并采取规范管理对策,提供会计集中核算的良好的工作环境。

2.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专业人员素质

从事会计的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执行力,不受制于领导的类型,只要专业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一定的辨别能力就能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得心应手,高尚的职业道德使其单位的工作人员能自觉的遵守会计的监督管理制度。

3.建立会计监督体系

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完善的会计内部监督体系,使会计监督不再是会计中心独立执行,应该积极鼓励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都自觉参与到会计监督中来,让单位再和谐中求发展。

4.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资金支出的审定流程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实行统一管理,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依据自己的情况,定制切实可行的财务制度,制定出适合本部门的经费管理制度和标准,并补充相应的福利制度,规范单位的支出标准,依据法律规定执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结算合法合理。按时整理财务会计报告,再经过总会计中心负责人签字盖章之后,使财务管理最终公开化,科学化。

三、结语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既有有利的作用,又有不利的影响。是利是弊,主要依赖于每个事业单位的把握和执行情况,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事业单位中的实施,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和不断完善,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实践过程中,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实践中求发展,不断总结实施经验,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现状分析及展望[D].暨南大学,2005

[2]刘春芳.省级机关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监督的新思路[J].陕西审计,2001

会计集中核算之利弊谈 篇9

-------------------------

编辑整理: 会计网上学习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 篇10

当前,会计集中核算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会计工作效率,还可以加强会计监督以及廉政建设。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在实践中也需要不断改革与完善,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更好的对行政事业单位内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下面本文就在对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控对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作用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实际内容,就是在市级各行政事业单位内的会计核算主体中,综合统计出其在财政预算内,对于一定单位资金的使用权限,然后按照一个账户,一个渠道的要求,对于各单位财政性资金收入还有支出,都是需要通过财政来进行直接支付的。为此,就需要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结算中心,最后再进行统一管理。

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加强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一方面,不仅有利于我国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体系,还可以避免我国在财政资金中存在暗箱操作的弊端,确保财政性资金的所有权归与政府,资金的管理权归与财政,资金的使用权归与行政事业单位;另一方面,可以规范我国基层单位内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功能,有效节约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

二、会计集中核算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对于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

1.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及资金管理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部门,不能有效地保障部门预算,缺乏指导。当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都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这样一来,有些单位由于对会计主体认识不清楚,财务管理意识淡化,从而弱化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另外,单位领导就会认为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已经由会计核算中心承担,于是就放松了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忽视内部会计控制等。这样就导致财务的预算、控制和监督等管理工作上的漏洞和空缺,从而造成单位资金的流失。

2.单位参与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还存在弱化单位财务参与的管理职能,从而使其不能通过核算结果来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的问题,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片面化,不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加上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意识薄弱,因此也就导致核算执行力低,不能够有效的对其作用进行发挥。

3.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完善,不能满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的需求。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位会计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集中核算的信息化水平依然较低,严重影响了会计集中核算水平和有效性的提高。

4.财务人员的业务以及思想水平亟待提高

对于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人员来说,非常强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必要的。在实践工作中,一些核算工作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也没有端正其工作态度,一旦发现问题只从表面上去寻找不能探求其根本;还有部分工作人员为了一己私利,忽视财会记录报账弄虚作假还为违反有关规定的积极献策,出现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使内控监督无法进行。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策略

1.加强预算及监督管理

首先,为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实施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就应该加快其实行部门的预算进度,这样才可以加快我国的预算改革步伐,还可以很好的推进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各部门预算执行力度的提高。各部门的预算工作也应该依据国家政策规范进行,配合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工作进行。然而,在此过程中,财政部门也要对各部门进行全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部门预算中收入、基本支出等内容,还可以采取综合预算的方法,可以利用定员定额和科學预测的原则,更好的提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预算的合理性。以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为标准做好会计处理,保证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内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应加大对这些数据的纠正性、检查性控制。采用实施监督技术,以实现对信息处理业务的跟踪,跟踪过程和异常现象应记录在监督日志中,然后将结果反馈给领导层,以达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目的,确保单位各项经营活动都处在严密控制中。

2.加强单位参与财务管理职能

强化在会计核算中财务管理的位置,应该先要明确在事业单位内会计核算的职能位置,明确职责及分工。对此,首先在会计核算中心内,对于主管财政的上级部门 ,规定在业务施行中,需要接受其上级财务部门进行的监督指导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服务,还可以提供更加有效准确的会计信息。另外的一个方法就是,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中与各单位合报账人员之间的联系沟通,规范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服务质量,加深双方的理解与沟通层次。还有就是,也要在单位内的会计集中核算中,还应将收费管理赋予一定的管理职能,可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监控管理。

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应加快对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信息平台建设,从而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可以采用如金蝶、用友等具有专业实力的财务软件,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这样就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提供更好的的技术保障。另外,对于一些特别有需求的,其实还可以对其有针对性的设计新的财务软件,还要尽快的实现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财务数据联网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财务统管单位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实现与财务结算中心内的报账、对账以及报表传输的时效性。在行政事业单位内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平台建设完成之后,还应做好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以提高他们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水平。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必须依靠信息集成来实现,应保证信息管理软件和信息编码标准的统一性,采用应用较为先进的ERP建立起统一的计算机平台,从而增大信息的利用率及集成程度,建立起高质量的财务信息系统。

4.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为此,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工作作风问题,应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对于积极举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一些工作人员,相应的给予奖励,通过此种方式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需要建立财政单一账户,不仅符合新时期财政改革的方向,也将为部门预算奠定一定基础,是我国会计改革的重要举措。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产物,有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鉴于行政事业财务管控中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加强预算、监督管理;单位参与财务管理职能及建设信息平台等相关措施,望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丰县财政局)

上一篇:我真想变成一只小鸟下一篇:傅雷家书的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