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初探

2024-08-22

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初探(精选4篇)

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初探 篇1

认识会计委派工作,认为委派会计就是监督单位领导的工作,约束监督过严。对统派的会计不支持,有较大的抵触情绪,致使一些合理化建议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不能很好地落实。这些领导也没有认识到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缺乏保护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条件和监督制约的机制,导致部分会计人员“站得住,顶不住;顶得住,站不住”,严重制约委派会计制度的全面施行。二是委派会计人员被“同化”。有些被委派单位为了维护单位的局部利益或个人私利,达到私设小金库、乱开支、逃避委派会计人员监督的目的,千方百计地采用各种经济手段或其他手段“同化”委派会计人员,而有些委派会计人员受利益的驱使,抛开制度规定,帮助被委派单位共同作弊,使被委派单位游离于会计监督之外,造成委派会计“有其名,无其实”的恶果,既影响了整个会计委派工作的形象,又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第二,会计委派制实施中问题的对策。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积极的社会效应。应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会计委派制的作用和推行意义,使全社会认识到会计委派制的实施,使财务监督与单位领导的职权相互分离和制约,可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责,规范被委派单位的财务管理,特别是对保证国有

第一,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的优势。一是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只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范账务处理,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提高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二是加强了会计监督功能,从源头上制止腐败行为。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核算中心严格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从源头上杜绝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产生,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的监督机制。三是有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户,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原来各单位积累的大量资金可以变成财政的调度资金,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控制权、监督权高度集中,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核算中心难以控制各项支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从而产生支付风险。六是核算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弱化。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这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导致被核算单位资产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七是增加了被核算单位的审计监督新难题。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中间人”———核算中心,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问题出现真空,使得资料提供、具体问询、责任认定难度加大。八是会计集中核算配套信息化网络和公共财政体系改革尚未完善。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形成必须以会计集中核算人员、会计集中核算信息平台、会计集中核算配套管理办法为基础。此外,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全国性的具体可操作的会计委派及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缺乏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配套的具体措施。同时,与会计集中核算相配套的系列公共财政体系改革尚未完善。

第三,改进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对策。一是健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明确会计责任主体。立法部门应尽快根据实际出台有关的法规文件,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同时,要明确被核算单位是被监督的主体和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核算中心附有的监督的连带责任。二是规范核算中心的基础工作,建立完善制度,提高核算水平。要规范核算中心会计工作运作程序,从原始凭证的收集,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报,到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进行逐一要求,在科目设置和使用上,严格按预算规定的科目设置。三是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核算中心的职能要改变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应向预算执行约束、支付的直接监督、承担国库委托的单一账户、对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核算管理等综合职能方向上转变。四是各被核算单位要切实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应坚持报账会计持证上岗,并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报账会计要据实登记会计台账,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确保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要制定报账会计的道德规范,建立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机制,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五是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要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同时,会计核算中心应保证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加强被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六是有机融合部门预算改革、政府采购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及政府集中采购改革的有机融合。七是建立多单位信息化联网系统,通过网络报账和远程查询系统提高效率。要与财政局、核算中心、单位以及政府采购、国库支付等单位建立信息化联网系统,把预算控制、财务报账、财务报表、统计分析、异地查询监督管理等工作全部在网上实现。八是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等监督制约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成立稽查部门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引入财政资金效绩审计机制;通过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职工薪酬与股份支付浅探

河北故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扈健

一是职工范围明确的新规定。新准则对职工的范围做了较宽泛的定义,不仅包括正式订立劳动合同的人员,如全职、兼职和临事工;还包括未正式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人员,如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新准则对职工范围的明确规定,有利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明确企业与职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新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及范围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辞退福利);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职工子女赡养福利。

二是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一方面是与原准则相比会计科目与会计处理的变化。新准则取消了原会计科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取而代之的是“应付职工薪酬”。新增加了原会计准则未涉及到的辞退福利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对于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职工薪酬,一般借方根据职工服务对象分别记入“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相关科目,贷方记入“应付职工薪酬”。对于企业以自己生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的会计处理比较特殊,具体处理如下:公司决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福利发放时,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实际发放该非货币性福利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等。其中住房折旧和租房租金根据受益对象借记相关资产或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另一方面是关于辞退福利。辞退福利在实务中发生较多,新准则首次系统规范了其确认与计量。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内容: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需注意的是:辞退福利与正常退休养老金应区分开;无论职工因何种原因离开都要支付的福利,不一定完全属于辞退福利,可能属于正常的离职后福利。计量辞退福利的确认。确认辞退福利应满足两个条件,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具体会计处理如下:如果实质性辞退工作及补偿款项均在一年内完成,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如果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补偿款项超过一年支付,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的辞退福利金额,该项金额以实际应支付的辞退福利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以后各项实际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计入财务费用。确认因辞退福利产生的预计负债时,借记“管理费用”、“确认融资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各期支付辞退福利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

三是股份支付的内容及会计处理。在股份支付中,企业要么向职工支付其自身权益工具,要么向职工支付一笔现金,而金额高低取决于结算时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充价值。股份支付按支付方式和工具类型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最常用的工具有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常用工具有模拟股票和现金股票增值权。股份支付与薪酬的关系。限制性股票是企业员工按股份支付协议规定的条件从企业获得一定数量的本企业的股票。股票期权是企业授予职工在将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或条件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的股票。但是职工要真正获得这些股票,一般要满足一定的服务期限或是满足特定业绩指标。模拟股票和现金股票增值权是与股票挂钩,用现金支付的模拟股权激励机制。职工将来获得的不是股票,而是与模拟股权激励相关的现金。职工要获得这些与模拟股权激励相关的现金也要满足一定的服务期限或是满足特定业绩指标。结算方式与会计处理。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授予日不作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按照估计的行

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初探 篇2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已运行十多年,它为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纵深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促使单位严格执行预算;同时为政府采购的纵深发展提供了空间,凡规定纳入政府采购的物品或劳务,单位违规的,中心将予以拒绝办理;凡部门预算中没有纳入的采购项目,单位自行办理的,中心也不予报销。中心使政府采购真正实现了采购权、物品使用权、资金拨付权三权分离,从运作机制上也有效的遏制了许多单位的违规行为。但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结合本人在这十多年的审核和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个人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对于2003年进入集中核算之前的帐务存在的问题,很多单位没有进行清理,进入中心后,由于种种原因更加难以清理。首先是往来帐混乱:(1)个别单位的工程预付款及代垫工程各项费用均从基本户中支付,没有设立基建帐户单独核算,房屋资产完工验收,与财务脱节,未按规定进行资产价值结转,长期挂在往来帐中。(2)一些预付款项在业务结束时没有及时清理,差旅费借款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报销(甚至出差人员早已调离工作单位),长期挂帐;少数单位还存在同一往来单位多头挂帐现象(同一科目和不同科目下同时设置同一子目录核算)。其次是固定资产、家俱用俱等资产,很多单位存在帐实不符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支付的工程款和代垫的各项基建费用长期挂在往来帐中不及时结转。如某单位办公大楼已经处于使用状态十多年,但固定资产帐上却没有该办公大楼的资产价值。二是一些本应该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在支付款项时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直接从费用中列支。三是已经破损废弃的资产,没有及时按有关规定手续报批下帐。单位只注重资产需求,不注重效益管理;资产的验收、保管、维修维护,违章处罚不严;资产入帐、销帐不及时,造成资产帐实不符。

2.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偏低。许多单位的财务人员都是兼职,有的甚至连从事财务工作的资格证书都没有,这些单位的财务人员许多都是由领导安排,非自己所愿从事该工作,有的还身兼数职,所以对该业务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依赖性强,认为有中心的会计会负责,自己只要不把钱搞错就行,所以,虽然中心每年都对报帐会计进行了业务培训,但收效不大。

3.预、决算的编制不够科学、细致、全面,通常都是单独由财务部门采用传统方法编制,许多单位甚至都是临时聘请外单位的财务人员根据报表等相关数据进行拼凑,缺少相关的技术模型分析及项目管理研究。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个人的建议

1.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的预算、资产、收支、政府采购、建设项目等实行全面的管理。

(1)对预算,由财务结合各业务部门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预算,使所有预算执行主体都知道自己的目标,应如何去完成,预算完成与否如何与自身利益挂钩,从而起到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作用。

(2)对资产建立日常管理和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帐实核对管理措施;

(3)对债权债务,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采取相应的办法:一是预付的基建款和代垫各项费用,可以进行核实、归集,报经领导班子审批报进行调整,转入固定资产帐中。二是对于职工个人欠款,可以进行电话或当面核实,该收回的督促限时收回。三是对代垫的各项费用(水电费、五险一金等),应及时进行收回。四是对于预付或由上级单位统一代购业务的各种款项,在业务完毕后及时核对清理余款,特别是多头挂帐的单位,应专门派人进行核对确认,对由于各种原因经确认后确实无法收回,并超过规定年限的呆帐,死帐,可按有关规定进行报批下帐。

(4)对于建设项目,应在项目完工验收后,同时办理竣工决算;实际已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单位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从相关帐户中归集,及时转入固定资产管理。

2.建立健全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单位财务人员的配备,推选热爱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来从事财务岗位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初探 篇3

1.1 会计集中核算达到了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首先, 会计集中

核算使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过去会计做假行为的发生, 多数是会计业务的决策者即单位的领导行政干预所为, 改由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后, 使会计业务从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处理, 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单位完全分离, 使得单位领导不可能去指使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去做假。其二, 财务审批职权与会计监督职责原由单位行使,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财务审批权在单位, 会计监督职责在核算中心, 使得想做假也不敢做。其三, 会计凭证的形成与管理单位分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会计凭证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处理并保存。按照会计稽核制度的要求, 稽核人员对可疑的会计凭证可以对出具凭证的单位进行核查。这种监督方式的建立, 使得做假的无作弊的空间。

1.2 会计集中核算使财经法规的严肃性得到伸张。第一, 会计

核算中心认真按照财经法规办事, 违法违纪行为在会计资料形成之前把了关。同时又落实各项财政政策, 保证了单位基本支出需要, 使经费开支标准和范围有一个基本尺度;第二, 有利于政府采购“阳光工程”的实施。会计核算中心对单位应纳入政府采购而擅自采纳的会计事项, 一概拒绝报销, 使单位的自行采购行为无法实施;第三, 把住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关口。会计核算中心明确规定, 单位按规定取得的预算外收入, 一律缴存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 经财政国库划拨到单位才形成单位的预算外收入, 这样使预算外资金真正进了财政“笼子”;第四, 单位民主理财、节约财政资金意识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开支明显减少。

1.3 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从源头治理腐败。通过会计核算中心

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 严格按照有关财经法规进行业务审核, 实行治腐关口前移, 遏制了挥霍浪费、挪用侵占等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2 如何提高会计集中核算功能

会计集中核算是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 在新形势下, 会计集中核算非常必要, 已有部分地区开始运作。但从全国来看, 还没有统一实行, 更谈不上有统一的运行法则。会计集中核算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 研究处理好这些问题, 工作中可以少走弯路, 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加强宣传, 统一认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行, 虽然环节

增多、制约增多, 但多数领导和主办会计却不怕麻烦主动地跑上跑下, 对新制度、新规范, 自觉地学习和研究, 从不懂到懂再到精通, 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但是, 也有部分单位的领导和主办会计尚有一定的差距, 极个别的甚至在行动上有所抵触。因此为了切实加强财务的统一管理, 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把舆论宣传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通过宣传, 达成共识。

2.2 规章制度须健全, 理财行为要规范会计核算中心的制度

建设既是对会计核算中心正常运转的具体规范, 又是会计核算中心各个环节的连接点和集中核算工作程序得以形成的重要保障。中心从组建开始, 就把加强制度建设和强化内部管理放在首位, 按照边开展工作、边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思路, 从规范会计核算入手, 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及实施细则;从建立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入手, 制定了业务操作授权、支票印章分管制度;从内部管理入手, 制定了岗位职责和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涵盖了核算中心及内部各岗位的职能职责、业务流程及相关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 确保了集中核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有规可依, 有章可循, 也保障了核算中心规范运作, 各项业务工作严格照章办事, 实现廉洁、高效、文明服务。

2.3 抓好队伍建设, 提高整体素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

各单位的主办会计是核算中心与单位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从监督管理的角度, 真正在单位中起内部监督作用的还是主办会计, 即使是核算中心对单位的监督, 大部分也是通过主办会计来实现的, 因此, 加强主办会计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首先要加强主办会计的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法制、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促使会计人员不仅熟悉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在理财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 而且, 能真正认识到新形势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自觉主动地开展工作;其次, 要加强业务培训, 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 有计划地组织学习财经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明确规定主办会计业务达标的要求, 凡现在还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主办会计, 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取得, 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 应在规定年限内通过会计专业资格考试, 取得相应的会计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要健全会计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 引导会计人员爱岗敬业, 自觉学习专业知识,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会计业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4 强化支出监督、关注理财渠道在运作过程中, 会计集中核

算要坚持预算管理体制、单位理财机制、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三个不变”的原则, 对集中核算单位实行集中管理, 统一开户, 分户核算。按照“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网络化管理”的模式, 对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实行“阳光操作”, 实行操作程序公开、理财公正、办事公正, 对内练素质, 对外树形象, 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核算中心坚持“为政府当好家, 为单位理好财”的工作宗旨, 建立了核算单位为核算中心两道支出审该“门槛”, 形成双层有效的监督机制, 优化支出给构, 节减财政支出。一是严把报账“受理关”。在受理报账过程中, 从原始凭证把关入手, 对不合规、不完整、应补充和更正的凭证予以退回, 要求纠正和补全后再报账, 并向报帐会计进行业务辅导, 对不合理、不合法、超范围的支出坚决拒绝报销, 并向报帐会计做好解释工作。二是严把报账“政策关”。长期以来, 假发票、白条入账屡禁不止, 针对这一现象, 会计核算中心首先要把住原始支出凭证入口关, 杜绝假发票、白条入账。一方面避免税收流失, 另一方面增加财政收入。会计还要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 防止发生坐支现象。三是把好会计“监督关”。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 会计监督前移, 由原来的事后监督变成了事前、事中监督。

2.5 建立联动协作机制, 形成多层理财合力一是配合纪检监

察机关进行“小金库”清理、领导干部违规违纪问题调查, 做好反腐治理工作。二是配合财政有关科室做好干部欠款清理工作及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商业性保险清理工作, 协助做好《会计法》执法检查工作, 同时, 向各业务科室提供核算单位财务状况查询服务, 帮助其了解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共同做好财政财务管理。

摘要:积极稳妥实施会计集中核算, 大力推进财政综合改革, 加强财务管理, 节约财政资金, 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杜绝乱收乱支, 为廉洁型政府将作出有益贡献。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会计监督,部门预算,财经法规

参考文献

[1]徐林.浅谈财务集中核算与会计诚信.农村财政与财务.2005年第12期.

[2]蒋勋.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政监督.县乡财政.2003年第1期.

[3]周康甲, 张雄.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监管的难点与对策.县乡对政.2003年第11期.

银行会计集中核算初探 篇4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内部审计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审计工作的促进与影响

(一) 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优势

对内部审计工作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在单位内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能够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度, 提高单位理财的合法性填补理财的漏洞和不足, 增强单位财政预算和资金使用的效率, 有效地转变了传统的单位资金监管机制, 改变了以往以事后监督为主的监督方法, 实现资金管理的监管全面性和过程性, 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单位财务支出的违法行为, 减少了单位资金的不合理开支, 提升了会计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 增强了内部审计的安全性。

对内部审计工作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机制, 有效地降低单位审计的成本, 有效地体现了单位审计的重点, 在会计核算中心中, 包含了各个基层的单位和各个部门的会计信息和材料,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将这些信息和资料进行集中整合, 从而大大降低了单位审计工作的成本, 减少了审计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从宏观上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方向, 有效地提升了内部审计的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水平。

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机制, 为我们判定“小金库”的存在提供有力的依据。在内部审计工作实施集中核算机制以后, 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都被撤销将各个单位的资金全部放入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管理。那么一些单位在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 存在的一些核算中心以外的资金都被认定为“小金库”。

(二) 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负面影响

实行集中核算制度以后, 资金的载体进行改变导致内部审计的客体数量大大增加, 从一定程度上内部审计的责任认定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这样的机制下, 当资金的载体发生变化, 在内部审计部门和被审计的单位以及部门之间就增设了一个会计核算中心, 因此, 就会出现两个内部审计的客体。从而就会出现两个客体之间责任的不明确, 出现互相推脱的情况, 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责任认定的困难。

集中审计中心成立以后, 一些单位或部门为了躲避集中核算中心的会计监督, 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违纪行为, 相关的单位或部门将资金向和自身相互联系的下级单位或者相关组织, 这样就更加增添了违纪的隐蔽性, 从而给内部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由于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原本的财政收支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各个单位、部门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开支标准, 在集中核算制度实施以后将各个单位、部门的财务收支都放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管理, 那么财务收支就需要设立了相应的标准, 否则就无法对各个单位、部门的资金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认定。由于各个单位和部门的大小费用支出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收支标准, 因此对于他们的违规违纪行为就没有一个判定的依据, 给一些单位和部门的违规违纪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会计集中核算机制实行以后, 虽然将各个单位、部门的资金进行了集中管理, 但是会计核算中心没有设立专门的人员对各个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不能清楚地掌握各单位的财政开支状况核算中心的会计在进行审计是指关注各单位的票据、手续等表面性的问题, 而对于这些开支的具体流向缺乏细致地了解, 因此对个单位资金的合法性无法进行判定, 从而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二、提升会计集中核算制条件下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的措

(一) 做好责任主体的划分

集中核算制度实行以后, 出现了两个不同层面的审计客体的审计对象。即审计基层单位和部门和会计核算中心。在集中核算制度下我们客观实际出发保留各基层单位、部门的会计的法律地位, 单位的财务还由原来单位、部门的会计负责。基层单位、部门的会计要对本单位或部门的财务收支和会计资料进行审核, 保证这些资料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所以, 基层的单位、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仍然是审计通知的主送单位, 他们在审计过程中要负责提供相关的审计材料、相关承诺以及签证等。而对于核算中心来说其主要职责是对各单位的会计进行核算, 做好各单位资金代管的工作, 保证各基层提供材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进行会计核算、收集各单位的会计档案, 同时还要为内审部门对各单位或部门的审计提供服务。

(二) 设置科学的审计目标

在集中核算制度实行以后, 将各个会计的职能分开设置, 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职能分开, 将会计的核算责任交由被审计单位承担, 将会计的监督责任交由核算中心承担, 同时还要依据核算体制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要进行及时地调整, 及时把握审计的重点。

对于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来说要不断强化对核算中心的所不能涉及或监督缺漏的会计事项进行严格地审计和监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控制:一, 严格制定和执行内部的控制机制, 保证内部各项的控制机制不会因为会计核算制度的转移而弱化。二, 保证各项收支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三, 充分保证单位支出的符合相关的规定, 保证指出的效益性。在审计过程中要对单位所支出的资金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严格监督, 查看这些支出是否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和标准, 是否能够实现其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首先要保证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内部审计现场性, 严格要求各被审单位或部门的报账要到核算中心的现场来完成, 面对面地对各单位、部门的相关报账事项进行询问, 另外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需要还可以将被审的单位、部门作为临时现场, 到被审计的单位、部门进行现场解答, 对被送审单位、部门进行有关经济事项的监督和审核。

审计工作要进行合理地延伸, 对被送审单位、部门没有纳入中心的资金、账户, 包括被送审单位。部门下属的单位或组织的财务情况纳入审计范围。针对那些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单位、部门的不正常开支或项目款项要进行跟踪调查, 查清资金的流向和来源, 防止单位、部门进行虚列支出, 将单位的收入进行转移套现等违规违法问题。

参考文献

[1]方文明.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新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 (08) .[1]方文明.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新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 (08) .

[2]李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探索与实践[J].网络与信息.2010 (12) .[2]李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探索与实践[J].网络与信息.2010 (12) .

[3]黄琼.浅析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J].财经界 (学术版) .2010 (12) .[3]黄琼.浅析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J].财经界 (学术版) .2010 (12) .

上一篇: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方法下一篇:全开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