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2024-08-04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精选11篇)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篇1

摘要:伴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银行业整体发展的经营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日趋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使得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风险也伴随着逐渐的多样化和扩大化。强化会计内部控制, 是当前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最有效的途径, 更是保障商业银行安全、有序运行的前提和基础。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在银行内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 它能够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标准、程序、措施等进行有效的控制活动, 完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银行会计工作的标准化与程序化, 保障银行资产的稳定与安全。本文主要通过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 积极探索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建立健全控制系统的措施与方法, 希望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银行会计,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作为一个对资金及资金运行统筹、计算、以及监管等的活动, 在各行各业中都是重要的存在, 在银行业这样一个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中更为重要。在世界经济市场的发展中, 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银行业的经营方式, 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与此相对应的, 风险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近几年来, 国际上的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今年年初, 更是传出了二十年前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又有重来之势的消息。而所有的金融危机都与货币脱不了干系, 究其原因, 还是银行会计内部对货币等方面的控制体系不够规范, 因此, 及时的发现银行会计内部的问题, 提出有效的策略, 加强银行会计内部的控制管理, 增强银行会计行业面对变革和风险的能力, 才能正本清源, 事半功倍, 不会在金融风暴中被淹没。

一、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1.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有着长久的研究历史, 控制包含会计和管理两方面, 会计控制是对资金方面的控制, 管理控制是对管理者的决定与策略的控制,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作用。毫无意外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该方面的研究略有滞后, 但是在金融危机的不断锤炼下, 在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相互碰撞中, 我国的控制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方面, 在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上, 各学者分析了我国当前的不足之处, 并比对中西差异, 引进西方一些先进之处, 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措施。另一方面, 在应对风险的问题上, 不同的银行有着不同的评价体系, 对于评价的主体, 是会计师或是管理者, 也存在分歧。另外, 我国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研究, 也逐渐的具体化, 在对某银行的具体研究中发现问题, 寻找策略, 将研究进行具体化、实际化。

2.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对于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还不太成熟, 因此研究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 虽然国家在银行内部控制的管理方面颁布了一些规定, 但是关于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相应的责任问题、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与边界等方面的问题, 并不能真正的解决, 因此相关法规难以对理论研究产生指导意义。另一方面, 会计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还不顾完善, 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够明确, 理论难以完全的应用于实践。另外, 在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研究方面, 也常常产生重此轻彼的现象, 两者无法达到很好的平衡。因此, 会计内部控制理论党的研究还有待发展, 以期对内部控制产生指导意义。

二、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部控制环境发展不理想

从整体而言, 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环境有所不足, 主要体现在: (1) 对内部控制认知欠缺:许多管理层忽视了内部控制与会计的关系, 使会计无法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许多会计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 岗位与员工安排不明:不同的员工适合不同方面的业务, 如果不能是两者相适应, 则极易造成效率低下、业务不精的现象, 此外, 有时还存在一人多岗, 一岗多人的现象, 使工作的分配不明确, 责任的划分不明晰。 (3) 会计的能力与素质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金融行业的发展及其迅速, 会计的能力如果不能随之提高, 则会难以适应行业的发展, 无法满足行业的需要。 (4) 鼓励制度不完善:鼓励制度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正比, 越完善、详尽的鼓励制度越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提高工作的效益。

2.风险评估手段落后

任何行业都是存在风险的, 频繁的金融危机说明, 银行的风险更大, 而我国银行对风险的应对还有所欠缺, 主要存在风险意识薄弱、风险控制力度不足、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其中, 风险评估系不完善占很大的比重, 我国的风险评估手段过于单一和简单, 导致难以及时的发现风险, 及早的找到应对策略, 在风险发生时处于被动局面。

3.控制活动效力不足

一方面, 在金融业的发展中, 计算机逐渐普及, 计算机操作逐步替代了原有的人工操作, 操作方式进行了变革, 而银行会计内部控理体系却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 自然而然的, 控制体系对工作运行、资金流通等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 然而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在业务管理与工作的各个环节不能有效的落实, 使各方面的工作不能严格的按照理论制度进行, 造成各环节工作的脱节, 制度实施的不严谨, 也使得制度成为一种摆设, 使制度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无法做到“令必行, 禁必止”。

4.信息披露内容不完善, 真实性不足

由于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许多行业的信息是不进行公开的, 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 人们对知情权的要求, 信息也开始进行公开化、透明化, 尽管如此, 很多信息的公开力度还是不足够, 公开的内容也不详尽和完善, 很多重要信息也会模糊化, 导致信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在银行这样与货币打交道的行业, 如果信息不能清晰的公开, 会严重的影响公平程度, 很容易滋生腐败等现象。

5.内部监督机制发展过慢, 人员约束机制不完备

银行业的发展及其迅速, 然而相应的内部监督机制的发展却过于缓慢, 无法适应行业的发展, 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形成有效的监管制约, 无论是监督体制还监督力度都有所欠缺, 没有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约束。一方面, 会计监察辅导工作有所不足, 辅导岗位和监察人员由于业务繁忙等原因对内部的监管不力。另一方面, 监督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部门没有对监督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指导, 使得监督人员在工作的效率低下, 成果不突出。 另外, 还有可能存在着监督力量不到位, 对监督约束工作重视度不够的现象。

三、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策略

1.设定会计内部控制期望达成的目标

在银行会计控制的管理工作中, 一昧的加强管理很容易造成倦怠, 而设定一个合理的期望达成的目标, 则会减轻疲倦, 增加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斗志。在期望目标的设定中, 可以设定一个总体的大目标和若干个的阶段性的小目标, 目标的设定应根据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 稍高于日常工作量的难度, 又在可以完成的范围内, 以此激励员工更好的完成工作, 在不知不觉间增强内部控制的管理。

2.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 全面精准的明确内部控制的观念, 提高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整体认知, 加强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 使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韵味并加以传承, 使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 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 最终以员工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代替内部管理的控制。 (2) 将岗位与员工合理安排, 努力使员工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工作, 做到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实现效益最大化。 (3) 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在招聘等环节加强把关, 做到择优录取, 避免鱼目混珠。另一方面, 加强内部的培训工作, 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此外, 还要加强员工的法制教育, 提高会计师的思想水平。 (4) 健全鼓励制度, 激发会计的工作热情, 营造出蓬勃向上、积极热情的工作环境。

3.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

在增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理中, 除却环境等人为因素外, 还存在着风险这样的不可控因素。在应对风险中, 应该加强风险意识, 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 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及早发现风险并规避风险, 并且在风险之后进行有效的补救和下一步的战略措施。其中, 在风险评估方面, 应该改变传统单一、孤立的评估体系, 整合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 建立全面化的、系统化的, 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性强的风险评估体系, 以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应对。

4.设计系统性的控制活动

在控制活动的设计中, 一方面, 要对薄弱部分的业务进行重点化的建设, 使之可以与其他方面的业务同步进行, 不会对整体的进展造成滞后或损失, 与此同时, 也不能忽视优势部分业务的建设, 以优势业务带动弱势业务, 使各方面平衡发展, 共同前进。 另一方面, 可以将各个单方面的业务控制活动进行分析、重组、和整合, 最终设计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化的会计内部控制活动体系。此外, 还可以增加现代化高科技的投入, 减少人工成本, 也减少人为性的失误。还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国家、其他行业较为先进的理论体系, 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理论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5.持续改进会计内部监督方法

会计内部监督方法的改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也不能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持续的、长期化的不断改进, 才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 对管理工作产生促进作用。对会计内部监督方法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改善监督体系常规思想, 一方面将上下级监督, 同级监察相结合, 另一方面将业务各环节的审核、管理、监察相整合, 形成全面化的监督体系。 (2) 加强对监督工作的重视, 增强监督团队的力量, 提高监督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等方面的素质, 努力将风险与失误扼杀在摇篮里。 (3) 增强监督力度,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对事故的造成这严惩不贷, 树立起良好的风气。

四、总结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 国际经济的发展, 各国各地区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 银行业面对的风险也日益增大, 与之相应的, 银行会计内部的控制管理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无论是内部环境的改善, 风险评估体系的健全, 还是监督制度的改进, 都不可能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制度, 而必须在时代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发展, 及时的发现问题, 及早的解决问题, 做到防患于未然, 是我国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霞.现代银行内控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13-15.

[2]杨立霏.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 2013 (10) .208.

[3]庄瑞豪.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弊端显现总行扮演双重角色字号[J].财经, 2014 (01) .

[4]王旭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日本政策研究及启示[J].财会学习, 2013 (09) .65-68.

[5]张华.关于完善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现代商业, 2014 (03) .38-39.

[6]舒陈红.试析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经营管理者, 2014 (01) .17.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篇2

(一)相较于银行会计电子化的发展,现行会计内控机制较为滞后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银行会计工作的电子化模式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传统银行会计处理方式被显著改变。

但是,纵观我国当前城市性商业银行电子技术在会计处理中的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更多的还是侧重于如何使核算任务能够更准确且及时的进行完成。

而且,目前我国银行业尚不具备一套规范、高效,且能自动进行实施监控的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

技术管理的薄弱与监控机制的不到位,是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审计水平有待提高

如今,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由银行的直属行长直接领导,实行行长负责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内部职能部门的审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却削弱了对于行长的监督,从而减弱了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随着银行金融业务多样化进程的加剧,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也由原先的查漏纠错逐渐演变成对于银行金融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而如今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则远没有达到预想的要求,审计覆盖面不大,审计方法十分有限,审计更侧重于事后控制。

(三)审计岗位设计不科学,人力配置管理不到位

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求,对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点进行逐一对应控制,要求风险控制人员分人分岗,职责清晰。

现如今,很多的城市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配置都存在较大缺陷,聘任人员根据业务量来定岗,造成岗位分工不科学,风险控制责任划分不清的现象。

实际工作中,操作的口令密码保密性较差,也从一方面加剧了岗位责任不清的严重程度。

(四)“重建设、轻执行”现象严重

纵观当前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内控机制的实施,“重建设、轻执行”现象严重。

银行的会计内控机制并未真正落实于日常的会计记录、核算等财务工作中。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凭证的领用、保管,及使用环节控制不严;核对账目不及时;制度执行中存在人性化,不够彻底和坚决,随意性较强;对潜在的事故隐患敏感度不高,从而使银行面对着巨大的财务风险考验。

从整体上看,会计内控机制更像是银行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而非用于加强内部管理的一种工具。

二、针对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的改革建议和措施分析

(一)以文化为突破口,建立银行内控环境

城市性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机制若要有效实施,其前提便是该机制本身必须健全、有效而全面。

此外,会计内控机制能够顺利实施其既定目标的关键是需银行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在会计工作中具备内控意识,并且都能严格遵守内控机制。

无论何种机制,运行效果和状况,实际在很大程度上都由人为因素所决定。

因此,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在建立健全会计内控机制的过程中,还应从文化角度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通过环境约束人员行为。

同时,银行也不能只专注扩展自身业绩而因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却牺牲了内控环境。

应始终把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银行的终极目标。

(二)对重要岗位应加强管控,分级授权机制应严密

城市性商业银行对不同的会计岗位应秉持“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加强管控。

严禁不相容岗位/职务由一人担任;同时,也不得由一人独自完成会计工作的全部业务操作。

会计岗位之间既要相互联系,又要相互制约。

其中,对行内的重点岗位,应实行“轮岗”机制,平行交接、定期更换人员。

不同的业务要交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完成。

不相容岗位要分离。

此外,针对每一岗位,应授予相关人员具备合理的权责。

但是,倘若是开销账户、大额付现、错账冲正、调整积数等重要会计事项,则应始终坚持授权审批。

通过对重要岗位的管理和实施分级授权机制,提高城市性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三)城市性商业银行应从整体上对会计内控机制进行有效规划

除上述两点之外,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在加强会计内控机制的过程中,还应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有效规划。

主要措施有以下两点。

(四)进一步强化内审,完善监督核查机制

内部审计,可谓是会计内控机制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此,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还应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积极发挥其监督作用。

同时,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因此内审监督也不应局限于合规性监督,而应向风险性监督转变。

此外,内部审计的监督思路也应不断扩宽和随时转变,并与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此外,在针对具体业务的检查时,要侧重合法与合规性的审核;既要查处理业务的过程,又要查业务时点的结果。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具体的内审人员选拔需严格,尤其是对个人素质的把关。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篇3

会计监督应当贯彻于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是会计管理的需要,必须设立循序渐进的三道内控监督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或人机相互复核监督的工作规范;第二道防线是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程序;第三道防线是内部稽审监督,对三个岗位业务实施全面的监督反馈。所谓第一道防线,首先,会计人员在受理业务时,对客户提供的凭证,要认真地审查其合法性、真实性以及所提供凭证和有关单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其次要坚持复核制度。对每张会计凭证、每一笔存款、贷款所发生的会计事项每份原资料,每一份会计报表都必须经过换人复核。所谓第二道防线即会计核算的事后监督,会计部门必须配有专人,设置专岗,对已经发生和处理过的全部帐务进行一次全面的再核对。所谓第三道防线即银行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不可缺少而又无法替代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内部控制的特殊组成部分。对于内部控制,除了会计日常检查外,必须由内部审计经常进行内部审计。

2完善内部自律机制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必须完善银行内部自律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授权和转授权管理制度,针对部门的工作性质、人员的岗位职能赋予相应的工作任务和职权,操作人员则在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严禁越权操作;二是对员工履行职责的情况经常进行评价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三是建立业务责任人制度。对业务人员控制,就是要对发生风险造成损失的每一笔业务都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从而对业务人员产生一种制约,在业务工作运行中达到一种自律的效果。

3建立严密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银行会计部门必须真实、全面、及时地记载每一笔业务,正确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在此基础上,以会计核算数据为依据,结合有关统计调研资料采用建立信息资料库,确立各项风险指标进行动态分析的方法,对银行业务经营活动、财务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进行量的分解和质的剖析。

4建立有效的预警报告系统,完善检查监督系统

建立健全会计检查监督制度,设置会计检查督导岗位,充实检查人员,强制和规范会计检查监督活动。完善会计事后集中稽核体系,强化二级分行对县行、部、办的会计控制能力通过定期实物盘点、各种帐证、帐表的核对报表分析以及复核监督等手段对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及时反馈预报,对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比例,资金运动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利息实收率,会计机构、人员业务综合风险度等情况进行及时监督、分析。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和反馈,以及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预测预报系统,从而防范风险的发生。

5、加强电子化建设,发挥高科技在银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一是要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内控领域,实行会计核算软件和稽核控制软件同步开发,在一级分行建立核算中心和稽核中心,对基层行会计原位信息进行实时自动接收和分析,输出并留存有关结果,改变分散核算的现状,充分利用内部控制系统的监控作用,防止违章操作。二是要对计算机系统的项目立项、设计开发、测试运行等整个过程实施严格的管理。要严格划分软件设计、业务操作和技术维护人员的责任,并要求严格遵守规定的工作范围、操作程序和权限。如软件的设计和计算机维护人员不得参与业务操作。数据的录入和输出应依据合法、完整的业务凭证,录入数据的修改要经审批后方可进行。三是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符合国家金融行业软件工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还应设置保密系统和相应控制机制,并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可稽核性。

6建立完善的人才资源利用系统

加强会计人员的交流,防止因在一个岗位时间过长而产生个人专断和滥用权利。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业务等级制度和职称相结合的业务能力综合评定制度,根据评定的等级发给相应岗位的上岗证,高等级会计人员可到低等级会计岗位作业,以确保会计核算的质量。建立会计人员业务和思想品质的监督和考核体系,对不适应业务需要或行为品质不端者,应及时调离会计岗位,努力营造会计人员积极向上、尽职尽责的良好工作氛围,增强自我约束意识。

7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硬、管理水平高的会计队伍。为此,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造就一支政治强、公正廉洁、爱岗敬业的会计队伍。二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使其熟练地掌握各项业务技能,三要选好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用人,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四要对会计要害岗位的人选严格把关,经常考核,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赌博等不良行为,教育无效,要无条件调离要害岗位。

8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篇4

关键词: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一、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近年来, 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壮大, 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存款的人少而银行相对较多;二是借贷的人少而发放贷款的银行相对较多。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竞争的不断加大, 一些银行不顾及将来可能遇到的风险, 一味追求发展, 在拉存款、使用会计科目时不遵守相关规范, 导致会计工作中会计账务的混乱, 银行内部财务的监督处于无序状态, 严重制约了银行的发展[1]。

2.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力

近年来, 我国银行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并且经验证行之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然而很多银行没有将这些制度贯彻落实, 内控制度也就无法取得其效果。主要表现有, 三分管制度不能坚持;重要印章不严格保管;款项汇划不及时。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会计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严的现象, 这些现象使得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银行内部业务操作缺乏严密性, 为银行的未来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很大安全隐患。

3. 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指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于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监督计划的整个过程, 各个环节相互制约的动态机制。一个商业银行, 如果要实现其成为一个国际化、规范化的国际银行的目标, 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业务的拓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控机制。然而, 目前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在工作中往往忽视内控机制的动态性, 内控机制的形式僵化陈旧, 不能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 使银行的发展步伐受到限制, 逐渐被其他竞争者超越。

4. 会计工作各个岗位缺乏制约性

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要求, 会计工作内部各个岗位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制约对于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来说尤为重要[2]。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岗位的职责不能做到严格分离, 往往出现一人多职的现象。此外, 有的银行对管理层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 没有专门的监督部门。

5. 检查形式化, 缺乏有效监督

会计部门各项业务的合法性、完整性等内容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银行会计财务方面的问题, 预防金融风险。但是目前会计检查部门工作趋于形式化, 走过场, 检查缺乏针对性, 应付了事, 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隐含在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此外, 银行奖惩措施不严, 没有相应的监督制度, 大大削减了检查部门的作用[3]。

6.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差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银行内部业务的质量, 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然而, 在现今银行会计从业人员中, 高素质的人员稀缺, 严重制约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 缺少综合业务素质的人员;第二, 会计从业人员不能熟练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业务工作中;第三, 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局限在国内, 缺乏精通国际结算业务的高素质人才。

7. 时代变化引起新的挑战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日新月异, 原有的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会计发展的新变化, 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化策略

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在商业银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和业务流程的稳定运行, 还可以有效地预防金融风险。它是银行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促进和体现了银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本文针对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 以下提出了几点对策。

1. 内控优先,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要做到内控优先, 必须做到两点:第一, 提高领导者的内控优先意识。领导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控制度的位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领导者的业绩往往与揽存多少挂钩, 这是导致领导者把存款放在首位的根本原因[4]。银行可以将领导者的内控制度管理是否达标列入其业绩的考核项目, 促使领导者提高对会计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第二, 内控制度需要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的参与, 对会计人员进行再教育, 提高其对内控制度的认识, 可以有效的做到内控优先, 加强职工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2. 强化分级授权制度

银行的岗位分工应明确, 并使岗位之间相互制约。银行授予各个岗位的责任与权力应合理, 不同的业务应该交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来完成, 不能一人管理两个以上不相容岗位。

3. 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监督检查可以有效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 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因而, 银行应建立一套严密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加大检查和惩治力度, 从而杜绝有章不循、管理缺失等现象。

4.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作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主体,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会计内控制度能否有效施行, 因此, 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 银行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入职再教育, 通过不断的理论教育和经验交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其次, 银行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业绩考核体系, 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 通过各项奖惩措施, 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使得会计内控制度在银行内得以有效施行。

三、结束语

随着商业银行间竞争的日益加大,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商业银行运营中的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会计内控制度可以有效的保护银行资产的安全, 促进商业银行预期目标的实现。因而, 银行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 吸取经验, 以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 从而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斌.强化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 (2) :56-57.

[2]王晓毅.关于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现代商业, 2012, (6) :45-46.

[3]黄伟宏.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新金融, 2011, (7) :103-104.

银行会计的控制与防范 篇5

自从发生金融海啸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会计业务作为银行的传统业务,在银行业不断开拓与创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强化会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目前,银行会计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有人力风险、操作风险、监管风险等。基层银行如何加强内控建设,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是一项不可掉以轻心的工作。这是我国银行业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业务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银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银行的内部控制指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以确保国家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为目标。为此,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保证在各级部门和各级人员中得到正确且充分地贯彻执行,以有效杜绝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内部欺诈与犯罪行为。

二、会计风险控制的意义

会计风险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已成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认识上不充分,理解上有偏差

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对风险的控制认识还不充分、不确切、不完整,存在着这样几种倾向:一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对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认识不够;二是以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三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上述认识上的不充分、不完整是导致会计风险控制措施难以落实、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应有效用的重要原因。

2、未形成完整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滞后

一是有关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原则性较强,操作性不足;二是有关内控制度建设的具体要求散见于各种会计制度中,既缺乏完整性,也弱化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三是制度建设上存在滞后性。从总体上来看,银行内控制度对新技术、新问题研究不充分,在会计制度中所体现的内控措施落后,如对电算化条件下如何防范风险,在“柜员制”劳动组合下如何实施有效控制等,尚缺乏制度规定。

3、核算程序未形成刚性约束,存在薄弱环节

多年来,银行会计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处理,都遵循“双线核算”的原则,相互联系、相互牵制,有着一套较完善而系统的核算程序。但是,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内控制度却未及时跟进,现行核算程序中也暴露出了逆向操作、“一手清”等隐患。如结算制度规定,应先收妥款项再签发银行汇票、本票,但有些操作人员却是先签发汇票、本票再收款。又如制度规定,商业银行跨系统的转汇应通过人民银行,但有些银行通过其他商业银行转汇等。这就涉及到一个会计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关系问题,会计制度应是操作规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操作规程应是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会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保障。而目前的操作规程未对会计制度的执行形成刚性约束,必须按制度执行的硬性规定变成了凭良心、凭习惯办事。由于技术保障措施的不得力,核算程序本身又留有违规操作的隐患,以至于核算过程中屡有违反会计制度的事件发生。

4、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

银行业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会计监督与银行监管,有专门的储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银行风险防范。现行的一些监督方法与控制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如前所述,属于事中控制范畴的核算程序其相互牵制弱化,属于事前控制范畴的制度建设滞后等。二是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控制度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不仅在监督手段上,而且在监管人员素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会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分析重点控制环节,完善会计核算程序

会计是银行业务的基础,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核算程序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中心。要按照银行业务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分析核算程序中的重点控制环节,尤其对联行结算等要建立一套严密的、呈刚性约束的会计操作程序和财务处理系统,以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约束力。一方面要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提高控制技术,强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硬性约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强化科技控制约束力。目前,银行会计电脑软件程序主要是仿手工的,遵循“双线核算”的原理,符合当今会计理论,但其缺憾是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随着银行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改变软件编程的“仿真性”,不断提高其科技含量,不仅是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内部控制的客观要求。

2、按照自律、激励与控制原则,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 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对银行从业人员来说,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就目前情况及案例看,一些银行出现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不落实。因此,一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会计人员行为准则,形成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二是运用激励与约束原则,在人员配置上,一方面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三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变对会计人员的事后监督为事先预警,做到事后、事中、事先三管齐下,使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得以有效运行。

3、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层银行会计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水平和工作能力,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必须对他们加强教育和学习。加入世贸组织后,会计人员思想文化领域面临新的挑战,在会计队伍中要深入开展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文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由于前几年队伍扩张迅猛,所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结构中也是高中生、中专生偏多,会计人员的培训多为“师傅带徒弟”传统形式,在传授业务技能的同时,“师傅”也可能把违规习惯传授给“徒弟”。会计人员遵章守纪观念淡薄,按章操作的意识不强;不仅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容易为犯罪分子所利用。对此必须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如采用请教师授课、自学、强制训练、业务知识测试、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把他们的学习成绩与年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员工教育和培训,努力开发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4、实行“比例待岗制”,增强就业危机感

根据总行举行的会计岗位考试成绩,对考试成绩较差的按一定比例给予待岗,以增强员工就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待岗人员只享受基本工资的待遇,通过待岗整顿和培训教育后,符合上岗条件的,可重新上岗,盘活存量人力资源,以此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素质的目的。

5、营造“家园”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团队意识

由于会计人员文化程度上的差别,思想上的认识水平必然存在着差距,为了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注重营造以“家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力求建立亲情式的“家园”工作环境,增强员工凝聚力。两三个人能起带头作用,但两三个人绝不能起全部作用。在目标明确下,通过各位员工各负其责、强烈参与、团结互助,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集体作战”的意识和功能,打好每一“仗”。任务完成好了,奖金拿多了,员工就不知不觉地会为自己部门、单位感到骄傲。这样既达到引导员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工作上来,消除思想上的杂念的目的,也会减少工作上的差错。

6、加强会计负责人的管理

有什么样的主管,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员工,为了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制定一套对会计负责人的提拔、管理、使用、监督方面的办法。一是在负责人的选拔任用上,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对发现不适宜在负责人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果断处理,切不可一拖再拖,酿成恶果。要把岗位轮换、请假提前请示并办理交接手续等工作制度化、具体化。通过岗位轮换、干部交流、定期考核等措施,加强对负责人的监督制约,消除风险隐患。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两手都要硬”。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法纪条规教育、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同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三是进行有效的行为排查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监督、教育,真正把负责人队伍管住管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7、正确处理好业务拓展与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系 从近几年案件暴露的问题看,除抢劫案件外,几乎是“十案十违章”。因此,基层银行在抓业务拓展的同时,也要抓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决不能出现“管理为业务让路”的现象。银行的每一项业务都伴随着对风险的分析、评判、监控、转移、分解等处理方式展开的,风险始终伴随市场而存在,要开拓市场就必然要承担风险。风险防范和控制与业务拓展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互为表里的。是一种赌博,走上的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任何一谈风险控制就牺牲业务拓展,或一谈业务拓展就忽视风险控制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应该面对现实,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做出精密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同时,要有条不紊、缜密地推进各项风险管理基础工作,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使业务得到高质量可持续的拓展。

8、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加强各岗位的管理和监督

一是制定岗位责任制。根据相关业务之间相互制约的规定,如计算机人员与操作员之间分离、钱帐分管等,切实解决串岗、混岗、交换操作等问题。建立和完善各个岗位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章办事。二是从严密制度入手,查找会计部门的风险点,并制定切实有效防范案件的措施,强化岗位内控机制建设,解决一手兼多岗或随意顶岗而容易造成工作失误的现象,对会计岗位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轮岗或分工调整。三是加强帐务的对帐管理工作,严格按规定要求双人交接进行对帐,严格按有关规定和支付结算办法要求加强对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过渡性科目的核算管理,切实防范结算风险,确保国家财产和资金安全。四是严格执行授权制度,加强现场监管。

9、完善监督检查制度

开展系统的全方位的监督检查,重在防范,把安全防范的“关口”往前移。一是组织检查组大面积地开展检查活动,要发挥筹资、财会、保卫、纪检监察等部门各自的职能优势,同时又要加强协作形成综合优势进行检查监督,以对各种违章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二是做到既讲求量,又讲求质。既要按检查内容进行检查,如库存现金、凭证;又要检查本质上的东西,如操作程序、现场监管、技防设施、应急预案的操作熟练程度等。查出问题签发整改通知书,并建立整改意见和追踪检查制度。三是检查要与辅导相结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告诉经办人员正确的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做到不得重犯错误。四是要紧跟市场,研究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及时建立新业务监控体系,完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通过检查以达到检查促管理,检查促规范,检查促发展的目的。

10、要奖、罚分明

对发生的各种经济案件,无论其职务高低、背景大小、都必须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开除的开除,该移交司法机关的移交司法机关,决不能心慈手软。对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要一查到底,分清责任。严格落实案件查处“四个不放过”,即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资金未追回不放过,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对各类检查中发现的各种违规违章行为,也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以杜绝隐患。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也要实行奖励,建立激励机制。对那些遵章守纪,防范风险或者举报、堵截案件的有功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奖励鼓励员工同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作斗争。

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免疫系统或免疫力偏低的生命体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而内部控制就是“生命体”的免疫系统。因此,欲使银行这一特殊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就必须在大力拓展各项业务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推进其自身免疫系统——内部控制建设,以保证银行的稳健发展。

论 文 题 要

一、银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二、会计风险控制的意义

三、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认识上不充分,理解上有偏差

2、未形成完整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滞后

3、核算程序未形成刚性约束,存在薄弱环节

4、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

四、会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分析重点控制环节,完善会计核算程序

2、按照自律、激励与控制原则,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

3、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4、实行“比例待岗制”,增强就业危机感

5、营造“家园”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团队意识

6、加强会计负责人的管理

7、正确处理好业务拓展与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系

8、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加强各岗位的管理和监督

9、完善监督检查制度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监督 风险防控

一、引言

当前国内金融业发展迅速,各商业银行在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的同时,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相对滞后,内控执行力、案件防控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案件频发,导致商业银行屡屡遭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既造成银行资金损失,又损害银行的社会形象。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实现银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信息技术迅速应用,商业银行未能建立配套的内控流程

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使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核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大规模的会计核算成为可能,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但是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未能根据新的核算模式,及时完善新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数据集中,会计监管手段发展滞后;网上银行业务迅速发展,犯罪分子从中找到洗钱等非法活动的可乘之机。

(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当前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相当激烈,金融产品创新周期缩短,新金融产品不断推出,必须具有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制定新的会计核算和内部监督流程与之相适应,来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和业务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但实际工作中,为争抢市场份额,有的新产品未经过充分的论证或试运行即对外推广,新的会计核算规定和内控流程难以及时制定、更新和完善,在业务运行过程中极易产生内部会计监督薄弱环节。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各行重业绩轻学习的情况普遍存在,各项新业务的学习大都由会计主管等少数人参加,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柜员学习,一线会计人员和产品推广人员难以及时、准确掌握新产品知识,不能准确指导客户使用新产品,客户在新产品应用中与银行产生矛盾,银行因此承担相应责任。

(三)金融机构实施网点转型过程中,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

当前各银行秉承“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深化改革,进行网点转型,就是将银行网点由以前的核算型向营销型转化、网点会计人员也由核算型向营销型转化,并在网点考核激励机制和网点柜台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在此过程中,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现行考核激励机制、人才选拔机制的传导作用,不利于内控执行。

银行网点由核算型向营销型转变,会计主管转为营运主管,前台柜员由核算型向营销型转变,并施以严格的以营销业绩为核心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在这种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的压力下容易形成会计内部监管疏漏。各行均以营销业绩作为衡量机构负责人提拔任用和业绩考评的主要标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金融形势面前,各机构负责人在上述双重压力下,重业绩轻风险,很可能自身直接作出或强令会计人员作出一些短期行为。此外,考核激励机制明显向营销岗位倾斜,一些优秀的会计人员转而竞聘专职营销岗位,会计人才的流失使现行会计岗位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下降,风险防范能力大大降低。

2.柜台设置分类简单,存在风险隐患。

各商业银行根据结算业务是否涉及现金,分设高柜区和低柜区。将涉及现金的业务放在封闭式的安全系数较高的高柜,而一些非现金业务则在开放式的低柜区办理,以方便客户和银行员工的交流,促进产品销售,但低柜区的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不仅存在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等重要物品遗失或被盗用的风险,还存在系统被他人冒操作风险。

3.相关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有章不循。

我国《会计法》 第二十八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但在实际工作中,机构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简化流程、有章不循;个别会计人碍于情面,凭着自己对风险控制的理解,打内控制度的“擦边球”,有章不循,埋下了风险隐患。

(四)一些业务流程不合理,相关内控制度不健全导致风险

比如法院查询、冻结、扣划方面,尤其是扣划流程上,各行做法不尽相同,常见的做法有二种:第一种做法是:银行要求法院同时出具《解冻通知书》和《扣划通知书》,由柜员先解冻,再扣划,在此过程中需人工压缩解冻和扣划时间差,以防在解冻与扣划的间隔期间款项被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划转或在其他柜台支用。这样操作一方面法官有异议,认为法律没有要求其在扣划的同时出具《解冻通知书》,而且在上述时间内资金被划转的风险被转嫁给了法院,所以不予配合;另一方面尽管柜员争分夺秒地操作,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第二种做法是:商业银行先受理法院扣划通知,并根据客户当时资金情况出具扣划回执,在非营业时间解冻后将款项扣至内部账户,然后划至法院指定账户,这种做法与第一种做法相比,资金被客户划转的风险小一些,但是一旦被客户从电子渠道划转,则银行无法按照扣划回执内容扣划相关款项,结果必然要承担法律责任,即使能够足额扣划款项,但是在未划出款项时即出具扣划回执也不恰当。以上二种做法的差别就在于操作的时间不同,流程相似。

三、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议对策

(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完善控制流程

将内控要求置于核算系统设计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发挥科技控制硬性约束,减少人为干预。目前,国外先进的商业银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银行的内控技术已经达到可以主动控制风险的水平,相比之下国内的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技术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注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创新,积极推进内控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

1.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内控管理内容的动态调整。

要利用信息技术集中分析引发风险的各种驱动因素,制定针对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关键时点、关键人员的风险防控预案,做好数据收集、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工作。

2.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预警系统。

通过设立参数,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预警系统,对内外部信息预测、评估、判断以及对风险过程的监控,根据业务的重要程度、金额大小、危害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三级风险级别,实施预警,对不同等级的预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实行“人控”和“机控”结合,前后台加强沟通协调和部门联动,及时有效地实施监管。

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其他系统的关联。

利用信息技术共享外联系统的信息,加强对开户单位或个人的身份证件实名制审查查,包括将身份证与公安局的身份证信息进行联网核查,对持护照开户的客户与我国相关管理部门护照信息进行联网核查,把好开户的准入关,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二)建立新金融产品推广和运作机制,成功推广新产品

在新金融产品出台之前,加强风险的前瞻性管理,先成立项目组充分论证,在建立了比较严密的操作规程后再推广。并定期组织内控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对业务制度、流程全面梳理;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重点查找目前业务规章制度中存在的流程不清晰、规定与实际操作脱节等问题,查找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管理疏漏或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方案,并监督整改。建立起成熟的新产品推广和运作机制,成功推广新产品,避免出现项目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在同业中的竞争力。

(三)增强全员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岗位责任制

1.首先做到“风险防范从高层抓起”,建立良好的内控运行环境。

各单位的高层领导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针对当前重业务发展轻风险控制的情况,高层领导必须调整思路,处理好内控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银行业务发展应当是可持续地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有效的内控管理作保障。因此管理层级必须首先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清楚内控管理并非业务发展的障碍,充分认识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加强对事故当事人、管理机构的责任追究,尤其是加强对上级管理机构的责任再追究,给内控制度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2.完善会计主管委派制度,提高基层机构风险防控能力。

商业银行推行基层机构会计主管委派制度之初,对防范会计人员操作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内控制度运行有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会计主管被赋予了营销和会计管理双重身份,其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被削弱,在业务发展和安全运行间举棋不定。商业银行要积极完善委派会计主管制度,确保委派会计主管不受营销指标的束缚,对其考核管理由上级会计管理部门进行,保证其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对柜面操作风险实时监控,提高基层机构风险防控能力。

3.提高员工业务素质,落实岗位责任制。

内控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各行应当重视并加强员工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员工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尤其是面对当前会计人员变动频繁的状况,必须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一方面,人事部门要强化会计人员的准入管理,确保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对于新上岗的人员要先行培训并举办上岗考试,实行资格认证,把好准入关。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要督促会计人员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定期对进行后续教育和训练,让他们掌握近期的新文件新知识,并进行岗位资格考试,凡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在相关岗位工作。与此同时,各行应根据岗位分工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在配备保险柜等硬件设备的同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印章等重要物品和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人暂时离岗时电脑锁屏,责任落实到人。

4.改革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建立和完善针对各层级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改变当前把产品销售业绩作为主要绩效考评指标的状况,结合凭证差错率等安全运营指标、业务量指标等完成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建立明确的标准、执行严格的考核和落实配套的奖惩,促进员工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四)梳理特殊业务流程,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

对诸如法院冻结、扣划事项的流程进行梳理,由会计人员和程序研发项目组成员共同研究方案,对某一笔案件在首次冻结时即由系统自动识别产生一个事故序号,该序号定为十位,前二位是被冻结单位的第几笔冻结事项,首次冻结则为00;第三至第八位是首次冻结时间;第九、十位是某一笔冻结事项的第几次续冻。例如:A单位在2011年2月1日被甲法院冻结一笔,在此之前无被冻结事项,则系统在柜员操作时产生事故序号为0111020100;如甲法院在截止日前第一次续冻,则事故序号为0111020101;第二次续冻时事故序号为0111020102等,依此类推。如果乙法院在2011年8月5日冻结A单位存款,则事故序号为0211080500,依此类推。在法院扣划时会计人员输入该笔冻结事项最后一次的事故序号等要素,由系统自动判断,直接扣划,不需先解冻,能够有效规避风险。

四、结论

当前随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推进,国内商业银行正在快速地与世界接轨,但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现行内控不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产品不断推出、网点转型等方面,一些业务流程不合理,降低了风险防控水平。本文分析认为,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将信息技术嵌入内部控制运行体系、建立成熟的新产品推广运行机制、坚持业务发展和安全运行并重、对关键业务制定严密的操作流程,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丽萍.关于建立商业银行产品核算制度的若干思考[J].金融会计,2011年第09期。

[2] 尹月丽.数据集中对银行会计的影响及思考[J].金融会计,2009年第6期。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篇7

一、通讯传输

业务资料影像通过扫描传输到后台进行切片录入, 影像的扫描质量、传输速度对于后台业务处理的质量至关重要。在该业务上线初期, 前台人员发现后台退单数量巨大, 而前台人员认为扫描影像清晰, 不存在图像质量问题, 在被退单后不断扫描上传, 形成个别业务的死循环。

二、业务控制

在通讯传输环节的重复劳动带来了关于业务控制的思考, 后台集中业务人员工作量采取计件制, 对于重复扫描的业务显然有悖于业务集中处理的初衷, 因此在退件业务发起中涉及系统控制的问题反馈应当同时通知后台技术部门对于整体业务问题进行实时监控, 比如切片范围、影像质量调整等等, 从而有效防止业务拥堵的情况产生。

三、录入质量

后台人员根据系统切片录入的信息进行录入、复核, 此时产生的另一问题带来了业务质量控制的深刻思考——客户在填单时的书写通常存在个人笔迹习惯, 比如中文草书书写中“汇”和“江”、偏旁部首中“亻”、“纟”等也比较接近难辨, 如何能够更好地确保录入质量, 是需要有几道校验工序的, 比如前台受理人员的系统确认和客户确认, 如将该步骤放在事后执行, 则核对、跟踪难度加大, 业务成本提高, 不利于集中业务处理的良性发展。

四、系统检测

在进行人工控制的同时, 系统的检测也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业务校验、匹配的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 系统职能仅包含业务分配、通讯传递、业务反馈的作用, 对于输入校验的控制, 如姓名、证件号码与二代证联网核查系统的校验、地址、邮编校验、客户手机号对应确认短信的当场确认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可进一步考虑客户信用数据的校验匹配, 为银行业务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上述问题的实质是在业务流程设计中, 各个环节交叉控制所导致的风险控制盲区。首先, 对前后台的沟通隔离, 有助于快速处理业务, 但无法改善前台重复提交、后台重复退单的缺陷, 因此应当在前后台间建立问题沟通和反馈通道, 避免信息传递不对称。其次, 对输入的校验, 除了后台二次输入、人工审核以外, 还应增加系统校验控制, 将地区与邮编等地理信息, 通过系统校验确认其正确性, 可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后台人员的输入错误。再次, 前台业务传送至后台处理存在的传述方式的选择, 排队方式直接影响着处理效率, 因此合理分配后台人员的工作量, 设置排队规则也应作为集中处理流程设计的重点工作予以高度关注。最后, 从业务填单的设置上, 尽可能减少客户填单时间, 前台柜员可适当补充客户姓名的拼音或对填写潦草的内容进行注释, 也是防止后台录入错误的方法之一, 其前提条件是业务凭证设计合理, 除了客户填写栏位外留有余地供内部审核填写。从前台审核角度也避免后台不必要的操作失误。

通过上述的内部控制, 从操作上避免风险的同时, 银行管理部门也应从制度层面上, 对集中处理设置规定, 对于后台人员业务量的合理计算、业务退单的监控、业务延迟处理的风险提示以及业务效率与质量的把控等进行约束和规范, 使后台集中处理在业务操作中发挥最大效用。

从技术的角度分析, 后台集中处理控制对技术开发的层面也存有内部控制的规范要求, 主要是对前台扫描设备的正常维护、扫描程序的合理设置、前后台提交反馈速度及系统传输响应速度等, 也应严格设置参数。从业务操作的合理角度看, 一般一笔业务若在提交后5秒钟内未有系统反馈响应, 则操作人员的第一反应是系统故障, 将立即上报故障维修, 而银行所有网点同时报修, 在浪费业务人员时间精力的同时, 也对银行内部沟通机制形成压力和考验。因此, 对于技术开发部门, 选择全行统一品牌、适应银行业务凭证扫描要求的扫描设备, 在系统处理、提交反馈速度上严格控制时间, 并对所有操作设置反馈结果, 供前后台人员参考后续处理, 并能协助业务管理部门对前台扫描业务进行后台合理配置, 避免由于个别后台人员暂离岗位而形成的业务延迟等待及队列堵塞等情况, 是目前对后台集中处理业务控制的最有效手段, 也是前后台业务正常处理的必要保障。

对于前台部门而言, 在业务初步发展阶段, 其主要任务在于不断总结操作中的问题和经验, 及时汇报给管理部门以便进一步分析相关解决方案与对策。

综上, 随着银行业务发展的步伐和节奏不断加剧, 对于业务集中化处理的分析, 需要我们不断运用会计业务控制策略及吸收国内外银行业务控制经验, 提高业务控制质效。

摘要:银行业务效率的提高、业务风险的控制是服务水平与业务发展提升的关键要素,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上不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经验, 业务流程再造作为银行系统改造的重点内容, 在业界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文通过对于某商业银行业务集中处理的分析, 引申出对业务集中处理的管理模式的管理原则与流程设计的研究思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运营,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高姗姗.基于DEA方法的银行后台运营效率评价研究[J].金融电子化, 2009 (03) .

[2]刘伟峰.浅谈商业银行后台业务运营集中的策略[J].现代商业, 2009 (05) .

[3]王保平.国外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实践及其借鉴意义[J].经济论坛, 2009 (18) .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篇8

一、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对公会计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

1、内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外部环境影响。近几年, 不少不法分子将银行作为作案目标, 个别银行员工成为腐蚀拉拢的对象, 形成银行和不法分子内外勾结、合同作案, 造成了银行前台会计风险产生的长期性、高发性、内生性和不可预测性;其次是内部因素影响。无论从收入的绝对额还是从收入的增长率上看, 会计人员都过于低于市场人员, 与其所承担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技术含量不相称, 这挫伤了基层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2、会计管理与部分业务发展不同步。

首先, 对于前台会计而言, 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熟悉并灵活运用新产品和新业务, 导致新产品上柜之初出现柜员“摸索”办理业务的现象;其次, 商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岗位设置上不明晰, 承担了相当多的业务职能, 容易把全部的柜面业务误认会计工作, 柜面业务和会计工作经常被混为一体。

3、制度执行力薄弱。

制度执行薄弱有基层负责人和柜员两类人员的问题, 制度执行力弱的负责人有两类:一类是责任心不强, 对会计工作“无暇顾及”, 或是业务知识不强, 业务操作不熟练, 造成会计风险管理缺位;另一类是风险防范立场不坚定, 对风险发生有侥幸心理, 有时甚至为了办理业务乱开“绿灯”。而柜员执行力薄弱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有的柜员主观上有违规动机, 明知制度不允许而侥幸为之;二是有的柜员业务不熟练, 遵章守纪观念淡薄, 按章操作意识低下, 风险意识淡漠, 缺乏责任心。

4、会计队伍不够稳定, 业务素质跟不上业务发展需求。

目前, 商业银行基层会计队伍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文化程度偏低、操作技能落后、职业道德有待加强的问题。因会计业务的高专业性和低替代性, 形成会计人员少且流动性差的格局, 会计人员晋升、转岗渠道不畅;从近年来的发案情况看, 内部人员作案、内外勾结作案比例较高, 这与常年形成的选人、用人标准偏低, 忽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有很大关系。

二、防范基层机构对公会计操作风险的建议

1、调动员工风险防控的积极性, 提高收入水平, 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

首先要改善基层会计人员收入福利待遇。调整完善薪酬制度, 让业务发展能更多惠及会计专业、会计人员, 使会计人员增强工作动力, 充分发挥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同时, 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一套工作可以量化、按劳分配和优胜劣汰的考评机制, 通过将结算产品纳入产品计价, 把会计人员业务量、服务质量、风险控制情况等客观反映出来, 并与收入和晋升机会直接挂钩, 使能力强的员工在会计柜台也可以得到高收入。

2、不断健全更新会计核算制度和内控监管制度。

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其他相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制定本行的会计基本制度, 同时, 随着业务领域的拓展, 核算流程的改变而创新制度, 以便新业务有章可循, 规避风险。具体讲, 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建立会计内控制度体系。二是要建立会计内控运行监督体系。银行应当设立专门的内部监督管理部门, 对内控制度、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测, 根据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要求, 适时调整内控制度。

3、做好业务检查和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和自身业务能力。

新员工要进行岗前培训, 新业务的推广、新制度的出台要进行专项培训, 针对岗位技能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培训, 配合企业文化建设要进行会计文化培训, 形成全方位的会计人员培训架构, 提高会计人员职业操守。具体实施可以按照以下操作:一是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会计基础理论、操作技能、核算知识等教育和培训;二是要加强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三是要特别加强总会计、会计主管、监督员、检查员、监管员等会计结算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会计检查工作。

4、创建和谐高效团队, 满足员工尊重需求, 提升员工忠诚度。

一是树立标杆, 表彰先进, 以此提升全体柜面员工的自尊、自信和自豪感;二是多策并举, 激励到位。在基层行和员工做出突出业绩时, 银行领导及时实施“力量时刻”, 通过多种途径让员工感受到单位、上级、同事的关注、尊重和信任;三是营造团队协作、共同改善的工作氛围。

5、为员工提供成长平台, 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

商业银行基层会计人员思想波动、人员流动也是操作风险频发的原因之一。如何稳定员工思想, 也是商业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加强政策引导, 促使柜员认清形势, 把握机遇, 跟上业务转型, 跟上银行发展;二是建立梯级会计队伍, 打通会计体系内部人员上下流通渠道。将所有对公会计条线员工自下而上分为四个层次, 即对公柜员、会计主办、营业主管和对公会计业务主管行长, 工作标准和要求各不相同, 分层管理, 定期考核, 按照层次晋升优秀, 淘汰落后。

参考文献

[1]侯换成, 张志校, 侯庆民.如何加强会计操作风险防范[]M.河北金融网, 2010.12.

[2]厉吉斌.构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体系[]M.上海金融, 2006.5.

[3]王光平.须密切关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M.中国证券报, 2008.4.

强化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探讨 篇9

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形态, 强调了我国商业银行正向国际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仍与国外银行存在较大差距, 特别是内部管理上暴露出的问题, 以形成了其发展的“软肋”。在不断地改革发展中, 商业银行也逐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正大力堵上会计内部控制中的漏洞, 以改革创新的姿态、蓬勃发展的精神风貌, 为自身“谋发展、求共存”, 开创发展新纪元。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迅猛,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 特别是会计内部控制在风险意识、制度和执行上的问题, 对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一) 风险意识淡薄, 会计风险被忽略

银行人员在业务办理中的种种原因是银行会计风险的根源, 是银行信誉破坏、资金损失、经营成果受损等的主要诱因。银行会计风险源于多个方面, 其中会计监督风险、出纳风险、核算风险等是主因。在实际工作中, 多数银行会计人员的工作僵化于“账证、账账相符”、“账平表对”等的表面会计内容中。而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 复杂的业务形态, 丰富了会计风险因素, 会计人员风险意识的淡薄, 致使会计工作与现实环境存在漏洞, 任何风险的“风吹草动”都会对银行造成影响。且传统“重规模、轻管理”的工作面貌, 也是银行会计工作存在“硬伤”的重要原因。

(二)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制度体系老化严重

建立规范化的国际性银行, 是商业银行的目标, 更是发展进程中的生命线。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 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也要“呼之欲出”。但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地位被“架空”, 关于其贯穿于决策到执行工作的需求被忽视, 或僵化在机械的反应形态。多数老态的控制制度已无法构成实际的需求价值, 尤其是面对金融工具和业务品种的不断推出,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上的陈旧不利于银行的发展。

(三) 重要内部控制环节控制不到位, 会计内部管理“形式”化严重

银行的资金安全、业务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多方面工作的铺垫, 如重要物品的保管, 特别是业务印章、重要凭证、会计档案、金库钥匙等;业务程序, 特别是账户开户和销户业务的办理程序;核算要素等管理。目前, 一些银行在这些方面存在漏洞, 混乱的管理局面, 致使重要凭证丢失;调阅随意进行;业务办理程序简单;管理手段差等问题, “险象繁生”的会计情形, 成为会计案件的主要法案点。

三、强化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若干措施

(一) 强化会计风险意识, 重视内部控制作用

近年来, 我国金融业务案件频发, 对国有资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 对银行的社会形象和荣誉带来严重的损害, 制约了我国金融改革的进程。从已发案件来看, 除了银行人员的贪欲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外, 会计内部控制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也是重要的因素。所以, 强化会计风险意识, 从思想认识上着手, 是一切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 也是适应经济环境的必然需求。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 强调了银行人员对于制度内涵的认识, 以了解制度的作用以及防范内容, 将工作的被动形态转变为主动, 以积极规避业务操作上的风险。

(二) 强化内控制度, 构建规范的会计内控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商业银行谋取竞争主动权的关键因素就是强化风险抵御能力, 严格执行相关国际框架要求, 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以提升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性的进程中, 不仅需要依照国际金融惯例构建起坚实的内控框架, 而且需要基于国内实情, 在借鉴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套适应性强、规范而完善的会计内控体系, 以扼杀任何风险的“风吹草动”。同时, 强化会计内部控制能力, 对内控的五要素, 即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控制环境、监督、控制活动进行严格执行, 以达到会计内控活动的目标, 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 这样可以维持金融机构良好的发展风貌。

(三) 落实人本管理理念, 严控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大刀破斧”地进行着人事制度上的改革, 改革后的银行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特别是管理人员年轻化、思想时代化等, 但随之产生了严重的问题, 如制度缺乏重视、认识不透彻等问题, 致使工作的随意性强, 工作处于模糊的状态。所以, 要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 以依法经营为行动指针, 强化银行人员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等教育, 以切实增加员工的会计内控意识, 提高职业素养。建立人性化的考评体系, 在规范内控行为的同时, 落实激励机制的建立, 以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银行的会计风险。

四、结语

风险是商业银行的特点, 也是发展的致命弱点。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处于发展阶段, 在管理制度、理念、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漏洞。而会计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谋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不断创新改革的道路上, 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 做到银行发展的全面性, 形成积极的发展态势, 以适应多元化的经济发展需求。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银行发展迅速。而会计内部控制是银行规避金融风险, 推进发展进程的重要措施。文章从商业银行会计内控意识、制度、执行等方面, 阐述了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商业银行存在的现实问题, 论述了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若干措施, 以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会计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晓荣.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浅析[J].经济师, 2010, (9) .

[2]邵丁.城商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想[J].银行家, 2011, (5) .

[3]王光宇.金融危机后新资本协议改进及对银行业的启示[J].银行家, 2009, (2) .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分析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在业务呈现出各种复杂变化的同时,各类经营和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如何加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显得十分必要。而加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除了加强外部监管力度以外,商业银行自身还应该建立一整套的内部控制机制。会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做好内部控制的一个有力突破口。在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监控的过程中,应该正视当前商业银行在该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提升。

二、当前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

会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所认知,但是在执行和落实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对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更应该重视, 但目前很多银行管理层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内容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在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足。商业银行的这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行为对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作为一项全面牵涉银行发展的工作内容,需要每一个工作人员参与进来。但是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一些基层机构的工作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始终停留在片面阶段,只是简单的认为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只需要做好规章制度就可以,导致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未能落到实处。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原有基础上,没有以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到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导致当前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适应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空缺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盲点,导致一些风险必不可免;二是内控制度较为滞后;三是制度贯彻不到位。 很多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各部门没有及时将这些规章制度进行落实,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按照老习惯、老办法来管理,造成新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过分重视重外部控制而轻视甚至忽略内部控制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对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控制能够做到积极响应,开展各种检查工作,对外部的各项控制非常重视。然而对内部的各种控制却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来开展工作,主要表现在开展各类稽查辅导工作时,上级部门布置了任务,下级部门只是简单应付,工作缺乏指导性和计划性,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无法被及时发现,从而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有的即使被发现了,也缺乏有效的整改措施和方法,导致工作无法提升,造成会计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三、加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方法对策

(一)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贯穿于计划、组织、协调、执行、 监督、改进全过程的一个动态控制体系,要完成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全过程,就必须坚持全面性、合法性、有效性、成本效益、适时性以及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在会计系统控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预算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内部报告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以及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方面,对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为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会计工作贯穿于整个银行管理和经营的全过程,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要将会计内部控制实现到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执行。首先要强化会计内部制约机制。风险防范需要通过完善的内部制约机制来实现,改进现有的会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强的工作岗位职责等方式强化内部制约机制。其次,完善内部会计监控机制。严格有效的内部会计监控机制是商业银行提升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的有力保障。最后,要建立一整套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体系,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风险的全过程监控,为商业银行提升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优化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环境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完善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也就要求商业银行需要着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尤其是要对银行基层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进行优化和改善。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优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体系。通过组织结构的优化,明确权责,科学管理,更有效地实现对风险的合理管控,达到有效规避和防范风险的目的。二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帮助工作人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整体的工作技能和素质。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任何工作需要由人来完成,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也需要人来完成,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就是做好抵御人为风险因素的关键。三是要积极营造现代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企业文化的氛围,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影响工作人员,强化其会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意识,推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而言之,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关系到商业银行的长远健康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都应该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完善和健全会计内部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韩雪松.浅谈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309-310

[2]刘新宇.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1

银行会计风险控制与防范 篇11

一、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

(一) 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

严格地说, 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如果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 仍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仍有一些欠缺。有的银行以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 宏观监管缺乏有效性, 表现为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 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二) 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

我国的经济环境已逐步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在市场化进程中, 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 如, 市场存在着不公平竞争、市场的约束机制缺乏等等。而目前我国社会平均利润率尚未形成, 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又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涌入, 在缺乏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情况下, 银行的风险日趋增大。

(三) 会计制度执行不严格

有的金融机构虽然建立了各项制度, 但在业务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有章不循、不按操作规程办事的现象。有的应由会计主管审批的重大事项, 主管人员并未对其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而只是在形式上盖章了事;有的虽然建立了事后监督制度, 但流于形式, 事后监督员只是对传票的要素进行简单地审查, 并未真正起到对每笔会计账务处理全过程的事后监督作用, 从而导致案件已经发生而很长时间发现不了, 给国家资金造成重大损失。

(四) 基层行管理不到位, 违规操作现象严重

近年来,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 各行网点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存款上, 往往以存款论英雄, 用存款指标的考核代替管理, 导致基层网点建设严重落后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 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 为了拉存款而置有关制度于不顾, 违章操作问题相当突出, 直接导致了风险的发生。

(五) 银行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银行新业务的不断发展, 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有的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风险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部分基层网点存在着自己“说了算”等问题, 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 违规操作、违章行为时有发生。

(六) 内部稽核不力

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工作的稽核缺乏实效性, 稽核制度有名无实, 流于形式。稽核工作往往是稽核人员敷衍了事, 在有关凭证和账簿上盖个章, 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 没有起到稽核工作的实质作用。

二、有效防范和控制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 进一步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1.真实核算资产质量。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 银行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标准。以推行五级分类为契机, 加强检查与监督, 使金融机构能真实地反映其信贷质量, 对其他资产的核算, 按照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孰低原则进行计量。同时, 按照各类资产的实际风险, 提高提取呆、坏账准备的比率, 适当放宽呆、坏账核销条件, 以体现金融企业的高风险性。

2. 改进固定资产折旧办法。在目前实际分类折旧的基础上, 特别对电子机具等技术更新快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法。

3. 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的税负水平。虽然财政部、税务总局对降低金融企业营业税做出规定, 但目前与国内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行业的营业税率3%相比, 同第三产业营业税负担相比, 金融业仍是最高的。因此, 需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的税负水平。

4.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充分考虑金融创新、金融新业务加速发展的趋势, 制定规范金融新业务的相关会计标准及规定, 使金融会计制度建设具有超前性, 防范金融新业务的会计风险。

(二) 加强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会计核算必须严格遵守银行会计制度及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 必须遵循真实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四项基本原则。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遵守记账规则, 准确反映表内表外业务;密押、印章、凭证、账表的管理, 联行印押必须分管, 并建立交接登记制度;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均要设簿登记, 表外核算, 专人保管;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 以真实、有效的凭证为依据进行账务处理;合理合规地列支各项费用及税金, 正确反映各项收入, 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据的真实、完整。

(三) 构建高效的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

1. 实现内控制度资源的优化配制。

要按银行业务运作方式, 建立起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 如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财务监测机制等。机制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 关键是要树立三个观念, 第一是内部控制的设计要从以防止银行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银行风险防范为出发点;第二是树立系统的、全局的观念, 将内部控制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联结, 既相对稳定, 又能随环境、目标的变化做相应调整的有机整体;第三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 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加快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 已成为内部控制有效与否至为关键的一环。

2. 运行过程中的监控。

(1) 事前控制。主要包括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及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反馈。有效的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利率风险率、资产收益率、贷款收息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备付率、流动成本比率等, 分别从市场风险、资产状况、资本情况、流动性状况等方面反映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

(2) 事中控制。主要指对银行经营的稳健性进行动态监控。银行管理部门应具备风险防范意识, 制定考核指标做到利润与稳健经营并重, 要将风险指标作为主要的责任指标之一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考核部门可根据各种指标、数据间的相互对应关系, 根据指标值与警戒值的对比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息, 敦促、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修正措施。

(3) 事后控制。指通过完善各种现场、非现场的财务检查制度, 对银行稳健经营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复核检查。例如, 考核各单位有关控制银行风险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 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四)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一支高素质会计队伍

1. 各级银行的领导要认真学习金融法规以及会计基本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 做到懂法、懂规章, 按法按规章办事。

2. 建立一支政治过硬, 业务精良, 纪律严明的会计队伍, 将专业对口的人员充实到会计岗位。

3. 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的意识与能力。

4. 完善激励制度, 建立一套权责明确、奖罚分明的考核评价体系, 切实把会计管理绩效与物质利益激励紧密结合起来。

上一篇:视频矩阵切换器下一篇:医院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