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经理人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2024-09-21

高效经理人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精选9篇)

高效经理人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1

品德决定命运

——《高效经理人的七个好习惯》心得

最近,有幸参加了郭城老师主讲的《高效经理人的七个好习惯》,感觉受益非浅、收获颇丰。从中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领悟到一些生命的意义。

古语云: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教导后人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其实人最容易改变的是自己,学习好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回首自己这六年的亨通生涯,心中感慨万千。六年前,我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懵懂少年,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经过六年的磨练,我已经渐渐成熟,为人处事也掌握了一些工作方法,但始终没有养成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经过这次的培训使我重新认识自己,也学到了许多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

1、做事必须要有原则。工作要公私分明,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处理问题必须按程序和流程办事,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圈与关注圈,将注意力从关注圈转移到影响圈;采取积极进取的心态工作。

2、以品德为基础。这是为人处事的基础,有品德的人才能让人信服,才能在工作中逐渐树立威信;以自己影响他人,严于律已,要求他人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做任何事都要起到一个带头、表率的作用。

3、修身励志没有捷径,必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知识改变命运”,持续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积累各种知识;做到每天进步一点,每年都有提高,让自己成为一个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4、要事第一。以前在工作中,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一天结束后,却又发现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做完。培训后,我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今后,我会牢记“要事第一”的原则,处理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分钟,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一个好的机遇外,自身的修养和努力也是很重要的。记得有位企业家曾经说过他用人的原则:无德无才者,弃之;无德有才者,暂用之;有德无才者,可用;有德有才者,重用。这也充分说明了,品德是走向成功、成为人才的基础。

这次培训,不但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缺点,而且也给我指明了今后为之努力的目标:做一个原则性强,有德有才的人。我会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牢记一句话: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高效经理人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2

一、工作预先计划

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 我们很容易在忙忙碌碌中忘记一些自己所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给我们的工作带了许多的不便和遗憾。如何使忙乱的工作变得有序, 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要养成预先计划工作的习惯。每学期开学初我们应提前给自己专门准备一个班级工作笔记本用以记录以及提醒自己的工作安排。我的班级工作笔记本是这样使用的:在每天放学前, 对自己一天的行为进行一次梳理, 回顾反思自己当天的工作及完成情况,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设计以及确立第二天的日程安排。日程安排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必做项目, 对于这些事项我会在笔记本上仔细梳理出来, 优先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段, 并在第二天相应时间提醒自己认真完成。另一类是选做项目, 由于选做项目时效性不强, 当天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 对于这些事项, 我会将其安排在机动时间内, 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 抽调合适的时间逐个进行解决, 并且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及时予以标识, 避免因忙碌而出现的忙、乱、漏, 切实减少并避免出现工作失误。

二、每天提前10分钟进校园

班主任每天提前10分钟进校园, 有利于自己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一是根据前一天的计划安排, 仔细梳理、安排自己当天的班主任工作和授课的任务与进程。梳理过程中主要查看自己前一天设计的工作安排有无遗漏以及有无临时增加的任务, 及时地对自己的工作安排做出相应调整, 以保证班级工作能有序进行。二是给教室、办公室和走廊通风换气。教室、办公室是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其空气的清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与教学效果。班主任每天提前10分钟进校园, 给教室、办公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 这样教师、学生进入教室后就可以呼吸到新鲜、清新的空气, 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减少师生感冒及一些传染病的发生。三是及时了解和检查班级学生到校情况, 一旦出现学生无故缺席, 班主任则可以马上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了解情况。另外, 在这十分钟的时间里班主任还可以和到校的学生聊一聊, 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 进而有效把握班级学生的思想脉搏, 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

三、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学生经常迟到, 不完成作业, 自习课说话等等。面对这些问题, 如果我们仅凭自己的直观感受, 用固化的方法简单处理问题, 进行所谓的“说服教育”, 是很难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屈于我们的威严, 学生当时可能会承认错误, 并痛下决心今后保证改正, 永不再犯。但是时间一久, 你就会发现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同样的错误他依然会再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思路狭隘与教育深度不够造成的,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缺乏探究的精神。在解决教育问题过程中, 我们应以探究的心态去研究学生, 明知是违纪的事情, 他们为什么还会这样做?学生迟到是家中有什么事情耽搁了?还是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所致?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讲小话, 是因为他们的纪律意识还未完全形成, 还是由于课堂授课缺少激情, 没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呢?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只有不断地发问、质疑, 才能对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透过现象看本质, 找到问题的根源,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随身携带笔记本

班级管理最忌“坐而论道”, 为了能让自己的管理收到实效, 班主任一般每天都会对班级进行3至5次的不定时巡查, 巡查的足迹应遍布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教室、宿舍、操场、学生餐厅等。巡查过程中我们势必会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如环境卫生问题、安全隐患问题、学生上课纪律问题等。对于一些简单的、偶发的小问题, 班主任一般都会立即予以解决,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是不可能立即予以解决的。由于工作繁忙, 巡查结束后一些问题很容易被遗忘, 以至于给自己今后的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和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在巡查的过程中养成随身携带一支笔、一个本的习惯。对于自己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记录, 哪些自己已经解决了, 哪些是班级整体上存在的问题, 哪些是不能独自解决, 需要班主任在学校、家长的帮助下妥善处理的。一支笔、一个本并不会占多大地方, 也不会增添多少负担, 但是有助于我们及时记录、解决问题,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五、从身边小事抓起

优秀班主任应对学生加强细节教育。曾有这样一则案例:一位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后, 总是习惯先绕教室巡视一圈, 然后对巡视的结果进行通报。这位班主任告诉学生, 他每天都将随时进教室检查卫生, 一旦发现谁的座位周围有垃圾, 就将通报并给予批评, 达到相应次数的还将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几周下来, 班内再也没有人乱丢乱扔了, 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班风因而迅速形成, 班级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学校前列。从表面看, 这位班主任每天紧盯班级学生的卫生情况是有点小题大做, 但是从长远作用来看, 正是班主任的这一小题大做, 才使学生变得谨言慎行, 因为班主任连卫生这等小事都如此重视, 其他方面又怎么可能放松呢?所以, 有效的班级管理都是从小事开始的, 日常生活中这些琐碎小事是最能考验班主任智慧, 也是最能落实教育实效的。

六、每天找一个学生谈心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其实就是一个不同心理融合相通的群体, 所以优秀班主任特别重视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不管自己的工作有多忙, 他们每天都会挤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聊天, 一方面, 可以及时了解到班级每个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 及时准确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向, 对学生思想上的波动和班级问题的出现, 做到先知先觉, 甚至能预感到学生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 及时发现班级管理中所隐含的各种潜在问题, 及时修正自己的育人理念和管理方式, 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和手段去教育和引导学生, 及时矫正学生行为和心理上的一些偏差。聊天有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灵隔阂, 让学生从心中体会到老师的教育甚至是批评惩罚的良苦用心, 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无形之间缩短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降低教育的难度。

七、每天反思一下自己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篇3

——美国作家弗格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作者强调书中要阐述的内容就是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什么叫“由内而外”?不是简单的从自身开始,改变自己进而改变处境。而是真正从心底生出的强烈的渴望,每天都会不停呼喊的要改变的心。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也一定会遇到不顺心或压力大的时候,通常我们会因此而抱怨周遭的事物。但抱怨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问题,反而会使我们变得更加消极和悲观。可是为什么成功人士们从来都不怨天尤人呢?因为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遭遇,用实际行动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圈,掌握行为的主动权,而不受制于外部环境。

人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理解和不断进步,是基于自身观念的,人生来就是戴着主观眼镜的,而且随着岁月流转,度数越来越深;而真正的成功,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基于内心力量的成功。因此,要想成长和寻得真正成功,就需要不断修炼自我,减轻眼镜的度数,在世界、社会与自我价值之间寻求共同点。书中提到七个习惯,操之在我、确立目标、掌握重点、利人利己、设身处地、集思广益、均衡发展,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的过程,也是从个人成功到人际关系成功的过程。其实,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从思想到技能,片面追求前者会成为僧人或者哲人,片面追求后者只会是虚伪的表现,没有思想的技能,只会是强迫自己的表演,并非发自内心的力量。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一定差距,就像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通常不是自己最喜欢的,而处于这种状态的我们就像迷失了方向的帆船,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可是为什么成功人士们总能生活得很充实呢?法国的思想家蒙田曾说过:“如果一艘帆船没有明确的航行目标,那任何风向对它来说都不会是顺风。”我们的人生就好比在大海中航行,我们不知道明天会遭遇什么样的风浪,但如果我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那么任何风浪都会让我们更加接近目标。任何工作都有相通的地方,也许我们不能干一行爱一行,但我们却可以干一行专一行。

书中很多案例,涉及职场、婚姻、亲子关系等内容,读来非常有体会;也有很多名言警句,宗教家、诗人、哲学家、政治家等;最主要是道理讲得很透彻。自从做领导力培训与发展以来,接触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课程和书,像这本深入到我之前认知比较模糊的边界,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作者是一个情感细腻,思路清晰的人,综合了左脑和右脑优势,让人非常佩服。

第一个习惯:消极被动

消极被动的人们在对外界进行反应时忘记了这一点:外界环境的刺激与我们的行为反应之间有一个可大可小的空间,我们在这个空间中填充的内容使一切变得不同。谁都不希望别人想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同样的道理,别人想让你生气你就生气也是可以尽量避免的。别忘记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空间足够我们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以原则为中心,而不是以别的东西(比如金钱、配偶、工作、朋友等)为中心。原则是价值观和使命,比如公平、和谐、公正、以人为善等;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使命,以此作为选择的依据,就不会纠结、迟疑和抱怨,才会踏踏实实,真正为自己而活;我在思考,我的原则是什么呢?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

做事之前需要分清轻重缓急,但对于多数人来讲要走很多的弯路才能认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紧急的。在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时,思考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思考的时间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机会成本(有可能想来想去时机就错过了)。所以长时间锻炼出来融在自己血液里值得自己信赖的直觉有时候更加重要。

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

1. 知足心态。别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自己的减损,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这点对我的震撼很大,想明白了,确实不必在别人成功的时候虚伪地送上祝福,这是一种内心能量的减耗。

2. 要么双赢,要么好聚好散。这条在商业关系中确实非常重要。

3. 相信一定能找到第三种方法来实现双赢,这是一种信念,这基于对对方的信任。

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在人与人之间冲突与合作时,要先去理解别人再去寻求理解;而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反而去评判别人的功过是非。 如果我们尝试过并且认识到理解别人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自己也就不会那么期待被别人理解了。而把自己的期待建立在别人身上,不总是靠谱的选择。

对大多数人来说,慕容复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既不可取又做不到的,但孔老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容易理解却也相当难做到,所以只好“堕落”到通过评判别人去寻找少得可怜的优越感了。

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

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信奉这条的人,必然能做到双赢思维和知彼解己,而且心胸宽广,坦诚相待,同时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周老师也有同样的观点,作为领导,期待下属能提供优化的、领导没想到的点子,而不仅仅是应声虫和执行。这对我的启发也非常大。

第七个习惯:持续改进

个人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跑,时间长着呢,不用急着用完你的燃料。如果我们以百米跑的速度去跑马拉松,结果就提前把自己燃烧完了,燃料枯竭后就会止步不前。

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不断的挑战自我,更新自我。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永远用初学者的心态去认真对待每一天,让每一刻在你的脑海中都是崭新的。既不期盼心想事成,失败了也不气馁。因为生命中的难题不是来打倒我们的,而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

读励志书的一个危险是,读的时候很有激情,想着如何如何改变,放下书一切都恢复原状。看别人的书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缺点也很容易,下决心去改变也不难,重要的是如何能够坚持下去,直至成功。这里作者提到一个“情感纤维”的概念。当对耐心的磨练超越过去的记录时,情感纤维就会断裂,自然机制就会予以过去补偿,下一次纤维就会更加坚韧。说的是坚持,撑过一个痛苦期,之后养成习惯就轻松了。重在学习、坚持和实践。

书评:

1.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活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投资,把身体、精神、心智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自助侠

2. 无论如何,人最容易改变的是自己。学习好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开始。每个人在成长中,大多会经历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互赖的过程,学习不同的行为方式,可以改变命运之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告诉我们该做什么,如何做到。

——铂程斋@喷嚏网

3. 必须发掘并运用一些原则或自然法则。最根本的是,任何努力的成功,都离不开恰到好处并游刃有余地应用某些原则。“我就是我生命的创造力” 。生活方式、阅读、聆听、生命的美好

——Zheng

4. 该书是我所读过的成功学和人生管理、励志方向最具有特色的一本书,这本广受人们赞誉的书是在几个方面突破了传统成功学的局限,成为一本确实有能力改变读者一生的书

——Tillich

5. 有一天你不知道如何继续,或者你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或者每天都在无尽的焦虑里。请找来这本书看一看,也许会让你恍然大悟,问题出在哪里了.

——ciecie

1. 《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美] M·斯科特·派克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内容介绍: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2. 《把时间当做朋友》

作者:李笑来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内容介绍: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3. 《别做正常的傻瓜》

作者:奚恺元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介绍:你正常吗?也许是的。你傻吗?也许也是的。“正常”的决策者往往做着“傻瓜”的决策,而他们自己还蒙在鼓里。这些傻的错误在许多决策中会出现,包括购物、投资、用人、择偶等。

这本书基于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决策学,又基于作者10余年的管理教学经验,帮你揭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决策误区,并教你如何纠正。读完本书,希望你能“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在这充满竞争的世界里胜人一筹。

4. 《你的灯亮着吗?》

作者:(美)Donald C.Gause;Gerald M.Weinberg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本书分六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有若干生动有趣而又有警戒意义的故事作为主线,通过对故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引申出作者对于问题解决领域的重要观点。书中关注了像“人们如何思考”、“人们在遇到棘手的难题时会如何思考和处理”、“对于某一个特定的问题,人们会用什么样的角度去思考”这样的话题;提出了像“问题其实就是你期望的东西和你体验的东西之间的差别”、“不管看上去如何,人们很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给了他们所要的东西”这样的深刻见解,这为人们思考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些启迪性的帮助。

5. 《决策与判断》

作者:(美)斯科特·普劳斯(Scott Plous)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容介绍:《决策与判断》的对象是希望了解决策与判断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的非专业人士。它着重的是实验结果而不是心理学理论,是出人意料的结论而不是猜想,是对研究的描述而不是数学公式。一句话,这本书是想要大家高兴而且思考,同时也是为了传播和普及心理学的知识。

6. 《谁会认错?》

作者:卡罗尔·塔夫里斯 / 艾略特·阿伦森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效经理人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4

阅读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对书中所介绍的7个习惯有了新的理解,虽然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即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培训主题了,但却是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一,当我系统地重温这七个习惯的时候,还是能够有一些新的领悟的。

这本书第一章就提醒我们,要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高效能的生活是有基本原则的,只有当我们学会并遵守这些原则,把这原则融入到自己的品德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要由内而外地全面造就自己,首先要转变思维,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需要你自内打开,敞开你的心灵,努力探寻你的心灵,因为生活源自于此。书中还讲到品德为成功之本,品德比能力更加重要。有能力而品德欠缺的人可能会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无法获得长远的成功。人的品质比他的言行更具说服力,品质好的人即使不能说也不会道、不擅长交际,也会赢得信任。比如现在人才市场的招聘,招聘单位越来越看注应聘者的人品,因为他们相信,能力和技巧都是可以很快培养出来的,而一个人的品格却是需要时间和复杂的条件下养成的。再如,一个好的企业必然秉承着正确的价值观,一个好品格的员工更加容易认同这些正确的价值观。个人要在任何领域真正实现高效能,必须同时具备高尚品格与能力。能均衡发展这两个元素的人,才能成为值得被信赖的人。

价值观是什么?它是我们对人、事、想法、原则的重要性及优先顺序的认识,是自我选择的信念与理想。当一个人感知或确认自己的信念是真实的、可靠的,那他就会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原则是自然法则或基本真理,它独立存在于我们的认知以外(比如:正直、忠诚、自制、质朴、勇气、同情心、贡献、公正),是人类良知的一部分,每一个崇高人生都是由原则来塑造的,原则控制了一切!虽然我们能控制自己的行动,但唯有原则才能真正主宰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只有我们将行为的、价值观的结合到原则的层次,将使我们的适用性更宽广、格局更大、内心里更舒坦,而言行更能趋于一致。只有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东西,放手自己不能控制的东西,并且有足够的智慧来对二者作出区分,人才会活得少一点忧虑,多一点充实,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能。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他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的影响我们的品德,暴露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七个好习惯,要我们积极主动、以始为终地开始行动,习惯是知识、技能与意愿的融合,关键是你想要做,自己有意愿。七个好习惯是实现个人与人际关系高效能的途径,而其精髓不仅仅体现在每一个习惯,更蕴藏于各习惯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及先后顺序上。习惯一:积极主动——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个人愿景的原则一直以主动行动,最终达成结果的一个过程,是自己主动积极的典范,比如,时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主动积极的本质是内心拥有选择的力量。主动积极的人是一个拥有内在安全感和自信的成熟的人。当我们遇到外界刺激的时候,积极主动是源于价值观和原则做出的自我的选择,采取主动,并承担自我选择的责任。实践积极主动的人会从我做起,一切操之在我。积极主动的另外一个层面是要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即专注和扩大我们的影响圈。

习惯二:以终为始——太多的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的坚持到底,是生活充满意义。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撰写着自己的人生剧本。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其实自我领导的原则就是以终为始的,他是心智创造先于实际创造,点燃生命的热情。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时间管理有诸多的著作,核心内容不外乎时间管理矩阵。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他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我们总是被各种事物所左右,我们总是随波逐流,哪些事情紧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却不紧急?哪些事情紧急却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紧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到底该怎么做?要事第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模型:在从容与救火之间,要做一个选择。更多去关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从此入手,消除干扰,启动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书中提到的一个建议倒是可以试试,就是不管每天被紧急的事情如何缠得无法脱身,也要抽一点时间来干自己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就是时刻臣服于自己的使命宣言。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双赢思维是近年来的热门词语。双赢者把生活看做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这个世界并不是非强即弱,非胜即败的。人际交往有六个模式,即利人利己,损人利己,舍己为人,两败俱伤,独善其身,好聚好散,而利人利己皆大欢喜才是双赢的结果,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的空间,他人之得不视为自己之失。李光耀说过:拥有阳光已经足够。双赢思维做为一个概念人人都能理解,但养成一种习惯,却需要正直、诚信、成熟、知足的双赢品格和远见灼识。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双赢还需要一定的勇气。其实我们所要做是,人人都养成双赢思维的习惯,共建双赢的规则和体系,让双赢体系存在于我们的单位,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家庭和我们的朋友中。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知彼解己有两层意思,即善于倾听和换位思考,正确合理表达自己的,让别人了解你的真正意思。首先,每个人在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前,先应该真心实意地去倾听对方的表达,真心实意地了解对方的想法,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不至于曲解对方的意思或者引发对方的防卫心理。其次,依从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的原则和顺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观点。听过和知道是两回事,知道和明白是两回事,明白和理解是两回事,理解和运用是两回事。沟通的四个基本原则:专注、完整、接纳、同理心;沟通的五个基本要素: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沟通分五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沟通分四个层次:忽视、假装、选择、留意;沟通又有四个误区: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想当然。真正的倾听是以平等和尊重为前提的,而真正的表达则以品德与感情为基础。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则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高品质沟通时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这一原则是人际交流的关键。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到奥妙。每个组织都在强调;团队精神,统合综效其实是双赢思维与知彼解己的行动版本,在有了双赢思维作为思想基础和知彼解己作为沟通准则后,合作以追求高效的组织行为也就水到渠成了。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合作中有一点很重要,也就是善于体察、学习和利用团队成员的智慧,而不是觉得自己是团队中最聪明的一员,要保持谦虚的心态,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统合综效谈的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整合提练出第三种远胜过你我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不以妥协为目标,也不仅止于合作,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个体不同的心理、情绪、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的的不同世界。这是创造式的合作,所谓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而现实世界里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没有。优秀团队的特征之一即团队成员的互补性,如唐僧师徒四人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他们中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不同的才能和个性,也常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有缺陷,但他们的目标是坚定和一致的,而且最终他们达成了目标。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人生最值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所以不断更新是前六个好习惯的源泉和动力,不断更新身体、心智、精神和社会情感,只有和谐地发展自己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产能,才能保证其余六点习惯的履行和实施效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也才能保持个人和组织的持续发展。人生最高明的投资策略莫过于在生理,心智,心灵及社会情感方面,从日积月累的进展中,不但拓展了自我成长空间,也协助了他人成长。工作本身并不能够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和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高效经理人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5

再一次学习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找到了差距的原因。

三十而立。尤其是从农村出来的男孩,我也梦想有一天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家族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给子孙后代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所以,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就显得格外的必要。读书毕业到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也有一些自己的总结和感悟,也从书籍,电视,自媒体,等多方面了解到成功人士都拥有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我又冷静下来仔细阅读这本书,希望能从中收获不一样的东西。对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我逐一思考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希望能从自己的总结和分析中厘清头绪,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力争做一个成功人士。

我自认为是一个做事积极主动的人。从直销经理分享直销经验中我学到了他们的做事积极主动有激情,生活阳光开朗有热情。做事积极也可以等同于俗话说的勤快,虽然我做事勤快,但是在展现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等方面我还是挺被动的。佛家说,人生是有因果轮回的,人生是一场修行。

我也是在社会摸爬滚打了多年才有一点体会,以前总是说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现在社会需要展现自己,没有人有耐心等待你慢慢开屏。可能这也是我缺少自信的表现吧。上大学后我就认识到自己缺少自信,在有些事情不够积极,所以我努力融入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努力读书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展现自己,去学校外面做兼职锻炼自己的沟通表现能力。从我这种由内发出的改变欲望,我慢慢活跃起来。我也从身边优秀的同学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养成了坚持读书,和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成功人士的积极主动,涵盖很多方面,我还在继续努力,最起码已瞄准了方向。成为一位成功人士,也算是我的目标。我希望我能为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缓解生活压力,为他们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农村出来的孩子也能拥有和大城市人一样的成功机会。我特别喜欢哪些自己成功了,带动身边的人成功的人,他们大度,谦和,低调,有内涵。我不断读书,不断更新自己。

学习和个人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要从一而终,砥砺前行,这也和当前国家的口号“不忘初心为百姓谋幸福,牢记使命为祖国谋复兴”一样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奋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一,积极主动。

他们做事主动,摒弃被动,发挥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这四项人类天赋,通过由内而外的方式创造改变,自由地选择创造良好的人生。

习惯二,关注目标,以终为始。

他们在做任何计划时,都先拟订愿景和目标,全身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和目标而使命宣言是最根本的决策,主宰了其他所有的决定。

习惯三,要事第一。

他们清晰目标愿景,价值观与要事的处理顺序,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更多聚焦要事,要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

他们寻找互敬,互惠,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

习惯五,知彼知己。

他们善于聆听别人,在增进彼此的信任后,促使双方对此次的了解开启真正的沟通。

习惯六,综合综效。

它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也不是按照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选择,从而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习惯七,自我更新。

高效经理人的七个习惯心得体会 篇6

书中前面部分让我们先认识自我,一般人认为这不很容易吗?但是哪有那么容易,认识自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自我的认识和旁人对自己的认识相结合,才能慢慢思考得到对自我的正真认识。

我们认识了自我后就要有一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的向着目标前进。首先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在学会合作,因为合作能活到双赢,更快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要对一个问题多方面的去思考,去想哪一种方法才能最适合处于的环境。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因为许多事情他都有两面性和不可理论性;在社会上,一件事情中有着许多的机密,蕴含着不可遇见的危机,所以学会多方面去思考问题真的很重要。

书中有提到: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决心很重要。这句话深深地警醒着我,因为许多事情我都是做到了接近成功后直接放弃过,有个人因素,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做任何事情,我许多时候没有全身心去感受,因为我只会对我喜欢的事情全身心投入,我不想在一件小事上面去浪费大部分精力,我也是很忙的,我也有着必须要做的事情或者是工作,所以必须控制时间。这些是平时的我,但是我却没有把一些小事情做好,因为我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从而造就了现在的我。还有我的性格,我只会对着我喜欢的事情和工作上的问题比较的专一,仔细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每天都在找着问题的细节和自身的确点、别人身上的缺点以及优点,因为他们都能够做我的前辈,能够像一面镜子一样,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从而改正错误。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毕业的所向是比较难决定的。想要去一个好的公司,我们必须要好好的去了解它,没有看清之前一切都还只是未知。因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要多主动的去了解情况,换位思考问题。想要别人的理解,你也要去了解对方的想法与难处。多倾听他们的见解,能够知道事情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还能够促进双方的交流。这样就尊重了对方,对方也会尊重你,也会去体谅自己的难处。

小学毕业前必须养成的七个习惯 篇7

制定计划 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是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基本功,需要从小培养,要启发、引导孩子设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自己想要达成的心愿、想法、目标,例如:暑假2个月,想要做成哪些事情,如何分步骤去做;新学期开始了,想要取得哪些变化、怎样一步步去实现。

收拾整理 能够定期、主动的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百宝箱是一种非常棒的习惯,“收拾”就是吐故纳新,“收拾”就是价值的重新定位,“收拾”是对昨天的回忆、总结,也是对明天的畅想、希望。

系统阅读 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系统地阅读、安静地思考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但如果想要成长,就一定要具备系统阅读的习惯,以某个主题词、某个事物、某个观点为线索,搜集相关书籍、资料,进行系统、广泛的阅读,将一个问题搞彻底、搞清楚。

承担家务 承担家务是最朴素、也是最有效的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办法,在不同年龄阶段,可以列出不同的家务,让孩子自己进行选择,坚持做3-6个月,孩子能够完全胜任了,可以进行调整,以锻炼起基本的生活技能。

收集错题 无数的名师、高考状元告诉我们,收集、整理错题是最笨、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如果我们不在同一问题上反复出错,就是最好的进步。

高效项目的七个习惯 篇8

文章作者 100test 发表时间 2007:01:15 19:38:12

来源 100Test.Com百考试题网

根据建筑财务管理协会(CFMA)2003年建筑业财务调查,“每个合同净收入的中位数,一流企业几乎五倍于”同行其它企业的。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流”企业实际上每年有更少的合同数(64,而一般企业的为70)。

除了卓越的财务表现能力,一流企业还获取了许多的“软”收益。其中包括独一来源的(single-source)工作,更高的客户回头率,更高的员工保有率,更可能的中标机会,和其它的竞争力。

那么,一流企业拥有怎样的秘密?他们又做了哪些不同的事使得他们的业绩五倍于他们的同行?

答案就在于他们的“习惯”。

当今的项目

尽管每个项目的事件不可预见,但项目的周期是可预见的。下面的项目预测曲线图是当前建筑业项目的一个典型反映。

看看蓝绿色的线,项目有起始日期、向完工方向进展和截止日期。该截止日期提交给了顾客,并受合同的约束。实质上,这个日期是与利润直接相关联的。

然而,现实生活并不总是按计划进行。看看代表真实预测的那条紫色线。像在项目中总发生的一样,某些事情发生了。由于项目团队感到意外和没有得到问题的事先警告,他们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使项目回到正轨,要么推迟完工。

不幸的是,使项目回到正轨是要付出代价的。加班工作、增加人力和发布变更指令将侵蚀固定的利润额。推迟完工也将危及项目的利润,因为不得不支付违约赔偿损失、解决诉讼和摆平潜在的不高兴的客户。

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一个选择是理想的,因为它们都将项目的计划利润置于风险之中。

项目经理=业务经理

根据小企业管理协会(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小企业的平均总收入为一年120万美元。根据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的研究,建筑项目的平均年收入为250万美元。

因此,实际上,今天的项目经理是项目利润的责任人,该利润是美国小企业平均利润的两倍。

优秀的项目经理历来认为项目管理上的成功等同于业务上的成功。成功的项目经理不仅仅是将他们的项目拽过完工线,而是做的更多。

他们知道遵守预算和进度只是让客户产生持久良好影响的最低要求。他们也意识到,如果他们要成为一流公司中的一员,他们需要拥有更精湛的技能和需要在更宽阔的视野下运作。

尽管许多项目经理通过他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来定义自己,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按时、在预算内和让客户满意地成功完成项目不只是取决于技术能力,而是更多的取决于其它方面的成功协调和配合。

开明的企业总是积极进取地招聘、培训和留住对如何管理项目有透彻理解的项目经理们。

高效项目的七个习惯

基于所做的事情是否被认可,人们通常认为习惯有“好”有“坏”。在1989年,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国际上备受尊敬的领导权威,教授和机构咨询专家)为我们提供了全新易懂的定义—习惯,他解释,是知识、技能和渴望的交汇。(译者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柯维博士所著。)

一流企业知道工程和建筑项目正在为习惯提供证词。进度压力、变更设计、增产目标和安全要求为项目带来了诸多的压力—那是作为业务经理的项目经理的职责,强化好的习惯以确保持续不断地取得项目的成功。

从与工程和建筑公司数年打交道的经验以及和他们无数次的讨论后,我们发现,一流企业在七个方面做得很用心,并且一而再地做好它们。这七个习惯即不新奇,甚至也不复杂。实际上,它们是如此地简单,以致每个企业都可以做到。

习惯1—积极主动

在危急时刻,一流企业不只是简单地被动反应。他们通过设立早期预警系统对潜在的问题提前做好计划。这种方法能减少意外的发生,也使得他们能集中精力做出正确的决策。早期预警系统由三件事情组成: 1)精心准备的进度表,2)项目计划,和

3)显示过去绩效的清晰明了的成本会计报表和生产报告。

许多软件产品可用来帮助产生所有的三件事情。然而,对于系统分散、未经集成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他们的项目信息必须靠人工进行更新,因此产生更大错误的可能性。

意外=风险

根据造价工程促进协会(AACE)发表的研究结果,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花上2到4个星期才能找到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真相。许多项目经理未能收到他们的项目已偏离航道的早期预警信号,他们也不会预测他们项目的最终情形。

尽管有过去的经历,当不可预料的推迟发生时,他们通常仍感到吃惊—强调推迟的原因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反应。这样的行为显然会导致进度和利润的风险。这就是为什么要严肃积极主动地关注项目问题和变更的原因。

习惯2—完工预测

一流企业将截止期放在首要地位。(这也是柯维的观点。)这样的企业总是紧盯他们的完工总成本的预测结果,确保项目在正确的航道上前行。

不幸的是,建筑业有让项目经理陷于“救火”的传统历史,损害了定期的、严格遵守的完工成本的评估。(见习惯1。)为了执行严格的工作评估,公司不仅要检查落后的项目绩效指数(截止到目前的工作成本报告,实际值和估算值),而且要检查领先的绩效指数。包括评审测量预计的完工总成本、完工日期、现金流量和利润。

关键绩效指数(KPIs)

管理层和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反映少数关键指标的仪表盘或总结报告,那些称之为关键绩效指数(KPIs)的关键指标能快速描绘出项目的状态。下面是正在导致问题发生的三个指数: 1)每年完成的工作中,有超过20%的工作的利润在衰减;

2)到目前为止,花费了同样成本的工作中,超过50%的工作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3)发生持续不断的未经审核的变更指令,而它们又是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

也务必注意,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中,信托、银行和外部投资者对利润衰减、价值减低和索款无法收回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习惯3—关键路径优先

一流企业将重要工作放在首位,而且不让它们逃脱。他们知道哪些工作需要以后处理,哪些是必须立即解决的。他们知道真正重要的工作和那些不是很重要的工作之间的不同。

一个例子:项目收尾

项目收尾是一个重要过程的例子,但是它似乎从来没有得到它应该得到的重视。根据2003年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美国建筑管理协会(FMI/CMAA)对建筑服务业买方的一项调查,项目收尾是建筑公司可以提高公司绩效的一个领域。

考虑一下暂扣金的情形。暂扣金通常超过承包商的毛利润和净利润。暂扣金的价值通常远大于一大堆问题清单的价值。

既然有如此大的风险,大多数承包商又是怎样处理项目收尾的呢?通常,非常糟糕。收尾工作总是一拖再拖,直到利润被侵蚀到不得不有人大喊大叫“够啦!”,项目才被迫收尾。

大多数承包商将收尾工作的任务指派给一位原先并不参与该工作的人负责处理。原先的负责人极有可能留下了一大堆的问题,因为他知道他不必亲自处理这项工作。而现在,新的负责人不会积极投入到项目的收尾工作中去,因为这从来不是他的工作范围。

显然地,这产生了责任不到位的情形。(见习惯6。)为了尽快地结束所有工作,并使得收尾工作的重要性名符其实,应该精心地为收尾工作做好计划,就像计划项目总动员一样:为项目收尾设定里程碑并让整个项目团队负责。

习惯4—协调合作

一流企业注重有效地合作—他们知道如何集合人员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他们能让每一个人齐心协力地工作。(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系统可用来存储项目信息。一流企业知道,方便地输入和输出信息的过程对合作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两个工具

建筑公司需要应用的两个重要的管理工具是既要有效地合作又要有效地控制项目。一个是关注内部,另一个是关注外部。

关注内部的工具是项目管理的一贯方法,从投标到收尾—换言之,你公司的项目控制系统。如果该系统没有被定义或很少被遵守,每个项目的运行将取决于每个项目经理一时的兴致。管理的连贯性将不复存在,每个项目所要求的学习曲线将严重影响你公司的经费和总体情况。

关注外部的工具是和项目的外部团体合作几乎惯用的手段。内部和外部两个工具并非在所有的项目中一成不变的经常应用。有些项目经理从分包商和其他人获得投入来成功制定所需要的精准的计划,该计划用以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对“买进”的进度和更加尽职尽责的完成项目达成一致意见。习惯5—频繁沟通

一流企业经常性地用许多方式进行沟通。与合作不同,沟通是实实在在地关于你传播的信息有多少被如实地听到或理解。相信你已经说过许多次这样的话:“难道我们不是在星期一的会议上讨论过这件事吗?”

显而易见,高效的会议是项目成功的关键。糟糕的会议反映出项目经理和你的公司对待项目该如何被组织的态度,也反映了你的公司对项目的重视程度。

想成为有效的沟通者,项目经理需要懂得有许多不同的沟通方式。取决于他们打交道的对象和他们的偏好,偏好可能包括口头通知,书面备忘录,电子邮件,或是三者的混合使用。

有效的利用技术

同样,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化的项目协同软件能被用来加速特定项目的沟通过程。会议纪要能被转化成驱使责任到位的具体行动事项。

在周一上午的项目会议上,可能是口头传达的行动事项被归档进项目管理系统,然后自动送发提醒责任人注意。倘若行动事项到下一次会议时还没有完成,它们会被继续执行,而不会被遗忘。

此外,信息邀请书,提交的报告,数字照片,会议纪要,和其它信函能随时随地给予公示和得到解决,为所有各方营造高效率的沟通环境。

习惯6—责任到位

一流企业注重每个项目中责任的管理,对他们的项目而言,项目经理就是业务经理。优秀的项目经理私底下认为他们的项目亏钱,就是他们自己在亏钱。如果项目出现问题,他们不会找借口埋怨那是估算人员、建筑师、或业主的错误。

让高层管理者积极地参与对工作状态定期严格的检查,责任感便会在公司中涌现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是对项目的成本来一次草率的回顾;应包括下述内容的描述性说明:

当前的项目状态

对比预算的项目成本预测

进度更新

指令变更问题和管理

客户的担忧

分包商的绩效

现金流状况

利润预测

高层管理在评审期间必须创建良好的氛围,如搭建开放、真诚的交流论坛,而不是指责和惩罚。

只有这样,项目管理人员才会感到足够舒服,既乐于分享好消息,也乐于分享坏消息,而不至于在差错发生很久以后才采取纠错行动。根据我们的经验,“没有任何借口”的文化是承包商所拥有的最强的竞争力之一。(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费拉尔·凯普著作的《没有任何借口》一书,译者注。)

习惯7—持续改进

一流企业致力于前面6个习惯的持续改进。他们测量他们到底做的有多好,并寻求做的更好的方法。流行的管理理念如6西格玛(6σ)和全面质量管理(TQM)同样表达了对持续改进的要求。(参见“7个习惯评价检查表”。)

为了提高,你的公司必须首先定义需要改进的地方,测量当前的绩效,分析相关的数据,创造改进过程的方法,然后控制执行新的过程。

“一流”企业的修炼

组织的修炼来自于贯穿全公司的标准化的流程,并严格遵守流程。这是出色的项目管理的开始。

你的公司必须具有反映一流企业绩效的标准化的项目控制系统。如果让你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经理)自主发挥,编制出他们自己想象的个人系统来管理他们的项目,那么则无控制可言,也无法管理作为标尺使用的绩效期望值基准线。

这不是不鼓励创造性或抑制管理风格。相反,它是鼓励:

1)高水准的绩效(让所有干系人的期望值至始至终保持一致),2)标准化的流程(消除学习曲线的影响,提高效率),和: 3)组织制度化(使得组织很容易地利用提供的“工具”)。

在充满生机活力的90年代,许多公司从不同的行业雇佣人员,填充到不同的岗位上让其自我发展。没有人会担心他们是否会按公司的流程办事,从而忽视了控制的作用。

现今的市场行情不被看好,许多公司正在重新着手评价公司项目控制系统的益处,该控制系统已记录在案并在所有的项目中执行。在利润很薄的今天,通过更有效地运行管理同时又不增加管理费用来压挤出另一个点的利润似乎还是有可能的。

结论

是什么使得一些公司赚取高额的利润而成功,而其它的公司却只能保持平庸?在一些案例中,原因可能是更为有效的流程;在其它案例中,原因可能是达成更有利条款的谈判能力和更强的议价能力。然而,更多的情况下,答案并不是这回事,而仅在于一个单词:文化。创造一种以利润驱动的文化是关键之所在。

设定标准,以实现要求项目经理总是满足或超过利润预测的期望。建立进取环境,以鼓励项目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既能提高项目绩效也能提高公司绩效的方法:差异化市场定位和长期业务的服务,附加业务和超值赔偿的机会,有利的合同条款,工期最短以及成本最少的进度管理。

最后,在整个公司培养出持续不断实践本文讨论的七个习惯的态度和意愿,相信你的公司跨入“一流”企业的行列将指日可待。

七个习惯评价检查表 在推行利润驱动的文化中,财务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司要努力做好七个习惯以及它们需要改进的地方的评价工作。

当评价公司的习惯时,这里是值得注意的一些要点:

打造部门团队。创建跨部门的管理团队评价项目实践。团队要包括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运营部门。

嘉奖评价期间的真诚。高级经理要征集所有级别员工的反馈意见。避免出现因没有遵守习惯会导致惩罚的害怕局面。

收集好习惯的佐证。当反馈意见显示团队在遵守好习惯时,要理解确定的原因。寻找养成好习惯的一系列报告、检查表、归档程序和工具。

牢记渴望是改进习惯的核心要素。对好习惯给与认同、奖励和奖金等刺激,有助于强化主人翁意识。

投资培养好习惯的工具。无论工具是硬件,软件,归档程序,还是培训,行动上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篇9

【一】 什么是习惯?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我们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我们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我们必须具备这三点。(见下图)

通过在知识、技巧与意愿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突破多年思维定式的伪保护,使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都更上一层楼。本书中的七个习惯并非零散的心理法则,它符合成长规律,让我们依次经历“成熟模式”。(见下图)

“成熟模式图”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各个时期表现形式如下: 依赖:围绕着你这个观点——有错误,我怪你。

独立:着眼于我这个观念——我可以独立,我可以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互赖:从我们这个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开创未来。

因此,本书先讲述七个习惯中的前3个,着重在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这些习惯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是培养品德的基础;而后才是“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习惯4、5、6所讲授的团结、合作与沟通;第7个习惯则涵盖了其他6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第一部分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二】

习惯一:积极主动

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认为,环境与条件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否认条件作用的影响巨大,但并不等于承认它凌驾于一切之上,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

在外界的刺激与最后的回应之间,人拥有选择的自由,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不同。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选择的自由,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这段距离时,我们往往可以收获幸福和成功。就如面对困境时,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应对方式,而不是逆来顺受又或是条件反射。

史蒂芬·柯维指出,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是否积极主动。作者将我们关注的问题分成两类: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是指我们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世界局势等。影响圈,则是指我们能够影响或者改变的事情,比如学习、工作。而有些事情是我们关注,但无法影响的,比如石油危机、战争、飞机失事等,这些事情就属于关注圈而不属于影响圈。两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而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人的区别就在于,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能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就越来越怨天尤人,从而造成影响圈日益缩小。

如何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史蒂芬·柯维指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就可以训练我们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比如,我们如何面对交通堵塞、如何应对他人无理的要求、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实际上,从一个人的言谈上,就多半可以看出他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的。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消极被动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而积极主动的语言则是“由内而外”改变,即先改变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三】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意思是说做事之前,认清方向。特别是人生目标,别被名利所蒙蔽。盖棺定论时,你希望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中的真正渴望的目标。很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

1、“以终为始”的两个原则基础: ①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

第一次创造——心智,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第二次创造——体力,付诸实践。

高效能人士,在行动前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人生各个方面所期望的结果。②自我领导

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这就是个人生活中领导意识匮乏的表现。以终为始就意味着,我们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2、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

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范例如下图:

对于个人来说,基于正确原则的个人使命宣言是评价一切的标准,它将成为个人的宪法,成为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力量源泉。它既是做出任何关键抉择的基础,也是在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情绪下做出日常决策的基础。

确立人生使命,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核心是一切思想观念(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的根本。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自尊自重与归属感; 人生方向是生命的追求方向以及决断所依据的准则; 智慧是对事务的认知、理解和判断能力; 力量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耐。

这四者相辅相成,安全感与明确的方向可以带来智慧,智慧则能激发行动。若四者十分健全且均衡发展,便能产生高尚的人格、平和的个性与完美正直的个体。

3、树立正确的生活中心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人人都有生活中心,有人以家庭为生活中心、有人以工作为中心、有人以名利为中心、有人以自我为中心等等。

它们对生活各方面的强烈影响毋庸置疑。但上述几种生活中心都是多变的,作者提议我们要以原则为生活中心,因为原则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

以永恒不变的原则为生活中心,就能建立高效能的思维定式,也就能正确审视所有其他的生活重心。(见下图)

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人总是见解不凡,思想行为也自成一格。由于拥有坚实的内在为基础,所获得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使其能享有操之在我且充实的一生。【四】

习惯三:要事第一

习惯三落实了前两个习惯,它通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中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就是指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所谓重要的事情是指,你个人觉得有价值及对你的使命、价值观、对优先目标具有贡献的活动,会使你的生命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事,但是这些事情多数是不急迫的。因此,我们需要学习运用第四代时间管理矩阵。

第四代时间管理矩阵与以往时间管理方法截然不同之处,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根据个人管理理论,将耗费时间的事务依据紧迫性与重要性分为四类。(见下图)

对这四类事务的偏重,将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①偏重第一类事务

这类事务通常被称为“危机”,如果你过分注重第一类事务,那么它们的范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占据你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压力大、精疲力尽、被危机牵着鼻子走、忙于收拾残局。②偏重第三类事务

有人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第三类事务上,却自以为在致力于第一类事务。他们整天忙于应付一些自认为十分重要的紧急事件,殊不知紧迫之事往往之事别人的优先,对别人很重要,对自己就不一定了。结果:急功近利、被危机牵着鼻子走、被视为巧言令色、轻视目标和计划、人际关系肤浅。③偏重第三、四类事务

有些人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第三和四类事务上,可以说他们过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结果:完全不负责任、被炒鱿鱼、基本生活都需要依赖他人。④偏重第二类事务

高效能人士总是能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类事务,他们还会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类事务上,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结果:愿景、远见、平衡、自律、自制、很少发生危机。总的来说,普通人的时间安排与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安排对比如下:

若想做到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第二象限的活动上,需要以下四项关键步骤: ①确认角色

作为一个个体你有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先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再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只要考虑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 ②选择目标

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③安排进度

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④每日调整

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如果能够建立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就能提高安排生活的能力,能够真正做到要事为先,言出必行。从此,就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实现个人的独立,不必再求助于他人。第二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五】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境,目的是争取更丰盛的机会、财富与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竞争。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这六个模式分别是: ①利人利己(双赢):为自己谋利也不忘他人 ②损人利己(赢/输):攀比、竞争、追求地位、权力欲 ③损己利人(输/赢):委曲求全、讨好他人 ④两败俱伤(输/输):总是嫉妒或批判他人

⑤独善其身(赢):一心求胜,不顾他人,自我为中心 ⑥好聚好散(无交易):买卖不成仁义在 以上6种交往模式,哪一种最好?

最好的选择是视情况而定,如果赢要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以至于得不偿失,那么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好;如果你十分珍惜某一人际关系,而牵涉的问题又无足轻重,那么偶尔以输/赢模式来肯定对方也无妨。

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都只是相互依赖的大环境的一部分,于是只有双赢模式才是唯一可行的。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5个独立的方面。(见下图)

“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这也是双赢思维的5个要领。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形成双赢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便是,培养双赢品德。双赢品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 ①诚信

意即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我们不了解“赢”的真正含义及其与我们内心价值观的一致性,那么就不可能做到“赢”。没有了诚信的基础,双赢不过是一种无效的表面功夫。②成熟

这是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下图为不同人际观的成熟度:

在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③知足

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牢记一点:当你超越环境、态度和行为,将触角探到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双赢和所有其他正确原则一样,本就深植在我们的生活中。

双赢并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模式。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它体现在能有效阐明并管理人们的期望和成就的协议中;在起支持作用的双赢体系里蓬勃生长;经由必要的双赢过程来实现。【六】

习惯五:知彼解己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如果你想养成真正有效的人际沟通习惯,就不能单靠技巧,首先你要“知彼”。这一点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转变,因为我们通常把让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因此,“知彼”的关键在于移情聆听,这至少包括以下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案例: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你已经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语句表达。父:“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关于倾听,精读君此前已写过相关微课,请点解阅读为什么倾听如此之难?有这4大障碍

此外,表达自己也是谋求双赢之道所不可缺少的,了解别人固然重要,但我们也有义务让自己被人了解。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请注意这个顺序,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后是你同他人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七】

习惯六:统合综效

通常来说,沟通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三层次:

①低层次的沟通

此层次源自低度信任,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放,步步为营,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作打算,其结果只能是赢/输或者输/赢。②中间层次的沟通

此层次是互相尊重式的,他们可以理性地理解别人,却无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真正理解他们的模式和设想。这种沟通层次在独立的,甚至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尚有立足之地,但并不具备创造性。③统合综效

这意味着1+1等于8或16,甚至1600。源自高度信任的统合综效能带来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

简单地说,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门之和。它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精髓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试着寻找统合综效的的第三条道路,一般条件下它总是存在的。如果你坚持双赢模式,确实愿意努力理解对方,你就能找到一种能让每一个人都受益更多的解决方案。第三部分自我提升和完善 【八】

习惯七:不断更新 如果你在森林中看到一名伐木工人,为了砍一棵树已辛苦工作了5个小时,精疲力竭却进展有限,你想必会建议他:“为什么不暂停几分钟,把锯子磨得更锋利?” 然而对方却回答:“我没空,锯树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磨锯子?”

看到这个答案,大部分人都会瞠目结舌。但事实上,很多人在人生路上就如同这位锯树的人,只顾着一味往前赶路,却忘了“更新自己”。我们要明白,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自我更新有以下4个层面: ①身体层面

通过正常适量的营养、运动、休息及压力管理来维持生理健康。②心智层面

通过阅读、写作,思考完成心智更新。③精神层面

通过阅读启发性书籍、接触大自然。④社会情感层面

通过持续增加情感投资来更新。

以上四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每天的个人领域的成功”(每天至少用一个小时实现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的更新)是培养七个习惯的关键。总结回顾

本书共阐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七个习惯符合成长规律,共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第一部分,由依赖进步到独立,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的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3个习惯。

第二部分,由独立到互赖,属于“公众领域的成功”范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这3个习惯。

上一篇:补打营业执照申请书下一篇:如何发展车辆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