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李清照阅读答案

2025-01-22

醉花阴李清照阅读答案(精选6篇)

醉花阴李清照阅读答案 篇1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①,瑞脑②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③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④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⑤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⑥,人比黄花⑦瘦。【注释】①永昼:悠长的白天。②瑞脑:即龙脑,香料名。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③玉枕:瓷枕的美称。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④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⑤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⑥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文。⑦黄花:指菊花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3.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4.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的何种感情?情与景是怎样融为一体的?6.这首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成为“绝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7.词的上片寄情于景,阅读品味后,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心境。8.“东篱把酒黄昏后”巧妙化用了谁的哪句诗?请写在下面。9.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1.天空浓云密布又有薄雾笼罩,瑞脑香的烟雾从兽形的香炉上袅袅升起。“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这是因为孤单寂寞,内心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瑞脑销金兽”作者静静地看着袅袅烟雾从金兽炉上慢慢升起——百无聊赖。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佳节又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而如今却自己孤身一人,独对良辰美景虚度光阴。“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凉意表面上是因为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深层次原因是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3.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4.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酒、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5.这两句词描写了秋日的沉雾、浓云,和静静焚燃的瑞脑新香。抒发了词人在“叶叶梧桐坠”的深秋,居寂寞孤独之中的对丈夫明诚的思念和闺中寂寞无助的忧伤。以景生情,在如此清幽的环境之中,词人既感触纤敏,又想到良人外游,故情生;又移情入景,两相融合。6.语言皆是当时自然口语,读来不着雕饰,平易浅近;但浅近之中借无理之譬喻,以花黄喻人瘦,妙绝古今。7.孤寂无聊,思念无边,没有心绪。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9.诗人以黄色的菊花自比,形象的表达了自己的离别之恨、相思之苦。

醉花阴李清照阅读答案 篇2

关键词:李清照,《醉花阴》,愁

在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都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学生在集中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唐诗宋词后, 兴趣慢慢减弱, 最后甚至发展到厌烦、恶心。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作品的美不言而喻。但在长时间地相对集中地欣赏了一个又一个美之后, 学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再加上诗词本身有很多相通之处, 在鉴赏了几十首诗之后, 在学生兴趣逐渐减弱的情况下, 怎样组织宋词的学习, 就成了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首页, 编者就在《致教师》中建议教材首先定位为“选读”。笔者认为, 选读不仅是选择阅读的篇目、阅读的内容, 而且也要选择阅读的切入角度、阅读的方法。只有选对阅读的切入角度和方法, 才能举一反三, 事半功倍, 从而领略诗词的美。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共选了32首词, 其中表达离别之痛、相思之苦的10首, 表达人生失意、壮志难酬的有7首, 表达思乡念国、忧时伤乱的8首, 表达惜春伤春之愁的3首, 还有1首表达的是弃妇之怨。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 词是由各种各样的“愁”堆砌起来的。这就为我们解读词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研习角度, 通过梳理剪不断、理还乱的“愁”, 从不一样的愁中读出共同的亮点, 从同样的愁中读出不同的精彩, 既能避免审美疲劳, 又能把握解读词的共性的方法, 真正体现选修的特点。

每位词人的愁都不一样, 每位词人怎样表现这种愁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位词人表现同样的素材可能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同。根据王荣生教授的理论, 《唐诗宋词选读》应定位于“定篇”。我定下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 透过“愁”字欣赏宋词别样的精彩。

欣赏过程呈现:

师:用词中一个字概括作者心情。

生:愁。

师:愁是李清照词的基调。体会才女李清照是如何去表现愁的?

生:薄雾浓云愁永昼, 用薄雾浓云的环境衬托愁。

师:愁永昼, 永昼具体指多少时间?

生1:昼指白天, 应该是12小时。

师:愁仅仅持续了12个小时吗?

生2:24小时。下文半夜凉初透, 说明半夜时也在愁。

生3:黄昏时也在愁。东篱把酒黄昏后, 是借酒消愁。

师:24小时的相思就成就不朽, 这是不是有些夸张?

生4:可能1年, , 也许好几年。“佳节又·重阳”言外之意至少已经过1年的光阴。而且“又”字含一种厌恨和憎恶, 因丈夫不在家, 佳节来临反而引起憎厌之情。

师:如此长久地相思。看来李清照从时间的长度上表现了愁之浓烈。 (故意重读时间的长度五个字并板书)

生:老师是不是暗示李清照还从空间的宽度上表现了愁?

师:大家看是不是有空间上的变化哪?

生1:有。薄雾浓云是室外景, 玉枕纱厨是室内景。在室外是愁永昼, 在室内半夜觉得凉初透, 都是相思惹的祸。

生2:瑞脑销金兽也是室内景。

生3:还有东篱前, 门帘内。东篱前把酒, 西风吹来, 门帘内的女人比黄花还瘦。

师:看来空间变化还真不少。确实印证了同学们的猜想, 李清照从空间的宽度上表现了愁的无处不在。

师:刚才同学提到人似黄花瘦。实际上这里用了一种修辞———

生齐答:比喻。

师:这是一句很有名的比喻。比喻要有相似点才能作比, 那么人和黄花有何相似点, 竟让这一比喻千古流传?

生1:女主人公因思夫憔悴不堪, 黄花也给人憔悴的感觉, 要不现在大家都称年老色衰的女人叫黄———脸婆。

生2:黄花就是菊花, 开在秋天, 清冷寒瘦, 和为夫消得人憔悴、形销骨立的女主人公相似。

生3:菊花高洁淡雅, 与词人性格志趣相近, 这样比喻, 显出词人的清高脱俗。

生4:菊花开得很晚, 不与百花同时开放, 显得萧瑟孤寂, 与李清照远离丈夫、孤单无依的处境相似。

师:好的比喻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李清照都做到了。诗词用意象说话。在本词中, 不仅黄花代表伤感, 还有很多意象也传达出这种情绪。

生纷纷作答: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黄昏、西风。

师:当薄雾浓云出现时, 大家猜女主人公在干什么?

生齐答:愁永昼。

师:这是哪种描写方法?

生:神态描写。

师:当瑞脑在金兽中慢慢消失的时候, 女主人公在干什么?

生:闷坐着, 呆呆地看着。哎, 这里也是神态描写。 (学生们做恍然大悟状)

师: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描写方法?

生1:心理描写。佳节又·重阳, 是一种怨恨的心理。

生2:半夜凉·初透。凉也是心理感受。晚上凉气什么时候透进屋里都知道, 我们好像也能看到女主人公一夜未眠、辗转反侧的样子。

生3:动作描写。在东篱前把酒, 借酒浇愁。

师:东篱把酒黄昏后, “后”能否换成“时”?

生1:不能。黄昏后·指一段时间, 黄昏时·指一个具体的时间点。

生2:只有把酒时间长, 才有暗香盈袖的效果。这里也暗含了一种长久站立的形象描写在其中。

师:坐不安、睡不宁、发呆、久久站立、喝酒浇愁, 在不经意中, 李清照用了很多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了一位女子所受的相思之苦。

师:不是每一首情歌都可以流行, 不是每一首流行的情歌都可以不朽。回顾流行的情歌歌词, 比较它们和本词的区别。

生 (兴奋地大呼小叫) :你是我的心呀/你是我的肝儿/你要答应我不许找小三儿死了都要爱/不哭到微笑不痛快/宇宙毁灭心还在……

总结:流行歌曲直白露骨, 没美感。李清照的词语言典雅精致, 感情唯美, 从环境烘托、时间长度、空间变化、意象传达、修辞、细节描写等各种角度出发, 把一首相思之歌抒写得荡气回肠、淋漓尽致。

此课从“愁”字切入, 让我们轻松领略到了词的形象美、技巧美和语言美。选修课程强调资料的可选择性。那么, 按照这样的切入角度, 我们怎么选择教材内容?首先, 选择经典单篇, 可以举一反三。单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选修教学的重点, 吃透核心篇目, 就可以融会贯通。“在选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鉴赏的“点”———以某一首诗或词为鉴赏的典型范例, 力求从“一朵花”中窥知鉴赏“一世界”的奥秘。” (1) 这首《醉花阴》就是一个“点”, “一朵花”, 立足于此就可窥知所有相思词的奥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选修课应“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选择经典, 事半功倍。

其次, 选择重新组合, 变换鉴赏角度。教材由专家编写, 专题编排专业, 对学生来说却有些深奥。比如“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这样的编排学生理解很困难。以“愁”为标准, 把篇目打乱, 重新组合, 难度会大大降低。比如把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晏几道的《临江仙》重组, 比较男女词人写相思的异同;把李璟的《浣溪沙》与贺铸的《横塘路》重组, 体会相思背后的不同;把苏轼的《水龙吟》与秦观的《踏莎行》重组, 比较同为被贬词写法的异同;把同是爱国词人的词重组;把不同时期的伤春词重组……同内容、同背景、同手法、同身份、同经历……按各种各样的标准对写“愁”词重组。“文本重组会突出鉴赏角度, 进而突出选修学习重角度的特性。”但“重组是有难度的, 需要教师对选修教材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找出最佳的组合角度。” (2) 把“愁”作为重组的标准, 把握住了词的内核, 既让重组教学变得简单易操作, 又浅化了学习内容, 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理解实际。

第三、选择拓展延伸, 丰富学习资源。把教材之外的作品引入学习的范畴, 开阔学生的视野, 这就是拓展。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与《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都写相思之愁, 同为前期作品, 生可以根据对《醉花阴》的分析, 分析二者异同。

经过分析, 学生们会发现在技巧上二者有很多相同之处:《一剪梅》也运用了环境烘托 (残荷、秋天) 、时间长度 (白昼———夜晚) 、空间宽度 (室外———室内、兰舟———天上) 、意象传达 (归雁、月亮、西楼、落花、流水) 、修辞 (比喻借代) 、细节描写 (独上兰舟) 来写愁。但《醉花阴》整体含蓄, 而《一剪梅》上片含蓄, 下片直接抒情。在语言上:《醉花阴》雅致, 《一剪梅》雅致中有浅白如话的语言。在感情上:都很唯美, 但《醉花阴》是一种相思一处闲愁, 《一剪梅》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因为背景不同。一位作者, 同样写相思, 但技巧、语言、感情各方面都存在异同。更何况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愁。从这个角度入手, 我们的拓展空间可以大到无限。

选修教材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它给了我们广阔的选择和开发空间。可是取舍时, 就像面对着花样繁多的自助餐, 有人狂取滥拿, 有人茫然无从。以“愁”为切入点和学习点, 无论是选择经典单篇, 还是选择重组拓展, 都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把握住了词的共性, 而且提升了课堂实效, 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愁”就像魔法棒把宋词的花园变得能大能小, 花儿能多能少, 再加以造型各异的组合变化, 学生们在园中游赏还会感到厌倦吗?

注释

1 仲玉梅.“花”间曼舞.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札记[J].中学语文教学, 2009 (7) .

李清照《醉花阴》赏析 篇3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1081-1155)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为元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能写文填词。丈夫赵明诚乃徽宗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川郡行政长官,喜好金石学。两人结婚后,举案齐眉,感情甚笃,夫妻俩收集了大量极有价值的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不料,靖康元年(1297),金兵南侵,汴京沦陷,徽、钦二帝被擒,政局动乱,他们被迫背井离乡,举家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李清照痛失爱夫,悲痛欲绝,再加上他们夫妻南渡所带过江的书画金石也在战乱中大部分丢失,使她精神备受摧残,使得李清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孤凄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在经济条件优裕、文学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加上她勤奋好学,擅长诗、文、词兼书法、绘画、音乐,才高学博,堪称一代才女。李清照的诗文艺术作品大多遗失,现传《漱玉词》乃后人辑本,约有四十余首。尽管李清照的艺术专长颇多,相比之下,流传至今较多的还是她的词,且影响甚广,故而世人把李清照归于著名的词人。

李清照的一生,不管是待字闺中还是流离失所,惟独不忘写诗填词。有意思的是,她写诗和填词分工明确:她评论古今,与时事政治相关的题材一般用诗来表现,而由个人的生活感受所引起的喜悦或哀愁大都用词来表达。填词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一生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她精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她词作中几乎都有体现。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南渡前多写闺中欢情和思夫之恋,南渡后多写战争中的感时伤怀和悼亡忆旧。

据考证,这首《醉花阴》是南渡之前的词作,当时赵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李清照在家独守空房,适遇农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思夫心切,写下了这首《醉花阴》。

此词写离情兼写悲愁,题材与一般男性所代写的思妇词没有什么区别,但因是女词人,李清照以自己地道的少妇笔触写自己地道的少妇感情,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艺术创新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笔触凝重而幽细

细读这首词,我们会发现这首词通篇运用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和一横一纵、一来一往两种方法来组织文字。异中求同,实际是用层叠的方法突出同一感情的份量。这首词为了刻画自我形象,选择了三个时间段(昼、半夜、黄昏)四个空间点(厅堂、床上、东篱、帘内)进行自己的三个动作(坐、睡、喝酒赏花),突出的只是一点,无论何时何处,自己干什么都止不住对丈夫的刻骨思念。同中求异,实际就是细节描写,同是写自己的心理,“瑞脑销金兽”是从视觉上写,眼睛盯着香炉看着香慢慢地一点点地燃烧,说明她觉得没有丈夫在身边,生活太单调,日子太长,时间过得太慢;“半夜凉初透”是从触觉上写,晚上什么时候凉气透进屋都那么准确地知道,说明她一夜无眠,丈夫不在家,她倍觉孤单冷清;“有暗香盈袖”是从嗅觉上写,说明黄花尚且求人赏,而我三春好处也多么希望丈夫爱惜;“人比黄花瘦”则是从总体的感觉上写,一瞬间猛觉得自己的青春如黄花在凋谢。同是写自己的举止,“愁永昼”是写坐态,坐不安;“玉枕纱厨”写睡态,睡不宁;“人比黄花瘦”写全身形态,容颜憔悴瘦损。全面展开、细节描写是这首词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由于一首小词写了四个细节,这就从四面八方把自己思念丈夫的具体内容、具体形态、具体程度、具体结果全都写出来了,确实“曲折尽人意”,写得“幽细凄清”,充分表现了自己极其细微的感情和极其敏感的心理,异中求同、凝重悲深,同中求异、细微曲折,这极少见的典型的女性笔触,男性词人何能相比。

二、愁情敏感而强烈

这首小词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千古名句。相传李清照曾把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叹赏自愧不如,又务欲胜之,遂苦心作词五十首,杂以此词交友人陆德夫,陆德夫吟咏再三,说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这三句处处不可胜言,人们有多种解说,我们认为其好处首先在于它写的是一种瞬间的感觉,表现了一种少妇特有的敏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埋在心里的一腔心事,瞬间触发,心血来潮,心弦猛地一颤,反过来一瞬间泄露春光,暴露出心底里的全部秘密。西风、黄花都是重阳节时的景物,西风吹卷帘暮,露现出自己少妇的面容,自己本来心地憔悴而暂不自知,西风拂面而猛然心惊,像满地黄花憔悴损一样,美好青春大概也在凋谢而无人珍惜。

三、画面幽雅,音节响亮

这首小词画面非常强,特别是最后九个字,名词“帘、西风、人、黄花”占六个,而前三字中著一个“卷”,后三字中嵌一个“比”字,串珠成链,最后又用一个“瘦”字,非常醒目,像一颗夜光珠,使九个字以此为光束,以人为中心,以花为陪衬,以风卷帘动为背景,构成了一幅美丽高雅的图画。除此之外,整首小词是“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语言像泉水叮咚响,非常好听。特别是最后九字中的押韵处,“风”字声音洪亮,“瘦”字声音细腻,先洪亮而收到瘦字,极细极小,顿挫响亮。

(马凡陕西省神木县第四中学719300)

醉花阴李清照赏析 篇4

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翻译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美好的重阳节又到来了,洁白的瓷枕和轻纱笼罩的床厨,才刚刚被凉气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句中的“又”字饱含深沉的情感。它暗含着昔盛今衰、今非昔比之叹。比较出名的南唐后主李煜词《虞美人》中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景。这一句表明,先前的重阳节,夫妻团聚,携手登高赏菊饮酒赋诗,两情依依。今又重阳,恩爱夫妻却天各一方,两相侯望,怎么不叫人感伤?“佳节又重阳”,此句从王维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化来,毫无斧凿之痕。前两句描画白昼思亲,以至百无聊赖,悄然而卧,不能成眠,时至夜半。那种无法排遣的寂寞孤独,层层深入地呈现在读者眼前。[1]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消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此处引自《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一句。在原诗中“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这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在李清照这首诗里运用这个典故也用来表达深切的思念与美好的爱情。但是因为丈夫不在,所以这份思念便变成了孤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通过环境和时令的烘托,表现了一番凄清的景象,并暗喻作者自己愁苦的心情。

【简评】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写作背景】

当时赵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李清照一人在家独守空房,适遇阴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思夫心切, 写下了这首《醉花阴 重阳》,以表相思之情。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

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非常的感动,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清照的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

【历代名家点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伊士珍《瑯嬛记》:易安作此词,明诚叹绝,苦思求胜之,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

柴虎臣《古今词论》: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 篇5

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学习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学习方法:

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常识填空

1、常识填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 派女词人。号 。她的词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 体。李清照的词以 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 ,词风 。后期内容多写 ,词风 。

2、字音通关

薄雾( )永昼( )纱橱( )盈袖( )

二、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朗读练习。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

三、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4、词人为何而愁?

5、《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这首词也同样如此。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谁能把它概括出来?

鉴赏评价上片

1、具体说说词的上片的内容。(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2、下面是我们的合作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赏析“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2)赏析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3、上片小结:

鉴赏评价下片

1、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3、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整体感悟下片内容:

四、总结归纳,领悟主旨。(师生共同概括词的内容和词人的情感。)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试背两首李清照的词作

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2、《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六、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表面上写赏菊饮酒,实写思念之情无法排遣的句子是:

2、能使人想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的句子是:

3、描写一系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环境,点出虽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的句子是:

4、脍炙人口的写愁佳句,具体生动的夸张,传达了无尽的相思之苦的诗句是:

醉花阴李清照阅读答案 篇6

1、导入:我们知道李清照的文学生涯可以分为前后两期,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过的醉花阴就是她的前期作品的代表作。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最为人们称道的《声声慢》。可以说,《声声慢》的情感内涵她所有词作中是最为厚重的,在艺术成就上,也可谓李清照在作词方面的巅峰之作。这节课,我们就来一睹它的风采。

2、朗读:先请同学们朗读一遍。现在请同学们听一听别人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或重音。(播放音频)。听完朗读,你们觉得这首词包含着什么样的情绪?

凄凉 愁苦

3、你们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4、生有感情的齐读。

师:教师点评,一般应该读得不错。确实是凄凉愁苦,词中那几句是直言作者的凄凉和愁绪的?

生: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就是这两句,读完全词,我们能大概理清作者的情感思路:开篇总说凄凉,怎么凄凉呢?作者接下来写了很多事物都让人感受到这种情绪,写道最后发现,实在是太惨了,说也说不完,还是不说了,于是才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作结。所以,这首词,行文结构很简单,就是一个总分总的结构。说它简单,其实很不简单。我们来具体分析这首词。

和《醉花阴》一样,也是写愁。不过不是开篇就点明,而是在词的末尾。这一句,通过注释,我们知道是说“这光景(这状况),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什么光景?作者到底遭遇了什么事,看到什么景?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回到词中来寻找。“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破题就是大手笔,独具匠心。先不说其间包含的情感,光从语言形式上,就很与众不同了。请位同学说说。生:„„(语言及情感方面)。

师:这位同学说的,和我们书上42页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课件展示42页唐圭璋语或者翻到书,解读)。你们还是很不错的。要相信自己的鉴赏能力。现在简单总结一下,叠词的运用的好处:增强语言上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能起到强调作用。例: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首句直接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总写了词人的愁苦,孤独。

总写过后,一般就是分写了,李清照是怎么写的?接下来我们先找找词的上片里,作者写了什么事来写她的愁呢? 同学们读二三句。

请个同学结合词作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了那些事? 生:难将息,雁过。难以入睡,大雁南飞。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什么意思:调养保养。古代的晚安之意。忽暖忽冷的时节,是最难以入眠的。乖张的天气,这对词人本就阴郁的心情无疑是雪上加霜,那就不是半夜凉初透的凉了,而是什么?寒。作者感情更显孤苦悲痛了。读者更加体会到词人生活的艰辛。这句写天气。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既然难以将息,词人便想到饮酒。可是晚风凛冽,就算一杯接一杯的喝,还是抵消不了秋夜那入骨的寒冷。这个“淡酒”,词人是真的在说这个酒不够浓吗?词人为何用“淡”描绘酒?谁能用文中的话来回答?风疾。

因为风太急,使酒显得淡不够浓。即使酒真的够浓就能抵挡得了吗? 不是,为什么?

心中十分愁苦。再浓的酒也无法驱赶心中的愁苦和悲伤。

是的,作者写酒淡,写风急,间接委婉地表达了心中的沉重。这和前面的直抒胸臆不同,这里采用的是间接抒情,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当此人满怀愁苦的看身边的事物时,它们也都是愁苦的。比如接下来的: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我想请问同学们,这一句的中的“正伤心”的主语是谁?大雁飞到这南方,见到原本应该在北方的李清照,她彼时是那么的幸福恬静,如今却是如此孤苦伶仃,连大雁看到都替她感到难过。

李清照或许会想,这大雁恐怕是在北方的时候见过吧,大雁尚能回到北方,可我呢?却是再 也回不去了,即使回去了,又能怎么样呢?正应了后来她在《武陵春》中所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答李清照或者大雁均可。移情于物。总之都是表达了流落异乡的孤苦之情,和对物是人非的感叹。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曾暗香盈袖的黄花,如今也是飘落了一地了,没有了清香,一个个凋零颓败的样子,谁还会想去摘下来欣赏? 词人这样说有何言外之意没有? 暗指自己的容颜已逝。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孤零零的倚在窗边,这漫长的白天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这个“守”字有何意蕴,或者说词人为什么不用“依、靠”,而用守?她在守什么?

字面上看词人盼着天黑,她早上醒来就守在窗边,看着天由暗变亮,又由亮变暗。看上去词人无所事事的样子。可是她不是这样的人,常记溪亭日暮的贪玩,却道海棠依旧的对周围事物的关注,都说明她不是个闲得住的人,只是,现在,她什么也做不了。辛弃疾一个男人一生还壮志难酬,何况乎一个女人? 可是真的只是守着天黑吗? 不是。是什么?

守候一个佳音。她希望南宋能有力打击异族,夺回失地,希望能回到故土,结束这漂泊的生活。可是我们知道词人不过是妄想。软弱无力的南宋辜负了一个女子的满怀期待。这是历史的悲哀,也是李清照的悲哀。

这一句,充分体现了女词人爱国之情,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这也是李清照有别于古代无数女性的地方。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细雨。意象分析。注意“到黄昏”,写出了一个持续的状态,细雨滴落在梧桐叶上,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黄昏。这里属于细节描写,和前一句的“守”字相呼应。

纵观全词,分写到此也告一段落。“分写”这一部分写了大量的意象:淡酒,风疾,雁,黄花,梧桐,细雨。

正因为有这些意象的存在,通过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使得这一部分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写愁,却处处洋溢着愁绪。凄苦悲绝,溢于言表。

上一篇:冠县二中简介下一篇:蛋糕裱花间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