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花的词

2024-06-19

李清照花的词(共6篇)

李清照花的词 篇1

李清照关于花的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

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点绛唇·寂寞深闺》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蝶恋花 离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满庭芳·芳草池塘》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

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

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念奴娇·萧条庭院》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偶成》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十五年前花月底,

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

安得情怀似往时!

李清照花的词 篇2

一、情思的沉挚美。

“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 也没有诗。”情感或情思的色调, 在不同作者的诗词中, 表现是不同的。《漱玉词》是偏于沉挚的, 是李清照的悲剧生涯、悲剧生命、悲剧时代的体现。它的基调是低沉悲恻的。例如: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蝶恋花》】

这里写闺阁姊妹间惜别的友情。抒写饯别时的情怀, 又恰切情选取连姐妹们劝饮了多少盏送别酒都记不清了这一典型细节, 形象地表现出词人的心已为离愁别绪所充塞、搅扰、揉碎、凄婉, 心理刻画十分微妙。再如《凤凰台上忆吹箫》, 在千万遍阳关留不住人后, 词人写到: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 终日凝眸。”

作者设想, 行人走后, 楼头晚烟凄迷, 怜念自己的只有楼前的流水, 她与我朝夕相伴, 我凝神念远, 如痴似醉的神态, 大约流水最为清楚吧?流水无意, 人却有情, 含情对水, 水也变得有情有意, 词人只好面对一曲流水倾诉无人可告也无可告人的奥秘。已故前人曰:“痴语也!”的确, 这是痴情之语。《惠风词语》卷四说:“易安笔情近浓至。意境教沉博。”也指明了《漱玉词》感情浓至的特色。

二、意境的宛曲密美。

宋初小词承晚唐五代遗韵, 多即兴抒感, 虽情词精美, 然而结构与手法毕竟较为单纯。及至慢词渐兴, 柳永多用铺叙、展衔章法;东坡诗笔横扫, 恢宏词境;秦观巧于情景交练, 和婉倩丽;清真注重精工刻画, 意境深奥典雅, 李清照对前辈名家多所批评, 所作也别开生面, 其词境既迥别于鸿波浑颢的刚美之象, 也不同于密丽绮妍的柔美之作, 而颇以宛曲的细密取胜。《念奴娇》可为实例。全词云:

萧条庭院, 又斜风细雨, 重门需闭。宠柳娇花寒食近, 种种恼人天气。除韵诗成, 扶头酒醒, 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 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 帘垂四面, 玉栏干情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 不需愁人不起。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 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 更看今日情未!

首四句写风雨闭门, 寒食将近, 天气恼人, 是由环境领起。以下赋诗饮酒, 排愁解闷, 而愈心绪无聊, 则由环境引出人物活动。“征鸿”两句, 始正面略略点出心绪落寞缘由而随即放过, 换头再写环境, 再写自己心绪, 时间转移到当天。原本无心观景, 懒于凭栏, 无赖被冷梦觉, 又不得不起。起而目睹春色, 意欲寻求自谦, 又担心天不放晴。实则即使云开天霁, 亦未必有心游赏。全词几经周折, 在人物与环境的交织描写中, 把词人念旧人的深情和复杂的心情, 深沉细密, 丝丝入扣地表现了出来。

李清照继承了柳永的善于白描和叙事之长, 而能变化多样的手法, 构造宛曲细密的意境, 她词中情景分写直陈平叙之处不多, 而惯于使人物紧密联系环境, 在物我交融中, 跌宕起伏地刻画出内心的奥秘。被陈廷焯誉为“独辟门径, 居然客观。”

三、语言的率真美。

李清照词作的语言, 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它不事图饰, 不假雕琢, 自然清新, 明白如话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宋代词坛上卓越不凡, 自成一家, 自然率真为其主要特色。

率真自然, 并非率尔染翰, 不修毛疵, 使语言淡乎寡味, 极散无力。李清照善于以寻常语如律而获得不寻常的效果。如《声声慢》之首句“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悲恻的韵调, 连叠七字, 后有“点点滴滴”两叠, 得到了前人的一致赞赏。有的赏其音调:“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譬之为“如公孙大娘舞剑器乎”。这十四个字, 分为三层, 由浅而深, 文情并茂, 读后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状, 把形、神貌巧妙地编织到了叠字的节奏中, 创造出低抑悲恻的韵调, 恰当地表达了深重的悲秋。

李清照的词及其一生 篇3

摘要: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特别是其生活变迁对其人生、作品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生平;南渡;词风格

1生平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2南渡

李清照的词依据其生活经历的重大转折,可以以“南渡”为分界线,词的内容有明显的不同,但风格却有共通之处,即抒写自己微妙的悲喜之情,行文多柔曼低回,含蓄深蕴。

2.1南渡前

出生于官宦人家的李清照,从小博览群书。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不低,是学者兼文学家。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难得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李清照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爱情上,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真可算是天赐良缘。十八岁那年,她与丞相赵挺之第三子、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致力于金石学1研究,也精通诗词,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和深笃的爱情,感情融洽,志趣相得,生活十分美满。这期间李清照的词大多是自然景物的绚丽色彩的描绘,或者是游乐嬉戏的叙写,语言多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例如《点降唇·蹴罢秋千》,表现了词人在明媚的春光里那种恬淡闲静的生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字里行间跳荡着欢快舒畅的音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水乡行乐的优美图画,诗人那潇洒乐观的风貌跃然纸上。

而后,生活逐渐发生了转折。丈夫明诚因事业上的需要,要离家外出,夫妻的分离当然会给她的生活带来精神上的缺憾和痛苦,悠悠的离愁别恨,便成为她生活的主调。但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用命题创作比赛这种独特的形式,与分居异地的丈夫互诉衷肠。

2.2南渡后

然而,假如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错过多少不朽的诗词。于是新的人生经历,新的人格考验,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1126年,宋朝遭受“靖康之难”,金人的兵火,毁灭了李清照夫妇美满的家庭生活和艺术空气。钦宗、徽宗被掳回金国,宋室也南迁了。他们不得不把收集的历代金石书画抛弃了大部分,只带了最精要的一小部分,匆匆逃难到江南。

然而,赵明诚却在旅途中罹患热病而死,留下李清照孤单一人。李清照心中所受的打击和痛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加以战火日渐迫近,社会一片混乱,根本容不得她落泪。刚刚经历了众多苦难的李清照,在情感与生活中都非常需要一个依靠。而张汝舟则是刚刚好出现的那个人,虽然李清照愿意下嫁张汝舟有着多方面的考虑,但是至少她希望她以后的生活能够安稳。然而,张汝舟在婚后不久,显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他对李清照收藏的文物的觊觎已经超出了她忍耐的底限,于是李清照冒着入狱的风险果断的结束了这段婚姻。

身心俱疲的李清照在命运多舛的生活中拼命挣扎,词的风格便显凄楚悲怆,但婉约深沉的特色,依然毫不减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词首连用三组叠字,写出主人百无聊赖、郁郁寡欢、冷落凄清的心境,更以雁过、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一系列惹人愁苦的事物,构成满目愁怨的悲凉画面,然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突出主人愁肠百结的心情,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

李清照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可以说是居无定所,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孤独寂寞: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一首《忆秦娥》将她的孤独尽诉纸端,她环顾上下三千年,竟无一人与自己相似。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身为女人,她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

再者便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

3词风格的形成原因

3.1家庭影响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她从小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在思想上自然留下士大夫阶层的烙印,也使她自幼受到文艺的熏陶。

在那种优裕的环境中生活,没有艰辛的滋扰,人的自然属性得以自由发展。她自幼聪慧,博览群书,深得妙旨,兴趣广泛,声律尤精。涉足于诗词之中,不屑于体物相形而致力于求其神肖,使词人的艺术起步便高于常人;尤其是言情之词,每每抒情,多系惜春伤时、顾影自怜的微妙心理,或者是豆蔻年华的情窦初开的秘密,作为在封建士大夫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李清照,自然是把这种敏感的真情,给予细腻的处理,宛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便是她婉约蕴蓄风格的根源所在。

3.2爱情滋润

婚后夫妻和谐,不仅在生活中她找到了执著爱情、厚重感情的爱人,而且在艺术上他们又是志趣相投、迷恋事业的同志,故精神上感受到极大的满足与幸福。爱情的幸福与相思的苦恼不和谐地并存于李清照的生活中,成为她人生前半段的主调,故这类词作,在词人的作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3.3社会因素

这点也是李清照词风格形成最重要的原因。

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作为一个处于被歧视地位的妇女,无权过问政治,她的理想和志向,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不能不使她愤懑,从而发出无限感叹。

民族的危亡,个人的不幸,给李清照以沉重的打击,她的生活里充满了浓重的伤感情绪,感时伤世,悼亡思乡,表达国破家丧的凄怆心情,诗风日趋悲壮沉郁,撼人肺腑,或者是激于爱国热情,抨击时政,指斥奸佞,风格便气势恢弘、雄迈豪放。这便是李清照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李清照欢快的词 篇4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赏析】

这是女词人李清照对在山东原籍一次野游所作的小令。关于它的写作背景,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六岁之前女词人是居住在原籍(六岁那年女词人随父亲居住卞京),所以有可能是孩提时代的一次野游的记录;也有人认为,从“沉醉”二字看,是因为喝酒而忘记回家的路,而六岁那么小的年龄不可能有“沉醉”的机会,所以推断这里记录的因该十五岁束发之后的某一次野游,而且是女词人在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这段时间,或者是在朋友的唱和中,或者是与丈夫呢喃时追忆往日的趣事,乘兴而做的。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尝记”是“曾经记得”或者是“记得曾经”,这说明是一首追忆往事的小令。“溪亭”是泉名,在山东济南,也就是易安的原籍。“日暮”指天色已经很晚。“沉醉”二字,许多读本认为是指女词人喝醉了,所以误了回家的时间,甚至有的朋友认为这里的“沉醉”二字与后面的“惊起”句,是一种男性的豪放,是女词人与“须眉”匹敌的`作词风格的体现,更有的朋友认为这就是曾经有人误将词词归在苏轼笔下和误传是吕洞宾所作的原因所在。

可是,我更愿意以自己的设想来理解这曲小令,我觉得,女词人的“沉醉”根本不是什么喝酒而醉,其实就是“因景而醉”的意思而已。试想想:不管是她五、六岁时的经历,还是十五、六时的经历,这两个年龄段都还是属于“孩子”的范畴,因为贪玩而忘记回家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何况女词人生性就对美的东西有一份特别的敏感,看见景色的迷人忘了回家的时间,“沉醉不知归路”是意料之中的。作者仅仅是以这样一种语气,把读者,或者是当时脱口吟出这些词句时,用这样的起笔引起“听众”对自己追忆的故乡美景的兴趣,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那景色的迷人,也是女词人对家乡景色的爱恋与怀想。也为了加重语气对“年轻时期”或者说是“孩提时期”那一次难得的出游的描述,为下文的误入荷丛做伏笔。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一个古代的女子,要出游一次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到有舟可摇,有荷可赏的美丽的湖中游玩,那更是难得的机会。看到蔚蓝的天,碧绿的湖水,还有一湖的摇曳多姿、婀娜娉婷的荷……如此美丽的景色,是在闺门中无法体味的,于是女词人“沉醉”,被景色沉醉,也没自己快乐的心情沉醉了。这里我们做一下想象:女词人在荷丛中摇着小舟,东看看西瞧瞧,眼睛里有好奇更有惊喜,或者还带者几分淘气……当她不经意地发觉太阳快要下山了,才感觉自己似乎是在荷丛中迷路了,这时又多了几分焦急,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争渡”一句。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回家晚了自然是不好,也许因为这次的晚归而被断绝以后出游的任何机会呢。心里一着急,手便加快了动作,浆划得快了,“争渡”一词自然而形象,恰倒好处地写出了女词人当时的焦急心情与她动作的紧张模样。岂知,紧张中又来了惊喜,作者用“沉醉”“误入”已经告诉读者,溪亭这个地方的迷人了。接着,“争渡”惊起的一群水鸟,把整首词的意境和气氛都推到了顶点。那一群在荷花丛中突然惊飞四散的水鸟,给急着回家的“迷路游人”带来突然的“惊悸”,惊悸之余又是欣喜与欢畅。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女词人“啊”的一声惊叫,接着,又大声欢叫:“哇!好多水鸟啊!”

李清照的词的特点 篇5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婉约派的代表,她写的词有哪些特点?

一、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

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 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

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

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 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

《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 四、讲求韵律美 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夏承焘曾举其《声声慢》为例,其中用舌声15字,齿声42字,尤其是未几句,“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张端义《贵耳集》称赏“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曰:…黑’字不许第二人押。”

《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张端义谓:“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徐钒《词苑丛谈》谓其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以是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李清照词作的内容特点

(一)善于塑造各种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文坛上感人至深的传世之作,无不是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而葆其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李清照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历代人们的喜爱和赞赏,其根本原因也正由于她塑造出了鲜明生动,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在抒情诗词,尤其是篇幅短小、又受固定词调限制的抒情词中,形象地塑造是受到许多条件限制的。而李清照却始终把艺术形象的创造放在了作品的中心地位,很少直抒胸臆之笔,而多是通过成功的形象塑造展示生活画面,抒发思想感情的。在她比较狭窄的生活范围中,凡她视野所及的生活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生活场景形象,几乎都被摄取到她的诗词作品中来了。靠着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精湛的艺术造诣,她用文学语言将这些生活形象化作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在这些艺术形象中,以人物形象塑造得最为成功,在各类人物形象中,又以妇女形象刻画得最有光彩。李清照笔下的妇女形象,多是大家闺秀,名媛才女,在这些人物身上,自然都带有他自己这个抒情主人公的影子,在思想上、感情上、性格上、情态上都烙印着李清照本人的痕迹。然而,我们终究不能把她作品中的形象完全同他本人等同起来。

1.李清照笔下艺术形象大都具有鲜明的性格。

综观李清照一生,以南渡为界,悲喜分明。前期词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词伤时感世,沉郁愁闷。从她在各个时期的词作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她在词中所表现的各种抒情主人公形象:同是写少女,既有“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样情渎初开、调皮开朗的;(少年时的李清照,性格活泼开朗,是个无忧无虑的乐天派。一个初夏露浓压得花低垂的早晨,李清照来到后花园打秋千。正当她打过秋千,正欲回房梳洗的时候,只见有人影影绰绰走进了花园。此时的她衣衫不整,披头散发,不好见人,只得含羞而走,慌乱中,顾不得穿鞋,头上的金钗落地。但毕竟想看看来的究竟是何人,活泼的她,假嗅青梅,回头打量陌生人。)回到楼上,她突发灵感,便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写成了一首小令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寥寥数行,一个活泼可爱而又有几分调皮的少女形象清晰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也许,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处女作,她的起点就如此雄奇瑰丽,真是闺中才俊!

(《点绛唇》)又有因郊游“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那样无忧无虑、身心健美的;(《如梦令》)还有“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那样聪明奸巧、富于心计的(《减字木兰花》)。同是写满怀离愁别恨的思妇,既有“柔肠一寸愁千缕”“倚遍阑杆,只是无情绪”那样的被离愁压得失去了生活的勇气的(《点绛唇》);又有善于排解,见到春日美景就生出“多少游春意”的(《念奴娇》);既有“生怕离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那样深沉内向的(《凤凰台上忆吹萧》);又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样坦率外露的(《一剪梅》)既有欲将“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那样怨恨丈夫逾期不归的(《怨王孙》);又有“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那样暗暗为远方良人祝祷的(《鹧鸪天》);还有“新啼痕间旧啼痕”那样终日以泪洗面的(同上)。 这些风姿各具、仪态万千的妇女形象,都带着她们独自的性格特征从李清照作品中向我们走过来,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看到了她们的生活,窥见到她们的灵魂,从而对他们产生了或同情,或哀怜,或喜爱的感情,同时也从这些艺术形象的欣赏中获得了美的享受。

2.艺术形象折射着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烙印着自己一生的情感轨迹)

当女性从沉重的男权社会中觉醒,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人生时,她发现的第一个美好的形象就是她自己。那些优秀的女性作家无不在笔下描写着自己的形象,在这种描写中显示出对自我性别的认可,对自我形象的欣赏。李清照的词在某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带有自传的性质,因而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中折射出自我的人格精神。

如前期作品,闺房绣户是她生活的世界,美满的婚姻生活成为他主要的人生理想。词的内容主要写贵族少女、少妇的宁静闲雅的生活,歌咏自然,歌咏生活,表现美好理想。内容也较狭窄,无外是少女生活,夫妻情感,离愁别绪。表现的是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略带苦涩的相思之感。词境:明朗而轻快。风格:清丽深婉。后期,面对靖康之变,及丈夫的暴病身亡,人生命运发生骤变,国破家亡,受尽劫难和折磨,性格由开朗而忧郁。心境引起了词境的变化。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灰冷凝重,词风:沉郁凄婉,感伤低沉。 从前轻盈妙丽的相思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了——情感里程的真实写照。(《声声慢》《永遇乐》等)

对两首《如梦令》作比较分析,看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前期词作的思想情趣、风格特点。这首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清新明快的调子,仿佛夏日里一股清凉的风扑面而来,洋溢着少女的活泼和激情:《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单纯无忧的少女形象,正值妙龄,涉世未深,人生的长卷刚刚展开,还未有风雨侵袭,因此,任何生活中的小事都能让她觉得有趣,喜笑颜开。

从这些词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李清照青年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热爱自然爱花惜春的纯朴天性,大自然在她身上留下了天然的朴素与自由的痕迹。

(二)李清照塑造形象能化虚为实,以情造景,将形象内心感受变为可见。

论李清照的词中的孤独(模版) 篇6

[摘要]从李清照词中表达出的思想上的孤独和情感上的孤独两个角度,分类鉴赏李清照的词,来感悟李清照词中所蕴涵的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心境和新婚离别、爱人远去,茕茕孑立的孤独心境,并从封建社会知识女性无人赏识、忧心国事无人理解、恩爱夫妻生里离死别无人关爱等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李清照孤独心境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根源,即封建社会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二是思想根源,即她自己作为有追求有理想的知识女性身上所具备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三是情感根源,即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所渴望的幸福美满生活无法实现。

[关键词]李清照 词 孤独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明水镇)人,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李清照生在豪门望族,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是驰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名列“苏门后四学士”(廖正一明略、李格非文叔、李禧膺仲、董荣武子//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之首。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其母王氏,一说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亦知书善文。李清照在这个文化素养极高的书香

门第里,自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其诗作的方面的惊人才华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展现,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宋小溪人今四川遂宁撰成我国第一部词学专着《碧鸡漫志》,第一部糖业科技专着《糖霜谱》)在《碧鸡漫志》中赞她:易安“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1。李清照博古通今,晓音律,善棋画,诗词文俱佳,更擅长词,词的成就最大,被称为“易安体”。传世的李清照词有88首,包括存疑词14首。历朝历代对李清照的好评如潮:明人陈宏绪(明末藏书家、学者曾作《酉阳山房藏书记》和《抄本书记》),赞她: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2朱靖华在认为,李清照的词为“心态词”,她在词中运用铺叙的描写方法,使她的词类似于今天的“意识流”、“感受流”,所以,她的词在艺术上是“超前”的,在词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3郭豫衡称: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4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陶尔夫认为,李清照的作品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成就”,并认为“从《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身上都可以看见李清照的身影及其作品的某些韵味”。5但是,透过前人对她的盛赞,穿越千年的浮华,静下心来,在冷冷的寒夜里细品李清照的词,笔者感受不到古今第一才妇的耀眼光芒,也感受不到她和赵明诚所 12侯柯芳、李孝中辑注《王灼集·碧鸡漫志》卷十二第241页,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年出版。明·陈宏绪《塞夜录》,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4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3朱靖华《李清照词的创作本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4郭豫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第1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5陶尔夫《李清照:跻身峰巅的女性词人》,《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5期。

谓的“金石良缘,夫妻情深”,反而感受到的是一个孤独的李清照,一个从思想和情感都孤独李清照。屈原是孤独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是最好的见证;李白是孤独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无法排解心中的惆怅;孤独的李清照在“寻寻觅觅”中也只能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

一、曲高和寡——李清照思想上的孤独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奸佞当道,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战乱和颠沛流离中度过。她虽为女流之辈,但是却有一颗拳拳爱国心和浓浓的民族情怀,她渴望国泰民安。渴望安居乐业,但是国破家亡的事实却让她极度失望。其《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中就通过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两个都城元宵佳节有关情景的描写和对比,表现了她孤独、凄凉、悲愤的心情:“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上阕前三句就乐景写哀,快落山的太阳像熔化的黄金那样光辉耀眼,晚云聚集在一起,像整块的玉壁那样色彩斑斓。多么娇艳美丽的夕阳,多么灿烂瑰丽的晚云,可是,却没有人陪词人欣赏,生离死别的悲哀,物是人非的感叹油然心头,留给读者一个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独背影。“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柳树被春色染得如同浓烟一般。笛里奏出的是凄凉哀怨的曲调,这样的光景有几分春色呢?春天本是百花开放,多姿多彩的季节,元宵佳节本来是万家团圆,欢欣快乐的日子,但是李清照在这样的季节和日子里却感

受不出春意有几许,感受不出节日的快乐气息,她感受到的是凄凉哀怨的笛声。“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在春风和暖的元宵佳节里,词人却想到的是转眼间可能会有风雨的疑虑和担心。“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是不是没有朋友和亲人的陪伴让词人倍感孤独?当然不是,但她却谢绝了朋友的的好意邀请,选择了一个人独自品尝孤独。看起来似乎很矛盾,其实一点也不,心境孤独的人在最热闹的地方也感受不到热闹,能够感受的只能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与其在喧闹的人群中触景伤怀,还不如独自感伤。但是,李清照感伤的是什么,她孤独的关键原因在那里呢?下阕对“中州盛日”元宵佳节,人们兴高采烈的回忆;对现今临安元宵她“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6凄楚悲愤心境的真实写照告诉了我们原因。是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和对亲人爱人的思念将她推入深深的孤独苦海,她就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柔弱女子生于乱世,却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7,“欲将血泪寄河山”。8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也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没有人理解她的伤感和孤独,没人懂得 67李清照《清照词》第106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5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8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5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她的国愁、家愁、情愁,她只能 “不如帘儿低下,听人笑语”,这既是她排遣孤独的方式,也是她对临安元宵佳节不屑一顾,对南宋统治者的轻视。

《声声慢·寻寻觅觅》则表现了李清照晚年颠沛流离中孑身一人,举目无亲,孤独、冷清、感伤、寂寞、忧愁的情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就连用十四个叠字把词人的孤独、伤感和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要寻觅被金人侵占的故国、京都,要寻觅被金兵蹂躏践踏的家乡故土,要寻觅曾经与她琴瑟合鸣、赌书泼茶、共玩金石的丈夫,要寻觅在战乱中散佚了的文玩,要寻觅自己在词艺上和学术上的价值,可是,最终她却只能有一个“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9孤独、凄凉的下场!这样的现实怎么不让她深哀入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天气(世事)变幻无常,难以得到将养和休息,即使是想以酒买醉,也抵挡不了迅疾的寒风,更开解不了伤感、孤独、凄凉的情怀,依旧是身寒心愁难以解脱。“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本来就是伤心本来就孤独,却又看见了曾经传书带信的鸿雁,而今,雁还在,熟悉的人和事却远去了,只留下词人孤单一人空流泪,愁断肠。下阕头三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以残损零落的菊花自况,感慨身世的寥落、凄怆和落莫。“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天色渐晚,孤独的词人将怎样挨过漫漫长夜,孤 9 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清照词》第87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单的日子果真是度日如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0疾风寒雨在摧残“梧桐”,实际上是在无情的摧残词人本来就脆弱孤寂的心,最后两句总述愁情的浓厚,全词展现了词人因为国难家灾所带来的孤单、苍凉、悲伤、忧愁。

《忆秦娥·咏桐》更突显了词人特殊的独立于世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11词一开始就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视野广阔的莽莽苍苍的世界,世事纷扰,而词人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高高的阁楼之上,俯视众生,抚今追昔,想排遣一下心中的浓愁和孤寂。但是,看见的却是江山凄肃,花木凋零飘落的萧瑟秋景,心中更添悲哀,只得还是闷在房里,形影相吊,独自品尝孤单和寂寞。“乱山”、“鸦”、“断香”、“残酒”、“梧桐落”等物象都给人凄凉、萧瑟、孤单之感,女词人浓浓的愁绪,深深的孤单和寂寞便在字里行间轻轻流露。

李清照的孤独还表现在《多丽·咏白菊》中,全词通过对白菊容颜、风韵、香味、气质、精神的赞颂,表现了对腐败污浊社会的不满,也是词人以白菊自比,表达自己高洁、端庄、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品质。也正是因为她的不愿意同流合污造就了她的孤 1011李清照《清照词》第101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21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独,“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12词人想起了心志高洁,超拔世俗的屈原和陶潜。而屈原因为志向不得施展,孤独到投江自尽,陶潜则寄情与山水,宁愿独自与山水为伴也不涉足凡俗,李清照此时的心情,此时的孤独和他们何其相似。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李清照现存词中不可多得的豪放词。词中充分表示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是这只能是她美好的愿望,黑暗的现实让她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13我回答天递道路漫长,慨叹到了太阳将落的时候,我满腹经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可又有什么用呢?在封建社会的妇女,地位极低,但是,易安却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想冲破束缚,追求自由和光明,心比天高,命比黄莲,教她如何不心在高处不胜寒?

二、爱别情离——李清照情感上的孤独

李清照和赵明城的婚姻被很多人称为“金石良缘”,在封建社会里,能够和丈夫与琴瑟合鸣、赌书泼茶、共玩金石的女子也确实算是幸福的了。但是,李清照不是一般的平常女子,她有着平常女子没有的更多更高的气节和追求。赵明诚为“官”和李清照聚少离多,并在最后撒手西归,留下李清照一个人孤苦凄凉的度过余生。“一个人不孤单,想念一个人才孤单”,注定,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候都要独自承受相思的孤独。这样的相思之苦,这样思念一个人的孤独在她的很多词中都有表现。

1213李清照《清照词》第58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李清照《清照词》第94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新婚别离后的的相思和孤独。《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就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孤独的思妇形象。“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词的第一句就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感情写出了“红藕香残”的凄凉景色,一个冷落的清秋,一弯冷冷的秋月,一塘残败的荷花,一个孤独的女子,一袭孤单的思念,在“独上兰舟”的“独”字上,词人孑然凄怆的感情得到了很好的反映。“有谁能做信使从云中传递美好的书信呢?”这样的一个反诘句,表达了词人和丈夫分别之后山高路远,想见难见,思念难以排遣的怅惘。再加上凄凉的月光撒满了绣楼,就更加增添了离愁别绪,使人读之神伤。“花自飘零水自流。”花会自行凋落,水会自行流动。看是在写自然规律,实际上是在写词人时光易逝,青春易老,大好的青春时光就在孤单的等待中消逝的感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同是一样相思的感情,却两地为它愁苦、被它折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4这样别后的相思之情是无法消释和排遣的,即使努力排遣相思之苦,使紧蹙的眉头刚刚舒展,可相思又立即涌上心头。不说相思二字,却写出了一个为相思憔悴,为相思孤独难耐的思妇形象。

佳节里的思念和孤独。《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就写的是重阳节她思念丈夫的凄怆意绪。“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浓浓的乌云,蒙蒙的薄雾,满心的愁思,孑然一身的词人,14李清照《清照词》第11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只能深闺独坐,在香炉里点燃瑞脑作为消遣,以挨过寂寞无聊的时光。词一开篇就向读者渲染出凄凉抑郁的气氛,震撼了读者,抓住了读者的心。“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在有亲人团聚,遍插茱萸,登高习俗的重阳节里;在有朋友约会,把酒赏菊习俗的重阳节里,她却只能孤单的一个人体会凄楚苍凉,体会孤枕难眠,体会时光飞逝,红颜空老的相思之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人在篱笆旁把酒消愁,却见日暮中的鸟儿成双成对的飞回巢穴,而自己却是孤单的一个人,真是让人黯然神伤。菊花的馨香充满衣袖,想折取这寄寓怀念之情的菊花,可惜没有办法寄给想念的亲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15人不黄花瘦。”不要说人的心情不凄凉悲伤,飒飒秋风卷动着帘子,人比黄花还要瘦呢。读完全词,一个孤独、憔悴、相思愁浓,与黄花共瘦,被思念和孤单苦苦折磨的女人便从词中摇曳而至。《行香子·天与秋光》“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跕声捣,蛩声细,漏声长”16则写的是丈夫病故后,某一年近重阳的时节,词人对亡夫的缅怀及自己孤寂的心境。全词“转转”、“恓恓惶惶”六个叠字,乐景写哀,前后结举用排比,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和孤独的情感。

夫亡人离之后的孤独和怀念。“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 1516李清照《清照词》第14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68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无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御街行·藤床纸帐朝眠起》上阕起笔于景,落笔于情,开笔入题,但含而不露。词人早晨从藤床纸帐中醒来,第一眼就看见帐顶绘饰的风雅高洁的梅花,便立即回忆起去世的丈夫,使哀伤的的情怀愈加沉痛。绵绵情思不能述,好的心绪何处寻?前两句就将整个词哀怨、孤独、伤感烘托出来。次两句写次人独守香炉,心情沉重,愁肠百结,连香都忘了及时添,把一个佳偶突丧,孤单悲痛失魂落魄的女主人翁形象推到了读者面前:一个满怀丧夫之痛的女子,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心如冷水的她只能和寒冷的玉炉相伴,无人慰藉,孤苦无依。接下来乐景写哀:梅花的蓓蕾初放,本来应该是和爱人踏雪寻梅的美景良辰,可是笛里却奏出的是《梅花三弄》的哀怨曲调,因为爱人永诀,孤苦伶仃,肝胆欲裂,即使是美景,词人也感受不到。下阕“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天刮着微风,稀疏的雨不紧不慢的下着,让心绪黯然的词人心情更加低落,“思念无果,转瞬滂沱”伤心的泪再也抑制不住,汹涌而下。“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自己相依为伴的丈夫已经逝去,过去同住过的美丽楼房,显得格外空荡凄清,词人极度哀伤,无人慰藉怜悯,谁是和“我”相依为命的人呢?“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17词人折取一枝初放的梅花,想遥寄给死去的丈夫,可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有哪个“信使”能够传递给心爱的人 17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146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呢?全词把梅作为线索,着力描写了丈夫去世后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凄凉悲绝的心情。李清照以借写梅花寄寓对丈夫相思之苦和孤独的词还有《玉楼春·红梅》其中“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18全句意为“人们都这样议论我,在春日闺房的窗底下,被离情和相思之苦折磨的象病人一样,面黄肌瘦,已经连倚栏杆的力气都没有了”。不直接说自己有好想念丈夫,而是借别人的口来表现自己相思所致的憔悴和苦闷,对爱情执著的追求,起到了比正面描写自己如何相思,如何憔悴更震撼读者心灵的效果。

三、李清照孤独的原因

言为心声,李清照笔下这些让人读之垂泪的词句正是她情感的真实写照。但是,李清照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孤独和忧愁呢,她的伤感怎么会如流水般抽刀断水水更流呢?按说她出生在豪门望族,生活条件优越;出嫁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不象同为女词人的朱淑真,有相爱的人不能嫁,所嫁的人又不爱,甚至连共同的语言都没有,最后终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李清照和夫君赵明诚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吟诗作画,共同研究金石,共同踏春赏花,赵明诚对她也是心怀敬爱,夫妇二人算得上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在女子社会地位极为低下的封建社会,已是难能可贵,她应该幸福、无忧和快乐才是,为什么反而有那么多的孤单和忧愁呢,她的孤独和忧愁从何而来呢?

18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49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高处不胜寒”,才女的孤独。李清照是出生在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有文化、有追求、有抱负的知识女人——这正是她孤独悲剧的原因,即使是出身在豪门望族也改变不了她孤独的悲剧命运。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要藏在深闺描红学绣;作为一个有文化、有追求、有抱负的有知识的人,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李清照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尊严。无论对待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逐流。她博学多才,擅长诗词音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但是,这些在她所在的封建社会里都得不到充分的承认和肯定。李清照“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和悲哀就再所难免了。

据陆游《渭南文集》卷三五《夫人孙氏墓志铭》云:“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之配李氏,欲以其学传夫人,夫人时始十馀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19一生无子女的李清照想把平身所学都教给这个十余岁的小女孩,却不曾小女孩给了她“才藻非女子之事也”的答案,李清照只能倒抽一口凉气,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感觉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偏偏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 19陆游《渭南文集》卷三五,《陆游文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76年出版。

都说:“才藻非女子之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以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和孤独。在墓志铭中,陆游盛赞小女孩“才藻非女人事也”的见识。伟大如陆游者,也如此认为,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而她偏偏对才藻精通,注定,没有“才藻非女人事也”见识的她,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就只有独自高雅,独自清高,独自欣赏,独自承载自己的孤独和悲伤的结局了。也就是缘于此,她才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雨泪先流”的悲痛。才有“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20的绝望。

“众人皆醉我独醒”,忧国忧民的孤独。李清照出生在官宦之家,身边的亲戚关系复杂。她的丈夫是赵明诚,赵明诚的父亲是赵挺之,崇宁元年(1102)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以苏轼为首的旧党(元祐党),诬陷苏东坡诽谤先帝,并且多次迫害本没有关联的黄庭坚,李格非因在党籍而被罢官。秦桧的老丈人是李格非的亲哥哥,也就是说,秦桧是李清照的表姐夫。赵挺之陷害了苏东坡,最后却被当朝重臣蔡京以“力庇元佑奸党”的罪名投入监牢,并一病不起,不久辞世。这样一群人生活在李清照的周遭,面对这样的是是非非,我们的一代才女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对权倾朝野的秦桧夫妇,李清照一直耻其为人,无往来。秦桧的相府落成,大宴宾客,在人人都在趋炎附势的时候,在秦府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时候,李 20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清照词》第104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清照收到了请柬,却拒不参加。对公公赵挺之陷害元祐党的种种行径,李清照极为不满,曾写下“炙手可热心可寒”21的诗句。并写诗上赵挺之以拯救自己的父亲,有“何况人间父子情”22的诗句。仅仅从这两件事情来看,李清照身上不趋炎附势的凛然正气,不畏惧于封建道德束缚的冲天豪气也该空前绝后了。

李清照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她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追求人格的超凡脱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李清照对故国家乡有着深深的眷念和热爱,有因为失去疆土“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23的沉痛和凄楚。也有“木兰横戈好儿女。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24的希望能收复疆土,重回故国家乡的美好愿望和深情思念。在多少王公将相偏安的时候,李清照却时刻想着收复疆土,当她听说韩肖胄要做为通使去刺探军情的时候,竟“不能忘言”,挥笔写下了《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一诗,“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25的豪迈诗句让后世多少的缺血男儿汗颜?南渡后她更是一再发出“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 2122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2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2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23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李清照《清照词》第80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24李清照《打马赋》,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5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25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5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26的感慨。

但是,偏偏就连她最深爱的丈夫赵明诚都不能免俗,一心仕途的赵明诚毫无气节,在金兵包围南宋首都建康的时候,身为建康知府的他竟然弃满城的百姓于不顾,顺着一根绳子爬到城下弃城而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竟然做出这样让她颜面无存的事情来,李清照的孤独和悲伤真的是无人可说了,所以,她才吟出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7的千古绝唱,虽纯为议论,但石破天惊,足以震聋发瞆。还有《咏史》、《浯溪中兴颂和张文潜》等诗,或借古讽今,或以古寓今,爱国激情,民族义愤,慷慨激昂,酣畅淋漓,读这些诗就犹如见了诗人出污泥而不染的傲然身姿和虽为女儿身却满腔男儿气的豪迈气质。

普通女子的情感孤独,恩爱夫妻感伤别离的孤独。李清照虽然有出类拔萃的文学才华,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节,但是,她毕竟还是一个女人,作为女人,就有“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28的细腻、撒娇、俏皮和活泼。作为女人,骨子里就有软弱,就有依赖,就有缠绵的相思,就有“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29的担忧,就有渴望,渴望纯真的爱情,渴望温暖的家庭,渴望一个属于自己的港湾,渴望和深爱的朝夕相处,渴望膝前子女承欢。2627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5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李清照《绝句》,李清照《清照全词》第271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28李清照《减字木兰花》,李清照《清照全词》第9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29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李清照《清照全词》第17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虽然赵明诚喜欢当官的热情远远胜于对她的热爱,但是,她们也有过花前月下,恩恩爱爱,琴瑟和鸣,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捉诗答,夫唱妇随,共同研究金石的快乐日子。

但是,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因为,婚后赵明诚常常出外为官,赵明诚的每一次出仕对李清照都是一种折磨,一种伤害,一种苦难。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金石家,一个叫张飞卿的人送给赵明诚一个假的玉壶,最后被传成赵明诚“玉壶颁金”,皇上要治他的罪。李清照收拾起了家中所有的玉石铜器,开始活动关系,为赵明诚辩诬。这时的皇上正如丧家之犬,一路逃跑,她也一路奔波,从杭州、到越州、到明州、到台州、到剡县、到黄岩、到章安、到温州,最后回到越州。一路三千里,李清照心力交瘁。她真正是为赵明诚苦苦等待,为赵明诚千里奔波,为赵明诚忍辱含羞。但是,她还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丈夫,还是希望能够和赵明诚携手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但是,与其说赵明诚的爱情让李清照感到幸福,不如说是她把自己的幸福托付给了一个人,她不要求这个人给予她什么,只要你活着,我就是幸福的。后来却就连这样最微小的希望也破灭了,赵明成突然病死,使她措手不及,她失去的是亲人,也失去了她的爱情,文学上的知音。她连做一个普通妇人的愿望都实现不了,一生没有子女,丈夫又先她而去,注定,她就只能在一个个的白天黑夜里,孤独的一个人去相思,一个人去回忆,一个人去体味“思念一个人”的孤独。

穿越千年的词海诗涛,一个人,在静静的夜幕之下,让心从

纷繁的现实中归来,就一盏孤黄的灯,细细的品读李清照的词,就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孑然独立,在思想和情感上都孤独的李清照凄然的站在你的面前;就能感受到她孤独背后的落寞、伤感、惆怅和无奈,让你不得不随着她的伤感和孤独,潸然泪下。

上一篇:张新起常委扩大会讲话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教学法中的应用研究中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