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年表(通用6篇)
李清照年表 篇1
冰心
(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关注“爱”的哲学。
1919年,发表《两个家庭》崭露头角
1919~1920年,进入文坛,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陆续发表《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等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最早加入该会的少数女会员之一。1921年5月,出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社会种种问题“爱的哲学。” 1922年发表《烦闷》
1922年《晨报副镌》间续刊登冰心的小诗《春水》 1923年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繁星》
1924年发表《悟》。《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
1931年,发表《分》,之后陆续发表《六一姊》、《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相片》等。
1943年发表《关于女人》,是冰心抗战时期在重庆《星期评论》上以“男士”笔名发表的重要作品。1999年2月28日,作家冰心逝世。创作变化:
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了发展变化的阶段,从追寻到宣扬,最后信疑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1931年发表的《分》,划出了冰心小说创作的新阶段,从作者以往信奉与宣扬“爱的哲学”与早已潜隐地所受的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中有所超拔,有爱有憎代替了“万全之爱。”
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他的小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第二类是写乡村与抹布阶级的。1922年,受五四余波之影响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开始学习写作。1924年底,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
1928年,在上海与胡也频、丁玲合编文学刊物《红黑》 1931年,发表短篇小说集《龙朱》
1933年9月,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主持《大公报》文艺奖
10月,在其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第9期发表《文学者的态度》引发“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1934年,创作中篇小说《边城》,原载于《国闻周报》第十一卷 1935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八骏图》 1938年,创作长篇小说《长河》 1940年,发表短篇小说《绅士的太太》 1945年,发表长篇小说《长河》
1988年5月10日,作家沈从文在北京逝世 创作变化: 进入三十年代后期,沈从文小说越写越少,而针对现实问题和较抽象的哲学问题的文章大量增加。由表达对理想人性赞美的湘西主题小说转向关注现实,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慨,由返朴归真,充满温暖抒情浪漫气息的柔和之笔转向面对现实,蕴藉愤慨富于讽刺色彩的批判之笔所代替。
徐志摩
(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他的抒情诗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章法整饬,灵活多样,辞藻华美,风格明丽。1916年,赴津、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8月,赴美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20年,赴英国剑桥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选课听讲。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大学任教。1925年,发表诗集《志摩的诗》
1926年,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发表《翡冷翠的一夜》
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徐志摩与闻一多负责编辑,徐志摩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出版《猛虎集》,同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1932年,出版《云游集》
创作变化: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始终交织着内心的生命体验与外在创作观念的矛盾冲突。1926年前后,由于生命体验突破了创作观的束缚,使其在多个方面发生变化。她的诗不再拘泥于“健康”、“尊严”的原则,而是直面现代人痛苦、焦灼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不再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而是凡尘出生命的渺小甚至虚无,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不再是肤浅的场景速写,而是渗透深切的生命体验。
张爱玲
(1920~1995)原名张瑛,出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张爱玲的小说具有雅俗融合的特征,故事以人、以人性的探索为中心,呈现出现代小说的特征,同时,小说中具有繁复、丰富的意象,清晰的时代感与精细的把握能力,描写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都市特征。
1943年,在周瘦鹃所办的《紫罗兰》创刊号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当即引起海上文坛的关注。
1943年9月——10月,《倾城之恋》收入《传奇》 11月——12月,《金锁记》收入《传奇》 1944年5月——7月,《红玫瑰与白玫瑰》收入《传奇》 1944年8月,出版小说集《传奇》 同年12月,出版散文集《流言》 1956年,开始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
1968年,《半生缘》现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
1975年,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79年,《色戒》收入《惘然记》 1995年9月,逝与洛杉矶,享年七十四岁
创作变化:
张爱玲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创作风格,追求中国古典小说那种“平淡而自然”的审美境界。但后期她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注重在小说中表现“细密真切的生活质地”、白描手法的完美运用、松散的叙事结构,这些新的转变和尝试极富意义,形成了张爱玲后期创作中的突破,但却往往为学界所忽视。
张恨水:
(1895~1967)原名张心远,原籍安徽潜山,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1918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同年赴北京,任《益报》校对、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编辑、北京世界通讯社编辑。1924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此后创作了大量社会言情小说。
1927年2月——1932年5月,《金粉世家》在《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连载,曾被誉为“民国《红楼梦》” 1930年3月——11月,《啼笑因缘》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连载,富于社会批判的色彩,在艺术上注重人物心理的细致分析和白描手法的运用。
1939年12月——1941年4月,《八十一梦》在重庆《新民报》副刊《最后关头》上连载,以犀利的锋芒批判了社会的黑暗,作者以梦的形式,来建构小说。
1945年,创作小说《虎贲万岁》该书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
1946年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编辑副刊《北海》。1949年初发表他的回忆自己生活和创作的《写作生涯回忆》。此后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所写长篇小说《秋江》、《孔雀东南飞》、《凤求凰》等发表于香港、上海等地的报刊上。
创作变化:
1954年,大病初愈,重操旧业,自动选择写作的内容与方式:故事新编这种写作,简单说,就是从“祖国优秀民间传说”中撷取素材,结合时代精神,将其敷陈得较为可观,来满足初级文化程度读者的需求。它是改编,脱离了原创性写作范畴。还有一个变化:解放后张恨水的写作,传播范围主要被放置到中国本土以外;其中,肩负面向海外华人宣传之责的中国新闻社,似乎与张恨水形成了固定合作关系。1957年,张恨水回到了原创性写作,写出了《记者外传》,由上海《新闻日报》连载。20年代、30年代,他担心自己落伍于时代,不断企图超越自己。40年代,他已不再把文学仅仅视为谋生的手段,而是与新文学作家一样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钱钟书:
(190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1935年,入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获B.Litt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1937年,出版《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
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45年,出版《猫》
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
1948年6月,上海开明书店印行诗学著作《谈艺录》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8年,出版学术著作《宋诗选注》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旧文四篇》;中华书局出版《管锥集》
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七缀集》 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槐聚诗存》
创作变化:
钱钟书属于讽刺小说家,但是不同于现代文学的那种社会讽刺,而是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人生讽刺。他似乎洞察了人生的虚无、荒谬,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俯视人生,对芸芸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钱钟书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两部学生著作《谈艺录》(1948)《管锥篇》,显示了他渊博学识。有人说,钱钟书是现代中国第一博学鸿儒。钱钟书不仅对精通古典学术,而且对欧洲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非常精通,甚至令西方学者相形见绌。所以,现在有“钱学” 的说法。他的学识,对他的小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现代文学中,学者型作家并不少见,但是,惟独钱钟书把学者的知识熔铸在小说中。他把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与小说叙述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自然贴切。在现代文学史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舒婷:
(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舒婷诗歌的核心思想即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熔解的秘密。
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 1992年,出版《始祖鸟》 1994年,出版《舒婷的诗》
创作变化:
舒婷前后期诗歌风格变化明显,题材上,理想、信念大题材转向生活化;语言、语体结构上,日常生活取代了古典诗词味,单一抒情转向日常语调的述说;意象上,由传统、密集型转向杂多疏散,社会性意象突出。
汪曾祺:
(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 1943年,出版小说集《邂逅集》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80年,发表《受戒》
1987年,出版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199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卷》、《其他卷》)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汪曾祺》(共五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岁寒三友》、《徙》等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手稿:《羊舍一夕》、《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创作变化:
汪曾棋的作品内容平实,文笔淡雅,寓哲理于自然,寓凄婉于幽默.于宁静淡泊、雅洁闲适而又不无奇崛的艺术风格中不断地超越和创新,给人以常读常新之感.而尤以独特的语言风格见长,语言简约、生动、传神.意味、情韵均在字里行间溢出,无法转换,难以明言.本文就其散淡典雅、含蓄蕴籍的语言加以阐释和评价.汪曾祺作品语言特色表现为: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吸取古典文学的营养。突破诗歌、散文、小说的界限。重氛围渲染,表现健康的人性。形成了其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语言。对于打破“文革”后那段冰冻期特有的话语禁忌,功不可没。这决定了汪曾祺作品无可置疑的文体学意义。
《六国年表》教案 篇2
1、了解《史记》中“表”的体例特点
2、解读《六国年表序》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内容),掌握读表的方法。
3、体会太史公在其中的历史倾向性
六国年表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汉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事,上起轩辕,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凡举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天文、地理、风俗。全书分表、书、本纪、世家、列传,共130篇,50余万字。其中,表十篇,有世表、年表、月表,自三代迄于太初,略远详近,断限明确,意在解决“并时于世,年差不明”的问题对于头绪纷繁的历史事件载其发生的年月;书八篇,帝王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是为古往今来能够“立功名于天下”的各阶层代表人物立传。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体大思精、流芳万世的巨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大放异彩的明珠。是一部以中国古代的治乱兴亡为背景、追求“历史与人性”的著作。它的光辉,亘古至今,影响极其深远,是中华古代文化的一座仰之弥高的巨峰。
《史记》中的“表”
《史记》的“表”共有十篇,可分两类。一类是大事年表,“年经事纬,纵横互订”。另一类是人物的年表,一些传不胜传的人物,就以表载之。史表的创制,是《史记》体例的一大特点。
“十表”存目
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
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解读《六国年表.序》
一、识词义
1、周东徙洛邑
2、僭端见矣
3、先暴戾,後仁义
4、六卿擅晋权
5、矫称蜂出,誓盟不信
6、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
7、事异变,成功大
8、法后王
9、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
二、思内容
1、《六国年表》是以什么材料为基础撰写的?为什么依据这部史书?
2、《秦记》所描述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
世界历史年表005 篇3
1600年1月1日,苏格兰采用儒略历。1600年8月5日,苏格兰发生高里阴谋事件。
1600年10月21日(日本庆长五年九月十五日),关原合战。
1602年3月20日,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公司。
1605年11月5日,英国天主教教徒盖伊·福克斯等人准备炸掉英国国会大厦的“火药阴谋”被发现。1612年12月28日,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成为首个观测到行星海王星的天文学家,但他误以为是一颗恒星。
1615年6月4日,日本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率领军队攻下大坂城,城主丰臣秀赖自杀。1615年,元和偃武。
1618年5月23日,掷出窗外事件。
1633年2月13日,伽利略抵达罗马,接受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1640年12月1日,葡萄牙贵族在里斯本发动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政变,废黜国王腓力三世,拥立若昂四世为新国王。
1642年12月12日,荷兰航海家亚伯·塔斯曼发现新西兰。1644年6月5日,多尔衮入北京,清朝入主中原。1645年7月26日,大顺皇帝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遇难。1662年1月28日,驻台湾的荷兰军队向郑成功投降。
康熙十一年五月二十日(1672年6月5日),满清《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告成。1673-1681年,三藩之乱。1682年2月15日,顾炎武逝世。
1688年11月5日,荷兰执政威廉率领军队登陆英国,起兵反对他的岳父、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光荣革命爆发。
1689年9月7日,满清代表索额图与俄国代表戈洛文在尼布楚签订界定两国边界的《尼布楚条约》。1692年2月13日,格伦山谷大屠杀:78名支持詹姆斯二世的苏格兰麦克唐纳家族成员在威廉三世下令进行的屠杀中遇害。
1700年1月1日,俄罗斯采用儒略历。
1701年10月9日,康涅狄格高等学校(耶鲁大学前名)建校。1710年2月15日,路易十五出生。1722年12月20日,清康熙帝死。
1724年1月14日,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宣布退位。1727年3月20日,牛顿逝世。
1743年8月7日,俄国和瑞典的代表在芬兰图尔库签订奥布和约。1764年2月15日,美国城市圣路易斯建立。
1768年12月6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一卷在英国爱丁堡出版。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5月10日,法国国王路易十五逝世。
1775年1月10日,根据俄罗斯参政院判决,经叶卡捷琳娜二世批准,普加乔夫及其4位战友被处决于莫斯科。
1775年4月19日,美国独立战争: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这场战役意味着英国与其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正式爆发了战争。
1775年11月13日,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进攻蒙特利尔。1776年3月15日,南卡罗来纳宣布脱离英国独立。
1776年9月21日,纽约市大火,城市大部分被毁。1782年3月12日,《四库全书》编成。
1783年9月3日,英国和美国代表在法国巴黎签订《巴黎条约》,美国独立战争结束。1787年1月11日,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爾发现天王星两颗卫星天卫三和天卫四。1788年1月1日,伦敦《泰晤士报》首次出版。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1790年7月17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逝世。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雾月十八日政变。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自封为法兰西皇帝。1804年12月12日,拿破仑战争:西班牙对英国宣战。
1805年4月7日,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第三交响曲》在奥地利维也纳剧院首次公演。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战胜了俄国—奥地利联军。
1806年8月6日,弗朗茨二世正式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仅保留奥地利皇位,神圣罗马帝国结束。1808年5月2日,半岛战争:西班牙马德里的居民发动起义,反抗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的占领。1810年7月20日,波哥大的市民宣布新格兰纳达脱离西班牙而独立。1810年9月16日,多洛雷斯呼声。
1812年9月17日,拿破仑战争:俄罗斯军队与法国军队进行博罗金诺战役。1814年4月4日,拿破仑一世第一次退位。1814年8月13日,好望角省成为英国殖民地。1815年3月20日,法国史上的“百日王朝”。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1818年2月12日,智利宣布独立。1820年8月27日,清道光帝即位。
1821年9月7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建国,西蒙·玻利瓦尔当选总统。
1822年9月7日,被废黜的巴西摄政王佩德罗一世宣布巴西脱离葡萄牙而独立。1824年10月4日,墨西哥成立共和国。
1830年10月4日,比利时临时政府宣布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1838年11月5日,中美洲联邦解体,洪都拉斯宣布独立。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
1840年6月2日,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多塞特郡出生。
1841年2月26日,民族英雄关天培率部在虎门与英国侵略者激战时壮烈牺牲。1842年5月2日,英国宪章运动爆发。1847年7月26日,利比里亚独立。1851年1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851年11月13日,西雅图建城。
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建都江宁(南京),改江宁为“天京”。1856年2月29日,“西林教案”发生。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天京事变” 1861年,辛酉政变。
1861年10月4日,清廷上东西两太后徽号为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1862年12月13日,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联邦军队在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中遭到邦联守军的顽强抵抗,2 伤亡惨重。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7年9月28日,多伦多成为加拿大首都。1868年1月3日,王政复古。
1870年9月日,色当惨败。那破仑三世向普鲁士投降。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即德国史上的第二帝国。威廉一世为德意志皇帝,俾斯麦任帝国首相。1872年11月5日,美国女权主义者苏珊·安东尼带领妇女参加总统选举的投票,事后因为妇女没有选举权而被捕。
1882年6月2日,意大利统一运动领导者之一朱塞佩·加里波底逝世。
1882年8月20日,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管弦乐作品《1812序曲》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1883年8月27日,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的喀拉喀托火山发生四次大规模喷发,并引发海啸,造成约3.6万人死亡。
光绪二十年(1884年)12月4日,甲申政变。
1889年11月15日,巴西陆军元帅德奥多罗·达·丰塞卡发起政变,推翻皇帝佩德罗二世的统治,建立巴西第一共和国。
1889年12月7日,第一个充气轮胎受专利保护。
类别:默认分类 | 评论(1)| 浏览(1773)中外历史大事记(中华民国时期)2007-02-24 16:20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书局创办。
1912年1月8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前身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在布隆方丹正式成立。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宣统(溥仪)退位,清亡。
中华民国元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位,让位给袁世凯。中华民国元年2月15日,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元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后沉没,船上一千五百多名乘客遇难。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1月11日,西藏和蒙古在乌兰巴托签署互相承认独立主权地位的《蒙藏条约》。中华民国二年2月15日,汉字注音字母诞生。
1913年3月12日,澳大利亚正式命名其新都为堪培拉。中华民国二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受重伤,两天后逝世。中华民国二年7月12日,国民党正式发动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二年10月4日,中华民国宪法会议通过大总统选举法。1913年12月1日,克里特岛并入希腊。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3月1日,中华民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
中华民国三年3月11日,英国和西藏地方政府划定麦克马洪线,但未获得中华民国北洋政府认可。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7月30日,一战: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1914年8月1日,一战:德国向俄国宣战。1914年8月3日,一战:德国向法国宣战。
1914年8月4日,一战:德国入侵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英国向德国宣战。1914年8月6日,一战: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向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1914年8月12日,一战: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1914年10月9日,一战:德军占领安特卫普。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12月1日,袁世凯登基大典筹备处成立。
中华民国四年12月11日,袁世凯称帝。
中华民国四年12月12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1915年12月28日,一战:英国首次实施义务兵役制。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1月1日,袁世凯称帝。
中华民国五年1月16日,护国运动:蔡锷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中华民国五年3月23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中华民国五年5月18日,陈其美在上海寓所被袁派人刺杀。
中华民国五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卒于举国声讨声中,时年57岁。
中华民国六年(1917年)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文学改良争议》一文,发起新文化运动。
中华民国六年1月11日,抚顺发生煤矿瓦斯爆炸,917名矿工死亡。1917年3月3日,二月革命。
1917年3月15日,俄罗斯帝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迫于二月革命的压力被迫退位,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华民国六年7月1日,张勋复辟。
中华民国六年7月12日,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复辟失败,溥仪再次退位。中华民国六年8月14日,一战:中国对德、奥宣战。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
1917年12月6日,芬兰宣布从俄国独立。
1917年12月20日,苏联克格勃的前身全俄肃反委员会成立,捷尔任斯基出任委员会主席。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讲时提出一战结束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十四点计划。1918年3月3日,德俄签定《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1918年3月12日,俄国宣布迁都莫斯科。
1918年7月16日,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族在叶卡捷琳娜堡被布尔什维克处决。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12月1日,冰岛开始成为自治国。1918年12月1日,特兰西瓦尼亚并入罗马尼亚。
1918年,德国战败,德国革命,皇帝退位,第二帝国灭亡。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幕。1919年3月1日,三一运动。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
1920年1月11日,台湾新民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20年3月15日,美国参议院第二次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1920年4月28日,阿塞拜疆加入苏联。
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16日,六一六事变。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
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10日,孙中山平定广州商团**。中华民国十三年10月23日,北京政变。
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12日,大沽口事件。中华民国十五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中华民国十五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中华民国二十六年7月26日,广安门事件。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3日,倭寇攻陷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对当地军人和平民展开长达数周的集体屠杀,杀害至少34万人。
1939年12月13日,二战:河床海战,德国“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在拉普拉塔河河口遭遇英国舰队,最终在蒙得维的亚自行爆炸沉没。1939年12月18日,昆仑关战役爆发。
1940年3月12日,苏联和芬兰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将十分之一的领土割让给苏联,冬季战争结束。
1940年3月30日,日本扶持下的傀儡政权汪精卫政权在南京成立,汪精卫就任该政权的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
1940年5月1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辞去职务,并正式向国王乔治六世推荐丘吉尔继任首相一职。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对英法发动闪电战,同时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宣战。1940年5月14日,荷兰向纳粹德国宣布投降。
1940年5月16日,在枣宜会战中,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张自忠于宜城阵亡,被追授为上将,成为二战中盟军阵亡的最高军衔的将领。
1940年5月30日,纳粹德国军队空袭巴黎。1940年6月4日,二战:盟军从敦刻尔克撤退。1940年6月17日,二战:德军占领巴黎。
1940年6月22日,二战:德国和法国代表在康边森林的火车上召开停战会议,法代表洪特辛格尔将军和德方代表季特尔将军分别代表本国政府于下午正式签订停战协定,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1940年6月23日,阿道夫·希特勒视察刚刚被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1940年6月26日,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
1940年8月6日,意大利入侵英属索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非洲战役开始。1940年8月11日,英国皇家空军战机发动“不列颠战役”,迎击纳粹德国空军。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
1940年9月7日,二战:伦敦大轰炸开始。
1940年9月7日,罗马尼亚将南多布罗加地区割让予保加利亚。
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要求占领希腊领土的最后通牒被拒绝,意大利军队入侵希腊,希腊战役爆发。1940年11月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三度当选美国总统,成为唯一任期超过两届的美国总统。1940年11月16日,二战:英国空军空袭汉堡,以报复德国空军对考文垂的轰炸。大屠杀:纳粹德国将华沙棚户区完全与外界隔离。
1940年11月23日,罗马尼亚政府加入罗马—柏林—东京三国轴心集团。1940年11月26日,德国将华沙的犹太人驱进犹太人居住区。1940年11月27日,二战:德国吞并法国洛林省。1940年12月5日,百团大战结束。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1941年3月1日,二战:保加利亚加入轴心国。
1941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签署《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对二战胜利有重大作用。1941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副元首鲁道夫·赫斯独自驾机飞往苏格兰。1941年5月30日,纳粹德国攻占克里特岛。
1941年6月1日,二战:克里特岛上的希腊守军向德国军队投降,克里特岛战役结束。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军队发动巴巴罗萨作战,大规模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7月26日,因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宣布查封所有日本在美资产。
1941年8月1日,中华民国国民党空军“飞虎队”成立。1941年8月7日,二战:苏联飞机首次轰炸柏林。
1941年11月26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确定每年11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1941年12月5日,二战:莫斯科反击战。1941年12月7日,二战: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二战:日本军队入侵英国殖民地香港、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等地,美国、英国等国向日本宣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开始从塞班岛军机空袭关岛,2天后10日攻占第一块美国领地关岛。1941年12月8日,纳粹德国在波兰罗兹开始使用毒气室屠杀犹太人。中华民国三十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对日本宣战。1941年12月13日,二战: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对美国宣战。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1日,一二·一惨案。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12日,中华民国派兵进驻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2月24日,沈崇事件。
中华民国三十九年(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
类别:默认分类 | 评论(1)| 浏览(1775)中外历史年表 2007-02-24 16:0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25日-27日,金门战役。1949年11月9日,两航起义。
1949年12月1日,台湾发行新台币硬币。
1949年1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宣布对南沙群岛的主权。1949年12月13日,以色列议会决定将首都迁往耶路撒冷,但未得到大多数国家公认。1950年1月14日,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米格-17战斗机原型机进行首次飞行。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拉金德拉·普拉萨德宣誓就任第一任总统。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6月27日,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军事介入台湾海峡。1950年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韩国首都汉城。1950年7月5日,联合国军参战。
1950年8月1日,中国民航国内航线开航。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
1950年9月25日,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美军过线,中国决不会置之不理。1950年9月28日,联合国军攻克汉城。1950年9月30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
1950年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1950年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1950年10月19日,联合国军攻克朝鲜首都平壤。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10月27日-31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芬兰共和国建交。1950年10月31日-11月2日,中国志愿军攻占清川江。1950年11月25日-12月9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
1950年12月1日,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队重新夺回平壤。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6月4日,台湾实行公地放领。
1951年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拉萨。1952年5月7日,巨济岛事件。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患脑溢血去世。1953年6月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1953年8月12日,苏联进行了首次氢弹原理实验。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独立。
1954年3月1日,美国在比基尼岛成功爆炸了一颗干式氢弹。1954年9月28日,中共军事委员会成立。
1955年5月14日,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阿尔巴尼亚8国于在华沙签署了《华沙条约》,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956年1月28日,中国大陆通过《简化字总表》,开始推行简体汉字。1956年10月13日至11月4日,匈牙利十月事件。1956年10月29日,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7年2月15日,葛罗米柯就任苏联外交部长。1957年5月15日,英国成功爆炸了一颗氢弹。
1957年8月27日,在马来亚联合邦脱离英国独立的前四天,《马来亚联合邦宪法》正式启用。1957年8月31日,马来西亚独立。
1957年11月13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社论。文章最早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
1958年5月16日,美国第二通讯社——合众国际社建成。1958年7月19日,中国与柬埔寨建交。
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1958年11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8年11月13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举行军事演习。
全球广播大事年表 篇4
一、大事年表
开端:
1864年:电磁学原理的发现——放射性电波可以无限传输(马克斯威尔)1884年:无线电波的发现(赫兹)
1895年:无线电波传送信号成功(马可尼和**夫)
1896年:无线电器材的生产(马可尼)
1901年:越洋电报收发成功——无线电通讯进入实用阶段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
1912年:第一次将广播作为传播媒介应用——发布泰坦尼克号沉没消息(报务员萨尔诺夫)
1916年:世界上第一次新闻广播——纽约实验电台广播威尔逊和休斯在总统竞选期间的票数(德福雷斯特)
1920年: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KDKA电台开播——第一个向政府领取正式营业执照的广播电台
发展:
初创:20年代:各个国家相继建立了无线广播电台,如报务员萨尔诺夫1926年创办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
发展:30——40年代:调频广播的发明和战争宣传
1935年阿姆斯唐发明调频广播,调频电台出现——改善广播的收听效果二战以后:广播事业趋于普及
70年代后:调频广播电台广泛兴起
80年代以后:卫星传送技术逐步推广
飞跃:90年代后:数字音频广播开始兴起
二、著名媒体
1、VOA
创办于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是美国政府创办的第一个短波国际广播电台,为战争服务;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国际广播电台之一,每周用39种语言播音900多小时,对全世界的新闻进行全面覆盖报道;该台台长由总统直接任命,政治色彩浓重,尽管它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播音政策、方法和技巧,但它的目的完全是为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服务的。美国之音负有独立、客观、准确、平衡、全面地报道新闻的责任。美国之音播出的新闻都要遵循以上新闻原则,每则新闻都必须有两个以上可靠来源加以证实。当然,美国之音派驻世界各地记者实地采访的报道可不在此限。
美国之音宪章
为了确定美国之音的使命和确保美国之音节目的完善,1960年起草的美国之音宪章于1976年7月12日由杰拉尔德福特总统签署成为法律(Public Law 94-350)。宪章规定:作为一个一贯可靠的、权威的新闻来源,美国之音播送的新闻必须准确、客观、全面。美国之音将代表整个美国,而不是美国社会的个别阶层。所以,美国之音将平衡、全面地反映重要的美国思想和体制。
评价:为美国社会和政府全面服务,不是独立经营的商业化电台,依附于体制。
2、BBC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Broadcast?Company),简称BBC,成立于1922年,BBC虽然是接受英国政府财政资助的公营媒体,但其管理却是由一个独立于政府以外的12人监管委员会负责,并且通过皇家宪章保障其独立性。监管委员以公众利益的信托人的身份管理BBC,他们都是社会上有名望的人士,包括苏格兰、威尔斯、北爱尔兰和英格兰的首长,由英国首相提名,英女皇委任。
监管委员会下辖执行委员会,由16个不同部门主管组成,负责BBC日常营运工作,委员会主席为行政总裁,并兼任总编辑。
BBC目前经营8条电视频道,10条广播频道,及直接由英国政府出资经营以43种语言作全球广播。BBC在新闻界最为人乐道的是其严格的要求,所有制作人都要恪守BBC的工 作
规章:节目制作人准则,该准则对编辑和采访业务的各方面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要求。
评价: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
3、CNR
英文译名为CHINA NATIONAL RADIO,英文缩写为CNR。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是于1940年12月30日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诞生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25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撤出延安以后,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北平播音,使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呼号,1949年12月5日,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共办有9套节目,每天播音198个小时,全部上卫星播出。9套节目各有重点、各具特点:第一套是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第二套经济之声是以经济、科技信息和生活服务为主的经济之声;第三套音乐之声是调频立体声音乐节目音乐之声;第四套都市之声是面向北京地区的都市之声;第五套中华之声、第六套神州之声是对台湾广播节目;第七套是普粤双语的华夏之声,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播;第八套民族之声是民族语言广播节目,使用蒙、藏、维、哈、朝5种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播出;第九套是以评书、小说连播等语言类文艺节目为主的文艺之声。经过多次节目改革,中央台的广播节目设臵、制作运行模式正逐步朝着“频率专业化、听众目标化、服务对象化”迈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各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40个记者站和办事处,目前已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播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随着事业的发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业务大楼于1998年6月开始启用,实现了广播技术模拟向数字化的转变。新业务楼内拥有一流的语言及文艺录音室、演播室和音乐厅,其中拥有800个座位的音乐厅装备了德国欧伯林格管风琴,设计标准为国内一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经办广播节目的同时,正逐步形成自己的广播产业,现拥有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中国广播报》(周报)、《中国广播》杂志(月刊)、《国际音乐交流》(月刊)、《广播歌选》等出版社及报纸、杂志等;成立了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并建立了互联网站--中国广播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互联网站于1998年8月注册开通,是中央新闻单位中最早开通互联网站的单位之一。2002年1月1日,正式更名“中国广播网”。“中国广播网”正以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和音频节目资源为基础,建设一个以中央台为中心、全国各地电台为依托,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的“中国广播网”(又称“中
广网”)。2007年启用新域名:自2002年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频道调整。以更加好地适应新世纪广播传
2004年1月1日,第一套节目以“中国之声”全新呼号登场。中国之声实现全天滚动播音,分八大节目板块,由频率总主持人和栏目分主持人合作全程直播。改版后的新频率新闻性、贴近性、权威性、可听性等核心指标取得长足进步,品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进而确保了中国广播界国家旗舰和中国新闻广播第一品牌的至高地位。2007年底中国之声又进行了全频率的改版。改版之后,中国之声实现了24小时播出,成为了中国首个全国性全天候播出的广播频率。而中国之声的两大老牌旗舰节目——“全国新闻联播”和“新闻和报纸摘要”也实现了直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每天早上5:55开始播音,晚上00:00结束。全天18小时播音,运用全球最成熟、专业的音乐电台操作模式,面向15-45岁年轻的听众播放流行音乐。
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的、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之一。依附于体制。
三、经典文献
1、:《美国新闻史——大众媒介解释史》(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著
2、B.Paulu, TheTelevisionand Radio of United Kingdom,Macmillan Press,London,19813、3 《西方媒介史》,[法]让纳内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G206.2-091/01
四、著名广播人
1、爱德华•默罗与“这里是伦敦”
1940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主战场炮火犹酣,《这里是伦敦》开始第一次现场直播——爱德华?默罗站在伦敦一间民居屋顶上,迎着德军狂轰滥炸,以平静的语调开播:“你好,这里是伦敦„„”这就是战地现场播报,它奠定了默罗在美国乃至全世界杰出广播电视主持人和杰出战地记者的地位。
称默罗为广播和电视新闻业的“开山宗师”,是因为他独创了战地现场广播、连续广播报道等口语广播形式。可以说,后世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一词,以及现代传播学上的“新闻联播”、“现场直播”等方式,都是从默罗开始的。
默罗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接受严格教育的他,养成了沉稳老练、不苟言笑的独特个性。他的现场报道奠定了美国新闻电视时代第一黄金时期的基本格调——庄重、沉静,声情并茂而定位简洁、客观、真实。他对新闻报道的热情、客观、正义,为美国新闻界留下了一份良心与价值观念的遗产。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世界新闻史来说,默罗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默罗是最早意识到广播和电视在娱乐功能之外还能传递新闻信息的少数人之一。从1937年起,他开始致力于通过广播向美国听众传播欧洲大陆发生的战前新闻的工作。
当时CBS欧洲站站长职位最初是空缺的。这个所谓“站长”实际上只是“接待站站长”,在“西线无战事”的时期仅仅做点商务工作,于是默罗主动申请到了这个职务。就是这个从未在新闻采访部门待过的“菜鸟”,从未受过新闻专门训练的外行,此后的影响却超越了大西洋两岸。当德国人进入奥地利后,默罗一夜之间成了名记。
2、萨尔诺夫“美国无线电之父”
1912年,“S•S铁达尼”号轮船撞上冰山。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的青年报务员戴维•
萨尔诺夫收到从这艘船只发出的信号,当即通过无线电向航行在该海域的船只发出紧急
通知,并把消息提供给报界,此举引起世界的关注,21岁的萨尔诺夫也一举成名。1930
年,萨尔诺夫晋升为美国无线电公司的总经理,成为广播界的巨头。
萨尔诺夫出生在一个俄国移民家庭,早年随父移居美国,在美国长大。起初,他在马可尼公司做报务员工作,每月薪水只有5美元另5美分。发迹之前,他格外留心搜集各
种有关无线电的资料,研究上司的文告。白天工作虽然很忙碌,晚上他还抽出时间上夜
校,提高文化水平。萨尔诺夫对自己的报务工作非常认真,在他看来工作是没有时间概
念的。每当人们下班回家后,他还经常在公司的实验场所周围闲荡,了解实际情况。他
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思考,特别是思考别人想不到或不愿意想的问题。总之,他对公
司的业务了如指掌。
1930年,通用电气让出它在美国无线电公司中的股份,萨尔诺夫领导的公司从此处
于垄断地位,经营着全球性的无线电业务。30年代,萨尔诺夫控制了两大广播网——“
蓝色”网和“红色”网,拥有制造无线电设备的工厂以及一些无线电研究实验室。这位
从报务员起家的总经理年轻时干过各种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极丰富的经验
。由于他个人的经历,他特别看重那些敢于创新,富于斗争的下层工作人员,他鼓励下
属之间进行竞争。萨尔诺夫的工作作风是,说话干脆、利索,从不拖泥带水,他的助手
不能轻意为一个问题给他打电话,而所提的书面报告还不许超过一页,所提的问题必须
简明扼要。
1932年开始,美国无线电公司的所属公司全国广播公司一直在纽约帝国大厦进行电
视广播实验。1935年4月,萨尔诺夫正式宣布拨出一百万美元搞电视节目实验。此后,联
超详细中国历史年表 篇5
中国历史纪念表
夏世系
1、禹――2、启 ―― 3、太康 ―― 4、仲康 ―― 5、相 ―― 6、少康 ―― 7、杼 ―― 8、槐(芬)―― 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 12、扃(局、禺)―― 13、廑 ―― 14、孔甲 ――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桀( 履癸 )
[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
商世系
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 ―― 3、仲壬―― 4、太甲(祖甲、太宗)―― 5、沃丁 ―― 6、太庚 ―― 7、小甲―― 8、雍己 ―― 9、太戊 ―― 10、仲丁 ―― 11、外壬 ――12、河单甲 ―― 13、祖乙 ―― 14、祖辛 ―― 15、沃甲 ―― 16、祖丁―― 17、南庚 ―― 18、阳甲 ―― 19、盘庚 ―― 20、小辛 ――21、小乙 ―― 22、武丁 ―― 23、祖庚 ―― 24、祖甲 ―― 25、廪辛 ―― 26、康丁 ―― 27、武乙 ――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
[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
西周世系
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 3、康王(钊)―― 4、昭王(瑕)―― 5、穆王(满)―― 6、共王 ―― 7、懿王 ―― 8、孝王―― 9、夷王 ――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
[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文王统一渭水流域,迁都于丰邑(今陕西沣水西岸),其子姬发率诸侯东征,阵于牧野,歼灭殷商,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传至幽王,为犬戎所灭。自武王至幽王,凡十一代,十二王。西周之积年,存四说:1、自灭殷至国亡公元前257年,2、公元前400余年,3、386年,4、352年。其间,懿王死后,其叔辟方自立,是为孝王。孝王死后,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为王,是为夷王。厉王暴虐,国人流王于淄,由周、召二公执政,号曰“共和行政”。中国历史自共和元年(前841年)始有确切纪年。前此之历史年代,皆为后人所推算。
东周世系
1、平王(辛未前770年)―― 2、桓王(壬戌前7)――3、庄王(乙酉前6)―― 4、黧王(庚子前681年)――5、惠王(乙巳前676年)―― 6、襄王(庚午前651年)―― 7、顷王(癸卯前6)―― 8、匡王(己酉前6)――9、定王(乙卯前6)―― 10、简王(丙子前585年)――11、灵王(庚寅前571年)―― 12、景王(丁巳前544年)―― 13、悼王(辛巳前5)―― 14、敬王(壬午前519年)――15、元王(丙寅前475年)―― 16、贞定王(癸酉前468年)――17、哀王(庚子前441年)―― 18、思 王(庚子前441年)―― 19、考王(辛丑前440年)―― 20、威烈王(丙辰前425年)――21、安王(庚辰前4)―― 22、烈 王(丙午前375年)――23、显王(癸丑前368年)―― 24、慎靓王(辛丑前320年)―― 25、赧王(丁未前3)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历时五百一十五年。
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之段历史时期,史称之为“春秋时期”,自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至公元前2(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则被称为“战国时期”
春秋世袭
战国世系
秦世系
1、秦仲 ―― 2、庄公 ―― 3、襄公 ―― 4、文公 ―― 5、宁公 ――6、出公 ―― 7、武公 ―― 8、德公 ―― 9、宣公 ―― 10、成公――11、穆公 ―― 12、康公 ―― 13、共公 ―― 14、桓公 ―― 15、景公 ―― 16、哀公 ―― 17、惠公 ―― 18、悼公(《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19、厉公 ―― 20、躁公 ―― 21、怀公 ―― 22、灵公―― 23、简公 ―― 24、惠公 ―― 25、出子 ―― 26、献公 ―― 27、孝公 ―― 28、惠文王 ―― 29、武王 ―― 30、昭王(乙卯前306年) ―― 31、孝文王(辛亥前250年)―― 32、庄襄王(壬子前249)―― 33、秦始皇(乙卯前246年)――二世皇帝(壬辰前2)
秦朝纪年表
西汉
新
东汉
三国魏
三国蜀
三国吴
西晋
东晋
汉(前赵)世系
成汉世系
十六国
南朝宋世系
北朝北齐世系
北朝北周世系
隋朝年号表
唐代年号表
后唐
后周
南唐
楚
南汉
前蜀
后蜀
北汉
辽年号表
金年号表
41
清朝年号表
中国新闻史大事年表 篇6
713—741 年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封建官报,在首都长安出现,史称“开元杂报”。851年 孙樵的《读开元杂报》
876年 “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报纸”。981年 宋朝当局对各进奏院的传报活动,进行统一管理。999年 宋朝当局对邸报的发行,实行定本制度。
1156年 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周麟之在所写的《论禁小报》一文中,对小报的情况作了描述,并要求严厉查禁。
1188年 正月十二日,皇帝发布诏令,查禁小报。
1236年 赵升在其所著的《朝野类要》一书中,第一次把报纸和新闻这两个名词联系了起来。1638年 明朝开始出现使用活版印刷的邸报。
1726年 小抄发行人何遇恩、邵南山因报道雍正在圆明园游园事失实,被处决。1750年 发生了一起地方官员伪造题奏和御批,通过提塘向各地传抄的重大事件。
1753年 经过多方追查后,有关人员受到严惩。卢鲁生因为在押期间病重,不待结案,提前凌迟处死。刘时达和按家属缘坐例入罪的卢鲁生的两个儿子卢锡龄、卢锡荣均判斩刑。
1770年 有署名“公慎堂”的民间报房在乾嘉两朝公开营业达30年以上。这是目前知道的第一家有名号可考的民间报房。
第二章 十九世纪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创刊。月刊。是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的中文刊物。由英国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的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主办。1821年12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停刊。
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主办的葡文报纸《蜜蜂华报》(或《中国的蜜蜂》)在澳门创刊。周刊。创办人是葡萄牙人中的立宪派首领巴波沙少校。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的近代化报纸,同时也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最早的外文报纸。1823年12月停刊。
1823年7月,中文《特选撮要》月刊创刊于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英籍传教士麦都思主编。1826年停刊。
1827年11月8日,英文《广州纪录报》在广州创刊。是在华英文报纸的第一种。创办人伍德、马地臣。
同年,葡萄牙人办主办的《依泾杂说》杂志创刊澳门。中英文对照。因揭载官府陋规,为清政府所禁。1828年中文《天下新闻》创刊于马六甲。吉德主编。内容为中外新闻、科学、历史和宗教等。此报用白报纸活版印刷。1829年停刊。
1831年7月28日,英文《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创刊于广州。是美国人在华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刊。1832年5月,英文《中国丛报》创刊于广州。月刊。创办兼主编人为美国传教士裨治文。该报内容多为英人在华的商务报告,对于中国文字及华人生活很有研究,每期销达1000份。1851年停刊。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马礼逊、郭士立等主编。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近代化中文报刊。该刊以中国读者为对象。1838年10月停刊。
1845年2月20日,英文《德臣报》在香港创刊。初为周刊,后改为日刊。创办人兼主笔为英国出版商肖德锐。
1850年8月3日,英文《北华捷报》创刊于上海。初为双周刊,后改为周刊,每期对开1张,共4页。是上海最早的英文刊物和在上海出版的重要英文日报《字林西报》的前身。创办人英国侨商亨利·希尔曼。
1853年9月3日,《遐迩贯珍》创刊于香港。月刊,以中文为主(附有英文目录),是在香港出版的最早的中文刊物。由马礼逊教育会主办,香港英华书院印刷发行。每期“以印三千本为额”,每册售价15文。奚礼尔、理雅各等主编。除新闻外,兼刊广告。新闻容量约占全部内容的一半,新闻来源包括京报、广东及香港政府的公报、外报和太平天国方面传来的消息。广告五十字以下取银一元;五十字以上,每字多取一先士。
1854年宁波外籍传教士主办的中文杂志《中外新报》在宁波创刊。1857年1月26日,《六合丛谈》在上海创刊。月出16开本16页1册,每册售价2文。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中文期刊。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墨海书馆印行。10月1日,英文日报《孖剌报》在香港创刊。是香港最早的英文日报。11月3日,《香港中外新报》的前身《香港船头货价纸》在香港创刊。该刊是香港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每周二、四、六发行。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行情和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
1861年11月下旬,华东地区最早的中文日报《上海新报》在上海创刊。英商字林洋行发行。初为周报,半年后改为周三刊。历任主笔为伍德、傅兰雅和林乐知。1872年底停刊。1865年2月2日,查美斯主编的中文周刊《中外新闻七日录》在广州创刊。1868年9月5日,《中国教会新报》(1822年称《教会新报》)在上海创刊,周刊。发行机关为林华书院。主笔林乐知。1874年更名为《万国公报》。1883年暂时休刊。1889年复刊后改为月刊,出至1907年停刊。
1872年4月17日,《华字日报》在香港创刊。主编陈霭廷。初创时两日刊,10年后始改为日刊。自备铅字,利用香港英文《德臣报》的印刷机印刷。该报自称“以世界知识灌输于国人,以国内政务报告于侨胞,使民智日开,而益奋其爱国之念”为“唯一宗旨”。内容以翻译处报和转载京报为主。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香港地区的重要中文日报之一。1941年12月25日停刊,先后出版年。4月30日,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买办(经理)赵逸如,主笔蒋芷湘,初创时每天出版1号,第5号起,改为日刊。
8月,华北地区最早的近代化报纸,在京的英、美等国传教士成立的“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主办的《中西闻见录》在北京创刊。月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英国传教士艾约瑟等人主编。
同年,英国路透社派柯林斯来上海建立该社远东分社。为路透社在中国活动的开始。首先采用该社电讯稿的是上海英文《字林西报》。
1879年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在天津与大沽之间架设成功,开始通报。1881年电话传入中国。最先在我国境内经营电话业务的,为英商伦敦东洋电话公司。1893年2月17日,《新闻报》创刊于上海。初为中外商人合组经营,后由英国人丹福士独立经营。1899年11月,股权为美国人福开森购得。《新闻报》一创刊就与《申报》展开竞争(报费每日售价铜钱7枚)。
第三章 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
1839年3月,林则徐开始令所属定期翻译在澳门出版的各外文报刊的消息和评论,以了解外情。这一部分译稿曾被汇集成册,以《澳门新闻纸》或《澳门月报》的名称流传于世。1859年太平天国军师干王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提出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收集新闻篇等主张。1873年8月8日,《昭文新报》在汉口创刊。主办人艾小梅。初为日报,以“人情未习”,“惑于市道”,阅者较少,改为五日刊,旋停。
1873年中国第一条陆路有线电报线路在上海和吴淞之间架设成功。由丹商大北公司经营。上海至香港间的水路电线也在本年内敷设成功,并开始通电,每天发报2次,报费每字5角。由英商大东电报公司经营。
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创刊于香港。王韬主编,以报刊政论为特色,多出王韬手笔。是国内第一份公开宣传变法的报纸。
6月16日《汇报》在上海创刊。日刊。1883年王韬的政论文汇编《弢园文录外编》在香港出版。这部文集收刊了他为《香港华字日报》和《循环日报》等报刊撰写的大量报刊政论,极力鼓吹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1884年4月18日,《述报》在广州创刊。每日出版,逢十休息。除日刊报纸外,还出版《中西近事汇编》一种,每月1册。两报均由广州海墨楼古印书局承印。1年左右停刊。这个报纸刊载了大量有关中法战争的消息、电讯、评论、译论和来论,主张对法作战,反对“输金议和”,并各级支持省港两地工民的抗法斗争。对清廷当局的扫雷活动,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这个报纸还报道了不少有关刘永福部黑旗军和法国侵略军作战的消息,称赞刘永福为“今之人杰”,并曾“且西国映相法拍得刘(永福)提督小像”,印成单张,随报免费赠送给读者。1886年6月24日,《广报》在广州创刊。日刊。创办人邝其照,先后任主笔的有吴大猷、林翰瀛、肖竹明、罗佩琼、劳宝胜、武子韬、朱鹤等。设有宫门抄、辕门抄、上谕、著论、新闻等栏目,形式与《申报》略同。邝字荣阶,曾协助马礼逊参加华英辞典的编辑工作。
1891年《岭南日报》在广州创刊。社址在广州沙基大街。劳保胜等主办。1893年著名维新派政论家郑观应的报刊政论文集《盛世危言》正式出版。1895年7月,《杭州白话报》在杭州创刊。月刊。
8月17日,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报刊《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同年12月16日(十一月初一日)改名《中外纪闻》。
同月,康有为、梁启超、文廷式、陈炽等联络部分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在北京成立强学会。1896年1月12日,《强学报》在上海创刊。
8月9日,资产阶级改良派主要机关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1897年2月22日,维新派的又一个宣传刊物《知新报》在澳门创刊。4月22日,《湘学新报》(同年11月5日出版的第21期起,封面改名《湘学报》)在湖南长沙创刊。5月,我国最早的传播农业科学知识的专业刊物《农学报》在上海创刊。6月24日,《游戏报》在上海创刊。馆址在四马路惠福里。夏,《广通报》在西安创刊。每半月出版20至30页左右1册。为陕西地区最早的近代化报刊之一。10月26日,《国闻报》在天津创刊。社址在天津紫竹林海大道。《译书公会报》创刊于上海。社址在上海新马路昌寿里。周刊。
《渝报》在四川重庆创刊。旬刊。1898年3月7日,《湘报》在湖南长沙创刊。日刊,逢星期日休刊。3月13日,《格致新报》在上海创刊。为旬刊,后改月刊。
3月18日,本日出版的《湘报》第11期发表谭嗣同所写的《湘报后叙》(上、下),论述办报的意义,并提出了报纸是“民史”和“民口”的思想。5月5日,《蜀学报》在成都创刊。初为半月刊,第4期起改为旬刊。5月11日,《无锡白话报》在无锡创刊。五日刊。
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发“明定国是”上谕,宣布厉行变法。民间报纸的出版受到鼓励。
7月3日,光绪召见梁启超,命将梁刊于《时务报》的《变法通议》全文呈进,赏六品衔,令办理译书局事务。7月24日,《女学报》在上海创刊。参加编撰工作的有康同薇(康有为女)、李蕙仙(梁启超夫人)、裘毓芬等。以宣传变法维新,提倡女学,提倡男女平等,要求妇女参政为宗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妇女报纸。本年10月29日出至第12期后停刊。8月8日,《博文报》在长沙创刊。月出3册。《时务报》出至第69册停刊。《湘学报》出到第45期停刊。
8月22日,天津《国闻报》自即日起,连续两天在第1、2版显著位置连载了梁启超8月11日所写的《创办〈时务报〉原委记》一文。
8月26日,光绪发布上谕,批准梁启超提出的“书籍报纸恳免纳税”的要求。宣布:“书籍报纸一律免税,均著照所请行。” 10月15日,《湘报》出至177号后宣布停办。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894年11月,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1896年6月26日,《苏报》在上海创刊。1898年12月23日,《清议报》创刊于日本横滨。
1900年1月25日,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2月,留日学生从这时开始办了一系列报刊,如《开智录》、《译书汇编》、《国民报》、《游学译编》(1902),《湖北学生界》、《浙江潮》(1903年)等。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在日本横滨创刊。6月17日,《大公报》在天津创刊。12月9日,《大陆》月刊在上海创办,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个革命报刊。
1903年5月,邹容的《革命军》出版。6月底,“《苏报》案”发生。
同年,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办起《国民日日报》、《俄事警闻》(后改为《警钟日报》)、《中国白话报》。
1904年3月,《东方杂志》在上海创办。6月12日,《时报》是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报刊。8月,《京话日报》在北京创办。
10月,中国最早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在上海创办,也是最早的革命文学期刊,陈去病主编。《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在香港创办,由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郑贯公创办。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正式成立,孙中山被举为总理。11月26日,《民报》在东京创刊。不久《民报》与以《新民丛报》为代表的保皇派报刊展开大论战,最终以保皇派的失败而告终。11月,《有所谓报》由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郑贯公在香港创办。
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4月2日,于右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
1908年3月,《大清报律》颁布。
1909年5月起,资产阶级革命家于右任先后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人称“竖三民”报。
1910年12月14日,《大江报》创刊。1911年7月,《大江报》先后发表了两篇著名评论:《亡中国者和平也》和《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第五章 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3月1日,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下令发给上海《天铎报》优等旌义状,赞扬该报“于中华民国开国之始,申明大义,不遗余力。”
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宣布废除《大清报律》。3月4日--3月9日,发生“暂行报律事件”。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参议院讨论通过。6月,《亚细亚日报》在北京创刊,主编薛大可。初创言论倾向共和党,后被袁世凯收买,成为御用报纸。
10月20日,史量才等正式接管《申报》。史量才自任社长兼总经理。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杀害,不久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遭到袁世凯镇压,新闻界也遭到摧残、迫害,报人被捕,报社被封,由民初500多家锐减到100多家,史称“癸丑报灾”。1914年邵飘萍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同学创办“东京通讯社”,向国内发稿。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国内御用各报纷纷出“红报”(用红色油墨印刷),称“臣记者”。12月19日,袁世凯御用报纸上海《亚细亚日报》遇炸,在此前已经发生过一次。
12月21日,北洋政府内务部以“言论悖谬”为由,通令全省,查禁上海《爱国报》及《中华新报》,并咨行交通部转饬各地邮局,对以上两报“一律停止邮递”。
12月25日,著名新闻记者黄远生,当晚在美国旧金山遇刺逝世。1916年1月1日,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5月18日,《汉口民报》在武汉创刊,黎宗岳主办,该报以讨袁“救国”及与“专制恶魔宣战”为宗旨,但10天以后,主办人黎宗岳遇炸身亡,该报于同日被查封。7月,邵飘萍在北京创办的新闻编译社开始发稿。
7月6日,内务部咨文各省区,宣布对上海《民国日报》、《中华新报》、《民信日报》、《民意报》、《共和新报》等报解禁。
7月16日,黎元洪以大总统的名义废止袁世凯政府1914年4月颁布的《报刊条例》,但是这以后,北洋军阀对新闻事业的限制和迫害并没有停止。这以后有许多报人因种种“罪名”被捕并判刑。8月23日,邵飘萍应聘上海《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即日起为该报撰写《北京特别通信》。9月,因反对帝制遭到查禁的重庆《新中华》、《国民报》、《正论日报》等三报,恢复出版。
11月22日,北京《公言报》以揭载北洋政府向美国秘密借款500万美元消息,被控泄露机密,发行人黄希文,编辑王德如被捕。1917年2月17日,北京地方法院判处王德如徒刑4个月,黄希文3个月。
同年,上海《申报》发行数量达到1.4万份。上海《新闻报》公布该报发行数字达到33045份,这是当时国内最高的发行数字。
1918年2月,北洋政府海军部和日本方面签订合同,决定两国合作在北京双桥建立大型无线电台,并同意日方提出的条件,30年内不许别的国家在中国建立无线电台。
6月24日,广东《民主报》主笔陈耿夫本日凌晨被广东督军莫荣新枪杀,陈于头一天下午被捕,起因是该报所刊《财政厅之更动》新闻一则,有“挑动军心”嫌疑。6月25日广东报界全体同业,就陈被枪杀事举行集会,抗议当局。10月,邵飘萍在北京出版《京报》,自任社长。1919年8月该报被段棋瑞政府查封。1920年后又复刊。10月17日,北洋政府交通部举行内阁会议,通过《报纸条例》,这个与1914年袁世凯政府公布的《报纸条例》相比,内容有所变动。
1920年4月15日,中华民国报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汉口、天津等地的83家报馆参加。
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杀害于北京。
8月6日,林白水因在《社会日报》上刊登《官僚之运气》一文被奉系军阀杀害于北京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10月1日,《益世报》在天津创刊,1920年后,周恩来在欧洲时曾为其发报道。
1917年2月1日,陈独秀撰写了《文学革命论》在《新青年》2卷6期上发表,引起重大反响。4月1日,毛泽东写的《体育之研究》在《新青年》3卷2号上发表,署名二十八画生。11月10日,北京《晨报》,上海《申报》、《时报》、《民国日报》等报即日起陆续以大字标题在显著地位报道了有关十月革命的消息,这是我国报刊上关于十月革命的最早报道。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杂志自本日出版的4卷1号起,改用白话文,并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同月,《灵学杂志》在上海创刊,盛德坛灵学会主办。
3月4日,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创刊。初为周刊,后为半月刊,两日刊,日刊。1947年2月24日终刊。7月6日,《北京大学日刊》发表了由蔡元培拟定的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简章全文。
10月5日,邵飘萍主办的《京报》在北京创刊。1924年出版《京报》副刊。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11月,《新青年》5卷5号发表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1919年1月5日,李大钊在《每周评论》第3号上发表了著名文章《新纪元》。1月15日,《新青年》出版6卷1号,发表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月18日,天津《大公报》派胡政之前往欧洲采访巴黎和会的新闻。即日巴黎和会开幕,这是唯一采访巴黎和会的中国记者。5月2日,《新青年》发表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5月4日,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5月11日,《每周评论》接连5期连续重点报道“五四运动”。5月15日,上海《申报》、《新闻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时报》、《神州日报》、《中国新报》等7家大报自本日起,拒绝刊登日商广告,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六七年,直到1933年中日订立《塘沽协定》后,日商广告才重新出现在中国报纸上。
5月--7月,一批学生报刊纷纷创办。其中包括《湘江评论》和《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2月,徐宝璜的《新闻学》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新闻学专著。1920年5月,《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8月15日,《劳动界》周刊在上海创刊。9月1日,《新青年》8卷1号出版,从此该刊实际改组成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10月3日,《劳动者》周刊在广州出版。11月7日,《劳动音》周刊在北京创办
11月7日,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主编李达。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920年9月,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办报学系,从这时到1926年,厦门大学、北京平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先后设立报学系(新闻系)。1921年春,成都团支部创办了《人声》周刊。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7月,《工人周刊》创刊于北京,邓中夏等主编。
7、8月间,《劳动周刊》在上海创刊。
1922年1月15日,北京的团组织创办了《先驱》,由邓中夏等编辑。8月,《赤光》8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在法国巴黎创办了油印的《少年》月刊,后改为《赤光》半月刊,这个刊物由周恩来主持,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邓小平等参加编辑工作。9月13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等主编。这是中国共产党办的第一张政治机关报。同年,任白涛《应用新闻学》出版。
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奥斯邦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在上海播音。6月15日,《新青年》季刊,创刊于广州,瞿秋白主编。7月1日,《前锋》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10月,《中国青年》创刊于上海,恽代英等主编。1924年4月,成舍我在北京创办《世界晚报》,以后又创办了《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5月,美商迪莱的开洛公司广播电台成立,这是在中国开办时间较长的广播电台。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颁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广播方面的法令。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发生。6月4日,《热血日报》在上海创刊,瞿秋白担任主编。这是中国共产党办的第一张日报。6、7月,发生“《诚言》事件”。12月5日,《政治周报》创刊于广州,国共合作时期重要的报刊,毛泽东等主编。1926年1月1日,《中国农民》在广州创刊,国共合作时期重要的报刊,毛泽东主编。4月26日,邵飘萍被军阀杀害。8月6日,林白水被军阀杀害。
9月1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
10月1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不久,北京、天津、沈阳也建立广播电台,这些广播电台都是官办广播电台,均由奉系军阀东北无线电监督处建立。
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广播电台,这是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11月,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出版。
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1925年10月,《生活》周刊由上海职业教育社创办。1926年10月由邹韬奋接办。1933年12月16日被国民党查封。
1927年3月,国民党《中央日报》在汉口创刊,不久停刊。1928年2月在上海复刊,1929年2月迁往南京。10月24日,《布尔塞维克》在上海创刊,这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报。
1928年4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1924年4月1日成立)迁往南京与蒋氏中央通讯社(1927年6月15日创办)合二而一。
夏,斯诺来到中国,从这时到1941年期间,他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中国。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始播音。10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组成。
11月20日,中共《红旗》在上海创刊。1930年8月与《上海报》合并更名《红旗日报》。1929年4月17日,中共《上海报》(初名《白话日报》)创刊,这是面向工人的通俗报刊。1931年2月,“左联”五作家被秘密杀害。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我国东北。
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办的通讯社,1937年1月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2月11日,《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进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1937年1月改名《新中华报》。12月11日,《红星报》在江西瑞金创刊,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邓小平、陆定一先后担任主编。
1932年1月28日,上海“一二八抗战”开始,又称“淞沪抗战”。
3月18日,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参谋总长,不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1934年宗教性的广播电台福音广播电台和佛音广播电台在上海播音。2月10日,《新生》周刊在上海创刊,主编杜重远。1935年6月22日因“新生事件”被禁停刊。6月,国民党颁布《图书杂志审查办法》。
11月,上海《申报》老板,著名报人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开始中国西北之行。这次一路所写通讯报道在《大公报》上陆续发表,1936年8月汇集出版,书名为《中国的西北角》。以后他又将去陕北采访写成的通讯等汇集出版了《塞上行》一书。
11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邹韬奋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后改名《生活日报周刊》、《生活星期刊》)。1937年8月2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后与《全民》合并改名《全民抗战》。12月9日,《救国时报》在巴黎创刊,这是中共中央在海外创办的报刊,1938年10月迁往纽约,1939年10月停刊。
1936年6月,斯诺前往陕北进行为期4个月的采访。11月22日,“七君子事件”发生。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
1937年11月8日,由范长江等发起,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协会”,1938年3月迁到汉口改名为“中国青年记者学会”。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病逝。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8月19日,《抗战》(三日刊)在上海创刊,是邹韬奋主编的进步刊物。8月24日,《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9月18日,《大公报》汉口版创刊,由张季鸾主持。
9月,以高仲明名义出版的《纪事报》在沦陷后的天津租界秘密出版。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上海成立。1938年3月改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12月9日,《译报》在上海“孤岛”创刊。
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党《中央日报》停刊。12月11日,《群众》在汉口创刊。它是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一个公开机关刊物。
1938年1月,中国共产党公开在国统区出版的《新华日报》在武汉出版。1月20日,《译报》改名为《每日译报》。1月25日,《文汇报》在上海“孤岛”创刊。3月,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在重庆恢复播音。
4月11日,周恩来应邀到汉口广播电台发表讲演,题目是《争取重大的新的胜利》。1939年2月6日,国民党在重庆建立“中央短波广播电台”,1940年初改名为“国际广播电台”。5月31日,周恩来在重庆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发表讲演,题目是《二期抗战的重心》。
1940年7月,由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控制的“华北广播协会”成立,负责管辖北平、天津、济南、青岛、石家庄、太原和徐州等8座广播电台。9月18日,《抗战日报》在山西兴县创刊。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
1941年2月,汪伪政权成立伪“中国广播事业建设协会”,以此控制上海、杭州、苏州和蚌埠等地广播电台。4月8日,《华商报》在香港创刊。
5月1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创刊。8月1日,“苏联呼声”广播电台在上海开始播音。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945年8月,延安台恢复播音。8月,《文汇报》在上海复刊,1947年5月停刊。8月,“苏联呼声”广播电台在上海恢复播音,1947年1月被国民党查封。8月--10月,国统区新闻出版工作者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同国民党展开一场斗争,史称“拒检运动”。9月27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颁布《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10月,延安台举办专题节目《解放区介绍》、《解放区政策》和《解放区建设》。1946年1月,著名新闻工作者杨潮在杭州监狱遭迫害致死。
3月,中共地下党在上海办的“中联广播电台”成立,同年7月停办。5月15日,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出版。
5月,国民党“还都”南京,国民党的新闻中心从重庆返回南京、上海一带。5月,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从重庆迁回南京播音。
5月,新华社进行机构调整时,把口头广播组扩大为语言广播部。同年6月该部制定《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6月,《群众》周刊迁到上海出版,后又迁往香港出版。6月底,全面内战爆发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时代日报》、《文萃》等报刊。在北平创办了《解放》,新华社设立北平分社 1947年2月,重庆《新华日报》停刊。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
3月--1948年5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后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进行三次战斗转移,即从延安→陕北→太行→平山(河北)。
6月15日,《晋绥日报》发起反“客里空”运动。
7月初,蒋介石召开国务会议,提出“国家总动员提案”,随即下达所谓《戡平共匪叛乱总动员会》。9月11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办《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几天后又开办《英语新闻》节目。1948年
4月2日,毛泽东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并发表重要谈话。10月2日,刘少奇发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11月,中共中央做出《对新解放城市中原有广播电台及其工作人员的政策决定》。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举行七届二中全会。
3月25日,新华社、陕北台随中共中央进入北平,陕北台即日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后又改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十一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1949年 10月1日,北京30万军民举行开国大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持续6个半小时的实况广播,全国各解放区的一些广播电台同时联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也是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进行的关于国家庆典的全国性实况转播。《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召开成立大会,开始正式办公。新闻总署受中央人民政府政务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负责领导全国的新闻事业,管理国家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附设的新闻干部训练班改名为北京新闻学校。为新闻总署直属单位之一。范长江兼任校长。
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俄语广播讲座》。这是全国电台中第一个开办的外语教学节目。
1950年 1月4日,《人民日报》增设副刊《新闻工作》(双周刊),该刊着重介绍苏联新闻工作经验。创刊号《编者的话》号召,在创建中国人民新闻事业中,大量利用苏联的丰富经验。到1950年底,共出26期,刊登了近30篇译介列宁、斯大林论报刊和苏联新闻工作经验的文章。
3月28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新华社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本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新华社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的指示》,指出:“使新华社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的条件,现已成熟。”中共中央在指示中决定:“今后新华社的各总分社、分社和支社,除向总社发稿和印发总社的稿件外,不应再单独对外发稿;其所有人员,应全部交新华社统一调度和供给。”
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各级领导应当有效利用无线电广播》。论述了目前条件下,无线电广播的宣传教育、传布新闻、下达政令、交流经验和提供正当娱乐等作用。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迅速执行新闻总署不久前发布的《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充分地和多方面地利用广播来推动和改进工作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新华社和一些报社派出记者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前线采访。不久,新华社成立志愿军前线分社。
1951年 4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战地特约记者,作家魏巍的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此后,“最可爱的人”就成了全国人民对于志愿军最亲切最尊敬的称呼。
12月19日,新华社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社务会议。总编辑吴冷西作了《进一步建设国家通讯社》的报告,提出“新华社应成为全国消息总汇”。
1952年
10月1日,中国新闻社开始发稿。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9月14日成立于北京。以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为主要对象。
12月25日,新华社总分社、分社、记者站,从10月份起相继进行了业务整训,普遍检查了在贯彻执行总社“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报道方针中所存在的问题。
同年,中国高等学校实行院系调整。原燕京大学新闻系,交由调整后新的北京大学接办,改为新闻专业,属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建制。上海的华东新闻学院、暨南大学新闻系、圣约翰大学新闻系、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苏州的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随该学院并入江苏文化教育学院后停办。
1953年 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指出“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从年初开始,各新闻单位派出一批记者进入个大型工业建设工地采访。
7月7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该厂是中国唯一摄制新闻纪录片的专业电影制片厂。
11月9日,自本日起到次年1月止,全国报刊大力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人民日报》发表以《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题的社论;15日发表《帮农民算三笔账》的社论;从11月26日开始,《人民日报》在《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里,发表一批文章,用作农村工作干部学习总路线和向农民宣传总路线的材料。各主要报纸也纷纷发表社论、文章、讲话和问题解答等,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
同年,中国私营报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
1954年 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党委应该积极领导报纸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同月,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印度支那国际会议,我国新闻界第一次派出较大记者团采访报道国际会议。这个30余人的记者团包括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公报》、《中国青年报》和《世界知识》杂志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和报务人员。
7月6日,以温济泽为团长的中国广播代表团一行18人赴苏联访问,9月5日回国。代表团回国后,除了口头汇报外,还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出版发行了《苏联广播工作经验》一书。
9月14日,新华社召开动员大会,在全社开展新闻写作学习。这是新华社第一次在全社范围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学习。
同年,我国新闻界出现了赴苏对口学习的热潮。年初,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率领由人民日报等各报组成的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访问《真理报》,出版《学习〈真理报〉的经验》一书;7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温济泽率领中央广播事业局代表团赴苏访问,回国后编印了《苏联广播工作经验》一书。同年底,新华社副社长朱穆之率领新华社代表团出访塔斯社,回国后编印了《塔斯社工作经验》一书。
1955年 1月1日,《光明日报》版面由竖排改为横排,是新中国最早改为横排的报纸。
1月20日,中宣部发出《关于开展胡风思想批判的报告》,报告称胡风的文艺思想是彻头彻尾的反党反人民的文艺思想。中共中央批发了这个报告,从此在全国报刊上开始了对胡风的批判。
4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中央报纸摘要》节目,7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报纸摘要节目》改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1956年 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报告会上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这一讲话精神,被简称为“双百方针”。
7月1日,《人民日报》实行改版。自即日起,由4个版改为8个版,篇幅较前扩大了一倍。与此同时,编辑工作也有所改变。同日发表社论《致读者》,对改版提出设想。
第十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事业
1957年 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同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继续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在北京成立。
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一场大规模的反击右派分子的斗争正式开始。
7月6日,新华社巴黎分社成立。
12月1日,《新闻战线》在北京创刊。该刊是人民日报主办的全国性新闻专业期刊。
1958年 2月15日,新华社日内瓦分社成立。
5月1日,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今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同年9月2日正式广播。
6月1日,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杂志在北京创刊。它是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出版的中央政治理论刊物。半月刊。1965年改为月刊。1980年1月恢复半月刊。
6月17日,中国唱片社成立。该社1983年前是全国唯一的唱片出版机构。
6月21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正式合并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9月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原有的广播技术人员训练班的基础上,创办了北京广播专科学校。
10月17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科学研究所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以专门进行广播电视技术应用和开发研究为主的专业科研机构。
11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始播出口播新闻节目,名称为《简明新闻》,这是电视新闻的又一形式。
1959年 4月18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直播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实况。
9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央广播事业局把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扩建为北京广播学院。
1960年 5月1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试播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6个开始彩色电视试播的国家。
1961年 1月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派记者随同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政府友好代表团访问缅甸。这是中央电台、电视台第一次派记者报道国家领导人的活动。
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2年 4月2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9时30分开始教唱《国际歌》。
1963年 8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自即日起一律由男女播音员轮播,取消新闻的“电头”,即“XX消息”、“XX电台报道”等。
1964年 4月20日,新华社播发袁木与范荣康合写的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这是有关大庆报道的第一篇通讯
1965年 8月28日,周总理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专门面向农村的一小时节目。
1966年 1月,北京电视台首次使用黑白录像设备制作节目。录制的第一个节目是相声《女队长》。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1965年 11月,经毛泽东批准,《文汇报》发表姚文元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了“文革”的序幕
1966年 5月16日,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通知》,要求全党全国彻底清除各界(包括新闻界)的反动思想、反动权威。
5月初,又掀起批判《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的狂潮。邓拓、吴晗等被迫害致死。
5月31日,经毛泽东批准,陈伯达率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
8月1日至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967年 1月3日—4日,《文汇报》和《解放日报》被造反派夺权,上海电台、电视台也相继被接管,“一月风暴”由此开始。
3月31日,中央电台反复播送了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矛头直指刘少奇。次日,《红旗》杂志全文发表。5月8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修养〉的要害是背叛了无产阶级专政》,从此,新闻界掀起批判和肆意攻击刘少奇的浪潮。
1969年 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全面肯定了“文革”,并把“文化大革命”和“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党章。
1971年 9月13日,“九一三”事件发生,全党全国人民震惊,革命狂热急剧冷却。
1973年 5月—8月,“批林批孔”运动。8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孔子—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从此批孔子的文章开始在报刊上出现。
7月19日,《辽宁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张铁生的信,《人民日报》、《文汇报》相继转载,制造了“白卷英雄”事件。
1974年 1月,江青等人借批判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借题发挥,攻击周恩来。
7月,《红旗》杂志发表《京剧革命十年》,随后,一批鼓吹“样板戏”的文章相继发表,形成了宣传“样板戏”、为江青歌功颂德的高潮。
1975年 2月,《人民日报》、《红旗》发表有关社论和姚文元的《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张春桥的《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大肆宣传反对“经验主义”,隐射攻击周恩来、邓小平。
年底,“四人帮”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人帮”控制的报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污蔑邓小平和他主持中央工作期间采取的正确措施。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逝世。
1日 12日、15日、16日,中国第一次通过卫星传送新闻,内容是有关周恩来丧事活动的彩色纪录片。
4月,“四五运动”发生。新闻媒介播出了姚文元的所谓现场报道,污蔑群众纪念周总理的活动,引起人民极大愤怒。
9月9日,毛泽东逝世。中央电台播送了《告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书》。
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新闻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闻事业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文中提出了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注: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的方针。
5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应当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体系。
11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中央广播事业局属国务院领导,宣传业务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协助中央领导。
1978年 1月1日,北京电视台恢复由播音员出图像向观众报告节目。新闻节目正式命名为《新闻联播》。
5月1日,为适应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英文缩写为“CCTV”。对国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
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新华社在同一天全文播发,《人民日报》等30家报纸转载,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
11月15日,中共北京市委做出决定,为1976年4月5日“天安门事件”平反。
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12月24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979年 3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
8月18日,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电视事业创建21年以来,第一次就电视节目进行专业探讨的全国性会议。
1980年 2月6日,北京新闻学会正式成立。胡乔木在成立大会上谈到了加强新闻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8月30日,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好新闻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
10月7日,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1966年3月召开第九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以来,间隔15年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12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宣布,确定1940年12月30日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1981年 1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共7条,肯定了报刊开展批评的成绩,并就报刊、广播、电视如何开展批评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
6月1日,新中国第一张全国性英文日报《中国日报》(China Daily)在北京创刊。
1982年 8月25日,国家标准局发布了《彩色电视广播国家标准》。正式确定我国彩色电视广播制式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即PAL/D制。
1983年 2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黑龙江身双城堡火车站野蛮装卸洗衣机事件进行批评。
1987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社联合发出《印发〈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990年 1月8日,中央电视台第11届亚运会电视委员会中心部正式成立。
1991年 1月19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公布实施,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正式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
6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
1993年 12月17日,第四届“中国新闻奖”和首届“韬奋新闻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1994年 4月1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本日起在该台每日的黄金时间开播。
1997年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6月30日午夜及本日凌晨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五楼隆重举行。
中央电视台对本日有关香港回归的各项活动,作了全面报道。
第十五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事业
1885年 由英国传教士开办的《台湾府教会报》创刊,这是台湾地区第一家报纸。
1896年 日本人开办的《台湾新报》创刊。1945年8月《台湾新报》为国民党政府接收,改名《台湾新生报》,隶属国民党政府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
1915年 台湾第一家通讯社—台湾通讯社在台北问世。
1928年 6月,港英当局的官方电台—香港广播电视台创办。
1933年 8月,澳门第一家广播电台创办。
1944年 3月,日本派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下令将《台湾日日新报》、《兴南新闻》、《台湾日报》、《高雄新报》、《台湾新闻》、《东台湾新闻》等六家报纸合并为《台湾新报》。
4月1日《台湾新报》独家发行,原有报刊全部停刊。
1945年 3月15日,香港《大公报》复刊,胡政之主持。
10月25日,台湾地区省当局的机关报《新生报》创刊于台北。
1947年 10月10日,台湾第一家晚报,也是台湾现有民营报纸中历史最悠久的报纸《自立晚报》创刊
1948年 9月9日,香港《文汇报》复刊,徐铸成主持社务。
1949年 3月12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迁台后在台北出版。
1951年 6月,台湾当局的“行政院”发布训令,对新申请登记的报纸“从严限制登记”。
9月16日,台湾最有影响的民营报纸《联合报》创刊于台北。
1952年 4月,台湾当局宣布“停止报纸登记”,台湾从此进入“报禁”时期。
10月,台湾当局批准“国防部总政治部”创办了《青年战士报》,此后只至1987年未再批准一份创办报纸的申请。
1957年 5月29日,丽的呼声香港有限公司开办“丽的映声”中英文黑白有线电视,这是香港最早的电视台。
1962年 2月14日,台湾第一座电视台“国立教育电视实验广播电台”试验播出,1963年12月1日正式播出,定名“国立教育电视广播电台”。
4月,台湾第一家民营电视台“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视)正式成立。10月正式开播。
1969年 1月22日,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东方日报》创刊,创办人马惜珍。
9月7日,台视发射了台湾第一个彩色电视信号。
1971年 香港的无线电视台开始用彩色发送电视。
1981年 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台湾播放彩色影片《河西走廊》等大陆风光片。